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33课20200217

目录

  1. 无常四际

  2. 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

  3. 其余疑问

无常四际

问:《加行教材2》无常四际的"际"到底怎么解释比较标准?

答:际就是边际,顶点,尽头(最终)的意思。(正见C1)

补充资料:

【际的意思是边际、最终,到了最终叫做际。平常说的边际是指到了边缘。】——生西法师本课辅导笔录。

问:顶礼法师!请问:无常四际具体是指哪些内容?比如: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原文中讲了: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高际必堕、堆际必倒,这5部分的内容都属于无常四际吗?还是除了合久必分之外的四个内容是无常四际呢?

答:【这些可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高际必堕与堆际必倒若合为一体,这四者即是所谓的"无常四际",也就是无常的四种观察方法。】——《前行广释》(正见C1)

问:前行第33课讲到无常四际:内外器情所摄的万法,恒常坚固的一事一物也不存在,这些可概括为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高际必堕与堆际必倒若合为一体,这四者即是所谓的"无常四际",也就是无常的四种观察方法。

而在别的经典中说无常四边是: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而上师的大学演讲系列《红尘中的净土》中浅谈佛教的无常观——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第102页无常的具体表现第2行也明确说明了,无常四边就是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末学不明白的是,前行第33课中提到的无常四际与上师《红尘中的净土》中浅谈佛教无常观众提到的无常四边是一个吗?若是一个的话怎么会有不同呢?

答:际就是边的意思,边际。无论是无常四际还是无常四边,都可以有不同的安立方式,本身有多种解释方式。(正见C1)

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

问:尊敬的法师,看到两次上师讲到,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就像"从酥油里拔出一根毛发一样"。请问"从酥油里拔毛"是什么意思啊?

答:如果酥油里有头发,你把头发拔出来,就会拔出一根光溜溜的头发,头发上不会粘到酥油,就是什么都带不走的意思。(正见C1)

问:听上师传承中经常引用藏地的一个比喻:"像从酥油里拔出一根毛一样",这个比喻如何理解?

答:有的时候(例如在讲无常的时候),形容人死的时候,财富地位等等带不走,就像头发从酥油当中拔出来的时候也是独自出来的。(正见C1)

补充资料:

【打个比喻,【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在挤奶的时候有时会有牛毛掉在牛奶中,提炼时候还会有一到两根的牛毛在酥油当中,但也不会有很多。抽出酥油里的牛毛时会发现,牛毛上面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它就独自从油中分离出来了,非常干净,什么都带不去。我们以前也多次这样的观察过,类似于现在汉地城市中吃的黄油、奶油,这里面如果有些毛发抽出来它也是干干净净的什么都带不走。

同样的道理,酥油就像我们今生的财富、亲友、高位、名望、身体,我们的神识就像这根毛。死了之后神识要从这些当中都抽离出来,离开这些东西独自前往后世,所以什么都带不走,连身体都带不走。死了之后尸体和财产留在这儿,财产、房子、车什么都只能待在这个世间中,心识独离开。所以,干干净净得什么都带不走,就像在酥油当中抽出一根毛一样。

现在世间流行一种术语叫"净身出户"。净身出户有很多解释,此处是非常究竟的净身出户,什么都没有了,连你的身体都没有了。心识都从你的这个户,也就是你的身体里面抽走了,独自去投生。唯一能够带走的就是你内心当中的善业恶业,其他的这些东西如净身出户般全部留在世间当中。】——生西法师本课辅导笔录。

问:关于死亡时是否能带走财物等,前行内说死亡时犹如从酥油中抽毛一样,什么都带不走;但是月官论师却通过特殊的缘起,带走了含在嘴里的珍珠和额头的朱丹。这两者如何圆融呢?我和学员解释时是说特殊的缘起,因为财物的本体是空性,加上月官论师的特殊愿力,所以能带入下一世。但是我们世间人很多也很希望财物能带入下一世,为何没有成功,死时什么都带不走呢?不知道这两者如何圆融。

答:那是一种神通示现,是特殊情况。一般凡夫无法做到的。(正见C1)

问:关于转世的珍珠是怎样从大德的口中到婴儿的口中的?能否从科学的角度具体解释一下那个关于酸奶上空有布,飞鸟仍能在酸奶上投下影子的比喻不是特别理解,请法师详细解释一下

答:缘起不可思议,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那样显现,比如你问为什么火会发热,事实就是如此,即使科学解释到最后,还是要落到"事实就是如此"这一点,比如数学当中必须要有"公理"存在。(正见C1)

