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016年6月~12月)04

1. 问:顶礼法师!末学还有四个问题:

1. 佛说世间的安乐善事都是佛陀的悲悯和加持。在意幻供养中,我们又将一切善妙供养给诸佛菩萨。这两种见解和修法有没有次第上的区别或者如何圆融呢?

2. 上师经常引用藏文的《涅槃经》教证: "我已灭度后,汝等莫忧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那么,在汉地的《涅槃经》里,这一处是如何表述的呢?

3. 莲师说: "发何愿彼能获得,祈祷莲生我满愿。"如果发的是恶愿呢?

4. 莲师又说: "猴年猴月之初十,邬金我定临藏土,此乃我之誓言也;每一初十之吉日,幻化决定遍藏地"。请问猴年猴月莲师来藏地和每月初十幻化身来藏地有什么不同呢?愚钝弟子,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

1. 我看不出二者有什么矛盾。

打比方说,小孩的吃穿都是父母提供的,但小孩得到好吃的仍然可以给父母,表示自己很爱父母。这有问题吗?

2. 我没有具体查找过。汉地的《涅槃经》也有很多个不同的版本。

3. 善愿速成,恶愿不成。总之,佛陀会加持众生尽可能离苦得乐。

4. 个人理解,可能有特殊的缘起。(正见 C1)

2. 《加行教材72课》

蕴,界,处 问:法本66页说,果报不会成熟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蕴,界,处上。这蕴界处上是什么意思,恳请法师给与开示。
答: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你可以在《俱舍论》当中学习到,可以在智悲佛网查找。(正见C1)

3. 《加行教材76课》

问:76课有个公案,讲的是善星比丘,善星比丘知道佛陀说他只有七天寿命后,他为什么六天水米未进呢,六天水米未进不就是等于送死吗?
答:个人理解,有些古印度的文化当中,有通过禁食治疗疾病、积累福德的观念。(正见C1)

问:顶礼法师!

1. 末学在意幻供养方面一直有个疑问:既然有主物是有主人的,我没有征得他的同意就意幻供养给佛菩萨,这样合理吗?

2. 顶礼时,观想自己的身体化为无数,上师讲顶礼时,说可以把父母、怨敌等观在身边,那么父母也是无数个身体还是只有一个?

3. 第71课,关于元自实不杀缪材的公案中,有师兄问,既然轩辕翁是有道之士,他看到鬼跟着元自实杀气腾腾,为什么不出面制止,而只是看着。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

感恩法师开示。
答:

1. 合理。因为只是在观想,没有影响主人的生活,没有把财物执为己有。对自他都有利益。

2. 个人理解,观想一个就可以。当然如果要观想多个也没问题。

3. 我不太清楚当时更多的细节,也许这个庵主有足够的智慧和把握,知道后续事件的发展,通过这种旁观的角度记录下来,最终对众生有利。(正见 C1)

5. 《加行教材130课》

"等持"名词解释 问:顶礼法师:前行广释130课:已二、供养支:以普贤云供而供养82页:去年我看到一个注释,说供养咒的功德非常大:能遣除违缘;能将供品变成无数,等等。其实这对我们很实用,在没有等持的情况下,通过咒语加持,将供品增多了以后,也同样能实现很大的修行。等持什么意思?

6. 问:顶礼法师:在佛台上供七杯水代表什么意思?

7. 供护法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问题是:

1. 盛满供品的护法杯已经摆放在佛堂上,到了下午想供的时候把护法杯端下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唱护法的仪轨。但是有师兄说一旦供上就不能挪动护法杯,放在哪里就在供。请问法师:护法杯可以挪动吗?

2. 已经清洁后的护法杯的酒杯部分是必须横放在护法盘里吗?把酒杯倒着扣在盘里可以吗?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

1. 据我个人目前所知,通常是可以的。

2. 我不太清楚是否可以倒扣。通常是横放。(正见 C1)

8. 怀孕期间观修可否不盘腿?

问:顶礼法师!末学发心所在班有位师兄她现在怀孕,因以前有先兆流产,现不敢盘腿观修,请问法师:这种情况观修时可不可以不盘腿,坐着或跪着观修可以吗?可以计入报数吗?感恩法师!
答:可以开许。(正见C1)

9. 《加行教材73课》

"三戒清净"是哪三戒?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前行广释73课,依止上师部分,引用《功德藏》教言:"...三戒清净之大地...",请问,这"三戒"是指前面说的"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还是"戒贪、戒嗔、戒痴"?感恩法师慈悲开示!
答: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正见C1)

10. 见性的几个问题

问:

1. 顶礼法师,见性属于五道中的哪一道,为什么见性后还会退?见性和见道有何区别?

一地菩萨的退和见性的退有何不同?

3. 顶礼法师,我只是看到某法师的开示,产生疑惑。(如果方便说,八地菩萨可以说圆证三不退,为什么?八地是不动地,决定不退,七地以前都是上上下下会退的,八地不退了;要讲到究竟圆满,那是等觉菩萨,才是真正究竟圆满。)

答:

1. 见性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有些是资粮道、加行道的证悟。有些是一地的证悟,获得一地则不会退转。一地就是见道。

2. 没有听说过一地菩萨会退转。如果你认为会,请提供依据。

3. 最好能够举出明确的教证依据。

通过教理分析,可以肯定的说,一地菩萨绝对不会退转为凡夫,因为已经证悟了实相,断除了遍计二障。而修行究竟圆满是在佛地。(正见C1)

11. 上师法相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关于上师法相如果归摄为一句,四无量心和菩提心哪一个更合适呢?有师兄认为四无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有师兄认为菩提心包括悲心和智慧,第一种观点认为菩提心要求太高了,所以选四无量心。弟子有点不太确定,偏向第一种,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在观察上师时,我们还要清楚,一般来说,需要是经典续部中所说的所有功德齐全的一位上师,尤其心相续中具有菩提心是必要条件。概括而言,观察上师归根到底可以包含在观察他是否具备菩提心这一条件当中。如果他的心相续中具有菩提心,那么从今以后不可能不成办弟子们今生和来世的一切利益,这位上师所传的正法也是与大乘道息息相关,无论如何也会令所有的弟子踏入正道。只要是一位不具有菩提心的上师,就必然有着自私自利的牵扯,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调伏弟子的相续,不管他所传的法多么深、多么妙,讲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但到头来也只是落在了为现世利益的圈子里。因此说,观察上师的一切要点可以摄于观察具不具有菩提心这一条件中。】

12. 五戒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在学院受了五戒,但前阵子喝了饭店自制的酵素,之前一直认为只是水果制作的就没有问题,喝过之后发觉有些酒精的味道,后问店主,店主说里面有葡萄,所有可能会产生酒精。请问法师:这是不是已经犯了支分戒,该如何才能忏悔干净,然后需要如何重新受持戒律?感恩法师!
答:念修各种忏悔法门就可以。可以通过受八关斋戒的方式酬补五戒的戒体。(正见C1)

13. 血肉供养问题

问:佛视众生如子,即使儿子是自然死亡,父母也不会食其肉,为什么还用五肉供养呢?密宗采用血肉供养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来理解佛法有什么启示?请法师开示。
答:【二、宣讲正论 这个比喻讲的是:有一家的小孩趁大人外出干活之际,把一条花绳子扔在了水缸里面,当家人回来后,发现水缸里似乎有一条蛇。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的家人就有五个不同的观点,以及观点背后的五种不同行为。作者以每个人的观点和表现,影射出小乘与大乘,显宗和密宗,普通外密与内密,以及内密与大圆满之间的差别。 无可否认,大家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是相同的景象,这一点不会有任何争论。关键的分歧,就在于每个人对所见之物的不同观点。 (一)第一个人认为,这是一条真正的蛇,所以惊恐万分,于是想尽办法一定要把这条蛇扔出去。实际上他看到的不仅不是蛇,甚至连蛇身上的一个微尘都没有,正因为他把绳子看成蛇,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才产生了想赶走蛇的行为。 这个比喻所影射的教派,就是声闻缘觉乘。声闻乘又分为一切有部和经部,我们统称这些派别为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认为,人我是唯一不存在的法,除此之外的万事万物,全都实有存在,包括所有外界的物体与一些精神的细节,以及精神和物体的运动等等。小乘行人把烦恼当成实有的法,故而想断除烦恼也相当费力,戒律也特别多,面对任何问题,都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关于这些,在《入行论》智慧品,以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会广讲,大家可以自己去翻阅。 (二)另一个人认为,水缸里不是一条真正的蛇,而是蛇的形象。意思是说,如果不仔细看,表面象是一条蛇,而实际上却是一条绳子。尽管如此,他仍然对蛇的形象有些恐惧,所以不但不敢直接接触,还准备利用其他的方法去除掉它。 这个行为,隐喻大乘中观(本文中未提及唯识宗)。 中观派认为,所有的物质、精神,都是假有、虚无,如幻如梦的。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万法无我、空性光明;而在世俗谛当中,仍然要惧怕烦恼,要谨慎取舍。他们认为,如果菩提心或空性见等因缘具足,则烦恼也可以转为道用,否则虽然万法不成立,是空性,却好似蛇的形象一般也会伤人。 在《现观庄严论》和《般若经》中,经常提到烦恼转为道用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菩提心。比如说,在菩提心的摄持下杀、盗、淫、妄,就不算为罪业;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在具足空性智慧的前提下,烦恼也不称其为烦恼,自然转为道用了。有了这二者之后,烦恼也成了有用的东西,不然,倘若直接与烦恼交锋,则不仅会受到伤害,甚至会堕入恶趣。 (三)有个家人一看,就了知水缸里不是蛇,只是蛇的形象而已,并且他还知道,在没有任何东西的帮助下,直接去接触蛇的形象,也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因为长久以来习气的串习,以至于使他看到蛇的形象也会毛骨悚然,所以他只敢唆使其他人去扔掉绳子,他本人还是不敢直接去碰这个蛇的形象。 要知道,这些比喻都来自于印度。在释尊住世期间,印度到处都是古老的原始森林,毒蛇在当地也相当厉害猖狂。从戒律的典籍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毒蛇咬伤甚至咬死人,或者某人的床下钻出一条毒蛇,谁的天花板上掉下一条毒蛇等等的记载,当时的印度人对蛇是相当惧怕的。而今,王舍城等周边的森林已荡然无存,在大家的概念中,毒蛇也不是那么可怕了。这个比喻,代表密宗外密的观点。 藏传佛教拥有十分完整的外密见解与修法,我想,唐代翻译的一些密法和日本的东密,可能就属于外密的一部分,但我至今还没有去研究汉文的密法典籍,所以也不敢信口雌黄。外密虽然说是密宗,若与内密比较起来,仍有相当大的差别。 外密的观点是什么呢?首先,在证悟空性方面,外密和中观的空性没有什么差别;然后通过修习生起次第(虽然名称与内密的生起次第相同,但内容有很大差别),念一些以大日如来为主的本尊咒语,而后即可将凡夫身转化为佛的报身,这是它比较突出的观点。尽管外密的修行人知道,最终此世界都会转化成清净的佛的坛城,然而他们做不到像内密那样的观想修行。目前我们见到的佛的双身像,以及一些愤怒本尊的唐卡,全都是内密当中的,真正的外密修法里不会出现! 大家都了解,佛陀传法是针对人的根机,一步一步逐渐向上引导的。外密虽然是密宗,既有灌顶也有生起次第等等,却没有内密的见解,因此导致他们在观想的时候,只能将自己观想在现处的世界中,身体也是现在的样子(不过,有些时候也会把自己观想为佛),然后观想佛和本尊在前面,接下来持诵咒语。他们有很多念咒的方法,他们认为,通过念咒就可以将自己变成佛。 外密行人在闭关修法的时候,相当讲究卫生,每天不仅吃素,而且要洗三次澡,比较偏重于行为,而且在行为上做得很好,只是修法上相对要差一些。事实上,越是在行为上执著、讲究,修行上就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修行层次越高的人,行为上也可能会有一点点不规范,当然,不规范的意思,并不代表可以随便杀、盗、淫、妄,大家看看印度八十位成就者的传记就会明白了! (四)某人回来一看,就知道水缸里面只是一条绳子,虽然看起来像蛇,却不是真正的蛇,而且他也不认为蛇的形象会伤人,他一把捞起绳子说:"怕什么?哪儿有蛇啊?!这明明是一条绳子嘛!" 这一比喻,暗指除了大圆满以外的内密。从大圆满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还是有一点点问题。虽然他知道这只是蛇的形象,但他对蛇还是有执著,为了表示自己不害怕,才故意这样做的。

1. 内密的特点

我们一定要注意,虽然有些内密在修外加行、内加行、正行,修六波罗蜜多等等方面,不但与其他密宗一样,甚至与显宗也如出一辙,然而,有些内密的不共同修法和行为,却是与众不同的。 举个例子:比如贪心、嗔心、嫉妒心、傲慢心等,小乘佛教认为这是真正的烦恼,要断除它同样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对治力,否则会造成实质上的伤害,内心对其非常惧怕;大乘菩萨进一步了解了烦恼的真相,不认为五毒、三毒等烦恼是实有的东西,但是,即使在如幻如梦的世界中,仍然不能直接面对烦恼的真相,需要借助菩提心等其他外缘,才可将其转为道用;外密既不认为烦恼是一个实有的东西,也不承认烦恼的本性是不清净的,而认为五毒等烦恼,可以转化为佛的五种智慧,不过也要具足一定的条件,否则还是不敢直接接触烦恼;直到密宗的内密,才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如今在全世界,只有藏传佛教才具有内密的完整传承。印度也仅仅在八、九百年以前存在过,西藏人到印度求学的时候,已很难寻得内密的踪影了。印度当时的内密修行人是非常保密的,因为印度是鱼龙混杂的复杂之地,持外道、内道观点的修行人也遍布四处,当时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无论任何一个问题,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然很容易发生争论。 后来内密传到了西藏,藏地当时并没有多少宗派,只有佛教和苯教。佛教虽然有大乘和小乘,但佛教徒在修小乘的同时也修大乘,修大乘的同时也修密宗,至今藏地也是如此,所以西藏的内密修法并没有印度当时那样保密,而是比较公开。 当伊斯兰教摧毁了很多佛教庙宇以后,本来密宗在印度就不太公开,之后连显宗的很多传承都消失了。 但是,密法在藏地得到了弘扬,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藏密的传承是非常清净的。因为密宗非常注重传承,而且一定要口传,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假冒之法的出现。有些密宗故意用很多奇怪的名词,外人无法理解,只有证悟的金刚上师们才能解释,同样也是考虑到鱼目混珠的问题。另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辩论,通过辩论可以澄清很多问题,无论任何一句话,都可以一直追溯,直到认定为佛陀亲口所说为止,因此,藏密的教义不会有任何问题。 唐密和东密好像本身也没有内密,只有在西藏才有内密修法的传承,所以我想,真正了解密宗内容的,只有西藏本土的修行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真正的权威。除此以外,无论被冠以何种至高的称谓,都是门外汉,都没有资格为密宗定义。 内密的观点与其他宗派不同,简单地说,从中观应成派到内密以下的空性观点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证悟远离四边戏论的空性,但内密在空性的基础上,还有一点不相同:显宗的最高境界认为,万法的现象如同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凡夫认为是真实的,而实际上一切都是虚假的;密宗认为,万法不仅虚幻不实,甚至从现象的角度来看,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不但从实相上来说是假象,在现象上也是清净的佛的坛城! 显宗实际上也承认这个观点,只是释迦牟尼佛没有对这类根机的人强调而已,不过,显宗在一些经典中默认了这个观点,认为大乘菩萨修到第八地的时候,有三种转化或者三种清净,这三种清净当中有一种,就是五根清净。五根清净时看到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娑婆世界,都与极乐世界、东方琉璃光佛的刹土一样庄严。佛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世界永远如此,从未变化过,因为凡夫有烦恼障、所知障,所以被障碍掩盖了世界的真正面目。当修到第八地之后,五根清净了,才开始看清世界的真相。世界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就是密宗里讲的佛的坛城。佛陀在很多显宗经典当中也讲过,《维摩诘所说经》的缘起当中就讲得很清楚。 内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强调当下就是佛的坛城。显宗虽然默认,到第八地时会有这些现象,但首先却不提这回事。 当然,佛的坛城也有不同的层次与含义,譬如,像极乐世界或五方佛的刹土等有形、有色的有相世界,是最低层次的佛的刹土。平时大家所见到的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金刚萨垛的报身,还有普贤王如来的法身,这些有头、有面、有手的佛,都是不了义佛,其目的,是为了度化某类众生而显现的。密宗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和佛的坛城。即便如此,与显宗相比的话,这些已经是相当了义的佛与佛的刹土了。 在这个比喻当中,当事人没有将绳子当成真正的蛇,更没有对蛇的形象的畏惧,因此他会故意抓住绳子并把它扔出去。同样的道理,内密行者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清净的,所以也会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 本来,密宗的五肉五甘露,对一般人是不公开的,虽然在这类修行人的境界中,清净不清净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完全具备了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能力,但其他人因很难有机会了解其中的意义,故而不一定能接受,多数人还是会不理解,甚至因此而生起邪见。密宗为了保护他人的善根,所以在公众场合或一般情况下,仍然以小乘佛教的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内密行者为什么要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像普通人怕蛇一样,他们也会惧怕五肉五甘露,有清净和肮脏的分别念。不过时代不同了,对现在的许多人而言,五肉都不算什么了,五甘露可能还有点不行,但在佛陀时代的印度中部,根本不会有人去吃五肉当中的任何一种,他们认为这些都很肮脏下劣,不像现在的人,哪怕是人肉都敢吃,所以我们简直无法找到十分贴切的比喻,来形容当时人们对五肉的厌恶...... 然而,证悟者的境界却完全不同,当他真正证悟之后从禅定中出来,首先,在他的境界中,一切现象都是清净的,没有什么五肉五甘露;其次,从证悟空性的角度而言,所有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一样真实的东西。为了巩固或进一步体会这个观点,他们会直接接受五肉五甘露,从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净、脏等一切分别都是人的执著。事实上,接受五肉五甘露并不是整个内密的共同修法,只是其中摩诃瑜珈的特点。

2. 释疑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内密行人拥有如此的境界,为何还要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其原因是,这样做会对他的修行有更好的推动力,使他的修行更有长足的进步,可以起到快速打击分别念的作用。 这就像修断法,也即古萨里修法,加行里面的古萨里修法,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断行修法,真正的断行修法具有完整的灌顶和引导文,它的本质是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的一种修法,也是显宗智慧空性的一种修法,不过还是与显宗略有不同,它增加了几个诀窍性的方法:修断行的人在接受灌顶以后,就要故意到尸陀林等普通人非常惧怕的地方去实修,而且一定要经历108个这样的地方,实地锻炼自己。这些尸陀林不是指普通的尸陀林,而是相当恐怖的尸陀林,时常有鬼与非人等出没其间。修行人到了以后,还要运用禅定的能力,去激怒尸陀林的鬼神,故意惹恼他们,之后不允许念修上师瑜伽等修法,因为念完上师瑜伽后,鬼神就不敢来造违缘了。鬼神一发怒,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恐怖现象。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因为,尽管我执烦恼如影随形,但平时却不易发觉,在恐怖景象显现的瞬间,我执也会暴露无遗:"啊!这次我肯定要遭了,我的命保不住了......"若能在当下运用智慧,就能迅速斩断我执。 不仅如此,修行人还要去一些普通人连一根草都不敢损害的鬼神居住的山,故意作乱搞破坏。甚至染污龙泉水,或到龙出没之处,一旦他们被触怒,不到一小时,天气会骤然变化,电闪雷鸣,暴雨冰雹倾盆而下,此时我执也会顿然显现,若以修法去断除,会产生强有力的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晚上做梦,假如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话,会跟白天一样惊恐万分、手足无措,但如果知道自己在做梦,则哪怕从十层楼上纵身跳下,也会面无惧色。 同样的道理,真正的修行者已经证悟了空性,体证到梦中的现象跟白天了无差别,为了快速地推翻、打击原有的执著,所以故意去接受原本认为不清净的五肉五甘露,就像在梦中故意从十层楼跳下去一样,这样对破除执著有特别明显的作用,而且对他的修行也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从利己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法,但是,如果从大圆满的境界往下看,这仍然是一个执著:既然是假的现象,为什么还要故意做这些事情呢?大可不必!不过,与显宗相比,这些方法已经是一个飞跃了。 虽然在显宗中观的《中论》和《入中论》里面都提到,我们最终一定要断除所有的执著,但却没有一个十分奏效的方法,只能循序渐进地修持 首先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空性,经历了漫长时日之后,最终也可以达到目的。 密宗与显宗不同,它有许多善巧方便法门,这些法门既没有离开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法要,又加入了密宗的特殊修行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修行人已经断除了执著,杀盗淫妄是不是都可以接受了呢?当然不可以。密宗强调,虽然在修行人的境界中没有众生、杀生、善恶这样的执著,但是因为其他众生内心还有执著,这些行为会导致众生的痛苦,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密宗也是不允许的。 对初学密的人而言,五肉五甘露不但不需要接受,而且密宗也反对初学者接受。在《时轮金刚》中有一个比喻:有一种药叫做梵天甘露,某些人直接饮用可以去病延年;而另外一些人却不许尝,而只能装在嘎乌盒里挂在脖子上,假如一旦饮用,他们会因身体不适应而死亡。同理,对一部分人来说,如果接受密宗以五肉五甘露为代表的很多修法,对他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倘若初学者去效仿的话,就不但没有进步,而且会有多种负面影响,因此,这些修法对初学者是禁止的。当有一天我们的境界提高了,能将一切法都观成如梦如幻,没有什么执著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快速推动进步的方法了。当然,只有密宗才有这样的捷径,小乘等宗派不要说直接修持这些修法,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那么,初学者应该怎样对待五肉五甘露呢?某些密宗的甘露丸里,有一千多种药材,再加入少许五肉五甘露的成分,这样制成的甘露丸,初学者就可以接受。当然,如果初学者仍然觉得厌恶,也可以不接受,只要内心对这种方法不排斥,不产生邪见,知道是自己心力不足,境界太低所造成的也就足够了。 密宗里面清楚地讲到:初学者不能做瑜珈师的行为,瑜珈师不能做成就者的行为,成就者不能做佛的行为。作为初学者,应老老实实地从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等修起,并严格地守持戒律,这样才可能有进步。 那么,区分初学者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如果某人在服用了一种普通人呑下就会立即死亡的剧毒以后,不需要其他手段,仅仅凭借他自己的修行能力,就可以轻松地将毒性转化,身体毫发无损,这样才算是超越了初学者的境界。大家可以比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如果自己达不到这个境界,行为上就应该格外谨慎! 什么样的人可以真正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是超越了初学者境界,却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的中上等修行人。藏密中讲过,停留在此阶段的人,利用这个修法可以增进修行的力度。 然而,有些人因为不了解密宗,故而对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一系列修法产生误解,甚至大肆批驳。】

14. 《加行教材132课》

问:顶礼师父,弟子请教您前行广释132课七支供中的,不入涅盘对治邪见、回向对治怀疑,不能理解,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答:

1. 个人理解,祈请不入涅槃,可以让我们了知诸佛法身无来无去、无生无灭,遣除认为佛陀自身存在生灭的邪见。

2. 通过了知回向的内涵,可以让我们知道如果有了回向的摄持,善根可以按照回向的方向去成熟、发挥作用,遣除我们对所造的善业是否能够带来乐果的疑惑。(正见 C1)

15. 《加行教材72课》

忏悔罪障 问:顶礼法师!前行72课华智仁波切说道:"从无始以来,在漫长的轮回中,阿赖耶上所积累的罪业也是无边无际的"。既然罪业无边无际,而今世无论忏悔再多也是有数量的,那么未忏净的罪业还是无量无边的。这是否说明单单依靠没有证悟的忏悔最多只能减缓罪业的成熟,但根本上还是要通过生起真实的菩提心和证悟空性来忏净?感恩法师。
答:"而今世无论忏悔再多也是有数量的 "这句话不成立。 因为这句话直接否定了即生成佛的可能性。诸多经论宣说可以即生成佛,就证明即生可以清净一切罪障。"这是否说明单单依靠没有证悟的忏悔最多只能减缓罪业的成熟,但根本上还是要通过生起真实的菩提心和证悟空性来忏净? "这个结论与你的所列举的内容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之前你要问的是罪业数量多少的问题,而你这个结论涉及的是罪业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清净的问题。罪业能够从根本上清净,那么清净一个就消除了一个。(正见C1)

16. 观察心善地道亦贤善

问:

1. 我们做事有四种情况,好心办好事,好心办坏事(发心很好可事的结果一塌糊涂),坏心办好事(发心不好可歪打正着事情圆满解决),坏心办坏事。中间两个必须选一种的话,那种更好,是要发好心但办糊涂事吗?

那也就是说,好心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有好结果的,所以这个好到底怎么定义?比如我好心放生,结果把淡水鱼全放在海里,变成杀生,但我给它们念了佛号,那这件事到底是善还是恶呢?按照心善地道亦贤善,就应该判为善法了。那误杀就成善业了。

3. 那就这样理解,心善有心善的果报,持邪见有持邪见的恶报,分开讲,所以心善的地道还是善的(孝敬母亲的善心不会空耗),杀鱼直接因是邪见,善恶一码是一码。否则的话孝敬母亲导致杀生,那心善也有恶果了?

答:

1. 无法一概而论,要看 "好心"、"好事"好到什么程度,

还要看"坏心"、"坏事"坏到什么程度,要看具体的情况。比如,如果是一个轻微的坏心,客观上却对众生带来了大利益,或者说,一个轻微、相似的好心,客观上却给众生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这些情况都要详细观察。 首先我不对你所举的例子做具体的结论性评价,即使是你所说的那样,要知道,如果你不这么做,那些众生也会很快被杀死,哪怕让众生多活一天也是有功德的,而且通过念诵放生仪轨可以让众生种下善根。而世间的有些事情可能是善恶夹杂的。有些时候 有些众生表面是心善,但因为缺乏智慧,可以说夹杂了邪见,因为有邪见染污,心已经不善了,比如某不信佛的人杀鸡给母亲吃,孝敬父母是善心,但认为杀生无过是严重的邪见,属于善恶夹杂。

3. 分开的。(正见 C1)

17. 《加行教材75课》

问:

1. 顶礼法师!75课中有一个教证, "《窍诀宝藏论》中还讲了六想,如云:转为道用作想之六法: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应当断除一切颠倒想。"这个教证中弟子只看出了五想,怎么也数不出六想,请法师开示!

2. 第6个是颠倒想么?

答:

1. 上师 =名医;道友=护士;实修=疗病;自己=病人;妙法=妙药;果位=病愈。

2. 错误的想法,比如凡夫不认为自己有(烦恼)病,不认为自己需要吃药(修行)。(正见 C1)

18. 意形身和意幻身问题

问:

1.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有位师兄有个疑惑:意形身是不是就是意幻身?意形身不是中阴身,它是中阴身阶段的意识载体,或者说是中阴阶段的身体,是透明的,轻飘飘的。如果人的身体死时受到大创伤,比如枪伤,那么这个创伤就会经由意形身带到下一世的身体。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还是说意形身就是中阴身?而意形身也不等同意幻身?感恩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圆融恭敬合十顶礼。

  1. "在没有身体支撑的情况下,人的精神或者意识永远都不可能独立。即使在中阴的时候,都有一个意形身 就像作梦时候的身体一样。人死了以后,肉体和意识就分开了,那个时候,在亡者的肉体上立即就分出一个身体,一个非常透明的身体──意形身。它是意识的载体,众生在中阴漂泊直到投生之间,一直依靠这个身体。投生的时候,不论投生为畜生还是人,意身和意识二者都会一齐前往,所以,前世的很多信息就会带到后世去。 "《慧灯之光》如何作一个标准的居士。感恩法师!
    答:

1. 请提供 "意形身"这个词语的出处。

2. 个人理解,有些时候意形身和意幻身意思差不多。有些时候,死亡之后的意形身,也可以理解为中阴身,有些时候我们所说的中阴身也可以包括意形身和神识。(正见 C1)

19. 《加行教材27课》

问:"这样的暇满人身,并不是平白无故或偶尔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福慧二资的果报"请问法师:在多生累劫中我们是以何种身份积集福慧二资的?如果是人身,那么能不能说明我们多生累劫中都在是人的身份;如果是其它身份,如何实现持戒,布施等积累福慧二资的呢?这里弟子越想越迷惑,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
答:个人理解,有时主要是依靠人身,过去生你曾经当过人,但不能证成你过去每一生都是人。比如你在一百个大劫当中当过一次人,那一次你就可以积累一定的资粮。当然,以其他身份在因缘具足的时候也可以积累一定的资粮。(正见C1)

20. 《加行教材22课》

十六无暇与十八暇满 问:前行第22课中有"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里有个比喻:十八暇满就好比有十八只羊,一旦被豺狼吃掉一只,那就剩下十七只;又被吃掉一只,只剩十六只了......全部吃掉的话,也就没有羊了。"这样一段论述,末学想问十六无暇(暂生缘和断缘心)与十八暇满是怎样一一对应的呢?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十六种情况,是对十八暇满的一种补充,是在普通十八暇满的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标准。(正见C1)

21. 意三业不开许问题

问:

1. 贪嗔痴在任何时候都不开许,那么我贪成佛,贪利益众生,所有的众生我一个人来度,贪上师想永远跟随上师,贪密法为了听可以不顾一切,嗔恨烦恼,嗔恨轮回,嗔恨破誓言的人,嗔恨自己的自私,对是是非非我都很愚痴,从不去分别,这些贪嗔痴都不开许吗?

请问什么叫自相的烦恼? 如果我只贪着自己成佛,这是自相的烦恼,还是贪心被道用了?

4. 贪执有过失,追求解脱有功德。那就分析的再细点,贪执自我有过失(自相烦恼),追求解脱有功德(烦恼道用),但一个小乘种性的初学者,就要开许他追求自我的解脱,否则他不会入道,这里面确实含有贪着自我解脱的这一分,按照意的不善业都不开许的原则的话,对他不能开许去为了自己追求佛果,这不就断了他入小乘的缘分了吗?

答:

1. 不开许的意思是说,自相的烦恼不开许。你所说的有些情况,属于将烦恼转为道用,有些时候已经不是自相的烦恼。

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烦恼。 贪执有过失,追求解脱有功德。

4. 过失是相对而言。对某些小乘根机的来说,追求自我解脱就不是过失。但这种境界与大乘相比而言,是有不圆满的地方。(正见 C1)

22. 《加行教材95课》 问:

1. 修行人可以骑马或其它旁生吗?

2. 对自家的马牛精心喂养照料,但需要它们干活,可以吗?(讨论时有的师兄说如果它不干活就失去生存的价值了)

3. 本课在讲悲无量心,但最后一个公案中,米勒日巴尊者暗想: "上师玛尔巴曾传授我:轮涅诸法的一切显现,全部是心的幻化,而心的本体也是空性光明。若将魔障执为实有,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中,唱了一首大手印道歌,然后径直走入山洞。这与悲无量心有什么联系阿弥陀佛!

调伏内心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要在讲悲无量心的时候提到这个公案;

5. 对于本课讲悲无量心时提到 "安住心性降伏鬼魔"的原因,有道友的观点是悲心与智慧是无二的,她的依据是:《心性休息》丙六、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修有缘悲心后,修无缘悲心。无缘悲心后入定,空悲双运为验相。若详细观察悲心对境的众生,如同无水阳焰显现为水一般无而显现。《三摩地王经》云:"犹如春季正午时,干渴之人向前行,见到阳焰误认水,当知诸法亦复然。"《宝鬘论》云:"阳焰现似水,其实并非水,如是蕴似我,非我非实有。计阳焰为水,是故往彼处,执水后变无,此是愚痴者。如是如阳焰,无世计为有,此执即痴暗,有痴不解脱。"又云:"由世间涅槃,无实去来住,故彼二真理,何当有差别。""是故诸佛说,不死离有无,甚深之佛法。"通过如是修习而了达诸法之自性,才是行持空性大悲双运之胜道。大悲与空性二者其中一者不具备也是歧途。《多哈道歌》中云:"何者离悲修空性,彼人未得殊胜道,相反仅仅修悲心,亦住轮回不解脱,何人二者能双运,轮回涅槃皆不住。"请问法师,这个理由是否正确?

6. 96课上师讲到: "所以,当遇到鬼魔时,理应以大悲心修自他交换、断法,或者用般若空性来摄持。假如你有更高的密法境界,具有"鬼魔是自心显现"的定解,那不管是单独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会无有障碍,所有违缘销声匿迹,这是非常甚深的一个窍诀。"请问,"鬼魔是自心显现"的定解与般若空性是一种方法还是两种不同的方法。

7. 心性的本来光明与清净观是一个意思吗?

8. 如何理解本来光明与空性是一个本体的两个侧面呢?感恩法师慈悲开示!弟子恭敬合十!阿弥陀佛!

答:

1. 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对众生有利就没问题。

2. 如果对众生有利就可以,如果是普通凡夫人也尽量多忏悔,忏悔无意当中的各种过失。

3. 此公案说明了调服内心的重要性,一旦调服了内心就可以调服外在的魔众,而悲无量心就是调服内心的殊胜方法。

个人理解。因为许多众生正式因为缺少悲无量心,在面对魔障干扰的时候容易产生嗔恨心,甚至以嗔恨心驱使身语造种种恶业。

5. 究竟的无缘大悲与智慧是无二的。暂时的悲心与无分别智慧仍然有所区别。

6. 不是完全分开的。正因为是心的显现,所以无自性。

7. 本来光明是一种状态,清净观是一种修法。究竟的清净观可以说是安住在本来光明当中。但两个词语本身是有不同含义的。

8. 实相同时具有光明和空性两种属性。(正见 C1)

23. 求课后讨论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我们在过渡期修学《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和《事师五十颂》,都没有课后讨论题,恳请法师上传!

24. 怨憎会苦与不欲临苦区别

问:请问怨憎会苦与不欲临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答:个人理解前者有时侧重于怨敌等不愿意遇到的对象(人或者动物等),而后者有时侧重情境、状态、局面。(正见C1)

25. 《加行教材74课》

问:《功德藏》中说:犹如梵志护门阀,顾虑失毁自地位,闻思非为来世果,犹如木磨之导师。请问法师,为什么此处以"梵志护门阀"作为比喻?是有什么典故吗?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梵志指的是印度的婆罗门,意思是说有些婆罗门贪执自己的身份地位,门阀自处代指身份、住处等。(正见C1)

26. 修心七颂

问:修心七颂中说"不应说缺陷,全莫思他过"。从修己心角度理应如此。但我有疑惑,此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自利做法的区别、界限在哪儿?为了帮助别人,好意相劝也不对吗?
答:个人理解,关键是看到底是烦恼心还是利他心。如果发心清净,有必要的时候当然可以劝化。(正见C1)

27. 凡夫人的身是什么身?

问:

1. 请教法师:佛有法身、报身、化身,凡夫人的身是化身吗?

2. 凡夫人的身和佛的三身是什么关系呢?感恩法师 !

答:

1. 不是。

2. 凡夫的身是无明、烦恼、业和合所生的有漏身,具有各自过患。佛陀的三身具足各种功德。(正见 C1)

28. 开水能否供佛?

问:

1. 顶礼法师!有师兄说烧开的水不能供佛,因里面有小虫(微生物)的尸体。请问是这样吗?那我们只能用矿泉水供佛?感恩法师!

2. 感恩法师!弟子没有表达清楚,是指烧开后凉却的水。师兄的意思是说把水烧开了会烫死里面很多的微生物,拿来供佛不妥。网上搜了一下,好像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净空法师说没关系,只要没有妄念执着;传喜法师的说法与上述师兄说法相同,认为佛眼看水八万四千虫,所以凉开水供佛等于拿一锅虫尸汤供佛,应用自来水或矿泉水供;妙祥法师说都可以,关键是要用滤网。弟子私自揣度,从尽量不伤害众生的角度出发,是否供佛用开水的话撤下来后就纳入自己平常喝的水中,而不要专门烧水,供好后倒掉。反正自己总要喝水的,这样不额外造伤害众生的业,是否比较好一点?感恩法师!

答:

1. 我没有这方面的印象。至少可以说 "因里面有小虫(微生物)的尸体

"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因为凉水当中也可能有。 通常来说,很少用开水供佛,因为供水有特殊的缘起,一方面是因为水代表清凉,可以息灭烦恼。

2. 个人理解,从供养的角度来说没有这方面的禁忌。如果这样的话,那饭菜都不能供养了。(正见 C1)

29. 《加行教材96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密宗中为什么要供养五肉?为什么是这五种肉?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二、宣讲正论:这个比喻讲的是:有一家的小孩趁大人外出干活之际,把一条花绳子扔在了水缸里面,当家人回来后,发现水缸里似乎有一条蛇。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的家人就有五个不同的观点,以及观点背后的五种不同行为。作者以每个人的观点和表现,影射出小乘与大乘,显宗和密宗,普通外密与内密,以及内密与大圆满之间的差别。 另一个人认为,水缸里不是一条真正的蛇,而是蛇的形象。意思是说,如果不仔细看,表面象是一条蛇,而实际上却是一条绳子。尽管如此,他仍然对蛇的形象有些恐惧,所以不但不敢直接接触,还准备利用其他的方法去除掉它。 要知道,这些比喻都来自于印度。在释尊住世期间,印度到处都是古老的原始森林,毒蛇在当地也相当厉害猖狂。从戒律的典籍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毒蛇咬伤甚至咬死人,或者某人的床下钻出一条毒蛇,谁的天花板上掉下一条毒蛇等等的记载,当时的印度人对蛇是相当惧怕的。而今,王舍城等周边的森林已荡然无存,在大家的概念中,毒蛇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这个比喻,代表密宗外密的观点。 本来,密宗的五肉五甘露,对一般人是不公开的,虽然在这类修行人的境界中,清净不清净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完全具备了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能力,但其他人因很难有机会了解其中的意义,故而不一定能接受,多数人还是会不理解,甚至因此而生起邪见。密宗为了保护他人的善根,所以在公众场合或一般情况下,仍然以小乘佛教的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内密行人拥有如此的境界,为何还要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其原因是,这样做会对他的修行有更好的推动力,使他的修行更有长足的进步,可以起到快速打击分别念的作用。 这就像修断法,也即古萨里修法,加行里面的古萨里修法,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断行修法,真正的断行修法具有完整的灌顶和引导文,它的本质是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的一种修法,也是显宗智慧空性的一种修法,不过还是与显宗略有不同,它增加了几个诀窍性的方法:修断行的人在接受灌顶以后,就要故意到尸陀林等普通人非常惧怕的地方去实修,而且一定要经历108个这样的地方,实地锻炼自己。这些尸陀林不是指普通的尸陀林,而是相当恐怖的尸陀林,时常有鬼与非人等出没其间。修行人到了以后,还要运用禅定的能力,去激怒尸陀林的鬼神,故意惹恼他们,之后不允许念修上师瑜伽等修法,因为念完上师瑜伽后,鬼神就不敢来造违缘了。鬼神一发怒,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恐怖现象。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修行人已经断除了执著,杀盗淫妄是不是都可以接受了呢?当然不可以。密宗强调,虽然在修行人的境界中没有众生、杀生、善恶这样的执著,但是因为其他众生内心还有执著,这些行为会导致众生的痛苦,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密宗也是不允许的。

30. 依止和皈依的区别

问:顶礼法师!请问依止怎么理解?依是依靠,止呢?具体从心上怎么安立?皈依,是皈投依靠,就像被降伏一样。这两个具体在心上安立的区别是什么?感恩法师!
答:有些时候,皈依可以理解为依止的一种方式。要看具体的语境和前后文。(正见C1)

31. 96节思考题

问:若以血肉供养上师三宝,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麻烦法师解疑,感恩法师! 答:原则上思考题此处不直接回答。建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区分,一种是合理的,一种是不合理的。(正见C1)

32. 如何处理有争议的上师或法师的照片及印刷品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几年前因种种因缘无意中结缘了一些后来证实是假活佛的"白玛奥色"的印刷画册(里面有佛像背景),也有热心的师兄给我邮寄结缘了一大堆她自己师父的开示书籍(但我对该师父没有信心),还有一些现在网上比较有争议的仁波切的法像、书籍......现在弟子专门将这些已经收起放在箱子里,但放在家里心里总有不安,不知是否可以如理如法销毁,该如何处理?祈请法师开示解答。
答:放在无人踩踏的山上是可以的。【问:有时我们会用打印机打印一些经书,但有一些残缺或不完整的纸张,有时也会有一些抄有经文的废纸条,这些都需要处理。有些师兄说:把它们烧掉就可以了。也有说烧掉经文过失很大。还有说:应拿到山上去埋。我想埋和烧都差不多。弟子不知如何处理,请上师慈示!
答:藏地格色班智达所造的《现观庄严论略说》中说,诸如此类有经文的纸张,烧了也没有过失。所以,藏地对这些纸张,一般都会烧掉。或放在一个比较清净的山上,这也是合理的。那为什么说烧经书有过失呢?这是指以轻蔑的心态、不恭敬的行为,故意烧毁经书。就像文革期间,很多经书都被人以恶心烧毁,这是有过失的。如果为了这些经文不扔在垃圾桶等不干净的地方,而把它们烧毁,就不会有过失。按藏地的传统,这些经文都会放在灶里烧掉,不会扔出去。】 以上是上师开示。(正见C1)

33. 《加行教材73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学习了具相上师的法相,不知道怎么运用到生活中,感觉好像还是没有能力帮助他人找到具相上师?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帮助他人找到具相上师 "要看具体情况,特别是这个"他人"自身的福报、善根如何。至少你可以把这些道理告诉对方,让对方根据经论自己观察。(正见C1)

问:修行的次第是,贤善的人格,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既然证悟空性需要菩提心,那为什么声闻等阿罗汉们证悟了,说他们是小乘呢,没有发菩提心就无法证悟,小乘证悟了的又说他们没有发菩提心,小乘不发菩提心是不可能证悟的啊,是不是有矛盾?请问法师如何圆融。
答:从大乘的标准来说,声闻阿罗汉并没有真正证悟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正见C1)

  1. "无二慧"名词解释 问:

1. 请教法师什么是无二慧?有人说是 "人无我、法无我",有的地方说"离常断二边",弟子迷惑。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远离常断二边、没有能所二取的无分别智慧。 请问法师,"人无我、法无我"和无二慧,都是佛的境界? 那就是,阿罗汉和佛菩萨的境界差别是法无我。比如:目键连尊者,感受痛苦的原因是没有证悟法无我,可以这样理解吗?感恩法师。
答:

1. 远离常断二边、没有能所二取的无分别智慧。

阿罗汉已经证悟了人无我,一地菩萨也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一地菩萨就具有无二慧。

3. 有经典提到目犍连尊者是大乘佛菩萨化现,所以是一种特殊的示现。(正见 C1)

36. 还未成佛的菩萨、今生登地的菩萨是什么身?

问:请教法师:生西法师在辅导第5课时讲过:真实的法、报、化三身中的法身只有佛才具有,报身也是只有佛才有的,其他的菩萨没有报身。我们说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报身像时,好像菩萨有报身。其实不是的,因为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观世音菩萨也成佛了,所以文殊菩萨报身像可以这样讲,报身装饰也是这样的。请问法师:

1. 其他还没成佛的菩萨,在度化众生、修行的过程中,是什么身?

2. 今生登地的菩萨,也是依靠人身而获得,在显现上还是在轮回之中,是什么身?感恩法师!

答:

1. 有些地方提到,菩萨的身体属于广义的意生身所包括。

2. 个人理解是意生身。(正见 C1)

37. 《加行教材28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法师您好!加行28课讲"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四禅的众生,最终要么以法性力迁移到他方世界去,要么会示现死殁。)到了最后,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会全部灭亡,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这里的"虚空"与"观法如虚空"的"虚空"或者说诸法实相的"空"、"现空无二"的"空"怎么区别呢?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这里的虚空就是一无所有的意思,只有空荡荡的空间。而诸法实相的空,一切完全超越了时间空间等等一切概念。观法如虚空是一种比喻,是用虚空比喻实相,但真正的实相和虚空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正见C1)

38. 《加行教材73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有师兄没得过传承组织一些佛友学习《金刚经》,这样如法吗?属于依止吗?属于传法吗?感恩法师开示。
答:

1. 如果是在佛学会平台内,要遵守佛学会各项管理规定。

2. 要看听法者是否有依止对方作为上师的发心,传法者是否有传法的开许意乐,等等。要看具体是以怎样的方式学习。无法一概而论。(正见 C1)

39. 《莲师金刚七句略讲8课》

问:

1.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问题请法师予以解答。内容是1212加行教材第七册60页,也就是第八课的内容。在法本60页,中间自然段,观想莲师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最后融入于自己心间,这叫做 "道灌顶"。请问法师,最后以什么样的观想融入于自己心间。是化光还是怎么样?请法师具体给予解答。感恩法师。

2. 顶礼法师。末学提的问题是《莲师金刚七句略讲》中最后一课,就是第八课的内容。在加行教材第七册60页中间一段。上师的讲记中是这样讲的:我们平时修莲师的上师瑜珈,或者念莲师心咒,都要一心一意明观,祈祷,劝请莲师及其眷属勇士空行,并希求再再接受莲师的灌顶。接受什么灌顶呢?并不是非得上师拿个宝瓶给你灌顶,而是通过猛厉祈祷莲师,观想莲师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最后融入于自己心间,这叫做 "道灌顶"。这种灌顶很重要,每次入座时要反复观想,如是加持力相当殊胜、迅速,对此一定要尽力护持。上面是上师讲记中的截选,末学问的就是"观想莲师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最后融入于自己心间,"是如何融入自己心间的。是化光,还是三种光汇集,我们在共修的时侯不知道该在这个地方如何观想。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答:

1. 你好,我在《前行广释》电子版当中没有搜索到你所提到的句子,请提供具体的出处和精确的原文。

2. 可以参照《开显解脱道》当中的观想方法,观想圣众化为光团,从自己的头顶融入自己的心间。【又复师偕眷属化为光由自梵穴融入心明点上师意与自心成无别心性本然法身中安住

《开显解脱道》(正见C1)

40. 八关斋戒可以通过电话授吗?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八关斋戒可以通过电话授吗?
答:个人理解,可能要看传戒者是否开许,如果开许,有些时候应该是可以的。(正见C1)

41. 《前行备忘录》

问:顶礼法师!在《前行备忘录》 依止善知识中有一段话如下: "对于道 四相 (即法性现量相等四相),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体验和证悟。"请问法师,四相指的是什么内容?
答:【法性现前相、觉受增长相、觉性如量相和法性灭尽相】 《前行备忘录》(正见C1)

42. 《前行备忘录》

"在观察菩提心的基础上,还要洞察上师在三大见解方面是不是具备理解、体验和证悟的境界。"请问法师,三大见解,在这里指示的是哪些内容。

43. 《加行教材28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教法师:弟子通过预习二十八课寿命无常和观修十一,明白了上至一二三禅天,下至地狱,都被七火一水毁灭,而人死后也要经历地水火风摧灭的痛苦,最后一把火把所依的身体(外器)彻底毁灭。由此弟子深深感觉佛菩萨慈悲,化度各种身形。救度我们这些苦命的众生,能看破的众生选择出家修行,不会让子子孙孙受轮回之苦,更不会经功七火一水的毁火,而没有看破的众生照样结婚生子,那么生子是不是也是度化众生呢?因为有些众生他们想变成人。感恩法师!
答:首先,并不能说只要没有出家、只要结婚生子就一定没有看破,是否看破要看内心的状态。"生子是不是也是度化众生呢 "不一定,要看发心和具体的因缘。(正见C1)

44. 三股金刚印具体手势是什么样的?

问:顶礼上师三宝!前行实修法的视频中没有具体说明三股金刚印的手势是什么样的。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是压在一起的吗?请法师具体指点一下弟子。感恩!
答:一种就是法本当中的图案拇指中指无名指合在一起,伸出食指。另一种是金刚拳的基础上伸出食指。都是用食指去压。(正见C1)

45. 《加行教材73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

!顶礼法师!

