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74课20200209

目录

  1. 名词解释

  2. 视师如佛

  3. 关于舍弃上师

  4. 如何理解与上师结善缘即生可成佛

  5. 如何理解与上师结恶缘亦成断绝轮回之因

  6. 其余疑问

名词解释

问:请问法师74课中宣说具足法相上师的功德中说:"他如劫波树(如意树),是今生与来世一切功德的利乐来源。"这里的如意树是长在天界的如意树吗?还是莲师皈依境的那个如意树?

答:劫波树:(植物)在帝释天喜林园之树名。劫波为时之义。应时而出一切所须之物。六波罗蜜经三曰:"喜林园苑游止无期,波利质多及劫波树,白玉软石更无坐时。"金刚顶经四曰:"如诸劫树,能与种种衣服严身资具。"梵Kalpataru。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也可能有其他理解方式。(正见C1)

问:什么是法性力?

答:法尔如是的缘起规律。法尔(术语)与自尔,法然,天然,自然同。不假他之造作其法自然也。如火之热水之湿也。宗圆记四曰:"法尔者,尔此也。谓不构造,其法自如此,犹云自然也。"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法尔。(正见C1)

问:什么叫做息、增、怀、诛?

答:息、增、怀、诛是密宗当中的四个事业。"息"就是息灭障碍、烦恼,比如修金刚萨埵就是息灭我们内在的罪业;"增"就是增长,增长什么呢?增长我们的智慧、福德、财富,比如念地藏王菩萨,就可以增长我们很多的智慧、福报等等,就是通过增的本尊,增长我们的寿命、财富等方方面面;"怀"就是怀柔的意思,比如上师要让弟子听话、对佛法生起信心,一心一意地修行佛法,这个时候就是怀柔弟子的心,因为弟子的心不听话,不听教化,这时上师就会修怀柔法,上师的心能够转移弟子的心念,让他直接安住在对法的欢喜当中。比如现在我们修的大恩上师发动念的《大自在祈祷文》,还有佛学院在神变月的九本尊的修法————怀业仪轨,都是属于怀业,怀业它主要是红色的本尊,主要能够让我们的身心自在、调伏众生。有的时候,就是让众生听话。对我们自己来讲,就是我们的身心能够堪能、一心一意地安住在法性上面,调伏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能够自在。还有一种"怀",就是让众生得到自在,就是自在众生的意思。比如一个有功德的上师,他要让弟子听话,就可以修一些怀业。让弟子听话,上师的意思是让弟子一心一意的修行佛法、调伏烦恼、对佛法生起信心。有些怀业自在的人,他自然而然就会对上师生信心,上师讲什么,他就听什么,这个对他的解脱很有帮助,有些时候调伏难调伏的众生也用怀业;"诛"就是降伏,如果是实在不听话的,有的时候就要打一顿,或者直接的有能力的忿怒的本尊,或者是上师修忿怒事业,如果是十恶不赦的一些罪业深重的,就直接把他超度到净土之后强制性的解脱。这就是息、增、怀、诛的四种事业,在密法当中也是很殊胜的,如果有功德的话,就可以修持的一种事业。(生西法师)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在74课中在赞叹具足上师功德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如摩尼珠,住在随心所欲(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大海的源泉中;"这里的"息、增、怀、诛"怎么解释?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

答:息比如息灭各种烦恼罪业障碍灾难等。增包括增长智慧慈悲财富寿命等等。怀包括怀柔国王大臣等很多对象(让对方对自己产生欢喜心)。诛包括诛灭各种烦恼无明魔障等等。(正见C1)

问:《功德藏》颂词"犹如梵志护门阀,顾虑失毁自地位,闻思非为来世果,犹如木磨之导师。"中,"梵志护门阀"是什么意思?

答:字面解释大致意思是说,像某些婆罗门耽执守护门阀一样,非常耽执地位。(正见C1)

问:前行74课,注释122,半梵行之人和全梵行之人,应该怎么理解?

答:梵行可以理解为清净行,一方面自己的清净行都是来自善知识,一方面善知识本身也是完全具有清净行。(正见C1)

问:《前行》原文中说,上师"能忍耐弟子的一切邪行和忧心劳身。""忧心劳身"怎么讲?

答:个人理解是调伏弟子时的一种身心的辛劳、付出。(正见C1)

视师如佛

问:74课的问题,依止上师必须"视师如佛",这里指的是对根本上师,还是对只要有一两句法恩的上师都该"视师如佛"?

