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14课20200803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八无暇

  3.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前行广释》第14课,其中提到"出离心"和"厌离心",请问这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有的时候是有差异的,厌离心有时候指的是厌倦世间法的心,而出离心除了厌倦世间法之外,还有非常精进追求解脱的心。(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34课:

出离心不能完全等同于厌离心、厌世心,厌离只是对于轮回的这些现象,对整个轮回产生一种厌离心。但是在厌离的同时,如果没有想要真正获得解脱,那么这种厌离也不能叫做出离心,因为并不想从这种状态中出离。所以出离心第一个是厌离轮回,知道轮回的过患,不愿意在轮回中呆下去;第二个是想要获得解脱果,这两个方面和合起来叫做出离心或出离之道。】

问:第14课中提到次第,请问法师怎样理解"道次第"这个词?

答:道次第就是修行、修道的次第方法。(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请教法师:加行第14课中,在第一段大恩上师讲到了"修行次第",在第三段讲到"道次第","修行次第"和"道次第"有什么异同?

答:意思是差不多的。道次第有时也可以理解为修道次第,修道与修行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正见C1)

问:本性闲暇中的"本性"怎么解?特法圆满中的"特法"是什么意思?

答:闲暇是本体(本性),圆满是特法(也就是特殊的属性)。(正见C1)

问:暇满难得部分的科判一是思维本性闲暇,请问本性怎么理解,怎样正确理解这个科判的内涵?

答:《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讲到:【"暇"是本体,"满"是特法,犹如青莲花与其蓝色一样。】此处科判的本性可以理解为本体。(正见C1)

问:可否如此理解:睱满的本体就是远离八无暇。远离了八无暇就具足了睱满?

答:远离八无暇是暇满的本体,具足十圆满是暇满的特法。(正见C1)

问:暇满难得中,闲暇和圆满是什么关系?八无暇和十圆满中有的内容有重叠,那怎么理解本体与特法呢?本体是什么意思?特法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们间的关系?

答:《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提到:【"暇"是本体,"满"是特法,犹如青莲花与其蓝色一样。】——个人理解,本性可以理解为本体,闲暇是本体,圆满是特法,本性闲暇、特法圆满是对应的。特法可以理解为属性、特性。(正见C1)

问:第14课中,"上师听后高兴地说:能这样再好不过......暇满难得等每种加行的体相、条目、次第......"请问法师,这里的"体相"是什么意思,是有内容、验相的意思吗?感恩法师。

答:本体、法相、特征、属性、特性。(正见C1)

问:条目、次第如何理解呢?

答:条目,即相关的数量属性,比如闲暇相关的内容,需要远离八无暇,圆满包括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等等。次第就是顺序相关的属性。(正见C1)

问:暇满难得的体相、条目、次第各是什么?

答:体相:暇:闲暇。满:圆满。难得:极为难以得到。条目:暇:远离8种无暇而获得8种闲暇。满: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难得:从因缘、比喻、数目三方面难得。次第:根据以上条目请参考《前行》中讲的具体内容。(正见B2)

问:《加行教材》第66页最下方:佛经中云:"更互恒怀怖害心,常欲展转相食啖,于旁生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中的"更"如何解释呢?"展转"如何解释?

答:更:另外或更进一步之意。展转:反复、多次之意。(正见B2)

问:佛经中也说:"生在边方鄙恶处,耳不曾闻说法声,无识恒居蔑戾车,此处岂能闻正法?"请法师开示:无识恒居蔑戾车。"无识"是什么意思?

答:无识,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缺乏见识、正见、正信。(正见C1)

还可参考《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说是法时。有人生在边地下贱蔑戾车中。不识善恶。于我四众。不闻不见。】

问:14课,生在边方鄙恶处,耳不曾闻说法声,无识恒居蔑戾车,此处岂能闻正法?"蔑戾车"怎么解释?

答:"蔑戾车":指边鄙地,无暇之处。(正见B2)

问:"诸佛大师不出现,谈会无妙法流世间,若人生居暗世中,此时岂能闻正法?"中,"大师"是指"菩萨和上师"的意思吗?