1. 《前行》中 "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来没有提过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历史。"弟子对此句话的疑问是

:第一个解脱的圣者的上师是谁呢?第一个成佛的圣者是佛的报身示现还是由凡夫成佛了呢?

2.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不明白什么叫 "从来没有轮回过"?弟子的理解是:圣者的境界里轮回涅槃本来就是一位一体、如梦如幻的,而我们凡夫人因为还有实执,看不清本性。所以普贤王如来从来没有轮回过,感恩法师!合十!

答:

1. 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从某个角度来说,本初佛普贤王如来从来没有轮回过,可以说,只要是轮回里的众生,没有不依靠善知识而成佛的。

2. 将来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正见 C1)

46. 《加行教材74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在74课中有一段讲:在赞叹具足上师功德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尤如摩尼珠,住在随心所欲(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大海的源泉中",这里的(息、增、怀、诛)怎么解释?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
答:息比如息灭各种烦恼罪业障碍灾难等。增包括增长智慧慈悲财富寿命等等。怀包括怀柔国王大臣等很多对象(让对方对自己产生欢喜心)。诛包括诛灭各种烦恼无明魔障等等。(正见C1)

47. 供护法

问:顶礼法师:关于供养护法神有以下问题,请您慈悲开示:

1. 我们供养护法神时,念诵《课诵集》里面的仪轨,其仪轨里面包含了格萨尔王等五位护法神,请问法师,是仅仅有五位护法神莅临我们的坛城吗?

2. 我们如何作意和观想,可以观想无量无边的护法神前来应供吗?

3. 《二规教言论》中讲到,有一些我们与生俱来的护神,比如肩神,请问我们供养护法神的时候,他们也受益吗?

4. 在念诵仪轨的时候,如何进行观想?是一边观想他们的容貌,一边念诵吗?非常感恩您,阿弥陀佛!弟子合十

答:

1. 其中的每位护法神都有无量眷属。

2. 个人理解应该可以。

3. 个人理解是有可能的。

4. 念诵的同时可以忆念形象进行祈祷,同时发愿佛法兴盛,自他修行人遣除违缘等等。(正见 C1)

48. 信解和依止上师

问:

1.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关于经庄严论信解品中,一般而言,对业果、四谛、三宝之义,诚信 "这是如此"为真实的心所法,称为信心或信解。那对上师的信心是不是也包含其中?

依靠善知识宣讲而信解学处,称为伴受信解,它是粗信解。那我们对上师的信心是属于这二十六种信解的范围吗?

3. 就好像是初学依法不依人,和依师是根本,可不可以理解为先是依靠法对上师生起信心,然后又依靠上师的指点对法生起不退信解,有点把自己绕进去了,请法师开示。

答:

1. 个人理解也算。

2. 应该可以属于相关的范围当中。

3. 不同修行人有不同的根机和因缘,有些是首先对法产生信心,有些是首先对善知识产生信心。(正见 C1)

49. 《莲师金刚七句8课》

问:今日开始共修莲师心咒,在观想上,本组学员均有不懂之处,还请法师开示。在法本第64页,"自己观为平庸的身体,然后开始七支供",在第六册的133课,明观福田,"要将自己观成金刚瑜伽母,对境的本体是上师,形象是莲师",然后七支供。 那么,在修法时,在这里到底是自观为平庸身体,还是金刚瑜伽母,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按照不同的仪轨可以有不同的观想方法。有些仪轨要求观自身为平庸的身体,有些要求自己观想自己为金刚瑜伽母。看自己按照哪个仪轨观想都可以。(正见C1)

50. 《在空性中绽放》

问:顶礼法师!关于上师的开示《在空性中绽放》。'真正的空性不但空了"有"的东西,还有"无"的东西。二俱和二非全部都是空性的。''我刚才讲的修行空性法门与人的前世因缘也有一定关系。我以前看过第五世达赖喇嘛的传记,对他来讲刚开始了解空性的胜观见解时触动很大,就像初二的月牙一样现前。'请教法师: 二俱和二非各是什么? "就像初二的月牙一样现前",如何理解?感恩。 二俱和二非全部都是空性的,如何深入理解?
答:

1. 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2. 个人理解,初二的月牙刚刚冒出来,从无到有,是一个质变。

3. 究竟来说,二俱和双非都是执著,都要超越,这些都是分别念面前的概念,概念的本性都是空性。(正见 C1)

51. 念修莲师心咒莲师与金刚瑜伽母的方向关系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念修莲师心咒时,可以按照《前行》的仪轨,也可以按照《开显解脱道》的仪轨。道友们无法确定,莲师的面向与自己(金刚瑜伽母)是面对面的?还是同一个方向的?在《开显解脱道》内,后行灌顶时,上师三处三字上是放光融入自己三门的,道友们以此推测,莲师与自己(金刚瑜伽母)是面对面的。请问法师:按照《前行》,莲师与自己是什么方向关系?按照《开显解脱道》,莲师与自己是什么方向关系?感恩法师!
答:通常来说,此次都是面对自己的。(正见C1)

52.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几个问题祈请法师慈悲开示:

1. 133课注释四金刚:即佛陀之身语意和智慧,这一解释与《前行备忘录》中 "粗大三门及法性

粗大的四金刚,细微的四金刚 能依的风脉明点及法性,极细微的金刚 具三智慧的自性。"有什么关联?另外,"极细微的金刚 具三智慧的自性。"怎么理解"三智慧",为什么这里只讲了三智慧,与四金刚如何对应?

2. 《前行备忘录》中对 "黑日嘎"进行了二种解释方式,二者有何异同?解释一:上师的身为色身,意是法身,这二者双运就是黑日嘎。解释二:"黑"是法界,"嘎"是智慧,"日"是双运。

3. 有师兄问:汉地的大藏经或汉地显宗经典中有没有记载对莲师授记的内容?感恩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圆融合十恭敬顶礼!

答:

1. 《前行备忘录》的有些内容与密法有关,个人不太确定,不敢随便解释。法本当中的内容按照注释理解就可以。

2. 有。《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这是汉文版的佛经,大藏经(密教部)当中有收录,当中提到【 吉祥正觉莲华生 ,亦能摄持正觉藏】,有诸位大德解释这句话的时候,提及,这就是佛经当中对莲师的授记。(正见C1)

53. 依止四想

问:

1. 法师你好!关于依止四想中哪一个对我们是最重要的,我们组师兄有的说是把自己当病人想,但我们几个师兄认为是精进修持正法是最重要的,不知对否,请法师给予解答。

2. 顶礼法师!14届加行考试复习题第18题 "什么叫做依止四想?请具体解释。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想?"我们组师兄对最后一问"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想"争议很大,末学以为把自己当病人想只是这四想的前提,最关键的还是"把精进修行作依病想"。请法师开示考试时如果是这道题弟子们该如何回答?感恩法师!

答:

1. 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结论,都有道理。把自己当作病人是一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一点,其他的很多都无从谈起。

2. 原则上,考试复习题此处不直接回答。(正见 C1)

54. 一本体和异反体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在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的第7课中讲到:利益众生和弘扬佛法的关系,从因明的角度讲,他们是一本体和异反体的关系。请问一本体和异反体是什么意思?
答:本体指的是实体,反体的意思是基于这个实体之上的特性、属性。比如说奥巴马是一个美国人,也是美国总统,"一个美国人"与"美国总统"都是反体,存在于奥巴马这个本体上。(正见C1)

问:阿弥陀佛!顶礼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是13届《入行论》转16届加行的学员,由于现阶段时间比较充裕,可不可以把学习的进度提前,提前看传承和法本,并且按法本的要求提前磕大头?感恩法师!合十顶礼!

56. 圆融 "发愿往生极乐"与"恒常念诵愿文"

问:在修心七要第七课中,恰卡瓦格西说:"我本来想在临死的时候,将所有众生的痛苦变成一个黑团,融入自己的心间。可是刚才当我看到极乐世界时,竟然生起了想要往生的念头,这是完全不对的,所以我要重新发愿。"联想到我们每天要念诵的"恒常念诵愿文"及法王如意宝要求我们都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产生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圆融"发愿往生极乐"与"恒常念诵愿文"?就我们目前的水平,能像恰卡瓦格西那样做吗怎样做才相应于我们的根机?
答:个人理解,对于恰卡瓦格西的发愿,如果觉得自己的心力暂时做不到,也可以发愿先往生净土,之后再那样做,也是可以的。 而《恒常念诵愿文》的内容,其实与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因为往生极乐,本身就会具备《恒常念诵愿文》当中的功德。(正见C1)

57. 磕头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我们组14届加行有位学员,大头已经磕完### 6.5万,现在出现严重的腰脱,家人看着她不让磕头,医生让她静养,并告诉她如果再犯病,会一次比一次严重。请问法师怎样鼓励她把大头磕完?如果不能磕了,用咒带需要念多少?感恩法师!
答:这方面和学修报数有关,建议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58. 何为 "四兵"?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法师什么是四兵?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四兵】(名数)一象兵,二马兵,三车兵,四步兵,是曰轮王之四兵。见长阿含经六。FROM:【《佛学大辞典》

59. 八关斋戒

问:

1. 顶礼法师!弟子今年在学院得到八关斋戒的传承,今日在佛前自授八关斋戒,却无意中把孩子递到手边的巧克力吃到嘴里,刚嚼了几下,也没有吃下去,突然想起自己正受戒,就立马吐了出来。心中懊恼不已,即刻诵了324遍的百字明。不知道能否清净破戒的过失呢?

另外,受戒当天,能否洗澡呢?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法师! 顶礼法师,吃巧克力大概是在12点至14:00之间。 另外高广大床,弟子不是特别理解,正常的家里一米五的床可以睡吗? 那弟子以后还可以再在家中自授八关斋戒吗? 法师,这个诵40万金刚萨垛心咒可以清净吧?要不要念些缘起咒呢?
答:

1. 我不太清楚你吃巧克力的时间,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当时是否已经受戒。

2. 可以。

如果超过了本地时间的正午,就比较麻烦。将来有机会最好在善知识面前重受。

4. 通常来说,高度不超过膝盖,不是特别豪华就就可以。

5. 个人不太确定,通常来说,如果破戒之后需要再次在善知识面前重受,之后再自受是可以的。

6. 可以清净。(正见 C1)

60. 《加行教材74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前行广释》74课:因此,从大悲心、加持方面而言,上师与诸佛相同。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嗔恨心,诽谤上师、憎恨上师、讨厌上师,甚至打骂上师,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如颂云:"如是上师等诸佛,害彼亦入安乐道,何人正信依止师,降下一切功德雨。为什么与上师结上恶缘者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符合因果规律吗?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法师!
答:【〖就算是有人对他加害,也会令作害者与安乐连在一起,〗平时我们有种说法:"与发菩提心的人结善缘,会即生成就;与他结上恶缘,也会断尽轮回的种子。"什么意思呢?与菩萨结善缘当然没有什么可说的,肯定会获得成就,但如果结的是恶缘,比如说批斗他、害他,暂时你会受一点果报 生了多少刹那恶心,就会堕地狱多少大劫,但因为他的发心力和慈悲力所致,你在很快的时间中也会获得佛果。所以,对一个菩萨生嗔恨心、毁谤,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菩萨,两者比较起来,还是前者的功德大。为什么呢?如果没有遇到这个菩萨,我可能永远深陷轮回,不一定有机会获得解脱,正因为我见到他、害了他,虽然暂时受了一些报应,但由于他的悲心和愿力,我在很快的时间内一定会获得成就。〖因而我们在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源泉的菩萨面前虔诚皈依。〗〖如果有人问:此处的说法不是与"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相违了吗?〗前面说对菩萨生一念恶心的过失非常大,这里又说与他结恶缘也成了解脱之因,这两个难道不相违吗?〖答:并不相违。上句颂词是说明恶心的果报,〗不相违。前面是从异熟果报方面来讲的,说明了若对菩萨生起恶心,果报是相当的严重。但如果你忏悔了,或者对他生起净信,这个果报就已经消失了,不会存留那么长的时间。〖而此处的意思是说菩萨暂时与究竟摄受作害者,〗菩萨以大慈悲心摄受他,所以令这种恶缘变成了善缘。〖就像慈力王暂时、究竟使五位罗刹[12]拥有安乐一样。〗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当慈力王时,有五个夜叉向他要鲜血,因为对菩萨造成了伤害,所以它们后来堕入了恶趣。但由于慈力王的发愿 "愿我暂时以鲜血让他们满足,最终以佛法的甘露来让他们获得快乐",在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五个夜叉转生为五比丘,佛给他们初转法轮后,他们都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试想,假如这五个夜叉从来没见过慈力王,那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时候,它们根本没有解脱的机会。因此,对菩萨加害实际上也是结上安乐之缘。】

61. 无常四际

问:顶礼法师!请问:无常四际具体是指哪些内容?比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原文中讲了: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高际必堕、堆际必倒,这5部分的内容都属于无常四际吗?还是除了合久必分之外的四个内容是无常四际呢?我找到答案了。无常四际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高际必堕和堆际必倒合为一个,为无常四际。
答:【这些可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高际必堕与堆际必倒若合为一体,这四者即是所谓的"无常四际",也就是无常的四种观察方法。】 《前行广释》(正见C1)

62. 五种他圆满哪个最重要? 问:

1. 请问五种他圆满中那个最重要?

但如果第一个基础都没有,其他的都免谈,那这个也很重要啊。

3. 可考试的答案不会按我的思路来呀。

答:

1. 你们可以思维一下这五个事物每一个事物是否需要其他几个事物做基础,如果某个事物需要其他四个做基础,那就是最难具足的。

2. 你可以顺着你自己的思路去思维。

3. 原则上考试复习题此处不直接回答。(正见 C1)

63. 《加行教材91课》发心仪轨

问:顶礼法师~在发心具体修法中,后行阶段法本这样描述:

1. 念完回向时,观想皈依境从外围开始,圣尊们依次化为光,融入中间的莲师佛父佛母,莲师再融入自己,自己的心与上师莲花生大士的智慧无二无别,在此境界中安住片刻。

2. 倘若你修的是《开显解脱道》,那结座之后,接着念《开显解脱道》的剩下部分,再作回向。请问:

《开显解脱道》修法修十万遍发心时,需要观想"皈依境从外围开始,圣尊们依次化为光,融入中间的莲师佛父佛母,莲师再融入自己,自己的心与上师莲花生大士的智慧无二无别"吗?

2. 如果需要,是在发心偈念诵完后观想,再继续往下念 "我与一切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吗?

3. 结座之后,这里的 "结座"是说当时念到一定数量不准备继续念诵打算起座时吗?

4. 如果皈依境用上师代替莲师佛父佛母,应该也可以的吧?感恩法师,阿弥陀佛。

答:

1. 应该可以。

2. 也可以。

3. 可以这样理解。

4. 也可以。见解了知诸位圣尊无二无别。(正见 C1)

64. 咒语纹身

问:顶礼法师!用身体汶咒语等有什么过失?有些人认为是以身供佛,宏扬佛法,应该如何理解?
答:个人不太确定是否可以。假设要那样做,一方面在躺卧的时候要避免压到咒语,而且,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做不净行,就有可能属于在三宝所依面前做不净行,有可能属于邪淫。(正见C1)

65. 《加行教材135课》

问:187页中提到"此外,密主又到西方邬金刹土达那够卡洲,为金刚手的化身(也有说是金刚萨埵的化身)。"请问,金刚手菩萨和金刚萨埵是同一本尊吗?是否是忿怒相和寂静相的区别?
答:从显现的层面来说,不是。有不同的形象,咒语,仪轨,修法。通常来说,金刚手菩萨显现寂静相的时候称为大势至菩萨。(正见C1)

66. 《加行教材126课》

后得位 问:126课中说"此外,修上师瑜伽时,还要常常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心,自心与上师无二无别;如果在后得位,能了知一切现象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变。"中"如果在后得位"是什么意思?
答:出定位、座下。(正见C1)

67. 非人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法师您好:请问法师:非人是指哪一道?都有谁属于非人?感恩法师慈悲开示!弟子恭敬合十!阿弥陀佛!
答:【非人】(杂名)对于人而谓天龙八部及夜叉,恶鬼之冥众,总为非人。法华经提婆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药师经曰:"无有非人,夺其精气。"FROM:【《佛学大辞典》

68. 传承圆满问题

问:

1. 顶礼法师!请问法师:当听上师音频的课时,听到中间有事暂停,等下接着听下去,这样算传承圆满吗?

2. 要重头开始吗?感恩法师 !

答:

1. 算。

2. 都可以。(正见 C1)

69. 寻伺

问:弟子请教法师,<大圆满前性》第28课中讲到:"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那么寻伺是什么意思?
答:【寻伺】瑜伽五十八卷八页云:当知寻伺、慧思为性;犹如诸见。若慧、依止意言而生;于所缘境,慞惶推究;虽慧为性,而名寻伺。于诸境界,遽务推求,依止意言、粗慧,名寻。即于此境,不甚遽务、而随究察,依止意言、细慧,名伺。 二解集论一卷十页云:何等为寻?谓或依思,或依慧,寻求意言,令心粗转为体。何等为伺?谓或依思,或依慧,伺察意言,令心细转为体。如是二种、安不安住所依为业。 三解成唯识论七卷二页云:寻、谓寻求。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粗转为性。伺、谓伺察。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细转为性。此二俱以安不安住身心分位所依为业。并用思慧一分为体。于意言境,不深推度及深推度,义类别故。若离思慧:寻伺二种体类差别、不可得故。FROM:【《法相辞典》】(正见C1)

70. 《修心利刃轮4课》

问:

1. 在第四课第一个颂词里,法本第131页,上师开示

若以自己的语言让其他众生产生邪见而毁坏善根......因为,在所有的因果中,这是最可怕的!可是《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究竟是哪种罪业最重,在这里如何圆融理解。

2. 上师提倡如理如法烟供,汉地城市里的在家居士因为许多居住于楼房,烟供食子许多是从网上请的塔型烟供食子,在阳台上操作简便,请问塔型食子是否可以烟供,是否如理如法,还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法师好!弟子用的是塔状的,请问法师,在做烟施的时候观想把坛城塔烧了给众生安置解脱,连着解脱咒纸一起燃烧,可以这样吗?
答:

1. 都是最严重的。比如我们可以讨论,从20层楼跳下去,与吃一公斤砒霜,那个对人的伤害更大,可以说,都对人有巨大的伤害。

2. 如果是非常类似佛塔的样式,我个人不太敢用。如果是普通的圆锥形应该没事。

3. 我不太清楚。(正见 C1)

71. 《加行教材28课》

问:阿弥陀佛!顶礼上师三宝!法师好,15届四班师兄请教:

1. 四禅天,众生在外器世界毁灭时,会转生到他方世界或死殁。因为此众生远离了八种过患,应该没有造业,请问死殁,会堕入恶趣吗?

2. 法本中提到了欲界、色界众生的情况,那无色界众生会死吗?到哪里去了呢?请法师慈悲开示!合十感恩!

答:

1. 要看具体的业力和因缘。如果恶业成熟就可能堕入恶趣。

2. 如果是凡夫,一样会经历死亡,死后随业力流转。(正见 C1)

大学系列14《只为一颗心》 问:大学系列14《只为一颗心》第173页,问:念咒语时有没有具体修法?
答:根据生起次第的修法,先要观想万法皆空,接着观想从空当中起现本尊,然后念咒,观咒轮发光利益众生,最后收光,安住无缘禅定。 比如我修文殊菩萨心咒:先安住空性,断除一切不清静的分别妄念,然后观想文殊菩萨,观起来以后,就开始念文殊心咒;念完咒,再以观咒轮发光的方式作上供下施;之后收光,安住,回向。 提问: "念完咒,再以观咒轮发光的方式作上供下施";此句不甚了解,该如何具体观想?又如何上供下施?

  1. "之后收光",此处是指本尊身体放光,光融入自己身体;还是咒轮放光,光融入自己身体? 感恩法师,末学顶礼合十!
    答:

1. 可以观想咒轮放光,用各种殊胜的供品供养诸佛菩萨,然后再观想咒轮发光,照射恶趣众生,让众生获得各种安乐,获得解脱。等等。

2. 按照上面观想之后,可以观想咒轮发出的光收回来,收回到咒轮本身。(正见 C1)

73. 《加行教材98课》

问:"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顶礼法师!98课中《法句譬喻经》的这个偈颂应如何解释?感恩法师!
答:大概意思是,心识创造了三界,在善趣、恶趣的五道(六道)当中,业力支配着苦乐,默默降临,因缘聚合就会出现。色界、欲界、无色界各种的苦乐感受,都是业力所导致的,就像事物的影子跟随事物一样,如影随形。(正见C1)

74. 百字明和莲师心咒修法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

1. 关于百字明修法中,一直有个困惑,就是法本上说 "......无始以来的所有男女冤家债主......全都是张着口、伸着手、张着爪来盛接,上面的脓血等,全部部到它们的口、手、爪中。......"自己不要的脓血给冤家债主怎么理解呢?

2. 个人发愿念1000千万遍莲师心咒,学院要求的10万遍可以算在1000万遍中吗?感恩法师,阿弥陀佛。

答:

1. 这是一种象征,这些代表自身的各种障碍,而且通过这种方法确实可以让许多冤亲债主们心满意足,是自他双赢的修法。

2. 个人不太清楚。如果有条件尽量多念是很好的。(正见 C1)

75. 《加行教材133课》

了义不了义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前行第114课讲记:虽然是立体的,但他不具有实质性的内在,像铜铁或泥巴像一样,里面装着实物;也不是像人体一样具有血肉,而是如彩虹一般,显而无自性。这就是生起次第观想本尊的方法。前行第133课讲记:即使按照不了义的观点,真正的上师也是佛的化身,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如水月一般以缘起而显现于世间。如果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并将上师视作平凡者,就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之清净近取因,如《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请问师父:

1. 是否平时应当像观修金刚萨埵等修法一样,把上师观想为如同彩虹一样的身体,而非血肉之躯?

2. 但这样的观修方法似乎是比较了义的?与 "即使按照不了义的观点",是不在一个层面说的吗?

3. 前行第133课讲记:当你真正认识了本性就会知道,其实自己的心跟上师的智慧本来就无二无别,所见所闻也的确都是了义上师的化现。请问师父:记得上师在微博里面说过,了义的上师,也就是自己的心。与本节课此处阐述的是一个道理吧?

答:

1. 有时候也是可以的。

2. 从了义的角度来说,上师安住的境界是法身。

3. 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正见 C1)

76. 《加行教材132课》

问:

1.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弟子就回向问题请教法师:132课中讲到只要将善根回向广大菩提,就不会被摧毁。但是131课中所讲的贫女随喜胜光王公案中,释迦牟尼佛连续五六天都将善根回向给了贫女,为何当贫女遭到阻拦和殴打而生起嗔恨之心时,之前清净的随喜善根会被摧毁?释伽牟尼佛为贫女所做的回向加持力不是更大吗?为什么善根被摧毁呢?感恩法师!

2. 感恩法师!弟子还是不太明白,您的意思是说嗔恨心能摧毁已经回向的善根吗?但是如何理解132课中讲到只要将善根回向广大菩提,就不会被摧毁呢?

答:

1.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只生一次嗔恨心,就足以将千劫中所积累的供养佛陀、布施众生、严谨持戒等所有福德摧毁无余。 "一嗔"是指一刹那的嗔恨心,这里的刹那指"成事刹那",即成办某一件事从头到尾的时间,而不是最细微的"时际刹那[1]"。我们一次性发脾气所产生的嗔恨心,就叫做"一嗔"。它所摧毁的善根,是一千个劫中,供养布施以及持戒等功德。此处的"劫"并不是中劫、半劫或小劫,而是具有八十个小劫的一个大劫。一念嗔心的过失非常可怕,能够摧毁一千个劫的善法功德。而在《入中论》中说,一嗔能摧毁一百个劫的善法功德。为什么二者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有论师是这样解释的,《入中论》根据是《文殊游舞经》,经中云:"文殊,所谓嗔心,能毁百劫所积之善。"而我们这部论典的依据是《宝积经》,此经中说: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善。】

《入行论广解》

2. 我的理解是,贫女本人可能没有做圆满的回向。有些时候需要本人亲自做圆满的回向才能圆满地保护善根。否则佛陀早就替一切众生都回向过了,而众生也应该不用担心善根受损。(正见 C1)

77. 《加行教材75课》

问:顶礼法师!法本133页中我慢和骄慢区别在哪里,恳请法师开示。阿弥陀佛。
答:【骄与慢之间有一些差别,慢是观待他相续而生起满足感,并通过外面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而所谓的骄,不在外面表露,只不过心里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一种得意洋洋的心态。】 《入行论讲记》(正见C1)

78. 《加行教材74课》

视师如佛 问:顶礼法师!在共修74课的时候,有这样的疑问: 怎样才算依止上师?依止上师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要求?

2. 是不是只要听了某位上师的法,就算是依止了这位上师(就必须把这位上师视为真佛了)?本课中所讲的观察法相 →依止→视师如真佛,这是否是选择根本上师时的标准?

3. 弟子除了跟随大恩上师闻思修之外,平时也会看一些其他上师的讲记开示,但对于这些上师本身并未对照法相进行仔细观察(也没有视这些上师为佛),这样是否如法?是不是必须先进行详细的观察才可以听某位上师的法?祈请法师解惑!感恩法师!

4. 法师,经过共修讨论,关于这个问题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

如何界定"依止得法的心态"?平时引用转发一些大德的教言开示作为自他闻思的补充,是否就是"依止得法的心态"?如果闻法时没有"依止得法的心态",是否不构成解脱之因?

5. 对于仅有一句法恩但是并没有太大信心的上师,可否只在法义上视师如佛?平时行为上是不是也要视为真佛?(比如说我们在共修时将辅导员视为真佛,但平时生活中未必对辅导员言听计从)在开始接触一位上师的时候,先抱着观察的心去听闻他的法,直到生起如真佛的信心之后才以依止的心去听法,这样是不是最如法的方法?

6. 如何界定闻法时的 "邪见"和"疑问",二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闻法时认为传法者讲错了叫邪见,觉得传法者讲的对只是自己没有理解叫疑问

"这样理解对吗?此外,在观察上师的过程中,如果对本来具德的上师生起邪见,从而没有去依止(也没有进行诽谤)是否有很大过失?问题有点多,再次祈请法师指点迷津,感恩!
答:

1. 通常来说,以依止得法的心态接受一句法乃至更多的正法传授,师徒关系就会建立,得法者就已经依止了传法者作为上师。

2. 这些观察方法,在选择所有的上师的时候都适用。

3. 要看是否有依止得法的心态,如果只是观察、考察,那可能是另一回事。

4. 通常就是接受对方传法的念头。即使没有这样的念头,也未必 "不构成解脱之因",因为是否构成解脱之因的标准是是否具足出离心。

5. 要看具体的情况,无法一概而论。如果有足够的清净心,你可以把一切众生都观为佛。

6. 1)疑惑本身还没有完全下结论,只是有困惑,但如果完全下错误的结论就属于邪见。2)要看生邪见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生不起信心,并没有严重的负面情绪和想法,有时也不一定有大的过失。(正见 C1)

问:顶礼大恩上师!顶礼法师!法师您好:上师在《般若摄颂浅释》中开示:在世间当中,能用剃须刀来刮胡子,或用理发刀来理发等,这些全是佛的加持;可是世人非常愚笨,他们根本不知这样的道理。拿世间人们不可或缺的饮食来说,这也是依靠佛陀的福德而产生的,佛经中云:"由佛福德获饮食,愚夫不知报佛恩。"请问法师:如何理解这些都是佛陀的加持呢?除了依靠圣教量之外,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帮助弟子这样的初学者进一步理解?非常感恩法师。
答:因为佛陀恒时在加持众生,加持众生离苦得乐,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没有离开佛陀的加持。佛陀法身遍一切处,这些事物究竟来说就是法身的游舞。(正见C1)

80. 前行实修法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是14届加行组,弟子在观修每一座时会按开显解脱道把四个转心法修一下,再修下面的内容,不知是否如法?比如修无常会先修一下暇满难得,修依止上师会把四个(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都修一下。弟子这样修是因为2年前拜读过前行备忘录,内心受阿琼堪布影响较大,就这样修了,弟子不会圆融,祈请法师慈悲开示,弟子恭敬合十!
答:在保证完成基本的学修安排的前提下,这样做是可以的,很好。(正见C1)

81. 以藏历还是阴历为准来过佛教节日?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教下,我们佛教徒一般过佛教节日,比如浴佛节等,是以汉历的农历为准,还是藏历为准?若是过莲师的节日,以藏历为准我能理解。但其他的节日呢?感恩法师。末学圆或恭敬合十。
答:通常都是可以的。有些汉地比较强调的节日,如果自己身处汉地,按照汉传的历算和传统也是可以的。(正见C1)

82. 近取因、俱有缘如何理解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近取因和俱有缘怎么理解?感恩法师!
答:近取因有时可以理解为对果的产生起直接作用的因素,(起到辅助作用的是俱有缘)比如种子发芽,芽的产生需要土壤、阳光、水、等等,当中种子是近取因。(正见C1)

83. 普贤云供法会念诵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本次普贤云供法会发愿念诵的地藏菩萨圣号和心咒具体怎么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引用网址失效)。(正见C1)

84. 观修时可以闭眼吗?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法师:修上师瑜伽或者时观修时可以闭着眼睛修吗?看这鼻尖前面感觉想睡觉。感恩合十!
答:通常建议睁眼。如果想要闭眼有时也可以开许。(正见C1)

85. 《加行教材30课》

问:302页,第三十课,"此时,按照共同乘的观点,佛陀及其圣者眷属已纷纷隐没,佛法犹如火燃尽后的烟一样,无人传授......"这里的共同乘,是指大乘、小乘,还是显宗、密宗。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有些指的是密宗以外的某些乘,包括显宗当中的部分见解。(正见C1)

86. 声闻与缘觉的区别

问:顶礼法师,声闻和缘觉在证悟境界上有区别吗?
答:有区别。缘觉证悟境界更高,已经破除了对无分微尘的执著。(正见C1)

87. 《加行教材91课》

"发心"观想 问:

1.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弟子想祈请关于修 "发心"的问题,91课讲记中正行阶段,修发心在一座中念修完后回向时是需要念哪个仪轨来回向?讲记中并没有详细说,是不是哪一个都可以呢?

2. 念完回向之后才是 "观想皈依境从外围开始,圣尊们依次化为光,融入中间的莲师佛父佛母......",是这样吗?感恩法师!

答:

1. 都是可以的。

2. 可以。(正见 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和同修路遇一只蝉被蛛网网住,蜘蛛正在缠猎物,同修说救,弟子认为蜘蛛已经把毒素注入蝉体内救了也活不了,而且对蜘蛛也不公平,因为蛛网也破了大洞,从因果观来看是否是了生死债呢但同修认为慈悲为怀该救,弟子虽纠结但还是把蝉拿下来。此蝉只有一口活气很快毒发僵硬死亡。弟子请问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才比较智慧,感恩法师。
答:如果我个人遇到,还是会选择救。让众生多活一秒就是一秒,而且你也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业。关键是要给它们多念诵经咒回向。(正见C1)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末学在《前行广释》是看到对《四心滴》的解释中提到"无垢光尊者汇集前两个心滴的《上师心滴》和《空行心滴》",不由让末学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妙法莲华经》版本的争论。请问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汇集"?请法师开示。
答:

1. 密法内容本人没有能力抉择。个人分别念认为此处可以理解为总结、归纳,没有任何问题。

2. 汉传当中所批判的 "会集本佛经"指的是在没有原始佛经参照的情况下随意合并佛经,并且仍然命名为佛经。有人问我们此次使用的《法华经》是否是"会集本",回答:不是。因为有藏文版的原始佛经做依据,某种角度可以说是相当于参照藏文版做了一次重新的翻译修订,类似于《添品妙法莲华经》,只不过是尽量保留了罗什译本的原话。"会集本"的定义是没有原始佛经依据的修改。(汉地普遍流传的罗什译本《法华经》

当中"普门品偈颂"部分就不是罗什翻译的 是后人添加的,而且仍然署名鸠摩罗什翻译【湛然《法华文句记》卷十下言:"文后偈颂什公不译,近代皆云梵本中有,此亦未测什公深意。《续僧传》中云偈是贽那崛多所译。"】 所以,以合理的方式修改佛经,是汉传大德自古以来就有过的示现。)(正见C1) 汇总时间(2016-7-30)

1. 《离幸福很近》课程特点及第1课的缘起(第1课《怎样面对痛苦》

问:《离幸福很近》有什么特点?第1课《怎样面对痛苦》有什么样的缘起?
答:这些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理解。

1. 特点比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内涵深刻,实用性强等等。

2. 不太清楚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所说的 "有什么样的缘起"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要问这些内容的来源,那么可以说,源自上师仁波切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演讲。(正见C1)

2. 《怎样面对痛苦》课后第一题(第1课《怎样面对痛苦》)

问:如果说三界轮回是痛苦的本性,那是不是完全否定了世间的一切快乐?为什么?请问法师答案是什么啊? 对于这题有点争议。 三界轮回肯定是痛苦的自性,但还是有些许的快乐,虽然他转瞬即逝,但也还是存在的。比如蓝底白点,痛苦是蓝底,白点是快乐。快乐还是有但就是少,因为题目问的是世间的快乐,好像并没有完全否定世间的一切快乐,是这样吗?
答:请仔细看法本。法本提到:【也有人认为:"轮回中并非全是痛苦,应该也有一些快乐。"话虽不错,但实际上,这些快乐都是暂时的、无常的,随时可以变成痛苦。所以,我们的快乐,就像一块蓝布上的小白点,只是偶尔的点缀,却不是人生的底色。】(正见C1)

3. 如何处理印广法师的书

问:有人结缘给学员印广法师的书,《觉悟本心》.《般若心经讲记》第四次修订版.《正修行路》答疑系列,百度查询有争议,该如何处理这些书籍?感恩法师。
答:原则上,本论坛对此类问题不做回复。请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4."幸福的根本是心"中的"心"是什么?(第4课《幸福的根本是心》)
问:如果幸福的根本是"心",这里的"心"到底是第六意识还是阿赖耶识?如果都对,该如何圆融?
答:包括八识,也可以理解为如来藏。(正见C1) 5."幸福的根本是心"中的心指什么(第4课《幸福的根本是心》)
问:请问法师,幸福的根本是心,此处的心,是指八识全部,还是单指第六识意识,还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
答:广义来说都可以包括。因为阿赖耶识的运作会对幸福产生影响。(正见C1)

6. 若幸福是内心的满足状态,社会是否还能发展(第4课《幸福的根本是心》)

问:我在听辅导时,法师关于下面这个问题,弟子听得不是很清楚。 如果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满足状态,整个社会还能发展吗?社会不发展人们会获得摆脱贫困等幸福吗?
答:1,"我在听辅导时,法师关于下面这个问题,弟子听得不是很清楚。 "我不太清楚你所说的辅导指的是什么,我并不是辅导者本人。 2. "整个社会还能发展吗 "能发展。发展包括精神层面的发展与物质层面的发展,如果内心调伏烦恼,精神和物质都能够得到发展,而且能够避免只发展物质不发展精神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种种过患,精神世界的发展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内斗、破坏。所以,不能把发展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增长。(正见C1)

7. 幸福是否需要外缘(第4课《幸福的根本是心》)

问:法师在辅导第四课时说道:之所以说幸福的根本在心,原因在于阿赖耶识上的善种子。根本在这里。这个幸福不观待外境的。 问题:如果我吃了一顿美食,感到很快乐。那根本原因是我有这个善业种子,应该是这么理解吧,但这还是依靠美食这个外缘啊,怎么不需要外缘呢? 还是说,有一种幸福,不需要外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很快乐,因为有善业种子。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
答:外缘,其实也没有离开心,外缘也是心的显现,都和自己心的因缘有关。(正见C1)

8. 关于 P399页的咒轮(第21课《什么是密宗》)

问:弟子的问题是《离幸福很近》P399页的咒轮(文殊八字大威德心真言咒轮)中的种子字是什么?如何读?在其他方面查到的资料是另一个种子字,是为什么?代表什么不同的意义吗? 图1:图2:
答:1,通常来说,这个咒语是:嗡阿沃ra吽剋匝ra。

2. 种子字我个人不太清楚。(正见 C1)

1."修学佛法要先成为好人方能成就"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何圆融理解(《二规教言论》)
问:有新学员提问:修学佛法要先成为好人,否则不可能成就。觉得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违,想不明白。请法师开示!
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看你怎么解释了,某种角度来说,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先成为好人的重要性,因为你必须要先放下屠刀,也就是改过从新。(正见C1) 2."诸天于彼亦生惧"中的"惧"应如何理解(第3课《二规教言论)
问:二规中说道"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 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须说。"这里说诸天对此人也生惧,这里的"惧"是害怕吗?为什么会生畏惧呢?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是敬畏的意思。(正见C1)

3. 《二规教言论》第3课思考题(第3课《二规教言论》)

问:在上师《二规教言论》讲记第三课有这样一个课后思考题,"沙门四法中说对怨敌不能报仇,此处却让我们学会恩怨分明,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所对应的颂词如下"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上师讲记中的原话是"有些人非常勇敢,无论做什么事,有一种不共的坚强意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脆弱,什么违缘也动摇不了他。同时,他恩怨分明,对事情的前后分得清清楚楚,哪些是亲人、哪些是怨敌,哪些是悲悯的对境、哪些是憎恨的对境,对此一点都不颠倒含糊。不像有些人,怎么痛斥也无所谓,怎么赞叹也无所谓,看起来像个人,却不具足人的法相,说他不是人吧,吃饭走路又跟人一模一样。   当然,从学佛的角度来讲,对怨敌不能报仇,沙门四法中有明确规定,但这里两个概念不能混在一起。因为有些人好像石头一样,对别人的打骂与损益毫不在乎,别人和自己分不清楚,亲人和怨敌分不清楚,成天迷迷糊糊的,自认为菩提心修得不错,但实际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在给新学员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总也抓不到点上,请法师点拨,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关键点是有没有智慧,如果你有智慧,完全清楚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内心清清楚楚,同时能够调服嗔恨心,选择忍耐,是很好的。但如果是因为愚钝,分不清是非,分不清好坏,因为愚痴而显得调柔则意义不大。(正见C1)

4. 遇到 "云南砍人"事件或者歹徒时佛教徒应如何处理(第3课《二规教言论》)

问:

1. 对于云南砍人事件,如果作为身为佛教徒的我正好在现场,从行善助人的角度来说,我该怎么做不失为一位真正佛教徒的行为?

2. 如果在家中遇到歹徒,作为佛教徒应当正当防卫吗?如果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误杀了歹徒,请问有过失吗?

答:1,要看具体的因缘和境界。作为普通修行人,首先要避免自己产生烦恼(例如嗔恨心),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努力制止暴行。制止暴行的发心是为了避免众生受到伤害,也避免作害着造更多的恶业。再次,在这期间要尽量避免对众生造成伤害。

2. 可以。如果是普通人,如果没有杀死对方的发心,误杀,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杀业,但相对故意杀人来说要轻微一些。(正见 C1)

5. 应如何对待 "果"(第4课《二规教言论》)

问:《二规教言论》讲记第四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若具足前十种功德(树根、树茎、树枝、树叶、树花,各有两个功德),最后的果自然而然会出现。"末学想问一下,我们对果应该持什么态度,是希求而不贪著,还是不希求不贪著呢?
答:可以以清净的发心去追求。比如,以利他心、菩提心摄持。(正见C1)

1. 关于《亲友书》中第九课颂词的问题

问:顶礼法师!请问"以断欲行喜乐苦,四种禅定次第生,梵天光明遍净天,广果天之四天界。"中"以断欲行喜乐苦"怎么解释?
答:"以对治支寻伺而断除希求淫行损恼等,获得功德支寂静所生之喜乐、安住支一缘住心证得一禅境界。同样,依靠以内等净断除寻伺而获得具喜乐之二禅心,以行舍与知念断除喜而获得仅具乐之三禅心,以念清净与舍清净断除乐受而获得具有舍受的一缘四禅心。所有四禅均断除一切痛苦与意苦受。 "《亲友书释·白莲鬘》(正见C1)

2. 关于无明业爱和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问:请问,《亲友书》11课,上师讲到蕴由无明、业、爱联合产生,后面接着有说到五蕴由十二缘起产生,无明业爱和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怎么理解呢?
答:十二缘起当中就有无明,行,爱。(正见C1)

3. 关于什么是舍清净和念清净的问题

问:《亲友书》第九课说到"以念清净与舍清净断除乐心",这里的"念"和"舍"指的是什么呢?
答: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转动称为"舍",心不忘失、而明了性称为"念"。 这里的圣者一般指的是阿那含果的圣人,凡夫指的就是只具备四禅的功德却没有获得圣者果位的众生。(正见C1)

4. 关于亲友书中圣者七财的问题

问:顶礼法师!亲友书第七课中讲到圣者七财中的 :无垢的知惭财和观待他人的有愧财不能很完整的理解,请法师开示。末学恭敬合十~ 答:觉得对不起自己,叫惭(自惭形秽),觉得对不起他人叫愧(愧对他人)。(正见C1)

5. 关于静虑度的问题

问:五、静虑度:"无散闻师教"。听法时心不能妄想纷飞,也不能外散于他处,倘若心不专注,佛教的甚深义不可能通过三心二意、东张西望而得到,因此,从最开始到结束之间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谛听上师所讲的言教,这就是静虑度。个人理解,没有前4度,也可以做到静虑度,对治散乱就可以了,不知道 对否?
答:个人认为一般来说是很困难的,例如"随处做些洒水清扫等善事,遮止自己不恭敬的威仪,即是持戒度 "如果身语不恭敬,威仪缺失也很难专心闻法;"不损害包括蝼蚁在内的含生及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即是安忍度 "如果做不到安忍,那会放弃闻法,专心致志也就无从谈起;"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满怀虔诚信心、满怀喜悦之情而闻法,即是精进度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充满邪见等等,也更难以专注法义。(正见C1)

6. 关于人无我与法无我的问题

问:顶礼师父!关于人无我与法无我这样理解可以吗? 人无我 以身体角度,皮肤,骨,肉,血水等找不到我;以心识角度:心不是色法,没有颜色,形状看不到摸不着找不到一个实的我 法无我 把五蕴执着为我,以十二缘起产生也就是无明业爱等因缘聚合,而产生执着 答:人无我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法无我指的是"人我"之外的一切法,因缘和合所成,无有自性。(正见C1)

6. 关于亲友书11课里四相的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亲友书11课里五蕴各自通过四相来观察,总共有二十种我见,如《入中论》云:"我非是色色非我,色中无我我无色,当知四相通诸蕴,是为二十种我见。" 这里的四相是什么?百度上查的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是四相 地水火风 也是四相小乘的生、住、异、灭也是四相不知道法本中的四相是指的哪四相?
答:这里的四相指的是1,我不是色,2,色不是我,3,色中无我,4我中无色, 这四种观察方式。(正见C1)

7. 关于八关斋戒的问题

问:法师您好:

1. 请问八关斋戒是出家人的戒律还是在家人的戒律?

2. 是不是大乘显宗的八关斋戒为在家人受持,而密乘的八关斋戒为出家、在家人都可以受持?

答:

1. 小乘八关斋戒是针对在家人的,大乘八关斋戒在家、出家都可以受持。

2. 有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大乘斋戒也就是指的密乘当中的斋戒,例如许多包含观世音菩萨修法的仪轨。或许也有其他的情况。(正见 C1)

8. 关于在家居士衣着颜色和坐垫颜色的问题

问:请问法师在家居士能否穿黄色或红色衣服,能否坐黄色或红色垫子?有的师兄说不可以,但让他拿出教证理证,他又说听某某师兄说的,或说某某师兄听某某上师说的,我们没办法抉择,所以请教务处法师为我们开示!阿弥陀佛!顶礼感恩!
答:穿着红黄色的衣服是没有问题的(有的地方讲皈依三宝之后穿着红黄色是非常好的)。个人理解坐红色的垫子也无不可,当然有的大德建议不要用黄色的纸张等做不恭敬的事情。(正见C1)

9. 关于 "缘"字怎么解释的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请法师开示"缘"这个字,在佛教中怎么准确解释 。
答:有不同的场合,如果是名词,大致可以理解为"对产生果能够起到助伴作用的事物",比如种子要产生果实,阳光和水土就是缘。 另外的场合也包括"缘分",可以表达某种关系。如果是动词,那可以表示心对境的一种作用,与"取""攀附"等接近的意思,例如眼识缘色法。个人理解供参考。(正见C1)

10. 关于《亲友书》11课中外因缘的问题

问:《亲友书》11课上师讲,"一切万法均依因缘而生,这种因缘可分为外因缘和内因缘,外因缘就如同种子可以产生苗芽,内因缘则是十二缘起,依靠因缘聚合,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方得以形成。"这里的"外因缘就如同种子可以产生苗芽"怎么理解?器世界是靠什么因缘(内因缘、外因缘?)聚合而产生的?
答:外缘起:诸如心的显现境 山、墙、地、水、火、风、空等色法,以共称的大种所造色或大种色为主,布匹、绳子、粗毛、粗毛织物等由因缘所生的这所有各种各样事物,均称为外缘起。因为它们相互观待而形成并且现为外境与无情法的形象。 内缘起:由无明中产生的行直至老死之间,称为内缘起。《楞伽经》中云:"大慧,如同瓷罐由泥团所成,线成氇氆、毛线成毛织物,种子生芽,搅拌棍等加人力令酸奶出酥油;大慧,此乃由前生后之外缘起。内缘起,即无明、爱所生此等之法,即是获得内缘起之名称。"意思是说,最初没有认识各别自证之智慧本面即是大无明,从而行于轮回,并且从识一直到老死之间互相依存,接连不断而生。

1. 关于《亲友书》第17课的问题

问:顶礼法师!《亲友书》第17课,《业报差别经》讲了转成旁生的十种因,第九是"施不净物",而上师在讲记中讲到饿鬼中恶劣种姓的特殊痛苦的时候说到:"具有慈悲的出家人和居士,在到洗脸水 大小便时,应该念一些观音心咒,观想布施给饿鬼们。" 是否可以理解施不净物时发心不同而成就不同的果?
答:是的,要看具体的发心。以洗脸水等布施饿鬼不是吝啬心,而是慈悲心,有时也考虑到某些饿鬼有特殊障碍,只能享用到这些不净物。(正见C1)

2. 如何理解 "常以因缘艰难斋会"?

问:顶礼法师!《亲友书》第17课,关于趣入旁生之因,《辩意经》中讲了五种旁生之因,其中一个因是"常以因缘艰难斋会"如何理解?感恩!
答:个人理解可能有阻碍供斋的意思,也可能包括其他善法的法会。(正见C1)

1. 问: "往昔所造诸恶业"的"往昔"所指的时间范围。

答:过去的所有的时间(正见C1)

2. 问:《藏传净土法》第32课讲 "当自己得到一件悦意东西时,首先要供养三宝然后自己再享用"。而在近期加行网络答疑中讲"供曼扎时,自己的项链、戒指供完后不能再取回佩戴"。请问,二者如何圆融。

答:个人理解可能要看最初的心态,如果最初就是完成供养,也没有打算观想三宝赐予自己,过后就可以不再取回。 如果是像吃饭之前一样,观想三宝赐予自己之后再享用,也是可以的。(正见C1)

3. 问:供佛后的甘露水可以从窗户上施舍吗?

答:个人理解,如果外面的场所比较清洁应该是可以的。同时可以念观音心咒布施给饿鬼。(正见C1)

4. 问:不违背世间法律的正当商业洽谈,其中涉及到的心理博弈技巧、讨价还价的语言是否属于妄语?如果是,对应会得下品罪还是中品罪?

答:一方面要看发心,也要看具体所说的语言是什么样的,表达什么样的含义。(正见C1)

5. 问:《佛说无量寿经广释(下)》第19课第4题:既然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那极乐世界的四天王天与三十三天的天人依何而住?

