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131课-答疑全集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随喜支

3. 请转F轮支

4. 祈请不入涅槃支

名颂解释

问:"佛陀的遍智是涵盖基智、道智的",这里提到了"遍智"、"基智"、"道智"的法相,虽然弟子也搜索到上师在《现观略义讲记》(链接如下)的开示,但是还是不清楚,能否请法师再稍加开演?

答:遍智大概理解为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基智、道智有很多的理解角度,建议你有机会学习《现观庄严论》。(正见C1)

问:已五请转法轮支;念诵,祈请常转三乘法,是哪三乘?请转九乘法轮,怎样理解?

答:《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本章节部分原话:总的来说,一切佛法可以包括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当中。或者将它分为:集聚招引外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续、行续、瑜伽续;随转方便密三乘,即玛哈、阿努、阿底,共为九乘。(正见B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法师什么是四兵?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四兵】(名数)一象兵,二马兵,三车兵,四步兵,是曰轮王之四兵。见长阿含经六。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正见C1)

随喜支

问:顶礼上师。弟子对于随喜他人功德,就可以得到相同的一切功德的观点,心存疑虑。虽然也读过各种公案,但是还是会想,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可否请上师开示一下随喜的原理?

答:这肯定是可以的。只要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随喜有这么大的功德也是应该相信的。因为这些都是一样的,你要相信的话,这些都是佛说的,都相信,如果你不相信的话,那就是本质上根本就不相信善恶因果。比如说你随喜了一个比我们更高的境界的人,我们得不到他的全部功德,但是跟我们一样境界的人,如果我们非常地随喜的话,他的所有功德我们完全可以得到。这些都是佛陀说的。佛陀讲的这些话,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把它解释为不了义,所以这些都是可以相信的。

但是如果你都不相信的话,也可能不好确定自己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心。如果自己有这个信心的话,同样都是佛说的,为什么不相信随喜的功德呢?可能主要的原因是觉得太简单了,没有那么容易,但是不是。有些时候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很大的结果。比如我们现在说的电话、网络、计算机,也就告诉我们,其实如果有这些方法,或者有这些工具,或者如果你掌握了方法,其实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完成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坐飞机二十几个小时就可以达到地球的另外一端,这在一百多年前,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呢?大家都会这么说,但是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这个是可能的,还会有更快的。

所以,我们的理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觉得不可能,但也不是这样的,如果有方法的话,很简单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这个叫作诀窍。(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某人做一随福德分善事,假如用菩提心摄持去随喜,得到的是随福德分善根?还是随解脱分善根?

答:菩提心摄持当然是随解脱分的,这个毫无疑问。某人做的是随福德分,随喜者用菩提心摄持去随喜,得到的善根肯定是随解脱分的,因为是用菩提心摄持的。(生西法师)

问:国王破坏贫女善根,这种不善的心,还能得到佛陀的回向,为什么?

答:他能够得到佛陀的回向,是因为他自己本身虽然有破坏别人的善根的心,但是他同时也是通过信心在供佛,而且的确也供了,所以肯定是有善根的。有善根佛陀还是要回向给他。 (生西法师)

问:几个人造业,为何会每人得到整个恶业而不是平均分呢?

答:缘起规律就是这样。(正见C1)

问:为何随喜他人造恶就会得到与他同等的恶业呢?

答:缘起规律就是这样。(正见C1)

问:为什么求即生利益就是不善的,求来世的利益就是善的?

答:个人理解,如果以清净如法的方式追求今生,也可以说是如法的。如果夹杂烦恼则可以说是不善的,有的地方提到追求今生不善,指的是以贪欲心等等烦恼摄持,特别是对因果没有正见的情况下。而追求来世,很多时候至少也相信有来世、有因果,懂得断恶行善。或者有时是从稍高标准角度而言的。(正见C1)

问:随解脱善业是指出离心,菩提心或空性见摄持下的善业吗?

答:广义上说,只有任何一者也算。(正见C1)

问:若出离心和菩提心没有被空性摄持,是随解脱善业吗?

答:也算。(正见C1)

问:平常我们随喜的,多数是世俗的善根,而对胜义善根,一般人不懂得随喜,其实这才是功德最大的善根。

那么,比如放生,对行持放生的行为随喜是世俗善根,那放生的什么是属于胜义善根?

