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18课20200803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根德圆满

  3. 意乐圆满

  4. 信心圆满

  5.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请问18课上的"根德圆满"中的"德"字该如何理解。

答:大概可以理解为,功德,作用,功用的意思。(正见C1)

问:前行18课,"我们既不偏执佛陀,也不嗔恨淡黄派等外道。"这里的"淡黄派"是什么意思?

答:一个外道的名字。(正见C1)

根德圆满

问:五种自圆满,其中一个是根德圆满。请问根德圆满里为什么只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没有包括意根?

答:意根其实也包含了。因为咱们在讲的时候,如果不能理解法义,没有思维经典如意宝的缘分,这里的思维就是意根。讲的时候是以五根为代表,因为五根是出家持戒的法器。如果有了五根,意根是通过五根了知外境,产生了五识,五识灭后产生意根。从这个角度讲,五根是作为主导的,或者说五根主要是色法的根,从色根的角度来讲五根,是以五根为代表。其实非色法的心识的意根,也可以包含在里面。法本中提到思维经典的如意宝等等,从这方面来说已经讲到了。所以,这里面讲的就是六根。前面提到五根中任意一个不具足,就没办法看,也没办法听闻。因为看到佛像才可以思维,听到法义才可以思维,所以五根是前导,是思维法义之前必须具足的一种条件。如果连五根都没有,意根就没办法操作了。因为没有这个根,就没办法收集信息。比如,没有眼根收集所看到的文字,意根也没有办法思维;没有耳根收集声音,意根也没办法思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把五根作为主要方面来讲,意根作为次要方面。但只是讲的时候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说根德圆满,意根是次要的。从表述的角度来讲,主要以五根为主进行表述,但意根在这里面是包含的。(生西法师)

问:黄门因为根德不圆满,不能出家修行,是与实修有关吗?

答:这是佛陀在制定戒律的时候,观察到很多的必要性。他不能出家,因为心不稳定。黄门根德不圆满的缘故,心不稳定,到底是今天出家、明天还俗还是怎么样。他的根机不是那么的稳固,所以佛陀不开许,和他的心态飘摇有关,也和修行有关系。(生西法师)

问:鼻根与舌根不具足,对全面掌握,领会佛法,势必会有一些障碍。

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如果一个人的味觉和嗅觉出了问题,那么就不会体会到各种味道和气味,比如香,臭,酸,甜,苦,涩,辣......例如,如果他们嗅不出酒的气味,也品尝不出酒的味美,对他来说,酒与水的味道没有区别,那么就很可能把酒当作水一样喝,不知不觉也就会犯一些饮酒的过失也不知道,从这一点也可看成是成为修学佛法的一些障碍的其中一个例子,请问我的这个例子举得恰当吗?

答:可以。(正见B3)

问:前行广释中关于根德圆满仅提到五根,法师辅导中也提到根中意根很重要,也要圆满,有两种理解不知道哪个更如法?

A:意根问题已经在无暇中要求过了,所以从自圆满的角度仅讨论要求更高的其他五根。

B:意根圆满也包括在五个自圆满中,只是引导文中没有单独强调。

答:各种角度理解都可以,只要能解释得通就行,我们都可以认可,不一定必须否定其中任何一者。(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8课:

还有一个是意根,这里没有讲到。但前面我们讲喑哑的时候也讲了意根。这里其实也包含了意根,"思维经典如意宝"思维主要是从意根去思维,心识要正常、圆满,不能够疯癫、精神错乱、愚痴等。意根俱全才会有一般的思维能力。】

问:身根不具足,缺胳膊少腿,算不算?

答:要看具体的情况有没有障碍到听闻和学修佛法。(正见C1)

问:舌根不具足,哑巴,算不算?

答:也算,因为念诵经咒可能有困难。(正见C1)

问:《加行教材》第18课中,"这里的'诸根'不包括意根",这里的意根是指什么?身根不具足中的"大脑也丧失了意识活动",这里的意识与意根有什么区别呢?