答:在讲的时候也提到过,大恩上师也说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也讲得很清楚了。初学者、刚刚学习佛法的人,因为信心不稳固,这个时候不应该视师如佛,不应该把上师的所有行为都看成佛一样清净。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讲,对根本上师,如果已经给你灌顶、传密法窍诀等等,绝对应该视师如佛。如果是其他的比如传皈依、传显宗法要的上师,就可以把他看成善知识来对待,但是也可以把他看成佛一样对待,你可以在心中看成佛一样对待,可以把他观成佛一样的善知识。

是不是视师如佛呢?因为视师如佛不单单是说内心当中要把这些上师看成佛,如果从修行的侧面来讲,从调心的侧面来讲,我们可以把一切众生看作佛,一切众生都是佛,只有我一个人是凡夫。对上师来讲,内心当中我可以把他们看成佛,但是因为在视师如佛当中,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不管上师给你讲的是对的还是错的,符合戒律的、不符合的,都要去做的。如果是这个层面,那就暂时不需要。如果你是初学者,不管是你的根本上师也好,还是怎么样,都不需要,这个方面是不要做的。因为视师如佛不单单是内心当中要把他看成佛,而是看成佛之后,他所有的教言都要去奉行的。所以如果是这种层面,根本上师也好,一般上师也好,都不需要视师如佛,因为这个事做不到。如果是自己已经观察好的根本上师,对他很有信心,可以所有的教言都依止。但其他的方面,也许把他当成善知识,他所有的教言,不一定全部依教奉行,不一定好的、坏的都去做,分主次就可以。这方面了解之后,就可以知道了。(生西法师)

问:顶礼法师!有一个公案,老妇人把狗牙当成佛牙,对狗牙产生了信心以后她修行有成就。那么如果弟子不幸依止了这种邪师,邪师让弟子做一些违反佛法的事,如果弟子对邪师视师如佛了,对这种邪师有信心,也做了不如法的事,当然他自己认为不是不如法的,那么这样的话他对这个邪师观清净心,这样修行是否能成就?

答:《事师五十颂》当中也讲了,对我们一般来讲,即便是上师他让我们做不如法的事情,我们也说我不做,自己不做的话也不会有过失。因为,要是说我做不到或者说这个方面我不做,这个时候,在《事师五十颂》当中,你看这个颂词都是有的,即便是上师让我们去做这些非法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拒绝,拒绝之后可以不做,这方面没有问题。还有就是大恩上师以前也开示过,就是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初学者的根机、意乐、信心这方面都不圆满,那个时候如果视师如佛,然后按照这些公案来对照自己,这个方面就会出很大的问题。老妇人把狗牙看成佛牙去顶礼,她最后得到了佛牙的加持,这方面因为狗牙它必定它不会说话,它也不会让老妇人你去把那个羊杀掉,你怎么怎么,它不会这样去做的,所以它这个对境是不动的,然后你只要对它生信心,这个时候它没有什么负面的东西,不会有什么影响你的这样一种语言、行为等等,所以这个时候她一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依止下去她就得加持。但是依止的邪师是不一样的,因为邪师他会说话的,他会做事情的,他会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他会示现好的形象、不好的形象,而我们的信心也会跟随这些来变化。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没办法去确认,我们就像《事师五十颂》中讲的一样,就说这个是佛法当中不允许的我不做,像这样的话我做不到我不做,这时如是陈白之后放弃,《事师五十颂》当中讲的这个不会有任何过失的。所以说上师也讲了我们这个时候不要视师如佛,这个时候就把他当成一个善知识,然后他合理的、合法的我们去做,不合理不合法的我们不做,这个方面就不会有过失的。有些时候那些大德依止(上师)的公案,比如那若巴依止帝洛巴的时候,让他去偷稀饭他就去偷,让他去抢别人的新娘他就去抢,一方面,上师也是标准的上师,弟子的信心(不是一般的),那若巴本身他在依止帝洛巴之前已经是大班智达了,他的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所以他们能这样做,但是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不能说他们都这样做了,我一定要这样做,否则得不到加持,得不到成就。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那若巴,他是不是你的上师,这个所谓的邪师他是不是帝洛巴,也打问号的,你自己当然可能也不是那若巴。所以这些公案不能照搬。有些时候是有这样讲的,但是我们可以按照《事师五十颂》中所讲的一样,就是说这件事佛不开许,这个我做不到,陈白之后不做,这个不会有过失的。(生西法师)

问:在前行74课298页讲上师是诸佛菩萨的真实化现,而在73课277讲正值五浊恶世众多续部中讲的所有法相样样都俱全的上师也难以寻觅。

一方面上师本体是佛,一方面又不得圆满,应该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看是否已经依止,如果是依止之前可以观察是否具足法相;如果已经依止得法,师徒关系已经建立,则需要尽量要安住在清净心当中。如果师徒关系已经建立,则弟子以信心恭敬依止,就会迅速得到诸佛的加持,祈祷善知识胜过祈祷诸佛,供养善知识胜过供养诸佛的功德,等等。另一方面,佛陀可以有各种示现方式,许多时候观待众生的因缘,佛陀本身的功德一直是圆满的,而众生所见到的显现则观待自己的善根因缘或者业力等,许多时候五浊恶世的显现也离不开众生自己的因缘业力等。(正见C1)

问:"视师如佛"给我的感觉是要把上师做佛想,而不考虑上师是不是佛,这与上师是佛陀的化现如何圆融呢?