答:极乐世界显现当中应该是有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的。(正见C1)

6. 问:《净土教言》第5课提到:【佛经中还说: "听闻善逝名号者,菩提道中不退转,直至菩提果之间,获得不忘陀罗尼。"又说:"不转女身获总持,持梵净行转贵族,获得殊胜三摩地,欢喜受持菩萨行,值遇胜喜善根等,将得无量之功德。"】

请问,这里的"胜喜善根"该怎么理解 答:个人理解,从意义上或许可以对应《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当中的:"若我成佛。余佛刹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若不应时修菩萨行。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具诸善根。不取正觉",以及"若有闻彼佛名。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供参考。(正见C1)

7. 问:如何观想普贤供云

答:可以学习上师仁波切讲解的普贤行愿品讲记,根据当中前面七支供部分进行观想。(正见C1)
问:就是边念边随内容观想是吗?
答:这样是可以的。(正见C1)

8. 问:《藏传净土法》第42课: "《正法念处经》中说,只要没有杀心,即使杀了众生也不得罪";但是从那个守卫的公案来看,即使无意杀生也有果报。请问,该如何圆融。

答:有的时候,没有杀心,不会有圆满的杀业,也就不一定有诸如堕入地狱等圆满的果报。 而无心的行为却可能与相关众生结下某种因缘,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偿还。(正见C1)

9. 问:有道友自称可以和鬼道众生沟通,能观因果,基本上和她接触过的道友只要是让她观完都是让人诵《地藏经》几部不等。请问,每次都得诵《地藏经》吗?每个怨情债主的要求能一样吗?诵金刚萨埵心咒不是一样可以忏悔罪业吗?

答:当然诵地藏经回向是很殊胜的,同时也可以念其他经咒进行回向、忏悔。众生意乐因缘多种多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正见C1)

10. 问:《藏传净土法》第82课中随喜支的第3:分别随喜大乘善根中的 "分别"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这里的分别指的是"别别"的意思,也就是每一个都去随喜的意思,颂词当中"于发无上菩提心,广利有情皆随喜",这里的"皆"字很重要。另外前文当中随喜大小乘总的善业,这里再分别随喜大乘善业("总"观待"别"),也就是特别去随喜大乘的善法,有突出的意思。(正见C1)

11. 问:厌离心和出离心一样吗?

答:个人理解或许有些差异,厌离心强调对世间法的厌弃,而出离心在厌倦世间法的基础上,需要有追求解脱的精进。(正见C1)

12. 问:在路上捡到的物品(例如一张内存卡)算是不予取吗?

答:个人理解,如果失主对该物品仍有执著,而你以贪心取受,执为己有,很可能属于不予取。(正见C1)

13. 问:在学习《无量寿经广释》第24课 "善摄取"时,看到上师开示:"我们也应该善修持各种善法,这样才能成就道业。只要是善法就要去做:念佛功德特别大,自己应该去做;放生功德也非常大,自己也应该去做;观修空性也应该做......这样善根深厚了,身语意三门才会清净,见佛往生净土也就不难了。"由此,产生了几个疑惑:

  • (1)我们末法时代众生福德浅薄,经常要在行持善法中抉择,比如今天要共修,又有个放生的活动,到底选择哪个善法?

  • (2)如果在善法中有所选择的话,那是否意味着善法本身的功德就有大小?

  • (3)有句教证"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那做善法的功德大小和发心又如何圆融理解?

  • (4)如果一个人口口声声说,他自己以菩提心摄持,日日夜夜念诵观音心咒,其他什么善法都不做,他认为这样功德最大,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利益众生,应该怎样驳斥他?

  • (5)那证悟空性的圣者,是否就不会执著善法的功德大小,而是随缘行持呢?我们凡夫人虽然不具备圣者的空性智慧,能不能也在保证正常的闻思修前提下,随缘行持其他善法呢?
    答:

  • (1)善摄取和善修习都很重要,个人建议先把握好善修习,也就是主要的几个要点,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能力可以广泛行持;同时要依教奉行,上师仁波切也开示过,学会是以闻思修行为主的。

  • (2)功德有时全方位看待。许多时候,在名言当中,不同的善法可能有不同的缘起。

  • (3)这句教证的意思是在强调意乐的差别对功德大小的影响,个人理解,如果意乐等等条件完全一样,那么善的"像"越大功德可能也越大,而在"像"等等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如果善心意乐越强,功德就越大。

  • (4)随个人因缘,如果相关众生具有这样的缘分,能够一直这样去做,同时也收到不错的效果,也是可以的。而如果在这期间他自己觉得遇到困难,产生了动摇,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同时也要了知,念诵观音心咒的效果要观待许多方面,例如出离心,慈悲菩提心,正见摄持,禅定力,等等,如果能够具备相关的条件摄持,功德会更大,特别是如果具有菩提心摄持,哪怕念诵一句咒语,功德也是无量的。

  • (5)圣者们所示现的行为都是对众生最有利益的方式。作为我们凡夫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抉择,以自利利他为出发点进行行持。(正见C1)

14. 问:《藏传净土法》第44课: "在五蕴尚未达到无余之前,也就是没有趋入无余涅槃之前,

业力不会成熟于任何外境上。"其中的"无余涅槃"是什么意思?
答:究竟成佛的意思。(正见C1)

15. 问:《藏传净土法》第40课:《佛说阿鸠留经》中树下的男子是因为造了杂业而成为一个财富圆满的饿鬼。那我们现在转生到这个苦乐参半的人道,是不是也是因为前世造了杂业呢?还有即生中能遇到佛法和善知识,这也是前世累劫积累资粮的果报,可为什么即生中再还没有遇到佛法时又造了那么多的业呢?

答:总体来讲,如果我们今生的感受是苦乐参半,就说明我们同时具有善业与恶业,从这个角度是善恶夹杂的。 因为我们无始依赖造作恶业的烦恼习气很强,在遇到佛法之前很容易跟随习气造作恶业。(正见C1)

16. 问:吃药有意杀死体内的寄生虫算杀生吗?吃鸡蛋算杀生吗?

答:个人难以观察,具体要看相关是不是有生命的众生。吃鸡蛋也要自行观察,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观点说没有受精的鸡蛋是没有神识的,具体看个人取舍。(正见C1)

17. 问: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道友以下几种食物是否能食用:

  • (1)鸡蛋

  • (2)香菜

  • (3)蜂蜜

  • (4)牛奶 答:

1. 自己看情况。

2. 有些唐密的续部里提到不吃,有些律藏公案里也有比丘显现享用的。

3. 蜂蜜属于三白三甜之一,从这个角度是很好的供品。

4. 佛陀成道之前示现享用乳粥而恢复体力。

具体就个人看情况抉择。(正见C1)

18. 问:《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讲到: "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请问,是否只需要手持"菩提子"念珠,就不顾善恶了?

答:个人理解,从手持菩提子念珠的角度,福德会一直增长的。而所造的善恶也可能另外算。(正见C1)

19. 问:《修心利刃轮》第5课中 "众人群齐反驳时,是轻有惭及有愧,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警惕不防护。"其中"应当警惕不防护"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警惕不防护,就是把"不防护"作为一种过失来警惕,意思是要防护三门。(正见C1)

20. 感受六个果报的次第

问:感受等流果和同行等流果,这两个果报是一个一个受还是有次第?这六个果报是次第的受还是受因缘的支配受?
答:个人倾向于认为是观待不同的因缘可能有不同的顺序的可能。(正见C1)

21. 问:忏悔的时候发愿再不造此业,可是忏悔过后有时候还会造同样的业。请问,这是否是欺骗佛菩萨?

答:如果再次造同样的恶业之时,要有惭愧心,努力把罪业降到较小。 也多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正见C1)

22. 问:《喇荣课诵集》里的所有内容没有传承可以念诵吗?

答:建议《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需要得过大圆满灌顶和传承之后再翻阅和念诵。 其他的许多内容有条件也尽量得受传承,智悲佛网已经其他地方都有上师仁波切念诵的传承录音可以听受。其中有许多内容虽然没有传承但具足信心也开许念诵。诸如八吉祥颂,普贤行愿品,三十五佛忏悔文等等没有传承都可以念修。(正见C1)
问:跟着智悲佛网上的音频念诵是算得到传承吗?
答:通常来讲,得到传承需要传法者有开许传法的意乐, 你所说的那个僧众专门念诵录制的音频主要是示范和带领大家念诵,与传法不同。而佛网当中上师仁波切的传法音频开许通过听闻录音得到传承。(正见C1)

23. 问:《君主法规轮》中云: "挑拨离间诸话语。尚不应闻何况言?假设理应听闻语,亦当观察至确实。粗语若多诸眷离,妄言毁坏自他众,绮语招致事衰损,事故应当断彼等。"其中的"尚不应闻何况言"应如何理解?

答:有的时候对于某些言语尚且不要去听闻,更何况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正见C1)

24. 问:常听汉传净土中讲极乐世界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可是从目前学习的净土教言看都没出现这四土,只有学过莲花胎中生和化生。请问,

  • (1)能否这样理解: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就是化生的圣者菩萨和莲花胎中的凡夫菩萨,只要断除疑惑花开见佛就能马上登地。

  • (2)如何圆融理解极乐世界中的四土和莲花胎生、化生就是凡圣同居?
    答:个人理解,观经当中提到,有的众生往生,见佛之后,经过若干时间获得圣者果位,如果从这个角度,在获得圣者果位之前可能就是属于凡圣同居当中的凡夫,当然从功德上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凡夫。(正见C1)

25. 问:《藏传净土法》第47课思考题2: "分析不与取的等起"。书中说不与取的等起是贪,嗔,痴三种烦恼。请问,这里的等起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说,不予取的行为跟随贪嗔痴产生的,一并生起的连带关系。(正见C1)

27. 问:夏天米、面、青菜里面的小虫应如何处理?

答:尽量不要伤害它们,稳妥的清理出去放在一边。同时念经回向。(正见C1)

28. 问:曾经发愿护持某个寺院,但是师父们戒律不清净,不想继续护持了,是否有过失?

答:要看后续的身语意是否能与先前的发愿相圆融,能否用善心摄持。(正见C1)

29. 问:藕益大师说: "往生与否在信愿,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并没有提到要具备菩提心。这应如何与往生四因圆融呢?

答:个人理解,菩提心可以融摄在信愿,特别是念佛的功夫当中,有菩提心再去念佛,力量会强很多。(正见C1)

30. 问:什么叫三喜?

答:如果出处是依止善知识的内容,通过财物供养,承侍,法供养三种方式让善知识欢喜。(正见C1)

31. 问:《藏传净土法》第1课:《密传》中说,他5岁就对心性有所认识,在6岁时看了《米拉日巴道歌集》后,就能安住在泯灭八识的深度寂止中,即使与人交谈也能安住于乐明无念的境界 ......总之,他具有许多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修行境界。请问:

  • (1)文中提到的:安住于泯灭八识的深度寂止和乐明无念的境界,两个境界一致吗?不一致分别是什么样的境界? (2) 禅定、等持、寂止、无念、入定、安住、止观,这些词的含义有区别吗?是否有修持次第上的区分?
    答:
  • (1)个人理解不一样。 关于乐明无念的辨别在密宗的正行讲解里有详细分析。
  • (2)这些词语当中, 禅定大约可以等同止观(有的场合则专指寂止);寂止是止观当中的止;无念有许多层次(昏厥是一种,某种寂止也可以是无念,证悟法界也可以说是无念),要看场合;安住的范畴比较广(安住贪嗔痴也是安住,安住禅定、智慧都是安住);等持可以译作正定,有的时候可以理解为一种禅定境界(止观双运)。就次第来说,根据根机因缘的不同,顺序也不同,有先寂止后胜观,也有先胜观后寂止,也有同步的。(正见C1)

32. 问:蕅益大师对于净土法门的评价是说: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那么,对于净土法门的西方极乐器情世界的殊胜庄严和《金刚经》中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两者该如何圆融理解?

答: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也就是法身刹土也是最究竟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表明空性、不是实有的意思,在空性的同时,世俗谛当中并不否认显现,离开显现之外也没有单独的胜义空性存在,二谛本来平等。(正见C1)

33. 问:大恩上师在网络上的灌顶,听受者是否要守密乘十四条根本戒和三昧耶戒?

答:个人理解,需要守持守密宗十四条根本戒。(正见C1)
问:依莲师像加持法具体要怎么修呢?"革日嘎雅斯德嗡、革日瓦嘎斯德阿、革日紫达斯德吽、革日萨瓦斯德吽"。观修对应的文字内容,是要藏文还是梵文?如果是藏文,没有藏文的念诵对照,但看汉文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应观修。
答:可以按照藏文的种子字观修,嗡阿吽舍这四个种子字的样子在相关法本里可以找到。(正见C1)
问:以上四灌顶观想的内容,是在念诵完汉文"离灌得基实相义,愿今汝识自本面。"之后,接着颂这四句观修吗?
答:个人理解,在念诵相关祈祷文之后,可以一边念诵长行文一边随文入观。(正见C1)

34. 问:关于帝释被阿修罗欺骗的公案,请问,帝释有他心通为何还会被骗?

答:个人理解有许多可能:

  • (1)业力因素。
  • (2)有必要的一种示现(例如开示正直的重要性)。
  • (3)不一定恒时示现使用神通。
  • (4)如果对方境界超过自己不一定能了知其心(一种假设)。(正见C1)

35. 问:每周除了学习上师的共修课,每天念诵一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以外,能否给份可以次第性修学的念诵仪轨呢?

答:如果能够念诵《极乐愿文》是很好的,当中包括了往生四因的各项内容。(正见C1)

36. 关于僧财的问题

问:例如学院开法会,有居士筹集了一笔供斋的善款,然后用善款买了一些食品邮寄到学院,而食品邮费也是从善款中出。请问,筹集到的供斋善款,能否自己随意购买食品邮寄给学院?邮费从善款中使用,这样做的过失大吗?是属于挪用僧财吗?
答:如果出资者开许你这样做是可以的,如果他们的本意是说把这笔钱原原本本交给僧众由僧众做供斋款处理,那么这样做可能值得商榷。(正见C1)

37. 问:能否唱流行歌曲?

答: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兼顾自他二利,从自身方面讲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境界,没有贪嗔痴的摄持,可以把相关歌曲转为道用。从利益众生方面讲,如果你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度化众生,有很大的必要也是可以的。当然,观待自身要尽力避免受到烦恼的染污,假如自身无法转为道用,也没有利益众生的必要,那么就要努力断除这种行为。(正见C1)

38. 问:请问这样理解是否正确:极乐世界报身刹土是往生极乐世界后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算是得到了登地果位,而化身刹土是因怀疑虽然往生了但在花苞中。

答:关于这个问题,历代祖师显现有各种不同的讲解,你所说的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结合观经来理解,即使没有生在莲花苞当中,经过诺干时间之后在获得登地果位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对于诸位大德显现的不同观点我们应以清净心来看待。(正见C1)

39. 问:

  • (1)受灌顶守持14条戒,这14条戒是否已包含居士五戒和菩萨戒?如果已包含,是否就应该守戒?

  • (2)居士五戒有根本戒和支分戒。是否破根本戒才算破戒。比如杀生,只有杀人才算是破根本戒。无意间杀小虫不算破戒?

  • (3)舍戒的问题。对于一个能听懂话的人说,我舍戒,戒就舍弃了,避免破戒。这样舍戒一生能做几次?是什么戒都能舍的吗。比如菩萨戒,密乘戒,还是专指居士戒?

  • (4)大乘和密乘什么区别?

  • (5)晚上睡觉时供灯,彻到窗台上供着,第二天早上起来时灯都已燃烬,这样算供空灯吗?
    答:

  • (1)个人觉得应该会包含相应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尽量要努力做到不伤害众生、不舍弃菩提心。

  • (2)破戒这个词可以分为破根本戒与破支分戒,就看具体所指的是那种情况。

  • (3)就你的舍戒应该指的是别解脱戒,就居士戒而言个人尚不了解有几次的限定,而男女众的出家戒,是有相应的规定。

  • (4)有的时候大乘分为波罗蜜多乘和密乘;而有的时候把大乘(显宗)和密乘单独区分。通常来说,密宗在显宗基础上,具有不共的见解、誓言、行持方法、窍抉。而正试进入密乘通常是以得授灌顶作为标志。

  • (5)供灯问题个人觉得问题不大,稍微忏悔一下即可。(正见C1)

40. 问:不敢发愿,害怕发愿以后做不到,该怎么办?

答:发愿是善法的开端,如果担心发愿之后做不到,可以先发一些具有灵活性的愿(包括时间场合等的限定性的开许),另一方面讲,普贤行愿品当中有许多大愿,我们目前来说可能比较难以做到,但是我们发愿今后努力去实际这种境界是很有必要的,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实现这样的发愿,而现前这些功德的过程,也是以之前的发愿做缘起和开端。(正见C1)
问:发愿后做不到是否有过失 答:个人理解:如果是那种类似于发誓承诺的,对自己的身心具有约束意义的,也就时间和场合等也做了一定限定性承诺,如果自己没有兑现承诺或者刻意违返,可能是有过失。还有一些非常广大的愿望,带有激励性质的善心,如果做不到也没问题。要看具体的情况。(正见C1)
问:对于上面的开示,能否理解为发善愿,不要发誓。发誓做不到有过失,发善愿是可以的。
答:在参照相关原则的同时,可能要看具体情况,看所发的是什么样的愿,就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正见C1)

41. 问:

  • (1)念佛的时候把本尊观想为上师是什么意思?

  • (2)梵净穴的位置?

  • (3)如何理解"否则观想阿弥陀佛本体是您的上师" 。"阿弥陀佛本体"是什么意思?
    答:

  • (1)观想上师与观想佛陀都可以。

  • (2)梵净穴有的是讲在前额发际往上八指宽的地方。

  • (3)可以观想上师显现为阿弥陀佛。这里可以理解为阿弥陀佛是上师显现的,所以阿陀佛的本体是上师。(正见C1)

42. 问:以前错过很多法师辅导(是净土班的辅导非研讨班辅导)甚至共修和研讨班辅导也错过一两次左右。请问,

  • (1)当时加入研讨班时发愿完成所有的这些内容是否包括净土班的辅导?
  • (2)只要自己法义理解过关这些能否不用补了?
    答:
  • (1)包括。
  • (2)建议抽时间补上,在论坛相关版块里查找。(正见C1)

43. 问:

  • (1)器情世界只有极乐净土才具有吗?娑婆世界是否也有器情世界之说?

  • (2)极乐世界的器情世界与娑婆世界的器情世界有何区别?
    答:

  • (1)都有器情世界成立,包括器世界与有情世界。

  • (2)请详细学习净土相关课程,当中有明确宣讲。(正见C1)

44. 问:53课中讲述 "清净四障获四灌顶现前四身果位"指的是什么?

答:【 祈求悉地时观想得受四灌顶   在祈求悉地的时候,要观想得受四灌顶(此是道位灌顶)。   自己还是观成金刚瑜伽母,然后观想,从与上师无别的莲师白毫间,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光芒从自己的头顶进入。依此净除杀生、不与取、邪淫三身业,以及能形成身体之脉的障碍;得受宝瓶灌顶;获得上师身金刚的加持,从而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化身果位的缘分[ 灌顶是在相续中种下法、报、化、本性四身的缘分种子,非常重要,这也是大家喜欢灌顶的原因。];依此可以修持生起次第。   接下来观想,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一般绚烂璀璨的"啊()"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喉间进入。依此净除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语业,以及可滋长语言之风的障碍;得受秘密灌顶;获得上师语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受用圆满报身果位的缘分;依此可以修持圆满次第。   又观想,上师心间如天空般颜色湛蓝的"吽()"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心间进入。依此净除了贪心、害心、邪见三意业,以及能增上意识之明点的障碍;得受智慧灌顶;获得了上师意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法身果位的缘分;依此可以修持总密法的相关修行。   再观想,从上师心间的"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的业与所知障;得受最高的句义灌顶;获得了上师智慧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究竟之果 本性身果位的缘分;依此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的最甚深要诀。】 以上是《前行广释》当中的讲解。(正见C1)

45. 问:治疗疾病时,用酒泡药是否算破解?

答:首先要看他有没有受五戒,如果没有受问题不大,如果受过相关戒律,在没有酒味、没有醉人的功用等的情况下可以开许。(正见C1)

46. 问:如何理解 "施与共集,此业智不处,施时非斗时,速施何为疑?"

答:个人理解这个颂词的意思是说,如果布施与内心的挣扎斗争(有时包含悭吝)夹杂共同出现的时候,这种业智者是要避免的;如果布施的时候没有夹杂这些障碍,那就要迅速行持布施。(正见C1)

47. 问:不杀生请走蟑螂的方法(或者至少能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伤害)

答:【蚂蚁怕酸,蚊子怕辣,蟑螂怕香。春天来了,小生命们马上就要出洞了,供养给师兄们一个不杀生又能驱赶蚂蚁、蚊子、蟑螂的妙法。 蚂蚁怕酸味 家里的甜食摆没几分钟,蚂蚁大军立即来袭,让人又气又厌,以我以从事糕饼业的经验,献给各位一项无毒无污染又安全有效的妙招--整粒的新鲜柠檬,对切成两半,在看得到蚂蚁的地方及其动线,挤出柠檬汁,并拿着切半有果肉的那一面,沿途涂抹,神奇效果让您再一次验证大自然的奥妙! 蚊子怕辣味,蒜头呛退 花多蚊子也多,叮咬得我肿包累累。一天,友人送了一袋蒜头,妈妈留下够用的量,其余的分植于花坛四周,其特殊的辛辣味隐隐飘散。令人讶异的是,平日凶猛的蚊子不见了,连下雨过后会出现的超大只蚊子,也销声匿迹了!所以,驱蚊除了打扫环境、清除枯枝烂叶,试植蒜头绝对是上上之策! 蟑螂怕香味 神出鬼没的蟑螂,最爱隐身于掌管我们民生大计的厨房里。面对「打不死的蟑螂」我的办法是--将一块浴用香皂切成数小块,置于容器内注入清水,摆放在蟑螂出没的橱柜内,不出数日,打开橱柜将令您讶异于蟑螂的无影无踪,橱柜内还多了怡人的香味。想要效果持续,仅须定期补充香皂容器内的清水。 不用打杀蚊子的办法 一:把几粒维生素C和维生素B2泡在水里, 将药水涂抹在皮肤上, 会产生一种让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二:在室内挂上橘色的窗帘 ,或在灯罩上罩上橘色的玻璃纸,由于蚊子害怕橘红色的光线, 能产生很好的驱蚊效果. 三:在灯下挂一把葱 ,或用纱布包几根葱段 ,各种蚊虫都不会飞来 ;或在房内摆放一两盆茉莉花, 米兰, 玫瑰, 夜来香等花卉,也可以驱除蚊虫 . ( 由于葱为五荤中的一类如果有三宝弟子或者是受戒弟子请勿用) 当你不想与蟑螂共处时 蟑螂不喜欢黄瓜的味道 ,当你不想与蟑螂共处时,不妨将一两段掰断的黄瓜放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 . 以上是如何躯赶蚊子及蟑螂的办法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很管用的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杀生。 CCTV提供的驱赶蚂蚁、蟑螂而不杀生的方法!央视里曾经讲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蚂蚁是很讲规矩的,如果是其他动物已经占领的地盘,蚂蚁是不会侵入的。拿柠檬切片挤汁,把汁液撒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这样蚂蚁闻到柠檬汁,就会误以为是其他动物胃液消化的东西,就会撤退,而不再来。 蟑螂的腹部有一层油脂,最忌讳肥皂这类去除油脂的东西。用肥皂切块,和水拌成汁,撒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这样蟑螂别说是碰到,就是闻到肥皂的味道就会逃走了。 以上方法简单易行,还不杀生,大家可以试试。不过既是这类小生命打搅,必有其因果,别忘了诵经念咒!(笔者以为用心念佛、回向即可) 不杀生赶蟑螂的办法 在拖地的水中加入几滴熏衣草精油,做两三回之后,蚂蚁就会在家中绝迹。3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以上就2倍的份量)用四颗马铃薯和半包硼酸(到药房买),马铃薯煮熟压成泥,和半包硼酸和匀在一起,捏成樟脑丸大小,放置在蟑螂出没处即可。成分不具毒性(比例很重要),但蟑螂就是不喜欢那个味道,所以会远离。此法一年炮制一次即可。大约春天来临时就是好时机了。朋友说她用了十年,家中非常非常偶尔看到一、两只,但也很快就不再来,那是一个医生朋友告诉她的,家有蟑螂者不妨试试。 不杀生赶蚊子的办法 夏天蚊子很多,只要在阳台上养几盆夜来香,蚊子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夜来香浓郁的花香味是蚊子讨厌的。另外,水沟中最好不要有积水,这是蚊虫孳生的温床。】 以上是在网络上流传比较广的参考资料,可以尝试一下。(正见C1)

48. 问:用过的哈达怎么放?

答:如果是大德善知识赐予的,就可以当作加持品供奉起来。(正见C1)

49. 问:修学净土法,在共修和平时早晚课的念诵内容。

答:就学会的安排而言,共修之时的课前念诵都是统一的(各课程一样)。当中念修释迦佛修法仪轨对往生净土也是有很大加持的(净土法门本身是佛陀宣说的);供护法也可以遣除修行和往生的各种障碍;普贤行愿品本身也有导归极乐世界的内容。 总之这些都可以包括在往生四因当中,把这些念修的善根功德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必定会对成就往生有很大的助益。 当然如果自己有时间每天念诵极乐愿文的颂词是非常殊胜的。(正见C1)
问:根据上面开示能否理解,不管哪个学科,共修时的念诵内容可以相同?
答:是,都可以念诵。(正见C1)

问:供护法有无时间限制?

答:我们学会课诵集里供护法仪轨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念修的,通常在陈设好供品之后就按照仪轨进行念诵供养。(正见C1)
问:每次都要有供品吗?
答:尽量有供品(除非是特殊情况下的开许),摆设好供品之后,按照相关规矩进行念修.(正见C1)

50. 问:手机里可以存有上师三宝的图片吗?可以当手机壁纸吗?

答:个人觉得恭敬心应该可以,而对待手机也应该仔细一些,尽量避免乱丢乱放.(正见C1)

51. 问:有道友认为:因为菩萨也还会犯错,所以有不少的再来菩萨被魔转走了。请问,应如何驳斥?

答:一地以上的菩萨是不可能退转的,从圣者安住的境界来讲已经超出了轮回的范畴,而相关魔众都是轮回里的众生,那些魔众是无法对圣者带来实质性的干扰的. 从另一方面讲,真正证悟之后已经从根本上断除了轮回的因,所以也不可能再退转到轮回当中,就像草木被彻底焚烧之后不会再发芽一样,轮回也不会再次出现. 相关那位师兄最好能举出教证理证和公案来证成他的想法.(正见C1)

52. 问:

  • (1)每天定课的内容怎么安排?

  • (2)如果没有传承,是否可以念诵有关咒语。
    答:

  • (1)需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安排,努力做到三殊胜(例如在早上以发菩提心摄持一天的所有行为).在完成学会要求每天一万遍佛号的前提下,有条件尽量依照往生四因进行行持,同时尽量坚持念诵殊胜的发愿文进行摄持,对一天当中包括念诵佛号等闻思修的功德进行回向,导归极乐.

  • (2)具体要看是什么样的咒语,有没有相关的开许.之前上师仁波切已经赐予了许多咒语的传承,可以在智悲佛网上面查找听闻.得到传承之后进行念修是很殊胜的.(正见C1)

53. 问:本师释迦摩尼佛创造了什么净土,现在本师在什么地方?

答:【又无数不可思议劫前,精进无量如来出世传法,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一婆罗门女,名为智慧无量。当如来宣说无量刹土之功德时,智慧无量一直供养并承侍佛陀。她还发愿未来要守持如来刹土,并为此目的回向善根、精进修持。为获清净刹土,她于无数俱胝时间中供养、承侍如来,并终在广大清净之如来刹土中示现成佛。   释迦牟尼佛现今于十方不同世界之刹土中,拥有种种名号、显现各种智慧,分别以不空成就如来等不同名号住持不可思议之无数如来刹土。有关此道理之广大、细微评析,于《宝源经》中有广述,请参阅。】 【诸佛刹土原本清净无垢、广大无边,佛之寿量以虚空边际都难以比拟。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之刹土实为毗卢遮那佛佛刹之一部分,其弘法时间绝不仅仅只在浊世时间内,亦绝不在短暂时间内即显示涅槃,此中道理正如《妙法莲华经》所云:"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技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骄恣心,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正如上述道理所示,诸佛已获最究竟智慧身,于法界无边时空、刹土中,恒常、周遍显示种种智慧游舞。对此等正理生起殊胜定解,是不退转菩萨能拥有不退转信心之根源。对此,我们一定要坚信不疑。《宝积父子相会经》中云:"过去无量劫时,有一根顶如来,彼如来即为释迦牟尼佛。"   又如云:"为度诸有情,示现大勇士,虽八十俱胝,已成如来相,尚除法之念,亦发菩提心。三千六十亿,佛刹皆清净,如来方便力,汝已早成就,依然初发心,随顺其他相。汝于将来时,示现众如来,也以种种相,行持大士事。"   《圣宝源经》中宣说了不空成就如来佛刹清净无垢、广大庄严,及如来身处因地菩萨位时所行种种稀有行为、事业,并揭示道:不空成就如来等诸多名号不同之如来,及其所住名号各异之刹土,皆为释迦牟尼佛所化现。   《首楞严经》中云:"文殊菩萨前往众多如来刹土中时,见上方有一刹土名为一灯,住持此刹土之如来功德经劫亦难以言尽,且此刹土无有声闻名。文殊菩萨向此如来询问其名号,如来答言:'汝可返回问于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随即回来询问释尊,释尊答曰:'住持彼刹土之如来号宣说诸法幻化王如来,亦即是我,我在彼处正转不退转法轮。'"   又云:"离此往东越三万两千世界,有一世界名为摄集刹土,住持此刹土之如来号普明光严幻化王如来,寿量可达七百无数劫,此如来亦为释迦牟尼佛。"而《狮吼经》中则说道:"从此往北过六十恒河沙微尘数世界,有一显喜刹土,住持此刹土之如来号法胜。有一菩萨名为胜蕴来此刹土后,法胜如来对其宣示道:'释迦牟尼佛即是我法胜如来,于娑婆世界中,以种种化现为众生开示佛法。'"《指鬘经》也说在无量无边之其他刹土,有无数正住世之如来均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乃至未来众生未空尽之前,释迦牟尼佛将不断示现成佛。正因如此,我们理应了知:一切如来皆具如是殊胜功德。   同样,诸大菩萨初发心时虽有大悲心大小之差异,但获得清净意乐发心后,守持清净刹土之菩萨于不清净刹土中,并非不行持如来事业;守持不清净刹土之菩萨,亦非不住持清净刹土。只不过暂时于各道中,为调化根机不同之众生,诸菩萨于不同时间示现住持各种不同刹土而已。待取得最究竟果位后,诸佛如来可于法界无边刹土中,无有穷尽地不断示现种种化身,此中缘由我等当知。凡夫俗子以其低劣智慧根本无法了达如来甚深密意,获得甚深智慧之人则可断除对如来无尽善巧方便、不可思议智慧之一切怀疑,并获清净、真实见解。】 以上是《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当中的内容。总而言之,佛陀化身无量,周遍时空,在无量刹土无量众生面前不间断示现化身行持利众事业。(正见 C1)

54. 阿罗汉的慈悲心是三种慈悲中的哪一种

问:《观经释》第五课讲到"以无缘大慈悲才可以广泛摄受一切众生,这就是佛特有的以空性智慧摄持的大慈悲。" 针对"三种慈悲"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解释:"三种慈悲 (名数)一众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缘之而常思与乐拔苦之心,名众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二法缘慈悲心,既断烦恼之三乘圣人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但怜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随其意而拔苦与乐,名法缘慈悲心。三无缘慈悲,此慈悲惟在诸佛,盖诸佛之心,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世之中,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使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无缘慈悲心。 见智度论二十,佛持论五,涅盘经。" 请问,圣者阿罗汉的慈悲是哪一种?为什么?
答:声缘阿罗汉的悲心属于第二种,缘法悲心,麦彭仁波切称之为普通悲心.(正见C1)

55. 《修心利刃轮》13课:老子曾说: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寂天论师亦云: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请问,应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老子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许多时候有漏身体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和拖累,要断除对凡夫自身有漏蕴身的执著.《入行论·善说海》当中对"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这个颂词的解释是:"心意你只追求自利,结果以前历经了无数劫,为了成办自利付出过何等的艰辛,你只是饱尝痛苦而已,因而理当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正见C1)

56. 问:我和我执的区别

答:有区别."我"是一个概念,"我执"心是对"我"这个概念的执著,前者侧重于所境,后者侧重于能境. 合在一起说,心执著"我"实有存在称为"我执".(正见C1)

57. 问:《修心利刃论》第八课: "如何做皆贪争时,是入刚强劣相续,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根除我与你。"其中,"贪"、"争"指什么?

答:个人觉得主要是侧重于内心,同时也会包括一些以烦恼摄持的争吵情况。(正见C1)

58. 问:当化缘不能堪忍时(经济和心理都不能承受),是否可以不应许、不参与呢?

答:如果有困难,也可以通过柔和的方式婉拒。(正见C1)

59. 问:如何契入华严三昧?如何是清净心?

答:吉藏大师说过:""此三昧皆饰法身,故曰华严"。 应该是大菩萨的境界,因此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如何超凡入圣,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那就需要从眼下基础的法门学起,以闻思修的次第进行趋入。 如果对华严法门有兴趣可以学习一下法顺和尚的《华严五教止观》。(正见C1)

60. 问:在守持八关斋戒时,如果是身体上或者突然有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受持该怎么办?

答:如果实在是有特殊情况为了避免严重破戒的过患,也有舍戒的方法,但是一般情况不建议这么做。 受戒之前应该做好周全的考虑与准备,善始善终,在相续当中留下一个善妙的种子,为生生世世守持清净戒律创造缘起。(正见C1)
问:受持八关斋戒的时限?
答:除非是特殊的开许,通常来说八种斋戒是同时受持,并且以一日一夜为单位的。(正见C1)

61. 问: "无二慧"是指什么?

答:常见、断见称为二遍,心识可以分为两个侧面,一个是能取,一个是所取(例如眼见瓶子,瓶子在眼识当中的显现称为所取,眼识能取相的部分称为能取。(正见C1)

62. 问:讲记中说破戒的僧人不得享用僧众的财物。请问,学院开金刚萨垛法会时,破戒的僧人参加法会能享用学院的斋饭吗?同样破五戒的居士参加法会能否享用斋饭?破戒居士能出家吗?

答:享用斋饭方面如果僧众(僧众管家)开许是可以的,具体要咨询。(正见C1)

63. 问:佛珠生虫子怎么处理?

答:放在外面干净的地方即可。(正见C1)

64. 问:假如有两个人,一人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事,做慈善事业,帮助别人上。另外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只在家里专念阿弥陀佛。请问,这二人哪个更容易往生?

答:如果具足信愿,都必定能够往生。前者与第十九、第二十大愿直接相应,后者与第十八大愿直接相应,都是有教证依据的。(正见C1)

65. 问:《藏传净土法》22课提到了中阴往生的一些情况以及相应的修法书籍,想问:

  • (1)《闻解脱》其中应该包含了文武百尊图等的内容吧?

  • (2)是否需要灌顶才能详阅?如果需要,具体需要什么样的灌顶?弟子主麦的班级学员如果很多接受了阿弥陀佛极乐捷径修法的灌顶,是否不能?

  • (3)金刚萨埵的四级灌顶应该可以详阅吧?

  • (4)《西藏生死书》现在书店都是公开发售的,如果学员们没有接受灌顶,应该可以借助这本书对中阴情况作更深入的了解吧?
    答:

  • (1)许多时候是包括的。

  • (2)要阅读学习完整的《闻解脱》法本建议最好有灌顶,完整的《闻解脱》当中有大圆满的相关修法,最好得过大圆满的灌顶。 有特殊开许除外。

  • (3)学院金刚萨埵法会的灌顶属于大圆满级别的灌顶。

  • (4)应该可以。(正见C1)

66. 问:《修心利刃轮》第13课:颂词解释里 "暂时增上生和究竟决定胜"如何理解?

答:增上生是轮回当中的种种善妙之果,例如人天善趣等的功德。决定胜是出世间解脱果,例如阿罗汉果,菩萨果位,佛果。(正见C1)

67. 问:如果对上师的信心超过对佛菩萨的信心是否合理?

答:没有问题。(正见C1)

68. 问:《前行引导文》95页谈及 "不可匆匆忙忙进入形象上的修法"。其中"形象"怎么理解?

答:只有修法的形象,缺乏实质性的体验。(正见C1)

69. 很多人总回向后往往会特别回向某些人、达到某些目标等。请问,

  • (1)那前面既然总回向已经包括了一切众生,是否还有必要再做特别回向?

  • (2)这样做会不会等于把心量减小,增加了我执 ?

  • (3)这样特别回向的原因、必要性与重要性是什么?

  • (4)回向的时候,是最好使用一地菩萨以上做的回向文。而特别回向的时候,一般是自己分别念作的文字来回向的,这样有效果吗?
    答:

  • (1)许多时候是有必要的。

  • (2)不一定。如果把握的好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深刻的体会慈悲心,亦如修自他相换。

  • (3)对我们普通人来讲,专门缘某个对境回向心如果很专注去作意作用也会不一样,所以说许多时候要求回向的时候以"猛厉欲乐"进行摄持。

  • (4)也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正见C1)

70. 问:四十八愿中有时说十方佛刹,有时说无量国中(比如:在六、八、九、十二愿中是说佛国土,十九、二十分别说是他刹土和无量国中)。请问,是一个意思吗?如果是的话,能否理解其中隐藏的含义为:十方刹土皆是佛刹土?

答:个人觉得此处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71. 问:《佛说无量寿经广释》第五课讲到:法处比丘发愿具摄清净庄严佛土部分。请问:

  • (1)如何理解"具摄"、"自摄"和"摄受"。

  • (2)我们发菩提心也要摄受自己的佛土,为什么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而不是自摄佛国?是心不堪能还是意乐不同?有何密意?
    答:

  • (1)具摄友破普遍、周遍摄受的意思,自摄是自己摄持,摄受有时可以理解为摄持的意思。

  • (2)发愿成就自己的刹土是很好的,同时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就这种发愿的殊胜方法。《净土教言》讲到:"于此,凡一切有缘者,最胜之所求,是不住有寂之涅盘。无难而易获此求之殊胜方便,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普贤行愿品》当中宣说了种种大愿之后,最后也提到了发愿往生净土。(正见C1)

72. 问:极乐世界住于莲花胎中的众生,在花胎中时

  • (1)是否具有菩提心?

  • (2)如果有菩提心,只能是世俗菩提心吗?因为,具有胜义菩提心者一般是登地圣者,登地圣者往生极乐世界不会因疑障而进入莲花胎。

  • (3)这样的说法对吗:初生于花胎中是有可能具有世俗菩提心,尤其是愿菩提心。在花胎中经过净障,有的可能逐渐具有胜义菩提心,具足胜义菩提心时即可以花开见佛;也有的是因为业障清净,花开见佛,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生起胜义菩提心。
    答:

  • (1)有可能具有。

  • (2)如果有应是世俗菩提心。如果具有胜义菩提心可以无障碍见到佛陀报身。

  • (3)"于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诸声闻众,无由供养于佛,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 "参照康本的这段经文,某些时候在花胎当中逐渐具足胜义菩提心可能有点困难。经过若干时间花开见佛之后,再通过因缘产生胜义菩提心倒是有教证的:"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观无量寿佛经》)(正见C1)

73. 往生被能否被火化

问:有的大德说往生被上印有佛菩萨咒语、经文等,不可火化;只能折叠放在骨灰盒内覆盖骨灰或者包裹骨灰盒;有的大德说,往生被可以随尸体一起火化。不知该如何取舍?般若摄颂挂件等是否可以随尸体火化?
答:往生被方面个人不太了解,除非有特殊开许,通常建议不火化; 般若摄颂如果是亡者本人生前随身佩带的挂件应该是可以一起火化的。(正见C1)

74. 问:暂生缘无暇,断缘心无暇

答:【暂生缘八无暇:    一、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们,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是被自相续中力量强大的五毒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二、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们虽然已经步入佛门,但对正法的句义一点一滴也不能领悟,根本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    三、被魔所持:如果被宣扬颠倒见行的魔知识所摄受,那么自心将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四、懈怠懒惰:尽管自己渴望学修正法,但是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一味懈怠、一拖再拖而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五、恶业涌现: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六、为他所转:身不由己被他人奴役的人们,虽然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七、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因为害怕其他灾难临头而步入佛门的人,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八、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道貌岸然的那些行人,虽然在他人面前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己心里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却有千里之遥。 上述八种人也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 断缘心八无暇:    一、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只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辛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而没有时间去修法。    二、人格恶劣:性情恶劣之人,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备,所作所为始终无有长进。正如古大德的教典中所说:"弟子学识诚可改,秉性下劣实难移。"这种人即便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也很难转向正道。    三、无出离心:对于所讲述的恶趣等轮回过患,或者今生的何等痛苦,如果内心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那么根本不会生起作为趋入佛法之因的出离心。    四、无有正信:如果对真实正法与上师连一丝一毫的信心也没有,那显然已经封闭了佛法的入门,这样一来,也就不可能踏上解脱正道。    五、喜爱恶行:喜好不善恶行之人三门桀骜不驯,远离殊胜功德,拒正法于千里之外。    六、心离正法:对于不具备善法功德与正法光明的人来说,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一样对正法毫无兴趣,结果自相续也就不会生起功德。    七、毁坏律仪:如果进入了共同乘后退失发心、失毁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    八、失毁誓言:如果进入密乘后以上师和金刚道友为对境而破三昧耶戒,那么不仅自食恶果而且也殃及他众,当然也就断绝了成就的缘分。    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妙法,称为解脱灯灭。】 以上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当中的内容。(正见C1)

75. 请教 "受持正法"与"依法修持"的区别

问:在《普贤行愿品》第二课中,上师引用智慧军论师在《普贤行愿品释》中说:"世间有三种无上,何为三种无上?一者发菩提心,二者受持正法,三者依法修持。"请问,"受持正法"与"依法修持"的区别?
答:如果在这个场合,受可以理解为认可接受、领受(例如听闻)的,修应该是进一步修行,与法的所诠义相应。(正见C1)

76. 问:经中说: "若我成佛,于彼国中所有菩萨于大菩提咸悉位阶一生补处,唯除大愿诸菩萨等。...."此处的"唯除大愿诸菩萨等"说的是在花苞中的大菩萨吗?

答:讲记当中的解释是"除了发大愿不立即取证佛果的诸大菩萨。"(正见C1)

77. 问:《修心利刃轮释》第15课: "《佛本行集经》云:'恶谏善劝行,厄难相救济,是名真善友。'真正的善友就是那些劝勉我们行持善法,制止恶事,在遇到苦厄,困难之时,能帮助,救济的人。"

请问,作为凡夫人,如果在劝勉时生起极大的嗔心而且非常愤怒,这样对你我有害吗?
答:如果产生真正的嗔恨心那肯定是有负面影响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正见C1)

78. 问:《修心利刃轮释》第7课: "颂词说'妄念晦气魔起时,是于本尊咒积罪,恶业利刃轮自己,今当催诸恶分别。'有些人一直妄念纷飞,同时因以前毁坏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晦气,就会出现种种魔众干扰的邪恶景象。"

请问,如果我们和他一起共修会对自己也不利吗?
答:如果是偶尔的恶念能够即使认识和对治问题不大,如果是严重毁犯了密宗的誓言是需要保持距离的,避免晦气染污。(正见C1)
问:请问在公开组里说把《无言义忏续》给他没有得传承的师兄,这样是否破戒?
答:除非有特殊开许,通常情况下最好得过灌顶再去阅读相关内容。(正见C1)

79. 问:听法师辅导时能使用转经轮吗?

答:听相关传承念诵的时候如果善知识开许也是可以转转经轮的;而在听辅导讲解期间建议暂时放下,专心听闻。(正见C1)

80. 问:《修心利刃轮》第17课中的科判 "以将我执摧毁无遗而摄义"。其中"摄义"怎么理解?

答:摄义可以理解为归摄、归纳要义。(正见C1)

81. 问:如何理解 "空性"?

答:空性可以先理解为如梦如幻,进一步讲是离戏论(一切有无是非的概念都不成立)。(正见C1)

82. 问:绿度母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唐卡,从我们面对唐卡的方向看左右位置如何安放更如法呢?

答:应该都是可以的,也可以把全知尊者的像放在绿度母像的右边(我们看是左边)。(正见C1)

83. 问:学佛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看相算命?

答:个人理解,算命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观察缘起的方法,如果运用的好也可以帮我们进行取舍,如果过于执著患得患失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障碍,总的方面来说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努力去修持善法,如果没有证悟无我空性,单单依靠世俗的算命方法也无法获得解脱。(正见C1)

84. 问:上师在《藏传净土法》第60课中讲到: "在一切贪心之中,贪上师、僧众的财产属于大贪心,其过患特别严重。很多商人为了谋利而对寺院或僧众的财物产生贪心,其过患如前所讲的强夺、偷盗僧财的过患一样。还有的人贪图买到上师的牛马等信财亡财,并想从中获取利润,如果以此获得了少许利润,则罪过会像饮毒一般非常大。在藏地,信众经常向上师供养牛马等牲畜,有些商人为了赚钱,经常购买上师的牛马;在汉地,有的寺院有很多地产,有些商人看到有利可图,便和寺院的大和尚合伙用这些地产做房地产生意。这些商人的过失非常大。当然,那些出家人也有过失。我们在前面说过,三宝的钱财绝不能混用,供佛款只能供佛,印经款只能印经,供僧款只能供僧。可是很多出家人不懂因果,觉得三宝的钱财和世间的钱财没有区别,可以随便使用,结果造下了很多罪业。道友们在这方面应该认真取舍。"请问,商人用自己钱买寺院上师的东西,又不是偷盗,为什么有过失?

答:首先贪心本身就有过失,特别是缘殊胜对境产生贪心。"我们在前面说过,三宝的钱财绝不能混用,供佛款只能供佛,印经款只能印经,供僧款只能供僧。 "讲记当中这句话提到了相关款项是需要专款专用的,如果相关商人以狡诈手段占有得到是很危险的,其本人如果许多情况下也是难以消受的。(正见C1)

85. 问:因缺乏智慧有些事做的不圆满,总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请问,这种思想的误区在哪里?

答:过度的担心都是源于对自我的执著,要努力通过学修减少执著。(正见C1)

86. 问:《无量寿经广释》中第十八愿和第二十愿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有十念往生的愿,又有大悲摄受的愿,该怎样理解呢?

答:根据众生的根机和因缘不同,普遍摄受,接引往生。(正见C1)

87. 问:放生款等善款能否与自己的钱存在一个银行卡里?

答:如果只是把钱放在一起,但是在计算钱数的时候还是能够清楚的进行区分,是可以的。从避免混淆导致无法分清数额的情况还是建议分开放置。 其他不确定的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请当地相关的捐赠者开许。(正见C1)
问:负责大组百日放生的账目,有时钱与账目对不上,在反复查询无果后就自己补亏,这样做是否如法?
答:如果有条件做一些弥补是更保险了,尽量在之前就设计好一整套长期可行的操作方法,自己也会轻松一些。(正见C1)
问:"如果有条件做一些弥补是更保险了",是说把钱补上就行吗?还是应该还要做其他的弥补?
答:如果有亏损就最好补上,同时多念一些忏悔,有条件的时候和相关出资的道友说明一下征求开许即可。(正见C1)

88. 问:《阿弥陀经》云: "临命终时至心信乐乃至十念,皆的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请问,如果学《入行论》中途断传承,其过患是否会障碍往生?