答:你最好看一下《俱舍论》中根与识的差别就可以明白了。(正见B3)

还可参考: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俱舍论讲解》第11课:

因有六识以及意,六种识聚已灭尽,无间之识即是意。

所谓的意,指六种识聚灭尽之际无间产生之识。一般来讲,在学因明的时候,这方面的道理也是比较难懂。这里面的第六意识和意根,与因明所讲的含义应该相同,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自释》中,专门引用《俱舍论》的这个颂词作了说明。

到底什么叫意根呢?前六识灭尽的刹那称之为意根,后来所产生的法则称为意根所产生的法。那么,是六识全部灭尽还是第六识灭尽才产生意根呢?俱舍自宗认为,六种识全部灭尽以后称为意根。那是不是一种灭法被称为意根呢?不能如此承认,因为会有很大过失。这里的意思是说,六识聚灭尽的时候,无间或第二刹那间继续产生意根,它也是意识的一种因。从这个角度来说,灭尽六识聚以后无间产生的识,称为意根。

在因明当中,意根与其他根也不相同,按照小乘宗的说法,眼根、耳根、鼻根等是色法,而意根就比较难懂一点。虽然也有第六意识灭尽为意根的说法,但《俱舍论》和因明当中都说:六识聚灭尽时的反体称为意根,依靠意根产生的识,称之为意识。萨迦派的果仁巴大师说,《俱舍论》未直接宣说无分别的意根,但可以承认。不管怎样承认,两种说法都是可以的。】

问:弟子右手仅有大拇指和半根食指,左手食指尖缺了点儿。有此残疾是否算根德圆满?学修密法是否妨碍?祈请慈悲开示!

答:基本上是圆满的,通常应该不会有大的影响。(正见C1)

问:我是沈阳13年加行的学员,有如下问题请教法师:第一:对于诸根不全的众生,我觉得是由于往昔的业力所感,才造成的诸根不全,正因为业力深重是不是更应该学习佛法?第二《前行》是不是安立在僧团的基础上来宣说,才会讲必须诸根具足呢?第三:鼻根和舌根不具足并不影响闻思修,也不影响外在形象,为什么会对佛法学习有影响,对于全面掌握、领会佛法有障碍呢?以上问题请法师给予答疑!

答:一切众生都应该学习佛法,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同时某些诸根不足的众生在学习佛法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也是不可否认的,眼根和耳根暂且不说,如果没有舌根,念诵经咒、讲法等等就会有障碍,当然对应到具体的对象,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因缘尽己所能去修行,但是在同等条件下,这种修行相比诸根具足还是可能会有不便。我们认识到这种障碍确实是存在的,如果诸根具足就应该珍惜。(正见C1)

问:加行教材第18课中讲,诸根不包括意根,为什么不包括全部六根,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是因为八无暇中的喑哑已经涉及了意根,避免重复吗?但八无暇中的三恶趣等和所依圆满的内容也是重复的啊?

答:个人理解可以有多种安立方式,在不包括意根的场合,意的方面可以从意乐、信心圆满这方面来包括,所以都是可以的,总之五种圆满合在一起的场合当中就可以包括意根的内容,无论是归属在根德圆满当中,还是归属在信心圆满等当中,都是可以的。(正见C1)

问:在《前行》中自圆满的根德圆满,上师在讲义中讲这里的"诸根"不包括意根,但是在讲身根的部分讲到了思维。弟子请问这里"诸根"为什么不包括"意根"?意根和意识有差别吗?和意乐又是什么关系?

答:个人理解可以看场合,在前行引导文当中,意根可以与其他和思维意识有关的内容关联,例如信心、意乐等等,也许不止一个。而在其他场合当中,根德圆满也可能可以包括意根。意根和意识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提到,六识的灭尽分就是意根。意识是一种识,八识之一。意乐指的是兴趣、想法、观念等等。(正见C1)

问:有些说法,像"都摄六根""六根清净"等,这些说法中的"六根"包含意根,那意根是指生理上的意识思维还是指缘于心的意乐?

