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佛说稻杆经视频04


佛说稻秆经视频4

讲课之前请大家发菩提心。我们为了利益天下所有的众生,下定决心要成佛。为了成佛,我们今天来学《佛说稻秆经》的内容。然后,学习了以后,要去思考。通过闻和思,通过学习,我们把《稻杆经》的内容,也就是缘起性空的内容,明白了以后要去修。修了以后才能够消灭我们的这些烦恼。这样子以后,最后逐渐逐渐地总有一天就可以成佛。成了佛以后就可以利益无量的众生。这个就是我们大乘佛教的精神,大乘佛教的目标。非常非常的重要。

这样子发菩提心,然后发了菩提心以后,我们继续讲《稻杆经》的因缘法。因缘就分了四种因缘,外因缘和内因缘,内和外都分了因相关的和缘相关的,这样子分了一共就是四个内容。

那么我们今天继续讲外缘起——外在的缘起。外在的缘起就是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这一切都是在外缘起当中。除了生命,除了有情众生以外的所有的物质,所有的事物,都叫做外,这种因缘法,这种缘起就是外缘起。那么这个外缘起,我们通过前几天的课里面看出来了,佛讲的缘起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世俗谛,世俗谛也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我们的感官结论的层面来讲有因有果,然后就是因和果是怎么样。因,怎么样发挥作用?然后果怎么样从因当中产生?这些都讲得很清楚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它的本质上面讲的话,因和缘它们的关系是不成立的。不仅是因缘的关系不成立,因和缘它本身也是不成立。尤其是在这个地方就讲,因和缘不成立,因它从来都没有生过果,果从来都没有从因产生。那么因和果没有因果的关系。果没有从因生,因也没有产生过果。这样子的话,因果是什么呢?这个因果我们昨天讲了,缘起前面加一个“唯”字,唯缘起。“唯缘起”就是说这样子深入地去了解观察它的理由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什么理由。因它怎么样发挥了作用,它什么东西传递给果?它怎么样把果从无到有产生?这个是不成立的。果怎么样从因当中产生?这些都不成立。深入地去了解的时候都不成立。那么不成立的话,我们的现实当中的因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从我们的感官的层面在不观察的情况下,就是把感官的结论作为一个标准看的时候,这个时候有因有果,但是这个时候的因和果只不过就是一个感官的现象而已。如果深入地去观察,它是没有理由、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所以叫做唯缘起。

一个非常好的比喻,我们昨天也讲过,就是环形的火轮,在佛教里面这个叫做旋火轮,旋转的火轮。旋火轮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它没有实在的东西,没有实实在在的真实意义上的东西。它只是一个现象而已,就是在我们视觉里面产生了一个这样子的环形的火光,但是它只是在我们的视觉当中。在这个物质世界里面,有没有这样子的环形的火光?没有。我们如果在外在物质的本质上去寻找这个环形的火光是找不到的,不存在的。它是一个亮点,然后再加上它的速度,就导致的一种错觉,它从来都没有在外面存在过。但是我们不观察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个旋转的火或者是环形的火光,我们也以为这个是在外面有一个这样子的东西。但是深入地去观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不在于这个物质世界当中,而在于我们的视觉当中,所以这个也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

所以中观里面,在现象的前面也会加这个唯字,唯现象。“唯现象”就是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如果我们不满足这个现象,我还要找到一个实质性的东西。这样子去寻找,然后就是我们,比如它就像芭蕉树一样的,芭蕉树我们把它一层一层剥开了以后,最终里面不像其它的木头,其它的这个植物,它里面没有结实的东西,一层一层的皮剥开了以后,最终以后它里面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东西,都是一层一层的可以剥开的,这个就是芭蕉树。佛教里面经常讲芭蕉树,用芭蕉树来做比喻。意思就是说芭蕉树从远的地方看比如说像棕榈树,或者是跟其它的树是一样,它就是像一棵树,但是呢它跟其它的树不一样,其它的一棵树,它这个里面有实质性的、有结实的东西,但是芭蕉树没有,外面看起来是一样的,实质上不一样。

同样的比如说这个环形的火光,外表上看起来它就像其它的物质是一样的,是一个环形的火光,跟其它的物质一样,但是实际上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呢?不一样的东西是,其它的物质如果我们去观察的话,可以在这个物质世界里面找到一个东西。但是旋火轮,如果我们认为它在这个物质世界当中存在,这样子到物质世界里面去寻找也永远都找不到旋火轮。这里没有旋火轮,那么旋火轮它在哪里?它就在我们的视觉当中,所以这个叫做唯现象,唯现象只是一个现象而已,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就这个意思。所以缘起也是佛教的中观里面经常讲的唯现象,唯缘起。前面的这个唯字,意思就是,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仅仅是一个缘起而已,实际上是没有东西的。

旋火轮跟其它的物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区别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这样子的方法进一步地去观察这些物质的话,那么这些物质最终也跟旋火轮是一模一样,都是一样。它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不在于这个物质的本身而在于我们感官的灵敏度。 如果我们的感官,我们的视觉的灵敏度稍微再高一点的话,这张桌子也是无数的旋火轮构成的。这张桌子,包括我们周边的一切物质都是旋火轮一样的错觉导致的,这张桌子是无数的错觉组成的。无数的错觉堆积在一起的时候,在我们的视觉前面它就是一张桌子,我们的手触觉它可以摸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实际上它是无数的很小的错觉,在我们这里,它就变成了一张桌子,一个固体的东西。但是实际上没有固体的东西,这个不仅仅是佛教,连科学、物理都会这样子讲。

