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57课20200427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天人之苦

  3. 难陀尊者公案

  4.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师父,请问为什么弥勒菩萨说"不净粪中无香味,五道之中无安乐",不应该是六道之中么?五道是指的什么呢?感恩。

答:五道是把阿修罗界归属于天界或旁生道。(正见C1)

还可参考:

问:为什么不同经论有五趣和六趣之别?

答:为什么不同的经论中有五趣和六趣呢?平时讲得最多的是六道轮回,里面有个阿修罗道,阿修罗是梵文,翻译过来就是非天。阿修罗到底属于哪一道呢?五趣是不是把它漏掉了?这是开合不同而已。

在《大圆满前行》《正法念处经》等经论中描绘过阿修罗的处所,有些是依于须弥山的山腰,有些住在是海底。阿修罗的福报也很大,男的嫉妒心强、心胸狭隘、相貌很丑陋;女的非常美丽、心性调柔,经常成为天人的妻子。

如果嫉妒心、好胜心比较强,同时也修过一些比较殊胜的善法,两种业混在一起就会转生到阿修罗道中去。虽然受用非常殊胜,但是嫉妒心强的缘故,基本上从未停止过争斗。不仅在阿修罗内部会为了地盘经常争斗,而且也和天人打仗,反正没有消停的时候。这是阿修罗的一种自性,六道中专门有阿修罗道,在平时我们比较熟悉的《前行》《广论》中,里面都对于阿修罗专门做了描述。

五道轮回里面没有单独算阿修罗,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阿修罗直接算在天道当中,阿修罗的身体、受用等基本上可以和天人媲美,只是在天人中算是低层的,还有阿修罗女经常会成为帝释等天人的妻子。天人和阿修罗打仗,有时候因为阿修罗看到如意树上面什么都有,虽然树根在阿修罗境内,但是天人在受用果实,他们特别不舒服。按照现在的说法,属于典型的具有争议之处。阿修罗觉得树根在我们的地盘,果实却是你们在受用,一点都不分给我们,因此就去打仗。在有些壁画唐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意树下面有些阿修罗用斧头、锯子破坏树,想把树锯倒,大家谁也不能享用果实了。因为天人的福报非常大,锯了之后又会重新长好。

有时候阿修罗发动战争是为了抢天人的甘露,如果天人没有击中要害、断头的话,只要用甘露一抹伤口马上痊愈了。阿修罗在打仗的时候吃亏一点,头断了肯定会死,而且打中了要害没有甘露也会死掉。

有些战争也不纯粹都是阿修罗挑起,也有天人挑起的,因为天人看中了阿修罗女,想要去抢这些女人而发起战争,阿修罗奋起抵抗,所以就开始打仗了。以前我们学习《宝性论》时里面讲过这样的问题。以前我们觉得天人方方面面还是可以的,但是看到经论中记载着天人居然为了抢夺阿修罗女发动战争,天女已经这么漂亮了,还要去抢阿修罗女,一下子就对他们的信心大打折扣。

还有一种说法,在《正法念处经》中把划为五趣的情况分为两类。阿修罗并没有一个单独的道,靠近天人的那部分阿修罗就划在天道,住在海平面以下的这部分阿修罗就划在旁生道。

这是佛经中有些讲六趣,有些讲五趣的原因。(生西法师)

问:法师您好,无所有定怎么解释?

答:是一种无色界的禅定,如果获得了这种禅定,就会有机会投生在无色界的无所有处。(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前行五十七课中上师讲到"三界轮回"和六道轮回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弥勒菩萨也说过:"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有妙香。"这个"五趣"又指那些?

答:三界轮回和六道六道所指是一样的,分类不同,无色界、色界属于天道,而欲界包含六道。五趣就是五道,也就是六道,可以把阿修罗道合并在天道当中(另有其余安立方式)。(正见C1)

天人之苦

问:《譬喻经》天人堕落的公案,里面讲释尊看到一只母猪在泥坑中带着一群小猪,然后释尊微笑,然后齿间放光,阿难尊者因而上前讨教,由此释尊解释了这只老母猪的因缘,之前是无想天的天人。请问,天人堕落恶趣是非常悲惨的事情,为何释尊要微笑呢?

