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28课20210207

《前行》第028课-答疑全集

目录

  1. 顶礼偈

  2. 名词解释

  3. 一二三禅天的毁灭

  4. 器情世界的毁灭

  5. 观察修与安住修

  6. 其余疑问

顶礼偈

问:"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这里上师为什么叫无等上师?

答: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殊胜、无与伦比的意思。(正见C1)

问: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其中讲到的苦行,具体是指什么呢?

答:苦行指的是不畏各种艰难险阻,勇于对治各种违缘,显现上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中也体验过缺衣少食的困境,在依止马尔巴的过程当中他也曾经显现痛苦自责想要自杀,然而他最终都走过来了,等等(正见C1)

问: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这里讲的无常幻化,是否就是一个意思呢?无常即幻化,幻化即无常?

答:无常和幻化还是有差别的,无常指的是刹那迁变,幻化指的是虚幻不实。当然二者也有某种内在联系。(正见C1)

问:这二者内在联系是什么呢?

答:凡是无常的法必定是幻化的,同样显现在众生面前的幻化相也必定是无常的。(正见C1)

名词解释

问:第七个太阳出现时,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及铁围山全部烧成一片火焰,这里的"八小洲"是什么意思?

答:小身洲及圣身洲,小拂洲及妙拂洲,小行洲及胜道行洲,声不美及声不美友洲。(正见C1)

问:"内情众生由下而上逐渐化为乌有"中的"内情众生"是什么意思?

答:内有情世界的意思,和外器世界是对应的,器世界是在外在的,有情相对来说,可以说是内。(正见C1)

问:什么是内情众生?

答:一般而言,指有内心相续的有情众生,区分外境上的器情世间(山河大地、日月星晨等无情物)。(正见C1)

问:前行28课中有两个名词:有为法,法性力,请师父赐答。

答:凡是因缘和合所生的法都可以称为有为法。法性力可以理解为法尔如是的缘起力。(正见C1)

问:器情世界是什么?

答:器世界指山河大地等无有情识的范围,情世界是指有情世界,即所有有情识的范围。这二者可包括一切,你逐渐多学一些论典就会明白了,或者也可以查一些佛教词典。(正见B3)

问:28课中说到四禅天以下会灭掉,一禅天至四禅天是怎么分的?内容是什么?

答:【此上住所十七处,即为色界于其中,初三静虑各三处,第四静虑有八处。

那么,何为色界呢?在功德与住所等方面都远远胜过了欲界,因而上面的十七处是色界,由于是超离了欲界并能增上自地烦恼、色相善妙的界的缘故。若问:假设色界以四禅所摄,那如何成为十七处的呢?转生色界之因分别为四禅,其中因修持初三静虑上、中、下品禅定的不同而转生的禅天分别是梵众天等三处禅天,其中梵众天、梵辅天及大梵天为初静虑三处;少光天、无量光天与极净光天是第二静虑三处;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为第三静虑三处。由于修第四静虑有漏的上、中、下品四禅以及轮番无漏下、中、上、极上、最上品四禅的不同而转生到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热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与色究竟天,前三处是凡夫住处,后五处唯是圣者的住处,又名净宫地。】——以上是《俱舍论释》当中的内容,有机会可以学习一下《俱舍论讲记》或者《俱舍精钥》,这些资料智悲佛网当中都有。(正见C1)

问:请法师解释寻伺、喜乐、呼吸。

答:简单说,寻伺,是分别念的不同状态,前者为粗大分别,后者为细微分别;喜乐,分别指喜与乐的感受;呼吸,你应该知道吧。(正见C1)

问:请问一禅的寻伺、二禅的喜乐、三禅的呼吸又应如何理解?

答:"心之粗性名寻,心之细性名伺",一禅境界当中还存在这二者,二禅境界当中还存在喜支、乐支这两者,三禅的境界当中还存在呼吸。(正见C1)

参考资料:生西法师《俱舍论》辅导笔录第101课:【

第一静虑具五支,寻伺喜乐与等持,

二禅四支净喜等,三五舍念慧乐住,

末禅具四正念舍,非苦非乐及等持。

这里面是说四禅具有十八个分支。"第一静虑具五支",首先第一静虑具有五支;"二禅四支",就九个了;"三五"第三禅五个分支,十四个了;"末禅具四"就是第四禅具四,十八个。所以说四禅是具有十八个分支的。当然,这只是说了名称,后面还要详细地安立各方面的状态。所以总共来讲十八个分支。

"第一静虑具五支",第一静虑具有的五支是哪五支呢?"寻伺喜乐与等持",寻一个、伺一个、喜一个、乐一个、等持一个,这样总共加起来是五个。寻伺两支属于对治支,对治什么呢?对治的主要是欲界的害心和欲界的损恼心,生起色界的寻伺之后就可以对治欲界的害心和损恼。如果你有欲界的害心和损恼是没办法生起初禅的,所以寻伺二支可以对治欲界的害心和损恼。

喜乐属于功德支,如果产生清净的状态,寂静的喜乐可以生起来,所以它叫喜乐支。等持支,等持属于安住支,因为它是静虑的自性,当然需要等持了,如果缺少了等持就不能叫静虑,像这样,每一个都有等持支。这个方面就是第一静虑具五支。

"二禅四支净喜等",第二禅具有四个分支,第一个就叫作净,净又叫作内等净支;然后是喜支;""字包括了乐支和等持支,总共有四种。内等净支是对治,对治支是什么呢?对治一禅的寻伺。内等净是一种非常非常清净的信心,这种清净的信心可以断除属于一禅的寻伺,一禅的寻伺属于一种违品。前面我们讲了,四禅是逐渐逐渐舍弃的,它是出离的本体,逐渐逐渐舍弃下面的,所以针对二禅来讲,寻伺太粗大了,它必须把寻伺断掉。通过什么来断呢?内等净,通过清净的信心来断掉的,所以内等净是属于对治支。喜乐当然属于功德支,和前面一样的,等持是安住支。这就是第二静虑具有的四支。

然后"三五",第三禅具有五个分支。五个分支是什么呢?舍、念、慧、乐、住。第一个是舍,行舍。然后是正念、正慧,还有乐支,住就是等持。所以分了五种。五种中,前面三种是对治支,行舍、正念、正慧是对治支,可以对治二禅的喜。在所有的状态当中,二禅的喜特别特别地强烈,它属于一种冲动性地、比较动摇的喜,所以要生起三禅比较清净的定,必须把二禅的喜断除掉,断除掉的时候,就要通过行舍。这个就是行舍,我们前面讲过,有些注释中也提到过,这个舍有的时候是舍受,受舍,当然这个地方叫行舍,就不是受舍了。因为色受想行识当中,第二个就是受,受当中有苦受、乐受和舍受,那个是不是这地方讲的舍受呢?不是,它不是受舍。它是行舍,行舍是行蕴当中善地法中的舍。还有一种舍叫作无量舍,无量舍就是四无量心当中有一个舍。这个地方的舍是行舍所包含的,它是大善地法当中的舍本体。像这样安住在舍当中,他就可以对治喜。然后正念与正慧也可以对治。因为正念是忆念的自性,在二禅生起了喜,三禅时要断掉这个喜,所以他必须有正念,知道这个喜我们不能再耽著了。不能再耽著喜,以正念支来安立。二禅生起来的这个喜,力量很大,必须要有正念,忆念这个喜是不能再执著的,正念是这样的。正慧当然是安住在一种慧当中,他就可以真实地对治。然后是乐受,这是功德支;等持是安住支。