所以要知道我们的感官是错觉,这个非常容易,我们稍微学一下就知道了。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要达到这个境界,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理论上如果我们有一点点基础的话很快就会明白的——这里确实没有一张桌子,这个就是无数的像旋火轮一样的错觉构成的。它的成分都是错觉,无数的错觉在我们的感官前面就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样子。但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灵敏度不高,所以它在我们的视觉当中就是这么一动不动的固体,密度很高的一个物质。如果我们视觉的灵敏度再低一点的话,那么旋火轮在我们的前面也是变成像这样子的物质。所以一切都不在于外面的世界当中,都在于我们的感官,如果我们的眼睛像显微镜这样子的话,那大家想想我们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东西。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就像一个电子显微镜这样子的话,那这里没有桌子,我们看不到桌子,周边的很多东西都看不到的,都是这样子。所以物质世界里面,我们暂时可以,比如说像芭蕉树,它里面是没有结实的东西,其它的树是有的,暂时可以这么分。但是深入地去了解的话,那么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同样的,在我们的感官的前面,有些东西显得很真实,有些东西显得不真实,有这样子的区别。但是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个现象而已。

现象和它的真实实在,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实在的东西是它的本质,现象不一定是它的本质,它是它的一个外表,外面的一个形式这叫做现象。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实际的东西是不是这样子?这个我们的感官是没有办法确定的。所以我们需要其它的东西来证明,证明这张桌子是真的还是假的,需要用其它东西来证明。我们的感官是没有办法确定的。是可以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但是看得见的很多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虽然因果一切都是显得很真实。从这个层面,佛永远都不会说这个东西、物体不是桌子,这个就是一张桌子,这个层面不会去否定。但是再进一步去了解的时候,就会知道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是不真实的。这个很容易知道,这样子以后我们很容易明白的。

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感官所了解到的世界,实际上就是我们感官它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现象。那么实际上有没有一个这样子的物质世界呢?这个是大乘佛教的唯识宗和小乘佛教的一个辩论的焦点,有争议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如果你不观察的话,那都是真实的,都是对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必须要在因果方面要谨慎一点,要取舍。那么这个就是一个方面了,另外一个是我们刚才讲的它的不真实的方面——空性,就是这两个,这叫做缘起。前两天也已经讲过了。

那接下来,我们昨天就讲过在现实当中有因有果,这个时候它有五个原则,一种果诞生的时候就有五种原则。首先是三个不:不常、不断、不异。这个当中,这个不常已经讲过了,因为不常,常住不灭。常就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叫做常。如果因和果之间也好,什么东西也好,就是发生了变化以后这个就不叫常。因和果之间,大家都知道了,因和果是不一样的,种子和幼芽这两个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这两个不是常。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然后,第二个就是“不断”,现在就开始讲“不断”。“云何不断。”“不断”是什么?“非过去种坏而生于芽。亦非不灭而得生起。”。“亦非不灭而得生起。”,这个就是说,从它的这个本质上讲,前面也已经讲过了,这个就不需要重复了。从它的本质,或者是深入的去了解的时候,因和果,是不是要这个因毁灭了以后,再诞生这个果;或者是,因还没有灭,还在的时候,果就产生?这两个都不成立,我们前面已经观察过了。

再简单的说一遍,为什么不成立?如果因还没有灭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生果的话,那么因和果是同时存在了。这个我们前几天已经讲过了,如果同时存在的话,同时存在的东西之间,是没有办法建立任何的关系,这个在微观世界里面就是这样子,宏观世界当然不是这样子,所以不对。还有就是,如果说种子先灭,灭了以后再生果,因和果如果是有前后的话,那也不对,这个怎么不对,我们已经讲过了,因和果,如果有前后,那么这个就是说明,其中一个是不存在的。这个时候比如说,果存在的时候,因已经不存在了;或者是因存在的时候,果就不存在。其中一个是不存在,所以叫作前后。如果其中一个不存在的话,那么这个我们也已经讲过了。比如说,种子存在,果、芽还不存在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芽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那么不存在的东西的话,种子再有能力,有再大的力量,也是没有办法把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变成存在。

这个大家也要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下,认真的去思考一下,种子怎么样把一个不存在的果把它变成存在?一个没有的东西,怎么样把它变成有?这个永远都是没有办法的,没有的东西,就像虚空一样,根本就没有,根本没有办法给它起任何的作用,因为它根本不存在,根本就不存在的话,怎么样给它发挥作用,怎么样起作用。成千上万的种子,成千上万的力量,任何一个,都没有办法让它诞生,就是因为,谁都没有办法给它传递任何一个能量。观察的时候,确实是这样子。但是,不观察的时候,在我们的感官面前,种子播下去了以后确实是可以长出芽,这个没有任何的争议。所以这两个,一个叫“世俗谛”,一个叫“胜义谛”,这两个是不矛盾的。所以,前面的这两个就这个意思。

然后后面就说,“种子亦坏。”种子坏了以后,种子灭了以后,“当尔之时。如秤高下而芽得生。”像我们秤秤的天平一样,左边高的时候,右边就低;右边低的时候,左边就高。这两个是同时的,不是先左边高,然后右边低,不是这样子,它同时一边高一边低。秤秤的天平,我们秤东西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同时种子的灭,因的灭,和果的生,它是像这个天平的高下一样,同时的,这个灭的时候同时就诞生了。那么,刚刚就讲,不是没有不生吗?不生,就是我们刚才讲了,观察的时候,不生。但是,不观察的时候,我们不进行观察,感官的面前,就是这样子。感官的面前,这边的因灭了以后,果立即就会诞生,这叫作因果。在世俗谛、宏观世界,然后就是日常生活,还有我们的感官的层面上,都是这样子,因和果不会同时存在。因灭的时候,果立即就诞生,这两个是同时的,因的灭和果的生是同时的。“如秤高下而芽得生。”会这样子生。

