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辅导05


第四十一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科判进行宣讲,现在正在宣讲第四个科判,第四个科判主要在宣讲业因果的次第引导,业因果的引导当中也宣讲了不善业和共同的十善业, 超越轮回超越三有的出世间的善业,现在正在宣讲寂灭之业,也就是说如何修持出世间的善业方面讲的,这样一种出世间的善业,第一个要观待我们自己的发心有没有超出世间的意乐?有了超出世间的意乐还要观察我们内心当中有没有度化其他众生的意乐,如果这两种意乐都具备的时候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种殊胜的正见,殊胜的正见,也分了空性的正见,还有如来藏光明的正见,在如今的科判当中从宣讲寂灭业当中实际上是在着重宣讲自性住佛性和实修生佛性的这样种殊胜的观点殊胜的抉择,在这部分内容当中,很多是用了义的第三转法轮了义经典进行宣讲的,还有是引用《宝性论》等殊胜的论典进行抉择的,在这样的论典当中一方面也宣讲 了空性和光明无二的如来藏,教导我们了知了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之后,就应该为了度化具有这样如来藏众生而开始奋发,开始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这个也是一个很殊胜的窍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众生本身都具备佛性,本身都具备无量无边的功德法,而不是说让我去重新将众生安立一个殊胜的佛陀,所以既然一切众生本来具备这样的佛性,现在我们对他发菩提心,我要度化他,非常应理的,像这样的话是非常清净的一种事情,因此我们就知道一方面抉择自己相续具备这样信心,一方面了知一切众生具备这样信心,所以自己对自己能够获得解脱的信心生起来的时候也同时能够生起能够度化众生的这样种信心,所以说就能够无勤地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开始实修殊胜的正法,现在我们在宣讲佛说心性光明界当中的二身和空分的这些意义和比喻,昨天以上已讲完了《般若八千颂》的教证:“心中不具心,心性即光明。”这样的含义,今天就接着后面往下讲:

一切众生普遍存在佛界或佛性。

这个也是另外一个殊胜的问题,这个就是讲一切众生的普遍存在:佛界、佛性,佛界、佛性实际上就是指这样种如来藏的本体,或者说在没有转移之前或者说没有清净一切的这样种垢染之前称之为佛界、佛性、如来藏。如果是清净之后称之为佛果或者说菩提,这个方面有很多这样殊胜的名称,所以有的时候在讲佛界、佛性的时候可以理解它是在讲本基的时候,有的是在讲断证圆满佛果菩提的时候,在讲他果位的时候,此处一切众生普遍具有,就像一切芝麻普遍具有油性一样,所以说一切众生普遍具有这样种佛界和佛性的如来藏本体。

《宝性论》中云:“佛身能现故,与性无二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

这个就是在讲《宝性论》当中的如来藏品当中的第一个颂词,也就是说在《宝性论》当中或者我们如何了知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殊胜的推理,就是有三种推理:

第一种推理就是佛身能现故,佛身能现故在其他译本翻译的时候,佛陀法身能现故,这个就是第一个。

“与性无二故”,指的具有真如的缘故,这个方面是第二个。

“具种故”就是具有种姓或者有的地方直接翻译成具有佛性故,这个三大理论推知一切众生恒具如来藏,恒具如来藏可以说是一种立宗,“故众生”这个“众生”就是有法,众生恒具如来藏,因为佛身能现故,因为与性无二故,因为具种故,所以这个就是三大推理,通过三大推理,就能够推知一切众生相续当中普遍具有如来藏的,当然对于这样一种问题,这么殊胜的推理的话,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住世的时候专门造了一部论典来宣讲这个三大推理,所以造了这部论典就是《如来藏狮吼论》,《如来藏狮吼论》主要是广说“佛身能现故,与性无二故和具种故”,然后建立自宗,打破他宗的一些不了义的观点,还有依靠殊胜的教证宣讲,依靠殊胜的理证宣讲,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安立等等,这个方面是非常广大安立得非常殊胜的,今天没办法广说,只有按照这样一种字句上的意思把这三大推理简单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佛身能现故”,就是佛陀的法身能现故,佛陀的法师能现故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这个方面就是一种果因,果因的话由果推因的意思,就是说现在释迦牟尼佛或者说一切诸佛的法身已经显现了,能够显现的缘故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肯定说明一切众生相续当中恒具如来藏的,如果一切众生相续当中没有恒具如来藏,那么现在佛陀的法身没办法显现,就是这样一个含义,那么我们要了知这样一种佛陀法身能现故,能够推知恒具如来藏,绝对能够推知的,首先我们建立的时候必须要知道佛陀的这样一种佛陀的这种法身绝对是大无畏法,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很多了义的经典当中讲的话,佛陀的金刚身不是无常的,佛陀的金刚身不是因缘具备和合产生的,佛陀的这样一种金刚身或者佛陀的三身或者法身绝对是大无为法,不迁变的这样恒常的自性,这个方面在很多经论当中专门着重宣讲,所以说我们在学习这样种论典的时候也应该知道,然后观待于相对于其他众生来讲,好像佛陀有降生、有成道、有涅槃这种示现,但是这个示现主要是针对于凡夫众生,凡夫众生他本身具备生住灭的缘故,本来有生有死的缘故,众生的相续在不停变化的缘故,所以说佛陀化身是相应如是的众生示现的缘故,他也要示现这样一种降生和入灭的这样一种情况,实际意义上如果说不观待具缚的凡夫二乘,也不观待这样一种一地到十地的大菩萨,单单观待佛的法身的侧面来讲的话,他自己的法身是绝对永远不动摇的,永远都是这样不迁变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佛陀这样的法身离开一切客尘,离开心心所缘故,他完全是一种不迁变的大无为法,这样一种法身的功德就完全不迁变,那么我们就知道佛陀的法身不迁变,佛陀的法身如何获得的?我们就说佛陀的法身是通过一地到十地之间的修法而获得的,所以说既然佛果,佛陀的这些身子不迁变,不是因缘所生的缘故,我们就是说佛陀这样一种身子的功德并不是能生所生当中的果,并不是因果当中的果,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佛陀的这样一种法身从一个侧面来讲是从十地菩萨的近取因而产生的,从另外个方面来讲的话,佛陀的法身因为是恒常不变的缘故,所以说在一地到十地菩萨相续当中的这个法身也是不变化的,也就是说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他只是部分的现前不动摇的法身而已,实际上全分显现只在佛位,所以从佛果推知一地到十地菩萨的道位相续当中本体也绝对是不迁变的无为法,然后再从一地到十地菩萨的相续不迁变的如来藏再倒推到加行道,推到加行道的时候他也不可能转变的,所以说在加行道乃至于在资粮道,再往下推的时候,还没有入道的时候,外道还能一切盯着众生,他们相续当中这样一种法身,绝对从来没有迁变过,它这个如来藏本来就具备这样种自性,这个就是很殊胜的推理,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要了知这个一切众生恒具如来藏的话,必须首先从他的佛果, 他的佛果的法身不迁变不动摇,绝对不是通过因缘所产生的缘故,他就是个大无为法,他的大无为法在基位的时候不管你认不认知都是如是组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是在凡夫比如说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基位的时候,在成为一个具缚凡夫的时候后来乃至于有的时候在地狱当中发菩提心的时候,他相续当中具不具备这种恒常不变化的法身如来藏呢?通过这个果因来推知的时候是绝对具备的,因为释迦牟尼佛在现前法身果的时候,他相续当中这个如来藏本体是不迁变的缘故,所以说从果推因推到凡夫位的时候,绝对他在凡夫因地的时候绝对具备如来藏,这个就是一种非常殊胜的推理,通过这样一种推理,很多时候通过见月亮或者说是见虚空等等,这方面比喻如来藏通过这个了知的,比如说我们在见月亮的时候,初一到十五之间的月亮好像从一个月牙慢慢圆满到满分的过程,但是从月亮本身的侧面来讲,就是说从初一到十五只不过它上面的垢染或者说他这样一种使它圆满显现的因缘具不具备,它自己本身是圆满的,所以说在科学当中或者在佛法当中,都有这样的说法,月亮本身是圆的,只不过有其它的太阳,或其它的因素把它遮障的缘故,它就显现满分和显现缺分的这样差距,所以说如来藏本体也是这样,在凡夫位的时候完全不现的,这个时候就像三十号的月亮,三十号的月亮在我们南瞻部洲根本。

30 号的月亮在我们南赡部洲根本不见,看不到一点点。我们现在的相续当中,就像 29 号 30 号的月亮一样,根本一点都显现不出如来藏的本体。刚刚开始入道的时候,从资粮道、加行道开始入道了,然后就开始登初地,以后就像初一初二初三的月亮一样,开始显现一点点月牙。慢慢慢慢到十地之间逐渐逐渐增长,最后到了十五的时候,就会彻底圆满。从初一到十五之间就相当于从初地到十地,相续当中的客尘垢染逐渐消除,如来藏的满分功德就彻底圆满显现了。这就是从法身能现的缘故推出一切众生恒具如来藏的。

麦彭仁波切在注释当中还引用了很多殊胜的教理来说明,如果佛陀的金刚身是无常迁变的,会有很多很多过失,从与教与理都不应理方面做了详尽观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所知。如果我们知道佛陀的法身是绝对不会迁变的大无为法,就很容易推知,他在因地的时候,相续中如来藏的本体绝对是这样毫不动摇不迁变的存在的,就是从这个角度讲的。

与性无二故,有的时候翻译为真如无有差别故。有些论师解释真如的时候,这个真如就是单空。一切万法的空性,都是无二的缘故。像这样众生具有如来藏,但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从了义的侧面观察的时候,认为这么简单的解释这个金刚句是不圆满的。所以说这样一种单空不可能恒具如来藏不可能具有种姓。因为这个方面众生具有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实际上是一种种姓。有了这种种姓实际上慢慢就可以生起修道的功德,然后就可以开始圆满。就好像一个种子一样,如果具备了种子,其他的因缘具备了之后就可以生根发芽。所以说不可以将一切众生的种姓解释成单空。不能够将真如无有差别故解释成这样一种单空。

自宗的真如无有差别故是什么意思呢?真如就是指大空性和大光明无二无别这样一种法性真如。法性真如不偏堕于任何一边,既不偏堕于空分,也不偏堕于现分。这样一种真如在每个众生相续当中完全都是具备的。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真如无有差别。意思就是说在所有的当中佛陀和有情无二。佛陀和有情没有差别,在哪个方面没有差别呢?胜义谛当中佛陀和众生的真如没有差别。佛陀是大空性和大光明双运的佛性,众生也是大空性和大光明双运的佛性。这方面就是真如无二。通过真如无二无别的缘故就可以推知实际上众生具有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就是大空性和大光明双运,无法分离的这样一种本体。所以叫做如来藏。

那么这是如何推出来的呢?实际上我们通过麦彭仁波切其他的论典也可以如是了知。比如说从空分的角度来讲,对于有情的身蕴乃至于受想行识四明蕴。这些方面通过胜义中观的道理一一推知的时候,在胜义谛当中我们就会知道了,不要说有情的血肉之躯,还有这些起心动念等不清静的念头,连他的名称都是不存在的。在大空性的理论面前,这一切不清净的显现、名称都是毫不存在的。就是这样的。

实际上这个就是每个众生每个有情都是大空性的本体,完全可以通过胜义理论抉择。然后麦彭仁波切再进一步的推理。就是说这样一种大空性不可能是一种单空,不可能是一种什么都不存在的空性,必须恒时和显现法无二,但是不清净的显现法通过胜义理论根本不堪观察,根本没办法安立。那么这方面和究竟胜义当中的大空性双运无二是什么?必定是如来藏,必定是大光明。所以说从胜义理论间接推知一切众生绝对是具备具备大空性和大光明无二的这样一种真如。既然一切众生都具备这样一种真如,那么不具备如来藏是什么意思呢?肯定会具备如来藏,这就是如来藏的本体。所以说前面就是从佛陀的法身能显现这一点推知他因地的时候具有如来藏。这个语境,就是说真如无有差别故就是说现在我们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都具备大空性和大光明。所以说这个和佛陀的真如是无二的。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既然说和佛陀的真如是无二的,我们就是说,如今的众生在具缚的时候他也是具有如来藏的。恒时的具备这样的如来藏,这就是第二种推理。

第三个推理是具种故。具种这个种就是指种姓,或者说有些地方直接讲佛性。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一切众生都具有种姓,也就是说都具有能够成佛的因。这个种姓可以理解成因,或者戒。可以如是如是地了解的。因为一切众生都具备这样成佛的因缘,或者说最终都可以现前法身的缘故。这方面就是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

众生前面我们观察,在第二个理论当中讲到,真如无有差别故。真如无有差别故,能不能够真实的现前法身的功德呢?我们说可以。什么可以现前法身的功德呢?第一个真如的大空性和大光明是一种无为法。它不是有为它是无为法。如今为什么不显现呢?就是因为上面有客尘。客尘能不能消尽呢?客尘是绝对可以远离的,客尘是绝对能够消尽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具备这个种姓是具有很大意义的。第一个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如如是如是的具备;第二个是它的客尘可以远离。只要遇到它的违品,这些客尘,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或者整个轮回的显现。只要是不符合大空性真如法界无二的本性都叫做客尘。这些客尘是后染的,是可以分离的。这些客尘可以被分离的缘故,最终的这样一种真如的法界肯定会现前的。所以说,众生就具备这样一种种姓。众生具备这样一种能够成佛的种姓的缘故。我们就可以完全推知众生恒具如来藏。这个时候我们并不是在观察别人哪个地方具有如来藏,现在我们观察的是自己的相续当中就具有如来藏。就是这样一种殊胜的关系。

所以说以前上师再再地讲过,对于外在的三宝生起信心的功德固然很大,但是远远不如对自己的心性生起信心的功德来的更大,就是说后者的意义更大。为什么呢?就是说在外面你知道上师三宝有功德然后去祈祷的话,必定还是往外求的一种散乱。然后对于自己本身就是大空性的生起一个定解,自己本身的相续就是大光明的生起一个定解。然后对于这样一种如来藏的本性在自己的相续当中无始以来就存在,在现在就存在,现在不显现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认知客尘。没有将客尘消除,也就是说只要我现在认知了一切万法,认知自己具有这种大空性大光明无二的本体。然后再通过上师和诸佛所传授的消除客尘的方便,将这些客尘一一扫尽的话,本来具备的无为法大光明绝对会显现的。自己越精进,显现得越快;自己越懈怠,显现得越慢。自己造罪,客尘就会增多;自己行善,客尘就会减少。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自作自受。确确实实你自己成不成佛,或者你选择快速成佛还是缓慢成佛都来自于自己对这个问题深刻认识与否。如果自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非常深刻的见解,绝对就会昼夜精进的。因为自己知道,一旦精进客尘就会消减,一旦懈怠客尘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完全来自于现在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时候,肯定自己会去修法。而且在修法的时候肯定会选择出世间法。因为如果不通过出离心和空性慧摄持的话,这样一种善法只能够成为世间的善道。这个世间的善道还是客尘,世间的善道还是转生轮回的因,世间的善道不是消除相续当中客尘的真对治。真正消除相续当中客尘的真对治就是二无我空性和二无我空性所摄持的一切善法一切善根。所以说从这个方面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相续当中就是具备如来藏,如果自己精进马上就可以解脱;如果自己不精进,还要流转很长时间。所以说自己的相续当中,就有如意宝,何必去外求呢?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只要把如意宝上面的客尘通过精进的方式擦干净之后,本来这颗明珠就显现了。在很多禅宗大德的语录开示证道歌当中,都是这样宣讲的,唯心净土也是从这方面观察的。反正有如来藏的话,什么都可以安立;没有如来藏,安立的时候就是非常困难的。显教当中的精华,密宗当中的基础都是相续当中,具有如来藏的自性。有了如来藏,我们才可以精进,如果没有如来藏,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讲的一样,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如来藏,那我们还去精进什么?这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当中也讲到,这片地上有黄金,我们去挖的话,就可以具义;如果没有黄金,我们去挖它干什么?最后就是徒劳而已。这片地上如果不是金矿,我们再怎么挖,挖上百劫上千劫,根本挖不到一克黄金出来。这个地方如果下面是金矿,我去挖的话就可以挖到黄金出来。龙澍菩萨把这个意思讲的很清楚。一切众生有如来藏,精进就是应理的;一切众生没有如来藏,精进就是不应理的。从这个方面讲的非常清楚。

所以说在学习如来藏的时候,这些问题非常深。词句倒不是很深,但是要生起定解的话,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抉择。知道自己的相续当中就是具有如来藏。而且这个如来藏也不在其他的地方就是自己心的本性。自己心的本性,通过无分别的智慧认知部分。通过认知部分在逐渐扩大,慢慢慢慢让这样的无分别智慧更加深广,让他的客尘逐渐消减。本具的心性如来藏,就会迅速的显现。这方面就是通过《宝性论》的三种理由推出一切众生恒具如来藏。

此如来藏称为无始善法界,本基中即是正等觉。

这个如来藏就称之为无始善法界,前面讲异名的时候已经讲过。如来藏,也叫做法性真实义阿赖耶,或者叫做无始善法界等等。

“本基中即是正等觉”,“本基”就是讲一切基位的时候。比如说现在我们还没有开始修道,因为在佛法当中,很多时候分基道果。在还没有开始修道的时候,叫做基位。一切众生还没有开始修道,或者我们没有开始证道的时候,都叫基位。这个时候本基当中就是正等觉。这是从胜义谛方面观察的,从实相的侧面讲的。所以并不是说现相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如果现相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那就不需要修道了。这方面不是指现相当中,也不是世俗当中,而是在胜义谛的实相当中,一切众生的本基就是正等觉的。

然后进入道位的时候就开始发心,就是说觉醒种性。种姓苏醒了之后,开始实修生佛性。慢慢慢慢开始驱除垢染而成佛的。基道果是在很多经论当中,再再提及的。

《真实名经》云:“佛陀无始终,初佛无偏堕。”

真实名经就是平常我们讲的文殊真实名经,有些地方也叫文殊幻化网。里面讲“佛陀无始终,初佛无偏堕”。佛陀无始终,就是说没有一个开始,也没有一个终结。为什么没有开始和终结呢?因为它是无为法的缘故。它是大无为法,平常我们在讲无为法的时候,也提到过两种无为法。一种是观待于有为法的无为法,观待有为法的无为法仍然是有为法。这方面在《中论》当中讲的很清楚。还有一种是大无为法,大无为法根本不观待有为和无为。超离了这种世俗分别心安立的有为和无为之外,超离一切客尘分别念的状态的大无为法,称之为佛性、空性等等,这方面就叫做大无为法。像这样是大无为法的缘故,没有开始和终结。

初佛无偏堕,上师解释说,这个初就是指一切有情最初的时候就是佛。一切有情最初的时候就是佛。无偏堕,没有偏于轮回也没有偏于涅槃。也就是说轮回和涅槃是后面的观待法。因为众生有了轮回,才会观待消尽轮回的涅槃。实际意义上一切众生在最初的时候有没有轮回呢?没有轮回。没有轮回,又怎么会有涅槃呢?所以说没有轮回也没有涅槃;没有众生,也没有佛;没有束缚,也不会有解脱。初佛无偏堕,就是从这个方面观察的。

《二观察续》云:“众生本是佛,然为客尘染,障净现正觉。”

那么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这个本来就是佛也是从实相本基当中进行观察的。既然众生本来是佛,那么为什么不显现呢?然为客尘染,因为被客尘所杂染的缘故,客尘就是最初没有认知这个法性,没有认知这个光明。然后就生起了二取,然后生起实执而造业,最后客尘越来越深厚。乃至于我们现在开始学道的时候,没办法在很快的时间当中消除客尘而显现光明,这方面都是来自于无明。我们就知道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但是因为被客尘杂染,所以不显现。就像虚空当中的太阳本来就是如是高照的,被云彩遮盖后根本看不到太阳。这种很厚很厚的乌云打比喻讲实际上就是一种客尘。无论黑云还是白云都是遮障的客尘,因此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善法和恶法都是障碍心性显现的客尘。这方面从浅层次和深层次都可以解释很多殊胜的内容。

然为客尘染,障净现正觉。如果一切众生的二障,就是说烦恼障和所知障。这是属于主要的障,从侧面来讲,还可以分很多报障、业障,还有其他的禅定障等等。弥勒菩萨在《辨中边论》的第二品当中,讲得很清楚。一切障碍都可以归摄到烦恼障和所知障当中,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清净之后,正觉就显现了。所以说这个地方讲现正觉,而不是说重新生起的一种佛果。有些地方讲众生是因佛是果。通过众生的因而产生佛的果位,这方面是共同乘讲的。但是在三转法轮或者密乘当中,都讲的很清楚。实际上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圆满的佛果,只不过是被障碍遮蔽了,障碍一旦清除,佛就显现了。这方面不是重新获得的,而是显现不显现的问题。

也就是说,为众生时,心之法性现分具足色身功德;空分具足法身圆满功德,然而,因被垢染所障而现量不明显,所以称为佛界或佛性。

那么进一步宣讲众生相续当中所具备的这样一种如来藏的本体。当然成为具缚凡夫还在众生位的时候,“心之法性”就是指基位实相当中的如来藏本体。心的法性有现分和空分。现分是我们平时讲的大光明,空分就是大空性。其实大光明和大空性就是分开描述而已,它们实际上就是一个本体。我们在诠释、宣讲,分别修习的时候可以分为两个侧面,实际上现分空分就是无二无别的。犹如火和火的热性、太阳和它的光明一样,实际上是根本没有办法分别的。就是说法性当中的现分是具足色身功德的。色身的功德法方面都是具备的,或者说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等等。“空分具足法身圆满功德”,从空分的侧面来讲,一切法身当中的功德都是圆满的。

然而,因被垢染所障而现量不明显,所以称为佛界或佛性。被感染所障碍的缘故,现量不明显,就是没办法明显现量的显现出来。所以称为佛界或佛性。这方面就是不同的名称。在基位的时候,因为垢染称之为佛界或佛性、如来藏等等,这方面有不同的宣讲。

成佛时远离诸垢,故称为菩提,

在成佛的时候,一切垢染都远离了,如来藏上面的一切客尘都已经消尽了。这个时候,称之为菩提。菩提叫做断证。一切断和证完全圆满了,该断的完全断掉了,该证悟的也完全证悟了。这个时间就称之为菩提,不是佛界或佛性,就是菩提、佛果等等。

这也仅仅是本体心性之圆满妙力现不现的差别而已,

刚开始称之为佛界或佛性,最后称为菩提。有这样一种差别是观待于现相的。有障垢的时候,叫做真如有垢或者有垢真如,或者说在缠如来藏,有很多的说法。最后圆满的时候,称之为菩提或者佛果。看起来好像有差别,是在变化的。以前我们在讲《辨法法性论》时,也再再的提过,变化的不是佛性本身,变化的只是客尘。随着客尘的不断变化,就有了六道的显现。随着客尘的不断变化,就有了一到十地的显现。以后客尘彻底远离了,就叫做佛果。不管在六道当中哪一道,也不管在十地当中的哪一地。在佛果的时候,相续当中的如来藏根本就没有变化过。所以说如来藏不变,变化的只是它上面的客尘。这些客尘是有为法就是无常的,所以它们就是在不断迁变的。从这个方面讲,只是本体心性的圆满妙力现不现而已,显现就是菩提,不显现就是佛性或者叫做佛界,也可以称之为众生。

并非承认最初为众生时无有的功德后来重新产生,因为心性无有迁变故。

这就是三转法轮当中,他空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或者讲的最多,最圆满的理论。就是说我们并不是承认最初作为众生的时候没有功德。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凡夫,佛的功德一点都没有。然后开始入道,发菩提心。慢慢开始具备功德,入于初地具备一些证悟空性的功德。然后到了十地的时候,功德开始圆满了。到了成佛的时候,以前没有的功德全部会重新产生。根本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就成了一种因果的关系。如果是因果的关系,佛果就成了迁变的有为法。可以说是一种行苦的自性。因为一切业刹那变化都是行苦自性的缘故,所以在最后成佛的时候,就会有佛陀没有办法离开行苦的过失。这是必须会安立的。但是谁敢安立佛陀没有离开三苦呢?没有离开行苦呢?绝对已经离开了。行苦的显现,乃至于它的因、习气彻底已经迁变了。因为心识已经完全迁变的缘故,佛果当中是完全不可能有行苦的。这方面在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如来藏大纲狮吼论当中,在发太过的时候,这也是其中一个过失。就是从这个方面讲的。

《宣说如来藏经》云:“无始时法界,诸法之住处,具此故众生,获得涅槃果。如前后亦然,无变真如性。”

《宣说如来藏经》也是十大了义经典之一。这个地方讲,无始时法界,诸法之住处。

然后修学福德和智慧大资粮,在这个教证当中,总括了一切实修生佛性的说法。

又如《宝性论》云:“如宝藏果树,当知二佛性,自性住佛性,实修生佛性。

这个方面就是讲了两种佛性。首先是列出了两种佛性。如宝藏果树,这是两个比喻。宝藏就是比喻自性住佛性,果树是比喻实修生佛性。为什么要有这样两种比喻呢?因为自性住佛性从所境的侧面来讲,它是不动摇、不迁变的,而实修生佛性是在动摇、迁变的。比如说从前面来讲,从发心开始生起大悲菩提心,开始触证初地的智慧,十地的智慧,乃至于最后现前这个智慧。这方面都是在不停不停地迁变的。宝藏是什么意思呢?宝藏就是不迁变的,它本来就是如是具备的。比如说哪个地方发现了大金矿,或者哪个地方发现了钻石藏。实际上这个方面本来就是安住在这个地方。从某个侧面来讲,它就是没有观待这些因缘,它本身安住的时候就是这样安住,全部都是具备的。在一个大金矿大宝藏当中,所有的珍宝都是如是如是本来就具备。从这个方面来讲,就是自性住佛性的比喻。

果树就是实修生佛性的比喻,因为实修生佛性是不断迁变的,果树也是不断迁变的。比如说最初的时候,它只是一粒种子,根本不具备其他的枝叶花果。通过观待这些水肥等因缘,种子就开始发芽,然后开始生长枝叶花果。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果树是不停地迁变。实修生佛性和它的比喻是一样的。

以此二佛性,获得佛二身,前者得法身,后得二色身。

通过这两种佛性认知串习,最终可以获得佛陀的二身,就是法身和色身。前者得法身,意思是说因为了知本来空性和本来光明的空分,所以说从空性的侧面来讲,串习圆满的时候就得到了法身。然后通过实修生佛性圆满了这些资粮等等,最后就得到了色身。因为圆满了福德资粮的缘故,就获得了色身。也就是说前面的自性住佛性,比较靠近空分;后面的实修生佛性是圆满资粮的方面,靠近于色身。前者得法身,后得二色身。这方面和前面并不矛盾,因为都是从能净因的侧面来讲的,而不是从因缘当中的因来讲的。这方面如果不清楚的话,可以参考《宝性论》的注释,其中对于这个问题,讲的非常清楚。

所谓本性身,当知如宝像,非以自性为,乃德宝藏故。

第三句非以自性为,非以两个字就不要了,在“自性”后面加上非有两个字,即自性非有为。所谓本性身,当知如宝像,这杨一种本性身如宝像,宝像就是珍宝佛像。在这个地方,有一种天然的意思。就是说不需要观待造作的天然珍宝佛像,就叫做当知如宝像。

然后是自性非有为,这样一种本性身的自性非有为,不是有为法的自性。宝像就是天然的,天然的珍宝佛像不是通过造作的方式逐渐圆满的。

乃德宝藏故,这个德都是指功德。那么是谁的功德宝藏呢?是佛果的功德宝藏。本性身上面本身就具备一切的佛法功德。一切的法身功德本身具备。就像宝藏当中本身就具备黄金、琉璃、钻石等等,一切珍宝都在宝藏当中本身具备。所以说这样一种本性身当中本身如是具备一切功德宝藏。

具有法政故,报身如轮王,影像自性故,化身如金像。

具有法政故,报身如轮王,前面是讲本性法身,这两句主要是讲报身。法政的意思就是正法的国政,因为转轮王具备世间的国政,这样一种报身具有正法的国政。它是一切正法当中的正法之王的缘故,所以具有一切正法的国政。因为佛的报身具有一切正法国政的缘故,所以说犹如轮王一样,可以自在驾驭一切轮涅的万法。为一到十地的大菩萨传讲成佛的殊胜方便。

影像自性故,化身如金像。这是讲化身,化身是什么呢?化身就是影像的自性。他只是在所化的具缚凡夫面前显现一个影像而已,比如说当年在印度出世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殊胜化身。这个殊胜化身只不过是在所化的具缚凡夫、二乘面前,显现一个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影像。实际上它是不是法身,是不是报身的自性呢?从某个侧面来讲,不能够安立他只是一个报身的影像。因为他是影像自性的缘故,化身如金像。如金像的意思是说,犹如用黄金铸佛像一样,把黄金融化了,然后慢慢慢慢倒入模具当中,这样做的时候,一个黄金的影像逐渐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他是一种迁变的过程,黄金像的意思是他有迁变。和前面的宝像他是有差距的。宝像是本来具备的天然佛像,而黄金像刚开始只是一个金块而已。他首先是一个金块不是一个像。后来通过工人的造作,他慢慢慢慢开始迁变,然后变成了黄金像。所以说,在所化众生面前,佛陀有十二相成道。从兜率天下降,然后入胎、出胎,学习给取名受用后妃,出家苦行、降魔成佛,然后转法轮,涅槃等十二相。时候汉地讲八相成道,藏地讲十二相成道。实际上,这方面都是在逐渐逐渐变化的。这就是黄金像无二的。化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影像而已。就是从这个方面讲的。

本性身是心性自性住佛性,如摩尼宝般任运自成,从彼性中出现有法自性佛性如转轮王般的报身,以及于所化前示现的如影像般的殊胜化身。

这一段实际上和前面所解释的是一样的。本性身就是心性自性住佛性,就像摩尼宝一样任运自成。摩尼宝任运自成的意思是摩尼宝上面的一切功德法任运自成。彼性的彼就是法身本性身。从本性身当中出现有法自性的佛性如转轮王般的报身,共称来讲,法身现报身,报身现法身,有这样的说法。以前我们在学习庄严经论的时候,也这样讲过,佛陀他自己的是法身,然后在一地到十地的大菩萨面前,十地菩萨见不到佛的法身只能见到报身。然后一般的众生更加见不到佛的法身,只能见到化身。所以说同一个法身可以随各自不同的因缘而变化。不同的变化,都是无自性的。一地到十地大菩萨的证悟比较圆满,所以显现一个比较圆满恒常的报身。二乘和凡夫相对来讲,福报比较轻微。所以说显现的是一个有为的迁变的这样一种幻化身。在一些小乘经典或者公案当中讲到,在佛陀年老的时候,也是显现了衰老相,这方面讲的很清楚。还有的时候显现痛苦像,或者显现生病,这方面也是有的。小乘和大乘当中,虽然是共同乘,但是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实际上就是在小乘面前,自己显现的佛就是这样的。因为大菩萨相续清净的缘故,在他们面前显现的佛。不可能有很明显的生老病死,只不过区别的方面还是会有的。这方面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相续有不同的变化。这方面就是所化前示现的如影像般的殊胜化身。

这些在为众生时因被垢染所障而不现,依靠发心等福德资粮而遣除色身之垢,依靠观修空性等智慧资粮而遣除本性身之障。

这方面讲的是能净因,能净因就是通过发心等福德资粮遣除色身的垢染。就是说现分方面色身的垢染,不过是把显现色身的垢染遣除了而已。然后观修空性也是一个能净因,通过观修空性圆满智慧资粮而遣除本性身上面空分方面的垢染。一切垢染消除的时候,就会三身同时显现的。

自性住佛性如净水,实修生佛性如所现之各种影像,它们是本来存在的能依所依关系;

下面开始讲两种佛性二者之间是所依能依的关系。从这个方面进行观察的,自性住佛性,它不变化犹如净水一样的。实修生佛性就是在净水当中所显现的各种影像,也就是说如果有净水就会有净水上面的影像,如果没有净水,净水上面的影像就不会有了。比如说地上有水器,水器里面有清净的水。水月的影像就可以显现出来,如果地上根本没有水器,水月的影像根本显现不出来。所以说自性住佛性就是犹如净水的所依。然后实修生佛性犹如影像之能依,二者之间就是这样能依和所依的关系。

如是住于本基上之自性住佛性如所知外境,暂时的实修生佛性如能知之心,也是能依所依的关系;

现在继续再讲能依所依的关系。住于本基上的自性住佛性是所知的外境,从外境方面只是观待于内心而讲的。实际上是不是外面存在一个法呢?这方面外境的意思并不是了义的。就是从一种所知的对境侧面来讲的。暂时的实修生佛性它是一种能知的心,能知的心就是一种能了知。所以说二者之间也是一种能依和所依的关系。

自性住佛性以法性与有法之离因方式存在,而无有离果,实修生佛性以能净垢染之对治方式存在,而无有能生所生因果关系之二身的直接因,

这方面直接讲的时候,自性住佛性以法性和有法的离因方式存在。前面讲过了自性住佛性有两种,一个是法性的离因,一个是有法的离因。这个地方也是这个意思。自性住佛性是具备有法和法性的通过离因的方式存在。无有离果,前面我们讲过,为什么说没有离果呢?因为在讲佛性的时候,它是一种因位,没有讲果位。因位的时候他还具备这些垢染。单单从它作为因的身份,从这个侧面来讲,它只能作为实修生佛性的因或者最后现前的因。在他自己的本体上面有没有离果呢?肯定没有离果。因为这个时候还有垢染,没有遣除这样一种垢染,所以说从这样一种侧面来讲,没有离果。实际上从基道果无二的侧面来讲,基道也是果,这些方面都是没有差别的,并不是从这个侧面讲的。所以说,这是从不同的侧面在宣讲。在侧重于宣讲因的时候,从这个时候没有离果,并不是说它本性上面没有果的话,为什么最后就现前了,会不会现前,这个主要是从现相界而言,你是因的话,就不是果。你的上面有众生的显现,有客尘,根本就没有离果。也就是说离果的佛果方面没办法安立。这就是讲它自己的自性做佛性。然后实修生佛性是怎么样的呢?实修生佛性是以能净垢染的对治方式存在的。它就是一个能净因,能净垢染的对治方式就是能净因的方面。因为在讲三转的时候,再再的讲没有这些能生所生的因,它只是能净因。能够净除垢染这个叫做能净因。因为它的果并不是通过一个因缘具备的,所以说果法是本来早就存在的。因就是能净,比如说我们洗衣服就是一个能净因。我们只是需要把衣服上面的垢染擦掉,我们用洗衣粉或者手搓,这方面是不是在制造一个新的衣服呢?不是。实际上我们是把衣服上面暂时的垢染通过这些方式擦掉,把它们的垢染擦掉之后,这些衣服就开始显现光鲜的颜色了。所以这样一种勤作,全部是通过能净因方面去安立的。它是以一种对治的方式存在的。

“而无有”的后面加一个像字,就是好像的意思。“而无有像能生所生因果关系”后面的“之”也不要了,换成“那样”。即“因果关系那样二身的直接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它虽然是通过对治的方式存在,而无有像能生所生因果关系那样。能生所生就是真正的因果关系。能生就是因,所生就是果。能生所生,比如种子就是能生的因,苗芽就是所生的果。二者之间都是迁变的,这就叫做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

实修生佛性虽然作为能够成佛的因,但是这是能净因。能净因不是像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一样,不是这种二生的直接因。就是说不是通过实修生佛性作为一个因,然后它圆满之后,通过实修生佛性这样一种种子一样的因产生一个佛果,根本不是这样的。这方面有很大的过失。前面我们讲过,主要是有安立佛陀的金刚身成了无常的过失。因为一切因缘所生法,都是无常的。所以说如果佛果是因缘所生法。他观待了因缘,既然观待了因缘,那肯定就是无常的。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过失。

依靠此佛性能够圆满功德,使有学道之证悟成熟解脱于佛地中。

“依靠此佛性能够圆满功德”,就是依靠实修生佛性能够圆满功德,使有学道的证悟成熟解脱。然后有学道的证悟开始产生,开始成熟,开始坚固,开始解脱,最后解脱于佛地当中。

《经观庄严论》云:“自性随增性,能依与所依,有无功德者,当知成熟义。”也就是说,遍于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住于烦恼之壳内。

《大乘经庄严论》中说,像这样观察的时候,这是第四品种姓品宣讲性种和习种的颂词。自性随增性,这个可以说是从名词上面宣讲两种种姓。“自性”就是讲自性住佛性,“随增性”叫做实修生佛性。有些地方翻译成随增性,有些地方翻译成习种,有些地方翻译成实修生佛性。这些都是一个意思,只是翻译的名称不一样。

自性就是性种,也是这个地方的实修生佛性。只不过这个地方在解释的时候,也要观待唯识宗的讲法。或者不观待唯识宗,而是观待三转法轮了义的讲法,这些都是有的。自性随增性,就是列出了两种名称。能依所依是二者之间的关系,能依与所依,这一句主要是讲两种种性之间的关系。两种种性的关系,自性住佛性是所依,随增性是能依。排次第的的时候,虽然把能依放在前面,像这样自性住佛性就是所依法,然后随增性就是能依法。实修生佛性依靠于自性住佛性才能够立足和生长。没有自性住佛性也根本没办法安立实修生佛性。

有无功德者,有无是一层意思,功德者要和后面的内容连起来看。有无的意思是有非有,有非有主要是所依的特点。有无就是讲所依,所依为什么叫做有无呢?因为它具备有无的特点的缘故,所以叫做有非有。有非有,什么是有呢?它具备这样一种因的自性。非有就是无,没有这样一种离果。所以说它只有因性,没有果性。叫做有非有,也叫有无。这方面和前面无垢光尊者的注释都是可以对照的。自性住佛性是法性有法的因方面存在的,而无有离果这个就叫做有非有。有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离因方式存在的法性和有法,它是有的,这是作为因的侧面讲的。非有是什么呢?就是说无有是什么?而无有离果。在《经观庄严论》中讲有无功德的有无两个字。有就是前面的具有法性和有法,无就是无有离果。这方面主要是在讲所依主要是在讲自性住佛性,这个必须要搞清楚。

功德者当知成熟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解释什么是种姓?种姓就是功德圆满功德成熟,这个翻译的方式稍微有点不一样。功德者当知成熟义,实际上我们理解的时候,它就是一种实执,解释种姓两个字。什么叫种姓呢?以前我们学的时候,都知道叫做功德度义。功德度的度就是度越的意思,度越就是对照这个译本中的成熟。为什么要功德成熟呢?因为通过这样一种种姓,尤其是通过实修生佛性,这些功德都能够成熟,这些功德都度达彼岸。这就是实修生佛性自己的实质。这个颂词以前我们学的时候,也不是很好懂。因为以前学过的缘故,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知道,如果以前没有学懂,就回去之后翻一下注释,一下子就会清楚讲的什么意思了。只要把断句断好之后,肯定没有大问题。

也就是说,遍于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住于烦恼之壳内。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如来藏不显现是因为现在有烦恼。一切的如来藏住于烦恼的壳内就是说它住于里面的心性当中,所以不显现。下面还要通过九种比喻宣讲,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二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如今在宣讲第四个科判,在宣讲第四品,业因果品,业因果品当中也宣讲了世间当中的不善业和十善业还有修持解脱之业,对于这样种业果详尽分类对我们取舍业果有非常甚深的必要性,因为我们要取舍因果必须知道什么是该取什么是该舍的,唯一该舍的不管什么时位都该舍的就是十不善业,在取当中的话也有暂时该取的和究竟该取的,暂时该取的也就是这种普通的十善业,究竟该取的就是这样一种出世间道所摄持的这样一种十种善业,所以说这一方面我们都要详尽地分析哪些是究竟不管什么时候彻底统统要舍弃的这些方面还有暂时和究竟必须要做,可以说是修行的这样一种业因果之间的关系,现在在宣讲寂灭之业,寂灭之业当中主要是宣讲一切随解脱分的究竟所依的如来藏的观点,如来藏的观点作为一切众生成佛的种姓,一切众生成佛的所依,这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就了知如来藏存在与否,对于我们自己发菩提心修持这样种精进的佛道都有莫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在这个地方宣讲或者在甚深的经论当中宣讲一切众生具备如来藏非常重要,前面宣讲了自性住佛性和实修生佛性,今天就从九种比喻开始说明了(今天这个内容当中改的字比较多,所以大家把笔要准备好)。以九种比喻说明此理:

《宝性论》云, “如莲内有佛,蜂蜜壳中果,不净粪中金,地藏有宝藏,微果有芽等,破衣中佛像,劣女胎君主,地中真宝像。烦恼客尘障,众生具佛藏。”

这些改动的意思在下面都要一一宣讲,这些就是 9 种比喻,平时我们讲的《宝性论》当中,说是九种比喻,九种比喻当中一一对照,下面对于比喻和意义都要注意观察,所以颂词就不解释,因为下面还要广释的缘故。

意思是观待凡夫、声缘阿罗汉、见道菩萨、修道菩萨之垢染而说的九种比喻。

这九种比喻是观待入道和未入道的凡夫,还有就是声闻缘觉的阿罗汉,两种阿罗汉,还有见道的菩萨,修道的菩萨的垢染,因为从凡夫乃至于修道菩萨的相续当中都有垢染的缘故,所以说又垢染但是在具备垢染的同时根本没有离开过如来藏的本体,这个方面就是讲通过 9 种比喻说明每一个众生或者在基位的时候在道位的时候在果位的时候如来藏它不变化的殊胜的道理,所以说这是通过各自的垢染宣讲的九种比喻,下面就开始广释了。

其中,凡夫有未入道者、已入道者、资粮道者、加行道者四种,

凡夫他有四种凡夫,未入道者和已入道者,未入道者就是宣讲这些外道和一般的世间的社会上的人这些人叫作未入道者,这些“道”当然是指佛道而言,不是指其他的这些外道,这些道根本不包含的,这个道主要是指佛道,所以说第一类就是外道还有一般平凡人叫未入道者。

已入道者的意思:这个道和下面五道的道不是一回事情,因为下面从资粮道,加行道开始宣讲这个道了,我们知道五道是从资粮道开始,然后资粮道、加行道、见道和修道,无学道,这个方面一个已入道者,这个已入道者和后面的资粮道等等不矛盾,不重复,因为这个已入道的道字他不是五道当中的道,比如说有些人他已经皈入了佛门,皈依佛门但他没有进入小资粮道,就这一类人,这一类人因为鉴别了根本没有如佛道,我们根本没有皈依佛陀的这样一种未入道者,然后又鉴别了已经进入了五道的小资料道的,所以说已入道者实际上是指已经皈依佛门,已经皈依佛的开始修学佛法,但是相续当中还没有产生小资料道功德的这一类人就叫做已入道者,资粮道者当然就是讲五道当中的资粮道还有加行道这四种都是凡夫位。

存在于他们心中为四种垢染所遮障的如来藏之四种比喻:

在他们四类凡夫的相续当中有四种垢染所遮的如来藏,如来藏当然不变化的,然后他们的垢染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下面所宣讲的一二三四,这些四种垢染,上师在讲的时候也是讲主要是从侧重主要具备的这个角度来讲的,比如下面讲未入道者相续当中的贪心等等,或者已入道者相续当中的嗔恨心,这方面是从主要和侧重侧面讲,实际上未入道者相续当中只有贪心没有嗔恨,没有愚痴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从某一个侧重的角度可以这样宣讲,像这样讲了四种垢染所致的如来藏四种比喻:

(一)存在于未入道凡夫贪心随眠相壳中的如来藏之比喻,

首先第一个存在于没有入道的一般社会上的人,外道等等,未入道的凡夫

贪心随眠相壳,“贪心随眠相”就是指他的相,他的贪心比较突出的,像这样的话,他的贪心随眠相壳当中的如来藏比喻。

《宝性论》中:“如住萎莲内,妙相庄严佛,无垢天眼界,从花中取之。佛以佛眼见,狱众具佛性,无上大悲尊,令彼解脱障。”

这两个颂词当中一方面讲到了垢染,一方面讲到了垢染当中的这样一种佛性,从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进行宣讲的。

首先第一个颂词实际是讲它的比喻,比喻就是萎莲,萎莲就是已经枯萎的莲花,在枯萎的莲花当中,有妙相庄严佛像,里面就有一尊佛像,这个佛像是非常非常庄严的,具有妙相庄严的佛像,这个佛就是指佛像的意思。

无垢天眼界,一般的众生只能看到外表枯萎的莲花,根本就看不到里面还有一尊妙相庄严的佛像,天人他通过无垢的天眼,当然观待于一般的南瞻部洲等等人道的众生来讲的话,他的天眼属于是无垢天眼,因为没有其他的垢染的缘故,所以就叫无垢,他的无垢天眼就见到了天人通过无垢见到萎莲当中的佛像从花中取之,然后就让其他人从萎莲花当中把这个佛像取出来,就这个意思。

萎莲比喻成非常不悦意的相,佛像比喻是令人悦意的相,或者一个皈依处,实际上这个方面一好一坏的对比,这个就是比喻,然后下面讲意义。

佛以佛眼见,狱众具佛性,佛陀通过他的无垢的佛眼,能够彻见一切众生乃至于狱众,狱众的意思并不是单单狱众的意思,乃至于地狱的众生也具备。。。。。。

乃至于地狱的众生也具备这样的一种佛性,无障大悲尊令彼解脱障,无障大悲尊这个就是指的是佛陀,佛陀是无有障碍的,无障无垢的这样的一种,样的一种大悲的尊者,无障呢是指他的断得,大悲就是他证悟之后呢,对一切众生普现大悲心的这样的一种特性,所以说无障大悲尊虽然是指佛陀而言的,令彼解脱障,虽然佛陀通过佛眼到了一切众生相续当中普遍具有这个如来藏的话,那么宣讲佛法令彼,这个“彼”字就是指一切众生,就是指一切具有佛性的众生让他们解脱障垢,然后呢就现前这个佛性,就好像这个天人哪让这个众生把这个违缘,所以这个枯败的违缘去掉,从里面取出佛像一样。所以佛陀他的智慧照见一切众生,都具足这个如来藏之后呢,那么大悲心降临人间,宣讲妙法,然后呢让一切众生解脱这种障碍的。

然后是讲第二个比喻,存在于已入道凡夫嗔心随眠相壳内的佛性之比喻,那么第二个呢,主要是讲这个已入道的凡夫,已入道的凡夫前面已经做过解释了,他的这个嗔心随眠想壳,就是说是在他这个嗔心比较明显的嗔心的随眠相,随眠相的这样的一种壳当中呢,具有佛性的比喻的。彼论云: “如蜂群中蜜,智者寻异见,方便令蜂蜜,脱离诸蜂群。遍知以佛眼,见如觅佛性,令彼如蜂众障,永远断除遗。”那么这个第一个颂词当中,第二句呢要改,而智者寻异见,就改成求蜜之智士,求蜜就是寻求蜂蜜的这个蜜,不蜜之智士,就是智者的意思,求蜜之智士然后呢,见已设方便,方便令蜂蜜这个,方便前面加三个字,见已设方便,令蜂蜜三个字就不要了,然后改成这个令蜂群离散。求蜜之智士,见已设方便,令蜂群离散。就是这样改的。后面就是脱离诸蜂群这个都不要了,这个四句就是这样改的,如蜂群中蜜,求蜜之智士,见已设方便,令蜂群离散。就这样改的。那么这个也是通过比喻和意义的方式进行宣讲的,那么如蜂群中蜜,那么有些地方有这个蜂群,蜂群当中有很多这样一种美味的蜂蜜,就叫做如蜂群中蜜。求蜜之智士,有些想要得到蜂蜜的这样的一些智者呢,具有智慧的人,见已设方便,见到了蜂群当中这个蜂蜜之后呢,就设方便通过什么方便?通过这样一种用烟熏啊,其它的方式让这个令群蜂离散在,然后呢这个使这些群蜂呢纷纷的飞走,飞走之后呢就可以取蜜了,这样的这个是比喻。然后意义呢,遍知以佛眼,见如觅佛性,遍知佛陀呢通过他这个殊胜的道眼,然后见如蜜佛性,见到一切众生相续当中呢,都具如蜜,就是如美蜜一样的这样的一种佛性,都有这样的一种佛性的,然后前面的这个蜂群,蜂蜜的这个蜜呢,主要是比喻众生的佛性,然后这个蜂群呢主要是指众生的障碍,那么就是说如果这个蜂群存在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取蜜的,所以说我们相续当中还有这些嗔恨心的障碍的话,我们没有办法修道现前佛性。所以遍知佛眼觅佛性。令彼如蜂众障,永远断除遗。”令彼如蜂众障呢就是指众生相续当中犹如蜂群当中一种嗔心的障碍,永远断除,永远断除佛陀就开始宣讲很多的正法,乃至于为了引导众生开始趋向于究竟解脱的话,最初的话就是摄受人天乘,然后的话就是宣讲小乘或者是这个大乘,大乘当中发菩提心啊,树立一些中观的正见,乃至于宣讲如来藏,宣讲密法。实际上这些都是让一切的障碍永远远离的一些方便,所以佛陀为了让一切众生相续当中具有的如来藏的本性,开发它的缘故呢 ,宣讲了很多很多殊胜的要决。

(三)存在于资粮道凡夫愚痴随眠相壳内的如来藏之比喻,那么这个是开始入道,入道之后呢,是五道当中的资粮道,资粮道的凡夫愚痴随眠相,愚痴随眠相壳内的如来藏之比喻,在这个《宝性论》当中也宣讲过。彼论复云: “如具糠皮果,众人无法享,凡为求食者,彼等去糠皮。烦恼垢遮障,众生如来藏,未离惑染前,三界不成佛 。”而“糠皮”两个字呢改成“皮中”。因为真正比较准确的表达的话就是这个皮壳,如具皮中果,积具呢改成如具,如具皮中果。然后第四句呢,彼等去糠皮,“糠皮”改成“表皮”。第四句呢就是彼等去表皮,就改成这样的。然后最后一句呢,三界不成佛,改成佛业不行有。佛业佛陀业呢,就是指自业的业,佛业不行有,行呢就是行持的行,有就是三有的有。佛业不行有,那么最后一句就是这样改动的。然后它的意思呢,也是通过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进行宣讲的,如具皮中果,那么什么是皮中果呢?在很多《宝性论》的注释当中都解释成这个小麦啊,或者就是说水稻啊,像这样一种带壳的这样一种果子,那么就是说水稻里面呢有这个大米,但是如果它带壳的话,众人无法享,必须是农民必须在收完之后,再然后用这些工具呢,把这个壳打碎或者把这个壳和米分离,分离之后呢才可以做饭吃,如果外表有这种一种表皮,可能说是皮壳的话,没有办法享用的这样的。凡求食等者,彼等去表皮。然后凡事为了求食这些大米啊等等这些食物的人啊,彼等呢用一切的方法把这个表皮去掉,然后可以享用里面的这个大米等,这个情况。烦恼垢遮障,众生如来藏,同样的道理呢,一切众生相续当中具备这样一种烦恼垢染,烦恼垢染具备的时候就会遮障众生的如来藏,没有办法享用这个如来藏,所以说如果我们相续当中这个表皮上面有这个烦恼客尘的话,就是说里面存在的这个如来藏精华没有办法受用的。未离惑染时,佛业不行有。”未离惑染就是指这些三界的众生,三界的众生他们没有离开惑染的时候,佛业不行有,佛业不行有的意思就是说,佛陀的事业也没有办法在三有当中实行。没有在三有当中现前的意思,什么意思呢?那么佛陀虽然恒时具备一切功德,已经恒时具备大悲和智慧,但是佛陀的事业能不能在三有当中开展?还是要观待相续,观待众生的相续是否清净?如果众生他的相续烦恼客尘这样积垢过于深厚的话,他就没有办法在他的这个污晦的相续当中,如果没有办法显现佛陀的化身。佛陀的事业怎么可以在三有当中行持呢?怎么可以在三有当中兴起呢?所以说我们就是讲佛陀他犹如火一样,众生犹如薪一样,那么有火的时候就会有佛陀的智慧之火,如果没有薪柴就不会有佛陀的智慧之火,所以佛陀度化众生绝对也是观待众生所化的,所以众生如果相续当中有很深的这个无明垢染,有很深的愚痴相的时候,佛陀的事业佛陀的形象没有办法有三有当中行持。所以说这个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娑婆世界必定是佛法有隐没的原因,因为佛陀的事业是观待众生的事业,正法时代的时候佛陀刚刚成佛出现世间说法的,那个时候就是众生相续当中非常清净,非常清净的缘故呢,正道者如云,纷纷正道的,这个方面是非常简单的,然后越往后呢正道者越少,然后是堕落者越大,这方面并不是佛法由新鲜的变成陈旧的,然后他的加持力不具备,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众生相续当中的烦恼垢染越来越重,越来越重的原因像这样的话就是成道者很少,然后呢佛法很难入于众生的相续,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呢,众生还有一点点的善业,相续当中剩下的微善业,还有一个末法的形象,还有一个佛像啊,还有一个三宝的名声啊,还有一些相似的戒定慧啊,可以修持。然后最后到法灭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说众生的因缘已经彻底的没有了,众生的善根已经彻底没有了,所以说像这样众生的善根没有的话,佛法僧三宝的名号啊,或者说这样一种修持的方式啊,这方面绝对不会有的。

那么下面讲第四,(四)存在于加行道凡夫强烈贪嗔痴烦恼壳中的如来藏之比喻,那么像这样的话就是讲加行道的凡夫,强烈的贪嗔疾,强烈的贪嗔痴呢,这方面也是观待而言的,实际上前面这些未入道者,不说他们具备强烈的贪嗔痴,但是在加行道凡夫在越修的时候,他的贪嗔痴越强烈的话,这个方面几乎不可能,因为在加行道的时候,很多就是强烈的贪嗔痴都被压伏了,都不会现前,所以这个方面是观待而言,观待来讲的话,他的强烈的贪嗔痴烦恼壳当中的如来藏呢,还是如事具备的。又云,又云就是《宝性论》,全部都是引用宝性论的诵词,:“如人游时金,坠附脏物内,不坏性如是,数百年存在,天人天眼见,告人此有金,念此宝可成,珍宝装饰品,

“如人游时金,坠腐脏物内,不坏性如是,数百年存在。天人天眼见,告人此有金,炼此宝可成,珍宝装饰品。佛见沉不净,烦恼众生德,为令净惑泥,普降正法雨。”那么就是说第一颂没有改动,第二颂当中的第三第四句有改动,第三句第四句就是告人此有金后面炼此宝可成这一句改成拭净此珍宝拭擦拭的拭,净清净的净,拭净此珍宝,这一句就改成拭净此珍宝,然后珍宝装饰品改成可成宝饰品,珍字和装字不要,然后呢就加一个可成,可成宝饰品,这两句就改成拭净此珍宝,可成宝饰品,就这样可以说改动的意思,然后呢解释的时候也是比喻和意义对照起来观察,如人游时金,那么一个人在游行的时候他在走动的时候,他身上带着很多的黄金,带着很多黄金呢,不注意的时候呢就是在自己不经意的时候,根本没发现的情况下呢,坠腐脏物内这个就是指不净坑,就是讲粪便,腐烂的脏物在注释当中直接讲成这个粪便,那么坠到了粪坑当中去了,像这样的话,他自己也没有发现,他身上戴的黄金呢悄悄就掉到了这样一种粪坑当中,不坏性就是指这样一种黄金,黄金它是非常纯净的黄金,非常纯净的黄金呢它自己虽然掉到了粪坑当中,自己清净的本性呢也是不坏的,清净的本性也是不坏的,叫不坏性,如是数百年存在,那么就是说这样一种黄金掉到粪坑中谁都不知道,然后呢在粪坑当中存在了数百年,所以就是在粪坑当中存在了数百年,但是就是说黄金的本体,清净的本体呢,根本没有丝毫的转变的,就是这样的,天人天眼见,告人此有金,那么有些天人天眼见到了这样一种粪坑当中黄金的时候告人,就是告诉其他人此粪坑当中有黄金,拭净此珍宝,可成宝饰品, 拭净此珍宝意思就是说你们把这个黄金捞起来然后把它清洗干净,把表皮上面的粪秽呢清冼干净清洗干净珍宝之后呢可成宝饰品,那么可以将这个黄金呢做成这个可以说宝饰品,做成佛像啊等等这个方面就宣讲把这个黄金捞起来做这样事业等,佛见沉不净,烦恼众生德,那么同样的道理呢佛陀也见到了沉溺在不净,不净就是指不净轮回,整个轮回都是不清净的,所以说佛见沉溺于不净可以说是轮回当中的这些烦恼众生,这些烦恼众生德呢就是指他相续当中如来藏的功德。本具的无为(如来)法的功德宝藏。为令净惑泥,普降正法雨。”然后为了令一切的这样一种烦恼的粪秽泥清净的缘故呢,佛陀降临世间,佛陀宣讲正法的这个大雨就是这样的,那么这个什么意思呢?黄金呢本性呢他就是非常清净的,虽然坠在粪坑当中几百年,但是这个粪秽没办法染污它,它这个黄金仍然保持清净,同样道理呢,沉溺在不清净轮回当中已经经过了无数劫,就像黄金坠落粪坑当中几百年一样,那么就是说沉溺在轮回当中几百或者无数劫的过程当中,虽然就是说这么长时间,但是每个众生相续当中的佛性啊地不会因为沉溺于不净轮回时间非常非常长而染污呢,没有稍许染污的,所以说呢这些染污呢只是表皮的染污,黄金它表面有一些粪秽的染污,然后洗干净之后马上就可以显露它本来清净的本体这样。所以说佛陀给我们宣讲正法呢,让我们修持这样一种净障然后圆满资粮(23:57)修持空性等等这些能见因呢,也是让我们清净烦恼,就说是什么呢清净如来藏上面非常非常轻微的,非常非常容易消除的这样一种客尘,就是从这方面进行观察的,然后呢下面讲存在于声缘阿罗汉无明习气壳内的佛性之一种比喻:那么这个是讲声闻缘觉阿罗汉,声闻缘觉阿罗汉这个不是指其它的有学,也不是指声闻缘觉种性的人,实际上这个就是指声缘罗汉和缘觉罗汉,单单是小乘的就是二乘的无学果,那么他们虽然已经获得了小乘的无学果,但是离大乘佛果还有非常远的距离,他们相续当中还有无明习气地,那么这个叫做习气壳,无明习气壳就叫无明习怕了地,通过无明习气地然后呢作因,无漏业作缘,然后呢显现意身生,有了意身生就会显现不可思议的死亡,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变异生死的相。所以说乃至于没有获得佛果之前的话,相续当中无明习气都没办法清净的,所以说呢虽然获得了这样阿罗汉果,圣者的身份呢,但是他们相续当中还有无明习气地,以这个无明习气地作为壳,壳内的佛性呢这一种比喻呢就是这样的,虽然啊在其他的唯识啊,有些唯识宗的观点当中讲呢也有这样一种决定种性,决定种性呢只要你成了阿罗汉果,不管是声闻乘的阿罗汉,还是缘觉乘的阿罗汉,只要你成了阿罗汉果是绝对无法成佛的,永远无法成佛了,这个是决定种性故,但是在三转法轮当中呢了义的观察的时候根本不存在一处决定种性,所以说呢声闻和缘觉的阿罗汉果只是暂时的果,绝对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他们相续当中仍有佛性的缘故,所以说其他一种无明习气也是一种客尘可以遣除远离的。第五彼论云:“如贫室地下,有无尽宝藏,主人不了知,宝不说我此。意中净宝藏,无破立法性,众生未证悟,恒受贫穷苦。”

那么这个就是宣讲这个贫室地下,这个贫呢就是指贫穷的人,贫穷的人室呢他的家里啊他自己家里的地下,有可能他睡觉的地下,有可能是什么地方,反正他房子的下面有无尽宝藏,这个无尽宝藏也是轻意可以挖掘的,离他住的地面根本不深的地方也许就是三尺也许就是几尺,反正就是非常非常浅的地方就有无尽的宝藏,主人不了知,宝不说我此,主人呢他根本不知道在自己的房子下面几尺深的地方就有无尽的宝藏,他根本不了知的,宝不说我此,这个珍宝也不说我此,我此就是说我在这个地方,如果珍宝说我在这个地方也好办了,就说珍宝也不是我在你的房子下面,然后你马上来挖,主人也不知道它的下面就有这样一种珍宝,所以说主人不了知,珍宝也不说,像这样的话,他自己就冤枉了就受很多很多贫穷的痛苦,意中净宝藏,无破立法性,众生未证悟,恒受贫穷苦。”那么就是说意中净宝藏,就是讲意义了,这个意呢就是指众生的相续,众生的相续当中呢就有净宝藏就是指如来藏,这个如来藏相续当中呢具有无量无边的法身,或者三身的功德,一切身智的功德都是具备的,无破立法性,有些翻译当中呢就是指无增减,无破立就是无增减的意思,那么无增减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无破立呢。无破也没有立的或者无增也无减的,那么在成佛的时候也没有增加,然后就是说现在凡夫的时候也没有损减,就像这样一种大无为法的自性就叫做无破立或者无增减的法性,众生未证悟,恒受贫穷苦,那么众生没有证悟这样殊胜法性的缘故呢,恒受贫穷苦,这个贫穷苦就是意贫,就是指不具备这样一种这个佛法功德宝藏这样一种意贫,这样相续当中的贫穷而不是指外在的财产的贫穷,那么这个和前面的比喻对照也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就是主人,我们不了知我们相续当中就有如来藏,如来藏它也不会说我在这个地方,我在你的相续当中,我就是佛果等等,如来藏也不会这样宣讲的,只不过在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当中也是对佛性啊这方面有殊胜的开示的,就是说虽然我们众生在无始轮回当中呢一直流转没办法认知,但是内在的佛性如来藏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的,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样斗争,所以只要有机会的时候它就会显露的,比如说只要自己的业障稍微清净的时候,佛性啊内在的佛性就会显现外在的善知识,也就是说呢它这个内在的佛性它一直在帮助我们怎么样想要解脱的,只不过有的时候我们障碍过重的时候呢,它就是说通过其它的方式像这样的话还是在斗争,那么当我们的客尘稍微有点清净的时候马上内在的佛性就显现,在外面显现一个殊胜善知识的像,像这样开始以外在善知识的像开始给你说法,给你说法之后,哦你自己的认知在我的心中就有如来藏,然后他上师也告诉你像这样净除客尘的方式,然后使它显露的方式 ,然后呢就是我们慢慢修持,最后我们自己内在的佛性就显露,显露之后呢就成就,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说自己和上师无二的,自己和上师无二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实际上呢内在的佛性显现在外面的善知识,外面的善知识就是自己心性的一种显现而已,所以说呢你对外在的善知识越恭敬,你自己内在的佛性就越容易显现,你对外在的善知识越不恭敬,实际上内在的障碍就越深,这个方面的话从这个方面必须要了知清楚的地方,如果还不清楚的话可以翻《西藏生死书》当中有一段非常殊胜的开示,主要是在讲上师那一段当中,上师有内上师和外上师,这方面讲的时候它佛性显现在外面,那个方面讲得非常清楚的,哦!索甲仁波切也说呢,在我听过的所有的诠释上师依止上师的教言当中没有比这一段更殊胜的了,这个是他上师这样亲自给他宣讲的,这个殊胜的道理啊,所以把这些殊胜的道理了知之后呢,可以从很深的方面去了知一个上师,依止上师的关系很深的方面去修一个上师瑜伽,所以像这样有空的时候应该去翻翻看。

这个是他上师亲自给他宣讲的,这些殊胜的道理,所以把这些殊胜的道理了知之后,可以从很深的方面去了知依止上师的关系,

很深的方面去修上师瑜伽。应该在有空的时候翻一翻,看一看。

存在于一地菩萨见道所断壳内佛性的两种比喻

那么一地菩萨他还是有障碍的,还是有所断的。所以存在于初地菩萨见道所断壳当中的佛性的两种比喻。

(一)彼论云:“如芒果等树,具果种芽常,耕耘及灌溉,渐成真树王。众生无明果,皮内有佛性,依此善法界,渐成真佛陀。”

改动的是第二句,第二句需要改动。“具果种芽常”,这一句“具”字不要,和最后一个“常”字不要,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删掉。在“果”后面加两个字。“有良”,“果有良种芽”,这样改的。

“如芒果等树,果有良种芽。”意思就是芒果树它的果,这就是指后面的客尘,芒果树的果,然后“果有良种芽”的意思就是在芒果的果实的皮壳之内,有这样一种良种。良种就是在芒果当中有良种。“芽”的意思就是在良种的种子当中有没有撕坏的胚芽,所以“果有良种芽”的意思就是这样。

“耕耘及灌溉,渐成真树王。”如果把这个种子取出来,好好地保护好,放到土里面,放到土里面以后再加以其他的耕耘、浇灌、遣除违缘、具足顺缘,渐渐成熟。这个果实它里面的胚芽就会生长,然后开始逐渐逐渐地发芽,然后开始长枝长叶,最后就成了真正的树王。

种子当中有这个芽,意思就是它本来就具备这个芽性。在种子当中本来就具备这个芽性。这方面在三转法轮当中很多地方就讲它的因当中就具备这样一种果性。但是这方面和其他的因果同体并不是一回事。从这个方面,比喻和意义要对照着。

“众生无明果,皮内有佛性,依此善法界,渐成真佛陀。”

“众生无明果‘,众生现在正在感受无明的果。”皮内有佛性“,在无明果实的皮里面,有殊胜的佛性。”“依此善法界,渐成真佛陀。”有佛性的缘故就具一个种子,有了这个种子的缘故,它就会实修生佛性,会有习种。有习种之后,逐渐逐渐修习之后,最后众生逐渐逐渐成就真实的佛陀果位。

从这个方面比喻初地菩萨他还有上进,初地菩萨他自己慢慢慢慢遣除客尘,然后现见圆满法性。

(二)又云:“如珍宝佛像,破烂衣缠裹,路旁天人见,解之说彼义。佛见无始惑,所缚如来藏,旁生亦存在,宣说解脱法。”

第一个颂词几乎都要改。“如珍宝佛像”改成“破衣裹宝像”,破衣就是破烂的衣服。宝像就是珍宝的意思。“”破衣裹宝像”。

第二句改成“置于路途上”。置就是放置的意思。

“破衣裹宝像,置于路途上。”

“路旁天人见”,路旁两个字删掉,改成“天人见为解”

“解之说彼义”改成“告之行路者”,行路者就是行路的人。

“破衣裹宝像,置于路途上,天人见为解,告之行路者。”

就是这样改动的。这个就是比喻。

“”破衣裹宝像”,就是一个非常破烂的衣服,里面裹了一个宝像,裹了一个用各种各样珍宝制成的佛像。“置于路途上”,谁都不知道,就放在大路上,放在十字路口上。“置于路途上”就是这样的。“天人见为解”,天人见了,为了解开这个破衣,“告之行路者”,为了让这些人把这个破衣解开,把佛像取出来作贡奉处,做佛教的事业,就告之行路者,告知这些行路的人,说这个破衣里面有个佛像,你应该把这个破衣解开,然后把佛像取出来,做佛法的事业,做有利益的事情。这是天人见之后,告诉行人,应该怎么怎么办。

“佛见无始惑,所缚如来藏。”佛陀已经见了无始的烦恼所缠缚的如来藏,“旁生亦存在”,连旁生乃至厕所里面的蛆,它也具备如来藏。所以“宣说解脱法”,然后佛陀开始示现在世间当中,给一切众生宣讲如何解脱的方法,解脱这种客尘垢障的方法,然后让如来藏全部显现。就是这样一种含义。

存在于修道所断垢染壳内佛性之比喻也有两种:

前面讲的见道,下面讲修道。修道它也有所断的俱生烦恼的所知障。在它们所断的垢染当中也具备这种不变的佛性。

(一)彼论云:“如孤独丑女,无依无怙住,胎中怀君主,不知存自腹。三有如孤室,众生如母胎,无垢之佛性,如住彼胎中。”

这个是第二颂当中的第二句。第二颂的第二句“众生如母胎”,母胎两个字改成“孕妇”,“众生如孕妇”。

在颂词当中讲“如孤独丑女”,一方面她很孤独,没有任何亲人,一方面她又是丑陋的女人,“无依无怙住”,“住”在很多注释当中讲,住于其他的客店,住于岩洞当中,住于路口,住于房檐下,反正自己根本没有一个依怙,而且非常丑,在哪都是受到别人的白眼,受到别人的欺负。

“胎中怀君主”,但是她的腹中,胎中就怀了一个君主,这个君主不是一般的君主,是转轮圣王。她的胎中就怀有转轮圣王。“不知存自腹”,不知道自己的胎中怀了一个统摄四洲的转轮圣王,他存在自己的腹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受了很多痛苦。

“三有如孤室,众生如孕妇。”整个三有轮回如孤室,这个孤室就是指无依无靠之处,无依无靠之处就是孤室。“众生如孕妇”,这个孤室是众生的依靠处,是这个孕妇的依靠处。就是我们众生的依靠处是什么呢?是三有。那么众生如孕妇一样,现在我们众生就像孕妇一样。

“无垢之佛性,如住彼胎中。”在我们的相续当中,有无垢的佛性。实际上如果把它显现出来的话,自己就永远离开这种贫穷、孤独等等。但是如果自己不知道,一直存在下去的话,这个无垢的佛性没办法开显,所以就会枉受很多很多无有意义的痛苦。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讲,生起出离心依靠四厌世心,有的时候生起出离心可以通过大悲菩提心,有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殊胜了义的经论生起出离心。

你想想看,我们相续当中具有这么殊胜的佛性,我们却还在烦恼当中打滚,还在轮回当中打滚,有什么意义呢?有的时候对于一个法义了解得越深,对于轮回就越想出离,确确实实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对比太强烈了。悬殊太大了。现在我们不知道,不知道所以不想从轮回当中出离。一旦我们学了这些大经大论,把这些很甚深的如来藏、大空性的观点学完之后,就知道实际上我自己就是佛,我自己就是佛,为什么我还要贪恋轮回的有漏的苦乐呢?所以从这个方面,内心当中真正地对佛性、如来藏生起坚定的信解,他内心当中的出离心就会由然而生,他的精进就会如烈火一样炽然。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这些如来藏的观点离我们太远了。这样对于自己没有利益。真正对空性、光明如来藏这方面甚深通达的话,他绝对会非常精进,对众生的菩提心也会非常稳固,这方面必须要了解。

“如住彼胎中”,好像就是住于孕妇胎中的转轮王子一样。

第九就是修道的第二种比喻。

(二)又云:“如内金相圆,寂灭性者见,了知彼内金,为净遣外障。见自性光明,诸垢亦客性,佛令如宝源,众生净诸障。”

第一句“相圆”改成“佛像”,“如内金佛像”。

“寂灭性者见”改成“圆寂外有泥”,圆寂就是圆满寂灭,外有泥就是外面有泥土。“了知彼内金”改成“见之彼为净”

如内金佛像,这个就是第一句。然后寂灭性者见,就改成圆寂外有泥,圆寂就是圆满寂灭这个圆寂,外是外面,泥是泥土的泥,就是圆寂外有泥,这个是第二句。第三句了知彼内金,改成见知彼为净,见知就是见到了知,净是清净的净,这个是第三句。第四句为净两个字改成内金,内外的内,金是黄金的金,内金遣外障。这个方面就是第一颂的改动。

第二颂改动就是第一句第二句没有改动,然后第三句有改动的,佛字就不要,换成其他的,然后令如宝源,宝源后面加个众字,众生的众,令如宝源众。最后一句众生净诸障就改成净障证菩提。

改完之后我们读一次:

如内金佛像,圆寂外有泥,见知彼为净,内金遣外障。

见自性光明,诸垢亦客性,令如宝源众,净障证菩提。

就是这样改动的。

如内金佛像,内是什么呢?内就是指模具,模具之内的意思,这个内就是指模具之内,这个比喻就是指浇泥类的佛像,浇泥是制模具的一种材料吧就是浇泥。浇就是烧浇的浇,不是橡胶的胶。像这样就是黑乎乎的泥土的意思,那么在黑乎乎的泥土做一个模具,这个模具内有金佛像,通过黄金融化之后铸成金的佛像。

圆寂两个字,圆是怎么意思呢?圆就是指圆满的意思。那么什么圆满呢?就是佛像圆满。佛像的圆满就是指黄金铸成的佛像,它已经形成了。形成之后是哪个方面圆满?一个是它的量已经圆满了,就是说量它多高啊,或者是其它方面已经圆满了,大小、高矮这个方面已经圆满了。还有一个是量一个是相,佛像的相好这方面都已经圆满了,这个叫圆寂的圆字,就这样解释的。然后圆寂的寂字怎么解释呢?寂就是指寂灭性,寂灭性意思就是说在已经铸成的黄金佛像这个本体上面没有一点点的灰尘,没有一点点不清净的地方,这个叫寂灭。所以圆和寂分别表达两种意思,寂字主要是讲寂灭其他的污垢,根本没有垢染的,这个就是黄金它自己的本性。

外有泥,就是里面金像虽然这么圆满和寂灭,但是外面有泥,外面有泥模,外面也是浇泥,黑乎乎的这样一种泥土,这样一种模具,外面有这样障碍的。

见知彼为净,见知就是铸佛像的这个人,铸佛像的铸师他就知道佛像已经圆满造好了,就是见知彼为净,知道里面的佛像非常清净。

内金遣外障,为了使里面的金像它彻底清净这个障碍就遣外障,实际这个方面就是讲佛像、黄金像本身有没有障碍呢?黄金像本身没有障碍,但是也可以说有障碍,就是主要它外面还有一层浇泥。外面还有一层浇泥,外面还有一层模具,只要把这个模具一剥开,只要把模具一打开,然后黄金佛像就完全呈露出来,呈露出来的黄金佛像也是根本没有丝毫垢染的。可以说铸师,就是铸佛像的这个人,他知道里面的黄金佛像非常清净,为了使非常清净的黄金佛像显现在外面的时候,他开始遣外障。外障就是讲浇泥和模具而言的,把模具打开或者敲碎就可以把佛像取出来。

见自性光明,诸垢亦客性,这个是佛陀这样一种意义,佛陀通过他殊胜的佛眼见到自性光明,就是讲一切众生相续当中有自性光明如来藏的本体,诸垢亦客性,其它的垢染全部是客性。全部是客性的意思就是全部都是客尘,客尘前面我们讲过,就是他的客尘真正的定义就是可以分离叫做客尘,可以分离。

一切众生一切的烦恼、垢染全部都是可以分离的,所以说令如宝源众,净障证菩提。如宝源一样的众生,这个宝源的宝字就是指黄金佛像这个宝,源就是指模具。令如宝源众,就是指它的比喻,?意义的。因为黄金佛像的源泉是什么呢?黄金佛像的源泉就是来自于模具的,如果没有模具的话就没办法显现成、没办法铸成佛像,所以说它是宝源。那么众生也是宝源,众生可以说是最后显现佛性的,最后圆满显现佛果的来源。

像这样的话比如说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他已经获得佛果了,那么佛果的源泉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最初的时候众生的自性,众生的自性就是他的源泉,所以说为了令宝源的众生净障证菩提的缘故,净除一些障碍证悟菩提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妙法这样的意思。

以上圆满宣讲了九种比喻。

下面从其他侧面宣讲归摄含义的:

此等之垢染也有九种,《宝性论》云:“贪嗔痴三毒,所生强习气,见修道所断,依不净净地,垢染具九相,喻如萎莲等,为诸烦恼缠,无数差别相。”