答:个人理解,意根就可以理解为六识的灭尽分,是意识产生的条件之一,六根清净的结果就是六识清净。(正见C1)

问:共修讨论时有师兄认为,五种自圆满中的根德圆满只有五根:眼耳鼻舌身,不包含意根。请问,这样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讲记提到:【己三、根德圆满:

学佛法要诸根具足,这里的"诸根"不包括意根,主要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有色根。五根中任何一根不具足,也不能成为出家持戒的法器。出过家的人知道,释迦牟尼佛曾规定,出家必须要诸根齐全,否则,没有资格加入僧团。之所以如此限定,一方面是为避免招致外道、非佛教徒讥毁,令人对佛教不起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其本身无法圆满地接受佛法。所以,不摄受这些残疾人,并非是佛陀不慈悲。其实考公务员也是如此,要一一观察智慧及不及格、面试过不过关、体检有没有问题,假如你眼睛不行、耳朵不行,则很难被录取。】

——从《前行引导文》当中的内容来说可以这样理解。而《前行实修法》当中根德圆满可以包含意根,二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角度。(正见C1)

问:前行关于自圆满之根德圆满,《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广释》都说的是五根,大上师还专门说"不包括意根"。但《前行实修法》(三处三善引导文)的思维引导重点都在"意根"。我有点糊涂。

答:在前行引导文当中,意根可以与其他和思维意识有关的内容关联,例如信心、意乐等等,也许不止一个。而在前行实修法当中,根德圆满也可以包括意根。《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的著作,《前行实修法》是无垢光尊者所造,二者安立角度可以有所不同。(正见C1)

问:请问前行广释第18课中,讲到"根德圆满",为什么这里说:这里的诸根不包括"意根"呢?

答:因为意根的问题,也可以对应信心意乐等的条件,可以在其他圆满的项目当中包括。在前行实修法当中,根德圆满也是可以包含意根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定义。(正见C1)

问:《加行教材》18课中说诸根是指五根,不包括意根。为什么在观修诸根具足的时候,又要观想意根不具足的情况呢?

答: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安立方式,前行实修法是无垢光尊者所造,都是可以的。总之这些在整个暇满的意义当中都可以包括。(正见C1)

问:《加行教材》第18课五种自圆满中根德圆满中,说诸根不全会影响修行,请问舌根和鼻根怎么对修法产生影响的?

答:如果舌根不圆满对念诵可能有影响,鼻根如果不圆满,对于熏香等等事宜,自己可能体验不到相关的区别。(正见C1)

问:鼻根、舌根不具足对学习佛法具体会有什么影响?

答:比如你要供香,因为自己无法判断香味,内心的觉受可能有一定困难。舌根不足有时也是类似。假设说话有困难,对讲法、念诵也可能有障碍。(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8课:

另外大恩上师讲了,鼻根、舌根、身根等其实也有影响。当然,鼻根有残缺,好像对修法影响不大,因为闻思佛法主要靠眼根看经典、佛像,耳根听声音,意根思维。但其它的也不能缺,缺了说明诸根不齐全,不能成为真实的受戒法器,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其它的根对修行多少会有影响(似乎不大,但仔细想想还是有影响)。比如鼻根主要闻味道,有香气也有臭气。闻到香气之后,很香啊,用来供佛;如果是臭气,就会避开。我们在世间修行时,比如说闻到煤气泄露了,就会远离这个危险的环境,闻不到就有可能发生危险或出现其它的障碍,修行有可能终止,这方面当然有关联。此外,闻到香气——沉香、檀香,用很好的香供佛,可以积累资粮。不好的香,不会用来供佛。另外,你看轮回中到处都是垃圾、粪便等,像臭气一样污秽。佛法宣讲出离的法义中,有时用粪堆、不净室等比喻轮回是很臭的状态,我们会想:"真的很臭,所以我一定要出离"。出离心是厌离轮回的心,有时是通过这些气引发的,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一定会起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闻到香气、臭气时,会想:"这些香气、臭气是无自性、无常的",生起无常的感觉。但是,如果你闻不到,会丧失修法的素材。还有一种说法,香气、臭气都是空性的,我们不能耽著。有人会说,如果这些根不起作用,我修行是不是更清净呢?如果你内心当中有定解的话,有可能。如果鼻根损坏了,虽然不会因闻到香气而生起贪欲、闻到臭气而生起嗔恚心,但佛法的修行往往必须利用世间的素材来转为道用、圆满资粮;如果这些根不俱全,虽然你可能生不起烦恼,但会丧失很多修行的机会。你没法通过闻到的香气、臭气观空性。尤其在密法中,会刻意制造各种噪音、悦耳的声音等,让你观噪音的本性,让它自解脱;也会制造各种好闻的、不好闻的气味,你闻到的当下安住在它的本性中,这都是修行的方法。如果鼻根不具足,没有这类修行素材,会缺少很多积累资粮的因缘。

舌根也是同样的道理。舌根的功能主要是辨别味道:甜的、辣的等等。如果舌根功能丧失,没法辨别味道,也会和前面的道理一样。比如这个东西味道很好,就可以把它来供佛,或者安住在美味的本体当中,美味是空性的、无常的。如果舌根残缺,不能分别味道的好坏,似乎没有产生分别心,修行应该很好,但其实丧失了很多修行的素材。尤其密乘的很多修法,都是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让人反观本性,如果品尝不到不同的味道,也就没办法反观本性。所以,诸根都可以用来修行,诸根不全就没办法修行。

下面讲身根。当然,连身体都不存在的人应该是没有的。手、脚有残疾会影响修行:脚有问题,经行、绕塔、磕头等很困难;手有残缺,结手印、供养、顶礼等也做不到。身根残缺会导致修行很困难。如果身根坏了,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有可能就瘫痪了,在床上动都动不了,像这样的话也没法做很多的修行。

讲舌根不齐全时,前面主要从辨别味道的层面讲的。但舌头除了辨别味道还用来讲话,舌头坏了,没法读诵、交流,怎样和别人讨论?怎么去念佛?怎么样去念咒?怎么样去给别人宣讲法义?做不到。】

问:目前我们已经学习到《加行》十种圆满,其中五种自圆满里面,五根不具足善根很难开发,我父亲从小就嗅觉失灵,属于鼻根不具足,他目前也是不信佛法。像这样的情况,他是不是将来很难趋入佛法,修法也有障碍,那解脱怎么办呢?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到他?

答:如果仅仅是鼻子有问题,通常来说障碍不是特别大,关键是内向要对佛法有信心,如果有信心就可以修行。(正见C1)

意乐圆满

问:"业际颠倒"主要是指什么?间接引申为什么意思?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道题:

1)真正的业际颠倒,主要是生于猎人、妓女、屠夫等种姓中,从小就搞这个行业。

2)间接引申为"应该是指身口意三门唯一造恶,不行持任何一种善法的人,就是真正的业际颠倒之人。"这里的"唯一",应该是"只"的意思,指只造恶,而不行善。

例如,一个信佛的人却是妓女,虽然她天天在造恶业,但是她非常善良,乐于帮助贫困难的老人,她虽然没学佛,但我想她应该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业际颠倒者,因为她的意不全是恶的,并且身体还是行持了一些善法(例如扶贫等)。

例如:我身边有一位居士,他是卖鱼的,他天天要杀鱼,但自己也有点信佛,还经常主动参与放生。这证明他还是有一点善根,有一些学佛的意乐,也行了一些善法;例如放生,那么也不应该算是一个真正的业际颠倒者;又例如一些屠夫,他们一直不断的在杀生造恶不但不信因果,没有慈悲心,甚至有的还以此恶业看作是一种赚钱的技能而炫耀的资本,他们若是持有这种颠倒想,就不会改过自新,也更加不会行持念佛忏悔这些善法,只知道天天不断的杀生,乐不知悔,像这样的人,应该就算是真正业际颠倒之人。