答:如果能够以胜义谛的见解(比如空性见解)摄持放生的行为,放生的过程就可以积累胜义善根。(正见C1)

问:在这节课的"随喜支"里,讲到供养对境,既然供养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意,以恭敬清净的心供养最重要,那么上师讲到"供养对境"问题,是不是担心凡夫未经观察,供养的不是具相善知识,后来发现内心会生起烦恼?如果内心能观清净心,对供养不起后悔心,是不是供养对境的问题就不重要了呢?

答:都重要。在同等清净心、同样不生后悔心的前提下,供养的对境越殊胜,功德越大。(正见C1)

问:如果这时仍不失清净心,自己供养的功德依旧还是有的吧?即使生起后悔心,如果如理如法回向,这种供养功德还是不会失毁的吧?

答:功德是有的。而大小可以有差异。(正见C1)

问:修七支供的随喜支里,随喜胜义善根是什么?

答:首先你要弄懂什么是世俗,什么是胜义,简单讲显现是世俗,空性是胜义,详细了解可参阅中观的一些论典。如:《入中论》《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也可以理解为六度当中前修前五度善根是世俗善根,修第六度的善根是胜义的善根。(正见B1)

问:为此,胜光王十分不悦,手托着下巴,心想:"世尊受我的供养,却念贫女的名字回向......"便与诸位大臣商议对策。国王问:"如何才能使世尊不这样作回向呢?"大臣们献计献策:"明天可以加倍准备饮食,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时,让他们行堂的人,一份倒进钵里,一份溢到器具外面,这样饮食落地以后,如果那些乞女来要拾取,我们就连赶带打,这样定会有效。"第二天,果不其然,当食物溢出落地时,贫女就跑来捡拾。行堂的人不让,贫女说:"国王的财富这么多,饮食也无穷,像我们这样的苦难者,为何不让捡呢?留在地上不也就坏烂了吗?"但她还是遭到阻拦和殴打,这样便生起散乱甚至嗔恨之心,结果清净的随喜善根便摧毁了。当天,佛陀念了国王的名字进行回向。

此段如何理解?胜光王生起不好的心态,为何佛陀为他做了回向?

答:此处国王虽然生起了一个不好的心念,但是不足以摧毁供养佛陀和僧众的巨大功德。之前贫女以清净心随喜的功德已经被嗔心摧毁,国王的不好心念虽然对善根有染污,但是作为功德主,提供各种人力物力,在所有参与此事的人中功德最大,所以佛陀按照"谁做的功德最大"做的回向自然就回向给他了。(正见B1)

问:随喜应该是贤善的心,那么有这样的事情:父亲退休高工资,每月1万元,三儿子(成年人)理所当然的用于享受,那么从因果来说是父亲欠儿子的,还是理解为是儿子自己的福报,而其他两个哥哥却花不到父亲的工资,在世间来看是不公平的。

请问,我们可不可以也随喜三儿子的福报呢,是不是不管这一世他以什么方式获得财富都是他上一世供施果报的成熟呢?

答:孩子能够享受父母的财产,你所说的两种原因都有,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可以随喜他的福报,也确实是前世积累善根的果报成熟。换一个角度来说,没有享受到父母的财产也不一定不是好事,因为自身的福报不容易轻易耗尽,就可以成办其它一些所欲之事。我们学习前行的时候经常讲,对修行人来讲,任何事情都有他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关键看你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得与不得都可以转为修行之道用。(正见B3)

问:有的时候会发起一些相似的菩提心,但是马上心里又有一个声音开始随喜自己,这是一种傲慢吧?这样是否就没有功德了能?因为还没来得及回向。

答:随喜自己是可以的,但要杜绝瞧不起其他众生的傲慢心,产生烦恼之后及时发觉并忏悔是来得及的。(正见C1)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胜光王得王位之因缘中,佛陀说了一偈:"严备象马车步乘,于此国城自在食,王今不见缘何得,因施无盐米膏力。"上师讲记中说"现在那个业的果报已经尽了,所以佛陀才说了上面的偈颂。"为什么要等业的果报尽了,才能说此偈颂呢?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这样可以体现出那个业的完整的作用。就像说,等一部电影播放完毕之后,你再发表影评。(正见C1)

问:在随喜支中,自己发清净心随喜他人的功德,但如何才能发现对方发心是清净的呢?自己又没有他心通,这样随喜是否有过患呢?

