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12课20200314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顶礼上师三宝!请问法师,师兄们,在前行广释12课中"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中辔头所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答:个人理解,是比喻临终的时机、时间段,形容非常重要,对于未来的去向有决定性作用。就像辔头的方向对于马的行走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样。(正见C1)

问:前行12课有句话:"我们宁玛派的很多舍事者,也是通过一生努力……"这个"舍事者"是什么意思?

答:大概可以理解为舍弃世间琐事,专心修持的行者。(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当生病时,可以这样观想:"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我今天得病是消业障,依靠这个机会,无始以来的业障能得以遣除。"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为何要这么观想呢?

答:从因果的缘起规律来讲:我们任何的苦乐感受均来自往昔所造的善恶业。所以得病也是往昔杀生等损害众生的果报成熟的表现。通过生病则消了此业。如果学习了佛法,通过上师三宝的加持,还可以后报转前报,重报轻受。如《金刚经》中云:"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生病时还可以修自他相换菩提心。(正见B2)

问:末学查到大恩上师在《前行广释》中第12课《闻法方式》一章中一直用的比喻是"病人-药-医生"这三方,而不是"病人-医生"这两方。在大恩上师的比喻中,病人喻凡夫,药喻佛法,医生喻上师,医生开了药方,病人要自己吃药,才能病除。大恩上师还特别说明:"只依赖医生却不吃药,病情则无法好转。而作为医生,医术再高明但不给药的话,恐怕也不能治愈疾患"、"你一点都不吃药,完全依靠医生让自己痊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稍微懂医学的人都明白,这是绝不可能的",又说"佛陀度化众生的唯一方法就是转法轮",这一点似乎和您开示的有违背之处?不过大恩上师在同一课中也说"其实按理来讲,通过上师加持或僧人念经使亡人获得解脱,这种情况相当常见",末学确实是没有想通这二者到底如何圆融。换言之,不通过对被救度者(在世或者亡者)給予法的开导教育,以令被救度者生起歸依三寶、悔惡改善的思想,而仅仅是把福德回向给他,被救度者自己就解脫惡趣了,就像《盂蘭盆經》中所说的"应时解脱",似乎丝毫不与业因果产生联系,这种事,可不可能以量成立?以因果成立?祈请法师慈悲解惑!弟子感恩不尽!

答:有些时候即使亡者的主观意愿没有改变,但还可以影响亡者,众生有眼耳鼻舌身意,虽然意没有产生善念,但是眼耳鼻舌身都可以起作用,眼睛看佛像、耳朵听咒语、吃甘露丸都可以种下善根,这些不能否定。就像你说小孩不懂事,生病了,也不知道治病,但是大人把药放在糖水里给小孩喝,小孩喝了就可以痊愈,你难道要说"小孩自己也没产生治病的思想,怎么可以痊愈呢?"——你不能否定药的作用。(正见C1)

问:师父您的意思似乎可以推理出:回向或超度的时候,回向或超度行为必然会接触到亡者或在世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当中的一个?但似乎并不必然是这样的呀,那么是通过什么影响的呢?

答:我的意思是,你不能仅仅认为只有意识产生某种想法才能被改变,就像小孩吃药的例子一样。超度可以通过心的作用发生,众生与众生的心可以有影响,众生有阿赖耶识,有如来藏。明白了吗?众生有八识,不仅仅是眼耳鼻舌身,佛陀的加持遍及一切众生的心,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可以随时对众生施加影响,明白了吗?(正见C1)

问:请法师开示,在前行中依止四想中观上师作明医想,上师的慈悲就是传法,可在上师瑜伽中强调一切成就来自上师的加持,这两个说法怎么去理解?肯请开示。

答:这是都是事实,你得受善知识的传法之后,你要修法,而怎样修持才能获得成就呢需要依靠加持。(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大圆满前行广释12课中大恩上师在讲到"四种颠倒想"时有这样一段话"……由于不感恩上师得缘故,他那些法暂时对别人有一点点好处,最后对自他都没有利益……"为什么说不感恩上师,违背上师教言、舍弃上师、欺骗上师,会导致生生世世在地狱不能解脱。为什么后果这么严重。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以下是一些教证: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2)

