系列四.祖师心髓1-法海奇珍
01
法海奇珍
益西彭措堪布 讲述
这节课开始讲本论------《普贤上师口授------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的内容和它的殊胜性。
整部论的纲领可以摄在三科当中: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前行;三、正行支分------颇瓦法。
共同外前行指大乘共通的前行,它包括六个方面:思维暇满,思维无常,思维苦谛,思维业果,忆念解脱胜利和依止善知识。
这是前面就要发起的外围的前行。首先经过这些修持调整,来使心成为修大乘法的法器。我们的心原本处在颠倒中,必须经过修持才能调顺。其中前四个前行叫做"四厌世心",主要是遣除对轮回的执著。其中思维暇满和无常能遣除对现世的执著,思维苦谛和业果能遣除对来世的执著。这样遣除后,就会发起出离心;再把它转缘到众生分上,就会发起大悲心。
外四前行都是转心的方法,这又要透过思维来完成。它的根本在于认识缘起的道路,也就是不断地在缘起上抉择,怎么对自己有利益?怎么对众生有利益?什么是永久的大义?什么是究竟的、真实的法?什么是乐因?什么是苦因?等等。一旦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有理智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之后懂了缘起在心上,知道心该怎么来串习后,就会固定好心的运转方向以及运心的方式。
只要把握好了这些,就知道该怎么来转心,就能把心整顿好。而且,等到把心力引得非常强,那时候自然能遮掉一切非道,因为心在法道上的运转,已经达到了猛利、恒常的地步,就不会往颠倒的路上走。这就是它的要害处。这又要一步一步分段来处理,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让心每次在一个方面得到转换,一旦达到了量,就会无可逆转地直接在解脱道上奔,再不可能把他拉到别的道里。这就叫做修。
修好了四厌世心,达到了彻底的厌离,对于轮回就一点兴趣也没有。如果不这样修,由于我们无始的习气很重,对于现世和来世的法,也就是世间的五欲以及各种有漏乐都非常爱著,这样心没有调顺,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心力都落在轮回里,有非常大的贪著,这时候说其他的高法根本没用。而四厌世心一旦修好,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因为他的心力已经全部腾出来了,对于法道以外的事都没有兴趣,不沾边,根本不会附著在上面。而且特别想要从中脱离。这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入道的机缘。然后再发展大乘菩提心,就会一心往佛道上奔。之后有了彻底的皈依,就直接往这上走了。
修四厌世心,首先要思维暇满难得,这又包括思维它的体性、义大和难得三个方面。体性又有八闲暇、十圆满,以及特别的偶生缘八无暇和断种心八无暇,总共三十四个。思维了暇满的难得和义大后,就会一心在有暇的人身上摄取坚实。也就是一旦认识到了人身的宝贵难得,具有极大利益,就再不会把时间用在任何无意义的事上,会一心利用人身取坚实义,每天都努力地获取法的实义。
接下来要思维寿命无常。要认识到这么义大难得的人身非常短暂,很快就没有了,说不定死亡今天就会降临。而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以外,其他的财物、亲友等都没有任何利益。这样认识后,就会用精进鞭策励自心,日日分秒必争地修法。
暇满修好了,就不会把修法推到来世,今生就要修持;无常一旦修好,就不会把修法推到明天,今天就开始修。
然后思维轮回唯一是苦的自性,没有一点真实的安乐。全部认清楚后,对于轮回里的任何法就再也不生希求心。这里必须运用抉择的智慧,看清苦苦、坏苦和行苦的体性。把三苦看透以后,再结合八苦、六道苦等作广泛的思维,就决定能认识轮回全部是苦性。的确像罗刹洲、火海、粪坑、刀刃园一样,一点安乐也没有。这样就能发起出离心,再转到众生身上,也会发起大悲心。
之后,对于自身的行为方面就要思维业果。因为一切苦乐都由业来决定,而离苦得乐的道就在心上,要认识自心上的什么行为是苦因,什么行为是乐因;苦因会导致什么苦,乐因会导致什么乐,这样来认识因果的相。了解以后就会对于善恶之事非常谨慎地取舍,身口意的所有行为,下至一丝一毫也不违背因果。
然后,忆念到真正的安乐自性是寂灭了苦和苦因的无漏涅槃,看到只有具常乐我净四波罗蜜的佛果是无上的果位,就会发起希求殊胜佛果的心。
总的来说,我们要在心上发生两种力量:一、厌患;二、出离。厌患是舍的力量,出离是取的力量。通过修前四个来生起厌患,就像见到火坑一样,对于一切世间丝毫不贪求;再通过思维第五个解脱胜利,来发起求取涅槃的心,这样心就被带入了解脱和成佛之道。这里又有小乘涅槃和大乘殊胜涅槃两种,分别会发生希求解脱和希求佛果的心。总之,整个这一套引导就成为发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有效的前方便。
这些全部修好后,就有了真正的道心,一心想要修行,其他的事都不想做。对于世间事会像扔唾液一样扔掉,对于解脱成佛会一心向往,这就叫发起了无上道心。有了这个心就会依师求法,尤其光明大圆满之道的根本是要依靠上师,因为它的关键在于得到不共的心传。弟子以信心和恭敬心跟上师一相应,上师现证的密意就能传入弟子心中。或者在上师的加持下,弟子当下就能明心见性。
依师的时候,就要寻求具德相的真实善知识。然后通过三喜来亲近上师,即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和如教奉行。尤其以第三者最为重要,也就是学善知识的意行。这样,学法就变成了随学善知识,他怎么做,自己也模仿那样来做。之后就要修学正行的大圆满法。
要成就大圆满,就要继续修持第二项------不共内前行。"不共"是指与大乘显教不共。它是直接入金刚乘,尤其是入顶乘大圆满中极密龙钦心髓法门的前行,因此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直接要扣准大圆满来行持。也因此,所有不共前行中的仪轨都是莲花生大师的伏藏法,无论是皈依、发心、供三身曼扎,还是修金刚萨埵、上师瑜伽,从[莲师]{.underline}金刚句的深义来看,都要直接会归大圆满。
具体来说,为了实证大圆满,首先需要皈依。皈依是解脱道基,这又要从外、内、密、极密逐层来引入。在一颂里,已经包括了外内密的皈依,而且最终落到了大圆满的皈依,也就是本体空、自性明、大悲遍,皈依本来的光明本性。外皈依是一种誓愿,心里决定以佛为导师,以法为道路,以僧为助伴。这样认定三宝是皈处以后,就已经心归三宝,已经入组织了。再往上到了究竟一乘《宝性论》里,了义的皈依唯一是皈依佛,皈依自性如来藏。再透到金刚乘,内皈依指皈依脉、气、明点。因为自己本来是佛,修好脉气明点就会出三身,不是在别的地方有三身,是要修金刚身,叫做"即生即身成佛"。再透到究竟的实相上,那就是光明大圆满的自性,这就是最终的皈依。
这以后就建立了解脱道的道基。也就是一切解脱道的行持都要建立在皈依的基础上,有了皈依以后,才会心心念念以法为道路,这是一种誓愿。发了誓以后,日日夜夜就要这样一心一意地缘圣法来运转。而且从外到内到密到极密,一直修证到底,再不皈依其他的法。这样在缘起上就得了根本。也就是以皈依的力量,排开了一切非法的因素,外道的师、法、伴全部不沾染。而且,由于具足了外内密各层的皈依,他的心决定要走一个完整体系的成佛大道,不会停留在个别狭小的部分里。
皈依以后就要发殊胜菩提心,来使自己深入到无量的佛子行海当中。大乘无量的波罗蜜多的修行,无论是深的二无我真如,还是广的五道十地等,全部要靠愿行菩提心来建立。那么这里的发心,是祈愿自他一切众生远离妄分别的飘动,直接在自性光明中休息。
后面三个修法是非常重要的修证方便。也就是经由忏罪、积资、与上师相应,最终在自心中现前现证,真正证到本性,这是最关键的地方。因为一见到本性就得了根本,再继续修很快就能圆满,不必走显教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远道。
前两个修好了能够迅速跟上师相应。也就是要具足顺缘,并且远离违品。远离违品方面,是要通过修金刚萨埵来消除一切罪堕,它是最强有力的忏悔法,能快速地消尽遮蔽心性的客尘垢染,这是由于本尊的愿力所致。我们要通过修诵仪轨、咒语等,依四力门来忏除一切过恶根本的罪堕。
顺缘方面是要多修积资粮。这并不是每天一小分一小分地来做,而是一次性地用一种最圆满、最善妙的方法来修,那就是供献法、报、化三刹土曼陀罗。这里要求有很高的见解,把三身刹土里所有好的东西全部供养,没有比这个更大、更圆满的了。这样修十万次是不得了的,能极快速地积集一切功德的根本------福智资粮。
经过这样的净障和积资的修治,心开始得到调顺,再修后面的法就很相应。这以后就要对于跟莲师无二的根本上师修信心和大恭敬,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要求直接能领到加持。也就是不再停留于语言文字,而是真正直下见到本性。
其实,再怎么会推理分析,也只是像空中投石头,或者像暗中射击一样,看不到靶子。因为一直没能离开寻思分别的状态,所以不可能现见本性。这时候关系最大的是要得到上师的直接加被,这叫做传心。这并非语言的讲述,也不需要寻思分别,也没有什么逻辑路线。它要求的是信心和大恭敬,用的方法是祈请,加持的根源是上师。加持是指,一位彻证者的悲的力量,可以直接透到你的心上让你见性。这样就直接在自相续中引起现证,也就是通过意传的加持,让弟子的心当下见到本性。缘起上可以这样成办,而且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事。即使不断地揣摩、分析一亿句,也不如直接见一次。这样一见到,就得到了佛法的心要,这也就是"见性成佛"。
这些全部修好后,还要修大圆满不共的引导------三身引导。之后接受灌顶,再修大圆满的正行。这就到了龙钦宁提的正行部分,从极密部来说包括彻却和托噶,修成后能即身成就虹身。这就是一生成佛的道路。其实,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外三乘全都摄在这里,事部、行部、瑜伽部也都摄在里面,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也都摄在这里。它最终是要入于大圆满,所以叫做"大圆满前行",不是别的前行。
如果这一生修道没有究竟,那就要修一个临终往生净土的捷径法门------颇瓦法。这是莲师特有的无修而成佛的法门。修成了这个法,临终时就能直接生入西方净土,迅速成证。
像这样,这些引导把原本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的道,全部摄在龙钦心髓法门的心要体系中。换言之,作为一个具器者,要想迅速证到佛果,就要按照十一步的前行,加上一个迁识往生法,作为大圆满正行之前的修法。把这些法全部修好后,即使没有修到正行,往后的修行也会非常顺利。无论是往生清净刹土还是来世继续修行而成就,都成了指日可待的事,会非常迅速。
为什么要这样修呢?因为修这些法能使我们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因素,或者说对于此生的修证不是特别紧要的事。否则可能在某个区域里不断地耽延逗留,呆上五百年、一万年等等,这就不成为捷径或者要门。
这个法被称为"心髓",是因为它在行者心上最重要的几个地方切中了要害。我们知道,人生很短暂,没有太多的时间,尤其各种顺缘具足的时期相当宝贵,因缘一错失就会入到别的地方。而这个法的关键就是在要点上实修,其他皮毛方面,或者迂曲的事都不要,唯一在实用、有效、有加持,能在短时间内行持的所有重要方面着眼,所以称为心髓法门。但也要知道,前行相当重要,它是修正行的准备工作。如果心一开始没有调顺,各方面的因缘没有积聚,直接修正行也很难出现效果。
02
本论的殊胜性
这节课开始要重点讲讲本论有哪些殊胜性。讲了才知道这是极其殊胜的论典,对于我们修前行有最直捷、高效和最圆满的帮助。只有透过多方面真正认识到它的功德和作用,知道它是法海奇珍,才会从内心发起很深的敬重。有了敬重的心,才会感觉听到每一句都像得到无价之宝那样,及时地装在心里,会非常用心地把法持好,爱若至宝般地一遍又一遍地批读、体味。而且依照这部宝法,一生时时都修持它、弘扬它,心上念念缘它,口里句句说它,一事一行都修它、念它,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法,看得比食物、比空气、比水还重。因为这是决定修道成败的最关键所在,是使法身慧命得以成长的最具有引发力、助长力的精华道粮,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注重对本论引发敬重之心。
下面开始依华智仁波切写的跋文,从各方面发起对本论的认识。
总集窍诀的大宝藏
如上三传口诀甘露河,具传承师甜口液精华,
九次第乘修持心枢要,唯此无有错谬悉摄集。
这部法极其珍贵,它是无量窍诀大总集的甘露之河。好比一条河,从上游到下游一路不断地流下来,全都是极好的甘露,都是能治颠倒分别心病的极殊胜的窍诀。从闻法轨理开始,每段修法引导中都说到了很多非常精要的窍诀,而不谈其他无关的事。这是把三种传承------如来心印传、持明表示传和补特伽罗耳传的无数窍诀心要合集在一起,在前行法类、窍诀的完整性上,堪称是独一无二了。
宁玛派的教法是九次第乘的完整教法体系,包含了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内的事部、行部、瑜伽部三乘,密的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三乘。各乘修行的心要都被恰当地安排在一个补特伽罗一生修心净治相续而直接趣入大圆满顶乘之道的完整前行修轨当中。
堪修大圆满正行的法器要完具各方面的德相,这些德相就需要在前行中圆满地修成。有情根性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宿世有很深的修行,又和大圆满特别有缘,是会很快相应的。但很多人有一些信心,却一直相应不了,这是缺乏基础所致。因此需要通过学前行,以有效的转心方法,快速地奠定道基,补足资粮、消除道障,这样切实地做过以后,也能顺利趣入正行修法。
在这个原则上,为着修一生成就的大圆满道而设立的前行引导,就必须精要、有效,而且次第无谬、圆满,要舍掉一切无效、拖延、错乱的事。这样才能使学人依法实修后,在短暂的时间中就完成应具备的一切资粮。这样就要直接运用窍诀来修,要能迅速入到实修状态中。
学人单凭自己摸索,不知道用多少时间才能懂一点。单凭自力趣入显经密续教典,浊世的凡夫会非常难得到心要。离开传承的摄持、加被,弱小的凡夫想单凭自己从轮回中走出,一直走到佛果,这非常盲目而低效,中间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曲折和退堕!