第四禅"末禅具四正念舍,非苦非乐及等持"。末禅具有舍清净,也具有正念清净,非苦非乐就是舍受,然后等持就是安住支。前面两种是对治,通过舍清净和正念清净可以对治三禅的乐。有的注释当中讲,三禅的乐是所有乐当中最殊胜、最强大的。他通过禅定生起来的很微细的安乐,它上面再没有了,你看四禅以上都是舍受,无色定也是舍受。所以在整个三界当中,真正最强大的乐是在三禅当中。二禅的喜最强大,三禅的乐最强大。四禅当中对乐也产生了一种厌离,他不想再安住在乐当中,想要安住在舍当中,所以他就要舍清净和念清净。清净的意思就是彻底地安住在很强大的行舍的状态,要对治喜的缘故,叫作舍清净支。念清净支也是一样,因为三禅的时候,乐是非常强烈、非常殊胜的,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它就可以安住,可以对治,正念来进行安住。非苦非乐就是非苦非乐受,是一种舍受。这两个舍,一个是行舍,一个是受舍。最后一个等持支,是安住的自性。所以末禅具四:正念、舍、非苦非乐及等持。这方面就讲到了它们的名称,这里面有关的内容,下面还有分析,所以我们下面再慢慢去分析,今天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

问:请问法师:

为什么一禅寻伺如火?如火为什么就要用火来灭尽?这个如何理解?

为什么二禅喜乐如水?如水为什么就要用水来灭尽?这个如何理解?

为什么三禅呼吸如风?如风为什么就要用风来灭尽?这个如何理解?

四禅既然不被火水风灾所毁,是否就是常有的?

答:【为什么会出现火、水和风呢?"与彼过患相同故",有什么过患呢?欲界到初禅之间都有寻伺,有了寻伺就会烦恼炽盛,内在的寻伺和外在的火有一定相似的地方。因为初禅以下的有情都具有火一样的寻伺,所以毁坏时外在显现劫末火,通过不可阻挡的火全部烧毁。

为什么会有水呢?二禅都有喜,这个喜相当水一样,它和轻安一起让人特别的舒服。水是滋润性的,遍于一切湿性当中。二禅的喜和轻安一起能够滋润有情相续,它类似于水,二禅以下是通过水来毁灭的。

第三禅为什么是风呢?第三禅虽然没有寻伺、喜,但是还有呼吸存在,一呼一吸就是一种风息的存在。因为呼吸没有完全终止的缘故,所以也是以风来摧毁的。第四禅没有寻伺、水一样的喜,没有呼吸也不会死亡。因为入于寂静的四禅没有呼吸,所以说四禅不动摇,四禅不会被外在的火风水等毁坏,毫不动摇。虽然它不被水等毁坏,但也是无常的。

"无常彼之无量殿,与众生同生灭故",虽然四禅不会被外在的灾难毁坏,但是它的本性也是无常的。无量殿与众生同生同灭,当一个有情转生到第四禅时,无量殿和他同时出现。四禅的有情是化生的,当他化生到这个地方时,他的无量殿也同时出现了。有情生的时候无量殿也住;有情死亡的时候,无量殿就消失了。有些地方说四禅天就像我们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的星星一样,一颗颗单独散布在虚空中。有情生的时候虚空中有一个无量殿生成了;有情灭的时候他的"星星"也没了,相当于掉下来或者消失了。

四禅是不是恒常的呢?绝对不是恒常,它也是无常。只不过不是以火、水和风毁灭而已。】(生西法师《俱舍论》笔录第45课)

答:如火为什么就要用火来灭尽等?说明内心和外境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境界会影响外在的显现。(正见C1)

问:《前行》28课问题,那么怎么和一禅天以下是火毁灭,二禅是水毁灭,三禅是风毁灭?

答:说明内心和外境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境界会影响外在的显现。因为内心有某种执著和束缚,所以在外境当中也会显现相应的情形,内心和外境是紧密相关的。(正见C1)

问:《大圆满前行》第28课中讲到:"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那么寻伺是什么意思?

答:【下面再讲寻和伺,有时寻伺二者我们也是放在一起讲,比如有寻有伺、寻伺心等等,寻伺有什么差别呢?"寻为粗大伺细微",以前在学习寻伺时介绍过,此处是颂词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二者的法相。在辨别相同差别时,所谓的寻是粗大的心,伺是了知细微的心。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其他的注释中讲了,比如我们看比较远的地方,整体的法看得比较明显,比如看到瓶子粗大的方面叫做寻,再走近一点点,看到细微的地方,比如瓶子的花纹、商标、裂缝,叫做伺。所谓的寻伺,也要观待境。针对整个瓶子来讲,上面贴的商标是细微的,如果你要进一步地把商标当成一个粗大的对境来观察,这个商标就变成寻了,商标上面是什么字,日期是什么,这些更细微的就变成伺了。寻和伺一个是整体的,一个是细微的,寻是比较粗大的,伺是比较细微的,从心的辨别粗大和细微对境的角度,内心也是安住在粗大和细微的状态当中,一个叫做寻,一个叫做伺。

**寻和伺能不能同时出现呢?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在同一时间,安住寻,也安住伺很困难。因为寻和伺带有一定的分别,虽然眼识是无分别识有寻有伺,但是真正辨别粗细时,同时产生有一定的困难,只能交替产生。从相续的角度,一个人可以具有寻伺。第一刹那是寻,第二刹那是伺。大概的意思是同时我看到了粗,又看到了细。这时稍微有一点需要辨别的地方,但是从相续的角度来讲,没有丝毫问题。】(**生西法师《俱舍论》笔录第19课)

问:什么是法性力?

答:法性力就是自然规律,而不是由谁造作,比如因果,由因生果就是一种法性力,它就是一种自然规律。通过这个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就会显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这叫做法性的力量。我们了知了、安住了就是法性的力量。或者刚刚讲的,这些人虽然没有修禅定,但是因为劫要毁坏了,所以要通过劫要毁坏的因缘的法性力自然而然他自己就可以获得禅定。所以相应于自然规律的这种特殊情况下,相应的自然规律叫法性力,本来如是叫法性法尔。(生西法师)

问:前行第28课讲到坏劫时,地狱众生中,业力稍轻者,以法性力产生善心,向上升至饿鬼。不知法性力是指什么?