"菩萨摩诃萨有四法忘菩提心。何等四。谓增上慢。不敬重法。轻善知识。说不实语。"

《善恭敬经》

"若不如是名不敬者。亦不名住正行之者。若于他边说师过者。彼人不得取我为师。何以故。阿难。彼无敬心不爱佛故。彼无行人况爱法者。彼无敬人当不爱法。彼大恶人亦不爱僧不入僧数。何以故。彼愚痴人不行正行。阿难。佛所言说皆为行者。"

**

  1. 上师善知识功德极大**

《华严经卷入法界品》:

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十力妙宝。善知识者难见难遇。善知识者无尽智藏。善知识者功德山王。善知识者开发示导一切智门。能令一切入萨婆若海。究竟清净无上菩提。

尔时善财童子,渐渐游行,至那罗素国,周徧推求毗目瞿沙仙人,善财见已,往诣其所,五体投地,作如是言:我今得遇真善知识,(一)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二)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三)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四)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五)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六)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见夷险道故;(七)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八)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得生大慈凉故;(九)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门故;(十)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满足大悲水故。

尔时善财童子,(一)观察思维善知识教,犹如巨海,受大云雨,无有厌足,作是念言:(二)善知识教犹如春日,生长一切善法根苗;(三)善知识教犹如满月,凡所照及皆使清凉;(四)善知识教如夏雪山,能除一切诸獣热渴;(五)善知识教如芳池日,能开一切善心莲华;(六)善知识教如大宝洲,种种法宝充满其心;(七)善知识教如闫浮树,积集一切福智华果;(八)善知识教如大龙王,于虚空中逰戏自在;(九)善知识教如须弥山,无量善法三十三天于中止住;(十)善知识教犹如帝释,众会围绕无能映蔽能伏异道修罗军众。

尔时善财童子,出妙光城,游.行道路,正念思维大光王教,忆念菩萨大慈幢行门,如是思惟,悲泣流涙,念善知识实为希有,(一)出生一切诸功德处,(二)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出生一切菩萨净念;(四)出生一切陀罗尼轮;(五)出生一切三昧光明;(六)出生一切诸佛知见;(七)普雨一切诸佛法雨;(八)显示一切菩萨愿门;(九)出生难思智慧光明;(十)增长一切菩萨根芽。

《佛说罗摩伽经》:

见善知识。起一切十方诸如来想。闻善知识有所宣说。当知即得正念法云陀罗尼想。受持一切清净佛法见一切佛转法LUN想。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常啼品》:

于善知识中应生如佛想。何以故。为善知识守护故。菩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2. 一切佛菩萨成就要依靠善知识**

《增壹阿含经》

若我昔日不与善知识从事,终不为灯光佛所见授决也,以与善知识从事故,得为与提和竭罗佛所见授决。以此方便,知其善知识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

世尊告曰。"善哉。大王。多所饶益。天.人得安。所以然者。此善知识良佑福田。我亦缘善知识。得脱此生.老.病.死"。

《华严经》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如是功德,能开示无量菩萨妙行,能成就无量广大佛法,踊跃欢喜,顶礼德生及有德足,绕无量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弥勒请问经》

弥勒,当知诸声闻,缘觉及无上佛陀之解脱,智慧皆来自依止善知识;弥勒,当知众生之一切利乐皆缘自自之善根,彼亦来自善知识。

** 3. 上师善知识是佛的化现**

《涅槃经》云:"阿难勿痛苦,阿难勿呻吟,我于未来世,幻化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父子相会经》云:"不空成就问佛:'若佛涅槃,恐无人教化。'佛言:'不空成就,我涅槃后,当化阿阇黎,而利诸有情'。"

《大般涅盘经》

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而作博士,为教童蒙令住正法。

《无垢虚空经》

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当铭记此理。

《大鼓经》

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若能于后世,守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