答:化现有多种角度理解,即使是一位凡夫善知识,也可以说是得受佛陀加持之后行持佛陀的事业者,从缘起的角度来说,对其弟子而言也是佛陀的化现。而且你不能否定有些善知识确实是佛陀的直接化现。(正见C1)

问:益西上师在讲《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解释上师是佛时说,行持佛陀事业的就是佛,为什么不能是菩萨呢?感恩法师!

答:菩萨修行到最究竟就是佛。(正见C1)

问: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与视师如佛求加持的说法,该如何圆融?弟子刚步入加行班,认为被公认的大成就者就可以直接视其如佛,这样的想法如理如法吗?

答:个人理解,视师如佛的见解的产生,一方面也观待了行者自身对佛这一概念的认定,了知什么是佛,并且对佛有怎样的信心,你产生信心之后,希求的是什么?等等。行者对佛等等理解得越深刻,见解也就越高。而视师如佛的操作过程当中,许多行持也观待了行者自身的动机,比如"视师如佛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如此去做?",如果行者具有出离心、菩提心、智慧正见摄持,辅以视师如佛的信心,修道会飞速进展。而如果行者自身,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不足够,对佛的认定也不够准确,自己以追求世间五欲享乐之心,认定佛为外道天神一般的神灵,则可能产生某些偏差的情况。出于很多必要,上师也宣讲了《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一课。视师如佛除了为了让行者修道快速增上之外,还有一大必要,那就是遮遣行者自身的负面心态(邪见等),当行者的信心等有可能动摇的时候,视师如佛可以对治邪见,避免负面心态的产生,如果产生了负面的心态,即使是在显宗的层面,也可能对修行带来障碍。可以看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大德成就者有恭敬心、信心、清净心都是很好的。(正见C1)

问:视师如佛和上师已证得佛果是一回事吗?

答:【那到底该怎样视师为佛呢?在别解脱宗派中,把上师看成是声闻缘觉圣者,或者即便不看作圣者,但视为是有功德的凡夫倒也可以。菩萨乘中,把上师视为住地大圣者,或者是佛陀化身,或者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也可以。在大圆满宗派里,将上师看成凡夫班智达或者圣者阿罗汉或者圣者菩萨,或者佛陀化身或者佛陀报身,都是不行的,那要看成是什么呢?要将上师看作是佛陀法身,如果能够做到满怀始终不渝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那么不需要依靠他道之缘,而足能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相续中生起如此证悟的实例:有印度圣地的那诺巴、龙菩提、金刚铃阿阇黎。在此藏地,也有索布拉花、全知无垢光尊者、持明无畏洲等等。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必须知道五点,第一、了知上师是佛;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了义不了义当中,按照不了义的观点来说,上师是真正的佛化身,他相续(指相对自相续的他相续)所摄的一切佛陀为了利益所化众生,随机调化,身色所包括的化身有为法,依靠一切佛陀的大悲、愿力和所化众生的福德力,如水月般以缘起而显现,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满怀恭敬信心虔诚祈祷,就会得到佛陀的加持,这是自然规律。然而,由于自己的智慧薄弱,而仍旧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那么以不清净的耽著导致就会将上师当成平凡者,由此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的清净近取因,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世尊也说过上师是佛陀的幻现。如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上师成立为佛是显宗密宗共同的观点。

按照不共了义的讲法,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法身,这一点以教证、理证来说明。首先以理证明:上师的意——深明无二的基住智慧,不管我们证悟还是没有证悟,就是本体本来清净的佛陀、永恒稳固无迁无变的无为法佛陀法身。如云:"诸佛法性尊,引导皆法身。"基果无二无别的佛陀法身的妙力或者游舞显现出空性影像的上师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是真正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实际上这两者不可分割大平等性或者双运金刚持、普贤如来、金刚萨埵一切部和坛城的遍主周遍有寂的大智慧就是佛陀法身,所以说"器世具德上师尊众前皈依,有情本尊尊母圣众前皈依,现有具德上师圣众前皈依"。内在所表义智慧是上师意法身,能表示法身的能表相的上师显现身语意相。可见,通过法尔理足可证明上师是佛。

