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114课-答疑全集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金刚萨埵修法

名颂解释

问:请堪布辨析三个关于"业"的词汇:业报、业障、业力。

答:这三个都跟"业"有关系。中间的这个"业障",就是它们的本体。比如说杀生、偷盗这类行为,会在我们的意识当中,产生一种能量,这个能量就叫业。不好的业,对我们的学习、修行,还有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它是一种障碍,我们平时称其为业障。

有些时候,业和障,是一个意思。不好的业,比如杀盗淫妄等本身就是障碍,可以这样理解。但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把业和障分开,业就是杀盗淫妄这类的业;障就是除了这些业以外,其他临时性的一些障碍,比如我们遇到的修行上的一些障碍,被鬼神干扰等,这些都是障碍。具体理解需要看它的语境,看它在表达什么。

业力,就是指这个业有一个力量,这个力量是非常可怕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当众生的业力现前时,佛也没有办法。实际上这个业力,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不是人为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其他的宗教可能会认为这是某一个神或者某一个造物主,故意惩罚人类或者其他众生,佛教里面是没有这种说法的。

佛教认为,这一切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自然规律分外在的自然规律和内在的自然规律:我们看到大自然的所有变化,叫作外在的自然规律;而内在的自然规律则是,比如我们有了无知无明,然后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这个事情给我们播下了一种不好的能量,这种能量成熟的时候,就引发了一些不好的效果,这一系列的东西,就叫作内在的自然规律。

两个都是自然规律,因为它是自然规律,所以佛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佛教讲释迦牟尼佛不是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也不是业力的创造者,他是发现者。释迦牟尼佛发现除了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自然规律以外,还有一个无形的力量,在操控我们的命运和生活,这个力量叫作业力。这个力量,任何人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要改变的话,就要从因上面改。比如说我们做了杀盗淫妄这些恶业,如果在果报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忏悔,在"因"还没有成长的时候,就把它除掉,那这个"果"就不会有了。如果这个果已经出来了,那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任何人都挡不住,佛也没有办法。

我们经常讲,佛教认为佛是全知的,但他不是全能的。如果佛是全能的,一切他都可以操作的话,天下就不会有战争、不会有饥饿、不会有瘟疫,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也不可能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因为这些都是佛不愿意看到的,是他希望不要出现的东西。但是因为众生自己的业力,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佛也没有办法,佛唯一能够做到的是给我们指出一条路。

如果我们按佛的教育去做,我们自己就是救世主,我们可以救自己。除了自己以外,佛教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佛有些时候也救不了,佛唯一能够做到的,是给我们指条准确的路。但是指了这条路以后,走或者不走,正确地走或者是错误理解、走弯路,这些都是个人的事情,佛是没有办法的。

有一部佛经叫作《稻秆经》。《稻秆经》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它说"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如来就是释迦牟尼佛,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也好,不出现也罢,法性是永远都存在的。法性是什么意思呢?佛教里面讲的这个法性,翻译成我们现代的语言,就是自然规律,这个自然规律永远都是存在的。

释迦牟尼佛出现至今才二千五百多年,或者是再多一点而已,那么五千年前、一万年前,有没有这个自然规律?一直都有。因为这个自然规律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而是他发现有这样的规律的存在,所以我们对业力的理解非常重要,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最后一个是业报,业报跟福报其实是一个意思,是业力的果报,也就是说业力导致的结果就叫作"业报"。所以我们可以说业力和业障是因,然后业报就是果,它们之间有一个因果的关系。

佛经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圣者是从因下手,我们往往不太在乎因,只怕这个果出现。如果我们在因上面不选择、不取舍的话,那果出现了以后就没有办法了。(慈诚罗珠堪布-《慧灯问道》)

问:114课,"念修金刚萨埵"的预热课,还不是引导文内容,到115课才正式学引导文内容。现行对治力中有这样一句话:利根者安住无有能忏、所忏、忏法的境界,也是忏悔——"能忏、所忏、忏法的境界"啥意思?

答:能忏就是你这个忏悔的人,所忏的就是罪业。打比方你吃苹果,能吃的是你,所吃的是苹果。(正见C1)

问:忏悔中的"酬补一切所失之戒"、"清净罪业",其中"酬补"与"清净"二者的含义、区别是什么?

答:个人理解,酬补是酬补戒体,修复戒体,比如你受了戒,破戒之后,戒体会有缺损,需要酬补;而清净,指的是清净罪业,破戒除了会让戒体缺损之外,还会产生罪业,通过忏悔就可以让罪业清净。(正见C1)

问:观金刚萨埵(圆满报身服饰)......服饰前加"圆满报身"是啥意思?