** 4. 必须视上师善知识是佛**

《华严经》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受记法,菩萨以此,自知受记。何等为十?所谓以殊胜意,发菩提心,自知受记。......于一切善知识,和合无二,自知受记。于一切善知识,起如来想,自知受记。恒勤守护菩提本愿,自知受记。是为十。

《大方等大集经》云:"复次善根者,所谓悦可诸善知识。资粮者,所谓给侍所须,恭敬供养尊重利益。方便者,所谓于善知识生世尊想。"

《宝云经》云:"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善知法界,何等为十?有慧,依善知识,能勤精进,远离阴盖,清净,恭敬,多习空观,除着诸见,趣向于道,所见真宝。善男子,菩萨有慧习近善知识,见善知识爱敬喜悦,于善知识生世尊想,依善知识住,因善知识故得勤精进,因善知识故能除一切恶法,虽满足一切善法,而勤精进不惓除灭阴盖,已无盖障故而勤修道,得身口意业清净除诸习恶。"

《摩诃止观》:

须明师,善内外律,能开除妨障。于所闻三昧处,如视世尊,不嫌不恚,不见短长。当割肌肉,供养师,况复余耶?承事师,如仆奉大家。若于师生恶,求是三昧终难得。须外护,如母养子。须同行,如共涉险。

《佛说般舟三昧经四事品》

欲学是三昧者,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视善师不如佛者,得三昧难。菩萨敬善师从学得是三昧已,持佛威神于中立,东向视见若干百千万亿佛,十方等悉见之。譬如人夜起,观星宿甚众多。菩萨欲得见今现在佛悉在前立者,当敬善师,不得视师长短,当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不得懈怠。"

《道行般若经累教品》

"若有受般若波罗蜜,若有学,若有持,若有解中事,若有随,知是菩萨如面见佛无异"。

《大智度论》

又观师如佛者,如观诸法毕竟空故,观诸众生,视之如佛,何况于师?

** 5. 当对上师善知识敬之如佛,舍命供养,惟命是从**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若能于后世,守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

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净士女,供养于法师。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若能持此经,则如佛现在,以牛头旃檀,起僧坊供养。"

有问难不嗔,随顺为解说,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应以天花散,天衣覆其身,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戒行具足品》

于善知识常念亲近。诸师尊所谨事无违。

《华严经入法界品》

海云比丘告善财言:"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生命,无所藏积。"

尔时善财童子,见彼居士,"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处,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一)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二)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三)供养善知识恒无疲懈;(四)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戚;(五)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六)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七)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八)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九)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十)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佛子,应以此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无所违逆。释女颂曰:"菩萨为利诸群生,正念亲承善知识,敬之如佛心无怠,此行于世帝网行。"

《华严经离世间品》

为求一切佛法故,等心敬奉诸善知识,无异希求,无盗法心,唯生尊重未曾有意,一切所有,悉皆能舍。是为第四如山增上心。

《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汝应于善知识发如调顺象心。恒事伏从无卒暴故。汝应于善知识发如山王心。任持一切无倾动故。汝应于善知识发如良犬心。常于本主无嗔害故。汝应于善知识发如旃荼罗心。常自轻贱无人我故。

《大般若经》

佛说初地菩萨应善修作十种胜业,其中第四即"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作亲近善友业,于诸善友地所执著故。"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亲近善友业?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见诸善友劝化为情,皆令修习一切智智,即便亲近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谘受正法,昼夜承事无懈怠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亲近善友业。"

《圆觉经》

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

《道行般若经》

当与善知识从事,当乐善知识,当善意随般若波罗蜜教。

《道行般若经善知识品》

"彼当与善知识从事,恭敬承事。须菩提问佛: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当何以知之?佛言:若有说般若波罗蜜者,教人入是经者,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大智度论》