即使进入了佛教,里面也有各种层次的法门,单凭自力趣入,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要点。人生又是这么短暂,如果对于一种基本的学识,都要花上几十年才能有一点心得,那这样推算下去,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和成佛?因此我们必须选择走简要、速效的路线。
其中极须借助大圆满传承体系的加被,借助历代祖师加被的力量和口耳相传修心要诀的力量。这部大论就是唯一为着所有大圆满法系行者顺利趣入正行、得以即生成就而做最完善的指点,因此是总集九乘修要的极完备的法藏。
一个人先透过修四厌世心而转心入道,之后发起一层比一层深进的皈依,又有修持二种菩提心的完整窍诀,之后时时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发起大乘佛道,还要透过迅速圆满资粮和净除业障,以求全心和莲师的意相合,达成现证。这就是它的捷径。
在这上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具证者的口传,而不只是单靠自己盲目摸索。这样的口传要求绝对没有错误,又要有口诀的加持力量。简要、直接,运用起来非常高效;又要求窍诀完整,从下往上的每一步、每个点都能指示修心的关要及密意,不含糊、隐晦。能做到好像现量见那样,和盘托出,让你看到。
九乘本来有无量法类,但现在是以最简要的方式总摄心要来使行者趣入,又是与一生解脱的大法------大圆满密切相关,这里每一分修心的引导都对趣入正行起到助长内心力量的作用。因此对大圆满行者来说,这部论可以说是最完备地开示前行实修要诀的大论。
其他论典有各种仪轨、教言,或者在讲显经密续的修要,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有的是一些简短的教言,有的是一篇仪轨,有的着重于外前行,有的着重于内前行,有的是续部教典。而这部论把这一切要义全都融合一起,非常精要,非常圆满。在这部大总集的法宝中,它把最重要的要点全部摄集在里面。既有莲师伏藏仪轨,又有续部的涵义,还有诸传承上师的教言,有三传承的窍诀精要,有上师的口传,有直接对九乘修行心要的指点。像这样圆满具足的论,就只有本论了。
在这部论出现以后,在两百年中,非常迅速地兴旺起来,宁玛派无数学人一生奉行的基础大法就是它了。
很多成就者都一生不离本论,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因为这部论不但对于修持前行至关重要,它非常精要、圆满,唯一是修心要诀的指点,而不掺杂其他,当然就成了修前行最重要的指南。而到修正行时,一直不能离开的还是这部论。前行修好了,就能直接顺利趣入正行。而修正行时,也离不开这些修行的要点。所以这这是一生需要把握的法。
这一次我们要字字句句地把这部论极深的要义吃透,力求对每一段发起定解,之后就在自心上按法轨极珍重地来串习。这将成为我们一生最宝贵的前行心要指导。这样一次学好后,确实一生受用不尽。不仅是一生,确实生生世世都极其受用。将来某天大家成就了,再回过头来看,会知道这次学前行的意义有何等重大深远!
百味具足、烹制成熟的精华美餐
繁琐言辞糟粕皆弃舍,和合极深实修要诀味,
体验口诀所善煮精华,此妙释论如妙烹馔食。
这是一部特别成熟的论典。好像是调和了百种妙味,而且已经煮得熟透了的精华,一受用起来,就能直接入在自己体内,有极高的营养和受用。味道醇正,而且妙味重重。
好比烹饪一道美食,要经过很多道的工序,而做出的食物也有很多境界差别。天下的美厨王能做到调和百种美味,之后以精湛的技艺把它烹到妙味重重的地步。凡是能吃到的人决定大饱口福,得到极大的喜悦和滋润。像这样的上乘美食,只要一嗅到、一品尝,就让人感觉三生有幸,竟然有福尝到无上至味。而一旦受用之后,当下就能得到食物的滋养,身心舒适愉悦。这和味道单调以及没有煮到量的菜有极大的差别,虽然那些菜能吃,但绝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和受用。
当我们深深地沉浸在这部妙论的修学中时,确实觉得有的时候不可思议,它的确是妙味重重。这里有整个传承法流的加被,有晋美朗巴和晋美嘉威尼格两位大圣者的加被。有的时候加持说不清,看到的只是一些文字,但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就像进入一座宝山,境界重重,可以在里面源源不断地取到妙宝。只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它,每次都得到非常直接的受用。
就好像厨师要做一道最精妙的菜,而且里面不是单一的,要求九乘法的心要都集合在一起。为了做成无上精品,使受用者最快、最直接、最全面地得到营养,他一定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其他繁琐词句的表皮、和实修关系不大的知见谈论、多种纷繁复杂的宗派破立一概舍掉。已经是有求道之心,愿意把整个生命投入实修的人,对他们再谈一些与实修无关的事就没必要了。因此要把精要------深中极深的修道关要全部汇合在一起,成为最完备、最成熟的法要,让学人一听到就能马上进入实修。
"深中极深",这是指具极高证量的大圆满祖师,由于直接见到了极深的缘起,因此能直接指示修心的要诀。他知道在各个点上如何一步一步地把行者的心往开发本性上引进,使他离见大圆满的状态越来越近。这部前行论王的每一节法药仔细去品味的话,会发现里面有极深的奥妙。或间接或直接,都是在导向大圆满,一切乘最终的回归处就是大圆满。但在渐次引进时,要逐渐去掉内心向外驱逐的妄动,逐渐拓展心量,滋长心力,消除心障,又消除一切凡庸想,普作清净观,并引起会合佛力的信心。这样因缘到了契会点上,加持一入,就能顿见本性。像这样,对于怎样开出本性的问题,处处都以要诀作启发、作引导,整部论的确是法味重重,妙不可言。
或者说,深中极深的修要,指的是纯粹实修的指示,根本不是以凡夫的妄想心分别出来的东西。从它的作用力来看,比如说单是一个暇满,就能一直透进去,指到极深处,之后一心趣入法。或者指示无常时,会感觉心态被带入,觉得一切有为法都是迁变不住的,没有一点实义,之后唯一归于法,会顺利地领会到空性。或者指示业果时,会感觉一切都是业所变化,世间处处都是由因果律在支配。指示轮回苦时,会感觉整个轮回的法,无论是三界六道哪一种法,全是苦的自性,自然会起出离的意愿,一心修解脱道。
凡是精要的法味,全都汇集在这里而不缺少。凡是修行的方面,为了使你内心成熟,能与光明自性相应,所有的助缘方法都摄集在里面。能按照这部法一层一层地透过,一层一层地使心净化,最终会有极大的势力,能充分和大圆满法相应。到了最后修上师瑜伽,就可以迅速契合。
而且这种有修证体验和上师窍诀的论,是完全成熟的精华。如果自己没有修证到圆满的地步,是说不出这种量的。光是口头讲说和理论研究,哪里能这样指示呢?而大圆满祖师的金刚句极其简要、精深,富有加持力。我们内心受持到一句,都会有得了无价至宝的感觉。
这是煮熟了的妙味,而不是半生不熟。所以,整部由金刚句集成的论,一句一句下来,都是纯乎其纯的醍醐。的确就像真佛上师在你身旁,做最深的指点。只要你对它有真实的信心,这么殊胜的论,繁琐词句的糟粕全都舍掉了,一个都不要。要揭示心要就是这种走法。就好比汉地的禅宗重在一生取证,因此注重简要,这是十分精要的实证指授。这必须得在集中在要点上,才不致分散力量,而让人很快成就。
就像这样,非常深的修持心要的妙味全都汇合在一起了。这不是一般的论师或者懂一点学术的学者所造的论,这是有真实修证体验的成就者的指授,他一个个全都达到了圆满修量,完全是过来人,又以真佛上师的口诀作庄严,所以这就是极其成熟的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学人一受持就会明显感觉这是无数营养的汇集,它的品质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有善缘的人,只要听过几个句子,就会明显地感觉金刚句极其殊胜,好像跟其他法根本不同。每个句子都觉得有很大的营养力,能够迅速滋养自己的法身慧命。
善巧的调心法门
性恶习行三毒荒地上,除恶口诀金刚犁开垦,
真实正法善巧以润泽,此妙释论如善巧农夫。
一个法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效。佛法是针对众生的秉性来治疗的。如果一个法不能针对性地做直接对治和培养,那就很难发生利益。近世的众生情况跟过去相比,更加混乱、浊恶。恶的秉性非常强,就好像很硬的地层,上面出了很多三毒烦恼,好比长了很多毒草、杂草那样,又没有善法的滋润,这样就非常荒芜。
对于这样的众生如何快速有效地施治呢?这部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就像金刚犁,再坚硬的心地也能刨开。光是一味纵容凡夫的烦恼,那是没有用的,里面很深的毒素一直存在,继续坚固起来,那就十分危险。猛利的疗法是把里面的毒或硬土直接挖出来,但如果手段不毒辣,也会感觉根本刨不动。这必须是不留情地直接切中要害,一挖到底地把它翻出。就跟扎针直接扎到点那样,如果扎上去不痛不痒,那是没有任何触动。有痛感是好的,因为体内有很多病气、浊气,有很多不开通的地方,刺到了时必然发生作用,而且会开始好转。
这部论非常直截了当,直接揭露学人心中的过失。只有这样才能直接翻出来。之后才可能重整心地,才有转变。这是一项大工程。行人身上有很多毛病,和法道相违。大家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其实都是在非道上走,还误以为在修正法,这是很危险的事。所以,就从闻法轨理就开始直接揭露过恶。这时就是菩萨救世的悲心。他的说法应时应机,针对近期众生的情况直接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些是当代人内心普遍有的问题,不针对他的痛处施治,无论讲多少,也和本人关系不大,对他的改过向善没有帮助。