又例如一些人,天天只知道吃喝嫖赌,从来不行任何善法,这样的就算是业际颠倒者。

答:如果从所行持的行业来讲,妓女、渔夫还是属于业际颠倒者。上师还说"希求今生"就是业际颠倒,你又如何理解呢?

所以上面这位道友举的几个例子,其实是很难确定谁是业际颠倒者,谁不是业际颠倒者的。一方面要观察自身的身语意三门,另一方面要看业际颠倒的概念是怎么安立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是最主要的,而是自心如何远离这种无暇,是最关键的。(正见B3)

问:意乐圆满中,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实际上三门所做违背正法的行为都属于业际颠倒。地藏经也说:南阎浮提众生,凡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因为凡夫时时刻刻的我执,用自私自利的心,这里的罪和业就是造作轮回的因。这样理解对吗?

答:某些方面可以这样理解,有时也可以理解为行苦(后面会学到)。(正见C1)

问:三门指身语意,那起心动念属于意来归摄吗?因为强调的是三门所做的行为,那意根的行为是什么?

答:意本身可以产生业,也就是一种行。(正见C1)

问:正法指的是什么?是佛陀所宣讲的所有的法吗?那他的讲法有了义和不了义的分别,是了义的才算正法吗?那执着于我的存在属不属于违背正法?

答:正法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佛陀所讲的法的能诠句和所诠义,佛陀所讲的法就是为了众生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不了义的法也是正法),从另一方面解释,随顺恶趣、随顺烦恼就是恶业,随顺善趣、随顺解脱就是善业。比较严格来说有我执也是和实相相违背的,《般若摄颂》提到:【如吃杂毒上等食,佛说缘白法亦尔】,但暇满人身的场合个人觉得主要是从粗大恶业的角度来讲,即使有一些执著没有超越的同时行持善法也可以具足暇满人身。(正见C1)

问:对业际颠倒的理解存在的几点疑惑:以前出家,后来还俗,但一直行持善法,这是业际颠倒吗?

答:应该不算,关键是看具体的行为。(正见C1)

问:不信因果的邪见者属于业际颠倒吗?

答:某种角度可以算。(正见C1)

问:无神论属不属于外道?

答:见解可以属于外道。但如果没有以无神论形成某种派别,比较零散,也没有统一的见解和纲领,那和通常所说的外道宗派可能有不同。(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弟子在辅导五种自圆满"意乐圆满"时,有道友对"业际颠倒"的准确概念提出了疑问。他的观点是佛教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有教证理证的作为依据。但这课里是直接举例"猎人,妓女等种姓",之后又讲到华智仁波切高要求的"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行为都属于业际颠倒"。

请问,究竟应该以哪个作为准确概念,或者我们评判自他的标准?弟子觉得即使有准确的概念,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情况、范围下也有差异的可能。请法师指正。

答:个人理解,法本提到"主要是指"四个字,由此可知,最直接的所指是猎人妓女等职业。后面的三门违背正法是广义的情况,特别是这种"违背正法"的程度已经接近了猎人妓女的情况。从定义本身来说,我们可以锁定后者,因为后者已经包括了前者。(正见C1)

问:关于"业际颠倒"的引申,上师讲记中说许多上师将出家还俗,之后造下百般恶业也定义为业际颠倒。有道友也有疑问,对于出家人的业际颠倒,界限在哪里?只要还俗就是,还是还俗后行持不善业才算?