有关的教证,有"此即自然佛......"不可胜数。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共同事业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它也分为世间与出世间的事业两种。世间的事业:如果没有明确上师世间的一切事业都是佛陀的事业,认为我的上师是佛,但事业并不是佛陀的事业,那显然是矛盾的。如果上师用世间法来解决纠纷、调解不和等等做世间的法官,就要想到那是息业。如果上师积累财物、收割庄稼、建造房屋、经商谋利等等,要想到这一切都是增业。当上师勾招男女等,哪怕是每一天都带着一百个女人,也要看成是怀业。即使上师挑起争端、发起争斗、兴起动乱,每一天宰杀一百只牲口,也要把这看作是诛业。出世间的事业:观想上师放射白光,是能消除疾疫、刀兵、饥馑等八大灾难或十六大难的息业;再有,放射黄光,是增上福寿荣华财产受用等六种圆满的增业;再放射红光,是通过怀柔三界等的四种信解进行的怀业;又放射出墨绿色光,杀伤、驱逐、毁灭一切怨敌魔障,诸如此类的一切都要看待成是诛业。

殊胜事业,就是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我们这些身处五浊横流恶世的众生,没有能够被过去的诸佛所调化。以大悲关照,为了摄受刚强难化的我们,金刚持佛特意披上人皮,显现人相降临于世,尽管上师的断证功德与诸佛平等,可是对于我自身来说,上师恩德远远超过佛陀。像上师给我的利益,父母不曾给过,亲朋好友没有做过,共称利济世人的大尊主谁也没有办到,那么上师究竟是怎样饶益我的呢?他教我弃舍不善的道理,而封闭了恶趣的门闩;他教我奉行善业的方法,而树立起善趣与解脱的梯子;上师让我发殊胜菩提心,从而播下了遍知佛性的种子;上师为我直指觉性法身,实是赐予了究竟法身的传家宝。所以,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对我们来说,上师的深恩厚德胜过佛陀。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外三宝也完全归集在上师中,上师的身体是僧宝,语言是妙法,意是佛陀,如云:"清净离得心是佛,不变无垢为正法,功德任运圆满僧,是故自之心性胜。"内三根本的本体是上师:加持的根本也就是上师,所表义上师是大智慧,能表相的上师身体无论是密咒师还是出家相就是他;悉地根本的本尊,其中法性义的本尊是上师的意——大智慧,有法相的浩瀚寂猛本尊也是上师大智慧的游舞;事业根本的空行也是上师大智慧法性虚空中不灭呈现出的大悲妙力现解脱。布绕瓦尊者曾经说:"空悲唯一身,三有大乐体,远离戏论垢,礼师金刚足。"上师的意是法身,语是报身,身是化身,功德是财神,事业是护法神。浩如烟海的皈依境散摄的作者就是上师,比如,阳光的根源是太阳,一切光线都集于太阳的本体中,同样,如海的皈依境,向外也是由上师的大智慧中散射的,向内也回归到上师的大智慧中。因此,我们务必知道上师是一切皈依境散摄的总体。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如海的皈依境犹如日轮,能呈现出大悲智慧的光辉。所有皈依境集于上师一身,如果没有了解断定一切都是上师的本体,那么就像玛尔巴上师,在那诺巴上师和本尊胜乐坛城二者中,将本尊视为殊胜,结果法脉传承的源流倒是比江河还长,而他的传宗接代比花凋谢还容易消逝。再例如,觉母嘉在上师莲花生与本尊金刚橛二者之中,将本尊视为殊胜,结果没有被莲师摄受,而把她交付给益西措嘉空行母(,让她摄受)。可见,如海皈依境的大悲好似太阳的热度,自相续犹如火绒,在这两者之间起到连接纽带作用的火镜,就是上师。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把上师视为真佛,满怀恭敬信心,如同拉弓一般不松不紧虔诚祈祷,就像上文中所说的那样,无需依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缘,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此处所讲的意义就是"不管修什么坛城,上师都在黑日嘎本体中圆满灌顶"。】

——以上是《前行备忘录》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那么对于尚处在资粮道、加行道的法师,如何认识?如果是"视师如佛"我觉得理解起来完全没问题,但怎样安立"他就是佛"呢?"如佛"和"是佛"还是有差别的吧。还望您不吝解惑!谢谢!

答: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相关的善知识即使本身处于资粮道和加行道,对其弟子来说也是佛,善知识能够正确宣说成就菩提之道,供养这位善知识功德甚至超过供养佛陀,祈祷这位善知识也获得诸佛加持(师徒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缘起),依靠善知识的教言可以通达诸佛的密意,对善知识依教奉行可以证悟诸佛的境界。反过来讲,即使是真正的佛,如果众生没有信心,那么就很难得到佛的加持。(正见C1)

问: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前行备忘录中说密宗应视师为佛的法身,但是上师在《藏密问答录》中说过法报化三身是同时成就的,如果一位处于资粮、加行道的法师,虽然我们从法身的层面认定了他确实就是佛,那为何他的报身化身没有同时也成就呢?

