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无常实修引导
目录
二、寿命无常
认识到暇满的难得、义大后,就发起了取心要欲,想以此人身摄取真实大义。但是,以延缓摄取不到心要,会被死无常他自在转的缘故,因此要修无常。意思是,透过修无常,认识到暇满人身会很快没有,因此要及时修法。更迫切地看到,无常今天就会降临,不得不马上舍离此世,因此现在就要修法。时时以念死无常驱使心急切地修法,才能摄取到心要。因此,下面分七项思维寿命无常。
思维器世间无常
世间有外器和内情两种。世间的形成有一定顺序,外器世间从下往上逐渐形成,内有情世间从上往下逐渐形成。按这样思维时,跟修暇满难得一样,分座上和座间来修持。
一、思维器世间形成的次第
在此世间的前一个劫坏灭后,就成了虚空中全空的状态,从此,空期的中劫开始了。这样的二十个中劫圆满后就到了这一期,这个世间出现了开端,也就是开了头。由这个劫所有众生共同的福德力,逐渐出现虚空、风轮、水轮以及各种器界形态。因此,先观虚空的形成,再观风轮的形成,再观水轮的形成,再观器界设施的形成。
(一)虚空的形成
这个世间的成劫开始时,由这一劫众生共同的福德力出现下基意空清净的虚空,它有一个三角形、青色、深处是晴朗天蓝色的外围。这就好比一个屋子的天井,三角形是它的外围,中间处是虚空,三角形的三边是青色的,中间深处是晴朗的天蓝色。出现了这样的虚空。
(二)风轮的形成
接着思维虚空上方风轮形成的状况,分二:1、形状;2、边缘。形状是由东南西北四股风出现的十字形。其中东风往西吹击,西风往东吹击(相互吹击),南风往北吹击,北风往南吹击,这样四股风合成一个十字形。十字形的边缘是墨绿色。
(三)水轮的形成
分三:1、由来;2、色形;3、边缘。在风轮之上,由于金藏云中降雨的缘故,出现了白明圆形的水轮,有白亮颜色的边缘。也就是金藏云中降雨,出现了水轮,圆形、显现很明的白色,边缘呈现白亮色。
(四)器界设施的形成
要了解如何以上中下三品风形成须弥山王、七金山以及四洲和铁围山。也就是,以上品解开水界的风,把水吹压成须弥山王;以中品解界的风,把水吹成七金山;以下品解界的风,把水吹压成四大部洲以及由石煤所成的铁轮围山。
二、思维内有情界的形成
这又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上至有顶下至无间地狱,由于有情的邪念越来越粗,逐渐往下生。直到无间地狱最初生起一个有情为止,整个三有世间的各类有情都有了,种类齐全。这样就完成了成劫的历程。此间经历二十个中劫。
接着在大劫的安住期,要经历二十个中劫。这二十段先是住劫初长期,再是中间十八次增减,最后增上去后减下一点,叫做“住劫后短期”。第一段住劫初长期,指从人寿无量岁逐渐减到十岁之间;中间十八个增减,指从人寿十岁增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减到十岁,这样经过十八次;最后住劫后短期,指从十岁增到无量岁,再降到八万岁。这样的历程叫做“二十个中劫”。
最后一个中劫,人寿八万岁以后,是坏劫的开始。对此分两段思维:1、空有情界;2、坏器世界。
1、空有情界
有情界是由下至上一路空掉。也就是在本刹土的地狱中,没有一个有情新受生,那些地狱定受业者被业力引到他方地狱中,已生者逐渐业力减轻,生到上上处。除了一些造深重罪业之人外,其他地狱都空了。像这样,饿鬼界和旁生界也都次第空掉了,无一有情。
接着,在人类中有一个人去了静处,得了二静虑后起定,高声唱言:“善哉!静虑是如此喜乐、甚乐!”其他人知道后,也如是修习而得到二静虑,命终后都次第生到二禅极光净天。接着是四王天、三十三天以及依虚空而住的四处天,次第跟人一样,得了静虑心后全部生到二禅极光净天。一禅天人也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到此为止,二禅之下一直到地狱最底层之间,一个有情也没有了。这是空有情界的状况。
2、坏器世界
接着要看坏器世界的情形。连有情从鼻子里一呼一吸的风也没有,非常干旱,以这个缘故不见一点雨水。先是一切果木园林枯死,这样空中逐渐出现七个日轮,发生火灾。最后,须弥山四周一直连带天界全部遭到烈火焚烧,成了一大火聚。之后火被风往下吹,吹逐后烧掉了那些空空的恶趣处,一直烧到最下层的地狱,和地狱的火相遇。先是地狱火往上烧劫末火,接着由于业力实在太强大,劫末火占上风,向下烧地狱火。这个火压倒了地狱火,往下烧。先烧上层诸地狱,最后烧到无间地狱,这时无间地狱的有情仅仅一瞬间就生到他方的无间地狱去了。像这样,火往下一直烧到地狱底层。猛烈的火焰又往上回过来烧。以这个缘故,上层天界的空无人处都被烧毁后,二禅天以下全部烧空,成了一个大灰聚。
劫末三灾坏世界观修引导
修心的要旨
以下作三灾的观修引导,依照祖师的法轨,对世间界生起厌离之心。为起厌患故,必须明观到诸行无常的真相。对一切行从两分来观察。要看到一切行无常、不久住、速疾变易、不可倚靠。这样认识后,就知道不应乐著,应当厌患,不应求取,应当舍离,应希求解脱。由此对此界发生彻底的厌患舍离,心的方向完全转变,这是修心的要旨。达成了心的转变后,就会对器界彻底舍离,没有一点趣向之心,这样就从对器界的贪著中退下来了。有情界也是如此。
或者又可说,利根者一旦知道器界悉皆无常,不可倚靠,他顿然就会知道整个世间界都不可倚靠,会产生彻底的出离心。而根性钝者应一分一分地看破。现在就定在要了认“无常变易不可倚”这一点上,“倚”是倚靠的意思。我们心里原先以为这是坚实法,所以倚靠、寄托在上面。现在看到它速疾变掉,就知道要舍离。原先以为有乐可著,现在看到都是坏灭苦法,就厌患它,觉得毫无意义。要像这样发生心态上的转变。对于有为法,用“行”字来表达。就像迁流的水、速疾变易的闪电等,它在迁流中,一点都不住。从这里可以看到把不住,想捉也捉不到,想靠也靠不住,所以“行”字很重要。
总略观修
要点:略观器世间刹那间无常坏灭,引发对器世间乃至一切诸行的厌离之心。
心中出现的观念和心态: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首先,大家试着从总体来体会。也就是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大部洲等表示一个世界,十亿个这样的世界叫做“三千大千世界”。然后思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梵天,一刹那间就消失了。这时就想:“这些靠得住吗?我在这上抓得住吗?这里面有实义吗?”当看到所有器世界全部坏灭时,就这样想:“我要从中舍离,希求解脱!”修1分钟。
七火坏世界观修引导
一日出时,一切草木园林悉皆枯槁而死。
要点:
1、不降雨。
2、草木园林枯槁而死的状况。
3、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首先观修,当一日出现时,一切草木园林枯死的无常情形。有三个要点:一、知道此前不降雨的情形;二、知道此后一切草木园林枯槁而死的状况;三、由此引发“一切行不可乐著,应当厌患,应当舍离,应希求解脱”的道心。
这样想:整个世界滴雨不下,在这种大干旱中,一切树木、药草乃至所有园林,全部枯槁而死。这样想后,再遍推想到,一切行全是这样的。当出现枯槁相时,要联想到:这里曾经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果实累累的枝头、种种绿草鲜花等,是那么繁荣、鲜艳,然而到此时都干枯了,完全没了生机,全部死尽了。这时要想:有为法的世界都是这样的。然后想:这里可乐著吗?能求到什么吗?随后心里就肯定:“我要厌患这一切,舍离这一切,要求解脱!”观修1分钟。
二日出时,溪流、池沼悉皆干枯竭尽。
要点:
1、观出溪流、池沼干枯竭尽的相状。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要想到,须弥山的山腰处出现两个日轮,同时照着大地,热力非常大。此时,一切草木丛林全都没有了,出现了沙漠般的状况。地上的溪流、池沼全部蒸干了,往日潺潺流水、星罗棋布的湖泊、池沼一个也没有了。之后想到:一切有为法都跟这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靠不住的。然后想:“我对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是要求取,而是要舍离。这是苦世界,要尽快从中解脱!”这样发出世间心。修1分钟。
三日出时,诸大江河悉皆干枯竭尽。
要点:
1、观江河枯竭的相状。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此时观修三个太阳出现在世间,同时照耀大地。不但小的沟渠、溪流、池沼全部干掉,而且大江、大河也全部干掉了。这样想:长江、黄河、珠江、扬子江、雅鲁藏布江等,全部干得一滴水不剩。大江大河全部变成干枯的河床相。之后想: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是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然后想:“我不能再乐著这些了,而是要厌患,不应当在这里求取什么,而是要舍离,不是还在这里求利乐,而是要速求解脱!”像这样发出世心,修1分钟。
四日出时,无热恼大池干枯竭尽。
要点:
1、观到江河之源无热恼池干枯竭尽的状况。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世上出现四个太阳并照大地,不但大江、大河的水全部干竭,连诸河之源的无热恼大池也干得一滴水不剩。这里要明确源和流的关系。好比一个大水池,从四边接出自来水管,现在不但所流的所有江河干掉了,连诸河之源的无热恼池也干得一点不剩。然后联想到: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无常,不会久住,很快就没有了,靠不住的。然后想到:“所有有为法都是这样靠不住,不应当乐著,要厌患,不要再求取,要舍离,不要再抱什么希望,要求解脱!”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生厌离。修1分钟。
五日出时,外大海水量减少一百由旬,渐次地减少二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乃至八万四千由旬。剩余的水量又减到由旬、俱舍卢,最终减到连牛脚印水也无剩余,彻底干枯穷尽。
要点:
1、观出大海水逐渐干涸的情形,最终干到滴水不剩。
2、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想须弥山腰出现五个太阳,同时遍照大地的灾难相。这时,大地极其炽热,不但无热恼大池全部干竭,就连深八万四千由旬的大海也逐渐干枯。要想到,从一百由旬干到七百由旬,再干到一千由旬、一万由旬……逐渐干下去,最终出现了极深的两岸。接着,海水逐渐降到只有一百由旬、十由旬……逐渐降下去,出现了很深的山谷,底下只有一点点水。继续干下去,剩下一由旬、一俱舍卢。再干下去,水只到一个人的头部、肩部、腰部、膝盖、脚踝,最后连脚印那么一点水也没有了。那么大的海,那么丰富的水量,最终全部没有了。所有大海都呈现出非常高的两岸,中间是大盆地,一点水也没有。之后就想: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不久住,迅速变易,不可靠。然后想:在这世上,什么能靠得住?什么能求得到?由此就想:“我对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要想从中求取什么,要舍离,不要陷在里面,应当迅速求解脱!”修1分钟。
六日出时,大地乃至雪山皆悉烧燃。
要点:
1、观出大地上所有高山乃至大雪山,全部烧得烟雾腾腾的相。
2、特别观出大地高山烟起的相,而且各种烟合成一股大烟。
3、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须弥山腰处出现六个日轮,并列照耀大地极其酷热的状况。这时不但没有江河池海,而且,所有的大地、须弥山王以及所有山全部冒出烟来,合成一股大烟。这种情形就像很多陶师在烧陶器,每一个窑里都出一股烟,无数股烟合成一股非常浓重的大烟雾。像这样,整个大地变得浓烟滚滚。然后想到:昔日的情景一去不复返。由此联想到:连这样坚固的山都烧得烟雾腾腾,可见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不久住,很快变易,不可靠。然后想:“对这样的诸行,我不要乐著,应当厌患,我不要在里面求取什么,应当舍离,我要尽快从中解脱!”修1分钟。