答:这里应该特指的是还俗之后过着违背正法的生活方式。如果还俗之后如理如法行持,则不包括在内。(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法本上说,希求今生,就是业际颠倒。那么如果希求来世的人天乐果,算业际颠倒吗?弟子认为也算的,不知道对不对。

答:个人理解标准不同结论也不同。如果从开许人天乘的角度来说可以说不算。如果从导向出世间的角度来说可以说算。(正见C1)

问:业际颠倒跟善恶不分,我可以理解成一样的吗?如果不是,有何区别呢?请法师慈悲举例说明?感恩合十!

答:业际颠倒是指造恶业,如屠夫、妓女种姓,以前出家后来还俗,以前学佛后来不学或改学外道等。或为了今生的名闻利养而学佛等。善恶不分者连因果正见都没有,所以从广义上讲也是业际颠倒者。(正见B2)

问:大恩上师在前行广释的第十六课法本阐述的"意乐圆满"与第十八节课中阐述的"意乐圆满"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就是一个意思,前面是略说,后面是广说。(正见C1)

问:意乐圆满,是指出生于猎人、妓女等种姓中从小就步入业际颠倒之道。这里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出生时父母的种性就决定了他业际颠倒,也就是天生的,如果猎人或妓女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感到不满或者明了因果之后,转而做其它善业,是不是就属于意乐圆满了?

答:如果业际颠倒的人改过重新,就可以属于意乐圆满。(正见C1)

问:前行18课第二道题。"业际颠倒"主要是指什么?间接可引申为什么意思?要想不成为业际颠倒者,在实际行动中应注意些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这个题主要是第二问,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辅导员在当地共修时如何让同修道友有所收获、不生厌离之心?

答:个人理解,从答题的角度,尽量全面,只要意义相符,多回答一些是很好的。间接引申方面,个人倾向于按照华智仁波切的观点去回答,当然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回答。

除了听闻,思维非常重要,思维的时候要学会归纳,学会有意识的把讲记当中的段落和句子归纳为一两句话,自己学着写总义,备课的时候做教案,归纳重点和难点。除了思维之外,观察修非常重要,思维是让我们对某个问题想明白,但有时想明白之后,善法的串习可能还比较弱,需要观修,观修是对自己已经想明白的问题,反复练习,加强串习,串习足够之后,对治烦恼的力量会增强。(正见C1)

问:我可以认为凡是没有以佛法正见(世间和出世间正见)摄持的行为都是业际无倒吗?

答:业际颠倒主要是身语意三门比较严重的沉溺于恶业。(正见C1)

问:前行18课第二个问答题,不知如何回答:"业际颠倒"间接可引申为什么意思?

答:间接可以引申为造恶业。(正见C1)

问:上师在《前行》中说:自圆满中的意乐圆满,最主要的是要对三宝不退失信心。我可以认为必须信心圆满才能做到意乐圆满(业际无倒)吗?

答:意乐圆满不一定要信心圆满。(正见C1)

问:业际无倒是对善法起信解,信心圆满是对佛法有信心。

答:业际无倒也有可能是往昔的宿缘和习气,自然避免许多恶业因缘。(正见C1)

信心圆满

问:意乐圆满和信心圆满两者关联与区别在哪?

答: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意乐圆满侧重于业际无倒,信心圆满侧重于信仰三宝。有些世间善人或者善良的外道徒也可能过着相对清净的生活方式(没有造大的恶业),同时也可能并不信仰三宝。信心圆满指的是信仰三宝,而有的人信仰三宝的同时仍可能业际颠倒,一边造许多恶业。如果信心圆满,会对意乐圆满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正见C1)

问:八无暇中的持邪见者,可以理解为"意乐圆满和信心圆满"的对立面吗?

答:持邪见者可以理解为信心圆满的对立面。(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18课辅导的时候,您讲到"诸根具足"中"清净的色法",请问 "清净的色法"是否能够见到,比如说通过解剖等,它是否是一种实有的东西?

