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答疑专题060——生命轮回的起源

目录

1. 精要汇摘

2. 佛教经论对于人类起源的解释

3. 佛教如何看待如"进化论"等科学对于生命和世界的解释

4. 生命轮回的起源是无始的

5. 如来藏中如何产生万法

6. 第一念无明如何产生

7. 轮回流转的因缘和过程

8. 如何结束轮回

9. 轮回万法的本体是心

10. 究竟上轮回从未真正存在

11. 资料附录

[附录1:《慧灯之光》第03册《佛教的物种起源说》(#附录1慧灯之光第03册佛教的物种起源说)(#附录1慧灯之光第03册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附录2:佛教对进化论与造物论的看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演讲(#附录2佛教对进化论与造物论的看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演讲)

精要汇摘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在原本空性、犹如梦境的轮回中去寻找所谓的起源,也只能碰一鼻子的灰。当从梦境般的轮回中惊醒过来以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起源,一切都是一种幻觉而已。什么时候产生幻觉,也就是轮回的开始;什么时候幻觉消失,也就是轮回的结束。外面的物质世界,就是内心的一种反映。】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轮回是怎样形成的,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看不见自己来自何方又归于何处,所以很多人都想了解轮回的源头。轮回有没有源头?显宗对此问题的解答不太明确,它说得很简单,认为轮回是无始无终——既没有开始的一天,若不修行,也没有结束的一天。密宗里就讲得非常清楚。】

问:那我们的生命,最初是从何而来?

答:最初,从无明而来。就像空中的云,它偶尔产生,但一直不断地产生,直到遇到阳光,才会消失。这就是轮回的因。如果你思维生命最初从哪里来,可能不得不承认,它应该有一个开始。不仅是生命,任何一个法,无因无缘是不会产生的。

怎么产生的呢?这一点,我们在传密法时,会谈到基道果,尤其是讲到基中的阿赖耶识时,你会了解生命的起源。在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和《胜乘宝藏论》中,也详细地阐述了生命是如何从无明中产生的道理。(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大乘起信论》中说,真如不守自性,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并说无始以来就有这样一个无明。那么,为什么会有无明呢?

答:无明是从真如中忽然出现的,《宝性论》说,就像乌云在虚空中突然出现一样。

从虚空的层面来讲,乌云不是长久的;但从乌云的角度而言,对于组成它的水分子,若依次推究其前因,确实可推至无始以来。因为时间极为漫长,故可称之为"无始以来",但若跟真如比较起来,它只是偶尔出现的。

因此,用虚空和乌云的比喻,就可以了解真如与无明之间的关系。(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导致无明的因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修行。

答:我昨天也稍微提了,无明其实就像天上的云,最初是忽然产生的,产生它的因则是愚痴。这种愚痴,是我们多生累劫一直迷惑的根本因,但它在如来藏的本体上是没有的。就像对虚空而言,云并不是它真实的本体。

有些密宗续部中,还将无明比喻成铁锈——铁锈不是铁的本体,只是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突然产生的,但并没有铁那样坚硬的本质。同样,无明跟如来藏的关系也是如此。(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请问众生最初的形成。众生是不生不灭的,那么形成众生的原因是什么?有的论典说是天人堕落,那么天人又是如何生出?

答:最初的形成,在显宗当中佛陀也不讲最初的形成,佛陀就是讲十二缘起,就像圆形一样,前因生后果,不断循环。在密宗中讲,众生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但是显现上有形成众生的一种因。以一块铁为喻,一方面,铁有铁的自性,还有与铁共同存在的锈的因,锈的因素和铁并存。如果做一些加工,把生锈的因去掉了,就变成不锈钢,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再生锈了。但如果你不去做一些特殊的提炼,它本身有锈因存在,遇水之后潮湿了,铁就生锈了。生锈是从哪里来的?生锈本身有这种因缘,遇到潮湿或者水滴,它就会生锈。如果通过提炼锻造加工之后,把生锈的因去掉了,就不会生锈。所以修道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佛性、如来藏当中,在没有证悟之前,本来清净的佛性和众生的最早的一个因素是并存的。如果我们通过锻造,把生锈的因去掉之后,它永远不会生锈;如果我们通过修道,把众生的因、把它的种子灭掉之后,就成佛了,永远不会再轮回了。但是没有通过修道去掉这种因之前,众生的因和如来藏相续并存的状态,就像铁中有锈因一样,不是佛性里面有,而是和佛性并存的,有一种众生的因。没有认知它的本性的话,众生的因就会逐渐逐渐开始形成众生的情况。形成之后,我们现在修道。修道干什么?修道其实就是把众生的因灭掉,把生锈的因灭掉。灭完了,再也没有了,它就是纯粹清净的状态而安住。这叫最初的成因。

至于说有些是天人堕落,这是中间的,不是最早的。中间,比如这个世界灭掉之后,有一部分众生转到天界去,下面空了、灭掉了,但是二禅天以上,或者三禅天、四禅天暂时不会坏,所以众生转移到上面去。下面的世界毁坏了、空了,因为众生的业还存在,当业力成熟之后,又会在下面,通过众生业力重新显现成世界。以前在天界的众生就下来居住。最早的时候是从天人下来的,所以那个时候不存在胎生,也不存在其他的生,就是化身的,直接下来了。(生西法师)

问:轮回开始前众生是什么状态?是类似佛的状态吗?

答:其实轮回之前既不是类似于佛的状态,也不是佛的状态,也不是众生的状态,什么都不是。如果是佛的状态,怎么可能从佛的状态开始流转呢?否则释迦牟尼佛他怎么可能又从佛的状态开始流转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刚开始是众生,众生刚开始是怎么来的呢?有些地方讲了,最初的时候既不是众生状态,也不是佛的状态,而是类似于比较混沌的状态吧,但是这里面却都有各自的因,有佛的因,也有无明的因,但那个时候这些因还没有分开,在一定的阶段当无明开始扰动的时候,他没有认识到本性,所以就开始流转了。当然在流转的过程中,佛性还存在,只是隐没了而已。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分这个是佛,那个是众生,没有。如果是佛,像前面讲的一样,佛当时怎么会出现无明的种子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生西法师)

慈诚罗珠堪布2012.08.11微博:【佛性中产生了人心,这就是轮回的诞生;人心中发现佛性,这就是解脱的开始。人佛二性,本为一体。】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最远的轮回开始,位于轮回诞生之际;其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次死亡之后;再其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后;最近的轮回开始,则位于刹那刹那的念头之初。这些轮回的开始,既不可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也不可能用世间逻辑来推理,只有通过修行人自己的内证才能找到。】

问:请问堪布,众生是怎么开始轮回的?

答:众生轮回就是因为无明,通过一念无明开始流转。

显教几乎不讲轮回开始,因为它无始无终,就像一个轮子一样找不到开端终结。这方面主要是佛陀为了避免让这些智慧浅薄的弟子,因为思维这些问题生起怀疑而耽误了现在的修行。

有关轮回是怎么开始的问题,对我们来讲不重要,关键是怎么样制止它,就像一个人中了毒箭,这时候他最该做的事情是赶快把毒箭拔出来,赶快去吸毒疗伤,而不是观察这个箭是从哪儿射的?箭是从哪来的?谁制造的?是什么羽毛?是鹰的毛吗?还是鸭子的毛呢?还是别的什么毛?什么牌子的箭?这些都不要观察了,当你观察的时候生命早就终结了,而我们的生命这么短暂。佛陀之意亦如是,虽然佛陀知道轮回是怎么来的,而且密宗当中也讲了。但是对于现在的众生来讲,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么样终止轮回,怎么样通过修持无我,修持法义的方式,让轮回不再流转。至于轮回是怎么出现的,当你证悟之后有的是时间去观察,对有些利根者来讲,佛陀也说了现量可以见到轮回是怎么来的。(生西法师)

佛教经论对于人类起源的解释

问:我还想知道"光音天"的人是从哪来的?为什么会从光音天来到地球?为什么回不去了?

答:光音天也是众生,佛说,这个世界是由于我们众生共同的业力所显现出来的,因为业力而投生的,光音天作为一个群体,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每个众生的前世都不同,来路不同,去路也不同,只是一种因缘在一个时空点上汇聚。(正见C1)

加行第032课法师教案(文章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bd755324a5e9856a56126048.html#):**【《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

"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

"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

"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

"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

"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

"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

"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仅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

"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问:我是科大的学生,对佛法就是半信半疑的那种。我想问的是:人是怎么来的?是谁创造了人?是佛吗?但在佛之前就有人了呀!

答: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人并非如"进化论"所说的那样,是从猿猴变过来的,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人或者一个生命,都是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流转时日,才呈现了他现在的这种特定状态。

当然,人也不是谁创造的,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以各自业力而生的。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中的一尊,在这个劫中,他的前面已经有三尊佛来过了,他是第四尊。但佛陀出世,是为了转法轮度化众生,并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才有了人类。(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如果世间人不结婚生子,何来众生脱离旁生道而获得人身,有机会接触佛法,又怎么能有暇满人身的说法?

答:如果世间人不结婚生子,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不成立。世间人为什么不结婚生子呢?虽然是修学佛法的人,但也分两类。一类是出家人,佛陀也没有要求所有人都要出家,而且即便是要求所有人出家也做不到。所以,首先出家只是很少一部分,不会对于众生转生为人、获得暇满人身的机会有什么障碍。即便是在家人,也分了学佛不学佛两类。学佛的人有些不结婚,有些也是结婚的,佛陀也开许居士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结婚生子等等。还有很多不学佛的人,他们都会自然而然结婚生子。所以,世间人都不结婚生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再退一万步讲,不结婚生子,那么有没有脱离旁生道,获得人身接触佛法的机会?有没有获得暇满人身的机会?这也不一定没有。因为通过结婚生子的方式来延续人类,只是现在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如果学过《俱舍论》,会发现在早期的时候众生都是化生,如果从旁生道出离之后,它直接通过化生就得到人身了,通过化生就得到暇满人身了。也不一定全部要通过胎生,胎生是后面众生吃了世间食物之后,然后要排泄,就开始出现了大小便道,众生对大小便道产生了贪欲就开始有不净行,有不净行最后就开始有了胎生,它是这样演变过来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观察这个问题。(生西法师《入行论》答疑)

问:顶礼堪布,按照目前的常识来理解,人类应该起源于非洲;至于生存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大家都认为其祖先是云南元谋人或山顶洞人等等。但佛教经论对此却有完全不一样的描述:佛教里从未有任何教派或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共同说法似乎是《大楼炭经•天地成品》所叙述的那般:"佛语比丘。天地破坏。更始成之后。人皆在第十五阿卫货罗天上。其天上人。以好喜作食。各自有光明神足。其寿甚久长。......彼天人福德薄禄。命欲尽者。从阿卫货罗天上。来下游此间地。......余人见已便効以手撮取地味而食之。人食是地味之后。身即麁坚。面色变恶。亡失光明。神足不能复飞行上天。"俱舍当中则谓此娑婆世界之有情系自极光净天(光音天)辗转而来。《增一阿含经》上又说,劫初之时,光音天子至此世间食地肥;食少者,其体不重,且不失神足,故亦能于虚空飞行;然食多者,其体遂重,终失神足,而致不能重返天上。这些不同的观点请堪布帮我们评点一下。