答:法性力可以理解为法尔如是的力量,也就是因缘和合的时候本具的力量。此处,业力轻自然会升到饿鬼,是一种规律。(正见C1)

问:法本里外器世界毁坏时众生依靠法性力转生,法性力是什么呢?

答:法性力就是一种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称为法性力,到了某个阶段通过一切法的法性之力,法都有法性,通过法性的力量,通过自然规律它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生西法师)

问:"其意义远远超过世间寻伺者所写的文章"中的"寻伺"是什么意思?

答:此处可以理解为,某些世间不信佛的人内心以庸俗分别念进行的思维、观察。(正见C1)

问:请问寻伺是何意?寻伺者又是何意?

答:在佛法当中,比较粗大的分别念叫寻,比较细微的分别念叫伺。寻伺是分别念的意思。经常安住在分别念当中的叫做寻伺者。寻伺者,有时候是专指那些只是喜欢在因明上面的辩论,只是喜欢口头上辩论,喜欢词句的戏论,喜欢语言辩论的这些人。在禅定当中的寻伺和在寻伺者当中的寻伺,有的时候不一样,因为刚刚讲的,有些时候寻伺者就是指经常耽著因明辩论的人。寻伺本身是粗分别念和细分别念,也不一定是因明辩论的人才有寻伺,其他的人可能也是有寻伺的。一般的欲界众生都有寻伺,比如说我对这个柱子,粗的方面我看到这是根柱子,这个叫寻。看到这个柱子有一条缝缝,或者它是红的,或者怎么样,比较细微的就叫伺。一般的人都有寻伺的。寻伺者,有时具有分别念的凡夫叫寻伺者;还有对因明很耽著的叫寻伺者;喜欢口头辩论的叫寻伺者,这要看不同的场合去看它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一禅有寻伺,如火"是什么意思?

答:这个寻伺它的分别念就像火一样,力量很强大。一禅有寻有伺,它的分别念就像火一样,具有炙热的分别或者强烈的分别的意思。因为一禅有寻伺如火的缘故,所以火烧初禅,火就可以烧到初禅,从这个方面是可以完全理解的。(生西法师)

问:《德施请问经》"满一劫之时,此世必毁灭,诸山被火焚,不见剩一尘。"这个满一劫之时,是什么意思?

答:一大劫要满的时候,要结束的时候。(正见C1)

问:什么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六道吗?

答: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依靠五欲妙而产生并增上烦恼为欲界,包括地狱、饿鬼、旁生、人及六欲天并器世间。

色界:功德、住所皆胜欲界,虽离欲贪但能增上自地烦恼,色相善妙,名为色界,包括四禅十七处天。

无色界:无单独住所,以无色等持未退失而死后,立即形成四名蕴(受想行识四蕴)于该处转生,为无色界。包括: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欲界包括六道吗?——色界、无色界的人天,也在天道中。(般若师)(正见C1)

问:无热恼大海是指什么海?

答:【赡部洲的中央是印度金刚座,自此向北越过九座黑山的地方有雄伟的雪山,再向北有香醉山,在十由旬之内是无恼龙王居住的无热恼海,海中盈满八功德水,由青莲花、莲花、睡莲等掩映,水宽五十由旬的四方形海,周长二百由旬,它的东方流淌着恒河,南方流淌信度河,西方缚刍河,北方徙多河。这些河右绕无热恼海,汇入外海。在香醉山北方二十由旬的地方是金岩崖窠非天面,四方形,有许多由旬,它的周围有百千金岩崖窠。向北二十由旬处被枝繁叶茂名为极坚萨拉树王所压,再向东方二十由旬有一环绕成百上千水池的缓流河,点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在那里住有帝释天在沙场使用的极坚大象及其眷属百千象群。】——以上是《俱舍论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轭木、箭矢版的倾盆大雨"中的"轭木"是什么意思?在人生难得中说过,盲龟遇木轭。"轭木"是"木轭"么?

答:应该是一个意思,是一种工具。(正见C1)

问:天上落下"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如何理解?

答:【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紧接着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

这个就是水淹二禅。从二禅天的天空中开始形成很大的云层,即水云层,紧接着从云层中降下真正的倾盆大雨好比是轭木,箭矢。轭木是什么?为了形容它之大,就是一滴滴的雨水像轭木那么大。箭矢指它的速度非常地快,因为又大又快,所以很快地形成汪洋大海。】(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28课)

问:一禅天的界限的底和顶是什么?

答:一禅天有三个天,底部叫做梵众天,中间叫做梵辅天,顶部叫大梵天。大梵天相当于是国王,梵辅天相当于大臣,梵众天相当于老百姓。如果说一禅天的界限底和顶什么呢?底就是梵众天,一般的天人;梵辅天,是那些当官的大臣;大梵天,就是像国王一样的。(生西法师)

问:网上看一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共十八层,而《亲友书》中说色界四禅共有十七天,第四禅天少一层天。

答:色界十八天也好,色界十七天也好,说法基本上是一样的。色界十八天,刚刚我们讲到的初禅,初禅是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加上二禅、三禅、四禅,)这是圆满的十八层天。第四禅天是不会少的。多少的差别是在一禅天。初禅的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圆满的情况下有十八层天。但另外一种说法是十七天,一禅天当中大梵天不单独算,只算梵众天和梵辅天。因为大梵天是在梵辅天当中,相当于在梵辅天的中心单独给大梵天王起了一栋房子,不单独算一层天,而是算在梵辅天当中。所以,色界十七天就不算大梵天,十八天就单独算大梵天,这是二者的差别。(生西法师)

一二三禅天的毁灭

问: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怎样理解?

答:对大的法的了别叫寻,对细的法的了别叫伺。寻伺的本性是躁动的,像火一样,所以说寻伺如火。最后通过寻伺的过失,火一样的过失烧尽世间。

二禅的喜乐如水,水可以渗透到很多地方。喜乐也是很细的,喜乐比身体的快乐要细很多。二禅的喜乐尤其细致、细微,很细微的乐可以渗透到自己的骨髓当中,那种喜乐要远远超胜前面的粗大的快乐。所以,就像水有渗透的作用一样,喜乐有一种很深的渗透作用,所以说犹如水。

三禅呼吸如风,这个就容易理解了。一呼一吸,本来就是一种风的作用。(生西法师)

器情世界的毁灭

问:请问四禅天以上的器情世界会毁坏吗?

答:四禅以上的器情世界,通过火、水、风不会毁灭。但是它是无常的,当众生升到四禅的时候,自己的宫殿是升上去的时候自然形成的,死的时候宫殿也就毁坏了,它没有一个整体的像地球一样的四禅,从这个方面讲,这种毁灭的方式是没有的。但是它不会恒常,不会恒常的原因是众生升上去,它的宫殿就形成了,众生一死亡,它的宫殿就毁坏了,所以它也是会毁坏,也是无常的。(生西法师)

问:西方极乐世界会毁坏吗?