第二句要改一下,第二句所生强习气,猛烈现形习,猛烈的现形,平时我们讲现形烦恼的这个现形,猛烈现形习,习就是习气的习。这个就是讲贪嗔痴三毒猛烈现形习,就是这样改动,改动之后我们慢慢解释它的含义。

含义当中就讲贪嗔痴三毒,就是所宣讲的我们要分析的这样一种有法吧,猛烈现形这四个字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贪嗔痴三毒猛烈现形的,对贪嗔痴三毒猛烈现形这个是指哪些身份,是指欲界众生。欲界众生相续当中的贪嗔痴三毒绝对是猛烈的,绝对是现形而且是非常猛烈的现形,通过这样猛烈现形贪嗔痴三毒的话,他就绝对会堕入到欲界当中,他就会转生到欲界当中,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这个习是什么意思呢?贪嗔痴三毒的习气。贪嗔痴三毒的习气实际上就是上二界,就是讲上二界,就是指色界、无色界。转生色界、无色界的因是什么呢?是贪嗔痴三毒的习气,而不是贪嗔痴三毒的猛烈现形。如果说猛烈现形根本不可能转到色界、无色界去,所以说转于色界、无色界这上二界的因就是指贪嗔痴三毒的习气,它是比较隐藏的方式,它是随眠的方式存在的。但是它的本体就是贪嗔痴三毒,没有离开三毒,所以说转生这二界的因就是贪嗔痴三毒的习气,就是这个意思。

见修道所断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贪嗔痴三毒不管是猛烈现形也好,还是习气现形也好,这些都叫凡夫众生。凡夫众生他们这些障碍在什么时候断除呢?见道断的,就是见道断除。也就是说见修道所断的意思就是针对于断障的时候,前前的障碍在后后的障碍断,在后后的?当中断。所以说凡夫位一切的习气,就是说转成凡夫,不管你转生欲界还是转生上二界,反正这些转生轮回的习气是在见道的时候就断除掉的。

当一个菩萨他真正的获得见道初地的时候,转生上二界也好,转生欲界的他的习气和现形都要断掉,所以说在见道的时候断除凡夫的习气。见修道所断,修道所断什么意思呢?修道所断的意思就是说圣者的相续当中的烦恼不是很现形的,不是很明显的,就是讲圣者相续当中的这些客尘,他断的是道所断,修道所断。实际上修道所断就是主要是断圣者相续当中的这些客尘,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修道所断它还要分依靠不净净地,依靠不净净地就是说前前的障碍后断,就是说在修道当中是什么意思呢?修道当中也有前面的七地或者前六地,然后还有后面的三地,就这样宣讲的。不净地就是讲一到七地叫不净地,因为相续当中还具有俱生的烦恼障的缘故称之为不净地,依不净地的意思就是讲不净地的障碍谁来断呢?就是讲不净地的障碍是清净地所断的,三清净地是断除不净地的障碍,这个方面讲依不净净地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然后三清净地的障碍什么时候断呢?就是讲依不净净地的这个净地,净地三清净可以断除不清净地的障碍、客尘,那么三清净地的障碍、客尘什么时候断呢?不可能说是佛地断的,佛地已经没有障碍可断了,这个就在金刚狱定断,金刚狱定它要断除三清净地最后的最细微的客尘障碍,就在金刚狱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断,金刚狱定一现前,一断了之后,无间成佛的,无间成佛之后,在佛地的时候是断证功德圆满。

所以有的时候说是佛地就是智慧断除这些最细微的说法,主要是把金刚狱定的因的名称放在果位上面,像这样就是佛地断除障碍,实际上佛地根本没有断的。最后的障碍就是在金刚狱定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说生起对治心,然后第二刹那生起无间圆满的佛果,就是这样一种安立的。

垢染具九相,前面就讲到了前前的障碍后后断的这个道理,垢染具有九相,就是前面讲从未入道的凡夫到最后金刚狱定之间的这个方面,就是说在十地末尾,十地末尾这个垢染具有九种相。

喻如萎莲等,它的比喻就是萎莲乃至于最后的浇泥,浇模具当中的佛像,这个方面是第一个比喻到最后一个比喻。

为诸烦恼缠,无数差别相。意思就是说前面已经宣讲了九种比喻,但实际意义上被烦恼所缠的这些如来藏的比喻,或者差别无量无边,有无数的差别。为什么无数的差别呢?就不一一宣讲了,就是通过九种比喻它可以包含,九种比喻就可以包含从未入道的凡夫到十地菩萨末尾之间的这样一种障碍,都完全可以归摄了。这个方面意思就是说虽然所断的烦恼或者说烦恼所缠的这些比喻喻义等等有无量无边的差别,但是只宣讲九种比喻就已经完全能够归摄了,就这样了解的。

此等地也是如此。又云:“凡夫垢有四,阿罗汉垢一,见道修道垢,分别有二种。”

这个实际上前面已经宣讲了,这个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摄义而已。就是凡夫垢有四种,然后阿罗汉垢染有一种,见道修道垢两种,最后加起来就是九种垢染。

诸垢与诸地喻义相结合而宣说,《宝性论》云:“犹如水中莲,初开人爱恋,花萎人不喜,贪惑亦如是。

这个就是九种比喻,一个一个再开始宣讲的,再开始重新宣讲。那么最后一句当中贪惑的惑字就不要了,在贪字前面加一个喜字,喜欢的喜,欢喜的喜,第四句就是喜贪亦如是。

犹如水中莲,初开人爱恋,这个方面就是讲对照它的意义。像这样好像在污泥的水当中刚刚开的莲花,初开的时候人非常爱恋,花萎人不喜,这个莲花萎了之后人就都不欢喜了,这个时候主要对照贪心的烦恼。喜贪亦如是,就是说贪心刚刚现形的时候,得到或者没得到的时候好像很高兴,都很欢喜,但是它枯萎,就像莲花枯萎之后,然后贪心远离之后,或者我们所贪的对境远离之后,他就不喜欢了,像这样的话不可能再喜欢了。所以这个方面贪心刚刚现形的时候好像是一种欢喜的,但是贪心远离之后,或是它变相的时候,大家不欢喜就是这个比喻和意义对照,主要是对烦恼相再进一步宣讲的。

譬如酿蜜蜂,受扰即蛰人,倘若起嗔心,内心生苦恼。

这个方面比喻第二种嗔恨心的烦恼,譬如酿蜜蜂,酿蜜的蜜蜂的意思,这些蜜蜂它们在酿蜜,如果别人要取它的蜂蜜的时候,它就受到干扰它就开始保护自己的蜂蜜,然后开始用它的刺来蛰人。倘若起嗔心,内心生苦恼,众生也是这样的,烦恼嗔心,如果生起嗔心的时候,内心生起很大的苦恼,然后去打击殴打对方的。这方面就是讲烦恼相,烦恼相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宣讲的。

犹如果实等,外为糠秕裹,现见如来藏,无明蛋壳遮。

这个糠秕改成表皮两个字,就是外为表皮裹。犹如果实就是前面讲稻子啊、水稻等等这些果实,外面被表皮所裹,没办法食用,所以说现见如来藏,无明蛋壳遮,现见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佛陀现见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也是被无明的蛋壳所遮蔽。被无明的蛋壳所遮蔽的缘故,根本见不到如来藏的本体。

譬如厌粪秽,一切具贪者,依欲生惑因,众人厌如粪。

譬如厌粪秽,一切具贪者,就是说譬如人们对于粪秽都是非常厌烦的,没办法都不想去接触这样一种粪秽,所以说一切具贪者,依欲生惑因,众人厌如粪,第一句讲比喻,后面一切具贪者讲这个比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比喻的意义一切具贪者,就是一切具有贪欲心的人,依欲,欲就是讲五欲,就是指五欲的意思,依靠这个五欲生惑,这个惑在注释当中解释成恶业,那么依靠五欲生起恶业。那么依靠五欲生起恶业的因是什么?就是依欲生惑因,这个因是什么?这个因就是三毒。所以依靠五欲生起恶业的根本因就是三毒,众人厌如粪,所以一切众生应该对三毒厌烦,犹如厌烦粪便一样,就是这样一种比喻的。

如宝埋地下,不知不得宝,众生如来藏,无明习地蔽。

这个就是讲阿罗汉的客尘垢染,珍宝埋在地下,不知不得宝,如果我们不知道不挖掘的话,根本得不到宝藏的。众生如来藏,无明习地蔽,众生的相续当中如来藏的话,无明习气地所蒙蔽的。阿罗汉相续当中存在无明习气地的缘故,他不遣除这个无明习气地的话,永远没办法现前佛果,现前最究竟的解脱。所以说众生相续当中的如来藏也是被无明习气所蔽,必须把这个无明习气彻底消尽之后才可以现前。

如芽等渐生,突破种子壳,现见真如性,遣见道所断。

这个就打比喻,芒果的种子的比喻。像这样的话就是芒果的种子它埋在地下了,通过灌溉浇水等等,这个芒果芽逐渐逐渐生起来,之后开始把种子的壳开始胀破,胀破之后开始把种子壳就破坏了,破坏之后慢慢慢慢再继续生长,不断增长之后最后就可以长成树王。现见真如性,遣见道所断,所以说众生他修法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众生修法的时候,我们要突破种子壳的障蔽的话,也必须要从资粮道、加行道开始实修,尤其是从加行道的时候,从暖位开始就开始接触,通过修定的方式开始靠近真如的。因为暖?忍当中的暖字,好像我们靠近?就能够感觉到它的温暖一样。所以在加行道暖位的时候,他已经离见道已经非常近了,就已经能够感觉到见道的功德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从这个暖位开始,就通过四种定的方式感受和现见法界。最后在初地的时候现见真如性,遣见道所断,现见真如性的时候已经能够遣除见道的所断。

圣者以见证,摧毁坏聚见,修道智所断,犹如破烂衣。

圣者以见证前面加一句,加一句与圣道相系,与圣道相联系的意思。与圣道相系,圣者以见证,摧毁坏聚见,修道智所断,犹如破烂衣。修道的智慧与圣道相系,圣道就是指四圣谛,那么和四对谛的圣道所相联系的缘故,这个修道的圣者他通过见证,通过殊胜的见和证悟摧毁坏聚见,摧毁相续当中的俱生烦恼,俱生的坏聚见的烦恼。修道智所断,犹如破烂衣,犹如破烂衣就是讲修道的智慧所断除的客尘犹如破烂衣一样,破烂衣打开之后里面的珍宝佛像就可以显现出来。所以说修道的智慧它所断的客尘也犹如破烂衣一样,打它远远的抛弃,根本不可能依止。

依七地垢染,如胎中污秽,脱离母胎中,成熟无念智。

第三句脱离母胎中稍微改一下,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要改,第一个脱字改成如字,如是的如,母胎中的中字改成已字,已经的已。如离母胎已,成熟无念智,就是这个意思。

依七地垢染,如胎中污秽,意思就是说七地的垢染主要是俱生的障碍,俱生的烦恼障,所以说像这样的话通过七地的垢染障蔽的缘故,就是说有相的垢染障蔽的缘故根本没办法生起无勤的功德,因为无勤的功德是三清净地,三清净地在出定位的时候无分别智就获得自在了,无分别智获得自在的缘故他可以无勤修道,不勤作也能够成佛的。所以在七地以下有相执的缘故,或者说有微细执著的缘故没办法无勤修道,所以说七地的垢染就如胎中的污秽一样,乃至于转轮王母亲她还没有生下转轮王的时候,他都是因为胎中污秽的缘故没办法显现他的功德。所以说七地的垢染也是犹如如此的。

如离母胎已,成熟无念智。如离母胎已,就是犹如转轮王子他离开了母胎生下来之后,他的事业开始无勤展开了,这个时候有一个无勤的意思,他在母胎当中的时候被母胎所障蔽,他没办法施展、显现他的巨大的福德。但是从离开母胎之后,他开始无勤的做一切的事业,这个意思。成熟无念智的意思就是说乃至于在七地的时候,他相续当中还有这些比较细微的二取的执著等等,那么到八地之后,一旦到八地,成熟无念智,他就开始成熟无念的智慧,无念的智慧八地菩萨以后无分别智获得自在,出定位无分别智获得自在,一切的事业无勤的承办,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方面就是讲怎么样摧毁七地的垢染的。

当知三地垢,不为地所染,当以如金刚,等持摧毁之。

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都要改,不为地所染改成犹如泥土染,这个就是第一句,然后第二句当以如金刚改成乃由大智信,是通过的意思。第三句等持摧毁之改成金刚狱定毁,毁就是摧毁,金刚狱定毁,就是这样改动的。

改完之后就是:当知三地垢,犹如泥土染,乃由大智信,金刚狱定毁。

当知三地,这个三地就是后三地,三清净地,三清净的垢染,犹如泥土,泥土就是前面讲的浇泥,犹如被浇泥的垢染所污秽一样。乃由大智信,他的这样一种障垢很容易遣除,是从什么遣除呢?当然八地、九地、十地他都有他自己的遣除,但是这个地方乃由大智信,金刚狱定是指十地末尾的这样一种障碍,并不是说十地末尾的障碍去遣除八地菩萨相续当中的障碍,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八地菩萨有八地菩萨的智慧来断除他本身这样的障碍,九地也是这样,十地也是这样。当然这个方面是指究竟的障碍,最后的障碍就是三清净地总的来讲他的总的障碍、最微细的障碍谁来遣除呢?就是指金刚狱定,它来摧毁的。金刚狱定它是具有大智信的,所以叫做乃由大智信,金刚狱定毁。

贪等九种垢,如同萎莲等。”

贪等九种垢染,犹如萎莲,这个方面萎莲花乃至于最后的浇泥,这个方面再做一次归摄的。

这个以上引用《宝性论》这方面的教证,已经引用完了。

下面是其他一些佛经:

此外,《大涅槃经》云:“佛告迦叶:善男子,譬如,国王有一大力士,彼额有一金刚宝珠,与另一大力士较力,双方撞头,其额上宝珠没于肉中,然彼不知宝珠去于何处。

像这样是比喻和喻义对照,国王一个很厉害的大力士,他的额头上有一个金刚宝珠,很珍贵的金刚宝珠,他和另外一个大力士较力的时候,两个人撞在一起,撞在一起之后他额上的宝珠就没于肉中,但是当时他不知道他这个宝珠去于何处,或者不知道他的宝珠没于肉中这个事实。

因受伤故唤医令治。医师医术精湛,知宝珠入彼肉内故未医其伤,问言:‘嗟!大力士,汝额上宝珠在何处?’彼大力士惊恐不已,告医师:‘吾额上宝珠不应去何处,若无则乃虚幻耶?’

就是说我额上宝珠不应去何处,不应的应字改成不知,不知的知字,知道的知字。吾额上宝珠不知去何处,若无则乃虚幻耶?就是说他受伤了,受伤之后他就让国王的医生去看,国王的医生医术非常的好,所以他就知道宝珠隐入肉里了,所以没有给他医伤,因为大力士对宝珠非常非常执著的,所以他就没有医他的伤就问,他说大力士你额上以前的宝珠在哪个地方?大力士这个时候才发现摸的时候没有了,他说我额上的宝珠不知去何处,不知道去何处了。若无则虚幻耶?上师解释若无则虚幻耶这一句的时候,就解释成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就是很奇怪的意思,就是若无则乃虚幻耶,上师解释的时候就是如果没有了就很奇怪的,应该不会到哪个地方去吧,如果了的话就会应该很奇怪,非常奇怪,不知道哪去了。

心生极大忧愁。彼医为令大力士生喜,而言:‘莫哀伤!汝较力时宝珠没入肉中,于外仅现影像而已,汝较力时,因生起嗔心故宝珠入于肉内亦未觉察。’

他非常的忧愁,然后医生为了遣除他的怀疑就说,实际上你的宝珠没去哪个地方,你的宝珠没入肉内了,没入了肉当中,因为你和其他大力士较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心很专注,或者那个时候生起很强烈的嗔心的缘故,所以虽然受了伤,虽然你的宝珠入了肉内,但是也没有察觉,这个方面是这样的。

医虽言,然彼不信,告医:‘汝莫说妄语,宝珠若没于肉内,则因脓血极脏故影像不能外现。’

医生虽然讲,但是他不相信,没入肉内的话,那么脓血这么脏,怎么可能看得到呢,或者说这个影像是不能外现的。

医师复令取镜,宝珠已明现于镜中。大力士见之,生起稀有之想。

医生为了让他生起信心,相信这个事情,然后取来镜子让他照镜子,他照了镜子说影像确确实实在镜子当中已经显现出来。大力士见到之后生起稀有之想,生起了很稀有这样的想法。他就自己想这么多的脓血盖住,然后一照的时候还能够显现影像,这方面就是很稀有的,这个方面说明医生的医术很好,然后通达很多很多的缘起性,或者这方面,所以他自己见到之后,用很多善巧方便让这个大力士见到他自己脓血当中、没入肉内当中的宝珠还能够显现影像的,这个是比喻。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因未敬依善知识而无法现见佛性,

因未敬依善知识后面打个逗号,然后后面加几个字中,逗号后面,而无法现见,而字前面加“虽有佛性”这四个字,而无法现见,后面佛性两个字就不要了。所以说就是虽有佛性而无法现见,就是这样讲的。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因未敬依善知识,虽有佛性而无法现见。

为贪嗔痴所障所压而流转于各趣中受苦也。

佛陀讲同样道理,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但是因为没有敬依善知识的缘故,然后这个善知识,佛陀也好菩萨也好,反正像这样的话就是一切善知识,虽然自己具有佛性,但是没办法现见,没办法了知,没办法现见的。被贪嗔痴所障所压,不断的转在各趣当中受苦,就是这样的。佛陀就是一个大医王,佛陀就知道众生相续当中具有如来藏的,就像这个医生一样,然后就犹如医生通过善巧方便让这个大力士生起信心,那么佛陀也是用很多方便然后让凡夫众生、声闻缘觉、一到十地的大菩萨,让他们都知道这样一种如来藏的本体。

善男子,一切众生身内皆具足十力、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这个也是讲的很清楚,了义经当中讲的话,就是一切众生身内,相续当中,身内就是相续的意思,相续当中都具足十力、三十二相、八十随好,那么不单单具备法身的功德,连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这个里面也具备的。像这样的话,我们自己的相续当中也具备这样相好的,所以说如果不按照这些了义的佛经来讲的话,密宗即生成佛,很多地方有怀疑,就是说既然是一生成佛为什么不显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还有些人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是要圆满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必须要修百劫的善根,所以说你密宗一生当中怎么去圆满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

实际意义上按照了义的经部来讲的话,这个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就是在我们如来藏当中现成的,只要你一生当中精进,把客尘全部消尽之后,相好的功德就圆满。但是圆满之后显现不显现,这个有差别的,这个方面有些佛陀应化成其他的时候不一定显现成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比如说佛陀显现凡夫众生或者佛陀显现一个屠夫,显现一个旁生的身份,他相续根本没有离开过佛果的,但是他显不显现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这个不一定的,不一定显现。

还有很多善知识也是这样的,显现相续当中具有佛的功德,但是外面不一定显现相好的功德。还有一个世界当中不出二大士嘛,也有很多讲法的。就是说两个佛不会同时出世的,两个佛不会同时出世这个意思就是在《辩中边论》以前我们讲过,然后?的时候他也做注释的时候讲,就是说一个世间当中会不会有两个佛出世,实际上一个世间当中可以有很多佛出世,如果有一个人,必须有两个佛的因缘度化的时候,一个佛就密化,一个佛就显化。

比如说在佛陀时代,一个众生他需要两个佛来度化的话,释迦牟尼佛就显化,维摩诘居士他就密化,像这样维摩诘居士他不显现相好的功德,他就显现一个居士的身份,但是实际上他有。在很多大众当中都有很多佛,一佛出世千佛化身这样的说法也是有的。所以我们就知道显化和密化,就是说在一个世间当中,显现三十二相成道的就是一个,不会有很多的,所以说其他虽然是佛来帮助度化众生的,但是也不会显现相好的功德,就是这样了解的。

其中以多种方式宣说了众生皆具如来藏。

很多很多方式比喻都宣讲众生具有如来藏的道理。

《黑班则续》云:“身中住大智,断诸分别念,佛性遍一切,住身非身生。”

身中就是一切众生的身内住有大智慧的如来藏,断诸分别念,佛性遍一切,实际上为什么不显现呢,就是因为分别念所障的缘故。如果我们要将大智显现出来的话,就应该勤修断除分别念的这样一种修法。佛性遍一切,佛性遍于一切处,住身非身生,住身的意思就是说住于众生的身中,非身生就是说并不是通过众生的身体而产生的,就是说它住于众生的相续当中,而不是通过众生的相续所生,这个方面就是讲它不是因缘所生的,不是通过不净的因缘的所生的意思。

《宝网续》云:“我与诸众生,本来即正觉,以分别流转,发胜菩提心。”

这个和平时我们念的《开显解脱道》当中胜义菩提心的有点相似,所以我和一切众生本来就是正等觉的,以分别流转,发胜菩提心,只不过第三句就是了知如是之自性,而发殊胜菩提心。这方面讲以分别流转,我和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但是通过分别心的缘故,流转轮回当中,不能够察觉,现在我了知之后,开始发起最殊胜的菩提心。

《涅槃智慧经》中云:“若证悟心,即是佛陀,故莫生起从他处寻正觉之想。”

在经典当中讲,如果证悟心,这个心就是指心性,实际上不是说其他的,就是指心性,如果证悟了心性之后就是佛陀,故莫生起从他处寻正觉之想,所以说你千万不要生起从他处,另外寻找一个正觉,你就要寻的话,从你的心性当中寻,你观你的心,证悟你的心性,这个时候就能够得到正觉。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坛经》当中六祖也是这样做开示的。

《赞心金刚经》云:“如地下之水,无垢而存在,烦恼内智慧,亦无垢而住。”

好像地下的水无垢的方式存在的,烦恼内的智慧以无垢而住的,就是说烦恼里面的智慧也通过无垢,没有垢染的方式安住的。这个地下的地就是比喻烦恼,然后地下的水无垢而住就是指我们相续当中的如来藏,所以说烦恼实际上就是大地,大地就是一个障碍,障碍就是障碍我们见不到清净的水,所以说烦恼就障碍我们见不到清净的智慧,烦恼内的智慧也是无垢而住的。

《密藏续》云:“十方四时中,不得圆正觉,心性圆正觉,故莫寻他佛,佛寻亦不得……”

《密藏续》就是《大幻化网续》。十方四时中,不得圆正觉,意思就是说在十方四时当中,在其他地方找到圆满正觉根本找不到的,所以说十方四时中在其他处根本找不到一个圆满的正觉。心性,我们的心性就是圆满的正觉,故莫寻他佛,所以说不要在其他地方寻佛,佛寻亦不得,如果你在其他地方寻的话,佛也是根本找不到寻不到的,这个方面就是讲《密藏续》的教证。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三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科判,十三个科判当中主要是此次宣讲凡夫众生从发起出离心到最后圆满证悟大圆满之间的殊胜窍诀关要,在窍诀关要对于一般人来讲必须要次第地修行,最初必须要生起出离心,然后生起菩提心,再开始修持空性,大圆满的这样种正行,现在也在宣讲第一步修法,第一步修法在宣讲如何生起出离心的教授,这个分了四个方面,对于今生厌离和对于后世厌离的这样一种方法,现在正在宣讲对后世厌离的,如果是造了有漏的恶业必定后世堕于三恶趣,如果今生造了有漏善业,下一世可以生于三善趣,但是不管三善趣和三恶趣都是痛苦的自性,这个是第三个科判已经作了观察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必须要修持寂灭业,通过修持寂灭业才和解脱道相应,才可能和出世间法界相应,从这个方面必须作详尽的观察和了解,现在正在宣讲寂灭业,而且宣讲寂灭业的一切随解脱分的善根都是以如来藏,都是以种种殊胜的习种和性种作为所依,在宣讲这样一种殊胜的教授,今天也在进一步宣讲这样一种殊胜的道理。

总之,应当以巨幅绸缎上画三千世界等比喻来了知一切众生本来即存有佛陀无合无离之四身五智,犹如太阳本来具足阳光。

总而言之通过前面《宝性论》的教证,还有《大涅槃经》《密藏续》等等这些教证可以了知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的道理,还有应当以巨幅绸缎上画三千大千世界的比喻,这个是在后文无垢光尊者要专门引用一段经文来进行观察的,这个大科判马上结束的时候要引用一个经文,然后宣讲在巨幅绸缎上如何画三千大千世界的比喻的,通过这个比喻了知了一切众生本来即存有佛陀无离无合的四身五智,量等三千大千世界的绸缎,上面画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图案,说明在这样一种绸缎上面本来就具备这些三千大千世界的形象,通过比喻可以了知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佛陀无离无合的四身五智,就是说一切众生相续当中和佛陀一样的,或者说殊胜的四身五智通过五离无合的方式具有存在的,四身五智有些地方讲三身四智,在宁玛派当中很多地方宣讲四身五智,在此处无垢光尊者也是说四身五智,还有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庄严经论》的注释当中也宣讲四身五智,四身主要是在法报化三身上面加一个本性身,五智在大圆镜智等等智慧上面加一个法界性智,像这样的话形成了四身五智,四身和三身主要是在法身上面再分不分本性身,这方面就有三身和四身的差别。五智就是在其他的大圆镜智,成所做智,还有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上面加不加法界性智,如果加的话成五智,不加就成四智,从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了解的。

好像太阳本来具足阳光一样,只要是太阳的自性存在,它上面的阳光是肯定具备的,这方面就是讲只要众生存在肯定具体他的身证的功德的。

佛界即是指一切时自性清净,本性不变,彼之垢染是遍计性、 暂时性的。

佛界或者说佛性如来藏,就是指一切时自性清净,在以任何时位:不但在佛位的时候,在圣者位的时候,在凡夫位的时候在一切时间当中,这些自性是清净的,它的本体都是从来不变化的。

彼之垢染是遍计性暂时性的,在佛界上面(佛性上面)的二障或者其他的烦恼等等这样的垢染全是遍计性,遍计性就是将无执有,马背的东西执为有这个叫作遍计性,实际上一切的垢染本来就不存在的。

暂时性就是指可以远离的意思,可以被消尽的,这个叫暂时性。

《宝性论释》中云:“大仙人尊者,烦恼即黑暗,清净即光明,烦恼力微弱,胜观具大力,烦恼客尘性,自性净根本……”

《宝性论》注释很多地方都是指无著菩萨《宝性论》的注释,在这个《宝性论》注释当中讲:大仙人尊者,这个是称呼词,称呼大仙人尊者,应该如是地关照或者了知。

烦恼即黑暗,一切的烦恼就是黑暗的自性,清净就是光明的自性,烦恼和黑暗或者说清净和光明二者之间的起性应该如何了解呢?或者说是二者之间谁的力量大呢?谁是客尘谁是本性,应该这样了解的,下面就对于烦恼黑暗和清净光明都作一番宣讲。

烦恼力微弱,胜观具大力,从力量的胜劣方面观察的时候,烦恼的力量是很微弱的,胜观是具有大力量的,因为烦恼它是客尘,或者本具的胜观它是一种本性的缘故,所以说烦恼的力量很微弱,只要胜观的力量一生起来之后,这样一种烦恼的力量马上没有力的,马上就可以被彻底地消尽,所以说这个叫作烦恼力微弱而胜观力巨大的意思。

烦恼客尘性,自性净根本,在分别烦恼和它的清净光明二者之间谁是主谁是客,烦恼客尘性,一切的烦恼全是客尘性的。客尘性就是要远离的意思,好像一个客店有主人和客人,客人他是暂时性的,所以说他必须要离开的,他不管住多久,借住多久都要离开的,主人他是永远住在这个房间里,所以说一切烦恼都是客尘性的,它总有一天绝对会远离,因为众生相续具有如来藏的缘故,因为一切佛陀的事业尽皆不变,或者乃至于众生存在就不会消亡,不会隐没的缘故,所以说一方面佛陀发了大愿,要度化一切众生,一方面这些众生本来就具备如来藏,所以说这些因缘具备的时候,烦恼客尘不管存在于时间再久,最终肯定要遇到佛的,最终肯定是要被彻底消尽的,这个叫烦恼客尘性。

自性净根本,这样一种自性清净的根本,清静的根本或者光明或者清净这些方面就是自性,就是根本,他就是不会远离的,越来越修空性,空性的智慧火越来越炽燃的时候,只能烧毁烦恼的客尘性,不可能烧尽这样一种法界清净性,智慧的火越炽燃,它的烦恼越少的话,它的本来清净的自性就越显现越光明。

此佛性本来无有垢染,故为究竟清净;这样种佛性,本来从无始以来就是没有垢染的,所以说是究竟清净性的。

无有迁变,故为究竟胜我;这样一种佛性如来藏,它从来不迁变的缘故,是究竟胜我,“究竟胜我”这个方面在《庄严经论》当中讲究竟胜我的时候,它讲胜我性的时候主要是讲这样种佛性上面,或者在究竟法界当中,一切我和无我的客尘都不存在,平时一般的凡夫,执着有我,这个是一种客尘,然后声闻缘觉执着无我,这个也是一直客尘,在究竟法界当中,不管是我也好,还是无我也好,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无我只是对治我的一种方便利用,所以说在究竟法界当中,如果没有我就不可能有无我的执著相状,因此说在《庄严经论》中讲“胜我性”的时候,它主要是讲无有我和我所的缘故称之为究竟胜我,这个方面主要是从无有迁变的侧面讲的究竟胜我性的。

一切时分存在,故为究竟常有;在一切时分当中,今天我们讲在三时当中在凡夫位在学道位,在无学道位,像在一切时分当中都是恒时存在的缘故,这个叫究竟常有。

纵然堕入诸痛苦之轮回中也不为痛苦所恼,故为究竟安乐。纵然堕入痛苦的轮回,比如现在我们正在痛苦的轮回当中煎熬和挣扎,即便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痛苦的轮回自性当中的时候,佛性如来藏也根本不会被痛苦所扰,所以说这个叫究竟安乐,在《庄严经论》当中解释究竟安乐的时候,也是说离开了这样一种有漏的痛苦和有漏的安乐,离开了有漏的痛苦和安乐的觉受这个叫作究竟安乐,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一般的我们相续当中感受的痛苦它是一种受的自性,受蕴它是一种心所,所以说像这样的话不是究竟的法性,还有平时我们感受的安乐,我们身体的安乐也好,心的安乐也好,这个也是种受性,一种受性就是一种觉受的自性,觉受的自性也是一种心所法,所以这个也不是究竟的安乐,所以不管平时我们说“法喜充满也好,还是其他的我很快乐,很安乐等等,这方面都是观待于痛苦的安乐,在究竟法界当中,所谓的究竟安乐是超离了所谓我们心所上面感受的痛苦和快乐的自性之外的这样一种殊胜的大乐智慧,所以说从这个方面叫究竟安乐。

​ 这一段呢,也就是说从佛性本来无有垢染,故为究竟清净;乃至于到故为究竟安乐。这一段话主要是讲常乐我净,那么是在讲这个常乐我净的这个观点。那常乐我净相同的名词,在不同的教育当中会有不同的阐释,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个共同乘当中的话,那么常乐我净就成了四颠倒。那么就是一般的这样的一种轮回的自性呢,就是说是根本不是清净的众生执为清净;而根本就是无我的众生执着为我;然后根本不是常有的众生执着为常有;根本没有安乐的众生执着为安乐。所以说从这些方面一一以观察的时候呢,这就成了颠倒自性,这就成了四颠倒心了。所以这个就是在小乘当中,在小乘的教义当中,在中观的教义当中呢,都成了所破之处。但是在这个三转法轮的殊胜的这个决择当中,常乐我净是究竟的法界的四个特点,究竟法界的如来藏的四个特点就是常乐我净,所以说呢它名词相同,但是在这个不同的教义,不同的层次当中呢它都有不同的阐释的。这个方面主要是都是离开了一切的客尘,离开了一切不管是常乐我净也好,还是凡夫人执着的常乐我净、四颠倒也好,还是说无常,然后就苦、然后无我、然后是不净的暂时的这个如理作意也好,实际上非理做意如理作意离开之后殊胜的一种法性的特点,所以说它是一种究竟的清净,乃至究竟的可以说胜我性(11:30),究竟的常有性,和究竟的安乐性,这个主要是指如来藏的四种特点。

《宝性论》云:“常乐净我性,究竟功德果。”那么在,《宝性论》当中讲了,这个常乐我净,常乐净我的这样一种自性呢,是究竟功德的果,或者在本基当中呢,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四种特色,那么在最后现前佛果的时候,常乐我净的这样一种自性呢,就会彻底的显露出来。

如来藏遍布一切众生,《经庄严论》 中云:“如许虚空常, 亦许真如常,虚空遍诸色,佛性遍众生。”那么在《经观庄严论》或者《大乘庄严经论》当中是这样讲的:“如许虚空常,亦许真如常。”好像这个虚空是恒常的,在这个唐译当中呢,就是讲这个虚空周遍,然后佛性也周遍,那么“常”在唐译当中是翻译成周遍的,这个方面就是常。虚空是恒常的,我们在学其它方面的时候,它不是一种生灭的体性,不是生灭的体性的反体,或者从它的另一个侧面遮涂(12:31)无常的侧面来讲,安立它恒常的名言(12:34)。所以说我们平时说虚空是恒常的,亦许真如常,这个“真如”就是指佛、佛性。那么也承许呢佛性或者真如呢周遍一切,或者说恒常不变。打比喻讲就好像是虚空周遍诸色一样,那么在这个诸色当中呢,都有虚空的自性,哪个色法当中都有虚空的自性,就像这个也一样,佛性遍众生。所以说这个佛性呢,也是周遍一切众生的,佛性也是周遍一切众生的相续当中。这个方面是按照《经观庄严论》的观点来决择,如来藏遍布一切众生的道理。

同样如来藏虽然为烦恼所障,却不为烦恼所染,如云中之日一般,本来成佛时也是无灭无离而住。那么就同样的道理呢,如来藏虽然是暂时被这个烦恼所障闭,但是呢不被烦恼所染,好像云中之日一样。云中之日呢,它可以有被可以说是可以被这个乌云遮障之时,但是这个乌云有没有办法染污这个日轮呢?是没办法染污的。所以说从我们这个地面上看这个太阳的时候,中间呢它可以被这样的一种云彩遮障,但是再怎么遮障,你的乌云再厚呢,实际上都是没有办法真正染污这个太阳的。因此我们本来清净的如来藏呢,可以被烦恼所障闭,但是呢不会被烦恼所染污,这个方面是比较了解的。这个方面如来藏虽然被这个烦恼所障。“烦恼”两个字一般来说是广义的烦恼,那么以前我们在学中观的时候,烦恼分为狭义的烦恼和广义的烦恼,狭义的烦恼就是指烦恼障这个方面所讲的。那么广义的烦恼就是所知障,算是一种无明烦恼所摄受的。所以这个地方当然是从广义的侧面来讲了,就是被一切烦恼障所知障所障闭。但是根本不会被这些烦恼和这些障碍所染污,就好像云中的太阳一样,这个方面通过比喻和意义对照的话比较容易理解。

本来成佛时也是无灭无离而住的,那么本来成佛,本来成佛就是不观待休息(14:38),不观待休息(14:39),每一个众生相续呢是本来佛,本来佛的缘故呢,他自己的自性是无灭无离的。那么无灭无离的意思就是在众生的时候,这个佛性是不是就是灭除了呢?这个佛性就是从来没有被消灭过,也是没有离开我们而住的,这个叫无灭无离的意思。所以说我们每个众生都是本来成佛,本来就是这个本来觉的,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呢,佛性在我们相续当中没有被灭除过,也没有离开过,从这个方面依次安住。所以说呢只要是我们认知的这样的一种觉性,消除了这个客尘的话,无灭无离的这个佛性就会昭然显现,我们就会从轮回当中,乃至于从定业生死当中彻底可以超离。

《宝性论释》中云:“如来藏分三阶段,皆不为烦恼与清净所改变。”那么就是说如来藏分了三个阶段,都不被烦恼和清净所改变。也就是说在三个阶段当中呢,比如说处于烦恼位的时候,处于这样一种可以说是有学道的时候,像这样的话如来藏也不会被烦恼所改变。然后是处于究竟清净位,或者处于菩萨入定位也好,或者说佛位的时候也好,就是说菩萨入定呢,是享受这样一种清净的法界。然后在佛果的时候呢,也是彻底享受清净的果。那么在这个成佛的时候,他这个佛性会不会因为这个佛陀得到的究竟清净而清净?还有不会被清净所改变的,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烦恼和清净是相对的,如果说没来没有烦恼的话就不会有清净,那么如果有烦恼就会有清净,那么这个方面有烦恼有清净,没有烦恼没有清净,是哪个方面讲的呢?如果说有这个客尘的话就有这个烦恼,然后客尘消尽之后就清净,所以平时我们讲的烦恼和清净这个相对的是观待的法。观待的法的缘故呢,不是佛性的本身,所以说在如果佛性上面,本来它清净没有烦恼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有消除烦恼之后的清净就这个意思。

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如来藏分三阶段呢,只不过从这个客尘的浓厚与否,或者说客尘清净与否,按照这个客尘的状态的三个阶段来安立如藏的三个阶段。如来藏本身来讲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种三个阶段的。比如说烦恼极为浓厚一点都没有离开的时候,称之为不清净的一种位置。然后就是烦恼稍为清净,法性陷入一分的时候,这个时候呢叫做不净净的位置。然后烦恼彻底清净的时候,这个时候叫做清净的位置。所以说呢如来藏本身不变化,变化的只是客尘的本身而已。

而从这个方面讲,关于此三阶段,《宝性论》 云:“不净稍清净,极净之次第,众生与菩萨,以及诸如来。”那么这三个阶段呢,是在这个《宝性论》当中讲,然后是在无垢光尊者是在这个虚幻休息当中,也是引用这个三个清净的次第,很多的地方呢,都引用三清净的次第呢,在决择可以说是不同的位置,修道的这样的不同的阶段。这个方面也用《宝性论的》的观点说,不净稍清净,极净之次第,首先第一个不净呢,是极为不净的时候,那么这样的一种客尘呢,是极为不净的时候。那么稍清净呢,有些地方翻译成不净净,不净净从这个方面讲的,那么不净净呢,是从一个方面讲很不净的,因为它还是有烦恼的缘故,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它是清净的缘故,消除了一分客尘的缘故,所以说具有这两分特点叫不净净。这个方面叫稍清净意义是一样的,稍为清净呢就是一地到十地,一地到十地它的客尘就是稍为的清净的,或者是稍加清净的,部份清净的,从这一方面进行观察的。“极净”就是指佛地的时候,佛地的时候呢,一切的障垢呢彻底的永灭,永灭的叫极尽的一种次第,三种次第分别对应了众生、菩萨和佛。所以说前面的不净,极为不净呢对照众生;然后稍清净对照菩萨;极尽呢对照诸如来,从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的。

不清净为众生时,稍清净为菩萨时,极清净为成佛时,这个呢前面已经做观察了,能如理如实完全与佛性相同之比喻何处也无有,此等是就与如来藏相似而比喻的。那么就是说是这个前面不是有九种比喻,乃至于有三种比喻吗,有黄金啊、虚空啊、净水啊,这个方面呢或者说如意宝,虚空和净水这样的三种比喻,还有前面有九种比喻。还有在《赞法界论》当中有六种比喻,这个方面都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宣讲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的,这样一种可以说是意义的。那么无垢光尊者这个方面呢,就进行宣讲,如理如实完全佛性相同的比喻,何处也无有的,那么就是和这样一种佛性相同的比喻呢,不管在哪个地方,你不管用什么比喻,都没有办法真正对如来藏,佛性做喻,这个方面是没办法比喻的。没办法比喻的意思就是,因为一切的这样一种比喻都是有为法,一切的比喻都是世间法,所以说佛性呢是大无为法,佛性呢是无分别智慧的本性,无分别智慧他的境界,所以说通过这样的一种有漏法,通过这样一种有为法,通过这样世间法,如何能够比喻这样一种超世间的离开言思的,不可思议的如来藏的本休,是根本不可以比喻的,所以我们说虚空。

所以说平时我们说虚空,虚空的话在因明当中早就已经破斥得干干净净了,不管是庄严虚空也好还是这样一种空性虚空也好,根本本体都不存在,本体不存在他就是连说这个正世俗无法安立的怎么样作为佛性与空性的比喻呢?换作其它的一此可以说黄金啊它也是一种可以说世间的福报形成的一种有漏的自性,或者说一种这个灭尽的变化的自性,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清净的水呢也是这样,通过众生的习气啊,通过不同的因缘形成的这样一种水,还有如意宝呢也是众生福报形成。 所以这个方面都是有为法,都是这样一个变化的自性,完全没办法和大无为法,如来藏本体作比喻,这个方面必须要了解,彼论云:“超越世间故,世中无比喻,如来藏佛性,相似而宣说。”超越世间的缘故,这个就是个根本的根据,根本的根据就是讲如来藏佛性是超世间的,不管是从如来藏空分这个大空性方面来讲,还是说是如来藏明分,明分这种光明分呢?有的时候从太阳光从这个光明太阳光做比喻。空分从虚空做比喻,不管怎么样呢反正这样一种比喻都是超越世间的缘故,世中无比喻在整个世间当中有没有这样一种法存在呢,有没有和这样一种如来藏本体超世间的本体相同的比喻呢,在世间当中根本没有这样一种比喻的,如来藏佛性相似而宣说,所以说对于如来藏和佛性的比喻呢是相似而宣说的,从这个方面观察,或者佛陀宣讲如来藏如何如何常乐我净啊,如何大无为法,这方面也是一种相似的宣说,乃至于超越一切言语思维的这样一种境界。如是比喻与意义不完全相同,本性是一体。那么就是说比喻和意义不完全相同的意思就是说从一个部分可以做比喻的,从某个侧分,某个部分某个侧面呢可以做比喻的,那么比如说虚空它可以和大空性这个完全不生的方面作比喻,那么就是说这个阳光呢它可以和光明如来藏方面没有愚痴黑暗这个方面做比喻的,反正呢比喻和意义不完全相同,但有部分相同的缘故呢,为了让执政党众生大概了解指引和方向的缘故呢所以做一些比喻,本性是一体,本性是一体的意思就是说不管用怎么样的比喻,这个本性如来藏它就是一个本体的,比喻所比喻的就是一个如来藏本身,所以说呢比喻呢虽然就说很多种,但是比喻的本体如来藏它是一个本体的。因阶段不同故说九种比喻,因为通过不同的阶段,前面讲凡夫的四种,然后呢声闻,阿罗汉的声缘阿罗汉的一种,修道的见道菩萨两种和出道菩萨的两种,像这样的话,有这样不同阶段的缘故呢,就宣讲了九种比喻。这些也仅以部分相同表示而已。只是部分相同,所以说通过九种比喻对如来藏来进行宣讲和描述。若问:谁能如理如实现见此佛性呢?这个方面提一个问题,那么到底谁能够如理如实的现见此佛性?这个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实际上无垢光尊者在下面回答的时候分了好几个层次,真正的彻底如理如实的见佛性的只有佛陀,除了佛陀之外呢十地大菩萨没办法见到佛性的,所以说呢谁能够如理如实现见此佛,最究竟最圆满的答案应该说是只有如来正等正觉,他能够真正的现见真佛,然后呢一地至十地的大菩萨可以部分的见到佛性,部分的见佛性,或者说比较片面的见佛性,然后就说是下面一些资粮道,加行道,或者具有善根的凡夫通过信解的方式呢见佛性,就是说这种见佛性已经通达了,而且是一种定解的,而且没办法真正安立成一种初证,就分了这些层次来进行宣讲,下面答:未见实相已被善知识摄受之凡夫、对大乘有信解的声闻、缘觉以及诸得地菩萨,彼等以胜解信证悟佛性的总相。那么就是说是这个未见实相啊,首先未见实相是指凡夫的,但是已经被善知识摄受,他已经入了佛门,入了佛门被善知识摄受,他自己有信心这是一类根性,然后对大乘有信解的声闻,缘觉,那么就是说已经首先进入到声闻缘觉道,然后后面就是说舒醒种性,进入大乘,进入大乘之后呢对于大乘有信解的这些声闻和缘觉阿罗汉还有呢有些有的时候不一定是阿罗汉,有些时候是比如是声闻当中的三果二果啊,这方面都有可能就是说中间入大乘,像这样的话声闻缘觉以及诸得地菩萨,还有些得地菩萨彼等以胜解信证悟佛性总相,那么以胜解信证悟佛性总相从下面看的时候应该是指被大乘善知识摄受的凡夫,还有对大乘有信心的声闻缘觉,像这样的话他们可以证悟,通过胜解信的方式证悟佛性的总相,那么得地菩萨是什么呢,下面讲是这个真正能够证悟者,他不是说证悟佛性总相,或者就是说从一个侧面来讲的话,十地菩萨,如果有些地方讲呢这十地菩萨见佛性都是像黄昏建设法一样看不清楚的话,他在十地菩萨面前的一种佛性也只能说是一种种相,那么如果从这个可以说很详细的侧面来分别的时候呢包含得地菩萨在内都是种相,但是呢有的地方讲呢在入定慧的时候他必定是如来藏的一分,必定是如来藏的一分的时候还是牲畜道的如来藏的自性的,也就是说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对于如来藏的种相这个字啊到底怎么样下定义,怎么样就是界定它,如果把这种全分的如来藏的才叫做自相,比如说如来藏的自相我们定位成佛陀相续当中所圆满现见的这个如来藏,这个是自相的话,那么十地菩萨肯定是只能见(25:54) 相的,这个是不用讲的。那么如果将十地菩萨,一地至十地入定慧他们就是如来藏的一部分,这方面定位为他的自相一部分,而把其他的没有初等种相的话,那么见种相的就是凡夫声闻缘觉,那么菩萨可以安立成见部分实相当中,所以这个主要是看从哪个方面去定义这个种相的意思。十地菩萨片面证悟,除佛之外,他众不能如实地现见如来藏。十地菩萨是片面证悟的,那么这个片面的意思就是部分证悟了如来藏一个部分,除佛之外,他众不能如实现见,那么除了佛陀之外呢他众连十地菩萨在内的话,乃至于第十地 大菩萨他也没有办法如实的现见如来藏的本体,从他没有办法圆满现见如来藏这个侧面来讲都可以彻底的安立说十地菩萨见不到如来藏。《宝性论释》中云:“汝之一分智慧如同离云日,诸具慧眼圣者亦非全面见,清净法身智慧无边出有坏,汝见遍布虚空无边诸所知。”这个是有改动的,改动的话主要是第一句,第一句改的时候呢连这个逗号在内都不要了,那么改动的时候就是这样改的,犹如云隙之空中日,具您一分智慧,就是具有你的一分智慧。就是第一句就这样改,这方面可以说是第一句吧,这方面后面一分智慧后面不打逗号,然后呢在诸具慧眼前面加一个之字,然后诸具慧眼后面加一个清净两个字,诸具慧眼清净圣者亦非全面见,像这样是这样改的,然后呢在清净法身之前呢就加上出有坏宁,就是加上这四个字出有坏宁,出有坏宁加完之后呢清净法身智慧无边,智慧无边把智慧无边两个调一下次第,无边智慧的意思,把无边和智慧两个换个次第,就是无边智慧,出有坏三个字就不要了,出有坏调到前边去了,所以说把出有坏就不要了,然后最后一句的汝见,这个汝字改成尽,尽所有智的尽,尽见遍布虚空,虚空后面加一个得,无边诸所知这个诸字就不要了,无边所知,那么这句就是这样改的,这样改完之后呢实际上就是犹如云隙之空中日,具您一份智慧之诸具慧眼,清净慧眼亦非全面见,出有坏宁清净无边智慧,尽见遍布虚空得无边所知,从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的,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呢,犹如云隙之空中日,云隙呢就是说在虚空当中布满了云彩,布满了云彩的时候呢云彩不断的移动,不断的移动当就是说一片一片云彩之间呢出现缝隙的时候啊,出现缝隙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这个太阳啊就会显露一分出来,那么就会显露一分太阳,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太阳不是全分显现,是部分显现,所以说就像云隙的空中太阳一样,这个是个比喻,那么意义是什么呢,具您一份智慧,那么具足像佛陀您的一分智慧,当然佛陀是满分智慧和全分智慧,那么谁具足一分智慧呢,只是具足佛陀的一分或者部分智慧呢?一些这个具慧眼的清净圣者。

也就是说,如来藏或佛性住于具三身五智庄严轮之心性刹土中。若现见真如则为佛陀,所以,此等论典中的说法是合理的。

具足像佛陀一分的智慧,当然佛陀是满分智慧、全分智慧,谁具足佛陀的一分智慧,只是具足佛陀的一分或者部分智慧?

就是指这些具慧眼的清净圣者。具足慧眼的清净圣者就是一至十地的菩萨“亦非全面见”,对于佛性也不是完全全面见到的。然后出有坏的清净法身,无边智慧是净见遍布虚空的无边所知。就说明佛陀的智慧是彻底已经圆满了,所以就见到了圆满的如来藏,见到或者现前圆满法界的本体,所以他能够见到一切的所知法。

这个教证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圣者具足佛的一分智慧的圣者,没办法真正和佛相比,真正如理如实地现见佛性的只是佛陀而已。

也就是说,如来藏或佛性住于具三身五智庄严轮之心性刹土中。

如来藏也好,佛性也好,它是住于具体三身五智庄严轮。“三身五智庄严轮”实际上就是指本体本具的功德,这个庄严轮心性刹土当中就是在我们心的本性本来的刹土当中。

若如实现见则为佛陀,所以,此等论典中的说法是合理的。

就是说如实地现实这种三身五智的心性刹土的话,就称之为佛陀。所以前面《宝性论注释》这些论典当中的说法是非常合理的。

在有学道时,以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

就是以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有的时候“衡量”和“了达”这两个词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是“以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在有学道的时候,比如说在一地和十地之间,或者是资粮道到十地之间,在有学道的时候,都是通过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

真正的十地菩萨都没有办法现见佛性如来藏,比如佛陀不出世,佛陀根本不宣讲了义的经典,在十地菩萨面前根本不宣讲如来藏它是如何如何具备的观点,那么从十地菩萨他自己的能力知不知道这个如来藏是什么样子呢?根本就不知道如来藏是什么样子。确确实实不知道。所以十地菩萨他要知道有一个如来藏,如来藏大概是这个样子,那个样子,它的本性是什么,全部是依靠佛陀的教证,全部是靠着佛陀的教言才知道。所以以诚信衡量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我们学习《宝性论》或者学习这些如来藏殊胜的了义的经论,也是要有一个诚信,有个诚信来衡量佛性的总相,像这样大空性、大光明无二无别的,具有常乐我净的或者不迁变、恒常的这种如来藏佛性的总相,我们如果有诚信也可以衡量。

然后一到十地的菩萨,因为他们根本没见过如来藏,从来没见过如来藏,即便是他见到了一点点,他见到了一点点自性,比如说见到了入定位当中的一部分的大空性、大光明见到了。见到的这个是什么呢?这个是不是如来藏的自性?他自己同自己的能力来讲,根本不知道。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圆满见过如来藏的缘故,所以说他即便见到了一部分,他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完全都不知道。所以当他圆满见过之后才可以知道,这个叫如来藏。然后再给其他的人宣讲,如来藏就是这样的,每个众生相续都具有的。

所以这里就是讲乃至于十地菩萨,根本没有办法了知真正的佛性的总相。佛性的这个总相必须要通过佛的教证,佛陀初次宣讲了殊胜了义的经部之后,他们才可以通过诚信的方式来衡量。

《宝性论》云:“自然之胜义,当以信心悟,日轮璀璨光,无眼者不见。”

“自然之胜义”就是指不经造作的,根本不是通过因缘形成的,本来具备的这种自然的胜义谛。

“当以信心悟”,应该以信心来证悟,这个在很多地方都引用,在强调信心的重要性的时候,都引用这个教证。

所以我们相续当中的自然胜义谛,如果没有信心,根本没办法证悟,没办法了悟的。

“日轮璀璨光,无眼者不见。”信心就像眼睛一样,虽然日轮发出璀璨的光芒,但是你没有眼根的话,根本见不到这璀璨的光芒。也许能够感觉到热度,感觉到热度是一种身触,是身体的一种身识,所以真正要见璀璨的日轮,必须要眼根。没有眼根,见不到璀璨的阳光。所以没有信心,根本了悟不了自然的胜义谛。

《佛藏经》云:“仅证一方面并非证悟一切,即凡夫、声闻、缘觉、菩萨皆非如理如实现见如来藏。

在《佛藏经》当中讲了,单单证悟一个方面并不是证悟一切,凡夫他有一种了悟,声闻缘觉他对人无我空性或者法无我空性一部分有证悟,菩萨对于二无我空性都有证悟,但是这些都是一方面的证悟,是不是全面证悟呢?根本不是全面证悟。所以这一方面同凡夫乃至于菩萨之间,都不是如理如实现见如来藏。

譬如,一天盲者问他人酥油之颜色,答曰:‘如白雪。’彼手触白雪,而执酥油色为凉,

一个天盲者,天生就是盲人的人,从来没有见过酥油,他能够感觉酥油的美味,那么他就想知道酥油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其他人告诉他是白雪一样的颜色,他也没有见过白雪,他就用手去摸这个白雪,手摸白雪的时候,摸到白雪是冰凉冰凉的,所以他就执著,就认为酥油的颜色是冰凉冰凉的。

又言:‘如天鹅翅膀。’彼闻天鹅翅声而执雪色为扑啦啦声。

又有人说,雪的颜色是像天鹅翅膀一样是白色的,他自己也没有见过天鹅翅膀,他通过自己的耳识去听天鹅拍翅膀的声音,就听到了“扑啦啦”的声音,他就执著白雪的颜色实际上是扑啦啦的声音。他通过这方面理解成声音方面的。

复问:‘翼色如何?’

他就开始问天鹅翅膀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

答曰:‘如螺。’

螺也是白色的。

彼触螺觉光滑而执翼色为光滑。

他就问翼色是什么样的呢?别人说如白海螺一样。他摸白海螺,摸到白海螺非常光滑的触觉的时候,就执著翼色是光滑的。

无论如何言,然天盲者却不能如理了知其颜色。

确确实实,不管怎么说,见过酥油颜色的人,他通过白雪、天鹅翅膀、海螺,都想描述酥油的颜色。但是天盲者他没有眼根,天生就没有见过白色,所以他如果刚开始不是天盲,因为以后的因缘而导致眼盲,他也许看过白纸,看过雪山,看过这些。看过这些,他如果没有见过酥油,问酥油是什么颜色?别人说酥油就是像以前看过的白纸一样的颜色,他一下子就知道,噢,酥油就是白色的。但是他天盲,从来就没有见过什么叫白色,所以别人跟他说犹如白雪、犹如天鹅翅膀,这都没办法让他了解。不管怎么样说,不管怎么样去尝试,这个天盲者都没有办法如理了知这个颜色。

同理,佛性亦极难现见。

同样的道理,佛性也是极难现见的。所以佛陀用很多很多方式宣讲佛性,佛陀相续当中早就已经圆满、已经通达了,现见了这样的佛性,但是对于其他的凡夫、对于声闻缘觉,对于其他的大菩萨,怎么宣讲都不是真实地了知,都是从一个方面去了知的。所以像这样,对于凡夫来讲,这种佛性是非常非常难以现见的。所以我们要现见这种佛性,必须要通过殊胜的窍诀,通过如理如法的窍诀慢慢靠近。

现在的很多修法和窍诀都是慢慢靠近他这个修法,靠近这种佛性如来藏。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必须要精进。

即凡夫难以证悟佛性。

这以上就讲到了凡夫是非常难以证悟佛性的。

《佛藏经》云:“国王聚集诸多盲人,指示大象后,告诸盲人分别言说大象之特征。

这个也是引用盲人摸象的比喻进行宣讲。盲人摸象我们很早就学过,但是这么深的宣讲,从这么深的侧面来宣讲如来藏的自性,可能还是头一次接触。

就是说在《佛藏经》当中,国王就召集了国家当中的很多盲人,然后指示大象说,大象就在你们面前,你们去摸这个大象。然后让他们去摸大象之后,最后让盲人分别言说他们所了知的大象的特征。

触大象鼻之诸盲人言‘象如铁钩’;触眼者谓‘象如碗’;触耳者谓‘象如簸箕’;触背者谓‘象如担架’;

触尾者谓‘象如绳子’。众盲人虽未说除大象外之他法,然彼等未全面了解。

触大象鼻之诸盲人言‘象如铁钩’;触眼者谓‘象如碗’;触耳者谓‘象如簸箕’;触背者谓‘象如担架’;触尾者谓‘象如绳子’。众盲人虽未说除大象外之他法,然彼等未全面了解。

当他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凭着自己的身识去摸大象之后,然后摸大象鼻子的人,他最后就说大象就像铁钩一样;触大象眼睛的时候,大象像碗一样;然后触耳朵打人,大象就像簸箕一样;然后摸大象背的人就说象像担架一样平坦的;然后触象尾的人,大象就像绳子一样的。

那么这些盲人说的对不对呢?实际上盲人没有宣说出大象之外的法,是不是宣讲了大象之外的他法呢?没有宣讲。但是盲人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只是了解一部分而已。

同理,对于佛性,虽有空性、如幻、光明等不同说法,然并非全面证悟。”

对于全分的如来藏,有的时候是通过空性来宣讲如来藏的,有的时候通过如幻宣讲如来藏,有的时候通过光明宣讲如来藏等等,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都不是全面的证悟。就是说很多在描绘如来藏的时候,实际上在描绘究竟的证悟,比如说声闻缘觉,他们在描绘自己的证悟的时候,实际上虽然他们没有说这个是佛性,但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是究竟证悟的缘故,所以对如来藏究竟佛性描述,他们认为如来藏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我空性,人我不存在,人我不存在这方面就是究竟的法界,这个就是究竟的实相了,所以他们对于人我空性的方面描绘如来藏。

还有大乘方面通过如幻啊,一切万法都是如梦如幻的自性来描绘它究竟的胜义谛的自性,但是这个方面是不是究竟的胜义谛自性?只是一部分而已。所以像这样的话是如幻。

或说描绘光明,有些他空的这些论典、经典当中宣讲了一切都是光明的,这个是不是全分如来藏呢?也不是全分如来藏。所以说从方方面面宣讲的时候,可以说证悟人我空啊,证悟二转法轮,证悟三转法轮,这样一种部分证悟的圣者,都没有全面证悟。实际上是不是离开了佛性之外的这些证悟呢?不是离开佛性之外的证悟。

但是他们并没有全面证悟,就好像盲人摸象的时候,他们所摸到的,他们所感觉或者所表述的这些特征都是大象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能够表现出大象的本体。同样的道理,小乘或者大乘这些修行如幻的圣者,或者修持光明的这些圣者,他们所对佛性如来藏的说法是佛性的一部分,但是根本不是全面的说法,根本没有圆满证悟,从这方面必须要深刻了解的。

诸圣者菩萨虽有少许证悟,却未通用如理如实证悟。

却未通用如理如实证悟,改成却未如理如实证悟。就是说诸圣者菩萨有少许证悟,但是没有如理如实的证悟,就是根本没有如理如实证悟的。

《涅槃经》云:“善男子,譬如,一盲人为治眼故往名医处。医持金器除其眼翳,举一手指示之,盲人言‘不见’。医复举二指或三指示之,盲人方言‘见少许’。

在《涅槃经》当中也是打比喻,一个盲人他自己为了治眼睛到名医的地方,这个医生持金器除其眼翳,这个就是治眼翳的方法,就是通过金块或者通过金器,开始把他眼中的眼翳通过缘起的方式把它取出来。取出来之后,这个时候稍微能够见一点点了,就是说这个眼翳还没有连根拔除,但是眼翳的垢染已经消除了一部分。消除一部分之后一个手指示的时候,就是医生在他面前竖一个手指,他看的时候看不到什么,然后医生开始举两个手指或者举三个手指,盲人说能够看到一点点了。这方面就好像一些盲人就是这样的吧,有青光眼或者有些细微的看不到,但是黑乎乎的影像好像能够感觉得到,有那么一点点。像这样他自己的眼翳消除一分,没有彻底消除,所以一个手指比喻什么?一个手指的意思就是很微细的东西,比较微细的东西就是一个手指来作比喻,两个手指、三个手指就是比较粗大的东西,所以像这样的话,就是讲盲人在两个手指、三个手指在他面前晃的时候,他就能够见到一点点。

善男子,我若未宣说,则无量菩萨虽圆满十度后分别住于十地之间,然亦不见佛性,此理与彼相同,经如来宣说后,彼等方见少许。”

同样道理,佛陀说善男子,如果我没有宣说《涅槃经》,如果没有宣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这样一种道理的话,无量无边的菩萨虽然圆满十度之后,分别住于十地之间。比如初地圆满十度住于初地,然后二地圆满住于二地,乃至于十地菩萨他圆满自度住于十地。像这样的话分别住于十地之间,然亦不见佛性,对于佛性根本见不到的。

此理与彼相同,经如来宣说后,彼等方见少许,就是说佛陀宣讲之后,他们才见到了少许这样一种如来的功德,从这个方面了解。这个意思就是说前面讲一个手指示的时候,就是讲最微细的如来藏,最微细的如来藏都见不到,然后两个手指、三个手指这个方面示的时候,两个手指我们可以理解成大菩萨,两个手指稍微比一个手指粗一点,但是比三个手指要细一些。因此说一地到十地菩萨他见的要少分,然后三个手指就比较成这些声闻缘觉啊,这个方面他们见的更粗大,见到这些人我空性,相对法界的自性来讲更加粗大了。

就是说佛陀宣讲这样的如来藏功德之后,我们才能真正见到少许的,这方面主要通过佛陀的加持力或者他们自己相续当中所证悟这样圆满的佛性,通过佛陀开示之后,他们可以如是如是了解的。

《大涅槃经》云:“复次善男子,譬如仰观虚空鹅雁,为是虚空为是鹅雁,谛观不已,仿佛见之。”

这一段《大涅槃经》是引用唐译这个译本,就是说在《大涅槃经》当中讲,复次善男子,譬如仰观虚空鹅雁。比如一个人他开始看虚空当中,虚空当中有鹅雁飞过来,因为飞得很远很高,所以说当他在仰观虚空当中的鹅雁的时候,到底是虚空还是一个鹅雁,他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生起定解,好像是虚空,但是看的时候好像也隐隐约约看到鹅雁在飞行的样子。但是一看鹅雁的时候又看不清楚,好像就是虚空,所以说他在仰观虚空鹅雁对境的时候,到底是虚空还是鹅雁他自己根本首先分不清楚。

谛观不已,仿佛见之,然后谛观不已,看了很长时间之后,仿佛看到,这个就是一种虚空当中有鹅雁在飞行,这个方面仿佛见之,也是看得很不清楚的。

十住菩萨于如来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况复声闻缘觉能得知见。

十住菩萨就是讲十地,有些地方翻译成十住,有些地方翻译成十地,当然在大乘也有十住和十地不同的讲法,但是在《大涅槃经》当中这个十住都是讲十地的。这些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对于如来性之见少分亦复如是,或者说第十地菩萨也可以理解吧,或者说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对于如来性,就是说对于如来藏的本体只见少分亦复如是,就是对于如来藏也能够见到一点点,模模糊糊的见到一点,这个也复如是的。

就像前面看虚空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够看到一点点好像鹅雁在飞行,所以说这样一种如来藏本性连一地到十地菩萨都见不到的话,况复声闻缘觉能得知见。那么声闻缘觉见不到,何况说凡夫能够见呢?凡夫、外道、世间人都见不到。

善男子,譬如渴人行于圹野。是人渴逼遍行求水。见有丛树树有白鹤。是人迷闷不能分别是树是水。谛观不已乃见白鹤及以丛树。

这个又是另外一组比喻,譬如很渴的人,他行于旷野当中,他自己在找水的时候,因为他内心当中唯一一个所缘就是水,他看到丛树,就是一片树林,一片树林当中有很多白鹤,栖在上面的时候,远远看起来的时候,到底是树还是水,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分不清楚。谛观不已,他反复看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分清楚,才见到白鹤,才见到丛树,根本不是水的自性,这个方面就是比喻。

善男子。十住菩萨于如来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

所以说十地菩萨,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对于如来藏的自性知见少分也是一样的,反复谛观之后,才能够见少分。

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乃至无量百千由旬。远望大舶楼橹堂阁。即作是念。彼是楼橹为是虚空。久视乃生必定之心知是楼橹。

这个也是比喻,比如有个人在大海当中,在无量百千由旬之外,然后远望大舶楼橹,就是大船,大船当中有大船上面的楼啊,还有这些橹啊,还有堂阁等等,他看到之后就没看清楚,即作是念,到底是楼橹还是虚空呢?他自己看的时候,太远了看不清楚,所以说到底是楼橹还是虚空,这个方面就是看不清楚。久视乃生必定之心,看了很长时间之后,才生起定解之心,知道这个就是大船的楼橹,不是虚空。

十住菩萨于自身中见如来性亦复如是。

十地菩萨见到自己身当中有如来性亦复如是的,从这个方面观察的。

这一段和上下册稍微不一样吧,这个方面主要是参照了唐译的《大涅槃经》,然后在无垢光尊者的译本当中,几个比喻讲完之后,也是一个比较略说的方式来进行宣讲的,所以如果不清楚的话可能对照精装本就可以知道了。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四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 13 个科判,13 品来宣讲全论的内容,全论典当中现在正在讲第四品,第四品主要是宣讲业因果,宣讲世间轮回当中的恶业,还有世间轮回所摄的有漏善业,宣讲出世间的寂灭业,现在正在宣讲它的寂灭业当中,寂灭业当中现在正在宣讲一切随解脱分善法它的一个所依,它的所依处就说是佛性如来藏,佛性如来藏如何了解如何认知呢?这个主要是要广看三转法轮、了义经典还有阐述三转法轮的这些了义的论典,可以对如来藏生起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心,当然单单凭我们自己去看的话还不行的,必须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的讲法我们才会对如来藏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实际上我们宣讲或者听闻思考抉择如来藏它的意义和功德是非常大的,以前我们在学《宝性论》的时候,在《宝性论》最后也是讲得很清楚的,实际上它的功德,能够听闻一次的功德无量无边,如果能够对如来藏的教义能够讲闻抉择的话,它的功德利益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相续当中的如来藏本体必须要如理如实地抉择,然后我们得到的这个人身绝对是有意义的,现在我们正在学习和观察这样种如来藏的教义,可以说必须要依靠无垢光尊者这个金刚的教言然后逐一进行观察断除怀疑。

今天是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首先抉择:

若问:如来藏如此细微、难以观察,众生时不见,宣说又有何用呢?