答:你刚才所引用的佛教资料都是可靠的,其关于人类来源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最早的人类肯定来源于光音天。但在形成六道轮回之后,随着人、非人等不同众生形态的出现,其后人类的来源就不再仅仅只限于一种类型了。

在大学者第司•桑吉嘉措的一本以问答形式结集而成的论著《除尽白琉璃瓦之锈》中就曾经说过:有些人来源于龙族,有些人则来自于罗刹,还有人是从天人而来的。据此而论,人的源头应该是各种来源皆有,并非仅仅只来自于色界第六天。据印度历史记载,释迦族就来自于天人;而藏族男女老少则普遍认为,藏人的祖先是猴子和罗刹女。

在青海果洛地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土司家族,史载其家族祖先虽生活困顿但武艺高强,尤精于射箭。其家住于年波神山附近,靠近两个湖:一个白湖,一个黑湖。这户人家就住在湖边,日日以放牧为生。一日,其家有一人于放牧时在一块大石头边睡着了。结果正在安睡期间,有一人突然来到他面前,向他请求说: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他很奇怪,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呢?那个人说:我们黑白湖里的龙族近日正在争斗,我这一边如果要打赢这场争斗的话,必须得到你的帮助。事成之后,你要什么我都会无条件地给你。那个人很奇怪,我怎么帮你们打架呢?湖里出来的"龙人"继续说:明天黑白湖打仗争斗的时候,会各有一头水牛冒出来,到时你一定要帮我们杀死黑湖里冒出来的那头水牛。这个牧人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一大早,他早早就拿着弓箭来到湖边等候。果不其然,不一会儿两只从黑白湖里冒出来的水牛就打了起来。他本想帮忙,但实在分不清到底要杀死厮杀正酣的两头牛当中的哪一个。结果两头水牛打成平手后又分别融入各自的湖水之中。晚上,那个"龙人"又来了:你为什么不杀死那头水牛呢?牧人回答说:我根本分不清楚哪头是需要帮你们杀死的牛啊。那个人回复说:好吧,我在牛肩膀上做个标记——给它拴个铜片,这样你就可以分清了。第二天,两只牛又开始对打起来,而他则利索地用箭射杀了那只没做记号的黑牛。完事之后的当天晚上,那个人又来了:太感谢你了!明天我们会兑现诺言奖励你,但你必须坐在那块磐石旁边——明天会来一只牛,你要么摸它一下,要么就把沙子撒在牛身上。

第二天,正当牧人坐在磐石边时,那只牛果真来了。望着这只凶猛无比的庞然大牛从他身边经过并径直站在磐石之上,他吓得动也不敢动——结果那只牛最终走下了磐石并没入湖中。晚上,那个人前来问他说:你为什么不摸它一下或者把沙子撒在它身上啊?他回答说:我吓都要吓死了,哪里见过那么凶恶的牛啊!那个人接着说:明天会来一只老虎,你还是要么摸它一下,要么就向它撒沙子。结果当那只老虎真的经过他面前并爬上磐石之后,由于"虎颜"太过凶戾,他又差点被吓晕,这样就只能错失第二次受奖励的机会。当天晚上,那个人告诉他说:明天是最后一次机会了!那天来的牛其实是我的大女儿;若得之,你们家族会诞生出许多了不起的大成就者;第二次出现的老虎其实是我的二女儿;若得之,你们整个家族将会变得非常富裕——结果这两次机会你都失去了。明天会来一条蛇,那其实是我的小女儿;若得之,你们家族家家户户都会生出倔强且永不低头的勇士——这真真切切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结果第二天果真来了一条蛇,当那条蛇蜿蜒着朝他爬过来、并盘曲着爬上石头又即将爬下去消失于湖中时,想到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他克服了心中无尽的恐惧,抓起一把沙子就向那条蛇的尾部撒了过去——那条蛇立刻就变成了一个女人!其后他们便生活在一起了。他们家族原本只能掌控一个村寨,而由这两人繁衍而出的后裔则成功地成为了果洛地区三大村寨的统领者。

由此看来,有些人的的确确是从龙族演化而来的,故我才说并非所有人都来源于光音天人。

当我叙述这些公案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完全是神话传说

——这不叫神话传说,那些随随便便张嘴就来鸟说了什么什么、狐狸说了什么什么、老虎说了什么什么等等等等这些非真实发生的、符合儿童心理理解能力的才叫神话故事,有根有据的事实怎么可能叫神话传说?这点请大家务必区分清楚。

以上资料皆引自大成就者多钦则仁波切的自传。在自传开头,尊者就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家族的来源——仁波切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名义上的父亲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青海果洛杀死黑牛的那个人的后代!为什么叫名义上的父亲?因仁波切的亲生父亲是念青唐拉神山的护法——他完完全全可称得上是念青唐拉的儿子。

仁波切在自传里说得很清楚,他妈妈原本身体很好,但后来有一段时间变得很不好。有些打卦者说他母亲违缘极大,一定要去转绕神山圣地,绝不能待在家里,于是仁波切的父母便来到了拉萨朝圣。某天,当仁波切的妈妈一个人转绕小昭寺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非常诚恳地邀请尊者的母亲去她家里看看。当多钦则的妈妈跟随那个女人来到她家之后,发现那里有一位长相庄严无比的男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念青唐拉山神!两人共同生活了几天之后,仁波切的妈妈便欲告辞回家,念青唐拉山神则对其母亲说:"在你死后,我们还会再相见的。"后来妈妈便回家了。到家之后才知道,丈夫以为她失踪了,期间还去小昭寺找过她好几次,一直都未找到。不多久,仁波切的妈妈便怀孕了,十月怀胎之后便生出了伟大的智悲光尊者也即晋美林巴尊者的化身——多钦则。多钦则家族不仅诞生了这一位大智者,还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大上师。他们的血脉来自于哪里?——天人。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一二百年前的西贡•香秋郎巴仁波切,也即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西贡玛智仁波切前生的前生,他是位于青海的阿尼玛卿山神的儿子。两百多年前的炉霍空东寺的贡旺仁波切则是珠日护法的儿子。大名鼎鼎的色德班智达则是其出生地护法神的孩子......这些公案个个都很精彩,借助于这些公案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来源于天人的人间之人。

科学考察推论说人类起源于非洲,而佛教对此则有不同的理解,孰是孰非主要依赖于各自立论的根据。佛教的说法当然不指望世间的研究者们会完全相信,但他们的不相信有什么特别值得信赖的根据吗?一般而言,科学推论与考察皆以相关仪器为可靠的推论基础,一旦丧失了赖以推论的仪器、工具,科学或者文明的研究者们就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了。我相信他们也很想研究佛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但他们实在找不到研究这类现象的工具。我想他们之所以不承认前生后世、不承认佛菩萨的神通、不承认圣者们的种种示现、不承认人的来源复杂而多样......可能只是出于缺乏洞悉这类现象所需的手段、方式、方法,特别是工具吧。

对世间人来说,他们承认不承认佛法的观点其实并不重要;但就我们佛教徒而言,我们必须对种种见解正确与否进行如理如法的抉择,并进而对正见生起定解且依之而实修——理应如是思维,如是自信!(齐美仁真堪布——《射向怀疑的箭》)

问:成劫开始的时候,有情众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成劫开始的时候,有情众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会从上上的禅天,次第次第转生下来。也就是在下一个大劫中的成劫,六道众生又会次第形成,如《俱舍论释》云:【庚二、成劫:

成劫即指从初风,至有地狱众生间。

所谓的成劫是指从最初的微风吹起至无间地狱一个众生出现之间。最开始一切成为一大虚空时形成世间的前兆和风吹起,当然仅以此也不足以形成整个器世界,只是使梵众天到离诤天形成了。在此之后,以前的风在数年中呼啸不止,从而使下基风轮到三十三天之间向上次第形成,这期间需要一中劫。随后,光明天的众生寿、福、业灭尽而转生到梵天无量殿中,因为最后灭尽就意味着最初的形成。自此向南赡部洲之间逐步形成。到那时南赡部洲的人类均是化生,以禅悦为食,身体发光,以神变行于空中,寿量长达无量岁,从此开始直至一个众生转到无间地狱之间历经十九个中劫。】(正见E)

问:往前推几百年或几千年,地球上可能只有十亿人,但当今已经六七十亿了,如果轮回学说真的成立,为什么人会越来越多?多出来的灵魂是从哪儿来的?

答: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最近刚公布达到了70亿。人类虽然有这么多,但在六道轮回中,并不仅仅只有人类,还有无量无边的其他众生。

佛教的宇宙观,跟世间的宇宙观还是有一定差别。按照佛教的观点,世界有无数的世界,众生也有无量的众生。其他世界的有些众生,因为行持善业获得了人身,就会被业力所牵,转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我们这个世界倘若有一天毁灭了,人类又会转生到其他世界去。

如今人类最熟悉的,就只有地球和月球。但佛教中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包括了三千大千世界,这是非常庞大的数目,里面的生命也是不计其数的。(生西法师)

问: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口怎样解释?

答:地球只是一个有限的范围。佛教当中提到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就像有无数个宇宙,人越来越多也很正常,有的人是地狱饿鬼旁生转生的,也有的人是人转生的,也有的人是天界众生转生的,也有的人可能是其他世界的众生转生的。(正见C1)

问:尊敬的法师,请问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答:按照佛经《增一阿含经》记载,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最初是"光音天"下来的,增一阿含经三十三曰:「劫初光音天,相谓我等欲至阎浮提地,即来下地食地肥故。失神足,皆共号咒。自相谓言:我等穷厄,不能复还天上。」经律异相一曰:「天地更始,荡荡空虚,了无所有,亦无日月。地涌甘泉,味如苏蜜。时光音诸天,或有福尽来生,或乐观新地,性多轻躁,以指尝之。如是再三,转得其味,食之不已,渐生粗肌,失天妙色神足光明。」文句下四曰:「劫初光音天堕地,地使有欲。」同记五上曰:「光音等者,且寄火后,火灾但坏初禅故也。故初成时,此天初下,即第二禅初天。」同私记四末曰:「光音第二禅初天者,应云终天,或从上数之耳。」某些方面有点类似于外星人来此定居的意味。(正见C1)

佛教如何看待如"进化论"等科学对于生命和世界的解释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智海浪花》(上):【掩卷深思,如梦初醒。欢喜踊跃,如获至宝。反观大学时代的所学所思,种种疑窦顿然冰释。整部楞严所观察的就是人类的起源、宇宙的真相。纵观古今中外,与其说科学家、哲学家找到了永恒的答案,不如说他们暂时地解决了眼前一点肤浅的问题,或者说仅仅提出了疑问更为准确。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相对论,你就能了知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永远只能是对时空真相的相对接近。划时代的科学巨人牛顿,晚年放弃了对科学的研究而去探寻神的来源;物理学家帕斯卡面对茫茫太空常常发出究竟人在何处、人往何处去的慨叹。这实在是人类本能了知宇宙人生究竟答案的愿望,在牛顿、帕斯卡这样的科学精英身上的集中体现。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亦理智地指出: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他提醒我们在走出了宗教迷信的怪圈后,不应盲目地又走进科学万能的迷信中。并明确指出能弥补科学之偏又能经实验实证的只有佛教。我想要是人们都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理智、坦诚,那发现真理的机会就会更多。】

问:佛教怎样看待"进化论"?