人需要不断地成长,前行是以直接的方式来使人在数年或数十年中达成心地的重整。内在的整个一套从外到里全都要转换。怎么转换?就是首先用口诀的金刚犁刨动坚硬秉性的地层,之后设法用法水润泽心地,才有功能出生功德庄稼。因此就一步步地引导、疏通,让心变得柔软、有善根,内在解脱道的善心就开始发起来了。怎么珍惜人生、念死无常、想轮回的苦、业果不虚,怎么依止上师、修皈依和发菩提心等等,都有一步步的教化、引导。经过完整的熏陶,观念会变掉,心态、行为会变掉,坚硬、荒芜的心地会变得松动、柔软,贫瘠的心地会变得富有善根。
因此,本论就像农夫善巧耕治田地一样,在整治着当时和未来无数学人的心地。
整治心地后的圆满成果
出离心体耘软良田中,善播菩提心之种子已,
积净方便生成功德果,此妙释论如贤劫庄稼。
修学本论最终的结果会像贤劫的庄稼那样,达到不必勤作就产生很多极好的果实,有非常丰厚的营养、妙味。
凡夫的心田本来十分糟糕,心地非常坚硬、顽劣、凹凸不平,丝毫都不柔顺。在这样的心地里根本没办法播下菩提心种子,当然更不可能对种子作润泽、除障等,因此没有条件产生无量功德果实。但如果有幸遇到这部能使人起死回生的大法,它就能彻底整治我们的心地,播下菩提心种。而且以润泽和除障,心就像好好耘过了变得很柔软的良田那样,发生无量功德果实,最终让我们达到不必任何造作,自然就享用无上大圆满妙果的境地。
首先是引导我们修四厌世心,发起彻底从轮回出离的意乐。由修出离心会使得我们坚硬、杂乱的心变得柔软调顺。
凡夫无非是名利之心,时时处处都寻求世间的圆满。为此就跟别人有很多计较、竞争,有各种患得患失、苦乐悲欢,心整个附著在现世的法上。时时处在烦恼波动中,颠倒心已经串习得十分坚固,当然不能柔和调顺,心被完全障蔽住了,这种心态跟菩提心的要求相距甚远。菩提心是广大、平等的心态,为利众生一心求菩提的志愿。现在心这么坚硬、不柔软,偏执、不平等,而且眼光这样短浅、狭隘,怎么能和菩提心相应呢?
所以,一开始要致力的是对于这片心地作彻底的整治、清理。第一个最大的关键就是修出离心,解除对世间法的贪爱。一旦见到了轮回真相是纯苦无乐,就开始厌患出离,再明白一切都是业的自性,就会断然舍掉非法的道,而一心修持正道。这就把心调过来了,它已经听话了,愿意依照法修持了。这以后,对于世间的名利不再发生兴趣,停止了一切世间的竞争和追求,很多烦恼、恶习、与法不相应的心态都止息下来,心地就平整了、少欲了、一心向法了。这时就能想到一切众生和自己是同样的处境,也就开始能真正在心里播下具二相的菩提心种子。
这时内心像一块已经细致地耘过了的良田,非常柔顺、平整,会很容易缘着众生和菩提发心,心变得堪能了,懂事了。又从一个小孩一样幼稚的心转成了很大的心量,开始能缘法界一切众生发起救度的悲愿,又缘最胜的菩提发起求果的心。这两种心一旦起来,具相的菩提心种子就算种在相续里了。
之后要让种子长成果实,这就要开始在顺缘和逆缘两方面着手治理。顺缘的方面是修曼扎来做极殊胜的积资,使得菩提心种得到极大的滋润、助发。同时用强力的金刚萨埵忏法,把作障碍的违品迅速忏掉,结果种子就能畅通无阻地开发。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真正能出现无量功德妙果。
前期的修心需要特别努力用功,要不断地依窍诀转自心、调练自心。功夫做得越扎实越好,要求数数地串习,来转变心里的倾向和习惯。一旦前面的转心做好了,后面的修心就会变得容易。经过四种厌世心的调练,内心上很大的胶著力已经被解除了,之后决定是一心趣向解脱和菩提,这样在心态上就好多了。经过一番勤苦修心,结果是筑好了道基,清除了道障。再把大乘心修出来,菩提心修成功了,得大心力的摄持,就能念念起大乘行愿,使一切行为下至施一口饭,都转入菩提道,一点一滴都转成成佛的正因。有了菩提心,大乘的道基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之后就要考虑怎么来迅速完成佛果,开悟见性是最关键的要点。为了能亲见本性,就要努力修持金刚萨埵忏法忏除罪障,又要修三身曼扎迅速圆积资粮。这两个修好了,没有了阻力,障蔽本性现前的尘垢已经薄弱了,顺缘资发的力量又充分积聚了,再修上师瑜伽和莲师的心相合,自心的如意宝就会顺利地现见到。这以后就可以得大自在。所以吃得一世苦,能换来永世安。这一生能尽全力把这部前行法修好,的确一生就能圆成万劫功行,一生就能取证果位,所以这是我们一生最重大的事。
所以,形容本论为贤劫的庄稼,不必要人工费力地耕作,自然就会现前极美妙的庄稼。而且现出来时,庄稼有极丰厚的精华、妙味。这不是一般的法门,其他的法可能经过很长时间,费了很大的劲,结果只得到一点小果,不像这个完全把三乘的法总集在十分简要的修轨当中,使它迅速地完成,这就不必要费无数劫盲目地摸索。
另一方面要看到,如果前行没有修好,前面不愿意这样来整治心地,那心里存在的障碍始终难以消除。必须经历的修心过程都忽略过去了,什么实际的成效都没出现。自以为可以占便宜,跨过前行来修正行,实际上费很大的劲,得到的利益却很小,怎么也难出现无量功德果实。心的田地根本还没有平治过,连播菩提心的条件都没有,这样不可能出现种子,更不会有正面的滋长和负面的除障。心上一点开通的气象都没有,当然无法打开,这导致修大法完全相应不了。
所以,首先明白次第是极端重要的。明白次第以后,有条不紊地修持,效果就来得迅速、明显,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厚。紊乱次第而修,终究是久修无功。反过来看,只要依这部论循着次第好好地修到相应的量,用过几年或几十年的功,以后就自在了,可以随意享用妙法的果实。等果出来的时候,味道是十分地丰厚、美妙,极具营养。只要经过了这些过程,以后就再不吃力了,时时处处都有个大自在的享受,那才是得了大果实。如果没有经过这些修心的过程,就始终被自己恶劣的心缠住。因此,老是在原地兜圈。以这样下劣的心变出来的当然是不好受,所以人生整个很贫乏,很苦恼。
所以不要以为"我心里的障碍可以忽略不管,我内心的贫瘠可以不必整治、改良",那样是永远没出息的。这一步步的内心转变,必须依照这部殊胜前行教授逐渐地经过,这才是在走最快成就自己的路。
03
切身的关怀
揭露自身过恶除其根,以权巧语百度释功德,
常时唯以饶益行为务,此妙释论如美貌乳母。
这部论直接揭露我们的过恶后断除它的根源,又以权巧的语言,就像精进办自己的事那样,百次宣说一切功德方面,像这样恒时唯一做饶益之事。因此,这部大圣者的善说就如同慈心养育我们这些婴儿的贤美乳母那样。
这部论就像我们的乳母一样。她的心非常好,比如小孩说:"我的奶娘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她一心以慈心来照顾,无论做什么,都像办自己的事一样,特别贤善。
这种真实的利益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奶娘对待所要喂养的小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很有感情,很有慈心,如果孩子生病,或者遇到了危险,她都会发自内心地遮止他、照顾他,会尽心尽力地遣除他成长过程中的违缘。另一方面,凡是好的事物都会尽量给予,会不断地养育他、滋润他。这就是慈心乳母的德相。
这部论就像一位非常贤美的乳母。那么,它是怎样无私地来养育我们呢?由于它的出发点唯一是要对我们作利益,所以从开篇第一个字直到结尾之间,每句话都尽了乳母的一番慈心。这是譬喻,嘉维尼固尊者作为祖师,他有这个责任。他看到众生这些小孩得到成长要有两方面的栽培。
一方面要揭发出众生心中的过恶,断掉它的根。就像小孩一旦生病,乳母马上抱他求医诊治,然后断掉病根,这样孩子才长得好。如果已经出现一些病症,比如发烧、发喘,或者其他症状等等,这时候不赶紧医治的话,病情就会不断地增长、恶化,将来就会落下病根,导致发育不良,甚至夭折。像这样,尊者一见到众生心上有过恶,马上就把它揭发出来,而且断掉它的根。不让它继续被包藏,不然会有很大的隐患。
众生的心有善恶两方面的习气。恶的习气埋藏在心里,淤积得越深,毛病就越大,危害就越大。这部论有两个重点,其一是对于不好的地方直接戳穿,让学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病在哪里,而且教导有效的方法来断掉它的根。这样我们的法身慧命才养得好。
其次是引发善心。这很不容易,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逐步地熏习、培养才能完成。众生对于法道很幼稚,不晓得要往哪个方向走,外界也很难碰到因缘能启发他的善心。而这部论对于一切法道上具有大利的事都在数数地宣说,从听闻轨理、暇满、无常等一路升进,在每个地方都非常细致、耐心,多方面、多次地来讲解功德,使我们生起欣求向往之心。
就像乳母在面对幼小的婴儿时,会考虑该怎样用乳汁来喂养他。喂得少了肯定不行,比如每天只吃一次奶,甚至好几天才吃一次,那他就会消瘦,缺少乳汁的滋养,身体就长不好。所以,乳母在一年里不晓得多少次,要用最精华的乳汁来喂养。需要非常多的量,孩子才能长好。
同样,需要成百上千次地反复引发学人的善根,次数少了达不到量,这就需要精进。本论是以非常权巧,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就像为自己做事一样,以视他如己的心做最切身的关怀。通过不断地宣说法道的功德方面,使学人的心领受法乳的滋润,从而增长力量,逐渐地成长、成熟。也就是熏得多了,善心就起了,就逐渐有了基础。基础奠定好了,将来决定有极远大的前程。