答:"大师"是指菩萨和上师的意思或高僧大德等。(正见B2)

问:经云:"若在天中有顶处,由先福力生于彼,长寿觉慧不分明,此处岂能闻正法",其中"长寿觉慧不分明"此句话如何正确理解?

答:长寿就是寿命很长,觉慧就是觉知智慧等等。这些不分明,不明显,内心处于一种平庸的无念状态,没有智慧。(正见C1)

问:法师您好,前行第十四课中上师讲到"常见派和断见派",不知道怎么理解,请法师开示!

答:常见派例如认为有个常恒的大自在天等外道,断见派例如否认前后世、因果的顺世外道。(正见C1)

问:第14课,"若在天中有顶处,由先福力生于彼,长寿觉慧不分明,此处岂能闻正法?""顶处"在这里怎么解释呢?这里的"觉慧"是指"觉悟和智慧"的意思吗?

答:"顶处":指最高的天即有顶天。"觉慧"是指"觉悟和智慧"的意思或指"思维、分别"之意。因为长寿天处于禅定中,不思善恶。而无暇闻正法。(正见B2)

问:若人不信于三宝,说无因果无尊亲,如是邪见坏其心,此人岂能闻正法?这里的"尊亲"是指"释迦牟尼佛"吗?

答:是。(正见B2)

问:在14课中,关于"共同"和"不共"的时候提到了"后译"和"前译",能否请法师多解释一下两者的异同?

答:佛法在藏地的弘扬过程当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译师出现,也翻译过不同的经典。通常来说,从吐弥桑布扎尊者直至荣索班智达所翻译的经续称为前译,之后的称为后译。如果从密法弘扬的角度来说,宁玛派属于前译(旧译),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都属于后译(新译)。(正见C1)

问:关于前行第十四课问题:顶礼法师!弟子不明白,什么是后译格鲁,和前译宁玛派?

答:【关于前译,有两种定义,一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与单秋辩论时指出:无垢光尊者(1308-1363)以前的论师为前译派,故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属于后译派。另一种,也是应用得最多的观点是:从藏文文字创造者、翻译家囤弥桑布扎至荣素班智达所翻译的经续称为前译,此后的被称为后译,前译派即是指自宗宁玛派。在藏地,嘎单、嘎举、萨迦等各派主要是依显宗——确切地说是以抉择中观观点的差异而分别建立的。从密宗角度来说,只有前译派(或旧译派,即宁玛派)与后译派(或新译派,包括萨迦、嘎单、嘎举、觉囊各派)两种。】——以上是《定解宝灯论·新月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八无暇

问:顶礼三宝!观修三个八无暇,是一个一个观,还是八无暇一起整个轮流的一次性的观修?

答:刚开始观的时候,最好是一个一个观。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如果一次性观八课,可能我们的思想不一定能够想得很深,时间有限。观修,也不是观一次就结束,是长期的,乃至没有生起之前都要观。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一个一个观,把每个观到比较深入的层次。这个观的差不多了,再观第二个,然后第三个。后面再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全部串起来一起观,就有一定的联续性。在观的时候,有时要重点观。比如,这个阶段专门观地狱痛苦的无暇,地狱是怎么无暇的,饿鬼是怎么无暇的。尽量方方面面观到、考虑到,一个一个观完之后,再总体串起来观。这时连续性就出来了,整体来看无暇体现得更加明显,对暇满人身的闲暇方面领会的就更深。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全部从一到八一起观不行、不好,不是这个意思。每个人自己的习惯都不一样,如果觉得八个连起来观效果更好,就连起来,如果一个一个先观的差不多了,再连起来也好的,就这样去做。上师怎么引导的,是主要参照的对象。(生西法师)

问:顶礼堪布!弟子想请教一下关于两个八无暇当中的佛不出世的暗劫的两个问题。这些都是弟子分别念,但是想请尊敬的堪布开示一下。第一个是,佛不出世的暗劫是不是仅仅指娑婆世界发生的这种明劫、暗劫的交替。西方极乐世界,那些净土的世界是不会发生的,是不是这样?

答:对,是的。(生西法师)

问:感恩堪布!第二个,在暗劫当中,佛的化身是没有显现,那么佛的报身的显现还是不显现,也就是说佛对十地菩萨说不说法呢?