答:关于"进化论",就算达尔文在世,恐怕用它也解释不了众生身上的种种现象。而且,就算在科学界,这一理论也很受质疑,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就有500多位科学家联合签名驳斥"进化论"[2]。

在佛教看来,多了不说,单就每个众生的苦和乐这一层面,如果不从各自的业感上解释,而是按照"进化论"所说,人是以那么简单的方式进化的,那所有人的苦乐现象,应该都差不多,智慧的高低也很相近,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进化论"的传播并不正确,它对人们认识生命的真相,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与价值观,都有相当大的损害。(上师仁波切)

【[2]中华网科技讯:500多名美国科学家联合签名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这些科学家联合签名的反对文章中写道:"我们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表示非常的怀疑。"这篇文章还称:"我们对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表示怀疑。我们认为,作为科学家我们有责任要求各领域科学界进行一系列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确定达尔文的理论是否合理。"在这篇反对文章上签名美国科学家共有五百一十四名,其中有一百五十四名是生物学家、七十六名化学家、六十三名物理学家,其余的是一些毗邻学科的专家们。据这篇反对文章的起草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具有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达尔文进化理论狭窄的框框,根本容纳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未来发展进程。】

正见C1:【进化论本身有很多漏洞:如果人类是猴子变成的,那应该是渐进式的演变,应该可以找到从猴子一步步变为人的依据,或者说从猴子过度到人之间的物种,但事实上,和人类最接近的猴子也与人类差异巨大,难道是一夜之间变成人的吗?】

问:我毕业于西安翻译学院,学历史学的。我想问的是一个人类起源的问题。在现在的历史学和宗教学中,根据"进化论",就中国而言是从一百一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一直进化到现在。但今天上午学愚教授的讲座让我很困惑,他引用《小缘经》的教义,说人类是从光音天转生而来。下午跟王博士的讨论中,他说《俱舍论》里也是这么讲的。请问,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理解?

答:你的困惑不是我导致的,是学愚教授,所以请学愚教授来解答吧。(众笑)(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您一定要解答啊!不然我都吃不好饭了。

答:那好,先说一下我的观点。

先说"进化论"。昨天我遇到一位科学家,他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西方国家只是一个很小的派系,本来没有很大影响,但被纳入课本以后,人们从小学习这种理念,长大之后就无法改变了。所以,它的危害很深,无数人因此不能理解生命的真相。

再说《俱舍论》。《俱舍论》中虽然说到了,人最初是从光音天[[1]]下来的,但这只是就这个大劫而言。其实人也好,一切生命也好,都有极为漫长的流转历史。

生命学很深奥。你要了解它,最好先深入佛教有关前世后世的思想,比如,心识并非像地上长蘑菇,突然出现,它背后有很深的基础,诸如此类。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只是惯性地依据一个简单理论,说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从元谋人开始之类的,也不一定就科学。因为这个理论本身,也没有真实依据。

这一点,不仅是那些古老的思想传统,就是现在科学界中一些新的认识,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这是我的看法。学愚教授,请你也答一下吧。(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学愚教授:好,谢谢。

实在对不起,让你confuse(困惑)了。总的来讲,我认为,我们不能把佛教和历史混为一谈。

人到底从哪儿来的?是相信历史,还是相信佛教?这个问题实际很难回答。

你是研究历史的,那你相信科学的分析,我是信仰佛教的,那我相信佛教的说法,然而两者之间有没有一个共识?或者说,在所有的思想中,宗教的、非宗教的,"进化论"、"上帝创人"乃至任何一种说法,在人类起源这个问题上,有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理念?恐怕没有。

所以,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相信历史。历史是人写的,很多历史是假的,近代的也好,更为久远的也好,都是人为的。这样就可以说,没有历史,只有历史学。

当然,佛经也是人结集的,但这里面有佛的一贯思想,我们透过对经典的学习,就能了解佛的思想。《小缘经》里说,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但这主要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轮回的问题,说明有情与器世间的关系问题。至于有没有一个光音天,人是不是从那儿来的,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识,暂时不管它也可以。

佛教最重要的地方在哪儿?在它能为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人的问题。认识《小缘经》这类经典,对当代人而言,是重新诠释佛经、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学愚教授)

[【1】]光音天:乃第二禅之第三天,此界众生无有音声,而由定心所发之光明,以替代语言传达彼此之意,故称光音天。光音天是旧译,新译极光净天。

生命/轮回的起源是无始的

问:我是陕西省社科院的佛教研究者,也是佛教研究所毕业的博士生。我想请教堪布,我们生生世世不断轮回,到底有没有最早的第一世呢?

答:我们的生命,可以说有结尾(指解脱轮回),但开端因为极其漫长的缘故,相关佛学资料中经常说是"无始以来"。

关于"无始以来"的解释,不同论典有不同的说法:有些认为,众生最早处于一种无记法的状态,这种状态类似于虚空,但又不完全一样;有些认为,最开端是没有的,因为是无始;还有些认为,众生应该有个开端,但这个开端没有历史记载,由于时间过于漫长,才叫做"无始"。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正如一位大德所言,我们最早怎么样不是很重要,走好眼前的路才是关键。(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轮回中的众生,总数是无限的吗?是否有新增的意识体?众生从何时开始轮回?轮回何时能终结?

答:关于这个问题,佛教里有不共和共同两种观点。不共的观点,我暂时不谈。

按照共同的观点,轮回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是无始以来就在流转了,没有新生的。众生乃至没有得到解脱之前,会不断在轮回里转生;如果个别众生获得了解脱,那么他个人的轮回从此就完结了。(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哲学、宗教都在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即人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按照我对佛学的了解,"到哪去"应该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但我对"从哪来"还不太了解。既然佛教讲轮回,那轮回是何时开始的呢?

答:依据佛教教义,行持善业的人会趋向解脱,行持恶业则会趋入恶趣,这回答了"到哪去"的问题。那人又是从哪来的呢?以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直立人大约出现在两百万年前,但依据佛法来讲,人类从无始以来就有了,但佛经中并没有明确说"无始"是什么时候。(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可否请您用佛学来解答一下生命的起源?

答:以前学过达尔文"进化论"的人,会觉得生命是突然冒出来的,就像草地里突然长出蘑菇一样,而人最后死时,犹如火灭了、水干了一样,什么都没有了。这种观念,对我们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观有很大损害。据基督教的有些人说,达尔文在晚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撰文表示了忏悔。

在我们佛教中,按照十二缘起的观点,生命应起源于无始以来。从久远开始,众生就漂泊在轮回中了,所以生命的流转没有起点。而当你想终结这种轮回时,可以通过修行获得成就,最终犹如种子被烧焦了不会再发芽一样,这种生命会转化成一种智慧,这在《成唯识论》中称为"清净转依"。(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科学对人类起源的解释,与佛教的说法有所不同,这该如何理解呢?

答:有人说人类起源于一百万或数百万年以前,也有人说人类只有一万年的生存历史。但这都是一些假说,是科学家们以各种仪器作为标准,依不同考古资料所做的推测。有谁现量见到人类确实起源于一百万年以前呢?或者在哪一本书籍中,有当时古人所写"人类之史"的明确记载呢?因此,科学的认识最多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假说,即使不去置疑他们的仪器和推测,"万年"、"百万年",这种知见本身也过于狭隘。

佛陀认为,众生无量劫来始终存在,或转生为人类,或转生为旁生,恒时在六道中流转不息。这是佛陀的现量所见,而并非臆测之辞。许多大乘经典中均记载:佛以无碍智慧恒时观照一切众生,此世界众生刚刚形成,彼世界众生已转向他方......。因此,以佛教观点,整个法界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

那么,到底多久以前才开始有了人类,有了众生呢?佛说"无始"。从无始以来就存在无边众生,而众生从无始就流转轮回,直至今日,乃至将来。《释迦佛广传》及其他显宗经典都记载:佛陀从因地起,行持三大阿僧祇劫方圆满佛果。所谓"阿僧祇劫",以《俱舍论》来解释,是无可计数之意,若以数字计算,就是在一后面加六十个零。

科学家以万年、百万年来推算人类历史,而《俱舍论》认为:成住坏空一大劫中,有八十个中劫。每个中劫,又有减增二劫,减劫当中,人寿从无量岁降至八万岁,再从八万岁每一百年减一岁,直至人寿十岁;增劫当中,又从十岁增至八万,如是循环不已。对于这样的人类历史,最好的表示就是"大劫"。在佛教圣者中,阿罗汉可照见八万大劫,诸地菩萨所见又层层增上,而佛陀则可彻知本源。这些都是圣者们的现量所见。

众生之所以如是流转,皆以业惑为因,有了如是之业,则导致转生为狗、为人等。《百业经》、《贤愚经》中多有这样的记载:佛陀为众眷属宣说,此比丘于多少劫前曾造何业,以此业缘而于今世转生为人,并于佛前出家。这些公案中的时间、事件,均是佛以智慧现量照见并如实宣说,不用依靠什么仪器,也没有不可靠的推理揣测。因此,与科学相比,佛教是否更为科学呢?(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如来藏中如何产生万法

问:《楞严经》中富楼那尊者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佛曰:"觉明为咎。"上师,我一直不理解,人类是为何、从何而出生的?万千世界从何而来?既说因果,那最开始的因是善还是恶?又为何有我们的不同业力的人?

答:很多人非常喜欢问最源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其实最源头跟我们不会有任何直接的影响,因为我们从最源头开始已经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轮回,但是大家可能好奇,很多人都问这个问题。

就像《楞严经》当中讲的一样,它本身是清净的,山河大地、人类或者其他众生,它的本质是平等的。在现在的物理学、量子力学中,在某一种层面上都是能量,我们所有的人、男女老少、建筑物等等很多东西,我们的成分没有什么不一样,都是能量,都是平等的。人、建筑物、水、风、火,所有这些物质都是平等的能量,在能量的层面上没有任何的变化。但是这些能量的密度很高,高到一定的时候,它就会变成粒子,粒子变成电子、分子,最后就变成了这些物质。到了最后变成这些物质的时候,才开始有不一样,有很多的分别,男女老少、人的身体、建筑物有很多的变化,但是它在能量的层面上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同样的,佛经讲从佛性如来藏或者空性层面讲,所有人、所有的众生、山河大地,这一切都是平等的,在佛教里面这叫作大平等。大平等,就是没有任何的不一样,都是一样的,从空性的角度来讲都是平等的,从佛性的角度来讲也是平等的。

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平等的呢?正如我们刚才讲的,能量的密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能量立即就变成了一个粒子,然后这些粒子变成了物质。同样,空性和缘起好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空性的另一面是缘起,这个缘起最后就让我们看到,或者让这个世界变成各种各样的不一样的世界,诸如人类、地狱等等。

是什么东西让它们变成这么多的不一样呢?是他们的业力。第一次出现我们的意识的时候,还没有造任何业,还没有来得及造业,这个时候为什么变成不一样?这时候还没有造业,最源头、最细微的东西实际上不是世界,它就是一个光,我们的如来藏中产生一种不同的光,然后因为对光产生了细微的执着,细微的执着就像能量一样,这个细微的执着再发展了以后,就形成了不一样的世界,在不一样的世界当中造业,然后就越来越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如果大家想学的话,简单的回答在《慧灯之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有。还有一些细节要知道的话,我们以后可以去学大圆满,比如《七宝藏》这样的大圆满法中,这个过程描述得比较清楚,到时候可以去学。简单地说就是这样。(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答:一切事物显现生起的原因就是因缘聚合具足,如果进一步去追溯根源,就会像《圆觉经》中所说那样"宛如空花,从空而有",根本找不到实有的本体、来源。

《稻秆经》中说:"彼无明不念,我从行起,行亦不念,我从无明得起......"构成生命轮回整个世间的基本规律之十二缘起,都是依缘而生,只要前面的条件具足,后者就毫无自主地产生了。要去找它的主人,找它的负责人,永远无法找到。

世间上的一切法,无不与空谷回音一般,它们都不能独立自主,只有依缘种种外力才可出现。在自然界,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分子、原子,要找到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法,根本不可能。(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我是学会的学员。慈诚罗珠堪布在《慧灯之光·心经讲记》中说:万法都是在空性中无因无缘忽然产生的。这与胜义当中是空性,名言当中因缘和合而生的观点不太相同。弟子不是很理解,请上师开示!