答:佛陀的密意甚深,个人只能通过分别念揣测,许多经典当中佛陀示现微笑就是有相关的法要宣讲的征兆,也会有弟子即时请法;另一方面讲,这些旁生能遇到佛陀和僧众也是具有善根,很快会得到解脱,也是一件欣慰的事情;佛陀也具有圆满的慈心。供参考。(正见C1)

问:第57课里在介绍天人转为老母猪的公案中,讲到富翁之女,她提出问题,"一切驶水流,世间苦乐事,本从何处出?何时当休息?"后来一个少有智慧的人为了贪图奖赏的珠宝,胡乱说"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的"......上师开示说,这个富翁之女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给她讲的也是"世间的空性",否则是可以解脱的。

那么请问,这个"世间的空性"怎么理解,对于空性,怎么算世间的,怎么算出世间的?

答:可以理解为一些有漏的寂止,比如无色界的某些空的状态等等,因为没有对治我执,无法超出世间(轮回)。(正见C1)

问:"一切驶水流,世间苦乐事,本从何处出?何时当休息?"那个女子的公案,她是因"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的"这句话即得无所有定,这应该也是悟到一点点空性,比起我们凡夫人已是比较高层次的悟了,为什么她不能继续证悟然后到解脱呢?相反一些念佛老太太,她连空性是什么都不理解,她也能往生。是不是善知识的引导或是阿弥陀佛的接引,比证悟空性更加直接?

答:"这应该也是悟到一点点空性"——这句话不太成立,因为那不是空性。只有证得无我空性,断除我执才能获得解脱,世间的禅定没有空性智慧摄持。不懂空性的老太太可以往生是因为有信心,依靠信心而成就,而往生之后,也会通过修行证悟空性,而获得圣者果位,总之如果要获得圣者果位必须要证悟空性,而证悟空性需要依靠善知识(佛陀)。(正见C1)

问:此女子这么大的福报,却不能遇到佛法,是不是她前世积累福德资粮时出了什么差错?我们平时在积累资粮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缘分非常重要,福报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有的人只有世间福报,却没有佛缘。我们积累资粮的时候回向非常重要,要善加回向、发愿。(正见C1)

问:前行第57课中,上师引用《杂譬喻经》:"此女虽行禅定,无有智慧,定报既终,还堕恶道也。"

请问:不是说戒生定,定生慧吗?此处所说禅定是指世间禅定吗?智慧,而定生慧,指的是出世间的禅定吗?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如何区别?空性智慧和空无所有,有何不同呢?为什么说证悟空性就可以解脱呢?

答:由定生慧,有的时候是说,禅定是智慧的基础,但在因缘不具足的情况世间禅定不必然会引生出世间的智慧。从广义来说至少被出离心所摄持的禅定可以称为出世间禅定,而有时也强调在禅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胜观智慧,以智慧摄持禅定,则成为出世间的境界。寂止(禅定)与胜观(智慧)双运是非常重要的。空性智慧具有正见功德,能够对治无明我执,而无色界的空无所有的境界没有对治我执。(正见C1)

问:《杂譬喻经》中公案,女子听了一个人的话"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结果死后升入天界。那么这句话是否算空性的理论呢?起码可以去除暂时的烦恼吧?如果不是,那空性的理论是什么呢?

答:看你怎么解释了,同一句话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去解释。空性的内涵本身是非常深的。(正见C1)

问:我最近复习《前行》57课,其中讲到天人沦为旁生的公案,公案中的女子提出的问题"世间万法如水流般瞬间即逝、无常变迁,那痛苦和快乐最初从什么地方产生?最后什么时候才能止息"。我学佛法时间也不长,不过从了解到的一点佛法中,是这么认为的,痛苦和快乐是从无明中产生的,证悟了无我空性的智慧才能止息。很想知道法师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答: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前行第57课天人堕旁生公案。从中我们看到这个女孩子世间福报很大,也有一定的善根,但上师说仍然"福报不够,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

这个挺可怕的,我们也一直在积累福报,如果今生不幸没能解脱的话,这些福报是否能让我们在后世遇到善知识呢?