七日出时,须弥山、四大部洲、八小辅洲、七大金山、铁围山悉皆烧燃。
要点:
1、观出所有的山王、诸山、大洲、小洲、铁围山等全数烧穿的相。
2、观出四处的火合成一个大火焰。
3、引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先观想须弥山腰处出现七个太阳,同时照耀大地的极可怕灾相。由于热量极大,在先前世界浓烟滚滚的状况后,就开始出现火焰。整个四大部洲、八小辅洲、须弥山王、七金山乃至铁围山,全数烧得火焰腾腾,就像各处陶匠烧陶器时出现火焰,而且所有火焰合成一个大火聚。像这样,观出整个世界一片火海。然后联想到: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无常,没法常住,很快就变掉,不可靠。然后想:“我对于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要从中求取,要赶紧舍离,尽快从苦海中解脱!”修1分钟。
结合自身的环境,观修一切都将坏灭无常。由此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了解了当世界末日来临时,渐次出现七个日轮,器世界逐渐坏灭,最终连最坚固的高山、铁围,也全数烧成雄雄火焰。之后结合最切近的环境,想到:我所处的城市,这里的所有树木将全部干枯,花草全部枯萎,一点植物也没有,都干枯死掉。这里所有的河流、湖泊、小溪全部干完。城市里的所有大厦、街道全部冒浓烟,都烧成了火等等。像这样观整座城市的情景。之后心想:“连城市都是无常坏灭的,不久住,不可靠,那我对诸行还乐著什么呢?应当厌患,不应当在这里求取什么,应当舍离,不要再做白日梦,应当速求解脱!”像这样,对城市里的所有设施、各种景观等,全数生厌患心,想从中出离。修1分钟。
再扩展到一国、一洲乃至全地球,都观想被火灾所坏灭的情形。之后发厌离心: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这时要扩大观想境界。想到在整个中国大地上,无论有多少省、多少县、多少村落等,在火灾来临时,这里的所有草木园林都干枯而死,连一片绿叶都没有。之后想,这里的所有池流、溪沼、江河、大海,全都干得不剩一滴水。再想,这里所有最繁华的都市,都市里的商厦、地铁、公园、居民区、学校等,全都烧得烟雾腾腾。再想,整个国土全部燃起火来。之后推及到亚洲、欧洲等,整个五大洲、四大洋全部被火灾坏灭无余,最后整个地球彻底空尽。之后想:我在这样的地球上还求些什么?这里哪个法靠得住?再想:“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不久住,很快要变掉,靠不住。我对一切有为法都不要乐著,要厌患,不要还痴心求取什么,要赶紧出离,不要再待在苦海里,要尽快解脱!”这样坚定地发出世之心。修1分钟。
二、寿命无常
这下该做摄取心要了,对此由缓缓取不到心要,而为死无常自在转故,须分七项思维无常。
思维寿命无常要扣到暇满人身上。前面由因、比喻、数量思择了八暇十满的人身非常难得,现在得到时,仅仅停留在“知道暇满很难得”上没有利益,而是要用暇满人身摄取心要。用暇满人身摄取心要时,认为现在不着急,可以先成家,做世间事业,各种现世想法都完成以后,到了七八十岁再去静处修行,或者想今年可以忙别的,明年一定好好闭关修行等等,然而实际上不会有可延缓的闲暇,死无常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知道,因此,这样延缓是取不到心要的。
“缓缓”指若无其事,好像没有死无常这件事,认为可以推延,慢慢来修行。但实际上,不会像想象的这样来成办。不管你是做善法忏罪也好,不做善法不忏罪也好,反正无常是没有自由支配的。死无常骤然间就会出现,就像头上突然响起霹雳一样。认为“不是一定要现在修行,明天、下个月、明年等都可以做”,这样把寿命看得很长而一直拖拉是不对的。想:“我将来会做善法,以后一定好好做,尽心尽力地修”,其实根本没有这种空闲,在这中间或许就死了。没摄取到心要而死的话,人身白白浪费了,甚至有的堕到三恶趣里。就像《入行论》所说,乃至还没有被四个人肩抬着尸体扔到尸陀林以前,要到寂静山林里修行。“被死无常他自在转故”就是这个意思。
暇满人身这么难得而又如此无常,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死去,所以,缓缓地做善法,没有这样的空闲,要迅速去做。大德们曾说:要像美女头上着了火,立即灭掉那样,又像胆小者怀中落入蛇,马上抖落一样。因为美女执著相貌,头上燃火她会马上熄灭,胆小的人怀中落入蛇,他会马上抖落,根本不延缓。藏地老人常说:“我没多少时间,要赶紧修死法。”“死法”指对死有益的善法,要急速地修,不然死马上要来,那时想修也修不到。应当这样非常迅速、及时地修法。
修习暇满难得,会发起“现世必须修法”的心,因为现世不修的话,往后多生当中极难得到暇满人身。虽然这样能破除推延到后世才修法的懈怠,然而心中没有无常死想的缘故,会认为“我在前前的年月日不必修行,后后修也可以。”为了破除这种懈怠,发起“必须现在修行”的心,应该修习无常。对此要按照《言教》从七个方面来趋入,即外器世间无常、内情世间无常、世间主无常等。
首先就此外器世间的形成而言,器世间从下往上形成,内有情从上往下形成。因此,思维彼者要分座上、座间而修习,与修暇满难得时相同。
外器世间的形成,是按照从下往上的次第逐渐完成。就像《宝性论》所说:地轮依于水轮,水轮依于风轮,风轮依于空轮,空轮依于如来藏心。山王、四洲等要依止带有盐的大海,而这些海水要依止风轮,风轮依止虚空。也就是下面是虚空,往上是风轮、水轮、地轮、山王各洲等,按这样的次第来完成器界。就像建房子先建地基,之后一层一层建上去,而不是从上往下建一样。内有情界刚好相反,是按照从上往下的次第逐渐完成。有成必有坏,由此会出现成住坏空的各种状况。
我们要思维器界和有情界的无常性。这样才知道自身所处的世界如何,发现这里无一法可倚靠,没有乐可得,要从中解脱,会出现大的观念。之后观察自身,作为有情中的一个,脆弱地像水泡一样,必然会瞬间破灭,或者朝不保夕,说不定今天就会死亡等。由此对于此期人身发生新的观念,决定人生的方向唯一是及时修法。从一开始的提示里就会发现它是因缘所生,终究要破灭,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审视。
这个大问题也要分座上和座间两段来思维。做法跟暇满难得一样,座上修有前行、正行、结行,前行又有前行的前行、前行的正行等,坐间也有相关的修持和要求,都一如前面所说。
座上之正行:首先于此世间之前的一个劫坏灭后,成了虚空中全空的状况,经二十个中劫圆满后,现在的此世间开始形成。
“此世间”指我们安住的贤劫世间。由于在此劫中有一千尊佛要出世转法轮,是特别好的时劫,因此称为“贤劫”,之前的劫就不是贤劫。我们正处在住劫期间,往前还有这个劫的形成,再往前是上一个劫坏灭后成空的空劫时期。因此要追溯到在这个世间之前的那个劫,它经过坏灭以后,成了完全空的虚空状况,要持续二十个劫。当它期满时,现在这个世间开始形成,出现了“成”的开端。
“由此劫诸有情共同的福德力”。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共的。也就是,“成”是在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识前现为成,“住”是在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识前现为住等等。不会在一部分有情前现为成,在另一部分有情前现为还没成,也不会在一部分有情前现为住,在另一部分有情前现为灭。就像一个道场,不是由一两个人的福德力出现这么多显现,而是由所有人的共同福德力出现能依、所依情器的显现。内有情相续的根身,以及自身的果报遭遇,由各自的别业所感,而外器世间是由共同福德力所成。 很久以前,这些众生积集过能感现这个世界的共同业,由此才显现为共同的器界。整个器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由此劫众生的共业在支配。
器世间由诸有情共同业的增上力而出现,它成为放电影幕后的胶片、光束,之后,器界、情界的立体宽银幕电影,逐渐在有情观众的识前放映。要看到大的状况,一段一段成住坏空的相,有了总体观感后,会发现这并不是常住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不可靠,继而联想到自身,那更是危脆的泡沫。一定要透视到整个状况,一一思择确认,之后会出现胜解;由此会发生欲,也就是想从中出离,求得坚实果位;由这个欲驱使,会去寻找真实道路,发现只有法是真实道路后,就会一心投入到修法中。
整个思择分四段来完成:(一)思择成劫的情形;(二)思择住劫的情形;(三)思择坏劫的情形;(四)思择空劫的情形。合起来会出现大无常观。
(一)思择成劫的情形
由此劫诸有情共同的福德力,成就了一个下基意空清净的虚空,其边缘为三角形、呈青色,边缘的深处为晴空天蓝色。
由这个世界诸有情业的增上力,首先构成三千大千世界的下基,它的名字叫做“意空清净之虚空”。它具有三角形、青色的边缘相,这个边缘的三条边是有宽度的,深处是晴空天蓝色,这样就出现了虚空。
其上生起风轮,是东风向西冲击、西风向东冲击、南风向北冲击、北风向南冲击的金刚十字形,有带浅绿之黑色的边缘。
接下来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依止虚空有风轮生起,呈现为金刚十字形。也就是,东风冲击西,西风冲击东,南风冲击北,北风冲击南,两股力量一顶,处在均衡状态,就成为世界的支架,能够托起水轮,乃至再往上的金轮等。由于冲击的力量达到均衡,它成为支架。金刚十字形的周围或者边缘呈现带淡绿色的黑色。
其上生起水轮,即由金藏云降雨的缘故,出现白明、圆形的水轮,水轮周围是白亮色。
接着依止风轮生起水轮。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出现金藏云或者起了大云雨,之后降澍大雨,由此出现白的、亮的、圆形的水轮,水轮的周围或边缘现为白色、明亮的相。
其上,以上品风简别诸界而成须弥山王,以中品风简别界而成诸金山,以下品风简别界而成四大部洲,以及由石煤合成的铁轮围山。
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在水轮之上形成了山洲的情形。有三段思择:(1)前期过程;(2)风简别性;(3)形成山洲。
(1)前期过程
当水轮形成以后,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感得别种风起,搏击水,在上层结成了金轮。就像熟牛奶上面凝结成一层膜那样,水轮减少,上层都转成了金轮。接着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又有大云现起,雨滴像车轴那么大,降在金轮上面。结果积集的水波涛奔涌,形成了众宝的水藏。由具种种威德的猛风搏击水,变成金宝、银宝等各种种类的宝。
(2)风简别性
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出现特别的风,它具有智能性,按照业力的安排,自然能在水的宝藏界里辨别、选择其中的宝类,合成山王、金山、大洲、小洲等。为何它具有这种智能呢?就像人体,不假任何造作安排,食物一进入体内,自然由各大脏腑完成种种过程,会排除毒素,吸取营养,形成血、肉、骨骼等。像这样,如来藏随染缘会发生各种变造的情形,这是藏性本有的功能。
(3)形成山洲
此后由诸有情业的增上力引起特别的风,能够简别宝等。然后摄集其中的宝让它们聚集起来而成就山和洲。以上品风简别海中诸界,从中辨别而择取金、银、琉璃、玻璃等,摄集起来成就须弥山王。由中品风简别海中诸种种界,摄集成就诸大金山。由下品风简别摄集海中的原料,形成四大部洲以及由石煤合成的铁轮围山。诸如此类形成器界的规模。
以上大致了解了器世界由下而上一层一层法尔变造出来的状况。
内诸有情从上向下形成,即从有顶至地狱之间,分别心越来越粗而逐渐下生,至无间地狱初生一个有情为止,经历二十个中劫。
器界刚成就之际是全空状态,就像空房子里没人一样,此后从上往下次第出现有情。先是上上的有顶非想非非想天出现第一个受生有情,心识很细。之后分别心变得越来越粗,逐渐往下堕,在下层开始出现有情。次第有了无色界各天的有情、色界各天的有情、欲界各天的有情。之后心更粗,人间有了有情。之后烦恼更盛,堕到下界,旁生界有了有情,饿鬼界有了有情,地狱界有了有情。像这样,在各种界或领域里都出现了受生有情。最后一个业重有情在无间地狱里受生。到此,有情界整体种类就完成了。器界、情界的完成共经历二十个中劫。