答:【十三种报身服饰也就是绫罗五衣与珍宝八饰。其中的绫罗五衣:是指冕旒、肩披、飘带、腰带、裙子;珍宝八饰:头饰、耳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项链、臂钏(左右二者算为一个)、璎珞、手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指环(所有的指环算为一个)、足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

】——以上是《前行引导文》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观金刚萨埵躯体:不是唐卡上的扁相、不是装有实物的塑像、不是血肉之躯,是立体、没有实物、彩虹,显而无自性。——"显而无自性"啥意思?

答:显现的同时不存在实有的本性。(正见C1)

问:平时可以每早念21遍百字明,能加持堕罪,令堕罪所生异熟果,不会增长。——"堕罪"是啥意思?

答:罪业,可以让你堕落的罪业。(正见C1)

金刚萨埵修法

问:在《前行》第114课中,某些教言说:"若能将金刚萨埵和上师瑜伽合修,利益极大。"请问如何修?

答:将金刚萨埵和上师观成无二无别,金刚萨埵其实就是上师的本性。这样就是把上师和金刚萨埵合修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有教言说若能将金刚萨埵与上师瑜伽合修利益极大,因为清净罪业的同时,得到了上师的加持、悉地,所以是无与伦比的修法。请法师开示以上这个说法是怎样修?

答:合修的意思是,金刚萨埵就是上师的化现,修金刚萨埵其实就是修上师瑜伽,一样的。因为金刚萨埵观修和上师观为无二无别的,这个时候金刚萨埵本尊已经是上师了,其实本性是上师,以金刚萨埵的形象来给自己加持。这样修的时候,就相当于祈祷的时候,没有离开"这个是我的上师"的这种思想,其实这就是上师瑜伽的修法。

因为有的时候是本尊瑜伽,有的时候是上师瑜伽。本尊瑜伽,比较侧重于本尊——这个是我的本尊如何如何,我就把他当本尊来祈祷。上师瑜伽的重点是在上师上面,不管他化现成莲师、金刚萨埵、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思想重点是"这是我的上师",如果这样去祈祷、去观修就可以成为上师瑜伽。通过这样方式来修,仪轨、咒语都可以一样的,不变的。但是观想主要就是"这个就是我的上师。"这样就可以成为一种上师瑜伽。(生西法师)

问:百字明和心咒作用有区别吗?为什么有两个忏悔法?

答:百字明和心咒都是忏罪的,两个忏悔法都是属于金刚萨埵本尊的,一个是金刚萨埵百字明,一个是金刚萨埵心咒。心咒就是"嗡班匝儿萨埵吽",即"嗡金刚萨埵",属于金刚萨埵的本身,金刚萨埵本身体现出的金刚萨埵的心咒。念金刚萨埵的心咒可以忏悔,也是可以更直接地和本尊相应的一个方法。"嗡班匝儿萨埵吽"就是代表金刚萨埵本尊本身。能不能忏罪?当然可以的。带着忏罪的心去念金刚萨埵心咒忏悔也可以。百字明也是金刚萨埵的明咒,百字明里忏罪的内容比较多,一百个字里面的信息,关于忏罪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我现在犯了罪业,我要忏悔、我要清净啊如何如何,这个罪业那个罪业,反正要清净,这个成分多。金刚萨埵心咒代表本尊本身,两个都可以忏悔。但是百字明里关于忏悔的内容,忏罪的内容、净罪的内容比较多。而金刚萨埵心咒本身里面并没有这么明显的忏罪的功能,忏罪的一些作用没有说,但是肯定是可以忏悔的。比如我们修如意宝珠,修金刚萨埵法会麦彭仁波切的仪轨,也是念金刚萨埵心咒,也是忏悔的。所以,既可以通过金刚萨埵心咒来现见本尊,现见实相,也可以净罪。单单从咒语本身来讲,一个是咒语里自带的内容就是我要忏罪,我要清净,请忆念我把罪业清净,这类的呼唤、祈祷,在百字明里面体现得很明显,金刚萨埵心咒里没有这部分内容。二者差别仅此而已。修前行的时候,专门用百字明忏悔。金刚萨埵心咒也可以作为本尊的相应法来安立。(生西法师)

问:请问法师,可以用金刚萨埵如意宝珠的仪轨来修百字明吗?