答:如果是以轻毁舍弃之心故意中断传承,有可能会造下舍法罪,因而有可能会障碍往生;佛陀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临终能够具足信愿必定往生,从另一方面讲临终时候能否具足信愿也要观待因缘,如果自己的业障特别重有时候可能也发不起相关的信愿。要看具体的因缘和情况。(正见C1)

89. 问:《般若摄颂浅释》之《缘起赞讲记》中提到:《佛说如幻三昧经》里讲: ......有五百位修行人通过修行获得了宿命通,他们知道自己前世造过杀父、杀母等极重罪业,心里特別执着,认为自己造的业太严重了,就沒获得法忍。这个时候,文殊菩萨拿着一把宝剑准备杀佛,他门特別害怕地想:我们特別悔恨自己以前造的罪业,现在文殊菩萨又开始造这么严重的罪业了。这是佛陀说:文殊不要这样。当时众菩萨说:你也不存在,我也不存在,众比丘也不存在,罪业的本体也如幻、如梦、如阳焰一样不成立,一切诸法皆无有自性。这五百位修行人当即就通达了无有自性的法忍,很多比丘都远尘离垢,获得法眼净。请从缘起空性上开示此公案。

答:个人理解,心里如果有过度的负罪感,可能成为一种障碍,而这种障碍是建立在实执的基础上,而如果了达了空性的道理就会灭除实执,而安住于空性的境界本身也能够清净无量罪业。(正见C1)

90. 问:《中观根本慧论》:作者、所作的事业和作法三者或三轮是空性。以布施为例就如《入中论》所说的: "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入中论广释-日光疏》:"如是究竟清净者,既便是大乘加行道的菩萨,亦仅居相似之称,何况说声缘阿罗汉呢?由于彼等有三轮的执著,未达三轮体空,虽然远离毁犯戒行之不善法,但尚未远离心行执著,因此其戒行亦不得究竟清净。"请问,

  • (1) 声缘阿罗汉圆证人无我,却为何还有"三轮执着"?

  • (2) 大乘菩萨至几地才能成就三轮体空?
    答:

  • (1)从某些角度,小乘阿罗汉已经圆满证悟了人无我(特别是从遮遣人我执的角度),而从另一方面讲,小乘阿罗汉还没有证悟"人我"的究竟本性(离戏论的空性),所安住的人无我的境界相比大乘菩萨所证悟的离四边的二无我境界来说还不够圆满, 同时对无分微尘和刹那还有执著, 有的时候讲三轮执著和习气属于所知障的范畴,而小乘阿罗汉主要断除的是烦恼障。 而"三轮"当中的某些部分也是属于法我所摄。

  • (2)通常来说一地菩萨可以真正做到三轮体空。

91. 问:佛堂设在客厅,晚上上卫生间路过,是挂一副纱帘如法还是挂布帘如法?

答:问题不大吧,应该都可以。(正见C1)

92. 问:《蓝色手册》中说: "一切大乘之教规,令师欢喜最重要,上师极为喜悦故,一切所为具大义。相反教言虽具全,然彼不会得加持,故当努力令师喜。"

请问,这个教言的含义。
答:大概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令上师欢喜,因为上师极为喜悦的缘故,自己所做的各种努力都会有很大的成效和意义;相反如果没有如法依止上师,虽然自己知道各种教言和修法等,但是很难得到加持而获得成就。(正见C1)

93. 问:能否将相片放在转经轮底座下?

答:个人理解可能要看发心等缘起,例如我们可以把佛塔和转经轮举在头顶祈祷加持。供参考。(正见C1)

94. 问:朋友不信佛法,一定要出去捕鱼,请问如果我跟去,希望给那些鱼念一点放生仪轨和甘露丸,愿以此因缘使那些众生于殊胜的佛法结上善缘,这样可以吗?

答:个人理解应该可以。(正见C1)

1. 加行教材21 -22课内容所属的科判

问:前行广释的第21-22课在讲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暂生缘"与"断缘心"这16种无暇,所属的科判的那部分内容?
答:个人理解 可以归属在 "己五、师已摄受" , 在这个科判下面的一种旁述。(正见C1)

2. 请教法师:在什么情况下会违背菩提心?

问:弟子有一次突然对身边亲人产生了一丝厌离心,产生的当下弟子察觉了,并有提醒自己一切众生皆父母,要发愿救度父母。 但这种厌离心情会违背弟子所发的菩提心吗? 在什么情况下会违背菩提心呢?
答:如果没有明显的舍弃愿菩提心的作意,或者说产生了一刹那的恶念之后及时察觉,对治了,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总之,如果有条件,每天念诵《发心仪轨》自受菩萨戒是很好的,如果有戒律的缺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酬补。(正见C1)

3. 问:供养佛糖果等食物的包装需除去吗?

答:看情况都可以。 有的时候 如果包装特别美观庄严,这种包装本身也可以成为供品的一部分。 (正见C1)

4. 关于意根、意乐和意识

问:

1. 在《前行》中自圆满的根德圆满,上师在讲义中讲这里的 "诸根"不包括意根,但是在讲身根的部分讲到了思维。弟子请问这里"诸根"为什么不包括"意根"?意根和意识有差别吗?和意乐又是什么关系?

答:1,个人理解可以看场合,在前行引导文当中,意根可以与其他和思维意识有关的内容关联,例如信心、意乐等等,也许不止一个。而在其他场合当中,根德圆满也可能可以包括意根。。意根和意识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提到,六识的灭尽分就是意根。意识是一种识,八识之一。意乐指的是兴趣、想法、观念等等。

2. 有些说法,像 "都摄六根""六根清净"等,这些说法中的"六根"包含意根,那意根是指生理上的意识思维还是指缘于心的意乐?

答:2,个人理解,意根就可以理解为六识的灭尽分,是意识产生的条件之一,六根清净的的结果就是六识清净。(正见C1)

5. 请问法师

问:请问什么是"白法","黑法"?
答:可以理解为 善法(白法)、恶法(黑法)。 (正见C1)

6.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 "酒糟"怎么理解有多少的量。感恩法师!

问: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如指甲微尘。 请问"酒糟"怎么理解有多少的量?多大的容器内的酒糟?如何理解?
答:【酒糟,别名红糟、酒醅糟、粕等等,是米、麦、高梁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在某些地方,人们把酒渣叫做酒糟。酒糟也叫做甜酒,作为湖北的一道特色美食,深受当地人喜爱。在某些地方,人们把酒渣叫做酒糟。自谷物中蒸出酒精或酒精饮料后的残渣,用作家畜饲料。酿酒的余渣经过粗滤除去固体谷物后剩下的被溶解的残留物和细颗粒】 以上是相关资料的介绍。具体的量个人也不太清楚,可以理解为非常大的数量。(正见C1)

7. 关于近取蕴苦

问:

1. 第35修法中提到

近取蕴苦时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实际上是痛苦的来源,痛苦的所依,痛苦的处所,它完全是痛苦的本性。例如,身上扎一根刺,刺痛的所依为色蕴;知道痛苦之心为受蕴;刺痛的感觉延续下去是想蕴;再次刺痛为行蕴;知觉刺痛之相为识蕴。有了这样的五蕴,世间上的一切痛苦,都会以整体性的方式由自己领受。 可是《心性休息》在描述近取蕴苦时说: 经说色受想行识,近取五蕴有漏性,是故乃是诸苦处,苦依苦器与苦源。 并解释到:《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近取蕴乃有漏法故为诸苦之处,诸苦之所依,诸苦之器,诸苦之源也。"意思是说:色蕴现量造成苦害的缘故是苦处,受蕴承受痛苦的缘故是苦器,想蕴能生起分别妄念而成为最初之门的缘故是苦依;行蕴与识蕴是作者与知者的缘故为苦源。 这两种说法好像没法圆融啊? 请法师指点!
答:完全是圆融的。表达意思都是说,蕴可以作为苦的来源、所依、处所(容器)。不知道你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具体的疑惑点在哪里? 建议提问的时候注意表达方式,避免有过失,因为正法本身必定是圆融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可能暂时还没有通达。(正见C1)

2. 首先忏悔! 嗡班匝萨埵吽!

具体问题是一者说:刺痛的所依为色蕴;一者说:想蕴能生起分别妄念而成为最初之门的缘故是苦依; 那到底所依是色蕴还是想蕴? 是否因为只是角度不同而彼此观待?
答:个人理解色蕴和想蕴都可以作为痛苦的所依,在建立一者的时候并不一定就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 (正见C1)

3. 知觉刺痛之相为识蕴 ,怎么理解

答:识的作用就是觉知(知觉)。(正见C1)

8. 102课的问题

问:请问"我是在一垫上圆满一切所愿的。"是什么意思?
答:个人理解意思是,尊者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当中圆满众生的愿望,赐予众生安乐,具有这样的能力和功德。

9. 请法师开示102课的问题

问:102课匝哦之女公案中"愿束缚者得解脱,愿解脱者得束缚"这句话的意思不明白 ,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答:个人也不是特别清楚,分别念理解有可能是表达轮回当中的高低、苦乐、缚解都是无常的。(正见C1)

10. 观修疑问

问:如何理解"平常看到任何色法,都应观想为上师的形象;听到任何声音,都观想为上师的金刚语;心里的各种起心动念,都观想为上师的智慧。行走坐卧皆安住于此境界中。这样之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定可获得与上师无二无别的果位。这一点,对后学者来讲非常重要!" 答:我们心的本性就是实相,就是法身(也就是上师),一切显现都没有离开法身的游舞, 通过这样观想可以让我们和实相相应。 如果有机会进入正科系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11. 日常课诵中 "后行修四灌者"中的理解

问:顶礼法师:后行修四灌者: 喇咪内色耶给折色雷 从于上师三处三字上 澳贼嘎玛糖色雄内色 发出白红蓝色三种光 让各内色特毕新吉拉 融入自身三处作加持 拉样喇嘛库吉澳德耶 又复师偕眷属化为光 苍毕兰内酿格特雷特 由自梵穴融入心明点 喇咪特当让森耶麦巴 上师意与自心成无别 森涅聂玛秋给昂压贝 心性本然法身中安住 哲巴耶达旺伊益西脱 清净四障获得四灌智 兰耶炯香格耶问杰波 精熟四道现前四身果 巡拉旺格玛哩脱巴杰 获得一切灌顶及加持 中的"四障""四灌""四道""四身"怎么理解,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答:四障: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 四灌: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 四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 四身:化身、报身、法身、自性身 也可以有其他解释方式。(正见C1)

12. 请问法师

问:同修再修大头时有时觉得 因身体单薄体力跟不上 那该怎么办 作为大乘佛法他可以吃三净肉吗?
答:一方面要多忏悔,也可以多补充营养。原则上建议尽量吃素,如果实在有困难,食用三净肉有时也可以开许,即使有过失也远远小于点杀。(正见C1)

13. 请问非人是否是鬼道众生?

问:常常听上师法师和道友说法间提到"非人",请问非人是否是鬼道众生如果是鬼道众生为什么要称呼为"非人"呢?
答:有的非人属于鬼道,而有的地方把一些阿修罗、龙族、紧那罗等众生也称为非人。有的时候称呼为非人意思是 外表和人相似,但实际上不是人道众生。(正见C1)

14. 关于诵经

问:有师父说盘腿诵经损精伤气,诵经时应坐着,或站着......就是不能盘着...... 因为我一直是盘着的......请问这样说合理吗?法师您们诵经都以什么方式?阿弥陀佛!感恩法师!
答:个人不是特别清楚,自己理解,在许多情况下,盘腿诵经是没问题的。(正见C1)

15. 关于观察心的规律

问:我们观察心的规律的时候,能够知道念头的起、住、落。那能观察的这个是什么?是意识吗?这个能观察的东西跟心有关系吗?
答:不同的境界当中,情况也有所不同(观察可以有多种层次和深度)。 总体而言,可以说能观察的也没有离开心。(正见C1)

16. 感恩法师 !请问阿难陀,优波离,难陀,这三位尊者的具体关系区分。

问:前行引导文第110页讲到世尊的堂弟难陀尊者,注释92护持根门第一;即持戒第一。到这里我想起之前我在学习佛教基础知识时,记录的世尊的十大弟子,其中记录阿难陀就是世尊的堂弟,他是多闻第一,这里的阿难,阿难陀,难陀是一个人么?持戒第一的是优波离。到这里我该怎么圆融?
答:个人理解,阿难和阿难陀是一个人。 难陀是另一个人。而这两位尊者都是佛陀的亲戚。 持戒第一有很多角度可以安立,有的时候提到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 而护持根门和持戒关系密切,有的时候也可以归属在持戒的范畴当中。(正见C1)

17. 如何从因果的角度理解前世伤痕显现在下一世身体上?

问:《前世今生论》原文: 另外,即生当中如果内脏等患了严重疾病,普通药物已无法对之进行治疗。此时,如果对这类患者进行催眠疗法,以令其回忆起自己的前尘往事,病人及医者就都能知晓,这些顽疾的远因当为前世时病人的内脏曾被各种利器伤害过。以此因缘,病人今生便再度感受无法治愈之病痛折磨。这种现象现在已非常多见,前文讲述过的妲娜、安妮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目前有众多的医学专家及博士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已造了很多涉及到这一领域、这一课题的论典。而7世纪的佛教大成就者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释》中早就说过:"前世躯体所留之疤痕,于后世身躯上亦会出现,其因乃在于因缘聚合之缘起力现前。以喻明之,譬如于一茅棚中置一钵酸奶,若有鸽子于茅棚屋脊上走动,酸奶表面即会浮现出鸽子爪痕,而鸽子并未亲临酸奶之上。因缘际会,鸽子爪印即可留存于未接触之酸奶表层。"同理,众生前世之身躯并未完全、彻底地迁移到今生,但前世身体的部分特征依然会借后世之躯体得以再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即是前世所造的善业、恶业。(引用网址失效)题:这段文字最后说:"但前世身体的部分特征依然会借后世之躯体得以再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即是前世所造的善业、恶业。" 我的疑问是:我们都知道,众生所造的杀生等恶业才会导致这种内脏受伤或疾病的恶果,严格来讲,前世被利刃伤害只是感果,并不是恶业。但是在这段文字前部分也说:"这些顽疾(指无法治疗的内脏疾病)的远因当为前世时病人的内脏曾被各种利器伤害过。以此因缘,病人今生便再度感受无法治愈之病痛磨。"如何圆融理解?我个人的理解是,说前世被利刃伤害是远因,这是简化的说法,更准确的说法应该还是指某一世伤害别人的恶业,比如有可能那一世在战场上疯狂杀敌,最终被利刃所伤,得到现世报;亦或是更早前世的杀生。果报表现为那一世被利刃伤害,以及今世的内脏疾病,因此属于多世感果。 另外,通过催眠回忆前世,前世今生论里也说,很多时候疾病就神奇的好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就像梦中经历前世画面一样,通过催眠再次经历前世遭遇,其实是重罪轻报再次感果,以此因缘,疾病得以好转?
答:个人理解,可以有很多种情况。比如,如果是某种业的感受等流果,那会在某一世当中在身体上留下痕迹,而如果这种业还没有消尽,也许来世继续在身体上留下这类痕迹。前世的范围可以很广,可以跨越很多世。(正见C1)
问:后面的那个疑问,法师可否慈悲开示一下?即: 另外,前世今生论里多次说到,通过催眠回忆前世受伤害的源头,很多时候疾病就神奇的好了。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就像梦中经历前世画面一样,通过催眠再次经历前世遭遇,其实是重罪轻报再次感果,以此因缘,疾病得以好转?
答:你说的通过再次感果而清净罪业的情况也是有可能的。而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得知前世的因缘之后产生惭愧心或者后悔心而清净罪业的。(正见C1)

18. 上师瑜珈一个问题

问:证悟胜义谛唯靠上师之加持,那缘觉的证悟怎么圆融?
答:个人理解,从某种角度而言,缘觉还没有真正证悟胜义谛(远离四边八戏的实相)(正见C1)

19. 关于 "人我和 法我"的问题 (前行21课) 问:在《 前行》 21课中, 有谈到

"人我 和 法我", 还是了解的不够详细和透彻, 敬请法师开示, 感恩!
答:"人我"、"法我"当中的"我"指的是 实有、真实的意思,"人我"就是实有的人,"法我"就是实有的法。人指的是你我他等等,把五蕴执著为"人", "人"之外的事物可以称为"法"(比如瓶子,柱子等)。(正见C1)

20. 目犍连已证果为何其母还在饿鬼道?

问:

1. 佛门中有说 "一人得道证果,九族升天"那目犍连的母亲为什么还在饿鬼道受苦,且目犍连也凭自力救不了她。

答:

1. 这句话是黄檗禅师说的,是有密意的,意思可能是说,一个人出家修行乃至证果,可以让家属种下善根种子,将来这个种子成熟就可以升天等等,而如果在当下,不具备让这个善根成熟的因缘,暂时还是有可能堕落。(正见 C1)

问:

2. 顶礼法师! 之前在智悲电子杂志上有看到普巴扎西仁波切开示,

一个人成佛时, 可以让自己的亲属中10万个人成佛, 同时中阴身还有几千人可以成佛, 请法师开示这其中的道理, 感恩!
答:

2. 具体内容个人也不是特别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人成佛,当下会具足圆满的智悲力,可以化身千百亿乃至无数,任运自成度化众生。(正见 C1)

21. 请问法师,六道里的其它五道里是否有阿修罗?

问:阿修罗是非天,在其他五道当中是否也有阿修罗存在?
答:根据《楞严经》当中的内容来理解,其他道(人道、天道、饿鬼道、旁生道)当中也可能有阿修罗存在。(正见C1)
问:"那以人类为例,是不是阿修罗在人道中我们看不见,阿修罗以什么形式存在于人类中呢?是人类的形象还是我们人类肉眼看不见他们的阿修罗自身的形象?
答:个人也不是特别清楚,这方面可能要依靠教证。但总体来说,能否看到要观待不同境界或者业力。(正见C1)

22. 第20课关于 "佛法住世"的疑问?请法师慈悲开示。 问:原文:

"尽管种种说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世界上公认的是《俱舍论》的观点,也就是说,佛法住世总共五千年。 按世界佛教联合会的推算, 今年是佛历2553年,这是小乘上座部的观点,与《俱舍论》也非常相合。" "佛法住世期共有五千年,按普巴派推算,现在已过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也就是说,正处于教期中。"问题:上文中小乘上座部的观点佛法已经住世2553年,下文普巴派推算佛法住世3500或近4000年,这两个观点的推算起点一样吗?差1千多年??弟子辅导时被问倒。
答:个人理解,有可能是相应不同众生的境界,在不同众生的境界当中,显现也不同。(正见C1)

23. 前行20课形象期的问题

问:在前行20课共修时,法本讲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普贤密意圣教也是住世五千年,具体有果期、修期、教期、形象期,在形象期讨论时,有的学员认为形象期虽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戒律,没有实修者,已经没有教法、证法,有的认为还有教法、证法,弟子认为还有教法、证法,但没有具体说服道理,请法师帮助,谢谢,感恩。
答:个人理解,如果存在三藏(哪怕是部分)也可以说是教法住世,只要还有戒定慧的功德(哪怕只是一小分)也可以说是证法存在。广义来说,哪怕还存在一个偈颂,也是教法存在,哪怕产生一念相应正法的善念,也是一种证法。(正见C1)

24. 加行21课问题

问:请教法师,阿底峡尊者答言:"即便三戒守护得清清净净,但如果对三界轮回没有心生厌离,仍然是轮回之因。 清清净净的别解脱戒就应该包括生起出离心吧,退一步说别解脱戒可以在行为和语言上守护,但菩萨戒应该要在心上的,既然清清净净,那么菩提心都生起了,怎么会没有出离心?
答:个人理解,有可能是说,假设在表面上,行为非常清净,但内心如果没有出离心,还是不足够,这里的受戒一尘不染可能是侧重行为,而出离心主要是在内心安立的。(正见C1)

25. 关于前行79课的问题

问:

1. 在前行79课中,提到 "有内蔽功德的瑜伽士","内蔽功德"是一种什么神通之类的吗?

答:1,指的是内在具有隐蔽的功德。功德包括戒定慧等等。(正见C1)

2. 另外,373页讲到 "此处的依止,并不是上师的一句口头承诺,而是必须要结上传法、灌顶、窍诀等法缘。"依止关系到底应该以什么为界限来确定呢?灌顶是比较好理解的,接受灌顶肯定是已经确定了依止关系,那"结上传法"法缘应该以什么为界限呢?只要是在某法师面前听了法就是一种依止关系吗?

答:2,【134 痛  心  四大不调时,会遭受身心的煎熬,有时看到别人的言行,也会感到痛心。   有的人曾经虔诚地依止上师,并且得受过传承,现在却妄想过河拆桥,公然宣称:"他从此以后不再是我的上师,我不再依止他。"这种行为虽然很愚蠢,但却并非个别现象,我们时常都能在自己的周遭耳闻目睹。   心情好的时候,将其视为上师,处处小心翼翼、恭敬备至。失去信心的时候,却将上师抛之脑后,恣意毁谤侮辱,这种行为十分令人痛心。这一切,都是因为不懂佛教教义所致。   上师并非以想象安立,只要以依止之心,于其前得一句以上的法,均为自己的上师。   藏地著名的阿旺彭措格西,于《菩提道次第笔录》中云:"是上师与非上师,界限并非以想象而定,而是自己以想依止之心,于其前听受一句以上的法,均安立为上师。"佛经云:"闻受一偈法,若不思为师,转世百次狗,复为疥疮者。"噶当派的祖师大德们也发人深省地教诲后人:若不恭敬上师,精通三藏也无利。   尤其因对上师生瞋而舍弃,过患更是不堪设想。《时轮金刚》曰:"于师生瞋刹那数,摧毁此数劫善根,且于此数劫时中,感受地狱猛烈苦。"因此,不管如何都不应舍弃上师。一看到某些人对上师的满不在乎,叫我不得不深感痛心。 壬午年五月十六日  2002年6月25日  】 以上是上师仁波切在《旅途的脚印》当中的开示。有的时候,可以理解为需要三个条件:1,传法者进行传法。2,听法者具有接受的意乐。

3. 确实接受了法的传授。

(如果行者虽没有在某位大德面前直接听法,但通过祈祷某位大德证悟了心性,那可以理解为获得了了义心性法要的传授,也具有师徒关系。)不一定建立师徒关系的情况:比如,某位维那师领唱一些仪轨,但不具有传法的意乐,大众也没有依止得法的意乐,所以通常来说维那师不会因为领唱而成为大众的上师。又比如:旁听某道友讲考,该道友没有传法的意乐,听闻讲考者也没有依止得法的意乐,不会建立师徒关系。而某些特殊情况可能除外。(比如某些时候,弟子虽然没有明显的得法的意乐,但通过大德的特殊加持,也可以得受许多法要乃至灌顶等)。要观待具体的因缘。(正见C1)

26. 供护法

问:顶礼法师我们可以供黄教的护法神吗?
答:要看是什么样的护法。如果是出世间护法是没问题的。如果是某些世间鬼神,要注意鉴别,如果有的鬼神对其他宗派正法比较敌视,还是要注意。(正见C1)
问:玛哈嘎拉 护法可以供吗?
答:可以的。(正见C1)

27. 顶礼师父!有一个问题

问:师父!在受八关斋戒这一天,小组共修完后,将供果分给大家,如果有人自行拿了分剩下的供品是偷窃吗?犯了盗戒吗?以后是否有资格自受斋戒?感恩师父!
答:要看所有者是否开许,一方面也要看当事人在拿的时候的心态(是否具有不与取的发心)。(正见C1)

28. 请问法官的因果?

问:我的家人在省高级法院上班,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高院宣判的罪犯很多是制毒、贩毒、杀人等死刑犯,按照国家法律他们应该被判死刑,法官也按国家法律宣判了,那法官判人死刑,结束了人的生命,会背上杀人的因果报应吗?
答:个人理解,如果是普通凡夫,还是很有可能牵连相关的因果(根据发心等因素的不同,牵连的程度也可能不同),有条件尽量要忏悔。(正见C1)

29. 关于实修引导文的问题

问:法师您好! 我在和加行新班师兄打坐观修时,在进行第四个引导文(丙四,思维难得之比喻)时,为了让师兄们更加体会暇满难得,我在引导时,没有说盲龟,而是说想象一个可以看到的海龟,在漂泊的海面上,是很渴望穿到木轭中的,但是却非常难穿进去,然后我们再思维,如果是看不见的盲龟,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有师兄提出不同意见,师兄说这些引导文是上师的金刚语,不能随意改动,原文是如何,就要绝对按照原文来思维,不能有改动。我这里没有按照盲龟,而是说可以看到的海龟,是不如理如法的。 关于这一点,我想恳请法师慈悲开示,对于这样一些观修引导文,特别是非常精简的,到底我们该如何思维呢?
答:个人理解,如果在不离开法义的前提下,有时也开许自己可以做一定的发挥。首先你们可以原原本本的按照法本当中的内容来观修,在这个基础上(要先保证这一点),也可以做适当的其他方面的分享。(正见C1)

30. 顶礼上师三宝,请问前行20课中寂灭:自性无思是什么意思啊?

问:关于20课中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中寂灭的解释自性无思是什么意思呢。是没有分别念的意思吗?
答:可以理解为没有分别念,本性当中是没有思维、分别的。(正见C1)

31. 共修的问题

问:顶礼法师 法师你好 我发愿念500遍普门品 如果我们共修10人 每人念50遍 是否我的普门品500的就算念完了呢?
答:要看你当时具体发愿的承诺内容,如果你明确的表示是要自己完成,那还是尽量坚持自己念,如果没有很严格的相关承诺,有时也开许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完成。(正见C1)

32. 请法师开示

问:顶礼法师!法王如意宝曾说过,凡是和他结上缘的人,念诵100万遍藏文阿弥陀佛佛号或者600万遍的汉文阿弥陀佛佛号的,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弟子请法师开示,没有参加菩提学会的人怎样才算是和法王如意宝结上缘了呢?还有本次极乐法会期间念诵阿弥陀佛心咒,不是学会的学员也可以报名参加吗?感恩法师!
答:即使没有参加学会,但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比如按照要求进行念诵、观看法王赐予的阿弥陀佛灌顶视频等)和法王结缘。 法会念诵数量,即使是学会之外的人也可以报数。(正见C1)

33. 前行古萨里修法的疑问

问:顶礼法师:前行的古萨里修法为什么在课程安排中没有实修课?在我们的实修中是了解一下还是必修课呢?在前行课程安排中如何把握它的位置?
答:《前行实修法》当中第五十五修法就是古萨里的内容。 (正见C1)

34. 什么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前行

问:78课中上师有讲到生圆次第的内容,请法师开示一下,什么是生起次第,什么是圆满次第?
答:【生起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过观想佛菩萨、佛的坛城等等,从而清净现象。圆满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过气脉明点等修法证悟空性。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双运的修法,是将本尊观想为如幻如梦的修法。本来修行的次第,应该是先修生起次第,后修圆满次第,但在生圆双运的修法中,就没有这样的次第先后差别。从现象的角度来说,是生起次第;如幻如梦的空性,也就是圆满次第。】 以上是《慧灯之光》当中的相关开示。 也可能有特殊的修法和特殊的安立方式。(正见C1)

问:请问法师,

我们在修金刚萨垛, 修上师瑜伽时, 观想金刚萨垛本尊 或者上师, 都是 清楚明了, 但本性如 水中月般无有 丝毫的自性。感觉此过程 同时观想了佛菩萨和如梦如幻的修法, 那我们现在运用的修法大多是生圆双运是吗?

35. 第35观修法

刺痛的所依 色蕴 问:请问法师,前行第35观修法,刺痛的所依 是指木刺吗?
答:个人理解,痛苦之所依就是五蕴,痛苦依靠五蕴而存在。法本提到:【近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为自近取五蕴,它们作为痛苦之处、痛苦之所依、痛苦之来源,所以是苦之本性。】(正见C1)

36. 平时炒菜的时候听法师辅导是否可以?

问:平时炒菜的时候听法师辅导是否可以?有师兄说,即使做世间法,也应一心专注在当下,那我们平时走路坐车持咒念经是否不如法?还有师兄说,散乱持咒也是堕落之因,那么走路开车坐车等时候持咒可以吗?虽然我们也明白,安住下来持咒念经肯定最好,但在凡夫人琐事不断或安住的功夫较差等情况下,尽量的在生活工作等等其他时候持些咒语,是否可以?这中间,尽量观想,但如果观的不好或被外援打断,是否真的会成为堕落之因?
答:【不管在哪个场合,我们都可以修行。即便是平时坐车,也可以用耳机听上师的课,表面上你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修行。相反,如果你的心没有专注,纵然天天在黑洞或屋子里闭关,但一直胡思乱想,这是不是修行呢?肯定不是。比方说,一个人对佛法有很大的信心,虽然他很忙,但仍然边走路边听佛法,这就是一种修行;另一个人将门窗全部紧闭,在家里金刚跏趺坐,但心中一直打妄想"这个人欠我多少钱"、"以前有一个仇人,我有机会要找他算帐,跟他打架......",边打坐边这样想,是不是修行呢?肯定不是。所以,修行从表面上看不出来,自己应该知道修了没有。】 【外面大城市里的人,确实需要佛法的引导,他们不可能每天呆在寺院、沉浸在闻思修行的氛围中,但若能调正自己的发心,不管你是送孩子去学校,还是自己去上班,在这个过程中,假如一直以菩提心来摄持,始终不离利益众生的心态,表面上看来,你是开车或坐公车从自己的家里到学校门口,但实际上,你心里的善根与他人是完全不相同的。尽管按照昨天的要求,听闻佛法必须要如理如法,但有时不得已也有一个开缘 假如实在没有时间,一边听佛法一边坐车上班,只要发心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偶尔向外散乱,但你的心态会依佛法而转变、基本上可趋于佛法的境界中的,而且这个功德也相当大。 以上是《入行论讲记》当中的内容。 个人理解,如果你实在有困难,以恭敬心也可以这样进行,过后也可以忏悔一下。(正见C1)

37. 前行99课疑问

问:《前行》第99课在讲到归纳四无量的心的窍诀是心地善良时,有一段文字:"修行的好坏主要在于心。若怀有一颗善心,纵然身体做的事、口中说的话不太如法,但因为心百分之百善妙的缘故,这些也会成为善法,就像前面所讲的把鞋垫放在泥像上的公案一样。"。问题:如果是心百分之百善妙,但结果别伤害了别人,请问有过失吗?讨论时两个观点:

1. 因为心是百分之百善妙的,就不会有过失。比如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的公案

2. 虽然心百分之百善妙,但因为最终伤害了别人,还是有过失的,但过失比故意伤害别人小的多。

请问法师,这两个观点如何圆融理解呢?
答:个人理解,如果确实是百分百善妙,那不会有任何过失。但百分百善妙这个标准不容易达到,有的时候,如果具有邪见、愚昧、或者我爱执、烦恼等,还是有可能有过失。(正见C1)

38. 如何观想念一咒即是念一切咒

问:比如发心一生念一亿莲师心咒,那么其他的咒语就没有时间念了,在念莲师心咒时怎么观想是在念一切咒呢?
答:见解当中了知诸佛本体无二,法身遍一切,也可以观想莲师是诸佛总集而念诵。有很多方式。(正见C1)

39. 请教前行第102课

问:《前行》第102课讲到修自他交换菩提心的功德时,讲到:"修了这种菩提心,今生中可以祛除病痛、解除忧苦。而且,降伏鬼神、魔障等,再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问题是:为了自己祛除丙酮、解除忧苦而修自他交换菩提心合理吗?为什么?大家在讨论时有两个观点:

1. 我们凡夫人没有断除我执,可以为了自己祛除病痛、解忧除苦修自他交换。理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时不愿意修自他交换的,愿意发愿代受其他众生受苦时,心就已经得到了调整。另外我们的境界低,不要空发大愿,妄谈高深理论,应从自身除苦开始修自他交换。

2. 个人认为:修自他交换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断除我执,生起菩提心。如果发心就是为了自己祛病解苦,是为了自利才修自他交换,这样的发心和菩提心相违的。菩提心的功德如此不可思议,利他的同时必定得到自利,不必刻意求自利。大多数道友都同意第一个观点,我还想不太通,请法师予以指导。

答:个人理解,原则上我们要尽量提升自己的境界,力求增上。如果我们有能力以利他心摄持,那就尽量这样去做,如果自己做不到以利他心摄持,以自利心修自他相换也有功德(但相对以利他心摄持来说还是不够圆满),比完全不修还是要好。另一方面,最初可能是自利心为主,在修的过程当中,也会积资净障,心态也会转变,最终也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心量,产生利他心。(正见C1)

40. 请问法师 供佛

问:顶礼法师我们道场师兄提供了供佛用具 比如水杯 灯架被我借给师兄回家自己供灯去了 因为他也为我们道场提供一些唐卡布置佛堂好长时间了他也不说还哪我是否不用取回所借之物呢。有过失吗?请法师开示。
答:如果主人开许就可以,关键看所有者是否开许。(正见C1)

41. 前行第56课 "阿修罗为其他四道所摄"问题

问:《前行广释》第56课中,"阿修罗依胎、卵、湿、化四生分四种,其中胎生者为人道所摄,湿生者为旁生道所摄,化生者为天道所摄,卵生者为鬼道所摄"中的"为**道所摄"应怎样理解?
答:个人理解,意思是某种角度可以属于这个范畴。 比如,胎生者可以属于人道的范畴。(正见C1)
问:请问意思是天道、鬼道、人道、旁生道都有阿修罗众生,是这样吗?只是出生方式不一样,胎生者是人道中的阿修罗众生,请问法师,人道里有表面看上去是人的阿修罗众生吗?还是说是人的形象、阿修罗的心,该如何理解请法师开示。
答: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但具体的内容个人不太清楚。 (正见C1)

42. 晚上供水杯和供灯杯如何放置如法?

问:请教晚上供桌上的净水、供灯和贡品收起后,供水杯和供灯杯等承装贡品的器具是直接放置在供桌上还是另外放置其他地方?若小件的供水杯覆着叠放在供桌上如法吗?一般怎么放置如法?
答:另外放他处是可以的,有的时候也开许叠起来扣在供桌上。可能有多种传统。(正见C1)
问:感恩法师慈悲开示,能否请法师告知供水的仪轨呢?或者学院供水是念什么仪轨? 合十敬礼,南无阿弥陀佛。
答:个人不是特别清楚。课诵集当的《供养仪轨》就是通用的,用各种供品进行供养的时候都可以念诵。(正见C1)

43. 关于前行55课

问:在第55课第345页"求不得苦往往是源于狭隘的思想"这个"狭隘"是指我执吗?
答:可以说是我执,一方面也包括对财物的过分执著,把安乐寄托在财物等外在事物上,没有调伏内心。(正见C1) 问: 第354页"依靠知足少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宝......"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理解:知足少欲是从我们断除对世间的贪著至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菩提心之间的修行窍诀 ,还是在成佛后都要知足少欲?
答:如果成佛之后,肯定不会有欲望,也不可能欲壑难填。 如果自己有很多欲望,那么努力的做到知足少欲就可以让自己提升,如果自己已经断除了欲望执著,那肯定会具足知足少欲的功德。(正见C1)

问:第357页《窍诀宝藏论》"......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中的"无勤作"是什么意思?
答:没有分别心的辛勤、造作。(正见C1)

44. 按照弘一大师的说法,作为现在的修行人是能够得到菩萨戒的,是吗?

问:弘一大师在《律学要略》中说:"我有句老实话对诸位说:菩萨戒不是容易得的,沙弥戒及比丘戒是不能得的。无论出家或在家人所希望者,唯有三皈五戒。我们倘能得三皈五戒,那就是很好的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否是:现在的修行人能够得到三皈五戒的戒体,不容易得到菩萨戒戒体,得不到沙弥戒及比丘戒戒体呢?得戒的难度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呢?(来自《加行教材》第三册第95页注释38)
答:这段话弘一大师是针对汉地某些传承的戒律所说的有密意的话语。并不是说得到这些戒律本身具有难度的递进,而是说在当时的某些场合下,结合某些具体的条件,从分析条件是否具足的角度弘一大师本人示现上持这种观点。 抛开这些情况,总体上不能说获得沙弥戒比获得菩萨戒更难。(正见C1)

45. 《离幸福很近》一课的疑问

问:佛法的生命科学观 南京大学博士论坛演讲"倘若通过推理来证实,就必须要借助因明学,尤其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此论讲了不管人还是其他众生,都有一种明清的心识,这种心识之所以会不断延续,原因就是具足了"因 "光明的相续不会断灭。"这里的光明的相续不灭,是指光明如来藏,还是阿赖耶识?
答:个人理解是如来藏。 有的时候,明清的心识本身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有法,如来藏是法性。(正见C1)

46. 前行第19课关于自入圣教的问题,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问:《前行广释》第19课中,自入圣教为何属于他圆满思考的还不够透彻,想请法师开示。上师在法本中说,"这主要是从入教讲的,因为佛教存在,自己才能入教,故还是属于他圆满的一种。"末学分别念,这里的"佛教存在"是否是指"佛陀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和"师已摄受"之外的比如佛像存在,寺庙存在,包括最初入圣教之初机接引等这些外缘?
答:某种角度是可以这样理解的。自入圣教侧重的是是自己皈依三宝,为圣教所摄受,或者说皈依的相关传承、教授、仪轨等因缘具足。(正见C1)
问:法师,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就是首先,圣教摄受,自己入圣教,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这也说明外缘都具足。对吗?感恩法师慈悲引领!
答:也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47. 前行101课的问题

问:观修自他平等,为什么可概括所有法要?对于这个问题,实在是找不到答案,请法师开示。
答:先尝试自己解答吧 ,然后再提出来讨论。(正见C1)
问:这道思考题末学认为,所有的法要的究竟目的都是帮助众生解脱,而众生无法解脱的根本原因就是强烈的我执,修持自他平等可以逐渐遣除内心强烈的我执,进而最终得到解脱,所以说自他平等之最直接的根本法要,末学分别念所答,还请法师斧正。阿弥陀佛 答:这是一个方面。 可以从大乘佛教的根本是慈悲和智慧来理解,观修自他平等可以相应慈悲,期间也能够对治我执,可以相应智慧。可以有很多角度。(正见C1)

48. 磕大头时,观莲花生大士和法王如意宝都可以是吗?

问:磕大头时,观莲花生大士和法王如意宝都可以是吗?同时,由于目前听法都是在大上师的座下,是否也可以观法王的同时观想大上师的身相与法王及诸佛菩萨无二无别?
答:都是可以的,见解当中可以了知诸位圣尊本体无二。 (正见C1)

49. 除了修上师瑜伽以外,观修其他法的时候是否可以也将对镜观为上师?

问:除了修上师瑜伽以外,观修其他法的时候是否可以也将对镜观为上师?比如修金刚萨埵如意宝珠时,是否可以观为金刚萨埵佛尊也和上师无二无别?
答:可以。见解当中可以了知善知识和诸佛无二。(正见C1)

50. 忆念上师

问:顶礼法师!刹那的忆念上师胜过多劫的念本尊,请问对于显宗弟子有无这样的功德 答:个人理解如果具足信心 ,也会有这样的功德。(正见C1)

51. 《前行》55节课

问:《前行》55节课

  1. "虽然人们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满足而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地劳作,但是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甚至解除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不仅自讨苦吃,而且连累他人,到头来,所得到的只是堕入恶趣深渊无法解脱。"怎么理解"甚至解除暂时的温饱也成问题,不仅自讨苦吃,而且连累他人,到头来,所得到的只是堕入恶趣深渊无法解脱。" 答:1,如果没有福报,今生想要获得温饱都比较困难,经常会做很多错事,让今生来世都受苦。(正见C1)
    问:

2. 苏东坡因贪念坐化一事,为什么他坐化而不忏悔呢?

答:

2. 要观待当事人的心态和因缘,每一个念头的产生都是需要因缘的。

那么多外道为什么不信佛呢有的学佛人为什么懂了佛法还是会破戒呢? 要观待因缘。(正见C1)

问:

3. 上师说苏东坡是活佛,活佛怎么还有贪念呢?

答:

3. 活佛这个词语有的时候范围比较广,有时指的是转世者(修行人、行者等),活佛当中有很多层次,有的是凡夫,有的是菩萨,有的是佛,如果是凡夫境界的转世修行人,还是有可能产生烦恼。(正见 C1)

52. 关于前行71课一个偈颂的问题

问:前行71课中讲到法王的一个教言"三世诸如来,所有深广理,摄于善心行,有缘者当修。"这里的善心行是不是应该理解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不能理解为普通意义上的善良的心和行为吧?
答:个人理解,可以有外内密多种层次来开显,如果解释的深一些,也可以从空性大悲藏来阐释。(正见C1)

53. 善业会提前成熟吗?(72课)

问:在前行72课中讲到恶业提前成熟,那相应的,善业在遇到一些因缘时是不是也可以提前成熟?比如说阿罗汉在离开欲界前,欲界的恶业都会成熟,尼洪国家在被土雨掩埋前天降珍宝等,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堕落前善业会迅速提早成熟?
答:多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关键看是否具足让业成熟的条件(缘)。(正见C1)

54. 关于 "急于分享的情绪"问题

问:顶礼法师:我如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有了一些感悟、遇到了一些另人感动的事......等,总是希望与旁人分享(有时激动的哭)。但我总是隐隐感觉这样的情绪不太好(我认为做为修行人应该庄严,不能太情绪化),但是以我现在的能力,分析不出为什么。请法师开示我这样的情绪的根源是什么?怎么对待(对治、调整、顺其自然)?感恩法师!
答:要观察自己的心态,是否带有炫耀的傲慢情绪,如果有就应该对治;如果不是烦恼,而是具有利他心,那可以在利他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抉择,包括应该在什么场合、对什么对象、以何种方式进行分享,如何能够对对方有利。(正见C1)

55. 前行第55课的两个疑问

问:前行第55课,弟子有两个疑问,恳请法师慈悲开示!1)全知上师无垢光尊者说:"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这里的四大指哪个方面?四大幻变指什么?怎么理解心性之中无勤作。
答:1,地水风火是四大。 外在的物质是四大组成的,外在山河大地等物质的变化都可以说是四大的变化,是如梦如幻的,通过观察这些如梦如幻的显现的本质,可以帮助我们通达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是没有勤做、没有变化的。(正见C1)

  • 问(2):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是不是可以理解其他三个洲就不是业力之地了呢?如果其他三个洲不是业力之地,是大概怎样的呢?
    答:2,个人理解,意思是:南瞻部洲是业力容易快速(比如今生)成熟的地方,今生前半生的很多行为会影响后半生的情况。 而如果在北俱芦洲,人寿都是固定的,这方面没有很多变数。(正见C1)

56. 顶礼法师!关于佛像的问题。

问:顶礼各位法师!如果疑是誓言不清净者手里结缘来的佛像,大成就者甘露丸等加持物,如何处理呢?
答:可以放在比较干净的地方。一方面要慎重,因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破了誓言是比较严肃的事情。而许多时候,佛像都是可以供着的。(正见C1)
问:那个师兄就是接受了一个上师灌顶后,又因为上师的某些行为(没告诉我)对其失去信心,认为其不如法,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他结缘的佛像,大德法体丸等,也是不能供奉,使用了吧?请法师您开示一下。
答:这方面比较微细,要谨慎观察,破誓言有相关的标准,一方面要看当事人的心态、是否忏悔等等。建议可以咨询一下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57. 外供、内供、密供曼茶罗的方法(前行121课)

问:前行121课关于外供曼茶罗、内供曼茶罗、密供曼茶罗个观想方法我们已经看明白了。就是不知道怎么修。修的时候念诵什么。我听说内供曼茶罗也要修十万。这就更加重要了。祈请法师开示。
答:你随时都可以念诵修持。 而如果要在学会加行组里计数,需要在教务处安排的时间段当中修持才可以报数,可以注意一下相关的通知。(正见C1)

58. 请教关于前行第121课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弟子请教有关121课如下三个问题: 问:

1. 有关三身曼茶罗,讲到 "共同化身曼茶罗"、"不共报身曼茶罗",请问此处的"共同"与"不共"是什么意思?

答:1,某些角度而言,不共有更深的意思。 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多凡夫众生也可以见到化身,而如果要现见报身,需要获得一地以上的果位,也就是说要现见报身,需要更多不共的功德和因缘。(正见C1)
问:

2. 请法师解释化身、报身、法身。

答:2,佛陀自身的境界是法身,一地以上菩萨所见到的佛陀是报身,二乘和凡夫等见到的佛陀是化身。(正见C1)
问:

3. 乔美仁波切有外、内、密三种观想法,密供曼茶罗中讲到, "从自信幻化出普贤云供作供养",请问如何观想普贤云供?

答:3,【在作无上供养时,首先要安住三轮体空的境界,接着观想自己面前安住着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然后观想自己的身体幻化出无数普贤菩萨,从每一位普贤菩萨心间幻化出无数供养天女,每一个供养天女手持无量供品,前往各位如来面前作供养。这种观想就是普贤云供。】 以上是《普贤行愿品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1. "破誓言"的定义或标准是什么?(前行77课)
    问:加行第77课中,加行三法本P346-P349讲到的"破誓言",请问一下,"破誓言"的定义或标准是什么?是否就是破密宗十四条根本戒呢?
    答:指的是严重违犯三昧耶戒,有的时候特别指的是无上密宗的根本誓言,比如十四条根本戒等。(正见C1)

60. 善星比丘是否可以算做 "依止上师"?(前行75课)

问:加行第75课学习到了"依止上师"的定义,在加行三的法本P301,讲到了"所谓的依止,主要是以佛法依止,即弟子要在上师面前听法,上师要给弟子传法。",而在P304又讲到了"若能将上师相续中的智慧、悲心融入自心,逐渐获得上师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样的方式才叫依止。";那么,像善星比丘这样跟随佛陀很多年、应该符合以上P301的条件、却不符合P304的条件的人,是否可以算做"依止上师"?
答:从得法、建立师徒关系的角度善星比丘已经依止了释迦佛(此处的依止表示建立师徒关系);从作为一个弟子如法行持的角度,善星比丘自己并没有恭敬如法的依止、对待释迦佛(此处的依止表示如法行持)。可以有多种角度。(正见C1)

61. 关于 "觉受的助伴"(前行55课)

问:55课中,"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请问法师"觉受的助伴"是什么意思?是指容易生起一些好的觉受、验象吗?
答:意思是可以成为觉受产生和增长的助伴(助缘)(正见C1)

62. 前行54课的疑问

问:请问前行54中讲"爱别离苦"的对境,在共修时道友有不同观点,有的说爱别离苦的对境只限于人,有的说只要是自己爱执的对境(比如自己喜欢的吃的、喝的、玩的、穿的等等)离开自己时产生的痛苦都叫爱别离苦,请法师开示应如何理解 答: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广义来说,爱别离苦可以包括自己爱执的各种对象(包括有情与无情),包括快乐的感受等。

63. 前行121课报身刹土的五种决定

问:在前行121课法本335页:报身刹土具有五种决定:处决定、本师决定、眷属决定、法决定、时间决定。请问法师:如何理解这五种决定?
答:【所谓的五决定,处所决定是密严刹土;本师决定,即是五部佛,每一部也都有小部的五部眷属,虚空遍及之处,法身周遍,法身遍及之处,为了调化清净所化有情,报身周遍;法决定,是远离言说的大乘法;眷属决定,是十地菩萨;时间决定,即恒常相续。也就是说,不是本体常有,而是相续恒常。不清净的所化众生面前,依靠受用圆满身的发愿力和所化众生善法增上福德力,显现佛陀殊胜化身。】 以上是《前行备忘录》当中的内容。(正见C1)

63. 求不得苦往往源于狭隘的思想(前行55课)

问:

1. 在55课中,世间人围绕 "我"而求,故而往往感受求不得苦;

而为众生有所求,其实也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那么这时候产生的感受,是不是也因为根源上执着"我"呢?
答:1,苦受是和我执相关的。(正见C1)
问:

2. 总体上来说,为自己流泪的比比皆是,为众生流泪的寥若晨星,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其中的道理:

因为"无我"是符合实相的,凡夫修空性见,可以一定程度断除我执,故而减轻烦恼痛苦;而修悲心、为众生做事,则是在"稀释"我执,故而也可减轻烦恼痛苦?
答:2,修悲心,确实可以对治我执,也可以减少烦恼痛苦。 《入行论》提到:【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正见C1)

1. 关于传承

问:我有一个师兄想要去拜见一位活佛,祈求"前行"的传承,他说:这样亲口传承的加持特别大,然后回来好好修。 我的问题是: $&得了传承是不是就算是依止了?