答:这个问题应该问慈诚罗珠堪布,不过我也可以代他给你回答。比如说云,从虚空的本体来讲是不存在的,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云是存在的。虽然表面看来云有显现的因缘,但从虚空的本体来衡量时,它确实是忽然间无因无缘产生的。包括烦恼障和所知障在内的万法,都是这样一种情况,这在二、三转法轮中都有宣说。所以,对世俗法真正观察时,也是没有的。虽然有显现,也是忽然间从空性当中无因无缘产生。这一点,以中观的理证完全可以成立。(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在大学的教育计划中,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需要四年时间。由此我很好奇:一个众生从凡夫位到佛位,是不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每个人的根机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会不会还是有一个大致的定数?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很好奇生命的起源,想请您开示一下如来藏光明的问题,因为搞不清楚从如来藏光明里怎么会突然衍生出生命的。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说生命来自如来藏的一念妄动,那成佛以后,证得如来藏光明以后,会不会因为一念妄动又堕落成凡夫呢?

答:第一个问题。成佛的确有一个过程,按照显宗的基本观点,就像学校里这样,大学读四年,研究生、博士生读三年甚至七八年,这样的定数在佛教里也是有的。佛经中讲过,根据众生根性的不同,有些三个劫成佛,有些要七个劫,有些要三十三个劫。有一部论典叫《三戒论》,也讲到整个成佛的过程,需要三大劫、七大劫或者三十三大劫。而最常见的讲法是"三大阿僧祇劫"。

而无垢光尊者在著作《遣除心之黑暗》中说,以上都是根据众生心力的不同,按照最底线设置的"定数"而已,实际上如果是利根者,在短短的时间内也可以成佛。他引用《中般若经》中的一句话:"获得现见诸法清净法眼之大菩萨,若欲求正果,则七日亦可现前无上菩提圆满佛果。"利根菩萨想成佛的话,七天就可以了。对于这些教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成佛快慢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众生在断除分别念的窍诀运用上,有利根和钝根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心最开始是光明的,后来怎么出现无明,或者说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第三世噶玛巴自生金刚专门写过一部论典叫《宣说如来藏》,噶举派的一位大德为它写过注疏,我也想翻译这部论典,但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这里面就讲到如来藏的本体像虚空、大海一样,虚空中会突然起现云雾,大海上会突然涌现波浪,用这些比喻来解释如何从如来藏光明中出现生命的起源。其中还讲到了更细微的,包括每一个无明、每一种因缘产生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虚空中的云,是很可能再次起现的,但证得如来藏光明之后,心为什么不会再退返呢?对这个问题,法王如意宝写过一部论典,叫《本基当中显现基现》,大概有三十多页,是法王所有著作里最重要的一部。论中就直接讲了在最初的第一刹那,众生是如何迷乱的,普贤王如来又是如何获得佛果的,对这方面的分析非常透彻。其中用了一个比喻:就像水银经过消毒之后,不会再有毒性;同样的道理,如来藏彻底遣除障碍之后,也不会再次迷乱。法王的这个比喻说得很清楚,获得成就之后是不可能再退返的。

不仅是法王的论典,因明的《释量论》中也讲了这方面的道理。它用的比喻是:就像烧坏的种子不会再发芽;如来藏上面的污垢一旦被净除,也不会再回到原来。或者说,成佛后所显发的果位功德,跟基位还是有所差别的。

这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懂。(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第一念无明如何产生

问:我是苏州大学的讲师。汉传佛教常以比喻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如水,由无明风起,产生了假有的波浪,波浪也是水性。我的问题是,无明风是怎么来的?生起的可能性在哪儿?

答:对如来藏与无明的问题,佛教中有水和波浪的比喻:大海的水,喻如来藏光明、无为、寂灭的本体,波浪喻无明;也有虚空和乌云的比喻:虚空喻体,乌云喻无明分别。

无明是怎么来的?

它是忽然性的。就像波浪,和大海的体相对,它是忽然起的;就像乌云,从虚空这一无为法、不变更的本体来看,乌云是忽然起的、暂时的。因此,如来藏的本体恒常,而无明烦恼则可以分离。不过一个被无明所困的人,只有通过修道来到十地末位,无明所包括的一切分别心识,才会由粗到细渐次转依离去,从而呈现如来藏的本体光明。

这个本体光明是不是新生的——原来没有,成佛了才有?不是。原来就有,到了佛地只是现前它而已,除此之外,并没有一个其他的本体重新展现。

既然原来就有,忽然性的无明又是怎么起的?

是依靠因缘起的。不过这种忽然性的起现,以我们粗大的认知发觉不了。就像在无为法的虚空中,有为法的乌云一定是依靠了某种因缘才会起现,但这种起现不易察觉。

正因为无明依靠因缘而起,所以它是可以远离的。如来藏的本体常住,只是暂时被无明遮住了而已。

那无明和本体是什么关系?

禅宗、密宗都认为,就像波涛不离海水一样,当你不认识的时候,大海是大海,寂静不动,波涛是波涛,汹涌澎湃;一旦认识的时候,波涛就是海水。同样,迷的时候,我们认为有种种相的差别;悟的时候才会知道,在实相层面,"起心动念无非智慧",就像波浪刹那不离海水一样,无明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如来藏的智慧。

事实如此,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第一念无明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

答:无明应该是从当下产生的,个人理解,时间这个概念是无明的产物,如果无明本身还是从时间当中产生的,那时间就成了绝对的坐标系,而佛菩萨的境界都是可以超越时间束缚的,所以,无明始于当下。(正见C1)

问:既然如来藏来性清净,那我们一开始的那一念无明(最最最初的那一念)又是怎么来的呢?

答:这个问题很深,如果以后有机会学习密法正行可以详细了解。从某些方面来说,如来藏本身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并不是先有时间,然后再有如来藏,当你证悟了如来藏的境界之后,完全不受时间所束缚。从某个角度可以说,如来藏从来没有被染污过,如来藏的本体从来不存在无明,之所有有轮回,是因为你没有认识如来藏,所以可以说,无始始于当下,当下的每一秒,只要你没有认识本性,你都在重复着"最初一念无明"的过程,看似分分秒秒流逝,其实如来藏本身是超越时间的,在梦里你可能经过了无数年,醒来的时候会发现原来一秒钟都不曾真实存在过。(正见C1)

轮回流转的因缘和过程

生西法师《定解宝灯论》辅导笔录第18课:【自他依靠实执或者我执,周而复始入有海。我执是对于我的一种实有的耽执,如果一个人相续当中有了无明的实执,就会执著我和我所,开始执著万法。在《入中论》当中说:"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就是说最初众生依靠无明执著我,然后通过我而产生我所执,逐渐开始流转轮回。所以我执是一切众生最根本的敌人。

如果在名言谛当中有一个了义的敌人,那就是我执。因为有了我执,为了保护自己的缘故就开始做很多的事业。如果我受到伤害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抵御,这样就造下了很多流转轮回的业。然后为了自我享受的缘故,就会追求很多的物质、财富,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多的冲突,并由于很多实执而造业。此外,还会通过我而产生自他的分别,比如自宗、他派,或者自己的团体、他人的团体等等,这也是通过执我为实有而引发的。如果有了执著的状态、有了业,就会入轮回,开始连续不断地飘入到三有轮回中。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实执的确是一个最根本的敌人和毒素。

......

如果我们不想再流转轮回了,一定要遣除实执。遣除实执的对治是什么呢?就是无有我的执著相。佛法中有很多对治的方式,有些通过修慈悲观、不净观等方式来对治烦恼,有些通过修无我的方式来对治烦恼。其中慈悲等方式是一种间接的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的方法,它是为了压制相续当中的贪心和嗔心。但如果真正想要从根本上对治我执,必须要修实执的对立面。比如要断除实执,修持它不存在的空性就可以。

如果认为有一个我,必须要修持无我,也就是说必须要修持和它相矛盾的法,就像灭火必须要用水一样。因为水和火二者之间是不能并存的相违方式,所以水的力量很强,火的力量就不会增长,乃至最后可以完全消灭。如果想真正打破实执,必须要修持空性;如果要打破我执,必须要修持无我,遣除执著的对治就是无有我的执著相。慈心和悲心等因为是可以和我执并存的缘故,所以并不是一种根本的对治法。

无我的单空恰恰是它的对立面,是最直接的对治法。如果我们要打破实执,最殊胜的修法就是修持单空。而且实执是第六意识上粗大的执著状态,修持单空也是在第六意识上修一个实有不存在的单空。单空、无我可以通过分别念修持,而且无我和单空就是实执的直接对治。如果我们要真正地把实执对治掉,修持无我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分析了众生流转的情况,找到了流转的根本,也宣讲了遣除流转根本的对治法。

问:既然有转世轮回,那我们灵魂最深处的本我,是不是延绵不绝的?我前世的性格会不会有一个继承?