答:你可以观想去随喜他的善业的成份。(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31课:

所有善法分为两大类:一个是随福德分、一个是随解脱分。一切众生,也有学佛的、也有不学佛的。不管学佛的还是不学佛的,所有的善法都随喜。不学佛的或者学佛中不想解脱的这一类善根就叫随福德分,比如世间人做慈善、做义工,或者就是帮助一个贫苦人。世间有很多善法和种类我们要了知,有些行持善法的人也许没发菩提心或者出离心,但它就是一个善法。

有的学过佛法的人有个毛病,容易带着"专业"眼光去看这个问题:这虽然是做善法,但是肯定没有菩提心摄持,肯定没有出离心摄持。这样一想你随喜的心就打折扣了。你的重点不在善法了,是放在他没有菩提心上面,带着一个否定。如果对他带了否定,就没办法随喜了。这时候就要把这些想法去掉,不管他有没有菩提心、出离心,反正这是善法,就把重点放在它是个善法上面,然后就可以生起随喜。

如果是善法,他做的当下一定对自他是有利益的,这个人在行持善法的当下是快乐的,那个善法以后或多或少——不管多少是会引出安乐的。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善法上面,就不会被相续中可能会出现的东西影响,这时就可以对这些随福德分的善法真正生起随喜心.

我们要避免自己学习佛法、皈依佛法之后可能生出的优越感。当自己闻思几年之后,容易产生优越感:我是学佛的他是不学佛的。其实自己的相续和对方的相续差别不大,因为你刚刚皈依,正在开始修,从某个方面来讲觉得已经和别人不一样了,其实相续当中烦恼的状态没有多大差别,实际情况是这样子。

但是我们凡夫人因烦恼驱使,容易产生这些优越感。学修了几年之后,比较容易对于初学的、不学的人产生优越感。本来应该是产生清净的悲悯心,但是没有,反而是优越感来代替了,这个不好,我们要避免。总之别人在做善法时,就要去肯定它是一个善法,是应当受鼓励的。对于任何形式的随福德分善根,我们都要去随喜。

......

不管对方是什么心态——要么是随福德分、要么是随解脱分,即便他的心很不好,但我只看他的善法。也许他做善法时心可能带着某种目的,或者心不一定清净,但是我只看善法,对我来讲就可以修随喜,这个是非常好的。】

问:顶礼法师!前行131课里面,讲到随喜支,引导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善不善的差别丝毫也不在言行举止上,而唯一凭着自己的这颗心来定。

弟子的疑问是:以前学过一个公案,一头猪被一只狗追赶而转绕了佛塔,就是华杰施主的前世,他因此而有出家因缘。

这个猪,它当时应该没什么善不善的发心吧,纯粹是无记的,但无意中转绕了佛塔,也是善业呀。和上面这句话,应该如何圆融理解呢?

答:还是那个道理,就像说一个人很穷,可以说没钱,虽然他可能有一毛钱;一个人很忙,可以说没时间,虽然他可能不是一秒钟时间都没有;所以,相对来说世间的快乐很少,就可以说没有。(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法师您好:前行广释131课,有个关于随喜的问题请教您:比如有个人在往水池里倒活的小鱼小虾,他的目的是为了给他在水池里养殖的其他鱼类提供食物(小鱼小虾),他这种行为和发心肯定是不善的,但是这时候有个人看到他往水池里倒小鱼小虾,以为他在放生,就生起了欢愉的随喜心。这个随喜的人有功德吗?还是随喜了他的罪恶?为什么?

答:个人理解,如果随喜的人完全是误以为放生才随喜的,可能会获得一些功德,功德来自他自己的善心。(正见C1)

问:前行中说可以随喜自己的功德,这与对自己的功德沾沾自喜在实际上如何区别?有时,末学根本分不清哪是随喜哪是骄慢?