(二)思择住劫的情形
此后住劫开始,诸有情从无量岁渐次减至十岁之间的减期,名为“初长第一住中劫”。随后人寿由十岁渐次增至八万岁,期间经一个升降,如此圆满十八次一增一减后,从十岁增至无量岁,之后在减一个时胜解佛出世,佛出世后至人寿八万岁,名为“后短末一住中劫”。如是经过二十中劫。
对于住劫的情形,分初、中、后三段来思择。“初”指第一段第一个中劫,“中”指中间十八个中劫,“后”指最后一个中劫。
在成劫圆满以后,住劫就开始了。第一个住劫叫做“初长第一住中劫”,即人类从无量岁逐渐减到十岁之间的减期。不同于之后从八万岁降到十岁的情形,它更加长,因此叫“初长”。我们现在就处在住劫的第一个中劫当中。人寿从无量岁递减,到了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降到四万岁,拘那含牟尼佛出世;又跌到两万岁,前佛迦叶佛出世;继续降到百岁,第四导师释迦佛出世。而我们处在佛灭度后两千五百多年,人寿七八十岁的时期。之后烦恼、业愈加粗重,人寿递减到十岁时出现小三灾。到此就完成了初长第一住中劫。
住劫第二段的情形,以十八升降为特征。先具体了解第二中劫的情形,之后十七个升降都依次类推。也就是在人寿十岁发生小三灾以后,人心回转向善,从持不杀戒开始逐渐增寿。每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人寿八万岁为止,这就完成了一度的上升。那时弥勒佛降世,正如《弥勒成佛经》所说那样,人类的福德到圆满之时,佛出世说三乘法,广度有情。弥勒佛灭度后,人寿按每百年降一岁的情形往下减,一直减到谷底十岁为止,就完成了下降的时期。这样一升一降,好像一个弯的状况,就是住劫中第二中劫的情形。这样一增一减经历十八次,叫做圆满了中间的十八中劫。
第三段后短末一住中劫的情形。所谓“后短”,指升到无量岁之后递减,只落到八万岁就算结束,不像其他劫,一直要落到十岁为止。由于这是劫的最后情形,因此称为“末一住”。具体是从人寿十岁开始,人类行善,每百年寿命递增一岁,增到无量岁之后,在减一岁的时候胜解佛出世。他将要完成的事业是前佛所有事业数量的总和,住世的寿命也等于前佛所有寿命的总和。当他完成事业之后,到人寿八万岁为止,就完成了最后一个中劫。到此经历了二十中劫,住劫就圆满了。
(三)思择坏劫的情形
分二:1、坏有情;2、坏外器。
1、坏有情分三:(1)恶趣有情坏;(2)人类有情坏;(3)天界有情坏。
(1)恶趣有情坏
人寿八万岁后,坏劫开始,本刹土诸地狱中无一有情新生,诸有地狱定受业者移生他方地狱,而诸已生者逐渐业减薄,生至上上处中。除金刚际上的无间地狱中,还有一些造了无间业、舍弃正法罪、与密咒金刚阿阇黎之间失坏誓戒的业重者之外,诸地狱空尽。之后,次第地诸饿鬼和旁生也如是空尽。
到了人寿八万岁,坏劫开始了。首先,恶趣有情坏的情形从地狱说起。坏劫开始后,本刹土的地狱里没有一个有情新生,那些造了定受地狱报恶业的众生生在他方地狱,而那些已经生地狱者,逐渐业力减薄生到上上处。除了无间地狱里造了五逆、谤法、谤师等重业者外,其他地狱都空尽了。接着,诸饿鬼界、诸旁生界也都次第空尽。饿鬼、旁生的情形与地狱一样,将不会有一个新生有情,那些造了定受饿鬼和旁生报的有情移生到他方刹土,而已经生到饿鬼和旁生界的有情,业力减薄后会生到上上处。以上是恶趣空尽的情况。
(2)人类有情坏
随后诸人类中,由一个人去了静处得二静虑心后,从静虑起高声唱言:“善哉!定生喜乐!甚乐甚静!”由此诸余人了知后修习故得二禅心后,次第命终生至二禅极光净天。
人类坏的情形。一个人去了寂静处,没有师父传教授,法尔就得了二静虑心,住在那里自然现前了。那时,他从静虑起后高声唱言:“善哉!定生喜乐甚乐甚静!”这里的“定生”指从静虑生,没有欲界诸多分别烦恼的过患,也远离色界初禅寻伺心所这些粗的分别,在很细的状态里出现二禅定生喜乐。当他宣布后,其他人也都修静虑,得到二禅心后,一个接一个渐次命终,而直接生到二禅极光净天,由此人类空尽。由于他们得的是二禅心,没有如火般的寻伺,所以直接生到二禅天,将来不会受到火灾的毁坏。
(3)天界有情坏
其后,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四空居天次第跟人一样得了二禅心后全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初禅诸天也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随后二禅之下至地狱底层之间,连一丝有情呼吸的气息都没有。
天界坏的情形。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四种空居天,也都跟人一样,得了二禅心后全数生到二禅极光净天。不仅是六欲天,初禅诸天也都生到二禅极光净天。到此为止,天界二禅以下到地狱最下层之间,连一个有情的呼吸也没有,也就是整个全空尽的意思。它的表达是,不必说见到有情,就连有情呼的一口气也没有,除了无间地狱一些业重有情之外,空空荡荡没有人。
2、坏外器
分二:(1)以火灾坏;(2)以水灾风灾坏。
(1)以火灾坏
这里要做七日坏世间和劫火烧坏二禅以下两段思择。
由此天不降雨,一切果木园林枯死,而空中渐次出现七个日轮后,须弥山、四大洲包括天处在内都起火燃烧,合成了一大火焰。
“由此”就是由有情界清场完毕,之后开始坏器界。缘起井然有序,不会紊乱。这时天不降雨,地上的一切果木园林全部枯槁而死。“空中渐次出现七个日轮后”,指先是一个太阳,再是两个太阳,一直到七个太阳并出。最终导致须弥山、四大部洲包括天处,都烧得先冒焦烟,再从中出火,之后全部烧成了熊熊烈焰,最后所有烈焰合成一个大火焰,这样再下烧上烧。
思维七日渐次出现坏世间的情形。一日出时天不降雨,地上一切树木、稻谷、药草、园林全部枯槁灭尽,一点不剩。二日出时,地上的溪流、池沼全部干竭,没有剩余。三日出时,地上的大江、大河全数干竭,不得久住。四日出时,江河之源的无热恼池也彻底干竭。五日出时,大海水减掉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万由旬,最终减掉了八万四千由旬。接着,剩余的水量又从由旬、俱卢舍起,最终减到连牛脚印里的水量也没有,这样全数干尽。六日出时,一切大地、须弥山王全数起烟,合起一股大烟。七日起时,须弥山王、四大部洲、八小辅洲、七大金山和铁围山全数燃烧起来,合成一大火焰。
接着做劫火烧坏二禅以下世间的思维。
风向下吹逐火焰,烧尽了恶趣的诸空处后,与地狱火值遇。先由地狱火向上烧劫末火,由业力强大,劫末火向下烧地狱火,焚烧了地狱中的上层诸处。在焚烧无间地狱之时,彼处诸有情仅在一眨眼时就生到了他方无间地狱。随后火焰向上回行,烧毁了天界上层诸空处,二禅以下悉皆空尽而成了一大灰蕴。
由于火焰全数合成一大劫火,风向下吹着火焰逐渐烧掉饿鬼、地狱等恶趣空处。比如,一层一层的饿鬼器界全部烧掉,地狱从上层烧到下层,地狱里的铁地、油锅、剑叶林等全数烧完。烧到下面时跟地狱火相遇,地狱火朝上烧劫火,但由于业力非常强大,使得劫火朝下烧地狱火,把地狱上层各处全部烧完。直到烧无间地狱时,其中的有情在一眨眼的时间里都生到他方地狱去了。地狱全烧完以后,火焰回过来往上腾,结果烧到了天界上面的诸空处。这样全数烧完后,二禅天以下空尽,成了一大灰蕴。
(2)以水灾风灾坏
二禅诸天转生到三禅天故,从二禅天处形成水藏云,从中降下了诸多如轭木、箭矢一样猛暴的大雨故,之前的灰蕴被水冲坏后变成了浆糊。三禅诸天得了四禅心而转到上界,下基十字风呜呜狂啸而向上腾越后,四禅之下成了灰尘被大风吹散一样,此后成了一个空尽的虚空,其间经过二十中劫。
当时,二禅诸天生到三禅的缘故,从二禅顶部那里出现了水藏云,从中降下很多像轭木、箭矢一样猛暴的大雨。以此缘故,之前的灰蕴被水冲走后变成了浆糊。接着,三禅诸天得了四禅后,转到上界,下基十字型的风“呜呜呜”地鼓吹,往上腾越以后,四禅以下就像灰尘被风吹散一样,变得空无所有。由此坏劫完毕。
总的说,从坏有情界开始,到经历三灾之后,乃至成了全空的虚空时期之前,经历二十个中劫。这就是坏劫的过程。
(四)思择空劫的情形
之后成了全空的虚空时期,经过二十中劫。
在坏劫圆满之后,成了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什么都没有的空无时期,经历二十个中劫,这叫做“空劫阶段”。
劫的成住坏空四期共八十个中劫,对此立名为“一大劫”。此为修习轨理,另有讲说轨理。
总之,劫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经历二十个中劫,总共八十个中劫,合称“一大劫”。
思考题
1、为什么修暇满后要思维无常?
2、我们目前所处世界成、住、坏、空四阶段的具体情形如何?对此详细观察思择。
思维有情众生无常
如是如外器情法无常般,内之自身此身者为如器,心者为如有情,亦有成住坏空无常之相。即最初母胎中蕴成至出生之间成的阶段,婴儿至病之间住的阶段,死病染身至死之间白光水坏、红光火坏、黑光风坏这些坏的阶段,昏厥空的阶段。
这一段透过三方面来观修:(一)身如器,心如有情;(二)思择蕴身无常的必要性;(三)思择蕴身成住坏空的变易相。
(一)身如器,心如有情
外和内是相对安立的。如果把自己身体之外称为“外”的话,那就包括器界和其他有情,而“内”就是自己的身体。观察身体也是无常的自性。身体和心和合成今世的蕴体,这又犹如器和情的关系,也就是身体如同器,心如同器中住的有情,这是更细的。
人们常说,人身是个小宇宙,心是人身宇宙里的住客。好比人住在旅店里,只是暂时一段,过不了多久又要离开,到别的城市去。同样,我们的心识暂时待在身体里,像客人待在旅店里一样,时辰一到就要离开。就像无著菩萨所说,心识的客人要离开身体的旅店。众生由宿世的业力,心暂时待在身体的房子里,如同人住店一样。就像有情依器世界生存那样,我们的八识依客店般的身体而存留。然而住了若干时日,死魔到来,身和心就要别别分离。心去往六道的处所,而身留在后面,要么烧掉,要么扔到尸陀林里喂老鹰,要么扔在水里,要么葬在土里等,想各种办法让它没有。那时身心别别分离,就像旅客彻底离开旅店一样。
(二)思择蕴身无常的必要性
接着我们要明确,思择内蕴身无常的必要性。没发现它是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时,以为身体是常法,是可靠的,可以依靠它来获取各种享乐、利益,由此人生的方向就搞错了。认为这就是我的身体,它又能永久住在世上,那内心深处的动机就是满足它。好东西给它吃,漂亮衣服给它穿,它有病马上治,受到侵害马上保护,它有了荣誉马上得意等等,围绕着身体起了非常重的我所贪著。由于贪著的缘故,数数地为它求取,一心围绕着它,要让它活得更好、保持得更久,让它更高显、更伟大等等。这样就成了以现世为重的非法道者。
现在要改变心的方向,关键是要看到诸行无常,身体是怎样不断地变?怎样靠不住?之后会发现,乐著它没意义,持守它没意义,想在里面求乐没意义。世尊总的教授也要结合在这里来用:“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
“一切行”套在身体上,同样要达到心中出现这个心要。这句话的法则套在一切有为法上都是一样的,关键看你在哪方面敏感、能起心。实际都会引起无常心、求解脱心。在身体上要看到,它是怎样不断地变,不能久住,一个个阶段很快就没有了,是不可靠的。之后就发现,我过去的乐著都错了,不应当对它起爱著心,要厌患,要舍离,要从中求解脱。如果心上达成了这个转变,那绝对要退现世心了。
求现世乐的等起,主要是为了身体,从中发起的一切行动,几乎全是为了身体。如果看透了蕴体无常,速疾变掉,根本靠不住,最后落得一无所有,那心就会反过来。会想:这是要厌患的,要舍离的,要从中求解脱。从此再也不视它为最宝贝的对象,也不再对它起爱著,整天像奴仆服侍老爷一样去养护它,百般满足它、装饰它、营谋它等等。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地退掉现世心。
(三)思择蕴身成住坏空的变易相
总体认识到身和心如同有情住在器世界,或者客人住在旅店一样,就知道身心只是暂时的和合。之后要像了解器界有成住坏空的变易阶段那样,具体了解身体的无常性,从而会明确它一点也靠不住,应当修法。也就是对于它的无常性,必须具体展开来进行观察。当看到它一阶段一阶段都在变易着,就像器世界那样,就会发现没意思。的确如同佛在经中告诉我们的那样,一切行皆无常,不要乐著,应当厌患,不要求取,而要舍离,要求解脱。