答:是可以。(正见C1)

问:如何才能获得值遇善知识的福报呢?

答:回向发愿非常重要,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正见C1)

问: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吗?

答:很好。(正见C1)

难陀尊者公案

问:难陀是根据世尊的神变,看到了天人跟地狱的情况,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那么佛陀带他看到天人跟地狱的果报,是他在心没有真实出离时,未来时将出现了果报。那么在他看到这些情况后就真正的修行。那么那些佛陀带他看到的天人跟地狱的果报就消失了是吗?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三世并存的,过去的造业形成了现在,现在的所做造就了未来。那么时间可以穿越吗?既然可以,根据现在的改变,改变未来,那么可以通过神通回到过去改变现在。

答:当然不行。穿越是现在很多人的想法,希望能够穿越到过去,改变现在的情况,如何如何。实际情况是过去早就灭了,早就不存在了,没办法再回到过去去改变什么。三世并存的情况也是没有的,难陀尊者这个并不是三世并存,只不过是天人的寿命很长,人间的几十年,天人可能就是一会儿,他提前做个准备也没什么。因为在天人的境界中、感觉中,我们人间的几十年非常短,所以难陀要来了,提前做个准备,不是说提前出现了后世。地狱众生的寿命比天人还要长,我们想天人的生命那么长,(地狱)这么早做准备,就开始刷锅、烧锅了,准备迎接难陀堕落了,现在难陀还没生天呢,就开始刷锅了,会不会浪费柴火啊,会不会把锅烧烧坏了怎么办。其实天人的寿命远远比人间的寿命长,所以他做准备刚好,也就是说天人把宫殿打扫出来,刚好打扫完,难陀就上去了;上去之后,下面地狱已经开始准备了。因为天人的寿命比地狱的寿命,又短多了。所以地狱准备好,刚好难陀就下去了。所以,这不是三世并存,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时间、寿命的长短,看起来几十年,现在这么早做准备了,其实对它们来讲这是很短的时间,三十三天的天人寿命自寿一千年,和地狱众生的寿命比较起来,很短。这样的话,他们提前做准备,刚好就可以。我们从寿命比较起来是这样。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当然有。佛陀为了调伏难陀尊者做了化现,佛陀化现一个宫殿让你看,这个就是以后的宫殿;佛陀在地狱化现狱卒说这个就是你以后的归宿。佛陀有这个能力化现,这也是有可能的。不管从哪种解释都可以,不会是人的三世并存,这个是不会有的。(生西法师)

问:前行引导文第110页讲到世尊的堂弟难陀尊者,注释92护持根门第一;即持戒第一。到这里我想起之前我在学习佛教基础知识时,记录的世尊的十大弟子,其中记录阿难陀就是世尊的堂弟,他是多闻第一,这里的阿难,阿难陀,难陀是一个人么?持戒第一的是优波离。到这里我该怎么圆融?

答:个人理解,阿难和阿难陀是一个人。难陀是另一个人。而这两位尊者都是佛陀的亲戚。持戒第一有很多角度可以安立,有的时候提到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而护持根门和持戒关系密切,有的时候也可以归属在持戒的范畴当中。(正见C1)

问:"因此,在座的道友要时时刻刻希求解脱。而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先升起出离心,放下对轮回的贪执和向往,发誓今生舍弃'头盖'以后,再也不来世间了。就好像一个人掉在不净粪坑里,出来后再也不愿意进去一样,我们对轮回也要有这种厌离心。"请问法师,这里的厌离心和出离心在概念上有怎样的区分?

答:有时是接近的意思。有些时候,出离心是在厌离心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动追求解脱的心。(正见C1)

问:文中"噶陀派的帕丹巴德夏,在圆寂时坦言自己是八地菩萨,但从传记中看,他显现上在世间也受了不少苦……."后又用年轻小伙子入了监狱后即便被说情但仍旧难免挨打的事例说明轮回苦。末学想请教法师,这里的两个比喻是什么意义呢?弟子们应该如何修学和发愿?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可能是示现,关键是我们要对轮回生起恐怖之心,生起出离心。发愿自己和众生早日脱离轮回。(正见C1)

问:阿难,难陀和佛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感恩法师解答!