答:在转世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灵魂是不断延续的,前世的性格也会有一个继承。这方面,佛经中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和依据。

现在有些人行持善法、开发智慧非常非常容易,而有些人,尤其是前世做过牛马的,思维分析就特别愚钝。这些差异的根源,生理学中认为是"基因",而在佛教中,则归于阿赖耶上的善恶习气。

当然,这些习气也是可以不断升华的,通过一世二世乃至无数世的努力,最终能净化一切恶习,获得佛菩萨的果位。我们每个众生都有这样的提升机缘。(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量理宝藏论释》第58节课:【总的来讲,我们自宗认为,三界轮回的根本因就是无明。所谓无明,按照心和心所一体的观点来讲,就是我执——萨迦耶见,我执萨迦耶见就是无明。就像《入中论》第一个颂词所讲的那样,众生因为有了我和我所执,一切轮回的迷乱显现就会自然而然出现。有了无明,面对悦意的对境就产生贪心,面对不悦意的对境就产生嗔心;有了贪嗔心就会造善业和恶业;有了善恶业,在业风的吹动下就开始形成六道轮回。所以,十二缘起后面的其他支就不断出现。因此,轮回的根本就是无明,并不是你们外道所承认的身体、业等。

分别来讲,我们现在根的六种内处,是从以前的处当中产生的。《释量论·成量品》里面有一个教证,《前世今生论》也引用过。怎么从以前的处当中产生呢?意思就是说,我们即生中的六根是从前世的根当中产生的。在前世的根作为近取因,前世的心作为俱有缘的情况下,色界和欲界的众生的六根可以出现。如果前世俱有缘的心识没有执著色法,那么我们虽然有了前面的近取因——根,但是因为没有心识俱有缘的缘故,就会转生到无色界当中去。因此,我们即生当中的根的近取因是什么呢?就是前世的根。俱有缘是什么呢?前世的心识。前世的心识必须要对色法有我所的执著,如果我所执著的俱有缘通过禅定力完全已经摧毁或者压伏,那我下一世不一定转为有色根的众生,不一定变成这样,可能转生为其他众生。所以说,应该依靠他处的根而产生。但是,根与识二者的贤劣、好坏是依靠它们的增上缘——业来操作的。增上缘的业怎么操作的呢?比如说我的根或识好不好,这都是依靠业起作用而产生的。

这一点,没有学过因明的人可能有点困难,从前世的眼根当中产生今世的眼根,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接受不了。但实际上,不管是我们到了中阴身也好,或者是现在人活着的时候,有时候色根由真实的色根作为因,有时候并没有真正的根,只是以习气的方式来附属,这种现象倒是有的。

通过分析我们完全知道,今世的根是通过前世的根而获得的。这种道理,月称论师在《四百论讲义》里面用鸽子的比喻来说明:今世的身根为什么会出现前世身根的标记呢?这就是缘起,有一种近取因,近取因的不共缘起已经浮现在身体上面。否则,以现在的科学再怎么样衡量也只能成为一种奥秘,除此之外根本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理解。】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中论讲记》观十二因缘品:【庚一、(能引之因):众生痴所覆,为后起三行,以起是行故,随行入六趣。众生因无明愚痴覆盖,为后世造作了三种行业,以起了这三种行业的缘故,就随业入于六趣。

在十二缘起中,以无明的因缘产生行,以行的因缘产生识,以识的因缘产生名色......这样前前产生后后,后后以前前为因,就构成顺行的十二缘起。《俱舍论》宣说了十二缘起以三世圆满,并分出了两重因果。首先讲第一重因果——能引所引因果,本颂讲能引之因——无明和行,下四颂讲所引之果——识、名色、六入、触、受。

一切众生在未获得解脱之前一直都以十二缘起在轮回中流转,就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所讲的瓶子里的蜜蜂、井中的水车一样难以寻觅其开端。也就是说十二缘起是无始无终的,它并不像绳子一样有头有尾,虽然十二缘起的最初支是无明,但它又连接着老死。

一切众生都有无明愚痴,众生本来的心性被无明愚痴遮覆,为了后世而生起三行。"三行"指的是善、不善、不动三种业(月称论师说可以解释为身口意三业)。善业就是十种善业,不善业就是十种不善业,不动业就是指四禅八定,这种业不像欲界的业遇缘就会转到其他趣成熟果报,它的异熟果报的界、地都是决定的,而且此种业为禅定所摄,故名"不动"。众生随着这三种业就会投生六道:以十善业可以投生到欲界人天等善趣;以十不善业则要转生三恶趣;以不动业将会转生到色界与无色界。

有情受生有四种情况,《解深密经》云:"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此处主要是从胎生的角度来讲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2011.12《人生格言系列3:永别血腥和杀戮》:【什么是生命的真相?

《生命之科学》,是十九世纪对生命大检阅的巨著,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物学家一致认为:就是在生命之中产生生命。他们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遥远、未知的源泉,如同一条无限的河流。

一朵花的生命源自何处?生物学家们说,它的渊源,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无始以来"。表面上,它由种子产生,但种子源于之前的一个种子,之前那个种子,也从前面的种子而来。如果它不假因缘,凭空出世,则随时随地,虚空中都可以出现一朵花。

从植物延续的道理类推,众生的生命,他们光明的心,也源自遥远、未知的甘露之泉。它有没有一个初始?如果有,它是什么样的呢?生物学家认为,人类的起源是一个未知法。

佛经中也说,生命轮回的次序有十二个阶段:由愚痴造作善和不善等行为,分别转生为六种不同的生命:天人、非天、人、动物......这样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如同种子开花,花朵结果,果实又出生,一直这样轮转,在一个圆圈中。或者说,生命的最初开端极其细微,是无限的。

既然未知数可以在心上安立,也可以在物质上安立。

生命的真相是,生命之源从未间断,在不同的生命形式中流转,包括在动物的身体中,乃至我们最终超越生死之前,将一直延续下去。今生的任何心行,对我们未来以何种生命存在、感受何种苦乐,将产生决定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现代人认为,人死如灯灭,如风吹散灰尘,无踪无迹。这种卑劣的见地,是人类未经观察、思考的愚痴表现。不说《释量论》等论典中尖锐有力的推理,即使运用一般世间之理,也能推翻这种贻害万年的谬说。

佛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说,无论是天文学、生命学还是人类学、社会学,任何一个学科都能在其中找到最深奥、最隐秘的答案。热爱真理的人如能深入佛陀智慧的无尽宝藏,真理之门一定会为他打开。

当他伫立世界之巅,掌握真理之钥时,他会喜极而泣,放出真正的利他之光。这时,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致力于所有生命的福祉。世界也会因为他,增添了一分祥瑞与和谐。】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当最原始的无明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已经离开了光明,来到了心的第二个层面。最原始的无明是什么?就是当内心很平静、很放松,却还没有进入光明的时候,内心当中没有任何念头,肯定的、否定的、好的、不好的、痛苦的、幸福的......所有的念头都消失无踪的状态。

详细而言,心的初始起源,是光明;之后,在光明当中稍稍产生了一些波动;当波动发生以后,就产生了我们的第一个最原始的无明意识。此时虽然光明依然存在,但最初产生的原始无明意识便已经和光明分离,形成了我们的意识。此处的原始无明,就像大海中的波纹。虽然波纹还没有形成波浪,但与静静的海面还是有点不一样,开始有了一点点的波动。

在佛教里面,从光明当中产生无明的概念本身,也是一个难题。光明当中怎么会产生无明?其实,轮回的源头,既可以说远在天边,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都在轮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轮回近在眼前,因为当下的光明就是轮回的源头。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去了解、研究密宗的相关论著。

宇宙当中的所有天体,包括银河系、太阳系,都有它的轨道和周期。人的生命也有这样的周期,直到成佛之间,永远都不会自己停下来,因为它的动力、生命力始终存在。生命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周期从起点到终点一直循环不止。

起点是什么?就是光明。终点是什么?还是光明。光明既是轮回的起点,也是轮回的终点。这些道理当中,没有任何信仰的成分。无论是谁去研究、去体会,都可以感知到。因为我们的心灵结构,是没有区别的。】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无我的修法:【认识轮回的根源

今天我们为什么做了凡夫,为什么流转轮回呢?这不是人格化的上帝的安排,也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么简单——"无因无缘"。对凡夫而言,生命的前后两端——过去世和未来世,是非常模糊的,我们只知道中间的一段——现世的几十年而已。生命的起源和归宿是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的事情。正因为这样,虽然有很多教派或个人就此问题创立了常见、断见等种种观点,但是,没有一人能真正说清生命的真相。只有佛陀才能够清楚明白地揭示出生命的源头和归宿究竟是什么。

是什么将我们束缚于轮回中的呢?

我们不是自愿流转轮回的。我曾讲过,有些人在催眠的时候,说自己是故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也许真有这样的感觉,也许是在胡说。但无论如何,这都应该是自己的幻觉,是不太可能的。实际上,除了那些度化众生的菩萨以外,没有一个人在临终时有主宰自己来世去向的能力。我们一直都是毫无目的地漂泊于轮回当中,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也没有一种外在之物在束缚我们。人们总是以为,是外在的事物约束了我,为了生活我必须去工作挣钱,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就没法生存。之所以这样认为,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在这样做,所以我也要这样做。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世事是必须要做的,放下了也就放下了,只是我们认为这些事是肯定要做的,才会始终放不下。

但是,有一样东西始终迫使我们漂泊于轮回当中。它,就是我执,这个我执不是身外之物。

有了我执,就有了贪嗔痴。我们经常生起的贪心、嗔心、痴心、慢心、嫉妒心,都来源于我执。假如没有这样的我执,有没有可能产生贪心,有没有可能产生嗔恨心呢?不可能的!

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执。同样,外境也不是独立的,而是内心的产物。

关于外境和心、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有种种学说。一些人说外境是心的产物,另一些人却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实际上,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根本不在我们普通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范围之内。虽然古往今来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认识,下过许多定义,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因为问题本身,已经超越了普通人感官、意识的范围,他们也没有能力去辨别清楚。

其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并非精神是物质的产物,而是物质是精神的产物。这一点是有办法证明的,不仅有理论可以证明,还有许多前辈修行者亲身经历的种种实实在在的事例可以证明。】

问:我是2013级研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您刚才说我们人性是善的,但由于外界的诱惑而被恶染污。我想问一下,这个"恶"是从哪里来的?

答:很好!就像天空本来是清净的,乌云是偶尔来的,同样,我们的心也是清净的,恶是依靠外缘偶然产生的。

拿贪欲来说,如果你周围有很多人都在不择手段地赚钱,这种环境就会给你带来影响。但你若是住在寺院里,可能就不会有什么贪念。所以,依靠环境、朋友等因缘,可以让你生起恶心。犹如乌云暂时会障蔽虚空,同样,以因缘产生的恶,也会暂时障蔽我们的本性。(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如何结束轮回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前面讲过,即使有了出离心与菩提心,也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所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指轮回的起源。如果不去破坏它,轮回随时都有可能产生,这样则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因而,我们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去证悟缘起法。】

问:六道众生何时不再轮回?

答:虽然总体的六道不会终结,但是分别的六道可以,比如我、你、张三、李四等某个众生的轮回是可以终结的。什么时候证悟了二无我空性,什么时候就终止了轮回。从小乘的角度来讲,证悟了阿罗汉果,三界的烦恼断尽了,就可以出轮回;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初地菩萨就脱离了轮回。(生西法师)

问:如果真的解脱了,解脱轮回了,那神识到哪里去了?还在这个地球上吗?

答:无所来去,这个地球也是心的显现。(正见C1)

轮回万法的本体是心

问:轮回的本体与人的心或灵魂有什么关系?