“是故不断。”所以叫作“不断”。有因有果,虽然是这个因,它灭了,但是,它灭的同时,就产生了果。所以,这个因灭了,但是,这个果又诞生了,这个果又变成了因,然后,它灭了,然后它又会,第三个果就诞生了。

那这个我们昨天讲的连续、相续都是这样子。相续,今天我们看到这个物质世界,我们看到的是它的相续。我们的肉眼是没有办法看到物质的真实的变化,真实的变化是特别特别快的。它的一秒钟的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当中,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我们看不出来的,我们的视觉看不出来。我们看得出来的这个变化,是相续连续性的东西的变化,连续性的东西的变化是什么东西导致的呢?实际上,连续性的东西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它的很微妙的、很微小的、最小的时间的单位的变化,导致了宏观世界当中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衣服的颜色,然后周边的很多东西变形,然后就是褪色,等等。这所有的东西,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物质世界的变化,但是,我们看到的就根本不是物质世界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连续性的变化。

那么,连续性不是物质吗?连续性不是物质,连续性就是这个它的无数的微小的东西,就像原子、分子、粒子,或者是一秒钟的万分之一,这样子的很小东西,凑在一起以后,堆积在一起的时候,然后,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就会产生像我们昨天讲的,刚才也讲过了这个“旋火轮”,旋火轮一样。“旋火轮”,这个上面讲的非常清楚的,“旋火轮”,我们看到旋火轮的变动,它的圆形的,或者它的椭圆形的等等,它的形状的变化,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得见,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这个火光,它的物质的变化。但是我们看到的根本不是它的本质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个错觉而已。

实际上,我们人就活在一个这样子的世界里面。但是,我们永远都突破不了这个错觉,我们自己的感官创造了一个这样子的世界,天衣无缝,到死为止,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假的,他把这个世界设计的特别特别真实。

只要我们接受到了佛的教育的时候,通过佛的智慧来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才能够发现,它的一些漏洞。否则的话,我们的感官,永远都找不出它的任何漏洞,因为这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它自己找不到它的毛病。所以,它到死为止,都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这样子的虚幻的东西,它特别特别想是一个真实的。所以,到死为止,不仅仅是死为止,生生世世,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从来都没有发现,它的任何不真实的地方,一直都认为是一个非常非常真实的东西。它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前面显得特别特别的真实,然后,我们也把它当作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来看。

这样子以后,它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的感觉。然后,就产生了很多的烦恼,很多的痛苦,这样子。产生恐惧、产生痛苦,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真实东西,我们把它当作是真实的,就变成了真实的了。这个我们曾经也讲过很多次,比如说,光线比较暗的时候,山区的小渠,比如说这个过道,里面有一条绳子。原来它就是一条绳子,但是,因为是山区,他以为这个地方有蛇,他认为这是一条蛇,这过道里面有一条蛇,然后,他就产生了恐惧。那这个时候,他对这个绳子,或者说是这个绳子,给他带来的这种感觉,是和真正的蛇是一样的。然后,他对这条绳子的恐惧,也就跟对真实的蛇的这个恐惧是一模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这里没有真实的蛇,只是我把这条绳子当成一条蛇,这样子以后,我们的内心当中就产生了恐惧,就是这样子。

还有一个更好的这个例子,就是梦。梦中的一切,大家都知道这个不是真实的,但是,梦里面的这些,任何一个感受,都不比现实生活的当中的感觉差,或者是假,不会,它是就是跟现实生活一模一样的真实。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做梦的时候,我把梦中的一切当作是真实的,所以,它给我带来的感觉也是跟真实的世界一样。由此可见,外面的世界,不需要是真实的,只要是我把它当作是真实的,然后,苦、乐等等一切的感受,就一样的会有的。

所以,这个这样子的认识,这样子的认知,才叫作智慧,才叫作智慧。佛教里面,这个叫作智慧,这个智慧,佛经里面才有。然后,现代高科技,也就发现了一部分而已,一部分已经被印证了,一部分它已经发现了,但是很多佛经里面讲的这些空性啊,很多现在还是没有办法证明。

但是,物质方面的很多,都已经被证实了,这个就是佛的智慧,佛陀的智慧。那我们就是活在一个这样子的世界里面。那么如果我们要想突破、摆脱这个错觉的、虚拟的世界,如果我们想摆脱这个虚拟世界的话,首先,理论上明白,理论上明白了以后呢,就是在理论上,仅仅是理论上明白这个,没有用,还要修,这我们昨天也讲过了,就是要证悟,证悟了以后,还要修。因为证悟,我们刚刚证悟的时候,我们的这个证悟,叫作初步的证悟。它虽然是证悟,但是,它对空性的体会不是很深。当然,它跟以前的、以往的所有的这个理论,比以往的所有理论更清楚,但是,因为是初步、刚刚开悟的,所以这个还不够清楚,所以要修,修了以后,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清楚。

最后,这个世界,它就像梦一样,梦境一样,它完全可以把梦和真实的世界一样的看待,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的心中的所有的恐惧、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焦虑,都就会消灭,很容易的消灭。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讲这个“不常”、“不断”。因为这个因灭了以后,果,立即就会产生的,所以它不会断掉,它不会断,这个延续性是存在的。我们前面也讲过了,种子灭了以后,就会又诞生这个芽,芽过了以后就是叶,然后就是节,等等,这个一系列的东西都会产生的,所以它不会断,在这个世俗当中,它不会断掉的。它也不会常,也不会断。