问:大恩上师在加行教材中讲寿命无常时,多次讲到人死后除了业之外,带不走任何东西,包括财产、眷属等,就像从酥油中拔出一根毛一样。加行33课中说:"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哪怕是拥有南赡部洲一切财产的主人,也无法带走一针一线。"并讲到"上师如意宝,以前不管到印度、美国,还是新龙、五台山,都有很多眷属跟随。……但他老人家最后示现圆寂时,却把我们所有弟子全部留在人间,显现上一个人离开了。"但是在净土教材17课中,上师引用了《宋高僧传》中释岸禅师带着眷属一起往生的公案。弟子学习了以上两课后,对此十分疑惑。上师在这两课中所讲的往生时能否带眷属的问题应如何理解?高僧大德圆寂时到底能不能带走他们的眷属?

答:这个就是看众生自己的因缘。如果有众生具足这样的因缘的话,可追随善知识共同往生到净土。(正见C1)

问:在这里说的"如果有众生具足这样的因缘的话,可追随善知识共同往生到净土",请问这个因缘:是具足往生因缘,还是虽然不具足往生因缘、但是和善知识有这样的因缘,也可以追随善知识共同往生到净土?

答:一方面自己需要具足往生的福报,一方面这个福报也需要具足因缘能够在那个时空点上以那种方式来展现。(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在三十三课讲记中有这么一段原文:无常何时何地都在不断上演,但凡夫人被障碍蒙蔽了双眼,始终把相续相同的事物执为常有。请法师开示,"相续相同"的法义。

答:相续,意思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本体,比如一个杯子,上一秒到这一秒有某种延续,称为相续,因为这种延续的事物非常相似,或者说相同,有时我们会执著那就是一个实有的事物,比如上一秒的杯子这一秒已经不复存在了,本质上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杯子在延续。(正见C1)

问:对于"公案"怎么理解,比如《前行》33课中,所举的例子,龚如心、包存林的案例,是不是只能算案例,不能算公案?公案只能是佛经论典里出现的例子么?

答:公案就是案例、真实存在的故事的意思。不必须是佛教著作里的,世间的案例都算。(正见C1)

问:请问法师弟子在前行第33课学习后,对人在死亡的时候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孤独无助地漂泊在中阴界,神识对世间的一切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那尸体怎么安置并不重要了吗?

弟子有心想把已故的父亲骨灰送去有佛法加持地方九华山的园林,这有一笔费用,如果不送去把这笔费用省下来给亡者超度,两种安置哪个对亡者更有利?

答:骨灰有时会对亡者有一定的影响,在藏地,有时会用亡者的骨灰来制作佛像,这样也可以让亡者积累善根。你可以自己看情况。(正见C1)

问:关于第三十三及三十四课中无常四际的理解,末学从两个角度来看,即然世上一切的现象都是无常的,悦意的对境都会消失,如世间人贪爱的师长,亲眷,辉煌的建筑,积聚的财富都会消失,那么我们所贪爱的对境就是虚无无意义的,所以不必过度贪着,应该舍离。人离开世间的时候,只有善业可以带走,所以应该少欲知足,同时又要积极造善业。末学想了解一下过度贪着和少欲知足的区分标准,感觉做为凡夫人这个尺度也不好拿捏?第二,上师讲到既然人与人相聚的缘份如此短暂,就应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随顺众生。有时候身边不学佛的家人,特别是聚会大家都以吃肉喝酒为乐,不以为苦,如果在这样的场合下,他们要求自己陪吃陪喝,就无法随顺了,这时候要怎么处理呢?

答:

1,关键看内心的状态吧,有时并不是以外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关键看自己对轮回的执著是否被对治了。

2,可以听下:https://cloud.zhibeifw.com/s/gQYYiaxWZR 【家庭、工作与修行的平衡】(正见C1)

问:文中说到死时唯有正法可以救护自己,那我想问下正法在中阴时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呀?通过死前修持正法所攒下的善业吗?

答:正法包括你所行持的各种善法、善业。如果你有善业,善业就可以带你去善趣或者净土等。如果你生前行持很多善法,那么依靠善法的力量就容易获得安乐和解脱。(正见C1)

问:平时一些经文、挂件或者是大活佛等,大家会说是闻、见、系解脱等,那是说只要戴着某个挂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去处了吗?请问这些与平时的修行、临终的法事之间是什么关系?还有像这样的物件平时是带一个就可以了,还是有所区分得都带着?