答: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摄持的,不会观待众生的种种变化,所以极乐世界不会毁坏。(生西法师)

问:坏劫时有情如何转生到他方世界?

答:在坏劫的时候,众生会提前转生到其他世界。一般来讲,器世界坏之前就开始逐渐转移了。欲界众生通过法性力自然而然得到初禅,死后就生在初禅天,然后生在二禅、三禅、四禅天。地狱中业力较深重者,则转生到他方世界的地狱中接着受苦。众生死后身体留在这个地方,心识投胎转生到其他地方去。(生西法师)

问:有情世界的毁坏和器世界的毁坏怎么区别呢?

答:有情世界的毁坏是十九个中劫,器世界的毁坏是一个中劫,这方面可以参阅佛经中的观点。器世界毁灭的时候,器世界里是没有众生的。上师在前行当中讲的很清楚。

不同的经论中,劫的长短和大小劫的安立方式不一样,不过总体上差别不大。(生西法师)

问:是什么在决定这个法性力?我们学佛的前提必须要承认因果,而名言中的因果的推理到最后结论是法尔如是,除了佛陀是全知外,还有方法能证明"法尔如是"的正确性吗?

答:客观规律。通常都要在认可佛陀是全知的前提下进行,或者在某个场合,对方他认可这是一种事实也就够了,例如对方认可火是热的,那么你就可以对他说火热是法尔。(正见C1)

问:法性力是否也是无因缘在空性中产生的?或者说是空性的体现?

答:法性力是建立在空性基础上的客观事实。(正见C1)

问:是我们的心决定法性力吗?

答: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正见C1)

问:小组师兄问:从今至人寿10岁后会出现"劫末火"毁器情世界吗?

答:劫末火毁灭器世界,还在很久之后,在人寿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到,人寿十岁之后寿命还会增加,还有许多时间。

问:对于思考题"一禅、二禅、三禅,为什么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懂得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启发?"师兄们也仅仅是找到了法本上文字答案,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就毫无概念,更谈不上懂得这个道理和获得启发。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

答:可以有很多角度。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那些众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和内心分别念的过患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努力修行,达到超越分别念的境界,世间暂时的禅定境界也是不可靠的,应该超越。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可以了解到,内心的状态和外在的世界很多时候也是相关的,作为修行人,我们修好自己的心非常重要。有很多可以补充的。(正见C1)

问:地狱有器世界吗?地狱不是心的显现吗?难道真有实有的地狱器世界吗?

答:有。器世界也是心的显现。北京、上海、你家房子、客厅都是心的显现。(正见C1)

问:烧毁梵天所有空空荡荡的无量宫殿。梵天的这些宫殿也是实有的吗?

答:如果你说的实有就是实际存在的意思,可以说实际存在,就是金茂大厦、故宫一样,是存在的。如果你说空性,泰山、长江、你家房子,都是空性。(正见C1)

问:天界有28天:欲界六天,色界四禅合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在56次火7次水1次风,整个三禅以下毁灭,四禅的众生,最终要么以法性力迁移到他方世界去,要么会示现死殁,但无色界四天没有提及到,不知道无色界是怎么样的情况?

答:个人理解,无色界没有物质,没有形象,所以不会被物质毁灭,但无色界的存在,是基于众生心中无色界的业力而存在的,如果某个众生安住在无色界的业力消尽了,那无色界对其来说就会消失,就像如果你不做梦了,梦的景象就没有了。(正见C1)

问:一禅天以下器情世界的毁灭需要七个大劫吗?

答:成、住、坏、空加起来作为一大劫,一禅天以下器情世界的毁灭是在其中的坏劫完成的。【庚一、坏劫:多劫坏劫无转狱,直至器世灭尽间。劫有多种,即坏劫、成劫、住劫、大劫。既然说劫有多种,那坏劫等到底指什么呢?所谓的坏劫是指从无间地狱的众生空无时起到器世界灭尽之间。也可以说,众生中断转生到无间地狱,南赡部洲的人寿上增到八万岁、住劫圆满、坏劫开始是同时的。尔时,无间地狱的所有众生寿终死亡,即便积累转生无间地狱的业,也是投生到其他世界的地狱。从无间地狱向上依次而空,其他一切地狱、海居旁生、饿鬼也次第变成这样,人间天界中存在的旁生与饿鬼也同样变成如此。之后南赡部洲的人依靠法性力而获得一禅。他众听到后均获得以法性力而得的一禅,转生到一禅天。再按次第,东胜身洲与西牛货洲也是如此。北俱卢洲众生由于有异熟障而在那一生中无法远离贪欲,因此后来转生到欲天,六欲天也都依次获得以法性而得的一禅,他众听闻此事而获得依法性力而得的一禅,转生到梵众天。之后一位一禅的众生以法性力获得二禅,他众听到此事而获得依法性力而得的二禅,转生到二禅天,这期间有十九中劫。当时,诸天人时时不降雨水,致使南赡部洲的草木森林均已干枯,又过了很久,出现了第二个炽热的太阳,使得所有的小河水塘均干涸,接着第三个太阳至第七个太阳之间依次出现,从而使江河、无热恼海以及外海之间均干涸,四大洲及须弥山冒出浓烟,燃起熊熊火焰,依此为缘,一禅所摄的火将一禅天的无量殿焚毁,它不是欲界的火,是异地之故,这期间经过一中劫。世间坏灭总共有二十劫,这也是就以火毁灭而言的。以水毁灭时,二禅天众获得以法性而得的三禅转生到三禅天;以风毁灭时,三禅天的众生获得以法性而得的四禅转生到四禅天。】——《俱舍论释》

【辛三、坏灭之次第:以火七毁水一毁,如是七水毁灭后,亦复以火毁七次,最终以风而毁灭。毁灭的次第是怎样的呢?连续七次被火毁灭,接着一次被水所毁,随后又七次被火毁坏,之后被水毁坏,如此被火毁灭七次后,再被水毁灭七次,又被火毁七次后,最终以风所毁。如此一来,一禅以下成、住、坏、空加起来作为一大劫,如是二禅在八大劫中毁灭,三禅在六十四大劫中毁灭。】——《俱舍论释》(正见C1)

问:既然是器世界都被摧毁了,法本中只讲了三禅天以下都被摧毁,那四禅天呢?

答:四禅天不会被摧毁,除非相关众生的业力消尽,会一直存在。(正见C1)

问:如果众生的业力不消尽就一直存在?那不是变成永恒了么?

答:因为众生的业力肯定有消尽的一天,所以不是永恒。(正见C1)

问:"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冲起,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吹灰尘般地毁灭。"摧毁三禅天的"风"是不是威力如"十字金刚杵",还是说"风中夹杂着金刚杵"?"金刚杵"是不是就是佛法中的法器"金刚杵"啊?

答:个人理解,也许是某些特征,类似杵的风,主体还是风。(正见C1)

问:请问前行引导文"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中,下基指什么?十字杵是什么?金刚风是什么?