“常见和断见”在佛教里面,就觉得这两个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的观点。任何一个物质,它是变化无常的,没有一个常,没有一个永恒的,如果我们认为有常、有永恒,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然后,断就是任何一个东西,它结束了,断掉了,我们认为断掉了,那也是不对的。比如说,表面上,这张桌子,我们把它毁掉了,这个桌子的形状不存在了,毁掉了以后,它的形状是不存在的。但是实际上,这个长方形的桌子毁掉了,但是这个物质还没有毁,物质是没办法毁的。所以,桌子没有了,实际上这个物质的形状稍微地有一点点变化,稍微起到一点变化而已。实际上我们没有毁掉什么东西,只不过这个物体的形状发生了一点点变化而已,这个在物理学里面,这也叫作物质不灭。这个物质的表面的形状、颜色都变了,但是,构成这个桌子的原子、分子是不会断掉的,不会断,这叫作物质不灭,所以佛教也讲“不断”,“不常,不断”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下面也要讲,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子,人死了以后,我们认为人死了,一切都结束了,但是,不是。比如说,这个桌子的形状我们把它砸掉了以后,这个桌子砸掉了以后呢,我们认为这张桌子、这个物体就结束了,但是物体没有结束,它的形状发生了一点变化,实际上还在,物体还在,它会不断地会存在的,它以其他的方式存在的物体。同样的,我们人死了以后也是,它的表面上看起来,这个人死了,结束了,但是实际上,没有它的所有东西停止,没有断,还在继续。

所以,我们的想法是特别简单的,我们的想法就是什么呢?它简单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所有的证据,是我们自己的感官,然而这个感官它没有任何的可信度,所以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所谓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是特别简单的,有些时候有特别幼稚的想法。但是我们不认为,我们自以为是,我们认为这个,我们会对很多东西下定义,其实,很多都是瞎说,瞎猜,实际上我们不明白、不知道,就是这样子。

佛的智慧知道,科学、高科技的一些仪器,确实是发现了它的一个角落,冰山一角,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发现。但是,至少证明了这个是对的,佛经里面讲的,这是对的,至少这个不是完全是不可能的,它至少就达到了这一点。所以叫作“不常,不断”,其实“不断”、“不灭”一个意思。“是故不断”。

好,接下来就是第三个。第三个就是“不移”。“云何不移”,什么叫作不移呢?“芽与种别。芽非种故。是故不移。”移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把这个佛像从这个地方移到这个地方,或者是从这个地方移到这个地方,比如说,这个地方,这里的时候,就是因,是因果的因,或者是种子,如果种子,它变成了芽的时候,如果是把种子移到这边,那如果这是因果的话。比如说,现在这个就是因的位置,也是种子,然后种子变芽,发芽的时候,种子是移过来的,把种子移过来,是不是这样子呢?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这个佛像从左边移到右边,右边移到左边一样,它的本质上,它的位置不一样,但是它本体、本质上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是,这里讲了,“芽与种别”,就是芽和种子有很大的区别。别就是区别,很大的区别,所以不是移动。如果是移的话,不管移到什么地方,位置不一样,但是东西都是一样的。但是芽和种,不是这样子,芽和种有很大的、本质的不一样,本质的区别,所以根本就不是移,不是把种子从种子的位置,移到果的位置或者移到芽的位置。是不是这个叫作缘起呢?不是,这个不叫缘起。

所以,不移,不是移,不是把这个种子移到芽的位置。它完全是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种子它已经在它的位置上已经消失了,那么现在的这个芽,就在它自己的位置上产生了,但是这两个的消失和产生的关系是什么呢?当然是在现实的角度来讲,这个叫作因果关系。但是深入地去了解的时候,这里没有因果关系,那没有因果关系,那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这仅仅是一个现象,所以叫作唯现象,仅仅的意思,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不要再去观察。

比如说,我们看到这个旋火轮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你自己的视觉当中产生的一个错觉就可以了,不要再去找它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样产生的,不要去寻找,它本身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叫作唯现象,也叫作唯缘起。你进去了以后,深入地去观察的时候,这里没有这两个的关系。但是,如果你退一步看的时候,有这个关系,种就是可以发为芽,芽从种生,退一步的时候,因果关系什么都存在的,进一步地去了解的时候,就不在,不存在。

这就像彩虹一样,如果你进入到彩虹里面,有可能的话,看不到彩虹,但你退一步看,可以看到彩虹,是一个万事万物,它是一个这样子的东西。但是,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很真实的东西,最遗憾的就是这样子,最遗憾的是我们把它当作是真实的东西。如果有人讲这个是虚拟的,虚幻的,不存在,那这样子的话,我们一定会反对的,否定的,这个是最大的遗憾。它本身是真实的或者是虚拟的,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它的态度。我们的态度在我们自己的小空间里面,我们内心的空间当中的恐惧、担忧、或者快乐、开心等等,所有的不是外面的物质带来的,而是我们对外面物质的态度带来的。

所以我们的态度不改变,外面的物质带来有用吗?我们的房子越来越大,开的车子越来越好,一身都是名牌,没有改变我们自己内心的态度也没有用。现代人改善生活质量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来让我自己幸福。佛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内在的世界,从内在的世界当中产生满足感、幸福感,从这个渠道去寻找幸福。

两个不同寻找幸福的渠道,世俗的东西已经是看到是一个死胡同,走不通。再有钱、再有名、再怎么样,最后很多人也会自杀,如果幸福快乐会自杀吗?不可能!所以再大的名气、再多的钱财,不一定带来幸福感。没有名、没有钱、没有地位,也不一定不幸福。所以在物质财富和个人的幸福感当中有一个选择,这是自己的选择,要么选择更多的外面的辉煌,要么选择内在的幸福感,这是我们个人的选择,两个当中没有关系。