答:以前上师讲过一个原则,我们修什么法,就最好按照这个修法仪轨的指点来修。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主要是修"嗡班匝萨埵吽"六字心咒,没有说是修百字明,所以按照这个原则的话,金刚萨埵如意宝珠的仪轨,应该说是不适合修百字明。当然如果我具有信心或者上师开许了,另当别论。

我是回忆以前上师讲的一个总原则,这个总原则很重要,因为有时总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在这个仪轨当中可以这样修吗?在那个仪轨当中可以那样修吗?我加进这个行不行?我改一下可不可以?其实上师以前回答,原则上来讲,你修什么仪轨,就按照仪轨的指点去做,也不要加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加其他东西,这样就是最好的。(生西法师)

问:念金刚萨埵咒不会观想,那么看金刚萨埵照片念可以清净罪业吗?

答:其实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观想不了,我们就看着念,其实观想也是想这个样子,然后我们实在观想不清楚,就看着金刚萨埵的相片念诵就可以了。

有些大德说,首先我们长时间地盯着金刚萨埵看,看了之后我们再闭眼观想,因为看了很长时间的缘故一闭眼就很清楚,模糊之后又睁开眼睛看着念,然后又开始闭眼,这样反复反复的话,后来一闭眼就可以很清楚地观想。如果这个还不行,我们一直看着念也可以,完全也可以清净罪业。

关键是能否清净罪业,是取决于能不能观想呢?还是说看相片能不能清净罪业,还是说只有观想能清净罪业?它不是从这方面来看的,主要是你对于忏罪的决心,也就是厌患对治,或者四对治力有没有具足。如果具足这些的话,看着念还是观想念,其实问题不大。(生西法师)

问:世俗中以四力忏悔而得以清净,这个清净怎么理解呢?是把它的种子摧毁了?还是说把它的缘断了?还是说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一方面来讲,世俗的忏悔有很多种理解,它不等于是凡夫的忏悔,菩萨也可以在世俗当中做忏悔。只不过是从世俗忏悔和胜义忏悔两个侧面来讲,真实的懂忏悔的菩萨、懂忏悔的人,都不可能只做世俗忏悔。他在世俗中忏悔,以四力对治的同时,肯定要引入空性见的,因为知道空性见,不可能不引入空性见。

如果初学者只懂世俗忏悔,那么他清净的方式是怎么样呢?按照有些大德的讲法,这种忏悔主要是把感果的功能消灭掉,就是说他造了业忏悔之后,相当于把这个业的引发后面痛苦、障碍的很多感果的功能消尽了。比如一个种子,如果我们用水把它煮熟了,或用火把它烧焦了,这个时候它不会再发芽,感果、生果的功能已经没有了,至少四对治力能够清净到这个程度,至少可以把感果的功能消除掉,这叫清净。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状态,就可以部分清净,比如我们参加金刚萨埵法会,念4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因为我们的发心、能力还不够,念完40万遍之后,可能可以清净掉一部分的感果功能,剩下的部分还会存在;有些人可能直接把所有的一切感果的功能都灭尽了,但种子还存在;有些时候通过这种真正对治力,可以把感果的功能和种子都灭掉,而如果要灭掉种子必须要引入空性的观点,没有引入空性见,单凭世俗的对治是做不到的。(生西法师)

问:"利根者安住无有能忏、所忏、忏法的境界"中,请问法师这里的能忏所忏和能依所依是一个道理吗?如何理解?

答:能忏,比如我们自己就是能忏者,我们是忏悔的人,能忏悔的人就是能忏。所忏,是指所忏的罪业,我们要忏悔什么罪业,比如要忏悔杀生的罪,忏悔偷盗、邪淫的罪,所忏悔的罪业叫所忏。能忏和所忏有这样一种自性,究竟来讲,二者是相互观待的,有了所忏才有能忏,能忏是指能忏悔者,如果没有所忏的罪业,我就是个人而已,就不能作为能忏者,所以能忏是观待所忏才有的能忏。所忏也是观待能忏才有的所忏。如果没有能忏悔者,罪业只是一个罪业而已,不是所忏悔的罪业。所以所忏观待能忏而有,能忏观待所忏而有,二者之间相互观待,二者都没有自性,都是空性的。究竟来讲,能忏和所忏都无自性。如果安住在能忏所忏无自性,其实就了知了罪业本空,就会比较迅速地忏悔罪业。因为它相应本性的缘故,就更加容易。