答:下基,就是在最下面的意思,最下面的基础,就叫下基。

十字杵就是一个像十字交叉的十字型的金刚杵。平常的金刚杵不是十字的,是两头粗中间细的,两根金刚杵交叉放在一起就叫十字杵。有些图案中就有交叉金刚杵,叫十字杵。它相当于一个十字形,但不是十字架的一种,是四边都是金刚杵的头。

金刚风就是非常非常强烈的一种风。我们平常吹的微风或者冬天的寒风阵阵,这种风不叫金刚风。金刚风是非常非常坚固、很强硬的风。十字杵的金刚风就是很坚固、非常强硬的一种风。(生西法师)

问:弟子在《加行》28课中看到法本里提到的二禅天光明天是指?

答:【四禅天:初禅三处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位于他化自在天上空四万由旬之上。二禅三处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即光明天)。】——以上是《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前行广释》28课"第六个太阳出现,焚毁大地、雪山。""雪山"在第五个太阳出现时为什么没融化?

答:这里是说雪山的山体被焚毁,连同其他的很多山,在这之前,也许雪已经融化了,但山体还在。(正见C1)

问:小世界的天界顶到一禅?一千小世界天界顶到二禅?二千中世界天界到顶三禅,三千大千世界到顶四禅天和无色天上,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答:【四禅依次等同四洲、一千小千世界、二千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以上是《俱舍论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地藏经中也说:"此界坏时,转生他界,此界复成,还至本处",那意思是不是说,只要是这一界的众生,除劫末的特殊情况,那就始终在这一界中流转?

答:观待不同的因缘可以有不同的情况,关键看某个众生有怎样的业力,和哪个世界有缘。(正见C1)

问:《前行引导文》所讲之法中的寿命无常分了:

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请问科判之间有什么联系?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安立?

答:个人理解,是变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可以从空间上进行区分,由外向内观察,之后可以从对象的角度进行分享,分析不同的对象类别,之后通过比喻进行分析等等。(正见C1)

问:前行中讲,有情世界先灭尽,器世界才开始毁灭,有情世界和器世间都是心的变现,为什么一定是有情世界先灭而后才是器世间呢?

答:个人觉得,有时可以理解为有情先离开,去其他的场所,因为凡夫阶段心识不会消亡,只会迁移。毁灭的次第有时是观待众生的因缘业力,因缘业力不同也可以有其他的情况。(正见C1)

问:末学请问四禅天的众生为什么有色身,而没有呼吸呢?生命不是在呼吸间吗?

答:生命在呼吸间,主要是针对人类等而言的。四禅天的众生具有比较高的禅定境界,可以超越呼吸。(正见C1)

问:第28课讲寿命无常,其中"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中提到"器世界"。这里的器世界在现代科学实证的器世界中有没有相违呢?

答:总的原则是,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业力,不同的业力因缘所见到的器世界也不同。比如一碗水,天人见到是甘露,饿鬼见到是脓血。除了有情各自的心之外,没有单独一个器世界存在。(正见C1)

问:我们的这个器世界是众生的共业形成的,是众生的心识所现,如果所有众生都转生其余禅天了,【欲界+一禅天】里没有众生了,是否应该自然消亡了?那七火一水毁灭的是什么呢?就好比说做梦的人都没了,何有梦存?

答:个人理解,如果所有有情面前显现某个器世界的业力或者因缘都消失了,也可以说这个世界不复存在了,但有的时候情况是,虽然有情暂时转移到了其他禅天,但相关的业力因缘并没有完全消失。(正见C1)

问:是否能理解为有情世界众生都上升或转生他方世界后,才开始毁灭器世界,也就不存在下方的有情众生还在上升,同时下面的器世界正在毁坏的问题了?

答:是的,器世界毁灭之时,所毁之处没有一个有情。(正见C1)

问:请问法师,极乐世界是否为器情世界,是否也有成住坏空?是恒常不变的还是有为法?

答:要看是谁面前的极乐世界,如果是佛陀面前的极乐世界,那就超越生灭。佛经记载,在某些有情的境界当中,阿弥陀佛将来也会示现涅槃,极乐世界会转变为另一个世界,名称也会改变。(正见C1)

问:末学想问那我们现在处于成住坏空中哪个阶段?

答:住劫。(正见C1)

问:有情众生为什么要从二禅天下来?有情众生下来的时间是周期里面的"成"劫还是"住"劫?下一周期从二禅天下来的有情众生还是上一周期的众生吗?

答:可以理解为业力驱使;成劫;业力不同,情况也不同。(正见C1)

参考资料:

【庚二、成劫:

成劫即指从初风,至有地狱众生间。

所谓的成劫是指从最初的微风吹起至无间地狱一个众生出现之间。最开始一切成为一大虚空时形成世间的前兆和风吹起,当然仅以此也不足以形成整个器世界,只是使梵众天到离诤天形成了。在此之后,以前的风在数年中呼啸不止,从而使下基风轮到三十三天之间向上次第形成,这期间需要一中劫。随后,光明天的众生寿、福、业灭尽而转生到梵天无量殿中,因为最后灭尽就意味着最初的形成。自此向南赡部洲之间逐步形成。到那时南赡部洲的人类均是化生,以禅悦为食,身体发光,以神变行于空中,寿量长达无量岁,从此开始直至一个众生转到无间地狱之间历经十九个中劫。当时从无量岁下减到八万岁之间、一众生堕入无间地狱、成劫圆满与住劫开始是同时的。】——《俱舍论释》

问:如何理解大劫与中劫?

答:【住劫有二十中劫。每一中劫的量:从人寿无量岁下减到八万岁之间,再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之后上升到八万岁并下减到十岁之间也是一个中劫。如是上增下减算为一,如此有十八中劫,最后上增为一中劫,到底是如何上升的呢?是从寿量十岁到八万岁之间上升的。那么,初终二劫是单独的,中间是往返的,这样一来,不是有长有短了吗?无有这种过失,因为初终二劫时间过得缓慢、中间过得快速之故。如此形成的世间住存二十中劫。世间形成、毁坏、灭空也都同等有二十中劫。】

【毁灭的次第是怎样的呢?连续七次被火毁灭,接着一次被水所毁,随后又七次被火毁坏,之后被水毁坏,如此被火毁灭七次后,再被水毁灭七次,又被火毁七次后,最终以风所毁。如此一来,一禅以下成、住、坏、空加起来作为一大劫,如是二禅在八大劫中毁灭,三禅在六四十大劫中毁灭。】——以上是《俱舍论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如此,64个大劫里面每一个大劫都含有80个中劫?

答:是的。(正见C1)

问:七火毁灭的是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也包括一禅天)、一水毁灭二禅天及以下的器世界、十字金刚风毁灭三禅天及以下的器世界。这样理解对吗?