答:【此外,需要向大家补充说明的是,前面讲到"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这一说法有两种解释方法:

一、对即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入道菩萨来说,这一说法可直接理解。所谓的入道菩萨,狭义来讲是见道以上者,广义来讲是资粮道以上者,发起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后就进入了资粮道,按传承上师的讲法,有无伪菩提心的人绝不会堕入恶趣,所以资粮道行人可以说是入道的菩萨。有些道友的相续中已经有了无伪的菩提心,可以算是资粮道者,因此,这些人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后应该不会再退转了。

二、对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来讲,这一说法不能直接理解。对这些人来说,所谓"不退转"是指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转菩提的种子。不信佛的世间人、外道以及旁生等都是未入道者。如果在一头牦牛耳边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所谓"不退转",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它再也不会堕入恶趣、即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其密意是牦牛的相续中有了不退转菩提的种子。就像前面公案中的樵夫,他以一句"南无佛",就在相续中种下了未来得道的种子。

在许多经论中,都有听闻佛号不退转的讲法。其实这些说法都有直接的意义(对已入道者)和间接的意义(对未入道者)。大家要清楚这两种解释方法,这才能正确理解佛陀的密意,否则有些钝根者恐怕会产生误解。密宗的教义也是这样,也有外内密等多层意义,学密者一定要有善于分析的智慧。】

——以上是《藏传净土法》当中的内容,有些佛经当中的内容针对不同的众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方式,比如听闻某个佛号之后不堕落恶趣,如果你的因缘还没有到,那可能就是先种下一个不堕落恶趣的种子,将来种子成熟的时候,你可以获得不堕落恶趣的境界,但在这之前你还是可能堕落恶趣。你可以看看佛经当中有很多在佛陀面前听闻过很多法门的比丘因为自己造恶业而堕落恶趣,历代也有很多修行人没有如法行持堕落恶趣,有些甚至是通达三藏的法师,他们当中很多也见闻念诵过不少佛号,并不是说佛号没有加持,而是说要观待整体的因缘。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提到:【别时意趣:例如佛尊曾说仅以持诵无垢月光如来之名号便可获得佛果。这其中的含义是说,仅仅持诵佛号虽然不能立即成佛,但依靠往昔所积累的诸多资粮,终有一日必定能成就佛果。】——一方面,并非说所有的功德都是别时意趣,但可以肯定的说别时意趣在很多情况下是存在的。在某些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解脱。许多闻、见、系解脱等确实有很大的加持和功德,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让修行人很快解脱,但如果某个修行人恶业特别严重,也有可能有延迟的情况,总之,不能放逸,要努力行持善法。(正见C1)

问:前行第33课中,上师讲记引用了《二规教言论》里的"众生财富如闪电,身如浮泡无常性,"请问这个浮泡是不是就是水泡的意思?

答: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水上的泡泡。(正见C1)

问:佛经为什么经常用浮泡来比喻人的身体呢?

答:很快会消失,不稳固。(正见C1)

问:而有些如(君规教言论"身体犹如水中泡,财富宛若秋云飘")又用水泡。二规教言论和君规教言论为什么不用一样的词来形容啊?两者经文中有何区别呢?

答:个人觉得是类似的。(正见C1)

问:前行广释32课提到米拉日巴尊者走到进门处,他看见一个大土堆,上面长满了野草,用手挖开,发现里面有一大堆人骨。他起先感到一阵迷惘,忽然想起这是母亲的尸骨,心中一阵剧痛,竟昏倒在地上。过一会儿他苏醒过来,立即想起了玛尔巴上师的口诀,便安住于大手印的境界中,观想把母亲的神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融为一体。如是修行七天七夜,亲眼见到父亲和母亲都脱离了苦趣,往生到净土去了。地藏经也有地藏菩萨光目女超度堕入地狱母亲的公案.

弟子想问的是这些大成就的亲人堕入恶趣,是自身的业力所致,难道这些佛菩萨可以改变业力吗?如果说可以改变业力,那么这些菩萨们冤亲平等,应该没有亲人和怨敌的分别,那么就应该超度所有堕入恶趣的众生,这样的话,恶趣就没有众生了,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答:你要知道,超度的原理是,通过超度激活了被超度者相续中的善根,让善根成熟,就会获得解脱,如果亡者缺乏善根,或者善根很难在当下被激活,超度就很难成功。并非所有的亡者都有这样的福报和因缘。(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