答:所谓轮回,就是在六道中不断轮转,其中天、人、阿修罗是三善趣,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趣。今生作恶,来世会转生三恶趣。今生行善,来世会转生三善趣。如果行持出世间善法,就可以超离轮回。这些道理在佛经中有广说。

轮回的本体就是心或者灵魂。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做过各种众生,这都是心被业力牵引所致。在流转轮回过程中,由于经历不同,众生的习气也不尽相同。以两兄弟来说,先天的父精母血一样,后天所受的教育也一样,然而由于宿世因缘不同,很可能一个人性格善良,另一个人性格恶劣,爱好、特长、能力也各不相同。

如果要深入分析流转轮回的这颗心,就必然涉及到佛教的第三转法轮。第三转法轮认为,心性光明永远不会消失,在凡夫位时,心被客尘烦恼遮蔽,成佛后,一切客尘烦恼都无余清净,平庸的凡夫心转依为如来的智慧。这个过程好比提炼黄金,刚开始黄金与杂质相混,通过反复提炼,最终才成为无垢的纯金。

佛教极为重视对心的探索,我也希望你们对心作一番探索。如果懂得了心的来龙去脉,人生的很多问题会看得比较透,处理起事情来也会游刃有余。(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唯识宗与密宗都承认有物质,但这个物质是意识创造出来的,物质的创造者不是上帝、造物主,而是众生的意识。在众生的意识里,能储存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佛教称之为习气。当习气的能量释放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显现外面的世界、众生等景象,所以,外在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我们的内心。】

慈诚罗珠堪布2012.08.01微博:【很多人问:轮回的源头是什么?轮回的源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其实,前一念头消失,后一念头尚未诞生的空间,也是一种轮回的源头。】

究竟上轮回从未真正存在

问:按照慈城罗珠堪布生命的起源的讲解,其中他说到高于显宗低于密宗的说法,一开始世界是如来藏,后来产生一念后形成了现在的世界,请问这一念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生命的起源是如来藏?这时的如来藏是否就是金刚经中佛陀说的不可说的一合相?这个观点所描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山河等器世界是如何次第产生的?

答:如果以后有机会学习密法可以详细了解。一方面如来藏肯定不是"一合相",因为如来藏是无相的,超越了概念的范畴。一方面你需要知道,如来藏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从某些角度来说,我们所经历的许多时间和空间都是轮回的产物,并不是先有时间空间再有轮回,因为时间空间本身是轮回的一部分,就像你在梦中有山河大地和时间概念等等,而一旦醒来,梦里的空间和时间都不存在。(正见C1)

问:轮回会结束吗?众生都能成佛后那世界上只剩下佛了,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是否又回归到如来藏的光明中?

答:许多场合提到,总体的轮回不会结束,众生不会被度尽。从个体的角度,你的轮回会结束,当你成佛之后,你的觉悟不会消失,换个角度说,当你觉悟的时候你会发现,轮回从来就没有真正存在过。(正见C1)

问:众生未发生轮回前面目是何样?何故生起轮回?本来自性清净,以何因缘坠落轮回?将来脱离轮回尚能坠落吗?(林火寿)

答:本来面目,清净不动,无体无相。一念不觉,而生幻有,因迷妄动,遂有轮回。此本来面目,喻在矿之金,自不免于尘沙之累。若经修持,断惑证真,超出轮回,喻淘炼成器之金,便不再被尘沙,故不坠落矣。(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按照佛经的指示,每个意识都可能依附一个肉身,肉身死去,意识再投生,如此轮回。那么,最初的意识哪里来?

答:许多时候对于普通人讨论这个问题是比较难的,就像你在梦里,梦里有一个意识,可以思维有喜怒哀乐,但是在梦里的时候你很难想起你是怎么进入梦的,可以说轮回是一场梦,轮回是无始的,在梦里你可以有许多时间概念,醒来的时候发现,梦里的一年两年十年一万年都不曾存在过。(正见C1)

问:人的第一世从哪里来的?第一世的行为的因从哪里来的?佛经里面有没有讲这些相关的,还是不是我们应该了知的?

答:从某些方面讲,时间本身是轮回的一部分,实相本身是超越时间的,所以难以用时间来衡量实相,比如你在梦中,梦里的你有10岁,你在梦里可以往前推,9岁,5岁,1岁乃至更往前,但是你很难在梦里推出你是怎么进入梦的,因为梦里的时间只在梦里存在,现实当中没有梦里的一切,所以从某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当下的每一秒都在重复着轮回产生的过程,都在反复运作着第一刹那,除非你觉悟。总而言之,时间空间本身是轮回的一部分,一旦成佛,时间空间都不成立了,许多圣者可以"以一念见三世","尽一切劫为一念",你在梦里度过了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可能才刚刚睡着,你在轮回里度过了无数劫,醒来发现轮回其实一秒钟都没有存在过,没有时间本身,从来就不存在时间。(正见C1)

资料附录

附录1:《慧灯之光》第03册《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2016-06-08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虽然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不是一个具体的修法,而只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但这个知识却与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十分重要;另外,除了少数一心念佛的老人之外,很多佛教徒也极其关注这个问题。鉴于这两个原因,所以有必要讲一讲。

一、轮回的起源

(一)总结

首先提出问题,佛教对于生命的开始、物种的起源究竟是如何解释的呢?换言之,众生、轮回或者所有的生命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基督教以及现代科学等宗教与学科,都对宇宙的产生表明过自己或清晰、或模糊的观点,所以很多人也想了解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另外,如果能将这个问题了解得比较透彻,就能成为修行的动力,无论对修习密法还是显宗的空性和如来藏,都会有一定的帮助。所以,今天就以生命的开始或者诞生,即佛教的"物种起源说"为话题来进行讲述。

对于这个问题,显宗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显宗认为,轮回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如同十二缘起中所讲的一样,在十二缘起的最后是老死,老死结束之后,又是无明,就这样周而复始、轮转不息。

密宗对于这个问题却有着非常具体而确切的解答,但此处不讲密宗的实际观点,而只向大家介绍一些不显不密、亦显亦密的中立观点,以便使大家能对此有一些浅显的了解。在将加行修得比较好了以后,就要进入正行的修法,在进入正行修法之前,如果能掌握这些理论,修行就会更有把握,并会成为激励下一步修行的动力。

基督教等外道认为,世界是由上帝等造物主创造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则认为,雨水的聚集汇成了海洋,在海洋当中形成了有机物,有机物又形成低等生物,就这样逐渐地从海洋动物、两栖动物演变成爬行动物,从而进入陆地,最后慢慢进化成人类。

关于这些观点,大家应该比我更清楚,所以这里不必广讲。

(二)建立佛教的观点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所以说是"远在天边";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束,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首先我们讲最远的轮回开始。在凡夫人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星球、没有时间概念、没有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非常宁静的空间中,只存在着如来藏的光明。

如来藏的光明是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凡夫感官思维的范围,无论说如来藏的光明是有还是没有,都同样不能如实地表述如来藏的本体。但以我们的语言来描绘如来藏,就只能说它是光明,因为它一尘不染、清明纯净,不存在任何污垢、烦恼与执著。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的起源是如来藏,物种的起源也是如来藏。

与外道所讲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大相径庭的是,众生的第一个念头,产生于如来藏光明的境界。

为什么从光明清净的境界中,会产生具有执著的不清净念头呢?因为,虽然本基如来藏是清净无垢的,但由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产生过轮回,也没有经历过修行,所以具有某种非物质的、产生执著的可能性或者能力。这种可能性,佛教称之为习气或者种子。因为这种习气的存在,所以在如来藏中随时都可能产生第一个念头。

这就像水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微风的吹拂下,就会泛起层层涟漪,吉他、琵琶的琴弦,在经过轻微的拨动之后,就会发出声响一样。

在第一个念头产生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幻觉,如同中阴身所看到的一样,一旦这些幻觉产生,众生就立即将这些幻觉分成了"他"、"我"、"内"、"外","我在里面,幻象在外面"的执著。此时还没有形成外面的物质,只是一种内在的感觉。随着执著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就逐渐形成了外面的山川草木等等幻象。这就是最远的轮回起源。

这种说法有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呢?有。这个证据,就是"近在眼前"的轮回开始。

除了因车祸、暴病等而突然死亡的情况之外,每个人的死亡,都会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当然,不具备人身的天人等众生,则不会经历这些过程,因为人体具有独特的气脉明点,依靠与其相应的意识,就可以感受到其他五道众生所不能感受到的特有程序,在这些程序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会昏厥,这才是死亡的最边缘。

现在经常会有一些所谓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人,津津乐道地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死亡"历险记。但这些经历只是早期的一些感受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死亡,更不是中阴的现象。

昏厥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是几分钟,有的是几小时,有的是一两天,在从昏厥中苏醒过来之后,就会进入轮回尚未开始之时的、既非轮回也非涅槃的境界。

虽然说是"进入",但这只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便而已,实际上根本没有进入不进入、由谁进入、进到哪里等等的概念。以前所有的意识,以及在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有概念、观点、感受都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如来藏。这里的如来藏,与轮回尚未产生之前的境界完全是一回事。

虽然每个人都会进入这个光明境界,但没有修习过密宗的人对此就不会有什么感觉。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境界只是在一分钟、一秒钟,甚至一秒钟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一瞬间就飞逝而过。

但修行人在进入这个状态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状态进行修行。西藏很多上师,特别是修习大圆满的上师,常常在死亡之后的七天或者三七二十一天之内,即使在严寒的冬天,身体也不会冻僵,因为他们还处于这种状态之中。按照经书的说法,这种状态还不能称之为死亡,因为它与生前打坐时的状态是完全相同的。在这种状态中,有些人的肉体就缩小了,这些情况在藏地比比皆是,你们肯定也听说过很多,对于懂得藏密的人而言,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为什么他们的肉体在死亡之前不缩小,而在死亡之后却会缩小呢?因为在这个空间当中,生前的所有杂念已经消失殆尽,没有眼耳鼻舌身的五根识,也没有意识,甚至连阿赖耶识都不存在;没有执著,没有烦恼,只剩下纯净无垢的境界。所以,死后修行的能力,可以远远超过生前打坐的能力。

无垢光尊者说过,无论这个空间存在的时间是一小时、两小时,还是一天,此时的境界与佛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佛的境界、轮回尚未诞生之前的境界,以及死亡之后从昏厥中苏醒过来的境界三者是完全一体的。因为佛陀经过修行,已经彻底地断除了烦恼,对于佛而言,烦恼永远也不会再生。虽然凡夫也能在片刻当中处于这种境界,但因为没有修行,就不能阻止烦恼的产生,而只能让这种境界停顿一会儿,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并产生新的中阴身。中阴身的第一刹那,就是在这个境界中产生的。由此可见,这也是一种轮回的开始。这种轮回的开始,与生命诞生初期轮回之始的境界、过程是毫无差别的。

这些说法有没有证据呢?有。所谓证据,就是有些修行人在把握住这个机会之后,就可以处于这个状态中永远不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属于上等破瓦的法身破瓦。当然,对于没有任何证悟、没有这方面概念的人而言,这就谈不上是什么证据。因为这些证据只是修行中的感受、直觉,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存在于内心,不是眼睛往外看、一门心思往外寻求所能找到的。所以,他们就无法理解这些说法。

怎样就可以在内心找到证据呢?这就要看西藏的修行人是如何修行的。

很多西藏的修行人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修行当中,经过了千锤百炼,修行境界也日臻圆满,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他们深知:虽然在其他时候也存在解脱的空间,但只有在死亡之时,这种空间才是最明显的。在这种境界来临之际,如果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于这种境界中获得成就。因此,他们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着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死亡对于这些修行人而言,非但不是不愿接受的可怕灾难,反倒是个稀有难得的突破口。