答:可以。(正见C1)

参考资料:【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地灭绝一空。】——《前行引导文》

问:如果解脱不了,那么我们的心识不断以各种身体在轮回里流转,一直转,一直转,是否无常变为常有?

答:不会变为常有,常有的意思是不会变化,只要在流转就说明有变化,就是是无常。(正见C1)

问:顶礼法师,上师在本课中提到噶当派修无常观比较好的,修好了不会睡懒觉,请问这里是指观修器世界无常吗?

答: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无常都可以包括。观修器世界无常有助于生起寿命无常的定解,会对治我们对世界法的贪执。了知无常之后,可以对治昏沉放逸,会精进希求解脱,为了获得解脱努力修持。(正见C1)

问:本课中,提到的修行寿命无常等基础法,为什么没修好会影响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希望法师开示。

答:个人理解,某些情况下,如果无常等等(包括因果等等)基础见解没有牢固,则修行可能出现各种违缘,包括弟子内心产生邪见烦恼等等,进而影响弟子如法依止善知识。(正见C1)

问:本课中提及【西方很多科学家也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有一个谜,但要解开这个谜,他们暂时没有"钥匙"。而我们佛教中,用无常观、缘起观来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何用无常观和缘起观分析,不太清楚,希望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答:一方面轮回的许多事物跟随业力而转,无常迁变。一方面事物的生住灭都是观待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除了外在地水火风的缘起,也有众生内在心识的各种缘起,而内心也会影响外境,心相续当中的业力也会成熟在外境上,带来各种变化,所以世界的许多显现都离不开内心。(正见C1)

问:加行28课讲"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四禅的众生,最终要么以法性力迁移到他方世界去,要么会示现死殁。到了最后,容纳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数的四大洲、须弥山及天界会全部灭亡,万事万物变成一大虚空。"这里的"虚空"与"观法如虚空"的"虚空"或者说诸法实相的"空"、"现空无二"的"空"怎么区别呢?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这里的虚空就是一无所有的意思,只有空荡荡的空间。而诸法实相的空,一切完全超越了时间空间等等一切概念。观法如虚空是一种比喻,是用虚空比喻实相,但真正的实相和虚空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正见C1)

问:四禅天,众生在外器世界毁灭时,会转生到他方世界或死殁。请问死殁,会堕入恶趣吗?

答:要看具体的业力和因缘。如果恶业成熟就可能堕入恶趣。(正见C1)

问:法本中讲四禅离开了八种过患,请问有哪八种过患?

答:(1)【禅定的八种过患:欲界的忧、苦,一禅的寻、伺,二禅的喜、乐,三禅的呼、吸。】——《前行广释》29课讲记注释(注:忧喜、苦乐,有些场合分别指意苦受、意乐受、身苦受、身乐受,故于下面生西法师的解释没有矛盾。其中乐受,有些细微辨析,此处恐繁不述)

(2)【解脱八种过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八过寻伺出入息,以及乐受等四受。

第一句与第二名是四禅立为不动的原因,因为四禅已经解脱了八种过患,八种过患都是能让对境动摇的,让本体境界动摇的自性,而第四静虑解脱了动摇的因缘,因此第四静虑是不动摇的,即不动的一种禅定。

那八种过患是什么?第三、第四句讲到了八种过患。八过:寻伺、出入息(即出气、呼气),这有四种了。"以及乐受等四受",还有四种受:身苦受、身乐受、意苦受、意乐受,身体、心上面的苦乐,加起来有四受。舍受不算,因为四禅就安立在舍受当中。身方面的苦乐,心方面的苦乐,都远离了。

这八种过患相应的属于欲界、初禅、二禅、三禅。身苦、意苦是属于欲界法,初禅以上没有。欲界法也是动摇的,因为你被这些苦所伤害。还有意乐受是属于二禅的、出入息是属于三禅的。从这些方面讲的时候,第四禅的时候就全部离开了,第四禅特别的清净,特别的寂静,这些寻、伺、呼气、吸气,四种受,都没有办法扰乱,所以第四禅非常清净,也不动摇。

第四禅安立不动的原因我们要知道。】——生西法师《俱舍论》辅导笔录第102课

问:法本中提到了欲界、色界众生的情况,那无色界众生会死吗?到哪里去了呢?请法师慈悲开示!合十感恩!

答:如果是凡夫,一样会经历死亡,死后随业力流转。(正见C1)

问:我们经常说,无始劫以来,为什么还有初劫呢?初劫是不是指一个大劫的最初啊?

答:是的。(正见C1)

问:既然四禅众生不会被火、风、水毁坏,那为何还要以法性力迁移?

答:个人理解,法性力迁移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显现,不一定必须要面临毁灭。(正见C1)

问:整个三禅毁灭需要56次大火,7次水淹,一次风才可以完成,理解是否正确?七火一水,七水一风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不是累积后才能毁灭,而是在第64个大劫中以风灾即可毁灭三禅天及以下世界。

七火一水,七水一风的意思,可以参考:【辛三、坏灭之次第:

以火七毁水一毁,如是七水毁灭后,

亦复以火毁七次,最终以风而毁灭。

连续出现七次火灾后,出现一次水灾,之后又如前一样七火一水,如是反复七次,再出现七次连续的火灾,最后出现一次风灾,三禅以下全部毁灭。

现在的贤劫共有八十中劫,那它最后以什么方式毁灭呢?首先以火来毁灭,之后又形成一个大劫,还是以火毁灭,如是共以火毁灭七次后,即由水毁灭一次,这样七火一水重复七次后,又被火毁灭七次,最终以风来毁灭。如此一来,经过五十六次火、七次水、一次风之后,三禅在六十四大劫当中毁灭。】——《俱舍论讲记》(正见C1)

问:所谓的七火一水,7个太阳都出现后才算一次大火?还是出现一个太阳就是一次大火?

答:前者对。(正见C1)

问:为何7次火烧才出现一次水?

答:缘起就是这样啊。(正见C1)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前行28课。有情众生包含中阴身吗?之前听上师讲过有情是指五蕴和合的生命。

答:包括。中阴身也有细微的五蕴。(正见C1)

问:器世界在坏劫毁灭后,再空20中劫,然后再成住坏空,那么空了之后再"成",新"成"的世界是在之前的空间里面吗?

答:有可能是吧,这些都是众生业力显现的。(正见C1)

问:一个小世界是否只到初禅天。那初禅以上的天属于什么范围呢?三千世界是否包含四禅与四无色天?

答:【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从最低的四王天上去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正见C1)

问:为何法性力此时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让众生产生善心向上转移。而在住劫的时候不会?这是否违背因果规律?

答:因果规律本身也是一种法性力,这里的法性力和因果本身是兼容的,可以理解为比较特殊的因果或者缘起显现。(正见C1)

问:什么叫一缘等持?

答:一缘专注,不动摇,安住在禅定当中。一缘,有时指的是安住在某一个所缘境界当中。(正见C1)

问:这里的他方世界可以理解为除此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世界吗?