答:阿难是佛陀的堂弟,难陀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正见C1)

问:无意杀生有过失吗?

答:在某些情况下,无意杀生也可能有等流的果报因缘,相对比较轻微,但如果没有对治还是可能感受果报。如果具足四对治力忏悔,那么通过现行对治力的善法就可以清净恶业,如果没有具足四对治力,有些时候,就可能有其他的情况。(正见C1)

问:法师辅导答疑时说普贤王如来也可以表示众生最初的状态,如果众生最初是本来清静的佛的状态,那怎么成为的众生呢?

答: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问:难陀出家的公案原文:其实这个公案内容很深,每个人一定要懂得这样的道理。很多人刚出家受戒时,不一定有出离心,尤其是以前没闻思过的,出家也许只为了获得快乐。包括我最初出家时,只觉得出家人很清净庄严,根本没想过什么三界轮回,甚至还有人出家是为了转生天界。那么,出家人若没有出离心,受戒时能不能得到戒体呢?按有些律师的说法,应该能。为什么呢?因为难陀最初出家也没有出离心,只是迫于佛陀的威严,即使到了中间,持戒也是为求生天界,直到最后才生起坚固的出离心,但尽管如此,也没人不承认他的戒体。正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地狱,所以清规戒律一尘不染,细微的学处也从未违犯过。因此,佛陀说:"在我的教法中,难陀护持根门第一。"

请问,没有出离心的时候受戒可不可以得到戒体?

答:你引用的上师这段教言不是讲的很清楚了吗?没有出离心可以得到戒体。你的问题可能在于:没有出离心摄持如何能得戒,按照戒律的观点,戒分为很多种,简单的说,以难陀的公案为例,难陀最开始出家授戒已经得到了戒体,但因为没有以出离心摄持,所以不叫别解脱戒,当难陀相续中真正生起出离心的那一刹那,他相续中的戒体就转依成别解脱戒,成为真正出离轮回的所依了。(正见B3)

问:在前行57课中难陀因为在佛陀的带领下见到了地狱的景象而生出离心,获得了证悟。在每日观修中我们要将无记的发心转为善的发心,并要断除善愿的发心和怖畏的发心。难陀的发心不也是怖畏的发心吗?如何也能成就?

答:【救畏的发心,就是为了救护今生疾病的怖畏、魔障的怖畏、国王惩罚的怖畏、饥馑的怖畏等等而修行正法,这样一来,由下而上从声闻乘到光明大圆满之间,不管你修什么法,也只能救离这些怖畏罢了,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利益的成果,所以必须去除这种发心。】

——以上是《前行备忘录》当中对于救畏之发心的定义,个人理解可能侧重于对今生当中某些情况的怖畏,而难陀尊者示现来说也是为了来世不堕入地狱,所以与只在乎今生的发心不同。(正见C1)

问:前行第57课难陀出家公案,原先预见的在天界享福和在地狱受苦的果报,在难陀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之后,都不复存在了。这是否说明轮回并非实有,而是缘起性空:因缘可以不断改变,未来走向因此不断发生变化?

这是不是空性思想?

答:这可以说明轮回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事物,这没有错,轮回当然是空性的,但一方面也看你自己对空性的内涵是否真正了解。并非说这个事物不存在了,才是空性的,这个事物存在的同时就是空性的,打比方说,一个众生堕入地狱感受痛苦的同时,这些都是空性的,一个众生转生为人生活的同时,这些也是空性的。(正见C1)

问:法师,您好!顶礼法师。以下开示内容摘自《前行广释》57:"此后有一天,难陀穿上光鲜的衣服,涂上眼霜,脚穿皮鞋,左手撑伞,右手持钵,准备外出乞食。比丘们见了,又告诉佛陀:'像难陀那样的出家人不庄严。'于是佛陀规定:出家人要穿粪扫衣,行乞时不能撑伞、穿皮鞋、涂眼霜等。"