答:暗劫当中佛陀的化身不显现,但是报身和暗劫没有关系。我们所说的暗劫是这个地方没有佛,真正没有化身佛出世的叫暗劫。报身刹土是很广大的。报身刹土不受这样一种世间的因缘左右,因为佛陀的化身主要是针对于凡夫、二乘示现的化身。佛陀的报身,是针对于一到十地菩萨示现的一种报身,对于菩萨们来讲,佛陀永远不会入灭的,也永远不会有暗劫的这种说法。因为佛陀报身是恒常的,而且还不断地有众生成就初地、成就菩萨果位。所以只要有菩萨存在,佛陀的报身就会一直常住,一直给他们讲法,佛陀的报身刹土也会一直存在的。从这个方面看,所谓的暗劫只是包括在咱们的这些娑婆世界等。净土当中是没有的,或者说在超越凡夫境界的报身的境界、报身刹土当中不会有暗劫的情况发生。(生西法师)

问:观修八无暇,是否要按照顺序,按照地狱、饿鬼、旁生这样的顺序去观修,还是可以不用按顺序?

答:是不是按顺序呢?也不确定。刚开始修的时候对我们而言,按照法本里面的顺序去观修,可能更好一点,因为我们并没有在法本之外按照自己分别念去想。但是顺序也不确定,有些时候是按照这样一种三恶趣,有些时候是把分成两类,分成人和非人的方面去进行安排的。如果观得很纯熟了,把次序打乱了也可以,如果特别纯熟的时候,顺序也不一定那么严格,但是刚开始修的时候最好是按照顺序比较好,按照法本当中制定的顺序是比较好的。(生西法师)

问:在八无暇中学了边地和邪见,道友们在学了内容以后,观修的时候就觉得去了边地以后基本上就有邪见,觉得两个好像差不多,能不能请您在这个方面再稍微讲一下?

答:有相通的地方,但是侧面不一样。如果生在边地,基本上遇不到三宝,没有三宝所依,所以肯定是没有机缘的。但是为什么邪见要和它分开讲呢?因为有些人虽然没有生在边地,但是他有邪见,他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但是有邪见。所以,二者之间不能只讲一个。如果只讲一个,这个意思就表现不出来。生邪见的人如果生在边地,可能是没有正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有邪见。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在中土,没有生在边地,但是有邪见。为了表示这个情况的缘故,必须要把两个分开讲。(生西法师)

问:在八无暇的佛不出世中,若生于暗劫也是没有机会修行的。但在法界中有许多个世界,是否是我们娑婆世界,现处在明劫的同时还有其他的世界正处在暗劫呢?

答:有可能。(正见C1)

问:暗劫、明劫是否是因众生业力的不同而显现?

答:可以这样说。(正见C1)

问:八无暇中"长寿天"是指哪一层天?

答:有时指的是色界四禅天当中的无想天。(正见C1)

问:喑哑之无暇,主要是针对意根不足,比较愚钝难化之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也有一些盲人,聋子,哑巴,他们并非愚钝难化,也有专门的学校教习他们技艺。那么针对这样的人,有什么法门可以适合他们学习呢?净土吗?

答: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种下善根,如果眼睛看不到就可以努力听闻等等如果耳朵听不到就可以多看法本多看佛像等等,有条件修行净土法门当然很好。(正见C1)

问:地狱,饿鬼,旁生均属于八无暇,从表面上好象没什么疑问,但是在轮回图上,我记得哪一道都有相应的佛陀身相,佛陀的存在会不会是救度相应的众生,如果它们均是无暇生命,不是根本没有听闻正法的机会吗?

答:恶趣众生也有得到救度的机会,一方面佛菩萨也会化现为它们的形象去与它们结缘等等。而另一方面讲,普通的恶趣众生要学佛还是有很多困难。例如诸根不具的人,比如一些耳朵失聪者,无法听闻佛号咒语,无法听闻法音,对修行带来很大的不便,而另一方面讲,他们还可以通过眼见佛像等等与三宝结缘,也可以看书,但与此同时相对普通人他们存在那些障碍也是事实。(正见C1)

问:龙也算是旁生,在实修辅导里提到天人寿命长,心思散乱,实际上也属于长寿天。可《法华经》中不是提到文殊师利菩萨在龙宫中以此经教化龙众,而释迦牟尼佛不是在天上屡次说法,怎么解释它们均属无暇的生命呢?