答:可参考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31课:【自随喜其实是对所做善法的肯定。如果对自己所做的善法很高兴,以后还会继续做;如果对自己做了善法不高兴、有后悔心,以后就不一定做了,这就是心态微妙的转变。随喜自己的善法其实也是肯定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去期待别人(或者是上师、或者是修行好的道友)的肯定呢?就是有了肯定之后,自己会愿意做下去。

如果做完之后别人没什么反应,比如说:世间人做了一个善法、一件好事,大家都不表扬、都不肯定,最后大家都不想做了,觉得没有意义。但是如果做了之后,别人很高兴、很感谢,或者很多人也说:做得很好,这个是正能量,自己也会觉得做得对,如果以后还有这个情况,还愿意做。如果大家都不肯定,那肯定慢慢就没人做了。

自随喜也一样。因为以前做过、现在正在做、未来还会做,"自己随喜自己"其实也是对自己所做善法的肯定:自己的确是做得好。如果自己肯定了,以后还会继续去做的。这也是一种随喜。

假如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善根不随喜,像前面讲的,也许就没有动力了。或者更极端的,就是后悔——不该花时间去做这个、不应该去帮助他。如果有后悔心,就不是以后不会再做的问题了,而是当下就可能通过后悔心(后悔是摧毁善根的一个因素)把这个善根摧毁了。

所以我们要经常对自己所做的善法有肯定。当然肯定也要有一定的量,如果过度了,可能会变成飘飘然、傲慢等等,这个要掌握。就是"我做这个的确是对的",仅此而已,再往下可能就变成其它东西了。这个就是对自己的随喜。】(正见C1)

问:顶礼法师!请问131课中公案:胜光王作为嫉妒贫女(主动生嗔)的加害方,文中不仅未提现其害心的过患,其供僧功德反而比受害方(被动生嗔)的贫女大,合理吗?

答:个人理解胜光王发心不清净,有过失,但当时他确实没有产生强烈的嗔恨心。过患是另外的。如果发心清净,他供养的功德会更大,比如发心清净会获得100分功德,国王因为发心不清净获得了50分,但贫女产生强烈嗔恨心,本来有100分,结果变成0了。当然也不排除国王是特殊示现,通过这样示现给我们说明一个道理。(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131课中有一个公案,是讲胜光王供养佛陀及比丘时,贫女以清净心随喜,因此获得比国王更大的福德。但后来国王听了大臣的建议,使得贫女产生了嗔心,导致贫女的善根被摧毁。这里,国王及大臣的这种故意设局的做法,导致他人摧毁善根,其本身是不是也会有恶报?因其行为是从嫉妒或其它烦恼心中生出的。在供养中生此不清净心,是不是也会摧毁,或者至少减损其供养的善根呢?其因缘果报如何,祈请法师开示。

答:个人理解,假设国王和大臣都是凡夫,以烦恼心这样做,当然有过失。同来说,嗔恨心会摧毁善根。如果是嫉妒心等等不清净的发心,做一个善法,会有功德,但功德相对于清净发心来说会比较小,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种损减。当然,也不排除国王和大臣都是示现,就是通过这个示现向我们后学者展示这个道理。(正见C1)

问:《前行》中有这样一则公案:从前,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供斋四个月,并供养一切受用。当时,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里想:这位胜光王也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这样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又遇到释迦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如今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希有了。她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随喜,因此获得了无量福德。世尊对这一点清清楚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国王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作了回向。连续三天一直都是这样作回向的。……末学想请问的是:

请问,自己造的善根由别人来回向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对善根的增长和持续发挥善妙作用会有作用,特别是相关的善法与相关代回向者有很深的因缘时。(正见C1)

问:或者说,自己在回向时将别人的善根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也拿来回向,有何作用?能保证他的善根不被他的嗔恨心摧毁吗?

答:可能要看具体因缘。(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31课:

《前行》前面再三强调,我们应该以清净的心态来看待别人一切善举。因为我们通过学习佛法了解了因果的关系,当我们看到别人行善的时候,要想这个人在行善,因就是很清净的,这个因以后会成熟很多的善法。

当然我们如果担心他的善法会不会失坏,也可以帮他发愿,愿善法在成熟之前不要遇到违品。修一个善法不容易,不要因为他的不善巧,生起烦恼而把善根摧毁。所以你也可以帮他发这个愿。对他有没有作用呢?有时可能会有作用,因为你是缘他发愿,在他的善法中、相续中加入了你的祝愿,这个祝愿变成影响他善根的因素,加进去之后可能多多少少会起作用。即便不起作用,但是你在发愿的过程中,心特别清净,对他这个善法真心诚意地随喜。