总之,乳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会马上给他治疗;天冷会注意保暖,天热为他解暑;有了大小便立即帮他清理;身上脏了会为他洗浴;孩子饿了马上喂奶......违缘方面,会时时做各种防护,不让他掉到危险的地方,或者碰到危险物品等。他还很弱小,无法独立,所以需要很多的保护。
这部论就像乳母一样,把所有的过恶都揭露出来,并教导他断根的方法。对于功德方面,就像喂奶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注入到学人心中,一点一点地把他的善心引出来。这样逐渐地培养,使他从一个法道上的婴儿变成了大人,具有很大的力量,这时候再修大圆满正行就很合适。否则没有前面的养育,心没得到成熟,要做大人的事就很困难。
加持如意宝
非仅文佳义理亦深奥,无等圣师口气未消散,
此妙释论如心摩尼宝,诸获得者定为正道摄。
这部论能诠的文字很好,读起来很舒服,而且把所诠的很多甚深的意义都聚在一起,又说得非常明显,而且无等上师的口气或者加持的热量没有消散的缘故,因此,凡是得到这部善说的人,就像心里有了能遣除一切贫乏的如意宝,他的心决定被殊胜的正道所摄持,不可能再变成别的。
这部法就像如意宝一样殊胜。为什么呢?我们来学法,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在法上得到受用。从第一步到最终的所有佛法功德能不能都在自心中出现?这是我们所希求的。也就是信心、智慧、悲心、精进、愿力、解脱、菩提等的一切法财。这是世上最有价值的财富,再没有更好的了。然而我们现在极端缺乏。那么,有没有一个如意宝,我们一得到它,就能很快遣除过去心中的贫乏,圆圆满满地在心里装上无数的法财呢?那就要靠这一部论。
首先要知道,这部论把很多深义都聚在了一起。真正去体会的话,会发现下至一个句子都很深。继续去感受,会发现句句都这么深,放在心里特别充实,特别丰富。而且它会不断地酝酿发展,记住任何一句,将来都会受用无穷,因为这里面句句都是点睛之笔,我们从中能得到很多启发。
而且这里的法义都说得很明显。高证量的祖师像看屋里的物件那样清楚,所以他说出来的就特别明显,不像其他。如果自身没有证到,光是口头上重复一下,心里还是暗的。而且,没有那种无碍的慧力,就根本说不出来。可见,在讲说上也有极大的差别。
这部论是无等祖师的口气未散的精严教法,极其殊胜。所以,它进来的时候就根本不一样,心里会感觉很浓的加持进来了,很深的内涵注进去了。听一次都会觉得非常充实,法喜充满,因为得到了很多的法宝,顿时就感觉不再贫乏,智慧、悲心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增长。而且,包括最开始的暇满、无常、轮回苦、业因果等在内,都是全分地进入,在每个点上都是直接入大乘道,直接引入甚深义,让你会到很深的地方。这时候就不再感到贫乏。
这样就知道,我们求法的愿望,通过这部妙论就能如愿达成,所以它的确是如意宝。如意宝的特点是,无论有什么世间希求,它都能非常丰厚地给予。而这部论一旦放在心里,它就会不断地发生力量,不断地出现功德法财。比如,我们学的时候,从闻法轨理开始,对于每一段都知道这就是如意宝。去运用任何一点,都会在一生当中,源源不断地出现极好的法财。这绝不是虚夸,每一处都汇聚了极深的意义,而且特别明显,直击要害。
尤其是这里有祖师口气的加持,这就不同于一般的论著。凡夫写的书跟它比起来相差无数里。所以一般的书没必要去看,毕竟人生很短暂,与其看一些很粗劣的书,不如直接看祖师的口授。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缘起不一样,能说者的境界不同,方方面面的因缘都有差别。有的说得不全面,只说到一方面,而在这部论里,整个道的内涵都有。有些说得不直接,拐弯抹角,而这部论一语中的。有些说得不明显,不能直接和盘托出,因为说的人远远没达到量。如果到量了,那是非常直接,非常明显的。或者中间的因缘发生曲折变化,被人篡改了,或者有染污,这就不行了,缘起上一对不拢就不发生作用。或者有的太缓慢,不是直接配在心上马上就用的。但这部论不同,嘉维尼固大圣者的心直接就表在这上面,这是最关键处。
有人说:口气未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其实这里有很大关系,我们要看到它的几重对应。作者首先住于意境中,这是教法的根源;然后发之于语,就是声音;记成文字,就是声音符号转成文字符号。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被破坏掉,那他的口气就在,也就是加持的热量没有消散。这样我们在对应的时候马上就能感受到,无等祖师的心就在直接加被我们的心,马上就能传。符号一对上了就能传,这就是缘起的奥秘。
有人会说:有这么灵吗?
不用说其他,比如自己的母亲文化不高,只会写几个字,而且写得不太通顺。当她给我们写了一封信的时候,只要一打开来,母亲的气息全部都在纸上,一眼就能辨明。她的心会非常深地从字里行间透出来,给人的感触非常强烈。但是,如果由另一个人去写,他是以他的心在表达,那就不是母亲心里直接透出来的,或者加了一些内容,我们一看就感觉这不是母亲说的,那种感发力跟前者比就相差万里。
人的声音、文字等任何东西都是由意境来的,所以一看马上就能对应。比如勾召亡灵的时候,只要提供他的名字就可以,或者他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无不有他的气氛,放在那儿就代表他。
华智仁波切在记录的时候是非常重视的,他完全知道这件事。所以,他把缘起上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后面也说到,他不加自己的词,就是要把上师的口气保存在这里,这个口气就叫做加持的热量。所以,我们在几百年后去看这部论时,就感觉这确实是嘉维尼固大圣者的话,它是原原本本的。这种力量就很直接,就能一下子敲开你的心。
就好比机感派的诗,机一来,诗马上就有了,根本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这是千古绝句,绝不是凑成的。比如它本身只有二十个字,稍微变一点,意境就完全不一样。尤其这样大圣者的金刚句,是住在意境中的。只要它没有散掉,我们一触到,自己的心就会被引起来,这就叫缘起。这就好像嘉维尼固大圣者的心直接注入我们的心,由于加持很浓厚的缘故,自己的心马上就受熏陶。
声音、文字等只是外相,最重要的是意境。最终跟莲师会合的时候,一刹那就可以开掉,这是更秘密层的道理。要跟他会合就是这个道理,他有信心就会传过来,他有悲心也会传过来,有智慧也会传过来。
这部论是上师的口授,而且没有被破坏掉。华智仁波切把这部论完整地记录下来,因此这就是真正的法宝,加持气息全都在上面。想一想,它的力量有多大?就拿书画来说,比如,墙上挂着一幅国画,它是清朝山水画名家石涛画的。只要把它摆在那里,石涛的气息就全部都在。因为这里面有他的意境,虽然人已经走了,但画里确实有他的能量场,有他的信息对应,有引发你内心的东西。书画还是小技,这里是说法教。它的加持力一过来,我们一熏到,自己的心马上就被持住了。只要我们有信心和恭敬,愿意一遍一遍地受熏,到时候自然被嘉维尼固大圣者同化了。
有人怀疑:真是这样吗?
比如模仿颜真卿的字,时间长了就练成了颜体。模仿李杜的诗,也会成那种风格。这就叫气质。文字的气象上有刚有柔,有各种差别,熏习哪方面,就会起哪方面的心,人的气质就是这样转变的。
这些道理通了以后,才知道这个法确实不可思议。我们要用诚敬心把它全部纳受在心里。它就是如意宝,每一句都能发生很大作用。没得到加被时始终难以开启,善心、智慧等方方面面都很难得到。但这个一来,就感觉加被非常快。从第一步的运心开始,大乘显密的法教一开始就给你说了。这样从闻法轨理开始,一步一步地熏习,就能非常直接地进入。
所以,我非常愿意一遍遍地讲,讲一百遍都不疲厌。为什么呢?因为它特别好,每讲一次,嘉维尼固大圣者的金刚句就在心里熏了一遍,只要熏一次就感觉不一样了。就像入了香厂,熏了香气后,自己就变成了那种气氛。现在熏了这个不可思议的金刚语后,过去的贫乏就没有了,在法道上的很多愿望都会逐渐实现。比如想得信心,想学好,想精进,想明了一切业因果,想有彻底的出离心,想对轮回众生有悲心,想发起菩提大愿,想要积资粮、忏罪障,真正得到跟莲师无二的成就,真正彻证到本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愿望。
这部法海奇珍的论典就是如意宝。我们今生能遇到这部法宝极其有幸,不能等闲视之,要视为内心深处的如意宝,非常珍重地把它持在心里。对于每个句子要有一种无比珍爱的心,它确实超过一切世间的物质、娱乐、名誉等等。如果得到了它,那我们的心决定被殊胜的正道摄持,不可能变成别的,这就是我们所希求的。我们现前还只是信外轻毛的凡夫,善根不坚固,境缘一来很可能走掉,非常危险。而这部法既完备又明显,和盘托出,还有很浓的加持热量。一注入到心中,就像得到如意宝一样,会把过去的贫乏一扫而空。
如果把这部论一句一句地学下去,就会发现自心已经被嘉维尼固尊者同化了。我们巴不得早一点被他同化,最好把自己彻底扔掉,对于他的每一句教诫,都心甘情愿地刻在心里。一旦我们有了信心,之后就好办了,不必自己去盲目摸索,只要把信心的大门打开来,大圣者原汁原味的法直接就注入了我们心里。
就好比六祖大师鼓励大家念《金刚经》,就是因为六祖从《金刚经》里得了好处,是这部经把他的心给敲开的。意思是,这部经把佛语记录得很好,鸠摩罗什大师的译笔很妙,保存了佛经的意境,所以有领会的人马上能体会到。
有人问:这样真能传心吗?