下面具体观察四个阶段的变易相,连接起来就会看到,人身小世界从生到死之间的无常相。看清整个前后过程,就不再执身体为常,就会舍开养护身体的想法,或者乐著它,建立它有意义,以及为此求取等各种想法。就像对于器界,一旦看穿就不再乐著而厌患,不再求取而舍离,认为它不可靠,一定要求到法,这时心会转向法。
器世界渐次有虚空、风轮、水轮、金轮,乃至四大部洲、须弥山王等,出现整个器世界的内容,之后就有它的安住、变坏、空亡,我们的身体也有这样四个阶段。最初是中阴阶段,在迷蒙中入了母胎;之后在胎中经过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等,各个分位一个个在变;后来手、脚等各个肢体逐渐显出来;最终就出现一个具有六处的身体,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生识之处出来了,这时胎身已成,出现了身体的自性。直到作为婴儿降生的第一刻为止,属于成劫。就像形成了整个器世间,也就是器界从下到上所有内容都有了,有情界从上到下,下至无间地狱的第一个众生出现了,表示世界已经形成。同样,身体里的心、肝、脾、肺,各种骨节、皮、肉、毛等都有了,这表示器界,心待在里面,也形成得差不多,出现了一个身心小世界,这叫做“成劫”。
接着思择住的阶段。总的要知道,从呱呱坠地成了婴儿开始,一直到得死病之间,叫做“住”。所谓的“死病”,虽然中间有大大小小的病,但不会让你死,总是好了病、病了好,这些是小病变。但如果得了死病,譬如得癌症三年就死,或者得某种病三个月就死,乃至三天、一天就死,或者临终前二十分钟才出现状况,它叫“死病”。就像有些老人说:“这次得病是好不了了,不必再想什么办法。”这就是“死病”。就像在大三灾来临前,多次发生大大小小的灾难,有小三灾,还有比小三灾更小的,比如世界大战、世界大瘟疫、大水火灾难等,这些是小灾,不足以导致世界就此坏掉。然而大三灾一旦来临,就像七日出现,那必然要烧坏地狱乃至天宫。接着经过六十四转劫,最后风灾降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虚空。这样的大三灾来临必定要坏掉世界,其他大大小小灾难过去之后,世界整体的规模还存在。像这样,从婴儿到得死病之前的阶段叫做“住”。
所谓的“坏”,就像世界形成以后,第一个长劫从无量岁降到人寿十岁,经过十八个来回,到了第二十个又升到无量岁,再转折一下降到八万岁,整个过程叫做“住”。在此期间,整个世界的规模不会坏,此后就进入了坏的阶段。对人身来说,得了必死病以后,一直到外气、内气彻底断掉而断尽命根期间,这个时间段就是生命的坏劫。就像前面所说,由七火一水彻底坏掉器世间一样,到了最终阶段,白光水坏,红光火坏,黑光风坏。也就是在死的过程中,将出现白光、红光、黑光。在接近法性中阴现前时,内在的八十个分别聚逐渐隐没,外在出现白光。它像月光一样,有些人快死的时候,出门就说“下雪了”,其实没下。在他的境界里出现白茫茫一片,这就是临死前白光水坏的相。接着出现红光火坏、黑光风坏的相。
三光过后,就到了昏厥空的阶段。也就是最后要息灭时,从父亲处得的白菩提自上而下降落,从母亲处得的红菩提从腹下四指处往上升,红白菩提到心间会合时心识昏厥,什么都不知道,认识不了,成了昏厥般的状况。修行好的人,比如在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这三大高深修法上有现证的人,这时不会昏厥,能住在心的自性中。一般凡夫没办法住于三大正见,几乎都要昏厥过去。就像外器世界经过最后的风灾,就什么也没有了,处于全空状态,此期人身经过成住坏空,最后变得什么也没有了。
透过对成、住、坏、空四阶段的思择,会发现我们平生对身体的养护没意义,执著身心的假合为“我”也是错的,为它去忙现世的一切都没有实义。在此应当观察到身心的无常,这上面没有法,不是真实的自己。这样就会发起觉悟,一心摄取法的心要。
因此,如是外内器情一切无常的情形,分座上与座间观择、止住轮番修习。
“如是外内器情一切无常的情形”,要依照《言教》审细地思择。如《亲友书》所说:“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微弱人。”劫末之时,非常坚固的山王、大海、大地,在七日的炙烤下连灰尘也不剩,整个大千世界都显出大无常的相,而我们各自的身体像秋末的苍蝇一样,并非恒常坚固,肯定是无常的。这个泡沫般的身体受不了魔障、病障等的侵袭,是这么脆弱,怎么不是无常?要这样思维。总之要透过大小对比,看到身体至极微劣脆弱,连被芒刺伤一下都能坏灭,所以生命非常无常。
内有情方面要按照《言教》指示的那样一步步思维,那么多佛、菩萨、圣者、善知识、天王、人王等,都是那么灭掉的。释迦佛出世时,有交付佛法的七代祖师,出世了多少位阿罗汉,现在都没有了,他们示现了无常,一个也没剩下。在藏地,莲师、赤松德赞、菩提萨埵师君三尊,以及三大文殊的化现等,出现了很多大德,都次第示现无常而涅槃了。他们是不为惑业他自在转的圣者,尚且全数灭没,何况我们受惑业力支配他自在转的凡夫,必定会死的,没什么可说的。
对于这样的无常状况,分座上和座间两段来修。修也有两种,思择修和止住修。两者中,开始阶段主要做思择修,重点是多观察思维。譬如《普贤上师言教》词句明显,内容易懂,自己就按那样去思维:“什么是有为法?认定它是有为法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有为法是什么体性?是怎样无常的?”像这样,循着理路观察而思维。如同《言教》所说,不论是外器世间还是内情世间,在各个方面都这样搭配上去,如理思维而产生定解。
譬如对《言教》中说的转轮王、帝释天王做观察。他们也出世过,他们是不是有为法?为什么?他们是什么体性?是怎么表现为无常的?诸如此类,要结合《正法念处经》等,很细致地看到前因后果,看到由因缘所出现的整个无常状况,就会有具体认识。之后对比自身,就会突出我们的状况更是无常。对人间帝王等也这样观察,对圣者也这样观察,对人间的各种无常九相也这样观察。
总之,要做观察思择,在无常上引起不可夺转的定解。这个力量起来后不散掉,一直住在这个状况中。定解出现了,不丢失,就住在定解心的力量中,不必再观察,这样就止住了,心沉浸其中。修前行时,引发定解非常关键。而且,在定解出现以后,住在定解里不散掉,当定解失掉以后,又要重新观察思维,心上要一段段地发生真实变动。
生起定解,关键要消除内心的无知、邪解和疑惑,而这又要非常具体。譬如对于器世间的大无常相,先前是无知,或者有各种邪解和疑惑,这就一定要透过《三灾经》《七日经》等发生胜解。那里有佛非常真切、详细的引导,三灾的情形会清晰、如实地现在心前。因此,这样了解、思维以后会破掉无知、邪解,知道世界不是常恒的。也会去掉疑惑,对整个成住坏空的情形一路看下来,心里很容易起定解。然而,这个定解很快会失去。我们一段时间在这上用心,会起一些,但之后很快没有了,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要数数不断地去观察、去修。而在这之前要有具体材料,因此奉劝大家不要忽视学习经教。
又譬如观察轮王出世、天王出世等的情形,再一比较就感觉自身特别渺小、微不足道。他们尚且出现无常,我焉能常住。他们的财富受用尚且坏灭一空,我这些蜂巢般的受用、蚁窝般的生活有何意义等等。诸如此类,一个一个都要透过经教做具体思维。当经过一段密集浓厚的熏染、抉择等后,的确会出现一分定解相,然而很快就会消失,所以要数数不断地去思维、引起。只有经过多次思择,千锤百炼,串习达到坚固,才会有稍长一点定解的相;再延续下去会有稳固的定解相;再持续修下去,会出现不夺的定解,那时处处都是无常的定解起作用,不再贪求各种今生琐事。
正如经中所说:“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这样修利益很大。超越分别心境界的“三大”——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修的是胜义谛无为法,当然无上殊胜。然而对一般人来说,修起来很困难。相比之下,我们修无常容易出现结果。它不像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那么难懂,而且,思择细无常也不像抉择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三大正见那样,它毕竟是有为法,可以由比量衡量而发生定解,出现比量的认识。我们对此不是不知道,而是不修持,所以关键是要修。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在无常上下功夫是会出一个结果的,而出现结果时的确会知道,一切想中以它为最胜。由此能极有力地退掉对现世法的耽著,而且使心有力地转向一心依法的轨道,成为昼夜修法的行者。所以初步来说,无常极端重要。再者,往后证道路途中的精进以及现证道果,都需要以无常作为助力,作为引向正道的缰绳。就像绀马宝的缰绳那样,无常想掌控着心的方向,所以,最开始要修起无常,这的确非常重要。
“种种喻义思择无常”,如劫的增减,四季的迁变,以人间为主的九种无常相等方面,一一都要按《言教》中的指示来实修。本文是《言教》的补充,《言教》是正体。不要以为这里没说到《言教》里的内容,而是《言教》说到的部分这里不再重复。
之后思维临终唯善能益、唯罪能害的道理。若有能害之罪的话,如至尊米拉所说:“罪虽无功德,忏罪清净为罪之功德”,当于罪作忏悔。若无善,现在需要随力作故。从现在起,就要对自相续的善罪作合算。否则临终计算善罪而知道有罪无善的话:“哎!哎!认为未生为男子汉。”没做好计划后,需要满眼是泪,满胸是指甲痕,满心忧悲而走往后世的大道。因此要想:“这下不作一个临终有利益的清净法,宁可死去!”如是数数思维。
先要把握这段修轨的理路。也就是,思维到临终时能利益的只有善,能损害的只有罪;此外身体、眷属、财富、名声等利益不了自己,怨敌、毒品、刀剑等损害不了自己。这样认定后,为了往后世的路走得安乐,现前就要做准备。具理智者知道,如果现前消除了能损害的罪,临终就不成障碍;现前积集了能利益的善,临终就有安乐资粮,会往生净土等,有非常光明的未来。因此对现前来说,关键是忏罪和行善两件事。
也就是,如果有能害的罪,那就要像米拉日巴尊者所说:罪没有功德,忏净是功德。这样策励自己对于罪励力忏悔,争取提前忏净。如果还没有修善,那就要知道,好比人没有积累财富,一世生活很苦那样,现前没有积善,后世的路很难走,所以现在要尽量去行善。
以这个缘故,为了能很好地忏罪、积善,现在天天都要对自己心里的善和罪做统计审查。由这样的控制力,确实天天都在忏罪、积善上兢兢业业地做。那么到临终时,比如要往生净土,生前的罪已经忏除清净,往生就没有障碍,善积得非常深厚,走往生的路就非常顺利,而且会生到净土上品。
这样就知道,死时的安乐来自生时的真修,这里没有丝毫侥幸可得、意外可想。因地正,果地正,平时修,临死乐,因此日日都要做善罪的审核,有罪忏之,有善勉之,无善励力修之。诸如此类,天天用反省法来掌控身心,使它一直在忏罪、积善的道路上实行。
不这样做,平时悠悠泛泛,罪业不忏,善法不行,临终一算善恶账,知道只有罪没有善,那时会起很大悔恨:“哎!哎!”会出现忧悔、热恼的相,那是堕落的前兆,非常不好。那时自己会伤叹:“哎!我没有生为男子汉,我的计划没做好,一生空过。这么宝贵的人身,竟然没用它摄取到实义,反而以它造了很多罪,对于面前的善却丝毫不行。”心中填着深重的罪业,当然表现为泪水充满眼眶,两手抓胸,胸部都抓满了指甲痕迹,心中充满忧悲地趣往后世。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情,前景非常可怕。
我们不要到这一天才追悔,那是没有用的。缘起上没有一点侥幸,所有安乐都要从自心上去创造。那又如何创造呢?必须要有誓愿的力量。所以要数数思维:“我如果不修一个有益临终的清净法,那宁可死去!”也就是说,得了人身没修到清净法,那就是以人身造罪,还不如早一点结束。早一点结束造罪少,将来苦少。如果用人身能积到善、忏到罪,那是很有意义的,活得越长越好;如果没有积到善、忏到罪,那越短越好。要这样珍惜人身,发起修法的心。对于以上法轨要数数思维。
思考题
1、身和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要思择蕴身无常?以器界成、住、坏、空为喻思择蕴身的无常变易相。
2、思维临终唯善能益、唯罪能害的轨理是怎样的?掌握后数数思维。
以下再细讲反省方面的引导。