答:可以。(正见E)

问:四禅天的众生如果是示现死殁,是否就会随其业力流转到其他道?

答:对,有可能。(正见C1)

问:前行第28课,了解了成住坏空的循环过程,冒出来个问题。如果人类是从二禅天下堕的,那二禅天人是从哪里来的呢?无始劫的开始,从哪里来的呢?最开始的业从哪里开始的呢?

答:"我"如果存在,就可以谈得上我从哪里来,但"我"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真正的我是不存在的,也谈不上哪里来。轮回没有开始。(正见C1)

问:听说二禅天光明天子来到地球慢慢形成人类的。二禅天的光明天子又是如何流转轮回的呢?追溯到有情的最初来源,是否都是源于无明,无明是忽然而起?再往下,是否就要到密法里面找答案了呢?

**答:十二缘起是没有最初的,轮回是无始的。不管欲界还是色界众生,过去都是无始的,没有开头。当然,密法中还有些不共的讲解,目前可以先参考《慧灯之光》中的《佛教中的物种起源说》一文【**https://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php/huideng-zhiguang/huideng-zhiguang-3/204-a00047 (正见C1)

问:修行的过程中,是否也会经历一禅到四禅的过程,需要通过修行遣除其中的各种过患?会经历,但最后会突破?

答:通常是的。(正见C1)

问:在讲到有情世界的毁灭时,有说有情法性力转移到他方,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情的这一部分的业结束了?所以会转移到他方。

答:也许可以这样说,或者说即使有业,暂时封存、暂时不成熟。(正见C1)

问:现在是贤劫第九中劫,人寿一百岁时,释迦摩尼佛出世,是不是人寿按照每100年往下降一岁,降到10岁,然后又上升,也是每100年增一岁,这样一直到人寿八万岁,第九中劫才算结束?

答:不是,降到10岁时这个中劫便结束了,之后增加的部分已经步入第10中劫。(正见E)

问:初禅天毁灭后进入空劫,后面又成住坏空一个循环,到坏劫时初禅天又恢复了没有?

答:可以说恢复了;按照《俱舍论释》的观点,初禅天,一个大劫形成一次,在成劫中形成,在坏劫中毁灭。(正见E)

问:前行第28课,四禅天众生,要么以法性力移至他方世界,要么示现死殁,这里的死殁是怎样的?他们死后会到哪里去?

答:死殁就是说生命尽了,那就随业流转到各处,要看具体的业力因缘。(正见C1)

问:前行28课,277页:不管是器世界还是身体和心识,最后都要示现无常。末学想问,这里的心识是第6识吗?第8识怎样示现无常?

答:八种识都刹那无常(有时对三宝有信心,有时没有信心,这也算是心的无常;有时心识与身体聚合,有时分离,这也算信心识的无常),第八阿赖耶在成佛的时候也会彻底转化成智慧(正见C1)

问:思维外器时间而修无常,讲到"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紧接着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这里的轭木有多大?。

答:个人理解就是普通的木轭那么大,形容雨水的团很大。(正见C1)

问:一个小世界的概念是否可理解为对应的太阳系?

答:不一定。

问:业力稍轻者,则以法性力产生善心,逐渐向上转生为饿鬼。

既然法性力是个因缘的规律,则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怎么会有众生以法性力(因缘的规律)产生善心呢?既然是规律,那应该在住劫或者坏劫时都同样起作用啊?

答:以因缘规律产生善心本身并不代表你所说的以个人意志转移,因为并不是有一个造物主来左右的,而是因缘,就像种瓜得瓜也不是以意志力为转移的,到了那个时候西瓜就会产生,同样,在那个场合前提之下,因缘聚合就会产生善心。

"既然是规律,那应该在住劫或者坏劫时都同样起作用啊。"——需要因缘,打个比方说,种瓜得瓜是一种规律,秋天会生出果实,你可以说"既然是规律,为何寒冬腊月不生西瓜呢?"——因为因缘不足。(正见C1)

问:当劫末火摧毁大地的时候,地狱的众生随法性慢慢空了,是不是地藏菩萨的愿力也随之圆满?

答:不能说地藏菩萨的愿望已经圆满了,不能这样去安立。地藏菩萨的愿是周遍整个法界的,不是周遍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劫末火摧毁大地的时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摧毁了。但是,在法界当中有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地方的地狱没有了,地狱众生转移了,但业重的地狱众生会转移到其它地狱去。如果它还在其他地狱受苦,地藏菩萨的工作还是没有圆满,还跟随这个众生到其他地狱当中去度化众生。而且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正在毁灭,其他的三千大千世界正在生成,正在运作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地狱众生还需要地藏菩萨的悲愿去加持。这一个地方的地狱空不等于所有的地狱空,所以地藏菩萨的愿力也没圆满。其实地藏菩萨的愿力,我们也不在乎它圆满还是不圆满。菩萨的愿就是这样,永远不圆满的,说明他的愿力之大。如果我们在发愿的时候,有一个时间的界限,我发愿5000年利益众生,就意味着5000年之后我就不管了,所以这种愿力是有限的。地藏菩萨的愿是无限的,为什么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因为地狱永远不可能空,所以我的愿永远不会灭。(生西法师)

问:(1)有情转移时,是转生到同一个他方世界或多个他方世界?即,在同一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几个世界?(2)或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世界的毁灭,即是另一世界的形成期(3)在哪些经论中提及?

答:1)同时存在无数个世界。(2)众生业力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情况,总之,现在就有无数个世界存在,也有世界正在毁灭,也有世界正在生成。(3)《起世经》等经典当中有。(正见C1)

观察修与安住修

问:观察修和安住修有什么区别?

答:观察修,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来修。比如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必须要观察暇满,闲暇是什么?圆满是什么?它的功德是什么?过患是什么?然后观想无常,寿命无常是怎么样安立的?每个众生必定要死,死期不定、死亡的时候只有正法才有利......通过这样思维、观察,再再观察,观察到每一个修法的要点、核心,把这个修法融入到我心中去,这个叫观察修。

安住修就是观察好之后,无常的就安住无常,再不观了,安住在一切无常、寿命无常的状态中,这叫做观察修之后的安住修。还有一种安住修,直接修寂止,不通过很多法义方面去观察,就是缘一朵花或者缘一个佛像,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这个上面,不观察,就是一缘安住而不动。这是安住修。这是二者之间的差别。(生西法师)

问:观察修和安住修是一个意思吗?

答:观察修与安住修是有所差别的,有的时候观察修是动用念头进行观察作意,而安住修是安住在某种状态当中不动摇。(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在加行教材第28节课本中,关于观修,法本说:先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我们现在阶段需要这样修吗?具体怎么修?之前我们一直是观察修,不会安住修。法本这样写,我不知道怎么修了!