答:清净的色法其实不能被我们的眼根看到。它是很清净、很透明的,类似于光明的自性。它不能通过解剖的方式,也不能通过我们眼根的方式看到,但它是存在的。如果有天眼可以看到,没有天眼就看不到这样的存在。(生西法师)

问:有学员在超市做买卖鱼、猪肉的工作,这种情况属不属于业际颠倒,在没有办法改行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怎么修没有障碍?

答:这个情况有很多。如果是迫不得已地做这个事情,但是他有后悔心、惭愧心,每天做忏悔,虽然他做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算是业际颠倒,但是可能业际颠倒还不算是那么严重,因为他的见解没有丢失。迫不得已地做这个事情的时候,知道这是不对的,有忏悔的话就可以;如果能够改行就改,不能改行的话,如刚才所讲,知道这个不对,有强烈的忏悔心,平时多做一些忏悔,这样可以把障碍程度减低。我们不能说在这种状况下修行一点障碍都没有。如果是完完全全地生起了一些证悟功德、很自在的时候,怎么做都可以的;或者自己的发心很纯熟,完完全全可以把这些转为道用,虽然在贩卖鱼、猪肉等等,但是他内心当中的菩提心很强大,可以通过修行,对鱼、买鱼的人等等都能够有一些帮助,也可以。否则可能还是改行好一点。(生西法师)

问:18课里面关于龙的存在,引用了一个龙化石的例子,这个化石鉴定推测是2亿年前的,看着图片不由得想到远古那个时代的恐龙,会升起那会不会是恐龙的念头。恐龙和具足神变龙应该是很不相同的,怎么理解?

答:龙化石有可能是2亿年前的,现在有龙,2亿年前也应该有龙,从时间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龙的样子也有很多,有的时候龙显现成蛇的样子,有的时候就变化成龙的样子,不同的地方,比如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还有藏地的龙、印度的龙,长相都不一样,可能是不同地方,长相也不一样,从这个方面来讲也可以作为一种佐证。恐龙到底是不是龙,其实我们现在对恐龙的认知还是在这些考古学家的一些认知当中安立的,这些是不是龙的一部分?这个也不能完全确定,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龙的例子很多,龙化石的例子也是其中一个证明有龙的例子,不是唯一的。这个对某些人来讲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其他人呢?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文字、图片、例子都可以证实,还有一些大德们的经验当中安立的。(生西法师)

问:当今社会上的屠夫、妓女等,有些是被迫的,这些也都是业力所致吗?他们是否可成为我们弘法的对象?

答:很多都是业力所致,当然可以成为我们弘法的对象,佛陀时代也有这样的情况。(正见C1)

问:淡黄派是否为外教的总称?

答:不是,是一个具体的外道的名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外道。淡黄等外道,有一个等字代表其他外道。(正见C1)

问:佛法和善法的关系是什么?善法是指源于对佛法起信解后所行持的善行吗?

答:许多时候可以等同,而善法不一定是学佛之后的,一般不学佛的人也可以一定程度修习善法。

问:加行第一册17课和18课内容,环境圆满中为什么《百拜忏悔经》需要经过5个朝代才能有人心领神会?为什么不是6个朝代或者任何一个时间?

答:有情的因缘如此。就像说你为什么4月30号给我发邮件,而不是29号。(正见C1)

问:在学习到第十八节课时,有师兄指出,我们学佛应该发愿解脱,为什么法本中,上师说祈愿诸佛菩萨时刻加持自己,今生乃至生生世世行持善法。这里发愿的生生世世与解脱是否有矛盾?上师在这里的讲解应该怎样去理解?

答:无矛盾。假设还没有脱离轮回,那么在这期间,就需要好好的规划。假设已经脱离了轮回,为了度化众生也可以示现在轮回里投生,弘法利生。(正见C1)

问:第18课,松赞干布时间建立了大昭寺等,那为什么过了五个时代以后的赤松得赞王时期建立的桑耶寺才算是藏地第一座寺院?

答:因为后者的那个时候有了出家人住持,是从具有僧众住持的角度安立的。(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