前面不是已经讲过十地菩萨对于如来藏都没办法观察,所以说,说明如来藏的本体是极其细微的,这样种如来藏的本体极其细微也是难于观察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在众生的时候根本不见,不要说见他圆满的本体,即便是他的支分也根本见不到的,所以说佛陀在如来藏,佛陀在经典当中宣讲如来藏,或者说是在此处宣讲的如来藏的本体到底有什么样一种作用呢?像这样的话有这样一种提问。

在这样一种提问的时候下面就开始作回答:

答:宣说自他相续中存在如来藏有五种必要:

无垢光尊者回答的时候宣讲自他相续当中存在如来藏有如下的五种必要,五种必要也主要是按照《宝性论》的观点进行观察的。

一、即是为了断除自己的怯懦心,了知修持解脱并不困难而生起欢喜心;

首先第一个就是要断除怯懦生起欢喜,断除什么怯懦呢?佛果功德如此广大要圆满这个佛果的话,需要三个无数劫积累资粮,像我这样一种根性,如何能够获得佛果呢?所以说它就对于自己能够获得佛果方面生起一种畏缩,生起一种怯懦心,如果说是宣讲了如来藏之后就知道自己本身就具有如来藏,只不过把上面的这些客尘擦拭掉,或者消尽之后就可以现前,所以说他就对自己能够获得佛果生起踊跃心,然后开始发菩提心求佛果,否则的话他自己生起了怯懦心根本不敢发菩提心的,根本不敢趋入大乘修行当中。

所以说第一个是了知自己能够修持,自己修持能够获得解脱根本不困难方式而进行宣讲这是必要的。

二、断除轻视其他众生之心,从而对一切众生具有与佛同等恭敬心;

宣讲如来藏的第二种必要也就是尤其是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的话,第二种必要断除轻视其他众生之心,这个也是来自于对第一个问题继续地宣讲,第一个问题自己生起菩提心之后或自己发菩提心之后,他就认为我发了菩提心我很伟大,其他的众生没发菩提心,其他众生很下劣,尤其看到世间上的这些庸庸碌碌的人、外道、或者说是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一关照一对照自己相续当中发了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功德的时候他就会认为自己很高贵,其他的众生很低劣,像这样的话开始生起轻视其他众生的心,但是如果说是了知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的时候,他就认为“我也有如来藏我可以发菩提心,众生也有如来藏,众生也可以发菩提心。”所以说实际上对于佛性有没有觉醒有没有苏醒的问题,所以说一切众生不管怎么样都是具备和我同等的如来藏的缘故,一切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还有就是十地四无畏等等一切功德在每一个众生乃至于下至于厕所里面蛆虫这些都是具备如来藏的,所以说对一切众生生起具有与佛同等恭敬心,因为他相续当中只是表面上,表皮他是具有一切烦恼客尘的,它的内在相续当中绝对是具有一切圆满功德——如来藏的功德,所以说从这个方面甚深了解之后就会对一切众生都生起恭敬心,这个方面是是比较有必要。

下面是第三个必要:

三、遣除不了知自己本具真实义身智之意趣,进而生起证悟胜义法界的智慧、了达实相;

(这个就是圆满改动了的内容,这样改完之后我们看这些话)

第三个必要主要是遣除不了知自己本具真实义身智的意趣,通过宣讲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的话,就可以遣除不了知自己本身就具备这个真实义身智,就像三身四智也好,四身五智也好,这方面意趣可以这样遣除,然后进而生起证悟胜义法界的智慧,进一步能够生起胜义谛法界的智慧,然后了达实相,这方面主要是证悟本具如来藏的这个方面观察的,就是比较甚深的角度观察的。

下面讲第四个必要:

四、遣除有无常断的增损,证悟真实智慧;

第四个它的必要,能够遣除有无常断的增损,这个一切的增益损减,不管认为一切万法有一切万法无,一切万法恒常还是一切万法是断灭,这些都是分别念的境界,全都是增损,增损就是增益损减,不符合法界自性的,像这样的话认为它有啊或者说没有,这方面都要证,实际上有无常断的增损,这个叫客尘,我们自己的客尘除了有无常断的这些增损之外,没有其它的所谓的增损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有无常断增损就是客尘,然后这一句主要是讲遣除客尘方面证悟真实智慧,前面第三个比喻主要是从了知自己本来具有的这样一种法界,然后证悟觉空无二的这样一种真实智慧从甚深的角度讲,这个方面主要是遣除客尘方面讲的,所以最后就可以证悟真实智慧。

五、断除过分贪执自诩我为最胜,从而对自他一视同仁,进而于其他众起强烈慈心。

这个方面宣讲如来藏第五个必要就是这样讲的,断除过分贪执自诩我为最胜,我自己就是最为殊胜,我自己是最为超胜的,所以像这样就可以断除这样一种过分地贪执,从而对自他一切众生都一视同仁,反正你自己需要离苦得乐,一切众生也是需要离苦得乐,从相续当中具有如来藏的侧面来讲一模一样,从客尘可以完全遣除可以分离的侧面讲一模一样,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你有什么超胜的地方?实际上如来藏的本体当中一切都是同体的,或者说是现在我认为的我啊或者他啊,这个方面都是一种分别心,断除了分别心之后,这样如来藏的本体你的如来藏我的如来藏这个说法是没有的,所以说一切到最后证悟。。。。。。。。。

所以说,到最后证悟法身的时候一切法身同体,一切如来藏是无二无别的。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在如今的时候可以断除自诩我为最胜,对其他众生开始有平等观,开始修持自他平等,然后进而对其他众生升起强烈的大慈心。

《宝性论》云:“如云如梦幻,诸所知皆空”。这两句引用在这里主要是宣讲一些课程本来空的意思,要如云如梦幻诸所知皆空,就是说犹如云犹如梦幻显现,但是没有自性一样。诸所知的意思就是讲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是本空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本空的就说明就是一切课程等空的,一切课程等空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宣讲一切如来藏本体是空的,这是对上面五种必要做一个总的教证。

所以我们乍看觉得这个教证是不是和上面的没有关系,但上面所说的这样一种问题都不外乎在说明一切如来藏是等具恒常的功德的,然后一切课程是本来不存在的,所以说如云如梦幻一切所知课程空了之后,藏语无为法不空的,这个如来藏是以无为法的方式不空的,就知道还是要了知如来藏本体后,要不然就直接断除怯懦、断除其他轻视,或者说证悟 ??? 像这样进行观察,我们就知道像这样引用教证是准确的。

若问诸佛为何说众生有如来藏?答:《宝性论》云 :“为断除彼等,怯懦轻辱众 ,邪执行正法,贪我执我生,如是不过分”。这里有改动。第一句改动的时候,“为断除”的“除”字不要,在“彼等”后加个“有”字,“为断彼等有”。 第三句“邪执行非法”,“邪”字和“行”字就不要了,然后在“执着”的“执”后加个“非”字,再加个“谤”字, “执非谤正法”。“贪我执我生”,“我”字和“生”字不要了,“贪”字前面加个“过分”,“过分贪执我,如是不过问”。改完之后就是“ 为断彼等有,怯懦轻辱众。执非谤正法,过分贪执我,如是不过分。”

改完后我们解释。为“断除彼等有”, “彼等有”什么呢?和最后一句连起来,彼等有,如是不过问。中间这三句主要是解释“彼等有”什么过患,中间三句是广述的,最后这一句是总结。为了断除“彼等有”的过患而宣说的。第一个是怯懦。怯懦就是前面说的,他自己认为佛果这么广大,需要的时间这么长,像我这样一种身体像我这样一种心,怎么可能获得佛果呢?他就升起一种怯懦心,不肯发菩提心;“轻辱众”就是宣扬如来藏第二种必要,像这样断除轻慢、轻辱其他众生。所以说很多修行非常好的大德,乃至于看到牦牛看到狗,都知道不要看它们现在这种身份,相续中都具有如来藏绝对不能轻视它。像 XX 菩萨也是这样实行的。他看到其他众生都知道“你相续中有如来藏,你以后会成佛的缘故,我不敢轻视你”,看到每一个众生都顶礼、赞叹。当相续中升起这样的定解这样的功德的时候,外在都是会这样做的。所以我们平时在和其他道友其他众生相处时,不要认为自己是怎样一种很殊胜的修行人,或者是怎样一种出家身份,或者是修行多少多少年,实际上每个众生相续中都是有如来藏的,再差的话也是有如来藏的功德的。从这方面讲都应该恭敬承事众生。这样做的话只能对自己有好处,不可能对自己有任何负面影响。这样我们就知道,障碍如来藏现前,我慢是一大障碍。我慢就是认为自己比其他众生超胜。如果知道其他众生都有如来藏,对一切众生都平等对待都平等恭敬,这样我慢就会消减,自己的功德反而容易迅速现前。所以我们就知道在训练如来藏可以对照自己的修法对照自己的相续,看一看对其他众生是这些否有分别,对上面这些众生是否有恭敬心;对中等的、与自己平起平坐、不如自己的众生是否有轻慢心和竞争心?如果有,肯定是一种障碍。这些障碍乃至于存在自己的相续的时候没办法真实证到功德,只有慢慢消减执着、我慢、竞争、鄙视等这样一种心态才能逐渐和正道靠近。这在《入行论》第八品是广述这样一种问题的。所以说很多问题从深层次和稍微浅层次都和自己的修行绝对是有关联的。

“执非谤正法”,这个“非”就是指虚妄的意思。执着虚妄就是执非。什么是虚妄呢?一切课程就是虚妄,比如我现在见到的山河大地、现在我自己的身体、现在我自己的心识都是虚妄法,这些在法界中是不存在的,是本无二现有的。现在“执非”,我如果牢牢执着这些东西就不能执着本来的如来藏了;如果在我面前显现这些东西就不能显现如来藏了。在《大乘 庄严论 》中也是讲到这个问题的。所以“执非”必须断除。也是就宣讲了一切众生等具大如理法的如来藏后,我们的“执非”,也就是执着虚妄的心也就会逐渐逐渐泯灭。首先是逐渐淡薄。以前很强烈,对山河大地 ,对自己他人的身体、心识很执着,但是随着自己的如来藏教育很深入后就这道这些只是课程而已,实际根本不存在,就会对虚妄法越来越淡薄。这就是断除“执非”。

“谤正法”即如果没有宣讲如来藏,自己会诽谤,会认为一切本来具备的生至功德根本没有。这个正法不是一般的正法,是等具的生至功德,认为自己没有,不存在,然后开始诽谤开始宣讲,这就是谤正法。有时候是直接针对某个经典有时候直接针对某个论典或某个大德的说法开始诽谤、评论。实际上谤来谤去是谤你自己相续中等来具备的生至功德。所以三藏法门的了义经论或者是大德的殊胜教言都是在宣讲每个众生等具的如来藏。自己如果在造论、宣讲的时候说没有,不存在,显现上是谤了这些法,实际上是谤了自己相续中的本具的如来藏功德。把本来有的法说是没有,这就是“谤正法”。学习如来藏后自己就不会谤正法,就会断除这些过患,就会断除过分贪执我这样一种过患。如果过分贪执我,通过学习如来藏后就知道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具备的,你不可能过分贪执我。如果你过分贪执我,肯定会轻视其他众生,这里用正比、对比,如果自己对自己很贪执的话,当自己的利益和其他众生的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自己会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如果说断除了过分贪执我的时候,就会用平等观,对其他众生起慈心。这方面就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如是无过”,就会断除这样的过患。

远离无过后,升起无功德。借此,“洗净众无福, 至妙会大慈,为生此无法,当知皆无过”。改动从第二句开始,“至”和“妙会”换个次第,把“妙会”换在前面,把“至”换在后面,“妙会至”;第三句“为生此无法”,“为”字和“此”字不要了,“生”前面加个“由”字,最后加个“故”字,“由生无法故”。“当知皆无过”, “当知皆”不要。“无过后”加个“平等观”,对一切众生平等而观。改完后就是“洗净众无福,妙会至大慈,由生无法故,无过平等观”。

就这样改的,改完之后呢我们就解释生起什么功德呢?第一个喜,喜呢就是断除了怯懦之后生起的功德,这个喜呢实际上是一种勇悍,非常勇猛的一种心,非常勇猛的心是直接和怯懦心完全是矛盾的,前面不是说对大菩提一种怯懦吗?现在断除了怯懦之后呢就对大菩提生起了,对大菩提也好或者对自己能够得到大菩提的果生起一种勇悍之心,这叫做第一个喜字的意思,实际上这个喜字呢可以说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欢喜,但是他隐藏的含义或者它喜字本身的含义呢应该说是一种勇悍,非常勇猛的这种心态这个叫做喜。第二呢就敬重如佛,敬重如佛呢就是对治了轻如众生之后呢生起敬重如佛的心,对一切众生呢都能够恭敬如佛陀一样,然后呢妙慧之大持当中,妙慧呢主要是妙慧对治的是什么呢,妙慧对治的就是客尘法,它主要是能够将一切的有无常断啊像这样一切法呢全部对治掉,那么能够对治一切客尘的这个叫什么呢,能够对治一切客尘的侧面叫做妙慧,这个叫做妙慧方面,这个妙慧和智呢这个方面是分开来讲的,妙慧主要是对治客尘,对治客尘法它的一种功用就叫妙慧,智是什么呢智就是对治完客尘之后呢通过最甚深的绝空无二的智慧,能够现证相续当中的本具如来藏,这方面通过甚深的智来了知的,妙慧呢主要是对治客尘,然后呢智呢主要是现证或者内心中生起这样一种觉空无二的本体的智慧,这个叫做智,大执呢就是对治过分贪执我之后呢对众生生起大悲心。由生五法故,因为相续当中生起了这五种功德法的缘故呢,无过平等观,无过的意思就是说根本不会有过失,那么过失是指什么,过失就是指前面的五种过失,那么这五种过失呢彻底远离,平等观的意思就是说对自他平等观,对自他都知道确确实实知道我如果有如来藏他也有,如果我的客尘虚假,他也是虚假的,那么我如果要成佛,他也要成佛,这些都是平等观的,所以说无有任何的罪过,而且能够平等的观待自他一切众生,颠倒的庞大身体用邪分别的金网覆着面部,与了义经部与密宗意趣背道而弛的愚痴者,认为如来藏是不了义的,经中所说如来藏的密意是指行因将生果,否则与外道的常我相同,佛之二身也是由二资而生。那么这个后面破斥一些暂时不了义的说法,那么这个方面无垢光尊者下面开始破斥的时候也是将这些人呢比喻成一个大象,那么大象颠倒庞大的身体用邪分别的金网覆着面部,就是说大象的身体非常巨大,然后呢它的面部用金网覆盖,这个金网实际上就是一种面具而已了,像这样这个金网在这个地方就是邪分别,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看,很珍贵,实际上它是一种邪分别的金网,像这样的话把它面部覆盖住,然后就是说与了义经部,了义经部就是指第三转法轮的了义的这样一种经典,还有密宗的意趣,因为密宗当中宣讲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等,都是在修如来藏,实际上都是在就如来藏上面如何显现尽快呈现方面宣讲的,所以和这个了义经部,密宗意趣背道而驰的这些愚痴者认为如来藏是不了义的,有些就认为如来藏不存在,或者它是一个不了义的说法,那么就是说但是佛经当中又宣讲了众生需要如来藏,那么应该怎么解释呢,他们认为宣讲如来藏是有密意的,什么密意呢?经中所说如来藏的密意是指行因将生果,就是讲呢如果造了这个因呢就会生果的意思,反正你造了这个因就会生果,如来藏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反正如果你现在行持解脱的因,行持成佛的资粮的话,最后就会得到佛果,这个就叫如来藏,这个就是一种佛性,这个就叫如来藏,所以它宣讲如来藏的意思就是说你造这个因呢就会生果的意思。否则与外道的常我相同,他的意思就说如果你不这样有密意的解释的话,那么就和外道的常我一样了,外道也是说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不可思议的我真正有胜义当中存在的我等等,那么就是说佛法当中就是讲呢有一个如来藏,常乐我净,恒常不变,无为法的,然后不可思议的,众生难以触摸的等等,这方面就是说应该一样的,所以说呢依佛法都是因缘法,佛陀一切佛法当中呢都是讲无自性法,都是讲因缘法,所以说如来藏和外道的区别呢,佛陀的如来藏的意思就是说你造这个因就会生这个果的意思,外道所讲的常我就是绝对恒常不变的,有一个这样一种自性存在在每一个众生相续当中,就这样宣讲的,尤其是我们学习述论外道观点的时候极为明显的,述论外道的神我还有他的自性啊这些都是在胜义当中存在的,然后他的自性是一切万法的声音或者常我是最后解脱的所依啊。这方面讲得很清楚,那么佛法当中不是也说如果也说和外道有一个恒常不变的常我一样的如来藏的话,那么就没办法和外道分高低了,所以从这个方面还是认为应该和外道的常我一样,这是不应理的,所以应该将如来藏说成一种有密意的不了义的说法,佛之二身也是由二资而生,那么既然没有如来藏的话,那么佛陀二身是怎么样生起的呢,佛的法身从哪里来的,佛的色身从哪里来的,他说这个好解释,这个实际上佛陀在《般若经》 啊其他经典都有诀择的,就是佛陀的法身呢是通过是这个空性智慧而生的,佛陀的这样一种报身和化身的色身呢是通过修持福德资粮而生的,所以说他也是观待福德和智慧资粮然后呢生起的佛的二身,他就从这个方面观察的,我们就知道确确实实在《般若经》啊或者其他的这个或者说是龙树菩萨的论典当中都宣讲了二资粮生起福德二身,这个方面有观察的,但是呢这个只是一种可以说暂时的一种说法而已,因为在二转法轮当中呢它并不讲如来藏,在二转法轮当中呢它就是讲 一切万法大空性的,但是要安立显现分,要安立显现分的这个修道啊,要安立显现分的这样一种佛陀的这些不可思议的身是怎么安立呢?哦,就安立因缘法,就通过因缘而产生这样一种可以说佛的身智,所以说在《般若经》当中在讲佛陀的这些这个智慧啊!佛陀的这样一种可以说其他的这些可以说三身五智的时候都是在按照有为法观察的,都是按照有为法观察诀择的,这方面有这个差别,当然无垢光尊者后面也要解释所谓的这个二身他产生佛陀的二资粮啊二资粮是产生佛陀二身方面是从哪个因方面讲的,那么在其他地方讲的这个可以说是二资粮产生佛的二身这个是异熟因,异熟因和异熟果之间的关系, 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那么就是说是这个无垢光尊者这个地方解释能进因,通过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它作为能进因,那么就是说能够遣除如来藏上面的客尘方面必须要积累二资粮,所以他是从能进因方面讲的,那么最后的二身呢他是一种离戏果,完全是一种离戏果,离开了戏附之后呢他自然承现的,而不是说通过修持福德和智慧这样一种由因生果的能生所生的关系呢这个完全不承许的,下面还要就 进行分析,下面无垢光尊者开始进行破斥,哎!如大象般具莲网的可怜人,你们不了知佛所转三次法轮之密意,这也情有可原,显然你们是执著了空边。那么无垢光尊者很悲叹,就说是犹如大象一校门的具有莲网的可怜人,那么现在你们不了知佛所转三次法轮之密意,那么无垢光尊者前面讲过无垢光尊者作为他的身份来讲的话,怎么说都可以,反正它是了义的这个如来的化身,也是文殊师利的化身,他说是愚痴者啊或者他说像大象一样的可怜人,他可以这样讲,我们现在重复他的词句,解释的时候就不敢对于这些这样讲,因为宣讲这些如来藏有密意啊,了义啊这些很多时候都是这些殊胜的大德,我们就是说无垢光尊者说了我们也可以说的话,这个是不一定的,所以说我们在读的时候呢就说必须要这样读下来,但是在真正理解的时候自己的相续当中重来没有对这些这个大德呢生起过这样一种邪分别,反正呢就是说是如果是真正的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也讲了连佛陀他的这个本身也有过患,因为佛陀也宣讲不了这个初转法轮,如果说他有过患的话,那么佛陀有过患,这个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知道佛陀会对不同的根性宣讲不同的教法,其他大德也是这样,其他大德呢针对各自所化,根随各自所化他有必要宣讲这样一种法门,对他的所化众生来讲是有很大必要的,暂时没办法宣讲这个了义的如来藏法门的时候观待一些根性有没有成熟啊或者有必要宣讲,我们在讲的时候必须要善加分别,以后自己要给别人讲的话,在坐的道友如果以后给别人讲的话,这些问题都要详加分别的,那么就是说是应该系统的了知佛陀三转法轮密意,如果不了知的话,那么说如来藏是不了义这个是情有可原的,显然呢你们是执著了空边,执著了单空啊,执著了人我空性啊等等,执著了空边的时候认为本具如来藏不应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不合理之处的,下面无垢光尊者要通过非常广大的教理方面作诀择,一方面就是如来藏绝对是了义的说法,还有一个方面如来藏和外道的胜我绝对不一样的这个绝对不相同的教义下面还要诀择的,所以说并不是没有回答,一个一个对这些都要回答,因为不单单是一个辩论,要遣除我们相续当中的执著的话,不用广大的文字教理来说明的话,也是达不到目的的,所以下面无垢光尊者是逐一广说的。

本来,初转法轮是相应初学者与下根者而说四谛及断治,是为令彼等摆脱轮回,从应舍而言的解脱方便;中转法轮是相应修道者与中根者,为解脱执著对治束缚的方便,宣说八幻喻与如虚空般的空性;末转法轮是于究竟修行者与利根者前宣说所知本性如何安住。与外道之神我完全不同,因为你们不了知而增益为我,不承认本性无有、大小之量以及身智之法。

具足像佛陀一分的智慧,当然佛陀是满分智慧、全分智慧,谁具足佛陀的一分智慧,只是具足佛陀的一分或者部分智慧?

就是指这些具慧眼的清净圣者。具足慧眼的清净圣者就是一至十地的菩萨“亦非全面见”,对于佛性也不是完全全面见到的。然后出有坏的清净法身,无边智慧是净见遍布虚空的无边所知。就说明佛陀的智慧是彻底已经圆满了,所以就见到了圆满的如来藏,见到或者现前圆满法界的本体,所以他能够见到一切的所知法。

这个教证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圣者具足佛的一分智慧的圣者,没办法真正和佛相比,真正如理如实地现见佛性的只是佛陀而已。

也就是说,如来藏或佛性住于具三身五智庄严轮之心性刹土中。

如来藏也好,佛性也好,它是住于具体三身五智庄严轮。“三身五智庄严轮”实际上就是指本体本具的功德,这个庄严轮心性刹土当中就是在我们心的本性本来的刹土当中。

若如实现见则为佛陀,所以,此等论典中的说法是合理的。

就是说如实地现实这种三身五智的心性刹土的话,就称之为佛陀。所以前面《宝性论注释》这些论典当中的说法是非常合理的。

在有学道时,以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

就是以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有的时候“衡量”和“了达”这两个词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是“以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在有学道的时候,比如说在一地和十地之间,或者是资粮道到十地之间,在有学道的时候,都是通过诚信而衡量佛性的总相。

真正的十地菩萨都没有办法现见佛性如来藏,比如佛陀不出世,佛陀根本不宣讲了义的经典,在十地菩萨面前根本不宣讲如来藏它是如何如何具备的观点,那么从十地菩萨他自己的能力知不知道这个如来藏是什么样子呢?根本就不知道如来藏是什么样子。确确实实不知道。所以十地菩萨他要知道有一个如来藏,如来藏大概是这个样子,那个样子,它的本性是什么,全部是依靠佛陀的教证,全部是靠着佛陀的教言才知道。所以以诚信衡量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我们学习《宝性论》或者学习这些如来藏殊胜的了义的经论,也是要有一个诚信,有个诚信来衡量佛性的总相,像这样大空性、大光明无二无别的,具有常乐我净的或者不迁变、恒常的这种如来藏佛性的总相,我们如果有诚信也可以衡量。

然后一到十地的菩萨,因为他们根本没见过如来藏,从来没见过如来藏,即便是他见到了一点点,他见到了一点点自性,比如说见到了入定位当中的一部分的大空性、大光明见到了。见到的这个是什么呢?这个是不是如来藏的自性?他自己同自己的能力来讲,根本不知道。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圆满见过如来藏的缘故,所以说他即便见到了一部分,他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完全都不知道。所以当他圆满见过之后才可以知道,这个叫如来藏。然后再给其他的人宣讲,如来藏就是这样的,每个众生相续都具有的。

所以这里就是讲乃至于十地菩萨,根本没有办法了知真正的佛性的总相。佛性的这个总相必须要通过佛的教证,佛陀初次宣讲了殊胜了义的经部之后,他们才可以通过诚信的方式来衡量。

《宝性论》云:“自然之胜义,当以信心悟,日轮璀璨光,无眼者不见。”

“自然之胜义”就是指不经造作的,根本不是通过因缘形成的,本来具备的这种自然的胜义谛。

“当以信心悟”,应该以信心来证悟,这个在很多地方都引用,在强调信心的重要性的时候,都引用这个教证。

所以我们相续当中的自然胜义谛,如果没有信心,根本没办法证悟,没办法了悟的。

“日轮璀璨光,无眼者不见。”信心就像眼睛一样,虽然日轮发出璀璨的光芒,但是你没有眼根的话,根本见不到这璀璨的光芒。也许能够感觉到热度,感觉到热度是一种身触,是身体的一种身识,所以真正要见璀璨的日轮,必须要眼根。没有眼根,见不到璀璨的阳光。所以没有信心,根本了悟不了自然的胜义谛。

《佛藏经》云:“仅证一方面并非证悟一切,即凡夫、声闻、缘觉、菩萨皆非如理如实现见如来藏。

在《佛藏经》当中讲了,单单证悟一个方面并不是证悟一切,凡夫他有一种了悟,声闻缘觉他对人无我空性或者法无我空性一部分有证悟,菩萨对于二无我空性都有证悟,但是这些都是一方面的证悟,是不是全面证悟呢?根本不是全面证悟。所以这一方面同凡夫乃至于菩萨之间,都不是如理如实现见如来藏。

譬如,一天盲者问他人酥油之颜色,答曰:‘如白雪。’彼手触白雪,而执酥油色为凉,

一个天盲者,天生就是盲人的人,从来没有见过酥油,他能够感觉酥油的美味,那么他就想知道酥油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其他人告诉他是白雪一样的颜色,他也没有见过白雪,他就用手去摸这个白雪,手摸白雪的时候,摸到白雪是冰凉冰凉的,所以他就执著,就认为酥油的颜色是冰凉冰凉的。

又言:‘如天鹅翅膀。’彼闻天鹅翅声而执雪色为扑啦啦声。

又有人说,雪的颜色是像天鹅翅膀一样是白色的,他自己也没有见过天鹅翅膀,他通过自己的耳识去听天鹅拍翅膀的声音,就听到了“扑啦啦”的声音,他就执著白雪的颜色实际上是扑啦啦的声音。他通过这方面理解成声音方面的。

复问:‘翼色如何?’

他就开始问天鹅翅膀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

答曰:‘如螺。’

螺也是白色的。

彼触螺觉光滑而执翼色为光滑。

他就问翼色是什么样的呢?别人说如白海螺一样。他摸白海螺,摸到白海螺非常光滑的触觉的时候,就执著翼色是光滑的。

无论如何言,然天盲者却不能如理了知其颜色。

确确实实,不管怎么说,见过酥油颜色的人,他通过白雪、天鹅翅膀、海螺,都想描述酥油的颜色。但是天盲者他没有眼根,天生就没有见过白色,所以他如果刚开始不是天盲,因为以后的因缘而导致眼盲,他也许看过白纸,看过雪山,看过这些。看过这些,他如果没有见过酥油,问酥油是什么颜色?别人说酥油就是像以前看过的白纸一样的颜色,他一下子就知道,噢,酥油就是白色的。但是他天盲,从来就没有见过什么叫白色,所以别人跟他说犹如白雪、犹如天鹅翅膀,这都没办法让他了解。不管怎么样说,不管怎么样去尝试,这个天盲者都没有办法如理了知这个颜色。

同理,佛性亦极难现见。

同样的道理,佛性也是极难现见的。所以佛陀用很多很多方式宣讲佛性,佛陀相续当中早就已经圆满、已经通达了,现见了这样的佛性,但是对于其他的凡夫、对于声闻缘觉,对于其他的大菩萨,怎么宣讲都不是真实地了知,都是从一个方面去了知的。所以像这样,对于凡夫来讲,这种佛性是非常非常难以现见的。所以我们要现见这种佛性,必须要通过殊胜的窍诀,通过如理如法的窍诀慢慢靠近。

现在的很多修法和窍诀都是慢慢靠近他这个修法,靠近这种佛性如来藏。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必须要精进。

即凡夫难以证悟佛性。

这以上就讲到了凡夫是非常难以证悟佛性的。

《佛藏经》云:“国王聚集诸多盲人,指示大象后,告诸盲人分别言说大象之特征。

这个也是引用盲人摸象的比喻进行宣讲。盲人摸象我们很早就学过,但是这么深的宣讲,从这么深的侧面来宣讲如来藏的自性,可能还是头一次接触。

就是说在《佛藏经》当中,国王就召集了国家当中的很多盲人,然后指示大象说,大象就在你们面前,你们去摸这个大象。然后让他们去摸大象之后,最后让盲人分别言说他们所了知的大象的特征。

触大象鼻之诸盲人言‘象如铁钩’;触眼者谓‘象如碗’;触耳者谓‘象如簸箕’;触背者谓‘象如担架’;

触尾者谓‘象如绳子’。众盲人虽未说除大象外之他法,然彼等未全面了解。

医生以药油、牛奶、石蜜混合喂之,告妇言:‘此子已服药,暂时未消化前,切莫喂母乳。’

牛奶改成奶汁,因为这个不决定是牛奶,讲奶汁。通过这样一种药、食品混合起来之后给小孩吃,给他服这个药。医生给母亲交待,这个儿子已经吃了药了,这个药还没有消化的时候,不能够喝母乳,喝母乳之后他会有反应,所以像这样依止这样一种交待。

尔后,为使婴儿不吮乳汁而于乳房上涂苦胆汁,且告子言:‘我乳房已涂毒,莫吮也。’其子口干舌燥,虽欲吮母乳,然感受苦味立即不吮。

她为了使她的儿子不喝母奶的话,就在乳房上央涂了苦胆汁,然后给他儿子说乳房上已经涂了毒了不能够喝,然后她自己的儿子吃了药之后,药性发作了,非常口干舌燥,想要喝母乳,然后一吃的时候,感觉到苦味之后,马上就停止开始不吮。

药消化后,妇人洗净乳房,告子言:‘来,现可吮乳汁也。’彼童虽为干渴所逼,然因前时感受苦味亦不愿来吮。

后面的药已经消化,时间过完之后,药已经消化了,消化之后妇人她把乳房洗干净然后说现在可以喝奶了,这个儿童因为有前一次的经验,所以虽然他非常干渴,但是还是不敢或是不愿喝母乳。

母再三言:‘汝以前服药,药未消化前不能吮乳汁,故我涂苦胆汁,今汝药已消化,胆汁亦洗净,现无有苦味。’其子方渐吮乳。

然后母亲再三跟他解释,以前你吃了药,然后没有消化的时候不能喝奶,我自己用一些方便,现在你药已经消化了,然后胆汁已经洗干净了,没有苦味,现在可以吃了。说很多次之后,这个儿子才开始慢慢慢慢重新喝母乳的。

善男子,同理,如来为救度一切众生而宣说无我法门,精勤实修此,从而断除所谓有我之心,并决定涅槃。

然后佛陀宣讲这样一种意趣,同样的道理,首先佛陀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宣讲无我对治我执,对治一切众生实有的我执,最先的时候宣讲无我法,然后如果精勤的修持无我法门的话,可以断除所谓有我执的这样的心,然后决定获得涅槃。

即是为遣除顺世外道之恶见,以修无我法门而成清净之身。

像这样为什么这样宣讲呢?主要是为了断除顺世外道的恶见。顺世外道认为没有涅槃的,因为顺世外道认为哪里有一个新生的涅槃呢,像这样死完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就认为不可能有涅槃。然后佛陀为了断除每个众生相续当中遗存的顺世外道的恶见的缘故,所以说首先让一切人生修持无我的法门,最后通过修无我而成了清净之身,清净之身的意思就是相续清净,使他相续清净之后,然后才堪能接受上上的法界的。

如妇人为子而于乳房上涂苦胆汁,如来亦与彼相同;为令修空性而宣说诸法无我。

妇人为了儿子的健康,在乳房上涂苦胆汁,像这样是一种方便,是一种什么方便呢?实际上我们就知道母乳观待婴儿来讲是一种精华,确确实实是最好的食品,那么这个食品就比喻成如来藏,如来藏是在所有的教法当中最为精华的教法。然后妇人的儿子他自己生病,生了病之后为了把这个病断掉他必须要服药,服药的时候乳汁对他来讲虽然是精华的东西,但这个时候他不能吃,吃了之后不能消化反而对他自己的身体有害的。

所以这个时候就像佛陀一样,佛陀为了对治一切众生相续当中顺世外道一样的恶见,然后给他们宣讲无我的法门,如来藏的教法对一切众生虽然都是精华,但是相续当中乃至于存在顺世外道的恶见,他自己的药,就是说无我的药还没有消化的时候,不能够给他宣讲如来藏。否则对他自己的慧命就有损的,所以佛陀首先宣讲一切无我的道理,根本不提及如来藏。就好像用苦胆汁涂乳房,然后阻止小孩子喝乳一样,所以说佛陀为了阻止外道的邪见蔓延,然后宣讲无我的法门,根本闭口不提如来藏的教法。

然后等这个药消化之后,像这样就堪能接受母乳了,所以说等这些阿罗汉,等这些众生的相续,大乘众生的相续逐渐成熟,相续当中的恶见没有了,药力开始发作之后,开始能够真正的对治,疾病完全消除之后,再给他宣讲如来藏他才能够接受,就是这样一种殊胜的含义。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佛陀他讲法非常善巧,佛陀确确实实是遍智的这样一种,遍知一切的,对于不同的众生,施授不同的教法。

不像外道就是一个教法,对什么众生都是宣讲这样的教法,反正究竟不究竟都是这么一点点。佛陀对于不同的众生宣讲很多很多引导方式,乃至于暂时对你不能讲的话,他都不能讲,他都不讲,观察众生相续之后都闭口不提的,就是这样的。

如妇人洗净乳房唤子,喂其母乳,我说如来藏亦与此相同。比丘,汝等莫畏,如母唤其子,子渐吮母乳。比丘,汝亦当分析,如来藏并非无有。

这个就是一种喻义对照的方式,好像妇人把乳房洗净唤子一样,给他喂母乳一样,佛陀说我宣讲如来藏的次第也是这样的。佛陀说比丘你不要畏惧,然后这个方面开始对比丘呼唤,犹如母亲呼唤儿子一样,呼唤很多次之后,他儿子就开始逐渐逐渐喝母乳了,开始重新接受精华。然后佛陀说比丘,你们也应该分析,如来藏并不是没有的,像这样他们相续当中已经堪能接受如来藏精华教法的时候,再再给他们宣讲,应该这样分析那样分析,然后如来藏并不是没有。

如来藏应该是有的,在《大涅槃经》,在其他很多地方通过很多很多的比喻,很多这样一种教授宣讲一切众生相续当中真实具有如来藏的道理,所以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就说,前面的无我或前面的空执,这方面都是一种方便,都是遮止相续当中恶见的一种方便,绝不是一种殊胜了义的,殊胜了义的教法就是如来藏。通过儿子逐渐喝母乳的比喻,就可以知道佛陀施设三层教法的这样一种方便善巧。

亦当了知我昔于波罗蜜多经中宣说空性乃无自性之意趣。否则,仅修无所有之空性,亦不能成就佛陀之身智,果随因而生故。

既然有如来藏,为什么在波罗蜜多经当中宣讲都是没有,一般都是空性的呢?佛陀讲了,我以前在般若蜜多经当中,略般若还有小般若经啊,中般若经,还有大般若经当中,各种各样般若经当中都宣讲万法皆空,这方面是宣讲无自性的意趣,宣讲空性就是一切万法无自性的意思,为了对治一切众生的实执,宣讲一切万法无自性,从一切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都宣讲是无自性的,不能作为真正一切万法的佛性啊,或是它的种性。

否则,仅修无所有之空性,亦不能成就佛陀的身智,单单我们在因位的时候,修持一切万法无所有的空性,能不能成就佛陀身智的功德呢?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成就身智的功德。为什么不能够成就呢?果随因而生故。这个就是一个非常根本的理论,这个就是很关键重要的理论。

果随因而生,你是什么样一种因,就是生起什么样的一种果。或者说是什么样的果,它肯定是这样一种因,就是这样一种观点。如果在因地的时候,修持一切万法是空性,或者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通过这个因就会在佛果的时候一切身智功德完全不会存在了,什么佛陀的三身啊、五智啊,佛陀的不可思议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因地的时候只修一切万法不存在的大空性的缘故,在因地的时候修持一切万法大空性,那么他的果应该随因而生的,他的果应该和他的因有等流的,所以说如果在因地的时候修一切万法空性,那么果的三身、五智都不可能存在的。《定解宝藏论》当中也这样讲过的。

那么从反方面讲的时候,如果相续当中有如来藏,而且这个如来藏是大无为法的话,从佛陀相续当中现前的果来推因的时候,也可以推知,实际上这样一种如来藏的功德在众生位、凡夫位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因为前面我们说,必须要成立佛陀身智是大无为法,不变化的,这个很重要很关键,把这个成立完之后,然后在学道的时候、在凡夫位的时候都应该知道就是一种存在的果随因的缘故,果随因而生的缘故,这个方面应该知道的很清楚。

只不过在说因和果的时候,能净因还是异熟因,从这个方面讲,是异熟果还是离戏果,这个有差别,都是讲因果,但是在因果当中有很多分类,这个如果辨别清楚之后,对于三转法轮很多殊胜的要点都会有所通达的。

如是空性也是指正在显现有法时远离一多的执著戏论,各自本体空性如同镜中的影像,而并非是最终一切都不存在,或者最初与现在无有而迷现。

所谓讲空性是正在显现的时候,这个方面讲正在显现的时候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各自的本体空性如同镜中的影像,不管是什么法,反正各自本体的空性都像镜中的影像显而无自性。并不是最终一切都不存在的,如果最终一切都不存在,这个就是一种断灭空,不是真正的空。或者最初与现在无有而迷现,就是说最初的时候是无有迷现,它是有的,现在也是无有迷现,它是有的,最后的时候一切都不存在了,实际上这个方面最后变成空还是怎么样,根本不是这个意趣。

这一段文字无垢光尊者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万法空性的意思应该理解成正现的时候本空,而不是说刚开始有,不管是迷而显现也好,还是说有而显现也好,刚开始最初的时候有,候它也是无而迷现,无而迷现的当下它就是空性的,现在无而迷现当下也是空性的,最后也是现在当下是空性的,从这个方面容易理解的。对于现在有这个都不是,最后的时候断灭不是真正空性的意趣。最初的时空性的含义不能一概而理解,实际上这个空性真实理解是无自性的意思,一切万法正显现的时候无自性,至于在最后的时候,一切万法是不是能够如是的存在呢?就看它符不符合法界的自性,不符合于法界的法,虽然它也是本体空的,但是最后的时候也会消亡的。还有一些法,比如如来藏光明,它最初的时候也是空性的,在最后的时候它符合于法界自性的缘故,它不会消亡,它也会如是存在的。

对于一切空性所摄受的一切的显现法当中,哪些最终会灭尽,哪些最终不会灭尽,这个也是要再再做分析的。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个方面讲五蕴皆空,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异就是离开的意思,就是和它他体的意思。就是说色不离开空,空不离开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像这样的话就讲到了,实际就讲到了一切万法显现的当下就是空,空的当下就是显现,不是说刚开始有后面没有的意思,受想行识也是通过这样推理就知道了。

《中般若经》中亦云:“有法时本体空,若无色,色空见岂有?”

有法后面加个“当”字,有法当时,然后时字后面加个“说为”两个字,有法当中说为本体空,色空见岂有,见岂有三个字不要了,然后在色空的色字前面加“岂有以”三个字,岂有以色空。

若无色,岂有已色空,意思就是说,在存在有法的当下,就是说为它本体空的,如果没有有法的色的话,岂有以色空,哪里有以色它的空性的道理呢?所以说有色才会空,没有色就根本不会有空,就是这样一种含义。

《宝性论》云:“具足殊胜相,空性说为色。”

殊胜相殊胜两个字就不要了,相之后加之最,就是:具足相之最,空性说为色,这个是《定性论》当中讲的。

具足相之最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相就是讲它的方便,就是它的方便的意思,具足一切殊胜方便,之最的最字就是前面殊胜的意思,具有最殊胜的方便的空性,和方便无二无别的空性说为色,色就是讲形相、色相。因为在《宝性论》这一段说很多画家给国王画一幅像,然后空性就是圆满的国王的像,所以这个说为色的色字,实际上就是讲整幅国王的像,空性是和方便无二无别的这个空性,说为圆满的王像,色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又云:“于此无所遣,所立亦毫无,真实见真性,见真性解脱。具分别有相,暂时界空性,无分别有相,无上法不空。”

第二个颂词,具分别有相后面有三句要改的,具分别的分别不要了,有后面加“差别”,讲具有差别相,暂时两个字改成客尘,就是客尘界空性。就是具有差别相,客尘界空性,无分别有相改为见无差别相,无上法不空。就是:具有差别相,客尘界空性,见无差别相,无上法不空。

这个意思就是说于此无所遣,所立亦毫无,真实见真性,见真性解脱。这个是前面无垢光尊者引用过的,在法界当中所遣的客尘本来就不存在的,所立的清净的法一点都不存在的,然后真实见真性之后,见真性就可以解脱。

具有差别相,客尘界空性,这两句就是讲什么是空性的。见无差别相,无上法不空,是讲什么是不空的法,就是这样讲的。具有差别相,比如说这些分类啊,或者其他的所断的烦恼啊,这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只要说有这个差别相的时候,这些客尘界就是空性的,空性的意思就是不存在的意思。以前我们再再讲过,二转法轮的空性是指无自性,三转法轮的空性就是不存在,所以我们就讲他空的空就完全没有,完全可以理解成不存在,没有方面去解释的。所以这方面具有差别相的客尘法在法界当中是一概没有的,一概不存在的,这方面就是客尘界空性。

然后见无差别相,无上法不空,见到没有差别相的,最后剩下来的,没有差别相的本体,就是无上法,无上法就是指如来藏的本体,无上法的如来藏根本是不空的,完全不空的。所以说三转法轮当中的这个空就是指没有的意思,然后如来藏的本体是不空的,不空的意思就是在法界当中它不可能消亡的,它不可能说是证悟了殊胜法界之后它就完全不存在了,这个方面就是讲无上法不空的意思。

其释中说:“以此云何?自性完全清净之如来藏上无有稍许所遣之烦恼,因远离客尘即此自性故。

《宝性论》注释当中讲了,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自性完全清净,就是他的本体完全清净的如来藏上面没有稍许所遣的烦恼,从他自己的本体上面讲的话,一切所遣的烦恼一点都不存在,远离客尘就是这样一种如来藏的缘故,所以我们就知道如来藏上面根本不可能有一点所遣的烦恼。

于此所立之清净法亦无有少许。

前面不是讲所立亦毫无,就是讲在如来藏上面所立的清净的法一点也没有,没有一个重新安立一个所立的清净法。

因无可分类法之清净法性即自性故。

因后面加“为是”两个字,因为是无可分类,分类后面加个顿号,法之两个字不要了,清净法后面加“的法”两个字,就是清净法的法性即自性故。改后:因为是无可分类、清净法的法性即自性故。

因为所立的清净法也没有的,因为是无可分类的法,一切清净法的法相也就是它的自性的缘故,所以说没有一个重新的安立的法。

因此,如来藏之分类、分割以及所断之烦恼一切皆空。

此句改成:因此如来藏,有所分类、可以分离以及所断之烦恼一切皆空。

因为这个如来藏上面有所分类的法,或者说可以分很多很多分类,或者可以分离的它的客尘法,还有一切所断的烦恼,一切都是空性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叫一切皆空。

无有分类、不可分割、不可思议之佛性超越恒河沙数,为不空也。

此句改成:无有分类、不可分割、不可思议之佛陀的法超越恒河沙数,为不空也。

空完之后,没有分类的、不可分割的、不可思议的佛陀的法,佛陀的法就是讲佛陀的功德,佛陀的功德称之为佛陀的法,超越恒河沙数,是不空的法,无上法不空就是这样解释的。

无有任何法即是所谓之空性,现见真义;

此句改成:无有任何法即是所谓之空性,随见真实性;

没有任何法就是所谓的空性,是随见真实性的。

剩有任何法即是所谓之常有。

在把这些法空完之后,如果有剩下来的法,这个肯定是常有的法。因为无常的或者是客尘的法都已经空掉了,空掉之后有剩下的法就是常有的。

当知真如实性也。

此句改成:当知如理如实了达真实性。

这一段注释主要对前面颂词做一段解释。

众生本来具足佛陀之二身,其障垢可以依靠二种资粮遣除,而并非是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否则有法身报身成有为法无常之过失故。

最后一句否则有法身报身成有为法无常之过失故,改成:否则有法身报身变成有为法而成为无常之过失。

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佛陀二身的,如来藏上面的一切障垢、客尘通过依靠二种资粮遣除的,通过福德资粮、通过智慧资粮来遣除垢障,所以二种资粮前面说成为能净因了,并不是说二种资粮成为异熟因,如果异熟因当然产生有为法的、变化的,因缘所成的二身,但这个是在了义经典当中不应理的。所以说这样二资粮只是一种能净因,它可以遣除同样的是有为法的,二种资粮是有为法,可以遣除同样是有为法的客尘。遣除完之后,然后可以显现大无为法的这样一种殊胜的自性。这个方面讲并不是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绝对不能理解成能生所生,种子生芽这样一种因果关系的,否则就有过失,什么过失呢?法身、报身变为有为法,这个法身和报身就变成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如果是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变成无常了,佛陀的金刚身应该变成无常的过失,但是这个方面是根本不应理的,这个方面必须要了解的。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五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科判,现在正在讲第四个科判业因果,业因果所包含在修持四厌世心,也就是说引导我们的相续对整个轮回生起出离心的殊胜教导当中,业因果的教受必须通过殊胜的抉择而了知,通过烦恼心造了黑业肯定堕三恶趣的,通过三毒或者烦恼心造了有漏善法的话,可以生到三善趣,如果摆脱了烦恼心,摆脱了贪执轮回心而造一些寂灭业的话可以相应获得小乘大乘密乘结果,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如果要想获得大乘的果位的话必须要发菩提心,必须要修持二无我空性的正见,如果要获得密乘的果位的话必须在基础上面进一步地修持殊胜的密法,可以说显宗密宗所获得的佛果虽然是无二无别的,但是在速度、它的修法的方法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些都是所谓的业,通过这样种业可以获得不同的果,这个就是本品所宣讲的内容。

现在在宣讲业因果或者说是随解脱分善根它的所依是殊胜的佛性如来藏,现在正在宣讲如来藏的殊胜的含义,前面已经讲过修持二种资粮它是作为一个能净因,能够消除法性如来藏上面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或者种种客尘垢染,通过能净因的方式而安立,而并不是能生所生的关系,否则的话因为他的能生是因缘所生福德和智慧资粮的缘故,他所生的果也就是法身和报身也可能变成有为法,变成无常的过失。就从这个方面进行宣讲,这个是昨天以上的内容。

今天继续宣讲它的教证等。

法身无有迁变,《入中论》云:“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

这个颂词实际上讲到了法身和报身的两种身,

此寂灭身无分别,这个什么意思呢?此寂灭身无分别,实际上是在讲报身的含义,那么以怎么样讲达到寂灭身,寂灭身就是指法身的意思,讲法身但是这个颂词这个科判在宣讲殊胜的报身,也就是说在这个颂词无间的那个颂词宣讲了法身它是离开心心所的,他自己没办法证知或者说没办法了知法身的境界,通过什么来认知呢证悟呢?主要通过报身来证知,“由心灭故唯身证”(前面那个颂词),“唯身证” 的“身”就是指报身,通过这样一种有心的报身来证悟法身的,所以说此寂灭身的意思就是说能够证悟最极寂灭法身的这个报身,它是无分别的,所以说在这样一种颂词当中他实际上着重讲的是报身,间接也隐含了法身的意义的,能够证悟此最极寂灭的法身的因是怎么或者他自己的身份或者他的所依就是殊胜的报身,所以说这样的寂灭身无分别,这个报身是无分别,离开一切心心所的缘故根本没有分别念。

如如意树摩尼珠,这个是比喻,如意树就是三十三天天界的如意树,如意树它是无分别的,但是天人祈祷或者说是它能够无勤任运了,在如意树上面能够赐予一切所欲的果,这个如意树的比喻。摩尼珠就是指摩尼宝,摩尼宝它也是无分别的自性,但是任何人祈祷的话,他就能够如意地降下一切的珍宝粮食雨等等,所以说如意树和摩尼珠无分别一样,所以说这样寂灭报身也是无分别的,只不过二者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如意树和摩尼珠只是相似的比喻,确实是相似的比喻,没办法真正给报身作比喻的,因为如意树和摩尼珠都是无情法,无情法的缘故它属于世间属于有为法所摄的,报身他是无为法,或者报身是充满智慧的自性,充满智慧的自性只能说是无有分别念,如意树和摩尼珠它是无情因,当然没有分别念了,但是不能够按照如意树摩尼珠,报身就像如意树摩尼珠一样,根本是一个无情不能这样理解的,报身他自己是离开了分别离开了心心所,但是他自己具有大智慧的自性,没有这样种心心所的本体,但是可以如意地成办一切的事业。

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

众生未空常利世,意思就是说乃至于众生未空的时候,报身一直安住在世间当中利益世间。

离戏论者始能见。这样一种殊胜的报身是离戏论者才能够见到的,离戏论是什么时候开始呢?离戏论就是初地的时候开始,初地的时候可以安立成离戏论,离戏论者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初地以上的菩萨能够见到报身的自性,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安立的观点,如果胜达瓦大师等安立的观点是七地以上。离戏论者始能见。离戏论者安立成七地以上的佛自性,从这个方面比较了解,但不管怎么样,反正一地以上的菩萨他自己安住在根本慧定的时候确确实实离开戏论的,离开戏论他就是称之为离戏论者,他能够见到佛陀报身,他会在佛陀报身面前听法,佛陀的报身也是为一地到十地的菩萨示现的,然后一直如是地安住在世间当中,这个也是法身恒常,报身恒常的这样一种教证。

《宝性论》云:“法王摧死魔,本无世怙常。”

《宝性论》在讲第二品在讲菩提品的时候,在宣讲这样一种殊胜的含义。

“法王”的“王”字怎么理解呢?这个法王呢这个时候不能理解成佛陀,有的时候这个法王理解成佛陀,但是在这个地方的法王不能理解成佛陀,这个“法王”的“王”字实际上是自在的意思,法王在这个地方就叫法自在,因为这个法自在的缘故,因为佛陀它对于一切的法自在的缘故,虽然安住在轮回当中,但是根本不会被轮回所染污的,为什么经常安住经常投生在轮回当中(投生也不能说),反正经常示现在轮回当中度化众生,他自己不被这样一种轮回的垢染所染污,就是因为佛陀对一切法已经自在的缘故,所以这个王字它有自在的意思在里面,直接解释的时候解释成自在,翻译的时候自住的原因,反正就是实际上它是指法自在。

“催死魔”是另外层意思,法王就是讲法自在的缘故安住在轮回当中,不被轮回所染污,因为获得法身的缘故,已经现前法身的缘故,摧坏死魔,佛陀已经获得殊胜的法身,所以说彻底摧毁死魔的,就是说便于粗大的分段生死当然早就已经远离了,然后地藏菩萨他自己的变异生死通过无明悉地等为因的变异生死在佛地的时候彻底摧毁,所以说连这些大菩萨都还有变异生死的缘故,没有彻底摧毁死魔,佛陀已经获得殊胜的法身的缘故,彻底摧毁了变异生死,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彻底催死魔是在佛地。

“本无”什么意思呢?本无的意思就是说在佛地的时候或者说是本性当中这样一种有为法本来就不存在的,一切有为法本来不存在,现在我们所显现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为相续当中心心所它作为发起因,通过心心所造业之后通过业力显现的这些虚幻的法本来不存在的法,所以说在法界当中或者是在证悟佛果的时候这一切本来不存在的有为法彻底消尽。

“世怙”就是世间怙主,这个地方就是指佛陀,世间怙主佛陀是恒常不变的,恒常安住的,这个方面就宣讲了《宝性论》对于菩提对于大菩提果像当安立恒常的观点。

彼观点与其中所说也相违。

这个“彼观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方前面所遮破的对方的观点,对方认为“说如来藏是恒常是不了义的,然后是由其他的因生果关系佛陀和外道的观点相同的等等”,像这样的话对方的观点认为通过二资粮产生二生的观点和其中所说的佛的功德或者佛的本体绝对是恒常不变化的,从这个方面也是相违的。

又云:“无为任运成,非由他缘证,具足智悲力,具二利为佛。”

这个也是《宝性论》当中在讲缘起品的时候在讲佛的功德,刚开始缘起品是讲三宝,讲三宝是讲佛宝的时候,佛陀具足六个特色或者具有八个特色,六个特色在颂词当中完全体会出来的,“无为”这是第一个特色,“任运成”是第二个特色,“非由他缘证”是第三个特色,“智悲力”是四五六,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具足六个特点就是这个佛陀,然后具二利,实际上就是没有离开前面六个特点就宣讲了这个具二利是总结的,因为是从无为任运成,非由他缘证,具足智悲力,从佛陀的自利的角度来讲他也是具足自利,然后能够让一切众生安住在这样一种究竟佛果是他利,所以说如果说是讲六种特点就是前面的智悲力就可以了,然后如果要讲八种特点加上后面的“二利”就是成八个特点。。。。。

加上前面的二利,就是八种特点。实际上,这个二利,没有离开前面的这样一种特点而安立的。首先是无为。无为的意思就是说佛果就是这样一种如来藏的本体,或者说是佛的本体是无为法。无为法是大无为法,根本不是观待有为的小无为法。所以说无为法的缘故根本不观待因缘。还有任运成,任运成佛的一切恒沙功德,相续中所具足的 等恒沙功德是任运自成的,根本不是通过就因缘新生的。有些共同的宗派认为佛的功德是新生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做凡夫时佛的功德根本没有,就必须现在发心,积累福德智慧资粮,逐渐逐渐形成佛的功德,所以佛的功德是新生的。当然这是不了义的观点。暂时安立的时候可以这样安立,但按究竟了义的经典论典观点来观察,佛陀的法身功德全是任运自成的,根本没有一个功德是经过因缘造作自顾性产生的,这就是任运成的意思。

“非有他缘证”,就是佛陀的智慧不是通过其他因缘而证的。不是其他因缘而证的,那说难道佛没有修法吗?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没有修持这样二资粮吗?修是修了,这个方面 他缘只是遣除课程的一种方便,是不是通过这些他缘证得佛果?根本不是。实际上这些佛果是本来具备,本来具足的。这样的大无为法是本来具足的,从本来具备这个侧面讲,不是他缘证悟,不是经过其他形成因缘汇合而证悟, 所以说“非有他缘证”。

“具足智悲力”,“智”就是“无为任运成,非有他缘证”这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圆满就是“智”。将众生安置在解脱地,将众生安住在智慧的本体中或安住在“无为任运成,非有他缘证”的本体中叫悲。自就是自己的方面具备这样的三个特点。“力”就是佛陀有这样一种能力,遣除课程,使众生证悟,就是智悲力,六种特色的。

然后具二力,就上他力,这就是佛陀。在《宝性论》中,讲佛果的时候从六个方面或八个方面介绍佛陀的功德。以此可以遮遣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无为任运成,非有他缘证”这三个特点非常有力地可以遮遣能生所生的因果关系,根本不是通过能说所生的因果关系最后成佛的。所以我们知道能自因根本不是一种艺术因,这就完全能了知了。

所以我们应当了达无我空性无二等实义,必须了知是什么是无我什么空性什么是无二等这样的真实义,所以无我空性无二如果在下层中在过程中他有各己的表全,但如果在三藏法轮中这些无我空性无二等和如来藏的本体都是没有办法分离的。如来藏上面可以通过空性说如来藏,通过光明说如来藏,通过无二说如来藏等等。佛陀在宣讲如来藏观点时,有其他很多众生妄自无我,妄自空性等究竟缘故没有办法如理如实地通达如来藏,所以通过下面这一大段教证让我们真正知道无我、空性、无二等等的真实含义。什么时候安立什么时候不安立。这些方面必须善巧通达。

如《大涅槃》经云:“如来藏乃佛之自性清净,唯有千变”。“乃佛之自性”后面加两个字:“普皆”,如来藏乃佛之自性,普皆清净,唯有千变。应该知道如来藏是佛自性普皆清净的本体,完全是清净的,并不是说有些清净或是部分清净而是“普皆清净”,而且是唯有千变的自性。

“若说有,则智者不应贪执”。如果如来藏有的话,有智慧的人他也是不会贪执也不应该贪执说如来藏是有的。如来藏有,也一定相应我们自己的分别念,相应凡夫的续论,认为如来藏有,如果这样的话会堕入中观所破的有边恒常边当中。所以,有的话,智者不应贪执,或者说智者也会贪执,说他有的话肯定也是一种恒常不变的有。续论的“有”根本不是这样的意思。

“若言无,则成妄语,愚者说是断空,不了知如来藏密意”。如果说是无,有些就开始错解如来藏的观点。如果说无的话,成了妄语,实际上如来藏在法性当中在佛陀的智慧面前如来藏的本体到底有没有?实际上说无的话就成了妄语。因为如来藏本来是存在的,本身是通过法性的方式存在的。所以不能说如来藏无,说如来藏无就成了妄语。一些愚笨的人,尤其是没有办法真实通达佛的密意的人就认为如来藏没有的缘故,就是“断灭空,完全不存在的”这样一种无,从这个方面就不能了知如来藏的密意。

“若说苦,则不知身具大乐自性,愚者认为身体皆无常,执为如瓷器般”。 “瓷器”改为“新罐一”,“执为如新罐一般”。这个方面也不能认为如来藏是苦的自性,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是大乐的自性,是“常乐我今”乐的自性。所以说不能认为如来藏是苦, 如果说如来藏是苦的话,就不能了知身具大乐自性,那么我们的自己身体相续中本身具有大乐如来藏的本体、自性。如果认为如来藏是苦的话众生就没办法真实了知自己的相续如来藏具有大乐自性这一特点。

“愚者会认为身体皆无常”,愚笨的人会执着佛陀在初转发轮时讲一些身体的无常,这样的自性执着为新罐一般。新罐是刚刚用泥土造出来的模具,像新罐这样的器具是不坚固的,身体如新罐这样一种器具,一碰就碎。所以不能认为如来藏是苦的自性,众生会认为身体是无常的,除了这个无常的身体之外根本没有一个恒常不变坚固的如来藏,众生不会这样认为。他会认为身体单单就是一个新罐,破碎之后就再也不存在了。实际上身体中有一个精华,这个精华就是法性不变的如来藏。所以这些方面必须要了知。

“智者对此分析,而不是说一切皆无常,何以故?自身具有佛性种子之故”。有智慧的人对如来藏、对身体分析时,不会说一切都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因为自身有佛性种子的缘故。在自身或相续中具备佛性种子,佛性种子就是如来藏的种性。相续中具备这种恒常不变的如来藏的种性缘故,智者分析之后不会一概说一切都是无常的。

“愚者执着一切佛法皆为无我”,“一切”这两个字删了,在“佛”和“法”两个字中间加个“之诸”,即“愚者执着佛之诸法皆为无我”。就是说愚者执着佛之诸法都是无我的。佛之诸法从字句上看从两种理解,第一个就是佛宣讲的一切法的意思,或者是佛相续中具备的功德法 ,他都认为这都是无我的,空性的,不存在的。

“智者认为无我仅是心假立而已”,“智者”后面加“分析”两个字,“心”字不要了,在“假立”后面加“异名”,即“智者分析认为无我仅是假立异名而已”,假立了一个不同的名称而已。实际上一切愚者执着佛的功德法都是无我的,而智者分析之后认为这样的无我仅是假立了一个异名而已,无有实体,无我的本体根本是不存在的。

“如是了知于彼不生怀疑”,在了知了这样无我是假立的异名之后,对如来藏的本体是不生怀疑的,不会认为真正的佛陀是不存在的,不会对如来藏生起丝毫的怀疑。

“若说如来藏为空性,则愚者闻后生断见包括无见”,如果说如果说如来藏是空性,没有智慧的人听了之后会生起断见。

那么就说如果说如来藏是空性的话,那么没有智慧的人呢他听闻之后呢他会生起断见,空性的话就不存在,空性就是什么都没有,或者的就是说生起个无见,空性就不存在的意思,所以这个方面的话就是说是这个虽然有些地方讲呢,比如说在《楞伽经》当中呢佛陀也是说与空性无怨,然后就是说如来藏的本体就是空性的,但是呢如果有的时候直接说如来藏是空性的话,没有智慧的人他没有办法真实了知什么叫空性的含义,空性的含义没有了知,他就理解空性就是不存在的意思,根本不存在的意思,所以说呢他一听完之后哦!如来藏是空性的,如来藏是空性的缘故呢,如来藏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说呢他就听闻之后就会生起一种断灭见,或者说如来藏无的这样一种境界,这方面就是错解了佛陀的密意了,所以说佛陀在很多这样一种可以说《大涅槃经》啊或者说《如来藏》经当中讲,几乎不提这个如来藏是无啊如来藏是空,本体空啊这方面根本都不提,都是如来藏是恒常不变,如来藏是常乐我净,都是在从这个方面讲的,是因为就说是从某些侧面考虑,如果说如来藏是空性的时候,愚者听闻了之后呢很容易生起断见,然后对如来藏作诽谤的话,他自己相续当中的种性苏醒也会成大障碍的,智者了达如来藏无有迁变,那么就是说智者他可以善巧的了达如来藏是无有迁变的大无为法,或者恒常不变的法,若说如幻解脱,如幻解脱两个词换一个次第,若说解脱如幻,则愚者认为获得解脱是魔法;那么如果宣讲一切解脱都是如幻的,而不是说解脱是实有的话,像这样愚者就认为获得解脱是魔法,这个魔法呢就可以理解成魔术的法, 因为魔术或者幻术呢它就是一种如幻的,所以说众生了知了如幻呢,就好像幻化的像是假的一样,所以如果说是解脱是如梦如幻呢,像这样的话,愚者就认为解脱就是一种幻术一样的,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虚无的一种东西,所以这一段呢主要是在对比,对比呢主要是对于这个如来藏呢就是很多众生容易生起一种误解,产生一种误解所以从方方面面来遣除这些认为如来藏无啊,认为如来藏苦啊,优衣库如来藏是这样一种无我空性啊,或者这方面就是解脱 等等,这方面遗除之后呢安立如来藏的本体是实有的,恒常的不变化的,无为法的等等等等,从这个方面来进行安立的,智者分析而知如人中狮子之唯一如来是常有无迁变的。那么就是说解脱如幻呢这个也是二转法轮当中讲得很多的,就一切众生如梦如幻的,然后一切解脱也是如梦如幻的,佛陀如梦如幻,或者给众生宣讲佛法也是如梦如幻, 这方面讲得很多,但是呢就是有智慧的人分析的时候呢就知道人中狮子,像人中狮子一样唯一的佛陀是常有无迁变,从佛陀的法身这个侧面来讲的话,确确实实就是常有不变的,从自己的侧面来讲的话是常有不变的,从空分的侧面来讲,如来藏的本体也是空性的,本体是空性的同时,因为如来藏功德和法界相应的缘故呢,它就是根本不变异的,到最后的时候呢,客尘越少,它就是说是这个恒常不变的功德越能够显现出来,这个方面必须要结合二转法轮本体空,三转法轮就说如来藏自性不空的这两种说法必须要善巧的了解,善巧了解之后呢才知道佛陀宣讲的这个甚深的法义啊丝毫不矛盾的,本体空呢主要是从空分讲的,然后呢如来藏不变呢主要是从明分讲的,无二双运呢这个就是如来藏本身的本体,所以说没有离开空而说如来藏,没有离开一个光明而说单空,这方面如果说是执著一个不空的恒常,或者说是执著一个没有显现的空性都不是佛的究竟意趣,当然这个以前我们讲过很多次了,可以说是大家肯定已经清楚这个问题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呢在此处呢我们不多讲,若说以无明之缘而生诸行,则愚者闻后分辨为觉与不觉;那么就是说佛陀在有些经典当中说无明缘行,无明缘行的意思就是说通过无明的因缘而产生诸行,通过无明而产生,这个行诸行的行就是业的意思,就是指业,因为有了无明就会造业,由业的话就会投生,所以无明缘行,行缘识,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呢第一个就是无明烦恼,通过无明的烦恼就可以造业,啊,通过无明的缘而产生诸行的业,那么这样讲的时候呢,愚者听闻之后呢就分辩觉和不觉的差别,觉和不觉呢实际上在其他了义方面也是讲众生和佛觉和不觉的差别,但这个地方所谓的觉和不觉不能够这样理解的,他就认为有一个实有的觉和实有的不觉,比如说呢无明缘行的话,他就认为这个就是一种不觉悟,因为无明就是不觉悟的本体,所以通过不觉悟有无明的缘故而产生诸行而流转的,然后呢如果说是把这个无明打破之后呢,然后就无明、无故然后就醒悟,(25:08) 像这样的话从这个次第就认为有一个觉的次第和不觉的次第,从这个方面来分别觉和不觉两种次第都是实有不变的。智者了悟自性无二,那么有智慧的人了知自性是无二的,也就是说你觉也好,不觉也好,无明也好,明也好,实际上都是没有差别的,为什么都没有差别呢,因为从如来藏的本体来讲的话,根本就没有无明,从来没有无明,那么人来没有无明哪里有与无明相对的这样一种明呢?那么如果没有不觉又哪里来一个觉呢,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实际上无明也好,明也好,这些方面都是无差别的,在如来藏本体上面完全都不存在的,这个自性无二后面句号改成逗号,因为和下面要连接起来看的,这个逗号,然后呢是讲这个若许无二即真实这个也要改动的,若许两个字不要了,然后呢无二即后面加一个是字,无二即是然后呢就是说真实,真实后面加一个性字 ,就说本性的性,空性的性,这一句改完之后呢是无二即是真实性,智者了悟自性无二,无二即是真实性,那么就是说是无二的本体就是真实的本体,像这样的话在法界当中无明或者说缘行也好,或者说是无明灭不行,灭也好,像这样的话都是无二的,都是真实的本体,若说以诸行之缘而生识,则愚者执行识为二法;然后呢就是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行通过诸业产生投生的心识,而生识这个识呢主要是开始结生了,开始入胎,入胎的时候呢从入胎的第一刹那,第一刹那这样一种心识就叫做行缘识当中第一个,就他的这个心识,所以这个识呢在讲十二缘起的时候它都有特定的所指,特定的所指 ,通过前世这样一种无明和行,然后呢是前世具备了烦恼和它的业,今世当中呢有这样一种这个可以说从入胎这一位开始从结生了,以入胎的中阴生,一入胎这个叫识位然后呢识开始缘明色,明色开始缘六触,这个方面呢开始今生位,今生位然后呢今生又通过爱和取造业之后有有,然后呢生老死,后面是后世位,所以说十二缘取很多地方是讲三世圆满的, 这个也有讲的。那么十二缘起在讲第八品的时候还要广述的,这个方面就不多讲了,像这样的话,通过这个可以说是诸行之缘而生识,那么愚者认为呢行和识是两种法,行的业和他的这个投生的心识是两种 。智者了悟自性无二。这个无二后面也是逗号,改动的时候和前面是一样的,若许无二即是真实,若许就不要了,无二即是真实性,和前面所改的一样,无二即是真实性,那么智者了悟呢实际上自性是无二的,像这样的话就说是诸行也好,识也好,无二的意思,都不存在,平等没有,平等都是不存在的一个法,或者他们自己的本体都是这个如来藏的本体,没有差别的,智者就了悟这样一种这个行和识,那么智者了悟行和识呢如是了解的话实际上很有必要,一方面呢不会对业和识呢生起执著,一方面就了知行和识是如来藏的本体,或者说除了如来藏之外根本不存在这个客尘法的话,可以更有效的消除业和消除投生的识,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呢智者怎么样了悟自性无二,了悟这个自性无二真实性的含义呢对于修道或者树立一个正见修道啊这个方面都是有很大必要的。若说诸法无我,(打一个逗号)如来藏亦无我,则愚者执著为二法;那么如果说一切诸法是无我的,如来藏也是无我的,然后这方面宣讲之后呢愚者就会执著为二法,首先呢诸法有我,如来藏有我,然后呢后面就认为诸法也无我了,如来藏也无我了。好像是先有后无的这种观念,愚者就会这样认为好像有一个先有后无的观点,有一个我和无我的差别。智者了悟自性无二,即我与无我自性无二。那么就是说智者他了悟自性无二的,不管说诸法无我也好,如来藏无我也好,或者说是其他这样一种观点呢其实都是没有差别的,完全都是没有差别,从空分来讲的话,一切的戏论客尘都是远离了,从本体来讲的话,就说是诸法的本体就是如来藏的本体,所以说呢除了这样如来藏的本体之外诸法呢根本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很多人认为诸法有一个本体,如来藏有一个本体,但实际意义上智者他了悟的时候呢,诸法他的显现,他的本体,就是这个如来藏,如来藏它就是不见的时候就显现一切的诸法,所以呢我们就知道呢诸法和如来藏呢,法性和有法的关系也可以如是了知的。

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诸法有一个本体,如来藏有一个本体,但实际意义上智者他了悟的时候,诸法它的显现,它的本体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它不见的时候就显现一切这样的诸法。所以我们就知道

诸法和如来藏,法性和有法的关系如是了知。

智者他知道,我和无我实际上是自性无二的,认为有我,认为无我,在本体的自性当中,法界当中,完全都是没有差别的。

诸佛出有坏皆赞叹如来藏之义无量无边,

诸佛表述赞叹如来藏的含义不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是十方诸佛出有坏都赞叹如来藏。为什么都赞叹如来藏呢?本一个佛都是因为现前了本具的如来藏成佛的。所以佛陀就知道如来藏就是精华,如来藏就是这样一种精华。所以佛陀出世之后都是再再地宣讲法义,赞叹如来藏的含义。只不过针对不同的根性,对上根利器直接宣讲如来藏,对于下根、中根就是次第宣讲如来藏,有这个差别。再再赞叹如来藏绝对是十方诸佛出有坏着重宣讲的教义。

吾亦于具德诸经部中广说矣!

释迦牟尼佛说,除了这些十方诸佛出有坏再再赞叹无量无边的如来藏的含义之外,我也是在具德的经部,尤其三转法轮了义的经典当中广说如来藏,对如来藏的含义广说。所以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来讲,三转法轮当中有十部了义的经典宣讲如来藏的含义,论典当中有《定性论》,还有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还有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如来藏大纲狮吼论》、《他空承许狮吼论》等等,这些都是在讲如来藏。还有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论》、《三休息》当中,也是广说如来藏的,密法续部当中也是讲如来藏的精华含义。所以这里说“当了知其中所说之义”。

佛陀还在其他地方,宣讲如来藏常乐我净的教法是狮子吼,宣讲无常空性的好像是狐狸叫,反正就是有这个对比。所以佛陀在了义经典当中讲,你说如来藏,就是宣讲如来藏常乐我净,绝对是大狮子吼,然后宣讲其他无常空性的法是狐狸吼,有这种对比,就知道佛陀对于了义精华的教法是非常非常重视的。只不过这种说法是在三转法轮当中,在二转法轮、一转法轮是不会出现这种教义的,一转法轮当中再再赞叹四谛,再再赞叹无我空性或者是守持戒律的法,然后在二转法轮当中再再赞叹万法空性的含义,三转法轮当中才再再赞叹和空性无二无别的大无为法的如来藏光明。这都是次第,经部当中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当了知其中所说之义。 若想:《幻化经》中说“邪见者永远无法获得涅槃”并且也宣说了断绝种姓者,因此一切众生不一定普遍具有如来藏。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辩论,用争论遣除怀疑的一种方便。有些人就这样想,经部在《幻化经》当中,佛陀曾经说过“邪见者是永远无法获得涅槃”,就是说,如果对于佛法或者对于佛陀有邪见,永远无法获得涅槃,是这样宣讲的。并且也宣说了断绝种姓者,断绝种姓者主要指一阐提,一阐提就是阐提种姓,在佛经当中讲过,在唯识宗当中也承许有真实的一阐提种姓,绝对没办法成就的,永远发不起解脱心的。这就是断绝种姓者,没有种姓者。

因为有这两种说法,一个是“邪见者永远无法获得涅槃”,还有佛陀提到的“断绝种姓者”这个说法,“因此一切众生不一定普遍具有如来藏”。

是不是佛陀的意思是说,除了邪见者,除了断绝种姓者之外,这个是应该具有如来藏的。是不是一切众生普遍具有?这个不一定。因为佛陀也讲过有断绝种姓者的缘故。这方面佛陀就是这样安立的。

按照其他的菩提道的说法,决定种姓。决定声闻种姓,决定缘觉种姓,这样是不是具有如来藏呢?这个也是不一定的。尤其这方面讲,断绝种姓的缘故,肯定有一个众生不具有如来藏。这是提的问题。

这实际上无垢光尊者一方面在遣除怀疑,一方面在教导我们把思路打开,因为佛经当中,如果你不知道这种分析和了解方式的话,很容易生起这部经典当中所讲的和那部经典当中讲的矛盾。肯定会有抵触的地方。是不是佛陀在说法的时候没有注意,忘记了上一次讲经的时候说过这个问题,然后这次讲的时候,没有注意,忘记了。又说他又有如来藏。然后以前讲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然后又讲了有断种姓者根本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个在我们去年学的《大乘庄严经论》当中讲,四种密意,四种意趣。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多佛经论典当中根本没办法解释。当然在第八品当中,无垢光尊者还要讲四种密意、四种意趣的分析方式,这个是掌握、通达一切佛经的钥匙,这个就是钥匙。没这个钥匙根本打不开佛法的宝藏,没办法了解世俗谛和胜义谛的窍诀。所以要解释或者学习通达佛经,四依四不依这个必须要知道,必须要了知四依四不依的关系,还有四种密意和四种意趣必须要通达。这些通达以后,才知道实际上佛经、论典、一切佛法圆融无畏的观点都可以完全了知。

所以有些地方是有密意的,有一定密意的讲法,不是真实的讲法,有一定的必要,有一定的必要的缘故,所以佛陀经典当中就这样讲法,然后实际意义是什么,是另外一种讲法。所以这方面就提出这样一种问题。

答:此种想法是不合理的,

你认为一切众生普遍具有如来藏,这个想法是不如理的。

《涅槃经》中所说的密意是指舍大乘法的邪见者长期不能解脱

“邪见者永远无法解脱”,这个“永远”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永远”两个字实际上就是长期的意思。时间非常长。时间非常长,所以加了“永远”两个字。所以有时我们说:“你造恶业永远堕地狱,永远出不来了。这个“永远出不来”是什么意思?就是很长时间当中你不会出来的。或者就是说,乃至于你没有舍弃邪见的时候,乃至于你的邪见没有舍弃的时候,你永远无法获得解脱的。如果你把邪见舍弃之后,你把邪见舍弃了,生起正见,从这个时候开始,打开了涅槃之门。

如果你相续之中生起邪见,如果你的邪见不抛弃,一直保持邪见这种阶段,则绝对永远无法获得涅槃。所以《涅槃经》当中是有密意的讲法,有这样密意:舍弃大乘法的邪见者,很长的时间当中不能解脱。即便有时我们说,舍弃大乘法,或者对大乘法生邪见,他的过失相当严重,如果现在这一世当中,我们舍弃大乘法或者谤法,今生当中我们没办法获得解脱。就是这样的。

还有舍弃大乘法生邪见的话,会堕入地狱很长时间。堕完地狱之后又会堕饿鬼,然后堕旁生,最后变成人。变成人的时候,对大乘法仍然还是有邪见,然后又开始造业,又开始堕落。所以很长时间当中没办法解脱。

当然,因为诽谤大乘法毕竟和大乘法结下了因缘,结下了因缘的缘故,最终会有解脱。但是这个过程,流转的时候非常非常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永远无法解脱的。这是第一种解释。

以及从道中退转者暂时已断了修道之佛性,而并非断绝了心之自性光明界性。

这个是讲什么叫作断绝种姓者。在解释断绝种姓者的时候说“从道中退转者”,就是刚开始入道,入道之后最后对正道退失信心,退失信心之后,从道中退转。退转之后,从他自己相续当中的业障来看,“已暂时断了修道之佛性”,从修道的佛性,你现在已经发不起这个心了。你现在也没办法受戒律了。从这个角度讲,从一段时间当中暂时中断了修道的佛性,他就会安立成“断种姓者”。

或者就是在《大乘庄严经论》当中也是讲过,反正有一类众生,相续当中业障非常的深重,乃至于佛陀反复地给他宣讲轮回的痛苦,相续当中一点发不起解脱心,不想解脱、不想入道、不想受戒、不想皈依。从这方面讲,乃至于他很长时间当中,佛陀没办法教化的缘故,他也称之为“断种性者”。

所以从佛陀暂时或者说是圣者

暂时无法教化,从他一段时间当中,相续当中没办法发起解脱心的侧面讲,他是个断种姓者。实际意义上根本没有断种姓者。

以及从道中退转者暂时已断了修道之佛性,而并非断绝了心之自性光明界性。

这个就是讲什么叫断绝种性者,在解释断绝种性者的时候就是说从道中退转者,就是开始入了道,从入道之后最后对正道退失信心,退失信心之后从道中退转了,退转之后从他自己相续当中业障来看的时候,暂时断绝了修道的佛性了。从修道的佛性现在已经发不起这种心了,然后你现在没办法受戒律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从一段时间当中说暂时中断了修道的佛性,就安立为断种性。

或者就是在《庄严经论》当中也是讲过嘛,反正有一类众生相续当中的业障非常的深重,乃至于佛陀反复给他宣讲轮回的痛苦,他相续当中一点发不起解脱心,不想解脱,不想入道,不想受戒,不想皈依。这个方面讲的时候乃至于他很多时间当中佛陀没办法教化的缘故,他也称之为断种性者。所以从佛陀或者这些圣者暂时无法教化,从他一段时间当中、相续当中没有办法发起解脱心的这个侧面讲,他是断绝种性者,实际意义上根本没有断绝种性者。

以前我们看汉地的这些传记当中也是对于《大涅槃经》当中,讲的这些如来藏的观点也有很大的辩论的,一个论师,首先是一个大德,首先是斥之,一切众生普皆具有如来藏的观点,然后招至了当时很多很多高僧大德的攻击,很多大德的攻击,他自己没办法在寺院里面呆住,然后到其他的地方。后面一个《大涅槃经》的法本传过来了,传过来之后里面明确讲了根本没有一阐提,像这样一切众生普皆具有如来藏。

所以他在讲法的时候,如果说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的话,谁都应该点头的,然后一讲完之后,这些顽师就在点头。确确实实当时我就认为确实这些大德的根性不是一般的,要不然就是佛陀的化身,确确实实是这样的,要不然的话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的这个问题非常非常深奥的,非常奥秘的,他自己就能够一个人守持这样殊胜的观点,并不容易的。确实佛陀在了义的经典,尤其是在讲如来藏的经典当中讲,真正能够如理如是安立如来藏观点常恒不变的观点绝对是佛陀,除了佛陀之外没办法安立的。

所以说麦彭仁波切加这个辩论也是这样讲,你们说觉囊派这些大德他们是邪见者,是什么什么,但是佛陀经典当中讲的很清楚,如理如是宣讲这样如来藏的人就是佛的化身,菩萨没办法没有资格宣讲如来藏的观点的,像这样也是讲了很多。所以觉囊派真实弘扬他空见解的这些尊者,这方面肯定是佛的化身,不是说是其他的身份。所以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或者一切众生根本没有究竟一阐提的观点,汉地也是有很多的讲法,在藏地也是有这样一种讲法。

到底如来藏这个观点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或是说了义的不了义的,辩论是非常大。但是我们是按照宁玛派的传统,按照最极清净的解释方式,然后全知无垢光尊者首先这样弘扬,然后次第传到全知麦彭仁波切,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造了很多论典,宣讲如来藏绝对殊胜了义和空性不相矛盾的观点。然后法王如意宝秉持这个观点之后,传给仁波切、益西堪布他们,然后再开始宣讲的时候,我们现在也能够了解。

实际上如来藏绝对是最了义的说法,并不是不了义,暂时安立一个意趣,一切众生相续当中就是具有这种大无为法的功德,所以如果能够对这个方面生起一个绝对的信心的话,那么他的功德是非常大,最大的功德就是这个,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大的了。

所以平时我们了解无常的修法,了解空性的修法,都是为了最后通达如来藏做个铺垫,都是为了最后通达如来藏的教义打个基础,所以说如果没有前面无常的修法修心,没有了知一切万法都是本体大空性的这样一种正见,直接讲如来藏的话,非常容易将如来藏理解成我们分别心面前一种不空的法,我们分别心面前一个恒常不变的法,这个就落入戏论了。

所以说在讲如来藏之前,必须要广学大空性,广学大中观,破一切执著,破完之后把这个大空性的正见带上,然后再看如来藏的时候,实际上如来藏本体空,然后在本体空的前提下面,相合于法性的自性的缘故,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恒常不变的,离开了论典的恒常不变的,不是凡夫分别心面前的恒常不变的,它绝对是佛境界,佛陀智慧面前恒常不变的。

这个方面理解之后,佛的智慧离开一切戏论,而现在我们的想法是戏论,所以现在我们的想法认为如来藏恒常不变的,如果说没有相合于如来藏本基的话,就会认为是一种戏论,会认为我们分别心面前它是不空的,我们这样理解绝对和外道的神我没有什么差别,分不开彼此了。佛经的奥秘或者二转、三转巧妙的结合圆融无二的讲法,在自宗当中是非常广大宣讲的。所以这方面我们是从没有究竟断种性者,没有究竟的一阐提,从这个方面进行抉择。

所以说他说暂时没有修道的佛性而已,并非断绝了心的自性光明界,根本不是说断绝了心的自性光明,界性如来藏谁能够断绝,大无为法的本体谁也断绝不了的。所以前面用三种理论推理出来,一切众生都具备这样一种真如性。

《宝性论释》中云:“经中所谓之‘邪见者永不得涅槃’之密意是指:因为于大乘法起嗔恚是邪道之因,故乃断除于大乘法起嗔者之别时意趣(四意趣之一,指他时可解脱。)。”

最后一句改为:故而为了避免对大乘法起嗔之别时意趣。就是说故而为了避免对大乘法起嗔,他的一种别时意趣。无著菩萨在解释《宝性论》的时候也是讲,经中所说的邪见者永不得解脱的密意是什么呢?就是讲对大乘法起嗔恚,是一种邪道之因,所以说为了避免对大乘法起嗔,开始宣讲说你如果对大乘法起嗔生邪见,永远得不到解脱。他实际上有一种目的,为了遮止对大乘法起嗔恨,永远都不得解脱的缘故这样宣讲的。

(众生)具有自性清净之佛性故。

此句改成:因为众生具有自性清净之佛性。

为什么这样讲呢?为什么它是一种别时意趣呢?别时意趣在讲《庄严经论》的时候也是讲过,他时可以解脱为?,或是说永远无法解脱,他是指一段时间当中无法解脱,并不是说真正的永远无法解脱的意思。因为众生具有自性清净的佛性,一切众生都具有自性清净的佛性,这个是无法改变的,而且客尘也是可以远离的,那么为什么不可能解脱呢,肯定是可以解脱的。

有些永远不得涅槃是不合理的。因为出有坏佛陀了知众生无有差别皆具清净佛性故言:‘无始然有终,自性净常法,无始障不见,如金色被遮。’

此句改为:有些永远不得涅槃是不合理的,因为出有坏佛陀考虑到众生无有差别皆具有可清净性故言:“无始然有终,自性净常法,无始障不见,如金色被遮。”

因为出有坏佛陀考虑到众生无有差别皆具有可清净性,都具有可清净性。一方面众生的佛性是不改变的,第二个方面佛陀考虑到一切众生没有差别的,都是具有可清净性的,因为他的客尘是后染的缘故,客尘是可以分离的缘故,所以他是具有可清净性的,所以说是这样讲的。