当然可以。有时候是当场传,有时候是从文字传。古时候很多人就是念经开悟的。因为他们对佛经有信心,知道最关键的是有诚心,状态要对上,这样调好了状态马上就得到了。比如,晋美朗巴大师对遍知龙钦巴有信心,他一看遍知上师的著作,很快就开启了。要知道,从心转化成文字,再从文字变成心。无论如何,信心是最重要的,有信心会得很大的加持。
如果有信心,他教你做什么,你都会那么去做。他的心会引发你的心,然后你就愿意听从他的教导。当然,这个人必须具德,他的话没有一点伤害或误导你的意思,你跟着他走,当然被殊胜的正道摄持。信心越大,恭敬越大,入得就越快,被摄持得就越深。
这里断定地说到:得到这个如意宝,自心就决定被摄入正道中,而不可能再变成别的。只要内心对法有很深的信解,对每一句教导都发心尽一生来奉行,以这种希愿的力量,就会时时遵照法宝来修心,这样就被正道摄住,不会跑到别的邪道上去。整部前行的引导是在一步接一步地摄住行者的心往正道上走,来顺利地完成三乘圣道的一切过程。
得到如意宝,是指内心真正学到了一整套的善心和善行,这是出生一切世出世间利乐的根本。那么怎么来得到它呢?就是首先要特别用心地体会所说的教法,自己得到很深的胜解,然后非常希求修法,一有空就按照法宝来修心,这样才能得到法。一旦得了这套法,剩下来的是在一生当中,一直不断地循着这套法轨再再地练习。先是修成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的善心内涵,再要有密乘的基础,尽全力打好皈依发心、积资净障、上师相应法的所有道基,最终能够契合顶乘大圆满法而现见本性。像这样,真正有缘得到这个法宝的人,心就决定被摄入速疾成佛的道中,不可能跑到别的道上,不会入邪道,入片面的道,入缓慢的道、功效很低的道等等。关键是先要入到圆满的道轨里,它是具一切分的道,迅速引入实修的道,高效方便的道,迅速能证果位的道。而综合了这些优点的这部妙论就是我们心中殊胜的如意宝,是对自心最好的摄持。
因此要认识到,这是我们要日夜投注心力的地方,心念不要被其他枝末小事迁移,而误了根本。我们处在末法,应当对自身的条件、因缘等有客观的评估。要知道,我们只有用一生的时间来抓住这部法,把它看成心上的无价之宝,每天都尽量用时间来修它,像常流水一样反复持续地练习,这样才有成就的希望。
不然,受各方面牵引散动的力量太多太大,那就很难凝结成形,连第一步的成效都出不来 。在这种情形下,大家要有理智,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修心。这里已经给出了圆满的修法,关键是实修,而不是空谈。而实修一定要有决断的力量,一旦决定就不再乱变动,东攀西缘,分散心力,而应当一切努力都配着这条道轨来进行。这上面一分心、一中断,就又跑偏了,没办法完成,毕竟这是要实际走出来的。
反过来,如果你眼光深远,就能看出:按这套前行次第一步接一步地发展修心,能极快速地一路到底地完成成佛的大事。
像这样,能真正把这套法装在心里,时时依照它修心,我们会变得无限富足,会得到无量的受用。
这里的每一分,都应当感觉到是如意宝。就好像嘉维尼固祖师住在自心中一样,有种特别喜爱的心,千遍万遍看不厌,好像上了瘾,有空就修上一分两分,不修就过不去。这样长期地模仿修习,最后自己会变得跟祖师一样,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我们要一心跟祖师学,祖师怎么教就怎么做。如果有像遇见真佛那样的信心,就能体会到这是在极慈悲地教我们一步一步修持前行法,这样就会敬奉他给的教法。这是关键点,其他表面的事并不重要。学法就是要交出自己的心来,一心一意地奉行教法,来开出一条自新之路来。
这部法的殊胜处是有祖师浓浓的加持,法的信息保存得很好,能很快触动心,引心向法,顺利修持。就好像如来芽尊者亲自给我们讲一样,有一种直传的感觉。就是文字稍微讲下来,法义就很清楚地在心里现了。过去多年没有把握扼要的地方,这里几句话就能使你认识。才学几段,就被带入法的意境中。或者心里顿时开解,就像被装入了如意宝一样。一个凡夫非常愚昧,在佛法上不必搞什么创新,最快的方式是直接接受祖师的指点。我们有诚心学好这部大法,以祖师的口授,能直接接到祖师的心意而掌握心要。
单凭自己,付出很大努力也不明心要,内心会一直处在贫乏和颠倒中,很难有大的改观。所以这次一定不能错过机缘。这是我们已经到了宝山边上,只要我们好好地领受教法,就会像儿子继承父业那样。心里一得到了这部法,的确是安上了如意宝。一句一句都力求做到刻在心上,而且力求把它修出来,在几年里下苦心修。以变心力量强大的缘故,自心会逐渐被大圆满前行的妙道摄持,而成为大圆满行者。这是因为,透过实修,心中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内涵,有了越来越殊胜的功德。心已经不可能变成其他了,不可能有因缘使你变坏。举例来说,修好了暇满,就没有人能使你荒废人生;修好了无常,没有人能使你信赖世间法;认识一切都是由业力运转,绝不会持无因生、邪因生等的恶见,也不会再采取颠倒造恶或放肆而行的方式。诸如此类,遇到这部前行法,真的肯勤苦修行的话,一切佛法都决定会在内心中扎根,心会完全被正道摄持,或者心和法会成为不二。
俗语教诫的宝典
专行饶益示修殊胜教,声律韵文辞藻非所重,
俗子村夫之言于正道,善教诫为菩萨之特点。
常时唯一行持饶益和教导修持方法的诸胜妙教典,并不是以能诠的声律、韵文的句为主而宣说的,而是在具足四依后以俗子村夫的语言,将许多正道明显易解地善加教诫。这就是诸善巧大菩萨的特点。
传法的目的是让众生顺利得到法义。"四依",指依法不依人;在法中,依义不依语;在义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在了义中,依无分别智的所证境,不依分别识的所缘境。在具足四依的前提下,为了真正利益到众生,让众生很容易就了解到修行的方法,因此用俗子村夫的语言,把很多修行的道路很明显地解释出来,作了很切合人心的教诫教导。
这样一来,即使文化不高的人,也能听懂很多道理,能够趣入修心的正道。因为嘉维尼固祖师他是观音菩萨再来,显现成人间上师的形象,要把无数众生安立在解脱道上。第一世多智钦仁波切曾经做梦,看到他在山脚下赶着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动物往上走,就对他说:"将来你会利益比我更多的众生。"传记里写到:北方扎曲卡地区,包括男女俗人在内的所有人,没有人没在他面前得过龙钦宁提前行的讲解,也没有一个没修过五十万前行。
他为了使前行法深入人心,特意运用俗子村夫的语言,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人尽量能听懂修持的方法,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么修善法、行解脱道。而且针对当前人们的各种做法、心态、行为,指出它的错误和导致的结果,来纠正修行的偏差。而且着重是在讲事相、举例子,说一些连妇女小孩都能懂的比喻、公案,由此会知道正道和邪道的差别。所以,这是任何人学习都能得到极大利益的好著作。
04
无嗔阿阇黎
论释文字虽广极繁多,于心愚者意室中难入,
义深见派虽用高深语,行浊慧微之人难修持。
由是此论易解摄要义,浅慧如心室中有金精,
劣慧如心暗处有明灯,妙义自显无嗔阿阇黎。
很多智者的论,解释的文字太广太多,难以入到愚蒙内心的房子里。而且义的关要很深的见解以及宗派很高的言论,当今时代行为染著、智慧小的人就难以修持。而这部前行的论,是用容易理解、全面摄集法义关要的方式来写的。小慧者有了它,就像内心的屋子里有了纯金精妙宝;劣慧者有了它,就像心的暗处有了智慧光明的明灯;它成为能对自己明显显出很多微妙义、何时也没有嗔恚的阿阇黎。
教法要切实地利益到所化众生,就必须契合他的根机。如果教和机不相合,教大机小就入不进去,教深机浅也不得利益,所以,这上要很有尺寸,一有偏差就不得益。
智者们的论释有好多的文字,有多方面的论述,然而今天的人普遍内心愚蒙,这就很难入进去。也就是他的智力浅了,没有很高的敏感度,直接讲下来他领会不到。而且心里装不下很多,连很少的内容都难以吸收,何况很多?这时候就需要一种非常切实,针对当代人心灵的接引。
如果直接讲特别深的见解宗义,今天的人就很难修持。比如禅宗到了末世,说禅者如麻,成道者如麟角凤毛。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根器差了,心处在混乱、杂染的状态里,慧又很小。不仅如此,还熏成了很重的邪慧,心上有很多问题要处理。如果忽略这些,直接给他讲深义见解,就根本契合不上。
当然,不是说古今的智者在成就上有高下,但就应机来说,菩萨也会一世一世地随愿力而来,针对当代的机写新的论。不这么来接引恐怕非常困难。因此对我们来说,就要选择一种非常应机,能很快发生作用的法。
比如治病要以对症为主,不能死执药方,过去的有些药方未必适合现代人。因为现代人的身心状态恶劣了,完全按过去的方法用药就不一定很灵。这时候就要采取新的措施。像这样,如果针对当代人的问题直接作疏导,针对他的症结,他的薄弱处,很切实地来开示,效果就来的快。
如果让他直接阅读过去智者的论典,恐怕就非常困难。可能经过好多道程序也领会不到一丝,不知道怎么来解决自身的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老师教,没有言传身教就很困难。这部论特别容易理解,它针对当代人的心、各种现实状况,举很多特别适合、贴切的例子来给你讲,这样就很直接。
如果真正要走菩提道,那在很多方面都必须有所了解,但要靠自己阅读智者们的论典会很困难。其实一部论学完,总结起来可能只是几个要点。但一部一部地学下来要花很长时间,而且没人指点的话,可能始终不得要领。当年阿底峡尊者初来藏地时,问了大译师仁钦桑波很多问题,他都能一一答出。尊者赞叹说:有你这样的大智者,我都没有必要来藏地了。但问到如何在一座当中摄集来修的时候,他就答不出来。可见,能摄集经论的枢要来作修持非常困难,不是过来人是不清楚的。
这部论摄集了从初步直到成就之间的所有修心的关要,这就非常方便。现代人凭自力难以领会很多,因为心的容量已经很小了,太多的东西装不了,装了也会忘。这时候就要用简便法,把它变得非常简单,而且关要处丝毫不缺。这就成了对当代人的极大救护。所以,遇到这部论,对于当代这些智慧小、杂染多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良机,是学法的极大顺缘,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了。就像一颗小小的丸子,里面摄集了各种精要,而且它很好服用,直接放嘴里就能吞进去,之后很快会发生作用。
从这里就要看出,它是一部百全大法,是在用易解的方式宣说,直截了当。不会遮遮掩掩,不讲修心的要点,也不会注重在研究、辩论上,而是直接传授修心的关要。无量佛法的要义,在这部论里应有尽有。
这是有极高证量的上师的口授,完全是彻证后的流露。在作指点时又非常契合当代,距离现在才大约两百年。而且都是在关要处指点,其他的糠秕都不要,直接就把要点指示出来。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好书,再也找不到这么契机,能一下子打开我们心灵的法了。它在无量法义内涵一点不缺失的基础上,用极巧妙的方式,全部放入了我们内心的小小房子里。
小慧者原来说:"这么多的经论?要学《俱舍》《中观》《唯识》......又这么难,到哪一年我才能修啊?"三年三年加上去的话,可能二十多年都还学不完。像现在的很多人三十多岁才来学佛,等头发都白了可能还不知道怎么修。这就不如直接透入,直接按这个来修。这里面内涵极其丰富,没什么缺的,它把圆满的法藏摄集成一个小的甘露丸子,直接让你饮服,无不具备。真正能滋养你的法身慧命,各方面都能逐渐成熟起来。
所以,我们只要跟着嘉维尼固上师的足迹走,从最初的闻法开始,它就在教你该怎么做,而且一说就能理解,多想一想就会做。这样就不怕,自己心里定下来,我就靠这一个。它的内涵丝毫不缺,对自心又极其适合,而且非常容易理解,一下子就能入。不然的话,学了一大堆,但都没消化就很麻烦,根本没装入心里,可能学了几十年都还不知道整个菩提道该怎么走。
这部论会给行人带来救命的生机。对小慧者来说,学了这部论后,内心的房子里就有了黄金精妙宝。这些品质优越,极其精深微妙的法宝,很快在心里充满了。就好像嘉维尼固大圣者在给我们的心开刀一样。比如观音菩萨作加被的时候,可以把人的内脏打开来换一个心。对于大圣者来说,做这些就像游戏一样,他是安住在本性里说的,再没有比这更灵妙的事了。而且它非常契机,这就来得很快,小慧者、劣慧者都能很快转换。意思是,虽然现在是小慧、劣慧的人,但一遇到这部论,就已经不一样了。
小慧者心中会像拥有了纯金的精妙宝一样。"金",是指它的品质永远不变。只要得了这部法,就像金刚印已经印在心里一样。每个法都是真理,都是在修行道路最切要处作指点,从来不会改变。不像其他学术,今天立的观点明天就推翻,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我们年轻的时候学到了它,一直到老都可以用,不必另外找一套新花样。