复次,佛说依止善师,持戒、禅定、智能、解脱,皆得增长;譬如众树依于雪山,根、茎、枝、叶、华、果,皆得茂盛。以是故,佛说于诸师宗,敬之如佛。

** 6. 亲近依止善知识的功德极大**

《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因善知识。往一切方听受妙法。因善知识。演说一切菩萨心。因善知识。成就一切菩萨大慈力。因善知识。出生一切菩萨大悲力。因善知识。摄持一切菩萨自在力。因善知识。出生一切菩萨菩提分。因善知识。能作一切菩萨利益事善男子。一切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成就。自在受生。由善知识显示。得宿住智。由善知识开发。知一切劫。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观察。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退失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不入二乘地。由善知识引发。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覆护。能不染世法。由善知识抚育。修一切菩萨行。心不散乱。由善知识发起。辨一切助道具。心不退屈。由善知识势力。不为业惑之所碎坏。由善知识任持。不为诸魔之所恐怖。由善知识被忍辱甲。能受一切恶言毁辱。由善知识安慰。于世苦乐心无忧喜。由善知识生长。能灭诸憍慢常爱乐法。由善知识守护。能令菩萨净戒圆满。由善知识威力。能了诸法心无所得。由善知识安慰。能于三界心无恐怖。由善知识教示。能知善巧出三界道。由善知识劝修。信甚深法心无厌足。由善知识教导。不为名利憍慢逼迫。由善知识演说。得宿住智知过去因。由善知识加持。于未来际而得善巧。由善知识能生。得善巧智知三世等。由善知识摄受。能转众生依正业报。由善知识普守护。能内怀惭愧具足众善。由善知识随顺力。能和颜软语引导众生。由善知识修行力。

《华严经入法界品》

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

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具寿善现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亲近诸佛,圆满善根,得真善友多所摄受,速能证得一切智智?"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亲近如来、应供、正等觉闻说正法,所谓契经乃至论议,闻已受持数数温习令善通利,既善通利思惟观察,既观察已深见意趣,见意趣已复善通达,既善通达得陀罗尼,起无碍辩乃至证得一切智智,随所生处,于所闻持正法教义常不忘失。于诸佛所广种善根,于善根力所摄持故,不堕恶趣无暇中生。复由善根所摄受故,意乐清净,净意乐力所摄持故,常能无倒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复由善根所摄受故,常不远离真净善友,谓诸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独觉、声闻、并余能赞佛、法、僧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亲近诸佛,圆满善根,得真善友多所摄受,速能证行一切智智。"

《宝积经》

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其一,常尊重法,恭敬法师。

迦叶:菩萨有四善顺之相。其二,随顺师教,能知意旨,易于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意。"

迦叶:菩萨有四法,摄诸善根。其三,为求法故,不惜生命。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菩萨有四事法,智慧为增。一者,恭敬经,尊师。

菩萨有四事,世世所生念菩萨道不忘,及自致至佛。一者,不欺师,尽其形寿不两舌谀谄。

菩萨有四善知识。二,经师是为善知识,多闻经故。

菩萨有四珍宝。三者,常净心向师。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菩萨有四法,得般若波罗蜜。一者,尊法敬重法师。

菩萨有四智。三者,顺教戒善语,所作皆孝顺师尊。

菩萨有四大藏。三者,见法师心中无碍。

菩萨成就三十二法得称菩萨。二十八者,逺恶知识,亲善知识。

《圆觉经》

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

《大智度论》

信师恭敬谘受者,菩萨因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不信恭敬供养师?虽智德高明,若不恭敬供养,则不能得大利。譬如深井美水,若无绠者,无由得水;若破憍慢高心,宗重敬伏,则功德大利归之。又如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

** 7. 谤上师善知识罪业极大**

《妙法莲花经法师品》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妙法莲花经陀罗尼品》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诃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若不顺我咒,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佛语摩诃迦叶比丘言:菩萨有四事法,智慧为减。一者,不敬经,不敬师。

菩萨有四事,亡菩萨道意。一者,欺调其师。

菩萨有四事难调也。一者,学经自用不随师法;二者,所受教不用也,不慈孝于师。

《宝积经》

世尊告大迦叶: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其一,不尊重法,不敬法师。

迦叶:菩萨有四法,失菩提心。其一,欺诳师长,已受法而不恭敬。

迦叶:菩萨有四败坏之相。其二,不能奉顺恭敬师长,令心欢悦。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菩萨有四法,失般若波罗蜜。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师。

《道行般若经贡高品》

复次阿难,若有菩萨远离于善师,是菩萨所闻菩萨深事不欲闻也,亦不了,亦不知也,何因受般若波罗蜜?用是故,阿难,是菩萨弊魔所得便者。

** 8. 对于上师的各种显现应该如何看待**

《圆觉经》

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住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生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知识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华严经》

文殊师利菩萨告善财童子言:"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大智度论》

问曰:恶师云何得供养信受?善师不能视之如佛,何况恶师!佛何以故此中说于诸师尊,如世尊想?