答:需要明白的是,前行备忘录当中说讲善知识视为法身佛,并不是说善知识没有成就报身和化身,例如释迦佛本身是一种化身,但释迦佛是圆满成就三身功德的。同样,善知识也圆满成就三身,本身安住在法身的境界当中,也可以示现无量报身与化身来成办利他的事业。(正见C1)

问:谢谢法师解答,但疑惑主要就是存在在尚处于资粮、加行道的法师身上。说他们彰显了佛陀的法身这个好理解,但如何认识他们也具足佛陀的报身、化身?对资加二道的法师"视师如佛"是没问题的,但现在求证就是"是佛"而不是"如佛"。

答:一位资粮道、加行道的善知识对于其弟子来说就是佛,显现的身相本身也就是佛的一种化身显现,能够见到这样的善知识就等于见到了佛陀的化身,而如果弟子还没有登地就暂时无法见到报身,但仅仅没有见到不能作为不存在的推理依据。(正见C1)

关于舍弃上师

问:如果发现自己依止的上师是邪师,可以远离,但是能不能舍弃呢?

答:发现上师是邪师,这个本身我们到底能不能够确定他是邪师,这个也不好讲。是自己认为是邪师呢?还是某某我们自己真正信赖的或者公认的大德说他是邪师,我们要远离?这个要分开。如果是真实的一些大德说的,大家都是没有争议的,当然我们就可以远离他。但是如果是我们自己认为的,那就不一定了。有时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这个是一个真实的佛,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上师骂几句,觉得这个是不好的上师,是个邪师。我们自己的想法也是不确定的。但是如果我们觉得真是难以相处的话,行为上可以疏远一点,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的心还是观为清净。我们就观想他是一个示现,但是行为逐渐逐渐远离一点,这个其他地方有开许,没问题的。(生西法师)

问:一位居士有好几位上师,但是对有些上师有信心,对有些信心微弱,这是否为邪见?如果离开这位上师是否是舍弃上师?

答:有好几位上师,问题不大。对上师的信心有大有小,这可能和他的因缘有关,这也不一定是邪见。信心微弱本身不是邪见,但是如果因此产生了其他不好的想法,有可能是邪见。

如果离开这个上师的话,是不是舍弃上师?要看离开时的心态。如果以后不再依止了,不再认为这是自己的上师了,这就算舍弃上师,但如果只是和这个上师的因缘远一点,或者在心中并不舍弃,只是身体不接触,或者接触少一点,这并不算舍弃上师,因此,是否算舍弃上师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和具体行为,并不能一概而论。(生西法师)

问:顶礼法师!一位道友在不懂皈依的情况下,皈依了一个上师。之后明白了皈依,但是她说:她现在能不能舍弃之前的上师?请法师开示。

答:舍弃上师,有的时候这也是不太容易抉择的问题。一般来讲,如果她不懂或者不知道,如果是这样,当时可能也不一定得到皈依;如果当时不懂,但是有一个皈依的心,可能已经有了师徒的关系。虽然皈依的上师,从真正意义来讲,相比灌顶上师、传窍诀密续的上师来说,对境没那么严厉,但他毕竟还是引导自己入佛门的皈依上师,所以如果要舍弃,也会有些过失吧。如果当时没有发心,也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观想、作意,不一定得到皈依的话,可能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当时有一个皈依的心,仪轨也念了,像这样如果舍弃还是有一定过失,这方面还是需要慎重。(生西法师)

问:有个别的师兄依止了上师,闻思修行几年,并且修完了加行开始听闻密法,此时他觉得听不懂密法,然后就离开了这位上师,到另一位上师那儿去修行,请问这算是舍弃上师吗?我们不知道能否与离开上师的这些师兄继续交往,请法师开示!

答:不一定。因为只是听不懂离开了上师,不一定叫舍弃上师,关键是他内心当中有没有生起邪见,有没有从自己内心当中舍弃这位上师,说:"以后再不依止您了,以后再不是我的师父了。"他如果没这样想,单单是离开一个上师到其他地方学习,不一定是舍弃上师。米拉日巴尊者他老人家显现也是离开了他以前的上师,到了马尔巴尊者面前。现在反正上师很多,弟子也很多,有时候一段时间在这个上师这里学,然后一段时间在另外一个上师那儿学,单纯这个行为本身来讲,他不会成为舍弃上师。是不是舍弃上师的关键,是看他内心当中是不是生邪见,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舍弃的心,而不是说因为听不懂,然后稍微在其他上师面前学习而已,这个不能做一个判断的标准。如果他没有舍弃的心,当然还是照样可以接触的。如果仔细分析,很认真地观察,很慎重地观察,的确是有舍弃上师的这种过患、一种嫌疑的话,如果确实他是真实地舍弃了,那么当然就要慎重,就不能够再接触了。(生西法师)

问:请问法师何为真正的舍弃上师?