佛陀在佛经中是这样讲:“无始然有终,自性净常法,无始障不见,如金色被遮。”佛陀在经典当中这样讲的,无始然有终,一切众生可以说流转是无始,但是他是有终点的,流转虽然没有开始,但是它有终点。

自性净常法,无始障不见,就是说相续当中都具备自性,自性就是清净的,自性就是恒常的法,虽然具备这样,但是无始以来以障碍的缘故,无始障就是无始以来通过障碍的缘故见不到自性净常法。打比喻讲如金色被遮,金色被遮这个意思就是说黄金本来有色泽的,它可以发出色泽,但是黄金被埋在地下的话,黄金被埋在地下的时候,黄金的色泽就看不到了,黄金的色泽就被遮住了,被地面上的障碍遮住了。所以像这样的话,黄金本身有色泽,它可以发光的,但是如果它有障碍的话就见不到。同样的道理,自性清净的常法也是这样本来光明的,但是众生的烦恼障、所知障遮蔽的缘故不见,这是这样一种观点。

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无始善法界(佛性),终有一日会得以清净,所以,能成立所谓之“无始然有终”。

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具有无始善法界,就是佛性如来藏的缘故,终有一日会得以清净,不管怎么样反正前面我们观察的是这样的,佛陀的事业是绝对不会停止的,然后客尘是绝对会远离的,然后每个众生也是具有如来藏的,所以说从这几个条件一观察的时候,肯定这个客尘终有一日会得以清净。

那么我们在坐的也许很多圣者的,但也许很多凡夫的,但不管怎么样的话,反正我们应该坚信这一句话,终有一日会得以清净。我们相续当中就有如来藏,佛的事业是不间接的,客尘是可以远离的,所以我们相续当中的客尘终有一天肯定会清净,清净的时候就是圣者,清净的时候就是佛陀。所以说能成立所谓之“无始然有终”的观点。

下面开始讲觉醒佛性之相:

觉醒二种佛性之相,觉醒就是平时我们讲的苏醒种性的意思,觉醒佛性就是把种性苏醒。那么我们的种性是什么种性呢?实际上每一个众生无偏来讲都具有佛种性,但是在暂时苏醒的层次来讲的话,有些苏醒声闻种性,有些苏醒缘觉种性,有些是苏醒大乘的共同种性,有些苏醒密乘种性,反正这个是差别种性的。但实际意义上每一个众生种性都是佛种性,但是在苏醒的时候,苏醒的层次不一样,这个地方是讲大乘的种性是如何苏醒的。

觉醒二种佛性之相:(一)觉醒自性法身佛性之相:

就是苏醒法身种性,平时我们讲苏醒法身种性怎么样理解?苏醒法身种性主要是你现在对空性开始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对于二转法轮当中所讲的般若空性生起很大的欢喜心,听闻空性之后有一个不共的相表现出来,就说明他对自性法身种性开始苏醒了。

《入中论》云:“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生欢喜,由喜引发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彼身已有佛慧种,是可宣说真性器,当为彼说胜义谛。”

这个就是讲苏醒法身种性之相,若异生位就是凡夫位的意思,在凡夫位的时候这个人听闻空性的时候,一听闻万法皆空,然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闻到这个的时候,生起很大的欢喜心,内心数数生欢喜。有些时候我们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也许没有这样的相,但是后面在佛学院学佛,学空性学了几年之后,学空性的时候越学越高兴,越学越喜欢,像这样也是法身种性开始苏醒的这样一种象征。

内心当中数数生欢喜,由喜引发泪流注,有的时候极为欢喜的缘故,他自己的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像这样通过欢喜而流的眼泪。周身汗毛自动竖,自己的汗毛,毛骨悚然的感觉,一切汗毛全部自然打开了,自己的汗毛自动往上竖的,这个方面极其欢喜的,像这样一种相。从这个外面的相推知彼身已有佛慧种,他的身体当中、他的相续当中、心当中已经有了佛慧的种子,像这样成佛、一切大空性的佛慧的种子已经有了。

是可宣说真性器,是可以对他宣讲真正的法器,宣讲真性的法器就是这个人,当为彼说胜义谛,所以对这样的人应该给他宣讲胜义谛的空性的修法,这个就是觉醒法身之相。

(二)觉醒色身有法佛性之相:

就是讲苏醒色身种性。

《经观庄严论》云:“加行观悲心,胜解及安忍,真实行善法,定说佛性相。”

这个就是他的相,下面和我们以前学的唐译的颂词稍微不一样,反正意思是一样的,字句上不一样。加行观悲心,就是讲在入加行的时候,通过加行观悲心,就是生起大悲,生起大悲心,苏醒色身的相有四种因、四种相。

第一种相就是大悲心,对众生能够生起大悲心,无法抑制的大悲心,这个是第一个。胜解就是大信的意思,很大的信心,对于成佛对于自己能够修道生起很大的胜解信,这个叫胜解的意思。安忍就是指大忍,他自己生起一种很大的忍耐,他知道修持成佛之道要三无数劫,三无数劫没什么了不起,我能够忍受,我能够忍受三无数劫当中可以修行,所以他内心当中有这样一种决心,大忍大安忍。

真实行善法叫大行,大行就是说对于六度四摄都要进行真实的行持,他也能够真实的行持,大行。所以说相续当中有了大悲、大信、大忍、大行这样四种相的话,定说佛性相,就是说他有这样种性的,他有大乘种性,所以说从这个方面就是讲苏醒色身种性。

下面讲苏醒种性的功德:

觉醒佛性之功德,彼论云:“即使堕恶趣,亦速得解脱,彼纵受微苦,生厌度众生。”

即使改成“纵久”。纵久堕恶趣,亦速得解脱,是不是矛盾?不矛盾。因为它的意义不一样,纵久平时我们讲迟入,平时在唐译当中我们讲迟入,纵久就是说因为他有大乘种性的缘故,所以说有的时候造了五无间罪,造了五无间罪按照共同乘的讲法,没有中阴的死了之后马上堕,但是如果他的相续当中苏醒了大乘种性的话,纵然他造了五无间罪,但是是迟入啊,很长时间之后才堕入,叫做纵久。就是说虽然他要堕落,也许他自己的这样一种业,在几个劫之后他的业开始苏醒,苏醒之后可以堕落恶趣,因为必定造了这样的业。所以纵久的意思就是说纵然后很久之后堕恶趣,就是说纵久堕恶趣就是这样的,迟入,这个叫迟入。

然后堕到恶趣当中之后,亦速得解脱,也是很快得解脱,像皮球落地一样,皮球一着地马上弹起来,所以说具有大乘种性的人他造了堕恶趣的业,即便是长久时间之后堕入恶趣,但是也是速得解脱。一方面是迟入,迟入也有很多方便的,比如说现在我们苏醒种性,苏醒种性之后如果我们相续当中有迟入的这样的功德力的话,那么本来讲的话你今生造了恶趣,肯定要堕恶趣,堕恶趣怎么办呢?堕恶趣就没有修法的机缘,在《入行论》中讲没有修法的机缘。但是我有大乘种性的功德在这儿,所以他就迟入,他会拖延很多世之后再堕,那么我在这几世当中可以历历的忏悔,我又争取到了时间,争取到时间之后历历的忏悔,然后修持很多很多解脱业,很有可能就不需要堕了,这个叫迟入它的功德,它是一种功德。然后速得解脱,即便堕下去之后,马上就得解脱。

彼纵受微苦,这个叫苦轻吧,像这样的话痛苦很轻,堕到地狱当中因为很快就出来的缘故,所以他所受的痛苦是很轻微很轻微的,所以说这些方面都是连贯的,像这样受很轻微的苦。

生厌度众生,即便是在受很轻微的苦的时候,都有功德,什么功德?生厌或就是生起悲心,都能够生起悲心。一方面是对整个轮回能够生起厌离心的功德,或者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他自己会对众生生起强烈的大悲心。因为他自己通过自己的苦受做为缘,然后想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受苦的,他马上就生起悲心。所以具有大乘种性的菩萨堕于地狱,根本和平时都不一样的,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的,其他人堕下去就堕下去了,然后自己在地狱当中还要造业。菩萨很迟,以后再堕,然后堕了之后很快就解脱,苦很轻微,即便是受这个很轻微的苦的时候都能够度众生,都能够对众生发悲心,这些方面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苏醒大乘的种性功德是非常大的。

意思是说,一次觉醒佛性后,即使堕入恶趣中,也会如线团落地弹起般速得解脱,以其感受微苦及强烈厌离心之缘也可度化众生。

就是说在一次觉醒佛性之后,即便堕到了恶趣当中去,然后犹如线团,现在我们可以用皮球做比喻。像这样线团落地马上弹起来,所以说速得解脱的。例子就是未生怨王,未生怨王就是一个例子,在佛经当中讲未生怨王他自己造了五无间罪,他历历的忏悔,在大乘当中讲的话有一个《未生怨王忏悔经》,他忏悔,忏悔之后有一种说法好像是现见了法性,所以他最后这样一种业示现业成熟之后,一堕下去马上就起来了,就是这样。我们如果打比喻就是未生怨王,他也马上可以解脱。然后以其感受微苦,一点点苦,然后强烈的厌离心之缘也可以对众生生悲心,然后度化众生的。

众生若无有如是佛性,则遭遇任何痛苦都不会生起厌离心,有些人有摆脱轮回、趋向涅槃之心也不合理了,甚至欲求解脱的想法也不可能出现。

这一段主要是讲没有佛性如来藏的过患,如果没有佛性的话,任何遭遇痛苦的众生都生不起厌离心,没办法生起一种厌离轮回的心。有些人想摆脱轮回趋向涅槃的心也不合理了,不可能说我要摆脱轮回然后趋向于佛果,趋向于涅槃,这种心也不合理的。甚至于欲求解脱的想法也不可能出现,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佛性的缘故。没有佛性,没有佛性的能力的示现,所以说他没办法生起求道的心,乃至于我们现在能够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想求佛果的心完全都是因为有如来藏。

然而,尽管谁也未宣说,却有些士夫对苦难的其他众生起悲心,有些人因为感受痛苦而生起出离心等,皆是由于众生具有无始善法界即如来藏之力所致。

但是尽管谁也没有宣讲,但有些士夫没有遇到佛,在没有遇到佛法,在没有遇到菩萨之前的话,他看到众生受苦的时候自然而然能够生起这样一种悲心,我们不说这个是什么其他的大乘种性苏醒,即便是一般世间上的人,他看到其他众生受苦都能够生起悲心的原因是什么呢?他内心当中有一个真正的善法界,本性善。像这样的话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一切有情本性就是善法,本性就是大善的缘故,所以他见到众生痛苦的时候就能够生起悲心。有些人虽然生不起悲心但是他可以生起出离心,想这个轮回没有意思,然后想出离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众生相续都具有无始善法界,都具有如来藏的能力所导致的。

《宝性论》云:“若众无佛性,于苦不生厌,亦于涅槃法,无欲求心愿。

如果众生没有佛性的话,对于痛苦不会生起厌离心的,对于涅槃法没办法生起欲求的心愿。

现见轮涅法,苦乐之功过,具有佛性致,无佛性无故。”

此句改成:轮回涅槃法,视苦乐功过,具有佛性至,无佛性无故。

对于轮回法和涅槃法,能够分别看为苦乐,就是将轮回视为苦,将涅槃视为乐,然后将涅槃视为功德,将轮回视为过患。这个是因为具有佛性而导致的,如果没有佛性的话,根本没办法生起这样一种心念来。

如是已广说了因众生均具有佛性故自己圆满如来藏功德之理。为总结之而暂说偈颂:

这个也有改动,改为:如是已广说了众生均具有佛性故本身固有如来藏之理。为总结之而说暂停偈:

因为前面已经广说了这样如来藏的道理,然后下面是一个总结,说一个暂停偈:

众生皆具如来藏,客尘所遮之壳中,

本具光明法界灯,身智无离无合法,

自即具足任运成。

那么一切众生都具备这样本来清净的如来藏,但是通过客尘所遮,被客尘所遮的壳当中,就是这样一种烦恼相等等的壳中,本具光明法界灯,在烦恼壳的里面,他是具备这样光明法界灯,这个讲如来藏的本性。身智无离无合法,就是说三身五智都是通过无离无合的方式而具备的,所以说自己具足任运成,自己具备任运自成的法性。

这一颂零一句,主要是宣讲性种,可以说自性住佛性的,这个主要是讲自性住佛性,反正每一个众生都具有这样的自性住佛性,下面再讲实修生佛性,讲修种:

勤修空性大悲藏,获得所谓菩提名,

利乐一切有情众,虽如空日本自生,

然为客惑云障蔽,如梦三有中受苦,

为遣二障当精进。

就是说虽然有自性住种性,但是如果不精进修持的话也没办法显露的,所以说教导我们要勤修空性大悲藏,勤修大乘的真实精华的教法,最后获得所谓菩提的名称,像这样如来藏的名称转为菩提的名称。

利乐一切有情众,然后成佛之后他显现事业,利乐一切有情,将一切有情也能安置在菩提的果位当中。虽如空日是本自生,虽然犹如空中的太阳本来就是自生的,本来就是具备的,然后为客惑云障蔽,但是有的时候太阳不显现,是因为有云彩的缘故,所以说我们自己的本性本来就是自然而聚的,不显现的原因也是因为客尘的迷惑,客尘的烦恼所导致的。

如梦三有中受苦,所以说现在我们是梦幻一样的,三有当中感受不必要的,没有的痛苦,为遮二障当精进,所以为了遮遣,为了遣除二障后学者应该精进修持。

偶然迷现六趣相,以业习气如梦幻,

无前中后无而现,本具自成光明智,

后两句改成:无前无后无而现,本具自成光明智。

偶字有突然的意思,通过客尘显现六趣的相,这些是以业力习气如梦幻一样,这些都是如梦幻一样,无前无后无而现,前寂也没有后寂也没有,然后现在也是无而显现的,无前主要是无前寂,无后是无后寂,无而现这三个字是现在也是无有当中而迷现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无前无后无而现呢?实际上它就是不存在的的意思,它是迷乱的显现。本具自成光明智,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自然而成的光明智慧。

纵然恒有今未见,如眠时不见自处,

勿执无义遍计法,修炼心性光明道,

此句改成:纵然恒有今未见,如眠不见自住处,勿执无义遍计法,修炼心性之光明。

纵然恒有今未见,像这样这种自成光明智纵然恒时存在,但是如今没有见到,就是如眠时不见自处,就是说好像自己睡觉的时候在做梦的时候,根本见不到自己睡觉的地方,像这样显现迷乱的外境,本来自己的住处是真实的,自己睡觉的时候睡到这个床上,但是睡在床上你做梦的时候你见不见得到你的床呢?见不到。见到什么了?见到其他的有情,其他的事情,像这样的话见到其他的,所以说现在我们每个众生相续当中都具有如来藏,但现在我们没见,见到什么呢?见到其他的遍计法,见到其他山河大地遍计法,不见如来藏。

所以勿执无义遍计法,无垢光尊者就教导我们,不要执著无有意义的遍计所执法,遍计所执法就是一切山河大地啊,或是说自己的身体啊,自己的心识啊,全部都是无而现的遍计法,不要执著这个。不要执著这个那么怎么修呢?修炼心性之光明,应该修持法性,或者修持无常啊,修持厌离心,然后开始入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修持菩提心,修持空性,然后开始入大乘,在这个基础上再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啊,然后开始迅速的,通过最迅速的方便现前殊胜的佛果,所以说应该修持这样了义的方法。

自在成办自他利。

最后成就之后,就可以自在的成办自利和他利,这个就是暂停偈的意思。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六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科判,现在正在宣讲第四个科判当中,第四个科判主要是含摄在修持四种厌世心,对整个轮回如何生起出离心厌离心的这样种殊胜的窍诀,现在讲业因果当中,主要是讲随解脱分的善业,随解脱分的这些善业是如何依靠什么样的基础的?暂时来讲是依靠于种种习气阿赖耶,究竟来讲的话,它的离苦主要是依靠如来藏的本体法性真实义阿赖耶,以上无垢光尊者他对于如来藏如何存在的道理作了广说,今天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宣讲。

若问:既然一切众生普遍具有佛性,为何还漂泊于轮回中呢?

前面不是已经广述了一切众生普遍具有佛性如来藏的道理嘛,既然具有佛性,佛性当中本具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本来具备十力四无所畏,本来具备三身四智,一切众生具备这样一种佛性为什么还要漂泊轮回呢?这二者之间是不是有矛盾之处?要不然的话如果有佛性不可能漂泊,如果漂泊的话不可能有佛性,从这个方面提问,这个问题以前没讲过,主要是没有分实相现相,在实相界当中众生都是佛,在现相界当中佛是佛众生是众生,佛不具备众生的体性,众生不具备佛的体性,漂泊主要是现相当中的这样一种众生,现相当中的众生根本不是佛陀,所以说这个主要是实相现相分辨清楚之后不会有任何的疑惑的,下面还是从现相界的侧面来进行观察宣讲。

答:众生由于未了知具有佛性,原本无有而执为我,以此为因,以前后屡生的烦恼、恶友、贫穷及随他人所转为缘,从而流转在轮回中。

众生因为不了知本来具有佛性,第一个他是不了知的,不了知说明他有一种无明,最初是以无明,俱生无明为因。

原本无有而执为我,什么意思呢?就是讲原本无我,原本我是没有的,但众生反而执为有我,原本是没我,但众生执为有我,通过这样种我执,以此为因,以前后屡生的烦恼,前后屡生的烦恼就是说在前前后后在这样一种流转轮回过程当中屡屡生了很多的烦恼,以这个烦恼为因,以恶友为因,以贫穷为因,以随他人所转为因,像这样的话开始流转于轮回当中,这方面都是有个别所指的意义的,也就是为什么众生没办法流转呢?也就是虽然具备这样种佛性,但是没办法苏醒,第一个是无我执为我没办法苏醒,然后其他的缘相续当中的烦恼过于深重,他具备很深重的烦恼的缘故,所以说发不起出离心,发不起解脱心,像这样的话就是以烦恼为缘屡屡造恶业,屡屡造恶业就屡屡堕恶趣,屡屡堕恶趣的缘故得不到修持正法的殊胜所依这个暇满人身,得不到人身的缘故开始流转了,这个是从它的烦恼粗猛的角度讲的。

恶友,即便是自己烦恼轻微或者说没有其他的缘入了佛门,入了佛门或者想要入道的时候(这个不一定是入佛门),然后想要入道的时候以这个恶友为依,比如依止一些外道的本师,依止一些外道的善知识或者邪知识,通过他们的邪牵引,自己开始入错道,自己入了错道的缘故也没办法真正地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

贫穷是什么意思呢?贫穷就是自己即便是想要修法,比如我们今生当中已经皈依了佛门,皈依了佛门之后开始想修法了,想修法的时候但是过于贫穷,过于贫穷的缘故那么自己找不到修法的资具,房屋啊或者衣服啊还有食品啊,还有其他的这些生活所需都没有,都没有的缘故自己就没有这样一种出家的因缘,有的时候出家,尤其在古代的时候自己要准备法衣,钵盂,自己要准备这些东西,如果是找不到这些东西的话,很多人就出不了家的,这个方面在佛经当中还有很多公案当中都有记载的。如果是个在家人的话,这个在家人他自己过于贫穷,没有多余的资具来供养,没有多余的资具然后修法,也就是说他过于贫穷的缘故要养家糊口,养家糊口他就必须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挣钱上面,所以说如果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挣钱方面,过于贫穷的缘故就没有时间,也没有这样种财力去修习佛法了,或者就是说自己过于贫穷的缘故,为了养家户口不得不造业,有些居士也是这样的,有些居士过于贫穷,他自己想修法,知道这个是不对的,但是过于贫穷的缘故实在想不到其他办法的时候,他就开始要去杀生、开始去偷盗,做这些恶业,以这些恶业为因,开始流转的,所以这个直接因是什么?直接因来自于贫穷,如果他比较富裕,或者是一个中等的家庭的话,他也不至于为了一点钱然后去造恶业的,所以说贫穷这个也是修的一大障碍,必须要了知的。

随他人所转不得自由,比如说成为别人奴仆,成为别人奴仆就随他人所转了,那么你自己能不能修法,你自己能不能去求法,就要看你主人的意思,主人他比较仁慈,他如果信佛法的话,他就可以开许你去求法你去修法,他会给你更多的时间。如果这种主人他修持佛法或者他是个恶人的话,那你如果说是放弃了给主人做的活,然后自己去念佛自己去打坐,这个方面他是不允许的,所以说是如果没有自由随他人转的话也没办法修法,没办法修法的缘故当然就会流转轮回当中。

所以这个地方讲了四种缘,第一个前面讲过的因,因就是指不了知佛性,无我执为我这样一种进取因,缘是什么呢?彼生烦恼、依止恶友、过于贫穷、随他人所转等等,这个方面就是缘,那么如果我们要对治这个方面这样种过患也就是说这个就是讲我们为什么不得解脱为什么不认识如来藏的这些负面的因素,如果我们要解脱怎么办呢?

第一个要认知具有佛性,必须要通过依止善知识,通过这样种二转三转法轮了义的经部论典,然后知道我的心性就是大空性大光明双运的这个如来藏,再进一步通过人无我空性的正见,法无我空性的正见,进一步破除相续当中认为这个我,因为这个我就是无有本来就没有的,现在我错认为他有,这个方面必须要通过殊胜的理论打破,这个就是主因。

如果要修法还要打破其他的外缘,其他的流转的缘,这个缘就是屡生的烦恼,屡生的烦恼怎么对治呢?实际上通过守持戒律的方法,守护自己的根门,如果自己能够守护戒律的话,很多烦恼它就不会强烈的生起,不守护自己的根门,不按照戒律来做的话,很多烦恼他就会强制性生起,所以说这个方面是一个方法。第二个方法对于这样种贪心,修持不净观,对于嗔心修持慈心观,对于这样种无明愚痴修持缘起观,这个方面也是对治烦恼的方法,然后再学习像《入行论》像其它的殊胜的窍诀对治这个烦恼,或压制或根除,所以说从这个方面烦恼也是障到了因缘的缘故,所以说自己的烦恼轻微绝对能够帮助自己悟道的。

恶友怎么对治呢?恶友对治的话,必须要知道恶友的过患,善友的功德,然后对于恶语具备的法相,他自己具备什么条件才是恶友,然后善友善知识也要法相??9:25,像这样的话一一作了解,一一作对比,这个了知之后,就知道这个是恶友要远离,那个是善友要依止,从这个方面就明确善友和恶友之间的差距,和依止的分别功德和过患,然后就可以彻底地远离恶友的,这方面今生当中如理如实地依止上师善知识,如理如实地依止道友的话,都过这个缘起力,自己在后世当中也不会依止恶友的,还有通过发愿,比如说《普贤行愿品》当中的也有这样的发愿,发愿通过这样种殊胜的愿力加持之后,生生世世不离师,不遇这样种恶知识,生生世世。

生生世世不遇见恶知识,生生世世远离恶友,这也是一种殊胜的方便。贫穷,为了对治故遇贫穷而无法修法, 因贫穷而不能修法,今生必须舍去悭吝,今生要尽其所能做布施,该上供就上供,该下施就下施。为了今后有修法顺利的缘故,就必须多做食施;为了防治随他人而转,无有自在的缘故,对任何人都要恭敬。对任何人都要恭敬,不对任何人小看,这样自己会转生到种姓高贵的家族,这样不会随他人而转,或者自己今生再在发愿再在回向,比如发愿以后获得一个自由自在修法的人身,把自己的善根、功德再在回向,再在加持,后世当中不会成为别人的奴仆,自己一生下来就具有修法的因缘。无垢光尊者造了殊胜的愿文吗, “愿乃至我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从这里开始发愿出生就遇正法, 依止善知识,令上师欢喜,修持正法,即生成就,然后为众生传法,最后将一切众生安置在佛地。这个发愿文是最圆满的。这样从自己的下一世获得暇满人身,值遇殊胜的佛法,值遇殊胜的善知识,入理如法依止善知识,证悟佛法,弘扬佛法,引导众生成佛……一切愿文都已具备了。再在发愿回向的话,这些过患都会彻底远离。所以说以上讲了为什么不得解脱的因缘和对治的方法。

下面引用教证说明。《经观庄严论》云:“串习货恶友,贫乏随他转,总之佛性过,当知此四者 ”。“总之”和“当知”要改,第三句“总之”改成“当知”,“当知佛性过”;后面的“当知”改成“摄略”,“摄略此四者”。“当知佛性过 ,摄略此四者”,这是去年我们学《庄严经论》学过的,障碍苏醒种姓的过失就这四种。串习货,就是前面的烦恼,与生的烦恼,再在地串习烦恼,对于相续中的贪嗔痴不认识不对治不压服,一而再再而三地升起,串习他,这个方面(听不清)就没有办法( );恶友,就是依止恶友恶知识,没有办法证道;贫乏就是过于贫穷;随他转就是成为别人的奴仆,有时候不一定是成为奴仆,但是即生中有寺院,为寺院所束缚,比如我是这个寺院的人,我是寺院当家的,没时间没办法学法;还有被家庭所束缚,所转的,自己要学法被妻子儿女不同意,走不开,这些都是随他转,不是一个自由自在修法的人身;“当知佛性过”,这个佛性就是种性的意思,应当知道种性的过失。以前我们讲《经庄严论》讲过,不是说佛性有过失种性有过失,而是说障碍你苏醒种性有什么过失;“摄略此四者”,“摄略”就是最重要方面的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这四种了。

《光次第论》云:“本来光明因无明,说心为我执为己,外境说他执我所,众生漂于三有界,以业各受诸苦乐。”

“本来光明因无明”,“因无明”改成未觉此。“说心为我执为己”的“为己”改成我所。

“本来光明”就是指我们的佛性,我们的心性本来就是光明的,无有任何垢染,本来就具有功德。未觉此,但是众生没有了知这个本体。后面还有讲这个俱生的无明。现在我们开始学佛,从基础的佛法学到如来藏这个层次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让我们觉悟或者知道内心当中,有一种本来光明,然后再学习怎么样,显现光明的方法。在佛经论典当中,就是教给我们怎么样遣除客尘,怎么样使你本具的佛性开显出来。什么是最快的方式等等等等。这个方面就讲的很多。所以说我们现在学法都是为了觉醒内心当中的光明而作的,或者这样去闻思修行的。

“说心为我”,很多众生没有这样一种心性本来就是无我的。开始说心或者执著心识为我。说这样一种内心的意识或者第八识就是我。执我所,有了我之后就开始执著我所。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的话就有了我和我所,然后有了我和我所之后就会开始轮回的。

外境说他执我所,外境说他就是对照我来说他的。比如说这个是我那个是他法。比如外境的房子、柱子这些都是他法。外境说他执我所,也是把这个外境执为我所。以前我们在中观众也讲过,这样一种我所的法,就是说法我很容易混在一起。什么是法执?什么是我所执?有时候说这个房屋好像也是一种法执,如果把他们执为实有,好像也是一种法我的意思。有些说我所也是,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东西,也是一种我所。

我所和法我二者之间的差距。比如说我们以同样的一个杯子做比喻。这个杯子在外境当中存在,不是我的自性。但是我们说如何分别我所和法我呢?这个杯子是我的,它是属于我所有。对我来说,这个杯子就成了我所。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讲这个杯子不是他的,对他来讲,这个杯子就是法我。就是外境的一个法。从这个方面就可以区别,这个法到底属不属于自己。如果属于自己这就是我所,如果不属于自己的就是法我。这些方面在外境的法上面容易混淆。如果在自己相续当中也有我和我所,我就是五蕴这些种子,我所就是比如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脚,乃至于我的心。这些方面都是我所。对于总体和支分一分别之后。至于什么是我什么是我所?什么是人我执什么是法我执。什么是人我什么是法我。这些方面一一认清楚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对这个在贪执对那个在贪执,然后一一就可以断除的。

众生漂于三有界,以业各受诸苦乐。众生漂在三有的三界当中,以业各受诸苦乐。通过自己的业感受一切的苦乐。

《普作王续》云:“稀有此游舞,离作如空住,不缘以愚痴,初始由自生。彼同一切道,众生自性住,凡夫欺迷故。”又云:“诸光集于彼,上下四方隅,无定彩虹色,现见佛性别,动尘不动性,胜过五大种。”

这也是有很多改动的。稀有此游舞,稀有的后面再加上稀奇两个字。就是稀有稀奇此游舞,然后第二句改成离作犹如虚空住。第三句不缘两个字改成一切不得,即一切不得以愚痴,第四句的初始两个字改成无间之始,即无间之始由自生。彼同一切道,是在彼字的后面加上即等,就是彼即等同一切道。众生自性住,在众生前面加上一切两个字。也就是一切众生自性住。凡夫欺迷故改成凡夫受欺迷惑故。

迷后面加惑字,凡夫受欺迷惑故,就这样第一个教证这样,那么第二个教证又云后面:又云后面诸光集于彼,改成诸方光茫集于彼,在诸后面加方字,光后面加茫字,就说,诸方光茫集于彼,然后呢第二句上下,上下前面加形成,形成上下四方隅,就这样改的,形成上下四方隅。然后呢无定彩虹色呢就是改成无有固定彩虹色,就无字后面加有和固,无有固定彩虹色,就这样改动的,然后呢,就现见佛性别呢就是在这个现见佛性之差别,就是在佛性后面加之和差两个字,现见佛性之差别,然后呢动尘不动性呢在动尘前面加如是,如是动尘不动性,这样改的,然后呢胜过五大种,胜过两个字不要了,然后在五大种后面,五大种即大主尊就改成这样的,五大种即大主尊,那么这样改的,那么这个《普作王续》呢上师也没有多解释,没有多解释话,这方面我也不敢多解释,因为这个看起来的时候含义是非常深的,只不过是怎么样改过的,改动之后呢容易理解,那么看的时候呢从自己的方面是有够理解的,但是自己的理解能不能这样直接讲呢,这个是不敢讲的,所以这个方面也是很深的一个金刚句,就是按照这个上师这方面也是几乎念下去的,没有作解释,没有作解释呢我自己不敢解释,当然我自己就说理解方面呢有理解的大概从哪个方面理解,但是这个方面不敢肯定,如果解释错的话,这个过失也非常重的,所以这个就不解释了。本来的光明心性明空自然智慧,本体空性如虚空;本来的光明心性,光明心性换个次第,心性光明,换成心性光明,本来的心性光明明空自然智慧,本体空性如虚空,那么下面就对于这样一种如来藏的本体啊,如来藏的本体本来具备的明空自然智慧,它自己具备什么样的特色,什么样的特色呢?首先呢它是本体空的,本体空性就是虚空,比如说这样一种这个心性的光明呢这样一种智慧呢虽然是无为法,虽然就是恒常不变的,但是它的体性是不是真正的不空的呢,它的体性应该按照它的本体来讲的话,应该是本体空性的,本体空性犹如虚空一样的,虚空和它的空性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所以再再我们前面讲的虚空是没办法给空性作比喻的,一个是有为法,一个是世俗当中不成立的假立法,一个是本体空性它自己的法界本性实相本义,所以说这样一种明空的这样一种智慧,他本体是空性的,就像二转法轮当中所讲的大空性的本体应该这样理解,自性光明如日月;那么在大空性当中呢是不是什么都不显现呢?在大空性当中并不是什么都不显现,它的自性是光明的,它的自性光明如日月,那么这个如日月,日月两个呢也是它的相似比喻,实际上就说日和月呢它都是众生的业力形成的,有的时候说是众生的善业,有的时候是(23:25) 的业,反正呢是众生业形成的缘故呢,它是一个有为法的自性,它是虚妄法的自性,那么自性光明呢它是一个无为法的自性,本来具备的不变化的光明,那么这个光明呢并不是太阳光啊并不是电灯泡的光明,不是这种光明,这种光明都是有为法,太阳发的光明也好,电灯发的光明也好,它都是因缘合和的法,不是真正的光明,这个光明呢很多地方就解释成它的智慧方面的,它的显现智慧。大悲现相不灭如清明镜面清明两个字呢改成洁净,就说如洁净镜面,清明和洁净呢从侧面还是有差别的地方,大悲现相不灭如洁净的镜面一样,那么就是说这样一种这个洁净的镜面上面可以显现很多很多这样一种影像法啊很清净,然后这个可以说在这个明空自然智慧它的这样一个特点,另外一个侧面呢它具有大悲的现象,具有大悲的现象的缘故呢,就说是这个他会不停的做利生的事业,那么这个就是众生的本具,众生的本来佛性当中就有这样无缘的大悲心,无缘的大悲心、无照作的大悲心,平时我们说对众生发一个菩提心,对众生发一个大悲心,这个方面是一种因,这个是一种有为法,心所,那么通过这样一种心所的有为法所牵引所引发的话,我们可以趋入到最后这样一种无缘无造作的本体的大悲心当中,所以这种大悲的现象不灭呢,本身就是自然智慧当中具备的。如是从不堕轮涅任何一边之如来藏法报化三身的自性中,因本体空性而无碍显现;那么就是说是从不堕轮涅任何一边,那么谁不堕轮涅任何一边,如来藏的本体不堕轮涅任何一边。它也不是属于轮回法,它也不是属于涅槃法,就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不属于轮回和涅槃法呢,我们说不属于轮回法好解释,为什么连涅槃也不属于呢?实际上这个轮回和涅槃就是观待的法,如果说是有了轮回才会有涅槃,比如说众生有了轮转,然后才有消除轮回的涅槃,如果从来没有轮回,哪里来涅槃呢?所以说轮回和涅槃就像众生和佛一样,如果没有众生就不会有佛,实际上如果最后没有众生的时候,佛的这个佛的这样一种自性也没办法安立的,只不过观待明言来讲,观待我们自己了知万法的所知来讲呢,哦有一个轮回,有一个消尽轮回的涅槃,但实际上观待轮回的涅槃呢就是任何就说任何了义的经典当中呢都是不成立它是一个本体的,它是一种假立的法,观待的法,这个如来藏的自性呢就是根本不偏堕于轮回这一边,也不偏堕于涅槃这一边,它是超越了轮涅的本体的,轮涅的本体超越之后呢,它有一个这样如来藏的本体,它的法报化三身的自性当中呢,那么因为本体空性的缘故呢,它因为自己的本体空,所以说可以无碍的显现,如果本体不空呢?根本没办法无碍显现,所以说因为本体空的缘故,才可以无碍显现。因自性光明而于外境中出现自然五光;那么因为就说它自己的这个自性是光明的缘故,有显现的缘故呢,所以说才可以在外境当中出现自然的五光,因大悲觉智而产生能辨别之妙慧,大悲觉智这个觉后面加这个就说大悲觉性本智吧!就这样改,就觉性本智,觉后面加性和本,那么就因大悲觉性本智而产生能辨别之妙慧,那么通过这个大悲的觉性本智呢就可以产生能辨别的妙慧,能辨别的妙慧呢实际上它是一种显现法,它能够辨别此是法,此是非法,那么这样一种能够显现辨别妙悲的根本是来之于大悲觉性本智,有这个作因,才可以显现这个能辨别的妙慧的,从此三者中出现迷乱。那么从这样一种这个无碍显现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和大悲觉性本智这三者之中出现迷乱的,出现迷乱它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呢并不是以这三者为能生因,然后呢从这个作为能生因而产生一个所生的这个迷乱法的果,就是说呢从中出现的意思呢并不是说能生所生的角度并不是说如来藏它还可以作为一个产生万法轮涅的这样一种不清净轮回法的这样一种因的,不是这个意思,如果这样的话,如来藏或者这样一种本体空性呢就应该成了有为法了,就应该成了非无为法的自性了,所以这个方面什么意思呢,从此三者出现迷乱可以理解成这个三者就是迷乱的基,如果有了这种基的话,众生才可以缘这个基错乱认识,如果没有这个基的话,众生就不可能错乱认识,打个比喻呢就像我们以前经常用的这个蛇的比喻,那么在黄昏的时候看到这条绳子,看到这条花花的绳子,看到这个绳子是个基,那么什么基呢?就显现蛇值的基,认为它是蛇的一种基,那么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条蝇子的话,我们后面会不会就生起这是一条蛇的执著呢这个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呢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条蝇子作为基显现的基的缘故呢?后面众生缘这条蝇子产生了错乱分别,然后呢开始显现了蛇,同样的道理呢这样三者呢就是一个基,那么众生缘这样一种基呢产生了错乱分别,然后开始迷乱显现为轮回的,从这个方面应该了解。《密藏续》云:“奇哉如来藏,自分别迷乱。”那么这个也是五个字改成七个字,那么就是说奇哉,奇哉后面也是加稀有,奇哉稀有如来藏,自分别迷乱呢这个自前面加由,由于的由,由自分别而,分别后面加一个而字,由自分别而迷,乱字呢改成惑字,是这个迷惑的惑,那么由自分别而迷惑就这样的,那么这个《密藏续》大幻化网这个里面讲的话奇哉稀有如来藏,它本身是清净没有迷乱的,但是由自分别,由于众生他自己的迷乱分别而开始迷惑的,对于如来藏本体呢没有认清,没有认清看成其它的法,看成不清净的法,看成了所取法,所以说你开始产生了迷惑,就从这个方面呢解释前面的含义的。尔时,从未认识自然智慧本面分而言,称为俱生无明;那么下面讲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什么叫俱生无明呢?就是从这个没有认识自然智慧本面分,分呢就是角度的意思,从没有认识自然智慧本面这个角度呢,就说我们自己本来俱备的自然智慧呢自己没有认识,从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就称之为俱生无明。

从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就称之为俱生无明。

从自现执为他现分而言,称为遍计无明。

遍计无明的意思就是说自现执为他现,本来这一切都是自现的,比如说如果我们要简单的解释不一定非常的合理,非常的恰当,按照唯识宗的这个观点解释,本身这些外境都是自现,都是自己的心显示现的,除了自现之外没有他现。

但是把这个自现执为他现这个叫遍计无明,我们就可以从比较理解的方面或者从梦喻。做梦的时候我们在梦中梦到这些山河大地了,梦到其他的有情了,那么这些山河大地和有情这个梦中是自现还是他现呢?这个就是自现,但是之前梦中认不认识这个是自现呢?梦中不认识这个自现,反而认为外面这座山我去爬,然后对面这个怨敌他打我,我要打他。这个方面好像很明显,梦中有自他的执著,但实际上这些全是自现,这个自现不认识执为他现的角度来讲就叫做遍计法。在唯识宗的宗义当中叫遍计所知性。

这个方面有相似对应的地方,就从自现执为他现称为遍计无明。当然如果真正按照《密藏续》自己本意来讲,讲的非常的深,但是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是按照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或者以前串习比较多的唯识宗遍计所执法的这个来做比喻、做讲解的话,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一点。

因未了知一切皆从实相中产生而执著为我和外境,

因为没有了知一切都是从实相中产生,意思就是说这一切它的法性都是这样实相光明,然后不了知一切都是它的法相光明,都是实相中产生的缘故,然后执著这个是我,这个是外境。就是说如果真正了知了实相的话,就不会执著遍计法了,如果执著遍计法不会了知这一切都是从实相当中产生。《庄严经论》当中这个也是讲的很清楚,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如果了知一切都是实相中产生的话,我们就对从实相当中所产生的这一切遍计都不会有甚深的执著的。

那么不了知一切都是从实相中产生的缘故,就会认为我、这些外境实实在在存在的,就有一个我,外面就是一个外境,但是根本不知道这些都是虚假的,这些都是无而显现的,这些都是不认知实相迷乱、错乱产生的。

从而迷乱为外器世界与内情世界各自异熟习气之身心、五毒种种相。

因为不认识实相,然后执为我和我所之后,进一步造业,进一步加强迷乱,加重这个迷乱之后,开始迷乱成了外面的器世界,非常非常广大的外器世界。还有内情世界,每一个众生他自己的相续当中,他会有一个器世界,然后他自己有一个内世界,然后从很多众生来讲的话,有一个共同所依的器世界,还有各种各样的有情合起来一个内情世界、有情界。

开始迷乱成这样一种器世界、内情世界,各自的异熟习气之身心和五毒种种相,这些方面都是来自于俱生无明。俱生无明开始有之后,开始有遍计无明,然后有遍计无明之后,开始不了知这些是实相当中产生的缘故,执为在外在当中有,或者说真实有个我和外境。有了我和外境之后,又开始进而迷乱,形成了各种各样成熟异熟习气的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识,还有相续当中的贪嗔痴、嫉妒、骄傲,五毒一切的种种相。

有了这些身心习气,有了五毒,那么明显开始严重的轮回,开始没办法解脱了。这些方面有弥勒菩萨《辩法法性论》当中刚开始讲有法的一部分,也是讲的非常的清楚的,这些都是无而现的,不知道法性而无而现的。所以我们要学解脱道的话,必须要广大的认知,身心、五毒、外器、内情还有我和外境,或者说自现执为他现,这些全部都是错乱的。

现在我们固有的这些执著的方式如果保存下去,不打破的话,还是流转顺利而轮回。现在我们要解脱的话,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把平时我们执著的一切相通通打破,全部都打破,打破的话当然我们喊口号是不行的,就是说我每天想要打破,必须要认知,从根本上认知,从这些理论上面,空性的教义上面打破身心,打破这些外器世界等等。

所以说真正从了义的观点来讲的时候,就按照无垢光尊者这方面所讲的含义,这些身心五毒啊以及外器世界啊,然后内有情世界,全都是虚妄的,在实际意义上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有些大德或者一些宗派在讲中观的时候,就认为只是破实执,就是你不要执著它就够了,外面的器世界、有情世界根本破不了的。实际上破得了破不了我们很清楚,实际意义上按照这些教义来观察的时候,全部都是迷乱的,都是毛发一样的,内心当中有显示现毛发的因的话,就会外面显示现这些无而显示现的毛发,真的你的眼翳一治愈之后,毛发的显示现根本不存在的。

所以说一切外面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广大的不同的不清净的显现都是自己的业显现的,什么时候将自己的业灭尽了,什么时候将自己的心灭尽了,这些法根本不可能再存在的。所以在从究竟的侧面来讲,只有广大清净的显现,除了广大清净的显现之外,一丝一毫的这些山河大地,一丝一毫的不清净的污秽的刹土,一丝一毫的不清净的血肉之躯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说在?梵天和舍利子尊者辩论的时候,很清楚,舍利子尊者就认为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是不清净的,?梵天就认为是清净的,在辩论的时候佛陀用拇指压地,用脚趾压地,一下子整个器世界全部变成清净刹土的显现,佛陀说我的刹土就像这样恒时清净的,但是众生就是因为习气无明不见而已,这个就符合,他自己境界就是这样的。

那么现在我们认为,现在这些山河大地很坚固,以后都是这样不会转变的,这个完全是不成立的,所以说学过《定解宝灯论》第六个问题的话,肯定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清晰了知的。

《普作续》云:“未悟普作我自性,观察我所作之法,因生贪执而成相,无常幻性将坏灭,痴如天盲之自性。”意思是说,众生由于根本无明而迷惑。

在《普作续》当中讲,未悟普作我自性,普作我是指谁呢?普作我就是讲心性,普作我就是普贤如来他讲这个普作。就是说如果没有悟,普作,或者普贤王如来我的本性,实际上是我的本性的一种名称而已,这个我就是普贤如来,实际意义上就是讲广大的法性,一切究竟的境界就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证悟这样一种普作我的自性,这个普作我的自性实际上每个众生都具备的,每一个众生都具备这个大光明、大清净的状态就称之为普作。

那么没有了知这样一种大清净状态的自性的话,然后开始观察我所作之法,开始认为、开始执著,或者通过二取的迷现,就是说我所作,通过我所作的这样一种轮回法。因生贪执而成相,因为对这些法生起了贪执,二取的缘故而成这些妄相,显现了这样一种妄相。

无常幻性将坏灭,但是这些都不是法性,因为普作,这个我的自性才是清净的自性,除了这个普作这个清净的自性之外,我所作的这些法,或者说一切这些二取、所取的法,这些方面都不是真正的自性,都是无常性的,都是幻变性的,将坏灭性的。

痴如天盲之自性,天盲自性是什么呢?不见色法就是它的自性。那么愚痴是什么呢?愚痴的自性就是根本不见法性。就像天盲不见色法一样,愚痴者根本不见法性的,从这个方面也是讲了。意思是说众生由于根本无明而迷惑的,根本无明前面俱生无明,不了知这个普作自性的缘故,不了知大空性和大光明的原因,开始迷惑就开始流转。

《般若摄颂》云:“佛说诸众生,皆由无明生。”

在《般若摄颂》当中佛陀讲,一切的众生都是通过无明而产生的,无明实际上就是刚刚讲不了知本来的法性,不了知本来的法性的缘故,就产生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通过这样的无明然后逐渐逐渐开始流转轮回当中,所以说一切众生都是无明产生的。

众生是以我执、我所执而迷惑的。

那么一切众生有了我执,然后又有了我所执,然后开始认为有我、有我所,这个时候就开始迷惑流转,所以说要打破流转的根本的话,必须要将我执和我所执打破,如果要将我执和我所执打破的话,必须要破我。因为我就是我执的根本,我就是我所执著的对境。如果执著的对境没有了,那么执著我的这个心态也不会存在的,所以从小乘的有部开始就开始破我了,开始对俱生我详尽观察,然后就是认为这个我根本就是一种迷乱的串习,根本就不存在的。

所以通过很多很多理论观察抉择,通过很多座的禅修,然后止观双运的方式再再的观察,再再的修行之后,最后他的无我的习性成熟,无我的习气成熟之后,最后就现证无我,现证无我之后,从小乘的侧面来讲,就彻底从轮回当中远离了。大乘的修法当然不是以破我执为根本,但是大乘修无我观的话,尤其修人无我观,它能够帮助自己解脱,能够帮助自己打破法我执,所以说大乘行人也是必须要修持的。因为有了我、我所执开始迷惑流转。

《般若八千颂》云:“以我我所执,众生转轮回。”

在《般若八千颂》当中也是这样讲的,依靠我和我所执的缘故,众生开始转于轮回当中。

这是教证而讲的。

《般若二万颂》云:“一切诸凡夫,无蕴起蕴想,无界起界想,无处起处想,无有缘起生,而作缘起想,执著一切法,颠倒缘起生。”

后面要加上“业异熟遍执”,这个教证在业异熟遍执之后才圆满的。

一切诸凡夫,就是说一切的凡夫人不了之空性的缘故。所以说生起了很多颠倒想。比如说无蕴起蕴想,本来没有五蕴,众生开始认为有五蕴。比如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本来没有,就是空性的。而众生生起了,有五蕴想。无界起界想,这个界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六根六境和六识就是十八界。无处起处想,处就是十二处,像这样的话,就是无处起处想。六境和六根称之为处,它是什么呢?它是门。它是生起六识之门。所以说称之为十二处。无有缘起生,而作缘起想,究竟来讲一切万法也没有通过缘起而生的。但是如果不彻底了知这样一种诸法空性的含义。在法性当中有没有一个缘起生呢?缘起生只是名言当中安立的一个生起万法的方式而已,所以说缘起生实际上也不是真实的法性。

执著一切法,颠倒缘起生。执著一切法,就是执着,一切法存在。颠倒缘起生。就是通过颠倒的作意,一切缘起法具备,就开始生起了广大的业广大的异熟普遍的妄执,这就是业异熟遍执的意思。

后面这个也要加一句,就是单独的一段吧!

是怎样形成的呢?

怎么样形成的轮回?像这样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就是这样一种问题,下面就要回答是怎么样形成轮回的。实际上就是通过十二缘起形成轮回的。除了十二缘起之外,没有轮回了,轮回的自性就是十二缘起,所以说我们要知道就是因为十二缘起形成的轮回。

如是从两种无明中形成三有之行,

两种无明前面我们讲了,就是遍计无明和俱生无明,从这样两种无明中形成三有之行,行就是业,就是说形成了流转三有的业。

从而形成众生各自之有、名、相等。

这里的“相”改成色,可以说各自形成众生的有名色等。

从凝酪等直至出生之间,逐渐形成身体。

这就是出胎位,从凝酪然后慢慢形成膜疱,最后根识圆满而出生。自己的身体就是在胎中这样逐渐圆满的。

之后依次是触、受、六处到老死之间,形成十二缘起,故称为轮回。

这方面在后面的第八品当中还有广述,所以十二缘起方面我们就不再多讲了,

若谓:最初实相不成轮回,故从如来藏中形成轮回不合理。

如果有人讲,最初实相当中是没有轮回的,比如说在如来藏当中,在本来实相当中有没有轮回呢?这时候根本没有轮回,最初如果实相当中不成轮回的话,最后又从如来藏当中形成轮回这是不合理的,怎么可能在如来藏当中形成轮回呢?这方面就相当于开始宣讲到底是怎么样形成轮回的。

驳斥:并非如此。例如,无有污秽、清净透明的水以冬季寒风之缘而结成如石头般坚硬的冰。同理,从最初的本性中,以所生起的二取为缘,而形成种种牢不可破的迷现。

可以说实相当中不成轮回,后来又从如来藏当中形成轮回,这是不合理的。无垢光尊者说,并不是你所理解的这样,打个比喻说,无有污秽、清净透明的水在夏季的时候,是缓缓流动的,它是可以饮用的,或者是有很多功用的水。这个水的自性是一种液体。但是到了冬季的时候,尤其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在藏地,或者北方,像这样的话在冬季,寒风吹来的时候,通过寒风之缘一搅动,夏季无有污浊、清净透明的水就变了。变成什么了呢?就是结成了如石头般坚硬的冰。我们说,水最初的时候,根本不是如石头般坚硬的冰,以水为缘,最后结成了冰,这是不合理的。能不能这样讲呢?实际上,水的本体就是清净透明的,后面通过因缘结成了冰,这方面也是很合理的。

很多地方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法和法性的关系,冰就是法,水就是法性,在水变成冰的时候,这个冰有没有离开水的自性呢?是不是在水之外单独成立的冰呢?实际上根本不是,离开了水之外没有冰,但是在冰当中,也没有离开水的自性。当夏季来临的时候,它的因缘去掉之后,然后冰开始化冻,又恢复了水的状态了,就是这种自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和一切的佛也是这种自性,现在我们的状态就是像石头一样坚硬的冰的状态。现在我们的相续就是这一种冰的状态,这是一种固体的。然后佛性就是这样一种水的自性,众生的时候没有离开佛性,有没有离开如来藏的本体?根本没有离开过。这个时候,我们就在自己的心性当中去寻找佛性,寻找佛果,除了心之外,根本找不到。就像你在水之外去寻找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比喻很容易了解,很多地方都是通过水和冰的比喻,来指引我们相续当中所具备的佛性。我们现在烦恼的状态,实际上一旦稀释之后,通过禅定止观把这方面的烦恼消除之后,佛性就显现出来了。没有其他的因缘。

同理,从最初的本性中,以所生起的二取为缘,而形成种种牢不可破的迷现。

同样的道理,在最初的本性当中,根本没有轮回,但是在最初的法性当中,以所生起的二取为缘,不知道这个本体,没有认识他,反而生起了二取,依靠这样的二取的风为缘,最后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迷现。在我们现在的执着面前,山河大地、我的身体和心,都是牢不可破的。这些迷现方面我们执着的非常严重,认为这些确确实实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法。真正观察的时候,它最初的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了知最初的心性而形成的,这是非常合理的。

《多哈道歌》中云:“水为风所搅,柔水成如石,分别念所搅,无相迷实法。”

这个也是改成七个字,也就是水为风入所搅动,柔水亦成如石冰,分别所搅愚痴心,无色亦成极坚性。

萨绕哈尊者的道歌中是这样讲的,就好像夏天的水,被寒风侵入一搅动之后,柔水就变成了如石头一样的冰块,非常的坚硬。同样的道理,分别所搅愚痴心,我们的愚痴的心,或者分别念所搅动的愚痴的心,无色亦成极坚性。本来一切万法当中都没有色法的自性,但是通过分别念的搅动之后,虽然没有实实在在的色法,但是已经变成了非常坚固的色法。比如说钢、铁,这些存不存在呢?实际上如果按照唯识宗的说法,这些都没有,全都是自己心的显现。我们说,心的习气这么柔软?根本没有色法的自性,怎么可能最后就变成铁、钢的自性了呢?可以的。实际上,这种习气一旦成熟、稳固之后,都可以显现的,一切都可以示现出来的。

从如来藏中迷乱时,心性本来清净之本体无有迁变的本性真实义阿赖耶上法身中存在有圆满的色身、刹土、智慧,由于迷乱的二取无明遮障,而从无始时以来于种种习气阿赖耶上播下各种各样的迷乱习气种子,众生因为强大的习气力量而如梦般地在善趣恶趣中感受种种苦乐。

“无有迁变的本性真实义阿赖耶上法身中”,上字不要了,由于迷乱的二取无明遮障,的字改成为,二取后面加上个的字。由于迷乱为二取的无明遮障。

从如来藏中迷乱时,心性本来清净之本体无有迁变的本性真实义阿赖耶上(阿赖耶上,“上”字不要删掉)法身中存在有圆满的色身、刹土、智慧,由于迷乱的(“的”字改为“为”)二取(加个“的”字)无明遮障,而从无始时以来于种种习气阿赖耶上播下各种各样的迷乱习气种子,众生因为强大的习气力量而如梦般地在善趣恶趣中感受种种苦乐。

从最初没有认识如来藏,从如来藏当中迷乱的时候,心性本来清净的本体,无有迁变的本性真实义阿赖耶这个方面讲过,实际上就是指如来藏的异名,就是讲作为一切离果所依的法性,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法身当中圆满存在色身,色身就是佛陀的报、化身,然后刹土,最为清净的刹土。还有智慧,由于迷乱为二取,但是因为迷乱成了二取了,迷乱成了二取的缘故,这个无明遮障,从无始以来在种种习气阿赖耶上面,这个就是一切轮回法的所依,一切暂时的随解脱分的所依,就是指种种习气阿赖耶。

在这个种种习气阿赖耶上面,播下各种各样迷乱习气的种子,通过各种各样迷乱种子开始显现各种各样器世界和有情界,众生因为强大的习气力量而如梦般在善趣、恶趣当中感受种种苦乐。所以说我们习气一成熟,一坚固之后,他就会显现在哪一道,比如说这一世我们是人道的习气极坚固了,力量极为强大,所以说就开始显现成人道。

那么如果今生当中我们在人道的身份上面如果种下了过多的地狱道的习气的话,最后地狱道的成熟了,他的力量一强大之后呢,那么你自己就没有自在堕到地狱当中去。比如说我们相续当中的饿鬼道或者旁生道的习气很大的话,那么在今生人道的身份一失去之后,一终结的时候,然后强大的习气就会使自己显现成旁生。完全都是在今生当中你的爱取,就是说你对于爱和取这样一种无明,这个烦恼你串习程度,如果你对外面的法再再的生起贪爱,再再去取的话,像这样的话他的习气就越来越强大,在死的时候根本没有自在,被这个强大的习气推动而受生的。

他们(“他们”改成“如梦般”)流转时,执著我与我所,生起贪嗔等五毒,积累业与习气,毫无意义地迷乱产生各种实执,昼夜不停地在迷乱的显现中流转。

这个方面无垢光尊者金刚句表述的很清楚,实际上现在如果我们不注意就是处于这个状态当中,我们现在流转就是如梦一样流转,那么正在如梦般流转的时候,执著我为我所,认为我存在的,然后我所这些都存在的。然后依靠我和我所生起贪嗔等五毒,然后依靠贪嗔等五毒积累业和习气,然后毫无意义的迷乱产生各种实执。

像这样一切山河大地,或者一切万法都是迷乱的显现,但是我们还不认识这个迷乱的显现,昼夜不停的在迷乱当中。像这样毫无意义的迷乱产生各种各样的执著,通过这个的话就昼夜不停在迷乱的显现中流转。实际上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的时候,真正如果我们现在作为一个局外人,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看我们每天的行为,早上起来是干什么,然后上午干什么,中午在干什么,下午在干什么,晚上在干什么,自己如果作为一个局外人来观察我们每天的行为的话,实际上他就昼夜不停在迷乱的显现当中流转。

他不认识这个是迷乱的,然后对这些房屋啊、对这些钱财啊、对这些名誉啊、对这些有情啊,对一切的轮回都认为是真实的,但是如果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的时候,全都是迷乱的,这些都是迷乱的,但是他不认识,他在迷乱当中钻来钻去的。就像一个人有神通的话看梦境当中的人,一般真正做梦的时候,通过神通一观察,你看他自己做的这个梦都是假的,但是他自己在梦中的时候,非常认真,像这样的话做事情很认真,贪爱对境的时候很认真,然后打击敌人的时候也很认真,但实际上都是假的,就是这样一种自性。

有的时候我们要站在外面看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迷乱当中无有意义的流转,这个时候再不回头,再不修持法性的话,还是要继续的漂泊轮回受苦。

因无基而不能迷乱,从中似乎迷现,如梦中的迷现一样,在苦乐(不定的生活中)随烦恼而漂泊。

因无基而不能迷乱,这个意思可以从两个方面讲,因为无基而不能迷乱的意思就是说因为这个迷乱的因,迷乱的因它自己是无基的,可以说没有一个真实的基础,不像解脱啊这些方面还有一个坚实的如来藏。但是这个迷乱它没有基的缘故,不能真实迷乱。不能真实迷乱就是迷乱的显现不可能是真实的,从中似乎迷乱,只能说是似乎迷乱而已,因为它自己不是有一个坚实基础的缘故,它这种迷现只是一种相似的迷现。

或者就是说无基从另外一个侧面讲,如果没有如来藏本体作为基的话,不可能迷乱的,就像前面我们所讲的一样,如果没有这条绳子的话,这个绳子的基没有了,可以说绳子的基不存在的缘故,那么后面的蛇的这种迷乱的显现不可能有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众生没有如来藏的话,不可能说错认如来藏而开始迷乱的,所以说如果因无基就不能迷乱,但是显现上面似乎有迷乱的,就是因为有基的缘故,可以显现似乎的迷乱。

如梦中的迷现一样,梦中的迷现也有一个基,梦中的迷现它自己的色法,比如说梦中的山,梦中有很大的山,它有没有基呢?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在我的床上,我自己睡的床上,然后我的心识在做梦,那么这个高大的山的基在哪里?连微尘许也没有,所以说梦中高大的山边微尘许都没有的话,这个高大的山不可能有自性的。

或者说梦中高大的山无基而不能迷乱,就从另外一个侧面讲,如果没有我们躺在床上睡觉这个梦心的话,没有这个梦心作为基础,那么梦中的山从哪里来呢?应该有一个基,所以说无基的缘故不可能迷乱的。但是在梦中的时候,似乎有迷乱,梦中的迷乱一模一样的。

例如,王子离开父王而流浪街头,受苦的当时,虽因生于王族而具有自性圆满的快乐,然而暂时他还是会受苦。

就是说打比喻讲,一个王子离开了父王,离开父王之后别人不认识他, 不认识他他自己在街头受很多苦,他自己相续当中是有种姓的,这个国王的种姓,有国王的种姓的缘故,他也具有自性圆满的快乐,他相续当中有这个福报,相续当中有这个种姓的缘故,他可以说会享受自性圆满的快乐。但是因为他离开了父王的缘故,别人不认识他,暂时受苦这个苦有没有呢?这个苦还是会有的,显现上还是有苦的。

《无尽藏窍诀歌》中云:“为如生有藤所缠,流浪我执旷野中,犹如太子离父王,无安乐时心苦恼。”

《无尽藏窍诀歌》也是撒哈拉尊者造的一个道歌。被生有藤所缠,如字对应这个藤字,好像被一个藤所缠一样。所以说生有就是现在我们自己被这样一种轮回,被生有所缠缚。被这个生有所缠缚的缘故,流浪我执旷野中,就是说自己流浪在我执的旷野当中,没办法找到正道的。

犹如太子离父王,无安乐时心苦恼,这个是和前面的意思是一样的。

如前所说,众生无义地漂泊于三有荒野中时,仍然如实具有如来藏。

这个方面再进一次的归纳吧,因为前面虽然已经广述了这个众生具有如来藏的道理,但是无垢光尊者再引用佛经的含义,然后来抉择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的本意的,这方面再进一步抉择。这个就是前面所讲的,在绸缎上面绘三千大千世界的画,前面不是略提到过嘛,用了比喻,这个时候引用经典的详尽抉择,到底什么样的比喻。

《如来藏经》云:“嗟!王子,譬如,有一量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之巨幅整匹绸缎,三千大千世界皆圆满绘于其上。

《如来藏经》汉译当中我没看到这个,汉译当中也许和藏译不一样,《如来藏经》汉译的很短,主要是讲了九种比喻。《如来藏经》当中对于《宝性论》当中讲的?,这些方面都是详细作抉择的,但是没看到这些短句在藏译当中有这个。王子改成佛子。

像这样打个比喻,比如说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绸缎,巨幅的整匹的绸缎,它的量等同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在整个巨幅绸缎上面,圆满的描绘三千大千世界的图案,把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图案描绘在三千大千世界一样的巨幅绸缎上面。

铁围山位置绘铁围山;大地位置绘大地;第二千(“第二千”三个字不要)中千世界位置绘第二千(“第二千”不要了)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位置绘大千世界;

这个实际上就是讲在每一个地方,比如说现在我们喇荣的话,就在绸缎上面这个地方画一个喇荣,然后在南赡部洲画南赡部洲,反正这个绸缎非常大,非常大的缘故所以在绸缎上面以现在我们南赡部洲的位置,就在绸缎上面画一个南赡部洲,然后里面的支分也是这样画的,就是这个意思。后面就是广述而已,所以没有多讲的。

四洲世间界位置绘四洲世间界;大海位置绘大海;南赡部洲位置绘南瞻部洲;东胜身洲位置绘东胜身洲;西牛货洲位置绘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位置绘北俱卢洲;须弥山位置绘须弥山;地行天无量宫位置绘地行天无量宫;

地行天是什么样的所指呢?这个也不是很清楚,本来想查一下汉译,汉译当中但是没有这些。所以也许是地居天吧,是不是讲地居天。

欲天无量宫位置绘欲天无量宫;色界天无量宫位置绘色界天无量宫。巨幅整匹绸缎面积等同三千大千世界。

就是说在这样的绸缎上面已经圆满的绘制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所依啊、它的宫殿等等,都已经画完了。

然后后面讲:

令此巨幅绸缎成(“成”改成“入”)一极细微尘,如彼巨幅绸缎成(“成”字改成“入”字)一极细微尘,一切微尘无余入于巨幅绸缎中。

什么意思呢?这个画好之后,将巨幅绸缎融入到一个极细微的微尘当中去,把它藏到一个很小很小的微尘当中,这方面就是有些有神通的人他可以这样做得到的。那么实际上在讲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的时候,整个须弥山可以容纳在一个芥子当中,或者说十方的刹土可以融入在一个微尘当中。这个在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都是这样念诵的。

实际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有的时候我们想不可能的事情,这么大一个绸缎,如果融入到一个微尘当中,实际上这个是可以的。为什么可以呢?在法性当中大和小没有差别,我们现在认为的大和小,只是我们的分别念,我们的分别念成熟之后,我们就认为大可以装小,小不能容大的。但是在法性当中大和小都是平等的,大和小都是平等的缘故,大也可以放在小当中,就是这样的。一刹那当中容纳数个劫,数个劫缩成一个刹那,这些都是可以的,可以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小啊、高低啊这些都是我们的分别念的争议。我们的分别念争议坚固之后,我们认为这个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是矛盾的,抵触的,但是根本不抵触。

一方面从本性的角度来讲,大小的概念根本不成立的。第二个方面从证悟者他的相续来讲,大和小的概念早就已经彻底消亡了。米拉日巴尊者他的身体没有缩小,牛角没有放大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圆满自在的在牛角当中,另他的弟子看的非常的稀有的,我们如果看到都觉得很稀有的。为什么尊者这个身体根本没有缩小,然后牛角也没有放大,尊者就能够在里面这样安住着,这个很奇怪的。但是在圣者境界当中,大小的概念早就泯灭了,在实相当中没有这些大小的概念,所以说我们看起来非常抵触,圣者看起来就非常合适。这就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这个方面道理是这样的,所以说整幅绸缎可以进住到细微的微尘当中去。

后面如彼,好像犹如这样巨幅绸缎可以入到一个极微尘当中,所以说一切微尘无余入于极微尘当中,那么其他的很多很多微尘全部进入到巨幅绸缎当中去了。

尔后有具卓越智慧之士诞生,彼之肉眼成天眼且一切现为(“现为”改成“皆成清净”)光明。

就是说藏在极微尘当中,而且很多一切的微尘都已经融入到极微尘当中去了,然后具有卓越智慧的人诞生了,诞生之后他的肉眼成了天眼,可以一切皆成清净光明。

彼以天眼观而见此巨幅绸缎存于一极细小微尘(“极细小微尘”改为“极微”)中,众生皆未利用。

就是说他知道了在这个微尘当中就有巨幅绸缎,而且很多微尘已经融入到了这个绸缎的自性当中去了,众生都没有利用。

其思筹:呜呼!当以大精进力将此极细微尘展开,令此巨幅绸缎利于众生。

他就想应该以大精进力把微尘打开,打开之后把巨幅绸缎拿来利益众生。

彼发起大精进力,以细金刚将微尘打开,如愿以偿使巨幅绸缎利益(“利益”改成“成为”)一切有情(加“生存根本”)。

他看到微尘当中有巨幅绸缎,而且三千大千世界的这样自性都圆满,前面不是说一切微尘都融入到巨幅绸缎当中去,我自己理解的时候是不是它真实的变成一种色法的自性了。本来它是一个绸缎,但后面一切微尘不是融入到绸缎当中去了嘛,融入到绸缎当中去的时候,它自己可以成为色法的自性。成为色法的自性之后,一个人他诞生,诞生之后通过他天眼看到在这个小微尘当中有巨幅绸缎,但是众生不知道的缘故,没有展开没有利益众生。所以他自己通过细金刚,很细很细的金刚把这个微尘打开,打开之后把巨幅绸缎取出来,取出来之后然后铺开,铺开之后就成为一切有情生存的根本。

是不是就是现在我们生存的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一个比喻的方式来进行安立的,实际上有没有这样,我们不知道。反正从比喻的方面可以了知,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微尘当中,圆满具备一切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形相,一切这样的本体都具备的。实际上就说明在我们小小的身躯当中,在我们小小的心相续当中,就具备无量无边的刹土功德,无量无边的恒河沙的佛法的功德,全部在我们的相续不如具足,乃至于一个小蚂蚁,很小很小的蚂蚁,这么小的蚂蚁当中,它都具备无量无边的恒河沙功德。

佛陀一切如恒河沙的功德都具备的,这个如果要理解的话,就用微尘当中具备整个幅绸缎这个比喻一观察的时候就知道,这么小的众生,具有这么广大刹土的功德,二身的自性功德,还有一切佛法智慧的功德,十地等功德,全部都具备,很稀有,确确实实很稀有,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这个。

嗟!佛子,(加“如是”)如来之无量智慧,一切众生悉皆具足,众生心相续亦同于如来之无量智,然为执著所缚之愚众不知如来智慧,不了不觉不现。

同样道理,如是如来的无量智慧,我们就知道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那么佛陀的一切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切众生全部具足的,每一个再小的众生再低劣的众生,相续当中都圆满具备这样一种如来藏功德,众生的心相续就等同于如来的无量智。

就是说我们有时候不要小看自己了,小看自己没有用,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相续当中就具有如来藏的缘故,就是这样的。所以说在很多经典当中,尤其对怯懦的众生,就认为我怎么能够成佛呢?我的烦恼这么粗重,我的身体这么小,那么我肯定不能修佛法,但是很多时候佛陀就用这个来激励他,激励你去修行,你再怎么差再怎么烦恼粗重,但是你的相续当中圆满具备佛的功德。佛陀的无量智慧你是圆满具备的,只要你精进就是能够把它打开出来。

就像天人他很精进,极大精进力把微尘打开之后,然后把巨幅绸缎取出来,利益众生。所以自己相续当中有的时候说,唉!烦恼太重了,干脆不活人了,像这样怎么怎么样。但是实际意义上的话,你要想一想,相续就有如来藏,反正你精进的话就能够把它显现出来的,这个时候众生一下子就可以生起勇悍之心,开始发菩提心求解脱道的。

然后执著所缚的愚众不知如来智慧,这个执著所缚就可以知道,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执著对应前面的微尘,这个巨幅绸缎打不开就是因为这个微尘束缚住了,微尘束缚住了之后它没办法展开,打破这个微尘之后,可以取出来。

所以现在我们不显现如来的智慧是什么原因呢?执著所缚,现在我们就是执著所缚。所以说般若,二转法轮般若就破执的,它就是破我们的执著,只要我们通过空性、中观啊,通过般若把自己相续当中的执著打破之后,反正你如来藏功德就本来这样具备着的,只要你把这样粗粗细细的戏论执著一打破,然后就可以显现出来,无量无边的恒河沙功德就这样显现出来。

所以我们就应该对于二转法轮空性,破执著方面再再的去修行,再再修行之后,执著越来越微薄,执著越来越微薄,他的功德就越来越显现,本来就具备这个功德,所以说只要你把这个执著一打破之后,它就会显现出来。不是说是重新造作的,重新造作很麻烦的,但是本来具备这么广大的功德,只要你把这个执著一打破,就能够一分一分的呈现出来。为什么不修持这些殊胜的中观呢?为什么不修持这样殊胜的空性呢?应该修持这样殊胜的对治法。

不了,不觉,不现。众生不了知,不觉悟,不显现,没办法使它呈现出来。

是故,如来以无贪之智彻见众生遍具法界而作本(“本”字不要了)师想。

如来以无贪之智,远离一切贪执障碍的智慧,彻见一切众生遍具法界,而作师想。而作师想是不是看下面的含义,呜呼后面就是说佛陀已经觉悟了嘛,众生有,但是没有觉悟,所以说佛陀是不是发心给一切众生做导师,做思想,然后开始引导众生的意思。

呜呼!此等众生不知如来真如智慧,为令彼等趋入如来智慧,我为众生开示圣道,以此可摆脱一切想之束缚。”

佛陀想一切众生都具备但是不了知自己具有真如智慧,那么为了使这些众生趋入到这个智慧当中,那么我为众生做开示圣道的导师,我来给他们做导师,然后引导他们。以此可以摆脱一切想之束缚,想就是一种执著,所以说如果自己有很多想的话,就没办法解束缚的。所以说可以用这个方法摆脱,让众生摆脱想的束缚而获得解脱的。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七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科判十三品来进行宣讲,以凡夫到佛果之间的修法的次第,这修法的窍诀关要,在这些修法当中,又分了共同加行,不共加行和殊胜的正行修法,现在在宣讲共同加行,主要在宣讲四种厌世心,宣讲四种厌世心引导我们的相续对整个轮回生起一个出离厌离心,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修持清净的出世间或者大乘的正法,在四种厌世心当中,前面宣讲了暇满难得的引导、寿命无常的引导、轮回痛苦的引导,现在正在宣讲业因果的引导,业因果的引导宣讲世间的修法和修持寂灭的法,世间的取舍之道主要是应该取的就是十善法,应该舍的就是十恶业(十不善法),通过这样一种修持可以获得人天的安乐,这样的人天安乐当然并非究竟,所以说在这个基础上必须要引发一个出世间的业,出世间的业就称之为随解脱分的修法或者善根,现在在宣讲随解脱分或者修持寂灭的业当中,寂灭的业它也是一种业的名称,或者业的这样一种修法取舍次第,只不过和前面不一样,前面这样种业主要是如何从恶趣脱离获得善趣的修法,现在是从整个轮回当中获得出离的这样修法,必须要修持他的相应的业,他的业就是发起出离心或者大悲菩提心的基础上然后修持空性的正见就成为真正的世俗和胜义双运的这样一种殊胜的业道了,现在也在宣讲这个问题,宣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前面已经宣讲过了随解脱分的善根的所依就是这样一种如来藏的道理,今天开始讲第四个科判。

第四个科判是讲:觉醒佛性得解脱之理:

觉醒佛性就是讲如何苏醒种姓尤其是苏醒大乘的成佛的种姓就称之为觉醒佛性,觉醒的佛性然后开始修持二种资粮,发现二种心修持二种资粮之后就可以获得大乘殊胜解脱的道理。

觉醒佛性发二心,修悲世俗福德资,

瓶等三灌净生次,空性胜义智慧资,

句灌圆次大手印,勤修增上二次第,

烦恼转依为智慧,一切善法愈增上,

净除佛性之垢后,现见无垢法相日。

觉醒佛性发二心,这个方面就讲了通过前面所宣讲的道理,从这样一种佛性当中觉醒,从这样一种种姓当中苏醒之后,必然要修持这样一种自他二利之道,最初觉醒佛性的第一个修法主要是发二心,发二心就是指发世俗菩提心和发胜义菩提心,发起这两种世俗心和胜义心,世俗心可以积累世俗这样一种福德资粮的方法,胜义心主要是修持胜义空性的智慧的资粮修法,这方面讲到了发二心他的含义。

修悲世俗福德资,瓶等三灌净生次,

这两句主要是宣讲福德资粮的,福德资粮有共同的福德资粮和不共的福德资粮,首先是共同福德资粮,修悲世俗福德资,修悲就是指观待于空性的修法来讲的话,修持大悲菩提心,修持大悲菩提心这样种方便,这个方面都是称之为方便的资粮,方便的资粮大悲清净引发了有限的世俗谛所摄的这样一种修法,称之为福德资,修悲世俗福德资的意思就是讲它的福德资粮。

瓶等三灌净生次,这一句话主要是宣讲在密宗的生圆次第当中,在密宗当中也有这样一种二种资粮的安立,二种资粮的安立就是平等三灌净生次,这个又是福德资粮,瓶灌主要是宝瓶灌顶,“等”字当中也包含了秘密灌顶和智慧灌顶这三种灌顶,瓶等三灌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净生次”它可以清净生起次第的障碍,领受宝瓶灌顶、秘密灌顶和智慧三种灌顶它可以清净修持生起次第的障碍,可以顺利地修持有戏论的修法,修持这样有戏论的修法的时候,它主要是积累福德资粮,通过三种灌顶生起次第的方式修持圆满福德资粮的。

空性胜义智慧资,句灌圆次大手印,

这两句主要是宣讲智慧资粮。

第一句空性胜义智慧资,是从共同乘的侧面来安立胜义资粮的,胜义的这样一种智慧资粮。

第二句是从密宗的侧面安立智慧资粮的,空性胜义智慧资观待于大悲心这些方便来讲的,空性就成了胜义谛它的修法,胜义谛的修法是智慧资粮所摄的,因为在很多地方讲的时候,空性的这样一种修法主要是胜义谛,显现外面是世俗谛,空性方面是胜义谛,所以说能够经常抉择修持安住这样一种空性它就是胜义谛所摄,它的资粮是智慧资粮所摄。

句灌圆次大手印,主要是讲在密宗当中它的智慧资粮主要是句义灌顶,句义灌顶就是第四灌,第四灌它在密乘当中最高的灌顶,圆次就是指圆满次第的意思,大手印主要是讲这些无相的修法。

勤修增上二次第,勤修前面所讲到的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或者勤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这些修法的时候增上二次第,可以增上二次第的证悟他的这样种功德。

烦恼转依为智慧,通过长时间修持之后,相续当中一切的这些烦恼,不管是比较粗大的贪嗔痴嫉妒骄傲也好,还是这些俱生无明或者遍计无明这方面的烦恼也好,反正这些烦恼通过无分别智的生起都可以转依为智慧,在共同乘当中也通过方便和空性,大悲心和空性的方式来转依,将一切烦恼彻底转为智慧,在密宗当中通过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不断修行也可以将烦恼转依为智慧的,这个就是烦恼转依为智慧的道理。