答曰:菩萨不应顺世间法,顺世间法者,善者心着,恶者远离;菩萨则不然,若有能开释深义,解散疑结,于我有益,则尽心敬之,不念余恶。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夜行崄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菩萨亦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

复次,弟子应作是念:师行般若波罗蜜,无量方便力,不知以何因缘故,有此恶事?如萨陀波仑闻空中十方佛教:汝于法师,莫念其短,常生敬畏!

复次,菩萨作是念:法师好恶,非是我事,我所求者,唯欲闻法以自利益。如泥像、木像,无实功德,因发佛想故,得无量福德,何况是人智慧方便能为人说!以是故,法师有过,于我无咎。

如世尊想者,我先说菩萨异于世人;世人分别好丑,好者爱着,犹不如佛,恶者轻慢,了不比数。菩萨则不然,观诸法毕竟空,从本已来,皆如无余涅盘相;观一切众生,视之如佛,何况法师有智慧利益!以能作佛事故,视之如佛。

问:善师尚不能敬,恶师云何能敬而令敬师?

答:勿顺世法着善远恶,若能开释深般若者,则尽敬之不念余恶,不以囊臭而弃其金,如夜行险恶人执烛,不以人恶,而不取照。菩萨亦尔,得智慧光,不计其恶。如空中声告波仑言:汝于师所勿念其恶。复次师之好恶,何预于我?我求法利,不求于恶,如泥木等无有功德,因发佛想得无量福,何况于人?

《十住婆沙》

从他求智慧,不惜身命,故须敬师。若师轻蔑及以爱敬,心无有异,不因师求利。师有过失,当须隐藏;师过彰露,方便覆之;师有功德,称扬流布。何以故?修三昧者,善护其心,恐轻于师,三昧不成。

若于师生恶,求是三昧终难得。

附录:

**

  1. 汉传大藏经唐密经典中对上师的教证**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卷1):

归依上师三宝发菩提心云归依上师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1)

恭敬阿阇黎   等同一切佛

所有言教诲   皆当尽奉行

如是阿阇黎   诸佛所称赞

等同薄伽梵   大毗卢遮那

即是诸如来   金刚莲华手

虚空巧业尊   故应坚守护

本尊三昧耶   倍过于身命(正见C1)

问:加行教材第12课中讲:"这些人对佛法的见解很低,根本不知道三宝加持到底是什么样的。"真不好意思,我确实不知道三宝加持到底是什么样的。请法师开示正确的"三宝加持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是不是那种低劣的修行人啊?

答:比如一些佛经提到,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可以消除各种违缘,比如猛兽的伤害,恶人的伤害等等,通过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会有这样的效果,这就是三宝的加持。有很多,比如三宝可以加持你获得各种世间的安乐,加持你增长智慧、慈悲、禅定、等等,可以加持你获得各种出世间的功德。(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弟子班上有一个道友问:"'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也就是说未来是可变的,改变的机会就在当下。但佛经里有授记,也就是说某些事情是注定的,包括成佛的,佛陀都会先授三藐三菩提记。修行人当下的行为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的话,授记怎么会准确?反过来,授记准确的话,修行人只是在做注定的事而已,成与不成,佛陀早就了知了。那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努力以为能改变自己的未来,但似乎又变成了我们以为努力的改变的当下,其实是早已经注定好的事情。这个想不通。"弟子之前也有类似的疑惑,所以来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答:这方面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个人尚不完全确定。从佛陀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知道未来的,但是佛陀不一定会在任何时候都把他知道的事情说出来,对于我们普通凡夫来说,许多东西都是未知的。在不详细观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我们具有有限的自由意志",比如你可以决定晚餐吃什么,你可以决定你是否要提问题,从世俗谛的层面来说,这些是可以承认的。如果从佛陀授记方面来说,有些授记是了义的,有些授记是有特殊密意的,比如一部佛经曾经授记佛法会在某个时间点灭尽(事实并没有这样发生),而当时这样授记之后,许多有情发愿护持佛法,所以一种理解方式是,当时通过这种带有密意的授记可以激励相关的修行人、善神护持正法,可以起到相关的作用。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正见C1)