虽然每个凡夫也必然会回到这种光明境界,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一晃而过。虽然上一世的轮回已经结束,但下一世的轮回却会接踵而至。产生中阴身之后,就会去投胎,并再次经历生老病死,最后又回到光明当中,就这样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每五六十年、七八十年就要经历一次这样的轮回开始。

更近的轮回开始,就是每个昼夜的二十四小时所经历的轮回始末。在白天的一切活动都结束之后,就会进入深度睡眠,在深度睡眠当中,又有可能经历类似于前面所讲的空间——粗大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已经消失,但细微的阿赖耶识却没有中断。之后,这个空间会随着梦境的出现而结束。当然,如果整夜都处于梦境当中,那么这种位于深度睡眠之中的状态就不会出现。这也是一种轮回的开始。这种轮回的开始,我们几乎每个晚上都会经历,所以说它是"近在眼前"。

你们也许听说过,有的修行人可以昼夜连续不断地处于光明境界当中,对于这些人而言,打不打坐、睡不睡觉已经无所谓了。这种修法就称为"睡眠光明"。

离我们最近的轮回开始,就是一个念头的产生。每个人在每一刹那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也许是一秒、两秒,乃至百分之几秒、千分之几秒,虽然时间极其短暂,但其间也经历了一次轮回的始末。

比如说,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嗔恨心,无论这个嗔恨心持续多长时间,当它最终在没有任何去处的情况下结束时,假如又产生了一个忌妒心,则在嗔恨心的结束与忌妒心的产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光明空间。修行人白天所修的光明,就是这种每个念头之间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光明。

但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说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锻炼,缺乏修行的经验,所以抓不住这个机会,在尚未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这个空间已经转瞬即逝,我们又会被新的念头所控制,就像忌妒心的产生,这也就是一个最短暂的轮回开始。

最远的轮回开始,在轮回诞生之际;其次的轮回开始,在众生每次死亡之后;再其次的轮回开始,在众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后;最近的轮回开始,则在刹那刹那的念头之初。这些轮回的开始,既不可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也不可能用世间逻辑来推理,只有通过修行人自己的内证才能找到。一旦能找到这种开始,也就找到了轮回诞生的初始。

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解释,就只有在密宗的经续当中去寻找。在这些经续中,将轮回的起源剖析得非常透彻,因为密乘修行人要想把握各种契机,就必须了解这些程序。但我们今天却只讲了以上这些略高于显宗,又稍逊于密宗的观点。

(三)讲述他人的观点

所谓"上帝造人",以及"有机分子产生生命,大脑产生意识"的所谓轮回开始,以及物种起源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猜测而已。到目前为止,既没有任何人可以直接地感受到这一切,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用某种仪器来证实这一切。

科学是无法驳倒上帝造人之说的。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但大名鼎鼎的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过:"事实上,科学并不能否定神的存在,而相信科学又同时相信神并不会构成冲突。我同意科学无法否定神的存在,这点我绝对同意。我也同意,相信科学与同时相信神并没有冲突。我认识很多相信神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即使触及现代尖端科学的人,也无法推翻神的存在,因为这两种思维的境界是互不相关的。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神的存在、造物主的存在,更无法证明造物主创造世界的说法,这种猜测只会越来越站不住脚。

我们大家都知道,以前西方也存在着人类有灵魂与没有灵魂的两种观点。后来笛卡儿创立了二元论,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体。但这种学说在西方并没有成为主流思想。

后来又诞生了神经科学。神经科学认为,因为在大脑的某些部分受到破坏之后,就会对意识产生影响,所以意识应当是从大脑中产生的。很多人在听到这些宣传之后,都信以为真,继而使这种思想成为一种主流,其他思想又开始逐渐淡化。时至今日,很多人又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因为这种说法虽然可以解释某些方面的问题,但同时又出现了很多其根本不能解释的脑外记忆等生命现象。

关于世界与人生的种种解释就这样不断地推陈出新,却始终没有一种学说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这些证据是直观的感受,从世俗谛的角度而言则不可能被驳倒。佛所讲的理论就是不但有直接的感受,也有逻辑的推理。当然,这种逻辑不是普通的逻辑,而是佛教所特有的、极其深奥的逻辑。

二、依佛言教,斩断轮回

我们在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恍然大悟:轮回的开始、如来藏、光明、佛的境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生生世世、每一天、每一瞬间,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它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只是因为无明的阻碍,才将我们与解脱隔断,并使我们产生了烦恼执著。解脱与轮回之间虽然看似有天地之遥,但如果能够证悟,也就近在咫尺。任何人通过修行,都可以从凡夫俗子的境界到达光明涅槃的境界。

如果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的曙光,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因为解脱的渺茫而失望退却了。

佛陀将各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告诉给世人,每个人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指点去锻炼,依照佛陀的方法来控制无明,轮回就会露出原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能断除大部分的烦恼,就可以显露出大部分的空间,这就是密宗与禅宗所说的"开悟"或者"明心见性"。用这种方法来寻找轮回的开始,应该说是非常容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寻找轮回的开头是没有用的。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每个人的经历都如同一场梦,如果在梦中去寻找梦的起源,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因为梦境中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起源。什么时候开始做梦,也就是所谓梦境的起源。

同样,在原本空性、犹如梦境的轮回中去寻找所谓的起源,也只能碰一鼻子的灰。当从梦境般的轮回中惊醒过来以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起源,一切都是一种幻觉而已。什么时候产生幻觉,也就是轮回的开始;什么时候幻觉消失,也就是轮回的结束。

外面的物质世界,就是内心的一种反映。当然,我们并不是在宣扬唯心主义。我曾很肯定地说过,佛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既不是物理学,也不是心理学;但佛教中既有唯物主义的部分,也有唯心主义的部分,还有科学的一部分观点。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佛教就是佛学。为什么叫佛学呢?因为它讲述了佛的观点和要求,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成佛,所以称之为佛学。

佛学或者佛教的物种起源说就是这样的。在通达了这些理论之后,我们该怎样加以运用呢?如何利用这个理论来获得解脱呢?修光明、修大圆满或者其他的藏密都可以,只是大圆满修起来比较容易而已。

如果在今生当中没有证悟、没有锻炼、没有修行,却守株待兔般地等待着中阴身的来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在每天晚上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我们都会进入这种境界,但却从来没有发现、没有抓住,甚至没有丝毫的感觉。那么,将来在中阴身时,也只会是这样。

因此,现在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获得证悟。如果能证悟,则在睡眠的时候也能找到这种机会。在证悟之后,如果能在证悟的境界当中停顿五分钟,中阴的光明就可以停留五分钟;如果能停顿十分钟,中阴的光明就可以停留十分钟。在证悟境界中停顿的时间越长,中阴光明停留的时间也就越长。如果能认识光明,并不中断地在中阴光明中停顿一小时不起任何杂念,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从容地修行。

但现在不要说一小时,在根本没有经历过空性光明的情况下,在中阴时就不可能有任何感受。

证悟的基础,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等加行修法,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要想获得证悟,纯粹是异想天开。衡量加行是否修完的标准,就是观察自己相续中是否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在所有的加行修完之后,就可以开始大圆满的修法,之后就有可能证悟。

证悟并不是万事大吉的最终结果,之后还要经过一些阶段。在这种基础上,如果今生的修行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就可以等待中阴的来临,这样才会有一些把握。如果根本没有开悟,却自不量力地妄想通过中阴法门来获得解脱,就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真正想这样一步步走的人为数不多,而真正能够这样一步步走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我们随时都在经历轮回的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束,但我们却希望轮回能够永远结束,而不再有开头。其实,如果自己能够努力,这个目标也并不是达不到的。在开悟之后,解脱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以上的观点,是成千上万的拥有高度智慧的人,在佛陀的指导下,于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里反复研究、实验的结果,它超越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物种起源之说。

其实,佛教的轮回起源说既可以当成一个常识来了解,也可以作为一个修法来运用。但愿大家能各得其所,并学以致用。

附录2:佛教对进化论与造物论的看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演讲

『2015年10月22日』

作者: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佛陀、达尔文和上帝

(一)古代宗教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很高兴今天有此因缘能够在这里跟大家见面。

人类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相对而言,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在短短几十年当中,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都关心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未来的计划、自身的提升和成功等问题,但现在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既要关心古代的传统宗教思想,也要重视现代的科技知识,同时还要考虑个人乃至全人类的未来。

如果认真去关心并思索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古老的宗教思想和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着一些思想的碰撞,甚至有较大的矛盾和冲突。

(二)神造论与进化论矛盾吗?

很多人认为,神造论和进化论是矛盾的。

在座的大多数人应该对神造论十分熟悉。神造论以《圣经》和一些古老典籍为依据,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最初是由一个造物主,比如真主或上帝等创造的。

后来,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正是以此为开端,很多人逐渐对造物主的存在不再认可。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开始与以往很多宗教学说有了不同之处。

有些人认为,神造论和进化论互不抵触,完全可以相互融合;有些人则认为,二者完全水火不容,并由此而出现了不同的学说。不同学说之间,还发生过激烈的辩论。

其实,回顾漫长的历史,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学说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应当知晓,不同的思想并非一定就是矛盾的。在每一个宗教体系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就好比在每一种科学体系的不同研究领域中,也会有不同甚至冲突的观点。

佛教如何认识神造论和进化论?

今天,应佛学社的要求,我将会简单介绍一下佛教对这两种观点的解读。虽然我个人并不能完全代表佛教,但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而且酷爱读书,还曾经阅读过为数众多的佛教以外的如基督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的书籍。同时,我也阅读过大量讲解进化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古今文献。基于此,我才勉强可以从一个佛教徒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佛教的观点与神造论和进化论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佛教与神造论的比较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佛教和基督教似乎有一些相同点。实际上,很多研究基督教的学者和传教大德们都认为:所谓的上帝,不一定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而是一种抽象的力量,这种力量形成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独立的本体,实际上一直是按照某种生命体系和生命规律延续下来的。

这个观点与佛教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佛教当中,对于生命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我们的心识从无始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果没有解脱,会一直延续下去;另一种是,人类最初的生命可以被称为最原始的光明心性,它并非由谁创造,而是作为一个开端一直延续到现在。

所以,如果基督教的"上帝"是指生命的起源或规律,那就和佛教生命起源的理论有相同之处。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佛教不承认有一位特殊的创始者,以及是由这位创始者在特定的时间,有目的地创造出了世界和人类。

(二)佛教与进化论的比较

佛教和进化论也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不承认有一个特殊造物主的存在。不同之处是,佛教不承认人类是从动物逐渐演变来的,佛经中并没有描述过人类由猿猴演变而成的过程。

(三)都有一个特定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神造论的一般观点是,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最初都是由上帝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体系,依靠这个生命体系,可以一直延续至今。而进化论的观点则是,最初,一个生命载体慢慢变成一个单细胞,从单细胞变成多细胞,然后再逐渐由细胞的演化和裂变,慢慢形成了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等生命体。所以,他们都认为有一个特定的起源。由这个起源开始,才演变出动物、人类乃至整个外器世界。