$&这位活佛不是咱们学院的,这样做如不如法?

3. 如果对这位活佛没有太大的信心,那么做为陪同应该怎样做才如法?

答:

1. 当然。

如果你接受了一句乃至以上的传承,师徒关系就会建立,作为弟子你需要恭敬对待,依教奉行。

2. 无论是哪个传承,只要是善知识,都可以恭敬对待。在依止得法之前,一方面可以观察对方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法相,另一方面也可以观察自己是否有能力做一个好弟子。

3.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信心不足,那就可以暂时不建立师徒关系。如果师徒关系建立之后你产生邪见、诽谤等等,会有很大的过失。当然这件事具体你可以自己抉择。

【 134 痛 心  四大不调时,会遭受身心的煎熬,有时看到别人的言行,也会感到痛心。  有的人曾经虔诚地依止上师,并且得受过传承,现在却妄想过河拆桥,公然宣称:"他从此以后不再是我的上师,我不再依止他。"这种行为虽然很愚蠢,但却并非个别现象,我们时常都能在自己的周遭耳闻目睹。 壬午年五月十六日   2002年6月25日  】 以上是上师仁波切在《旅途的脚印》当中的开示。 (正见C1)
问:弟子愚笨可否这样理解:"暂时不建立师徒关系"就是不去听传承(弟子在屋外等候?)
答:具体你自己可以看情况来抉择。 (正见C1)

2. 如何圆融理解佛陀宣说的因果道理?

问:小组有师兄有一个疑问,佛陀宣说了出家的功德,哪怕是只有一天出家,其功德也可以不令其堕落恶趣,但是,在学习前行时,又讲到很多公案,提到一些出家人后来是堕落成恶趣众生,请问法师,该如何圆融理解出家的功德?或者对于佛陀宣说的这些因果道理,该如何正确理解,而不会产生矛盾呢?
答:【此外,需要向大家补充说明的是,前面讲到"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这一说法有两种解释方法: 一、对即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入道菩萨来说,这一说法可直接理解。所谓的入道菩萨,狭义来讲是见道以上者,广义来讲是资粮道以上者,发起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后就进入了资粮道,按传承上师的讲法,有无伪菩提心的人绝不会堕入恶趣,所以资粮道行人可以说是入道的菩萨。有些道友的相续中已经有了无伪的菩提心,可以算是资粮道者,因此,这些人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后应该不会再退转了。 二、对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来讲,这一说法不能直接理解。对这些人来说,所谓"不退转"是指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转菩提的种子。不信佛的世间人、外道以及旁生等都是未入道者。如果在一头牦牛耳边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所谓"不退转",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它再也不会堕入恶趣、即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其密意是牦牛的相续中有了不退转菩提的种子。就像前面公案中的樵夫,他以一句"南无佛",就在相续中种下了未来得道的种子。 在许多经论中,都有听闻佛号不退转的讲法。其实这些说法都有直接的意义(对已入道者)和间接的意义(对未入道者)。大家要清楚这两种解释方法,这才能正确理解佛陀的密意,否则有些钝根者恐怕会产生误解。密宗的教义也是这样,也有外内密等多层意义,学密者一定要有善于分析的智慧。】 以上是《藏传净土法》当中的内容,可以参照理解。 某种角度而言,对某些因缘成熟者来说,出家之后就可以永远不堕恶趣,而对于某些尚不具足相关因缘的行者来说,也可以先种下一个不堕落恶趣的种子,将来因缘成熟之后可以获得不堕落恶趣的境界,暂时来说如果恶业严重还是有可能堕入恶趣。(正见C1)

  1. "无常"的本体是什么,他是常有的吗? 问:"无常"的本体是什么?如果三界全部都是无常的,那无常本身是不是常有存在的,应该如何理解。
    答:无常是一种属性,或者说在某个事物之上存在的属性,本身并没有一个实体,比如你说,"好"有没有实体,是没有的,好 是一个属性,你可以说 好人、 好车、好房子等等,但离开其他具体的事物之外,你很难说单独有一个 好 存在。 无常这种属性,在佛陀的境界当中是不存在的,佛陀无生无灭。(正见C1)

4. 脾气非常大怎么对治?

问:弟子脾气非常大而且总胡思乱想,想想自己就生气该怎么对治?
答:有机会可以学习一下《入行论》的《安忍品》,了知嗔恨心的过患之后,要有意识的进行克制。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修行上的综合素养,要努力系统闻思,积资净障,自身全方位提高之后,控制内心的能力也会增长。

5. 什么是五味?《加行教材2 -32》

问:32课中说饥馑劫时五味隐没或变味,五味是指那些?
答:个人分别念理解可能是酸﹑甜﹑苦﹑辣﹑咸这些味道,包括相关的食物。(正见C1)

6. 如何理解喻义而修无常? -《加行教材2-

32. 33课》

问:

32. 33课中依靠各种比喻和意义观修无常。请问法师:那些是比喻?那些是意义?劫的增减是比喻还是意义?这里的意义如何理解?

问:末学也有类似疑惑: 原文:比喻对观无常起很大作用,如米拉日巴在《道歌集》中,就用了绘画的金色佛像终会褪色、美丽的鲜花到秋天会被寒霜冻死等八种来比喻形容无常。 个人分别念认为:佛像褪色、春花秋落等现象就是无常现象,是无常规律作用的结果 为何是"比喻"而不是"展现"无常呢?(比喻是借助相似点,把甲事物看成乙事物,以方便认识乙吧)。
答:个人理解,喻在此处可以包括各种例子、事例,比如可以说"打个比方(比喻)", 也可以说"举个例子", 有类似的含义。 义可以说是无常的道理,通过各种例子来说明无常,就是比喻和意义结合。

7. 修法

问:弟子有个问题是已经接了破瓦法 可是一次没有修过 也不会修,这样有过失吗?还有也接了灌顶可是一直在非常谨慎的守持十四条戒律,可是因弟子的父母和家乡的习俗,弟子拿烟给别人抽了,这样算破戒吗?感恩法师 答:1,一方面可以看你当时是否有承诺要坚持修法。 假设没有相关要求和承诺,但如果内心没有舍弃正法的心,通常应该也不要紧。

2. 通常来说,抽烟是有过失的,要尽量忏悔。

而是否犯戒则要结合相关的戒条来分析。 对于普通凡夫来说,抽烟有很大的危害,即使没有受戒的人以烦恼心抽烟也会产生过失。(正见C1)

8. 关于供曼扎的问题

问:供曼扎时喷洒的香水可以用价格很贵的世间香水吗?还是只能用冰片红花檀香等香料泡制的?
答:只要是善妙、清净的供品 ,都是可以的。(正见C1)

9. 请问法师,脑子里经常动不动就产生邪见和一些不如法的念头,突然出现,怎么办?

问:这个好像最近比较严重,上次听一位师兄说可能是有其他冤亲债主的显现,主要是一不小心就脑子里会出现一些邪见,或者看到一些话、图片就会有不好的念头,请问这是跟那位师兄说的那样吗?还是说是我的习气、罪障呢?
答:有时是自己恶业习气的显现。可以有很多方法应对。比如可以观察念头的本性。 也可以转移注意力继续做其他善法。 可以通过"不压不随"的方式,继续做其他善法。 内心要保持适当的放松,如果过于紧绷,太过执著,有可能反而让恶念增长。(正见C1)

10. 断证是指什么? -《加行教材5-113课》 问:113课断证指的是什么?

答:断可以理解为断德,包括断除烦恼、业障、无明等等;证可以理解为证德,包括证悟实相,获得各种智慧、神通、大悲等等的功德。(正见C1)

11. 空性与大悲藏的疑问 -《加行教材5-112课》

问:112课上师讲到,空性大悲藏就是菩提心?为什么是菩提心呢?既然是菩提心为何又称为是空性大悲藏?为什么又说六度可以摄于空性大悲藏中?证悟空性大悲藏是不是就成就了呢?
答:菩提心本身包括胜义菩提心,指的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可以对应 空性, 也包括世俗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发愿成佛,可以对应大悲。 所以菩提心的内涵可以归纳为 空性和大悲, 六度也可以归纳在空性和大悲当中, 有的时候,可以把六度归属在行菩提心的范畴当中。 如果修行人现前了空性大悲藏,就可以说获得了成就, 如果现前了最究竟圆满的空性大悲藏那就是成佛。 (正见C1)

12. 关于买肉做肉的问题

问:加行因果不虚,在讲到杀生这个问题时,说有人杀生,有人买肉,同样都有杀生的罪业,我们现在自已不吃肉了,但还在为家人买肉,做肉,心里也很苦恼,请教法师,如何让罪业降到最低,如何让自已脱离这种造罪的环境(可以祈祷上师加持吗)。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你不要有随喜杀生的发心(有时可以以惭愧心摄持),其次要避免直接点杀,同时可以多念诵回向给那些众生,发愿救度它们,过后可以忏悔。经常祈祷是很重要的。(正见C1)
问:弟子已受菩萨戒,如果给家人做肉食,属于违犯菩萨哪条戒律。
答:不清楚你受的是哪一种菩萨戒。 【断除菩萨的一切所断,修学一切学处。对于所断,《菩萨地论》中宣说了四种他胜罪,四十五种恶作罪。对此,《虚空藏经》中所说的十四戒在《学集论》中归纳为偈颂,"盗夺三宝财,许为他胜罪;舍弃微妙法,佛说第二条;于破戒比丘,殴打抢袈裟,关入牢狱中,及令彼还俗,制死为第三;造五无间罪;持执诸邪见,国王五定罪。彼之前四条,复加毁城等,佛说根本罪,大臣五定罪。于未修心众,宣说空性法,令诸佛教徒,退失圆菩提;尽舍别解脱,修行大乘法;执说小乘法,不能断贪等,令他亦持此;宣扬自功德,为利养恭敬,以语诋毁他;谓我深安忍,言说颠倒语;惩令惩沙门,三宝财行贿,及接受贿赂;令舍弃寂止,修者诸受用,施于闻思者。此等根本罪,众生大狱因。"按照其中所说,国王与大臣共有十定罪,初学者有八定罪,加上舍弃愿菩提心,承许有十九种。《密意庄严论》中所说的这十八条可归纳为《菩萨地论》中所说的四条中。概括而言,一般菩萨戒有断除所断的严禁恶行戒、行持六度的摄集善法戒以及唯一利益众生的饶益有情戒三戒。总之,菩萨的学处就是要断除有害自他的一切因素,成办利他。成办的方式也是按照《菩萨戒二十颂》中所说:"无论于他抑或己,虽是痛苦凡有利,一切利乐均当为,虽乐不利切莫行。"意乐与加行二者均为善,则绝对无有堕罪;与之相反,意乐加行皆为恶,则绝对是堕罪;意乐为善,虽然行为表面似乎是不善,也只是堕罪的形相;相反,意乐不善,行为表面似乎是善法,则是无堕的形相。】 以上是《入行论·善说海》当中的内容,所以通常来说,"给家人做肉食"本身并不会真正违犯菩萨戒的根本戒,当然如果你带有违犯菩萨戒的意乐摄持则另当别论。

13. 有关信心的问题

问:信心在有些地方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有些地方又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这有什么区别?胜解信是登地后才有,还是凡夫也有?
答:在三种分类的场合,胜解信可以包含不退转信。个人理解,某些情况下,凡夫修行人也可以拥有胜解信。(正见C1)

14. 14届前行组第十课法师辅导录音什么时候上传?

问:14届前行组第十课法师辅导录音什么时候上传?这个周末的进度是到第十课。
答:可以咨询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15. 请教法师该如何处理咒语佛塔贴纸

问: (略)请问法师对于结缘的贴纸该如何处理?没有地方可贴。 (详)之前我们小组有师兄结缘过陀罗尼咒语贴纸因为是派发不是放着随意拿,当时就要了后来才发现无处可贴,我就在一些桥梁老家门口贴了,但是后来又发现如果别人撕了会有严重果报(我在老家贴的佛塔,被不知情的亲戚撕掉,当天她全家人都得病和不舒服,我爷爷奶奶和他们一起吃但没事,而我在别的城市当天也是肠胃炎几天没好),今天在网上请挂件想不到卖家又送了几张,而且是贴纸因包装也是一团皱包在一起......不知道如何是好请法师开示!
答:如果有条件,你可以粘贴在比较恭敬,同时不容易被破坏的地方,或者你可以贴在书里、自己的家里等等。(正见C1)

16. 魔可以化现为上师么?

问:请问法师当我们在意念上师的时候,感觉上师给予加持!但如何能分辨出是否是魔的加持呢?如果执著上师的加持或有些境界时,是不是就已经着魔了呢?五十阴魔可以化现为上师模样来扰乱我们么?如何分辨与对治呢?
答:个人理解,如果自己信心清净,具足正见,就容易和上师三宝相应,可以遣除一切魔障。 自己可以努力闻思修,让自己具足正见,同时也可以以信心经常祈祷。(正见C1)

17. 疑问 -《加行教材7-138课》

问:弟子对下根者大悲化生之往生的内容存在疑问,弟子先把前行原文及讲记相关内容贴在下面,然后请教。 原文内容如下: 丁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获得密宗能成熟之灌顶、没有染上破誓言的过患、对生圆次第具有胜解并拥有中阴窍诀的人,通过阻塞不净的胎门、依靠大悲心的牵引和转为化身道用而往生清净刹土,正如颂云:"封闭胎门当忆有寂界,需要精进净观之一刻。" 问题一:根据上述原文,请问法师,此种下根往生,最终都是往生到清净刹土了吗? 上述对应的讲记内容如下:
丁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获得密宗能成熟之灌顶、没有染上破誓言的过患、对生圆次第具有胜解[1]并拥有中阴窍诀的人,通过观修"吽"字阻塞不净的胎门,依靠大悲心的牵引和转为化身道用,而往生清净刹土,正如《中阴闻解脱》颂云:"封闭胎门当忆有寂界,需要精进净观之一刻。"意思是,此时应当封闭胎门并忆念上师的窍诀,当显现男女双运或刹土景象时,一定精进地观修清净相,比如观作上师佛父佛母,或者清净刹土等。

按莲师的中阴窍诀所说,下根者的这一往生修法,在临终时作右侧卧,然后在自己的前面观想化身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士或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果没有观想的能力,就在前面摆放这些像,然后为了一切有情而发愿:"现在我就要离开世间了,但愿我今依靠这次死亡,而转生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化身,广利有情......" 然后把自己的心识观想成明点,经由中脉,伴随着"贺嘎、贺嘎"的念诵声不断上引,到达左鼻孔时,这个明点就径直融入你前面所观想的上师或本尊心间。如果在这种境界中神识离身,那么后世一定能转生成一位利益众生的化身。 化身往生的成就相,外相:在天空中出现如鲜花或展开的哈达一样的美丽彩云等;内相:左鼻孔流出黄水或白红菩提,或出现圆溜溜的水珠等;密相:出现许多细微的舍利子,整个头盖骨或心脏完好无损,或身体里的部分骨头或肉不会烧坏,并出现本尊的标帜等。 以这种方式而成就的化身,实际就是来这个世界利益众生的,现在所谓某某的化身,有很多是这样的。因为他想利益众生,不想去往清净刹土,也不想在本尊的本体中示现成就,所以就以化身的方式来到娑婆世界。 ... 问题二:针对上述讲记内容,有师兄认为下根者往生成就有两种,一种是往生清净刹土,一种是不去清净刹土(根据上述引用讲记最后一段中的描述)。弟子认为下根者成就只有一种,就是依靠中阴窍诀去往清净刹土从而成就,然后以化身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上述最后一段说的"不想去往清净刹土"是指的已经在清净刹土成就后不想再回到清净刹土了。请问法师,正确的理解是怎样的?
答:个人理解,可能有多种情况。有些时候有的修行人虽然还没有获得殊胜成就,但因为相应的因缘或者发愿等等,也希望自己一直在娑婆世界修行、弘法利生。(而有的修行人已经获得成就,相应众生的因缘这样示现也有可能。) (正见C1)

18. 未受酒戒者喝酒有罪吗?酵素该如何取舍? 问:

一、现在很多人用食用酵素,但酵素是发酵出来的,里面是含有微量酒精的,交警的测酒精仪器也显示是含少量酒精的,作为佛弟子能饮用吗? 上师曾在《烟酒杀生过患》中多次讲到饮酒的过失,如: 世尊曾经亲口说过:"十分酷爱饮酒者,于自与他皆无利,酒令丑陋遭诽谤,如哈拉毒莫饮之。"《念住经》中云:"制酒、饮酒、令他饮之人多转生号叫地狱。"《宣说戒律经》中云:"饮酒者将堕入烧热地狱。堕于此地狱之众生长达数千年中受煎熬之苦。"此等诸多佛经中对饮酒的过失都有宣说。又如《毗奈耶经》中云:"草尖露珠许酒亦切莫饮,倘若饮用,则彼非我声闻,我非彼本师也。" 但有师兄认为,酵素虽有酒精却很微量所以不是酒、我们的意乐不是喝酒、酵素再多也喝不醉人,再加上常喝酵素对身体有益,而且有法师也在饮用,所以可以喝。 请问法师我们对酵素该如何取舍? 二、既然上师如此强调饮酒的过失,从这些角度来说,饮酒的过失并不比其他十恶业小,那为什么说酒是佛制罪,未受酒戒者喝酒无罪呢?

1. 不太清楚酵素当中是否有酒精。如果没有酒味,没有醉人的能力有时也可以开许,类似某些腐乳。

2. 【刚才提到,对于饮酒是不是自性罪有两种观点:大多数人认为饮酒是自性罪,但也有些佛经中说是佛制罪。法王在世的时候,一个戒律班的堪布在讲考时,对于饮酒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引用《戒律大海疏》中的教证和理证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在我的印象中,他讲了一个多小时。所以这方面的辩论还是比较多的。

按世亲论师的观点,饮酒属于佛制罪。他认为:只要没有强烈的贪心,在家人喝少量的酒没有过失,就像食用普通的饮食一样。当然,他的意思不是说喝酒完全没有过失,所有人都可以随便喝酒。他的密意是,如果不以强烈的贪心喝酒则不会有过失。实际上,如果以强烈的贪心过量饮酒,肯定会导致争吵、战争、灾难等发生,这一点无需多说。 现在有些人说,喝酒能让人精神愉快。还有些人说酒能软化血管,适量饮酒对健康有利。从中医和藏医的某些角度来讲,少量饮酒暂时对身心有一定的利益,这一点我们也不完全否认。但如果全面权衡饮酒的益处与害处,我觉得不喝酒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绝大多数的医生都不赞叹饮酒。当然,这只是从世间角度而言的,如果从出世间角度而言,饮酒就更不会有任何功德了。 有些人认为:有些瑜伽士经常饮酒,在举行会供时也要饮酒,所以密宗修行人可以饮酒。这种观点也是值得观察的。我们并不否认个别大瑜伽士有超胜的境界,他们饮酒确实不会有任何过患。以前无垢光尊者有一个饮酒的赞颂文,用大圆满的"了然"、"明然"等术语描述饮酒后恍恍惚惚的境界。汉地有些大彻大悟的禅师的行为也没有任何约束,印度有些大成就者也经常行持各种禁行。可是老虎能跳过的山涧,青蛙不一定能跳过去。所以凡夫人不要轻易模仿大成就者的行为。】

19. 肚子里如果有蛔虫怎么办!?不能打的话如何祛除?

问:请问法师如果肚子里有蛔虫,我们不能杀生的,但是肚子又很痛,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答:【(二)戒杀的三种层次 佛在小乘的经典当中,提出了戒杀的三种层次: 第一种,是最低的要求。就是如果做不到发誓不杀害所有生命,就可以在动物当中进行选择,比如不杀猪、鸟、鱼、羊或者牛等等;或者发誓除了鱼类之外,不杀害其他的所有生命;或者发誓除了在生病的时候,为了治疗疾病,而杀死体内的寄生虫之外,绝不杀害其他的所有生命;或者发誓不杀害现在不太可能杀害的老虎、大象、熊猫等等珍稀动物,包括发誓不杀害现在根本不存在的恐龙,也有一定功德。虽然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戒杀,也比完全不戒杀要稍强一筹; 第二种,是中等的要求。就是只有当遇到命难时才杀生,比如在肺、肝等器官中发现了寄生虫,如果不打死,自己就会死亡,为了保住性命,才不得已而杀之;或者在仅剩的少量食物中发现了虫子,如果自己不吃完这些食物,就肯定会饿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赶走小虫,独吞该食,除此之外,绝不杀害任何生命; 第三种,是上等的要求。就是无论遇到何等的困难,也绝不杀死任何生命。仍以前面所说的情况为例。 如果在身体内发现了蛔虫之类的寄生虫,要治疗疾病,就必须将其打死,不然自己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细菌是否属于众生,至今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所以这里暂时将细菌排除在外。 另外,在仅剩的食物中发现了虫子,如果将这些虫放到其他地方,它们就会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而必死无疑;若将仅有的食物布施给虫子,自己又将命丧黄泉。在不是将虫子扔到一边,就是要放弃自己生命,二者不可两全之际,若有纵然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绝不故意伤害其他众生的决心,就算是最崇高的发誓。 疾风知劲草,岁寒知松柏。在西藏动乱期间,曾涌现过很多这方面的公案: 有一位上师,在有人将四肢被捆绑的牛、羊等动物放在他的面前,又将屠刀交给他,强迫他去杀害这些生命的时候,曾大义凛然地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脖子,甘愿以死来捍卫自己的誓言,也绝不向残害众生的邪恶势力低头; 在"除四害"的年代,一位在监狱服刑的出家人,从管教干部处得知了第二天将要捕杀麻雀的计划后,就偷偷去厕所,用小刀割断了自己的血管。旁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抢救过来; 前几年有一个小出家人,他因为病得苦不堪言而到医院去治疗,结果发现折磨他的病因,是腹腔内的大肠已经腐烂坏死。只有杀死一条狗,并用狗的大肠来替换他自己的大肠,才能把病治好。当他知道后,便急切地告诉周围的人:千万不能为了自己的病,而杀死狗的性命,宁死也不肯接受这种治疗方案。他的上师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并赞不绝口地说道:"学佛的人就是应该这样!学佛的人就是应该这样!!" 这些都是真实的事例,前面两个公案中的其中一个当事人至今还在,另一个是否在世我不太清楚,按年龄推算,应该已经去世了。不仅在藏地,包括在汉地等其他地方,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公案。这种为了维护其他众生的生命,而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精神和行为,就是最上等的戒杀。 事到如今,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低贱"的动物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呢?我们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又会如何选择呢?也许很多平时将佛理讲得头头是道的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只能闪烁其辞,环顾左右而言他了。 很多人都自诩为了不起的大乘佛教徒,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心深处的软弱就会暴露无遗。请大家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堪称大乘佛子的资格?如果没有,就应坦然承认,而不要自命不凡。如果现在能有为了众生而舍弃自己生命的决心与勇气,不论将来是否能够做到,也算得上是守持上等戒杀之人。 对于每个人而言,从无始以来心相续中所积累的杀生罪业是非常严重的。而杀生的果报,就是惨堕地狱,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这一世养成了浓厚的杀生习气,下一世也会因串习而酷爱杀生,并在以后的生生世世都酷爱杀生,也因此而积累更多的杀业,如果不设法让它中断,就只能在地狱中永世不得超升了。 (三)佛经中的戒杀定义 佛陀在佛经中说道:如果在房间内发现有蚂蚁、蚊子、蟑螂、青蛙、螃蟹之类的小生命,纵使它们没有太大的罪过,其存在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或者因为老鼠会吃掉衣服、食物等东西;或者在睡眠的时候,一些小生命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将自己从美梦中吵醒,在这种日常生活被打扰的情况下,即使感觉不方便,也尽力忍受而不杀害这些众生,就是一种戒杀; 但一般人的行为却并非如此。一旦某种生命的存在对自己稍有不利的影响,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消灭它,只是碍于法律、舆论的制约,才不敢去杀害同类,否则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佛陀又说道:如果在青稞、大麦、小麦等粮食中发现有小虫,便考虑到:"如果将这些粮食送到磨坊去推成面粉,就会碾死这些小虫;而将这些明知不能食用的粮食销售出去,不但不能转嫁罪过,反而会有偷盗的过失。"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于是自己不食用,也不卖给别人,则也是一种戒杀; 当牛、马、骆驼等牲口因为驮运货物过久、过重,而引起背部溃烂生疮,疮口里面繁殖了很多小虫的时候,就不再让这些牲口去驮东西,而且还用柔软的鸟翅羽毛,将这些微小柔弱的生命从疮口中取出,并放到安全的地方;或者在发现肉食中孳生小虫的时候,就不食用、不销售,也不用来喂养猪狗等家畜,并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小生命安全;如果发现被褥下面存在啃食、损坏垫褥等东西的小生命,也不去伤害;或者在走路的时候,虽然知道无意间踩死蚂蚁等小生灵不是罪业,但也小心翼翼,尽可能地不伤害它们。以上这些善待生命的态度,都是戒杀; 上等的戒杀,就是在内脏器官中寄生了虫类,如果不杀死它们,自己不但会疼痛,还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打死它们,就可以结束痛苦,获得健康。在面对这种重大抉择时,也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而不伤害其他生命的行为。 佛陀又说道:什么是戒杀呢?如果在仅剩的食物中发现了虫子,若将这些虫子放到其他地方,它们就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不吃这些食物,自己又会饿死。于此紧要关头,宁可自己饿死,也绝不伤害众生,就是戒杀。 以上内容,就是佛陀在经书中所宣讲的戒杀概念。这些要求不是佛陀对大乘菩萨特有的要求,而是对大小乘佛弟子的共同要求。 我们以前总以为,自己不去饭店中点杀鸡鸭鱼兔,也不亲自去宰杀猪马牛羊等,就算是戒杀。这虽然是戒杀的一部分,但戒杀还有很多细微的要求。在了知这些要求之后,我们也应该尽力去做到。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戒杀,以及佛陀所宣说的戒杀概念。】

20. 疑问 -《加行教材4-69课》 问:关于加行69课有如下疑问:

1. 如果三乘圣者都要感受自己往昔所造的业报,那么我们忏悔罪业是不是没有意义了?

2. 如果佛菩萨感受果报只是一种显现,那是不是就无法证明因果真实不虚?

3. 目犍连由于造恶语之因而被外道打,请问其果报是感受等流果吗?为什么目犍连感召的不是恶语呢?

4. 离越阿罗汉由于造不与取诬陷独觉之因而被诬告偷牛并入狱,分别感受的是哪些果报?请问入狱是增上果吗?被诬告是感受等流果吗?独觉入狱六天而离越阿罗汉入狱六个月是不是士用果?

答: 1,如果获得了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就会清净一切业。 从佛陀自身的境界来说,是超越因果是,即使佛陀示现度化众生,其自身的境界也是超越因果的,安住于大平等大清净的状态当中无有动摇,众生或许会看到佛陀吃饭、走路等等,但对佛来说,这些都不成立,在《大涅槃经》当中提到:【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 【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入青衣舍,为教诸婢令住正法,然我实无如是恶业堕在青衣;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而作博士,为教童蒙令住正法;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入诸酒会博弈之处,示受种种胜负斗诤,为欲拔济彼诸众生,而我实无如是恶业,而诸众生皆谓我作如是之业;我又示现久住塚间,

2. 这方面和课后思考题相关,个人在此不直接作答。

3. 个人理解,某种业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果报,此处有可能属于感受等流果,有可能感受等流果本身可以有很多分类和情况。(如果是示现则另当别论。)

4. 个人具体也不太清楚,增长放大方面可以对应士用果,某些和环境相关的内容可以对应增上果,感受诬告可以对应感受等流果。

21. 疑问 -《加行教材1-10课》

问: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也说过:"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 所以,诵经时需要在理解经文意义的基础上念诵。那么,诵经时需要思维所诵经文的意义吗?另外,又听说要"用无分别心念经"。那么,这里的"无分别心"作何理解呢?是三轮体空的无分别心吗?这两个观点如何圆融?是对不同修行阶段、不同境界的学人的要求吗?
答:"诵经时需要思维所诵经文的意义吗?" 如果能够随文入观当然很好,另一方面来说即使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经文的含义,以恭敬心念诵也有功德。 "又听说要"用无分别心念经"。那么,这里的"无分别心"作何理解呢?" 不太清楚你所说的这句话的出处和场合是怎样。对于圣者来说,能够做到"能善分别诸法相 ,于第一义而不动"。 对我们凡夫来说,也要善加理解无分别的含义,如果说一方面还没有真正证悟,一方面又强行压制一点念头都不起,那有可能处于昏沉,比如睡眠 昏绝等状态,我们以分别心去认识那些字、本身也可以说是分别念的一种作用。

22. 如来出世 -《加行教材1-19课》

问:大恩上师在第十九课 "己一、如来出世"时开示到:"通常而言,佛是在住劫人寿下减时才出世的。" 按照第三十二课引用《俱舍论讲记》中说:"住劫总共需要经历二十个中劫。其中第一个中劫与最后一个中劫比较慢,中间十八个中劫则十分快速。第一个中劫是人寿下降,即初劫人寿为无量岁,这样下降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下降到十岁;最终一个中劫是人寿上增,即从人寿十岁增至无量岁;中间则是人寿上增到八万岁,再下减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如此往返十八次,也即十八个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同样,世间的形成、毁坏、灭空都是二十中劫。这样的八十个中劫,即称为一大劫。" 第二十个中劫是人寿上增,而胜解佛在这个中劫出世。 请问胜解佛在人寿上增时出世是属于特例吗?
答:胜解佛是在人寿无量岁时候出世,具体是在人寿数量到达峰值之后出世,还是在数量上升阶段出世,个人还不太清楚。(正见C1)

23. 关于饥馑劫、疾疫劫、战争劫的疑问

问:

1. 请问饥馑劫、疾疫劫和战争劫都分别是每个中劫中的最后一个小劫吗?

2. 如果这样,是否有的中劫最后以饥馑劫而结束、有的中劫以疾疫劫或战争劫结束,但不会在一个中劫中同时出现饥馑劫、疾疫劫和战争劫?

3. 请问饥馑劫、疾疫劫和战争劫是否只出现在住劫?

答:

1. 个人理解许多情况下是这样的,也许可能有特殊情况。

2. 不太清楚,一方面要观待相关众生的业力和因缘。

3. 通常来说可以这样理解。(正见 C1)

24. 请问上师瑜伽遇到的问题

问:末学在恶梦中或遇到一些不好的境界时,会祈祷上师加持。然后也感觉上师显现在前方,一些邪分别念顿时消失无余。 那么对于上师的这种加持可不可以执著为实有呢? 上师所发出的光消于法界可以观想自己容入其中么?
答:

1. 《般若经》提到:【诸法如幻如梦,涅槃如幻如梦,若有超胜涅槃之法,亦如幻如梦。 "】。

以空性见当中,如梦如幻的你,以如梦如幻的方式祈祷,获得如梦如幻的加持,遣除如梦如幻的障碍,获得如梦如幻的功德和成就。 如果能够安住在空性当中,就能够和实相相应,实相的境界也就是上师的境界, 所以说,断除实有执著会有助于我们和实相相应。

2. 个人理解在有些情况下应该可以。(正见 C1)

问:魔是不可能变成上师模样来加持我们对吧?如果是修上师瑜伽还有一些害怕!
答:如果你具足信心和正见,就可以消除一切障碍。 在实相当中,一切本来清净。 《前行引导文》当中提到:【断法所要降伏的妖魔鬼怪,其实并不在外界而在内心。外境错觉显现为鬼神的形象也都是由没有根除我执、我所执的傲慢产生的。玛吉空行母说:"有碍 无碍魔 ,喜乐 傲慢魔 ,其根为慢魔。"所谓的魔就是我执傲慢魔。空行母还这样说过:"众魔为意识,凶魔乃我执,野魔即分别,断彼称断者。" 米拉日巴尊者也曾经对岩罗刹女说道:"比你更厉之魔是我执,比你更多之魔是意识,比你更纵之魔是分别。" 关于断法的分类,玛吉空行母说道:"漫游险山外断法,弃身施食内断法,唯一根除义断法,具此三断乃瑜伽。"所以,一切断法行者彻底根除了所有无明迷现的根本 我执,就称为"唯一根除义断法"。在没有断除我执之前,外境迷现的魔杀也杀不了,打也打不倒,压也压不住,赶也赶不走,就像火没有熄灭之前烟无法灭尽。同样的,在没有根除内心的傲慢魔之前,由它的功用所产生的外境迷现的鬼神不可能消失,诚如岩罗刹女对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未了魔乃心之根,似我之魔不可数,你虽劝逐我不去。" 至尊米拉日巴也说:"执魔为魔遭损害,知魔为心获解脱,证魔为空即断法。此魔罗刹男女相,未证之时乃为魔,制造障碍作损害,若证悟魔即本尊,一切悉地从汝生。" 所谓的断法是指彻底根除内心执魔的分别念,而不是指残杀、殴打、驱逐、镇压、消灭外魔,因此我们一定要弄明白的一点是,所断的魔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一般来说,大多数其他教派将一切事业的利齿、粗暴的威力,矛头箭锋指向外面,对外境的怨敌魔障展示降伏的事业,可是我们的这个教派并非如此,诚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我们这个教派的宗旨就是彻底根除我执、抛弃世间八法、令四魔无地自容。 一切修行就是向内反观自心,将所有的能力、威力、精力全部用在根除我执上。所以说,喊一百遍"救我护我"不如诵一次"吃我携我"的好,向一百位本尊祈求救护,不如将身体施舍给一百个鬼神为食的好。如(玛吉拉准空行母)说:"病人交付于鬼魔,送者托付与怨敌,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此乃佛母我法轨。" 如果断除了内在执魔的根本,那么一切现相都会显得清净,也就出现了所谓的"魔类成为护法神,护法换面成化身"。 如今有些不懂此理而自诩为断法者的人认为外境中存在实有的鬼神,并且恒时处于不离执魔的境界中,结果一切显现真的成了妖魔鬼怪,自己整天心神不定、忐忑不安,也常常对别人说"山上有魔,山下有魔"、"这是鬼,那是魔"、"那是妖精,我看见了并且捉住它,最后将它杀了"、"你身上潜伏着一个魔,被我赶走了,而且它还回头看了你一眼呢"等等,这些绝对是妄言骗人、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当这个时候,鬼神饿鬼们得知这种情形之后便缠着他们,他们走到哪里,鬼神便跟到哪里,如影随形般不离左右。并且进入那些心胸狭窄、容易控制的女人等相续中,口口声声地说"我是神"、"我是鬼"、"我是死人"、"我是你的老父亲"、"我是你的老母亲",更有甚者还说"我是本尊"、"我是护法神"、"我是单坚"等等,并且妄言授记、胡说神通。鬼神欺上师,上师骗施主,就像世间的俗话所说:"父被子欺,子被敌骗。"五浊恶世的象征真的已经现前了,国土也是被魔王统治着,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师曾经授记说:"浊世男心入男魔,女人心中入女魔,孩童心入独角鬼,僧人心中入冤魔,每藏人心入一魔。"又说:"将独角鬼视为天尊的时候,也就真正到了藏人受苦的时代。"这种预言的时间看来现在已经来临了。 所以,我们绝不能将表面似乎显现的外在迷现的鬼神魔障形象看成是真真实实存在,而要将这一切观为如梦如幻的游舞来修炼自心。暂时现似能害所害的鬼神、病人也都是由往昔恶业错觉的因所导致的,从而结成了能害与所害的关系。因此,对他们千万不能有亲疏、爱憎之心,而要平等观修慈悲菩提心,彻底根除贪爱自己的我执,将生身性命毫不吝惜地施给鬼神作为食物,息灭它们相续中的嗔恨、粗暴,诚心诚意地讲些能使他们相续趋向正法的法要并发愿,最终将执著自他能害所害、圣现魔现、自他的患得患失、贪爱憎恨、贤劣苦乐等一切分别念斩草除根。如颂云:"无圣无魔见之要,无散无执修之要,无取无舍行之要,无希无忧果之要。"一旦大彻大悟一切能害所害均是法性等性,就断绝了内心傲慢魔的根本,也就现前了究竟义断法。】 (正见C1)

25. 关于 "住劫"的疑问

问:"住劫经过二十个中劫,前后二个中劫比较慢,中间十八个中劫十分快速。"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前后二个中劫的历时是不一样的。如这样,那么第一中劫与第二个至第十九个中劫的时间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具体时间如何计算?
答:【住劫有二十中劫。每一中劫的量:从人寿无量岁下减到八万岁之间,再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之后上升到八万岁并下减到十岁之间也是一个中劫。如是上增下减算为一,如此有十八中劫,最后上增为一中劫,到底是如何上升的呢?是从寿量十岁到八万岁之间上升的。那么,初终二劫是单独的,中间是往返的,这样一来,不是有长有短了吗?无有这种过失,因为初终二劫时间过得缓慢、中间过得快速之故。如此形成的世间住存二十中劫。世间形成、毁坏、灭空也都同等有二十中劫。】 以上是《俱舍论释》当中的内容,因为中间十几个劫的人寿上限是八万岁左右,而初、终劫的人寿上限是无量岁,故而由此差异。(正见C1)

26. 求挂经幡的仪轨

问:有时会和佛友去挂经幡,用的仪轨是从网上下的,但不知是否如法?在这求如理如法的挂经幡的仪轨?
答:这方面个人不太清楚,你可以自己观察一下当中的内容,只要是如法的都应该可以。(正见C1)

27. 关于顶礼能不能放背景音乐的问题

问:有道友在顶礼的时候喜欢放一些瑜伽的音乐,她觉得这样能帮助她观想诸佛菩萨在跟前,从而顶礼起来更有力量,如果不放就有磕不动的感觉,但是不知道这样放音乐是否如法,因为在仪轨里没有 答:个人理解,以恭敬心应该可以,一方面也可以观想用音乐进行供养。(正见C1)

28. 关于念修百字明的问题

问:弟子正在念修百字明。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四力当中的厌患对治力,弟子不要说无始轮回以来曾造下数不尽的恶业,就是今世造的恶业也不计其数。在向金刚萨埵发露忏悔时,是不是把每一个罪业回想的越仔细越好,比如时间、地点、众生、自己当时的心态等等都想的一清二楚。那么紧接着的问题是:1这些罪业是只回想一次、忏悔一次就够了吗?有的师兄认为只要具足四对治力就一定能够忏悔干净,所以就一次就够了。要不想的太多了就成了负担,会一直压在心头。还有的师兄认为虽然依四对治力能忏悔干净,但一次次的忆念,一次次的忏悔,一次次的发誓决不再造还是有必要的。不会因此对自己造成心理压力,自己的罪障也会越来越清净。2造了这么多的罪业,每一件都想的非常仔细,短短500遍一座是想不完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比如,以前已经忏悔了无数遍的罪业,已经想的很清楚的罪业以非常快的方式忆念一下,然后再仔细想想自己别的罪业就仔细的观想金刚萨埵,想罪业清净了等等。或者每一个罪业还是想的那么仔细,但是根据时间可以分段去忏悔,比如这坐我就只忏悔杀生的罪业,下坐忏悔邪淫、偷盗的罪业,再用一座去忏悔语言的罪业等以此类推,或者这次我以忏悔杀生的罪业为主,其他的罪业笼统的想一下,做过偷盗、邪淫、妄语等自性罪或者佛制罪在心里过一遍,然后再想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今生的无始轮回以来的罪业全都在金刚萨埵面前发露忏悔,以后绝不再造等等。3弟子每次忏悔罪业的内容也都差不多,能想起来的一般都想起来了,没有想起来的只能是笼统的去忏悔一下。弟子还是没学佛以前造的罪业比较多,从学习佛法以来比以前要好很多,那么这个时候就有自性罪和佛制罪这两种罪业都要忏悔,但是弟子还是对以前所造的十不善业忏悔的比较多,佛制罪方面忏悔的不是很多。有师兄认为不能只忏悔十不善业,要三重戒律都忏悔了才算圆满,弟子根性低劣,菩萨戒受的也是最低的不舍愿菩提心,然后尽量去照着20根本戒和其他支分戒的要求去做,密乘戒也是从净土的法本上了知了14密乘戒。但阿底峡尊者说过,他老人家密乘戒也是经常的范,弟子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范了哪些,而菩萨戒的细微的支分戒有的时候真是做不到。比如不随欲望所转这一条,有时候就是做不到。这个时候该怎么忏悔?该怎么发愿以后绝不再造?

1. 个人理解,如果自己忏悔的质量还不足够圆满,对于某些比较严重的罪业来说,仅仅忏悔一次不一定能够完全清净,就像如果生了很重的病,需要多次服药治疗一样。

一方面你在每一次忏悔结束的时候都可以观想罪业已经清净了,一方面下一次你还是可以继续忏悔这些罪业,并不矛盾, 就像很多修法当中 你可以观想自己已经获得佛陀的果位,但之后你还是可以继续修行,并不因为你觉得自己已经成佛了就不用闻思修了。

2. 很多方式都可以,可以自己看情况。

比如你可以回忆一下,选择那些特别严重的罪业内心着重去忏悔。 一种方式是,你可以跟随一些论典当中的内容,比如《极乐愿文》,当中在讲解忏悔的时候对罪业做了分类,你可以按照那样的方式进行忏悔。

3. 个人理解,有些境界虽然自己暂时还达不到,但内心也可以发愿早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29. 关于破密乘戒的问题

问:破了密乘戒的人死亡以后我们可以给他助念吗?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于慈悲心照顾过他,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明知他是密乘破戒者是不是一定要远离? 如果他确实需要人照顾怎么办?
答:"破了密乘戒的人死亡以后我们可以给他助念吗?" 个人不太清楚。 或者你也可以在远一些的地方回向给他,不一定近距离接触。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于慈悲心照顾过他,会有什么后果?" 一方面慈悲心有功德,一方面如果被破誓言的晦气染污还是可能带来障碍,自己可以多念诵百字明等等进行忏悔。 "如果明知他是密乘破戒者是不是一定要远离?"
通常是这样的。 "如果他确实需要人照顾怎么办?" 个人也不太清楚。(正见C1)

30. 佛被木枪刺脚缘公案的疑问 -《加行教材4-68课》

问:我们在共修前行第68课时,有师兄对《佛被木枪刺脚缘》这个公案所描述的内容有少许疑问,就是说一般的行为都是有情对有情进行,为什么这里说"当时这个木刺追着佛陀,从人间到天界,不管佛陀去哪里,它都一直紧追不舍。",木刺是无情物,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答:个人理解,外在的很多事物和内心是相关的,比如内心的业会以增上果的方式成熟在外境上。 当然,佛陀本身没有恶业,那是示现。(正见C1)

31. 第69课问题:如何理解舍利子的偈颂?啥意思?

问:舍利子以偈颂回答:"正命众中无沙门,释迦众内沙门有,若阿罗汉有贪爱,即无凡小愚痴人。"整个偈颂什么意思?什么是"正命众"?
答:正命众可以理解为某个外道的团体,当中是没有真正的沙门(出家修行人)的,而释迦佛座下具有清净的僧众, 如果阿罗汉都会有贪爱的烦恼,那世间就没有愚痴凡夫可言了,意思是阿罗汉不可能有烦恼,阿罗汉的境界远远超过普通凡夫人。(正见C1)

32. 何谓 "沙门善行"?-《加行教材4-69课》

问:法本中说:"遍行宗派没有沙门善行,此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那怎么才能理解"沙门善行"?沙门都有哪些"善行"?
答:【乙三、随念僧宝之功德分二:一、宣说僧宝功德;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丙一、宣说僧宝功德分二:一、相续清净;二、胜田功德。 丁一、相续清净: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 僧者,即以千百万魔众不能令离正道之故,具有不夺信解之名,即圣补特伽罗之义。圣或大者,即由内道佛乘超胜世间,或者具有所缘等七种大,故称圣僧。 安住于如是的圣众,以离一切过失相的戒学庄严相续,故称正行;具有了达诸义的三摩地定学,故称应理行;以不住常断等边的正见智慧解脱相续,故称质直行;所有僧伽见、戒、利他等无有不同而共趣涅槃,称为和敬行。 或者,所谓正行,若按略说解释,行于遮止一切衰败的正道,即是正行,间接亦说外道无正道,故非正行。广说即是:"应理行"者,"理"即涅槃,"行"即入彼,是从果而言;"质直"为圣道,经云"质直即是圣道",是从有学道而言;"和敬"即所有入圣道僧伽,同趣涅槃城不退而行,故是从无有不同行者而言。 或者,就远离舍弃、错误、歧途及退转,依次称为如是四行,亦即于远离邪行等四倒的无误正道中实行者,是世上相续清净之人。 丁二、胜田功德: 所应合掌,所应礼敬,清净功德,净诸信施。 僧伽深证法性而相续清净,故余者于彼应当恭敬合掌;僧伽为殊胜引导,故于彼顶礼具有大义,故应礼敬。以胜功德庄严相续,即是吉祥福田,"吉祥"为妙好、圆满之总称,僧是福德亦是吉祥,故依彼将出生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故称为田。 此等离过具德者,纵然以三千大千世界财富供养,于彼亦不成为障碍,是故于彼,诸信施即是净诸信施,非但无有享用信财之过,更是能令圆满大资粮的大净信施。 总之宣说以合掌等承事及礼敬等方式,所应皈依,亦是利他无尽的吉祥胜田,并以信施不成障碍。如云:"所应承事,胜恭敬处,所应礼敬。"故由僧伽自相续清净,成为他人应供等。 丙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所应惠施"者,即如良田中生长庄稼,于彼供养有大利益,故能产生无量、第一、最胜利乐之果。"普应惠施"者,即一切时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亦即无与伦比的供养处,世间凡夫是以烦恼染污相续,僧则从彼解脱,故如无垢如意宝王。 对以上六句,有注释对应解释为:于资粮道者所应合掌,于加行道者所应礼敬,于预流者清净功德,于一来者净诸信施,于不来者所应惠施,于无学道阿罗汉者普应惠施。 总而言之,正道圣法若以理成立为真实,则于学修圣法之僧及学修究竟之佛,将会产生信解。因此,若以对如来具有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真实定解的方法,励力精勤,对三宝将会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 如是于真实僧伽及仅持僧相,亦了知为圣法宝之功德后,应尽力承事供养,以生无量福德之故。如是经云:"恒于月月中,百千大供施,若于僧净信,福胜十六倍",以此为例,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以上是《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 当中的内容。(正见C1)

33. 无量岁的问题? -《加行教材2-32课》

问:对于前行第32课中:这样往返增减满十八次以后,人类的寿命长达无量岁,此时胜解佛出世,在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此佛的寿量、事业最为广大,住世寿量是前面贤劫千佛寿量的总数,饶益众生的事业也等同于千佛事业的总和。弟子有两个疑问希望能够得到开示 问题1:根据部分佛教典籍的论述,人最初的自然寿命是84,000年,以后每100年自然寿命减少1年,最后减到10岁,然后又每100年增加1岁,增到84,000年,如此循环,即为1小劫。按此计算一小劫为1,680,000年。每20小劫为一中劫,即33,600,000年。经历四个中劫(成、住、坏、空)为一个大劫。那么此处上师讲的人寿无量岁是多少岁呢?是不可计量吗?(如果是不可计量则就成为常有的,则和寿命无常想矛盾,我的理解是等同于84000岁,这只是上师对84000岁一个方便的说法,不知道这样理解对吗? 问题2:按照这样的规律,每个大劫都会有千佛出世吗?只是劫的名称不同以及佛的名称不同,是吗?