问:在学习前行广释12课时,提到我们在经历法性中阴时,会看到心识所显现的文武百尊,还有我们也说临终时应祈祷佛菩萨,我们的问题是:文武百尊和我们祈祷的佛菩萨是同一个阶段出现的?还有,我们曾经听过一个说法,说有魔或者非人也可以化成佛菩萨的形象来接引我们,这个说法有属实吗?

答:不同境界和因缘的修行人情况可能不同。许多时候,显现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些人可能一闪而过,有些可能比较久。如果自己平时很努力修持净土法门,临终可能感得阿弥陀佛圣众前来接引,而如果平时没有修行,也没有相关善根因缘,则不一定见到佛陀接引。如果自己信愿坚定,发心清净,是不会被魔众干扰的,佛陀加持力大于魔众的力量。(正见C1)

问:前行第12课的法义问题。是不是每个人死后都会出现文武百尊的相,为什么会出现?

答:【问:《西藏生死书》说,中阴阶段的49天里,每天有不同的佛像显现。请问,这种显现是不同的人有不同显现,还是所有人都这么显现,差别只是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
答:人死后的几天时间里,不是所有人面前都能显现寂猛坛城的如来本尊像。有些人虽然显现了,但这种显现如同流星般瞬间即逝,认识不了;还有些人,因为不了解这个法门,以另外形象显现了;而业力深重的人,则看到自己从前所杀的生命或其他景象,见不到佛尊。

只有那些业力轻微,生前对中阴法门有信心,并通过良好串习结下善缘的人,才会依次显现一百位文武本尊。当某位本尊显现时,只要你认识他,并安住于自性中,就解脱了。

所以,这种显现是观待因缘的。

前不久我研究十六罗汉像时,发现藏传佛教有藏传佛教的画法,汉传佛教有汉传佛教的画法,不一样。所以我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死时见到的本尊,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念佛的人,但临终时来接引自己的西方三圣,不论样貌、姿态还是装束,汉地人、藏地人所见的肯定不同。平常的梦境也是如此:如果我天天穿藏装,那梦里也穿藏装;天天穿汉装,梦里也穿汉装。这就是习气的力量。

中阴与梦境相似,会随着习气而有不同浮现。但不论是怎样的显现,你能认出并祈祷这些本尊,解脱是一样的。】——以上是上师的答疑。(正见C1)

问:我们初学者现在可以看文武百尊的相吗?

答:最好得受相关灌顶。如果没有,但对密法信心大,没有邪见,暂时可以开许看一些图片。(正见C1)

问:法师加行12课有上师关于文武百尊的讲记。请问现在学习加行的道友可以在网上看文武尊(请文武百尊像),或者复制百尊像吗?或者观于这些修法的文字吗?

答:如果有条件尽量得受灌顶之后再看。假设没有得受灌顶,但信心特别大,没有邪见,发愿将来修加行等,有时也可以开许看文武百尊图片。但很多中阴修法的相关文字,还是要得受灌顶才可以看。有特殊开许除外。(正见C1)

问:想入胎的话,将心识观想为吽字,吽字可以是汉字字体吗?

答:通常指的是藏文。(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大圆满前行广释第12课法本208页有这样一段话"……此时必须准备一个灵牌,把亡者得样貌画出来,并将其灵魂勾召在上面…….."。弟子想问下,灵魂如何勾召?

答:有些时候是观想种子字或者其他的形象观想为亡者的神识。(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