在小组讨论时,就上师开示中关于难陀涂眼霜有不同看法,有些师兄认为当时应该没有,是上师为活跃气氛的一种幽默而已,并且还查了比丘戒律,也未查到"出家人要穿粪扫衣,行乞时不能撑伞、穿皮鞋、涂眼霜等"。但有些师兄认为既然是佛经中的公案,上师所言应该都是真的。对待此类问题,我们要如何看待。另,难陀出家的公案是佛经中的记载吗?原文出自哪部经典?请法师开示!

答:经典很多了,但我没有具体研究过。[增一阿含经卷三、佛本行集经卷五十六、大宝积经卷十四]等等都有提到。

眼霜在佛陀时代是有的,只不过不一定是某些人想象的"欧莱雅眼霜",这种现代加工的东西不一定有,但涂抹在眼睛上的材料是有的,比如冰片等等。就像说,佛陀时代有刷牙的工具吗?可以说有,是某种树做的,虽然不同于现代的牙刷,但也有刷牙的作用。(正见C1)

"并且还查了比丘戒律,也未查到"——首先,我个人反对普通居士随意翻阅比丘戒,很多大德都遮止这样做,如果要看,最好出家。其次,律藏当中有很多细微的要求,讲了很多,不一定每一条都收录在比丘戒当中,不能把佛陀对出家人的要求完全限定在比丘戒当中,因为除了比丘戒,还有很多内容存在。而且,古代翻译的经典的词语和现代语言有所不同,如果你完全搜索现代词语,当然不一定能找到,因为有其他表达方式。(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57课,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请法师详细解释一下?

答:轮回为什么像针尖?针尖很尖锐,如果我们的手接触、脚接触、身体接触,任何一个地方接触针尖都会让我们痛苦,不会得到安乐的,所以整个轮回的自性就是充满了痛苦的,要不然就是苦苦,要么就是变苦,要么就是行苦。轮回是三苦周遍,没有真实的安乐,在轮回当中永远找不到安乐可言。即便是表面上的安乐,平常我们认为的安乐,其实是在苦当中,叫做变苦,它会变化,从变化侧面安立为苦。如果真实地了解了三苦之后,就会真实地理解为什么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如果有怀疑,应该把轮回过患这一品反复去闻思、反复去观修,尤其是对于苦的种类,善趣痛苦的种类,还有安乐是变苦的种类,把苦苦、变苦、行苦三种苦都理解透彻之后,我们就真实地再回头看这个轮回就像针尖一样,的确没有安乐的时候。显现上面好像是安乐,其实本身也是变化的自性,也是变苦。(生西法师)

问:为什么上师说轮回是永远无尽的?在名言中有人解脱,轮回里就少了一个人,这样下去终究是有尽的。这和上师讲的,轮回是永远没有穷尽,是否矛盾?

答:上师和佛陀都是这样讲的,轮回没有穷尽。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想的:众生度一个少一个,虽然短时间内没法穷尽,但是如果时间够长,总有一天会穷尽的。如果这样想,我们就会觉得轮回是有穷尽的。那么这和佛陀、和上师讲的永远没有穷尽就矛盾。但佛陀在经典中讲没有穷尽,其实整个轮回本身是没有边际的。刚刚我们讲度一个少一个,可以穷尽,这个观点本身说明它不是无穷的,是有穷的,是有数量的,只不过数量很多、太多了,我们只能叫无量,无量无边。但是如果说它可以穷尽,就说明它有量。所以佛经当中讲的这个无量,它是真实的无量,没有边际的,没办法衡量的。