能依所依和能忏所忏不一定相同的。打个比方,比如桌子上有一盆花,桌子是所依,花的一个依靠处;能够依靠桌子的这个花叫能依,二者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它和能忏所忏都是一种能所,从"能"和"所"的侧面来讲是一样的,但是不相同,二者之间没有能忏所忏的关系(能忏是观待所忏才有的,所忏观待能忏而有),在这方面是不相同的,所以能忏所忏不等同能依所依,要看它出现的场合怎么样,再做具体的定位理解。能忏所忏无自性,如刚才所讲,理解成空性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金刚萨埵修法仪轨疑惑:在念开显解脱道的四共外前行时,这时候观想的金刚萨埵皈依境可否观在前方一肘高的上方?当念到"阿……"观想金刚萨埵在头顶的时候,再把金刚萨埵佛尊观在头顶上方,可以吗?

答:应该也可以。(正见C1)

问:未学观修金刚萨埵,念诵百字明时,常发现会被妄念所转,成了有口无心,真正依四力观修的时间短,请问法师,如何提高念诵百字明质量?

答:上师仁波切曾讲: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释迦牟尼佛广传》的后面都说过:初学者修行时,因为之前从未修过,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心就像一匹野马,刚刚逮住它的时候,反抗肯定特别厉害,不会轻易就被驯服。

可以尝试在面前放一张金刚萨埵的相片,先看着他,当其相貌基本上能显在心中时,就闭着眼睛开始观想,直至眼前的相貌逐渐消失,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时,再睁开眼睛看一会儿,然后又观......如此反反复复,经过好几个月的练习,久而久之,你的心才能够稍稍专注下来。

同时依四力观修、念诵。(正见B3)

问: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修金刚萨埵了,这里面有四种对治,是不是在修法时这四种对治力缺一不可啊?弟子现在有深重的罪业,我只有忏悔心,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还没有返回对治力,就是没有改正的心,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具足四对治力,忏悔的力量就会比较圆满,如果有所欠缺,力量相对较弱,但只要忏悔就会有效果。(正见C1)

问:大上师建议每天早上要念21遍百字明。请问我们应该参照什么仪轨念诵?是应该参照如意宝珠的仪轨还是开显解脱道里关于百字明的仪轨?

答:各种仪轨都可以。(正见C1)

问:第114课是关于金刚萨埵的具体修法,本课上师说用《开显解脱道》的仪轨修百字明。114课关于如何念百字明时有一段文字如下:"将圣尊观好以后,就可以念百字明了。一般来讲,要观想咒轮旋转等,对大多数人是有困难的,因为这要有生起次第的修行基础,不光是一个"旋转"就可以。不如像前面讲的那样,你就想,在我顶上安住的金刚萨埵,其实与十方诸佛,以及我的根本上师是无二无别的,现在我就对他皈依:"从现在开始,我唯一皈依您、依止您,您是我的依怙,您是我的至尊,您是我的导师,在此世间,除您之外,我再也没有其他可信任之处,除您之外,我再也没有其他可皈依之处。"然后发心:"从现在起,我誓愿度化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皈依、发心以后,就忆念罪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如果按《开显解脱道》的仪轨修百字明的话,上述皈依、发心的观想用在《开显解脱道》仪轨的哪个位置?

答:一方面仪轨本身有皈依和发心的偈颂,在念诵的时候就可以对应相关的意义进行观想;另一方面如果在念诵仪轨之前念诵也可以。(正见C1)

问:念百字明观想金刚萨埵佛尊心间的咒轮降下甘露,弟子观想金刚萨埵佛尊与弟子面向一个方向,请问法师,应该观咒轮是从哪个方向旋转并降下甘露的呢?

答:按照法本的讲解就可以。不同的仪轨可能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可以按照前行引导文进行修持。(正见C1)

问:弟子现在将今生所记得的,以及无始以来的所有罪业,以四种对治力,分三天做一次圆满忏悔,也就是第一天忏悔几岁到20岁左右之间的罪业,第二天忏悔20-30岁左右的罪业,第三天忏悔30岁左右至今的罪业,每天忏悔一座一小时左右。请问法师,弟子想知道,是一次性也就是一座中圆满忏悔从几岁到现在的所有罪业效果好,还是可以像现在弟子这样分开三天才一次圆满忏悔呢?请问哪一种忏悔效果更好呢?

答:也许都可以,你可以随时产生过去的一切罪业。(正见C1)

问:弟子以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忏悔罪业也有几年了,一直也没做过罪业有清净的梦,请问法师,是弟子哪里做得不对吗?