临终唯一能利益的是善,唯一能损害的是罪。这里一定要知道,“临终”表示自身相续断的那一刻,此后就到了中阴。由于冥阳两隔,此世的一切亲人、财富、名位、权势、身体等,都无法带到后世,因此作不了利益。再者,此世一切损害方面的因缘——怨敌等,也无法损害自己。这样就见到,唯一能带的就是业,其中善业作利益,恶业作损害。这样决定以后就明确,现前最重要的是忏罪、积善,这样才对临终有利益。
接着要了解,罪没有功德,是最坏的体性,没有比这更坏的了。虽然罪业有大小,容易清净、不易清净等很多差别,但如果能如法忏悔,不能清净的罪业一个也没有。所以,不管什么罪,只要如法忏悔都能得到清净。如果根本清净不了、对治不了,那罪就成了无为法。而任何罪都是有为法、是客尘的缘故,只要有到量的对治力,罪业肯定得以清净。忏悔时,根本上要具足四力,特别是追悔以往所造的罪,未来不造、断相续,现在尽量做善法,归纳起来就是这些要点。
接着要明确,如果没有善法的话,现在要尽自己的力量做。我们自身不论年轻也好、年老也好,总之,人生基本过去了一大半。应当观察,这半生以来有没有积累善法,要用心细算。如果上半生做了各种善法,那应当对此欢喜,对所作的善发随喜心,而且为了佛法和众生作回向。如果没有积累善法,那现在要尽量多做善,这样可以积累很多、很广大的善法。至于一生成就佛果,积这么广大的善根,对一般人而言不敢奢谈,但我们只要对善法用心去做,是可以做到很多的,因此要尽心尽力地做。善法随手可做,随口可出,恶法也是随便走走做做,都能做得出来,这些都很容易做到。
了解以后要想:我有个心,而且是个人,在何时何处都可以行善。虽然一生成佛是很高的,但作为一个人,一些简单的善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每天都可以积累很多善法。既然能做,那就应该尽量去做。真想好好做善法的话,身口意哪方面都可以做,没有限定说有身口意不能做的善法。哪怕没了手脚,口也可以行善,如果没了口,手也可以行善,心也可以行善,所以处处都要行善,这是佛法的心要。释迦佛也是这样教导我们:谁都可以饮恒河水,牛马等喝到恒河水也都能得到滋养。同样,谁都可以做善法,这并不是上等人才能做,下等人不能做,善法就在人心中,处处可行。
对于出家人来说,彼此和合、守持净戒、闻思修这三方面,就是善法的归纳。如果做到了这三个,那就是在行持善法,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善法了,所以,对这三大方面要尽心尽力地做。在善法上做得好的僧人,在六和敬上是第一,在守持三乘净戒上是第一,在闻思修上非常好,这就成就了上品善法。如果在这上做到中品,那就是中品善法;做到下品就是下品善法;没做到就没有善法。以前没做到的话,现在要尽心尽力去做,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此从现在起,对于自相续中的善和罪要详细地算,每天都要检点、盘算。也就是在善和罪两方面要看:我做了多少,犯了多少?哪方面做得大、做得多?等等。要这样观察。这样就能真正走上修行之路,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修行就是念念在自心上反省、检查,励力断恶修善。
如果做了善法,那进一步细算:我做的善,是成为解脱、成佛的善?还是求取世间利益的善?最低要得到世间利益。那这是下士道的善法,还是什么善法?如果是下士道的善法,那是唯下士还是共下士?唯下士是以来世为重而修善法,而对一般人来说,这也很困难。所以,必须严格地检点、反省,才会发现自身的缺失。如果连以后世为主的下士道善法都没做到,那是很惭愧的。其实,很多人是为了健康、长寿、这一世过得快乐等做一点善法,这就成了求现世法的作为。总之,我们不能只为现世离怖畏、得福报行善,最下等要以后世为重,有下士的善法,这才有道的内涵。在这之上,要看有没有中士的内涵,是不是以解脱为重,不求世间安乐?进一步,是不是有上士的善法,唯一以利他为重,为了利益众生希求成佛?等等。要逐步去检点。如果都没有,那表示在善法上是个穷光蛋,一定要努力修。否则,暇满就这样在空耗中度过了,临终后悔就来不及了。要想临终不后悔,现前一定要努力。
生命的价值在于修法,修到了多少就有多少意义。无论是哪种阶层、哪种年龄、哪种状况的人,都要修法,否则没意义。像一些藏地老人,念了一亿观音心咒,他会拿绳线系在念珠上说,我已经念到这里了,念了一个亿或者两个亿。又去报数说,《三十五佛忏悔文》《极乐愿文》《度母赞》等,这个念了多少,那个念了多少,他们到大德、上师们面前也这样汇报。如果过去做了坏事,造了罪,就在大德面前忏悔。念了多少阿弥陀佛名号等,也是求上师给我作如法的回向,我自己作不到如法回向等等。像这样,对于善和罪做详细计算,才知道自己的人生过得怎么样,是亏本还是获取利益。
我们要这样天天在心中细算、对照,才能不枉费此生。趁现在还活着、有自由时要细算,有罪要忏悔,有善要起欢喜心作自随喜,而且要回向,没做到的善要发愿做到,要这样去做。我们在后半生几万天或几千天里,天天这么做,临终就会走得很安然。不然到临终一算,罪多善少、罪有善无的话,那时悔恨满心,就很惨了。
到了临终或许会想:“如果能让我的寿命再延续几天,我会尽自己的力量来做善法。”但这样起不了什么作用,连延长一秒钟也很困难,所以,在生时没做善是很可惜的。与其临终后悔,不如现在多做善法,有一天日子做一天善。不然临终后悔,只会说:“唉!唉!这个人身白得了,没成为有价值的人身。我在生命的计划上彻底错了,造了那么多罪,没造什么善。”只是为这一世求享受、求名利,要不就是混日子过。落在这样的状况里真是最大的失败。没有为后世以上做善法,就导致这种状况,没有修无常,就导致全部落在非法里,到时在忧悲的状况中走往后世。
所以,现前就要考虑好,在活的阶段要想好:“这下如果不修对临终有利益的清净善法,我就去死,不算是人。”最起码要做到问心无愧:反正我该做的善都尽心尽力做了,该断的也努力在断,该行的也尽力在行,我只有这样的本事。如果还要堕三恶趣,那没办法,堕就堕吧,反正我问心无愧,不后悔。起码要达到这一点。像这样需要数数地思维。
思择死无常时,对于决定死、死期不定、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这三者,需要分座上、座间而修习。
往昔噶当派祖师们就是这样着重修无常,而且修决定死、死无定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这样修的话,真正修得了正法,修的效果会使对今生的长远打算越来越缩短。
真实生起无常想的话,断恶修善、守戒、闻思修,的确很容易做到。就像法王曾在大众中讲过的那样:“在文革等非常时期,不让出家人穿僧衣,而且要还俗成家,这样做斗争时,我自己守清净的戒。那时能持戒,是由于自相续中真正产生了一个非造作的无常想,由此,自己的戒方面都没有毁坏。”同样,晋美朗巴祖师对于有缘弟子们,也是反复着重强调无常。晋美嘉维尼固尊者也是经常着重修无常。所以,我们要随行祖师们的足迹,分座上和座间重点努力地修死无常的三种根本法。如果能特别用心努力去做的话,无伪的无常想决定能生起。座上和座间一直要这样串习、修持,才能生起具相的心。
第一根本——思择决定死
分二:一、总思第一因相——有生者皆以死为自性故;二、别思第二因相——有限的寿命刹那无增、无间有减故。
一、总思第一因相——有生者皆以死为自性故
首先决定死者,有生的话,已成立为死的自性故。
凡是因缘生法都以灭为自性。归到有情分上,凡是因缘生的人类等都成立是死的自性,不论何时、何处、何状况的有情都必定要死。在这个世间,某处、某时、某类众生只有生而没有死的现相绝对没有。像我们根本不曾听说或了解过,某个人有生却没有死,也没有亲自见过或怀疑过有生的人不死的。这就要了解到,一切有生的法都以死为自性,决定不可能超越,有生的法不可能不死。这样就认定,我的生命就像朝露、闪电、鲜花等各种有生的法一样,决定要死。
当我们发现银幕上的影像是由因缘力投出时,就可证成它绝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住持到第二刹那。因此,在细的无常上可以认定“因缘生法都是刹那灭的自性”,它是这般无奈,是法尔成立的缘故。再者,就相续而言也可以看到,银幕上一集集的电影,由于只是同类因缘相续而投放的,因此当因缘消散时决定息灭。由此我们会了认,因缘所生法的相续也会断灭。由此遍推到一切有为法,会知道全是灭的自性或死的自性。由于是自性的缘故,就不可能逆转为其他不死的体性,因此,即使具足十力的佛,也无法把有生的法的体性转成不死。这样认定后心里彻底断定:在我身上决定要死。
再看古往今来所有在世间界里出现的有情,只要他是由引业投出的寿命显现,决定都在因缘消尽时归于无有。因此,下至地狱上至有顶的所有有情,都不出死的魔掌。归到人天界里,可以知道,凡是这个世间所出现的,再怎么有威力、福报、美色、权势、财富、贤能、力量等的所有有情,都在因缘过后不复存在。过去曾经出现的人间转轮王、帝王、富豪、名人等,全都不复存在。现在出现的亦将在若干年后不复存在。将来出现的也终将不复存在。上至所有欲天的天王、色天的天王、无色天的天王,这一切天主们也都在因缘消尽时不复存在,他们也超不出死的自性。下到一切普通的人类、天人,也都是如此命运。我们周遭出现的任何动物也是如此,不超出死的自性,由此了认决定死。
既然归到自身上,看到了它是死的自性,最终彻底没有了,我们就不应该执取暂时的此世现相为真实,不应该把为假影像求利益当成有意义,也不应该认为虚假法上有坚实义。在这样认识以后,凡是为它所做的一切都是虚诳。
二、别思第二因相——有限的寿命刹那无增、无间有减故
犹如日轮行趋西山或者畜生被逮着前往屠宰场那样,我们的生命是按照一个个刹那消尽、一个个瞬间消尽那样,速当穷尽。一个现在八十岁的老人和昨晚生的只到一天的婴儿,这两人再过一百年都不复存在,无常规则相同之故。
这里无论比喻还是意义都要按照法理来断定。也就是,有限的寿命刹那无增、无间有减的缘故,决定快速消尽而死亡。譬喻是,在一天当中,太阳从东方生起,逐渐在空中经行而趣向西方。由于只是一天有限的步数,又不断地往西方走,就越来越靠近西方,最终到西方那个点就落下去,一片暗淡。从这个相就证明,有限的量又不断在消减、无有增添的话,最终会消减到零。再看畜生被引往屠场的譬喻。要看到它到屠场的步数有限,而且不得自在,只能一步步地往前趋近,很快会到达屠场,结束生命。而我们的生命就是按这种方式在消逝,一个个刹那在过,一个个瞬间在过,根本停不住脚步,没有一点可逆转、可增添的。这就知道,以百年为极限的寿量很快就消完了,以这个道理决定死亡。
接着要看到,任何人都无法超出无常的规则。以现前南瞻部洲人寿不过百年的状况来看,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必然过不多久就不复存在,一个才诞生一天的婴儿,必然过不多久也要死亡,因此,两者在一百年后都不存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老人和婴儿身上,无常规则相同的缘故。
要看到自己就是那个日轮、那头牲畜,时光一直拖着自己往死魔口里走。也就是要看到自身上的无常相,心跳、脉搏等都在指示刹那刹那流逝,一点停不住脚步,总是一瞬间一瞬间地过。一下子一上午就过去了,多少分分秒秒消尽了,再一下子一个月、一年就过去了,非常快地往死的方向走,从没看到有返回的可能。由过去的引业投出的有限寿数不断地消减,又停不住脚步,没法逆回,因此可以决定:最后会消尽而死。就像那日轮,不断地往西方走,很快就到了黄昏,再过后就落于西山,一片暗淡,再也没有今天了。或者像待宰的羔羊,被牵着一步步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屠宰场。这些譬喻正是生命无常的象征。
一般人对于老人和婴儿的观感不同。以为八十岁的老人活不了几天就一命呜呼了,而刚诞生一天的婴儿有无限的前景,会在人世间活很久。这实际只是错觉,老人身上也是无常机制在运行,这是因缘生法刹那消减的法则,刚诞生一天的婴儿也在刹那消减、无法逆回的无常规则中。由于这两人在无间消减、无有可增的规则上一样的缘故,可以推断再过百年都没有了。
这里以老和幼两者代表一切人类,因此,我们切莫抱幻想。也就是,智愚、贤劣、贫富、美丑、大小、男女等所有种类的人,再过一百年都决定不复存在,特例不计。什么原因呢?虽然从差别相来看,有的长得好看,有的长得不好看;有的机智灵敏,有的迟钝呆板;有些非常富足,有些贫困潦倒;有些是男性,有些是女性;有些健壮,有些羸弱,有些做到总统,有些是底层人民等等,有各式各样的情形,然而无常规则相同故。
在这里龙多上师告诉我们,以老幼一对看到在无常规则上没有任何不同,就发现所有人都一样处在无常法则里。什么缘故呢?都是因缘投出的有限寿量,又不间断地减少而没有可增,因此,所有人在百年之后都不复存在。这就看到是这般无常,没法逃出死亡,这样会产生断定。
有人问:在成立决定死上,总和别如何区分?