佛很多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释迦牟尼佛觉得人类如果一致都往外去追求,然后破坏环境,各种各样没有底线不顾一切,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最后还是得不到幸福感、还是得不到满足,这个在佛经里面讲了无数次。佛觉得人类不应该是这样,当然不是说不需要物质,没有物质没有办法生存。但是更重要的,佛觉得人类应该改变自己内在的世界,这个改变了以后,真正的满足感、幸福感或者更高的智慧和爱心,也就是佛教中的慈悲心,我们会获得这些。

如果不这样,我们像现在的这种做法去寻找幸福,我们的道德越来越没有底线,越来越不满足自己的人生,越来越不满足自己的生活,拥有的非常非常多但还是不满足。然后人的伦理道德也没有了,外面的环境连一个干净的水和湖、空气也没有,最后一无所有。内在的外在的全部破坏掉还是没有得到。然后在抱怨、仇恨的状态当中离开这个世界,最终的结局是这样。

佛觉得这样非常残忍,人类不应该这样,所以佛给我们指引了另外一条路。很遗憾,很多人不了解,很多人觉得信佛学佛就是烧香拜佛,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教条让人接受很多很多教条性的东西,太多太多的教条性的东西来约束人,让人不自由,增加压力,很多人就觉得这才是学佛。当然不是,学佛不是这样。这是我们对学佛的一个误解,佛是让人更加自由、更加自在,从内心当中获得自由和自在。从内心当中获得自由自在的时候,外面的这些自由自在不是很重要。内心当中没有获得自在自由的时候,外在的所有所有所有的这些自由,最后还是不能让我们彻底自由。

佛知道这个道理,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很多的方法,给我们指了很多很多的路,这一切都是用来打破消灭我们自己不正常的错误的观念,错误的人生观、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价值观。这些全部破坏以后,我们再重新树立一个全新的三观,这就是佛的方法。

理论上我们比较容易发现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真正去做不是很容易,理论和实践当中永远都会有一些差距。所以要逐渐逐渐地修。理论上明白比较容易,但是要做到是难的。如果我们愿意付出,能够下功夫,我们就会离这个境界越来越近。

我们发现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让我自己很自由轻松,也可以打破很多我自己的烦恼,突破我自己很多原有的约束和不自在,发现了这些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佛教修行特别感兴趣。

有两个时候是最难的,一个是我们理论上还不懂这些,当我们认为学佛就是烧香拜佛的时候,我们半信半疑,这个时候学起来没有精神,不想学,只是我们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去求一求佛,平时从来没有把佛当作自己的信仰来看,只是生活不顺利的时候去求一求拜一拜,这个时候是半信半疑,是最难的时候。另外一个是当全部的理论都学完了明白了,但是没有获得任何内心的改变、体会的时候,也难,这个时候要提升很难。这两关都突破以后,我们对修行会越来越感兴趣。

这是在我们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的价值观不正确,我们的价值体系当中什么东西最有价值?大家都会说一个字——“钱”,钱是最重要。可能少数少数的人会说其他的,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没有钱没办法生存,但是除了钱以外还有没有?

实际上还有!还有比钱更重要的很多东西我们可以追求。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追求的不是唯一是“钱”,除了钱,除了名,除了名和利以外,还有更高级的东西、更有意思的东西可以追求。但是我们没有学过,所以我们没有发现,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发现。我们还有机会可以学到一些佛经,然后在佛经当中发现一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福报。但是这个福报、这个机会如果不珍惜,那就更加地遗憾了。所以希望大家要真正地静下心来!

平时我们工作、生活,有很多很多事情忙,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时间,一定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在这个时间当中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到底这些是什么?这些在说什么?这些佛经里面讲的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那会怎么样?要认真地去思考一下。我们大家都有这方面基础,至少学过一段时间。以前学理工科的,一些东西在思考思维上面还是有帮助的。所以好好思考一下。

如果有其他的答案当然也可以,如果觉得不是这样,我有其他的观点、我有其他的想法,当然也很好,允许有!如果有,就把这个观点说出来,跟师兄一起讨论这个观点是不是正确。这样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智慧。这些智慧在我们的心田里面播下了一个智慧的种子,这个种子以后很长时间之内都会发挥作用,非常有意思!

刚才讲了“不移”,不是移动。因和果不是在移动什么东西。因没有了,果产生了,就是这样,所以叫作“不移”。“是故不移。”这是第三。

第四,“云何小因而生大果。”一个很小很小的因可以产生很大的果,这是因果的规律。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农夫愿意种地。如果播下去的和长出来的一样大,那就没有必要种地了。所以小种子就生大果。

“从小种子而生大果。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一颗芝麻一样小的种子可以得到一个像西瓜这么大的果。比如有些很高很高的树,它的种子是一颗很小很小的种子,有了这个种子以后,逐渐逐渐地发育,最后就变成又高又大的一棵树。这些都叫作“小因生大果”。

气象学里面有一个“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就是在南美洲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当中,一个蝴蝶扇了几下它的翅膀,因为这个原因,两周以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个叫作“蝴蝶效应”。一个蝴蝶的翅膀扇一扇,它周边的空气产生了这么一点点的变化,然后这个变化最后变成了一个龙卷风,这叫作“蝴蝶效应”。

这个“蝴蝶效应”也是这里讲的“从小因生大果”。这里面有一个我们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做的任何一种善或者恶,它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善或者恶,但是它的果到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善和恶都一样!一个很小的善,我们未来的五百世当中可以健康、可以长寿等等;而一个很小的恶业,未来的五百世甚至更长的时间当中不健康、不长寿,受这样的罪。这都是因为“小因而生大果”。“小因而生大果”是我们现实社会当中经常看到的,因果取舍也是这样。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善和任何一个恶,一定要关注它们。哪怕是再小的一个罪过都不能忽略,如果我们犯了这样的罪必须要忏悔;再小再小的善也不能轻视,一定要重视,要高度重视。凡是有机会,哪怕是再小再小的善业,我们要去做,做了以后它的结果不是现在的因这么小,未来它会有很大的果报。这个“小因而生大果”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非常重要。“是故从于小因而生大果。”这是第四。