答:这是因人而异的,关键是自己的信心、慈悲心是否增加,烦恼是否减少。(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114课中讲:"《前行》、《百咒功德》里都讲过:如果每天早上念21遍百字明,就能加持堕罪,令堕罪所生的异熟果,不会增长;如果一次性念诵108遍,便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不会堕入三恶趣。"请问法师:这里的"堕罪"是泛指使堕入恶趣的罪业,还是指比丘所犯堕罪?弟子分别念:因为后一句讲108遍的功德是特指酬补失犯戒律的罪业,推知前面21遍百字明也应该是指犯戒的酬补。但是这样理解不合理,因为大德们教诫早起念诵时并未指明是受戒之人应念,而是所有人都应该念。请问,怎样圆融地理解?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堕罪此处包括一切罪业。教证描述21遍与108遍的功德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角度。(正见C1)

问:既然违犯的誓言、破了戒或是说造了罪业越早忏悔,越容易清净,最好不要过夜,那为什么要求每天早上念诵21遍百字明而不是晚上?

答:没有说晚上不能念百字明。多多益善。如果早上开口说话之前念诵,有一种特殊的缘起。(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既然积累资粮的无量法门都包括在七支供中,那为什么还要专修金刚萨埵和供曼扎呢?感恩法师开示。

答:虽然修金刚萨埵法门可以属于七支供当中的忏悔,供曼茶罗可以属于七支供当中的供养,但在忏罪、集资方面,这两个修法非常非常不共。(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15课:

不共内加行的第三个加行是念修金刚萨埵。在趋向觉悟的过程中,一是清净违缘、扫清障碍,一是具足顺缘。首先遣除、扫清违缘,然后再具足顺缘。在《开显解脱道》中这两个次第稍有对换,是先修曼扎积累资粮,然后再清净罪业。不同的传统有不同的安立方式,在咱们这个引导文中是先修金刚萨埵清净罪业,然后再积资净障。

从比较了义或比较深的高度,即从如来藏的侧面来讲,我们的佛性、佛功德是一个大无为法,无论修不修行、发不发现,它就在相续中安住着。让佛性、如来藏无法现前的叫客尘,能让客尘消除的一是忏罪,二是积累资粮。但修金刚萨埵忏悔也好,修曼扎积累资粮也好,从某个角度来讲都是清净客尘的修法,包括修空性全都是清净客尘的。

换言之,不管是金刚萨埵净罪也好,还是曼扎积累资粮,从某些方面来讲都可以叫做积累资粮。修金刚萨埵也是一种积累资粮。有时说只是修曼扎才叫积累资粮,金刚萨埵不能叫积累资粮,不是这样理解。虽然有些地方讲金刚萨埵和曼扎分工不同,金刚萨埵是净罪的,积累资粮是曼扎等修行,但从现前佛性的侧面讲,两个都可以叫清净障碍或者清净客尘,两个都可以叫积累资粮。

修金刚萨埵也好、修曼扎也好,如果这两种资粮够了,佛性就会现前。先是部分、然后逐渐多分,最后完全现前。这是通过什么来现前的呢?修行到位了、资粮到位了就可以现前。

所以金刚萨埵也是一个积累资粮的方法,曼扎也可以清净障碍。这些修法都是互通的。学修时如果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对待所有前行的修法。因为见解统一到一定高度时,每一个修法都可以圆满资粮、清净罪业。

"现在是清净罪业,不能培福、不能圆满资粮了",其实不是;"修曼扎时是不能忏罪的",也不是。了解每个修法之间的统一的问题后,修每个法时都可以把它当成清净罪业、积累资粮的方法,反正都是为了开显佛性,除此之外也没别的。

有这见解对修行会有比较好的提升,对所积累的资粮,清净罪业,不管是任何一个法都可以积资、净障。了解之后在做任何法时都想到,"这可以清净罪业、圆满资粮,都是开发佛性的"。有这个见解所有修法就可以变成显示佛性、如来藏的修法了。没这个见解可能是某种缘起还没成熟,只能在某一部分做帮助,全方位的做帮助还是不行。

通过学习、闻思对整个修法,了解到看起来每个都不相同,侧面不一样,但内部完全是不可分割的。这对我们对所有教法产生信心、不诽谤、都生起恭敬心、清净信心有很大帮助。内心中如此认同后,很多不必要的分别念都可以消失在法界中。】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