担心他这个善法有可能受到染污,或者通过某种因缘会消失,所以我们诚心为他发愿,愿他这个善法成熟之前不要遇到违缘,然后一直成熟,成熟之后生起更大的修善法的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随喜过程中可以有的心态,对于这样的前因后果了解之后,诚心诚意地作随喜。

随喜完后,可以习惯性地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这里的善根也可以理解成随喜的善根,随喜完后马上回向。或随喜完他人的善根后,再帮他回向,因为有时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回向。例如在景区的寺院里有很多人,尤其在过年时烧香的人山人海。

严格而言在佛面前烧一支香的功德很大,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懂得回向,这时如果看到,就可以帮他们把所有的善根都回向大菩提。这样也很好,因为至少自己在随喜中修了清净心,并通过法界的缘起力帮不懂的人回向。

按照《法华经》等经典的观点,在佛像面前烧一支香乃至低头合掌、磕一个头(很多去寺院烧香的人都会磕头,无论动作是否标准,确实有把头低下来在拜垫上磕头)、往功德箱放钱、供灯(无论什么目的)等善法,只要是缘三宝、缘佛所做,都会产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之功德。但很多人不懂发愿也不懂回向,这时帮他们发愿、回向,修行自己的心,也是从自己的侧面帮助其他众生,也可以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

问:《前行》中说"为自己的父母亲友等做法事以及为利益亡者等而作佛事,如果不做回向,他们就不会获益",但我们一般回向时都是念"回向给一切众生"而没有专门念亡人名字,那亡人不也包括在一切众生内了吗,这样回向亡人能得到利益吗?

答:个人理解,如果我们的作意比较到位的话,父母当然可以获益,而专门念名字有特殊的缘起,同时内容当中也专门缘相关的众生。(正见C1)

请转F轮支

问:131课中为什么要通过天人的祈请之后,佛陀才宣讲佛法?

答:当时的众生非常尊奉天人。因为当时还没有三宝,他对天人很尊奉,对梵天、帝释特别特别地尊奉,所以如果是通过天人来劝请,众生会对佛法本身很珍贵、很重要这一点产生一个定解。再加上有些时候梵天、帝释以前发过愿,只要佛陀成佛的时候都要去请佛转法轮,所以他们的愿力在这;还有受尊重的人去带头做这个事情,下面跟风的人更加容易生起信心。因为很多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梵天、帝释他们寿命长、智慧也深,他们知道佛陀转法轮的意义很重大,如果不是他们来劝请,世间当中有些人不一定了解这个深意,所以由他们来劝请。(生西法师)

问:法本131课最下面的注释,无漏的解释中"小乘见谛、大乘见道",这里的见谛和见道是什么意思?我们说五道十地,通常说的开悟及证悟分别处于哪一道?加行道也能开悟吗?证悟是否只能是见道?

答:(1)都可以理解为现见真谛。小乘指的是初果,大乘指的是初地。大乘的境界更高。(2)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开悟(证悟)有资粮道的开悟(证悟),也有加行道、见道等情况。(正见C1)

问:法本中提到"有些名相的上师",这里的"名相"法师能否从因明的角度以及从究竟的如来藏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在因明中与"名相"相对应的是"事相"吗?

答:个人理解这里的名相的意思是指有名称没有事实的意义,不具备善知识的法相。比如假币是一种名相上的钱币,虽然具有币的名称,但不是真正的钱。(正见C1)

问:"当时,螺髻梵王以佛神威,知道如来默然而住的意趣",这里"以佛神威而知道佛的意趣"该如何理解呢?既然螺髻梵王能与佛陀心意相通,又怎么不知道佛陀想要什么结果呢?虽然法本后面也解释了佛陀的密意,但是感觉上佛陀好像是一个精密的策划者,但是佛法不是因缘法吗?还有大圆满的究竟行持就是"无希忧",那这样的境界又怎么会去谋划什么呢?