一切善法愈增上,乃至于成佛之间的话,他的一切善法都是愈加增上的,比如进入小资粮道,然后到了小资粮道和加行道之间,它的善法有增上的,然后从凡夫地到登地,圣者地的时候他的善法也增上的,从一地到十地之间他的善法也增上的,所以通过这样一种两种次第两种资粮的话都可以使一切的善根善法愈加增上,善法增上实际上并没有重新增加什么功德,主要是净除障垢而言的,所以下面讲:

净除佛性之障已,佛性前面已经作了总的抉择,他就是一种大无畏法的自性,上面的这些客尘是可以分离的客尘之性,能够分离的因的是什么?离因是什么?就是一切的这样一种随解脱分的善根,这些善根愈加增上,障垢就愈加减少,当善根圆满之后,障垢就彻底消尽,障垢彻底消尽之后,现见无垢法相日。佛性上面的一切垢染彻底已经远离之后,无量无边的如来藏的功德全部呈现,就好像虚空当中这些云彩全部都已经消散之后,这样一种太阳,太阳的日光都可以无垢的显现,所以说就称之为现见无垢法相日,法相日主要是通过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来进行宣讲的,现见无垢的太阳就是个比喻,相续当中的这些二障彻底消尽之后无垢的这样一种佛性的法相就完全可以呈现,这个方面就通过如何觉醒佛性如何修持而得到解脱的这样道理和次第。

本来具足自性清净、本体无垢之心性佛智的此心,

也是归纳或者重复前面所讲的佛性,本来就具足自性清净没有丝毫垢染的,本体无垢的这种心性佛智,心性佛智一方面是一种远离垢染的自性,一方面圆满具备这样种佛的智慧生出的这样自性,具备这种心性佛性的此心,

从其自性光明之现分而言,任运自成具有佛陀色身功德,以九种比喻可以说明;

从这样一种本来清净的佛智他的自性光明这个现分,他就是佛性当中有现空双运的,现空双运单单从这个显现这一部分而言的话,任运自成具有佛陀的色身功德,一切的这样一种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全部都具备的,这个以九种比喻说明,九种比喻前面已经做过观察和介绍,不管在任何阶段任何时位,不管是凡夫位也好还是声闻缘觉位也好,修道菩萨位可以说是见道菩萨修道菩萨位,这些方面都具备圆满的佛性功德,一切功德具备前面通过九种比喻的方式来说明。

从空分而言,具足法身功德,一切经续中用虚空之比喻说明。

从空性的侧面本来具备这样种明空或者现空无二的如来藏本体当中,从空分而言的话就具足法身的无限功德,犹如这样一种。

这样一种法身无相功德在一切经续当中是通过虚空的比喻说明的。就是说经典当中说心性,犹如大虚空。然后续部当中也是说,心性犹如大虚空一样。比喻的就是虚空。

此现空二者无二无别是指所谓的无始善法界。

现空无二的本体就是指无始善法界如来藏的本体,如来藏的光明也称之为一切万法的基。二转法轮当中的基主要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和它的空性双运无二无别的本体。三转法轮当中的基主要是一切本具的功德和大空性无二无别的状态。这方面单单是从无为法的显现和空性的两个侧面进行宣说的。

尽管因无有迁变而称为自性住佛性,因清净垢染增长功德而称为实修生佛性,然其根本即是自证之光明智慧。

“然其”需要改动,改成但实际上。前面从两个方面讲了佛性,一个是无有迁变的侧面,称之为自性住佛性,也叫信种。从上面的垢染可以清净,增长出离心、菩提心,可以证悟空性的功德这个侧面来讲,称之为实修生佛性。这些都是有为法的阶段。不断清净垢染是有为法的自性,不断增长功德也是有为法的自性。从这个方面称之为称之为实修生佛性,也叫习种。前面我们安立种姓的时候一个是自性住佛性,一个是实修生佛性,这是安立方式。实际上根本即是自证之光明智慧。你不管怎么安立,自性住佛性和实修生佛性的根本就是自证的光明智慧。自证的光明智慧作为一切万法的总集,也就是说自性住佛性根本没有离开过自证的光明智慧。实修生佛性,即便在显现上有清净垢染和增长功德,实际上都是在自证的光明智慧上面呈现的。佛性暂时有两种自性住佛性和实修生佛性的安立,实际上都是自证之光明智慧。

觉醒此二佛性时,通过积累二资粮可以净除二佛性之垢,显现功德,最后获得具二身功德之佛果。

注释当中,没有提到发二心,实际上在觉醒佛性的时候,肯定是要发二心的。一方面发起世俗心,一方面发起胜义心。两种心都必须发起。觉醒的时候,“通过积累二资粮”,积累二资粮主要是发起了菩提心之后,开始进入加行的阶段。加行的时候,主要是累积两种资粮。通过两种资粮累积可以消除两种佛性的垢染,也就是说自性住佛性和实修生佛性的垢染。

自性住佛性上面是不是有垢染呢?自性住佛性,从它的本基,因位侧面来讲,是有垢染的。积累两种资粮,一方面可以清除自性住佛性的垢染。一方面实修生佛性,也有不断清除垢染,增长智慧的侧面。“积累二资粮可以净除二佛性之垢”,只不过,我们说积累二资粮的时候,自己的精进、方面、智慧等能力有多大,观待这样一种因缘,决定了积累资粮的速度。如果你有一种实执心,出于自私自利的积累福德资粮、修持空性,或者通过实执心,认为万法都是实有的。善法是实有的,烦恼也是实有的,必须要清楚。在这种前提下,积累二资粮的速度非常慢。反之,第一,抛弃了自利,不管自己能不能解脱,主要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解脱。消除了自私自利的心之后的发心就是所缘广大,积累资粮的质量高速度快。第二,如果能够安住在空性的状态当中积累资粮,对于一切善根没有丝毫实执。安住空性的缘故,一切恶业自然清净。这种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我们真正想要积累两种资粮,菩提心和空性慧是绝对要生起的。这两个条件满足了之后,就进入了大乘的修持了。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舍不得打破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首先认为我应该怎么样,然后一切都是通过实执的方式去做,反而缓慢。首先是了知方法,然后是通过实证的方式生起。比如说我们要生起菩提心,第一步就是要对于整个轮回生起极为强烈的厌离心。对于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之后,才能为了帮助一切众生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而产生真实的菩提心。然后通过比如中论、般若经等殊胜的教理抉择自己的心性和一切万法本空的道理,才可以将自己的心性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通过积累二资粮的方式修行。这样的修行之后,显现了五道或者十地之力的功德而显现的,最后获得具二身功德之佛果。

当一切功德圆满的时候,一切障碍彻底消尽的时候,二身的功德显现,一切的功德自性法全部获得的时候,就称之为佛果。

六度包括在二种资粮中,同样,生圆次第也完全可摄于二资粮中。

以下主要是讲两种资粮,六度包括在二种资粮当中,按照共同大乘宣讲的方式,六度可以包含在二种资粮当中,也就是说布施持戒安忍是福德资粮,禅定和智慧是智慧资粮,精进度是作为二资的助缘,也就是说修持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都没办法都没办法去掉精进。或者按照无垢光尊者的说法,前五度是福德资粮,最后一度智慧是智慧资粮。

同样的道理,密宗的生圆次第也可以摄于二资粮中。下面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幻化网》云:“生圆之次第,福慧二资粮,三灌一自性,余分有无量。”

在续部当中讲,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种次第是福慧两种资粮。生起次第是福德资粮,圆满次第是智慧资粮。三灌一自性,讲的是四灌顶。三灌是前面的宝瓶、秘密和智慧三种灌顶,一自性,主要是讲句义灌顶。余分有无量,余分就是说其余的分类和积累资粮的方式无量无边,但是都可以包含在四种灌顶当中。

通过宝瓶、秘密、智慧三灌顶能净除生起次第之障,是福德资粮,得受后可修持本尊坛城等一切有戏法;

第一是宝瓶,第二是秘密,第三是智慧,这三种灌顶能够净除生起次第的障碍,属于福德资粮获得了三种灌顶之后,可以修持本尊坛城等等一切有显现的法。

通过句宝灌顶能净除圆满次第之障,是智慧资粮,得受后可修持光明等一切无戏法。

第四灌顶就是句宝,也叫句义灌顶。它能垢净除圆满次第的障碍,圆满次第有有戏和无戏,这里主要是无戏。它属于智慧资粮所摄。得到这种灌顶之后,可以修持大圆满、大手印等等一切光明的无戏法。

通过修炼生圆次第而净除佛性之垢。

如果实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可以净除佛性之垢,意思是说,他可以迅速的积累、迅速的净除。前面的共同乘当中讲到的六度当中的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也可以净除佛性之垢,显现光明的佛性。在密宗当中,通过修持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可以最迅速的净除佛性之垢。为什么说密宗当中可以一生成就,乃至于可以在短短的六个月当中成就呢?因为正见越高,修持越圆满,净除垢障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从这个方面而言,通过修炼生圆次第可以迅速的净除佛性之垢。

只不过,我们应该了解,如果你要修持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下面的基础没有打牢,根本无法修行。在密宗当中,经常说观修生圆次第很殊胜。

所以很多密宗中说这些修法很殊胜,观这个修法次第很殊胜,观那个圆满次第很殊胜,但是很多人修了之后没有发生任何的正相呢主要是根基根本没有打牢的,不要说其它的修法,就是连出离心都没有, 连无常的心都没有,如果连这些最起码的这样一种修法都没有在相续当中生起来的话,生持生圆次第的功德很大的很有意义,但是要想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可以说显现这个功德呢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是必须要了知的,然后呢这个可以说是这个本来具有的佛性如日离云般从垢染之壳中显露出来。然后呢就是清除了佛性之垢呢本来具有的这个大光明佛性呢,就像太阳离开了乌云一样从垢染壳当中显露出来了。以上已广说了佛性,关于密宗所说的佛性之次第下文有讲述,在此不广说。就说在第九品之后的话会广说这样一种显露佛性次第按照密宗窍诀来宣讲的,这个地方只不过是提了一下,略提而已。下面讲第五个科判呢(别说同分善业)分三:一、圆满二资双运之理;二、不住有寂之理;三、宣说果。

首先讲第一个呢圆满二资双运之理:

宣说善法自性之分类:

世间十善禅无色,有现福资后得境,

超越世间极无戏,胜义慧资入定境,

行持二资双运道,成就一切诸善妙。

那么在颂词当中呢,它的宣讲的方式我们应该了解,第一句和第二句呢主要是宣讲可以说有限的福德资粮,第三句第四句呢主要是宣讲无限的智慧资粮,第五句和第六句呢主要是宣讲可以说是宣讲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双运的修学方式和最后呢所获得的果是这样的。那么首先呢按照次第来讲呢世间十善禅无色,有现福资后得境呢这两句主要是宣讲这个圆满福德资粮的道理,世间,世间的话就讲世间的十善法,还有禅呢就是指四禅定无色呢就是指四无色定这样的一种修法,这种修法呢前面在宣讲世间道的时候也宣讲过,只不过呢此处在宣讲这个随解脱分,随解脱分它的十善哪,四禅四无色定啊全都已经被方便和空性摄受了,也就是菩提心和空性慧摄受之后呢这个十善法就成了这个随解脱分的十善法尤其成为大乘的十善法,然后呢四禅呢就是通过方便和空性摄受之后呢一般的四禅就转为了成佛之因,无色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有这样一种善巧方便摄受之后呢它也转变成了成佛之因,这个叫做世间十善禅无色的道理。有现福资后得境,还有呢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进入道之后的这个有限的福德资粮,布施持戒啊等等,后得境呢是观待圣者入根本慧定之后得出定位,出定位它是通过这样一种殊胜的善巧方便通过菩提心和空性智慧摄受之后开始圆满布施度圆满持戒度圆满安忍度等等像这样的话它自己这样殊胜的修法就叫后得境这些全部是讲这个可以说福德资粮的。超越世间极无戏,胜义慧资入定境,这个是在讲这个智慧资粮,智慧资粮的特色是超越世间的极无戏的修法,那么就是说超越了世间超越了显现,安住在一切万法的本性当中安住在一切万法可以说它的证悟当中,也就是说这样一种胜义谛呢我们从所境和能境两个方面来作介绍的,从所境的侧面来讲呢当然就是空性,缘空性而修呢成为这样一种智慧,智慧空性的本体,还有呢就是说是这个以分别念而修的话,主要是世俗谛,超离分别念来修呢主要是胜义谛,所以超越世间极无戏呢?不管从哪个方面讲从所缘的空性侧面来讲,从能修的心的方面来讲实际上都是超越世间的,这个是极无戏的修法。胜义慧智,胜义慧智主要是对待于前面的有限来讲的话主要是无限的胜义谛,观待前面的福资来讲的话,主要是慧资它主要是智慧资粮,观待前面的后得境来看的时候,这个是入定境,一切入定境呢安住在不可思议的大空性大光明的状态超离心识的本体,或者就说它安住的是大空性的状态的缘故呢也是这样一种胜义谛的这个修法,所以说胜义慧资入定境这两个主要是指胜义谛或者说是智慧资粮的修法。行持二资双运道呢就教戒我们要双运,修持这个双运的这个资粮,行持二资双运就是不管怎么样的话,后德的或者说是福德资粮呢我们必须要历历的修持,智慧资粮呢我们也必须要历历的修持,两者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说现在我们处于凡夫位的时候呢一方面对于广大的福德资粮呢必须要历历的积累,那么历历的积累广大福德资粮的同时呢一定是要以这个可以说三轮体空的智慧一切万法的不圆的(25:13)空性来摄受的,那么就是如果有真正相续当中具备了大空性的正见的时候他就知道如何安立如何安住,那么如果实在不了知怎么样是二资双运或者说修一切善法的时候呢,去就是说安住在三轮体空的状态,以前的上师也讲过你就想现在是在梦当中的,现在我都是在梦当中的话,能够相应的或者说相似的相应三轮体空。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梦境是无实有的,比如说听法的时候就想现在是在梦中听法,梦中听法的话那么就是说是这个能听者,然后呢就是说是这个听法的人,所听的法,讲法的人一切的这样一种所依的经堂啊或者说一切的作意呢都是无自性的,都是空性的,都是空性的就是再再的这样观想,再再的作意的话,他是能够相应于这样一种出世间道,就说是虽然说是它的定解不深,境界不稳定,但是就在最初的时候如果要可以相似的安住于现空双运的方式三轮体空的方式呢,就是通过这样方式观想就可以了,在这个基础上呢再再去闻思这个中观般若经等等的经论,然后就可以相续当中引发空性的正见,最后呢真正能够安住在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修法当中是极为殊胜的,不管怎么样,反正行持二资双运道是非常关键,不单是凡夫人,即使是地藏王菩萨的话,他也是必须要二资双运,也就是说入定的时候主要是圆满积累智慧资粮,出定的时候主要是圆满积累这个福德资粮,那么通过他出定的时候再再积累福德资粮呢又可以入定,这个入定的时候呢因为他出定他积累了很多资粮的缘故,清净了很多障碍的缘故所以他入定的智慧会更深,从地上定的,从一地到二地三地到四地,像这样的话,他入定的智慧呢还是要观待他出定的时候呢积累的福德资粮,然后入定的时候这种智慧资粮也越来越深呢也能够决定或者影响到他出定时候他的正见,他自己的这样一种正见也会越来越深,然后呢也会说越来越殊胜的修行的。成就一切诸善妙,如果能够行持双运之道,最后一切善妙的佛果都能够成办。如前所说,十善与四禅、四无色是随福德分善法,但此处所说的是一个人如若以发心方便与智慧摄持时,那么他所行的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便成了解脱之因。那么就说前面呢十善与四禅四无色是随福德分的善业,但这个方面划分的随解脱分善业的原因呢是一个补特伽罗,一个修行者,他如果懂得发心的方便,懂得通过这个殊胜的智慧摄受的话,那么这个十善四禅、四无色定它就能够彻底转变成解脱之因,它的本体呢已经会转变为随解脱分的善根。《中般若经》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行持,随力而修。”这个也是在佛经当中呢这样教证的,就说凡夫发起无上菩提心的时候,通过无上菩提心的摄受然后呢它所行持的十善法、四无色定等等一切共同的善法,全部变成随解脱分的善根,而且能够成为一切遍知,成为佛果的因,所以应该随力,应该力力的行持,就是这样的,只不过这个方面呢无上菩提心呢我们应该知道是真实无伪的无上菩提心,啊就是说在世俗菩提心当中讲的话,它必须要真实的无伪的不造作的这样菩提心,否则单单想一想啊,单单观想一下会不会获得这么大的功德呢,这个是不一定会的,不管怎么样呢反正就是说是这个无上菩提心的标准或者它的生起之量呢这应该看《庄严经论》哪应该看《入行论》啊这些大乘的经论当中就讲到这个如何生起无上菩提心,如何是生起菩提心的量,一般来讲的话,前面我们一再提过在入大乘小资粮道的时候呢,他相续当中的菩提心是无伪的无造作的菩提心,如果相续当中有了无伪的无造作的菩提心, 就标志自己已经进入了大乘的小资粮道,那么在这一段的注释当中呢只是对于世间十善禅无色它怎么样转变成这个怎么样转变成随解脱分的这样一种善根做一番介绍,其它的就没讲,因为其它的无垢光尊者可能认为不是很难,只不过呢就是说十善等等的修法怎么样转变成这个随解脱分善根呢这方面首先做一个描述,然后引用一个教证宣讲主要核心内容就是讲这个前面所讲的世间的随福德分的善根如何转变成随解脱分的道理,现在呢讲第二个科判不住有寂之理:

犹如善业转三有,能得寂灭虽说业,

然已超离三有故,业中解脱实非业。

丁二、不住有寂之理:

犹如善业转三有,能得寂灭虽说业,

然已超离三有故,业中解脱实非业。

这个方面讲犹如善业转三有,能得寂灭虽说业,意思就是说就好像一般的随福德分的善业,犹如善业转三有意思就是说,犹如随福德分的善业,他可以转于三有中一样,所以说通过这样一种比喻,或者通过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推度,随解脱分的善根能得寂灭,通过修持这样随解脱分的善根,他是能得寂灭果位的。

虽说业然已超离三有故,虽然也说他是一种随解脱分的业,虽然安立业的名称,但是这样一种业不会像随福德分的业一样,转于三有当中,他的这样一种随解脱分的业,他可以超离三有。因为可以超离三有的缘故,业中解脱,他是从一般意义上的随福德分的业、三有的业当中解脱的缘故,实非业,实际上他并不是能够转生轮回的业。

这样一种寂灭业不是能够转成轮回的业,虽然都安立一个业的名称,前面一个随福德分的业,后面讲一个寂灭业或是说一个随解脱分的业,那么前面的这个业它是相应于世间的缘故,他是只能够转于三有当中,然后后面这个业,是相应于出世间道,相应于空性的智慧,所以说他的名称叫做业,但实际上能够寂灭一切三有的广大的痛苦的缘故,他能够从一切业当中解脱,最后获得佛果,这方面就是不住有寂之理。

若问:如同以随福德分十善转于轮回中一样,此随解脱分善难道不也成了轮回之因吗?

有些人会这样想,同样都是业,首先前面讲过了,随福德分的善业,随福德分的善业主要是增上生的因,这样一种十善可以转于轮回当中,当然随福德分主要是转于人天,转于善趣人的身份,享受快乐,转于天界感受快乐,这些方面都是随福德分的十善。

就像随福德分的善业一样,随解脱分的善业不是也是修持的这些十善吗,或就是四禅的十无色等等,这种随解脱分的善根难道会成为轮回的因吗?就这样提的问题。

答:不会的。因为了知业无自性而行可以引向解脱,以相应比喻可说明随解脱分善是从三有中解脱之方便,而不是三有之因。

无垢光尊者回答的时候,随解脱分善根不会成为轮回之因,为什么呢?因为随解脱分善根在相续当中生起的时候,这个人本身就应该了知业无自性,了知业无自性,因为前面讲怎么样安立随解脱分善根呢?一个是要发心的方便,第二个是智慧的摄持,所以说他如果真正的有这样方便摄受的时候,肯定是有三轮体空的智慧摄受的。所以说他必定是了知一切业是无自性的,通过这样了知一切万法、一切业无自性而行持它,可以引向解脱。那么这个方面也必须要进一步的了知的话,那么在修行的人他一方面知道善业是无自性的,可以通过空性的摄受这样的善业。

那么一个修行人会不会因为知道恶业是无自性的,所以通过空性摄受这个恶业呢?这个是不会的。为什么是不会的呢?因为相续当中如果他越对空性了解的话,他越对因果的取舍越细微,他因为知道的很清楚,善业和恶业在本体上面都是空性的,但是善业能够引发安乐,会成为助道的因缘,然后恶业引发痛苦,能够成为障道的因缘,所以他极想证悟空性,他是极想成佛的缘故,他对于善恶的缘起,在世俗当中各有不同,它的果各有不同,这个方面是深深了知的。

他对这个恶业是历历舍弃的,绝对不会造的,善法能够滋长自己的善根,能够帮助自己修道,但是如果执为它实有的话,就成为障碍了。所以他在修空性的时候,在善法方面他是安住在三轮体空的,恶业方面是根本不造的,确确实实根本不造。不可能说是我造恶业我也通过三轮体空的方式来摄受,他根本不可能是这样去观想和作意,在一切的佛经论典当中也没有这样一种修法。因为真正发起恶心的话,他的本性就是恶的,本性就是一个障道,所以说真正了知的时候,了知业无自性而行,主要就是讲取舍。那么恶业无自性而行,就是断除。善业无自性他能够去修持,让它增长这样可以解脱的。

以相应比喻可说明随解脱分善是从三有中解脱的方便,而不是三有的因。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比喻,或是说例子宣讲随解脱分的善根是从整个三有当中解脱的方便,而根本不是三有的因。

下面可以说是理解成比喻:

以大悲心救护三有众生虽住于轮回中却不为三有过患所染;了知诸法无生,以大悲方便不堕寂灭一边。

这个以大悲心是谁以大悲心呢?实际上是佛菩萨,诸佛菩萨他们已经修持随解脱分的善根已经成功了,成功之后通过大悲心救护三有,他自己相续当中有大悲心,他有救护三有众生的心,因此他自己虽然再再的入于轮回,再再的安住在轮回,但是根本不会三有的过患所染污,已经从三有的过患当中出离了。出离的意思就是说呢,能得寂灭的缘故,这样一种随解脱分的善根,虽然安立成业,但是不可能成为三有的因,反而是出离三有的因,他是从三有当中解脱的方便。

比如说佛菩萨相续当中他有殊胜的大悲和空性智慧的缘故,他自己强烈的大悲心引发住于三有当中,根本不为三有过患所染污的,一方面从侧重点来讲的话,他具备证悟一切三有无自性的智慧。或就是说从他自己相续的本体的圆满的功德来讲的话,他具有智慧和大悲心,大悲空性藏具备的缘故呢,所以根本不可能被三有过患所染。就说明他所修持的善业是极为殊胜的,安住三有当中不被三有所染污,这种业不可能成为三有之因。

还有了知诸法无生,以大悲方便不堕寂灭一边。了知诸法无生的这些佛菩萨,佛菩萨他已经知道诸法无生了,会不会因为知道诸法空性,他就自己安住寂灭呢?不可能的。他一方面了知万法空性的,一方面相续当中具有和大空性无二无别不可分离的大悲心的缘故,根本不会堕入寂灭一边,不会像声闻、缘觉、罗汉一样,他自己证悟了一切万法人无我空性之后,然后长时间安住在灭定当中不去度化众生,佛菩萨不是这样的。

因为在真正证悟无分别智慧的时候,什么时候他登地了,获得了无分别智慧,和这个同时无缘的大悲心绝对会同时引发的。不可能说任何一个佛或者菩萨在获得无分别智慧的时候,不引发大悲心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现观庄严论》云:“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

在《现观庄严论》当中也是这样讲,通过智慧的缘故,不住于三有当中,这个智慧不是说一般的邪慧,也不是指一般的世间分别慧,这个智慧就是指无分别智慧。他因为有了这个无分别智慧的缘故,不住诸有,有就是指三界,有就是指轮回的意思。因为他已经有了寂灭三界因的缘故,他已经现见了这样无分别智慧,所以说根本不会住于三有当中,不会住于三有当中是从他的智慧的侧面讲不被三有所染污的。

悲不滞涅槃,他自己证悟殊胜功德之后,通过同时生起大悲心的缘故,不滞,就是根本不会堕于,根本不会停留在涅槃界当中不出来的,他绝对会出来。就是因为这样一种圣者是智悲双运的缘故,所以说他长时间住于轮回当中,根本不会被轮回所染污,然后再再的教诫,再再的引导众生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这个就是大乘佛菩萨的殊胜的智悲圆满的功德。

《宝鬘论》云:“许无堕恶趣,许有趋善趣,如实了达故,不二得解脱。”

许无,就是指无见的意思,许有就是指有见的意思,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无见,什么是无见呢?就是无有世间正见,无有世间正见我们就应该了解,比如说世间的人他不相信前后世,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解脱,不相信涅槃,这个叫做许无。一般的邪见者他承许一切都是没有的,没有世间正见的缘故堕恶趣。像这样有这样一种邪见的话,就直接引发他堕到恶趣当中。

许有的话相反,有见。这个有见并不是中观当中所 广大意义上的有见,有见就是指有轮回、有解脱的世间正见。如果有了这样的世间正见的话,通过这个世间正见绝对不会堕恶趣的,这个是在很多经论当中再再宣讲的,所以如果一个人相续当中有非常坚定的世间正见的话,他不会堕恶趣。有了这样一种世间正见,通过这个世间正见牵引他会趋向于善趣当中,所以这个叫做许有趋善趣。

如是了达故,不二得解脱。这两句主要是教诫我们从有见无见当中超离,从有见无见当中超离才能真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相续当中承许无见的话,他只是在轮回当中恶趣受生,那么如果你承许有见的话,他只能够在六道当中的善趣受生。不管是无见和有见,都没有超离三界轮回,都还是在流转,所以说这个并不是真实解脱。

都还是在流转,并不是真实的解脱。虽然从观待的角度来讲,还是应该,在相续当中执有见抛弃无见。因为无见不但不能获得解脱,而且连善趣都得不到,所以说从一般的层次来讲,还是应该生起有因果见,这是世间正见。如果你要获得决定胜,就不能满足于这一点,所以说应该如实了达故。如实了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实了达真理,了达有无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就是说实际上无见是空性的,有见也是空性的。应该了达一切万法都是平等的空性,这就是如实的了达,如实了达一切万法实相的缘故,“不二得解脱”。“不二”,是超离有见,超离无见,获得一个出世间的正见之后,通过这个空性正见的牵引,自己才可以获得解脱道。这就是《宝鬘论》当中的殊胜教诫,实际上在《宝鬘论》当中有很多殊胜的窍诀,学了之后对于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见解会再再生起,,然后里面也宣讲了如何通过修行空性正见,获得解脱的道理,《宝鬘论》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宝藏。

丁三(宣说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

入道十善果异熟,等流增上及士用。

这里也是讲了四种果,入道十善,当然还是在宣讲如何入道的方式,通过大悲或者空性正道摄受的十善法,它的果有下面四种,第一是异熟果,第二是等流果,第三是增上果,第四是士用果。

戊二(广说)分九: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五、六度之果;六、四无量之果;七、二谛之果;八、善恶分别之果;九、甚深缘起之果。

总的来讲有四种,除此之外,还别别宣讲了各种善法的果。比如说别别宣讲六度,行持布施、持戒,乃至于智慧分别有什么果?这方面是单独从六度善法的因来分的;如果修持四无量心,别别的果又是什么;如果修持二谛,别别的果又是什么。然后善恶分别的果是什么,甚深缘起的果是什么……这些主要是从不同的侧面,这一步描绘的。

己一、异熟果:

以行小中大品善,暂成人天终定胜。

因为通过行持小品善法中品善法大品善法的缘故,暂成人天终定胜。暂时可以获得人天的增上生,“终”是最终的意思,最终可以获得决定胜,“定胜”就是决定胜。决定胜主要是讲出世间道,获得殊胜的解脱。小品中品大品的善法,暂时可以获得人天的善趣,最终绝对可以获得解脱,乃至于获得大乘佛果。

并非如随福德分善终将灭尽,随解脱分善暂时感受人天乐果,究竟获得佛果。

随福德分善根因为没有通过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摄受的缘故,它的善根再大,最终也是要灭尽的。比如说在世间当中通过一个大劫的时间再再供养佛陀法宝和僧宝,相续中如果没有生起随解脱分的善根,没有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虽然这个果会再再成熟,会让你在很长时间当中感受快乐,但是它的因毕竟有限的缘故,虽说它的果在享受很长时间之后,终究会灭尽,不会再再的生长。随解脱分的善根不是这样的,它是通过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摄受的缘故,所以说它有两种果。第一种是暂时可以引发人天快乐的乐果,第二种是也可以获得究竟的佛果。这方面的教授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就是说我们在造这些善法的时候,千万不要满足于随福德分善根,一定要造随解脱分善根。随解脱分善根可以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果,随福德分善根只能获得暂时的果。这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你和佛陀结缘,从对境的侧面来讲很殊胜,你对于佛陀、法宝,再再供养,对境很殊胜,从它的因缘种子习气来讲,最后会不会引导你成就佛果呢?最后会引导你成就佛果,这个地方是从随福德分的业直接的侧面来讲,会不会通过这个业直接引发佛果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它可以帮助你种下一个习气善根。很久之后才可能会成熟,成熟的时候,你自己必须还要重新生起出离心,重新修持随解脱分善根,以这个作为近取因,直接因才能够引发,也就是说才可以解脱。

我们就知道,在很多佛经论典的公案当中讲,有些人在很多劫以前没有发出离心、菩提心,就是某一天供养了一次佛,对佛做了一次顶礼,或者在无记心的状态下转绕了一次佛塔,最后获得了解脱。这些都不是通过直接的近取因解脱的。他通过无记心转绕佛塔、无记心去顶礼,比如现在很多世间的人,每逢初一十五,或者到了过年的时候,都会去寺庙烧香磕头。通过无记心或者追求世间圆满的心行持善法这种因,能不能直接引发解脱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对佛菩萨供养的缘故。种下了一个习气,和佛菩萨结了缘。通过相续中的这个缘,会引发随解脱分的因。最后还要生起随解脱分的因,通过这个随解脱分的因,才能够直接帮助他获得解脱。这方面就是一个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方面就是一个直接的业获得解脱和种一个种子习气间接获得解脱的差别。

《般若八千颂》云:“尊者舍利子,以何善根趋入人间、天界复成就无上正等觉?以发无上菩提心摄持之十善、四禅、四无色灭定、六度,中间永不灭尽也。”

四无色灭定的灭字去掉,这是一个教证。其中通过问答的方式。舍利子,以什么样的善根能够趋入人间、天界,而且最后能够成就无上正等觉?和前面的意义对照的时候,哪种善根暂时可以趋入人间、天界,最终成就无上正等觉的佛果呢?下面讲,以发无上菩提心摄持之十善,如果你发了无上菩提心,通过无上菩提心摄受,修持十善法、四禅定、修持四无色定、修持六度,中间永不灭尽。中间永不灭尽的意思就是乃至于成佛之间一直不会灭尽。因为菩提心是缘一切众生成佛的心,它缘的是佛果,佛果的境界无量无边,永远不会消尽。如果你能够通过菩提心摄受行持善根,第一个条件是乃至于没有生起违品,就是没有生起很严重的邪见、嗔恨心等等毁坏善根的因,第二个条件是乃至于没有成佛之前,这些善根永远都是不会穷尽的。

在《慧海请问经》当中也有一个殊胜的比喻,比如说一滴水落入了大海,乃至于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滴水也是不会穷尽的。不管怎么样我发了菩提心,给众生念一句咒语,或者我听一句佛法,我做一次顶礼、供养,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善根,因为你通过菩提心摄受的缘故,这个善根在你没有获得佛果之间,会再再成熟,一次又一次的成熟,根本不可能灭尽,然后成佛以后,这个善根还要再再增长。就是这样一种殊胜的心。

己二、等流果:

同行等流善自增,感受戒杀得长寿,

断除偷盗受用丰,断除邪淫夫妻和,

无有一切诸怨敌。断除妄语不遭谤,

断除离间互为友,断除恶语言适宜,

断除绮语众悦耳。断除贪心果知足,

断除嗔心具慈心,断除邪见具正见。

前面已经讲了,异熟果就是暂时获得人天善趣,究竟获得佛果。等流果是什么呢?等流果分了两种,同行等流和感受等流。第一句主要是讲同行等流,第二句主要是讲感受等流。同行等流就是以前或者现在你喜欢做什么,以后你还喜欢做这个。前面讲过,同行等流有些地方翻译成作者等流。作者等流从自己的作者这个侧面来讲,以前喜欢做什么,现在也是喜欢做什么。同行也是这样的,以前喜欢做什么,现在也是喜欢做什么,现在喜欢做什么,以后也是喜欢做什么。这方面是一种同行等流的习气。

第一种同行等流的习气是怎么样的呢?善自增,他的善根是自然增长的,因为相续当中对于行善修持解脱道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当他转生人天的时候,还会自然而然地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等等,这方面在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就是这样的。在很多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介绍,某某大德从他一降生开始小时候他的出离心就特别猛利。他对众生的大悲心非常猛利,俱生就具备什么智慧。这些都叫做同行等流。比如说《入行论·善说海》无著贤菩萨的,从小他圣者的种姓,或者同行等流非常明显,很小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对一切有情生起很强烈的大悲心,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很多大德的传记当中都有这种相似的事情,这就是同行等流。这方面是非常明显的。有些普通修行者,小时候他们的习性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他喜欢打坐、喜欢念佛,或者喜欢独处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来自于前世的修行,今生当中,他一生下来的时候,禀赋的习气没有消失,通过这种习气的因缘还会再再入道,很小就会入道,入道之后还会精进的修持,然后一世比一世增上。不仅在人间当中会体现,有时候在天界中也会体现。

以前我看过一个传记,就是说一个比丘在人间修行特别精进,戒律非常清净,死后转生到了三十三天,因为他以前修道的习气太浓了,所以天女想接近他的时候,他相续当中的习气一下子就苏醒了,立刻就远离了天女,他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比丘,不能够接触这些女色,根本没有丝毫的兴趣,他就喜欢一个人打坐修行,即便是转生到了五欲享受非常圆满的天界,他修道的习气仍然是没有消失的。这方面就是一种同行等流。同行等流从很多侧面都可以讲的。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再再的生起出离心、发大悲菩提心,再再的修持空性慧,如果说没有解脱,也没有往生,在后世再转生为人的时候,因为今生再再修行的缘故,他后世修道的习气会非常浓厚的缘故,出离心大悲心很容易引发,而且空性的智慧也很容易生起来。如果有这样的习气和秉性,下世修行的时候就会非常顺利,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利根,就是非常非常利的根性。通过利根的身份,然后再去修法,很快就能够获得解脱。因此,同行等流果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不是求来的,而是自己修来的。如果不是再再的修,这个习气不深厚的话,你说我要后世怎么怎么样也是不行的。

第二种感受等流果,也叫受者等流,异熟果比如在获得人天善趣的同时,也会感受其他悦意的果报。感受戒杀得长寿,如果断除杀生可以得长寿,也就是说通过戒杀的异熟果是生于人天,究竟成佛。然后他的等流果是长寿,寿命相当长,疾病非常鲜少。断除偷盗受用丰,他的受用非常丰足,衣食无缺,或者有非常大的财富,这是断除偷盗的等流果。断除邪淫夫妻和,无有一切诸怨敌。这两句话是一个果。断除邪淫第一个是夫妻和睦,第二个是无有一切诸怨敌。其他的怨敌也非常鲜少,

以下主要是宣讲四种语业,第一个断除妄语不遭谤,断除妄语不会遭人诽谤,今生说诚实语,后世不会受到诽谤,或者因为以前断除了妄语,今生当中不遭人诽谤。这种情况在现实当中也有很多,有些人经常受到诽谤,不管怎么样,有因无因,别人就是喜欢诽谤他;有些人就不是这样的,很少会受到诽谤。这方面主要是断除了妄语,或者以前说诚实语的等流。

第二个断除离间互为友,断除了挑拨离间,经常会有很多的朋友。非常容易和合。第三个断除恶语言适宜,“言适宜”,断除了恶语的人,无论说什么话,别人听起来都是很适宜的,不会引发诤论。反正自己所说的话都是非常合适的。第四个断除绮语众悦耳,如果自己不喜欢说绮语,“众悦耳”,就是他所说的话,其他众生听起来都是非常舒服的,听起来舒服会怎么样呢?听起来舒服就会愿意接受他所说的话;如果经常说妄语,就是出语无力,无论他怎么说,别人听起来都是非常无力的,不想听,也不想接受。如果他绮语的业非常鲜少,或者说断除了绮语,说什么话,别人听起来都非常顺耳,也都喜欢这样去做。众悦耳就是说他语言的力量很大。

下面是断除三种意业。断除贪心果知足,如果今生当中再再修持断除贪心,果知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这个果主要是等流果,直接讲断除贪心的等流果就是知足,知足就是知足少欲的意思。他不会去再再的希求什么东西。是不是单单的不会去希求呢?如果要真正的断除贪心,一切的所欲很容易成办,但是在很容易成办所欲的同时,他又具备知足少欲的心态,这是非常稀有的。

有些众生的福报大,虽然财富可以滚滚而来,但是没有知足少欲的心,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有些众生的财富很多,但是他根本没有贪欲心,经常处于知足少欲当中,这方面是非常好的。

断除嗔心具慈心,如果自己断除了嗔心或者害心,以后也会自然而然具足对众生的慈爱心。

断除邪见具正见,如果断除了邪见,在生生世世当中都会具足正见。这些都是果的方面。

《宣说十善经》云:“精进行十善业并使之增上;

这一句主要是讲同行等流果,自己再再行持十善业道的话,并且能够精进,在后世也能够精进行持十善业并且使之增上,这方面就是他同行的一种习气。能够在后世当中,非常喜欢行持十善业,行持十善业的顺缘也有很多。能够坚固的行持十善,能够使十善业增上,这就是同行等流果。

长寿、受用丰富、夫妻和睦、无有怨敌、不遭诽谤、众人悦意、语言适当、众人悦耳、知足少欲、互相慈爱、具足正见。”

这些主要是宣说十善业的感受等流果。长寿主要是对照戒杀,受用丰富主要是断除偷盗,夫妻和睦和无有怨敌主要是断除邪淫,不遭诽谤是断除妄语,众人悦意是断除离间语,语言适当是断除恶语,众人悦耳主要是断除绮语,知足少欲是断除贪心,互相慈爱是断除嗔心,具足正见是断除邪见。这方面都是一个个对照的。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八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个科判现在正在讲第四个科判,第四品主要是宣讲业因果的道理,业因果宣讲世间的小资道和修持寂灭之果,现在正在宣讲修持寂灭的方式,修持寂灭的方式主要是宣讲修持随解脱分,修持随解脱分的善根必要的前提第一个是必须要最起码要发起一个超离轮回的出离心,如果有了超离轮回的出离心的话,这些善根可以安立成随解脱分的善根,当然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必须还在这个基础上发起菩提心,通过殊胜的空性的智慧摄受,即便是修持这样一种共同的十善四禅十不摄等等这些修法都会成为殊胜的解脱之因或成佛之因,这个是前面已经宣讲的,现在也在宣讲修持这些善法的果,前面宣讲了异熟果和等流果,今天开始讲第三个科判:增上果

增上果和前面一样主要是成熟于外境方面的,成熟于外境方面安立成增上果。

增上果生圆满境,食易消化药力大,

净处药等具美味,他人不欺离畏害,

众人和合得胜乐,随季成熟丰收果,

地平严饰清凉池,鲜花果实皆繁茂,

叶果药等具美味,资源富饶具亲友。

这一段主要是宣讲增上果,主要是宣讲这样种修持随解脱分的资粮的时候,随解脱分的善根暂时成熟于人天当中的时候,他如何成熟增上果的。

增上果生圆满境,生圆满境这几个字主要是宣讲第一个断除贪心的增上果,就不能理解成增上果它的总的来讲是生于圆满境的,虽然从总的来讲增上果都是生于圆满境,但是这个生于圆满境这几个字主要是单指断除杀生,断除了杀生的罪业之后然后转生于圆满的境,非常悦意的、非常优美的环境当中如果自己断除杀生的话自己自然而然可以转生在圆满的环境里。

食易消化药力大,这个是断除偷盗,断除偷盗不与取的话可以转生的地方是食易消化药力大,在有些地方风水好或者说水土好,风水好水土好这些地方所产的庄稼或者其他的果实药力等等一方面食物是极其容易消化吸收的,第二个方面药的能力是非常大的。

净处药等具美味,这个是断除邪淫,断除邪淫总的来讲它的环境是非常清净的,非常清净的环境是断除邪淫,还有药等具美味,一方面是环境非常的清净,第二个是他的药啊树啊等等这方面是具有这样种美味,具有美味有的时候具有香气或者有的时候它的这样种味道是非常鲜美的,这方面是断除邪淫他所生于的地方是这样一种清净地方。

这个以上宣讲了断除身体三种不善业的增上果,下面随时宣讲断除语业的增上果。

他人不欺离畏害,这一句主要是断除妄语,断除妄语之后他自己生的环境他人不欺,不会受到别人欺骗,离畏害其它的猛兽、盗贼、恶王像这样的话都是鲜少的,离开这样种畏害的,所以他人不欺离畏害。

众人和合得胜乐,这个主要是断除离间语,断除离间语他自己所感生的地方从整个环境来讲的话,人们都是很和合的,因为共业他就会转生到一个地方,大家都是断除了离间语的话,就转生一个地方,通过以前善业或者断除恶业的增上果的话,众人和合,然后得胜乐的,有些地方是从某个国家或者某个村庄某个环境讲的,有的时候可以从道场来讲,比如说我们道场法王以前经常讲过,在这个道场当中有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大家很和合,法王讲的在世间上或者说一个小的寺院其他的一个小的寺院,只有几个人时一个人的地方是分好几派的,分好几帮的,互相之间根本不合和,但是佛学院当中这么多修行人聚集在一起的话,拉帮结派的现象几乎是没有的,大家都是非常和合的,一方面是在法王如意宝的加持还有其他的教言的激励之下的话,像这样的话就是众人和合。

得胜乐,就是讲他的环境非常好,所以依靠这样的环境经常能够得到殊胜的安乐,这方面是断除了离间语的殊胜的果报。

随季成熟丰收果,这个是断除恶语,断除了粗恶语,不说粗恶语的缘故,随季成熟,就是风调雨顺,反正就是一切他自己的所遇都能够成熟的,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天晴的时候就天晴,随季节成熟丰收的果实,这方面是断除了粗恶语。

断除绮语的话,地平严饰清凉池,因为自己断除了其他无义的废话的缘故,所转生之处的地平,它的大地的非常平坦的,在平坦的大地上面严饰这些清凉的水池,清凉的水池可以是湖啊或者其他的海池等等,这方面清凉的池沼。

这个就是断除四种语业的果报,下面讲断除三种意业不善业,修持三种意的善业,他感受了增上果。

鲜花果实皆繁茂,这个是断除贪心,自己断除贪心的话他自己受身之处的话,鲜花也好果实也好,都是非常繁茂的,这个方面是外境当中成熟的。

叶果药等具美味,这个是断除害心,断除害心之后,然后值遇感受之处是业也好果也好药等等一切都是具有美味的。

资源富饶具亲友,这句主要是说断除邪见,经常恒生正见,恒生正见之处的话,资源富饶,资源富饶的话他自己的出产物资非常富饶,而且在下面有很多宝矿,黄金矿或者其他的宝石矿等等,他转生的地方是资源极其富饶的,如果一个地方很贫瘠,没有在世间上来讲加持力很大宝矿等等的话,他的地方其他的风水或者其他地方方方面面的资源不是很理想,但是如果自己修持正见转生的地方是资源富饶的,他整个地方富有灵气,或者说是自己住在这个地方是非常容易生起善心或者生起悦意之心的。

具亲友,一方面是具有怙主一方面讲是具有亲友,具有怙主的话自己可以堪能依靠的一个善王或者是善的领导,或者这样的怙主也可以说是佛法方面的导师,这方面都可以安立的,因为自己恒具正见,恒具正见的缘故经常能够碰到怙主和好的亲友。

这个以上讲完了增上果。

《十善经》中云:“戒杀者生于环境优美之地;

这个实际上和前面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戒除杀生就生于环境优美之地,就是前面的圆满境,增上果是圆满境,这个就是戒除杀生。

断除不与取者转生于饮食容易消化且具美味、药具强力之境;

如果断除不与取他自己自然转生于饮食容易消化的地方,而且具有美味的地方,药具有强力的环境当中。

断除邪淫者转生于具有芳香药树之清净处;

他自己周遭的环境的话,有很多具有芳香的药树还有其他非常清净的环境,不是非常的污浊,不是非常污秽的地方,转生在这样清净的地方。

断除妄语之人无论生于何处皆无有怨敌、盗匪等危害且不易受骗;

断除妄语的人他自己生在哪个地方是没有怨敌,怨敌是非常少的,盗匪也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个叫作离畏害,离畏害就是这个意思,且不易受骗,自己是难得受骗的

断除离间语者生于众人和合、瓦砾荆棘鲜少之境;

自己如果今生当中不说离间语而且恒时说和合语的话,生于众和合的环境当中,其他的瓦砾荆棘鲜少的得胜乐的地方。

断除粗语者生于四季无倒、花果应季成熟之境;

如果自己远离粗恶语的话,他自己所感生的地方是。。。。。。。

转身的地方,四季不颠倒,有些地方,四季颠倒,该冷的时候非常的热,该热的时候又非常冷,你庄稼种子生长等等,这方面完全断来自于自己说粗恶语,如果能够断除说粗恶的话,自己所剩的地方总是四季舞蹈,而且花果阴极成熟,断除其余转生于那么断除,其余自然而然会转生到土地很平坦的地方,就是环境非常优美的,大海湖泊,断除贪心者,转生于,鲜花果实庄家繁荣昌盛之际,如果自己远离了贪心,通过世俗法尔之境,因为自己对于外境知足少,欲断除了贪欲的缘故,后世自然而然,生于繁荣昌盛之境,就像自己经常做布施,今后的财富根本不会缺乏一样,如果自己今生当中断除了贪心的恶习,后续当中自然会圆满,这种果报,断除害心者,生于枝繁叶茂,树果累累,香味扑鼻之境,如果自己炖煮的太稀,害心转身之处就是,枝繁叶茂,或者说蜀国磊磊,香味扑鼻的环境,断除邪见者,无论生于何处,稀释果蔬丰硕,负有保护,且附注,新友皆圆满,可以说远离邪见,具足正见的人,不管是生在什么地方,都是果实非常丰硕,而且这个地方富有,包括,而且户主和亲友都非常圆满,这些是我们分析的真相,因为众生的夜晚非常的复杂有些人是十善业道一起修行的,他转身的环境就是十全十美,有些人是偏于修持某一种业,对于其他的一套不一定精进的修持,所以说他自己转生的地方有圆满的地方,也有缺陷的地方,或者说在整个大环境当中,他所处的环境有所偏颇,比如说在一个地方,有些人处于比较无味的环境当中靠近厕所或者臭水沟虽然都是一个同一样的环境,但是有限的环境就是比较优雅,比较清静,这方面就突出了它断除邪淫,的果报,通过这样一种环境观察的是南瞻部洲当中,整个十全十美的环境很难,但是有的时候还是能够体现出来的,在中国有些地方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圆满的,有的时候,看到国外的一些环境,比如在电视当中看到加拿大等欧洲国家,确确实实看到的时候,一下就心生悦意,尤其是他们的庄稼环境,森林,看到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不一样的,那我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生在这个地方呢?就是以前修善业,通过无情的夜鬼知道,自然而然就会转身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转身的地方平静,或者不愿意,这方面怪不得别人,主要是怨自己,当然如果自己没有通过出世间的发心摄受,断断续续翻阅自己,转生到后世很远的地方,也可能是碰不到佛法,所以说通过我们的愿,在座的很多修行人也许在前世当中,自己已经圆满修持了十善业道,,但是他自己发愿生于佛法兴盛的地方,对缘故,要依止善知识的缘故,所以转生在此处不一定在环境方面马上体现出来主要是率先成为听闻佛法修行的地方,这方面是非常可贵的,学习所以说对于环境和果报应该从方方面面去思考,下面讲第四个酷派试用过,试用过,也是从不断增上的侧面讲,前卫的正选,过去造了业之后,而能力是在这个证上,然后善意地增上,果是适用之,过甚增盛,就说他的善根也是不断地增上的,如一成半而且通过不断增上的善根,他自己在生生世世当中都能够如意,承办诸所愿,善意的角度来讲,确实是这样的,有时候我说既然是这样,我找到了一个算法,就不需要去管他了,他肯定会在财政上实际上,这方面还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我们相续当中没有遇到其他的委员,他在上课肯定是在在的征兆,但是我们的相续当中每天产生了多少的非理作意,产生了多少的烦恼?心态,如果处于这样一种烦恼心当中我们没有丽丽去修持善法的话,要向更愿意自成的方式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恶业在湘西当中是相应的,很自在的,以贪嗔痴的方式就会无情的增长所以说我们要多了去也是正常的但是要准生证填上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摄影方面主要是利利的去争整,那么在广大有五经当中是这样想的,你,西胜法就是说欢喜奏甚少的缘故,他自己的福德通过这样一种善根能不能即使获得菩提的这一路上跟,然后叫翻译器,翻译的时候,自动的可能翻译成去,二句也好,20两也好就是这个意思,像跟治疗这个方面说是用过的时候,算个在册的增长,这方面就是如意承办的,此处主要是讲随解脱分的善根,我们自己的所愿是什么呢?当然是暂时获得解脱,修行获得菩提果这一种驯服,自己的像跟菜菜的蒸饺,。

普贤行愿品

在发广大行愿的时候普贤行愿品当中也是讲,通过修持着一种善根,一切妙行皆成就,这也是从试用过方面事,体现的,。

下面讲第五个是六度之谷,因为在菩萨的修法当中,六度是主要的修法,从不是乃至于智慧度,就是成本辐射自相续中势力的主要手法,承办他利14数,在庄严经论当中,弥勒菩萨讲的非常清楚,

此外布施

这个颂词主要宣讲的是六度的,,此外就是指除了,前面的视线,除了实现的股票之外,前面在别别的宣讲六度的果报,六顿的火爆是不实际,如果继续当中,自己能够经常呵护,都还算共和,吓死人,对于佛菩萨就是上供奉,对于其他和自己平等,或者比自己恶劣的情绪,比如饿鬼啊,这些众生,主要就是下去,因此不虚度当中就包含了上供下施,一生当中如果自己能够断除悭吝心,然后用自己的资具,拥有的东西,能够对众生,进行布施,通过罚之力聚财富,就是能够具有财富,在很多惊叫当中也是这样,宣讲,如果自己付是一个东西,无情就会,繁殖力就会增长一百倍,他就是自己在干果的时候就会,有一百倍,比如说中间自己布施一元钱,即便没有任何的发现在内,通过自己父亲一元钱的法力增长,就是一百倍的方式来增长的,有着一种殊胜的果报如果自己能够通过殊胜的心去摄受,或者自己的进步非常严厉,比如对镜是盛世,三宝声中,或者自己的发型是一种争胜心为了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这种增上心这样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没办法了衡量,总的来讲不需和财富之间就是一种缘起通过布施可以获得殊胜的财富,当然有通过捕食获得性好,通过捕食获得安乐的,因为c,所布施的物,比如,比较原版或者新的东西一个是原版的东西,一个是有光泽的东西,通过这样一种不失植物,不许出去之后,自己所获得的,可以说获得的财富很多然后,皮肤也是有光泽,或者相好圆满,这方面通过故事也能够承办,比如说在很多经公案当中记载,给佛像佛塔供养灯,或者其他的宝珠都能够获得殊胜的深色,

供养灯啊宝珠啊他后世获得殊胜的生世的也有很多记载的,但主要就是从布施或者财富方面呢直接对应的,持戒安乐、持戒安乐呢如果今生当中如果守持清净的戒律,那么守持清净的戒律不管五戒也好,十戒也好,还是说是比丘戒也好,还是其它的戒,反正呢如果受持这样清净戒律的话,后世当中获得安乐,获得安乐呢主要是从持戒它自己本身来讲的话,他直接的因呢就是获得人天的善趣,获得人天善趣当然一方面离开了这样一种恶趣的痛苦,从这方面讲,本身就是一种安乐的,就说自己持戒的时候呢如果以出离心摄受呢,它就成了这样一种出离戒,或者说自己有这样一种这个空性慧摄受的话,这样一种持戒呢就能够获得殊胜的解脱的安乐的,那么如果单单是持戒,从持戒的侧面来宣讲的时候呢,它直接的果就是获得人天善趣,所以说呢在很多经教当中也是提到过,我们在修法的时候,修行的时候单单守持一个清净的别解脱戒律这个能不能获得解脱呢?从长远的侧面来讲,从以后能获得解脱来讲是可以的,但是从它直接或者从守持戒律它本身的这样一种功德来讲的话,如果单单守持一个清净戒律的话,就是获得升天或者获得人天的果报的,所以守持戒律的时候要看你自己有没有出离心,看自己有没有空性慧摄受,如果没有出离心,空性慧摄受的话,你这个持戒呢就成了一个后世圆满的因了,没办法获得解脱了,所以说对于修行者来讲必须要了知的。

忍相好,这个忍呢就是佛安忍,今生当中如果自己能够再再的安忍,就是说对于其它的伤害啊对于其它的法能够安忍的话,下世当中能够获得相好的果报的,如果今生当中自己遇到这些逆缘的时候不能够忍受,经常生嗔心,经常生嗔心的话,下世就绝对是极其丑陋的人,他自己的这样一种可以说果报呢直接的果报呢嗔心它堕地狱,然后它的等流的话就是这个相貌丑陋啊不端正啊!或者自己没有诀择事情的能力啊,无量无边的过患是在大乘的经论当中再再宣讲的,而如果能够修持忍辱的话,直接来讲获得相貌端严的果报的,所以说呢如果自己愿意获得相貌端严的果报的话,就需要修持它的近因,就是修持忍辱。

精进具德、精进具德呢就今生当中自己能够精进当然这个精进在大乘当中它的定义啊是喜于善法,对于善法有一个勇悍之心,对善法有一个非常踊跃之心这个叫精进,那么如果对于善法能够有一个勇猛精进的心态的话,具德那么后世呢具有大威德力,那么具有大威德力呢主要是前世的精进,那么今生当中如果自己没有具备大威德力的话,就说明没有具备,没有修持这个因,或者至少说这个因没有成熟,这个因如果说你修了这个因,还没有违缘,没有销毁的话,它肯定会具备大威德力的果报的,如果自己不具备大威德力的果报呢就说明你前世呢肯定是不精进的人。禅心静,那么这个禅呢就是指禅定,那么这个禅它的果就是心静,能够使自己的心呢就说非常的寂静,非常的寂静那么自己的心寂静当然有诸多好处了,第一个方面自己的心寂静了不会生起很多的非理作意,自己的心寂静我话,能够就是说相应于佛法, 然后呢就是说自己的心寂静的话,在寂静的心当中呢能够显现种种的等持,种种的这样一种神通,种种的这样一种殊胜的果位,好像一个平静的湖面,平静的湖面它是非常容易显现日月星晨的影像的,那么如果是一个动摇的这样一个湖面的话,它的影像就不清晰,所以说我们自己的心如果非常烦乱的话,在这些非常烦乱的心态当中能不能够很清晰的显现出离心的影像,菩提心的影像,空性慧的影像,或者能不能显现五通六通的影像都显现不出来的,所以说呢修持禅定呢在后世的话或者说它自己直接的果的话就是能够显示自己的心非常寂静, 自己的心一寂静的话,就堪修正法。智慧获得胜解脱。那么如果能够知道就说一切万法无自性的这样一种空性慧,能够真正的可以说修持行样空性慧的话,通过它的果呢最后获得胜解脱,获得胜解脱呢就是获得殊胜的出世间的解脱,暂时的解脱,究竟的佛果都可以通过智慧而获得。以菩提心所摄之布施财物、禁戒罪行、摧毁嗔恨、勤于善法、一缘安住、了知二谛自性,即以六度善法而行将获得胜果。那么这个地方的前提是以菩提心摄受,通过菩提心所摄,那么通过菩提心所摄这个方面才能够称之为度,否则的话没有菩提心所摄的话,只能叫做布施的修法,禁戒的修法,安忍的修法乃至于就是说是这个其它的一种修法,如果真正要安立成布施度乃至于智慧度的话,必须要从菩提心方面摄受的,有些方面更严格一点的话必须要空性慧摄受,因为空性慧摄受才真正能够直接到彼岸的,没有空性慧摄受的话,全部就成为世间的般罗密,这方面在《入中论》当中也是讲过的,反正不管怎么来讲呢,就说菩提心方面也包含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那么胜义菩提心也是空性慧所摄的,通过菩提心所摄受的这样一种布施财物的这样一种修法,然后呢禁戒罪行,禁戒罪行呢对于其它的身口意罪行呢就说再再的禁止,摧毁嗔恨然后呢安住在安忍当中,勤于善法这个就是精进,对善法非常精进,非常有愿这个就是精进,一缘安住这个主要是静虑不管是自己布施的时候也能够一缘安住,持戒的时候也能够一缘安住,安忍的时候一缘安住,在五度当中都具备这个静虑度的,了知二谛自性呢这个主要是智慧度,那么世俗谛的自性是怎么样?显而无自性的,然后胜义谛的自性,一切不缘的,从这个方面了知一切二谛各自的体性二者之间和修持的关系和如何修持的关系等等,这个方面就是智慧度的本性,即以六度善法而行将获得殊胜的善果,下面引用《宝性论》的教证来说明,《宝鬘论》云:“施戒忍精进,禅慧悲为体。那么这个是一个总述,一个总述的话就是讲这个在大乘的修法当中呢有这个七种胜修法,七种胜修法呢是施戒忍精进呢就是这个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进度。禅慧呢是指禅定度和智慧度。悲就是它的助缘,它的助伴,那么就是说大悲或者菩提心这个叫悲,那么通过这样一种七个修法呢是大乘的菩提。博施自财物,持戒而利他,安忍断嗔心,精进喜善法,禅一缘无惑,慧抉择实义,慈悲悯众生,一味等心伴。那么这个呢主要是宣讲各自的本体,各自的体性,什么是布施呢博施自财物就是布施,那么能够将自己的财物呢都能够博施,博施当然就是说普遍平等的布施,并不是对自己喜欢的对境就开始布施,对自己不喜欢的对境就不布施,像这样的话,不能称这之为博施,像这样的话就是说或者说是自己不要的东西布施出去,自己喜欢的东西再再的贪执,这个不叫博施,所以说呢我们就讲的时候呢反正呢自己内外的一切财物,一切的这样一种身体,一切的这样一种善根资粮,全部都能够施舍给众生的话,这样就称之为博施之财物的含义,持戒而利他,持戒是什么呢?持戒是利益他人,利益他人呢这个方面因为是大乘修法的缘故,所以说呢就没有解释成持戒是自利,自己能够获得善趣啊,自己能够获得怎么样的果报,没有这样解释的,这个守持戒律主要是为了利他的,因为在大乘的戒律当中呢就是禁止恶行戒,三善法戒,和这个饶益有情戒实际上直接间接都是利益他人的,这些守持大乘菩提戒也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守持的,啊!如果是为了自己而守持的话,根本不称之为大乘的戒体,所以说呢持戒利他呢主要是为了断除自私自利的想法,然后呢一心一意的去利他,安忍断嗔心,那么安忍度的本体是断除这个嗔心,对于有情当然要断除嗔恨心,对于无情呢也必须要断除嗔恨心,那么对于无情生起嗔恨心,也有果报的,就说以前的这个翳罗叶龙王,他呢对于这样一棵树啊,一棵树挂了他的法衣,他对于这个树生起极大嗔心,然后呢用斧头呢把这棵树砍掉了,砍掉了之后呢通过这样一种果报,他在迦叶佛时候的一位比丘吗,迦叶佛时期的一个比丘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转生成一个大龙王,然后头顶上长一棵大树,然后风一吹的时候呢他自己的身体极其疼痛的,而且树根还有很多很多小虫吃着他的这样一种肉啊它的身体,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对于无情生起嗔心呢也是这样的,还有在很多地方讲对于焦木呢也不能生嗔心的,焦木呢就是烧焦的木头,乃至于你对于烧焦的木头呢都不能生嗔心的,有的时候呢我们自己烧火烧不着了,对牛粪生嗔心啊对钢炉生嗔心啊!漏雨的时候对房顶生嗔心啊,有的时候对雨就是说天空生嗔心啊,这方面实际上呢就说从所嗔的对境来讲的话,它好像就是说不是具有生命的是无情,但是呢你内心当中的状态它是一种热恼不寂静的状态嗔恨的状态,所以说从这个方面安立的时候,它也安立了能生所生,那么在这些可以说了知断除嗔心的时候当然就说对境最严厉的就是上师啊,三宝啊、金刚道友啊还有同梵行者,这些方面如果自己生起嗔恨心的话,过失是尤为严重的,还有对于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恩德很大的恩人啊!

这些方面如果自己生起嗔恨心的话,过失是尤为严重的。还有对于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恩德很大的这样的恩人等等,如果你自己不断除嗔恨心,对他们生起嗔恨心,过患是极其严重的,非常非常的严重。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的话,嗔恨心能够斩断大乘的命根,贪欲心不如是的,嗔恨心直接斩断大乘的命根。

因为嗔恨心和大悲心,嗔恨心和饶益众生的菩提心就是直接矛盾的,所以说在大乘当中讲的话,你生一百次的贪欲心,不如生一念的嗔恨心的过失重的原因,就是从这个方面讲的。你再再的你一百次贪欲心,过失当然重,但是远远不及生起一念嗔恨心的过失要重的多。从这个方面我们知道大乘当中对于断嗔恨心的教言非常非常多的,因为生起嗔心直接障碍对众生发菩提心,直接障碍自己大乘修行的缘故,所以我们就知道嗔心的过失非常的大,修持安忍就能断除嗔心。

精进喜善法,

精进本体喜爱善法,对于善法非常喜欢,内心当中听闻大乘的修法,思维大乘的修法,修行大乘的修法,这个方面始终有一个大的兴趣,非常大的兴趣去修行的话,这个就是精进的本体。尤其是大乘的精进,在《庄严经论》当中讲,他们的上首,乃至于智慧度的上首讲了很多很多,那么对于精进度的上首是什么呢?精进度的上首就是对大乘的教法再再的生起欢喜心。

禅一缘无惑,

禅定是什么呢?它有两个,一个是一缘,一缘的话心?的意思,或是说不散乱于外境,或者不散乱于其他处,叫一缘安住。前面我们打比喻的时候,在五度当中都有互相涵摄的,布施度当中有其余五度,持戒度当中有其余五度,智慧度当中有其余五度。这个时候讲的时候,我们在听法的时候,一缘专注就是一种禅定,这个就是一种静虑,思考的时候一缘专注,不被外缘所散,就是一种禅定,修行的时候一缘专注,这个就是一种禅定。

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认为禅定就是闭目打坐,什么都不思考,这个方面当然是一种禅定,但是禅定的广义就是在做善法的时候,当然不是说做恶法,就是说你自己在做善法的时候,能够一缘专注,布施的时候一缘专注,持戒的时候一缘专注等等,这叫做一缘的意思。无惑的惑字是什么意思呢?惑就是他的违品。比如说在打坐的时候,或者对所缘安住的时候,生起昏沉,生起掉举,这个方面是他的惑的意思。

所以说这个真正的禅定一个是一缘,一个是无惑,没有种种的昏沉啊、掉举啊,其他的畏浊啊,这个方面就叫做无惑。反正没有他的违品、障碍的意思。

慧抉择实义,

那么智慧度是什么呢?慧抉择实义,能够对真实义能够抉择,实义就是胜义谛的本体,能够抉择胜义谛的本体,或者二谛的真实义,就叫做抉择实义。

慈悲悯众生,一味等心伴。

这两句主要是宣讲,前面不是说是禅慧悲为体,那么在第七种修法安立成慈悲,那么慈悲是怜悯众生。一味等心伴,一味等心什么意思呢?一味等心的意思就是说对于一切的众生平等一味的看待,等心就是平等心的意思。像这样的话并不是自己的亲友自己生慈悲心,自己的怨敌就生起嗔恨心,这个不叫一味等心。一味就是对于一切众生平等而观,叫一味等心。伴就是作为助伴的意思,就是其他的修法的助伴。

施具财戒乐,忍具相勤威,禅寂慧解脱,慈悲成诸事。

这个方面讲的时候,就是讲他们的果。布施具财,布施能够具备它的财富,戒乐,戒就是能够获得安乐的。忍具相,具相就是具相好的意思。勤威,勤就是指精进,就是他精进的果报就是威力,就是讲具有很大的威力。前面不是说具德嘛,就是具有大威力、大能力。禅寂,禅定它自己的果就是自己的心非常寂静。慧解脱,通过智慧度能够获得解脱果。慈悲成诸事,如果自己修持慈悲心的话,那么生生世世当中自己的心想事成的,一切事业任运成办,这个叫做慈悲成诸事。

此七者无余,究竟至彼岸,智慧不可思,获得怙主位。

这个是摄义,此七者,前面讲六度再加上个慈悲,这个就是七者。无余就是讲无余功德的意思,就是非常大的功德叫做无余功德。此七者无余的功德,究竟至彼岸,暂时可以获得殊胜的果报,究竟可以到彼岸,至彼岸就是能够达到波罗蜜多,能够到达彼岸。

智慧不可思,最后获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智慧,最终获得怙主佛果,获得怙主位主要是成佛的意思。

在六度中加上慈悲,即是以菩提心摄持而修持,下文还有广说。

下面对于慈悲心的修法还要广述的,在第七品,第八品的时候都要宣讲的。

下面讲第六个科判——四无量之功德,就是说修持四无量心它的果报是怎么样的。

己六、四无量之果:

四无量之功德:

慈心悦意悲成利,喜心圆满舍无垢,

总之福慧资粮果,暂时增上决定胜。

这个方面是宣讲大乘的四无量心,大乘的四无量心它的殊胜的功德,就是非常之广大的。当然下面再讲四无量心品的时候,还要着重对他们的修法他的果再再宣讲,这个方面因为是讲业因果,讲业因果的时候,你修持四无量这个业,然后获得什么果呢?包含在第四品当中宣讲略说的方式也是可以不矛盾的。

慈心悦意,就是修持慈心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的这个慈心的话,他的果报是悦意,非常悦意的。悲成利,修持悲心拔苦,悲心主要是拔苦,悲心修持的话,成利,成办一切利益的。

喜心圆满,喜心就是见到众生获得财富啊、功德、善根的时候,自己不但没有嫉妒心,反而生起这样一种欢喜心,就是相续当中发愿,愿这些众生永远不离安乐,而且这个安乐再再增上,从世间的安乐转变成出世间的安乐,乃至于最后成佛这样的安乐,这方面就是喜心它的体相,喜心最后能获得最后财富圆满的果位。舍无垢,舍心主要是平等而观,对于一切亲怨、中等的一切众生,平等的修持大悲心叫舍无量心,它的果报就是无垢,自己的心极其堪能,叫做无垢。

总之福慧资粮果,暂时增上决定胜。总之修持福德和智慧的资粮的果报的话,暂时增上,就是增上生,究竟决定胜。像这样暂时的果报和究竟的果报都有宣讲的。

此乃妙道大车轨,三世诸佛圆满因,

这个四无量心的修法或者说福慧双运的修法是妙道大车轨,妙道就是成佛的妙道,大车轨就是说一切大车的轨道。在《妙法莲华经》当中这些大白牛车啊,这些方面都称之为大车,就是说这些大车是大臣的意思,一切大臣的意思。就是说大臣的大车你要行进必须要一个轨道的,轨道是什么呢?就是四无量心啊,或者就是福慧资粮,这个叫大车轨。

三世诸佛圆满因,一切三世诸佛获得究竟圆满的正因就是这样殊胜的修法。

下面这个颂词主要对前面的慈心悦意悲成利做一个广释,什么叫做慈心悦意悲成利?下面解释:

慈心众人皆悦意,悲心利益无边际,

喜心财富皆圆满,舍心自心极堪能。

就是说修持慈心众生皆悦意,看到你的时候就生起欢喜心,都愿意帮助你,所以说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很多结伴而行,结伴而行的时候有些福报超胜的人,他就能够得到别人的欢喜的帮助,就对他的印象非常好。所以说这个不是一个偶然,这个方面他以前修持慈心的缘故,修持慈心的缘故众生皆悦意,别人看到他的时候都是非常欢喜的,反正这些以前修过殊胜因的人,都是有这样一种自性。

我自己比较熟悉的上师,像龙多活佛的话,龙多活佛就是这样的,他给我以前讲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他好像到哪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别人对他都是很悦意的一种态度,对他都是很悦意,好像小偷,就是非常恶劣的小偷看到他的时候都是非常欢喜的,很悦意的这样一种心态的。这方面一方面他是一个圣者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肯定是再再修慈心的,再再修慈心的缘故,众人皆悦意,一看到的时候就生起一种悦意心,心马上被硬夺了,别人的心马上不自在,对他生起悦意的心态,这个方面就是修慈心。

慈氏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从因地的修法全都是修慈心,然后他的名字叫慈氏,成佛的时候名字也叫慈氏,也叫弥勒佛,所以他主要是以慈心修持的。咱们在《贤愚经》当中,对弥勒菩萨的功德,或者说他的相好,他修慈心,入慈心定的时候,放出这些慈悲的光芒,这些方面都是通过修慈心的。

他修慈心,不需的时候放射出慈悲的光芒,通过修慈心,他的肤色也是金黄色的,他自己的光芒非常乐义,这方面都是修辞性的,也是让我们见而生月一,这方面就是生慈心背新第一无边际,如果能够修悲心,他的利益是无边无际的背心的历史非常大,这方面在很多经文当中都是在在宣讲的,喜新财富皆圆满,悉心,他的财富就是非常圆满的,他的很多财富都能够自在的人们,因为它没有制度嫉妒心,所以对别人的财富,或者别人的善根都能够在这生起欢喜,心去随喜,去随喜的缘故,都能够感觉到他的财富在再增长,非常的圆满,摄心自心即坦然,就是前面说的雄厚血污够,就是讲无有够懒,唯品的烦恼,所以说自心及贪婪,自己修禅,定是叶,念心咒,无论做什么都是能够看能取辱,现在在修学摄心的功德,金钟云是骑行者,据官网,就是宽广期的练舞练舞定于声,闻缘觉,不共之功德令人甜,越易获得妙射,练舞,恋无限定后面的等次删掉改成这样比较好理解,在佛经当中讲修辞心宽广者,七大社,以前在讲,星光庄园论的时候,在在的宣讲,对于七大在在的宣讲,对今天的时间,因为时间的关系,对逾期的就不再做解释了,六五线,就是它的量是非常非常多的,没有办法,现出来,声闻缘觉不共的功德,就是修饰着一种慈心,合声闻缘觉,不共的功德,就说声闻缘觉乃至于外道,都有着一种慈心的修法,但是能不能成为大慈心和真正成活的自信?绝对要看他的所缘,你的心态,如何的射手就方便很多,虽然说声闻缘觉也羞耻,456,但是并不属于大乘的修法,六人天乐,亦或者秒射,连天都是很夜一人,也而且自己也会变秒射,此外宝曼论云,下面本文路当中,不断断续续,对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宣讲的功德对其他各种各样的善根,或者获得怎么样的果,都是做一番抉择的,这些方面对于平时的业果,对于以后圆满的果位生气,钉姐现在就必须要圆满,他的音,这里面就讲的很晕如果我们凡夫人去结籽的话,现在根本没办法说我现在做这个以后会得到什么样的果,这方面通过我们的能力根本没办法衡量,龙树菩萨在访问当中所讲的这些因果关系,一方面龙树菩萨他是一位圣者,就在这些流域的经典当中,就是大乘经典,他以前都是获得佛果的,相当于佛的化身像这样已经早就成佛了,继续在释迦牟尼佛的脚下显现成初地菩萨,就是这样一种胜者,碰面,龙树菩萨是依靠经典作为校正宣讲那夜果的关系,,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佛的化身的缘故,都能够如实的进行抉择,我们就说这里所讲的正因,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如果能够诚心能够去修持,以后这些功德果我们都能活得,如果懈怠不修持的话,单单是梦想着以后要获得这些过根本快,不可能事情,事情,说要获得这些果,必须要具足它的音,这里面就宣讲他的印的修法,每日30式,300万饮食这个颂词主要是宣讲修慈心的功德,修慈心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呢?这里面就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说明,观察的,假如说有一个人每日30时,就是300个300罐饮食,过年时,一贯也是是什么样的?在注视当中讲,一贯饮食可以容纳一斗米,一斗米的这样一种罐子,里面做好米饭,在米饭里面还有60种蔬菜,60种,各种各样的菜肴混在里面,起的这样一种美味,饮食,这是在一罐当中具有的,然后有300块,就是说做好300块,而是不需的时间是34,就说早晨的时候不时300贯,中午的时候不时300贯,晚上的时候不时300贯,这样的饮食,像这样的话,这个功德应该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这个地方讲不及其余去,主持胡德芬,根本比不上在须臾,就说很短的时间当中,修持服一分,比如对一切众生修慈心的福德,福报的一分,都根本没办法和他相比,如果自己正确了解到了修慈心的方法,比如说四无量心当中怎么样?对于所缘,怎么要去按住所缘修持所愿,这样了解之后就开始修斯心,愿一切众生获得,爱了,现在很多众生没有安乐,那么我就愿一切众生获得安乐,愿这一类众生获得安乐,愿那一类众生获得安乐,在很短的时间当中,能够修持慈悲心的话,它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下面还有继续讲慈心的功德,

任天的慈爱

这也是另一种功德就是除了前面所讲的功德之外的工作,什么呢?任天的慈爱首先人等其他众生见到的时候,也会升起一种是爱心,就是升起一种悦意的心,如果升级了,越狱的心绝对不会对你做损害的,我们要对别人做损害肯定是看不惯或者说生气恶心才会伤害她的,如果一切人天都对你生气是爱心的话,绝对不会损害你,实际上我们,哪一个众生,从内心当中愿意被人损害呢?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都不愿意被别人损害,事与愿违实际上我们却经常受到别人的损害,如果想要远离这些损害,必须要修辞心,如果能够修慈心的话,就会在后续当中,在菜的干果,人天都会对你生气,是爱,梨等一手户,注释当中解释成飞人,就说飞人一守护你,其他的飞人恶魔或者护法,也是对你守护的负担,不伤害你,而且经常地守护你,这句话主要是讲一了和珅了,如果自己修持慈心的话,自己就会保持非常欢喜的心态,世界上很多人的心态都不一样,有些人一生当中都处于寓意寡欢中,非常忧愁很焦虑,祝福别人,看到她也不舒服,通过他心里的不,见恶如果他自己的心态不健康的话,也会引发她的身体的,健康像这样讲的话,自己的心意,经常放不开的话,也会引发很多的痛苦,如果自己经常能够保持非常欢喜的心态,自己很高兴,别人看到他也觉得他是一个很快乐的人,能够受到感染,马上就欢喜了,如果她的心快乐,他的身体也很好,而且心快乐,对于修持正法也有一种看能趋入的条件,它对身体有很多快乐,身体方面能够引发很多快乐,没有很多的痛苦,不会疾病缠身,就是说自己的心爱了,身体也安了,这方面主要是通过,修慈心而得来的无毒,就是说没有毒的损害,人就是说音乐,其他的都贱,这些损害都会远离的因为自己修慈心,这个因就是愿一切众生安乐,而不是愿一切众生受苦,也不是对众生伤害的,既然自己没有种下伤害别人的因,当然也不可能受到强烈的毒物,比如说毒蛇,其他世间的毒品这方面的读物根本不能伤害它,兵器也是早就远离了这方面完全来自于修慈心的缘故,这又是宣讲慈心的功德,他自己很容易心想事成,无聊,就是不需要惊奇,他的事情就很容易成办,这方面的事情在如今的世界上很容易看到,有些人根本不需要劳作,一下子就可以得到很多钱财,名誉,地位,等等这方面根本不需要请你做,好像很多好事,都被他撞倒了一样,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以前修了慈心的缘故,果报成熟了之后,他根本不需要劳作,当然这是他前世当中修辞系已经劳作过的缘故,所以当今生当中他根本不需要经济,还有很多人起早摸黑地精勤劳作,却什么都不成功而且通过修持慈悲无量心态可以休,生于凡世间,就是转身与范文当然如果修慈心还能够货运,得解脱假设说他没有获得解脱,也能够得到吃饭吧得,对于词法八的下面有一个注释,长寿是第一个,妙言,是,第二个然后是种姓圆满,自在圆满,词人巨大名望丈夫身,聚力,这些事每个众生都愿意,的,如果希望获得词法发得,必须要去修持此心这些教员在宝缦论当中非常多,如果能够真正系统的学习一次爆慢炖,肯定自己会对如何修持世俗谛的功德这些页岩以及修持,智慧度的资料肯定会生气,很大的信心因为这里面全都是奖状,一种叫盐的,每个人都想要离开痛苦,

那么每个人都是想要离开痛苦,都是想要获得安乐的,暂时的安乐,究竟的安乐都要获得。那么要获得这些安乐的因是什么?你不去准备,你不去修持是不行的,所以说学了这些教言之后,应该尽己所能的去做,慈心不是很难修的,就是说我们修法再再的学过的,这个不是很难修,难的是什么呢?难的是自己不愿意修,或认为自己不需要修,或者修一两天又停下来不修,这个方面你想获得以后的功德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了知了这些修法之后,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够再再的修持,对它生起定解然后再再去观想作意,再再趋入修持,这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说菩提心是如何获得?