1. 《俱舍论释》提到:【从人寿无量岁下减到八万岁之间】,《俱舍论》颂词提到:【此赡部洲不一定,最终十岁初无量。】

"无量岁"的内容在《俱舍论》原文和大德的注释当中都出现过,而且有些地方是和八万岁等等一起出现的,由此可知,无量岁不等于八万岁,个人认为,无量岁可以理解为数量非常大(远远超过八万,但也不一定是无穷无边)。 2. "每个大劫都会有千佛出世吗? "不一定,暗劫是没有佛出世的, 有些大劫当中出世的佛陀数量也不一定是一千,有可能有其他情况。(正见C1)

34. 关于真实的问题

问:在《打开心扉的密钥》第26页第二自然段中,上师说:".........这种观点,根本找不到理由推翻,毕竟这个世界若是真实的,就不可能衍生出万事万物,那电话、网络等也不可能出现了。"弟子不能理解此处真实的意思。为什么世界是真实的,就不能衍生出万事万物了呢?
答:有时间你可以学习一下《中观庄严论解说》44课。 从某些方面来说,如果瓶子是真实不空的,具有真实的独一的本体,那么,在其之上就无法安立多种多样的属性(实有的一体不可能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被分为多),因为无法安立多种属性,也就不会有其他的事物成立(如果有其他事物成立,这些事物和瓶子观待而言就可以建立某种属性)。(正见C1)

35. 疑问 -《加行教材4-69课》

问:第69课P210第一行龙猛菩萨布施自己的头颅:"为了慑服魔王波旬,为了利益后代众生,为了诸大佛子能生起勇气,我应当行此布施。"

$&弟子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是:龙猛菩萨以不畏死亡而慑服魔王,以生死自在而使诸大佛子生勇气。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为了利益后代众生"不知怎么理解?
答:

1. 菩萨的殊胜行为可以调服魔王,也可以让诸位大佛子产生勇气。

2. 能够对后代的很多众生产生利益。(正见 C1)

36. 疑问 -《实修法-86》

问:在小组共修时,有组员提到了对于前行实修法的第86修法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第86修法原文如下: 己三、思维与凡夫交往之过患: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无论与出家还是在家的凡夫眷属、亲朋好友、怨敌、不亲不怨者相交往,都是无法忍受的。因为他们秉性恶劣、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贪欲强烈、不知满足、粗暴嗔恨、恶语伤人、唯求私欲、自然害他、薄情寡义,自己衰落时他们便会弃之不理,不知羞耻,对于正法誓言及因果报应毫不在乎,琐事繁多,难以满意,经常以争执、危害及嫉妒等非法手段欺惑他众,虚度人生。 只要与这些凡夫交往,就会减少善法,增长不善,诸圣者也是远离彼等。因此,为了断除修持解脱正法之违缘,我也不应交往任何凡夫,而应独自修持寂静等持。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六修法终 组员提出的疑问是: 第一,如果说与在家人过多交往会有过患的话,那么为何与出家人交往也会有过患?在家佛弟子多多亲近出家师父们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啊。 第二,我们这学习到菩提心这一品,明白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重要性。但是根据86修法的意思来说,岂不是对众生舍弃了菩提心?这两者如何圆融。 第三,很多道友表示实修时内心难以真正的去观想远离自己的父母亲眷,多是脑子里走一遍形式而已,没有质量的观修这对自相续的改变还有没有意义? 出家人当中有很多情况,如果是亲近善知识当然很殊胜。 而如果有些出家人不如法,具足上述所说的种种过失,与之过度接近有可能导致自己增上烦恼,很多经典提到要远离恶友,有些恶友会显现出家的形象,比如提婆达多、善星比丘等等(如果是示现在另当别论)。乃至也有很多魔众化现为出家人的形象宣说各种邪知邪见、破坏佛教。 没有舍弃菩提心。 只要内心没有舍弃度化众生的愿望,就不是舍弃众生。而是因为自己暂时没有能力调伏众生,为了避免自己受到负面影响,暂时在身语上远离,内心可以发愿自己好好修行,具有能力之后尽早度化他们。 哪怕只是稍微观修一下,也会有作用,也会动摇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气。一方面自己要清楚,即使自己再恋恋不舍,死的时候一定会分离。(正见C1)

  1. "不决定如是成熟果报"怎样理解? 问:益西上师在《讲记》中说:"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门论》中讲到作而增长需要具足六个条件:①猛利意乐,故思而作;②正行业圆满造作;③④作后无追悔心并且欢喜;⑤无有能害对治;⑥具有决定成熟彼果的功能。所谓作而非增长,即是不具足以上六种条件,所以虽作业,不决定如是成熟果报。" 弟子请法师开示:"不决定如是成熟果报"怎样理解?
    答:个人理解为,不一定,不必然, 不一定(必然)会以那样的方式成熟果报。

  2. "八解之池"是什么意思?-《加行教材6-115课》 问:前行115课215页的《杂譬喻经》公案中所说"八解之池"是什么意思?
    答:《维摩诘所说经》提到:【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满】。 《佛学常见词汇》当中提到: 【"八解脱" 又名八背舍,即八种训练去除贪著的禅定。 一、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 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即心中虽然没有想念色的贪心,但是要使不起贪心的想念更加坚定,就还要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永远无从生起,所以叫解脱。 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即一心观想光明、清净、奇妙、珍宝的色,叫净解脱,观想这种净色的时候,能够不起贪心,则可以证明其心性,已是解脱,所以叫身作证,又他的观想,已经完全圆满,能够安住于定之中了,所以叫具足住。 四、空无边处解脱。 五、识无边处解脱。 六、无所有处解脱。 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这四五六七的四种解脱,都是无色界的修定人,各在其修定的时候,观想苦、空、无常、无我,使心愿意舍弃一切,所以叫解脱。) 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灭受想定又名灭尽定,谓人若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就会领受色声香味触之五尘,领受五尘,就会生出种种的妄想来,若有灭除受想的定功,则一切皆可灭除,所以叫灭尽定。】

39. 疑问 -《加行教材6-

114. 115课》

问:请问念修金刚萨埵清净业障,是否说明善恶可以相抵?是否与百业经中所说的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的因果不虚定律相违呢? "护持无为实相,安住空性能使罪业彻底清净"是站在实相的角度讲,与因果不虚的道理不在一个层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吗

1. 在某些情况下善业和恶业可以相互影响,包括抵消,比如嗔恨心可以摧毁善根,这是恶业消除善业;忏悔可以清净恶业,这是善业可以清净恶业,

《金光明经》提到:【"千劫所造无边罪,一次作忏亦清净。】没有矛盾。 此外也有善恶不抵消的情况。

2. 在实相的层面,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客尘,没有罪业,本来无染也无需清净。

而在世俗谛的层面,护持实相这种殊胜的修持就可以清净无量罪业。(正见C1)

40. 圣者感因和凡夫有不同吗? -《加行教材4-69课》

问:阿罗汉和菩萨受业果报应,和普通凡夫有不相同吗?
答:肯定是不同的。因为证悟了空性,断除了我执,具足各种殊胜功德,不会像凡夫这样感受痛苦。(正见C1)

41. 请问 "根德圆满",中的'德'字该如何理解。-《加行教材》1-18课

问:请问18课上的"根德圆满",中的'德'字该如何理解。
答:大概可以理解为,功德,作用,功用的意思。(正见C1)

42. 贫依于死 -《加行教材》2-34课

问:34课上师讲记中:贫依于死。 末学不明白这里死与贫的意义。
答:往昔诸噶当派大德,有所谓的四依处:"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这是噶当大德留给后学的精华窍诀。 四、死依于干涸之壑:保证贫穷一直到死,一定要死在山沟里。 (以上是《前行广释》108课当中的内容)(正见C1)

43. 疑问 -《加行教材》4-69课

问:69 课中目见连尊者被打的公案中,上师说道他在被打的时候神通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就是说业因果成熟时再大的神通也是没有用的,请教法师在此处,阿罗汉他是真的在感受被打的痛苦吗?还是一种示现?阿罗汉和佛在感果上的区别在哪里?
答:阿罗汉被打肯定没有凡夫这样的痛苦,因为已经断除了我执。 但许多阿罗汉还有业,佛陀已经彻底没有了业,所以阿罗汉有的时候感果是真的有业在成熟,而佛陀完全是示现。 另一方面,目犍连尊者本身是佛菩萨的化现成阿罗汉的形象,自身境界与普通的阿罗汉还是不同的,为了利益众生可以有多种示现。(正见C1)

44. 什么是五欲? -《加行教材》2-34课

问:34课中上师讲到:"作为一个修行人,修行务必要自始至终,保持不变。比如,出家人从受戒起一直到临终,都要戒律清净;在家人也应一辈子生活简朴、业际无倒,在非常清净的状态中死去,这是最快乐的。不然,你最初舍弃一切,最后又一一重新捡回来,身陷五欲不能自拔,在欲求不满的心态中离世,这是十分悲惨的。"这里的"身陷五欲"中的五欲是指那五种?
答:色声香味触 (正见C1)

45. 关于梦的问题

问:一位道友时常梦到一些很奇怪的梦,比如会梦到传承上师等等。她不知道这些梦是否属于是修行的验相。又不能随便去问别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不知道问谁比较好?
答: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感应的梦境尽量不要随便对普通人宣说,以保密的方式隐藏功德非常重要。从另一方面来说,无论怎样,自己都不应该有傲慢心,应该观察自己的信心、悲心、智慧是否增上。通过这些可以判断自己的修行是否有进步。多祈祷传承上师的同时,要长期坚持闻思修。(正见C1)

46. 佛的三种事业是指哪三种事业? -《加行教材》1-11课

问:"佛的三种事业都与讲经说法有关"。请问:佛的三种事业是指哪三种事业?
答:《现观庄严论释·弥勒教言》当中提到:【己二(广说事业之功德)分三:一、略说本体;二、广说分类;三、摄义。   庚一、略说本体: 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   能表示第八品法身的三法(即本性身、报身、化身),如是第四事业的本体,以方便教化所化众生的事业连续不断,尽生死轮回未空之间,最终的果位这一法身的事业永不间断。   庚二(广说分类)分三:一、安置于道之所依;二、安置于道之本体;三、安置于道之果位中。】 个人分别念理解,有可能可以对应此处的三种事业。(正见C1)
问:再请问法师:"道之所依"是指啥?是指修道的所依身吗?
答:"道之所依" 可以理解为修道的所依身,比如人天善趣之身。(正见C1)

47. 闻法方式的问题 -《加行教材》1-10课

问:闻法方式中五不持:未领会而持、上下错谬而持、颠倒而持,大的方面讲都包括在未领会真实义中,但侧重点不同,所以分为未领会、上下错谬、颠倒而持三种。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某种角度也可以这样理解, 有些时候如果并列安立的话,未领会而持可以侧重对应那种没有通达真相、但也没有完全错误理解的情况,比如把好的当作一般的,把白的当作红的。 而颠倒而持则可以侧重对应与真相完全相反的情况,比如把好的当作坏的,把白的当作黑的。(正见C1)

48. 往生法乃摧毁中有之向导 -《加行教材》6-139课

问:前行139课法本276页:笑金刚:往生法乃摧毁中有之向导。弟子不明白什么是"中有之向导"?
答:中有这个词可以理解为中阴,如果能够顺利的往生净土会脱离中阴身的境界。(正见C1)

49. 请教第138课有关往生法

问:关于往生法,弟子有如下问题请教:

1. 往生分类中第一种

利根者见解决印持法身之往生中所指的利根者是不是已经证悟实相的登地菩萨,如果是的话,那么修行在什么阶位的圣者是需要通过往生法成就?

2. 是不是只有即生成就者才不需要往生法了,即生成就者一般是指修行到了什么阶位?

3. 此处的往生法是不是密宗里独有的,如果是的话,存不存在修学显宗的圣者不懂得往生法而在很久的未来才能成佛?

4. 《前行备忘录》中说,心识还随外缘转的时候,就要运用往生法,如果不随他所转已得稳固(即有了证悟境界)之时,不需要往生法。所以说 "修道低劣者用往生法来迎接"。文中提到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是现见见道法性真谛的诸位圣者的往生方法。请问此处括号中说的"有了证悟境界"是指的什么阶位?

1. 个人理解,有些时候即使还没有达到一地菩萨的果位,但如果对实相有一定体悟,也可以修持这样的法。

2. 通常来说,如果获得了圣者果位,就已经出离了轮回,即使没有专门修持往生法也不会像凡夫这样在轮回里流转。而很多成就者有时也可以示现行持法身往生法,或者其他往生法,前往清净刹土,可以有很多甚深的必要和密意。

3. 通常来说,在显宗当中很少见到这样的往生法。

但如果获得了圣者果位,在其自身境界当中可以具足神通,自在前往很多清净刹土,面见诸佛,闻受各种法要。

4. 个人不太确定。论典提到:【心识没有得以自在、只是白天显现光明境界而还没有达到夜晚光明、誓言清净的行者,在命终之际,】

后面还提到:【由于现今没有证悟导致,】 个人理解这些内容可以表明即使还没有获得圣者果位,但具有一定的修持的行者也可以修持法身往生法。而如果获得了圣者果位,即使没有刻意修持往生法也不会有障碍,当然如果示现修持往生法也没问题。 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向上师三宝忏悔。 (正见C1)

50. 疑问 -《加行教材》6-115课

问:忏罪时没有发菩提心,堕罪只能减轻不能彻底清净。 这个观点因从哪些角度理解?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堕罪忏不净的话,那么小乘如何忏罪?是不是永远没有忏净的时候?
答:个人理解:罪业其实有很多种类,有一些佛制罪,比如破菩萨罪、破密乘戒的罪业,如果不具足菩提心是非常难以清净的。或者说具足的菩提心才能够与大乘、金刚乘相应。而小乘当中,也有很多公案当事人虽然进行了忏悔(没有菩提心),过后仍然感受了惨烈的果报,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当事人在不具足菩提心的情况下,所做的忏悔的力量是不够圆满的。(正见C1)

51. 疑问 -《加行教材》5-

91. 92课

问:

1. 第91课里提到:《前行备忘录》中说,祈祷之前,应于三宝所依面前陈设五供。请问是哪五供?

2. 可以认为修舍无量心时, "愚舍"是必经的一个过程,继续往前修,就不会再是愚舍了吗?

1. 《苏悉地经》中提到:涂香、花、烧香、饮食、燃灯。也可能有其他安立方式。

2. 要看具体的根机和因缘,有些情况也是可以不经过 "愚舍"的。(正见C1)

52. 七德

问:弟子不理解愿我乃至生生世世 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中的"七德"是指哪七德,弟子未查到佛教中的七德。
答:第一,种姓高贵。第二,相貌端严。第三,长寿。第四,无病。第五,缘分优异。第六,财富具足。第七,具有智慧。

53. 疑问 -《加行教材》4-70课

问:前行70课有如下疑问:

1. 佛陀为什么制定不许伤害无情物的戒条?

2. 翳罗叶龙王都忏悔了,还要受这么多年的果报,如果我们在受报当下忏悔,会有怎样的作用?这个公案的重点是不是侧重要说明在心念上轻慢如来教言的严重性。

3. 星宿婆罗门的公案中破戒的原因跟密宗大成就者娶空行母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吧?

4. 妙德女求为修菩萨行太子的妻子,为什么会生大功德?是不是说与菩萨结缘既是与佛法结缘的殊胜功德另外还有哪些殊胜功德

1. 在很多情况下,有一些事物虽然是无情物,但是也能发挥很多积极的作用,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有一些无情物当中也会有一些有情居住(比如孤独地狱、树神等等),也可能有其他甚深的密义。

2. 忏悔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力度、质量。在口头上泛泛的忏悔也叫忏悔,具足四对治力长期忏悔也是忏悔,相应的作用肯定是不同的。就像你生病之后,偶尔随便吃一两次药也叫吃药,按时按量长期服用药物也是叫药,当中相关的效果还是有差异的。

3. 个人不是很明白你的问题是什么,在密宗当中,行持双运的修法可以有很多层甚深的密义,很多个角度来理解。有时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因缘来分析。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通过这个公案可以成立,在具足善巧方便的情况下,行持双运的行为是如法的。

4. 因为她当时的心态对菩萨具足欢喜心,是一种想要清净的心态,因为这种欢喜心可以产生功德,也能够得受加持。(正见 C1)

问:第三疑问:关于星宿婆罗门的公案破戒和密宗大成就者娶空行母可以理解都是双运吗?本质是不是没有什么不同?可能因缘有所不同。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从外在示现的行为来说,都是双运。 但相关的因缘和密意,可以有所差异。但共同点都是:如法的。(正见C1)

54. 关于 "定业"的疑问?-《加行教材》6-116课

问:我是1206届前行组的,现在学习到116课,在讲记250页中间部分"这个观想很重要!这样修持的时候,除了前世的定业以外,很多魔障甚至附体,都能消除。"这句话的意思是前世的定业不能消除吗?如果是,我在《入行论》第10课,看到所谓"定业不可改"是没有好好忏悔,对治,如忏悔是能清净的,这两方面怎么圆融理解呢?
答:个人理解,定业有的时候指的是力量特别强大的业。 假设我们的对治力量不够,就难以扭转,或者说难以完全扭转。"这样修持的时候,除了前世的定业以外,很多魔障甚至附体,都能消除。" 个人理解,如果我们通过这样修持,很多魔障和附体等等都可以消除,而因为定业的力量非常强,所以也需要我们以强大的力量来对治,自己就要努力提高修持的质量,包括可以长期修持等等,只要自己对治的力量足够强大,也可以扭转定业,而如果自己没有很认真精进的修持,想在当下完全扭转定业 有时是比较困难的。(正见C1)

55. 关于往生法的疑问 -《加行教材》6-138课

问:在中阴时认出文武百尊便得解脱这一段里讲,在本尊显现的一刹那,要是能认出本尊就能解脱,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只要观清净心把一切的显现都观成佛菩萨和本尊就能解脱呢?还有如果是冤亲债主变化成本尊和佛菩萨的样子,就想把你带往三恶道,那要是去了是不是就堕入三恶趣了。请开示。
答:在那种特殊的状态下,如果能够安住在清净心、信心的状态,确实很容易就解脱。只要你的心是缘佛菩萨,对佛菩萨产生信心,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就可以遣除各种魔障。(正见C1)

56. 学佛修行的感受以什么方式介绍才合理?

问:学佛修行的"感应",除了上师之外是不能说的。可是,我们习惯谈些"感受"来互相激励。那么,怎么把握谈"感受"时的度呢?"感受"和"感应"好像不是太好区分。
答:个人理解:在某些情况下,自己对某一些法义有一定的通达或者是感悟,或者是生活当中相关的经历,在合适的情况下与道友适当分享。而关于自己一些感应的梦境,或者是禅修境界当中的一些特殊体验,则尽量不要随便宣说,可能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观察。(正见C1)

57. 前行引导文中 "不衰不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果位"这句话的含义?

问:弟子对前行引导文中"不衰不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果位"这句话的前提不是很清楚,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这句话指的就是佛陀的果位,佛陀(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不会衰败,不会退转(退失),是人、天所应供养礼敬的对象。(正见C1)

58. 请问随身佩戴六字真言戒指的问题

问:上师在《离幸福很近》里有一课是专门讲观音心咒之功德的内容,提到应该戴观音心咒或者观音像,那么请问这些圣物怎样佩戴才如法。如市面上有一些观音心咒的戒指和手镯及项链,可否佩戴,请开示。
答:有一些刻着心咒的挂件,是可以佩戴的。戒指和手镯个人不太清楚,假设要佩戴,也要尽量恭敬对待,因为咒语是佛菩萨的化现。(正见C1)

  1. "智者于妙欲,知苦多无益"的含义-《加行教材》2-35课 问:加行教材第35课中,我乳轮王所说的偈子:"虽降银币雨,贪者无满足,智者于妙欲,知苦多无益。"中"智者于妙欲,知苦多无益"应如何解释?
    答:大概可以理解为 , 智者对于妙欲这个对象,了知其本性具足很多痛苦,没有很大的利益。(正见C1)

60. 磕大头的疑问

问:修加行的磕大头时,用拍九节佛风吗?
答:学会当中没有专门这样要求,如果你自己要这样行持也是可以的。(正见C1)

61. 关于回向的问题

问:如果有家人生病很严重, 我们会为病人行持一些特别的善法,比如 大量放生,大量念经..... 回向时将行持的善法功德只回向给病人, 这样是否如法?
答:建议还是尽量普皆回向,期间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单独回向,这样善根不会耗尽。(正见C1)

62. 13课辅导录音

问:末学录音了前行13课的辅导,希望上传,以便佛网上没有时,师兄们能及时重复或补听录音。不知如法否?
答:建议咨询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63. 关于《前行35课》问题

问:《前行35课》"所以对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请问法师,怎样理解"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
答:佛果是不会有衰败、退转的, 是人、天众生所应供养的对象, 圆满正等觉就是佛果。(正见C1)

64. 文武百尊 -《加行教材》1-12课

问:法师加行12课有上师关于文武百尊的讲记。请问现在学习加行的道友可以在网上看文武尊(请文武百尊像)。或者复制百尊像吗?或者观于这些修法的文字吗?
答:如果有条件尽量得受灌顶之后再看。假设没有得受灌顶,但信心特别大,没有邪见,发愿将来修加行等,有时也可以开许看文武百尊图片。 但很多中阴修法的相关文字,还是要得受灌顶才可以看。有特殊开许除外。(正见C1)

65. 什么叫漏尽通 -《加行教材》2-31课

问:前行31课中,大恩上师讲到"有梵志四兄弟,个个都获得了五通",下面小字中对五通的定义说"缺少漏尽通"。请问法师什么叫漏尽通。
答:漏尽通可以有很多解释。 有时大概可以理解为能够断除烦恼的一种神通,唯圣者具有。(正见C1)

  1. "四无量心"中的"无量"的含义 问:"四无量心"中的"无量"有哪几层含义?
    答:有时可以理解为所缘对境(对象)的数量是无量无边,也能够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和利益。也可能有其他解释方式。(正见C1)

67. 论坛里的问答交流,可以分享给非研讨班的学员和非学会学员的道友吗?

问:请问法师,您在论坛里和道友们的问答交流,可以分享给非研讨班的学员乃至非学会学员的道友吗?
答:论坛答疑板块的内容目前是公开的。但本人的某些回答尽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正见C1)

68. 磕头时和上师瑜伽一起修如何观想?

问:我们现在磕头时和上师瑜伽一起修的,上师讲的时候是分开分别将按皈依境磕大头和上师瑜伽来讲解的,那么我们具体观想的时候,如何把两者柔和起来,是按照皈依境观想,还是观想上师瑜伽的内容?上师瑜伽里面没说到忏悔,那么观想的时候,重点是放在忏悔上,还是祈祷法王如意宝加持呢?

69. 何为 "无热恼大海"?-《加行教材》2-28课

问:《大圆满前行》寿命无常"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科判中所说的"无热恼大海"是指的什么?

70. 顺治皇帝《出家偈》里 "一念差"的问题-《加行教材》2-36课

问:法本36课中: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也说:"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他以身著黄袍的帝王之躯,换去了身披紫袈裟的出家之命,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究其原因,完全归咎于他当初的一念之差。 这里的"一念差"具体指什么?是不是顺治皇帝和崇祯皇帝一样前世是修行人,由于在前世总爱做皇帝梦,还是由于在转生的那一念之差,导致今生做皇帝而没有做出家人,而后又醒悟了最终还是出家了。还是有其他的解释,请法师具体开示。
答:【"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顺治皇帝将此刻所流落的处境,归咎于当初的一念之差,也并不是无根无据的。古人云:"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对于修行人而言,如果没有对清净刹土生起信乐之念,如果没有在临终之际生起往生净土的意愿,是决不可能无缘无故而获得往生的。只有在真实意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往生净土、脱离轮回。 《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云:"阿难陀,若有众生,甚至一发心随念如来,欲往生彼刹,于讲授甚深妙法时,苦行及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发心观想善逝阿弥陀佛,生起意乐者,彼等于梦中能见善逝阿弥陀佛,终将往生极乐世界,于无上真实圆满菩提道中不退转。阿难陀,彼诸善逝照见实相故,于无量无边十方世界中,皆已念诵如来阿弥陀佛名号,并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无死鼓声总持经》云:"具信善男或善女,谁有信心、胜解及恭敬心,将往生净土。"《大乘无量寿经》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也以"获得解脱二种之六法",宣说了中阴解脱的窍诀。由此可见,在汉藏的诸大经论中,都再三强调了意念 哪怕是一刹那之意念,在解脱往生的关键问题上,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顺治皇帝在此偈中,以自己的沉痛代价为教材,意在告诫后人:一定要吸取前车之鉴,千万不要因现世的一念之差而在无数个来世抱恨终身了! 】

以上是《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当中的内容。(引用网址失效)(正见C1)

71. 关于 六度/ 恶作罪 的疑问-《加行教材》1-13课

问: 1/ 念佛时具足六度: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此处的布施,如何理解?舍的是自己的散乱分别吗?念佛时不挂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是非,人我。如何理解呢? 2/ 【恶作罪】是什么类型的罪业?
答:

1. 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断除对财物等贪执、吝啬的烦恼,断除布施的违品

悭吝。是非 ,比如世间的是是非非、成败得失等,人我指的是对众生和我的执著,我们要努力断除人我执。

2. 在戒律当中,有些时候相对于根本罪来说,是比较轻微的罪。 (正见C1)

72. 疑问 -《加行教材》2-36课

问:前行三十六课第225页内容,倒数第九行:由于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导致他后来还俗成了军队的首领。这里怎样才算是转为道用?

73. 疑问 -《加行教材》4-69课

问:弟子疑问:

1. 舍利子以偈颂回答: "正命众中无沙门,释迦众内沙门有,若阿罗汉有贪爱,即无凡小愚痴人。"是何意思?

74. 唐巴比丘公案 -《加行教材》2-36课

问:请问公案中提到"由于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导致他后来还俗成了军队首领" 这里的"转为道用"是什么意思是否及时意识到并且忏悔恶念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是忏悔并且制止恶念;或者以积极的正念摄持,例如发愿以正法军队降服魔军等等。如果具有比较高的境界,也可以直接认识恶念的本性,安住于实相。(正见C1)

75. 关于阿赖耶识方面的问题

问:阿赖耶识如同镜子的明清分,"明清分"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为镜面明清(能够映现影像)的部分,同样,阿赖耶识作为一种心识,具有觉知,可以说是明清的。(正见C1)

76. 关于业因果

问:《心性休息》第四品业因果里广说所依和能依这部分理解起来很难,有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可以辅助理解呢?
答:《中观庄严论释》等论典当中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可以参考。一方面,最初可以努力把握相关名词的含义,在法相名词这方面熟悉之后,就比较容易将法义串联起来。(正见C1)

77. 关于 "显而无自性"的理解-《加行教材》6-116课

问:在前行116课种观修金刚萨埵是"显而无自性",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理解?观修上如何修习?见解上又应该如何安立呢?
答:思考题的内容此处不直接回答。建议有条件可以闻思一些中观方面的内容,了知如梦如幻的含义。(正见C1)

78. 关于金刚萨埵观修问题

问:在观修金刚萨埵的时候,忏悔文念诵完毕,要观想金刚萨埵告诉自己"善男子,你的一切罪障、所失犯的戒律均已清净。"请问法师,既然已经清净那为何以后还需要忏悔?如果没有清净这样观想的意义何在?
答:个人理解,这样观想本身能够有助于清净罪业,就像你可以观想自己是佛陀,但你会不会问"我已经成佛了,为何还要闻思修?",通常不会,从某些方面来说,实相当中你本来是佛,以正见观想自己是佛陀有助于和实相相应。(正见C1)

79. 关于念诵质量的问题 -《加行教材》6-117课

问:法本中提到"仪轨念诵完以后,一到最关键的讽诵心咒时······"请问法师,为何心咒是最关键?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前边的仪轨只是一个铺垫,对观想等的一个描述,其目的是更圆满的念诵心咒。
答:个人理解,有些情况下,某些仪轨当中念诵心咒之前的内容,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为念诵咒语做准备,或者说我们可以按照仪轨的内容进行观想,安住在相应的境界当中念诵咒语。 另一方面来说,即使没有念诵咒语,按照仪轨当中其他的内容进行观想、念诵也有很大的功德和利益。(正见C1)

80. 疑问 -《加行教材》4-71课

问:顶礼法师,弟子请教:

1. 诚如《宝鬘论》所言: "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中的"及彼"怎么理解呢?

  1. "...尤其是大圆满的二十一种行为,这也无可厚非。"中的"二十一种行为"什么意思呢

3. 《佛遗教经》亦云: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怎么理解呢?感恩法师

弟子恭敬合十 答:

1. 及是以及的意思,彼指的是 "无有贪嗔痴","无有贪嗔痴"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身语等业也是善业。

2. 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

3. 大概可以理解为如果放纵这颗心,沉溺于烦恼,那么就很难产生善法(善事)。(正见 C1)

问:对"贪嗔痴及彼。。。。。。及彼生业善"弟子还是对"彼"没有理解?
答:"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第一个彼指的是"贪嗔痴",第二个彼指的是"无贪嗔痴"。(正见C1)

81. 能够依止法师吗?

问:汉地佛教徒都是找一位法师做师傅来指导修行,高僧大德也都被称作法师。而藏传佛教中都是依止上师,而上师的弟子一般都很多,比如我们的索达吉上师,可以说弟子遍天下吧。如果哪位弟子有些个别问题,想得到个别交流的机会,基本上机会渺茫。请法师开示,藏地佛教中可以不可以找一位法师做师傅,以便指导学习佛法呢?
答:这方面要看个人的因缘,关键是信心,有些修行人虽然身体距离善知识有一定距离,但具足信心祈祷,也能够获得殊胜的加持和感应,解除各种疑惑,获得成就。 如果要同时依止其他上师,也是可以的,一方面依止之前可以观察对方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法相,一方面依止之后自己也要努力做一个好弟子,对所有的上师都要恭敬。如果是学会的学员,也要尽量遵守学会的各项管理规定。(正见C1)
问:可不可以依止学院的法师呢?
答:这些可以看自己的因缘。如果要依止,之前需要观察对方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法相,依止之后自己则要努力做一个好弟子。(正见C1)

82. 未婚发生性关系是否如法?

问:一个离婚的朋友,现在和一位异性朋友交往,有发生男女关系,但是两人以后不确定会结婚。这位朋友对佛教也有一些了解,觉得这样做有可能不太好,问我怎么样。个人分别念认为这样做肯定是不太如法的,但是本人没有这方面的教证理证,怕说出来误导了对方。请法师关于这个问题做一下开示。
答:这方面个人不太清楚,可能要看具体的情况。假设这样的情况难以避免,还是建议当事人尽量以比较认真负责的心态来对待,即使没有结婚也不要轻易做出欺骗背叛之类的行为。(正见C1)

83. 具证年老求学问 -《加行教材》2-36课

问:加行36课,从出世间方面说明好和坏是无常的一节里,原文讲:有这样的俗话:"具证年老求学问,舍事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主人。"请问:具证年老求学问也是在说明从好到坏的无常变化吗?弟子怎么感觉只是修行次第的颠倒,没有明显好坏变化的无常呢?
答:个人理解,也许指的是某种情况下,有的修行人早年获得了一定的修行境界,后来这些修行境界退失了,境界退失之后所产生的一些情况。(正见C1)

84. 穿鞋听法的问题 -《加行教材》1-13课

问:在闻法方式中说"穿着鞋子听法是需要遮止"的。在汉地,很多道友在家里书房内的书桌前通过电脑听法时,是穿着鞋子听法的。请问法师,这时是否也需要把鞋子脱了,盘腿坐在凳子上听法呢?
答:个人建议还是尽量脱鞋。(正见C1)

85. 关于清净心的问题

问: ### 1. 什么是清净心?

2. 什么是观清净心,与清净观是一样吗?

3. 在实际行持时怎样去做?对于清净观的行持有没有衡量的标准,就是我们怎样去检验自己的清净观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到清净观?

答: 1,清净心有很多层次和种类,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和场合来分析。

2. 在某些情况下 "观清净心"与"安住在清净观当中"意思差不多。

3. 究竟清净就是佛陀的境界。此外,可以说八地菩萨的境界比我们的境界要清净。

如果有条件可以闻思一下如来藏方面的法门,了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清净的道理。一切显现确实是本来清净的,我们之所以没有见到,是因为自己的无明,观清净心可以让我们和实相相应。如果我们已经有了不清净的这种幻觉,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有法的本性就是法性,事实上 法性是本来有的,有法是本来没有的,只不过我们无明,把法性见为了有法。 比如 一个白色海螺,你眼睛出问题了,看成了黄颜色,这个时候,可以说 黄色海螺的本性是白色的海螺, 但并不是说黄色的海螺真实存在,只是因为你见到了黄色海螺,所以要让你明白这不是真实, 如果你痊愈了 你见到的就只有白色的海螺。(正见C1)

86. 疑问 -《加行教材》1-14课

问:弟子请教法师前行第14课:阿琼堪布的上师教导阿琼堪布"暇满难得等每种加行的体相、条目、次第,应该将其全部谙熟于心,且牢牢印持不忘"。请问如何理解"暇满难得等每种加行的体相、条目?"。
答:个人理解,体相可以理解为本体、属性、法相等等。 条目,比如闲暇相关的内容,需要远离八无暇,圆满包括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等等。(正见C1)

87. 唐巴比丘 -《加行教材》2-36课

问:36课 唐巴比丘 怎样解释?是地名还是职位名?
答:唐巴是他的名字,比丘是他的(出家)身份。(正见C1)

88. 四种梵行指什么?

问:《大乘经庄严论》中说:佛陀的善说,初中末善妙,句义圆满,具足四种梵行功德。请问法师,四种梵行指什么?
答:【从体性的角度,具足梵行四德: 初"纯一"者,即是宣说不共外道等的细无常、行苦、无我等故,与余者不杂不共之功德。如云:"对治一切烦恼敌,救护众生离恶趣,具救治德故为论,他教无有此二者。" "圆满"者,即并非仅仅对治如欲界少分烦恼,以及如治病之药般寂灭少分痛苦的方便,而是断尽所有三界烦恼的对治法圆满。如补处弥勒云:"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 "清净"者,即是宣说所知法界体性清净的自性中本来障垢清净的所诠义,而且是显示,缘彼的能境智慧也相应法界的缘故,寂灭颠倒戏论。 "鲜白"者,即于法界自性清净未如是证悟的诸客尘障垢及习气,以无误衡量实相之道净除之后,实相全体显露的离垢清净,就此而说"鲜白"。 如是"梵"者,即是涅槃,属于其道或行之法,称为具有梵行四德。】 以上是《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当中的内容。(正见C1)

89. 请教供曼扎

问:前行备忘录中写阿琼堪布供曼扎时"每天需用的粮食都会以香料水蘸染一下,而供修过的粮食则不再重复使用",请问此处是指每天换成新的粮食还是每座都换?
答:个人理解,如果有条件可以每次都换(粮食只供一次,供完之后就可以用来布施鸟类等等)。 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缘条件,每座或每天换都可以。(正见C1)

90. 佩戴【般若摄颂】的疑问

问:佩戴【般若摄颂】可以利益亡者,那么在亡者入土时挂件应该取下呢还是可以一直带着?
答:是否可以入土个人不太清楚。如果是亡者平时随身佩戴的挂件,可以与身体一起火化。(正见C1)
问:《般若摄颂》挂件一直随身佩戴,因为农村一般都是土葬,所以请问法师亡者能否带着《般若摄颂》土葬? 问:我们更无着落了,怎么取舍呢?
答:如果你不知道是否可以一起土葬,那么取下来就可以了。(正见C1)

91. 《修心利刃轮》第10课佛陀四力、四无畏具体是什么?

问:在《修心利刃轮》第10课中,请问代表具备佛陀的四力、四无畏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13. 十力(:知处非处智力、知业报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根胜劣智力、知遍趣行智力、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知宿住随念智力、知死生智力和知漏尽智力)。

  

14. 四种无畏(:正等觉无畏、漏永尽无畏、说障法无畏和说出离道无畏)。】

以上《现观庄严论释 弥勒言教》当中的内容。(正见C1)

1. 疑问 -《加行教材》2-38课

问:

  1. "而作为修行人,即使两个人身体很健康,离别时也应该当成永别:"我们以后不一定能见面了,极乐世界再见吧!"时时有种无常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世间人或许觉得这不吉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这里所指的"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是不是说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加强对无常的认识?

2. 为什么刹那念有为法无常的功德远远胜于供养目犍连等圣者呢?

答:

1. 个人觉得某些方面可以这样理解。 2,这是佛陀智慧照见的结果。

从某些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无常观,以常执心行持各种善法,也有功德,而同时如果能够以无常观摄持,调服内心,会更容易和实相相应,功德会更大。(正见C1)

2. 何为有相禅定无相禅定?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属于哪种

问:何为有相禅定无相禅定?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属于哪种?

3. 关于文武百尊的问题

问:如果为了利益众生,让他们种下解脱的因,能不能发文武百尊图?
答:个人建议谨慎而行,当中很多内容和密法相关。 如果是信心特别大、没有邪见的人,虽然没有得受灌顶,有时对于观看图片也可以有一定开许。但如果看者产生邪见诽谤等等,过失非常严重。(正见C1)

4. 关于修曼茶罗的进度

问:按照1201届加行班的进度,下周就开始学习供曼扎罗了,请问可以开始修供曼茶罗吗?或者是学习完125课之后才可以开始呢?
答:这方面和管理相关,建议咨询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5. 关于本尊的疑问

问:关于本尊,弟子有以下疑问敬请法师释疑。 1) 确立本尊的时间, 是否在开始学习加行或其它相关的佛教课程时就可确立本尊了?还是有其他的一些规定? 2)本尊是否可有两位? 确立一位菩萨为本尊后是否可更改为另一位菩萨 还是两个都可为本尊?
答: 1,根据自己的因缘都可以的。

2. 通常来说,一位修行人可以有多位本尊。(正见 C1)

6. 关于实修法中的上师瑜伽修法

问:按照要求,我们在做观修前都应该修上师瑜伽,祈祷上师的加持,请问法师,按照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仪轨,最后的回向是否还是需要念诵呢?还是祈祷法王如意宝后,安住,然后开始正式的观修内容,在一座结束后,再进行总的回向呢?
答:都是可以的。(正见C1)

7. 关于供灯请灯的疑问

问:如果亡者家属给亡者供灯要请灯,哪这笔钱卖灯的老板会有因果吗?
答:不太清楚你说的"有因果"是什么意思。 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老板发心清净,如法行持,可以积累善业,产生善的因果。 如果老板自己发心不清净,有欺诈行为等等,那会产生恶的因果。(正见C1)
问:有因果 就是说享用亡财 算是享用亡财吗?
答:个人理解,如果是合理的方式经营,应该是不算的。(正见C1)

8. 请问打印莲花生大士双身像有过失吗?

问:末学所在的1406加行组共修磕大头时,有观想皈依境。有的学员没有唐卡,末学在网上看到图片,和所请的皈依境图片一样,就打印了一些照片回来结缘给大家,有学员说现在还没到那个时期,不能用这样双身像的唐卡观想。请问这样有过失吗,需不需要收回重新准备?
答:皈依境的图片在前行法本当中本来就有,通常来说是开许和学员分享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发给具邪见者。

9. 加行疑问

问:新加行的师兄问:如果把每个上师都看作是三世诸佛的总集,那么诸佛菩萨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答:法身无二,诸佛(包括诸佛示现的大菩萨)安住的境界就是法身,无二无别。(正见C1)

10. 行住坐卧具正知,视木枙许无心乱的意思? -《加行教材》2-38课

问:前行38课上师老人家引用了《般若摄颂》的这句颂词弟子不知道这后半句句怎么解释。感恩法师能给予解答。
答:【 第九个不退转相是威仪如法,这由"行住坐卧具正知,视轭木许无心乱"一句来宣说。由于不退转菩萨长时串习善法,所以他的身语意非常寂静,包括行住坐卧的威仪也杜绝放逸、粗暴等不如法行为,始终以正知正念来摄持。所以他走路时,也不会一边唱歌、一边蹦跳,好像发疯了一样,而是看一轭木许的距离缓缓而行,以此原因他也不会出现迷路或跌倒受伤等情况。】 以上是《般若摄颂浅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11. 一问题请教

问:共修时,师兄们谈到感性思维的问题。学佛修行是否是要修行到感性思维。比如听到上师的声音会有流泪的感觉。 末学觉得是否这个感性思维应该是'觉受'吧。 末学觉得'觉受'只是法融入心的一种表现,不是目标吧?末学觉得,修行还是要能将思所生慧经过修行后,和心相融。不知弟子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答:【对每个人来讲,修行必须依靠一种特殊的加持,如果不讲究这些,佛教完全是理论的话,那就成了一种学术研究。虽然世人认为这种治学精神很有意义,但真正的佛教,既要讲理性,也要讲感性。假如不懂道理全凭信心,就像某些偏僻地方的迷信一样,相续中不一定产生稳固的定解;若全靠分别念推测而不讲信心加持,则已经失去了佛教徒的身份。因此,理性和感性这两者,在修行中都不可缺少。】 问:弟子还是不太明白,恳请法师开示。 是否可以以获得感性作为修法的目标或判断依据? 思所生慧是否就是靠分别念推测才能得到呢? 或者说理性是否只是以感官的世俗正量来研究和推理。 信心加持是否就等同感性?
答:关键看你自己如何定义"感性"这个词的含义。 如果从信心这方面理解,我们可以说信心非常重要,信心有很大的作用,即使你没有懂很多道理,如果信心很大,也可以获得成就。 从另一方面来说,理性、逻辑推理也很重要,而在因明当中提到比量需要以现量做基础,每一个推理都需要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可能还需要一个推理来证明,这个推理本身还需要一个前提,最初,你需要承认一个不需要其他推理来证成的基本的前提(就像数学当中提到的"公理"),后续的推理才可以成立,否则就会出现无穷的情况。(正见C1)

12. 疑问 -《加行教材》-1-15课

问:弟子有三个问题:

1. 弟子归纳:佛法边地大概有3种,不知道是否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请法师开示指导。

归纳:佛法边地大概有3种 1)不能见闻佛法之边隅下贱之种族。 2)没有教法、证法,也没有佛教四众弟子的地方 3)即使具足四众弟子但对众生身心无有利益的地方 1)不能见闻佛法之边隅下贱之种族。 如本课讲的:例如,边陲异教的教徒们,声称损害为正法,视杀生为善业,对神明杀生祭祀,把损害众生视为解脱。 2) 没有教法、证法,也没有佛教的四众弟子的地方 比如: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城镇、一些道友的家乡,那里没有教法、证法,不具足四众弟子,因而不会有修法的机会,我们称之为佛法边地。 上师在本课中讲的:现在有些城市中,连三宝的名号也不知道,佛与神都分不清楚,虽然兴旺发达、极其繁华,但造恶业十分严重,这些地方均可称为"边地"。 还有个别偏僻地方,对佛教一无所知,许多思维方式非常可怕,根本没有取舍因果的概念。

  • 3. 即使具足四众弟子但对其身心无有利益的地方 如: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单位团体、乃至寺院,如果具足四众弟子,但是如果此地方的人们对佛教一无所知,四众弟子没有人宣讲佛法,没有人修行,四众弟子对众生的身心无有利益的地方也叫做佛法的边地。 或者具足四众弟子,有人宣讲、修行佛法,但是很多众生就是不信仰佛法也不修行,那这些众生也叫边地人。这也是所谓的边地。

2. 持邪见者:是指置身于佛法之外、持有常断邪见的外道。

弟子感觉可以把它列入边地中的第一种:不能见闻佛法之边隅下贱之种族。 请法师开示:边地和持邪见的区别在哪里?

3. 佛经中也说: "生在边方鄙恶处,耳不曾闻说法声,无识恒居蔑戾车,此处岂能闻正法?"

请法师开示:无识恒居蔑戾车。"无识"是什么意思?
答:

1. 个人觉得某些角度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2. 前者可以侧重环境带来的影响。后者可以侧重众生自己的内心。

3. 无识,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缺乏见识、正见、正信。 (正见C1)

13. 疑问 -《加行教材》5-96课

问:"若以血肉供养三宝,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请从两个反面进行分析。"这里的两个方面是指那两个方面?
答:一种是普通凡夫以烦恼心故意杀生而供养的情况,另一种是密宗当中以殊胜的见解和善巧方便摄持的清净行为。(正见C1)

14. 关于八无暇的观修中的疑问

问:关于八无暇的观修,八个都观完算一座,还是说也可以观一个,时间达到了一座观修的时间。最后八个一起观。哪一种比较规范?
答:也许可以有多种方式。而个人建议,在每一座当中尽量将相关引导文完整地观修一遍,其中不同的部分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有时间长短的不同。(正见C1)

15. 金台是什么意思? -《加行教材》2-38课

问:38课中:他告诉大家:"金台已到,我也该走了!"说完即安然往生。这里"金台"是什么意思?
答:可以理解为金色的莲台。(正见C1)

16. 什么是禅定的美食? -《加行教材》2-38课

问:38课中"饮食受用是无常的,如果你有一些修行境界,应当享用禅定的美食。"这里"禅定的美食"是指那些方面?
答:某些时候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禅定的境界是非常殊胜的,安住在禅定境界中非常安乐,就像享用美食一样,有经典提到"禅悦为食"。(正见C1)

17. 疑问

问:

1. 善恶业存在阿赖耶上,成佛后阿赖耶就没有了?

  1. "证悟空性与生起悲心是同时的"如何理解呢?

3. 怎么理解 "四无色、止观"呢?

答:

1. 可以说成佛之后阿赖耶就没有了,完全现前了如来藏的功德。

2. 实相(佛性如来藏)当中本具智慧和大悲。

3. 四无色可以理解为,无色界的四种情况(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止观指的是寂止和胜观。(正见 C1)

18. 疑问 -《加行教材》4-72课

问:

  1. "证悟空性与生起悲心是同时的"如何理解呢?

2. 正如《百业经》所言,果报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蕴、界、处上。怎么理解 "蕴、界、处".感恩法师

答: 第一问见这个帖子:(引用网址失效) 因为,心性如来藏本身具足智悲力的功德,证悟了空性,佛性当中本具的无缘大悲会显露出来。(02圆瑛深)
答: 蕴:五蕴(色受想行识)。 界:十八界(六根、六识、六尘)。 处:十二处(六根、六尘)。(正见C1)

19. 动物临终之际能否动它的身体

问:动物在临终时也有四大分解的痛苦吧?在它临终时是不是也要等神识离开以后才能动它的身体,就像对待亡者那样?
答:个人建议可以参照对待亡者的方式。(正见C1)

20. 关于无常中一些有规律的变化,怎样去理解?

问:我们在学习无常时,劫的增减,四季的变化,及昼夜的变化,财富地位等的无常变化,总结出了无常四际,以及亲怨好坏等我们都好理解,但对劫的增减因福报产生的,人寿由长到短的往复循环规律,以及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循环,昼夜的循环。这种有规律的变化怎样用无常去理解,正是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使我们增强了执着。
答:很多轮回当中的规律,究竟来说也是无常的。比如四季,如果器世界存在,可以说相对比较固定,然而如果有一天器世界发生巨变或者毁灭,四季的规律也会发生变化。(正见C1)

21. 供护法的疑问

问:弟子想问的是供护法的饼干中有鸡蛋的成分可以供护法吗?
答:通常来说是可以的。 如果是供养大鹏金翅鸟,则尽量避免使用蛋类食品。(正见 C1)
问:弟子现在没有用带鸡蛋的饼干供护法了,请问法师那带鸡蛋的饼干弟子吃了算杀生吗? 弟子发愿生生世世不杀不吃众生肉, 还有的时候在上班的地方吃饭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 店里给订的饭里面有菜和肉一起炒的 弟子只吃菜不吃肉这样可以吗?有过失吗? (正见C1)

22. 公案的疑问 -《加行教材》2-36课

问:弟子在学修第36课时有一个地方不明白,上师在开示苦乐无常时讲到一个公案:《佛教科学论》中也曾讲过一个故事:某地有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一天,他的诊所来了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她像鸡一样发出"皮鼓、皮鼓"的声音,同时身体猛烈颤动,两手像鸡翅膀一样向左右扩张。她说自己喉咙有病,请求疗治,但诊察她的咽喉,并没有什么异状。这位医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看患者的样子,很像鸡被绞杀时的状态,询问之下,她正是当地有名的贩鸡商的太太,于是他拒绝了她的求诊。这位太太听了以后,两手如鸡翅般颤动,叫着"苦呀、苦呀",回到家倒地便死了。 对于这个公案,弟子有以下几点不明白: 这名医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为何他会直接拒绝病人的求诊呢?以弟子的分别念的理解:

1. 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说,看到他人痛苦,佛弟子应当发悲心来帮助他人脱离痛苦;即使从医学上无法医治她,至少也可以让她念佛、忏悔。

2. 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救死扶伤是一个医生的天职,他也不应当置病人于不顾。

答:个人理解,可能是这位医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对方,异熟果已经成熟,难以转变,而且对方当时的心态等等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劝导等等,有很多细微的因缘我们不一定清楚。(正见C1)

23. 疑问 -《加行教材》1-15课。

问:八无暇中没有提到阿修罗,阿修罗天天打仗,也没时间修行,为何八无暇没提到呢?阿修罗算是无暇吗?如果不是,那阿修罗怎么修行呢?为何只有人身最适合修行呢?阿修罗修行有成就的吗?
答:某些阿修罗也具有一定的善根,可以修行佛法,佛经当中也提到有阿修罗在佛前闻法的内容。但除了这些具足善根的阿修罗之外,其他很多阿修罗修行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包括散乱等等。(正见C1)

24. 如何理解关于饮食和睡眠是无常的? -《加行教材》2-38课

问:38课中关于饮食和睡眠也是无常的,这个应该如何去理解?
答:饮食本身是在变化的,做好的饭菜放几天之后就可能变质,吃下去之后通过消化也会改变,等等。 睡眠也是一样,昨晚你可能睡得香,今晚也许会失眠或者做噩梦。饮食和睡眠本身,每一秒钟也都在改变、变化。(正见C1)

25. 有关念修金刚萨埵的疑惑

问:末学现在学到念修金刚萨埵百字明这一品,有几个疑问请法师开示一下。

1. 起初讲到百字明的功德时说道百字明可以净除失毁誓言、破三昧耶等一切罪障。但是在118课时又说道如果破誓言者超过3年没有忏悔则绝对没法弥补,就算想忏悔也没有人能接受他的忏悔。请问这两者如何圆融,到底百字明能否净除破誓言罪?