答:【怎样作算是不恭敬呢?这与曾经所说的界线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犯此戒条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以下念头:"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就无需假求于上师,不必再依止恭敬上师",就算是舍弃金刚上师。不需要身体行为上的打骂,只要产生这样的念头就会犯戒,如果还有行为相配合,其后果就更为严重。正因为在这一点上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密法中极度强调在依止之前必须观察上师。】——以上是《慧灯之光》当中宣讲密乘戒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理解。总之,内心产生否定师徒关系、不再恭敬对方的想法就会犯。(正见C1)

如何理解与上师结善缘即生可成佛

问:74课: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我的疑问:除了前行广释,这句话还有其他的出处吗?我非常相信凡是与上师结缘者(善或恶),便可成佛,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到究竟处都会成佛,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请问"即生"的说法从何而来呢?有教证、理证或者公案吗?

答:主要是强调与善知识结善缘的利益,与善知识结善缘而即生成佛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如果是其他情况,可能是没有达到这里所表述的那种善缘的标准,但是也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即生成佛。(正见C1)

如何理解与上师结恶缘亦成断绝轮回之因

问:74课书中"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嗔恨心,诽谤上师、憎恨上师、讨厌上师,甚至打骂上师,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如颂云'如是上师等诸佛,害彼亦入安乐道,何人正信依止师,降下一切功德雨。'"请问,如何理解与上师结上恶缘者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这和因果规律是否相违呢?

答:不相违。

【〖就算是有人对他加害,也会令作害者与安乐连在一起,〗平时我们有种说法:"与发菩提心的人结善缘,会即生成就;与他结上恶缘,也会断尽轮回的种子。"什么意思呢?与菩萨结善缘当然没有什么可说的,肯定会获得成就,但如果结的是恶缘,比如说批斗他、害他,暂时你会受一点果报——生了多少刹那恶心,就会堕地狱多少大劫,但因为他的发心力和慈悲力所致,你在很快的时间中也会获得佛果。

所以,对一个菩萨生嗔恨心、毁谤,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菩萨,两者比较起来,还是前者的功德大。为什么呢?如果没有遇到这个菩萨,我可能永远深陷轮回,不一定有机会获得解脱,正因为我见到他、害了他,虽然暂时受了一些报应,但由于他的悲心和愿力,我在很快的时间内一定会获得成就。〖因而我们在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源泉的菩萨面前虔诚皈依。〗

〖如果有人问:此处的说法不是与"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相违了吗?〗前面说对菩萨生一念恶心的过失非常大,这里又说与他结恶缘也成了解脱之因,这两个难道不相违吗?

〖答:并不相违。上句颂词是说明恶心的果报,〗不相违。前面是从异熟果报方面来讲的,说明了若对菩萨生起恶心,果报是相当的严重。但如果你忏悔了,或者对他生起净信,这个果报就已经消失了,不会存留那么长的时间〖而此处的意思是说菩萨暂时与究竟摄受作害者,〗菩萨以大慈悲心摄受他,所以令这种恶缘变成了善缘。〖就像慈力王暂时、究竟使五位罗刹[12]拥有安乐一样。〗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当慈力王时,有五个夜叉向他要鲜血,因为对菩萨造成了伤害,所以它们后来堕入了恶趣。但由于慈力王的发愿——"愿我暂时以鲜血让他们满足,最终以佛法的甘露来让他们获得快乐",在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五个夜叉转生为五比丘,佛给他们初转法轮后,他们都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试想,假如这五个夜叉从来没见过慈力王,那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时候,它们根本没有解脱的机会。因此,对菩萨加害实际上也是结上安乐之缘。】——以上是《入行论讲记》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为什么这里会说会断绝轮回?

答:暂时可能堕落,但因为和圣者结缘,最终会被度化。(正见C1)

问:如果从上师的愿力角度可以理解,比如法王如意宝说凡是与他结上善缘或恶缘众生皆可前往清净刹土。但是善星比丘在佛陀身边25年,最终因对佛陀的邪见而堕入恶趣。如何圆融理解呢?

答:善星比丘只是暂时堕入恶趣,最终也会获得解脱。(正见C1)

问:在74课最后"因此,从大悲心、加持方面而言,上师与诸佛相同。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嗔恨心,诽谤上师、憎恨上师、讨厌上师,甚至打骂上师,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恶缘如何成为解脱之因?