"精",是说它极其精妙,没有任何粗鄙。这不是凡夫造的论,凡夫的心不可靠,他自己左思右想,搞出一套修法,但到底有没有效,有多少实效,这些都不好说。所以,我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大圣者的论,一般人写的书很难说,或许看了会不适合,耽误自己的前程等等。
劣慧者就像心里有了明灯一样。他本来智慧很低,怎么都出不来法的光明。再怎么跟他讲,他的心也不能一下子发悟,一下子明了,这就是他的慧根劣,拣择力很差。但是不要紧,只要学到了这部法,由于它的加被力极大,能够很快让我们得智慧。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百倍的信心和恭敬去学习它。它的力量一加在心上,就好像黑暗里出现了明灯,心里一下子有了智慧光明。一步一步地学下去,会发现自己对人生的道路越来越清楚,对于修法的事,一指点就很快明白。这个金刚句的加持极大,在其他方面可能学了很多也不明白,这里一句话就把要点点完了。这才知道,虽然自己是一个劣慧者,但不要紧,现在遇到了这部普贤上师亲口讲授的法句,受了加被以后,马上就会明白。所以,想开智慧就学这部论,它有很直接的功效。
"妙义自显无嗔阿阇黎",这部论里记录的是嘉维尼固大祖师的心,就像母亲写给孩子的信里写满了母亲的心。这就很奇特,大圣者的心就在这上面,他给我们的指示已经变成了文字,那里本然地记录了当时他住的境界。每一句都是切实的教导,都是直接指示的话语,这就成了我们的阿阇黎。
这部论时时都在指导着我们。稀奇的是,我们每看一次,它都会明显地显出很多微妙义。每看一次就受教一次,不断地看,就不断地有启发、有加持、有领会。它时时处处都在作指点,不断地规范你的道路,指示你该怎么做。所以,我们一生的修行都要靠它。尤其今天的人根器更差,必须时刻不离,就按这个一步一步来做,几十年下去就会发生很大的功效。
我们今天学法很不容易,要千里迢迢地依止上师,就要花很多时间,还不一定能长期住在善知识身边,很多方面基本都要靠自己。有了这本书,它叫做"无嗔阿阇黎",意思是这方便极了,当你想得到佛法上的教授时,只要把书翻开来看,用非常宁静的心去和大圣者的教诲相应,它时时都在指点着你。
传记里讲到,晋美朗巴尊者是真佛再来,无边的句义像大海一样涌现,完全像模子里印出来一样,清清楚楚。我们不要认为靠自己能怎么样,那是错误的选择。我们应该把心交出来,交给真佛祖师们就对了,他给我们的指示一定不会错。而且,华智仁波切在最后的结文里说到:"未来的人遇到了这本书,要知道它完全是上师无谬的口传,应该生起这是真佛的胜解和恭敬。"这一点非常重要。法在于心,心能够领到,就无异于上师在给你亲传。圣者的心没有任何时空的界限,你有足够的胜解和恭敬按照它来做,那它就是你的阿阇黎。
而且它没有任何嗔恚。其他的上师,讲三遍五遍还可以,如果要讲几十遍,显现上恐怕也不可能。但是,这部论我们看一亿遍都可以,而且它随时都在给你显示妙义,这就非常方便。也因此,我们一生都不能离开这部法,一生都要奉行,每天都要按这个来修。
对于这部法,我们不能认为学一次就可以,像看新颖事一样,满足一下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样没有大的意义。应该把它镌刻在自己的心板上,一生奉行不渝。真正的具慧者、具根器者,给他传一次就可以了。之后一辈子就奉行这个,关键是自己要不断地在这上面实修。
总的来说,我们一方面有很大的愿望想学法,想得到佛法里甚深的见解、宗义,但是也有实际困难,心里整天愚痴迷蒙,行为上有很多的染污,智慧力也小。那么针对时代和自身的情况,受持这部论就很合适,它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它直接用一种全面透视的大眼光,针对现在的情况,用最适合的方式,而且完全摄集了法义的扼要,这样我们就方便多了。学一部论等于学无数部论;依止一本书,等于时时依止着一位无嗔阿阇黎。它就是圣者晋美朗巴和嘉维尼固的代表,也是莲师前行法的代表。我们应该时时不离,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
注入修行的生命力
释说爱著言辞善巧者,论义未现教授诸大师,
饮此圣师口诀精华时,修持要诀体力何不增。
那些喜欢解释谈说,爱著言辞,得到善巧智者地位的人,以及一切佛语圣言没有现为教授,但也被一致公认的诸大师们,当他们饮服了这部圣上师的口诀精华时,也会因此而增长具足整全实修要诀的身体的力量。
这是讲本论对于那些学者、大师们的帮助。有一类人特别喜欢口头谈说,作很多文字修饰,觉得自己口才好,能说会道。别人也认为他是一位非常善巧的智者,他也会因此拥有很高的身价,跻身于智者的行列。这类人有一种习气------喜欢推敲词句,语言表达得很优雅,不断地在文字上做来做去,实际根本不了解怎么修持。
还有一类人,对于各类佛法的经论教典都会讲。他们了解很多经论,这个也看过,那个也讲过。学过很多教典,也讲过很多论。而且达到了大师级别,人们都一致称他为大师。但是一切佛的圣言并没有在他心中现为修心的教授。
佛法重在实践,没有真修实证就不能给人指点。如果光靠自己阅读或者做一些知识研究,那连一些初步的修行要诀都无法掌握。因此,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的直传,这非常关键。这两类人必须学好本论,不然只会洋洋自得一辈子,实际却在空虚中度过一生。
当今时代,有很多佛教学者、佛教智者,还有很多喜欢讲经说法,擅长写书、做理论体系,自以为了不得的人,实际对于修行一窍不通。过去有一个人禅诗写得非常好。一个居士向他请教,他说:"我老实跟你说,我根本不懂禅。"这就说明很有问题。这些人文章写得好,只是他过去世有很深的文字习气,并不代表真正懂佛法。
这里要严加辨别,说者和行者是两回事。有的人在很多方面都说得头头是道,其实他一点实证经验也没有,根本不可能指点人怎么入道、修心,因为他自己从没修过。有的人一辈子都钻在教典里。譬如一些搞法相的学者,他们认为只有读破了《大藏经》才能思和修。此前连思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修。这就落入了颠倒见。这类人一辈子都在搞学术研究,但也被封为大师。
这部论是真正能给他们注入修行生命力的最精华的一部口诀书,它是实证经验的直接传授。其实,谈到实证的经验,那确实不复杂。无论哪行哪业,真正得精髓的时候只是几个要点。譬如学医,只是自己在图书馆里看医书,或者到处听一些学者的演讲,几十年下来,可能一点真传也得不到。虽然可以写很厚的书,话可以说得很漂亮、很诱人,不知就里的人误以为他是行家,其实他一点也没有把握到精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得到师父的指点。如果师父的造诣很高,有实修的证量,就能直接把住它的命要。
师父传的时候会直接用口诀传,至于弟子能不能意会,就要观待自己的信心、恭敬、福慧资粮等方方面面的条件。所以,真正得是很简单的,按那个原则进行就可以。不然真正到了实修的地步,还要把汗牛充栋的书拿来不断地翻才知道怎么做的话,那就很荒唐。就好比养孩子,搞育儿教育的人虽然写了很厚的书,但他没养过孩子,写了很多复杂的理论,一点也没说到关键。其实只是几句话,母女之间传一下就可以,传了她就会养。
所以,不要再走这些歧途了,不要一味地耽著言说,根本没得到实修的精要味,只是在表面言说上做各种修饰、装潢,或者做一些学术讨论。整天就在知识、名相、各种观点的罗列中钻来钻去,丧失了修行的生命力。
如果能去饮服这部圣者上师口诀的精华,那就像饮用精华的口服液一样,一喝进去,马上感到增长了力量。因为它有速效,能直接充实你的机体,激活你内在的能量,让各方面的运行更加顺畅。同样,修行也有一个身体,内在安置了一个最好的修行身体,就是指具足整全实修关要的身体。在心里安插了修行的程序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新造出了一个修道的身。内在已经注入了一整套实修的心要,它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增长。这就要非常用心地,把这一部要诀精要一分一分地持在心里。肯这样去受用它,就好像塑造了一个新的修法的机体。这样一旦吸收了以后,整个人就变得非常充实。这就像唐朝力士的雕塑,它有一种爆发的生命力,非常雄健。
如果没有饮服这个口诀的精华液,就好像宋朝的雕塑,没有一种力量。看起来很壮硕,实际只是虚胖,根本不经打,要上场的时候一点也用不上。那么同样,如果没有口诀的指点,光是死读书,读来读去,读到头发白了也一点修不起来。
所以奉劝大家,应该把这部法看成重中之重。不要只对学知识感兴趣,却把这么宝贵的实修法甩在一边。既不思维反省,也不实际修持,甚至连讨论都没有,这就本末倒置了,是极大的颠倒。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前行的实修法上。这样就能很快充实自己内在修道的机体,从此成为一名娴熟修心的人。内在开始变得非常充实,能够把握到整个修道的实修要点,这种力量会逐渐地随着你的修学而增长。
比如一个人从前没学好《普贤上师口授》,他在修道上就非常幼稚,甚至根本不了解。就像有些人跟我反映:我过去不知道暇满,后来学了一些经论,会数八暇十满是什么了。但具体怎么修?不知道!怎么运用?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作用?不知道!这就说明他还在门外。真正学好了这部法会发现,自己这两三年完全不一样了,明白了该怎么修行,每天的生活就是实修。无论遇到什么、做什么,都开始能运用法了。而且,学法一旦进入良性循环,把握的力量会越来越大。
这并不是片断、局部的法。因为传授者的证量极高,他不可能像一般的人搞了一辈子,还只是在一个小的领域,一个小片段里转来转去,稍微有一点点经验,这样就没办法教这么全面的法,只能教一点点,除此之外就不知道了。但这个法一来了以后,从外前行、内前行一路修上去,确实能把握整个道的关要,这就节省了我们的时间。
所以,大家不要一辈子钻故纸堆,好像不需要老师,自己这儿学学那儿看看。你应该先得到这个口诀,再去看就对了。那时候就知道它的要点在哪里,怎么用来修心,一切圣言会现为教授。这要经过一番指导,才有这种能力。
真正学透了一部论而且用在心上,我觉得这非常困难。像有些人的学法,很多年能不能钻透一部论都值得怀疑。比如学一部论,一周学一次,这跟过去连续学习的状态相比,连十分之一的效率都没有。这周刚学完,下一周就全忘光了。可能一年学下来,一问就只记得几个名词。即使全部记得,但真正修得起来吗?我们是很低的凡夫,那是很深广的道相,相差太远,不通过前行的指导,一般人怎么能修得起来?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学法的歧途。
因此,一开始就要直接入一个具足高证量圣者上师口诀心要的引导法。它已经完全透彻了在修道上,针对一个地球的凡夫,需要具足哪些要点,以及该怎么来开启它,而且都是直接的传授。
金针治心疾
观空暗中投石大修士,泛泛行善炫耀大行者,
不知己量冒滥伪证士,见此道如金针治心疾。
这里说到三种人:一、观空像在黑暗里投石一样(没有脱离分别念,在寻思分别的状况中观空),还自诩为大修者;二、不断地泛泛行善,做了很多加行正行结行没有以三殊胜摄持的善法,却自以为了不起,特意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是个大善人、大菩萨;三、不知自己到了哪层修量的伪成就者,一切行为装成已经达到了特别高的成就。这三类伪装者,见到了这集聚耳传之道以后,才达到了扼要处的缘故,这部论成了入到他心中治疗的金针。
下面解释"金针治心疾"这个譬喻所表达的涵义。这是指心脏外皮里有积水,要用金子做的细针,扎准了部位,放出积水,心脏病就会好,但这需要有极高的医术。
以前听上师讲过,五世观音上师晚年得了这个病,当时安排了高明的医生来治疗。要治这个病,在扎金针的时候必须非常谨慎。而且病人不能入定,也不能突然恐慌。因为入定的时候,人很放松,心脏就会舒展,针一扎,就会扎到外皮里面的心,就会导致死亡。人恐惧的时候,心会动,会导致针一下子扎歪,也会死去。但在治疗的时候,大悲怙主住在本性当中,而且世俗的缘起也很奇异,扎针的人一下闪失,导致他圆寂了。
从这个典故就知道,一般水平的医生根本治不了这个病,因为很难下手。这个病就在心脏里,不在别的地方,只有医术精湛的神医,巧用金针,扎中要害,才能把积水放出而治好病。所以,到了这个地步群医束手,认为没办法治了。
像这样,刚才讲的三种在见修行上入了伪修状态,那是病入膏肓的状况,一般人根本没办法治。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三种人对自我的估价很高,特别自以为是,这就非常难治。这是指一类大圆满、大手印、禅宗等的伪修者。
有人会问:"观空性、修染净平等、处处行菩萨道,修这么高的法,肯定有很殊胜的功德,一下子就能成就,哪里是病入膏肓呢?"
