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专题041——菩提心的法相
目录
菩提心的法相
问1:179页中讲:所谓"菩提心",《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也就是为利益他众而希求圆满正等觉佛果,这即是菩提心的定义。这里的"求正等菩提",是自己求正等菩提还是众生求正等菩提?
问2:《入行论》第10课"以智慧缘佛果",缘佛果是为了缘众生的佛果,还是缘自己的佛果?
答:"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有的时候我们容易理解成,好像是为了度化众生,让众生成佛。为了度化众生,愿众生成佛,实际上这个包括在利他当中。从圆满的角度来讲,他是为利众生发誓成佛,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我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我发誓要成佛,也就是说,在所有能利益众生的方便当中,我自己成就佛果是最能够利益众生的一种方法,所以为了利益众生,我发誓要成佛,是这个意思。
那么愿不愿众生成佛呢?我愿众生成佛,但是我把它划在利他当中。为了利益众生干什么呢?一方面让他们得到快乐,一方面让他们得到佛果,这个是划在了利他当中。就是说以智慧缘佛果,主要是我自己发愿要成佛,因为我自己发愿成佛才能够更好地利他。(生西法师《入行论》答疑)
还可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前面也是说,我们想要觉悟的心,或者已经觉悟的心、要帮助众生觉悟的心,都是属于菩提心的范畴。我们在修菩提心的时候,不是安住在让众生觉悟,为了利益众生我要觉悟,这样的状态是觉悟的心,或者我自己要发誓成佛的心,也是觉悟的心。无外乎就是为了利他的心,还有为了利他我要觉悟的心。或者真实的利他是真实让众生觉悟的心,也是菩提心的本体。离开了这些之外的菩提心,可能不一定是真实的菩提心,只是相似的菩提心。】
问:菩提心的因体果各是什么呢?
答:菩提心的直接因就是大悲心,他的体是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佛果,并以此断除利他的违品和自己获得菩提果障碍的善心。果从自已的角度是获得佛果,从利他的角度就无勤的利生事业。(正见D2)
问:遇到动物被杀的场合,怎么能够把这样的感受转为道用,增上相续中的悲心和菩提心?
答:菩提心的法相是缘众生、缘佛果,你在这种场合,可以激励自己努力修行,早日能够度化众生。(正见C1)
问:菩提心的定义是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解释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己而希求佛果。这是否只是符合国王式的发心?在牧童式发心中,菩提心的定义体现不出来?
答:牧童式发心也发愿成佛,只不过时间不同,发愿自己最后成佛。(正见C1)
问:顶礼上师!在观修旁生 之苦的时候流泪了,出来的念头是我要救众生,这算是真实的菩提心吗?
答:我要救众生,如果这个时候我为了救众生,我要成佛,我要救,救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要让他们解脱,如果有这个,那就是菩提心了;如果没有这些,比如我们看到有一个生命很痛苦,然后我们特别地伤心流泪,我一定要救它,我一定要帮助它,这是慈悲心,还不是菩提心。(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有利益广大有情的发心,但缺乏智慧善巧,往往弄巧成拙,这样的心算不算是菩提心?
答:可以说是属于菩提心的一部分。因为菩提心有两个体相:一个是要利他;一个是要愿成佛,愿成佛是以智慧缘佛果。如果只有利益众生的发心,没有善妙的智慧,这样的心可以说是属于菩提心的一部分。
我们再看利益众生的广大发心是怎么样一种状态?如果是属于将所有众生安置在暂时增上生、究竟决定胜的这样一种发心,这可以算是菩提心的自性。但如果只有一种部分利益众生的心就不一定是菩提心。
而且缺乏智慧善巧往往弄巧成拙。有的时候,我们在发心的时候,有利益众生的心,也有成佛的心。但是现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方便善巧不圆满,不圆满的时候弄巧成拙,发好心做些坏事,这个心算是菩提心吗?如果有大悲缘众生、智慧缘佛果的心,虽然事情可能显现上搞砸了,这种心也应该算是有菩提心。因为所有的佛子并不是说一发心之后就智慧圆满、功德圆满了,他有初发心的阶段和不断成熟圆满的阶段。每个菩萨发了菩提心之后,都有这样的阶段,因为他没有失坏菩提心,所以这样的心也应该是菩提心。虽然事情上面做得不是很圆满,但还算是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