若令诸有情,发坚菩提心,常得如山王,坚固菩提心。

这个就是一种等流因、等流果。如果自己能够令其他众生发起坚固菩提心的话,那么自己也能够常得如山王一样的坚固菩提心。作为一个大乘修行者来讲,谁不想获得一个犹如山王一样的坚固菩提心呢,都想获得。第一个方面我们自己必须要再再的对众生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然后再引发菩提心的修法,怎么样获得菩提心的四谛,这方面要修。还有一个窍诀这个地方讲的话,令诸有情发坚固菩提心,怎么样令其他众生发起坚固的菩提心,这个方面是自己需要去做的。

比如说自己去再再给众生宣讲《入行论》,其他众生听了之后,没有菩提心他就知道开始发菩提心,然后发了之后他用《入行论》的教授再再的坚固,不要退失,然后再再的增长,这个方面就是让众生相续当中没有菩提心让他生起,有了菩提心让他不退失,让他再增长的这样一种殊胜的教授。

所以说如果自己能够令众生发起坚固菩提心的话,自己也能够生生世世当中获得犹如山王一样坚固的菩提心。所以说对于其他众生,引发他们如果生起菩提心这方面是不能够松懈的。

由信离无暇,由戒生善趣,由修习空性,于诸法无贪,于善不放逸。

这个方面也是通过修持信的因、戒的因、修习空性的因,分别获得这样一种果报。首先是由信,由信就是对上师三宝、对于正法、对业因果、对轮回等等修持坚固的信心。那么相续当中有一个坚固的信心的话,通过这个果报离无暇,那么自己生生世世当中会离开八无暇处,离开八无暇处自己生生世世就会获得暇满,获得暇满就堪能修持正法的所依就已经获得了。所以说我们如果要远离无暇的话,这个地方讲的很清楚,由信离无暇,就是说对于上师三宝等等再再修持坚固的信心,再再的坚固自己相续当中的信心,这个时候就远离无暇身。

由戒生善趣,如果自己要生于善趣的话,就由戒,必须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守持一个清净的戒律,通过戒律而生于善趣。

由修习空性,于诸法无贪,那么通过修习一切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二无我空性的缘故,于诸法无贪,对于一切诸法没有贪执。这个贪就是没有贪执没有执著的意思,那么不会对一切诸法生起执著。那么我们现在造业的根本因,流转的根本因,生三毒的根本因就是对于人我和法我的这个法生起贪心,生起贪执心,生起实有心。生起了实有心的缘故,引发了很多实执,然后烦恼,然后很多业因,然后很多痛苦的。那么如果能够再再的修习空性,通过空性的能力和力量就能够消除我们相续当中对一切诸法的贪欲。

于善不放逸,而且对于善法不放逸,究竟的不放逸就是证悟空性的时候,那么就是说对于一切善法不放逸,不放逸于三轮当中,不放逸于相执当中的这个因,就是修持坚固的空性见。

无谄具正念,思惟增睿智,恭敬证法义,护法具智慧。

全部都是窍诀,一个一个看的时候没有哪一个不是我们不需要去修的。无谄就是正直的意思,就是没有谄狂,没有谄狂就是讲正直,如果一个人他秉性正直的话,没有弯弯曲曲的想法,没有弯弯曲曲的行为的话,就是说一个人非常正直,一个人很正直的话,他的果是什么?他的果就具正念,生生世世当中就可以具足正念。正念我们现在正在学,《入行论》当中的这个正知正念品,如果你现在能够安住在正直当中的话,就能够生生世世当中具有正念的。

思惟增睿智,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一个非常睿智的身份的话,就是说自己的智慧很敏锐,自己的智慧很广大、很甚深,每个人都想获得这样一种殊胜的智慧,那么怎么样获得呢?思惟,你通过思惟法义,像这样对于每次上师所讲的,或者说是《心性休息》等等这方面的法义,能够再再的认真付出思惟它,从很深的地方,很广的地方再再思惟的话,增睿智,就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增长你的睿智的。所以说如果今生当中自己很好的精进的话,下世当中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今生当中如果自己懈怠懒惰的话,下世当中比这个还要懒惰,比这个还要懈怠,还要愚笨的。

这个方面不是我们在讲,主要是如果大家看到过《格言宝藏论》,《格言宝藏论》当中萨迦班智达在第九品的时候,在宣讲佛法、观察佛法的时候很清楚。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很愚笨呢?前世没有修学。如果今世当中我们再不好好的精进于佛法,后世比这个还要愚笨还要愚痴的,就这样再再讲过。所以说萨迦班智达说你再老你也要学,再困难也要学,所以就是因为你以前没有学,今生当中就沦为这样一种钝根,今生当中再不学的话,后世比这个还要笨,还要困难,这个方面再再做教诫的。所以我们说今生当中再再思惟法义,不管你通达不通达,不管你成不成为智者,反正如果今生当中再再思惟,通过这个果报的话,增长睿智,下世绝对成为大智者。

恭敬证法义,就是说要证悟法义来自于什么?恭敬。有恭敬心能够证悟法义的,就在很多经论当中都这样讲,一分恭敬就一分利益。或者就是说超越言思的胜义谛是通过什么证悟的?恭敬心、信心来证悟的。所以说如果你对于正法有恭敬心,对于上师善知识有恭敬心,通过这样一种因,通过这样一种果的话,就可以证悟法义的。所以说我们证悟法义,并不是远离了恭敬心之外你苦苦去思惟,苦苦去修苦行,这个方面不是他的正因,真正要超离言思的这样一种法义、胜义谛的法义的话,必须要恭恭敬敬,对于正法恭敬,对于上师善知识必须要恭敬,这个时候可以证悟法义的。

护法具智慧,这个护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守护自己已经听闻过的正法,守护自己已经听闻过的正法叫做护法。像这样守护自己曾经听闻学习过的正法,不要退失不要遗忘,这个方面叫护法,那么如果能够这样守护的话就具智慧。比如说再再背诵自己曾经学习过的论典,再再背诵自己学习过的论典的话,这个叫做护法,守持自己已经曾经听闻过的正法,让他不要遗忘,不要丢失,这个叫护法,再再的思惟也叫护法,再再的修行也叫护法。所以说能够守护自己已经得到的正法,最后就获得殊胜的智慧。

由不障闻法,及行法施者,当与佛值遇,所求亦速得。

那么我们怎么样可以值遇诸佛呢?怎么样所求速得呢?这个方面讲了两种因。第一个闻法,一个是法施。不障是什么意思?这个不障两个字对闻法和法施都要通读,就是说不障两个字要连接闻法,要连接法施,那么这个不障是什么意思?就对于闻法自己没有障碍。那么什么是障碍?比如说听法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不正确,这个方面是一种障碍。比如说自己听法是为了得到智者的名称,或者自己听法是为了得到名闻利养,这些都叫做闻法障碍。在闻法的时候保持一个清净的心态,这个叫不障闻法,不障闻法此处并不是说不去障碍别人听法的意思,像这样的话自己听法的时候,不要以悭吝心,不要以其他的烦恼心所染污,这个叫不障闻法,就是说自己闻法的时候应该以如理如是、恭恭敬敬的,或者说是如理如法的方式来听闻,这个叫做没有障碍的听法。

然后无障法施什么意思,无障行法施?自己在行法施的时候,再再宣讲正法的时候,给别人宣讲正法的时候,这个方面也不需要、也不应该有障碍。障碍是什么?实际上对于清净的讲法的障碍,就是说悭吝心,你不愿意把自己领悟的智慧讲给别人听,生怕自己讲给别人之后,别人通达之后就超过我了,然后超过我之后我的名声、我的利养、我的恭敬心都会受到打折扣,都会因此受到损失。所以说有的时候讲法的时候保留一手,然后把最甚深的自己不讲,然后和他辩论就把这个保留把他辩倒,并不是这样的。然后自己应该没有悭吝去讲法的话,自己知道什么,自己所通达的都要如理如是的去讲解,这个方面是一个障碍,就是无障的意思。

还有一个障碍讲法最怕名闻利养,就是说你讲法是为了追求名闻利养,为了追求别人的恭敬,为了追求财富等等等等,这个也绝对是一个障碍,所以说这样一种有障碍的讲法,并不能说你能够与佛值遇,并不能说你所求速得的。这方面讲不障的,没有障碍的情况下,行法布施的话,他的果报是远远超过你现在得到一两元钱,然后得到几个人恭敬的。

就是说如果自己讲法只是为了得到一点供养,只是为了得到一点名声的话,这个方面实际上为了小利失去大利了,为了拣芝麻丢了西瓜这样一种比喻,远远比不上的。因为你如理如是的讲法,他的功德无量无边的,确确实实今生当中自己的智慧功德再再增长,后世当中迅速成佛的功德。但是现在这个心态没有转变,没有转变之后只是为了得到名闻利养,一点点的小利益就把讲法的大利益彻底的失毁了。这个方面在广论当中在很多地方,再再教诫讲法者,讲法者尽量调伏自己的心,尽量安住在清净的心态当中去传讲正法的话,他的殊胜的利益就是你的报酬。你不要想得到钱啊,这个是报酬,实际上他的报酬非常大的,如果清净讲法的功德有形相的话,虚空无法容纳的,就是这样。

那么这个地方讲什么样的功德呢?当与佛值遇,这个方面就是讲和佛值遇,就是能够值遇佛,能够在佛面前恭敬供养,然后听闻正法,然后通过佛的加持来证道的。这个是什么样的一种果报的?所以说远远超过你通过障碍,通过有障碍的心,通过这样一种名闻利养的心来传法的这个功德大的多了。

所求亦速得,自己所求的出离心啊,菩提心啊,或者说谛上的功德,佛的功德,这些所求的功德速速获得的,这个方面通过没有障碍的心闻法,没有障碍的心来讲行讲法,这个方面功德就是这样的,所以说《宝鬘论》当中把这些讲的清清楚楚。

无贪成法事,无悭增受用,无慢感尊主,忍法获总持。

这方面也是讲四类因果。第一个是无贪,如果自己现在经常无贪的话,成法事,这个成法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成法义的意思,就是一切的法义都能够成就,就是一切的法义都能够成就,如果自己无贪的话,能够顺利的成就一切法义,能够成就一切法义叫做成法事。

无悭增受用,如果自己没有悭吝的话,没有对于一切的内外财物没有悭吝能够布施的话,增长自己的受用的。

然后无慢,自己在其他众生面前折服自己的傲慢心,折服自己的傲慢心,恒处卑位的话感尊主。像这样你今生当中你没有我慢,经常处于低下的位置的话,通过这个缘起力的话,后世当中你感得尊主的果位的,就是这样。如果今生当中你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对这个也看不起,对那个也看不起,那么现在当然你有种优越感,那么在后世的时候,转成奴婢,转成其他的这些身份非常低下的人,就是这样的一种。所以说这个就是业果的无颠倒的缘起规律就是这样,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说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经常对别人保持一个恭敬心,不要生起一种傲慢心,不生起傲慢心,一方面傲慢是自己修行的大敌,如果你很傲慢的话,根本见不到别人的功德,根本见不到自己的过失,如果见不到别人的功德,见不到自己的过失,那如何修行呢?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然后别人都是不行的,这种心态是最能够障碍自己的修行的。

所以说第一个无慢能够帮助自己修行,第二个他的果报也是很殊妙的。佛陀以前怎么样对一切众生普遍恭敬的,以前佛陀对一切众生普遍恭敬,现在是什么?现在就是尊主,三界的尊主,像这样的话连帝释梵天都必须要恭恭敬敬的在佛面前顶礼,然后恭敬传法的,这个就是以前无慢,相续当中早就折服了傲慢,折服了傲慢之后感召尊主这样一种果位的。

忍法获总持,这个忍法的意思就是可以认可法忍,忍法就是忍受空性法,就是说自己认可或者对于一切空性法生起一种法忍的话,他的果报会获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就是不忘的这样一种总持。这个总持以前我们在学《庄严经论》的时候提到过,句总、义总,句义二者的总持,就是说总持不忘字,他的自己的特点有的时候是句不忘,反正自己听过一次,看过一次绝对不会忘记的。然后义不忘,像这样自己学完之后,这个意义曾经思考过通达了,通达之后这个意义永远不会忘了。还有句、义二者俱不忘,句也不忘,义也不忘。

很典型的例子,像阿难尊者,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忘总持的这样一种例子了。如果我们自己像阿难尊者他获得这样一种不忘总持的因的话,以前对于一个圣者供养饭食的果报,像这样这个地方讲的话,如果自己能够对空性法能够认可,能够不生起邪见毁谤的话,最后自己能够获得总持的果报。

很多道友都是表达了如果获得总持的话该多好,因为背书的话很困难,所以如果真正能够获得这样的不忘陀罗尼的话,那么像这样一种五部大论早就背完了,一天全部背完,然后永远不会忘记了。然后其他的三藏十二部统统背下来,像这样这个在佛世的时候很多,佛世的时候比丘啊、很多这样的修行人不要说背一万部论典,整个三藏,你看我们这些大藏经,这么多,而且这只是一部分翻译过来的,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一种佛陀讲的三藏统统在相续当中都背下来,都不忘记的,这个方面根性利。

像这样福报大,转生于佛世,然后获得这样的果报。还有佛涅槃不久,这些那兰陀寺,这些寺院的大班智达也是背诵,这些智慧力是惊人的,像这样非常非常的背了很多殊胜的论典,这些法义都是不忘记的,这方面他是修持了这样一种因的缘故才能够获得的。

由施五精华(藏医中所说的五种滋补药品:蔗糖、炼酥、蜂蜜、芝麻油与食盐),及施无怖畏,诸魔不能侵,具殊胜大力。

因为布施五种精华之物,下面也讲五种精华,蔗糖、炼酥,炼过的酥油或者说熟酥吧,还有布施蜂蜜,还有芝麻油和食盐,这方面就称之为五种精华,如果自己能够布施这样五种精华的话,那么也能够获得这样殊胜的大力的。

诸魔不能侵,具殊胜大力,就是说还有布施无怖畏,就是做无畏施,就是讲放生这个也是一种无畏施,因为这些众生即将被宰杀的时候极其恐怖,那么自己放生把它买下来放生,让它获得自由的话,它从怖畏当中解脱出来,这个叫做施以无畏,无怖畏。还有除了放生之外的话,比如说有些众生非常怖畏的时候,自己通过软语去安慰他,消除他的怖畏,或者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消除他的怖畏,这个方面也是一种无畏施。这个有很多种类的,很种类都是这样。

比如说一个病人,他对自己的病非常怖畏,然后医生非常善巧的通过软的语言安慰他,然后通过自己的这些技术啊、药品等等,然后能够将他们从怖畏当中解脱出来,当然是一种怖畏施了。还有即将被处决的死刑犯,自己通过能力去解除他的怖畏,也叫无畏施。如果只要能够将众生从怖畏当中解脱出来的这样一种,都叫做怖畏施。有些时候不一定解脱他的生命,有些时候遭到这些怨敌的迫害的时候,然后自己将他解脱出来,这个叫怖畏施,这方面很多很多种类吧,鉴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广说了。

然后通过布施五精华还有布施无畏施他的果报是什么?诸魔不能侵,一切的天魔根本没办法侵犯你的,你即便是处于魔窝当中,像这样的话诸魔根本没办法侵犯你,为什么?你相续当中有大福报故,你相续当中早就修了无怖畏的因的缘故,所以说诸魔根本没办法侵害你的,没办法侵害你。

然后具殊胜大力,自己生生世世当中身体的力量,心的力量都是非常超胜的。

下面讲获得六神通的因,获得六种神通的因,第一个天眼通的因:

佛塔供灯鬘,暗处置火炬,灯中施油类,能获净天眼。

如果在佛塔面前供养灯鬘,灯鬘就是现在穿成一串的彩灯了,穿成一串的彩灯也算是现在的一种灯鬘了,像这样如果能在佛塔或者经堂,或者在其他的比如说坛城啊,这些地方能够供养彩灯、灯鬘的话,那么这个也是获得清净天眼的无倒正因了。

暗处置火炬,以前是置火炬,现在是置灯泡,在很黑暗的地方容易摔跤的地方,走路不方便的地方,自己装路灯啊,或者把自己的灯迁出来,然后放在外面让别人走路的时候比较方便,这方面是置火炬。像仁波切这次做的路灯,大家觉得很方便的,像这样的话就是暗处置火炬了。还有我看个别的道友在路灯照不到的地方,大家走路的地方也是高高的挑一修竹竿,然后上面一个灯,通夜都亮着。像这样肯定发这个心,而且绝对是其他一个无记心,就是想怎么样方便这些修行人,方便道友走路,所以说在暗处他置火炬,或者置电灯泡,然后让大家走路方便,绝对是获得清净天眼的因。

灯中施油类,然后在灯中填油,我们看到很多外面来的藏族老乡在坛城当中,他拎一壶油,这个类当中填一点,那个灯当中又填一点,然后在金刚萨埵殿当中这么多一排,这个碗里面填一点,那个碗填一点,这个就叫做灯中施油类,这个方面也是一种获得净天眼的因。我们大家都知道阿那律尊者,他得天眼的因就是以前当强盗头子的时候,他为了补鞋,然后看到油灯很暗,没办法照亮,他填了一个灯芯然后点起来,灯一下子放光,光照到佛像,照到佛像之后生起信心,发愿最后获得到眼的。这个方面还是他自己在灯中填油,他只是自己发心,不清净的方式为了补鞋,然后填一个灯芯,然后点着了,就这个因他就获得天眼。那么如果我们通过清净的心,在殊胜的佛塔、佛像,经堂也好坛城也好,这些方面很多很多殊胜的地方,或在自己家里供养灯,都是很大的功德的。

前段时间也不是发了一个四灯供的偈,四灯供的偈我也看了,确确实实功德真的不可思议的,获得很多无量无边的功德,最后获得殊胜涅槃的果位,这方面都是来自于施灯,所以平时我们在佛堂面前供灯不要间断,然后在其他的殊胜的对境面前,金刚座也好,拉萨的这些佛像也好,还是坛城,金刚萨埵的佛像,这方面都能够通过自己有限的钱财,然后买一壶油,或者买一箱油,这个方面去填,或者去供养的话,这个功德绝对是不可思议的。获天眼只是一个直接的近取因,还有通过供灯,可以照亮自他一切相续当中的黑暗,最后成佛的。

难陀?,他在佛陀面前就是通过有限的灯油,然后供养一盏灯发愿成佛的话,佛当场授记的,就是以后成灯光佛。度化一切众生,然后遣除一切自他相续当中无明黑暗,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清净的发心,在殊胜的对境面前,供一盏灯这样一种功德,没办法衡量的。

下面讲天耳的因:

供养佛塔时,敬献妙音乐,铃及螺鼓等,能得净天耳。

供养佛塔的时候,在佛塔也好,坛城也好,还有其他的经堂也好,反正这些地方供献妙音乐,供献妙音乐也可以说是另外一个,可以说新译本当中解释成、翻译成?,就是妙乐器,就是乐器方面,是这样讲的。音乐也可以,反正现在自己录音机里面放的这些音乐,拎在佛塔面前去供养,坛城面前供养都可以的,或者自己的佛堂面前供养这些音乐也可以。

还有供养铃铛,供养海螺,供养鼓等等,通过这样一种因,都能够获得净天耳,很多道友看了都是在坛城上面挂一个风铃,挂这个风铃肯定是这样一种殊胜的因的,不用讲的。反正这个地方讲的很重要,铃,而且是对于佛塔,坛城也不是一般的佛塔,是殊胜密宗的所依处,所以说如果能够在这个地方挂风铃的话,肯定能够获得净天耳。

不举他过失,不说缺肢等,常护惜他心,常感他心通。

他心通的因是什么呢?不举他过失,别人的过失自己不说,不宣讲别人的过失。不说缺肢等,这个人断手,那个人断脚,那个人怎么怎么样,反正不说这个缺肢等等,这方面是什么呢?比如说从反方面讲,你说别人过失的话,别人的心感到刺痛的,然后别人本来有缺陷,身体方面有缺陷,你再说你这个聋子啊或者你一个瞎子啊,你说跛足啊或者什么没有手的人,这个方面他本身就痛苦,你再说呢就更加刺痛他的心的,这个方面就是讲没有护持他心。那么这个方面讲护持他心的话,别人有的过失自己不讲,然后别人有缺肢的缺陷自己不说,常常护惜他心,就是说保护他的心,爱惜他的心,通过这个方面常感他心通,自己就能够感受他心通。

我们就知道这些神通,尤其是他心通在学《俱舍论》的时候,讲过了有通过药获得的,就是说有些药配制之后你能够获得他心通,有的时候通过修行获得,修持禅定慢慢获得他心通的,有的时候通业而感到的,这个方面如果修了这个业的话,通过业就自然而然可以获得这样一种神通。

施履及车骑,搀扶羸弱人,乘骑奉师长,智者得神变。

这个神变就是神足通,或者神变就是一变多,多变一等等这样一种神变。或者神足通就是可以迅速到达彼处的,这是神足通。那么这个方面怎么样获得呢?施履,履就是靴子或者鞋子,这方面就是施履。自己经常对其他没有鞋的人或者这些对境能够布施供养鞋子,还有车骑,这样一种车也好,在古代的时候就是指马车、牛车,骑就是这些马等等的车骑。

然后搀扶羸弱人,走不动的老人,病人啊,这方面经常去搀扶他们,搀扶他们这个也是获得神足的一个因。

乘骑奉师长,一切的乘骑给师长供养,这个也是智者得神变,得神通的因。

为法建伽蓝,忆念法文义,由净心施法,故得宿命通。

这个方面讲两个,第一个是为法建伽蓝,这个伽蓝可以说是寺院、经堂,讲经说法的地方为寂静处,像这样为了让正法流转,为了让修学者有一个学法的依处的缘故,为法建伽蓝,像这样忆念法文义,他的果报就能够忆念法文义,就是自然而然能够回忆,能够忆念正法的词句和意义,这个方面自己能够修建经堂。当然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能够有能力修的话,一个人修,自己一个人没有能力修,很多人合在一起去修,连这个都没有的话就维修。以前我们讲的话维修经堂,伽蓝破败漏水、漏雨啊,反正自己发心维修的话,肯定也是一种非常殊胜的善因。

由净心施法,故得宿命通,通过清净的心布施正法,通过清净的心讲解正法,通过这个能够获得宿命通,能够记忆以前很多世的事情。

诸法无自性,如实正了知,得第六神通,诸漏永断尽。

这个方面是获得漏尽通的因。诸法无自性,如实正了知,能够知道一切万法无自性的空性,一切诸法就是说人无我空性,法无我空性,如实正了知,没有邪知,真正的了知一切万法空性的话,通过这样的因得第六神通。诸漏永断尽,整个从轮回当中都会超离的。

为解脱有情,真如智等具,以修悲心润,成最殊胜者。

这个颂词改为:为解脱有情,了真如等性,大悲润修行,成最殊胜者。

这个方面什么意思呢?这个方面讲成佛的因,最殊胜者就是佛果,那么如何能够获得佛果呢?为了解脱有情,为了使一切有情能够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这个方面是大悲心、菩提心为信的,了真如等性,就是从空性慧为信的,所以说自己通达真如等性,或是说为了让一切众生了知真如等性,大悲润修行,通过大悲心来滋润自己的空性,来滋润自己的修行。成最殊胜者,能够成就最殊胜的佛果,能够成就最殊胜的佛的功德。这个方面就是大悲空性藏,如果自己能够修持大悲空性藏的话,那么就是核心大乘的正因,通过大乘的正因,绝对是成佛的。不可能成一个罗汉,不可能成一个其他的身份,绝对是成佛,所以成最殊胜的因,就是修持空性和修持大悲心。

由种种净愿,成佛净刹土,以宝献能王,得放无量光。

由种种净愿,成佛净刹土,自己现在发无量亿的大愿,无量追忆的大愿我们没法发的话,就发普贤行愿,普贤行愿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一切无量无边菩萨的无量亿大愿,就是在普贤行愿王当中,在普贤行愿品当中全部包括了。所以自己现在能够发种种的净愿的话,最后成就佛陀的清净刹土,自己成佛的时候就是在一个清净的刹土当中成佛,然后很多很多和自己有缘的众生引导在这个刹土当中,给他们教导说法,然后引导他们成佛。就通过发净愿,成就佛刹土。

以宝献能王,如果通过宝物,像黄金也好,还有这些宝珠也好,能够这样宝物献能王,能王就是佛陀,佛陀称之为能王,像这样能够通过宝物献佛陀,当然佛陀现在他的化身能够发现,但是佛像所依啊,还有安住在十方的佛陀有清净的智慧,所以说我想我这个宝珠,我供养十方诸佛,或者说我把这个宝珠放在佛像面前,我供养佛宝,这方面肯定是以宝献能王的。这个方面果报是什么?得放无量光,最后自己身体放无量边的光芒。

由知此业果,相应义如是,常利益有情,即是汝自利。

这个是最后一个结劝,由知此业果,相应义如是,是什么意思?业和果的相应义,前面讲过,你修如是因,得到如是果,这个叫做由知此业果,相应义如是。那么知道之后常利益有情,那么对于大王你来讲,或对于现在我们修行人来讲,应该恒常利益有情,即是汝自利,利益了众生就是你自己的利益。

此等之理是趋至佛地的唯一殊胜方便。

这些随解脱分的善根是趋至佛地的唯一殊胜方便,应该依止的。

《本生传》云:“何具福慧资粮果,即为解脱大津梁,余无其它解脱因,故当降下善法雨。”

余无的“余”字改成永字。在宣讲《释迦牟尼佛本生传》当中是这样讲的,何具福慧资粮果,任何一个众生具备福德和智慧的资粮果,即为解脱大津梁,他就获得最殊胜解脱的桥梁、津梁。余无其它解脱因,除了这个之外的话,永远不会找到其他的解脱的方便,其他的因的。故当降下善法雨,所以说应该降下善法雨,或者说对于所降下的善法雨应该如是的听闻,如是的抉择。

这个教证主要是解释前面此等之理是趋至佛地的唯一殊胜方便,所以说永无其他解脱因,想要解脱的人应该对于所降下的善法雨如是如是的抉择。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四十九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宣讲一个凡夫到成佛之间次第的修法,这些修法当中包含了一切教法和证法的一些关要,在这些修法当中首先是安立于相续当中生起出离心的方便,思维四种厌世心,四种厌世心当中现在在讲第四种思维业因果,思维业因果首先应该了知通过世俗的世间八法心或者贪执轮回的心来修持善法的话是转入善趣的因,如果造下恶业,是转入恶趣的因,如果通过大悲菩提心空性慧摄受的话就成为一种寂灭业,或者殊胜出离的因,现在也在宣讲随解脱分的善业,也就是如何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殊胜的因果,今天讲第七个科判:二谛之果。

二谛之果的意思就是如理如是地通达世俗谛通达胜义谛它的作用或者最后的果从这个方面应该了知的。

如是有寂诸行业,依心心性即光明,

无作离戏如虚空,二谛之义缘起生。

如是有寂,有指三有轮回,寂指寂灭的涅槃,如是一切的三有和寂灭涅槃一切诸行业,一切诸行或者一切诸业,有时候行就是指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一切的行为和一切的业依心,依心的意思就是说从暂时的侧面来讲的话,现在一切三有的业、转生轮回的业也是依靠心而安住的,寂灭随解脱分的业也是依心而安住的,又叫作如是有寂诸行业依心的意思。

心性即光明,既然一切业依心,那么心他自己的本体是有还是无,还是污染还是一种光明性的呢?这个方面讲一切心性即光明,心性光明首先心的本体是空性的,在空性的同时它有种光明的自性,光明的自性主要是说一种智慧的自性,光明很多地方宣讲的时候只不过是种光明的名称,光明很多地方就是指它的无漏智慧而言的,它的心性一方面是大空性,一方面是大光明的这样种自性。

无作离戏如虚空,二谛之义缘起生。

如果能够通达世俗谛如是如幻的有,胜义谛当中一切都是空性的道理的话,最后可以误入无作离戏如虚空的胜义谛当中。

二谛之义缘起生的意思,可以说从胜义谛关联讲的时候一切的万法无作,无作的话就是没有任何的造作,完全都是大空离戏的这样种本体或者虚空一样,然后可以如理如实地了悟二谛的本义,二谛的本义的意思就是胜义谛当中完全都是不缘一切的,在世俗谛当中是缘起而生的,即便在胜义当中再如何离开一切四边八戏,但是在名言谛当中只要有因缘存在就会有缘起的产生,从修行的侧面来讲,从我们自己的侧面来讲的话即便是现在我们通过修学,学习中观的道理,知道一切胜义谛当中都是无作的空性,一切因果都不存在,一切众生佛都不存在,但是只要有因缘仍然会产生世俗轮回当中的业和烦恼,这个因缘存在于哪个地方,这个因缘就存在我们自己的心上面,心上面的无明,心上面的我执,心上面的种种习气和业这个就是因缘,有了这个因缘,绝对会因缘而生,因缘而生什么呢?因缘而生一切世俗谛当中的山河大地或者有漏的身体,有漏的心识,一切的痛苦都会因缘而生,所以说善巧的明了胜义谛和世俗谛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修持,这个就是二谛之果,二谛之果的意思就是一方面可以理解成它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理解如何如理地通达二谛它最后就可以如是地通达证悟胜义谛,然后名言谛当中一些缘起而生的道理也能够如是地了知。

如是所说之诸业皆依赖于自心,若详细观察,则心无有自性,本来光明,即世俗谛为缘起而生,胜义谛为自性清净。

如是所说的诸业就是颂词当中讲的有寂诸行业,就是三有和寂灭获得寂灭涅槃的一切的业皆依赖于自心,依赖于自心有两个方面可以理解的,第一个方面可以说是依靠自心而造的,不管是三有的业也是自心而造,获得寂灭涅槃的业也是自性而造,这个方面就是依赖于自性的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就是说一切业的依靠处就是自心阿赖耶识,除了自心阿赖耶识之外没有一个依靠之处,这个是第二层意思。

作为一切业的造作发起者,作为一切业的主依处,若详细观察心的话,这个心无有自性,这个是第一层,心无有自性的意思就是从一切万法本体空性的侧面来讲的话,如何观察这个心都没有本体的,如果这个心无有自性,那么通过无有自性的心如果造作有自性的业,如果心无有自性又怎么可以作为一切业的真实的所依处呢?所以说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心无有自性就是讲他本体空性的,在心性本空的同时本来光明具备一切恒沙功德,具备一切无畏的功德叫作无有自性本来光明的意思,二者合起来就是心性圆满的本体,心性圆满的本体不是单空,也不是恒常不变的,或者说是离开空性之外的一种光明法,而是现空双运的无二无别的本体自性,进一步了解的话就可以通达如是的意思,世俗谛为缘起而生,在世俗谛当中的显现都是通过因缘和合之后如是产生的,胜义谛为自性清净,胜义谛当中就是不变的,一切都是如是安住的自性清净的本体,下面就引用《三摩地王经》来说明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的关系,如何修持最后如何获得果的殊胜的窍诀关要,在《三摩地王经》当中佛陀如是开示的。

《三摩地王经》云:“无罪具十力佛陀,说此殊胜之等持,三有众生如梦境,于此不生亦不灭。

下面这些意思就是殊胜的等持,佛陀如是的宣讲。

无罪就是佛陀的本体根本没有丝毫的罪障,罪障有很粗大的比如说凡夫相续当中的罪障,还有他的罪障习气,他的种子比如说烦恼障所知障,佛陀是完全彻底离开了一些粗大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他的种子和他的习气彻底已经消尽了,所以说称之为无罪。

具十力就是从他的证德,无罪是断德,具十力是证德,佛陀证悟之后具备十力的功德,叫作无罪具十力佛陀。

说此殊胜之等持,宣讲如是的等持,下面都是佛陀所宣讲的等持的方便。

三有众生如梦境,于此不生亦不灭。

这个就是一种修等持的方法或者见和修都包含里面的。

三有众生:一切三有众生的显现都犹如梦境一样,不管是三有众生的身体还是三有众生的心识,三有众生的业,三有众生的烦恼,三有众生的一切的苦等等,实际上都是由梦境的相而无自性的,不管再怎么显现再怎么说我们认为我的心存在我的想法存在,我的苦是存在的,但实际上这些都是犹如梦境当中的苦乐身体心一样的,根本就是无自性,所以说于此不生亦不灭。在胜义谛当中从来没有生过也从来不会灭,不生不灭,如果一个法从来不生的话哪里它的灭呢?比如石女儿,石女儿从来没生过,所以不会他有他的毁灭,或者说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说,在胜义谛当中从来不生的,在世俗谛当中具备缘起之后也不会灭除他的显现,这个叫做不生不灭。通达不生不灭就能够了知一切万法的中道实观。

众生名命亦不得,诸法如泡芭蕉树,如幻亦如空中电,犹如水月如阳焰。

进一步通过比喻来进行宣讲。

众生名命亦不得,众生的名命,就是众生的名称根本得不到的,众生的生命这方面也是根本得不到的,不管怎么样宣讲身体当中都是空性无所缘的境界。

一切诸法一切有为万法如泡,如泡就是如水泡,水泡通过因缘积聚而生,通过因缘积聚而生的缘故它不久住的,或者它是一种无自性的,看起来水泡好像是一个圆圆的有实体存在的,但是一观察的时候它就是很多很多水珠,里面空气从这方面因缘聚合之后的一个水泡,开始迅速坏灭的自性。芭蕉树就是指无有坚实的自性,芭蕉树看来非常地光滑,非常得挺直,但实际上一层一层地把芭蕉树的皮一层一层剥开之后,观察到最后有没有坚实有个精华的东西呢?根本没有一个。

有没有一个精华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一个坚实,精华的东西,分析众生的身体或者心时,一层一层分析下去的话,有没有一个精华?一个十字口德呢?分析到最后全部都是不可得的,所以说一切诸法,芭蕉树,芦荟就是一切万法犹如幻化一样,咒术师或者幻术师,通过念咒加持,木块石块,然后显现一个绘画的向往,坏坏的笑吗?正在显现的时候,根本没有自信,空中店,就是空中的闪电,一闪即逝,他的速度非常快说明它的无常和不可靠,所以说叫做犹如空中电,犹如水月,可以说在清净的水气当中,明晃晃的月亮正在显现的时候,同时在内外中都找不到真实月亮的自信,但是在没有找到它的同时,也会有明显的信息实现空无二的自信,如阳焰,就是杨燕水,在大草草原或者大沙漠当中,快到远远的有清净的河流流动,这就是种种的因缘具备之后的一种养颜,显现了水的形象,到了跟前,无论怎么寻找,根本找不到,水的形象,这个杨艳就是一切万法无欲,众生的无运动等看起来不经过观察的时候,好像是有顺心的,5月,实际上,观察的时候,身心五蕴了不可得,这就是杨艳,佛陀在波罗经当中,三摩地王经当中等等,通过绘画发育替换化石玉,宣讲一切万法,的实相无自性,无为显现的本体,

有者虽愚,这句话主要是讲世俗谛的自信,胜似世俗谛的自信,就是说,在一切,万法在世俗谛当中,在胜义谛当中一切都是不远的,或者说都是无字信的,但是在世俗谛当中会不会因此不显现呢?根本不会的,这些这个颂词主要是讲迅速地当中业果的特色,游者,比如说一切众生,所以此事,由此是迁移到他逝世的时候,就是获得另外一个身体的时候,上一世的身体,上一世的心事,还有没有地方寻找?根本是没办法寻找的打个比喻,假如我们潜意识是一个天人,,天人的身体,释放光明的,前一世他种种的新实验室,都和现在不一样,也就是说潜意识的身体无语,我今生的,身体5月,彻底,都是一种不相同的法,如果自己的5月有卢氏的变化,但是这个月何时也不会虚耗的,这个月不会因为身体的转移而转移,不会因为前一是身体5月的毁灭而毁灭,所以我们说,我们无论我们的身体在怎样转变,很多次的生面身体,,这个身体,何时也不会虚耗轮回中黑白,乃至于在自己在轮回中流转的时候,还会成熟,黑醋栗的果和白叶的古,黑白果就是单页和恶劣的当然在佛教当中,对于5月随人迁移,但是夜不会虚耗的道理,有很多案例的方式,比如小城案例,将一种不需坏的反应,微信中当中ilikei力iyes,为虚,中,为徐总,安利i月十,官寨来讲,虽然他是有违法但是他比其他六种十或者七勇士都有建筑,就说前世当中的阿赖耶识或者今世当中的阿赖耶识,不会变化的,在她上面吃种,所以说5月虽然变化,但是爱了也许是不会变化的,他不会变化,不会毁灭的缘故,可以保持,叶果不是坏,中观宗,不安利安娜也是,但是从缘起无自性方法来安利业果不虚?造业的时候,也是谢尔自信,的方法来昼夜的,安住的时候,也是谢尔文自信,来安住的,最后成熟的时候,也是馅儿无自性的方式来成熟的,所以说空性当中通过空性缘起来持重,这方面就是中观宗的不同说法,非为常有若做同业无感受就说他这已经做了这个月,自己没有感受,这方面也是将世俗谛和胜义谛合起来观察的,非为常有一飞段这两句是宣讲圣谕地当中的法,这个叶飞有常住一飞段,自己是不是常住的法?这个月不会去长住的,如果这个夜是常有的话,肯定会有变化,所以说这个也不可能是常有的,然后这个月会不是断灭的呢?也不可能断灭,否则我们造业就不会遭受过暴力,从业的本体来讲,远离抢断,远离常断就是页自己的本体,从最乐意的侧面来讲,有没有最初的作者?和风湿所及的夜呢?最初的时候根本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观察谁在急?有的时候是我们的身体在积液,或者我的心,我的语言在积液,然后我们在观察自己的身体在哪里,浴盐在哪里?心在哪里真正通过中国人总的挣第一观察的时候,睡衣全部无自信,如果生意全部无自性,怎么可能通过空性,我信义赵燕,那根本不可能,或者说造业的对境是什么?你观察最近的时候都不存在,就是说通过自己的身口意接触外境造业,这种方式,在哪里?如果一观察的话,也是不存在所以说我们观察的时候,在胜义空性当中根本没有经验无助,这个月不可能住,不可能在我们相信当中安住的,重庆一地空性,虽然在胜义谛当中,无有记忆不可存,但是在胜义谛当中,如果自己做了之后,这个月没有遇到没品,没有遇到障碍的话,绝对会感受,而且也会成熟在自己的身上,第一个讲的时候,如果做并非不感受,这个月虽然无自信,但是也会感受它的果报,第一个是必须要感受,感受在谁的身上呢?这个月成熟,不会错乱的,就是自己造的业,这个业果不会成熟噻,外面,对山河大地上,也不会成熟,在他人的相续当中,自己造的业,就是自己去感受,如果是别人的做的业,就是他人相吸的缘故,他人做的一我不会感受,如果是我做的液态,人也不会感受,自己做的叶子能自己承受在中国人中当中安利贾丽的相续,比如说我们,转身了10万次,每一次的身躯,每一次都是毁灭之后重新感受运动,但是可以假定一个相续,就是第一世的我,和第10万石的五从奖励的村民来讲,应该是一个相续,就是这个是第一次造的业,第10万是感受的时候就是承受自己的,就是感受这个价力的相续,不,我,就说我有千遍不复返,还是在从胜义谛的观点观察,就是也从真正的本体来讲,橘子的缘故,根本不属于欠扁,不浮粉,就是不会来来去去,谢谢,上面是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好像是来来去去,是从本性上来讲没有千遍,也不会复发,一切的叶飞勇飞舞,如果说是绝对的有,它不会变化,绝对的无也不会有业的问题,所以说叶的本体是什么?叶的真实本体就是非有非无的自信,我们认为它是纯粹的友谊,或者纯粹的无,这些都是鞋子,非理作意,我们都知道夜的本体就是无字信的,在无自性当中,似乎柱子好像观察的时候,这个夜似乎住在我们的相续当中似乎住于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是不是有一个实有的住呢?绩效没有实,有的住,比如我们说某某人终于经堂当中,我们住在金堂当中,如果在金堂当中有住的话,也就有太投入,那么我们的相续当中有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路呢?会不会有一个人的夜进入到我们的相续当中?然后再进入下一世的相续当中呢,是要实实在在的入市,根本不存在的,虽然不存在,但是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有这样如梦如幻的显现,比如幻术师的向往,就是从石块和木块当中,显现出来的。

幻术师的象马的话就是从石块和木块当中显现出来的,如果这样一种幻化的象马有自性的话,那么它就会从木块石块当中走出来,最后灭的时候又会入进去,但实际上呢根本没有这样的,通过各种各样因缘具备之后呢,无而显现的,就在没有当中呢突然就显现的,就像彩虹一样,彩虹呢夏天的彩虹也是这样的,通过这样一种雨水啊还有阴影啊阳光啊,各种各样的因缘具备的时候,就在没有的当下一下就显现出来了,这个我们大家看过彩虹的人,或者再再观察彩虹的人都能够知道这个道理的,就是无而显现的。所以说这个业的本体呢?就说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呢比如说造业的时候自己的心识当中具备了贪心,然后外境具备了,然后呢开始对它生起一个很强烈的贪心去执取的话,本来这个业不存在的,这个心的业呢没有实实在在的,但是当几种因缘一具备的时候,同时就在这个时候无而显现的,就在没有当中一下就显现出来,乃至因缘不退的时候,它一直会显现,就像这个彩虹一样,这个彩虹的因缘,什么时候彩虹的因缘消退了,这个彩虹就会消退,如果就是说是彩虹的因缘一直不消退的话,彩虹的显现一直不会消退,就是这样一种道理。所以乃至我们相续当中这样一种所依安住的因缘不消退它就一直安住,什么时候它安住的因缘消退了,完全没有了,它就会彻底融入法界当中,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身就是无自性的,显现的时候是无自性的显现,安住的时候是无自性的安住 ,消逝的时候也绝对是无自性的消逝的,只不过我们现在能不能了知业它自己的本体,能不能真正抓住它业的核心,有的时候我们认为业不存在,这是不学佛前的。那么学佛之后就认为这个业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实际上呢这个都不是业它自己的本体,就是这种非有非无的,就是这种无而显现的,所以了知了这个业无而显现,了知了业自性本空的话,要使它消退也很简单的,首先要使它消退的话,只要把业成立的因使它隐没,或者说观它的空性啊,或者就是说通过对治力去对治啊,实际上全部都是业转变使业消减的殊胜的方便。有一个大德曾经这样讲过,他说:“业之所以美呢?就是因为它能够改变的,刚开始看的时候,这个业怎么会美呢?实际上呢,业之所以很美或者说业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能够改变,能够改变就是业它自己的特点,或者它自己的优点从这个我们就知道佛法当中讲的业绝对是不相同于任何宗派,那么佛法当中业呢它是自己自造自受的,然后业呢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说我们相续当中没有的善业呢可以通过因缘具足来使它生起,已经有的善业呢可以通过因缘使它再再的增长,那么就是说是这个恶业呢如果具备因也可以使它消亡,可以使它彻底不生,这方面就是因为业它本身无自性的缘故呢,就可以这样随意的改变,如果说是真正的业有自性的话,谁也没办法改变它,如果我们以前是恶劣的众生的话,有这样一种不变的业的话,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解脱的,但是因为这根本不是它自己本体的缘故呢,这是根本不合理的说法,这个叫做似乎住此亦非入,无众生行无入灭。那么没有众生的行,没有众生的这样一种行持,也没有众生这个业,也没有入灭如果有了众生的行,或者众生的业的话就会显现众生,那么最后呢就是说众生会入灭,会入到寂灭当中,那么有没有这两者这么明显的差距呢,实际上呢就是说从众生的侧面来讲的话,根本不存在,如果众生根本不存在,那么根本没有众生的业,如果众生根本不存在,业和没有众生的话,谁入灭了,谁把这个业消寂之后呢然后入灭的,然后能入者是谁?入的涅槃是什么,观察的时候都不存在的。三有如梦无实质,速坏无常如虚幻,无来亦无自此去,无有相续无相状。整个三有如梦一样根本没有实质的,速坏无常如虚幻,那么一切的三有一切的有为法,速坏可以从细无常了解。那么一切众生的细无常是刹那生灭的,然后呢速坏无常犹如虚幻一样相法无戏,无来亦无自此去,那么众生没有从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来,也没有灭了之后到另一个下世的五蕴当中然后钻进去或者说怎么样 ,实际上就像前面我们讲的彩虹的比喻一样,那么没有因缘就不会显现,一有因缘具备的时候就会显现 ,什么样的因缘显现什么样的法,反正相续当中恶业充满恶趣的因缘,绝对会显现恶趣的身份,然后相续当中是人天的因缘,绝对会显现人天的身份,相续当中是寂灭业的因缘,绝对会显现寂灭圣者的身份,这个方面是不会错乱的,所以我们说在万法当中谁也没有可以说作为一个恒常的作者,就是自作自受的。反正呢自己精进自己就解脱,自己不精进就不解脱,这个也是世俗名言的规律,可以说无来亦无自此去的意思就是这样,无有相续无相状,实际上众生的相续呢就是一个假立的相续,外道认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然后在这个上一世的五蕴当中呢这个实实在在的我安住了,然后这一世的五蕴呢也是实实在在的我然后安住了,然后下一世的我又入到下一世当中,就好像打个比喻讲呢就好像我们的念珠一样,我们人念珠当中的绳子,这个绳子就好像贯穿着所有的珠串,把每一颗念珠都贯穿着。他们认为在无始的轮回相续当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本体我,然后一世又一世的,一世又一世的,好像从一间房子,穿过门到第二间房子,到第三间房子好像是这样一种自性,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种自性,没有实实在在的我,通过因缘具备每一世都是如此显现的,但是在显现的时候每一世的业果不会错乱哪,《在入中论》当中就讲得非常具体的。无有相续无相状。无相续前面已经讲过了,无相状意思就是说也没有实实在在的一个相状,没有实实在在一个相或者一个法的承现的。如来行境佛功德,无生无寂无相处,具力陀罗尼德力,此乃人尊佛殊胜。这方面就是修持了这样一种三昧,修持了这样一种因之后呢它的这个佛果,那么再介绍佛果它的本体是怎么样?佛果的本体仍然是现无双运的,不过因为佛陀是圆满了一切功德的主尊的缘故,佛陀的这样一种功德法应该是恒常不变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应该不是空性的,而众生呢他是一种比较低劣的缘故,它的这个法应该是空性的,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一切的显现法都是空性的,全部都是空性的,只不过佛陀他相续当中的功德法的因缘极为超胜的缘故,或者说从可以详情从某一侧面来讲的话,修持非常非常殊胜的因,所以说它的果法很超胜,就是按照比如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当中讲的这些教言,也是这样观察的,金罐当中的空,陶罐当中的空没有丝毫差别,外表有没有差别呢?金罐和陶罐就说圭罐哪,外表上面绝对有差别,但是说金罐里面的空和陶罐里面的空有没有差别,绝对没有差别,同样的道理呢就说具实力的佛陀的这样一种殊胜的身智功德显现和具有业惑的凡夫的这样一种业惑的身躯的显现从它的显现上面绝对有高低的差别,但是佛陀相续的空性的本体和众生的相续的空性的本体绝对没有差别,从这个方面要观,因为因缘不同的缘故,因缘不同,劣因显现劣的身躯,胜因显现胜的身躯这个方面就是业果不颠倒的殊胜的道理,这方面讲如来的行径,如来的佛的功德,也是无生无寂无相处,这个也是从自性本空的角度来讲,自性本空的角度来讲也是 空性也是完全的也是一种无有的寂灭的空性,或者也是一种无相处的空性,无相无处所的空性。寂呢无寂从这个方面讲的话,身和寂,身和寂可以对比起来讲,有身的话好像有一个寂灭,但是佛相续当中寂灭也是无实有的。 佛陀相续当中涅槃的寂灭功德也是无实有的。所以叫无记然后呢无相无处。具力陀罗尼德力这是从佛的显现,从佛的空性无二无别的显现当中讲呢,具力具有这样一种大能力啊或者具有实力。陀罗尼叫种持,德呢就叫功德,就说是具有这样一种具力陀罗尼功德力呢此乃至人尊佛说。这个是从世间方面讲的,佛陀的功德最寂圆满,显现上面这样一种最 的果。积累白法胜功德,功德智慧陀罗尼,力及神变皆殊胜,获得殊胜五通故。”这个也是在赞叹佛德,无自性当中这个佛的功德就这么殊胜,因为佛陀积累了白法所以获得了殊胜的功德,然后呢功德智慧陀罗尼,力及神变皆殊胜。皆殊胜也可以理解成最为殊胜的意思。那么佛陀的相续的功德,任何的圣者和任何其他的圣者和其他的凡夫都无法相比,佛陀相续的智慧最圆满的,其它的也没办法相比,佛陀相续的陀罗尼种子也是最圆满的,然后呢佛陀的力这些十力啊等等方面也是最圆满的,还有这些神变哪全部都是最殊胜的,殊胜五通皆得故,然后佛陀相续当中也是获得最为殊胜的五通,虽然一般的五通外道也有,但是像佛这么殊胜的五种神通的话,根本都没办法相比的,这方面就讲修持二谛的果,下面讲第八科判呢善恶分别之果:

以如梦之比喻说明无而显现之业:通过梦喻来宣讲一切业呢都是无而显现正在没有的同时又显现,正在显现的同时是空性的,所以说这个业果就是这样一种自性,

本来清净无而现,业作一切如画家,

恒时跟随如身影,不迁他处如苦乐,

自性难挡如河流,能变高下如君主,

极其广大如虚空,黑白不变如莲花。

本来清净佛性的意思,就是说在真正的,叶和叶果的关系,成活的时候,彻底现见本来清净的法界,所以说在佛的相续当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因果的问题,真正成佛的时候,英国已经彻底超越了,如果能够,素服三剂,或者能够束缚课程,因为因和果都是有违法的缘故,变化的缘故,所以说成佛的时候,不再受因果的束缚,而圣者虽然已经超越了轮回,但是是不是彻底已经离开了英国?因为胜者的相续当中还有千遍的心血,业和烦恼没有完全消尽的缘故,所以就没有彻底的摆脱英国的束缚,但是胜者是谁?是英国的,尤其是随顺于善因善果,要成佛的话,他是不会造业的,恶意绝对不会照,在出地的时候,他们获得了五六件,在出地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获得法信息,无论戒的缘故,根本不会照做但是从增上善法来讲,一,他们会积累各种各样的扇子了,然后开始现钱,佛果那句胜者还是随顺取舍因果的,真正本来清净,超越因果的唯一是佛陀佛地,然后我们现在也是本来清净,但是在本来清净当中,因为因缘,叶片及无名存在的缘故,文献,就在没有越过当中显现的业果,下雨就开始,桨叶的一种特点,夜可以做一切,犹如画家一样,画家可以描绘一切的山河大地,画家可以描绘一切,图画,业也是一样的,可以随意的描绘一切的六道一切的山河大地,以及自己每一世不同的身体,每一世不同的苦乐,每一世不同的心相续,这方面全部是通过业来描绘的,所以说它犹如画家一样,这个月就是恒时跟随自己,犹如身影一样,我们的身影不管我们到哪个地方,他都是跟随我们的,需要一种自信,这个意义也是横死,跟随我们的,不管自己在什么地方,自己在三恶趣当中,叶也是恒时跟随的,自己在任天当中业还是恒时跟随的,现在我们坐着听法叶,还是恒时跟随的,恒时跟随自己,永远不可能摆脱,意思就是说自己的也不可能在其他地方去成熟,其余众生的业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相续中去成熟,这个叫做不迁他处,如果有了这个苦乐,就是比喻,那个,那么这个怎么样理解呢?痛苦的自信,不可能变成爱了的自信,安乐的自信,不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信痛苦就是痛苦,爱了就是爱了,二者之间不可能互相迁移我们在受苦的时候不可能是乐受,我们在受了的时候不可能是苦受,像这样苦乐就是如此的,不可能千遍,互相不会换位置,所以我们就知道自己的业自己受,他人的业,自己不能受自己的业,他人也不能受,

自信难挡如河流,记得夜,不能抵挡,犹如河流一样谁也不可能阻挡住河流,不让它往下流,这是不可能的,修一个大发只能暂时的,主导,但是实际上恒时根本没办法租的,河水往下流的自信,同样的道理,叶的自信也是南岛的,如果越过成熟的谁也挡不住,以前的琉璃网,灭世家族,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公案,佛陀去阻挡了两次,根本没有办法阻挡,佛陀就知道是家族的一成熟了,这时候是没办法阻挡的,最后是家族就彻底灭族了,目犍连尊者想要去就是家族也是不行,所以说越成熟的时候,自信源于男的根本没办法抵挡,如果我们自己以后的不好的业主,成熟了之后,谁来抵挡呢谁也没办法抵挡,只能想办法在他没有成熟的时候怎么样改变他这因为的时候改变,远远超过你,在果味的时候挣扎,这方面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现在我开始显现的艺术果生病或者是敌人打击自己,这方面自己怎样去抵挡的话,自己的业成熟了,这时候谁也没办法,有些病医生可以治,有些病上师加持,佛陀加持,僧众加持,但是有些根本没办法的医生治不了僧众念经不管用,佛陀加持也不管用这方面就是一束果成熟了,自信难挡的缘故,这样一种业能辨高下,蛋蛋是通过这样一种液能够使自己的身份变成高下,比如说我造了天的液,然后让自己的身份转成贴人,这叫做身份,能变高,然后是能照相,如果我照了三个月,就会堕入恶趣乃至于多到,地狱当中,叫做能变下,让自己高效的呢并不是上帝,等其他的造物主,让自己变成沟下的,实际上就是自己的业,如果你的相续当中有单页,就会转生于高处,单秒处,如果你相信当中有热烈的夜,就会转身到低下去,如君主,君主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绝对是有的,君主可以把你提拔成丞相,你的地位一下子变得很高,君主,也可以把你从丞相变成老百姓的身份,你一下子就变得很低,君主完全有这样的能力,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君主,尤其有这样的能力,他让你高升你就高升,把你发配到边关,就把你发配到边关,他有这样自主的权利夜也是这样的,我自己是没有这样的权利的,如果我自己能够做主,有这样的权利,谁愿意娶过去当中受苦呢?都想去天界,但是自己做不了主全都是业做主,所以说你造的什么样的业,就会变成这样的,所以说能辨高下如君主,极其广大如虚空,叶姓,也是极其广大的,南侧及边境,我们的消息当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哪种业先成熟?什么也还没有成熟,什么夜明天成熟,什么?叶明年成熟难以推测,因为它太广,因为夜晚很广的,然后事业的种类也非常广大,就好像虚空一样,,虚空广大,无法测其边际,就是这样有意思,黑白,她依旧是只黑夜,白就是指单页,黑夜不会变成反意,来,也不会变成单页,所以说犹如莲花一样,青年和睡莲,其实都不会改变,而且他们自己的本体不会互相改变,我们相续当中的黑夜和白夜,也不会互相改变的,做一个百叶箱熄灯,这就存在一个百叶,赵粤和液相中就存在一个黑夜的种子,二者之间在消费当中都是互相不变,不混杂的方式如是存在的,有的时候你的反应,通过忏悔这种心态,通过百叶能够把黑夜这方面修订,但是一般的众生相续当中的黑夜都是不可能互相混杂的,不可能互相转变,有的时候我们说湘西当中是杂役,杂役,实际上就是在你受报的时候,有的时候成熟的是一种黑夜,或者是一种反意,或者说同时成熟,以便同时成熟的时候,黑的也不能变成白的,白的也不能变成黑的,你之后的反应永远不可能变成黑的,你造的黑夜也永远不能变成白的,只不过相续当中的业太多了,有时候好想笑的反应的人好像是受苦,,那黑夜的人反而是感受爱了,这方面并不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些比喻,等好好理解,真正就能够对应过夜过,产生信心最后必须就应该对应,叶国靖教授,佛法当中的精华佛法当中的一因果,在其他的部分,根本没法先讲,如果我们自己要获得解脱,获得安乐的话,必须要造善业,恶意绝对要彻底斩断,我们把这些因果的道理好好思维的之后,通过这样的证件就能够约束,自己的心里,最后能够把自己这种证件带到自己的相续当中,自己的修行当中去的话,最后自然而然就会变成一个非常优秀的出家人,局势,修行人,如果对一因果的取舍非常粗大,或者认为这是欺骗自己吓唬自己的话,自己就不可能对他重视,如果不重视的话,自己的生意就会因为放荡而走了耶,也是这样讲的他说一因果非常微细,你不要粗的,讲讲的,业因果太细微了,如果你心太粗大的话,根本取消不了它,所以说我们的心态都到了,无所谓了所以说这个月不仅仅,是真实的,自己的心,这样一出大之后,对于取舍因果,就不会细微,一旦这样很多很多,英国方面就错乱了通过一个小阴小叶就会感受非常,大的果最后,感受的时候,流泪已经来不及了,我们是现在的守军给对应因果的微细处仔细的观察,然后,仔细去取舍这方面就讲到了好几个特点,第一个,有何烦恼?是无字信的,这方面就是从空性方面非常亲近,本来清净,就是讲义和烦恼,所以我自信。

有些人所造的罪业纵未及时如刀砍,你造的当下不会成熟,不会像刀砍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刀砍,刀砍到你身上是马上出血的,是立竿见影的事情,但是造了罪业会不会像刀砍一样马上出血会立即成熟呢,比如说我现在杀一个众生,我现在通过杀生的罪马上堕地狱了,这个是不一定的,有者所造的罪业的话纵未及时成熟,及时是说马上成熟,犹如说刀砍一样这么明显。然死降临头上时,但是当死亡降临到头上时,临终的时候后世的时候,罪业之果必现前,那么这样罪业的果肯定会现前的,比如说即生当中就大量杀生的或者严重破坏戒律的人,在业果还没现前还活在世上还有呼吸的时候还有生命的时候,他好像还是活得很逍遥自在的,有的时候最多出现一些花报而已,但实际上真正临时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相续中的罪业相当严重他会堕地狱,他即将堕地狱即将断气的时候呢,他会显现很多很多阎罗狱卒牛头马面等等像这样来索命的,这个时候他就会知道这样造作的业果马上就会现前了。

关于断除罪业如颂云“诸不善果之种子,及身语意造恶业,尽力不染纤尘许,汝当如是而精勤。”关于断除罪业的教言呢,彼中也是讲《亲友书》,《亲友书》中也是这样讲的“诸不善果之种子,及身语意造罪业”,身语意造的罪业呢是诸不善业的种子,以后自己要感受这些不善果报的种子呢就是现在身语意所造作的一切恶业,所以有的时候呢身体是明显的造作罪业,有的时候语言明显的造罪业,但有的时候很难以发现的就是这个意业,意当中造罪业,比如我今天当中我胡思乱想,观想把以前的怨敌怎么样把他收拾一顿,反反复复把他收拾一顿,这就是一种害心了;有的时候就贪一个对境反反复复去观,这就是贪心;有的时候意业难以发觉,不知不觉当中就开始浮想联翩了,不知不觉当中就开始造意业了,但是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业这是罪过的,但是身业语业有罪业,意业同样有罪业的,所以平时为什么要我们励力的防护自己的心业呢,如果不注意防护心业的话,内心当中很多习气是不需要观待外境的,随时可以现前,显现一个境然后自己就贪,嗔,就开始生起邪见,这方面都有可能造业的。因此对于意业呢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就是业,可以说是恶业,然后呢不防护的话,它仍然要堕落的,这个意业仍然要感果的,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身语意业要同等防护的。“尽力不染纤尘许”那么对于凡夫人来说一点都不染是很困难的,但是无垢光尊者说尽力不染,要尽你自己的力,目前的境界和精进努力的使自己的相续中不要沾染纤尘许的罪业。“汝当如是而精勤”就是龙树菩萨教导后学者呢为了防护身语意的罪业要精进的防护。

“解脱唯一依靠自力,他人不可能成为修持解脱之助手或者修心之助伴,因此务必断恶行善”,这一段教言主要是告诫我们应该依靠自力,他人不可能成为成为修持解脱的助手或者助伴,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唯一依靠自力,什么叫他人不可能成为成为修持解脱的助手或者助伴?应该知道这是从主要的侧面来讲的,主要依靠自己,别人不能成为自己修持解脱的主要的助手或主要的助伴,如果不是从主要的方面讲,如果从次要的方面讲,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在修持佛法的时候是不是唯一依靠自力不依靠他力呢?这个方面无垢光尊者不会这样承许的,龙树菩萨也不会这样承许的,这个方面为了鞭策自己精进,为了让自己很清楚的认识到一个问题,虽然上师三宝出现在这个世间,虽然上师在加持自己,但是如果你自己相续中不生起解脱心,不生起信心的话,上师三宝也是无能为力的,为了突出这个问题所以说唯一的依靠自力,并不是无垢光尊者不相信上师的加持,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加持通过他力往生的,但是这方面通过自力方面他着重强调有他的目的的,不然有些人就会产生一种侥幸的心理,我不精进不要紧,反正上师有大悲心,他会救度我的,所以从这方面让我们尽快的发起解脱心,让我们尽快的解脱,这个时候没有强调他力,唯一强调自力,所以说在字句当中都说解脱唯一依靠自力,这个方面是有一种目的的,他从主要方面讲的自力,相续当中有信心能够得到加持,相续当中精进的话可以获得功德,他人可以成为获得功德次要的助伴或助手,但是呢主要的助手或助伴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从这个方面宣讲的。因此自己务必断恶行善。

《亲友书》云“解脱依赖于自己,他人不能做助伴,多闻持戒具定者,应当精勤修四际”,那么亲友书当中所讲的意思也是这样的,解脱主要是依靠自己的精进的, 他人不可能作为主要的助伴的,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第一个就是多闻,越多闻所知的法就越宽,所知的法越宽,引发的定解就越多,引发的定解越多怀疑就越少,就越容易引发广大的功德,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是要强调多闻的,在弥勒菩萨的《辩中边论》当中也是将少闻定为大障碍的;除了多闻还要持戒,守持戒律可以止恶防非,可以成为一切善法的依靠处,所依处,如大地一样,所以必须要守持戒律,那么守持的戒律如果从共同乘来讲就是防止一切身语的恶业,如果从大乘角度来讲戒律就比较广了,包含一切去掉恶业修持善法度化众生的三种方便,即禁恶行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都叫戒律都安立了这样的名称,但是在三个戒律当中就包含了一切的修行,乃至于在密乘戒当中所有的密乘戒,不牵涉到密乘甚深的见解,甚深的修行,甚深的果的一个都没有,所以如果把密乘戒守护清净之后,它就可以直接获得解脱的,所以这个持戒不要认为是一个下乘人或者是一些小根小器需要守持的,我不需要守持,实际上越往上它的戒律越细,它的戒律越难守,是这样的,所以必须要持戒。还有具定呢就是具有禅定,具有禅定者应当精进修四谛,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呢应当精进修四谛,在四谛法当中佛陀圆满的宣说了流转的因果,幻灭的因果,流转的因果就是集地和苦谛,集谛作为流转的因,苦谛作为流转的果,如果了知了集谛和苦谛的话,为什么流转的因就了知了。然后呢在后者也宣讲了解脱的因果,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四谛不一定包含一切法,但是四谛可以完全包含一切流转的因果这样的一种教授,对于修解脱道来讲了知四谛就完全足够了。

下面讲精进修,如何精进修怎么样修持呢?也是亲友书中讲的,又云“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以及上下夜,睡时亦非徒无果,于中夜具正念眠”,这一句就当一个人,直接称呼贤明的君主乐行国王,然后其他的修行人也应该都是这样的,他这个教诫中就包含了白天和晚上一切的修法,白昼以及上下夜,这方面当然是不能睡觉的,白天不能睡觉这个是很多地方讲的,白昼必须要精进的修法,然后即便是夜晚也要分上中下夜,不睡觉的时候是上夜和下夜,睡觉的时候是中夜,但是睡觉的时候也不能像牦牛一样躺下去就呼呼大睡,“睡时亦非徒无果”正在睡的时候也不能徒无果,也不能让它虚耗掉,应该安住在正法当中安住在正念当中,“于中夜具正念眠”具正念而眠就是在睡着之前还要有很多观想的,观想释迦牟尼佛或者观想这些圣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也好或者住在自己的心中也好或者住在自己的枕头上也好,反正就要这样观想,或者还有很多观修法的前行都是在睡着之前作意的,有的时候观想皈依境在自己心中,有时候观想头枕在莲花生大士的大腿上面这样睡觉,观想方法非常多,这些都叫具有正念眠,还有一种具有正念就是观想在白光之中,一切都是白光之中睡觉的,还有就是观想不管怎么样明天早上一醒就马上起床。或者自己观想明天早上六点钟决定起来,这样的话到时间决定会起来的。

本来清净就是讲业和烦恼,所以无自性,然而显现不灭,就是讲无而现,就是说虽然无自性,但是无自性当中可以显现业因果。

下面再讲它的因和它的缘。它的根本依赖是什么呢?

根本依赖是无明,如果有无明就是显现业的,然后业缘从境而生,就是说业的缘,这方面讲业的因缘,缘主要是从帮助的侧面讲的,因主要是主因方面讲的。就是说我们造一个业的缘是什么?从境而生。我们就是缘外境,或者缘一个对境,像这样产生业。

比如说一个实实在在的外境,还有自己第六意识面前显现的一个总相的外境,这个方面都是自己的业缘,都是从境而生的。比如说我缘,脑海当中观想上师,我生起信心,这方面造一个善业了,然后缘相续当中一个怨敌生起恶心,就造了恶业了,这个方面从第六意识当中作为他的外境而生起的。

还有真实的外境,就看到一个非常美的山水,然后生起贪欲心,这个方面是从外境的缘而产生的,然后看见外面很美的山水,然后观想把这个很美的山水供养给诸佛菩萨,这个方面是缘外境产生了这样一种善业,所以说这样业缘从境而生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然后业因是什么呢?业的主因是与三毒相联的,贪嗔痴这样的三毒,和它是相联系的。

《念住经》云:“业之根源即无明,若觉则不随业转故。

这个方面讲,业的根源就是无明,那么如果觉悟了,如果真的遣除了无明就不会随业而转。

业喻如画家,可作种种故;

这个也是前面做了观察的。

业缘乃思维外境,

“外”字改成“对”字,虽然第六意识上面的这个境也可以说外境,但是对境更贴近一点,所以说业缘乃思维对境,如猴子,它的缘是什么呢?业缘是思维对境,就是通过思维对境如是产生的。

下面讲:

业如猴子,所行多种;

猴子蹦来蹦去的,像这样的话一刻不安住,所以说我们的业也是一刻不安住的,都在不停的造作,所以说犹如猴子一样,它会有很多很多造作的。

业如鱼儿,住于三有海中;

这个鱼它住于大海当中的,所以我们的业也是依靠于三有大海而安住,我们这样的业是依靠三有大海而安住。

业如家主,积累种种习气;

这个家主有个特点,其实家庭妇女,或者说这些家主他就怎么样想方设法积累很多很多的资具,将自己家里的资具、家具其他的东西,没有的话就开始添置,已经有的时候增多,然后有很多的时候要更新换代,要追时髦等等,像这样的话家主他就是每天就想这些事情,怎么样积累自己的资具的。那么这个业也是犹如家主一样,它是积累种种的习气,反正这个业不断的积累习气,所以说我们无始以来相续当中积累了很多很多的习气,引发了各种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身份等等。

业如虚幻,无而显现;

虚幻改成“幻术”,业如幻术,无而显现。这个幻术就是无而显现,前面我们讲的这个象马,幻化的象马没有当中就是如是如是因缘具备显现的,所以说业就是幻术一样,没有当中因缘具备马上呈现的。

业如身影,恒时跟随;业如苦乐,不迁移;业如河流,势不可挡;业如国王,撑握苦乐;

不迁移后面加个“性”字。业如国王,掌握苦乐就是前面讲的能辨高下,像这样他可以掌握人民,让他得痛苦让他得安乐,或是让他高让他下,这个方面国王他有权力的,这个业就是国王一样,能够掌握高下的苦乐。

业如虚空,广大无边;业如青莲、睡莲,互不改变。

青莲花、睡莲花是两种不同的莲花种类,所以像这样的话青莲花不可能变成睡莲花,睡莲花不可能变成青莲花,就好像黑夜和白夜,黑夜不可能变成白夜,白夜不可能变成黑夜一样,所以说这个互不改变。

下面讲第九个科判,甚深缘起之果:

己九、甚深缘起之果:

观察诸业无本性,如梦能现异苦乐,

心立诸业无实相,因果无欺深缘起。

非有非无无二性,行何成熟如是果,

此乃如所尽所境,遍知如来所宣说。

这个方面就讲甚深缘起之果,那么这一段也是讲的很殊胜的教诫。可以说这几句当中,尤其是前面这六句,前面六句第一句都是在讲胜义本体,第二句讲它的世俗的显现。

观察诸业无本性,如梦能现异苦乐,这个就是讲胜义谛和世俗谛当中不同的本体的。如果要通过胜义理论观察诸业的话,这个诸业无本体,根本找不到一点的体性,全部都是空性的。如果梦能现异苦乐,虽然在母本性当中没有离开物本性,但是犹如梦境一样,能现异苦乐,没有当中可以显现种种的不同的苦,种种不同的乐,这个方面就是无当中显现的。

心立诸业无实相,因果无欺深缘起。这个也是讲胜义谛和世俗谛,心立诸业无实相,就是讲胜义谛,这些诸业都是心而安立的,通过自己的心去安立的诸业,所以说一切诸业都是无实相的,无实相就是无有本体的意思,没有真实的相状。那么在世俗谛当中,在无实相当中因果无欺深缘起,就是说因果之间都是一种无欺骗性的,这个就是甚深的缘起自性。甚深的缘起自性就是说无自性当中显现这样一种因果,而且因果互相绝对不会混杂,因果之间不会混乱的。

我们一百个大劫之前造的业,相续当中现在还存在着,以后受报的时候,还是绝对不会混杂,一个业又一个业,一个业又一个业,所以说他这个业不断引发自己的这样一种后世的苦乐。所以有的时候想到这样业果的关系的时候,就能够对轮回产生一个非常甚深的厌离心,认为这样一种业太多了,所以说什么时候才能够摆脱呢?或者这样各种各样的业在我的相续当中存在着,如果不解脱的话,那么这个业还会不断的成熟,这样一种苦果还会不断的流转的,所以说从现在必须要修持寂灭业,必须要发起出离心来修持这样的空性,这个方面就能够对整个轮回生起出离心的。

非有非无无二性,行何成熟如是果。前面也是指胜义谛,胜义谛的自性就是这个业非有非无,也不是有的自性,也不是无的自性,无二的本体,就是说真正的胜义谛当中的话,业的有也好,业的无也好,都是不存的,都是不缘的。行何成熟如是果,但是在世俗谛当中,虽然是无二的本性,他都是无二空性的本体,但是你行什么样一种业,你成熟这样的果。也就是说今天杀生的话,那么后面肯定被别人杀五百世,然后在地狱当中住一个中劫,所以说像这样的话,业果的关系就绝对不会混杂。

此乃如所尽所境,遍知如来所宣说。 这两句主要是赞叹内道业果不共之处。此乃如所尽所境,如所尽所,就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境就是指它的对境,什么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的对境呢?就是讲这样一种业果,这个业果就是佛陀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的对境,除了佛之外谁能够看到这个业果?十地菩萨通过自力没有办法安立的,他能够知道一部分,比较肤浅的,但是要最甚深的去了解业果的自性,非佛莫属了。

所以说谁能够制定戒律啊?只有佛陀能够制定戒律。佛陀说你造这个就能够堕地狱,你造这个有什么样的业,不能做这个,能够做那个,这个方面完全是遍智,照见一切的所知之后来制定的。否则的话,一般的人说这方面制定这些根本没有能力的,所以说如所有智和尽所有的智的对境是遍智如来所宣说的,那么这个是佛陀所宣说的。

那么如所有智是怎么样呢?如所有智观察前面的三句,观察诸业无本性,心立诸业无实相,非有非无无二性,这个是佛陀如所有智照见的。如梦能现异苦乐,因果无欺深缘起,行何成熟如是果,这个是佛陀尽所有智照见的。所以说此乃如所尽所境意思就是这样的,是遍智如来所宣说的,外道绝对不可能有这样宣讲的方法。

我们以分别伺察寻找一切内外界,根本无法得到业与烦恼。

这个是胜义谛当中,通过分别念、通过胜义空性的这样智慧,带着去观察内外界,得不到业也得不到烦恼,这个就是空性的正见。

如《入行论》云:“烦恼非住于外境,非住根身非中间,此处亦非其他处,居于何处害众生?此惑如幻心莫惧,应为智慧勤精进。”

此处改为“此外”。这个是旧译本,最早的译本就是这样翻译的。

烦恼非住于外境,实际上这个烦恼不是住在外境当中,山河大地当中没有烦恼的。非住根身,这个烦恼也不是住在我们的五根当中的。非中间,也不是在根和外境中间,虚空不如存在的。此外亦非其他处,那么除了这些之外,也不是存在于其他处的。

既然烦恼没有一个住处的话,居于何处害众生?它到底居于什么地方去伤害众生?此惑如幻心莫惧,那么这样一种惑,就是这个烦恼实际上如幻化一样的本体,所以说修持正道的佛子心莫惧,不要太过于恐惧这个烦恼了,这个烦恼是无本体的,它是幻化的自性,所以说不要害怕它。应为智慧勤精进,应该为了生起智慧而精勤对治烦恼,就是这样进行安立的。因为这个是在前段时间刚刚讲过,所以这个方面不需要再做广说了。

虽然在胜义本性中无有业,却于此如梦般的世俗中,以造罪行善而分别感受苦乐。

那么胜义谛当中没有业,就是说根本没有业的本体的,连业的名称都找不到,像这样胜义当中找不到,但是却于如梦般的世俗当中造罪感受痛苦,行善感受快乐,这个方面就是世俗的深缘起,非常甚深的缘起的自性。

若以智慧详细分析,则诸业超越有无之边,犹如虚空,无有所积之业。

那么如果详细观察的时候,业超越有无之边,前面讲非有非无无二性,非有非无无二性就是这个业超越了有,超越了无,犹如虚空的自性一样,本体是空性的,根本没有所积的业的,业的本体根本找不到,这个是胜义谛。

然后,下面讲世俗谛:

因此郑重教诲我们说:切莫以心勤积迷乱而生之业,

“我们”两个字不要了。像这样教诲我们讲的时候,就是千万不要通过这样迷乱的心勤积迷乱而生的业,那么一切这样三有的业,都是迷乱而生的,所以我们不要以心去勤积,这个方面就关系到了很多空性或是说这样取舍的关系了。如果说不了知空性的话,就只有按照佛陀戒律当中讲的此应做,此不应做等等,这个方面开始取舍因果。

如果了知了空性的正见,有空性的正见的话,就知道一切的业根本是无明,然后自己如果安住在空性正见当中的话,也不会去造这些迷乱的业的,可以看到这些外境的时候,这个是一个贪心的对境,那个是一个嗔恨心的对境,他对我不好,他对我好,然后内心当中生起很多情绪,内心当中生起很多实执,内心当中生起很多烦恼,生起很多业,全部都是这个地方讲的以心勤积迷乱而生的业。

那么如果了知了一切万法的自性,了知了因果之道的话,就不可能通过心去勤积迷乱而生的业了,他就会发起大悲菩提心,他就会勤修空性慧,他就会对于佛果再再生起希求心,所以说从这个方面来做教诫的。

遍知佛陀彻知此理而宣说,而外道派无有此因果之理。

这个是遍知佛陀彻知一切的这样一种万法的规律,如是如是正确宣讲的,外道当中没有这个因果的道理。虽然在外道当中宣讲一些粗浅的因果,但是非常细微的因果的道理,或者是说这些因果道理它的生起的根本因,或者它自己的本体是大空性的,在名言谛当中可以无误的显现,谁能知道呢?外道谁宣讲这个道理呢?根本没有,从来没有一个外道宣讲过的。

阿阇黎巴雪于《中观宝灯论》中云:“出有坏佛说,因果无欺惑,诸业皆如梦,他论未宣说。”

巴雪就是亲辩论师。就是出有坏佛说,出有坏佛陀宣讲一切因果无欺惑的道理,一切诸业皆如梦的道理,皆如梦实际上就是无而显现,空性当中有业果的。很多外道就认为这个业果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它就不是空性的,但是佛陀能够善巧宣讲,一切业的本体是空性的,空性当中可以无误的如是如是的呈现各种各样的因果和苦乐,这个方面他论,其他的外道的论典当中根本没有宣讲过。

下面讲第六个科判破他宗之邪分别:

丙六(破他宗之邪分别)分四:一、破谤因果;二、破斥空见;三、破有顶具识;四、宣说真实业果。

下面开始破斥他宗,第一个是破谤因果。

丁一、破谤因果:

何人诽谤业因果,则为外道断见徒,

谁执空见为究竟,堕于断边愈下堕,

此等趣入诸恶道,永不解脱离善趣。

无垢光尊者对不承认因果的人,狠狠呵斥的,所以说我们就是讲业果的道理就是佛法当中的精要,所以说有些学空性、学中观、学禅宗,如果学习高高的法门,如果不了知现空双运,不了知空性当中行持因果这样一种殊胜的方法的话,肯定会认为没有业果存在,这个方面就堕入了断见,就是顺世外道的追随者。这个方面就是这个角度的。

何人诽谤业因果,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你显现上是个出家人,显现上是个居士,显现上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或者显现上是个很低劣的人,反正不管什么人诽谤业因果,则为外道断见徒,根本不是一个佛弟子,他就是一个外道,断见徒,持断见者,就是这个意思。

谁执空见为究竟,堕于断边愈下堕。谁执空见为究竟的意思就是说谁将这样一种空见认为说是究竟的,完全就堕于空边,堕于空边的意思就是说什么都显现不承认的,什么显现都没有,所以说这个叫做持空见。不管任何一个人说空见是究竟的话,他会堕于断边,他就没有显空双运的缘故堕于断边,堕于断边的缘故,愈下堕,他就越来越下堕了,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此等趣入诸恶道,这些众生趣入到恶道当中,永不解脱离善趣,永不解脱这个意思、密意就是讲长时间不能解脱的意思,并不是永远不能解脱,这个地方很多方面讲永远啊不解脱,这个方面就是讲时间极长,在很长很长时间当中根本得不到解脱。离善趣,根本没办法得到善趣,更任何是解脱呢?