科技时代的心灵危机

佛教的缘起观

佛教最主要的观点是,我们的起源,是依靠一种缘起。所谓缘起,包含了因和缘。佛教认为,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物质和心识。

(一)物质的因和缘

外在的物质也有其因缘,这个因缘又是由主因和外缘和合而成。以一棵树为例,树种是主因,阳光、空气、水分等就是外缘。一旦主因和外缘都具足时,外在的事物就可以不依靠任何创造者自然而然地萌生。

(二)心识的因和缘

动物和人类的心识,也有独立的因缘,而且同样分为主因和外缘。

心识自身是明清的,与外在的物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因缘,都来源于它。这十二种因缘的衍生与发展,即形成了每个众生之心的生长与不断流转。

我们的心识虽然没有其他的力量,但只要因缘具足,它就可能变成动物的意识,也可能变成人类或其他生命的意识。变成人类时,也许即生是富贵之人,但下一世就可能会变成贫穷者。无论如何,心识就是这样一直不停地流转。

精神财富在某种意义上超过物质财富

现今的人类,总是醉心于研究外在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理论,但对于内心的研究,比如心的分类、功能,以及心可以通过修行获得安宁等方法,却并不太关心。

若以智慧来观察,既然人类的世界包含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应该拥有精神和物质这两个层面的丰华。

有时候,虽然我们的物质财富已经相当丰裕,但我们的内心依然觉得空虚和不满足,这恰好说明我们还缺少精神食粮。相反,当我们的精神财富丰厚充裕,比如,拥有某种信仰、秉持慈悲观和平等观、内心充盈满足感等时,即便无房无车,甚至穿着破烂,但心中却仍然会充满快乐、充满阳光。这说明,精神财富是让我们幸福的主要因素,甚至超过了物质财富。

对内心的研究少了一些

刚才我们在佛学社进行研讨,其中有位学者曾在二十年前写过关于佛教与进化论方面的书籍,他刚刚也说到:"虽然我们研究的进化论是非常伟大的科学,但我们对内心的关注和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对此观点,我深表赞同。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一直在拜访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也接触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研究人员,其中包括研究人类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诸多学者。在和他们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外在物质世界的研究更加关注,并且将大多数的资金、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

按理来讲,科学界某些领域的研究者,比如生物学家、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应该对心识的来源、心识是否独立存在等问题有所探究。然而,我经常遇到的一些神经学家,却只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某个区域的神经元和神经所发生的变化和反应上面;遇到的一些心理学家,也更多研究的是,当我们产生烦恼和痛苦时,应该怎样依靠自己的方式来分析这些心理状态。

总之,目前对于人类心识特征方面的研究,除了个别宗教以外,科研人员的投入寥寥无几。

科学的沉默

有一位叫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的科学家,在193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经用了很长时间,通过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心识,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在我们的自然科学所描绘的世界其实远远不够,虽然它有很多的数据,排列得井然有序,但每次牵涉到一些重要的心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时,科学的沉默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应该仔细体会他这句话的含义。

如今,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我们的祖辈甚至难以想象。比如,现在只要各方面因缘具足,我们就可以任意飞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是哪怕近两三百年前的人都无法设想的。不可否认,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我们同样没有预料到的是,现在人类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也是前所未有地猖獗。艾滋病、癌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病症,在之前的任何历史阶段中,都没有今天这么普遍且繁多。

如此之多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来源于何处呢?我们应对此详加观察。按理来讲,现代人拥有了比古人丰富得多的物质生活,应该越来越健康和快乐,但人们脸上的微笑却在逐年递减,很可能再过二十年,我们都不会笑了。

对于欧洲的人文状况我不是特别了解。在我们藏地,以前生活条件比较窘迫时,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笑声朗朗,脸上随时都挂着灿烂的笑容。然而,今天我看到的情况是,虽然我好些同乡的物质生活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内心的快乐却大打折扣,脸上失去了微笑和光芒,笑声也消失无踪。

当我们内心不快乐或者疾病缠身时,仅仅依靠科学,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我们去问科学家,应该如何解决道德下滑、信仰缺失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时,他们往往会无言以对。这也正是我刚才所引用的那位学者的结论。

面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追溯历史。也许通过宗教的方式,就能十分简单、轻松地解决我们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问题。毕竟,心灵自己就有一套独特的解决方法。

意识是长远的体系

刚才提到的埃尔温·薛定谔,曾在他所著的一本物理学著作中写道:"我们的生命有一个起点,但意识与它是不同的,意识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靠任何其他物质而形成的。"这句话值得诸位学者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生命体系。佛教的《俱舍论》等论典中讲到每个阶段的生命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意识是一个非常长远的体系。一直以来,我们会存有非常多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那么笨,有些人却那么聪明?有些人天生喜爱音乐,有些人对音乐又丝毫不感兴趣?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为何会有不同的爱好?针对以上问题,目前普遍的答案,是归因于父母基因的不同,但这仅是一个理论假设,并不一定完全可靠。我们需要用一种公正的态度来分析问题,这才是科学研究应具备的客观立场。

打破固有的观念,接受不同的文化

我今天并不想特意宣扬佛教的观点,或者去驳斥其他宗教的看法。真正的佛教是无私、包容的,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思想。如果对自己根本没有的功德,为一己私利而凭空捏造、弘扬宣说或过分自赞自夸,都不符合佛教的究竟思想。

佛教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欢迎人们以理性的思考对佛教进行批评和指正。如果对方的观点有道理,佛教完全乐于接受;反之,如果对方的理由无法令人信服,佛教也会提出合理的反驳。因为当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不符合真理或客观事实时,就完全可以推翻它。

对于佛教的辩论,相信很多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会非常感兴趣。但是,当你们准备批评某种观点时,必须要有依据。来自年轻人的某些批评我们可以接受,但如果是仅凭一己的胡思乱想而胡言乱语,这并非真实的批评,我们也不会接受。

现在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特殊时代,此时最重要的,是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我们要打破自己以前的一些顽固保守的观念,尽量勇敢去面对和学习不同的陌生文化。我认为这在当今时代非常重要。

离苦得乐是关键

作为一名学者,需要去研究生命的起源或毁灭等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和掌握如何远离痛苦以及如何获得快乐的方法,则显得更为关键。

佛教的《箭喻经》中有一个公案。

有个年轻人问了佛陀"宇宙的开端是什么?结束是什么?"等十四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佛陀拒绝回答。这并非佛陀无法回答,而是想告诫人们,不要被理论研究所束缚。经中采用了一个比喻:当一个人身上中箭时,肯定应该选择尽快将箭拔出,并马上治疗,而没有必要沉溺于分析箭的来源和做工等理论问题。

这部经典还讲到,我们现在最应关心的事情,应该是怎样解决我们的各种心理问题,从痛苦中获得解脱,以及将来怎样才能获得最究竟的快乐。

《华严经》中讲,在我们这个世界中,还有无数的世界;世界的起源,是在无数万年以前......这些内容,都超出了我们的思维和想象。所以我也经常在思考:科研工作者们绞尽脑汁,通过考古、假设、推理等手段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但始终也没有得出最究竟的结论。大家一直在争论的诸多问题,也往往只是根据一些假设。苦苦得出的结论,又不断被置疑、被推翻。这是否意味着,某些领域其实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意识范围?

神造论与进化论并不矛盾

关于神造学说和进化学说,为数不少的人也认为,二者并不矛盾。2014年10月,现任罗马教皇在梵蒂冈教皇科学院就发表过此类声明,还说上帝并非以魔术师那样的方式创造世界^1^。在他看来,两者观点不但不矛盾,甚至可以用同一个方法来解释。

早在1950年,当时的教皇庇护十二世也在文章中说,无神论的进化观点与天主教教义并不相违,灵魂由上帝创造,但在生命载体的层面,未必不可以有相同的解释^2^

包括宗教人士在内的很多研究者都发现,古文化和现代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虽然二者在文字表述上有些不同,但这些不同之处是可以合理圆融的。

最"了义"的上帝

我也经常思索,也许我们通常所说的神或上帝,只是在某类众生面前,以人格化的形象来创造了世界。但究竟来讲,他或许是指代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佛教的观点分为"了义"和"不了义"两类。所谓了义,是指佛陀最全面、最究竟的观点;所谓不了义,是指佛陀为了度化某种根机的众生,暂时对他们宣说的相对合理的观点,但它们并非佛陀的真正意图,而是度众的善巧方便。就像一位母亲明明知道外面没有鬼,但为了哄孩子,会跟孩子说:"不要出去,外面有鬼。"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并没有太大的过失,因为她有自己的考虑。

我们平时所说的佛陀,就是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但佛陀曾经讲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要把他看作是有形象的。《金刚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意为:如果你们当中有人把我看作是有身形的,或者通过声音来祈祷我,那这个人已经在行持邪道了,他永远也见不到佛陀。佛陀在这段话中想表达的究竟思想就是,最了义的佛陀是没有色相的。

我有时猜测,为数众多的基督教徒是否没有听说过关于上帝的最终解释?最了义的上帝,并不一定是人的形象,也不一定是逐个地去制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为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手工艺,也没有制作的机器。

不同的文明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去年我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遇到一位教授,他对各个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都颇有研究。他认为,所谓的"上帝"是一种爱。我回应道:"我们佛教中也有一种说法,大慈大悲的心,也可以叫做'佛陀'。"

所以,不管是宗教内部,还是宗教与科技人士之间,相互的对话和交流都是很有必要的。

以前你们英国有一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他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再过一千年回头看,20世纪发生过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呢?恐怕不是共产主义,也不是自由主义。如果有这样一件最伟大的事情发生,那就是佛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互相接触,这件事应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我认为,今后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同时,我们也要为人类未来的共同利益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送给科技研究者的一段话

最后,我听说伦敦大学一方面非常崇尚科学,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年轻人专门研究佛教,并经常禅修。

我想送给各位一句话:"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是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讲的,我在其他场合也多次引用。我与他本人也曾有过交流。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科学家辛辛苦苦地爬到山顶时,却发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思想早已在那里恭候多时了。这句话值得我们在座的人加以思考。

要有一个公正的判断

如果这句话是像我这样穿着僧衣的佛教徒说的,你们也许会认为:"因为你是佛教徒,所以才会这样讲。"但朱清时是一位一辈子都在研究科学的学者,他为何要这样说呢?我当时也很好奇,还专门问他:"你为什么要说出这句话呢?这是你的真实想法,还是另有原因?"他回答说,他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并且,他还在自己的一篇很重要的物理学文献中以这段话作为结尾。

朱清时曾任校长的科技大学在合肥,我以前在那里做过一个主题为"喧嚣中的宁静之道"的讲座,并和该校的师生做了一些交流。当时有很多老师支持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佛教的思想确实非同凡响。

我曾经也说过,如果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应该一直在进化,思想也应不断进步。然而,时至今日,回溯两千五百年前古人的思想,我们却会发现它们依然深不可测。

我并没有特意宣扬佛教的意图,因为我也十分推崇客观的理论。所以,无论是信仰科学、佛教还是基督教,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公正的判断。即使没有信仰,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相信真理。谢谢大家!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