答:如果和圣者结缘,就必定会得到解脱,圣者会以各种方式饶益众生。哪怕是结恶缘,暂时可能会以恶业而堕落,但因为具有缘分,圣者以大悲和善巧方便最终也能够度化这些众生。而如果相关众生完全没有缘分,就比较难以得度。(正见C1)

问:请问为什么说对具德的上师无论结上善缘、恶缘,皆可成为解脱之因?那么朗达玛也能因灭佛,结上恶缘,成为解脱之因吗?

**答:

  1. 因为圣者以大悲心不会舍弃众生,以无量智慧方便恒时利益众生,而众生和圣者结缘之后,缘分也不会泯灭,终有一天会得到圣者的救度。**

** 2. 能。但可能暂时会堕入恶趣,终有一天会得到解脱。**(正见C1)

问:前行74课思考题:为何与上师结恶缘亦能得到解脱?末学的理解,请法师看对不对?

具足法相的上师悲心深切,对一切众生无缘大悲,超越善恶;上师就是佛,而佛是自利圆满他利圆满,是所有众生的救护者。因此只要与上师结缘,以上师的智慧与悲心,必定能获得解脱。例如,世尊前世将身体布施给割利王,世尊成佛后,第一个救度的,就是割利王的转世乔陈如。

答:有善缘是很好的,如果没有善缘,那么有恶缘也好过无缘,因为依靠善知识的悲心智慧和善巧方便,终究会借着相关的缘分让众生得到解脱。(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有一个师兄跟弟子说,她的上师和弟子发生关系,但弟子和小组的师兄讲了这件事,弟子只想告诉其他师兄不要乱喷人,要好好观察上师是否具足法相。说别的上师的过失,弟子是否有过失、诽谤?请法师开示。

答:要好好观察自己:如果自己内心当中,的确是没有任何的说过失的心,也没有任何诽谤的心,只是为了提醒其他的修行者,如果这样就不会有过失的。但是在说或者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需要非常谨慎。不管怎么说,单单从这个事情本身来看,如果的确内心当中是清净的,不会有过失。但是不管有没有(过失),内心是不是清净,以后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要很慎重。(生西法师)

问:上师在74课中,讲到"三、如疯狂向导之上师"时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讲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有人问我:'有些文件中规定:藏传佛教不能传入汉地,这一点您怎么看待?'我回答说:'其实藏传、汉传只是法脉不同而已,教义上并没什么差别,都要修菩提心、空性等等。佛教根本不分民族、国界、地域,它是人类慈悲与智慧的思想结晶,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只不过有时候因为跟历史挂钩、跟政治挂钩、跟经济挂钩、跟文化挂钩,人们才把佛教分成了藏传、汉传、南传,甚至藏传中也分为许多教派,实际上这些都是佛教。如果你只接受这个、不接受那个,如此取舍的话,肯定会犯舍法罪。所以,从广义上讲,所有传承的教义都无有差别。'"为什么上师在此处要讲这么一段话,它与所讲的"如疯狂向导之上师"内容是什么关系,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我们应该怎么把握这一段文字?请法师或道友为我解惑。感恩!!!

答:个人理解,这里一方面也提到个别人的不如法情况【这个责任不能怪到佛教头上来】,这段话也可以有所对应,不能因为对个别人不如法的情况有不满,就对整个佛教产生排斥心。(正见C1)

问:众生为什么会和佛菩萨及上师结恶缘,也就是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众生会去和佛菩萨及上师结恶缘?

答:比如对佛菩萨生邪见,诽谤佛菩萨,都属于结恶缘。往往是众生自己恶业导致的。(正见C1)

问:有种说法是众生见到佛像的那一刻是自心佛性的现象,这种说法对吗?感恩法师开示!

答: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若因为未入菩提组前,不懂观察上师之事,依止了法相不足的上师,比如"木磨之师",现在做清净观,照样供养,有过失吗?

答:如果是清净心供养,会有功德(哪怕以善心供养普通众生都会有功德)。而如果对象是破誓言者,严重破坏佛教事业者,如果去随喜等,则需要观察。(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在共修74课时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才算依止上师?依止上师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要求?

答:通常来说,以依止得法的心态接受一句法乃至更多的正法传授,师徒关系就会建立,得法者就已经依止了传法者作为上师。(正见C1)

问:是不是只要听了某位上师的法,就算是依止了这位上师(就必须把这位上师视为真佛了)?本课中所讲的观察法相→依止→视师如真佛,这是否是选择根本上师时的标准?

答:这些观察方法,在选择所有的上师的时候都适用。(正见C1)

问:弟子除了跟随大恩上师闻思修之外,平时也会看一些其他上师的讲记开示,但对于这些上师本身并未对照法相进行仔细观察(也没有视这些上师为佛),这样是否如法?是不是必须先进行详细的观察才可以听某位上师的法?祈请法师解惑!感恩法师!