“总”是从所有生命现象而言,凡是因缘所生的五蕴相续,决定以死为自性,不可能活到无量岁。这是总体上认定必死无疑。“别”是从现前此世界、此阶段而言,不过百年所有人全数死尽。什么缘故呢?规则上,因缘生法不能以自己的力量住留到第二刹那,是细无常,当下就没有了。同类因缘消散时,再无法存留一个刹那,因此是粗无常。这是任何有生之法无法超越的规则。其次,按此地、此时期而言,每个人由同类因缘所投出的寿量都不过百年三万六千日,或者多少百千万亿个刹那,它只能提供你用这些。一个个刹那不断在消失,而没有增的缘故,最后一定减到零。这是从特别方面,看到现前人类超不出这个规则。由此可以断定,一百年后我们都会死,因此做世间事没意义,应及早为死做准备。
第二根本——思择死期不定
分二:一、修之必要;二、修之方法。
一、修之必要
决定死这一点容易了解,而相续中未生起死期不定观念的缘故,思择死无定期者。
一般来说,除了婴儿外,谁都知道自己决定某时会死。关键是死期不定的修法没有在心中生起,而对断恶修善、持戒、闻思修没发生精进之力。换言之,不成功的原因是没修出死期不定的无常想,因此,无法控制自心及时地当下修法,切断对现法的耽著。
相比而言,决定死是容易了解的,除了旁生以外,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然而,相续中没生起死无定期想的缘故,恶也断不了,善也行不了。以这个缘故,应当着重修死期不定。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生起了“百年过后决定死亡”的心,但由于心里想着“今天决定不死或多半不死”,心就会执持不死方面。这样大多数或者全部心力都放在筹办现世方面,不能筹备后世以上的事。在这中间如果被死抓住,那就要带着忧悔而殁亡。如果心想“死期不定,今天会死吧”,那当时就开始准备死的事。这样一天天下来,多数心力都用来成办后世以上的义利,由此,心会一直在修法上。它能让我们在断恶修善等方面都提得起、趋入得了、掌握得住,因此要修死期不定。
二、修之方法分二:(一)排除能定;(二)确立不定。
(一)排除能定
这里并没有年轻就不死的保证,也没有衣食等顺缘具足就不死的保证,也没有健康就不死的保证。要有一个不死的保证的话,或者是由遍知导师佛说:“你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而作授记;或者自己有一个无漏的神通而能确知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或者遇到了阎罗王说:“在这一段的时间里我不带你走”,要有这么一种交情。
发展死期不定的观念先要破除邪执。我们有很多很深的执著或串习成的观念,在支持“我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不死”的心。这里有三种观点:认为我很年轻,保证在这段时间不会死。这样当然障碍生起死期不定的定解。或者认为:现在衣食住行等的顺缘应有尽有,我保证不会死。有衣可穿,不冻,有食可吃,不饿,有好的医疗条件,不会病死等等,这样的状况哪里会死呢?或者想:我健健康康的,一点病也没有,我怎么可能短期就死?像这样,虽然人们或多或少都会确认,一百年后都要死,然而对于“现前可能会死”,很少有人有这个观念,所以必须透过思择来发展,而思择的前提是破邪执。
我们这方面的执著很深。譬如认为自己才二十岁、三十岁,风华正茂,肯定不会死。那就去殡仪馆看看,大多数尸体都是年轻的,只有少部分是老年人。或者看一些亡者的照片,都是那么年轻,谁想到很快就死了。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处在哪种境况里,年轻都不能保证不死。再者,身边的亲人、好友、邻居、同事、道友,同在一城、一乡、一街、一楼里住的人,去观察时会发现,很多年纪轻轻就死了,并不是老了才死,年轻就不死。心中浮现出来的这些亲人、同学、道友,一个个都那么年轻就死了,都数得出来、看得出来。过去跟他们相处时,认为这么年轻肯定不会死,但过一阵子,突然就听到一个噩耗说他死了。有些是生病,有些是遭遇不幸,有些是莫名其妙就死了等等。所以,并没有年轻就不死的保证。
又认为:如果没钱,饿着,冻着,生病没及时看,没房子住,生存条件恶劣的话,会很快死掉,但我这么有钱,现在决定不会死。实际上去殡仪馆里看,有多少是没饭吃饿死的?生病后没及时治疗而死的?或者没房子住冻死的?很少看到。虽然有衣服穿,有食物吃,有房子住,有钱治病,但无法保证不死,死缘降临随时都会死。譬如食物中毒死、交通事故死、触电死、被杀死等等,各种死法都可能出现。就连最好的食物,也可能吃多了或者吃得不合适中毒而死。就连最好的屋子,也可能在里面被压死、触电死等等。这样就知道,衣食住行、医药等顺缘具足,也没有不死的保证。
又认为:我这么健康,一点病没有,这段时间绝对不会死,甚至十年、二十年内肯定不会死。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很健康,结果突然暴死。比如,一觉睡下第二天死了,或者一笑而死,一次中毒、触电就死,有些根本搞不清,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死了。再加上很多天灾,忽然地震,楼房塌陷,多少人刚刚还幸福快乐,瞬间就成了废墟下的尸体。其他水灾、火灾、传染病等都能让人猝死。所以,现在没病也不能保证不死,死随时随处都可能以某种方式降临在身上。
以上已经了解到,年轻不保证不死,生活条件好不保证不死,健康无病也不保证不死。那怎样能保证不死呢?要么具无漏神通者给你授记,要么自身发了无漏神通现见到不死,要么与阎罗王结生死之交,他承诺不带你走,除此之外不会有别的保证。
然而,遍知导师释迦如来并没有亲口对你说:“你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明确地给你做过授记。莲师也没有给你授记,伏藏大师们也没有给你授记。他们有无漏神通,一点烦恼客尘遮障也没有,能现量见到未来的事,如果他们给你授记,那的确可以保证,一点不会错。然而,哪尊佛、哪位伏藏大师给你授记过?这个就不谈了。
要么自身发了无漏神通,现见到在这一段时间里不死。就像登地菩萨有无漏神通,自己说“我还能住世多久”,这样的神通我们也没发。如果自己有个有漏神通也不保证,还会变动。或者是依通,只是鬼神在耳边说:“最近不会死”,这也不保证。一般的神通,不必说修行者,就连空行鬼类也有,不必太当真。就连当年舍利子、目犍连尊者做的预测偶尔也会不准,何况一般的人?打卦说不会死,这也不可靠。有的说你一年不会死,结果过一两天就死了,这都是不准的。有些圣者、菩萨、大成就祖师,他们有无漏神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说某年某月某日要走,那就像他说的,之前不会走,到时一秒也不差就走了。这是生死自在的成就者向人们示现他预知的境界,的确一点没错。而你哪里有登地以上的无漏神通呢?因此,自己也不能确认这段时间不死。
要么自己和阎罗王结成了生死之交。像古时两名男子结拜成兄弟,手上取血为盟,结拜时双方发誓:以后不管你有什么困难,我都百分之百地付出,说了就算,绝不变动。如果和阎罗王结成了生死之交,阎罗王说“这五、六年里绝对不带你走”,那的确可以保证他不会来,因为结拜成兄弟了,誓言不会变。然而从古至今,谁跟阎罗王结拜成生死之交,承诺不带他走?一个也没有。
以上讲的保证不死的条件,我们一个也没有,就不必再想了。
(二)确立不定分三:1、无法确知寿数何时用尽故,死期不定;2、寿数虽未尽,由骤然性的死缘众多故,死期不定;3、总结。
1、无法确知寿数何时用尽故,死期不定
此外,宿业所投出的现在的此寿命犹如箭行及灯光般。像士夫之射力及油竭尽那样,是仅在今天就用完了,或仅在明天就耗尽了,或仅在本月的下旬或下个月或下一年就用尽了,都不了知故,死期不定。于寿尽而死者,是药师佛也无药可施,无量寿佛也无长寿顶可灌,金刚手也无力护佑而死。
“此外”指在三大保证之外,既没有遍知佛的授记,也没有自具无漏神通而确知,又没有与阎罗王结交保证在这段时期里不带你走,因此是处在不能确认的状态。“宿业所投出”以下的一句,要抉择清楚因和果的关系。因是宿业,果是它所投出的这一世寿命的显现。就像由放映机的胶片、光束等所投出的影像,片子有多长,就会在银幕上显现多长时间。按照古代的譬喻,说成箭的飞行和灯的光明。也就是由发箭的势力出现了箭在空中飞行的一定步数,由油的燃力出现灯光闪烁的次数,这些都是定数。接着要看到,果的显现无有自在,完全由因的力量来支配。就像发射的力量用尽时,箭当即掉落,油耗尽时,灯光即时消失,因此,当因穷竭时寿命就会结束。
现在要看,我们由宿业投出的寿数什么时候用完?无法确认。因为没有宿命通、天眼通,看不到过去造了什么业,有多大的势力在支撑此世的寿命。而且也没办法用健康、财富、年轻等来保证。比如宿世投出的寿数只有二十一岁,那怎么可能在二十岁零十一个月时保证说“我这么年轻,明年肯定不会死”?或者由宿世的引业投出今生能活四十一岁,那在四十岁时怎么能保证说“我现在一点病没有,一年之内肯定活着”?像这样,由于不了知宿世引业到底能现出多少刹那的寿命,在什么时候用完,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死期无法确认,无法判定寿数是今天用完还是明天,或者其他什么时候。由于不能确认的缘故,不知道哪天会死,这样来决定死无定期。
接着还要认识,所有的挽回方法、延命方法,都是在寿数没尽时才可实施,寿数已尽回天乏术,因此讲到佛也没办法。这样就知道,如果今天寿数尽了,那是决定要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时刻,我们每一天都有可能死。
再细致来了解。就像力士的力量强,射出的箭一直在空中穿行。然而能支持的势力毕竟有限,随着箭不断前进,势力就不断在消耗,到了穷尽时就在当处掉落。又像油灯的油量有限,不断地燃烧就在不断地消耗,最后油尽时当下熄灭,没法复燃。同样,我们宿世的业就是今世寿命的资源,由它抛出今生刹那刹那的显现。它的势力有多强,决定了今世从入胎到死之间有多少刹那的显现,就像油量决定了光显现的时间一样。然而它的量是有限的,我们又不知宿世引业有多少势力,又不能得无漏神通看到它能用多久,又没有佛来给我们授记,因此,自身处在不确定的状况。并不能以现前的健康、富裕、年轻等来保证,因为南瞻部洲的寿数极其不定,不管你是什么年龄、在什么地方,都可能死去,在衣食等条件充足或缺乏的情况下都可能死去。
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的寿命没有保证,不能确定今天或明天会不会用尽。或者这个月的下旬,或者下个月,或者明年就用尽了寿命,对这一切都无从了解。以这个缘故死无定期,不能确定哪一天死。所以教中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等死主军,汝与彼非亲。”死随时降临,到底是不是明天会死,谁知道!所以今天要精进。这世上的人谁敢拍胸脯说“我今天绝对不死”“明天天亮时绝对还活着”,能这样发誓的一个也没有,是这么难测、不定的状况。想一想,寿数已尽时,有病也好没病也好,年轻也好年老也好,有财也好无财也好等等,不管哪种情况当即就死。坐着会死,站着会死,没有任何状况也会命断而亡。像这样,我们无法保证自己还能活,也无法以某种状况为凭据保证不死。
再看,当寿数尽时,药师佛没有灵丹妙药能让你的命延续一秒钟,佛亲自降临也不可能使你的寿命断而复续,更不必抱希望于世间的医生或其他力量了。如果是突发性的横死因缘,那药师佛可以给予帮助,然而到了命尽时,哪怕断证圆满、愿力大的药师佛也没有药可施。如果由各种因缘丢了魂等,可以以长寿佛灌顶、修仪轨来延长寿命。但是,宿业定的寿数尽了,无量寿佛亲自灌顶也没希望。再者,如果病重,念莲师忿怒仪轨、普巴忿怒仪轨等,可以保护病人不让他离开。然而寿数尽时,即使最有威力能保护你的金刚手也无力可施。那时念什么也没有用,做什么也没有用,由前世业抛出来的寿数到此结束,怎么都无法挽回。
总之,学这一段要了解到,自身的命运无法确认,哪一天都有可能是寿尽之时,那时无论处在什么状况都会死去,而且即使佛来也无法挽回,因此,人人都悬着一个很大的忧患。就像待在纳粹集中营的波兰人,随便哪天纳粹军官就可能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出去枪决,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安排的。那个纳粹军官就是我们的宿业,到了用尽的那一天当即毙命,我们怎么可能知道?那些死囚每天有吃有喝,甚至有说有笑,哪里知道随时会被拉出去枪决?因此,我们处在朝不保夕的状况,死随时随处都会降临。
2、寿数虽未尽,由骤然性的死缘众多故,死期不定
虽于骤然生横死有回遮,然如同灯油耗尽之前被风吹灭一样,由骤然性死缘——四百零四种病、八万种魔障、三百六十种阴卓鬼将会突然突然死故,于瞻部洲人的寿命无定故,去何处也会死,与谁相伴也会死,住于何境也会死,具足财富受用也会死,不具足也会死。
这一段中,“灯油耗尽之前”譬喻命数消尽之前;“风”譬喻突发性或骤然性的死缘;“吹灭”表示遭此缘后当即死亡。在这一段里由两因相成立死期不定:第一因相,骤然性的死缘特别多,随时会触遇而死;第二因相,瞻部洲的状况是人寿不定。所成立的结论:当它发生时,无论去哪里,跟谁相伴,住在什么国土,是否具足财富受用等,都会死去。
“虽于骤然性横死有回遮”一句,表示命数尽以前,如果有相应的方法,就可以避免遭遇骤然生的死缘,或者让它回去。就好比在蜡烛烧完之前,如果采取一些防护措施,用灯罩把它罩住,那暂时不遭风吹而能保持。但是,由于死缘特别多,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缘故,防不胜防,遮不胜遮。何况我们也没采取遮护的措施,也很难预料到今天或者什么时候会遇死缘而提前保护。因此,由于骤然生的死缘特别多,有病有魔有鬼等,以及现在出现的各种天灾人祸,车祸、空难、电灾、火灾、水灾、传染病等,随时都可能死掉。南瞻部洲人寿命的状况又极其不定,因此可以决定,很难预料在什么状况下不会死,这样来推出死无定期。
这样思维:如果我的命还没尽,是不是中间能保证不死?这也难保证。虽然对于骤然性的死有回遮。譬如由念经、念佛、念咒、修各种仪轨,能遮掉非人干扰,各种病、魔、鬼等。或者由一些医药方法,对于骤然性的中毒能够遮回等。但实际上死缘太多,它的突发性太厉害、太密集、数量太大。就像灯油用尽之前,随时一阵风也可能把它熄灭,它的灭无有定期。不因为现在还有那么多油就不灭,它已经放到广场中央,骤然性的因缘随时会把它吹灭。理解了这个譬喻就知道,我们处在因缘的包围中,这里面有四百零四种病、八万种魔障、三百六十种阴卓鬼,以及频繁发生的车祸、水灾、火灾、电灾、传染病等,只要有一种侵袭上去而来不及回护,或者用法来遮退的话,当即就要死,这样就知道随时会死。
具体要从两点来发生确认:一、身体的体性就像风中油灯或水中泡,非常脆弱;二、包围在它旁边的死缘非常多,突然发生一个就导致死亡。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暂时和合而成,一大不调发生一百零一种病,四大一发生增损就可能生病。今天不只是四百零四种病,各种各样的怪病都会发生,出现一个就能使人死亡。
对于“死缘特别多”要看到,像现今时代有很多怪病,根本没法诊断和治疗,一旦得了很快就死。由共业的缘故,会发生很多传染病。比如莲师说,将来南瞻部洲的人有三分之二被一种恶病传染而全数死尽。现在的共业非常严重,所以有很多怪病。再者,又会发生车祸、食物中毒等。突然出现一些因缘时,就像一个霹雳下来就把人打死一样,这些因缘的降临是自己意想不到的。譬如交通事故,也是突然间撞车就死掉了。这些情况都防不胜防,无计可施。再者,有非常多的魔障,挨着了一种,猝不及防就会死掉。又有很多恶性鬼类在人身边,一个业现行就有可能被鬼所害等等。诸如此类,内四大、外四大、非人、车祸、瘟疫、战争、地震等随时发生,这么多哪里防得住?哪一个出来,对于泡沫般危脆的人身都是致命的打击,当下就被摧灭。这样去观察就知道,的确死期不定,什么时候挨着一种就会死。
再从整个南瞻部洲人类的状况来看,寿命不定,根本不保证在哪个年龄段不死。在胎中会死,出胎后刚刚会爬也会死,刚会说话也会死,上小学也会死,上中学也会死,上大学也会死,年轻力壮会死,中年也会死,事业成功时会死,正在享乐时会死,老时会死,总之寿命根本不定。以这个缘故,无论在哪里都可能死,与谁相伴都可能死。虽然想跟好的上师、道友们接触,对自己的寿命有好处,但实际上,死缘来时当下要死。再者,住在哪里也会死,有很多财富受用也会死,没有也会死。总之,死缘一来当即死掉,没法推却。
3、总结
是故,宿业所投出的寿量,是否仅于今天就用尽了不得而知故,死期不定。虽然寿数还未尽,但由骤然生的死缘众多,死期不定。对此内心数数地观察。
总的来说,由宿业所投出的寿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用尽了,要么没用尽。而我们根本不知道寿数尽没尽,因此死期不定。今天用尽今天死,明天用尽明天死,下一刻用尽下一刻死。再者,寿命虽未用尽,但中间遇到突发性死缘,也是死期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死缘,一旦被击中当下就死。由于寿命虽未尽而死缘随时发生的缘故,死期不定。对于这两个道理,心里要数数地观察。
思考题
1、第一根本——决定死:
(1)以理证成:凡是有情都决定死。
(2)以理证成:现在此世界的所有人百年后决定全数死尽。
2、第二根本——死期不定:
(1)为什么要着重修死期不定?