2. 现在来汉地弘法的上师很多,也经常在网上进行各种灌顶,网络灌顶的覆盖面非常大,那么通过网络灌顶的成千上万的人中,如果以后有人具足邪见公开诋毁上师成为了破誓言者,那么参加这次网络灌顶的所涉及到的所有人是不是都要堕落而无法挽救?如果堕落的话那大范围的网络灌顶是不是弊大于利?

3. (假设)破誓言者如果能通过百字明清净自己,那么他是不是能再回到上师和道友身边?

1. 个人理解,如果没有超过三年,就可以通过忏悔完全清净。如果超过了三年,忏悔有作用,但要马上完全清净比较困难,因为自己完全失坏誓言之后,很难和这个忏悔法门相应。

  1. "那么参加这次网络灌顶的所涉及到的所有人是不是都要堕落而无法挽救?" 不会。 因为心相续是不同的,就像佛陀弟子当中有的获得解脱,有的堕入恶趣,各有各的因缘。 当然,如果是明知道有人已经彻底破了誓言,却以烦恼心亲近交往,那可能会对自己的修行带来障碍。作为金刚道友,和破誓言者保持距离就行。

3. 要看具体情况。(正见 C1)

问:既然各有各的相续,那么因冒渎破戒者的晦气而株连失戒怎么理解呢?甚至同饮一个山沟里的水都会受到影响,这个和因果规律中的自作自受如何圆融呢?
答:个人理解,因为破誓言者有很多晦气 会对修行带来极大障碍,所以不应该亲近, 打个比方, 你和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会导致你也得艾滋病,这和因果规律本身不矛盾。

26. 请问研讨的录音在哪里下载?

问:在资料下载区好像只有供修和法义辅导.请问在哪里可以下载到 答:通常来说,研讨不开许进行录音。只有管理员可以录音,如果有需要可以和各组管理员索要,自己听完之后可以删除,未经开许禁止转播。(正见C1)

27. 关于菩提心问题

问:有师兄学习加行教程第一册问:

1. 天人很少发菩提心,无佛法引导。天人发菩提心很罕见,作为我们人,这一世修菩提心,修行最后没有成就,转生天人后,以前发菩提心的果还能不能生起来;

2. 假设我们转生到天界菩提心生不起来,那我们是不是还要经历多少万劫后,转生为人后才能又有菩提心的种才能成熟吗;

3. 在修的有菩提心的基础上,既然在天道里面生不起菩提心,重新在投生轮回过程中,也会堕落在恶趣中,恶趣中是有因果,那个因果会不会把他原有的菩提心善根给耗尽。

答: 1,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2,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3. 恶业是恶业,善根是善根,某些情况下,恶业可以暂时障蔽善根,但缘佛陀的善根和缘分不会被耗尽。

28. 疑问 -《加行教材》6-138课

问:弟子请教往生法的问题:

1. 化身往生法:138课中讲到他们既不想前往清净刹土,也不想在本尊中示现成就,以化身而利益众生。应如何理解这段话?

2. 化身成就的来利益众生,就是我们所说的乘愿再来吗?还会在轮回中迷失吗?是不是永不退转了?

答:1,个人理解,有些行者打算继续示现投生在轮回中利益众生。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学习《六中阴》可以详细了解。

2. 根据不同的境界可能有不同的情况和示现。(正见 C1)

29. 密宗胜过显宗的疑问

问:在《前行》法本中有提到密宗胜过显宗的四个特点, 其中有一个是" 不难" ,并且文中列出一个实例 国王恩扎布德一边享受世间的妙欲, 一边通达心的本性。 弟子的问题是: 1) 请问学密宗的在家和出家人是否也可这样享受世间的妙欲而修呢( 舍弃五戒十善)? 2) 如果说要到一定的境界才可以这样,哪这个境界的界限在哪里呢? 3) 如这个境界较高的话,哪会不会修显宗也可成功呢,因为显宗的高僧大德也会有一些窍诀教戒他们的弟子的呀?

1. 如果自己具足相应的根机和因缘,在显现上不舍妙欲而修的情况也是可以的,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因缘。但不是说完全沉溺在庸俗的欲望当中,而是说显现虽然不舍妙欲,但内心已经转为道用,乃至能够认识五欲的本性,通达实相等等。

如果你说的"舍弃五戒十善"指的是以烦恼心破戒、以自相的烦恼行持十不善业,那是不如法的,不是一回事。显宗的《维摩诘所说经》也提到:【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2. 要看具体的根机,以及自己修什么样的法门,怎样修,等等

,要观待具体的因缘。

3. 假设修行人在很多方面的素质差不多的情况下,修密法会成就更快。(正见 C1)

30. 外义、内义、隐义、密义释义? 问:请问什么是外义、内义、隐义、密义?

答:有时大概可以理解为,同一段文字,其中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含义、意义,包括外在、内在、隐藏的、秘密的。比如,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问答》当中提到:【其实,仓央嘉措的情歌可以从不同层次理解,这些情歌有外、内、密的意义:外义是世间的男女感情,内义折射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密义则揭示了修行的心态和方法。】(正见C1)

31. 本尊的疑问

问:弟子不知何为本尊?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本尊?
答: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信心来选择,也可以请高僧大德抉择。(正见C1)

32. 观修时毗卢七法中的问题

问:

1. 七法中三股金刚印是拇指和中指及无名指捏着吗?小拇指是和中指无名指一起弯曲靠拢、还是单独弯曲不和它们靠拢、或者是伸直那?具体怎么做。

2. 金刚拳压大腿根时具体是手心朝上还是朝下,拳头的哪个位置压着。 答:

1. 按照法本进行就可以。 2,个人理解应该都可以,只要压到就行。

33. 关于 "无明"和转经纶的问题

问:

  1. "一念不觉而生无明",如果说众生本具如来藏 那如来藏是什么时候被客尘所障蔽的呢?如果说我们原本是清净光明的自己 后来被客尘障蔽 那我们再次证得如来藏本性之后是不是还会再次被障蔽呢?如果众生从一开始就是无明的状态 那怎么能叫本具如来藏呢?

2. 有位师兄收到别人给送的转经纶但是不清楚有没有开过光,这种情况下可以重新开光么?如果自己念诵字母咒开光,这样如法么?

答: 1,"我们再次证得如来藏本性之后是不是还会再次被障蔽呢?" 不会。打个比方,就像你迷路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认识了回家的路,就不会再迷路。

2. 可以。 (正见C1)

问:那我们本具的如来藏是什么时候被客尘所遮的呢?
答:从某些方面讲,时间本身是轮回的一部分,实相本身是超越时间的,所以难以用时间来衡量实相。当你在问"什么时候"之时,可能已经把时间作为一个不可超越的坐标了。如果时间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坐标,那么你可以说在时间之上,可以有涅槃和轮回,我们可以用时间来衡量这两者,但时间本身是无明的产物,涅槃已经不在时间的范畴当中的,也无法用时间来衡量。 比如你在梦中,梦里的你有10岁,你在梦里可以往前推,9岁 5岁 1岁 乃至更往前, 但是你很难在梦里推出你是怎么进入梦的,因为梦里的时间只在梦里存在,现实当中没有梦里的一切,所以从某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当下的每一秒都在重复着轮回产生的过程,都在反复运作着第一刹那,除非你觉悟。 总而言之,时间空间本身是轮回的一部分,一旦成佛,时间空间都不成立了,许多圣者可以"以一念见三世","尽一切劫为一念",你在梦里度过了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可能才刚刚睡着,你在轮回里度过了无数劫,醒来发现轮回其实一秒钟都没有存在过,没有时间本身,从来就不存在时间。 更多内容 如果有机会学习密法也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34. 关于观修光碟和磕头问题

问:

1. 有师兄想发心刻录观修碟片。但是在上师引导观修中大约20多分钟,上师又会出现一次引导。这样在观修40分钟中共有2次引导,这位师兄想把20多分钟中上师的那次引导去掉,这样是否如法?

2. 智悲佛网中磕头的是200个。这位师兄发心弄了磕头光碟,在制作中自己加的有500个大头的,有300个,这样可以吗?

3. 在打坐观修中,这一座打了1小时20分钟。是不是可以算2座呢?

4. 供护法和烟供的时候是放着光碟做的,师兄们都在下面学习打的手印,没有传承可以随便跟着打手印吗?

5. 有一位师兄对于磕头光碟有疑惑,她在智悲佛网里面的磕头后面安住中没有上师引导,可是我们自己师兄刻录的光碟修上师瑜伽观修安住时候有上师一直引导的声音,她想问在上师瑜伽安住中那个有上师引导声音是应该有吗。为什么智悲佛网上师瑜伽安住中没有上师引导声音。。。。

答:很多内容和管理相关,建议咨询教务处管理法师。

4. 如果有信心也是可以的。(正见 C1)

35. 如何理解 "有漏的财物"-《加行教材》2-38课

问:38课中上师提到"世间人对有漏的财物极为重视",如保理解"有漏的财物"?
答:有漏这个词语有很多解释,此处可以理解为世间的财物是有漏的,有漏有时可以理解为无法出离轮回、容易产生烦恼等等。(正见C1)

36. 身体受用如何能回向?

问:有的师兄回向时说,愿我三世之善根,与无始劫的身体受用悉皆回向法界众生......请问这样回向对吗?无始劫的身体受用如何能回向?
答:有的时候可以理解为布施。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发殊胜菩提心之前,必须要通过七支供来积资净障,同时还要舍施我们最执著的三种事物:身体、受用、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 此三者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执著的。当然,没有信仰的人对三世善根不一定执著,除此以外,作为想受菩萨戒的人,还是比较执著自己的善根。然而,"为利有情故",我们必须要布施自己最珍爱的身体、有生之年所积累的房屋金银等财产受用,以及未来过去现在所造的一切善根。目的是什么?为了一切众生获得真实的利益。方式是什么样呢?没有吝啬心、贪心、傲慢心,不求任何回报和来世的安乐,心甘情愿地舍弃自己的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和过去的身体、受用没有办法布施给众生,因为未来的还没有产生,过去的已经灭尽。然而,善根在未来和过去都是存在的,未来的善根可以通过现在发愿而作回向,比如心里计划要造某种善根,现在便可将此功德回向给众生;过去的善根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成熟,相续中的果报没有享尽,故也可以进行回向。这一点在《无尽慧经》中也有说明,经中说:"心和心所忆念过去的善根而回向有情,作意未来的善根而回向菩提。"因此,未来和过去的善根都可以布施给众生。 而且,这种布施的功德相当大,《菩萨地论》中云:"倘若诚心诚意将所有的事物,作意布施给一切众生,表面上看这只是很小的资粮,但实际上能积累广大无边的功德,此乃智者们布施的一种方便。"因此,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我们作为凡夫人,要把身体布施给众生,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后面也会讲到,布施身体要到一地菩萨以后才可以做)。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在心里面观想,作意自己将来获得佛果之前,一定要把身体、受用、善根全部进行布施。 我们凡夫人对这三者非常执著,从小或无始以来,对自己的身体、寿命相当贪执,这一点每个人都有明显的感受;不仅如此,孩童时代对玩具,长大以后对财产,我们也是拼命地据为己有,不让别人占一丝便宜;等到稍微懂一点取舍的道理、明白一些善恶功过之后,又开始对善根产生贪著,自己现在念了多少部经、修了什么法,经常念念不忘、挂在嘴上。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我执与我所执,也为了利益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们一定要舍弃对此三者的执著,将其完全布施给众生,若能做到这样,在短暂的人生中也能积累广大的资粮。 因此在接受菩萨戒时,我们一定要在心里观想,把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布施给众生。堪布根霍在著疏中还说:"假如遇到病魔或是一些违缘,念诵此偈来调伏自相续,加持力是相当大的。"华智仁波切等传承上师们也是如此,在平时的修行中,一旦遇到违缘障难,他们并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按照噶当派高僧大德们的做法,将自己的身体受用统统布施给怨敌。比如我今天生病了,真的感觉有病魔在侵扰我,或在我的修行过程中,人与非人制造违缘,这时候不要认为"我要依靠降伏咒来摧毁魔众",这样的动机是非常不好的。所谓密宗的降伏法,必须是在远离嗔心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假如你是为了保护自我,以自私自利的心和嗔恨心来降伏魔众,这个过失是相当大的。修断法时也是同样,无始以来众生对"我"和"我所"有十分可怕的执著,为了舍弃这种执著而修持佛法,那么修任何一个法都会变成断法。这在大乘修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非常关键的一种修行。 所以,我们在遣除违缘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的发心是为了什么,假如是为了保护自我,那你应该想想自己在修什么法?昨天中午有个年轻人闯进我家里来,非要让我念一个《心经回遮仪轨》的传承,他要马上修回遮法。我就问他:"你修回遮是为了什么?"他说:"希望回去的路上比较顺利,为了保护自己。"我又问:"你觉得回遮是什么意思?""就是降伏魔众!"当然,没有自私自利,完全是以超度他众的慈悲心为出发点,依靠《般若经》或密宗的降伏咒来降魔,这也是允许的,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任何人也没有理由毁谤。然而,真正要修回遮时,一定要先观察动机是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回遮的对象并不是外面的魔,而是如毒药般自私自利的"我"。修断法时也是同样:必须要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魔众非人,任其享用,怎样造违缘都无所谓。这种实修法确实非常殊胜,我们以后如果遇到困难,觉得可能有人或非人正在造违缘,就应该把这个偈颂念一遍,然后心里面想:你们想造违缘就造吧,怎么样都无所谓,反正我的身体已经布施给所有的众生了。 平时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在工作中或者事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当这些出现时,一定要采用噶当派将违缘转为道用的殊胜教法,这也是全知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的传统。以前上师如意宝如果感觉不太顺利,好像会出现违缘的时候,就念一些断法的偈颂或修持般若法门,将自己的身体受用全部布施给众生,让众生随便受用,这样以后,违缘马上就烟消云散、消于法界了。 所以,我们在修持大乘佛法的时候,行为应该有所改变,心理应该有所依靠,毕竟每个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一点挫折和坎坷。前不久,我们二十年没见面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互诉心声,当各自阐述这几年来的经历时,没有一个人是比较顺利的,都是"我的生活如何如何痛苦"、"我遇到了怎样的挫折磨难"。后来我告诉他们:"生活就是这样的,你们这二十年的路是弯弯曲曲,以后的路肯定也有弯弯曲曲,因为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本性就是痛苦。但我想如果大家学习了佛法,并借鉴大乘法门的某些修行方便,路虽然是弯曲的,但你感觉还是很直的,不会有太大的痛苦。"有时候我们的确应该想一想,学了这么多的大乘佛法,如果遇到逆境时应该怎样对待?这一点,不仅仅是在家人,包括我们出家人也应该有所考虑!】 以上是《入行论讲记》的内容。(正见C1)

37. 对轮回的疑惑

问:有一位新加行的师兄对因果不虚深信,但是对"轮回"来世不相信,如果引导?
答:如果不信轮回,那皈依戒是否存在都可能成问题。 首先你可以告诉他,他举不出"轮回不存在"的依据,他最多只能说"没有看到"之类的,但"没有看到"本身不足以证明不存在。如果他能够意识到他无法证明"轮回不存在",这就是一个开端,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理解轮回的存在,无论是推理还是公案等等,有机会他可以学习一下《前世今生论》,不同的众生最初相信轮回的方式不同,观待各自的因缘。(正见C1)

38. 《胜出天神赞》 中的疑问。 问:《胜出天神赞》

中在讲述天人的过失时尊者是用这样的话来描述的 "大天随爱无耻娶害妻, 遍入过凶作废瘦灭亲,母食人肉俄玛杀非天,邪师贪酒而佛无少过。" 弟子的问题如下: 1) 梵天母、帝释母、大自在母等八大天女经常到尸陀林里喝人血、吃人肉,这里的人血人肉是我们人类的吗? 还是天人的? 2) 这里提到 俄玛杀非天 是过失, 为什么56课中谈到天人同非天打仗我们要希望天人胜利又不是过失了呢?
答:

1. 个人理解可能是人间的,有些内容是外道论典当中自己承许的。

2. 如果以嗔恨心杀人就有过失。

我们希望天人获胜,是善心,因为天人获胜意味着善法力量的增上,对众生有利。 如果我们期间夹杂嗔恨心 也是要杜绝的。(正见C1)

39. 关于研讨题目 -《加行教材》7-144课

问:144课的研讨题可以发在论坛里吗?
答:研讨题目在论坛分组培训区会公布。 但答疑区不提供关于这些题目的交流。(正见C1)

  1. "胜义俱生智"-《加行教材》6-119课 问:请问:"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行,依止他法诚愚痴。"中,胜义俱生智,是什么意思,百度上查不出来...... 从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可否理解为:现量证悟空性。
    答:"可否理解为:现量证悟空性 "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种胜义的智慧是众生本具的,也可以说是佛性、如来藏。通过修行可以显露出来。(正见C1)

41. 供曼扎的问题

问:

1. 用米供时,所用的米是从另一个盆里取去来,念一遍抓一把供,然后落到面前的这个盆里,还是提前准备一些米放到面前的盆里,供时只是反复的从这个盆里抓?(看学院的供曼扎视频是把准备用的米放到面前的这个盆里,供时反复的抓用,如果这样整个10万的供曼扎用的米就不是很多)

2. 配制的香水如何做?是煮还是凉水泡。具体怎么做,资料上只有配方。

3. 要提前用香水浸泡米吗?还是供之前往米上喷香水略微湿润就可以?

4. 开始供37堆时,讲记上写念完百字明要向基盘上喷三下香水,而看学院的视频里没有这个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做?

还有一个问题。

5. 视频里结束前是念着供7堆手里做一遍供三身的就结束了,这个讲记里没有讲,我们每次供时是不是也要这样做?

答: 1,都可以。 2,都是可以的,可以用干净的水,在里面放一些红花等等。

3. 4,5,看你的情况都可以。 (正见C1)

42. 疑问 -《加行教材》5-98课

问:前行98课第296页第四段中,尊者说:"我对其他的因明不懂,但自相续的烦恼若得以调服,这就是因明。"这句话能不能理解为:能调伏烦恼的就是佛法。
答:大概也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因明最终之一的目的也是为了调服我们的烦恼。

43. 疑问 -《加行教材》6-118课

问:118课中的"正如密宗诸续部中说:"三门即使一刹那离开三坛城之本性,也违越密宗誓言。""请问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44. 三乘戒律当中,为什么密宗的戒律极难守护,失毁之后又极易恢复呢? -《加行教材》6-118课

问:在前行第118课当中,在宣讲忏悔功德之时指出,有一个三乘戒律的比较,为什么密宗的戒律极难守护,失毁之后又极易恢复呢?原文如下:"声闻乘中说:如若违犯一次根本堕罪,就像瓷器破碎一般无法恢复。破菩萨戒则如同珍宝用品破碎一般,比如,珍宝用品碎了,可以依靠能工巧匠得以修复。同样,依靠他缘善知识可以酬补菩萨戒;密乘戒则好似稍有凹陷的珍宝用品一样,也就是说,自己依靠本尊、密咒、等持进行忏悔完全可以清净无余。" 三乘戒律的守护,我们研讨法师已经给我们讲过了,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在这跟法师汇报一下,还请法师指点不足。因为小乘的戒律是从规范自己的言行这角度来安立的,比较粗大。菩萨戒是从心的角度来安立的,也就是要有一颗善心,一颗菩提心,如果失毁菩提心也就已经破了根本了。密乘戒则是从守护清净的实相的角度来安立的,只要与实相相违就破戒了。然而凡夫的心念总是跟实相相违的,所以最难守护。 昨天我们班自己研讨共修就有师兄提出了为什么密乘戒律相比较而言又极难恢复?弟子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错,还请法师予以明示: 从见解的不同或者说智慧的高低来安立。入行论云:"复已慧差别,层层更超胜。"小乘的见解,只证悟了人无我和部分的法无我,还承认有无分微尘、无分刹的实有执着,所以对他们而言,破戒了就是破戒了,很难恢复,就好像瓷器被打破一般无法恢复。而菩萨戒是从心上来安立的。如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菩萨证悟诸法空相,虽然有如梦如幻的显现,却根本没有一个实有法 的存在。是无而现的。(二转?)所以好比珍宝用品碎了,可以依靠能工巧匠得以修复。同样,依靠他缘善知识可以酬补菩萨戒。密乘戒是从究竟的实相安立的,是本来清净的大无为法,(三转?)因为见解究竟,智慧究竟,修法也极为究竟,比如百字明的修法,与上师瑜伽合修,既有生起次第,也有圆满次第,直接果为道用,所以密乘戒则好似稍有凹陷的珍宝用品一样,也就是说,自己依靠本尊、密咒、等持进行忏悔完全可以清净无余。"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也是善巧方便的不同,上层的修法当中具有很多殊胜的善巧方便法门。(正见C1)

45. 关于博朵瓦格西仁波切开示的问题 -《加行教材》2-39课

问:第39课,关于博朵瓦格西仁波切开示若专修一法,无常最为重要。并做了5个方面的开示,请法师开示此5个方面的层次及内在逻辑如何?是从粗大到细微吗?
答:密意甚深,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开显。(正见C1)
问:在39课最后的华智仁波切祈祷文中,"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此句,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死无常面前,当下虽未死的我们,都是将死的老年?

46. 关于三法印

问:有同修说看到一个开示说,四法印中的"一切皆苦"不究竟, 这一句可以包括在诸行无常里面,成为三法印。弟子觉得这个说法不对,诸行无常是从迁变角度,一切皆苦是从本性角度阐述万法本体,是一体两面,是这样吗? 有三法印的说法吗?和四法印什么关系 答:某种角度来说,四法印略说就是三法印,三法印广说就是四法印,开合不同。"有漏皆苦"在世俗谛当中就是真理,如果你说胜义谛当中没有苦,那么也可以说胜义谛当中同样没有"无常",胜义谛远离一切概念,无常、苦、空、无我这些概念都不成立,如果在世俗谛当中,这些都可以成立。(正见C1)

47. 无死坚地的含义? -《加行教材》2-38课

问:38课76页米拉日巴尊者的公案:......最终获得无死的坚地,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怖。"无死的坚地"弟子暂时不能理解,请法师开示!是不生不灭?
答:可以理解为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佛果,超越生灭,是坚固的境界。(正见C1)
问:涅磐是佛陀入灭的专用名词喽!弟子总是在想:佛果的究竟意义是不是行持佛道的过程?如果单单只是追求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从这个层面理解是不是过程即是果呢?
答:佛果的境界不生不灭,但也不是断灭,有智悲力的功用,也具有大安乐,远离一切苦。 自利的角度为了离苦得乐追求佛果是有意义的,从利他的角度为了度化众生追求佛果也有意义。(正见C1)

48. 五种自圆满与八无暇 -《加行教材》1-16课

问:末学觉得五种自圆满与八无暇有些相似之处,比如:五种自圆满:所依圆满、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八无暇:未处三恶道及长寿天、未生边地、无喑哑,非持邪见者。 这些概念有些分不清楚,请法师开示。
答:很多内容是可以对应的,论典提到:闲暇是本体,圆满是特法(属性),二者安立的角度不同,但内在确实有很多联系,也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抉择。(正见C1)

49. 关于大悲心问题 -《加行教材》5-97课

问:为什么仲敦巴尊者听到卡隆巴格西总是到一个蚁穴旁边,蒙头天天痛哭,脱帽,合掌,边流泪边说:......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请问为什么仲敦巴尊者说宣说功德,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

50. 疑问 -《加行教材》5-97课

问:顶礼法师。请教加行教材第四册278页仲敦巴格西说"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为什么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
答:个人理解,可能是卡隆巴格西时常示现谦虚、隐藏功德。(正见C1)

51. 疑问 -《加行教材》3-74课

问:74课书中"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嗔恨心,诽谤上师、憎恨上师、讨厌上师,甚至打骂上师,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如颂云:"如是上师等诸佛,害彼亦入安乐道,何人正信依止师,降下一切功德雨。"这一段话,恳请法师开示,

1. 为什么与上师结上恶缘会断绝轮回?

2. 颂词:如是上师等诸佛,害彼亦入安乐道,何人正信依止师,降下一切功德雨,如何解释?

以上是《入行论讲记》当中的内容。(正见C1)

52. 前行疑问

问:现前断证功德"断证"如何理解?
答:断,比如断除烦恼障、所知障等等障碍。 证,比如证得智悲力等等各种功德。(正见C1)

53. 前行疑问

问:"远离一切戏论之法身任运自成而安住"如何理解?
答:法身是远离一切戏论的,超越一切概念执著,同时也是任运自成的,不是因缘和合重新产生的事物。(正见C1)

54. 一位师兄的苦恼

问:这位师兄是一位医生,医院里有堕胎的孕妇申请需要经过她的手盖章才可以。请问这位师兄有没有罪过?
答:个人理解这样非常危险,如果她本人内心具有随喜堕胎的发心则很可能犯严重的杀业,即使心里没有随喜但通过这样方式提供顺缘也很可能牵连业果。(正见C1)

55. 关于预备罗汉的问题

问:带班时学员问:为什么合格的居士被称为"预备罗汉"而不是预备菩萨? 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后来自己想,也是,为什么像百业经等很多经典中都是记载佛陀在世时期修行人大都是证得阿罗汉果,而没有证得佛果呢?大乘比小乘后出现吗?
答: 1,"预备罗汉"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2. 大乘和小乘都是佛陀宣说的,佛陀遇到不同根机的众生就可以宣说不同的法门,而且有些时候佛陀宣讲同一个法门,不同行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为什么像百业经等很多经典中都是记载佛陀在世时期修行人大都是证得阿罗汉果,而没有证得佛果呢?" 某些方面来说,证得佛果所需要的福慧资粮要远远大于证得阿罗汉果所需要的资粮, 而佛陀时代也有很多行者获得大乘的成就,比如很多经典提到,佛陀宣说此经后,有很多众生获得法眼净(初地),或者无生法忍等等,乃至也有很多众生听佛讲法之后发起大乘菩提心,这些内容在佛经当中很多。有些地方也提到过行者在佛陀面前闻法而证得佛果的情况。(正见C1)
问:预备阿罗汉的说法是在《慧灯之光: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里提到。
答:【从小乘的观点来看,是指阿罗汉。居士就是亲近阿罗汉 还没有成为阿罗汉,是预备的阿罗汉。但我们有没有预备,那还得看看够不够标准,够不够资格。如果是一个具格的居士,那就可称为预备阿罗汉。 预备阿罗汉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我们就从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第一个是居士的见解;第二个是居士的修法;第三个是居士的行为。有了见解、修法、行为之后,自然就有了果。小乘的果就是阿罗汉;大乘的果就是成佛。】 以上是《慧灯之光》当中的内容,这是从小乘自宗的角度安立的。(正见C1)

56. 关于91,92修法的问题

问:前行观修的第91,92修法非常甚深,因为我们没有闻思过中观,所有不知该怎么修,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资料吗?
答:如果有时间可以学习一下《中论讲记》、《中观庄严论释》、《心经讲记》等等,在智悲佛网上有相关资料。(正见C1)

57. 关于阿赖耶识

问:【慧灯之光:浅谈因果关系: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都有一个心的相续,此心相续有时候有眼耳鼻舌等五识,有时候没有,但无论它有怎样不同的分别,总有一个恒时不灭的存在,就叫阿赖耶识。】 请问法师,阿赖耶识有说是无常的,这里的恒时不灭是从哪个角度安立的呢?
答:在成佛之前,阿赖耶识始终都存在,就可以称为不灭。 存在的同时,刹那也在变化。(正见C1)

58. 所修曼茶罗 -《加行教材》6-120课

问:第120课中,所修曼茶罗 在所修曼茶罗的基盘上,放置五堆所供物。这五堆,可以明观为五部佛,也可以明观为皈依境。......。不管是哪种观想,都要将所修曼茶罗放在供台上。 请问法师,上师没有着重讲这个,弟子该怎么供?这5堆是在37堆之前修吗?还是说需要一个单独的基盘供这5堆,然后放在供台上?那是不是意味着供桌上需要供一个37堆,还需要供一个基盘5堆呢?
答: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专门准备一套曼茶罗,作为所修曼茶罗,长期供在佛台上。(正见C1)

59. 化身曼茶罗 -《加行教材》6-121课

问:第121课讲到:化身曼茶罗,表示一位化身佛所化的世界。那么请问法师:"化"的意思是什么?是化现的意思?还是教化的意思?
答:化身的化可以理解为化现,所化的化可以理解为教化。(正见C1)

60. 关于所修曼茶罗

问:我们小组有三种理解:

1. 先在基盘上放五堆表五方佛或皈依境,然后供37堆和3身摆在供桌上。

2. 只供37堆和3身然后摆在供桌上。

3. 先供37堆和3身,然后摆五堆摆满三层放于供桌上。哪一种正确?

答:多种方式都可以,个人理解,许多时候是先供37堆、三身,之后再放在供桌上(摆放方式可以有多种,再将所修曼茶罗观想为五方佛等)。可能有多种方式。 问:先供完37堆然后抹去再供三身吗?然后再放在供桌上,是这意思吗?如果是把三身放在供桌上,那就是有3层,可是120课说是在基盘上观想五方佛,那基盘上那3层三身观想成什么?
答:"先供完37堆然后抹去再供三身吗?然后再放在供桌上,是这意思吗? "也是可以的。 "在基盘上观想五方佛,那基盘上那3层三身观想成什么? "都可以观想为五方佛和相关的眷属尊众。(正见C1)

61. 疑问 -《加行教材》2-41课

问:请问:听到地狱的痛苦和寿量之后认为虚构不实,进而生起邪见,此罪业远远超过造五无间罪,为什么?
答:个人理解,邪见本身是严重的不善业,这是法尔的缘起规律,邪见本身和实相是背离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产生了这样的邪见,那在这些见解的驱使下很可能造各种严重的罪业。(正见C1)

62. 疑问 -《加行教材》2-39课

问:前行39课中的一段原文: 格西答道:"如果想专心修行一法,无常最为重要。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以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又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则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这一段原文可以分为五层,弟子想请问这五个层次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是否是由浅入深趋入佛法的递进关系? 问:我们共修时也遇到这个问题,后来我们自己为了好记忆简单总结为:1,相信佛法;2,厌离心;3,升起信心;4,希求法;5,精进修持。是递进的关系,不知道是否合理。等待法师开示!
答:可以理解为针对修行的初中后阶段,轮番强调无常的必要性。(正见C1)
问:关于这个问题弟仍然不是很清楚,能否请法师开示得更细致一些!
答:抓住"最初、中间、最终"这条线就可以,总之我们要明白,无常的修法在很多场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正见C1)

63. 请法师开示有关供37堆曼扎的疑问

问:按照上师所教授的完整的一套修曼茶罗仪轨应该是先修一遍三十七堆曼扎,然后三身曼扎,供到供台上再修七堆曼扎这样的顺序。但是上师也说三十七堆曼扎可以长时间供在上面不取下来也可以,那么如果不取下三十七堆曼扎的话,每天修的七堆曼扎怎么修?是不是只要供台上供着三十七堆曼扎,那么我们就可以一上来只修七堆曼扎么?
答:你可以在佛堂上长期供一个所修曼茶罗。 然后在上座的时候,你可以准备另一套曼茶罗,先供一次三十七堆的,再供三身和七堆等等都可以。(正见C1)

64. 疑问 -《加行教材》2-39课

问:在学修无常的最后一课

  • (39)的最后,大恩上师开示到:"那么,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随后上师列举了两个公案:应像喀喇共穹格西和智悲光尊者那样。 在讨论中师兄们提到,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修行人如何知道是否对无常生起了定解呢?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对什么对境(可以是人、事、物或名声、地位等)最执著,如果自己最执著的对境示现无常时自己都能坦然接受,自己心安理得。就像法王如意宝在《快乐之歌》中所说:"死也快乐,活也快乐,一切都快乐。"当我们达到这样的境界时,就可以认为对无常生起了定解?
    答:个人理解,无常修法有很多作用,比如法本提到的最初、中间、最终等等阶段都可以发挥很多作用,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是否产生了这方面的觉受。 比如 ,无常可以激励自己精进修持,那就看看自己是否有精进修法的心;无常可以断除我们对世间八法的贪执,那就可以观察自己对世间八法是否看淡放下了。等等。(正见C1)

65. 询问供曼茶罗问题 -《加行教材》6-120课

问:法本120课里面念一遍百字明上面一段最后一句讲'与此同时,内心专注所缘,不散他处而念诵七支供。'这句话里的念诵七支供是念诵具体内容,是不是普贤行愿品里的七支供?
答:可以有很多种七支供的仪轨,包括《普贤行愿品》当中的内容。(正见C1)

66. 地界中土的问题

问:地界中土是恒常不变的吗?
答:不太清楚你说的"恒常不变"指的是什么含义。你应该知道"诸行无常"的意义,这些事物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刹那生灭。 问:地界中土是可以变的吗?过去印度是地界中土。.从 现在的角度来看,印度还是地界中土吗?
答:还是地界中土。 (正见C1)

67. 没有皈依死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吗?

问:朋友的父亲在农村,六十多岁,因在南方一所净宗寺院参加过一次法会,对佛法生起好感,也发愿以后按佛教方式处理后事,但目前这位老先生还没皈依,对他所在的农村寺院没有皈依的信心和意乐,想问:没有皈依死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吗?
答:我只能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观待众生各自的因缘福报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差异。(正见C1)

68. 疑问 -《加行教材》2-40课

问:40课中怙主龙树也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是说一个众生做母亲的次数无量无边;还是说一个人做一个众生母亲的次数无量无边?
答:二者的数量都是无量无边的。(正见C1)