答:通常来说,最初是先观察,中间是观察安住轮番,最后是安住为主。安住修,有时指的就是安住在观察修所产生的定解当中,或者安住在相合实相的状态,如果你什么境界都没有,那有时可能就是安住在无记状态。你需要知道你为什么要打坐,打坐的目的是什么?你的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和正法相应,让自己安住在正法的所诠义当中,观察修,就是让自己的内心专注正法的作用。如果内心没有和正法相应,只是无所事事安住在浑沌当中,没有很大的意义。

初期,你最需要的是观察修。(正见C1)

问:大恩上师讲到前行引导的修行以观察修和观察、安住轮番修为主。关于什么是观察修,什么是安住修?

答:《定解宝灯论》当中提到:"乃至定解未生前,方便观察引定解,若生定解于彼中,不离定解而修习。"安住修是安住在定解当中。(正见C1)

问:前行里的"安住俢"是什么意思呢?

答:安住俢是指对所观修的法义生起定解后,安住于此定解中或观察法义累了以后,安住于什么都不想的状态中休息一会儿,再继续观察修。究竟的安住是安住于心的本性之中。(正见B2)

问:初学者应该安住修、观察修还是安住修与观察修交替来修呢?末学理解是:现今多数修法者,无论在根器与修法环境上来讲,与古人都是望尘莫及的。所以:才强调作为初学者要先观察修。对吗?

答:观察修、察住轮番以及安住修这三步次第其实也适合于渐次根性众生的修行方便,并不仅是针对利根者来讲的,而对于我们来说,目前观察修都很困难,所以上师说以观察修为主。(正见B2)

问:前行第28课提到观察修和安住修,请问观察修是否就是反复思维法义。安住修就是什么都不想一直安住呢?

答:观察修指的是对自己已经通达的相关法义,反复去观想、串习、熟悉。如果观察修到一定量,产生了体验和定解,安住在这样的定解当中不动摇,就是安住修。(正见C1)

问:加行的28课,上师提到观察修和安住修,思维法义是观察修吗?

答:广义来说,可以这样讲。某些角度来说,思维属于闻思修的思,观察修属于第三者,思维主要是遣除疑惑,观修主要是对已经没有疑惑的内容内心反复去练习、熟练。(正见C1)

问:思维并串习是观察修吗?

答:广义上,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只有在上座时进行思维才是观察修吗?

答:广义也包括座下,关键是内心的状态。(正见C1)

问:《前行广释》28课中,讲"安住修",观察修是对相关引导文的法义进行思维,那安住修应安住在什么状态下呢?

答:许多时候指的是安住在观察修所产生的定解当中,在此状态下安住不动。(正见C1)

问:就寿命无常来讲,应该怎样来安住修呢?

答:一种方式是,如果观修到内心比疲惫,可以在无念的状态当中安住片刻,放松。另一种方式是,安住在观修所产生的觉受当中。(正见C1)

问:上师在28课中又提到"再三的看书、再三的思维,这种字面上的分析探索实际上也叫修行,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深入内涵",这是否就是观察修呢?

答:可以这样理解,这里主要是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正见C1)

问:"有些人做不到时时观无常,这说明你还没有达到安住的境界,此时应当再三地看书、再三地思维。"

有师兄说没有达到安住的境界时,就不能安住修?

弟子理解:没有达到安住境界时,是指不能自然安住。而不是说不能安住修。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安住境界时,还是可以相似的安住修,只是做不到自然安住,要想自然安住还需要再三地看书、再三地思维。

答:个人理解:在初期阶段,观修(观察修)非常重要。通过观修能够加深我们对善法的印象,会有助于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但观修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尝试安住修。(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观想外器世界而修无常是要把整个外器世界的变化背下来,然后观修,还是了解大概的意思观修就可以?

答:最好是把全文背下来之后,一句一句自己对照观修。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把意思归摄成 1. 2. 3. 4. 5的方式,然后把大概的意思串习,也可以。(生西法师)

问:弟子在修寿命无常的第一课身体无常时,当想到身体将化为乌有时,心里总是堵的慌,难过。这种现象是否要克服?应如何应对?

答:应该要发心求解脱,求生净土。如果这种感受能够激发自己精进,那是可取的。一方面死了之后感受还会存在,不是一无所有。(正见C1)

问:学了第28课寿命无常第一课后,道友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若说三有一切皆为无常,那么在世俗谛中,因果是常法吗?无常是常法吗?

答:因果每一秒都在变化,比如你造了一个恶业,这个恶业可以增长广大,第一天是一个程度,第二天已经增长很多,就是在变化的,所以是无常的,因成熟为果的时候,因也就在消耗,都在变化。无常是一种规律,并不是说某个东西叫做无常,无常的规律对凡夫来说是存在的,如果获得了佛果就会彻底超越无常,获得无生无灭的境界。(正见C1)

问:既然万法无常,而且无常规律或法性力等本身也应该可以归入万法之中,那无常规律和法性力是否也是无常的?

答:无常是不是无常的呢?无常就是一种现象,自己本身并没有一个本体的,它就是这样一种现象,我们把这个变化取名字叫做无常。其实无常本身来讲是不是一个法?如果它是一个法,那么我说无常这个名字或者无常这个因,它是不是无常的?当然是无常的。如果就无常的这个字它是无常的,当然它是无常的。所以说无常是不是无常的呢,我们说从某方面讲,不用观察它,因为它就是对某个状态的表述而已,它自己并没有一个单独实有的自性。所以,你说它是万法当中也行,你说它是表示万法的一种规律的状态描述也可以。但如果一定要说无常是不是无常的,我们说:这个无常怎么表示呢?要么就是文字,要么就是语言。那么这些当然是无常的。

还有法性力是不是无常的?法性力要分两种,法性力有世间的法性力,也有究竟的法性力。世间所有的法性力都是无常的,法性力本身也是无常的。如果是胜义的法性力,它就不是无常的。胜义谛已经是一切万法的究竟本性,前面说万法归它,主要是从世俗的侧面来讲,因为世俗的一切都是因缘而生的,所以它是无常的。但是在究竟的胜义谛当中,超离了常和无常的概念,究竟的实相的法性力,从胜义谛它自己的本性来讲,不能安立它是无常的自性。(生西法师)

问:《俱舍论》是否属于了义经典?

答:个人理解,当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结合某个具体的观点具体来分析,有些观点站在大乘的角度可以说是不了义的。

问:请问法师,为什么众生造恶业会加速外器世界的灭亡?

答:众生造恶业加速外器世界的灭亡的说法有待观察,因为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讲,如果众生的共业没有到,它还会一直延续,成、住、坏、空每个阶段都是20个中劫,会不会因为众生造恶业很重,20个中劫住不满而10个中劫就开始毁坏呢?法本当中没看到过这种情况。加速器情世界的灭亡可能局部有所改变,比如生存环境更恶劣等,应该不会导致大的器世界的灭亡。(生西法师)

问:众生与外器世界是什么关系呢?

答:外器世界是众生共业的显现,外器世界和众生是所依和能依的关系。(生西法师)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