答:要看是否有依止得法的心态,如果只是观察、考察,那可能是另一回事。(正见C1)

问:法师,经过共修讨论,关于这个问题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疑问——如何界定"依止得法的心态"?平时引用转发一些大德的教言开示作为自他闻思的补充,是否就是"依止得法的心态"?如果闻法时没有"依止得法的心态",是否不构成解脱之因?

答:通常就是接受对方传法的念头。即使没有这样的念头,也未必"不构成解脱之因",因为是否构成解脱之因的标准是是否具足出离心。(正见C1)

问:对于仅有一句法恩但是并没有太大信心的上师,可否只在法义上视师如佛?平时行为上是不是也要视为真佛?(比如说我们在共修时将辅导员视为真佛,但平时生活中未必对辅导员言听计从。)在开始接触一位上师的时候,先抱着观察的心去听闻他的法,直到生起如真佛的信心之后才以依止的心去听法,这样是不是最如法的方法?

答:要看具体的情况,无法一概而论。如果有足够的清净心,你可以把一切众生都观为佛。(正见C1)

问:如何界定闻法时的"邪见"和"疑问",二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闻法时认为传法者讲错了叫邪见,觉得传法者讲的对只是自己没有理解叫疑问"——这样理解对吗?此外,在观察上师的过程中,如果对本来具德的上师生起邪见,从而没有去依止(也没有进行诽谤)是否有很大过失?

答:1)疑惑本身还没有完全下结论,只是有困惑,但如果完全下错误的结论就属于邪见。2)要看生邪见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生不起信心,并没有严重的负面情绪和想法,有时也不一定有大的过失。(正见C1)

问:有师兄谈到皈依师父不一定是依止的上师,有师兄不同意这种观点,举出《入行论》中皈依的定义(我没查到),认为皈依包含依止的意思。请问哪个观点正确?

答:通常而言,师徒关系的建立有3个条件:1,传法者进行传法;2,听法者具有接受的意乐;3,确实接受了法的传授。(如果行者虽没有在某位大德面前直接听法,但通过祈祷某位大德证悟了心性,那可以理解为获得了了义心性法要的传授,也具有师徒关系。)

不一定建立师徒关系的情况:比如,某位维那师领唱一些仪轨,但不具有传法的意乐,大众也没有依止得法的意乐,所以维那师不会因为领唱而成为大众的上师。又比如:旁听某道友讲考,该道友没有传法的意乐,听闻讲考者也没有依止得法的意乐,不会建立师徒关系。而得受皈依也是一种得法,得受了皈依的法门和皈依戒,所以皈依之后传授皈依者和皈依者会建立师徒关系,可以说这个人依止了传法者作为自己的上师。(正见C1)

问:弟子在《入行论》22课中查到《瑜伽师地论》中讲的皈依戒,第一条就是皈依三宝后要恒时一直上师。是否说明,我们在皈依之前就要先观察好上师,确定为可依止的上师后才能皈依?

答:对。皈依就是得受皈依这个法门,皈依会建立师徒关系,所以要按照依止善知识的要求事先谨慎观察。(正见C1)

问:向法师请教前行74课中应舍弃的上师四种法相的相关问题。是否第四种如盲人向导之上师的危害性比前三种更加严重?还是说这四种上师相的危害性是一样的,无有轻重之分?请法师开示。

答:个人理解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后者的危害性比前者更严重,当然这些比较都是在假设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正见C1)

问:法师是说在假设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后者的危害性比前者更严重对吗?

答:对。这是通常的情况。是否有特例我还不太清楚。(正见C1)

问:弟子愚钝,"只要得受一句以上的传法,师徒关系就建立了",这个没有其他前提条件吗?如果这样,忽必烈观察八思巴整整六年是怎么观察的,一句法都没听到吗?要观察上师就要在其座下听闻佛法,即便是井蛙上师也会传授几句佛法的,如果得受了一句以上师徒关系就确立了,那么还观察什么舍弃什么呢?弟子也是初次和那位师父见面,听了法才发现和咱们目前所学到的观点有不符的地方,正好和前行74课所学的知识对照,觉得应该是舍弃的上师相,弟子这样不算是观察的过程吗?

答:通过来说建立师徒关系需要几个条件,一个是传法者有传法的开许,一个是听法者有得法的意乐,然后是听法。如果听的人没有接受传法的心,只是以观察一下、了解一下的动机去听,不一定会建立师徒关系。(正见C1)

问:74课中上师引用了《地藏经》的教证说明善知识是佛陀的化身,但那个教证说的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已成佛了吗?他与佛有何异同呢?

答:有其他佛经提到地藏菩萨本身就是一位佛陀的化现。(正见C1)

问:《前行》第74课法本中写道"莲花生大士也说过:'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为什么上师不观察弟子如跳崖?

答: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弟子破誓言,有可能对善知识示现的健康、事业有一定影响。(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