最后一个,“云何与彼相似。”,因和果是相似的。因和果怎么相似呢?“如所植种。”我们播下去的东西是什么,长出来的就是什么。“生彼果故。”我们种什么就生什么,所以因和果是相似的。这就是我们平时讲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种瓜得豆,种豆得瓜。瓜的种子播下去以后,生长的也是瓜。“是故与彼相似。”所以因和果是相似的。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比如行善,它的果报永远都不会是痛苦;造罪的话,它的结果永远都不会是幸福。所以行善它的果报是幸福、快乐。这就是它的自然规律。

这里讲的五个原则是自然规律。这五个不是释迦牟尼佛制定的,这是自然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大自然的规律有五种:任何一个因要生果,它的原则性的规律就是这五个规律。它们的因和果是相似的。

在因明里面,如果深入地去观察,到底什么叫作相似?是不是它的形状相似?是不是它的颜色相似?不是。比如种子它长出来的东西,它们的颜色、形状很多时候不一样,但是它们属于同一个类型,所以这上面也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当然它也有不一样的,它不是完全一样,有这样的相似,所以就叫作“是故与彼相似。”

所以我们行善,一个善的念头或者一个善的语言或者是行动,都会有它的果报,成熟的时候都是善的,是正面的;任何一个罪、任何一个负面的言论、念头等等,它的结果都是负面的。正面的结果是正面,负面的结果是负面。真正它的果成熟的时候是这样。所以大家要珍惜现在的机会,要多做一点善事,以后就会有更多善的果报。

“是故与彼相似。”因和果是相似的,大家要相信这一点。这五个是大自然的规律,既然我们接受了这个五种原则性的规律,那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我们接受这五个道理、这五个规律,那么杀生有什么样的果报?我们把其他众生的寿命缩短,它的果报是什么?自己的寿命会有障碍等等,以此类推,我们立即知道这个会有相似的果报。再进一步去想,不仅仅有相似的果报,比如现在杀了一条生命,那么它的果报就不是一次了,一百次、三百次、五百次都有可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小因生大果!

小因生大果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大家都看得见。所以我们杀一条生命,这个果报就不是一次,我们不能不接受,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当中的万事万物,至少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因果都是这样。

但是唯一就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就说不是这样,那凭什么呢?我们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它的果报不是这样,我们凭什么说不是这样呢?这纯粹是瞎说!万事万物,凡是有因果的规律的,它的规律都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杀盗淫妄没有这些果报呢?比如在世间犯法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也是一种因果。但是这是人为的因果,它不是自然的规律。所以这里面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

我们现在真正静下来思考,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拒绝善恶因果。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为什么善恶不是这样呢?我们看到的这些外面的大自然当中的所有东西,都是五种规律当中产生的,都是在这样当中循环的。为什么善恶不是呢?为什么杀盗淫妄不是呢?为什么我们发了好心做了好事,它的果报不是这五种呢?万事万物是这样的五个规律,那凭什么说杀盗淫妄没有这样的规律呢?凭什么说善的念头、善的行为、善的言论没有这些果报呢?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接受而已。它有没有理由?没有任何理由。如果真要否定,首先万事万物虽然都在这五个规律当中循环,但是善恶就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如何如何……要说出这样理由的话,就可以拒绝,可以否定,都没问题。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万事万物、所有的因果都是这样子的五种规律。唯独我们自己没有看到因果关系的善恶,我们说它不是。但凭什么它不是呢?凭什么它们就没有这五个规律呢?这个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必须要知道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这样就可以了。信不信当然是自己的选择,可以信,可以不信,但是必须要知道,不信是没有道理的。

“是以五种观外因缘之法。”五种就是五个规律,观就是看,用这五个规律来看外面的因缘之法。外面就是大自然。应该用五个规律来看大自然的因果关系。

以上讲的就是外在的因缘。跟因相关的和跟缘相关的都讲得比较清楚了。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佛教怎么去看大自然。

总结一下,就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从我们感官的层面讲,大自然是一个因果的连续性。它的因果是由什么样的规律当中产生呢?它的因果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以上有五个规律。这就是自然的规律,不是人为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五个规律都不成立。退一步看,有五个规律;进一步看,没有五个规律,没有什么规律。因和果之间的关系建立不起来,进一步看的时候没办法建立,所以这个时候叫作缘起性空,这个时候叫作性空。性就是本性,它的本性是空的,它的本性不存在。虽然它的本性不存在,但是它的现象存在。现象有五种规律,在这个当中就产生,这叫作缘起。这是佛教的世界观,非常重要。这个也有缘起的修法,这个修法和中观的修法差不多,实际上它是我们曾经讲过的中观修法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从理论上先了解一下,这个真的是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学一下《稻秆经》不一定证悟,不一定对空性有什么体会,但是佛讲的这些理论非常到位非常透彻,所以在理论上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获得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识,这很重要,对未来的证悟非常有帮助。

现在,我们这样基础不是很好、根机不是很好的人,必须要把这么多的东西点点滴滴地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才有机会证悟。像六祖惠能大师,还有很多藏传佛教里面的高僧大德,因为他们前一世,再前一世已经累积了,所以他们的根机已经是非常成熟了,所以对他们来说不需要这么多的理论,一下子就可以证悟。但是我们一般的人就不一定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证悟,所以我们要通过很多的思维方式,把我们自己各种各样的不正确的观念一个一个去打破。一个一个打破以后,最后才能够证悟。