答:龙当中也有许多分类和情况,就像人当中也有不学佛的(边地、邪见等等)。(正见C1)

问:旁生道虽然听不懂人类的语言,但人类也听不懂它们的语言啊?是不是佛法只存在于人间?如果是这样,释迦佛的本生传里不是也有佛陀往昔投生为旁生道时,也带领其他众生修行的吗?

答:在人道之外的地方也有佛法存在的情况。而总体来说,转生为人对修行是一种顺缘。(正见C1)

问:顶礼法师:什么是"边地",一种认为我们居住的城市不属"边地",比如有大恩上师的学会,由具德大恩上师为摄受我们,传授正法,因些不属"边地";一种认为我们有具德大恩上师为我们传法,对我们来说这个城市不是"边地",但城市里还有非常多的人有邪见,行不善业,未听闻过正法,对于他们来说是"边地","边地"是因人而异的。请法师释疑。

答: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些时候,也要结合不同的众生的境界,同一个地方,观待不同的众生定义也不同,你们已经遇到了佛法,可以说是远离了边地。(正见C1)

问:边地与持邪见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答:可能要看场合,在心性休息当中,对边地的定义包括没有学佛之心,对邪见的定义包括内心安住某些常断见等等。(正见C1)

问:关于边地与邪见这两个问题,我有一个疑问,因为边地的人要么常见,要么断见,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处于边地的人都是持邪见者,但是持邪见者还包括了对上师三宝起邪见的佛教徒,就像善星比丘,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答:个人觉得,从比较广的角度来说,"边地"可以有许多同时属于"邪见"的情况,而"邪见"当中也确实包括有学佛之心但是却具有邪见的情况。(正见C1)

问:法本中说远离八无暇而具足闲暇,在这世间上是很稀有的。可弟子怎么感觉至少有七个无暇并不难得呀?身边的每个人都没有生在地狱、饿鬼、畜生和长寿天中,也没有出生在边鄙地,佛也出世了,一般情况也都没有喑哑。

答:你可以思维一下恶趣众生的数量,地狱饿鬼的数量大于旁生,旁生的数量远远大于人类,打个比方,有统计说地球上大概有400亿只老鼠,这仅仅是老鼠,如果算是鱼类、贝壳、鸟类、蚊子、苍蝇等等,那数量远远大于人类,你还觉得获得人身容易吗?地球上有很多人生在边地遇不到佛法,你不知道吗?我们现在是在明劫,有佛出世,此外还有很多暗劫,你不知道吗?(正见C1)

问:除了一些人有邪见外,其他这七个无暇好像99%的人都具足啊,怎么说难得稀有呢?

答:地球上有邪见的人,不信佛的人有多少,你算过没有?(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顶礼法师!请问《般若摄颂》中的科判"道之本体",其中的本体这个词,还有前行科判中说"思维本性闲暇",他们这里也有一个本性,这两个一个是本性,一个是本体,这两个词的意义相同吗?

答:要看它们出现的场合。比如本性闲暇,就是指它的基础,是说闲暇的本性是什么。闲暇因为是暇满,闲暇就是它的本性,圆满就是它的特法。或者说闲暇的本体是一种修行佛法的机会。那么道之本体里面的本体,就是指所修持的道的本身是什么。有的时候讲本体、本性,是讲胜义谛的本性;有的时候本性就是讲修道的本身;有些时候讲本性,比如水的潮湿、火的热,是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的。所以麦彭仁波切告诉我们,这些词句出现的时候看它们当时出现的场合,出现在什么场合,就按照相应的意义去解读。(生西法师)

问:暇满难得这一品中的四个子科判:一、思维本性闲暇;二、思维特法圆满;三、思维难得之喻;四、思维数目差别,它们之间有关联吗?是后后较前前更难得,还是相互独立或者应从不同侧面来理解?感恩法师慈悲