答:(1)在佛陀的加持下获得某种智慧。(2)有多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示现。另一种可能是有某种程度的心意相通,但不代表完全相通。佛陀已经断除了一切分别念,但也具足智慧,如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断除分别心并不意味着变成痴呆。我们不能把佛陀当作是石头和木头一样。(正见C1)

问:这时,世尊以佛眼观见一切众生有上中下三种根机,思维之后,对不定众生起大悲心,说道:"我本欲为此等众生转于法轮故出于世。"——选自131课,末学不理解,世尊为何只对"不定聚"的众生生大悲心?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不定聚众生不属于正,也不属于邪,遇善缘则成正,得恶缘则成邪。以其不定,故称不定聚。佛陀为其转法轮,他们可以依教奉行,修成正果。正定聚众生不用说也会修持善法,邪定聚众生如何宣说也不会听,所以"佛陀对不定众生起大悲心",并不是对其他众生没有大悲心(佛陀悲心周遍一切众生)。(正见B1)

问:在学习了请佛陀转法轮的内容后,弟子认为学生也可以分为类似正聚邪聚和不定聚。有的学生不用教,就学得很好,有的怎么教也不会,多数是需要教的。不知道这样理解可不可以?

答:某种角度可以这样说,但即使有些众生暂时难以调化,也不代表永远无法调化。(正见C1)

问:螺髻梵王对佛陀请求道:"世尊,世间众生今日当损减......""损减"是什么意思?

答:个人理解也许是有损失的意思。(正见C1)

问:螺髻梵王对帝释天说:"喬尸迦,不应如是而为劝请。"喬尸迦是帝释天吗?这句是什么意思?

答:是这位帝释天的名字。这句意思大概是"你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劝请(应该换个方式)"(正见C1)

问:请转法轮颂词中提到了世尊初转四谛法轮,常说的三转法轮,分别转的什么法?

答:初转主要是四谛,二转主要是般若,三转主要是如来藏和唯识方面。(正见C1)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在上师传讲的前行广释里请转九乘法轮里面说到:佛学院五论班一开班就明显看到众生根机的确不同,有些是俱舍的根机,有些是中观的根机,有些是现观的根机.......

请问这些根机都有什么差别?怎么观察自己的根机和相应的法门?

答:个人理解,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信心,兴趣,这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根机差别。学习过程中的天赋、进展程度也可以表现。(正见C1)

祈请不入涅槃支

问:法师好:前行131节课中示现涅槃的意义,公案:龙猛菩萨因一位小乘法师的祈请示现涅槃,但记得以前有一个乐行王子(名字不知道记错了没有)拿吉祥草割龙猛菩萨头的公案。末学有点疑惑,龙猛菩萨到底是因什么而涅槃的,圆寂和涅槃是一个意思吗?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龙树菩萨的传记有不同版本,内容不同,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众生面前可以有不同的示现。涅槃和圆寂是一个意思。(正见C1)

问:祈请不入涅槃支里提到:大德们哪怕多住世一天,对世间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又说到对真正的佛陀、上师而言,涅槃是一种示现。是不是说从不同角度来说大德们住世或涅槃其实都是为了利益众生?

答: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前行第一百三十一节课思考题 495. 请认真修持这三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祈请不入涅槃支)。该怎样回答?

答:你可以谈个人修行的感悟,包括个人修行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分享。(正见C1)

问:前行广释131课,问答题:( 495. 请认真修持这三支)指随喜支,请转法轮支,祈请不入涅槃支。请问这三支如何座上修!有具体的修法仪轨吗?

答:可以学习一下《普贤行愿品释》,可以通过观想来修持。(正见C1)

问:阿弥陀佛,法师您好!《前行》七支供·请不入涅槃支中,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因为末法众生的邪行产生厌离而示寂。无法理解。好像也不能说高僧大德们没有大悲心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答:成就者不会产生真正的厌倦心。而有些时候为了利益众生可以有不同的示现,一方面可以让众生努力祈请,积累资粮。一方面也和众生的福报有关。(正见C1)

问:"祈请不入涅槃支"......珍达优婆塞祈请世尊不入涅槃——请问:我在网上查不到珍达优婆塞的公案,您能简单开演给弟子吗?

答:具体我不太清楚,你可以查一下大涅槃经,这个人在汉地译作纯陀:【纯陀】(人名)Cunda,又作准陀、淳陀、周那,译曰妙义。拘尸那城工巧师之子。佛自此人受最后之供养。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准陀,此云妙义。旧云纯陀,讹也。"涅槃经二曰:"尔时会中有优婆塞,是拘尸城工巧之子,名纯陀。"涅槃经纯陀品与一切大众所问品详记之。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