法就像药一样,但没学好也会成为非常难治的病。自我定位低的人容易谦卑,愿意接受教导。但如果他修的法越来越高,人的状态越来越不对,还自以为非常了不起,我慢特别高,那完了,谁都治不了。一般人怎么去治?他会说:你这种人还治我?他连话也不会听的,这种人就非常麻烦。这就是见修行入了严重的歧途,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第一种人天天修空,其实问题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脱离分别念,是在寻思分别的状态里观空,还自以为是大修者。就像在黑暗中,根本没见到眼前的靶子,这样只是盲目地扔石头,哪里真的打中了靶心?这无非是他一个小脑瓜里出来一点虚妄分别,然后说:空、空、空。这叫什么大修?其实,他是在一种瞎眼的状态里,根本没见到空性。一直处在妄分别的状况,还自以为是观空的大修士,还把自己定位得很高,对于别人修因果、出离心等等,根本看不起。这种人最麻烦,简直不可救药。
第二种人是伪善。他其实处在好名的心态里,但自己发现不了。到处做这个善法、那个善法,做了很多,自以为很有功德,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其实任何一个善法都没有以三殊胜摄持,加行、正行、结行都没有入于大乘道。这种人往往自恃很高。像现在"菩萨"的名称满天飞,人们都说:"你是大菩萨","某某菩萨"等等,他自己也以为我是大菩萨。
其实,这就是在骗自己。特意显示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做了一点功德就格外有一种姿态。功德做得大,成了功德主,自己有了一些名誉,就表现得特别不一样。他已经坐到了那么高地位,谁还能劝动他?整天活在自我陶醉里,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所谓的"菩萨"形象,把好名的心塞在里面,成了一个自欺的人。这种人也特别不可救药。
第三种人是没有自知自明,根本不清楚自心到了什么修量,却去行持一些超越的行为。根本没达到那种修量,却任意地行持双运、降伏、喝酒、杀生等等。什么戒也不持,什么规则也不守,整天胡说八道、疯疯傻傻。这就非常可怕,基本没办法治。
如果能见到这部法,这里每一句都是耳传的极切要的修心之道,那么这三类人就会转变,修持会达到扼要处。不会整天盲目地在寻思分别里观空,也不会为了求名、炫耀自己而行善,也不可能未达到修量,却冒充成就者的行为。他会变成一名在自心上切实修持的人,知道每一步怎么来达到扼要,怎么依次地进行。前面那些虚伪的见修行的状况都会远离。
这三种人都是在见修行上要求高、要求大、要求深,然而却步入了歧途。就好像在心脏里有了积水,不是在其他次要的内脏里出问题。由于是在核心上出了问题,不是特别有力,能真正破掉邪执的话,就没办法救他。如果心里的毛病瓦解不了,这种状态延续下去就会断掉命根。
思考题
最近这几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为了大家心中引生终生修学这部前行引导的观念,我出了一些思考题,大家要重点思维、研讨。
一、思维本论的内容,掌握其纲要。
二、为何说本论是"总集窍诀的大宝藏"?
三、思维本论如同善加烹煮的美餐。
四、本论是如何善巧整治学人心地的?
五、思维本前行的修心次第和修后的成果。
六、本论是如何如贤美乳母般对我们作切身的关怀?
七、为何说本论是加持如意宝?
八、思维本论以俗语作教诫的殊胜性。
九、观察时代的现状,思维广的释论、很深的见解难以利益现在行浊慧微的众生,由此体会到本论容易理解而且全摄要义的殊胜性。
十、思维本论有注入修行生命力的殊胜。
十一、修行入于歧途、病入膏肓的有哪三种人?
05
忠实的记录
听闻众多繁说辞缛典,善巧绘制雅言霓虹图,
然非具恩上师口传教,自作辞类未搀杂于此。
我也听闻过许多广说破立、言辞繁多,以很多喻门善巧宣说法义的好经论,也擅长写诗,以文雅的霓虹般的无实义言辞写成诗篇,但这样并不成为具恩圣上师纯粹的口传教,因此我自己作的辞类一个也没有搀杂在本论中。
从这就看出,这部论完全是上师的语录。华智仁波切是记录者,这本书是嘉维尼固尊者的口授。就像《坛经》是六祖所说,由法海来记录那样。他为了保持上师语录的纯正,记录的态度相当忠实。这里明确地指出,他自己写的一个词也没有搀杂在里面,可见这完全是嘉维尼固尊者亲口讲述的。
无等上师真佛陀出世,雪域世间良辰妙缘会,
今离昔世去日尚不久,如今金刚兄弟犹见证。
无比具德的上师真佛真正来到藏地的缘故,使得雪域的一切世间成了妙缘聚会的良辰佳时。这以后没有过多久的缘故,见过上师现在还健在的诸金刚兄弟们,对于这部没有搀杂我自己词句的妙论,他们都可以作见证。
"今离昔世","世"是时代的意思,比如太平盛世。"昔世"指上师出世的那一段很好的时期。意思是上师来了,把雪域整个世间变成了妙缘聚会的良辰盛世,成了特别好的一段时间,然后上师显示入涅槃,现在离那段时间还不久。
为于结集善说真教言,精进为因亦由胜士恩,
胜解恭敬善心手书写,天及弟兄理应赐喜悦。
为了对至尊上师所作的前行引导的真实善说作一结集,由我自己的精进为因,加上胜士(也就是很好的金刚道友)的恩德,因此我以胜解和恭敬的善心之手书写了本论。对此,天和各位兄弟赐予喜悦的花是应理的。
华智仁波切说,当时自己的发心是想把上师宝贵的口传教诲结集起来,留传后世,利益无数的有缘者。为了成办这件事,需要因和缘积聚。自身方面发起了踊跃精进,外缘方面有金刚兄弟的恩德资助。他们有的是劝请者,有的为缮写提供纸张,有的赐予安慰等等。这样因缘聚会的时候,自己完全是以胜解、恭敬的善心记好了这部论。在这件大事因缘完成的时候,诸天和金刚兄弟们理应赐喜悦。"赐"是谦词,意思是大家都应当感到欢喜。
如遇真佛
日后出世妙缘数取趣,见此理趣当于上师佛,
生起亲遇之胜解恭敬,所说枢要自许无错谬。
现在不在世间,未来将来到世间的具妙缘的人们,如果见到善说的这些理趣,对于正等觉至尊上师佛,应当生起亲自遇到那样的胜解和恭敬。对于上师所说的道的枢要,我认为无有错谬(也就是决定无错谬的意思)。
这样殊胜的宝典不是随意就能遇到的,因此说"妙缘数取趣"。也就是缘分非常好,往昔种过善根,有清净的善业和愿力的人,才能遇到这部法。如果这些具妙缘者见到这部普贤上师正等觉佛亲口说出的法要,它根本没有被篡改、破坏,完全保存了上师当时的口气,应当在见到这部法时,生起一种我现在亲自遇到了真佛那样的真实胜解和恭敬。
佛有时候以色身的形相显现,有的是以话语呈现,有的是在法身界中作加持。我们遇到了这本书,就等于见到了嘉维尼固尊者的法身舍利,每个字都是从真佛上师的智慧中现出,所以这跟普贤上师亲自给我们传授一样。我们应该知道,这就像我已经遇到了正等觉佛那样,要有高度的胜解和大恭敬。"胜解",就是心里深信不疑,尊者说即是佛说,此法即是佛法。这样一来,对这些语言就不敢有轻慢,而且会对每一句都殷重地奉行。
这部上师的口授,从外前行说到内前行,到正行支分为止,这里面一路宣说了道的枢纽关要,也就是怎样进趣的关键,这每一处我认为都绝对没有错谬。
以华智仁波切的资格,二十五次听上师宣说并实修,对于从下到上的每一步,都达到了圆满的修量。这更加增上我们对于本法的信心。他有这样大的证量,能够明见上师的心,能够明见法义,既然他认为所结集的绝对没有错谬,那我们就可以真实地依止这一部法。就像阿难尊者说"我所说的就是佛当时说的"那样。他有不忘陀罗尼的缘故,我们现在就会有信任感,认为这就是释迦佛说的,不是其他人说的,这就可以信受。
同样,这部法就是普贤上师说的,这样了解后,我们对它就会相当恭敬,会发心一生不离本法,一次又一次地阅读、思维,参照本法检查自心,修持自心。就像前面说的,它叫做"无嗔阿阇黎"。这就极其方便。一般的阿阇黎讲上五遍十遍,显现上也会感觉有些吃不消。但这部宝典时时都在向你开示修心的关要,无论你看多少遍,它都在不断地给你传授。
重点强调
"善说的此等理趣",就是嘉维尼固尊者所说的修持方法,或者真理所在之处,这叫做"理趣"。修行怎么开展呢?无非是在心上见到缘起法则和胜义本性,之后引导众生在真理之路上走。
由于这是实修要诀的指导,所以不谈别的,唯一讲怎么修心。世俗上我们怎么来把握心态,把心转成善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合乎圣道的标准。而且要逐步地发展,把心完全摄入到大乘贤妙的正轨里。这里会很分明地指点,哪些是心上的错谬处?缘起上是怎么错的?会导致什么后患?哪些是纯正的?怎么来引起善心?这样生善心后有什么利益?怎样以起善心的方式,把心完全引到法道上,让心昼夜依于正法修持?胜义中怎么来明见本性?如何汇聚因缘?等等。这一整套修心之道的理趣说得非常好,我们遇到了它,就像已经到了一座遍布珍宝的金山里一样。
那么,谁能够真正得到这些珍宝呢?或者说,一个人在遇到这部法宝时究竟得多少利益呢?这取决于他的心态。有些人得上等,有些人得中等,有些人得下等,有些基本不得利益,只是结个缘,有些甚至出现过患。
华智仁波切很慈悲,他在这里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诫。当时在世的人,由于对嘉维尼固尊者有很深的信仰,他们一得到这本书就会爱若至宝,把它当成法海中的奇珍,句句都会受持在心里。然而这部法不只是为着当时的人们,还要为着未来长久时代的人们,趣入大圆满龙钦宁提心髓法,作一个殊胜的指导,所以,华智仁波切考虑到未来的人,做了这样的指导劝诫:未来有善缘的人,虽然没有当面见过至尊上师嘉维尼固,但你们务必对于正等觉上师佛------嘉维尼固尊者,生起像亲自遇到那样的胜解和恭敬。要想到:我已经遇到了无比殊胜的嘉维尼固上师,这是多么幸运!他对于我的成佛之道,能够做全程的最精要的指导,这让我省掉了多少曲折弯路!我只要一心听受他的教导,就能直接趣入修心的深处。有了这种胜解和恭敬,对这里的字字句句,就会非常珍惜、顶戴,就会得到极殊胜的利益。