(2)为什么以“年轻、有钱、无病”无法保证近期不死?结合实例思择来破除自心邪执。
(3)如何能保证近期不死?我们具备这些条件吗?
(4)我们为什么无法确知自己哪天寿数穷尽?为什么众生寿尽时,连佛都无法挽回?
(5)详细思择“此身体性脆弱,周围死缘众多”,对寿数未尽也会猝死发起定解。
第二根本再补充一点。在死缘当中,有一类是过多享用信财。如果以非法手段获取非本分的财富,那病也多,死得也快。譬如僧人取很多白财、黑财会加速死亡。就像晋美朗巴大师所说,除了得十自在的菩萨外,信财享用过多会生各种病,而且不满寿数提早就丢掉了命。
对僧人来说,突发性的死缘,最严重的莫过于过多积累信财,享用信财过多会骤然死亡。列绕朗巴大师的传记里也同样讲到:智慧空行母曾对他说:“如果对财产耽著,多积累的话,你的伏藏法门对众生的利益不大,而且对你本人成为寿障。”可见受用过多会突遭死亡。再者,在家人以非法手段敛财或者过分享受,也导致福尽而死。这些也成为骤然性的死缘。
第三根本——思择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心要提示:
“死时”指冥阳两隔之时。一刹那间到了后世,阴界跟阳界没办法来往。这时可以看到,一旦因缘切断,此世的身、财、眷属毫无意义。业就跟在身上,善作利、罪作损,马上明白一生经营的现法都是欺诳的,而真正作利害的是业。这样幡然醒悟,唯一取实义,就是要修善法,由此会发起修法的决断。这是本段修法的要点。
分四:一、思择三种因相——死时身、财、眷属不随行故,皆无益;二、思择损益二处——唯罪能损、唯法能益;三、发起修法的决断;四、完成死法的途径。
一、思择三种因相——死时身、财、眷属不随行故,皆无益
死时任何皆无助益者,死时除圣法而外的衣食、卧具、受用、父母、亲戚、朋友,谁也无利益。
“死时任何皆无助益”,指死来临时,除圣法外,其他衣食等的一切都无帮助。就像吉祥胜逝友所说:天王!无论你有何种富足,当死来临赴往他世时,就像被敌人洗劫,独自一人留在旷野。没有王子,没有王妃,没有衣服,没有知心友,没有国土,没有王位,即使有无量军队此时也不见不闻,下至没有一个人顾恋随你而去。到了死时,除了善恶业如影随行般不离之外,其他衣食受用、权利名位、父母亲友等都没有任何利益。这个情况怎样呢?下面具体讲述:
纵为数千僧徒首领的上师,也连一个僧徒带不走;纵为数十万部下的头人,也连一个仆人无权带走;纵为拥有瞻部洲一切受用的主宰者,也一针一线无权带走;甚至自己最爱惜的身体,也必定遗弃后而走故。
大的上师们有那么多眷属,他们走的时候,虽然不必带一个侍者、一个弟子,但毕竟上师们很慈悲,应当以哀愍心带着弟子们去佛国净土,那多好啊!但实际带不了。当年大悲世尊示现涅槃时也没带走一个弟子。诸多的法王、上师们圆寂时,也是一个扎巴也没法带走。像这些大悲的导师、法王、大上师们都无法带走一个扎巴弟子的话,一般的上师更不必说了。在无常面前,再大的导师、再大的上师也带不走一个人。
再者,世间的皇帝、国王、总统等虽然有成千上万乃至上亿的子民,也是一个人都带不走,在无常面前只能自己随业而走。在这个世间,无常显现时谁也无法抗拒,这毕竟是有为法的法性。尤其在生死关头,只有神识独自前往后世,的确是孤独的。再者,纵然是南瞻部洲一切受用的主宰者,像过去的转轮王等,拥有四海天下,也是一针一线都没有力量带走。甚至自己最爱惜的身体也要留在后面,心识独自离开。总之,这世上的一切都带不走,也做不到利益。
睡的是最后一次床,吃的是最后一次饭,穿的是最后一次衣,说的是最后一次话,由亲属最后一次围绕而到了死降临的时刻,一切都做不到挽留,自己也没有住留的自在。心放不下一切亲戚、受用,也没有一个跟随自己
“故”字以后是延着上面的理路进一步发展思维。既然什么都带不走,那临终一刻就成了“最后”。睡的是最后的床,吃的是最后的饭,穿的是最后的衣,说的是最后的话,有的由亲属最后围绕。此后一刹那就离开此世,谁也拉不回来,自己也没有住留的自在。这就是无常,谁也无法凭幻想来怎么样。因此要想到,到死的那一刻,现世法一点利益也没有,从而退掉对现世的耽著,要这样来理解。
这里关键要了解“最后”的意思。也就是处在现世和中阴的分界点上,那些就成了最后,不会带到后面,马上就感觉现世法没利益。此后竟然变得如此孤独,从前那么眷恋、执著、投注感情的地方一点意思也没有。就像在一个地方经营几十年,最后被洗劫一空。经营的那些东西,连一针一线也带不走,管理的那些人,连一句话也说不到,一点帮助也没有。那时就感觉,此前几十年的经营都是白费心血,做那些干什么?其实,无常说的就是这件事,它让我们猛然警醒:我做这些现世法干什么?到了临终,一脚踏上飞往后世的飞机,所有现世法全部留在这里。曾经花费大量心血投注的地方一点意义也没有,如果我这样错算的话,岂不是白费一世人身?因此,从这里要警醒,我们一开始就不要搞错计划、认错前程。这样断定以后,应该发起修法的三决断:必须修,必须现在修,必须修临终有益的法。由此就会成为纯粹的修法者。
再细致看到,快死的时候,睡的是最后一次床。因为睡下去后就死掉,身体变成尸体,心识跑到后世,再也没机会把床作为我所执的对象。我们何必对现前的居室、房屋那么贪恋呢?床代表住处,在这上花那么多心血,那么讲究,一点一滴都非常在意,然而到死的时候一点都带不走。
还要想到,吃的是最后一次饭,之后就死了。如果有了不起的上师烧糌粑烟烟,中阴能闻到一点香气,此外再也没有在阳世间吃饭、受用饮食的机会了。这证明一生吃那么多美食毫无意义,过后就烟消云散了。我们要尽早出离虚假世间,寻求真实果位,回到不生不灭之地。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时间,特别讲究饮食,一餐饭做几个小时。除了正餐还贪吃各种零食,那些都是迷乱的人生。
接着要看到,那时说的是最后一次话。有什么遗嘱要交待,跟子女等说过,就算这辈子最后的话。然后眼睛一闭,彻底结束,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再者,亲属们最后围绕在身边。在活着的时候,亲人间彼此感情好,做很多帮助,来来往往。这次你送礼,下次我还礼,这次我请客,下次你请客,天天待在一起,感觉有一个现世的美好生活。但死的时候神识一离开,从此再也没办法建立亲戚、朋友的关系了。
像这样,常执的无用在死面前暴露无遗。尽管特别耽著,希望天长地久,然而无常是那么无情,一下子就分开了,从此千生万世难以见面,即使见面也认不出。因此,世间关系没意义,也利益不到自己走后世之路。大限一来,哪怕留一秒钟也不可能,自己没有住下来的自在。虽然心里放不下一切亲人、受用,但这些都不可能跟自己走。
二、思择损益二处——唯罪能损、唯法能益
而祼体空手放在腋下后,走后世大道的时候,为了父母、亲戚等所积累的一切罪,跟谁也没有办法作分配,而只有自己背负后离世而走。
就这样赤身裸体、双手交叉放在腋下后,走到了后世的大道里。三界六道众生都无差别地要走这条路,因此叫做“大道”,就像国道被千万车辆共行一样。那时,为了父母、亲戚等所造的罪,比如为了他们的利益,自己做杀盗淫等罪业,没办法在每个人身上分配,比如每人分百分之十等。就像《亲友书》所说:乐行王!不能为了父母、王妃、婆罗门、沙门等造罪,如果造了罪,地狱的果报没人能代替。
因此,此时除了罪能损害之外,就算南瞻部洲的人都成了仇敌,也无法在自己后面射一支灰白色的箭。除了圣法之外,纵然成了南瞻部洲一切财物的主宰者,也连一针一线的带走权没有的话,唯有圣法是依怙、是归处、是洲岛、是救助者、是光明、是明灯。
到此时真正能作损害的只有罪。即使所有南瞻部洲的人全部成了怨敌也害不了你,连一只灰白色的箭也射不到你身上,因为分别心已经去中阴的缘故。哪怕科技再发达,投放核弹能摧毁大面积的地方,到了走的时候,无论放多少核弹也不会损害一根毫毛,因为心去了后世,而核弹不可能投到后世。因此,现法中的其他方面都损害不到自己,只有罪业能作损害。
纵然是自在享有一切财物的国主、轮王等,在人间存活时,可以把东西从这里运到那里,把钱带过去等等。然而从古至今,谁死时把什么东西带到后世了?一例也没有。所以,在走的那一天,什么财富都带不走,作不了利益,唯一有益的是圣法。那时只有圣法才是依怙、是归处、是洲岛、是救助者、是光明、是明灯。
也就是说,在那时只有圣法给我们安乐,因此是依怙。只有圣法把我们从苦中救脱,所以是归处。就像商人出海去宝洲取宝,途中疲惫不堪,这时商主幻化出一座洲岛,里面有很好的衣食受用,有很悦意的森林花园。像这样,圣法能使我们的中阴和来世之路有安乐,我们寄托在圣法中就远离怖畏,非常安稳,那时只有圣法能帮我们的忙,所以它是最能利益我们的救助者。那时只有圣法是我们生死路途中的光明或明灯。也就是平生知道善有利就修持善,知道罪有害就忏除罪,到临终就不会走三恶趣黑暗之处,将走到安乐之途,所以它成为路上的明灯或光明。如果进一步修证得到解脱成佛的话,临终则不会有任何黑暗,不落入生死无明区域,彻底处在光明中等等。
三、发起修法的决断
因此,从现在起就要修习对临终有利益的一个法。
我们了解后应下定决心:从现在起要修对临终有利益的法!
以前色达有个RA扬堪布,他是永嘎堪布和列绕朗巴大师的弟子。他接近圆寂时说:“到了死的时候,我是最安乐的人了。为什么呢?临终走的这天,要有的是法,不能有的是这些贪著的财物。我现在只剩下半口袋糌粑,再没有别的东西,剩下的糌粑你们拿去做会供的食品。后面我也没什么东西,无法安排之后七七四十九天满足心意的法事,也不必念什么了。该有的就是善法,与我的善法等同的是有的,超过我的善法是没有的,我有的是这样一个善法,所以我最幸福安乐。否则做一个大的上师,有很多骏马、金银等财物留下来,扎巴弟子们不好好处理,建灵塔,给上师丢脸,成了世人谈论是非之处,那就比较麻烦了。我只剩下半口袋糌粑,你们做个会供就可以。”
思考题
1、(1)如何思择死时身、财、眷属都无利益?
(2)如何思择死时唯罪能损、唯法能益?
(3)如何由以上思择发起修法的决断?