答:本性与特法是一对,就类似于本体与特性的关系。后面两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做分析。(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4课:

这里讲的是暇满难得。第一个科判是闲暇,暇满的暇。第二个科判是圆满,暇满的满。第三个科判是思维难得之喻,体会暇满的难得。

第四个是思维数目差别,对于一般人身和暇满人身、一般的众生和人身之间的差别,思维之后就知道的确很难得。我们上面局部地观想暇和满,可能并不知道暇满和无暇的差距在哪里,但是把暇满的人身和其他的普通人、其他道中众生的数目一对比,差别就非常明显,就知道我们能得到人身是非常稀有的,一定要珍惜。

这里暇和满是分开讲的,第一个科判是思维本性闲暇,第二是特法圆满。闲暇是有空闲的意思,只有空闲够不够?还不够,只是有空闲有什么用?还要有特法,也就是闲暇的差别法、特别法或者说要点。闲暇就是本性、本体,它相当于大的框架,基本要素是你必须要闲暇,都没有闲暇,哪里会有圆满呢?就像修房子,首先要有框架。画画的话,首先要把线条勾勒出来。总之,闲暇就是本体、本性、大框架。首先要先得到闲暇,远离八无暇,这是基础、基本的要素。

第二个是特法,相当于填充。只有框架还不行,必须要让它充实。要修佛法的话,单单有闲暇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特法。特法就是更加圆满的一些条件。因此讲了自圆满和他圆满,这叫十圆满。就像刚刚讲的,修房子首先要有框架,这叫闲暇,之后要砌砖、装修,把这些弄完了,才是一个房子,可以住了,而且住的很好。画画也是这样,先勾勒出整个线条,之后要充实、上色,把局部弄清楚,完善了之后就是很好的画。暇满人身首先要有空闲、闲暇。在空闲的基础上还有很多实际的内容。你要修行佛法仅有空闲还不够,必须还要具有十圆满,之后才可以真实去了解佛法。总之,进一步的条件和差别就是特法的意思。暇和满,一个是本体,一个是特法,闲暇和圆满是这样讲的。】

问: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每个引导文都有一个顶礼句和一个总结偈,但是在"暇满难得"、"依止上师"的引导中,却没有顶礼句。弟子不明白,请法师开示。

答:个人也不太了解其中的密意。(正见C1)

问:加行教程14课提到上师如意宝还讲过:"不共",指其他人不能行持的本派的窍诀性修法。此处的不能行持如何理解?

答:可以理解为,与此法门无缘的众生无法行持,或者说难以遇到,或者遇到之后难以通达和理解,难以相应等等。要修持这样不共的窍诀,需要自身具足很多因缘。(正见C1)

问: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汉传佛教有哪些共与不共?

答:这个问题如果广讲,可以讲很多。建议你阅读一些佛教史方面的典籍。(正见C1)

问:14课中,请问'道次第'具体是那些?

答:字面解释是菩提道的修行次第。道包括甚深与广大,菩提心与六度万行,次第有时是依靠五道安立的,有的是依靠六度安立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可以说是宁玛派的道次第。(正见C1)

问:第一段里,仲敦巴得到'道次第'弘法利生事业广大。'道次第'这么殊胜吗?

答:通过这样的道次第可以安稳、迅速的获得菩提果,非常殊胜。(正见C1)

问:得到'道次第'必定解脱,这个怎么理解?

答:对道次第生起定解,也就是通达了修行的次第,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依靠此次第修行必定迅速解脱。(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4课:

通过上述对话也知道了道次第的重要,阿底峡尊者认为仲敦巴尊者是他唯一的传人、法脉和心子,所以专门传了道次第,这样可以把这个修法传下去。后来道次第分了两支,宗喀巴大师出世时,把道次第修法重新整理并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此论是在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以及道次第法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挥,所造的殊胜修行论典,是为了让有情通过这些法要而逐渐成熟相续。

大恩上师曾说过,藏传佛教中有一种不共的修行方式就是"道次第",通过次第性来让修行者的相续逐渐成熟,这是非常稳妥的一种方法。虽然很多法都是佛法,一心一意修持任何一个佛法都可以获得成就。但是,有情的相续如果没有成熟,基础没有打牢,那么修行时也是比较难以相应的,所以道次第是很重要的。

......