比如说一棵树上面有很多的树枝,这些树枝我们人工要用斧头一个一个去砍;如果用机器,机器一进去以后几秒钟,一棵树的所有树枝都砍掉,都不存在了。同样我们现在要证悟,就要把我们像一棵树上的树枝一样多的不正确的观念,一个一个去打破,最终就可以证悟。

这些根机非常好,像六祖惠能大师等等,他们就像这种机器一样,不需要把这些树枝一个一个砍掉,这么大一棵树一下子进去了,几秒种几分钟之内,就把全部的树枝都砍掉,就是这个差别。所以要认真的学习,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些基础的课程。基础的课程不重视的话,最后我们还是得不到什么。所以学佛一定要学智慧,一定要学慈悲,其他的可以学,可以不学,都没关系。

这一课讲的就是佛教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缘起。希望大家进一步地去思考。如果我们不思考,仅仅是看一遍也不一定有作用。我们当时似乎懂了,但是回去以后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见解,然后两天三天五天过去以后,就更加的没用,全部都消失了。这样比较可惜。所以希望大家进一步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去修行。

问答

顶礼上师:请问如何从缘起性空的角度解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众生莲花化生的现象呢?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是四种生命诞生的形式,极乐世界是不是只有化生这一种形式?这是什么因缘导致的?

上师答:极乐世界只有化生,没有其他,因为化生是这四种诞生的方式当中最殊胜的,所以极乐世界就只有化生,只有最殊胜的生命诞生的方法。然后,怎么样从缘起的角度解释,那这个很简单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需要极乐世界的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因,然后往生极乐世界是果,这是因果关系。

顶礼上师:上师在几节课前,提到空性不是一无所有,想问一下,若不是一无所有,那空性具体是指什么呢?谢谢上师。

上师答:空性就是比如说,我们昨天,今天都讲到了旋火轮,旋火轮他不是一无所有,旋火轮在我们看来他就是一个东西在,但是,实质上他没有什么,他没有什么真实的物质,因为他没有真实的物质,所以他就是空性,但是,他不像虚空一样,他还是有一个现象,所以说,他不是一无所有。

顶礼上师:学习了一些经论包括中观,可是仍然实执严重,现实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也就是堪布刚才讲到的第二个难,这个难怎么突破呢?

上师答:这要修行,要修,打座,要实修,实修才能够打破。

顶礼上师:弟子关于证悟一直有一个困惑,之前曾看过宗萨仁波切开示说,证悟是见道位,而听堪布讲的证悟是加行道的暖位,请问堪布其中证悟的标准有何不同,是否因为不同宗派的修法而造成的?那佛法中不同的宗派,关于证悟的标准和得到的果位,有不一致的划分吗?我们所需求的通过修行而证悟的标准,又是哪一个层次呢,感恩上师。

上师答:不是,证悟就是从加行道到成佛之间,这个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整个的都是证悟,这个过程当中都有不同的心的证悟。那么就是说加行道是证悟,这个是我讲的初步的证悟,初步,我们刚刚证悟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加行道,然后见道是证悟,那见道的证悟是非常标准的证悟,已经境界很好的证悟,但是都是证悟。

顶礼上师:怎么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初步的证悟,修大圆满的前提,是不是要达到初步的证悟。

上师答:如果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证悟了的话,可能是还没有证悟。证悟的话,比如大圆满里面,还有就是我们平时讲的空性、佛经里面讲的空性,如果自己有这样子类似的感受的话,那也许是证悟,所以就要去看看这个是不是证悟。问一问有修行的经验的人,这样子可以。但如果是佛经里面讲的空性,跟这个类似的感受,这些都没有的话,那就是肯定就还没有证悟。

顶礼上师:请问上师,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法,得解脱的果,这是因缘法则吗?那么走解脱道,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是一种错觉呢?

上师答:是。比如说我们想成佛,修行等等,这些都是存在于世俗谛当中,胜义谛当中没有学佛,没有成佛,这些都不存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比如说我们学佛、发菩提心,都是错觉,但是必须要有这样子的错觉,有了这个错觉才能摆脱这个错觉。以毒攻毒,这样子的方法。

顶礼上师:请问上师,空性中万法运行的规律是什么?

上师答:万法运行的规律,这是刚才讲的五个规律。如果再加一个空性中的话,那在空性中是没有运作的,从空性中的角度来讲的话,就没有运作的。但是在离不开空性的前提下,因果是刚才讲的这五个规律,大概就是这样子。

顶礼上师:是否从现象的角度,就可以否定稻芽是无因而生的呢?

上师答:从现象的角度不可以否定。稻芽肯定是从稻种生的,如果从现象的角度,稻芽就不需要稻种的话,那我们就不需要播种,各种的马路上都会长出谷子的。

顶礼上师:《佛说稻秆经》中所讲的,从种生芽里面的种子,可以理解为是无明习气吗?是他们作为能量在发挥作用吗?

上师答:不是。我们现在讲的是外因缘,外因缘都是物质,所以他是稻种,就是物质的东西,还没有讲到无明。无明就是下面要讲的。

顶礼上师三宝:弟子想问《心经》里面不是说:无智亦无得,里面的"智"指的是什么?和您讲的智慧是成佛的因,是一个概念吗?怎么理解?

上师答:无智慧、无得、无失。不生不灭,都是一个内容,比如说,我们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的话,有无明、有智慧,这些都有的,但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的话,没有智慧、没有无明。

顶礼大恩上师: 弟子在修单空,有时偶尔也会感觉周围的一切如梦如幻,但是遇到冲突的时候,马上对自我的执着就出来了。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才能破除人我执?

上师答:这个还要坚持修,可能修行的力度不够,要继续修。

顶礼大恩上师: 请问福德资粮的积累在修行中也很重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在缘起中的作用?感恩上师!