四、完成死法的途径
在了解到需要修临终有益的法后,应当在自身上体察,究竟在修那种死法。所谓“死法”,就是死时有益的法,在生时重点要修死法而不是生法。这又由自身的意乐、加行而分出上、中、下三种差别。就像世人成办某种盛会需要具足因缘,这样才能顺利召开,办得隆重,效果很好。同样,我们在自心上也要这样来完成死法。
分三:(一)下士的途径;(二)中士的途径;(三)上士的途径。
(一)下士的途径
在此下士是由了知三恶趣苦,而励力求增上生人天果位的意乐而修三福业事,而以下士自己的道轨完成死法,然非以中上二者的道轨完成死法。
对下士而言,以下士道轨来完成死法,无非意乐和加行两种。“意乐”,指了知三恶趣苦而励力求增上生人天果位的心。以此修施、戒、修三福业事,这是加行。这样修出来意乐,做出来加行,到临终自然安乐,往后将得到人天果位。像过去的善人们,他们励力求后世,断恶修善,积很多资粮,结果死时天乐鸣空、天人迎接,或者预知时至,谈笑自若就走了。这样的人修成了下士的死法。
当然,具体要在自身上严格审查。如果我们没思维三恶趣苦,没感到害怕,那就不会把重点放在求来世,而只求现世名利。只有知道马上要死,死后一旦堕恶趣,那种苦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畏惧以后才开始想:来世一定要得人天果位。以这种心就会励力地修施、戒、修三福,会多布施积资粮,有特别大的断除十恶业的欲等。这样有了心,有了修行,就沿着下士自己的道轨备办好了死法。一生上万天精勤断恶修善,一心以来世为主,到临终时都备办好了,当然死得很安乐。如果没有这些内涵,没去思维三恶趣苦,没有起坐立不安的心,也不可能认真断恶行善等,这样的话,这一生是很可怕的。心里连世间善人的气氛也没有,没有忠孝仁义,也不去特别用心地修善持戒,那就只剩下一个私我,求点小名小利,起很多恶心,造很多恶业,根本没有以下士道轨来成办死法。因此奉劝大家,学法要有基础,应当一步一步地走。
如果确实发起畏惧恶趣的心,转为以后世为重,特别希求来世得增上生,之后有修施、戒、修三类所生三福业的内涵,做得非常充实,来世就可得增上生人天果位,下士自轨的死法算是做好了。然而,这并不是以中士、上士两种轨道来完成死法,因此还很不足,应该再上一层。
(二)中士的途径
中士是由了知三有三界轮回苦后,以求自己一人解脱的出离意乐引发,而以欲得解脱的意乐,修持正道——增上三学宝而完成中士的死法,然非完成上士的死法。
在下士之上,进而发展中士的意乐和加行,就可望完成中士的死法。在心上需要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在观苦上要拓展为观察三有三界轮回的苦相。比如,思维三苦、八苦、六苦、六道诸苦,由此能透彻地了达轮回纯一是苦。之后放在自身上考虑,就会发起求自己一人解脱的出离意乐。由此引发,以求解脱心摄持而修持增上三学。有了这个内涵,就算备办了中士的死法,将在临终对三有轮回一无贪著,一心求解脱,而且已经修好戒定慧三学,会往出世果位的方向走,终将得到涅槃寂静,会解脱三有一切苦或者轮回取蕴。
当然,自身的意乐和行为是欺瞒不过去的,必须通过如理如实地修心才可望达成。也就是,心的发展要有非常广大、到量的思维,真正抉择断定了轮回纯一是苦,对五取蕴发生厌患,才有求解脱欲乐。之后就根本不以后世人天果位为重,而是以解脱为重,修任何法都以求解脱心或出离心摄持。再去修增上的戒定慧三学宝,一一殷重行持,算是有中士加行的内涵。完成这二者后,的确是超胜下士的中士行者。在生时修殊胜的出世解脱道,临终当然更得安乐。正如经中所说:比丘到临终时非常安乐,他没有解肢节苦等,非常吉祥。由于在生时这样修持的缘故,临终将更加安乐,来世更加殊胜。然而,受限于仅为一己求解脱欲乐的缘起,因此并非最上等。只是一己为重,没发展出大心大行,所以不是在成办上士的死法。
此处行者还须自审,切莫自欺,应当衡量自身是否有无伪的出离心。真的认为轮回纯是苦海吗?真的有囚徒欲出死牢般的心吗?在任何一事一心上面,都是以此心摄持吗?到底是什么等起、什么动机?如果心里只求世间福乐,那是往轮回走的方向。如果一直以自我为主,那也是去轮回的方向。没有无我观慧和出离心的摄持,几乎都成为轮回的集谛、苦谛。因此要知道,缘起在心上,心在欲乐上。诸如此类要细致观察。
如果还没发展出来,应当打好共中士的基础,这会有较长的历程。首先意乐就不容易开发,必须要有广阔的眼光,透彻地抉择,一直要按苦集二谛和十二缘起的轨道去抉择。当抉择到位时,能完全确认三界轮回纯一是苦,毫无真实安乐。之后就知道目前的处境相当不妙,一心想求解脱。这样思择后,心根本不顾虑轮回福乐、人天享乐等,一看到就生大厌离。以这种心强有力地摄持三门去修戒定慧,这才是真正的中士,他才是真正在行中士道轨,日日夜夜备办中士死法,临终自然得大受用。因此,不是在口上,而是在心上,不是在“想当然”里,而是要如量地修出这种心。
(三)上士的途径
上士以利他菩提心引发,而由远道相乘、近道金刚乘、速道光明大圆满三者中任何一种道修持一个死法的话,即是完成上士自道的清净死法。
在具足共中士的内涵后,还要提升到上士的内涵。上士的意乐是利他的菩提心,道包括远道相乘、近道金刚乘、速道光明大圆满任何一种。如果已经发起利他的菩提心,而且由它摄持修这三种中任何一种道,那就是在修持上士的死法,由此能完成上士自道的清净死法,当然比中士更为殊胜。
要趣入上士的高层道轨,自然以根源的菩提心为入门关键。诸法都是随缘的性质,而枢要就在欲上。已经从为一己求解脱的欲,发展到以利益法界一切众生为重的广大心力,进而为达成救度一切众生而要取无上佛果。这样有“利他”和“求佛果”两种欲,就是圆具德相的菩提心。当它发生以后,以它引发就摄持着心修持成佛之道。这样趣入成佛的道轨中,就具足上士的加行。有了意乐和加行,就是在走上士道轨,日日夜夜都在成办上士的资粮。有这么殊胜的资粮,临终当然更安乐。
这里要更严格地审查:我是否经由四无量心、自他相换等修法而完成了菩提心呢?是否时时以此心摄持,想的都是众生?是否为了成佛而修道呢?如果没有这个量,那还没有发展出上士的缘起,因此要励力修菩提心。在真实引出菩提心后,要以它摄持求无上佛果,实际行持成佛的道,这样就成菩萨了。他的名称是菩萨,他的相续是菩萨,他入了佛的家族,走的是成佛之路。要像这样在自身上观察,然而这并不简单,需要在修心上长期发展。
以誓愿力摄持
其中,特别由光明大圆满之道修一个清净死法的话,须立誓:“不作到一个生死之媒已倒下,得此无死本性之坚地的话就死”,以及以“如是的誓言决不放弃”的第二个誓言的铁钩作摄持。
接着由猛利的菩提心引发,为了尽快救度众生而要择取最快的成佛之路,以光明大圆满为道乘的巅峰。一般按照《四部心髓》来说,利根者三年,中根者六年,下根者十二年,能使有漏蕴不现而在光界中消尽。而蒋扬钦则旺波尊者的伏藏法《杰珍宁体》中说,上等者六个月,中等者三年,下等者六年,使有漏蕴在光明身中消尽。当然,这是对成熟引导的合格者讲的。
到此地步就发展出完成自宗九乘之顶光明大圆满道死法的志愿。也就是在大乘成佛之道里,特别要由光明大圆满的捷径来修一个清净死法的话,那必须有大的志愿,以及“不完成此志愿就死”的大决心。也就是心里要有两个誓愿的钩子,第一个誓愿的钩子是:“如果我做不到一个生死之媒已倒下,任持无死坚地的果位,我就去死!”第二个誓愿是:“我决不放弃所立的誓愿!”这样就用铁钩摄住自己的心了。这就是以誓愿力来挟持自心,不做到就死。就像闭生死关的人那样,不成就死在关里算了,宁死也不出关。像这样,无常观就和求证大圆满的道结合起来了。也就是念死无常,觉得人身宝贵且短暂,说不定今天就死,求法的欲就是要修证最速捷的道。发誓的力度是宁死也要完成。
“生死之媒”即生而死、死而生,一直连接不已,指造成生死连接或结蕴相续的烦恼和业。“生死之媒已倒”指烦恼和业消尽了。就像至尊米拉日巴所说:当初我是害怕死,到山洞里去,又是思维死期不定而精勤修持,最后就不怕死了。也就是彻底断掉了虚假的生死。遍知法王龙钦巴在接近涅槃时也说:“无住我莲花业缘力,任持无死本性坚地的境界。”也是表示已经达到无死果位。自身是无住的,以莲花业缘力随缘而现,现在我要圆寂时往哪里走呢?我并不是往生死幻梦里走,而是往任持无死坚地的境界里走。每个人都有无死本性的坚地,不管悟还是没悟、证还是没证,因为本性本身没有生死,既非生哪里有死?它不会随任何惑业苦的因缘而有所改变,所以是如金刚般坚固的本地,也就是我们本来的性地。我现在已经任持这样的本性之地,不会再迷失,回到虚假尘境里去,这叫“任持”。一点不会失掉,就是往这里走,实际就是回归本来的意思,并没有外在的走来走去。
总之,从最起码的达到死而无悔,需要生时励力忏罪修善,一直到最上品的即生成就,一定要这样在心里发誓。有了誓愿力,才可能摄持自心在法道上走。因此,在念死无常之后,要发展取心要欲,而欲以发誓为表征。过去有大善根福德因缘的人,哪怕舍弃生命也不舍誓言,是真正去实修的,要像这样一心求道。
如是分座上、座间而修,而座之正行中,是由思择、止住轮番之门数数而修习。
以上由三种根本而修死无常的修法,分座上和座间,而座上的正行里,又是由思择、止住轮番的门径而数数修习。每日要很多座来修持,这样才能修出具相的无常死想,由此能摄持自心,一心念死,如救头燃般地修道。
后得位的修持
根本之欲者,在后得的道位中修习。
所谓“道位”,纵向而言,有资粮、加行、见、修、无学五种道位;
横向而言,每天的修法里都可分根本位和后得位两种,“根本”指座上修持,“后得”指日用中的修持。
也就是,我们平常会有行住坐卧等威仪,说话做事等各种情形,在这些后得位里,也应当使心与道相合。从无常修法而言,后得位的修行就是要时时配合威仪修念死的欲、念法的欲。
称其为“根本”,是因为在缘起上极其关键。所谓“诸法唯缘性,枢要在欲心”,一切法都是如来藏随缘而起的,所以缘非常关键,随什么缘就出现什么结果。我们作为修法人当然是求成佛,因此缘一定要在法上转,而缘的根本就在欲上,心欲求什么就会成什么。像世人欲求现世名利,他就走入现世法的轨道里,结果纷纷堕向恶趣。为求名利不择手段,有各种贪嗔狡诈等,造下堕恶趣的因,这都是为私我求现世名利的欲所导致的。由此发起邪的精勤、出现邪的结果。如果欲转向为后世以上,那就入了正道。先是人天正道,再是解脱正道,再是成佛正道,总之是由欲来作支配的。什么叫做如来藏随缘呢?缘没有别的,就是心。心又怎样决定方向?就是欲。由于欲的缘故,自己真心想往那边走,那就是在走那条路,在那上面发起造作、精勤集业,也将在那条道上奔向结果,因此根本是欲。
我们现在修无常这一分法,就是要在欲上转掉,不是念生,而是念死。念生会一直想:“我今天会活着,要做的就是求取名利享受”等,念念都在现世法上转,毫无法的内涵。念死的欲一旦起来,他念念想着会死,怎么准备死法:“这世上的事全是死的、灭的,毫无意义,都是虚诳,我要求真实的法。”由念死的欲,念念作死法,马上就接到法的一分上去了。什么意思呢?因为现前所有有为法都是灭的自性,毫无意义可得,唯一要从中超出。因此,由于念死,会一心与法性相合,往回归的方向走,因此,根本就在于修念死的欲。当然,紧跟着就是念法的欲。
这是后得位的修持。每一座都有固定的修法,不能夹杂其他所缘。然而座间出门、做事、行走等时,念念都要念死,这叫“修念死的欲”。正如《普贤上师言教》所说,到别的地方去就想:我会死在路上,不一定能回来吧?坐下来就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坐下,不一定能坐第二次吧?站立时就想:这是最后一次站在这里,不可能还到别的地方去吧?睡前也想:这是最后一次入睡,明天不一定能起来吧?像这样,处处都修这个欲。
一旦发起猛利欲,念念都念死修无常,那就像噶当格西们那样,在什么地方都知道念死非常重要,因此他有一个欲:现在一定要念死。在念死的关头上没持住的话,那就是在念生,流落到现世法里了,那样的话,我的暇满就落到非法里,非常不值得,在关要上没扼住颠倒心就很糟糕了。他知道念死在缘起上的重要。认识到这个大义就有念死的欲,由念死的欲,在任何时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修死。这样一修死,现世心就冷下来了,现世计划逐渐缩小,最后根本不想现世的事。这种心修得非常强、坚固,就会起很大的掌控作用,像绀马宝的辔绳一样,时时引着心往法道上走,它是最佳的控制力。
念死的欲后面连接的就是念法的欲,只有法有利益。就像晋美朗巴尊者在《功德藏》里开示的那样:配合日常的行走、吃饭、睡觉等,方方面面都要想:任何世间法都没有意义,一定要在法道上走。走路就想一定要往法道上走,睡觉就想一定要住在光明中,吃饭就想受用七圣财。诸如此类把心转向法,要按《普贤上师言教》所说,经过闻思通达得定解后,就时时按这样做,在每个地方都是认真的,完全成为一生修道的规范,这样让法人格化。
思考题
1、怎样由下士、中士的道轨完成死法?
2、(1)总的来说,怎样由上士的道轨完成死法?
(2)特别而言,想以大圆满道修成死法,应如何立誓自要?
3、以上由三根本修死无常之法,座上、座间分别应如何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