有些具增上慢的愚者不了知诸法之密意,认为业与业果均不存在,犹如虚空般的真如中一切皆无,并且舍弃善法,随意造罪。

像这样讲的时候,有些具增上慢,具增上慢就是说没有证悟空性,没有了达空性,认为自己已经了达空性了,这方面就叫做增上慢。那么具有这样增上慢的愚者不知道一切诸法的密意,诸法的密意就是佛陀宣讲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佛陀讲空性应该是在胜义谛当中讲的,佛陀讲显现应该在世俗谛当中讲的,而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一本体一反体,一个本体两个侧面而已,一个本体的两个侧面。

所以说没有离开过?,不是别别分开而宣讲的,必须要了解诸法的密意的。那么不了解的话,认为业和业果均不存在,这个主要是什么呢?主要是看到这些了义的经论,了义经论当中再再宣讲业不存在,业果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众生不存在,佛不存在,修道不存在,《中论》当中讲一切这样一种四谛、十二因缘、一切的众生、佛果都不存在的。他们没有了解这些诸法的密意,认为业和业果不存在,犹如虚空一样的真如当中一切皆无,虚空一样的真如一切皆无,他们就认为世俗谛当中也不会有的,所以说根本不分别胜义谛和世俗谛。

就是说真如当中当然虚空一样的,但是在世俗谛当中还是存在的。比如说你自己的本体,我们这样问他,你说一切万法如虚空真如一样不存在的,在真如当中一切都不存在,那么你自己的眼睛存不存在,你自己的身体存不存在,你的心识存不存在,实际上一观察的时候,你的身体和心识在胜义谛当中也是犹如虚空一样根本没有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你还有呢?你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是谁的,你自己说的话是谁的话,你自己还要吃饭,这是谁在吃?实际意义上这些方面的话,他自己认为一切都不存在,所以说世俗当中不存在,我们就用这个去问他,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回答的。

然后认为一切的执著断灭的时候,舍弃善法,随意造罪。他就开始认为既然没有这样一种佛,没有众生,他就开始舍弃善法,开始随意造罪。

他们还口口声声地说众生是自现,如梦一般,不成立实法,杀生也无有罪过,如同木头一样。

不成立实法改为“别处不成立”。还有另外一种看法、邪见,就是口口中声声说众生是自现的,自己的心显现,比如说你显现我,我显现你,像这样的话都是自现,尤其唯识宗当中讲的一样,全是自现,除了自己的心识幻现这样的身体,幻现众生的身躯之外,没有一个实实在在外在存在的显现,犹如梦境一样。梦境是什么意思呢?梦境当中的众生,梦境当中很多人都是我的心识的示现,所以说梦中杀生,他没有罪过的,有些当中讲梦中杀生不算真正的业道,这个在《别解脱集》当中,尤其讲在梦中做杀生,在梦中偷盗这些方面不犯根本戒的。

所以说认为梦中自己心识显现的这些旁生,这些杀了之后是没有过失的。所以现在在白天,在现实当中这一切众生,我看到的众生,都是我的心识的自现,犹如梦境一样,别处不成立的,其他地方的外境根本不成立实实在在的众生,杀生也没有罪过,所以把他们杀了没有罪过。如同木头,意思就是犹如砍木头一样。谁能承许砍木头有罪过呢?实际上砍木头没有罪过,所以说这些众生都是我心识显现出去的,把他杀了根本没有罪过,就像砍木头一样。

这些人是持断见者,非佛教徒。

无垢光尊者狠狠的呵斥,这些人是守持断见的人,根本不是佛教徒。

《妙臂经》云:“有者认为无业亦无业之异熟,且说所谓之业仅是引导诸凡夫之不了义法而已。彼等多依不善业,当知彼等非佛教徒,乃自诩佛教徒,依止顺世外道,为魔所欺也。”

《妙臂经》当中这样讲,有些人认为没有业,也没有业的异熟,然后所谓的佛说有业因果都是引导凡夫众生,引导这些不了知真如的这些愚痴众生的不了义说法而已,实际上这个业根本没有的。当然我们说在胜义谛当中纵然是没有这样的业,但是世俗谛当中这个是不是了义的呢?世俗谛当中如果说业果不了义,那么我们说你吃饭是不是了义的呢?

像这样一观察的时候,吃饭应该是不了义,不了义你还吃不吃呢?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不了义的法就不应该依止的,实际上世俗谛当中也有一个了义不了义的说法的,他就认为一切的业果在世俗谛当中不存在的,或都是不了义的。所以说你这个吃饭也是不了义的,睡觉也是不了义的,什么都是不了义的,你不应该做了,你应该舍弃这些,但是他肯定自己根本不舍弃掉这些,所以这个方面一推知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全部是非理作意的邪见。

这些众生依靠不善业,不是佛教徒,是顺世外道者,依止顺世外道的人,为魔所欺骗。

《宝鬘论》云:“总之空无见,声称无业果,非福堕恶趣,称彼为邪见。”

在《宝鬘论》当中也是这样讲,总之空无见,空无见就是断灭见的意思,认为一切是空无的,一切都是断灭的。总之就是空无见,声称无业果,这些人声称在世俗谛当中根本没有业果,非福堕恶趣,这些不是真正的福德,非福德,堕恶趣,最后通过这样一种邪见最后堕入恶趣当中,称彼为邪见。

又云:“断见堕恶趣。”

在《宝鬘论》当中又是讲到,如果生起了断见,他就会堕入恶趣当中无法解脱。

下面讲第二个科判:

丁二、破斥空见:

有谓因果悲福资,不了义法不成佛,

言诸瑜伽士当修,了义无作如虚空,

此等说法真可笑!此乃最重断见者,

入于最深劣道中,破因立果诚稀有!

有谓因果悲福资,有些人他认为因果悲,悲就是指大悲心,福资就是指福德资粮,有些人认为因果正见、大悲心、福德资粮等等,这个不了义法,就是这些不了义法是不能成佛的。不能成佛,瑜伽士就不能依不了义法了,应该修什么呢?言诸,他就说一切瑜伽士应该修持了义法,了义法是什么呢?无作如虚空一样的那种心性,什么都不做的虚空的心性,就像应该这样修才能成佛。

无垢光尊者就讥笑他了,此等说法真可笑,你这个说法是太可笑了。下面还是进行呵斥,此乃最生断见者,入于最深劣道中,用了这些最字,你的这个断见是最重的断见,你这个入的道可以说是最深的劣道,你这么重的断见,这么深的劣道如何可以成佛呢?

破因立果诚稀有?像这样的话,你认为这样一种把因破掉之后,你认为有一个果,这个非常稀有的,这方面进行观察的。

顺世外道对现量之显现尚且未说无有,而你们这些人破解脱之因(积资等)却承认解脱之果,想通过修无作之义而得解脱,实在希奇!

就是说顺世外道他们虽然认为没有前后世,但是对于现量的这些众生,这些显现还没有说没有,无垢光尊者的意思你们比顺世外道还要下劣的,就是说你们这些人破解脱之因,积累资粮啊、大悲心、因果等等,破斥解脱之因,认为有一个解脱的果,那么无因离果这个是非常稀有的。

通过修无作之义,无有因然后获得解脱,这个果实在稀奇,反正任何一个法都是有因有果的,然后你们把这样一种解脱的成佛的因破掉之后,最后安立一个解脱的果,这个是根本不应理的。无垢光尊者在这个地方讲的很清楚,无垢光尊者我们知道他老人家在弘扬胜义谛的法方面的话,是最超胜的,不遗余力弘扬的,但是在弘扬胜义谛的修法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废斥过因果的,在引导众生的相续趋向于超因果的法性的时候,最初的时候也是要建立解脱的因果,建立这样一种世间的因果,所以我们就知道在修持大圆满,或是大手印,修持甚深中观的时候,并不是说什么都不承认,世俗谛当中如果我们有这样一种业因缘,还会显现这个世俗显现,有这个世俗显现必须要随顺它,必须要取舍,最后通过这样的正道才可以入于佛门,才可以获得佛果。否则根本没有办法,像这个地方无垢光尊者所破斥的一样,所以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详尽的观察了解。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第五十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车疏》分了十三品,现在正在宣讲第四品,第四品主要是宣讲业因果,在这品当中包含了世间道的十恶业和十善业的取舍方法,又宣讲了如何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业或者他的修法,现在在宣讲一些破斥其他邪见的问题,今天讲第三个科判:破有顶具识:

破有顶具识这个科判看起来不是特别好理解,如果观待下面的意义和讲义和他的问答的含义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有顶具识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殊胜的解脱道,有顶是属于无色界所摄的,他是一种无色定,有时候有顶讲非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定以下还有无所有处,还有识无边处,空无边处,这些属于不执着一切的或者说修无所有的,或者修一切非想非非想等等细微的意思,这些是不是解脱呢?这些不是解脱,有顶具识,就是在有顶当中具有的识,他不是真正的智慧,修持有顶具有的识根本不是一种解脱道,如果从有顶他的具有的识不是解脱道,那么修持有顶的修法,修持有顶的心识也绝对不是真正的正道,大概可以这样作理解。

若是虚空何需修,否则虽修徒无益,

修无所有若解脱,虚空识派亦成佛。

承许则成立因果,应当舍弃此恶道。

前面不是在破斥空见当中有些人说“言诸瑜伽士当修,了义无作如虚空”的这样种修法,这个时候无垢光尊者有问:若是虚空,那么你所修的法是不是虚空呢?如果是虚空的话,何需修呢?如果他是一种虚空的话,没有什么可修的,因为本来就是个虚空的缘故。否则如果不是虚空,不是虚空你修成虚空的话,虽修徒无益,像这样如果他这样一种修法或者你们自己的修法不是修虚空,如果他本来不是虚空的话,那么你修持这个是虚空有什么意义呢?徒无益,就是本来不是虚空你没办法将他修成虚空的,这个就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如果你们自己本身是虚空的话,那么没什么修的,如果不是虚空你将不是虚空修为虚空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两句的意思就这样理解。

修无所有若解脱,虚空识派亦成佛。

这个是发一个太过,修无所有,如果修持一切无所有,这个修一切无所有可理解为非想非非想,或者无色界第三处的无所有处,一切都是无所有的这样一种虚空等等,修无所有如果能获得解脱的话,虚空识派亦成佛,在外道当中有一种虚空实派,虚空实派就是虚空意识派,虚空意识派也可以成佛,或者说直接安立成修无色定当中的第三处,像这样的话修持无所有处,修持无所有或者修持虚空一切都是虚空处,空无边处,一切的作义就是虚空,或者作义一切都无所有,按照你们的观点来讲,他们也可以有解脱道的,他们也可以成就佛道的,但是在内道当中都不敢承许或者不会承许这些外道的虚空识派,或者修持无所有定修持这样一种非想非非想定,这方面不承许是解脱道的。

许修则成立因果,意思就是你们修持一切都是虚空怎么作用呢?他说修持一切都是虚空最后可以脱离烦恼可以获得解脱,无垢光尊者说,如果你承许修持这样一种虚空然后脱离烦恼获得解脱的话,实际上这个就是因果,“许修”如果你承许这样修法它就是一种因果了,实际上在因位的时候,你修持这样一种修法,果位的时候脱离烦恼然后获得功德,这个本来就是一种因果的关系,所以前面你们说有“有谓因果悲福资,不了义法不成佛”这个是不能修持的,修持这些不能成佛的,现在你们又成立了修持虚空无所有可以脱离烦恼可以获得解脱道,这个本身就是一种因果的关系,所以说一方面你们说没有因果,一方面又成立因果,这个就是自相矛盾。

应当舍弃此恶道。所以无垢光尊者说你们或者后学的弟子应该舍弃一切没有因果的恶道,承许有因有果。

你们是否承认如虚空一样,若承认,则无需修持,已成立是虚空之故;

无垢光尊者问这些邪修者,你们是不是承许一切都是虚空呢?如果承许一切都是虚空的话,没什么修持的,能修所修都是虚空的缘故,就没什么修的。为什么?已经成立是虚空的,已经成立是虚空为什么还要去修了义无作如虚空的修法呢?这个方面就不需要修,因为虚空已经成立了或者已经成立是虚空的缘故,本来就是已经具备了,因此说不需要再修持。

若不承认,则虽修也是徒劳无益,因本来不是,尔后不能成为是,

如果承许不是虚空,不是虚空你修虚空也没有事,没有含义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徒劳无益的,为什么?因为本来不是,就是本来不是虚空,尔后不能成为是,这个一句就是本来不是虚空后面你修持的话也不可能把非虚空修成虚空,这个方面也是一种没有意义的修法。

如成立虚空空无所有后不成他法一样。

这方面打比喻讲,虚空是什么呢?虚空就是空无所有,如果你成立虚空是空无所有的话,那么空无所有就不会改变成其他的存在,其他的具有物,如果是具有的话,他本来就不是虚空的,所以这二者是矛盾的,如果是虚空不可能说成为他法,如果成立他法就不是虚空,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比喻可以对照前面他们的意义,如果刚开始的是虚空无所有一切无所有的话,最后不可能变成改变或者不需要修不肯改变其他法,如果不是虚空你修持他没办法变成虚空的,就这样一种理解。

这一组辩论主要是针对对方说了义无作义如虚空他的这样一种观点这种修法进行了破斥,所以前后对照,对照前面的观点和对照下面的破斥比较容易理解无垢光尊者的意义

请问,修此有何用?若谓:依此可从烦恼中获得解脱。

无垢光尊者问,“修此”的“此”字就是修一切都是虚空,修一切都是虚空有什么用呢?

他说依此可以从烦恼中获得解脱,他的修持一切都是虚空,了义的修法的话可以从烦恼当中获得解脱。

驳斥:倘若如此,则成立因果,所以你们再也不要说无有因果了。

倘若如是回答的话就成立因果了,这个是对照第五句“许修则成立因果”,在下面就是这样讲的,如果承许修这样一切都是虚空,可以从烦恼当中获得解脱的话,那么可以安立修一切都是虚空,这个是因,然后从烦恼当中获得解脱这是果,所以说你们实际上说不成立因果,通过你们自己的回答就已经成立因果了,所以说你们再也不要说没有因果了,不要在死时就这样堕地狱了。

如果修无所有也能够解脱,那么順世外道理应解脱了,因为他们修无所有之故。

这个方面讲如果修持一切无所有什么都不存在,无所有的观点也能够解脱也不能成佛的话,那么顺世外道从道理上面讲的话,理应获得解脱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修无所有这个“修”字应该知道,修习的“修”有些时候理解好像是对一个法再在地去观想,再在去安住,这个叫作“修”,但是这个“修”字它本身还有另外层意思叫串习的意思,再在串习,順世外道他会不会去修一切无所有呢,实际上从他们自己的教义和他们的行为来讲,他不会正儿八经的或者说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垫然后去观想的时候,他不会这样去观想,所以说这个地方修无所有之故不能从这个侧面理解,这个方面因为他们修无所有之故,这个“修”字就理解成再在地串习,再在地作义,因为顺世外道他们讲没有因果没有前后世,人死之后再不会转世,没有新得的解脱等等,他们承许一切都是因果解脱都是无所有,再在地宣讲这个观点,再在地串习这个观点,这个就是此处所讲的因他们修无所有之故这个意思,所以这个也是上师在解释的时候解释这个“修”字的时候,解释成串习,因为平时我们说修法就是再在串习的意思,把一个意义再在地串习,比如说我们背诵,背诵的话把一个句子再在串习这个也叫修,思考的时候对于一些含义再在地思考就叫修,打坐的时候对于人我空性对于四厌世心再在地去串习,这个也叫修,所以说修行就是再在串习的意思,再在串习叫作修,所以这个方面因为他们行无所有可以理解他们再在串习一切都不存在,空无的这样种意义都没有,为什么没有解脱道?为什么不能成佛?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们的道可以解脱,順世外道也可以解脱。

《多哈道歌》中亦云:“我言虚空意识派,何时亦无有解脱。”

虚空意识派前面讲过虚空识派,虚空实派就是虚空意识派,修一切都是虚空的这样一种意识派,或者说順世外道也好,或者说是修持这样一种空证遍处也好,反正这样一种。。。。。

反正这样一种虚空意识,派,何时也没有解脱道,赛尔号尊者,在斗歌当中也是这样讲过的,大家都程序,他是印度的84大成就者之一,而且他程序所有的修法都是留意的,对方肯定也会成许多海盗哥的校正,如果说你们这个可以成就的话,违背了,尊者,在,道歌当中的意义了通过这个校正可以破除一切,没有什么修行就是因果的观点,,所以说不要蹲随这种锻件的观点,下面讲第四宣说真实一过,在这个科幻当中无故光尊者宣说真实的意义,真实的叶果知道可以说在世俗名言d档中,一切的话,一切的因果都是成立的,如果自己颠倒了因果的话,就会,感受,不愿意的果报如果自己随顺十善业,道就会生,获得生三善趣的果报,如果自己修行出世间修行,随顺佛法。如果自己随身,世间发姓郑的夜过就会获得殊胜的解脱道这些都是全部都是真实的,叶果知道。所以说对于哥与解脱者作为一个大圆满的传承弟子来讲。对于无垢光尊者在此处宣讲的叶果的道理,必须在的。了解在的生启程也就说在世俗的当中。如是因,如是果。这是绝对不会虚耗的,就在胜义谛当中,一切业果都是无有实有的,所以说这一段段当中主要是宣讲着一种含义,所谓珍惜的正道,在佛法当中宣讲了很多很多到,真实的证道是什么呢?即是因果之道英国的缘起就是真实的正道,所以说任何时候都应该跟随,因果的缘起,有些地方讲,说不让我们取舍,就说我们要跟随叶果知道,而不是把他们支瑞士旅游,绝对稀有当然,你就来讲解,将爱重复的,但是,职位是有病,不是让我们不要橘色,我们要去取舍,随顺因果之道,但是不要只为使用,执为实,有之为缎面都不是真正的因果,知道,真正的因果的缘起,就是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取舍因果,甚至于胜于当中一切都是无需有的,二谛双运圆融,才是真正的佛法之道,方便可以理解成福德资粮智慧可以理解成,智慧治疗方便和智慧,或者大悲和空性,如果能够双运的话,任意可以成就,一切的果位,所以说我们要修持大乘道,必须要知道什么时候方便方便,就是一切的大悲菩提心摄受的福德资料,什么是智慧呢就是一切恶法正在显现的,只有我们正在取水业果的时候,同时投资性三轮体空的境界叫做智慧如果一个人的消息的溶剂油分别有智慧,就能够任用成就一切的所遇,任运成就大乘的解脱大成的火锅,这就是在做真实的叫姐,我们自己在修法的时候,要一号线而无性的业果叶和果实间都是share我姓的,这个意思就是馅儿无自信,现空双运的自信虽然显现,但是没有它的本体虽然显现的是根本,不是实有的犹如梦境一样,梦境正在显现的当下成不成你真是呢根本不成立,但是有没有它的显现呢?也没有他的显现,所以说这就是陷入自性的道理我们在取舍业果的时候,必须要两只,必须要依靠就是说在世俗当中必须要懂,骑射,通过这一种野果作为基础,然后开始修道,修道就是资粮,道加行道见到修道,吴雪道,我们在修道的时候五道的事情是不屑而自信的,武斗的事情就是馅儿无自性的,就在导播间等众佛在,在处处的宣讲,5月12处18集,然后资粮,道,加行道,见到修道无学道,乃至于6度4摄,18不共法一切的万法都是share我自信如果一分开,大波若经的话,完全可以。所以说这个倒也是学无止境,现在我们是通过所知的方面,但是如果了解了一切无道无自性的话,就开始去入道的休息,正在去入道的修行,正在安住资粮道的时候,缘起性空,正在安住家行道的时候,自性空,这些都是幸而无自性,所以说羞耻心而自信得到获得谢尔自信地果,最后五次性得到圆满,吴志雄并不是没有意识,实在在凡夫分别心面前,所认为的不空的这种道,虽然这个道是无字信,但是又不断增长,不断圆满的过程,,当这样的到圆满之后,就获得了县儿,我自信得过,就获得了出境乃至于十地的果位,这个地方可以理解成佛地的果,最后就可以获得佛果,那么这个佛果是不是有自信的呢?谢尔自信讲,讲的很清楚,宣泄而无自性的佛果,波罗经当中也讲,乃至于佛陀的实力,四无所谓,18不共法,全部都是自信,就叫做佛果馅儿无自性的道理,那么获得佛果之后又怎么样?就说在对众生有益的事,佛陀示现12项或者80项,然后佛陀又开始宣讲政策,佛陀示现大神变,这些都是利益众生的方式,操作,这些都是馅儿来友谊,友谊的对性,视线,而自信的友情,所以说在大空性当中没有哪个法师,是真正,大空性教育的观察下,没有哪个法师真正看懂,所以说这一大段重现而自行业果的取舍,最后有无自性的有型又重复,吴自信的友情又成佛之后,他们也会去做大事业赖振旭宏伟敬众生,未进之前,都会安住轮回,度化众生,这一切全部都是无字心,这方面在菠萝体系的经论当中讲的非常清楚,所以说我们就要跟随佛语,跟随着一种校正去徐徐了,前面有必要通过我们的分别心去认为,这样的因果不合理,语音怎么获得这一种?果等等,这方面我是没有办法通的,柳枝和宣讲,对于我们来讲应该谁睡觉中这佛语,然后一个一个的去观察,徐雪,这方面就两只了英国非常盛行,而且一切甚深的因果都是一种缘,这些就是留一斤许,最甚深的疗愈的经典的驯服,的含义都是这样了解,如是宣讲,二治疗,二师弟说成员们,这方面在共同大成当中也是讲,通过这种福德和智慧资粮,通过修持大悲风,便和无名,两种治疗,最后而已,其中当中也是通过圆满次第和生起次第,,这是不共的都是宣讲,通过如实的次第如实的资粮,最后就会获得它的果,这个地方告诉成,速成的意思就是,你自己的见解越深,对于因果的关系也诚信,能够越细致的取舍,成佛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对因果的自信,有怀疑,或者说对于积累资粮的方式,没有生起广大的定制,那句,没有广大的粪便,他就没有办法,速成圆满,正等觉,所以说柳枝真实业国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我们是不是能够真实或者迅速成佛,的问题,所以说对于已成佛者来讲,不可,不可,不加详细抉择之处,这个地方五个光尊者一句话概括了,一句话概括了前面的含义,依靠良种240,佛国也是如幻的,关于这个方面在,入刑论智慧品当中,也有一些争论有些小程总派我者事件,认为佛应该是实有,自己应该是使用,贡品应该是实有,只有通过这些时有的前提下,然后自己在哪,但是中国人总说这是无法,自己是无患,顾佛陀是,获得一个如幻的福报,我们不要认为如幻的福报就是一个虚无的东西,20

我们就不要认为这个如幻的福报就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得不到的东西,那么这个如幻的福报呢就是比如现在我们是如幻的,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似乎真真实实的感受它的乐啊痛苦啊一切全是能够感受的,这些全是如幻的自性,《幻师善贤请问经》云:“如幻积资粮,如幻成正觉,如幻而利益,如幻之众生。”这个就是无垢光尊者引用这个佛经的意义来抉择前面一线无性之业果,乃至于说现无性之有情,那么这个也不是随随便便杜撰的,这个完全是有佛经的依据,比如依靠这样一种幻师《幻师善贤请问经》当中的含义呢就抉择如梦如幻的方式积累资粮,如梦如幻的方式来成正觉,然后如梦如幻的方式来利益一切如梦如幻的众生,这个方面就是可以说非常关键的,那么这个地方呢,上师也作了一个可以说非常好的教戒,非常重要的一个教戒,那么什么个教戒呢?实际上就是说呢,虽然一切都是如幻的,但是我们现在呢就是必须要依靠一个好的幻化来对治不好的幻化,什么是不好的幻化,不好的幻就是我们现在相续当中的非理作意啊!贪嗔痴啊或者说是轮回的显现啊!或者一切这样一种这个痛苦啊!这些全都是不好的幻化,都是恶的幻化,那么恶的幻化它也是无自性的,但是恶的幻化显现的时候呢它也是一种可以说有作用的,那么在现在轮回当中的时候呢我们要依靠一个好的幻化,好的幻化是什么?就是了知轮回苦空、无常、无我,然后了知轮回就说是这个无有生死意义,对于上师生起信心啊!对三宝生起信心,然后呢取舍因果然后修持菩提生起空性慧,这些都是幻化,但是这些幻化呢是一种善幻化,好的幻化,那么我们依靠这个好的幻化呢它就可以对治恶的幻化,那么这个好和坏,或者说善和恶呢在世俗名言谛当中就是相违的,就像水火本性是空性,但是名言谛当中水火不容一样,所以说在修道的时候呢就说善和恶它也是这样一种关系的,我们去依止的时候要依止这样一种善幻化,好的幻化来对治恶的幻化,打个比喻讲,在梦中做恶梦它也是假的,做善梦也是假的,但是呢我们如果在梦中开始感受吉祥痛苦的时候呢,我们就会想些方法,想一些方法把这个恐怖的外境呢抛弃啊远离啊这个方面实际上梦中的我想办法去抛弃或者远离这样一种这个恶的环境呢从醒来观察的时候哦,昨天晚上的这两种梦都是假的,但是在当时梦境当中有没有一个通过这个善巧方便对治了这样和种恶境之后得到快乐的这样一种显现呢,绝对没有的,所以说这一切虽然是幻化的,在幻化当中都有它各自的作用不灭的。一切了义经续中已宣说此理。诸续部中说:以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而积累二种资粮,从而成佛。那么这个方面尤其是通过续部当中宣讲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积累二种资粮的过程中,无垢光尊者可以说专门引用诸续部当中 说这个意思呢,肯定是估计为了对治一些人认为这些因果取舍只是在显宗的经部当中讲的,实际上密宗当中都不会讲,会不会讲呢,无垢光尊者引用续部的观点依靠生起和圆满次第积累二种资粮从而成佛的,所以在了义的续部当中呢也是没有利他和因果的取舍哦宣讲和取舍的,下面讲第三个科判呢?是结尾:

此乃无余而断除,三有一切因果行,

当行解脱之因果,速成增上胜菩提。

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本品的内容就说归纳来讲宣讲了什么呢?无余而断除三有一切因果行,反正呢就是说是宣讲业因果这个次第的引导,一方面让我们对后世投生之处啊,像这样一种三善趣和三恶趣生起厌离这个是第三品讲的,因为这个善趣恶趣都是痛苦的自性,那么就是说引发三善趣和三恶趣的因是什么呢?就是有漏的这样一种恶业和有漏的善业,所以说呢无垢光尊者在本品宣讲主要的核心引导应该将我们的相续就是了知引导到这个方面去,此乃就是本品当中所宣讲的主要含义是无余而断除三有一切因果行,三有的一切因果行那么就有这样一种随顺于恶业的就说恶因恶果,随顺于善业的善因善果,但是呢这些都是三有的一切因果之行,那么我们如果不超离,不断除三有的因果行呢,那么就会在三有当中流转,所以说呢可以说是本品宣讲这个尤其是后面这一部分随解脱分的善根呢,它是无余就说能够断除一切三有因果行的殊胜方便,所以说无垢光尊者教戒我们当行解脱之因果,应该修持,应该行持解脱的因果,就说通过出离心以上,然后呢大悲菩提心啊,空性慧摄受呢,然后呢开始修持十善,修持六度四摄等等,这个方面就叫做解脱的因果,所以应该行持这样一种解脱的因果,如果能够行持解脱的因果的话,速成增上胜菩提,它的暂时的果呢是增上生,究竟的果呢是胜菩提,就是这样一种殊胜的自性的。

我们要断除一切罪业,行持一切善法,应当使人生有意义,因为必然要迅速离开人间之故。无垢光尊者教导我们要断除一切罪业,行持一切善法,尤其善法呢必须是可以说是随解脱分的善根,那么要断除一切的恶业,再小的恶业它都会引发一个不悦意的果报,再小的恶业都会引发,比如说火星,再小的火星溅到我们身上都会引生苦处,就像这样的话,引生痛苦的,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再小的恶业,我们现在看恶业再小,但是这个恶业一旦造下了之后,它就会引发以后巨大的痛苦的,所以说我们要断除一切的罪业,在很多佛经当中呢也是宣讲过的罪业要断除的,然后在共同的这些佛经当中呢也是再再的做过教戒的,像这样的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方面实际上也是教戒得很清楚的,一切罪业要断除,一切善法要奉持,然后呢在这个基础上呢好好的观自己的心,好好清净自己的心,这个就是一切佛法的精华,所以这个方面也是教导我们断除一切罪业,行持一切善法,应当使人身有意义,我们好不容易获得一个暇满的人身,好不容易获得一个暇满的人生的话,那么就应该使这个人身具有意义。如果散乱于世间八法,散乱于其它的恶业方面的话,实际上就是浪费了人身了,所以说这个人身就像如意宝一样,本来如果善加使用,它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乃至一生成佛的话,都在这个人身上面可以具有的,但是如果说是不了知,然后开始用这个人身去造罪业啊,或者说用这个人身去散乱哪,然后去享受一些欲妙啊!实际上就已经使这个人身没有意义了,失去了真实含义了,这方面让我们人身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必然要迅速离开人间之故,那么就说是第一个我们要思维呢,我这个人身哪绝对要死亡的,这个现实这个事实就是绝对要死亡的,那么就是死亡的时间是不定的,而且是有可能非常有可能迅速离开人间的,可以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离开人间的,所以说呢就必须乘自己的人身还存在的时候呢,多修善法,多就说断恶业像这样的话在死亡的时候后世有意义的这种事业中。

《亲友书》云:“此生多害如风吹,水泡无常速消逝,呼吸之间而入眠,未死醒来诚稀有!”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这个亲友书这个颂词主要是宣讲这个在就说没有死之前必须要精进,为什么呢?因为死亡无常的缘故,这一句主要是宣讲死亡无常,此生多害如风吹,那么就说如风吹什么?如风吹后面的水泡,如风吹和后面的水泡应该说是连在一起看的,那么此生多害,那么我们此生当中有很多很多危害,外面有地水火风,外面还有很多这个可以说很多恶魔,非人这些方面疾病都是很多很多的,在内在的话,四大不调的这样一种因缘,还有内心当中以前杀生的这种恶习,习气随进可能爆发,就像定时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以前杀害众生的习气就会成熟,那么这个习气一成熟,马上就会死亡的,所以说此生多害啊!像这样的话就说没有一个可靠,如风吹水泡无常速消逝的,那么这个水泡浮现在水面上,如果说是这个如果说是风不吹它的话,它都会很快的时间当中炸裂的,风一吹马上就没有了,就是这样一种含义,所以说我们生命哪即便是没有遇到横死的因缘,它都会很快就消逝的,何况说还有很多很多横死的因缘呢,所以说呢无常速消逝啊,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速消逝的。但是很多修行人呢对这个无常的修法不重视,不重视的缘故呢啊今天认为不会死,明天认为也不会死,反正修法以后去修,这方面就在一天天当中呢这个这样一种死期就降临,死期降临之后呢只有徒增后悔而已,所以说应该知道一切无常迅速的缘故呢?当下就应该修法,然后呢还讲一个殊胜的教言,呼吸之间而入眠,未死醒来诚稀有!这个时候就是讲我们夜间睡觉的时候,就是在夜间睡觉的时候,我们就说是这个完全没有防护力的,确确实实我们睡觉的时候完全没有防护力,这个就是说睡觉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像白天一样,这么清楚的意识,根本没有这个清醒的意识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呢然后呢开始这个入浅层次睡眠,入深层次睡眠,然后呢开始又开始做梦,那么在这样一种这个睡觉当中,不管我们睡五个小时,八个小时,反正在这几个小时当中呢,就说没有死,第二天早上醒来了,这个是非常稀有的事情,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会认为这个教言太夸张了。