平常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说无量有两种:一个叫有量的无量;一个叫做无量的无量。有量的无量就是说,它的数字很多很大,这时我们只能用无量。它在我们的脑海中,用世间中存在的数字,没办法衡量了,这叫有量的无量,其实还是有量的,只不过难以衡量,叫无量。还有一种无量,叫无量的无量。它不是有量的无量,的确是没有办法限量的。如果它是没有办法限量的,怎么可以度尽呢?怎么可以穷尽呢?它不会穷尽。我们现在脑海中,一想到时,总是给它画一个界限,好了,就这么大,再怎么无量也是这么大。就像我们房子里面这么多人,你走一个、少一个,走一个、少一个,总要走完,是吧?这其实是基于一种有限量的前提。但是如果它是无量的,根本没办法衡量出来。最后没有了,说明它是有量的。佛陀讲无量无边,实际是从这个方面进行安立的。(生西法师)

问:既然万法无常,而且无常规律或法性力等本身也应该可以归入万法之中,那无常规律和法性力是否也是无常的?

答:无常是不是无常的呢?无常就是一种现象,自己本身并没有一个本体的,它就是这样一种现象,我们把这个变化取名字叫做无常。其实无常本身来讲是不是一个法?如果它是一个法,那么我说无常这个名字或者无常这个因,它是不是无常的?当然是无常的。如果就无常的这个字它是无常的,当然它是无常的。所以说无常是不是无常的呢,我们说从某方面讲,不用观察它,因为它就是对某个状态的表述而已,它自己并没有一个单独实有的自性。所以,你说它是万法当中也行,你说它是表示万法的一种规律的状态描述也可以。但如果一定要说无常是不是无常的,我们说:这个无常怎么表示呢?要么就是文字,要么就是语言。那么这些当然是无常的。

还有法性力是不是无常的?法性力要分两种,法性力有世间的法性力,也有究竟的法性力。世间所有的法性力都是无常的,法性力本身也是无常的。如果是胜义的法性力,它就不是无常的。胜义谛已经是一切万法的究竟本性,前面说万法归它,主要是从世俗的侧面来讲,因为世俗的一切都是因缘而生的,所以它是无常的。但是在究竟的胜义谛当中,超离了常和无常的概念,究竟的实相的法性力,从胜义谛它自己的本性来讲,不能安立它是无常的自性。(生西法师)

问:弟子有个问题是在前行课本中的:上师说:否则,如果再来轮回的话,不要说凡夫人,即便是圣者菩萨,也会染上一分痛苦。昔日很多菩萨都说:只要来到这个世间,不管怎么样,都会感受痛苦。弟子不太明白,如果是登地菩萨不是应该就感受不到痛苦了吗?或者说:菩萨来轮回虽然身体承受痛苦,但是心里并没有痛苦。但上师为什么又说菩萨也会感受痛苦呢?弟子主要疑问是这里上师是用的"感受"而不是"显现上"。

答:个人理解菩萨是一种示现,不会有像凡夫那样的痛苦。另外,若严格意义上说,观待佛陀来讲,菩萨也有行苦,只有佛陀完全超越了一切苦。但菩萨不会有凡夫那种苦。(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第57课中:"只要你是凡夫人,烦恼障、所知障没以空性的智慧火烧毁,那么一旦因缘具足,就像种子在水土、阳光等滋润下会发芽一样,业力种子被我执、烦恼之水灌溉后,也会自然生长,让我们在轮回中不断流转,永不得超离。"如何理解"所知障没以空性的智慧火烧毁",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答:如果是一个凡夫,那么就会有烦恼障和所知障,还不具备空性的智慧,烦恼障和所知障还没有被空性的智慧所消灭。如果产生了空性智慧,进行修持,就会消灭烦恼障和所知障。(正见C1)

问:如何理解"空性智慧"和"我执"呢?

答:我执是认为我实有存在的错误执着,如果有空性智慧,就会断除我执,我执和空性智慧是相违的。(正见C1)

问:怎么理解"证悟空性"和"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答:如果有空性智慧,必定会具足出离心的功德。如果具足出离心,会有助于证悟空性。(正见C1)

问:"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的"是"证悟空性"吗?