上师答:这个本身就是缘起,从缘起的角度上来讲的话,比如我们有福德资粮,然后通过福德资粮最后就会产生智慧,那福德资粮就是因,智慧就是果,所以这些都是在缘起的框架里面。缘起很广,善、恶、轮回、涅槃,很多都在缘起下面。

顶礼上师:如果一切都是如幻的现象,没有实质的因果关系的话,那佛成就的三身四智中的妙观察智中的实证内容是什么呢?

上师答:佛的观察的实证是:佛经里面会讲,比如说佛妙智是知道一切,知道这个世界,但是实际上佛自己的见解、观点当中没有这个世界的,但是佛知道,其他人会看到一个这样的世界。我们曾经讲过,很多佛经上也讲过,比如说十个人做恶梦,其中一个人提前醒了,这样子以后,已经醒过来的人对他来说,没有梦中的这些现象。但是,十个人中有九个人还在做恶梦,那么已经醒过来的人,虽然他的世界里,没有梦中的这些东西,但是他知道在这九个人的梦中还有那些东西存在,就是这样子。

顶礼上师:请问上师,时间与因果是共生的关系吗?

上师答:可以这么说,时间和因果实际上这个昨天讲过了,实际上除了因和果的变化以外,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时间。

顶礼上师:关于正面和负面的理解,是语言创造了这个世界对吗?比如说别人说我不好,那是说话的人不好呢?还是我真的不好呢?

上师答:这都有可能,也许是自己真的不好,也许是说话的人不好,这个都有可能。如果这个说话人说对了,那么就是自己真的不好了。那说错了,那就是他不对,是我对的,他这个问题不应该这样子理解吧?这个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吧?是不是他的意思就是说好与坏,正面和负面,是不是都是一种语言创造的?应该不是这样子。语言是我们的意识创造的,好不好、美丑等等,这些东西是我们的意识创造的,因为人类还不会说话的时候,这些东西不存在的,后来人类会说话的时候,这些语言就陆续出现了,那么出现是他们的意识创造出来的,比如说十个婴儿,不要让他们跟外界接触,他们自己在一个房间里生活的话,他们会创造一个另外一种语言,所以语言是意识创造的。创造了以后,语言又会创造我们的情感。那这个是相互的因果。

顶礼上师:请问上师,今天讲唯现象,唯缘起,是什么关系?

上师答:角度不一样。现象就是因为它不是实质性,只是一个现象,只是一个感官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讲的。因缘是因为它也是现象,但是是从因和果的角度讲,不同的角度,但是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顶礼上师:您刚才讲的小因生大果,我没有明白,到底为什么小小的因就能生出大果呢?里面的道理是什么?

上师答:这个就是自然的规律,本来就是这样子,这个为什么这样子,我也不知道。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子。

顶礼上师:众生以外的事物,没有如来藏对吗?请问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上师答:是。没有意识,没有情感的东西是不会有如来藏的。

顶礼堪布:因不能生果,果也不能自生。这个分析是从世俗谛的规律来分析的吗?是不是说从世俗谛的规律,不能推导出来果从哪里来的,所以说因果是矛盾的,从胜义谛来说因果是不存在的,可以理解吗?

上师答:从世俗谛来讲,不能说因果是矛盾的。因为他们不是矛盾的,所以因就可以发挥作用,然后发芽,因为不矛盾,所以芽可以从因生,这是因果的关系,没有矛盾。从胜义谛角度来讲的话,那因和果的关系不存在,因和果本身也是不存在,都是我们视觉当中产生的错误,错觉。

顶礼上师:阿赖耶识清静后,变成如来藏,证悟如来藏就是成佛,请问上师,如来藏是真实存在吗?不存在的话,就是佛陀也不存在了吗?

上师答:如来藏是不是真实存在,要看这个真实的定义。比如说,这个真实是我们现在的意识概念中的真实的话,那这种真实的如来藏,不是真实,因为我们的意识他肯定的,他否定的,这些所有东西,都是在世俗的范畴当中,那么如来藏已经超越了这个范畴,所以都不是。但是为了大家方便理解,所以佛陀就是讲如来藏是真实的,会有这样子的词。但是这个真实,也不能认为是我们现在生活当中的这些真实,这个只有证悟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实。

他还问什么叫安住于阿赖耶的境界中?阿赖耶的境界是否是空性境界,请上师开示。

上师答:阿赖耶的境界不是空性境界,阿赖耶的境界是禅定,以及世俗的禅定就是阿赖耶的境界,阿赖耶的境界突破了以后,就有可能是如来藏。

顶礼上师:请问修破瓦法的时候,头顶骨被心识冲破,那心识是实有的吗?为什么会被冲破?

上师答:这个不仅仅是心识突破的,这是观想的力量突破的,这不是意识突破的。佛经里面讲过了,比如说鸡蛋孵了小鸡之后,这个小鸡在鸡蛋里面死了以后,那么他的灵魂就是会通过这个鸡蛋出去的,但是鸡蛋有损坏吗?没有损坏。所以意识不需要通过其他的物体出去,所以我们其他人念破瓦的时候,头顶痛等等,这不是因为意识的撞击痛,而是因为观想痛。

顶礼上师:小因生大果,有没有大因生小果,小和大的不确定性是不是说明因果的复杂性?

上师答:大因生小果也有的,大因生小果,比如说很大的一棵树,它最终的种子是很小的一颗,所以,这么大的一棵,最终就生一颗很小的种子。然后,这个种子掉下去了以后,又会长一棵大树,也许是这样子。但是这个一般的自然规律就是这样子,这是开玩笑的。一般的自然规律是小因生大果,然后就无限的发展,但是在物质当中,可以不排除的,我想个别的大因生小果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