朱发短信,整机法界中出现圆满生身有有涨粉了互数明星吧嘻嘻,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菩提心之后现场继续宣讲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员们心里休息,现在正在宣讲暨食品,宣讲这个业因果在这个飞速作品当中的。包含了,非说时间到了这个时候说和时间说这个取舍方法,然后呢,有宣讲的时候宠物会当中获得解脱,店主是个,也会说他的这个,修版,那么现在呢,宣讲一些其他这个就没问题,老妈今天讲的三个科判,和有警句,而后有定句死了这个破饭了吧,看你的肤色不是特别好理解。做法本性审计法街中出现圆满深深由一个上分的户数黄橙橙排球中酸性长相发布上怎么入关的下面的pc这个意义和讲义和和他的问答的含义呢,啊,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有点锯齿呢,到宿舍了这个,解脱道男朋友的名字就知道它是属于这个可以说是个卢瑟技术由的那就是讲分享非非想让他去飞翔飞飞想订一下呢还有这个无所有处,还能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最新的就属于啊可以说是这个不知作一切的和或者说是虚无说有啊,或者说修一切这个事情并非简单的幸福的意思,那么这些是不是解脱呢,怎么对她那不是解脱有点意思就是说在游民当中具有的,那他不是真正的智慧的修持解脱道,让她从如果从有警察,那么羞耻有点了这个,只有自由的的这个修法。包含了,非说时间到了这个时候说和时间说这个取舍方法,然后呢,有宣讲的时候宠物会当中获得解脱,店主是个,也会说他的这个,修版,那么现在呢,宣讲一些其他这个就没问题,老妈今天讲的三个科判,和有警句,而后有定句死了这个破饭了吧,看你的肤色不是特别好理解。绝对不是真正的正道啊,大概可以这样做的,乱世邪功和虚修,否则非修图无意羞辱所有做解脱虚空十派一层浮休休,则成的英国应当使汽车做到那么前面不算,空间当中的有些人素颜卒于驾驶装修鸟亦无住如虚空的将休战,那么这个时候呢。怎么入关的下面的pc这个意义和讲义和和他的问答的含义呢,啊,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有点锯齿呢,到宿舍了这个,解脱道男朋友的名字就知道它是属于这个可以说是个卢瑟技术由的那就是讲分享非非想让他去飞翔飞飞想订一下呢还有这个无所有处,还能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最新的就属于啊可以说是这个不知作一切的和或者说是虚无说有啊,或者说修一切这个事情并非简单的幸福的意思,那么这些是不是解脱呢,怎么对她那不是解脱有点意思就是说在游民当中具有的,那他不是真正的智慧的修持解脱道,让她从如果从有警察,那么羞耻有点了这个,只有自由的的这个修法。那么你所学的这个法是不是如果是虚空的话何须修呢,啊,她如果她本来就是个虚荣的缘故,而负责,否则如果不是虚空的虚空的话随手涂食用量如果他这样有修改或者你们自己的这个修法不是修虚空,的话那么你修出什么主意,就是本来不允许空你没办法将它。绝对不是真正的正道啊,大概可以这样做的,乱世邪功和虚修,否则非修图无意羞辱所有做解脱虚空十派一层浮休休,则成的英国应当使汽车做到那么前面不算,空间当中的有些人素颜卒于驾驶装修鸟亦无住如虚空的将休战,那么这个时候呢。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如果你们自己本身是虚空的话那么就没什么修的如果不是虚空呢,啊,江湖秩序,也是这个没有意义的啊,就这样遇见一个太过,一键分享分享,或者说是这个第三次,一切。那么你所学的这个法是不是如果是虚空的话何须修呢,啊,她如果她本来就是个虚荣的缘故,而负责,否则如果不是虚空的虚空的话随手涂食用量如果他这样有修改或者你们自己的这个修法不是修虚空,的话那么你修出什么主意,就是本来不允许空你没办法将它。不是所有的建筑施工等等,能把幸福说有如果能够获得解脱的话需公司派的沉浮,让他在外头当中的一种需公司太失败了就说是虚空的时代,老妈就说是虚空18的也可以,或者说直接安利称匈奴设定当中的第三把第三处,啊像这样的话,虚空一切都是这个虚空和店主他们就有一切的注意借助虚空或者。从两个方面一个是如果你们自己本身是虚空的话那么就没什么修的如果不是虚空呢,啊,江湖秩序,也是这个没有意义的啊,就这样遇见一个太过,一键分享分享,或者说是这个第三次,一切。有们的观点来讲它们也可以有截图,到了他们也可以成就佛道了,但是在那道当中都敢承旭和的不会程序的外套的必须是公司派啊,或者修是不是有病啊,就此建议组织想非非想定啊,的方面不同,休休则成立英国,你们羞耻一切都是虚空有什么作用呢,他说是啊,最后匪徒的烦恼,背后的解脱。有啊,休止建议组织个虚空然后呢,脱离烦恼,获得这个截图的话那么实际上这个就是因果,需求如果你曾是电影手法就是一种因果了,十一躺在因为的时候,果味的时候能脱离烦恼,然后或者工作,这本来就是一种因果关系,谁说你们说,前面你们说了一半就说有位英国背夫仔不了义法不成佛,真的是很羞耻的。不是所有的建筑施工等等,能把幸福说有如果能够获得解脱的话需公司派的沉浮,让他在外头当中的一种需公司太失败了就说是虚空的时代,老妈就说是虚空18的也可以,或者说直接安利称匈奴设定当中的第三把第三处,啊像这样的话,虚空一切都是这个虚空和店主他们就有一切的注意借助虚空或者。现在让你们有陈的的就是修持虚空无所有可以脱离烦恼,迷惑的解脱道这个本身就是一种因果的关系非常的方便你们说没有因果,一方面的,自相矛盾,应当舍弃自私和大耳机吧,后续的具体地址呢,应该是奇迹没有因果,饿到成型的有因有果,你们是否承认如下。有们的观点来讲它们也可以有截图,到了他们也可以成就佛道了,但是在那道当中都敢承旭和的不会程序的外套的必须是公司派啊,或者修是不是有病啊,就此建议组织想非非想定啊,的方面不同,休休则成立英国,你们羞耻一切都是虚空有什么作用呢,他说是啊,最后匪徒的烦恼,背后的解脱。失控一样,若承认就无需羞耻已成历史虚空之故,然后他就说这个,问这些鞋修者,你们是不是谈续集的鞠躬呢,如果腾讯进入虚空的话没什么羞耻的人有所学都是虚空的缘故呢,为什么,已经已经翻遍程序为什么还要去修不住啊,就输了一无所有,这个方面就不需要秀因为需供应成立了或者已经。有啊,休止建议组织个虚空然后呢,脱离烦恼,获得这个截图的话那么实际上这个就是因果,需求如果你曾是电影手法就是一种因果了,十一躺在因为的时候,果味的时候能脱离烦恼,然后或者工作,这本来就是一种因果关系,谁说你们说,前面你们说了一半就说有位英国背夫仔不了义法不成佛,真的是很羞耻的。本来就挺自卑的英子说那不需要再羞耻,若不承认,维修也是徒劳无益因本来不是二号啊,不能成为是程序吗,就说不是虚空,没有含义的没有什么意义,徒劳无益的,为什么用本来不是二本的空耳后不能成为是这个意思就是说是,本来不是虚空,后面。现在让你们有陈的的就是修持虚空无所有可以脱离烦恼,迷惑的解脱道这个本身就是一种因果的关系非常的方便你们说没有因果,一方面的,自相矛盾,应当舍弃自私和大耳机吧,后续的具体地址呢,应该是奇迹没有因果,饿到成型的有因有果,你们是否承认如下。不可能吧,必须攻修腿虚空,这个画面也是一种这个没有意义的想法,如何成立鞠躬,啊,空无所有或不疼她的话那就打比喻讲虚邪光啊就是这个恐怖所有所有的话那么就公布所有既不会改变等级它的存在,其他的这个可以说是具有等等,如果有的话他本来就不是虚空的所以说在爱她呢,就说是这个矛盾的。失控一样,若承认就无需羞耻已成历史虚空之故,然后他就说这个,问这些鞋修者,你们是不是谈续集的鞠躬呢,如果腾讯进入虚空的话没什么羞耻的人有所学都是虚空的缘故呢,为什么,已经已经翻遍程序为什么还要去修不住啊,就输了一无所有,这个方面就不需要秀因为需供应成立了或者已经。本来就挺自卑的英子说那不需要再羞耻,若不承认,维修也是徒劳无益因本来不是二号啊,不能成为是程序吗,就说不是虚空,没有含义的没有什么意义,徒劳无益的,为什么用本来不是二本的空耳后不能成为是这个意思就是说是,本来不是虚空,后面。不可能说成你他把如果成绩差吧就这个方面就是这个比例可以对照前面他们的利益,如果刚开始就说不说有一些我所有的话,最后那不可能变成这个可以说是改变或者不需要修其他法,如果不是虚空你也休息了有没有办法就是变成那种辩论的主要是针对对方说了一幅作于虚空。不可能吧,必须攻修腿虚空,这个画面也是一种这个没有意义的想法,如何成立鞠躬,啊,空无所有或不疼她的话那就打比喻讲虚邪光啊就是这个恐怖所有所有的话那么就公布所有既不会改变等级它的存在,其他的这个可以说是具有等等,如果有的话他本来就不是虚空的所以说在爱她呢,就说是这个矛盾的。重点,让我修法,进行的这个铺子谁送的前后对照对照前面的关了,对照下面的裤子吗,比较容易理解,请问,修辞有何用,肉味,烦恼中获得解放,就是讲究一切都是虚空,这一切都是虚空有什么用呢,吗他说那一只可以从烦恼中获得解脱,他的修持一切都是虚空了一个这个。不可能说成你他把如果成绩差吧就这个方面就是这个比例可以对照前面他们的利益,如果刚开始就说不说有一些我所有的话,最后那不可能变成这个可以说是改变或者不需要修其他法,如果不是虚空你也休息了有没有办法就是变成那种辩论的主要是针对对方说了一幅作于虚空。做法的话可以从烦恼当中获得解脱,脖子,倘若如此就成立英国所以你们再也不要说我有阴谋,那么倘若如是回答,就是最大的武器,许哲二休咻责成英国,在下面呢,如果单休啊休閒一切都是虚空,推出翻到他们获得解脱的话,拿到培安力啊,修一切都是虚空,然后它从烦恼当中获得解脱,世故。重点,让我修法,进行的这个铺子谁送的前后对照对照前面的关了,对照下面的裤子吗,比较容易理解,请问,修辞有何用,肉味,烦恼中获得解放,就是讲究一切都是虚空,这一切都是虚空有什么用呢,吗他说那一只可以从烦恼中获得解脱,他的修持一切都是虚空了一个这个。那你们实际上说不成的因果,通过你们自己的建议,回答呢,就已经成了主心骨了,所以说你们再也不要说没有因果,不要再说,如果休五所有也能够解脱,那么顺是外道,理应解脱了,因为他们修无所有,哦这个方面讲如果说是修持一切佛所有啊什么都不存在,如果说有观点也能够解脱了也不能成佛的话。做法的话可以从烦恼当中获得解脱,脖子,倘若如此就成立英国所以你们再也不要说我有阴谋,那么倘若如是回答,就是最大的武器,许哲二休咻责成英国,在下面呢,如果单休啊休閒一切都是虚空,推出翻到他们获得解脱的话,拿到培安力啊,修一切都是虚空,然后它从烦恼当中获得解脱,世故。从道理上来讲的话就说明或者截图呢为什么呢,因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的简单就好像是这个对于一个法在在了去这个观想安坐,但是这个休字呢它本身还有另外诚意能不能就说顺序怪到他会不会去修一些无所有呢,从他们自己的教义和他们的行为来讲,她都会哎呀。就像真正的做到做点啥好奇怪,关系,谁说呢,这个地方修补所有桎梏呢,不能理解,然后那个方面因为他们就你也曾站在的串习,大家的注意,而因为政策外到内,他们讲道没有因果没有前后势就说是这个人时候拿在不会打算是,没有新作的解读等等,他们就是城市一切都是因果啊,解脱。那你们实际上说不成的因果,通过你们自己的建议,回答呢,就已经成了主心骨了,所以说你们再也不要说没有因果,不要再说,如果休五所有也能够解脱,那么顺是外道,理应解脱了,因为他们修无所有,哦这个方面讲如果说是修持一切佛所有啊什么都不存在,如果说有观点也能够解脱了也不能成佛的话。从道理上来讲的话就说明或者截图呢为什么呢,因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的简单就好像是这个对于一个法在在了去这个观想安坐,但是这个休字呢它本身还有另外诚意能不能就说顺序怪到他会不会去修一些无所有呢,从他们自己的教义和他们的行为来讲,她都会哎呀。比如说有的在在的这个宣讲这个观点的观点这个就是此处所讲的阴他们是无数有志不就这个意思啊就是串习,因为把一个一代的传奇,比如说我们背诵背诵的话麻烦买一个这个句子在思考着社会上对于其含义,然后打出了。就像真正的做到做点啥好奇怪,关系,谁说呢,这个地方修补所有桎梏呢,不能理解,然后那个方面因为他们就你也曾站在的串习,大家的注意,而因为政策外到内,他们讲道没有因果没有前后势就说是这个人时候拿在不会打算是,没有新作的解读等等,他们就是城市一切都是因果啊,解脱。对于这个试验是在在了去叫修,谁说修行的就是站在权势的意思啊,决定各方面的就说因为他们希望一切都不存在控股的建筑同样的道理呢,如果你们的这个倒可以解脱,多哈到个中意云我炎虚框一直待何时。比如说有的在在的这个宣讲这个观点的观点这个就是此处所讲的阴他们是无数有志不就这个意思啊就是串习,因为把一个一代的传奇,比如说我们背诵背诵的话麻烦买一个这个句子在思考着社会上对于其含义,然后打出了。有木有解脱,西方艺术派的前面想到这个西红柿派,那么希望死胖子,那么就一切都是虚空的,建议组织个会说会说是羞耻,反正那天一种虚空一指大呢,没有检测到的,大号尊者在道谷登陆也是这样讲过的,打针啊,在就重启是印度的巴士司机大哥你有主意,而且他宣讲了这些大受迎的说法。对于这个试验是在在了去叫修,谁说修行的就是站在权势的意思啊,决定各方面的就说因为他们希望一切都不存在控股的建筑同样的道理呢,如果你们的这个倒可以解脱,多哈到个中意云我炎虚框一直待何时。一切的修行都成熟了,谁说对方也肯定会谈许多哈道哥当中,教训,谁知道如果说是你们这个比成就的话那么也违背了,我延续因此也可破折笔管面,因此切莫根水族馆里,不过这个价整体赋值一线啊,没有什么修行的用英文过关点的。有木有解脱,西方艺术派的前面想到这个西红柿派,那么希望死胖子,那么就一切都是虚空的,建议组织个会说会说是羞耻,反正那天一种虚空一指大呢,没有检测到的,大号尊者在道谷登陆也是这样讲过的,打针啊,在就重启是印度的巴士司机大哥你有主意,而且他宣讲了这些大受迎的说法。用了不要跟谁啊,建议阻断剂的观点,让他讲的事呢,宣说真实越过所谓真实之阵倒计时应不识缘起,方便,自会任运成婴儿一线吴兴置业和休闲吴姓是倒估或德献吾之幸国现无自信而早泄,像而不是,自有情,一生因果之缘血估也了已经是112402。这方面的真实的喝骨知道的说不知道呢,的面积当中的话,一切的因果都是成立的,如果自己颠倒因果的话就会反复不愿意的股份,如果自己从实战到的话就可以互扇扇扇扇去的国宝,如果自己而羞耻这个谁胜出世间法新的垫子。一切的修行都成熟了,谁说对方也肯定会谈许多哈道哥当中,教训,谁知道如果说是你们这个比成就的话那么也违背了,我延续因此也可破折笔管面,因此切莫根水族馆里,不过这个价整体赋值一线啊,没有什么修行的用英文过关点的。用了不要跟谁啊,建议阻断剂的观点,让他讲的事呢,宣说真实越过所谓真实之阵倒计时应不识缘起,方便,自会任运成婴儿一线吴兴置业和休闲吴姓是倒估或德献吾之幸国现无自信而早泄,像而不是,自有情,一生因果之缘血估也了已经是112402。就会获得殊胜的解脱道和缚道,觉得这些都是这个配置於74年起就全部都是真实的喝果汁,谁说只有一个的解脱,对于一个大爷们的传上去再讲,在此叔叔宣讲这个月已经得到的必须要在在的表姐,也就是说在处理当中已经越过了如此英语试过这个绝对不会虚耗的,我们的正义的当中的一些结果都是无有什有的所以都在的大肚腩。这方面的真实的喝骨知道的说不知道呢,的面积当中的话,一切的因果都是成立的,如果自己颠倒因果的话就会反复不愿意的股份,如果自己从实战到的话就可以互扇扇扇扇去的国宝,如果自己而羞耻这个谁胜出世间法新的垫子。所以真实的震到了么就是在佛法当中增加了很多很多到英国的原题是真实的填到随州的任何时候都应该跟谁,不应该跟她讲因果的延续,虽然有些地方讲不要执着不要不要私自用我的意思并不是让我们不要取舍,谁知道我们要跟谁喝果汁到而不是说了要把他吃。就会获得殊胜的解脱道和缚道,觉得这些都是这个配置於74年起就全部都是真实的喝果汁,谁说只有一个的解脱,对于一个大爷们的传上去再讲,在此叔叔宣讲这个月已经得到的必须要在在的表姐,也就是说在处理当中已经越过了如此英语试过这个绝对不会虚耗的,我们的正义的当中的一些结果都是无有什有的所以都在的大肚腩。但从最究竟来讲它是障碍解脱的大城府的,单身的滋味只有并不是让我们不要骑死飞是我们要去取舍,把钥匙随身带的英文,但是了不要只为私有,时有注意锻炼,觉得真正的英国制造英国的缘起的话可能就在四处当中有一个梦如幻的这个取舍因果,当中的一些。所以真实的震到了么就是在佛法当中增加了很多很多到英国的原题是真实的填到随州的任何时候都应该跟谁,不应该跟她讲因果的延续,虽然有些地方讲不要执着不要不要私自用我的意思并不是让我们不要取舍,谁知道我们要跟谁喝果汁到而不是说了要把他吃。这个可以有真正的佛法,方便智慧任运成,方便智慧呢就是方便给力就是佛的智慧,呀这样的话就是方便和智慧和大悲和空性的环境能够成就,就说是一起的经历,谁说我们要修持大乘道的话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方便方便的就是一切,就大悲菩提心摄受的服务质量。但从最究竟来讲它是障碍解脱的大城府的,单身的滋味只有并不是让我们不要骑死飞是我们要去取舍,把钥匙随身带的英文,但是了不要只为私有,时有注意锻炼,觉得真正的英国制造英国的缘起的话可能就在四处当中有一个梦如幻的这个取舍因果,当中的一些。智慧呢,就一句万法的显现,的我们真的去做业务了吧,同时的话,她不自信谁能提供这个境界才叫体会,能把一个乡一个人相信它们具有方便有聚会的话他就能不任运成就一切都将属于,成就而大乘的解脱,一二线吴兴纸业股绣线不幸倒库,这个又在做真实的交界,然后就是我们自己在心烦的时候呢,要依靠。这个可以有真正的佛法,方便智慧任运成,方便智慧呢就是方便给力就是佛的智慧,呀这样的话就是方便和智慧和大悲和空性的环境能够成就,就说是一起的经历,谁说我们要修持大乘道的话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方便方便的就是一切,就大悲菩提心摄受的服务质量。幸而不幸的这个夜过也和古仔街那都是现而无需向不相无自性的就没有他的本体,能显现,根本不是富有的犹如梦境一样,梦见了正在显现,但是有没有海选现场,有他的形象,谁知道这就是爱,幸好不自信的道理,让我们在取舍业果的时候那就必须要了知,一需要依靠。智慧呢,就一句万法的显现,的我们真的去做业务了吧,同时的话,她不自信谁能提供这个境界才叫体会,能把一个乡一个人相信它们具有方便有聚会的话他就能不任运成就一切都将属于,成就而大乘的解脱,一二线吴兴纸业股绣线不幸倒库,这个又在做真实的交界,然后就是我们自己在心烦的时候呢,要依靠。兴之业果,就说,而是主张中的必须有力量有限无形,稻谷那么通过电阻这个业务作为这个基础然后开始修道,那么修道的话就是有这个字样到吧,然后呢加行道见道修道无需要有的五到,然后再修补到的时候呢这个舞蹈的自信是不是像不自信的,到了自信绝对是向不自信的心当中得服服。幸而不幸的这个夜过也和古仔街那都是现而无需向不相无自性的就没有他的本体,能显现,根本不是富有的犹如梦境一样,梦见了正在显现,但是有没有海选现场,有他的形象,谁知道这就是爱,幸好不自信的道理,让我们在取舍业果的时候那就必须要了知,一需要依靠。在在处处宣讲宣讲就是说啊,时而著啊,18届,然后呢就这样到了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来这就说六度了,死定了,失散了,与境界万法都拳脚思想不自信的人说一翻开大博的进的话就完全可以啊,就说是这个了之间的含义的,谁说这样这个道人也是啊羡慕现在的我们是通过数字的方面就是证件。兴之业果,就说,而是主张中的必须有力量有限无形,稻谷那么通过电阻这个业务作为这个基础然后开始修道,那么修道的话就是有这个字样到吧,然后呢加行道见道修道无需要有的五到,然后再修补到的时候呢这个舞蹈的自信是不是像不自信的,到了自信绝对是向不自信的心当中得服服。之后呢,到了休息,正在吃不到星星的时候,正在安装正在安装的全部都是向谁诉呢,羞耻向我咨询,获得炫舞之星,能把最后的战役中,自信的到圆满,我自己那并不是没有的意思不自信就不是凡夫分别念所认为的这个不空的正道。在在处处宣讲宣讲就是说啊,时而著啊,18届,然后呢就这样到了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来这就说六度了,死定了,失散了,与境界万法都拳脚思想不自信的人说一翻开大博的进的话就完全可以啊,就说是这个了之间的含义的,谁说这样这个道人也是啊羡慕现在的我们是通过数字的方面就是证件。之后呢,到了休息,正在吃不到星星的时候,正在安装正在安装的全部都是向谁诉呢,羞耻向我咨询,获得炫舞之星,能把最后的战役中,自信的到圆满,我自己那并不是没有的意思不自信就不是凡夫分别念所认为的这个不空的正道。但是他也有不断增长,还有不断圆满的变故,当电阻不自信的哦,到圆满之后呢就和对象无自性故,向我咨询过呢,当然暂时都不可以离叶城叶城出的那就是的德国为什么这个地方滚烫的的果燃到最后呢就是可以和读者服务部是不是有自信的呢,见而不信,显现而无自性的降幅过。但是他也有不断增长,还有不断圆满的变故,当电阻不自信的哦,到圆满之后呢就和对象无自性故,向我咨询过呢,当然暂时都不可以离叶城叶城出的那就是的德国为什么这个地方滚烫的的果燃到最后呢就是可以和读者服务部是不是有自信的呢,见而不信,显现而无自性的降幅过。叮当以将来自于,兰利佛徒的实力吧,是无所谓,18度空法,全部都是全部,这个叫做父母像不自信的道理,能够获得和柏芝会怎么样呢,见而见无自信而早已向而不信只有情难吗就说是在对众生找一的时候呢比如佛陀啊,可以说实现摄像和的八项城到然后呢和土豆开始宣讲这个阵法。叮当以将来自于,兰利佛徒的实力吧,是无所谓,18度空法,全部都是全部,这个叫做父母像不自信的道理,能够获得和柏芝会怎么样呢,见而见无自信而早已向而不信只有情难吗就说是在对众生找一的时候呢比如佛陀啊,可以说实现摄像和的八项城到然后呢和土豆开始宣讲这个阵法。大神遍地都是的中信的方式利益众生的这个实际操作的费用不足,下不自信的方式来找一老一少在大空性当中没有哪一个法师,真正存在的,在大空性的观台的教育之小妹哪个发型,随着这个的那段曲子,倒入到到成佛众生。这个你我之间的友情就臣服了,文字现在已经有城府之后他们也会去做大事业,规定时间内都会安装啊这个是在这个体系的这个评论当中的几分因果之缘起故为了一斤,那么这些都是圣经。大神遍地都是的中信的方式利益众生的这个实际操作的费用不足,下不自信的方式来找一老一少在大空性当中没有哪一个法师,真正存在的,在大空性的观台的教育之小妹哪个发型,随着这个的那段曲子,倒入到到成佛众生。>那这个因果的道理为富人通达为佛能织围脖的宣讲,随着那我们就要跟随佛曰,和去取舍,千万不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分配新任务了,电脑英国不合理呀,或者电子音,等等这个方面我们就没办法,就说是婊子宣讲,对于我们来讲的话就是随顺较劲,随顺佛语,然后他就一个一个去做官。这个你我之间的友情就臣服了,文字现在已经有城府之后他们也会去做大事业,规定时间内都会安装啊这个是在这个体系的这个评论当中的几分因果之缘起故为了一斤,那么这些都是圣经。这方面的就了仔儿英国,而且了一些了一的经典含义呢,一二至二次的素质圆满正等觉,那么有二字亮了,不方便就说数字的共同通过降幅度和智慧资粮,然后通过修持这个大地方的好空气。那这个因果的道理为富人通达为佛能织围脖的宣讲,随着那我们就要跟随佛曰,和去取舍,千万不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分配新任务了,电脑英国不合理呀,或者电子音,等等这个方面我们就没办法,就说是婊子宣讲,对于我们来讲的话就是随顺较劲,随顺佛语,然后他就一个一个去做官。两种,二次的呢,懂当中的有团购圆满,有身体自己的方式圆满圆满这样的方式都是先将你通过如此的刺激,如果最后呢就会倒塌,举着21.2英数千元的智能爵士鼓那个地方有个速成速成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的见解越深,哪都有电有因果的关系说诚信,越细。这方面的就了仔儿英国,而且了一些了一的经典含义呢,一二至二次的素质圆满正等觉,那么有二字亮了,不方便就说数字的共同通过降幅度和智慧资粮,然后通过修持这个大地方的好空气。她成佛的速度越快,那么如果对英国的这个自信有怀疑我说的的电影总结得这样方式呢,升级广大的证据来证明有广大的方便的话他就没办法了之间的关系,他就直接关系的我们是不是能够真实或者说迅速成熟的将官,谁说,对于这个,与成佛者来讲的话,把就是不得不爱,就是不可不知的详细抉择。两种,二次的呢,懂当中的有团购圆满,有身体自己的方式圆满圆满这样的方式都是先将你通过如此的刺激,如果最后呢就会倒塌,举着21.2英数千元的智能爵士鼓那个地方有个速成速成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的见解越深,哪都有电有因果的关系说诚信,越细。哦,现而无自性如幻似二字而成,这个方面的一句话概括一句话概括前面的所有的含义呢,依靠这个线儿不自信,如幻的样子,最后成佛这个佛南阿拂过如幻的关于这方面的大追逐,也有一些争论辩论,有些这个表情中啊或者。她成佛的速度越快,那么如果对英国的这个自信有怀疑我说的的电影总结得这样方式呢,升级广大的证据来证明有广大的方便的话他就没办法了之间的关系,他就直接关系的我们是不是能够真实或者说迅速成熟的将官,谁说,对于这个,与成佛者来讲的话,把就是不得不爱,就是不可不知的详细抉择。他认为那幅应该是私有的,然后他自己用了供氧公平的事,有中国队进16的前提呢,有才可以获得一个私有的福报,这个无妨的,就是说他自己是如幻的贡品是如幻的佛跳,自己或者一个优化的福报,吧这个是完全是一女的啊,我们就不要认为这个如幻的福报就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得不到的东西。哦,现而无自性如幻似二字而成,这个方面的一句话概括一句话概括前面的所有的含义呢,依靠这个线儿不自信,如幻的样子,最后成佛这个佛南阿拂过如幻的关于这方面的大追逐,也有一些争论辩论,有些这个表情中啊或者。现在我们是如何,但是我们还是能做的似乎真真实实地感受它的安乐啊,痛苦啊,一切都能够感受最具权势而患而患失患失善行请问经云,如幻如梦如幻而立亦如幻众生,引用这个,福金的而否定的意义呢,觉得前面一片无一幸存,拽过来自己说。他认为那幅应该是私有的,然后他自己用了供氧公平的事,有中国队进16的前提呢,有才可以获得一个私有的福报,这个无妨的,就是说他自己是如幻的贡品是如幻的佛跳,自己或者一个优化的福报,吧这个是完全是一女的啊,我们就不要认为这个如幻的福报就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得不到的东西。炫舞现在友情那麽这个也不是说随随便便杜撰的,这个完全是有父亲的一句比如说依靠坚硬煮饭时,啊,善行请问金刚中的含义呢,就觉着吧如梦如幻的方式买车的质量,如梦如幻的方式,然后如梦如幻的方式来利益众生,的画面就是啊可以说非常关键的,难道这个地方呢,可以说非常好的教诫,还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是如何,但是我们还是能做的似乎真真实实地感受它的安乐啊,痛苦啊,一切都能够感受最具权势而患而患失患失善行请问经云,如幻如梦如幻而立亦如幻众生,引用这个,福金的而否定的意义呢,觉得前面一片无一幸存,拽过来自己说。那么用什么个教训呢,实际上就是说呢,虽然一切都是如幻的,但是我们现在呢就是必须要依靠一个好的幻化来对治不好,什么是不好的坏话,不好的话就是我们现在相续当中的非理作意啊,贪嗔痴啊,吧或者说是比较灵活的现象啊,多说一些建议从这个痛苦啊,的全部都是做不好的方法都是饿的慌的话那么这个a的坏话他也是不自信的但是在饿的话。炫舞现在友情那麽这个也不是说随随便便杜撰的,这个完全是有父亲的一句比如说依靠坚硬煮饭时,啊,善行请问金刚中的含义呢,就觉着吧如梦如幻的方式买车的质量,如梦如幻的方式,然后如梦如幻的方式来利益众生,的画面就是啊可以说非常关键的,难道这个地方呢,可以说非常好的教诫,还是非常重要。画眼线的时候呢它也是一种技术是有作用的,那么在现在能回到那个时候那我们要依靠一个好的换换换换换是什么啊就是了知轮回苦空无我,然后了就能回,无有生死以,然后对于这个这个,信息呀,对三宝生起信心,然后去在因果然后去画画呢,好的办法,然后我们一份。那么用什么个教训呢,实际上就是说呢,虽然一切都是如幻的,但是我们现在呢就是必须要依靠一个好的幻化来对治不好,什么是不好的坏话,不好的话就是我们现在相续当中的非理作意啊,贪嗔痴啊,吧或者说是比较灵活的现象啊,多说一些建议从这个痛苦啊,的全部都是做不好的方法都是饿的慌的话那么这个a的坏话他也是不自信的但是在饿的话。他就可以对自我的方法能把这个好和坏或是善和恶呢,在四处面试当中,就是香味的,就像水火一样,在修道的时候呢它也是建立关系的,我们要一直这样范范会好的会换来肚子饿还快,打个比你强,在梦中,做噩梦,价格做三梦也是假的。画眼线的时候呢它也是一种技术是有作用的,那么在现在能回到那个时候那我们要依靠一个好的换换换换换是什么啊就是了知轮回苦空无我,然后了就能回,无有生死以,然后对于这个这个,信息呀,对三宝生起信心,然后去在因果然后去画画呢,好的办法,然后我们一份。如果在梦中开始,开始感受这个激情痛苦的事,我们就会详细方法,我们想回个方法把这个恐怖的外星人,抛弃啊远离啊,的画面中的我想办法去,就说是抛弃和那边的建筑这个呃呃的电影环境啊,从心来观察的时候,昨天晚上见,两种墨都是假的,但是在当时母亲当的有没有一个通过这个范晓方面对此哦。他就可以对自我的方法能把这个好和坏或是善和恶呢,在四处面试当中,就是香味的,就像水火一样,在修道的时候呢它也是建立关系的,我们要一直这样范范会好的会换来肚子饿还快,打个比你强,在梦中,做噩梦,价格做三梦也是假的。恶性自会得到快乐的天空这个选项,绝对是有的,里说的一切,换换了,在方法方面的作用,一建了一间系中已宣说此的,一生气是济源市第二季第二种滋养中沉浮,能把这个方面的事尤其是通过这个戏不当众宣讲自己的方式饮用。如果在梦中开始,开始感受这个激情痛苦的事,我们就会详细方法,我们想回个方法把这个恐怖的外星人,抛弃啊远离啊,的画面中的我想办法去,就说是抛弃和那边的建筑这个呃呃的电影环境啊,从心来观察的时候,昨天晚上见,两种墨都是假的,但是在当时母亲当的有没有一个通过这个范晓方面对此哦。不当着所长的意思呢,肯定是啊就是估计人就是为了就对自己一些,而有些人认为让这些人过去的字在线中的羊的同党们都不会讲,会不会讲那不公正的观点,一块钱几个爷们刺激了其对二等几两重的沉浮的所以说在治疗一个序幕当中那也是没有离开过宾馆,啊。恶性自会得到快乐的天空这个选项,绝对是有的,里说的一切,换换了,在方法方面的作用,一建了一间系中已宣说此的,一生气是济源市第二季第二种滋养中沉浮,能把这个方面的事尤其是通过这个戏不当众宣讲自己的方式饮用。此乃吾与而断除三有一群鬼,当心她哦,当刑警图自英国是乘增上顺菩提,那麽这个意思就是说本品的这个内容就说是归纳来讲宣讲什么呢,三有一些因果性,烦他他就说是宣讲这个应用的的领导,一方面让我们对后市的图胜之处啊,象征组织,三个去哪啊,因为这个。翻起过去,妈妈就说引发33932,就是有肉的电影,恶意,本品宣讲主要的核心引导应该这样我们的相续,就是了子,此乃就是粉饼当中所宣讲的几个主要的含义呢是无语二段组三有一件因果性,三有的一切因果型那么就有这样一种这个谁信呢。不当着所长的意思呢,肯定是啊就是估计人就是为了就对自己一些,而有些人认为让这些人过去的字在线中的羊的同党们都不会讲,会不会讲那不公正的观点,一块钱几个爷们刺激了其对二等几两重的沉浮的所以说在治疗一个序幕当中那也是没有离开过宾馆,啊。有恶因恶果,谁最在意的,但是那里多是三有的一切因果之心,那么我们如果说不糙理不断处生有因果循环流转,可以说是这个本体宣讲这个,尤其是后面的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跟哪怕是无益啊就说能够断除一切三有英文教具我们当下解脱的因果,应该修持应该写。此乃吾与而断除三有一群鬼,当心她哦,当刑警图自英国是乘增上顺菩提,那麽这个意思就是说本品的这个内容就说是归纳来讲宣讲什么呢,三有一些因果性,烦他他就说是宣讲这个应用的的领导,一方面让我们对后市的图胜之处啊,象征组织,三个去哪啊,因为这个。翻起过去,妈妈就说引发33932,就是有肉的电影,恶意,本品宣讲主要的核心引导应该这样我们的相续,就是了子,此乃就是粉饼当中所宣讲的几个主要的含义呢是无语二段组三有一件因果性,三有的一切因果型那么就有这样一种这个谁信呢。就是说通过,然后那大佛菩的心啊,空性慧速速拿过来,开始就是时尚秀16度是做人的地方那就叫做杰出的英国学校应该寻求解脱的因果,如果能够解脱因果的话苏成真,他暂时的过呢,幽静的鼓浪屿,我们要断除一切罪业行持一切善法,啊,应当。人生有意义,因为病人要迅速离开人间之故,不惯真的觉的我们要断除一切罪业,算法尤其这个犯法那就是必须是,可以说是这个19分的饭跟老妈要断除一切恶业,再小的恶业,他都能他都会引发一个不愿意的果报,再小的问题都会引发别墅火星大小的火星溅到我们身上都会隐身之术。有恶因恶果,谁最在意的,但是那里多是三有的一切因果之心,那么我们如果说不糙理不断处生有因果循环流转,可以说是这个本体宣讲这个,尤其是后面的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跟哪怕是无益啊就说能够断除一切三有英文教具我们当下解脱的因果,应该修持应该写。再小的恶业它以我们现在看一下,但是呢这个鳄鱼一愣,最后那它就会就是这个引发以后了这个巨大的痛苦的,谁说我们要断除一切的罪一带很多黑人福音当中的也是哦,就是宣讲过的一些最近比较专注的哦然后呢在共同的父亲当中的也是这个住在这里,叫解得像这样的话这个诸恶莫作。就是说通过,然后那大佛菩的心啊,空性慧速速拿过来,开始就是时尚秀16度是做人的地方那就叫做杰出的英国学校应该寻求解脱的因果,如果能够解脱因果的话苏成真,他暂时的过呢,幽静的鼓浪屿,我们要断除一切罪业行持一切善法,啊,应当。但实际上也是校记得很清楚一切,然后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吗,偶尔关闭信号请您自己的幸福就是一切佛法的这个精华,决定各方面是教导我们断除一切罪业,应当使人生有意义么好容易了或者一个侠们的人生,后可以获得一个侠们的人生的话那么就应该具有真实意义如果说世间八法,其他的恶业方面的。人生有意义,因为病人要迅速离开人间之故,不惯真的觉的我们要断除一切罪业,算法尤其这个犯法那就是必须是,可以说是这个19分的饭跟老妈要断除一切恶业,再小的恶业,他都能他都会引发一个不愿意的果报,再小的问题都会引发别墅火星大小的火星溅到我们身上都会隐身之术。本来如果善加使用xp,发挥很大作用,的话都在这个东西,但是如果说是这个不了之,然后呢开始用这个造罪业,和作用的人生就是不断呢,然后就想用一些饮料啊,实际上就已经就是这个人真的就没有意义,失去了,外面让我们因为什么呢因为病人要迅速离开人间。再小的恶业它以我们现在看一下,但是呢这个鳄鱼一愣,最后那它就会就是这个引发以后了这个巨大的痛苦的,谁说我们要断除一切的罪一带很多黑人福音当中的也是哦,就是宣讲过的一些最近比较专注的哦然后呢在共同的父亲当中的也是这个住在这里,叫解得像这样的话这个诸恶莫作。能不能就说是的一个都没有思维了我的的人生呢,绝对要死亡的,这个是一个现实那麽就死亡的时间是不定的而且是有可非的有可能迅速的把可以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离开人间,称自己的人生还存在的时候呢,多修善法,啊,多就做但恶意,像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在死亡的时候是有意义的建议。但实际上也是校记得很清楚一切,然后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吗,偶尔关闭信号请您自己的幸福就是一切佛法的这个精华,决定各方面是教导我们断除一切罪业,应当使人生有意义么好容易了或者一个侠们的人生,后可以获得一个侠们的人生的话那么就应该具有真实意义如果说世间八法,其他的恶业方面的。六叔云此身多hi如风吹的,水泡无常数消失,呼吸之间耳入眠为什醒来程序就能把这个时候呢就这个主要是阿宣讲着一个赞,就说没有死之前必须要仅仅,为什么因为喜欢不长的缘故,最拒绝死的多hi如风吹,然后就是说如父母说什么。最后的大水泡水泡应该就是连在一起看的多high,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危害,外面有地水火风,还外面还有很多这个机会可以说恶魔非人,就说这一方面疾病都是很多很多的感泪在四大不调的吧,还要内心当中已经发生的几个恶习这个习气随时可能爆发一样定时炸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本来如果善加使用xp,发挥很大作用,的话都在这个东西,但是如果说是这个不了之,然后呢开始用这个造罪业,和作用的人生就是不断呢,然后就想用一些饮料啊,实际上就已经就是这个人真的就没有意义,失去了,外面让我们因为什么呢因为病人要迅速离开人间。已经杀害众生的这个信息就会成熟,随身的尺寸都high啊,如风吹水泡,乃无穷数消失的那么几个水泡浮现在水面上如果说是这个,如果说电阻这个风不吹他的话他都会很快的适应当中都会追随着我们这个生病了,即便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一年,他都会很。能不能就说是的一个都没有思维了我的的人生呢,绝对要死亡的,这个是一个现实那麽就死亡的时间是不定的而且是有可非的有可能迅速的把可以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离开人间,称自己的人生还存在的时候呢,多修善法,啊,多就做但恶意,像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在死亡的时候是有意义的建议。何况说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身体消逝的,但很多修行人吗,对于这种无常的修法,不重视不重视的缘故呢,今天这么不为明天的我也不会反正就吧以后去修这个方面的就在一天一天当中的这个电影就将降临之后呢只有徒增后悔而已,陪着应该知道一切无常迅速的缘故呢,当小心地修吧,然后让他讲一个宿舍的。六叔云此身多hi如风吹的,水泡无常数消失,呼吸之间耳入眠为什醒来程序就能把这个时候呢就这个主要是阿宣讲着一个赞,就说没有死之前必须要仅仅,为什么因为喜欢不长的缘故,最拒绝死的多hi如风吹,然后就是说如父母说什么。呼吸之间耳,入眠喂喂是新的程序,夜间睡觉的时候就是在夜间睡觉的时候那我们就说是完全没有这个防护的的完全不要福利,那个就是说睡觉的时候呢自己有没有像白天一样这么清醒的意思,真的没有亲情的意思,这个时候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的杂货店开始,而入浅层次睡眠,然后开始又开始做梦。最后的大水泡水泡应该就是连在一起看的多high,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危害,外面有地水火风,还外面还有很多这个机会可以说恶魔非人,就说这一方面疾病都是很多很多的感泪在四大不调的吧,还要内心当中已经发生的几个恶习这个习气随时可能爆发一样定时炸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当中,不管我们睡五个小时八个小时,反正在这几个小时当中呢,就说是没有死,第二天早上醒来了,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就不会认为这个值校验太夸张了,但实际上我们真正观察的时候呢,我们在白天的时候就说是自己的这个意思很正常的有很敏锐的观察万法的时候,这个速度不敢保证我们不。已经杀害众生的这个信息就会成熟,随身的尺寸都high啊,如风吹水泡,乃无穷数消失的那么几个水泡浮现在水面上如果说是这个,如果说电阻这个风不吹他的话他都会很快的适应当中都会追随着我们这个生病了,即便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一年,他都会很。今天早晨自己醒来的时候应该想到今天就到网上,随时那就应该知道的十元的或者死亡呼吸中断,死亡就到来了,没有其他的一个怎么样,很多人呢,讲过以前在讲继续教育,很多人晚上睡下去的时候呢还是一个。何况说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身体消逝的,但很多修行人吗,对于这种无常的修法,不重视不重视的缘故呢,今天这么不为明天的我也不会反正就吧以后去修这个方面的就在一天一天当中的这个电影就将降临之后呢只有徒增后悔而已,陪着应该知道一切无常迅速的缘故呢,当小心地修吧,然后让他讲一个宿舍的。活生生的人,诞生的第二天早上她已经起不来了,已经在这个猩猩当的也很多的,也有很多也许我们自己的身边的亲人就是这样的啊,就是说当天晚上吃完饭然后就说洗完脚上床睡觉,天天早晨一看的书呢,已经死了然后呢已经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很多很多,不要认为我现在睡下去肯定能过。呼吸之间耳,入眠喂喂是新的程序,夜间睡觉的时候就是在夜间睡觉的时候那我们就说是完全没有这个防护的的完全不要福利,那个就是说睡觉的时候呢自己有没有像白天一样这么清醒的意思,真的没有亲情的意思,这个时候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的杂货店开始,而入浅层次睡眠,然后开始又开始做梦。这个就不敢酱紫咯,动感电影一场的我们来讲非常非常的的进展,很近,这个在电影中这个现实当中啊,在江永县当中的就不要再拖延时间的应该知道这个死亡是,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事情,死亡之后那么后市就不简单了。就是不简单,那么我们当然想把故事往深了或是解脱中阴解脱,我会最后死在肚一个人在实验室各种想法而已。当中,不管我们睡五个小时八个小时,反正在这几个小时当中呢,就说是没有死,第二天早上醒来了,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就不会认为这个值校验太夸张了,但实际上我们真正观察的时候呢,我们在白天的时候就说是自己的这个意思很正常的有很敏锐的观察万法的时候,这个速度不敢保证我们不。能不能就是获得这样一种身份呢,关键要看精神当中有没有精品卷一张近照夜吟,听到a说的话这个方面是没办法忽略啊,无论为啊为自己还是为他人都不应照罪,甚至为了看部二手的三宝也不应当遭罪,否则a股只会疼谁自身他人不会替你分担,这句啊,教研组。今天早晨自己醒来的时候应该想到今天就到网上,随时那就应该知道的十元的或者死亡呼吸中断,死亡就到来了,没有其他的一个怎么样,很多人呢,讲过以前在讲继续教育,很多人晚上睡下去的时候呢还是一个。让我们跻身乐谷,做挺身越过那就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呢,啊,要不要去造句,我不要他的那也不应该把这个方面就不是我的事情我遭罪这个业务应该不是我的,应该是最晚的平淡的像这样一种状态不了职业英国的自信,然后在特定的大小。活生生的人,诞生的第二天早上她已经起不来了,已经在这个猩猩当的也很多的,也有很多也许我们自己的身边的亲人就是这样的啊,就是说当天晚上吃完饭然后就说洗完脚上床睡觉,天天早晨一看的书呢,已经死了然后呢已经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很多很多,不要认为我现在睡下去肯定能过。这个就不敢酱紫咯,动感电影一场的我们来讲非常非常的的进展,很近,这个在电影中这个现实当中啊,在江永县当中的就不要再拖延时间的应该知道这个死亡是,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事情,死亡之后那么后市就不简单了。就是不简单,那么我们当然想把故事往深了或是解脱中阴解脱,我会最后死在肚一个人在实验室各种想法而已。然后为了自己不用造句,为了他人呢,都听到很多很多父母亲犹如把其他的其他的方面就做这些,孵化当中的这个看不完的的得看补然后啊水滴的上下,还是三宝也不应该用这样的话就说是这个也不一你负责的话a股自身他人不会因为你在。能不能就是获得这样一种身份呢,关键要看精神当中有没有精品卷一张近照夜吟,听到a说的话这个方面是没办法忽略啊,无论为啊为自己还是为他人都不应照罪,甚至为了看部二手的三宝也不应当遭罪,否则a股只会疼谁自身他人不会替你分担,这句啊,教研组。首先你这个发型,然后一个对劲,然后已经有个家庭,这个一个像这样一个静静的,谁说你自己上学当中这些道具的资深女都圆满了吧,会不会在你身上,如果说对方,他让你去到最的他让去照最多的地方要分情况,哪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如果说对方他自己有一种这个夏利的花心。然后他自己不方便,发生了,然后呢把这个餐厅的烦恼有见无明驱使的话,他让你发生,也不可能说是他让我去,全归他,还的而的情况了,这些丧尸啊,如果是。让我们跻身乐谷,做挺身越过那就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呢,啊,要不要去造句,我不要他的那也不应该把这个方面就不是我的事情我遭罪这个业务应该不是我的,应该是最晚的平淡的像这样一种状态不了职业英国的自信,然后在特定的大小。他让你去做这个事情,全部成这个样子那种激烈这样方便,这个是在这个狠毒的这个啊,可以说是传统相比较这帮孙子,发了这么多人发了这么多,但实际上那就是他的方式是大神咒的缘故呢。然后为了自己不用造句,为了他人呢,都听到很多很多父母亲犹如把其他的其他的方面就做这些,孵化当中的这个看不完的的得看补然后啊水滴的上下,还是三宝也不应该用这样的话就说是这个也不一你负责的话a股自身他人不会因为你在。都把整个事情啊,把这个全部是就做这些被杀死的众生的被后记中了奖的话就说是这个决定,而且那味道就说是这个安慰我吧上次他也就说是吧就一坛子内这些全部和了和了之后,谢谢你。首先你这个发型,然后一个对劲,然后已经有个家庭,这个一个像这样一个静静的,谁说你自己上学当中这些道具的资深女都圆满了吧,会不会在你身上,如果说对方,他让你去到最的他让去照最多的地方要分情况,哪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如果说对方他自己有一种这个夏利的花心。当你臣服的过程当中有我的加持力,他们绝对不会堕恶趣的,如果我们就可以分析了,他们自己的能力,有没有店主决定的能力会不会不堕恶趣呢,没有这个能力了,但是呢,通过米拉日巴尊者他这个放放住宿舍会放电把这个阴暗还是一个无比的加持力的电影总结个音乐。然后他自己不方便,发生了,然后呢把这个餐厅的烦恼有见无明驱使的话,他让你发生,也不可能说是他让我去,全归他,还的而的情况了,这些丧尸啊,如果是。他让你去做这个事情,全部成这个样子那种激烈这样方便,这个是在这个狠毒的这个啊,可以说是传统相比较这帮孙子,发了这么多人发了这么多,但实际上那就是他的方式是大神咒的缘故呢。之后呢,一组二重身呐,最后那句就成了一个可以说是他就在的的姐们儿情的在他法就说是,不会堕落恶趣的啊这个方面就只有这个镇子才有建议从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说一个宿舍的上司让你去做这个职业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根本就不是。都把整个事情啊,把这个全部是就做这些被杀死的众生的被后记中了奖的话就说是这个决定,而且那味道就说是这个安慰我吧上次他也就说是吧就一坛子内这些全部和了和了之后,谢谢你。方便的,然后能到了吧贞子和形象造了这么多,看起来的一种方便而不是说这个的印象,前我们想过的这个比较麻烦,发送的影像,看起来好像是自己的形象。当你臣服的过程当中有我的加持力,他们绝对不会堕恶趣的,如果我们就可以分析了,他们自己的能力,有没有店主决定的能力会不会不堕恶趣呢,没有这个能力了,但是呢,通过米拉日巴尊者他这个放放住宿舍会放电把这个阴暗还是一个无比的加持力的电影总结个音乐。地下森碟的,因为如果自己爱一个自己的臀部啊是的,他真正是一个糊涂的化身,他真的是一个正直的化身,他绝对不会让自己去造罪业的,肯定不会让去做这个事情,偷东西是会经常去试试吧,收拾完之后你做了之后呢不会那么如果不是这样一组。之后呢,一组二重身呐,最后那句就成了一个可以说是他就在的的姐们儿情的在他法就说是,不会堕落恶趣的啊这个方面就只有这个镇子才有建议从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说一个宿舍的上司让你去做这个职业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根本就不是。应该很深的根本上师呢,如果是一般的看这个都在45种当中的共同交际当中也是讲过,能把这个如果比如说自己的上司让你去偷东西,浪漫的机会你就可以依照这个是不,拿到电影届的给他讲的是一上来就说十万到万州的服务交易来讲,不能发声的,谁知道这个方便的给上师宣讲的就是正确的事。建议从这个情况吗,把她也不会让你去做这个事我不做的话也不会是这个,不会违背有什么违背教育的故事,手机方面的事需要这个,分分开不分开宣讲话有时候会有一些这个疑惑,然后呢味三宝并造句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人能不能修啊,佛殿有佛店,书,保卫了就说是这个。方便的,然后能到了吧贞子和形象造了这么多,看起来的一种方便而不是说这个的印象,前我们想过的这个比较麻烦,发送的影像,看起来好像是自己的形象。然后他去法海被揍上来卖,就尽量修经堂的故事故事,建立的山岛,来源呢,如果自己有能力那就能有一个清静的这个收入的你就好好去建立三宝属于如果没有的话就不做也可以。地下森碟的,因为如果自己爱一个自己的臀部啊是的,他真正是一个糊涂的化身,他真的是一个正直的化身,他绝对不会让自己去造罪业的,肯定不会让去做这个事情,偷东西是会经常去试试吧,收拾完之后你做了之后呢不会那么如果不是这样一组。不要为了负责的话建议从第三步建立三宝属于哪,但那是个所有道具的话,罪业,三个家的话最后也就是也会感受这种痛苦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否则的话的恶果,不会替你分担的,有云有云,斯特父母王菲圈,一部映照著最野的的艺术。应该很深的根本上师呢,如果是一般的看这个都在45种当中的共同交际当中也是讲过,能把这个如果比如说自己的上司让你去偷东西,浪漫的机会你就可以依照这个是不,拿到电影届的给他讲的是一上来就说十万到万州的服务交易来讲,不能发声的,谁知道这个方便的给上师宣讲的就是正确的事。这个呢就是救赎,还是一个亲苏的教训就是,记得当记者当时就当机就是一个国王,当然了就说是广告来讲它也是现在我们就能够学的比较严啊,出家人在家人的方面都较着这个组织,然后让你们误会了,沙门为了这个破烂们那不应该遭罪,斯克父母王丽娟,那就是自己的上司,把自己的师傅。建议从这个情况吗,把她也不会让你去做这个事我不做的话也不会是这个,不会违背有什么违背教育的故事,手机方面的事需要这个,分分开不分开宣讲话有时候会有一些这个疑惑,然后呢味三宝并造句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人能不能修啊,佛殿有佛店,书,保卫了就说是这个。和呢就是客人,未来可能不能做的比如说那今天来个客人然后他就不应该为了父母为了王菲的因为当时他最近的是个国王,就是为了你啊。然后他去法海被揍上来卖,就尽量修经堂的故事故事,建立的山岛,来源呢,如果自己有能力那就能有一个清静的这个收入的你就好好去建立三宝属于如果没有的话就不做也可以。为什么呢,的的艺术,她不分,那么就是说是了,当你到遵义的这个艺术谷发现钱的时候他们就是指前面的沙门婆罗门师傅,客人父母王妃军师等等,他人的事,不会分担你的最记得别人的不会不可能跑的比能分担你的毕业证。除。不要为了负责的话建议从第三步建立三宝属于哪,但那是个所有道具的话,罪业,三个家的话最后也就是也会感受这种痛苦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否则的话的恶果,不会替你分担的,有云有云,斯特父母王菲圈,一部映照著最野的的艺术。他们讲的话为了这些呢,不应该由着所造诸罪业中,啊,中未及时足额如刀砍,仍然是降淋头像是由的所造就的,有些人哪怕自己所造的罪业呢,从未及此女刀客那个意思就是说,中尉即使你到了当下的话,没有成熟,不会用刀砍一样能把这个什么意思呢,别说那个刀砍一刀砍了她身上马上出血。这个呢就是救赎,还是一个亲苏的教训就是,记得当记者当时就当机就是一个国王,当然了就说是广告来讲它也是现在我们就能够学的比较严啊,出家人在家人的方面都较着这个组织,然后让你们误会了,沙门为了这个破烂们那不应该遭罪,斯克父母王丽娟,那就是自己的上司,把自己的师傅。但会不会像偷看一眼马上就成熟呢,比如我现在发个短信,这个是不一定的,最远的话中的即使成熟了,即使是没有马上成熟,一样这么明显的染色降临头上,但是当死亡降临的图赞林寺的时候呢,罪业之果,肯定会渐渐的。和呢就是客人,未来可能不能做的比如说那今天来个客人然后他就不应该为了父母为了王菲的因为当时他最近的是个国王,就是为了你啊。一天当中有大量杀生的,会说是严重破坏戒律的机器人,那麽在就说是一个没现钱在我活在世上还有还有呼吸的时候还有生病的时候呢,他好像也是和的很逍遥自在的,有时候做最多出现一些花报而已,但实际上真正的零是相当严重,他会堕地狱,让他对即将断气的时候呢它会显现好难好难这个阎罗玉烛油肿么念。为什么呢,的的艺术,她不分,那么就是说是了,当你到遵义的这个艺术谷发现钱的时候他们就是指前面的沙门婆罗门师傅,客人父母王妃军师等等,他人的事,不会分担你的最记得别人的不会不可能跑的比能分担你的毕业证。除。像这样的话来索命的这个时候他就会知道,哦,电影造就的业果尔观礼段子最拽的中型猪不但果的种子,造恶业,经历不染千儿香程序,女当如是,惊情,那么关于这些的教言的比重也市长亲友书讲的足部山谷之中。他们讲的话为了这些呢,不应该由着所造诸罪业中,啊,中未及时足额如刀砍,仍然是降淋头像是由的所造就的,有些人哪怕自己所造的罪业呢,从未及此女刀客那个意思就是说,中尉即使你到了当下的话,没有成熟,不会用刀砍一样能把这个什么意思呢,别说那个刀砍一刀砍了她身上马上出血。啊,不算果的种子,疑惑自己感受这个不善的果报的种子那就是现在,生与艺术造诣,虽然有的时候的身体明显,但有的时候真的很难有发现的,把一档,你说今天会胡思乱想然后呢就说爱,观想把以前的那个院里怎么样,收拾烦不烦的就是反反复复的,害羞害羞。但会不会像偷看一眼马上就成熟呢,比如我现在发个短信,这个是不一定的,最远的话中的即使成熟了,即使是没有马上成熟,一样这么明显的染色降临头上,但是当死亡降临的图赞林寺的时候呢,罪业之果,肯定会渐渐的。就谈一个最近的烦恼夫妻观念中就是贪心的,有的时候就做男友发觉,但现在很多人不认为这个世界,但是那就是说深夜和雨也有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让我们,的防护自己的心意呢,永远不注意防护,内心当中很多。一天当中有大量杀生的,会说是严重破坏戒律的机器人,那麽在就说是一个没现钱在我活在世上还有还有呼吸的时候还有生病的时候呢,他好像也是和的很逍遥自在的,有时候做最多出现一些花报而已,但实际上真正的零是相当严重,他会堕地狱,让他对即将断气的时候呢它会显现好难好难这个阎罗玉烛油肿么念。他是不需要管的外景地,他就像他那会随时被弹,让自己抢,然后就开始生气写进了的方面都有可能对这个意义呢,一种可以说是这个恶业,然后那就是说如果不防护的话它真有渡路的,不妨和他都一样,要赶不的随意中药方库,一种车的方方面面观察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像这样的话来索命的这个时候他就会知道,哦,电影造就的业果尔观礼段子最拽的中型猪不但果的种子,造恶业,经历不染千儿香程序,女当如是,惊情,那么关于这些的教言的比重也市长亲友书讲的足部山谷之中。尽力不染纤尘徐妈妈就说是这个,对凡夫人来讲一点都不感到困难的境地不能要,目前的这个境界很清净的境界,不要沾染,女当如斯调情秀恩爱而精进谁输呢,叫大副血怎呢,应该如此。啊,不算果的种子,疑惑自己感受这个不善的果报的种子那就是现在,生与艺术造诣,虽然有的时候的身体明显,但有的时候真的很难有发现的,把一档,你说今天会胡思乱想然后呢就说爱,观想把以前的那个院里怎么样,收拾烦不烦的就是反反复复的,害羞害羞。解脱唯一的依靠,他也不可能成为修持解脱的助手和修行助伴,因此自己的务必放心上,调研呢,主要是告诫我们那应该就是依靠智力,他人呢,什么叫唯依靠自己的什么是别人不肯成为,应该知道了这个是种主要的层面来讲。不要啊依靠自己,别人的不能成为自己修持解脱的主要的柱子和主要的住宅,那么如果不是主要的方面讲当然是不是唯依靠自己不靠他的那几个方面是不会这样的,的画面,就是鞭策自己精进啊,让自己很清楚认识到一个问题哦。就谈一个最近的烦恼夫妻观念中就是贪心的,有的时候就做男友发觉,但现在很多人不认为这个世界,但是那就是说深夜和雨也有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让我们,的防护自己的心意呢,永远不注意防护,内心当中很多。无能为力的,谁为了突出这个问题说唯一的依靠,我喝一口就说不相信上师的加持,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加持送到,但是这个方面就是对自己方面他着重强调句汉不记得,有些人就会产生一种侥幸的心理我不听也不要紧反正。他是不需要管的外景地,他就像他那会随时被弹,让自己抢,然后就开始生气写进了的方面都有可能对这个意义呢,一种可以说是这个恶业,然后那就是说如果不防护的话它真有渡路的,不妨和他都一样,要赶不的随意中药方库,一种车的方方面面观察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肥城这个方面为了让我们尽快的发几个截图,没有强调塔利,强调自利,谁说他们都说,解脱唯一可知的主要策略,相续当中有信心,加持,商业当中有这个情境的话可以获得这个红得那么大呢,可以做一些。尽力不染纤尘徐妈妈就说是这个,对凡夫人来讲一点都不感到困难的境地不能要,目前的这个境界很清净的境界,不要沾染,女当如斯调情秀恩爱而精进谁输呢,叫大副血怎呢,应该如此。解脱唯一的依靠,他也不可能成为修持解脱的助手和修行助伴,因此自己的务必放心上,调研呢,主要是告诫我们那应该就是依靠智力,他人呢,什么叫唯依靠自己的什么是别人不肯成为,应该知道了这个是种主要的层面来讲。因此得自己唔弊端就是眼睛和依赖于他人不能做主,多闻,直接制定者应当在这个句子当中枢讲的意思也是这样的,靠自己,多闻,妈妈就说是自己应该具备怎样条件的的。不要啊依靠自己,别人的不能成为自己修持解脱的主要的柱子和主要的住宅,那么如果不是主要的方面讲当然是不是唯依靠自己不靠他的那几个方面是不会这样的,的画面,就是鞭策自己精进啊,让自己很清楚认识到一个问题哦。那他就说是他的,所知的发型比宽,组织的法律,引发的订酒店都还依旧说少的话就越容易引发广大的功德,所以说在很多地方的都是要变猪变的当中那也是哦。无能为力的,谁为了突出这个问题说唯一的依靠,我喝一口就说不相信上师的加持,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加持送到,但是这个方面就是对自己方面他着重强调句汉不记得,有些人就会产生一种侥幸的心理我不听也不要紧反正。界面还可以,a房的房费哦,可以成为一切就说是犯法的这个,你考数一最大的浪漫,这些组织的纪律呢,如果从更准确来讲的话它就是防止一些恶意的但是如果从大乘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几率就比较广了,包含了一切的这样一种阶段可以说是这个去掉阿夜休战吧。肥城这个方面为了让我们尽快的发几个截图,没有强调塔利,强调自利,谁说他们都说,解脱唯一可知的主要策略,相续当中有信心,加持,商业当中有这个情境的话可以获得这个红得那么大呢,可以做一些。上面三种戒律,有个性价啊,有善法戒和这个都叫剧里东街安定的名称,但是那三个妓女当中就包含了一切,来自于在的革命圣地的当中那就是不牵扯到密乘乘乘的见解,真实的修行,把果子一个都没有,不要认为是一个下层人合作。因此得自己唔弊端就是眼睛和依赖于他人不能做主,多闻,直接制定者应当在这个句子当中枢讲的意思也是这样的,靠自己,多闻,妈妈就说是自己应该具备怎样条件的的。越往上爬的进去的越细越难受,还费劲那就是具有禅定,我们就应当进行学习的妈妈在电影前的夏娜应该四力法实际上就是的啊,在是的法当中的是福寿圆满的宣讲了流转的因果,还留着的英国,就是吉吉何苦的那么几点。那他就说是他的,所知的发型比宽,组织的法律,引发的订酒店都还依旧说少的话就越容易引发广大的功德,所以说在很多地方的都是要变猪变的当中那也是哦。那这个就是如果了知的基地,和这个苦逼的话就,为什么流转的这个应该就能解脱的因果报的是因的不一定包含技法,但是的那个完整包含一切流转的因果郑强教授,谁说没有自动对焦完成了,的就完全足够了,哦,下面。界面还可以,a房的房费哦,可以成为一切就说是犯法的这个,你考数一最大的浪漫,这些组织的纪律呢,如果从更准确来讲的话它就是防止一些恶意的但是如果从大乘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几率就比较广了,包含了一切的这样一种阶段可以说是这个去掉阿夜休战吧。上面三种戒律,有个性价啊,有善法戒和这个都叫剧里东街安定的名称,但是那三个妓女当中就包含了一切,来自于在的革命圣地的当中那就是不牵扯到密乘乘乘的见解,真实的修行,把果子一个都没有,不要认为是一个下层人合作。如何行呢,怎么样,有绝对自信啊,飞机改成的就是这个,贤明贤明君主勤度过,贤明君主啊,让她对国外个称呼啊就是玄彬的金老君主,行啊就的贤明君主勤度过,我现在就是这样一种这个嫌犯的写明了就是这个,日月这个。越往上爬的进去的越细越难受,还费劲那就是具有禅定,我们就应当进行学习的妈妈在电影前的夏娜应该四力法实际上就是的啊,在是的法当中的是福寿圆满的宣讲了流转的因果,还留着的英国,就是吉吉何苦的那么几点。然后君主的国王贤明君主勤度过,份情的情,度过好像就是讲这个,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一句,上下夜睡时亦菲徒步过於中夜具正念名黑客当中他就将一个人了啊,直接称呼,拼命的君主都行,然后他这个教授当着包含的一些白天。一切的修法,白昼夏夜,这个方面当然是不能睡觉的,白天不能睡觉,几个方面,白天睡觉,的需要这个,然后他就说即便是这个夜晚,也要分上中下一页下页,上有下眼就睡觉,就不睡觉了然后睡死的是中介,当学校的手机不能够。那这个就是如果了知的基地,和这个苦逼的话就,为什么流转的这个应该就能解脱的因果报的是因的不一定包含技法,但是的那个完整包含一切流转的因果郑强教授,谁说没有自动对焦完成了,的就完全足够了,哦,下面。像牦牛一样吞下去呼呼大睡的睡死一片,岁的时候也不能够通过,也应该按,怎么样呢你钟意对方讲睡觉的时候,中夜具正念眠,把具有正义而眠,又增加了一点就是在睡着之前需要提前买很多官饷的最大风险的扒光想著些座是观赏这些。如何行呢,怎么样,有绝对自信啊,飞机改成的就是这个,贤明贤明君主勤度过,贤明君主啊,让她对国外个称呼啊就是玄彬的金老君主,行啊就的贤明君主勤度过,我现在就是这样一种这个嫌犯的写明了就是这个,日月这个。房子里面养好自己的心中有好吃的自己的旧枕头上也好反正那叫强关系或者还有很多这个,孟书法这个情形都是在睡觉之前还是光想他注意的,还有的是方的观想皈依境在自己的心中啊又不是官员自己的图景在这个地方,就大腿上面这样睡觉的关键方法非常多的都叫距正艳,具有正面的意思就是说自己在光明当中关于这些都是白光。然后君主的国王贤明君主勤度过,份情的情,度过好像就是讲这个,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一句,上下夜睡时亦菲徒步过於中夜具正念名黑客当中他就将一个人了啊,直接称呼,拼命的君主都行,然后他这个教授当着包含的一些白天。睡觉的孩那就是说是官饷,不管怎么样明天早一醒来马上起床的现在或者或者直接睡觉之前关想明天六点钟,决定起来像这样的话就是到时间绝对会起来的,睡觉之前能不能睡着之后呢,这个时候就看自己了吧,红的了,如果平时自己就做修得好的话在梦中的他也会救。一切的修法,白昼夏夜,这个方面当然是不能睡觉的,白天不能睡觉,几个方面,白天睡觉,的需要这个,然后他就说即便是这个夜晚,也要分上中下一页下页,上有下眼就睡觉,就不睡觉了然后睡死的是中介,当学校的手机不能够。他一直到现在才知道周末的我不能够随顺的问题我现在应该就说呃,库的安住在这个更简单的方面说cpu速度呢,那么如果自己修行,这么高的话,转了所以说这个时候买旧书中有谁统计的数据真欠扁的话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只有就是没办法就随便玩的方面就有含义啊。像牦牛一样吞下去呼呼大睡的睡死一片,岁的时候也不能够通过,也应该按,怎么样呢你钟意对方讲睡觉的时候,中夜具正念眠,把具有正义而眠,又增加了一点就是在睡着之前需要提前买很多官饷的最大风险的扒光想著些座是观赏这些。一方面讲的白天怎么修啊,就说是晚上上下说什么修然后睡觉什么时候说专业说专业书,睡觉之前应该怎么样,不要胡思乱想,必须要应验,反正脸挡住了慢慢养成习惯之后啊,他就是这个梦境啊,基本都会显示而且呢,在这个修法,如果能够在moto就是正法的话那么你就观察一下这个人修行的人。房子里面养好自己的心中有好吃的自己的旧枕头上也好反正那叫强关系或者还有很多这个,孟书法这个情形都是在睡觉之前还是光想他注意的,还有的是方的观想皈依境在自己的心中啊又不是官员自己的图景在这个地方,就大腿上面这样睡觉的关键方法非常多的都叫距正艳,具有正面的意思就是说自己在光明当中关于这些都是白光。在刚起床的盛宴当中起床,然后让干咱的发型啊,的你的的的然后然后让一切打牌时强时醒时心中晚上晚上喝了就说是这个境界,然后专业睡觉在梦中也在修缮吧然后他就是整个白天晚上他就是那个相识一个月一年一辈子的。睡觉的孩那就是说是官饷,不管怎么样明天早一醒来马上起床的现在或者或者直接睡觉之前关想明天六点钟,决定起来像这样的话就是到时间绝对会起来的,睡觉之前能不能睡着之后呢,这个时候就看自己了吧,红的了,如果平时自己就做修得好的话在梦中的他也会救。绝对就是恒常真实而羞耻,纵然为政正等觉一得三篇无量乐,这个是叫介休市这个很正常啊这个是时间真实的就是这种人那么就不能做这个可以说是这个哦,不了的证所愿呢,绣十字绣是什么呢。他一直到现在才知道周末的我不能够随顺的问题我现在应该就说呃,库的安住在这个更简单的方面说cpu速度呢,那么如果自己修行,这么高的话,转了所以说这个时候买旧书中有谁统计的数据真欠扁的话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只有就是没办法就随便玩的方面就有含义啊。能不能修成正果是什么呢,后面讲纵然未曾正等觉也就是说你修得好修得圆满的话你可以登的回程符,纵然没有医德,饭店无良的警察底谷,那么像这样也可以获得这个翻片无亮点,一段运行,喜乐苦四种禅定,自己心烦天光明店品鉴馆过片子,这个是教育学校介休市城。一方面讲的白天怎么修啊,就说是晚上上下说什么修然后睡觉什么时候说专业说专业书,睡觉之前应该怎么样,不要胡思乱想,必须要应验,反正脸挡住了慢慢养成习惯之后啊,他就是这个梦境啊,基本都会显示而且呢,在这个修法,如果能够在moto就是正法的话那么你就观察一下这个人修行的人。房子和他的手下,段与段运行这个运行就死机,还那就是讲这个害羞,如果我们要获得出场的话,要获得出场必须要转,那必须要把异界的一种新课型的段段就不断掉的。在刚起床的盛宴当中起床,然后让干咱的发型啊,的你的的的然后然后让一切打牌时强时醒时心中晚上晚上喝了就说是这个境界,然后专业睡觉在梦中也在修缮吧然后他就是整个白天晚上他就是那个相识一个月一年一辈子的。我没办法修复,谁说,段运行这几个字呢,就是修出来的根本性的故事,通过行使的方式来断除这个御姐型儿和喜乐喜乐是什么意思呢,啊就是这个词的宣讲,然后通过寻师兄,老师通过形式呢然后断除欲界行呢。绝对就是恒常真实而羞耻,纵然为政正等觉一得三篇无量乐,这个是叫介休市这个很正常啊这个是时间真实的就是这种人那么就不能做这个可以说是这个哦,不了的证所愿呢,绣十字绣是什么呢。然后呢就说是这个,断掉邪啊,上吊寻死之后呢,号码就可以获得二台二台是什么呢,就是或的西就和了一顿,2c二才能晋级的断掉之后呢,然后乐是什么意思呢,然后呢就说是羞耻的三胖,断掉的。能不能修成正果是什么呢,后面讲纵然未曾正等觉也就是说你修得好修得圆满的话你可以登的回程符,纵然没有医德,饭店无良的警察底谷,那么像这样也可以获得这个翻片无亮点,一段运行,喜乐苦四种禅定,自己心烦天光明店品鉴馆过片子,这个是教育学校介休市城。然后他就说是这个地方没有讲的事情就说是断掉勒个段子呢,战略,断掉叻子呵,也就是说单调的三层楼之后呢它也不是,也不用寻死。房子和他的手下,段与段运行这个运行就死机,还那就是讲这个害羞,如果我们要获得出场的话,要获得出场必须要转,那必须要把异界的一种新课型的段段就不断掉的。那就是第四弹,把它就是一种,不管是一场二场三场四场,我们四川的静静的,都能够断掉哭都没有哭,不管的意思,怎么转苦但苦的只有四台能牌品都弄个短裤然后如果能够这样自己修行的话是种病。我没办法修复,谁说,段运行这几个字呢,就是修出来的根本性的故事,通过行使的方式来断除这个御姐型儿和喜乐喜乐是什么意思呢,啊就是这个词的宣讲,然后通过寻师兄,老师通过形式呢然后断除欲界行呢。真是一种权力的本体,分享自动弹的了本体之后他的骨头是怎么的,凡天光明,便静静逛过点这四种天天就趴的不麻烦,代表这个硬盘,当然翻篇了还反腐大饭店,几个方面,的统称这个三天的光明那就是第二单休的骚劲啊扫光天哪,就方便了,光明一片的光明那就带女儿才二天。然后呢就说是这个,断掉邪啊,上吊寻死之后呢,号码就可以获得二台二台是什么呢,就是或的西就和了一顿,2c二才能晋级的断掉之后呢,然后乐是什么意思呢,然后呢就说是羞耻的三胖,断掉的。并今天就是第三天第三天呐天呐,滚滚,让这样的话就如阴天那幅春天恐怖的象征的话就通过修禅定的当然就可以引发可以帮助,止观双运的禁忌一发申通,即便是没有得到将的祝福鼓浪,也可以。然后他就说是这个地方没有讲的事情就说是断掉勒个段子呢,战略,断掉叻子呵,也就是说单调的三层楼之后呢它也不是,也不用寻死。啊,韩滩不去对治法功德主田的事真唔总算过几年中,孤单,惊醒行大善,这个奖的意思就是说有钱人祖宗啊,修改,注意了那个引发极大的业,不管饭和饿很饿,就是基准,很久的一个贪字第二个,不具备这三个功德组织的是个。那就是第四弹,把它就是一种,不管是一场二场三场四场,我们四川的静静的,都能够断掉哭都没有哭,不管的意思,怎么转苦但苦的只有四台能牌品都弄个短裤然后如果能够这样自己修行的话是种病。啊,钱的五个如果具备的就是通过这个条件引发的电影就是讲这样一种这个夜,三个通过这样一种不懂,条件具备了这个神奇的将是的话就可以说是一个,而引发的上亿的都是极严重的故障,可以再解释一下。真是一种权力的本体,分享自动弹的了本体之后他的骨头是怎么的,凡天光明,便静静逛过点这四种天天就趴的不麻烦,代表这个硬盘,当然翻篇了还反腐大饭店,几个方面,的统称这个三天的光明那就是第二单休的骚劲啊扫光天哪,就方便了,光明一片的光明那就带女儿才二天。这个时间很长啊,供水的话就说是看起来不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范爷,但是那我们每天的坚持,不管我就说是这个夏天伪君子,最冷的所谓坚持坚持很长很长做看起来就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善念,但是最后就成了个大夜。并今天就是第三天第三天呐天呐,滚滚,让这样的话就如阴天那幅春天恐怖的象征的话就通过修禅定的当然就可以引发可以帮助,止观双运的禁忌一发申通,即便是没有得到将的祝福鼓浪,也可以。妈妈就从反方面来讲的话就是一直一个很小的会议,每天都做,看起来都是很微小很微小的一个,到最后啊,他因为很长时间从那边过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翻译和我也当了,还是打字啊。啊,韩滩不去对治法功德主田的事真唔总算过几年中,孤单,惊醒行大善,这个奖的意思就是说有钱人祖宗啊,修改,注意了那个引发极大的业,不管饭和饿很饿,就是基准,很久的一个贪字第二个,不具备这三个功德组织的是个。大约一天一套好看除了过但最后他就说是这个摊子太那就做单子单子,当然就是说从字面上讲好像是一个不好的词但是实际上这个摊子和做单子,那么对于这个事情我非常喜欢知足,非常有兴趣,然后对饭说那就是个极大的兴趣。啊,钱的五个如果具备的就是通过这个条件引发的电影就是讲这样一种这个夜,三个通过这样一种不懂,条件具备了这个神奇的将是的话就可以说是一个,而引发的上亿的都是极严重的故障,可以再解释一下。就是说是这个做一次,他也会就说是个敢做敢秀很严重的,很大的改善骨的也从一个版本的就强的比赛有些就是佛在世的一些人能爬的唯一的办法非常有信心,虽然他自己的这个,做一次或者说他的的空间都不大,办法对这个一个非常长的缘故呢,就做一次一下子变得很大的福报的,然后那汉子对一个就说是。这个时间很长啊,供水的话就说是看起来不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范爷,但是那我们每天的坚持,不管我就说是这个夏天伪君子,最冷的所谓坚持坚持很长很长做看起来就是很小很小的一个善念,但是最后就成了个大夜。心态也会成为一个正义盟军对自法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为嘛没有唯品一品他也会存在争议,啊比如说我们就做布施的话有看看有如一匹,如果说是做不是唯品比我分後悔了,我不是完之后,不应该给他然后就是有的时候让你再不拾掇东西的话。妈妈就从反方面来讲的话就是一直一个很小的会议,每天都做,看起来都是很微小很微小的一个,到最后啊,他因为很长时间从那边过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翻译和我也当了,还是打字啊。他清楚的呢,或者没有了,或者彻底消亡,有那个也从侧面来讲的话,如果你做了这个恶意马上对治马上后悔,他这个恶业也会消减,但是如果说什么要对着把我造了善业有没有她的微评造了恶业有没有他为品的话,他的议会工作,工作组比较父母啊,然后就是丧尸啊。大约一天一套好看除了过但最后他就说是这个摊子太那就做单子单子,当然就是说从字面上讲好像是一个不好的词但是实际上这个摊子和做单子,那么对于这个事情我非常喜欢知足,非常有兴趣,然后对饭说那就是个极大的兴趣。就是说是这个做一次,他也会就说是个敢做敢秀很严重的,很大的改善骨的也从一个版本的就强的比赛有些就是佛在世的一些人能爬的唯一的办法非常有信心,虽然他自己的这个,做一次或者说他的的空间都不大,办法对这个一个非常长的缘故呢,就做一次一下子变得很大的福报的,然后那汉子对一个就说是。地方又成为工作组,老妈因为它是一种功德,就说是属一福田的缘故,谁是那的的电影主题歌,对于一个最近做微小的事情,他的骨头是非常准,打个比喻讲不上十一档,它就是一个严厉的对境,如果说是你对他的研究对近啊,共饮一杯水要一点点走私的走私啊,就说是这个跑腿。心态也会成为一个正义盟军对自法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为嘛没有唯品一品他也会存在争议,啊比如说我们就做布施的话有看看有如一匹,如果说是做不是唯品比我分後悔了,我不是完之后,不应该给他然后就是有的时候让你再不拾掇东西的话。像这样的话就是传个信啊,就都是非常贱啊,或说是这个可以说是几个骂的呀,或者打骂,给个方便的话他最近太严重了,马上成为一个正义的力量打出当中的也是这个讲的很多建筑,比如一个人呢,他看到一个佛像,一个佛像呢他就说是这个一根手指。他清楚的呢,或者没有了,或者彻底消亡,有那个也从侧面来讲的话,如果你做了这个恶意马上对治马上后悔,他这个恶业也会消减,但是如果说什么要对着把我造了善业有没有她的微评造了恶业有没有他为品的话,他的议会工作,工作组比较父母啊,然后就是丧尸啊。好像办下来了,之后呢,段子和,最近泰妍和谁是他自己的手马上断掉的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说是这个对颈椎上的银币随时做一点点小的事情,当即成为这个就很甜,在做这些研究的事情。地方又成为工作组,老妈因为它是一种功德,就说是属一福田的缘故,谁是那的的电影主题歌,对于一个最近做微小的事情,他的骨头是非常准,打个比喻讲不上十一档,它就是一个严厉的对境,如果说是你对他的研究对近啊,共饮一杯水要一点点走私的走私啊,就说是这个跑腿。顶你啊,我带的工具,这方面的话题功能就更加紧张了,和就说是你相随当中的对比这个哦,三宝啊,这个叫工作,然后他便那就是自他的这个甜苦甜方面的,非常贫穷乞丐。哦,苦甜葡萄酒,如果我对他电影前的话就是做一个工作还非常悲惨的我觉得这个夫妻宫等等,只有对这一方面做的时候能播种善恶及严重,通过这样一种舞种。像这样的话就是传个信啊,就都是非常贱啊,或说是这个可以说是几个骂的呀,或者打骂,给个方便的话他最近太严重了,马上成为一个正义的力量打出当中的也是这个讲的很多建筑,比如一个人呢,他看到一个佛像,一个佛像呢他就说是这个一根手指。不管三年还是多实践中的孤单,听起来就挺大声,随时能教训我们孤单,可以说是将组织各获得五种的因缘,了齐了之后呢,方面呢就待在等待,不能,对于一些不好的习气不好的店主行为不能够很死。好像办下来了,之后呢,段子和,最近泰妍和谁是他自己的手马上断掉的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说是这个对颈椎上的银币随时做一点点小的事情,当即成为这个就很甜,在做这些研究的事情。顶你啊,我带的工具,这方面的话题功能就更加紧张了,和就说是你相随当中的对比这个哦,三宝啊,这个叫工作,然后他便那就是自他的这个甜苦甜方面的,非常贫穷乞丐。不能够对的工作挺和的心啊,功德田能去几个星期她不能对不起苹果,贫穷的乞丐啊,唐僧的这几方面要从未有画面淡出,哪种工作,算法方面讲的就是这些这种维修的这个试验了再大的大小的,很长很长的背景,贪吃星座,很长就说是远离这个可以做什么,他的这个为凭据做大供养赞叹。哦,苦甜葡萄酒,如果我对他电影前的话就是做一个工作还非常悲惨的我觉得这个夫妻宫等等,只有对这一方面做的时候能播种善恶及严重,通过这样一种舞种。在再去做不适合这个笔名,这个方面那就会成为一种搭讪一了,数量延转手续为非能改变恒河水,如是当知微小最无法摧毁,能把这个就是故当精品行大战,那么获得了大善根的和呢,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方面就不行么,苏亮严的说这个方面我们有一杯水,我们在变,有一杯水一杯水。如果把数量言罢淡定,或者五粮液,放到这个杯子当中翻到这个水当中,然后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吉祥,但是这个数量盐,他能够转变,能不能转变恒河水呢,飞能转变的根本一点感觉都没有,如此啊,微小的罪业。不管三年还是多实践中的孤单,听起来就挺大声,随时能教训我们孤单,可以说是将组织各获得五种的因缘,了齐了之后呢,方面呢就待在等待,不能,对于一些不好的习气不好的店主行为不能够很死。为啥我们要精进修持大战争的方法,前面一哥们讲的很贪不具对治法功德主的申请方式,只是比较了,的方法,我们的这个人身是难得的时间是不多的,那么在这些短短的时间当中,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福报。不能够对的工作挺和的心啊,功德田能去几个星期她不能对不起苹果,贫穷的乞丐啊,唐僧的这几方面要从未有画面淡出,哪种工作,算法方面讲的就是这些这种维修的这个试验了再大的大小的,很长很长的背景,贪吃星座,很长就说是远离这个可以做什么,他的这个为凭据做大供养赞叹。伯纳德挑选的那个自己的想法呢你认为多大福报不一定就调局啊,回族回族啊,改成后悔就不要了然后感到后悔,掉的后悔与遗憾心,昏睡贪欲及怀疑当中,此等无肿胀,乃度,但才知道。在再去做不适合这个笔名,这个方面那就会成为一种搭讪一了,数量延转手续为非能改变恒河水,如是当知微小最无法摧毁,能把这个就是故当精品行大战,那么获得了大善根的和呢,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方面就不行么,苏亮严的说这个方面我们有一杯水,我们在变,有一杯水一杯水。如果把数量言罢淡定,或者五粮液,放到这个杯子当中翻到这个水当中,然后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吉祥,但是这个数量盐,他能够转变,能不能转变恒河水呢,飞能转变的根本一点感觉都没有,如此啊,微小的罪业。盖盖盖盖呢,觉的后悔,是第一个害羞,昏睡啊,第三者,贪欲是第十个怀疑是第五个像这样的话就说,调取后悔放在一起讲着荤说案放在一起讲的这个标题啊就是一种心态。为啥我们要精进修持大战争的方法,前面一哥们讲的很贪不具对治法功德主的申请方式,只是比较了,的方法,我们的这个人身是难得的时间是不多的,那么在这些短短的时间当中,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福报。乱的状态叫掉举后悔那就对不起以前所做的事情了,也都是一种平淡的状态,害羞害羞害羞,婚就婚了就分成了,又累又的就是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就睡过去了。还和说的都是新的一周的状态啊,就是放在一起因为前面掉举和后悔,都是些外省然后呢就是昏了昏昏沉和睡眠都是新对手追上了这两个人在一起,她说那就是对于一切世间八法代表纯洁,怀疑那就三心二意的,对于工作的对谈莉娜,如果就是说,应该知道的就是强烈的不将自己的工作的全部。伯纳德挑选的那个自己的想法呢你认为多大福报不一定就调局啊,回族回族啊,改成后悔就不要了然后感到后悔,掉的后悔与遗憾心,昏睡贪欲及怀疑当中,此等无肿胀,乃度,但才知道。偷走全部就是清楚这个方面就比较远呢,新兴经济体正艳,等十字会,政法委,当情与子成一更,乃为的位置,那就是说自信心,的第一个金戒指第二个字念第三个等字的四个字会是第五个乡镇的话就是。盖盖盖盖呢,觉的后悔,是第一个害羞,昏睡啊,第三者,贪欲是第十个怀疑是第五个像这样的话就说,调取后悔放在一起讲着荤说案放在一起讲的这个标题啊就是一种心态。乱的状态叫掉举后悔那就对不起以前所做的事情了,害羞害羞害羞,婚就婚了就分成了,又累又的就是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就睡过去了。我想这个星期天定会是你你你会几个的个性感吗,对于电影这个房子担保对政法一种平静那就对不起自己属性的对境,在大家行,憎厌了就对于自己所经营的这个可以做素颜呢,不妄施,等什呢就是一元分组,自会那就掉了他们的本体45d1好身体好,像这样两张本体。还和说的都是新的一周的状态啊,就是放在一起因为前面掉举和后悔,都是些外省然后呢就是昏了昏昏沉和睡眠都是新对手追上了这两个人在一起,她说那就是对于一切世间八法代表纯洁,怀疑那就三心二意的,对于工作的对谈莉娜,如果就是说,应该知道的就是强烈的不将自己的工作的全部。就是心情跟你混了,涅盘五更,一排五个,如果你修持依靠这五种修法的话它是指涅盘的根本,她跟她谈的音,通过修正法为什么意思就是讲这个字加行道当中的,就最高那个位置,最近见到的,最近电脑都比较顺。偷走全部就是清楚这个方面就比较远呢,新兴经济体正艳,等十字会,政法委,当情与子成一更,乃为的位置,那就是说自信心,的第一个金戒指第二个字念第三个等字的四个字会是第五个乡镇的话就是。我第一反烟第一把火,那么也就是说见一种说法呢,然后当成一根,帮应该仅仅就是这五种修法,啊,里根,就坐在这个认为,的时候了,分为武力。我想这个星期天定会是你你你会几个的个性感吗,对于电影这个房子担保对政法一种平静那就对不起自己属性的对境,在大家行,憎厌了就对于自己所经营的这个可以做素颜呢,不妄施,等什呢就是一元分组,自会那就掉了他们的本体45d1好身体好,像这样两张本体。世界上没有其他的把单纯的,如果在这个冷暖屏的时候那称之为五更而已,认定的非法武力而已,因为他就说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以前讲既系的速度,来为品味,那么店铺装修吧也是品味的本体,妈妈就哭了起来抢什么意思呢,比较明显的,和定位。就是心情跟你混了,涅盘五更,一排五个,如果你修持依靠这五种修法的话它是指涅盘的根本,她跟她谈的音,通过修正法为什么意思就是讲这个字加行道当中的,就最高那个位置,最近见到的,最近电脑都比较顺。在家庭当中两个到了然后她跟那几个字暖胃所以综合起来看,暖顶忍世第一法,那么大,家庭到社会当中的都是羞涩的五种修法,就应当不超越体重数数字的,一次可成就。我第一反烟第一把火,那么也就是说见一种说法呢,然后当成一根,帮应该仅仅就是这五种修法,啊,里根,就坐在这个认为,的时候了,分为武力。超越羞耻,下面讲的四个客栈和相同的三根线将如李广说,福德回向众生,如此大乐法甘霖令众生而另种心情,原子液和三有中提到星星惊秋,如此大乐法王,前面说,能够获得大乐体图。世界上没有其他的把单纯的,如果在这个冷暖屏的时候那称之为五更而已,认定的非法武力而已,因为他就说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以前讲既系的速度,来为品味,那么店铺装修吧也是品味的本体,妈妈就哭了起来抢什么意思呢,比较明显的,和定位。犹如甘霖一样,就是优秀的的庙宇一样,能把这个庙宇镇到田地当中的时候呢,那么这个庙宇留宿众生的心田,留作它精简之后呢,中的相信当中的二资粮的因为在一个地方去,因为我知道那就是包括起来就是福德资粮智慧大度的教授,中如果能够令那人的休息的话。啊,总是想起当初的20年的表演,聚会聚会聚会德国的啊,与子叶和三有几个大陆的的分数呢,早在充满诱惑的番友当中,吧,让众生提到的星星,或者休息今天那就是都经过了休息,回向偈以此激励自己呢,法语命中真新鲜中的善知恶,装假而茂盛,千足充满三有的。在家庭当中两个到了然后她跟那几个字暖胃所以综合起来看,暖顶忍世第一法,那么大,家庭到社会当中的都是羞涩的五种修法,就应当不超越体重数数字的,一次可成就。等老以及,打扫啊,以及的以及发骚,贫穷语言能工作的,如果施工当中读的学习,了这个记忆当中都是具有这个清凉的这个自信,要一样,那就更妙有的中心点呢,运动装将他都能够在整个生又充满了烦恼,还那就说吧,可以说安了这个贫穷,然后在这边。超越羞耻,下面讲的四个客栈和相同的三根线将如李广说,福德回向众生,如此大乐法甘霖令众生而另种心情,原子液和三有中提到星星惊秋,如此大乐法王,前面说,能够获得大乐体图。那就是游戏画面保证当中,施工到了这个地方,谁说再见,保障蔬果当中的最后得到彻底休息,应从导师所开法门中去,珍宝艺术,威力他中想想,转自我一指远中和的菩提,让他精神导师索牌阀门吧,法中的格式哦,就说是这个输出。犹如甘霖一样,就是优秀的的庙宇一样,能把这个庙宇镇到田地当中的时候呢,那么这个庙宇留宿众生的心田,留作它精简之后呢,中的相信当中的二资粮的因为在一个地方去,因为我知道那就是包括起来就是福德资粮智慧大度的教授,中如果能够令那人的休息的话。能不光尊者说宣讲这些这个事情的因果的这个教室是不是随便讲,从导师佛陀所开示的人当中,要干的话就取出来的他是个一句,驱逐舰甚至珍宝的意义当然就是以的意思就不完全,全部都是这个啊,父亲的那些文字啊,原样照搬都有一个引用的教训,但是很多人都是把的意义。啊,总是想起当初的20年的表演,聚会聚会聚会德国的啊,与子叶和三有几个大陆的的分数呢,早在充满诱惑的番友当中,吧,让众生提到的星星,或者休息今天那就是都经过了休息,回向偈以此激励自己呢,法语命中真新鲜中的善知恶,装假而茂盛,千足充满三有的。把他的发型是怎么为他想想,赞助的啊,非常详细,阿姨只愿住户的原因,亦虚空中,烦恼与群星闪烁非理作意之白光,愿与广大福州的阳光,显著比光身多了一觉就说是这个,292,删掉了那一句。等老以及,打扫啊,以及的以及发骚,贫穷语言能工作的,如果施工当中读的学习,了这个记忆当中都是具有这个清凉的这个自信,要一样,那就更妙有的中心点呢,运动装将他都能够在整个生又充满了烦恼,还那就说吧,可以说安了这个贫穷,然后在这边。不知道的包子里面有一句是对的,刚刚那话也许空中烦恼的群星,哪个这个时候通过这个比喻的方式,什么别的方式呢就是中性的意虚空众生的烦恼就好,啊,的论坛这个黑暗的这个天空当中那有去很多很多,白光的运动100分钟关门,做虚空当中的这样信息。那就是游戏画面保证当中,施工到了这个地方,谁说再见,保障蔬果当中的最后得到彻底休息,应从导师所开法门中去,珍宝艺术,威力他中想想,转自我一指远中和的菩提,让他精神导师索牌阀门吧,法中的格式哦,就说是这个输出。当中的烦恼烦恼,愿意广大幅度的阳光,请出比光身体只会说妈妈就说不关政治愿意广大福的阳光升起的监狱管得服了之后呢把就好像白天来了之后呢,星星的光芒。能不光尊者说宣讲这些这个事情的因果的这个教室是不是随便讲,从导师佛陀所开示的人当中,要干的话就取出来的他是个一句,驱逐舰甚至珍宝的意义当然就是以的意思就不完全,全部都是这个啊,父亲的那些文字啊,原样照搬都有一个引用的教训,但是很多人都是把的意义。把他的发型是怎么为他想想,赞助的啊,非常详细,阿姨只愿住户的原因,亦虚空中,烦恼与群星闪烁非理作意之白光,愿与广大福州的阳光,显著比光身多了一觉就说是这个,292,删掉了那一句。全部被清除或者全部的全部被硬币,然后他就只会日的话就不会再有这个飞的注意了,几个方面,如理作意就愿做愿诸众生所愿如意成,越过业与烦恼的大海,苑很享受圆满听到法院于无形之中,那么有愿意纵容他一切所愿呢,如意饭店。不知道的包子里面有一句是对的,刚刚那话也许空中烦恼的群星,哪个这个时候通过这个比喻的方式,什么别的方式呢就是中性的意虚空众生的烦恼就好,啊,的论坛这个黑暗的这个天空当中那有去很多很多,白光的运动100分钟关门,做虚空当中的这样信息。谁说过夜与烦恼是大海,那麽就是作业和烦恼的人大海中是那沉溺在艺术上的大海棠树,觉得现在变这个善根会想起一个说法呢,一切众生都超越,到达点,愿想愿很想就圆满的妙法,当中的功德,经常想有这么圆满教法,愿意无形之中。当中的烦恼烦恼,愿意广大幅度的阳光,请出比光身体只会说妈妈就说不关政治愿意广大福的阳光升起的监狱管得服了之后呢把就好像白天来了之后呢,星星的光芒。我只中呢,大圆满心间休息的食品也应故事中。全部被清除或者全部的全部被硬币,然后他就只会日的话就不会再有这个飞的注意了,几个方面,如理作意就愿做愿诸众生所愿如意成,越过业与烦恼的大海,苑很享受圆满听到法院于无形之中,那么有愿意纵容他一切所愿呢,如意饭店。

不管怎么样每天早上一醒来马上起床了,或者自己睡觉之前观想明天六点钟决定起来,像这样到时间绝对会起来的,就是一种法性力,一种缘起力,这些都叫做具有正念眠,这是睡觉之前。

如果在睡着之后呢,这个时候要看自己平时的功力了,如果平时自己修的好的话,在梦中他也会知道去修法的,他也知道现在做梦,现在做梦我不能够随顺于恶境,我现在应该修持善法,祈祷上师、打坐等等,或安住在正见当中,这些方面是修行有素的人就是这样。

如果自己修行不是这么高的话,那么只有随业而转了。所以这个时候中夜的时候具正念眠的话,如果实在做不到收摄自己的身心,那就只有没办法了,只有随便了,这方面就讲到这个含义。这个方面讲到白天怎么修,晚上上、下夜怎么修,然后睡觉时候什么时候睡,中夜睡。中夜时候睡觉应该怎么样,不要胡思乱想,然后必须要具有正念,在正念当中慢慢慢慢入睡。这时候恒常养成习惯之后,梦境都会显现善妙,而且在修法越来越深的时候,乃至于梦中都可以修持正法。

如果能够在梦中修持正法的话,那么我们就观察一下,这个修行人在刚起床的时候,他是不是正念当中起床,然后按照他的法行该念诵的念诵,顶礼的顶礼,该听闻的听闻,背诵的背诵,打坐的打坐,然后一切开始这样实行,实行到晚上,晚上的时候上夜时候精进,然后中夜睡觉,中夜睡觉之前具有正念眠,在梦中也在修善法,然后从梦中醒来的时候马上起来又开始善法,整个白天晚上他就能够相续了,这个修行才能相续,一天这样,一个月这样,一年这样,一辈子这样修行的话,绝对迅速遣除这样一种本体。

恒常真实而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

纵然未证正等觉,亦得梵天无量乐。

这个是教诫修持四无量心,恒常这个是时间,真实就是正所缘,不了知正所缘是盲修瞎练,恒常真实而修持,所修是什么呢?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所修,修持的果是什么呢?后面讲纵然未证正等觉,也就是说你修的好修的圆满的话,你可以登地可以成佛,即使纵然没证悟到正等觉,亦得梵天无量乐,这个是他的果,像这样也可以获得梵天无量的这样的安乐果。

以断欲行喜乐苦,四种禅定次第生,

梵天光明遍净天,广果天之四天界。

这个是教诫修四禅,教诫修四禅的这样一种方式和他的果。首先是以断欲行喜乐苦,这个什么意思呢?断欲行这个欲行就是欲界行,欲界行比如说他有淫欲心,还有讲害心,这个都是欲界当中比较粗大的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获得初禅的话,必须要断欲行,必须要把欲界的心和行都要断掉,不断掉粗大的淫欲心,不断掉粗大的害心,没办法修初禅的,没办法获得初禅。所以说断欲行这几个字就是修初禅的根本因,修初禅的根本因通过寻思的方式来断除欲界行而获得初禅。

然后喜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次第宣讲,然后通过寻思心,断除欲界行可以获得初禅,然后断掉寻思之后就可以获得二禅,二禅什么呢?就是获得喜,就获得一种喜,这方面欲行喜的喜字主要是指二禅的境界,二禅的境界断掉一禅的寻思,断掉一禅的寻思之后,这样一种无寻无思的喜的状态就是二禅。

然后乐是什么意思呢?然后修持三禅,修持三禅断掉喜心,然后生起乐受,三禅的境界。然后这个地方没有讲第四禅,断掉乐,这个方面实际上以断这个断字,它断欲行,断喜,断乐,断掉乐之后,也就是说断掉第三禅的乐之后就生起第四禅。第四禅是什么呢?第四不是这个苦字,这个苦字不是第四,第四禅是一种舍受,也不是喜,也不是乐,也不用寻思,他是舍受的状态,很清净的禅定,就是第四禅,它就是一种舍受的状态。

这个苦字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苦字的意思就是说不管是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的境界都能断掉苦,在四禅境界当中都没有苦,不管是身苦受还是意苦受都没有的,所以这个就是苦的意思。断苦,断苦的意思就是四禅禅定都能够断苦。

那么如果能够这样自己修持的话,四种禅定次第生,那么就生起了四种禅定的本体。生起了四种禅定他的果是什么呢?梵天、光明天、遍净天、广果天这四种天界就是他的果。梵天是代表一禅,当然梵天第一禅天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这个方面统称梵天。光明就是第二禅,以前我们学的少光天,这方面就是光明天的第二禅天,光明就代表二禅天或者二禅。

遍净天就是第三禅天,第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等等,像这样的话就是第三禅天。广果天是代表第四禅,像这样无云天、?天、广果天,是第四禅的凡夫三界天。

通过修四种禅定当然就可以引发,可以帮助菩萨修持殊胜的禅定止观双运的境界,引发神通。即便是没有得到这样的解脱佛果,也可以生到四禅天,最终获得安乐的,就是这个意思。

恒贪不具对治法,功德主田之事生,

五种善恶极严重,故当精勤行大善。

这个讲的意思就是说有五种修法,五种作意能够引发极大的业,不管是善和恶都能够引发的。这五种是什么呢?恒就是第一个,贪是第二个,不具对治法是第三个,功德主是第四个,田是第五个。这五种如果具备的话,之事生,就是通过这五种条件引发的事,这个事就是讲业,这样一种业或者事生起就是五种善恶,通过这样五种条件具备生起这样事的话,引发的善恶都是极严重的,故当精勤行大善。

下面我们可以再解释一下,这个恒就是时间讲的,恒时去做,恒常去做他的业就重,偶尔做他的业不重,以前我们在讲《亲友书》的时候也是讲的这个,比如说供水,供水的话看起来不是一个很大的业,善业,但是我每天都坚持,夏天我也坚持,最冷的时候我也坚持,我就这样一直坚持,恒常做,看起来这个是很小很小的善业,但是最后就成了个大业,就成了个大善业这个意思。

从反方面恶业来讲的话,一个很小的恶业,每天都做每天都串习,经常串习,看起来很微小很微小的恶业,但最后因为恒常,时间长的缘故,也成了一个非常重的罪业。所以这个恒字在善业和恶业当中都要周遍,都会周遍的,所以平时我们要恒时的闻思修,恒时打坐,恒时祈祷上师三宝,恒时观本尊,恒时念心咒。这样一天一天好像看不出来果,但是最后他的重业一引发之后,他的果就非常明显可以产生的,所以这个恒字非常关键的。

贪,这个贪就是耽执的意思,当然从字面上讲好像是个不好的词,但是实际意义上贪,贪执、耽执,对于这个事情我非常喜欢去做,非常有兴趣叫贪的意思。那么对善业有极大的兴趣去趋入的话,做一次也会感受很大的善果的,也成为一个大善业。比如说有一些佛在世的一些人,他对于善法非常有信心,虽然他自己只做一次,或者说他的供品都不大,但是他对这个意乐非常强的缘故,就做一次一下子圆满很大的福报的。然后如果从恶业来讲的话,贪执,对恶业极其贪执这个心态去做的话,也会成为一个重业,这个叫贪的意思。

不具对治法的意思就是说,没有违品,恒时不具备违品,它也会成为一个重业。比如说我们做布施,做布施的话看看有没有违品,如果做布施的违品比如说生后悔了,我布施完之后想不应该给他,然后我应该自己用,这个方面心态一生起之后,他的违品有了,违品有了之后,你再布施多少东西的话,他这样一种业或者没有了,或者彻底消亡了,或者变得很微弱很微弱的业。 从业的侧面来讲的话,如果具有对治法,你做这个恶业马上对治,马上后悔,他的恶业也会消减。但是如果没有对治法,我造了善业也没有它的违品,造了恶业也没有它的违品,他的业会成为重业,这个意思。

功德主就是从对境的侧面讲的,比如说父母啊,然后上师啊,三宝啊,这个方面称为功德主。因为他是功德所依,福田的缘故,所以说对于一个对境做一个微小的事情,他的果都是非常重的。打个比喻讲,上师,以上师作为对境,他就是一个严厉的对境,如果对严厉的对境做少少的善业,供养一杯水也好,或做一点点走使,或就是说给上师跑腿,像这样传一个信,这些都是非常重的善业。

然后如果对于上师生起邪见,或者骂詈,或者打骂,这个方面对境太严重,也可能马上成为一个重业的。所以在《极乐愿文大疏》当中也是讲了很多这样一种的,比如一个人他看到一个佛像,一个人手指好像断下来了,断下来之后他就说断佛佛,他就这样讲,他说断指佛的时候因为这个对境太严重,是个佛,所以他自己的手马上断掉了,就是这样的一种。所以说这样一种对境非常的严厉,所以说做一点点小的事情,他的业当即成为一个大的重业,都成为重业的。

何况是说你对这样的功德田,再做这些严厉的事情,再再的顶礼啊,或者再再的恭敬,再再的依止,这方面他的功德就更加增上了。或就是说你相续当中对于三宝或者上师再再邪见,再再生起嗔恨心,再再打骂的话,他的这个业不可思议,这个叫功德主。然后田就是指对境,田主要是讲悲田,苦田方面的,就是从众生的侧面讲的,比如说非常贫穷的乞丐,这个方面就成了一个苦田,或者悲田。如果我对这样一种田做一点少少的布施,功德就无量无边。还有对于这些饿鬼的众生,他是非常悲惨的,我对他做少少的布施,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这方面就是从他的对境方面讲,有功德田和悲田等等。所以对这些方面做的时候,这种善恶极严重,通过这样所产生的事或业,五种善恶,不管是善还是恶都是极严重的业。

故当精勤行大善,所以说龙树菩萨教诫我们,故当精勤,意思是首先把五种对境或者五种因缘了知,了知之后对于恶业方面再再的斩断,不能对于这些不好的习气,不好的行为,不能够恒时,不能够恒时长时间去串习,不能耽著这些去串习,不能够不具对治法,不能够对这些功德田生邪见,不能对这些贫穷的乞丐、旁生再再打骂,这方面要从恶业方面断除。

然后从善法方面讲,这些闻思修的事业,再大的再小的恒常做,恒常这样具备贪执心去做,恒常远离它的违品去做,然后对于上师三宝再再的供养和赞叹,对于乞丐这些恶劣的众生,再再去做布施和悲悯,这些方面就会成为大善业了,所以说故当精勤行大善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数两盐转少水味,非能改变恒河水,

如是当知微小罪,无法摧毁大善根。

这个就是说故当精勤行大善,那么获得了大善根之后有什么样一种作用呢?这个方面首先用比喻,数两盐转少水味,比如说这个方面我们有一杯水,如果把数两盐,把半斤或者五两盐放到杯子中,放到这个水当中,然后一下子这个水变成了极咸,非常非常咸的味道了。但是这个数两盐它能够转变少水味,能不能够转变恒河水呢?非能改变恒河水,你把这几两盐倒在恒河当中,根本一点感觉都没有,这个不会起任何作用。他的意义就是讲如是当知微小罪,无法摧毁大善根,微小的罪业它可以摧毁这些小善根,微小的罪业无法摧毁大善根,所以我们要精进的修持大善根。

修持大善根的方法前面已经给我们讲了,恒贪不具对治法,功德主田之事生,就是大善根生起的方式。所以必须要了知什么是生起大善根的方法,我们的人身是难得的,我们修持正法的时间是不多的,那么在这些短短的时间当中,怎么样以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福报,就是按照这些窍诀来,不按照窍诀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你认为可以得到大福报,不一定。经论来,能得到大福报,所以说这个方面讲的小恶业不能摧毁大善根,所以应该依止大善根。

掉举悔主与害心,昏睡贪欲及怀疑,

当知此等五种障,乃夺善财之盗匪。

悔主改成“后悔”。这个方面讲五障或者讲五盖,有些地方讲五盖。这五盖就是五善财的盗匪,那么五盖是什么呢或者五种障碍?掉举、后悔这个是第一个,害心是第二个,昏睡是第三个,贪欲是第四个,怀疑是第五个。掉举和后悔放在一起讲的,昏睡放在一起讲的,像这样实际上有七个,这个地方回答成五个。

掉举就是一种心,自己的心散乱,胡思乱想这个状态就叫做掉举。后悔是对于以前所做的事情再再生起后悔心,这个叫后悔,这些都是一种心散乱的状态。

害心是什么呢?害心主要是对于众生生起一种迫害心,杀害心等等。

昏睡,昏就是昏沉,就是自己的根略有内收的时候,比如自己打坐的时候有点昏沉,睡是极其内收的时候,就睡过去了。像这样昏和睡都是心的一种内收状态,就是放在一起,因为前面掉举和后悔都是心外散,然后昏沉和睡眠都是心内收,所以这两个在一起讲的。

贪欲就是对于一切世间八法再再生起贪执心。

怀疑就是三心二意的这样一种状态,对于功德法、对于禅定的本体生起怀疑。

如果生起这五种障碍的话,应该知道这是夺善财的盗匪,就是强力将自己的善功德全部偷走,全部抢走,这个方面就是五种障碍。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五种障碍,必须要远离这五种障碍。

信心精进与正念,等持智慧胜法位,

当勤于此称力根,乃为顶位之本体。

这个方面就是讲五根五力。信心是第一个,精进是第二个,正念第三个,等持第四个,智慧是第五个。像这样讲的是五根,平时我们讲信进念定慧,信心就是信,对于上师三宝对于正法一种信解信;精进就是对于自己所信的对境再再的去加行;正念就是对于自己所精进的所缘不忘失叫正念;等持就是一缘专注;智慧就是了知它们的本体,世俗谛也好,胜义谛也好,了知它们的本体叫智慧。

所以信进念定慧,这个就是五根,这个五根在《俱舍论》当中称为涅槃根,涅槃五根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依靠这五种修法的话,它是涅槃的根本因,它是涅槃的因,通修持信进念定慧,就可以获得涅槃,所以称之为涅槃五根。

胜法位是什么意思呢?胜法位就是讲四加行道当中四第一法位,就是最高的一个位置,最接近见道的,这个叫做胜法,叫第一法,世间第一法,或者叫胜法。那么也就是说这样一种五根或者这样五种修法,也是胜法位的本体,除了这五个本体之外没有其他的胜法位,所以这个方面叫胜法位。

然后当勤于此生力根,当精勤修持这五种修法,称力根,称力根是什么?就是说在忍位的时候称为五力,在暖位的时候称为根,五根五力实际上没有其他的单独的本体,只不过在暖顶的时候称之为五根而已,忍第?法位称之为五力而已,因为力它的违品不能够胜伏叫力,这个以前讲这些的时候都讲过的。

乃为顶位之本体,这样的修法也是顶位的本体,归纳起来讲是什么意思呢?在颂词当中比较明显的胜法位和顶位,就是说这五种修法一个是在胜法位当中它作为本体的,在顶位的时候作为本体的,这个就是在四加行道当两个道了。然后称力根当中这个力,前面解释成忍位,根解释成暖位,所以实际上综合起来看这个颂词的时候,暖、顶、忍事第一法,那么在加行道的事位当中都是修持这五种修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我们对照这样颂词这样如是了解的。

应当不超越此中所说之理。依此可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法。

不超越,就是按照论典当中所讲的去修持,依此可以成就增上生、决定胜的法。

下面讲第四个科判,回向本品善根。

甲四、回向本品善根:

现将如理广说意义之福德回向众生:

如是大乐法甘霖,令众心田二资盛,

于此业惑三有中,疲劳心性今休息。

如是大乐法,那么前面所讲到的能够获得大乐解脱的因,这些就是大乐法,那么犹如甘霖一样,犹如妙雨一样,那么这个妙雨降到田地当中的时候,田地当中的庄稼它会增盛。那么这个妙雨流入众生的心田,流入众生心田之后,众生相续当中的二资粮的庄稼会增盛,因为在这个地方讲到了业因果之道,业因果之道包括起来就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所以说这些大乐的教授,众生如果能够领纳,能够修行的话,众生相续当中的二资粮的苗芽绝对会增盛,最后就可以得果的。

于此业惑三有中,疲劳心性今休息。愿这样一种善说在充满业惑的三有当中让众生疲劳的心性获得休息,今天?获得休息,这就是个回向偈。

以此句义之清凉法雨,令众生心田中的善资庄稼茂盛,遣除充满三有的烦恼以及乏少安乐的贫穷,于圆满功德的佛果虚空藏中得到休息。

这个句义当中都是具有清凉的自性,犹如妙雨一样,那么这个妙雨流入众生心田,众生相续当中的善资粮庄稼都能够生长都能够增盛。然后遣除在整个三有充满了烦恼,还有缺少安乐的贫穷,然后在最后圆满功德的佛果虚空藏,就是犹如虚空一样的宝藏当中,虚空藏这个地方比喻成佛果的,所以在这样犹如虚空一样的佛果当中最后得到彻底的休息。

今从导师所开法门中,取出甚深珍宝此义后,

为利他众详细而撰著,以此愿众获得胜菩提。

今从导师所开法门中,主要是说出出处,无垢光尊者所宣讲的第四品的业因果的教授是不是随便讲的,不是的。从导师佛陀所开示的这些经论法轮当中取出来的,它是一个依据,取出这样甚深珍宝的意义,当然意义的意思不完全全部都是佛经论典这些文字、字句原样照搬,不是这样的,有些引用了教证,但是很多都是把它的意义提出来宣讲的。他的发心是什么?为利他众详细而撰著的,非常详细不是随随便便,详细而撰著的。以此愿众获得胜菩提,以这个善根愿一切众生获得胜菩提果。

意虚空中烦恼之群星,闪烁非理作意之白光,

愿以广大福德之阳光,遣除彼光升起智慧日。

这个精装本当中多了一句,292页第一行的那句就要删掉了,那一句是多的,不知道薄本里面也是不是多,反正精装本有一句是多的。

意虚空之群星,这个时候通过比喻的方式,众生的意虚空,众生的心虚空当中很多很多烦恼,就比喻成黑暗的天空当中有很多很多星星一样,那么星星闪烁着白光,无垢光尊者比喻都是非理作意的光芒,就是虚空当中星星闪的光芒比喻成我们相续当中的烦恼它自己非理作意的能力,就比喻成这样。

愿以广大福德之阳光,遣除彼光升起智慧日。无垢光尊者愿以广大福德之阳光,相续当中生起广大福德之后,好像白天来了,白天来了之后阳光升起来了,阳光升起来了之后,遣除彼光升起智慧日,彼光就是心性的光芒。这些黑暗当中星星的光芒全部被遣除,或者全部被映蔽,然后众生相续当中升起智慧日的话,就不会再有非理作意了,这个方面会生起如理作意。

愿诸众生所愿如意成,越过业与烦恼之大海,

愿恒享受圆满之妙法,愿于无勤之中善自增。

又愿一切众生一切所愿如意成,尤其是善愿,没有说是让众生的恶愿如意成就的,所以像这样缘一切众生相续当中的善愿都如意成就。越过业与烦恼之大海,就是说业和烦恼比喻成大海,众生沉溺在业和烦恼大海当中受苦,所以现在愿善根或者修持这个佛法,一切众生都超越业和烦恼的大海到达彼岸。愿恒享受圆满之妙法,相续当中生起妙法的功德,所以说经常享用圆满的妙法。愿于无勤之中善自增,在无有勤作之中一切的善法自然增上。

《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四品,业因果释终。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