现在已经谈到最关键的问题,这是我们学这部论成败与否的关键,或者能得到何种利益的关键。华智仁波切提出了一个最好的心态,那就是如遇真佛的胜解和恭敬,以这个心态,我们对法本的看待就不一样,也就会得到最上品的利益。
那么,如何来体会这种胜解和恭敬呢?我们首先降到世间层面上讲,之后知道,它肯定要比这个还要殷重,要这样来体会。比如,忠臣会敬奉明君的旨意,因为他很忠,所以毫不违背。贤明君主对他交待的事,他都会放在心上,绝不敢轻忽,说一就做一,说二就做二,看得非常重。这倒不是他怕砍头,而是他秉着一个忠臣的心。其次,就像孝子读慈母的遗训那样。虽然母亲不在世了,但他对母亲有非常大的孝顺,所以母亲临走时给他的重要教诲,他会始终珍藏在心里,一辈子按这样来做。这两种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他们有胜解和恭敬。对孝子来说,母亲有大恩德,在他心中的地位极高,这种胜解不会被夺走。而且他有恭敬,有了恭敬,就不会轻视。忠臣也是如此。
懂了这个以后,就要把这种胜解和恭敬的心态提升,认识到这就是真佛上师亲自给我们传。他所说的话全是出于大慈悲心,是为着我们成佛在做直接的指点。要想:这就是上师佛的语言,是他给我的遗教,对于他的教诲我怎么能违背?如果你有这样的胜解和恭敬,那学任何一句都绝不可能轻视。不会置若罔闻,或者不屑一顾,或者拖延懈怠,不起修行等等,这些全部会消除。
后面我还要讲嘉维尼固尊者的传记,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生起"这就是真佛"的想,不是比佛还低一点。对于尊者说的每一个句子,你都要想,这完全是在指示修道的真实义,完全是在讲真理,在讲菩提道,在讲大圆满心髓法怎么进入。这样我们才觉得这个法太重要了。
下面再来看是否具足胜解和恭敬的差别。如果自心没有尊者是佛的胜解,对本法不起敬重的心,那学了也没有很大作用。相反,有胜解,认为这就是佛说的;有敬重,认为这里传了极殊胜的要诀,这时心里会感觉像得了秘诀那样。过去的人相当重法,他感觉这个法宝太难得了,然后把它秘藏在心里。他会一点一点去学,就像学秘籍那样。过去这样的法是不轻传的。比如,按意科喇嘛·秋央让珠的规矩,如果不修是不给传的,修才给传,不然就成了法不对机,成了有失误。如果传得很随便,人得到后根本不修,就会慢怠、看轻这个法,结果就不得利益。
为什么一定要有亲自遇到真佛上师那样的胜解和恭敬呢?因为这实在不是供大家消遣的,不是换个花样听听,听完一次就算结束,它是让你一生不离的法。没有高度的胜解和恭敬,你怎么会去做?怎么会一生时时都按照它来奉行呢?只会觉得法太多了,我听一听就可以,了解一下。难道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每个字都必须刻在心板上?至于时时都记起,时时都对照,一辈子直到断气为止,心心念念全都在这上面去修,更是根本没想过。这样的话,学这个法就起不了大的作用。不像一个人花了千两黄金,越过千山万水,去求一个几句话的秘诀,因为得到它太难,所以肯定把那几句话奉行一生,这种态度根本没有。
过去佛传《法句经》时,都是根据弟子的情况来传,有的传一偈,有的传几偈。弟子们下来后专门修这个偈子,结果很容易修行成就。就是因为他相信这是佛,他给我传的绝对无错谬,而且最应我的机。之后,由于他敬重佛的法教,马上就去修行,就能解决问题。而现在的人,很多法已经传下来了,但发现他对法根本不尊重,没几个人修,有的人就连想要一生修这个法的心都从没起过。不断地传下去,对他来说,不过是被动地听一听。这就成了法很重、心很轻,这个过患是很大的。
总的来说,对于遇到本法,首先一定要有"我已经遇到了嘉维尼固上师佛"一模一样的胜解。其次要认识到,这就是上师佛对我做的最慈悲的教诲,然后十分恭敬它。一定要有这两个条件才能得上品利益。之后,你会相当珍爱这个法。就像病人珍爱能治愈他疾病的药品那样。他会非常敬重大医王的话,一点一滴都非常认真地照那样去做,这就产生效果了。
后面,华智仁波切还很慈悲地为我们作证:上师所说的这些修行的枢要,我自己认为没有错谬,意思是决定没有错谬。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枢要","枢",指门上的转轴,引伸为要害、关键等等。这部法里所讲到的修道的关键、要害,就是直接给你点明要走的路。就是按那个方向走,这就是关键。一旦你把握了它,马上就能入道。没有找到关键就打不开门,也就进入不了。那么,在这一切所说的枢要上面,都绝对没有错误,我们按照直接给定的要诀去修就可以。这里不必自己研究,自己研究的话,过了三百辈子也研究不出什么。
总之,我们一定要有如遇真佛上师那样的胜解和恭敬,对于本法要有高度的信仰,这是最关键处,所以我再三强调。
殊胜回向
如是若有从彼能获得,善根亦复为诸父母众,
为胜师摄受行殊胜教,成就圣果回向作其因。
(念第三句时,在"摄"字这里要停一下。)
从结集这部上师口授的善说,能获得许多善根,这些善根全部布施给父母有情,让他们每一个人在菩提道的初中后三个关键上都能成就它的因。第一个关键是遇到殊胜的善知识,得蒙摄受;第二个关键是按照善知识所说,如教受行;第三个关键是由此成就无上佛果。
"回向作其因",果观待因,所以因最重要。因有了果自然就出现,因此回向都集中在因上。这里是说,一切善根都回向给有情,让他们实现这三种殊胜的正因。有了这些因以后,就都能够圆满成佛。
最近讲的这十几颂,都是以意科喇嘛·秋央让珠的注解为根本来讲的。他是近代的大圆满大成就者,是布玛莫扎的化身,所以解释非常可靠。偈颂下面的简要解释都是他老人家写的,然后是我个人依据这个解释,再展开来讲解。下面补充一下前四颂的精要解释:
如上三传口诀甘露河,具传承师甜口津精华,
九次第乘修持心枢要,唯此无有错谬悉摄集。
如是将上面三种传承一切窍诀的精华总集在一起的大甘露河,以具有口耳传承的至尊上师的甘甜口液精华作为庄严,九次第诸乘一切修行心要的关要密意,无有错谬地全部摄集的论,唯一是这部窍诀之论。
繁琐言辞糟粕皆弃舍,汇合极深实修要诀味,
体验口诀所善煮精华,此妙释论如妙烹馔食。
在讲句义的方面,很多破立的繁琐词句的糟粕都舍掉后,深中极深的修持关要的很好受用的美味全都汇集一处,而以自己的体验和至尊上师的口诀所煮熟了的精华妙味,全部总集了的这部善说释论,犹如煮好了的上妙美味。
(这的确是在精心地烹制美食,它有三个要点:一是舍弃糟粕,二是汇集妙味,三是以火力善煮。首先,选料上非常考究,里面没有精美味的糟粕、皮壳或者一般的材料都不取,要的就是具有精妙滋味的食物。料选好了,再汇在一起,用火好好地煮。有了这三个条件,就能做出一道精妙的美餐。
这部法就是按这个方式做成的。凡是破立的繁琐词句的糟粕都不要,因为跟修心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都不取。唯一采取的是极深的修持要诀,而且心一接触到就很得受用,就像是很好吃的美味,这些全部汇集在一起。第三是用口诀和体验的热量来煮熟它,就是在这些实修要诀上,体验已经达到了纯熟,又有上师的口诀,一传出来是热乎乎的一个。这样吃下去就特别舒心畅快,特别有滋补营养的力量。能吃到这样完全煮好了的上品美味,实在是三生有幸!)
性恶习行三毒荒地上,除恶口诀金刚犁开垦,
真实正法善巧以润泽,此妙释论如善巧农夫。
在自己恶劣秉性常常现行三毒烦恼的荒地上面,以能揭发过恶的口诀的锐利金刚犁先作开垦,又以真实宣说能成办解脱的道法的圣法降下法雨后,以善巧润泽心田的缘故,此妙释论如同善巧农夫的技艺。
(这个农夫是怎样善巧地整治田地呢?他会研究,这块地里面很坚硬,又很荒芜,这比喻我们秉性很恶劣,不断地发出三毒的行为,导致心地一片荒芜。采取的措施是,先用犁来开垦,再以雨水滋润,这比喻整治心地首先要破掉恶,其次是启发善。由于恶的地层非常坚硬,所以要事先把它揭发出来,不让它在心中存留。其次善心特别缺乏,所以要用解脱的妙法,善巧地滋润他的心田,使他的心渐渐地发出善来,而且逐渐地加深、拓展,最后就变成了非常松软、肥沃的心田。)
出离心体耘软良田中,善播菩提心之种子已,
积净方便生成功德果,此妙释论如贤劫庄稼。
从轮回中出离的心,就像是已经好好耘过了变得很柔软的良田,在这里很好地播了具有二相的菩提心的种子,随后以积资净障的方便作为助缘,而能生起功德之果,因此这部妙论如同贤劫的庄稼。
(这里要看到本论成熟我们内心的次第,包括四步:第一步、整好心地,也就是先修四个外前行------暇满、无常、苦谛、业果,发起一心想从轮回出离的心,这也是多番耘过了心地的结果。先是去掉对现世法的坚固执著,再是去掉对后世法的坚固执著,逐渐地心松开了,远离了很粗重的烦恼和业行,这就像是好好耘过了、变得很松软的良田。第二步、播下种子,这是指进入大乘的修心时,通过修四无量心、六度学处等,播好了具有以智慧缘菩提、以大悲缘众生这两种德相的菩提心种子。第三步、集聚助缘,顺缘上修曼茶和古萨里,以求快速积满资粮,净除违缘上修金刚萨埵忏悔法,消除修证的障碍。第四步、获得成果,也就是在修上师瑜伽等时,能生起现证的智慧,所以犹如贤劫的庄稼,自然而然就有丰盛的成果。)
思考题
一、华智仁波切是以何种态度记录本论的?细心体会这一点,以增长对本论的敬重心。
二、为何要发起遇本法如遇真佛的胜解和恭敬?如何体会这种善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