答:要看具体安住的境界,具体所表达的意义。如果是证悟者,那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都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证悟,以分别念执著有一个空存在,那还是不是真正的空性。(正见C1)

问:既然因果不虚,恶因形成恶果如何通过忏悔灭除恶果的呢?弟子相信通过金刚萨埵忏悔可以让罪业的果不出现。

答:善业和恶业可以相互影响。比如嗔恨心可以摧毁善根,这是恶业影响善业,而忏悔也可以摧毁恶业的种子(或者摧毁其感果的能力),种子被摧毁之后,果不会产生,这也是因果规律的一种体现。(正见C1)

问:有时还说"业力现前不能自主?"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答: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业力会影响众生的心(正见C1)

问:如何理解"空性智慧"?

答: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这种智慧直接证悟了空性的奥义。(正见C1)

问:如何理解"我执"?

答:内心对"我"(实有)的执著。(正见C1)

问:加行五十七课里面第一题,说如何将轮回之苦的道理融入于心。虽然上师在前面分别讲解了六道各自的痛苦,也用了各种教证、公案;但现在这个时代的众生,习气非常的强烈,特别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如某日某人遇到了挫折或者其它原因而感受痛苦,那一个刻乃至那一段时间、一个月、一个季度是难过的,但时间终究会冲淡一切,事实也证明大多数人即使听了加行课,也不一定真正产生出离心。想问法师,有什么特别、特殊、另类的方法让自己或其他同修更深刻的感受轮回之苦,刻骨铭心的觉受,从而产生厌离心、出离心。

答:积资净障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缺乏积资净障的努力,即使非常努力地修法,也很可能难以产生相应的觉受。同时,祈祷上师三宝非常重要(正见C1)

问:人是通过五蕴感知痛苦。人死以后没有肉身五蕴了,之后是通过什么方式感知痛苦的?

答:人死了之后还可以有五蕴。五蕴包含色、受、想、行、识,除了中阴身暂时没有粗大色蕴(但可以有细微色蕴)之外,受、想、行、识都可以继续存在。(正见C1)

问:关于确立前世后世存在的问题,末学是确定存在的,站在有法的角度。如果从轮回的本质上来说,不存在和空能不能等同呢?如果等同,是不是就变成不存在也成立空呢?

答:"不存在和空能不能等同呢?"——无论是否存在,都是空性。存在也是空性,不存在也是空性。而世俗谛当中,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缘起不会错乱。(正见C1)

问: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显现就是空?

答:并非在显现之外别有一个空性存在,离开显现没有空性,离开空性也没有显现,不能认为二者是脱离的。(正见C1)

问:三界指欲界、色界与无色界,欲界又分为六道(地狱、饿鬼、旁生、人道、天道、非天),以欲望占主导地位为标志定名为欲界众生。然而色界众生心中已无欲或极少欲,进入禅定状态中,无色界连色身也舍去而保持一点神识进入更深的禅定,他们以禅为乐,寿达八万四千劫,为何说他们没有一点乐呢?况且,人天道也因有漏善因招感一些福报享乐,即使是暂时的相对的乐,也曾经拥有快乐呀?不能说是极苦吧?

答:首先那些轮回的有漏快乐都没有离开行苦,没有一秒钟不在行苦的范畴内,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遍满痛苦。另外,许多时候,能够投生在天界,特别是色界无色界,这样的情况相对来说是很少的,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恶趣里沉沦,从观察六道众生的数量也可以理解。对暂时的安乐是可以承认的,相对而言,生在天界比生在地狱要安乐,但同时也可以安立——整个轮回是非常痛苦的。(正见C1)

问:在前行广释第三册第57课:难陀出家的公案最后,佛陀说:"在我的教法中,难陀护持根门第一。"法本的脚注:护持根门第一即持戒第一。

但是网上查询显示佛陀十大弟子中持戒第一是优波离。请问是不是脚注有问题?

答:个人理解,某些角度,护持根门和持戒紧密相关,如果能够谨慎护持根门,就容易守持清净的戒律。而从某些方面来说,两者也可以有不同的安立角度。(正见C1)

问:请问火坑、罗刹洲、漩涡、刃锋、不净室比喻轮回哪些方面?

答:个人理解,都是形容非常危险、经常容易遇到伤害、容易感受痛苦。(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