69. 关于恶友和善友

问:《佛子行》中说: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 《念住经》云:为贪嗔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 弟子想请师父开示,作为在家居士,日常交往多为同事亲朋,多数不是佛教徒,或轻或重,均有不同程度的贪嗔痴;如此,恶友的标准如何判断抉择,交往中的分寸当如何把握,与悲田如何圆融; 关于善道友,弟子在手边现有传承上师们的著作中找了找,没有发现如何与善道友相处、如何依止的开示。恳请师父慈悲开示,善道友的标准是什么,当在什么分寸和原则上进行相处、依止;善道友的关系缘佛法和上师而起,作为初入佛门的凡夫,身语难免世间习气,在交往过程中应如何将修行融入;学会的发心道友、尤其发心时间三年以上的道友,一般来说都是善道友,但往往也是学会的管理者,在此过程中,接受管理和依止善道友的分寸和原则应当如何把握?
答:【八、弃离恶友   总的来说,要断绝眷属仆人等所带来的一切愦闹,尤其是绝对不能亲近像毒物般的恶友。   总的来说,修行人在身心等各方面应该保持清净,不要因为亲友眷属耽误自己的修行时间,尤其是如同毒物般的恶友一定要远离。   下面是应该远离的九种恶友。   大善知识博朵瓦的传记《美丽的莲花》中写道:"破戒毁誓着魔及女人,见行不同追求现世利,秉性恶劣愚笨贪欲大,亲友等诸恶友当弃离。"   博朵瓦其实是笔名,他的真名叫宝明。据说博朵瓦格西是十六大阿罗汉雷登得瓦的化身,他在藏传佛教的后弘时期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对于此处所讲的九种恶友,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都需要尽快远离。   意思是说,破戒者、与上师和道友背道而驰的破誓言者、鬼使神差被魔左右者、亲近女人者、见解行为不相一致者、唯一贪图今生不求来世利益者、秉性极其恶劣难以和睦相处者、过于愚笨自心不向正法者、自私自利心极大之人以及亲友等全部属于恶友。   如果想做一个清净的修行人、出家人,就千万不要与这样的恶人交往。   如果与他们进行交往,则罪业自然增长,善心必然丧失。除此之外,根本也不存在张着大口、獠牙毕露、双目圆睁、手持利刃的其他恶友。   与他们整天交往的结果,就是善业灭尽、罪业增长。实际真正张着大口、獠牙毕露的恶魔根本不会危害你,就是这些恶友对你的损害最大。一般在寂静地方想要远离这些恶友非常容易,但在大城市里就很难说了,因此,修行人千万不要轻易离开寂静的地方!   其一、不能与破戒者交往,因为破戒之人,他自己最初不重视戒律,行为放荡不羁,长期串习而导致戒律沾染过患。   破戒者,不论居士还是出家人,有些人对戒律根本不重视,从来不防护身口意三门,这样一来,相续中很多恶劣的习气成熟之后,必定会染污自相续。   诸如他们平时就违犯四根本戒,作恶多端,根本不警惕劣行;   平时不守护戒律的这些人,根本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口中也是说说笑笑,谈论歌舞、冲突、经商、君主、大臣、土匪、盗贼、军事等各式各样的话题,以此消磨时光;   他们从来不对修行方面的教言进行探讨,整天讲歌舞等有关贪嗔痴的话题。   平时与其他人接触时,修行好不好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当中看出来,有些人整天讲世间的话题,除此之外,有关出离心、菩提心方面根本不提,因为在他内心当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串习。   因此修行人注意在相续中串习菩提心、出离心非常重要。   心里也充斥着贪嗔痴的分别妄念。可见三门不护罪行,放逸无度,无有惭愧,身语意成了装满罪恶的仓库。   有些人表面似乎在修行,但他相续中一点儿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都没有,整天在贪嗔痴傲慢嫉妒方面打转转,他的身语意就像是堆满恶业的仓库,一点一滴的功德都不具足。   平时应该观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尤其想要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就一定要祈祷上师,以前文殊菩萨在宗喀巴大师前显现时,宗喀巴大师问:"使自己成为修行人的窍诀是什么?"文殊菩萨说:"平时祈祷上师、本尊,遣除罪障、积累资粮,经常阅读大论典,只有这样,你的相续才可以变成修行人的相续。"这是文殊菩萨给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大家记住了吧!   所以经常祈祷上师本尊,遣除罪障、积累资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然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装满贪嗔痴的大口袋,这样实在没有必要。虽然我自己也不算什么修行人,但依靠佛经论典的教义以及高僧大德的传承与加持,对于哪些是修行人、哪些不是修行人还是很明确的。   所以,自己如若与这样的破戒者交往,那么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他的卑劣行为,最后也将落得个破戒的下场。即便是偶尔与他们来往,也会使戒律清净的良师益友心中不悦,以谴责的口吻说:"此人喜欢破戒者并与之交往,由此可见他必然逃不出破戒的下场。"并且心里也不再接受他了。   经常与不守护根门的破戒者行住坐卧、吃吃喝喝,人们也会对他议论纷纷:"这人现在看来戒律还比较清净,但经常与这些破戒者交往,恐怕他渐渐会破戒的。"而且心里也开始舍弃他。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追悔的?佛陀曾在《呵责破戒经》中义正词严地呵斥说:"必须像丢弃狗尸一样远离破戒者。"   佛陀在经典中说:对破戒者应该像丢弃狗尸一样尽快远离。   破戒者当中应该有两种人:一种人对前世后世、业因果一点儿不在乎;另一种人虽然以业力现前破了戒,但是愿意诚心忏悔。从别解脱戒的角度,对前者确实应该像丢弃狗尸一样尽早远离。   《蓝色手册释》中也说:"如若食用破戒者的食物,则被他的冒渎晦气熏染而不能思维正法。   本来你的修行还不错,但经常与破戒者交往的缘故,受到了他的恶劣习气的加持,从此以后修行也很难成功。   我曾经去拉萨时吃了破戒者坡凑瓦的一点食品,结果涅热巴说:'对你的修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障碍了。'   藏传佛教对与破誓言者交往非常谨慎,认为吃了他的食物也会染污自相续,一般对破小乘戒的人不会这样对待。   格西雅嘎巴和一位朋友,与一个破戒之人同宿在一个小屋里。格西雅嘎巴禁语默诵经典,夜里梦到那位朋友与他本人的肩上都染上了黑点,他将自己的污点擦干净后发现他的朋友还未擦拭,于是对他说,你应当诵一会儿经。仅仅在曙色升起时与破戒者同住一屋檐下,则堕入地狱。因此当格外小心谨慎。"   有些论典中说:与破戒者同住,将于八万劫中堕入地狱。《宣说轻重罪业经》中说:即使犯了五种堕罪中的轻罪,也会于八万劫中堕入复活地狱。即使犯轻罪没有忏悔,也会在八万劫中感受复活地狱的无量痛苦,根本戒与重罪更不用说了。   作为凡夫人,细微的戒条都不犯也很困难,但有些以业力现前,连根本戒都会犯,不管怎样,犯戒之后一定要诚心忏悔,否则后果非常可怕。   正像这其中所说,再没有与破戒者相处更危险的了。   最好不要接近破戒者,否则,自己也会染上他们的晦气。   其二、如果与破誓言、着魔者交往,自己也会中上破誓晦气,从而病痛萦身,恶缘灾祸等不幸之事屡屡出现,并且后世只能沦落到恶趣之中。为何这样说呢?诽谤上师,殴打师身,诋毁恪守同一誓言的道友,嗔恨善法,将上师的教言置之度外,而表面上却冠冕堂皇地说我在精勤做其他的事,此等破誓言之人其实也就是被魔左右者。   破誓言者实际就是着魔者,因为没着魔的话肯定不会破誓言的。世间上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私底下毁谤这个上师、那个上师,对善法根本不屑一顾,表面却经常说:"我在发某某心、做某某事情......"   以往因为毁坏誓言而投生为妖魔鬼怪的众生喜欢破誓言者并对他鼎力相助。   这些破誓言者虽然表面在做一些善事,实际却嗔恨道友、诽谤上师,真正是已经着魔了。 此外,对正法造违缘的所有恶魔也予以帮助,使他做背离正法之事顺利,因此将破誓言者称为被魔左右者。   为什么说破誓言者其实就是着魔者呢?以前毁坏誓言而投生为鬼魔的人,非常愿意帮助这些破誓言者,如今世间中有许多危害佛教的鬼神也会对他们帮助,因此他们就是着魔者。   有时遵守因果的誓言不一定很顺利,但破坏誓言的人,事业非常顺利,因为暂时来说,很多鬼神会帮助他们,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前途与事业都不会成功的。   他们就成了历代传承上师教言下具有势不可挡威力的护法神所降伏的对象,自己如若与他们为伍,那么上师、僧众以及护法神都会不高兴,也会对自己严惩不贷,以致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精神癫狂发疯等,   对这些破誓言者,只有依靠上师、护法神降伏。因此,如果经常与他们交往,所有的上师和护法神都不会高兴,这样一来,你也会受到护法神的惩罚 身体出现疾病、精神发生癫狂等,会遇到很多违缘。   国外的个别人说:"你们不要修密宗,不然会发疯的。"这是没道理的。但已经进入密宗却没有如理如法地修持,经常泄露秘密、诽谤上师、毁坏誓言,确实很有可能会着魔。因此,进入密宗以后先不着急修甚深的法,应该把基础法打好。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中说:自相续中若想生起功德,首先要积累资粮、遣除罪障,而修习这两者的所有方便法可以包括在七支供当中。以前萨卡瓦格西到贡塘仁波切那里去,他问:"生起菩提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贡塘仁波切说:"遣除罪障、积累资粮。"   大家在相续中一定要对密法生起正见。现在很多人喜欢形象上的道理,但这是不稳固的,首先修习五十万加行,在质量、修量上都达到圆满,这样比较好。不然表面虽然是个修行人,实际对上师三宝一点儿信心都没有,对出离心、菩提心也不希求,却对世间的名声财物百般执著索求,那是非常可笑的。   以前博朵瓦格西讲了一个比喻,有个人住在其他人家里,当时吃了非常丰盛的晚餐,后来因为消化不了,特别想吐,但因为吃得太好了舍不得吐,就用绳子把自己的脖子绑起来,主人问他:"为什么把脖子绑起来?"他说:"吃了那么好的食物,怎么能吐出去呢?"博朵瓦格西说:"世间八法就是这样的,本来是应该吐出去的东西,但却总是舍不得吐。"   并且修法过程中也是出现莫大的违缘魔障。不用说违背上师教言、与同修道友彻底不能和解的严重破誓言者,就算是稍有不和的人也应当像对待毒蛇一般不能与之共处,必须远离。   不要说完全破誓言,稍微对上师、道友有些不满的话,就应该尽快远离。现在很多人说自己的修法不顺利,这可能就是因为你对道友、上师不恭敬造成的,这其实已经直接对你的修行制造了违缘。   其三、如前所说,作为出家的沙门绝不能亲近女人,甚至连目视一下也不允许。因此,必须断绝与他们亲密交往。   作为出家沙门,亲近女人是一种非常大的障碍;女众出家人也是这样,亲近男众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违缘。   其四、所谓的见行不同的朋友是指自己喜爱善法并行持,而他却热衷于罪业;自己喜欢高尚行为,而朋友却喜好放荡行为;自己在上师前听受正法,他却行持与之相反的非法并且行为举止与上师道友不相一致,上师道友外出行走时,他安住不动,上师道友们安稳而住时,他反而到处奔走,坚决不能与此类行为不同之人交往。   与自己见解行为不相同的人一定要远离,不能接触。这里指的是,自己喜欢行持善法,经常闻思修行,而这位朋友却热衷罪业,比如自己依止上师听闻佛法,依止寂静地方,他的行为举止却与上师道友完全相反;上师要求大家共同闻思修行,他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理睬;上师要求住在家里面,不要出外行走时,他却偏偏招摇过市,四处找人串寮。   我们应该看一看,哪些人与上师道友的行为不相合?如果确实不相合,说明他就是恶友,不应与之交往,否则自己的善根也会毁坏。   这与《现观庄严论》第四品中所说的修加行时的过患有四十六种魔业意思相同。   《现观庄严论》中讲到了四十六种魔业,其中针对上师与弟子之间的魔业,比如上师愿意讲法、弟子不愿听法;弟子愿意听法上师却不愿讲法;上师好心批评弟子,弟子却心生嗔恨。这里所讲观点与四十六种魔业基本相同,与上师的行为不一致的人,如果与他经常接触,自己的行为也很容易与上师相反,这样一来,自己的修行也会一落千丈。   倘若与违犯僧众法规之人相处,非但不能增上善法,反而会使嗔恨等罪业日益增盛。   如果经常违犯僧众规定、不听上师言教,不但善法无法增上,而且还会使各种罪业与日俱增。   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一般人多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的行为言词经常与上师相反,这样与他交往很危险,自己的行为也会逐渐改变。   其五、与贪图现世利益之人哪怕仅共住一顿饭的时间,从他的言谈中就能明显地听出,   第五种是贪图现世利益的人,与这类人仅仅吃一顿饭的时间,也可以从他的言语中听出他对亲友如何贪爱、对怨敌如何嗔恨。所以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出来。   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亲友眷属的苦乐如何如何、我是怎样尽心尽力帮助他们的,片刻也不暇安住,   特别贪爱亲友的人,经常口中会说:"我的亲友如何如何、朋友如何如何。"根本听不到有关闻思修行的任何话语。平时我们一定要加强修行方面的串习,因为人的修行境界是可以通过他的身体和语言显露出来的。当然,如果相续中没有悲心、智慧,那在他的身语中也就不会表现出这方面的功德。   口中总是说:"为了父母必须前往,为了妹妹、侄女也不得不去,为了亲朋好友等需要去。"对自方说的全部都是贪爱的话语。又听他说:"其他的某某人对我的家人从不做好事,而且对我本人也不做好事,对亲友也没做过好事。"对他方说的全是憎恨的言词。   他在寂静道场中一刹那也不安住,经常为了这个、为了那个跑到外面去。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不好好闻思修行,整天东跑西窜,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他人,根本不好好修行。   你们也许认为《札嘎山法》很好懂,但我觉得它的内容非常难懂,真正以每句话衡量自己时,作为一个修行人都会感觉特别惭愧:"我这个修行人是不是这样呢?"希望大家对这部法一定要经常看、经常思维,不要听完之后就全部还给上师了。   他不仅自己不行善法,而且长期这样影响别人。听他说的都是些贪爱憎恨之类的话题,如此一来,自相续贪嗔散乱分别妄念纷纷增盛。   我们都是凡夫人,如果经常有人在旁边说些贪嗔散乱的语言,自己的相续也会渐渐随着这些分别妄念而转,无法自已。   因此说追求现世利益之人是恶劣之友。   应该了知,整天为亲朋好友奔波忙碌的人就是真正的恶友。   贪图现世利益之人与在家俗人有什么差别呢,虽然形象上是出家人,也无有益处,他们的心里所忆念的、身体所做的无一不是为了本乡本土、亲戚朋友、财产受用、伏怨护亲。   有些人,从形象看确实是个出家人,但他对世间非常贪执,其实已经与世间人没有什么差别了。你表面保持出家形象,实际却像世间人一样,身体所作、心里所想、语言所说,没有一样不是为了伏怨护亲,整天为了获得名利地位四处奔走,这样又怎么可能获得任何功德利益呢?   外表虽然身着僧衣,其实内心全是贪亲嗔敌的纷繁杂念,甚至连在家人也比不上,而且他的斑斑劣迹那些在家人也十分清楚。   有些在家人非常善良淳朴,他的一言一行根本不愿意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但个别出家人连比较淳朴的在家人都不如。   我们不应该只是外在的形象出家,应该想一想:真正内心当中是不是已经出家了?如果整天为家庭、亲友忙碌的话,其实你根本没出家,还不如那些在家人,这些忙忙碌碌的在家人对于做功课、修法也是非常精进的。   可是,现在像我这样根本不如善良在家人的出家人肯定特别多。   他的家人以及亲友们发生一点点不幸之事时,经常会说:"这件事需要去问一问我们那位住在寺院里的出家人,去喊出家人回来。"实际上,他们这样做并非是因为那位出家人心地善良,而只能说明他对亲属的贪爱以及对仇人的憎恨极为强烈而已。   他们经常找你的原因,并不是你的修行特别好,而是了知你内心的贪心、嗔心特别强烈,对世间上的事情特别关心,因此才会三番五次地去找你。   作为一个清净的修行人,除了闻思修行以外,对在家人的琐事最好不要参与,这才是出家人的行为。    通常,在家俗人与出家僧人从本分上而言,出家人已经彻头彻尾舍弃俗事,出家为僧,他们在财产方面可以说一无所有,既不务农也不经商,又无债款本金所得利,按理说在家人要对他们上供生活资具。   自古以来,出家人与在家人本质上就存在很大差别。按理来说,出家人只要清清净净地修行,然后由在家人提供一点儿生活资具就可以了。   可是当今的时代,已经完全颠倒错乱了,那些在家人整天无所事事呆在家里,经商务农、伏怨护亲等什么能力也没有。而寺院中的出家僧人们却要帮助他们种地、经营、与敌人打架,还要帮助他们向官员们请示,总是为亲友们忙前忙后,尽力饶益。   原本出家人应该在寂静地方静静地闻思修行,不能参与世间的琐碎事情,而在家人应该操心世间的繁杂琐事。现在却已经完全相反了,那些在家人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寺院里的出家僧人反倒四处奔波忙碌,帮助在家人管理工商农牧。   这种现象在当今末法时代非常多,尤其是现在,比如藏地的牧民,出家人经常会帮助他们放牧;在农区,春种秋收的时候经常会见到出家人的身影在田地里忙忙碌碌,这种现象非常不如法。   由此来看,身为出家人不能坐在修行者的行列中,反而需要养活那些在家人,就好似转轮王降低到牧童的位置上一样,在佛教中再没有比这更难看的事了。何时何地也不能接触这些徒有其表的形象出家人。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业,他们应该好好地呆在寺院里闻思修行,除此之外,经常操作在家人的事业是不合理的。但有些出家人习气比较严重,特别喜欢穿在家人的衣服、唱在家人的歌。还有些出家人喜欢带着孩子,这样确实不好,是非常不吉祥的,如果你经常这样做,可能你以后真的会这样抱着孩子的,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修行人、出家人,还是应该精进地修行,如果出家人没有坐在修行人的行列中精进闻思修行,反而特别喜欢在家人的行为,那就像转轮王去当牧童一样特别可惜。出家人的行为是非常高尚的,不要去学一些低劣行为。   现在世间上的人们特别贪著钱财、名声,他们根本不了知诸法的实质,修行人如果没有生起真正的无常观,那想断除诸如此类的行为也很困难。宗喀巴大师说:"如果相续中生起了人身难得和死亡无常的观念,那此人一定会精进修持。"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最后涅槃的时候,在萨拉树[ 萨拉树:即娑罗双树。佛在拘尸那拉城,阿利罗跋提河岸边的婆罗双树间入灭。]下一边做狮子卧式一边说:"诸法无常。"这是他来到人间转法轮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既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的遗书,也可以说是对我们最后的教言。   因此没有生起无常观的话,无论说得多么好听,你的修行也不会成功的;如果能够生起无常观,对上述这些恶友也就根本不想去接触。   其六、人格不好也就是指秉性恶劣。作为修行人秉性善良十分重要。如果性情恶劣,那即便是信心十足、智慧高超也无济于事。   即使世间人也是非常重视人格,对学佛的人来说,人格就更加重要了。   善知识博朵瓦对前来依止的人首先要向其他人打听道:"他的人格如何?"有人如实汇报说:"此人人格虽然平常,可是智慧却是出类拔萃的。"这时,格西会毫不客气地说:"我实在不愿意因为弟子下堕地狱。现在让那人背起包裹赶紧离开。"     博朵瓦面前经常会来很多人,这时尊者首先会打听他的人格如何,如果说:"他人格平平常常,但智慧却非常好。"间接说明这个人的人格不是太好,这时尊者经常会让他马上离开。     如果别人介绍说:"此人秉性倒是不错,容易和睦相处,但是信心不足,而且智慧也浅薄。"格西便会说:"信心是有为法,可以生起,对于智慧浅薄这一点,我有办法让他学好,但这也要靠他自己精进。"     信心和智慧都是有为法、无常的,如果没有信心,就经常看上师传记,平时精进修持,这样一来,渐渐也会有信心的;如果智慧浅薄,只要他自己精进,上师再拿一个"棍棒"在旁边看着他,他的智慧也会增上的。不论智慧还是信心都有办法增上,但人格不好的话,就很困难了。   噶当派所有的高僧大德都对人格特别重视,他们认为,就像无法使黑炭变成白色一样,人格不好的人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等许多论典中也着重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因此希望大家人格一定要稳重,与大家要和睦相处。不然人格不好的人,吃一顿饭的功夫就会大打出手,说句话的功夫也是竖眼横眉,来了没几天,已经跟许多人打过架,这样的人千万不要与他接触。   所以说,人格的好坏非常关键。 修行成不成功,关键看人格好不好。如果人格不好,即使一两天当中假装修行,最终也不一定会成功的。   假设是一位秉性恶劣之人,那么暂时虽然对上师与正法可能有一点信心,可是当上师严厉地呵责他不合正法的所作所为以及道友们好言相告说"这应当做,这不该做"之时,他便会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对自己的错误根本不看成是过失,   一般人格好一点儿的人,别人指出错误时,他一定会虚心接受的;人格不好的人,他暂时对上师和正法有一点儿信心,但只要上师稍微批评一下就特别不高兴。   反而认为上师或这些道友不喜欢我,他们有偏袒之行,以此生起邪念,进而反抗上师与诸位道友,并向自己的兄弟亲友们添枝加叶地诉说:"上师与这些道友对待我如何不公平、不合理。"   这种现象特别多,对上师和道友的批评,不但他自己不接受,而且会在自己的亲戚朋友中间到处宣扬。   他的那些亲友们也偏听偏信,认为上师与道友们就是与他不和,从而退失信心,顺口说出各种各样的难听话。   由于他们不懂什么道理,听了这个人的话以后,也开始认为上师不公平。   当时,如果上师心平气和向他们解释说:"事实不是这样的,他既违背了佛陀制定的戒律,又违犯了僧众内部的纪律。"尽管苦口婆心地给这位品质恶劣者讲道理,但因为那人心术不正,一口否认他有如是的罪过,而且说起话来也都是虚伪诡辩之词,再加上他的亲属们对佛陀制定的戒律与僧团内部的纪律也是一窍不通,所以无论如何解释,他们也没办法理解。   以前我们多芒寺有个破戒的人,他对帝察活佛非常不恭敬,后来上师批评了他,他回去便对自己的亲戚朋友说:"上师对我如何如何不公平。"这些人根本不懂佛陀制定的戒律、寺院的纪律,因此也跟着他诽谤上师、毁谤正法,造下了很大的恶业。后来他们当中很多人也是出现了非常不好的事情。   确实,人格不好的人经常会给上师、道友带来很多不方便,也会给僧团带来违缘。   以诸此类的事屡次搅扰上师与僧众的心,何时也不能与这种恶劣之人交往。   人格不好的人经常给上师增添麻烦,任何时候都不要与他们交往。   所谓的人格不好概括而言,也就是说心不正直。心不正直就是说心术不正。   心不正直的过患相当大。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讲到:"若于过失不知错,尔时彼人常犯错,如是重蹈覆辙者,则灭前有之诸德。"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经非常明显地犯了错误,却自认为瞒过了所有人,从来不知改过。   心术不正之人本来自己不好,却偏要坐在好人的行列里,对于自己具有的恶习总是千方百计地隐瞒不露。   自己本来有很多不好的习气、过患,已经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但是担心受到批评,想方设法地隐瞒,然而你肯定不能长期隐瞒下去的。   他的心性本来不好,却习惯于大模大样地坐在好人的行列中,这是前世的同行等流果,因此很难改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为什么有些人的恶习特别难改?就是生生世世的等流果造成的。   这个道理确实非常好,由于他生生世世当中都是做这样的坏人,肯定特别难改的。   如果不直截了当地指点说:"你以为自己很好,实际上根本不好,你有如是如是的缺点。"那么无法令他改头换面;如若开诚布公地指出他的过失,那他又会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过失;   对一个好人,如果说:"你的这种做法很不好,你还是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他就会马上改正。但是面对一个恶人时,如果不指点出他的错误,也就无法改正,但给他指点出来的话,他又不会承认。   如果不予以指点,那么要改变这种人,上师以及僧众们实在无能为力。这期间他也一直是扰乱自他相续,积累罪大恶极之业。   坏人做了坏事以后,当场指出来他也不承认,因此事情总是无法解决,非常麻烦。如果是个好人,即使犯了一些错误,他也会很快承认,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好人、坏人在这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别。   这种人自己本无功德,别人必须要当作他有功德,否则他便会心生嗔恨。上师对他也要这样,本无功德当作是有,如此他的相续中根本不会生起新的功德;   对于好人,即使他相续中没有功德,上师也有办法让他生起功德;但如果自认为非常了不起,即使上师也对他无可奈何。   他本来有过失必须当作没有,否则,他也会气急败坏,因此上师也不敢直言不讳地说"你要断除这种过失",由于谁也不敢说,以致于他的相续中原有的过失一直保留着,而且在此基础上还会产生许多新的过患,最终只能是罪业越来越深重而已。   连上师都不敢说,道友更是不敢说,如此一来,他在上师面前已经成了一个罪业越来越深重的人,根本不会有任何进步。   此类人恒时毫无功德而言,就像罪恶的仓库一样,即使住在上师座下与僧众团体里也不会有一点一滴的上进。   这种人,相续中各种各样的罪业没有一个不具足,而少数善法的功德却无法找到,非常贫穷。有些坏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六年、七八年,但闻思修行方面一点儿都没有增上,在扰乱上师和道友的心的这方面,力量却非常强大。   人格不好的缺点谁也无法改变,如果心术不正,那么相续中也无法生起信心、精进、智慧等一系列的功德。由于心不正直,自私自利心极为强烈,以致于从来不考虑遭受轮回与恶趣痛苦的逼迫以及痛苦之因的集谛 充满自相续的深重恶业烦恼。   由于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烈,他既不会想到痛苦也不会想到痛苦的因,原本无始以来的恶习就特别严重,现在依靠我慢烦恼更加深了这些恶业。   因为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烦恼业障,也就不会精进予以净除。   有些人的烦恼过患确实特别多,但是上师、道友都不敢说,因为一说你就会生气。长此以往,你自认为还不错,因为上师、道友从来没说过自己的任何过错。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别人不敢说而已,并非你没有过失。   自己最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听取上师、道友的建议,改正自相续中的过患,这样一来,你相续中也会生起殊胜的功德。   因此,这种人从不修持正道,也不希求灭谛,原本对四谛及业果的信心也丧失无余,并且不会重新生起,反而以善良自倨,对自己的过患全盘否定,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精勤断除罪业的愿望了。   这种人数不胜数,所谓的正道对他来说,真的像猛兽面前放置青草一样。   此类性格恶劣之人往往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对谁也不恭敬,所以闻思修行的智慧也无法生起。   这里的意义非常深,大家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人格不好的一类人。   总而言之,秉性恶劣之人任何善妙的功德也不会生起,而当别人指责自己的过失时,简直要被气哭了。可是他在恶言谩骂别人时,即便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再密切也无所顾忌。因此说他心术不正。   这种人,别人对自己稍有微词就接受不了,马上哭起来,可是在谩骂其他人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完全可以做到目中无人。   他们这类人,上至上师堪布阿阇黎,下至新来的小僧人必须对他尊重、恭敬、爱戴,如果口中不称赞他说"你很优秀、你很神奇",他就会怒气冲冲,相反,他自己对任何人从不尊重恭敬爱戴,言词大为不敬,行为傲气十足,不可一世,如此一来,大家都会心有芥蒂地说对这个坏人一定要万分注意。   大家平时就应该注重自己的人格,确实有很多人的恶劣习气是前世等流果造成的,很难改。其实有些人是可以改的,他刚来的时候,各方面都非常不如法,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在上师道友的帮助下,确实变成一个好人了,这也是我亲身体验过的。不过,这是个别人,大多数确实非常难改。   因此,应该经常观察自相续,如果自己的人格不太好,还是要尽量改,尤其心术一定要正直,大家多看看麦彭仁波切的《二规教言论》,其中讲的道理也是非常深奥的。   如果在一百人的僧团中有一位这种秉性恶劣、难以相处之人,那么所有的人会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即使只有一个人的人格不好,大家也是特别麻烦。   因此何时何地也不要与这类人格不好的人交往。   好人和坏人在人群中有很大差别,人格不好的人,即使只有一个也会使很多人不安,一旦有一天他离开,大家都会特别高兴;人格好的人离开时,大家心里都会很难过,总感觉空空荡荡的,非常舍不得。   其七、由于愚笨之人无有辨别善恶的智慧,如若与他交往,那么也会导致自己一切行为不如法的后果。自己的行为首先漫不经心地随顺他一两次,没想到最后自己也成了无恶不作,以此虚度光阴,因此也不能交往这类愚昧之辈。   有些人对取舍善恶因果根本不在乎,如果与他们交往,自己也会受到影响,最后必定会导致不如法的后果。   其八、贪欲强烈之人对衣食等财物,得到一个心不满足,又寻求第二个,得到第二个仍不满足,还要寻觅第三个,他明明知道施主们并不富裕,却还厚颜无耻、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法衣、缺少这种资具希望你能提供。"   一般恶人没有一点儿羞耻感,经常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法衣、没有房子、没有钱......"这样的恶友确实很多,还有一些是恶上师,他们明明知道施主们并不富裕,却经常百般索求。   以前我遇到过一个乞丐,给他一点儿钱的时候,他说想要一点儿糌粑;给他一点儿糌粑的时候,他又要一点儿酥油,后来我都有点生气。藏族有种说法:给他肚子里吃得饱饱的时候,他怀里也要装得满满的。有些恶友、恶上师就是这样的,给他下等的不行,需要中等的;给他中等的时候,需要上等的,贪心特别大,总是不知满足。我们不应该与这类人交往,否则凡夫人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你的朋友什么样,你也会变成这样的。   暗地里也依靠书信、甚至手示以上的各种方法再三索求,最后施主在万般无奈又舍不得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给。如果与这种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必然会变成像他那样欲望强烈、贪得无厌之人的。   这些人给施主们寄一点儿甘露丸、舍利子,甚至龙泉水也给他们寄一点儿......以此小恩小惠希望施主们能给自己汇一大笔钱。如果经常与这些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成这种人。   其九、对亲友过于爱恋之人,诸如当父母或亲友姊妹前来看望他的时候,他便长时间依依不舍,没完没了地和他们闲谈。   有些亲戚朋友来看他,他就特别开心,然后把所有的闻思修行全部放弃,一心一意地与他们海阔天空。   待他们要离开时,又连连叮嘱不久一定要再来探望我,说完竟然哭泣起来。等到亲人真的已离去时,他便会从很远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直目送到对方已完全从视野中消失为止。   亲友要走的时候,他仍然舍不得,甚至泪流满面地不断挽留。亲人们已经上车,而车已经开出很远,他却还在那里不断地摆手,并且说:"我的亲人呐,你们快回来呀......"这种人的贪执特别强烈。   经常回去确实没有很大利益,对亲人过分执著不是修行人的作为。但亲人来的时候一点不理睬也不合理,过去炉霍那边的一个僧人嘎巴,亲人有次带了点儿糌粑来看望他,当时嘎巴把东西已经收下了,但是不让他的亲人在家过夜,而是让他自己找地方,可是这位亲人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因此特别生气。听说我们这里的一个出家人,家里来人看他,后来走的时候,他的哭声都是特别大......这样的话,你还是不出家好一点,不然以后的生活可能还是很痛苦的。   如果几天没有与亲友们见面,只要来一个当地的人,他就会不厌其烦地打听亲友们是否平安,身体是否安康。   我们有些人也是,自己的家乡来了一个人,一直在那里问:"我的亲人怎么样,我的朋友怎么样......"有些人打电话的时候特别没水平:"我的妈妈怎么样?婶婶怎么样?小侄子会走路了没有......"问这些有什么用呢?侄子能不能走路对你的修行没有任何帮助,他两三岁的时候肯定能走路,不用你操心。一个出家人、修行人,打听这些闲事根本没有用处,不要打听。   当他得知亲友们遭遇了小小的不幸之时,说什么也在山里住不下去了,立即大步流星疾速赶赴回去。   他只要知道家里出了一点小小的事情就马上要回去,道友劝、上师劝都不行,一定要回去。但你回去也帮不了什么忙,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能解决,你不回去也可以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你回去也解决不了。只不过是你自己的执著习气太严重,没有办法放下罢了。   就算是呆在神山静处,心里整天考虑的也只有亲戚们的甘苦,而丝毫不观想修行的核心无常的道理等。   希望有些修行人,对家里的事情不用太操心,有人死了的话,理所当然在这里帮他们念点经、作个超度,除此之外,你即使想管也是管不了。   仓央嘉措的道歌里说:应该观想的佛陀一直观想不出来,不该想的朋友的面容却不断浮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这是对我们作的殊胜教言,修行不好的人,该观想的本尊怎么都观想不出来,但以前的家人朋友,根本不用特意观想,自然而然就跑出来了。   作为修行人应该尽力断除这些贪执,要观无常、观大圆满。无常真的非常重要,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就是无常法,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说的一句教言,就是"诸法无常"。各大教派特别重视无常法的原因也是如此,如果无常观得好,对今生的一切琐事自然而然会断除;无常观得不好,那心里想得多,行为上也会做很多,你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奶奶的头发白了没有?爷爷的牙齿掉了没有......"只是浪费电话费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如若与这种对亲友情意缠绵之人接触,长此以往,自己也会成为贪恋亲友之人。故而随时随地都不能与之交往。倘若独自一人既无眷属,又无仆人,那么也就不存在不听自己话的人,其实与眷仆具足没有差别,甚至比有眷属仆人还好。   如果自己做自己的眷属、自己做自己的仆人,不会出现使自己心烦意乱的人,心情也会非常愉快。   如是恶贯满盈的恶友就像黑炭一样,谁一接触它,就会沾得满身黑。同样,谁如果交往上面所提到的那些恶友,也必定会沾染上他们的过患,从而失去正法。这就是所谓的近墨者黑。   失去正法特别可惜,所以首先不要交往恶友,这就是近墨者黑的道理。   不仅如此,而且因为那些野蛮无知的恶友都是秉性过于恶劣之人,所以上师与道友谁也无法使他好转。就好比在数劫中将黑炭观想成黄金,它也不可能变成金子一样。金厄瓦格西曾经将一块炭放在多龙巴的手中说:"尊者,纵然一劫又一劫连续不断地将它观想成金子,它也不可能变成金子。同样的道理,对于上师足下毁誓言、破戒律、贪图现世的人们,即便是一劫又一劫中将他们作佛陀想,他们也不可能变成佛陀。"   上面所讲的九种恶人,对他们怎样观想都不可能成为好人。格西的这种说法,当然有了义、不了义几种解释,这里应该是从大多数坏人来讲的。   以前有个恶人杀了人,有人问:"你为什么杀人?"他说:"这个人很讨厌,一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所以就把他杀了。"这些恶人的性格真的很难改变,就像黑炭根本无法变成白色一样。   这都是以前的等流习气特别严重的人,如果等流习气不严重也是可以改变的,像以前的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最初的时候就是个猎人。有本书上说:"好的修行人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的痛苦,只能见到众生的痛苦;好的修行人只想自己的过失,根本不想别人的过失。"确实这样,好的修行人只会把众生的痛苦和自己的过失放在心上,然而不好的修行人不是这样的。因此我们还是要观自己的过患,不要把自己变成黑炭一样。】 以上《山法宝鬘论讲记》当中的内容。有些方面是比较高的标准,如果自己暂时做不到彻底远离,但在接触的时候也要努力把握好自心。 善道友本身也有不同的标准,可以通过见解、戒律、信心、行为等等方面来观察。(正见C1)

70. 修不共加行时,家人在身边是否属于漏法?

问:弟子家的佛堂设在书房,丈夫和儿子有时在用电脑,书房中间有一镂空隔断,我在修不共加行时,念诵的声音他们都能听到,这是否属于漏法?家人属于盗法吗?
答:个人理解,应该不要紧。(正见C1)

71. 骄慢与我慢的区别 -《加行教材》4-75课

问:前行75课法本第316页讲对弟子所具有的法相的比喻时,第六条断除我慢和第七条舍弃骄慢。法师辅导录音提到这两个有很大的区别,可是没有广讲。所以弟子在此恭请法师慈悲开示,广讲二者的区别!
答:个人理解,我慢,有的时候侧重于除了内心有傲慢的感觉之外,还在外面通过身语的方式表现出来;骄慢,相对来说更侧重于内心的状态。(正见C1)

72. 供法身曼茶罗如何观修? -《加行教材》6-121课

问:加行121节课p335供法身曼茶罗,将无生法界安立为曼茶罗的基盘形象,所显现的四相等一切分别识聚,安立为一个智慧供堆的形象,这个如何观?
答:有时可能需要比较高的见解,如果懂得不是很多,暂时也可以大概观想以自心的智慧进行供养。(正见C1)

73. 关于三宝所依中佛塔的问题

问:弟子现在已经学到了供曼茶罗的章节了,对于三宝所依中的佛塔弟子想请法师开示:

1. 佛塔一定要装藏吗? ### 2. 网上承诺的有具德师父(无法观察)装藏可以吗?

3. 自己有从学院带回来的甘露丸一直供在佛堂,可以用来自己装藏吗?还要再装些什么?

答: 1,要看具体的情况,看是什么样的佛塔。 2,个人建议谨慎观察。

3. 个人不太清楚,装藏有很多种方式,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佛塔样式,有些时候如果底部有空间则可以放一些相关的经文。(正见 C1)

问:弟子有一瓶很好的香水,以前没学佛的时候打开用过,但觉得特别好就后来没舍得再用,一直保存着,请问供曼茶是可以用吗?
答:个人理解,如果是清净的,而且你内心感觉很好,以恭敬心也可以。(正见C1)

74. 《心性休息》

问:请问《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以及里面的颂词都是全知无垢光尊者所著吗?
答:是的。(正见C1)

75. 五加行的验相

问:听研讨班的法师说修五加行会修出验相,请问什么验相才算是修得相对圆满的验相?是不是梦到白雪、白衣什么的是外验相?那么,如果内心比以前有悲心了,这算内验相吗?
答:验相有很多,有些包括梦境,有些包括内在的悲心信心提高等等。 有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引导文的内容进行观察,比如暇满难得的引导,你修持之后,产生了非常珍惜暇满、精进修法的意乐,有明显转变,对世间法也看淡了,这就是一种殊胜的验相。(正见C1)

  1. "边"的疑问-《加行教材》2-40课 问:40课中"以智慧不贪著轮回之边,以悲心不贪著寂灭之边,"这两句如何理解?这个"边"是什么意思?
    答:边可以理解为状态、境界,以大乘的功德,不会堕入轮回的状态,也不会堕入声闻缘觉的寂灭状态。(正见C1)
    问:40课中太上老君的偈子:"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中前两句怎么解释?
    答:个人理解 大概是说 辟谷(没有吃各种食物) 的同时,还可以稍微吃一些麦,这样身体变得轻便等等。 (正见C1)
    问:另外,噶玛巴自生金刚是什么意思?
    答:第三世噶玛巴尊者的名字叫做自生金刚。(正见C1)

77. 疑问 -《加行教材》6-120课

问:学习120课后有师兄提出:供七堆曼茶罗的供物是否可以今天用粮食类,明天用珠宝类?(分开供便于清洁供物。)
答:也是可以的。(正见C1)

78. 请教关于根德圆满

问: 共修讨论时有师兄认为,五种自圆满中的根德圆满只有五根:眼耳鼻舌身,不包含意根。 请问,这样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讲记提到:【己三、根德圆满: 学佛法要诸根具足,这里的"诸根"不包括意根,主要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有色根。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出过家的人知道,释迦牟尼佛曾规定,出家必须要诸根齐全,否则,没有资格加入僧团。之所以如此限定,一方面是为避免招致外道、非佛教徒讥毁,令人对佛教不起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其本身无法圆满地接受佛法。所以,不摄受这些残疾人,并非是佛陀不慈悲。其实考公务员也是如此,要一一观察智慧及不及格、面试过不过关、体检有没有问题,假如你眼睛不行、耳朵不行,则很难被录取。】 从《前行引导文》当中的内容来说可以这样理解。而《前行实修法》当中根德圆满可以包含意根,二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角度。(正见C1)

79. 什么是引业和满业?

问:上师在40课中提到的引业怎么理解?满业是什么意思?

80. 念珠及供品的疑问

问:

1. 网上有卖牦牛骨念珠的,这类的用品一般修行人是不是最好不用。

2. 法会或自己供的整瓶的饮料如何处理。也放在净处或倒掉吗?

答:

1. 个人不太清楚。

2. 要看是什么样的法会,什么样的供养。(是普通的供养?还是会供?还是供护法?)(正见 C1)

问:家里普通的供养 以上是《藏传净土法》当中的内容。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放在干净的地方,或者布施给其他的人。(正见C1)

81. 疑问 -《加行教材》1-17课

问:

1. 金刚座历经7000佛出世都不毁,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六道众生历经7000佛都度不尽呢?如果7000佛内已经度尽六道,那么,那些佛度化什么呢?

2. 所有佛的名字由谁来取?佛的刹土由谁界定?由愿力吗?是不是还有一个比佛更高的佛上佛在主理这一切?

答: 1,众生没有度尽的时候,除了娑婆世界之外还有无数世界有无数众生。 法本提到是贤劫千佛,个人不太清楚你所提到的"7000佛"指的是什么?

2. 有些时候和佛陀因地时候的发愿有关系,有时也可以众生的因缘有关,佛陀为了接引不同的根机的众生可以示现不同的名称。

"不是还有一个比佛更高的佛上佛在主理这一切?" 没有。(正见C1)

82. 求解 "无等上师" 问:"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这里上师为什么叫无等上师?

答: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殊胜、无与伦比的意思。(正见C1)

83. 疑问 -《加行教材》2-40课

问: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弟子请问:这个顶礼句中,第三句应该怎么样理解呢?
答:不贪执三有(三界)轮回,也不贪执声闻缘觉的寂灭涅槃,如理如法行持大乘。(正见C1)

84. 疑问 -《加行教材》2-40课

问:观轮回痛苦、修菩提心中,都提到了"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的",二者的侧重点有何区别?
答:思考题此处不直接回答。请尝试自己解答,不确定的地方再提出来讨论。(正见C1)

85. 关于实修法

66修法的疑问 问:请问第六十六修法如何修?是坐着观修还是磕头?若磕头可以同时计算到十万磕头里面吗?
答:此处无论是真实顶礼还是观想顶礼都可以。 计数问题建议咨询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86. 前行疑问

问:顶礼法师,弟子请教"圣教空世"与"暗劫"是一回事吗?感恩法师 答:有差别。 有的时候,圣教空世本身可以属于明劫的一部分,和暗劫是不同的。(正见C1)

87. 疑问

问:弟子请问墙上挂墙壁镜,然后在镜子前面放桌子,桌子上面放佛像如法吗?
答:个人觉得以恭敬心应该可以。镜子本身是可以用来供佛的。(正见C1)

88. 关于金刚座和菩提树 -《加行教材》1-17课

问:

1. 金刚座的 "金刚"是否为自然界中的坚硬矿物质金刚石,即钻石?如果是,金刚石也能被特殊的设备切割,怎么会不受四大侵害?

2. 从法本看,金刚座指佛陀证悟成佛时所坐的那个位置,是否包含吉祥草铺设的座位?如果是用吉祥草铺设的座位,不可能远离四大侵害。请问怎么理解?

3. 印度菩提伽叶的菩提树的功德与极乐世界菩提树的功德完全一样吗?净土五经中所阐述的极乐世界菩提树的功德,菩提伽叶的菩提树完全具备吗?

答: 1,个人尚未产生这二者是一回事的想法。

2. 个人尚不确定。《藏传净土法》提到:【四、吉祥茅草。当年,佛陀在前往金刚座的路上,卖草童子(也叫草商吉祥)供养世尊吉祥茅草,佛陀将吉祥茅草铺在菩提树下,立下誓愿: "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行,在十二月初八凌晨终于大彻大悟。从前佛陀在吉祥草垫上精进修持后,获得了无生无死的果位,以此缘起,我们也要供养诸佛菩萨吉祥茅草,并发愿令一切众生获得无有生死衰老的金刚身。

藏地有许多吉祥茅草,要供养吉祥茅草很方便,我的佛台上就供了一束吉祥茅草。有些人不太理解这一点,认为在佛台上摆一堆草没什么意义。但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因为吉祥茅草与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有关系,作为世尊的随学者,我们也应当重视这种圣物。 现在印度金刚座附近有一座小佛塔,据说塔下有佛陀当年用过的吉祥茅草,如果你们以后去印度朝礼圣迹,不要忘了这个佛塔。】 根据相关内容理解,这里所说的吉祥茅草可能是当时佛陀成佛时候所坐过的。

3. 个人理解,了义的角度都是圆满具足各种功德的,佛陀的加持力都是圆满的。暂时来说,因为观待众生各自的根机和因缘,不同众生面前显现的层面也有所不同,比如极乐世界的菩提树高十六亿由旬,在大小上二者就有差异。

法本提到:【为什么往生者见到菩提树后马上能获得三种安忍呢?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阿弥陀佛往昔的发愿力,二是阿弥陀佛的威神力,三是阿弥陀佛往昔修行静虑的功德力。尤其阿弥陀佛的发愿非常不可思议,他的发愿在世间无可比喻、无有缺陷、极其圆满。法处比丘经过五个大劫的深入思维才发下四十八愿,所以,他对利益众生之事考虑得非常圆满,可以说没有任何缺陷(凡夫人考虑问题则不是很圆满,很多人事后都觉得自己的考虑有不周之处),他发的愿善巧摄受无边刹土的无量众生,而且他发愿后长期善巧修习,最终善巧成就了一切所发之愿,由于具足了这些因缘,所以见到极乐世界菩提树的众生都能获得三种安忍。】 还提到:【二十八、无量色树愿: 若我成佛,国中具有无量色树高百千由旬(康僧铠译本说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有善根劣者若不能了知(康僧铠译本里说是"不能知见",藏文译本也有"知"和"见"两方面的意思。),不取正觉。 如果我将来成佛,我的国土中有无量株百千由旬高的菩提树,不仅国中的大菩萨了知这些树,那些善根微劣的菩萨也能了知,如果他们不能了知,我就不取正觉果位。】 在很多时候,极乐世界的菩提树所显现的功德,也观待极乐世界的行者自身的福德和因缘。(正见C1)

89. 关于三股金刚手印

问:在打坐的时候开始观想排浊气的时候需要以三股金刚印按鼻孔,目前本地小组有两种手印方式,不知道那种是正确的,请法师开示。

  • (1)拇指和中指接触,无名指和小指自然伸展,以食指按鼻孔。

  • (2)拇指抵在无名指根部,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拳,伸食指按鼻孔。 答:两种方式都可以的。(正见C1)

90. 修曼茶罗的疑问 -《加行教材》6-120课

问:上师在120课做供曼茶罗示范时,没有念七支供,我们修时是念还是不用念?要念是念哪一个七支供内容呢?
答:都可以。 比如念诵《普贤行愿品》当中的七支供部分就可以。(正见C1)

91. 关于国王松赞干布和猕猴禅师的问题

问:

1. 怎么理解松赞干布临终时两位公主化光融入他的这个事。这到底是传说还是事实?为什么和汉地描述松赞干布去世的历史相差这么多?如果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应该全世界都知道了,为什么只有藏地才这么说?

2. 怎么理解藏地猕猴禅师和罗刹女繁衍后代的事?是事实吗?如果是事实,那猕猴禅师不是破戒了?

这件事是有密意的吗,还是诸佛菩萨的化显?
答:

1. 是事实。 "如果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应该全世界都知道了,

"你有什么依据这样说? 打个比方,佛陀的很多神通示现,是否全世界都知道?很多没有福报的众生连佛陀的名字都没有听过,何况知道佛陀的示现了。

2. 是事实。禅师不一定是出家人,不一定受出家戒。有地方提到这些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正见 C1)

92. 疑问 -《加行教材》2-41课

问:在前行广释第四十一课中,有关道友的几个疑问: 第一个是什么叫出佛身血? 第二个是无间地狱与金刚地狱是一个意思吗? 第三个是有些道友家中有些印了佛像的印刷品,该如何处理为妥?
答:

1. 【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佛足指,即破出血,后堕地狱。是也。】

《三藏法数》

2. 有不同解释方式。有时提到金刚地狱是在无间地狱之外的,比无间地狱更痛苦。有的时候也有安立为同一个的。

3. 尽量恭敬对待吧 ,比如可以放在干净的书柜里。(正见C1)

93. 关于放生的一个疑问

问:关于放生有人说买鱼时最好一缸鱼买完, 不然会有因果,还说如没买完那些剩下的鱼会有嗔恨心...但弟子认为应该量力而行, 比如我没那么多钱买一缸鱼,那我是不是不放了。 对此双方都没有找到佛经的教证来作依据,所以于此问题敬请法师开示,我们该如何才能如理如法地放生!
答:个人理解,量力而行就可以,一方面也观待众生自己的福报和业力,否则如果以同等理,说:"去一个菜市场买鱼,必须把菜市场所有的鱼都买下来,不然其他鱼会有嗔恨心",这样显然不太行得通。(正见C1)

94. 请法师开示证悟与解脱的关系

问:只有证悟了才能解脱吗,还是证悟了也不一定解脱,还是说没有证悟也能获得解脱?
答:证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看你怎么定义。 如果达到足以获得解脱果位的证悟,那就可以说,这种证悟必然带来解脱。 反过来说,如果要解脱,必须要有某种程度的证悟,没有任何证悟,不会获得解脱果位,此处,是否获得解脱果位是以自相续是否证得圣者果位来判断的。(正见C1)
问: 有的人念佛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凡夫带业身 到了极乐世界 , 那您说他们有没可能没证悟就到了解脱地呢?
答:请注意我回答问题的方式,之前提到"此处,是否获得解脱果位是以自相续是否证得圣者果位来判断的。"。 凡夫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从不会在六道轮转的角度可以说获得解脱了,但如果从相续还是凡夫,不是圣者的角度,可以说还没有获得解脱的圣者果位。(正见C1)

95. 关于共修曼茶罗的问题

问: ### 1. 在前行第120
课有提到共同的化身曼茶罗和不共的报身曼茶罗,能否请法师给解释一下什么是共同,什么是不共?

2. 上师在讲三身曼茶罗时是按照华智仁波切的仪轨讲的,先供化身,然后报身,最后法身。我们以后供10

万遍,要先供一个37堆,然后是3遍三身,然后是7堆。其中供三身曼茶罗是按照麦彭仁波切的仪轨,仪轨是先从法身开始,弟子就感觉不太好观想 供化身念法身的偈颂。请法师开示一下在这里该怎么随文入观。

3. 弟子请了一大一小两个曼茶盘,材质也不一样。有的道友说要把好的拿在手里供,有的认为要把稍微贵重一些的摆在佛台上供着,有的说供到5万遍的时候要互换一下。弟子的这两套曼茶盘都很喜欢,就像大的摆在佛堂上供着,小的拿在手里供10万,不知道这样可以吗

1. 个人理解,因为报身刹土不是普通凡夫所能见到的,是圣者不共的境界,而相对来说,化身刹土,很多凡夫都可以见到。可以有不同角度解释。

2. 个人觉得,一方面我们可以了知,究竟来说法报化三身刹土也不是完全分开的,化身刹土在实相当中就是报身刹土,究竟来说也就是法身刹土,当你在供养化身曼茶罗的时候,内心可以观想,在实相当中,这些也可以说是报身、法身曼茶罗。

3. 以恭敬心都可以。(正见 C1)

96. 上师瑜伽与因果不虚

问:请问:上师瑜伽中学过,乃至夏日的一丝凉风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从因果来说应该理解为这是造的善因所得善果,如果没有造善因也不会有此果。那到底"一丝凉风"是三宝的加持还是因果不虚?两者怎么圆融?三宝的加持体现在哪里?
答: (引用网址失效)

97. 关于观修时困顿睡眠

问:末学在早上观修时常常打盹或者困顿的恍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用喝咖啡的办法虽然提神,但是有时候心悸,第二天更易疲乏, 这样是否影响打坐 答:可能是昏沉的习气比较重,从外在的角度,你可以多补充营养,增强、提高睡眠质量。特别困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吃一些补品等,包括用冷水洗脸等等,早上观修的时候也可以尽量保证光线充足。 从内在的角度,应该多激励自己,多观想无常等法义,鞭策自己精进; 从深层的角度,应该多忏悔,许多时候是业障让我们昏沉。可以全方位努力。(正见C1)

98. 疑问 -《加行教材》2-40课

问:

1. 请问获得难得的人身、遇到解脱妙法时为什么就像盲人抓住大象的尾巴一样,牢牢抓住机遇?这个比喻如何理解?

2. 为什么在总说完轮回过患的结尾说上述道理要完整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地修行?怎么突然又强调三殊胜了?

1. 个人理解,因为盲人无法通过自己的视觉来选择方向等等,很多时候主要通过触觉来感知,触觉对盲人来说格外重要。

2. 不仅仅是在 "轮回过患"结束的时候,在很多地方都提到,例如《前行引导文》提到:【上述道理,要完整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地修行。】

、【以上道理要以圆满加行、正行、后行来修持。】、【如前一样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修。】 等等。 观修相关法义非常重要,而观修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具足加行、正行、后行,乃至我们进行每一座观修都要尽量这样做。(正见C1)

99. 关于高僧大德带眷属往生的问题

问:大恩上师在加行教材中讲寿命无常时,多次讲到人死后除了业之外,带不走任何东西,包括财产、眷属等,就像从酥油中拔出一根毛一样。加行33课中说:"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并讲到"上师如意宝,以前不管到印度、美国,还是新龙、五台山,都有很多眷属跟随。......但他老人家最后示现圆寂时,却把我们所有弟子全部留在人间,显现上一个人离开了。"但是在净土教材17课中,上师引用了《宋高僧传》中释岸禅师带着眷属一起往生的公案。弟子学习了以上两课后,对此十分疑惑。上师在这两课中所讲的往生时能否带眷属的问题应如何理解?高僧大德圆寂时到底能不能带走他们的眷属?
答:这个就是看众生自己的因缘。如果有众生具足这样的因缘的话,而追随善知识共同往生到净土。(正见C1)
问:在这里说的"如果有众生具足这样的因缘的话,而追随善知识共同往生到净土" 这个因缘:是具足往生因缘,还是虽然不具足往生因缘、但是和善知识有这样的因缘。也可以追随善知识共同往生到净土" 答:一方面自己需要具足往生的福报,一方面这个福报也需要具足因缘能够在那个时空点上以那种方式来展现。(正见C1)

100. 疑问 -《加行教材》2-41课

问:想请教为地狱众生念观音心咒时能直接往生净土是什么因原因?
答:观音心咒本身具有无量功德,通过念诵可以获得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可以清净罪业,积累善根。(正见C1)

101. 顶礼法师!

问:日间正式修行中语要排垢气:观想无始以来自他众生以嗔心所造的一切罪业,以白色气体的形象往外排出。那么我们是观想我们对众生无始以来以嗔心所造的一切罪业还是我们和众生无始以来以嗔心所造的一切罪业?

102. 关于在家居士的邪淫问题

问:请法师开示一下在家居士邪淫的支分戒和根本戒(婚前)。比如说在婚前的恋爱期间,牵手或者拥抱犯邪淫戒律么?
答:(引用网址失效) (正见C1)

103. 关于转生八热地狱的因 -《加行教材》2-41课

问:弟子在学习前行41课时,有个疑问:地狱众生是如何准确无误地转生到其业力所感的地狱中去的呢?比如说:"触犯戒律、杀害众生等罪业"的众生(在无其他外缘的情况下)就一定转生到复活地狱,为什么不是黑绳地狱或众合地狱中呢?弟子的分别念认为:是因为地狱众生曾经对其他众生造成的伤害,而导致他要以加倍的程度去感受所害众生的痛苦,比如:转生众合地狱的因是"杀过猪、羊、兔子灯许多动物"(想象一下养鸡场的状况),众合地狱中的场景就像养鸡场的情景再现,而且此处的众生感受到的痛苦、恐惧更强大。不知道弟子的理解是否如法?
答:有些时候是和伤害众生的罪业相关,但有些时候,即使你没有直接伤害众生,也可能产生恶业,比如你对着一块石头生嗔恨心,嗔恨心就足以让你堕入恶趣, 比如你产生严重的邪见,虽然你没有去杀生,但邪见本身也足以让你堕入恶趣。(正见C1)
问:起初对轮回生疑,后通过学习,对佛法生起了正信,对轮回产生了定解;那之前的怀疑心态是邪见吗?
答:疑惑的心态也有多种情况,有时是不确定,没有下结论,有些是干脆否认轮回,那就比较危险。(正见C1)

104. 供曼札中的观想问题

问:请问:在供修曼札时,所修曼札是观想成五部佛或者是皈依境,在观想五部佛中,其中之一是观想为金刚部的金刚不动佛。 在后面的三身曼札罗中,报身曼札罗是观想为五部佛,这个五部佛在《前行备忘录》中所讲是金刚部的金刚萨垛佛。 这里想请问:这两尊佛是一样的么?或者在其他的经典当中可能也有什么不同?
答:个人理解,本体无二,有时有不同的安立角度。(正见C1)

105. 关于喑哑等问题的疑惑 -《加行教材》1-13课

问:

1. 前行十三课:【《父子合集经》中有一句话: "善巧方便说法师,能示真实无为道,志求寂静菩提者,应当恭敬常亲近。"这个教言我非常欢喜。具有善巧方便的善知识,能宣说真实的无为道,作为志求寂灭菩提的人,务必要以欢喜心、恭敬心长期依止,断除一切不敬的威仪。】

问:其中的"无为道"是什么意思呢?

2. 前行十五课:【所谓的喑哑,通常指不具备 "知言解义"这一人之法相的哑巴。但由于意根喑哑之人愚不可及,什么道理都一无所知,无法领悟正法含义,所以也属于无暇之处。】

问:喑哑是否只限于意识上无法"知言解义"?
不能说话的哑巴无法念经咒,但可以闻法,可以行持其他善法,属于喑哑吗?如果一个人以前是健康人,后来生病变成聋哑人,是否转变为喑哑?
答: 1,可以理解为趋向大无为法的果位(涅槃)的道。

2. 有不同的标准,无论是意识痴呆,还是听觉等障碍,都可能对修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从前健康,后来喑哑,也算是变为喑哑,这属于中途失去暇满的情况。(正见C1)

106. 疑问 -《加行教材》5-99课

问:这一课讲了信使的公案,有师兄提出:通过公案了知发善心自己会平安无事,那我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跳下去,那这时候的发心属于善心吗?探讨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贪图自利,贪图功德这种发心已不清净,就像梁武帝发心修庙一样,没有功德,不属于善心;一种就是认为发菩提心的因中讲过见到菩提心的功德而发心,所以应该属于善心,而我们凡夫人多数也是因此而发心。请问法师,哪一种观点正确呢?个人分别念认为:如果发心不纯善,护法神不护佑,如果当时跳下去一旦淹死,会不会因生邪见反而堕恶趣呢?
答:个人理解,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信心大小不同,业力福报也不同,有时一方面你是善心,但如果你有相关的恶业刚好在那个时候成熟,也有可能淹死,不是说护法不护持,很多时候,护法一直在护持修行人,但修行人自己境界当中所见的情形也观待自己的因缘和业力。要结合当事人的整体因缘来观察。(正见C1)

107. 关于第76课思考题

问:我有个问题需要法师指导,第七十六课思考题的第2题,有些上师行为特别低劣,作为弟应当如何看待?这能否一概而论?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假如你遇到这种上师,你会怎么做? 这个题中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是从哪两方面呢?是否一方面从上师的外相上是否庄严(比如:那若巴的上师帝洛巴那样的上师),另一方面是否从上师的言行上(比如:上师对弟子忿怒相等等)?请法师指导末学。谢谢!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指的是对于成就者、大德有密意的示现我们应该有清净心;另一方面,对那些真正不如法的事情也应该谨慎观察,讲记提到【当然,有时候也不能太过激了,倘若认为学佛什么都可以做,是非、对错不用管,这样也不行。要知道,我们观察善知识极有必要,有些善知识完全是假装的,什么法相都不具足,对这样的人则不应依止。就像世间上买一些产品,其中有真也有假,有些只值10块钱,但经过一番包装,却被贴上了180块钱的标签,以至于特别愚痴的人经常受骗;还有些药不但不是药,反而对身体有害,但因为广告打得特别好,许多人都争相购买,最后害了很多人。】(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