真正的道次第是什么?内心当中逐渐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生起当然是暇满难得完全在内心当中生起,对于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以及业因果也是完全生起来并坚信不疑。当这些方面的出离心在内心当中生起来,这当中所包含的功德,这个修行者相续当中是有的。通过菩提心的教授,道次第当中的菩提心在内心当中生起来了,然后空性的正见等等生起来了。道次第如果真正在内心当中生起来的话,对有情解脱至关重要。

......

大圆满前行也是一个道次第,讲共同的前行与不共前行分别怎么修,修行前行之后还会进入正行的修法,修持生圆次第的密法,以及大圆满修法等等都是按照次第上去的。严格意义来讲,真正得灌顶修密法,应该是在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空性的基础上,以及对如来藏在相续当中已经生起定解的基础上,根机、条件圆满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真实地学习密法。

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好了之后,学习密法就非常好。因为出离心也有了,不用在修密法的过程中,去遣除心理上的障碍;菩提心也修好了,不用担心修密法是否为了自私自利;空性的正见也修好了,观生圆次第的时候也不会把本尊或者气脉明点执为实有、没有误入歧途的可能性。之后如来藏的观点也有了,在真实的抉择的时候,比如说很多道友学习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当中,一切都是清净的显现,自己是本尊,外面一切都是佛,如来藏这个观点学好之后,便很容易理解这些问题。否则为什么我现在这个血肉之躯就是佛呢?为什么就是本尊呢?外面的一切为什么就是刹土呢?为什么一切都是上师的显现呢?这些就会搞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了知这些教法之后,再来接受密宗的观点,就会觉得特别容易理解,而且很殊胜,对于密宗当中抉择的观点,再再地生起永远不退失的信心。这些都是前期的铺垫,前期的基础打牢之后,再修学这些法要,非常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接受和修行。】

问:阿弥陀佛,法师您好,感恩法师开示,怎样理解获得悉地,为什么前行法本上说获得八大悉地后还没有脱离轮回?

答:悉地有共同悉地和不共悉地,八大悉地指的是共同的,世间的成就。不共悉地指的是证悟空性,获得解脱。(正见C1)

问: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没有证悟前的修行都是"盲修瞎练",还说好多法本上有这种说法,怎样理解?感恩法师!

答:可否引用一下原文,看看这位道友是怎么理解的。个人理解:证悟之前的修行,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盲修瞎练,另一种是如理修持,通过如理修持可以获得证悟,通过盲修瞎练不可能获得证悟。(正见C1)

问:《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中说:"铜柱铁山众苦逼,煻煨粪屎刺刀林,于地狱中受斯苦,此处岂能闻正法",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似乎又能闻正法?

答:总体来说,如果堕入了地狱,想要听闻佛法等等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是具足大善根者,在地狱当中因缘成熟的时候也会得到诸佛菩萨的救度而脱离地狱(例如佛经当中也提到佛陀放光令许多地狱众生脱离痛苦)。从菩萨的悲心和发愿来说,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远离痛苦、圆满具足修行的顺缘,而众生要得到佛菩萨的救度一方面也要观待他们自身的善根因缘。(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弟子请教您,《月藏经》和《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两个经文都是佛陀的教义,对圆满的概念为什么是不一样的?

答:同一个问题本来就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角度和方式。另一方面,佛陀面对不同根机的众生也可以示现不同的讲法。(正见C1)

问:还有《月藏经》十圆满之一,是说"生为男身",弟子愚钝请教法师,生为女身难道不是圆满的吗?

答:角度不同。有时会宣讲某些世间凡夫女性的过失和缺陷(包括一些困难),相对于这些情况来说,有时男身具有殊胜性。如果能够如法行持,生为女身也可以说是圆满。(正见C1)

问:共同四加行的人身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和丁四思维数目差别是和人身难得正好相应的,所以丁一:思维本性闲暇和丁二:思维特法圆满是不是属于密宗,而丁三和丁四属于显宗,这种理解对不对?正确的理解是什么呢?

答:通常来说,暇满的这些内容都是显宗的范畴。(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