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供水

答疑专题019——供水的注意事项

目录

一、有关供水的答疑

1. 供水的意义

2. 供水的仪轨

3. 用什么水

4. 换水时间

5. 供水杯的摆放与材质

6. 供水的地点

7. 撤水供之后如何处理

8. 供水的其余注意事项

二、有关供水的教言集锦

1. 供水的方法——供养应该依照善知识的技巧去做

2. 供水的功德

3. 供水与其他修法

一、有关供水的答疑

供水的意义

问:课本中说每年行持10万遍水施,末学不理解。

答:水施是一个仪轨,大恩上师现在没有翻译。有专门的水施仪轨,通过这个水施仪轨行持。虽然我们没有正式的水施仪轨,但是也可以行持,比如在倒水的时候,念七遍以上观音心咒,也相当于是一种水施了。每年行持就是通过水施积累资粮的意思,如果没有行持水施,通过烟施也可以,平时习惯性地念观音心咒来做加持也可以的。(生西法师)

参考资料:【我们通过这些教证、公案可以知道,平时倒供水的时候看不到,有很多饿鬼抢夺倒出去的水。这时候按照大恩上师的教言要念观音心咒,如果有水施仪轨就念仪轨,没有就念观音心咒。大恩上师说如果念七遍以上观音心咒,饿鬼的喉咙、嘴巴就能够打开,可以吃得到,吃下去的饮食不会变成火或其它燃烧的东西。而且念心咒之后它们抢得不厉害。因为念观音心咒,通过观世音菩萨的加持,这些食物、水变得很多,它们每个都能拿到自己的一份,所以不会互相抢夺、殴打,这些痛苦不会有。】——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46课

问:供水时,按杯数算,还是按水量算?108杯和7杯的量是相同的,功德也是相同的吗?

答:原则上供水越多越好。108杯的供水和把108杯的供水装在一个大杯里供,水量相同,细分不同。比如把水龙头接好了,放一大缸就行了,觉得很省事儿,但修行的意味就少了。而把108杯供水,一杯一杯摆好,摆整齐,体现的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行持的是一个苦行,要摆、要供、要去倒水,很麻烦的,会付出很多,但却可以修持浮躁的心,忍受无聊,长时间安住,有利于调心,功德更大。从调心的侧面来讲,这样供好一些。按水量算也可以,比如看到一个大湖,就把整个大湖泊供养了,整个大海供养了,只要愿意供,都好。原则上,时间长的、反复重复做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行动越多的,一般来讲功德要大一些。但也要看实际情况,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供七杯就可以了。供7杯就把每一杯供好,擦干净、摆整齐,认认真真供。如果有时间以功德越多越好。以前法王如意宝在学院的时候,每天我们上课之前供3000杯水,每个班轮流供,轮到我们的时候,很早去擦杯子、打水、供水,供完之后,法王如意宝开始念《普贤行愿品》时候,我们就开始收水、撤水等等。因为人多,3000杯容易供。如果因为供水占用太长时间也没有必要,一般自己供,7杯、14杯、21杯都可以的,在道场人多可以多供一些。如果自己的佛堂比较大,殿堂很大,可以换大杯,很大的碗摆起来很庄严的。(生西法师)

问:顶礼法师:在佛台上供七杯水代表什么意思?供灯的时候必须是奇数吗?比如说我有一盏灯,我再放上一盏银灯,为了凑够奇数,我要在银灯里面必须放两个飘子,有这样的说法吗?

答:供灯的时候不一定是奇数。但是按照习惯来讲,我们说供1盏、3盏、7盏、21盏,这个也有。但是不是规定必须是奇数呢?这个没有规定。有时候我们供很多量的时候,比如说要供10万盏灯,没有说必须供11万或9万怎么样。供灯本身是非常好的一个积累资粮的方法,你供多少盏都可以。佛陀也不会说你供了双数灯盏功德就打折扣了,供了奇数的灯盏功德就增上了,不会有这种情况的。有时候可能是有些缘起,我们常说供水供7杯,这和佛陀在降生的时候走七步(7步),这方面有一定的因缘。当然,是不是就一定不能供六杯或八杯,没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你发心清净,1杯也好,2杯也好,7杯也好,都可以,这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也许有些大德在强调的时候,比较强调奇数。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我们发心清净,有供佛的心,供多少盏灯、多少杯水都是可以的。(生西法师)

参考资料:

(1)【供灯的数目不一定要固定,但七盏灯是比较传统的。供七盏灯和七杯水的缘起,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地上走了七步。】——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供灯之功德》

(2)【以前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说:"印度的水特别浑浊,不能供养,但藏地的水特别澄清,仅仅将水作为供养,也可以圆满所有的资粮。"以前法王去印度的时候,那里的水基本上是过滤净化了的,算是比较清净,但像藏地这样澄清的水,是绝对没有的,有时候到了藏地,看到这里的水、蓝天、白云,好多都是自然的供品,心里特别舒服!

我们平时供水是最容易的,不用花什么钱,也不像买水果那样要生吝啬心,如果每天早上在佛前供七杯水,然后念一下供养咒,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但功德却是相当大的。为什么藏传佛教中要供七杯水呢?因为释迦牟尼佛降生时在大地上走了七步,为了纪念这个缘起而供水七杯。

〖如云:"清凉香轻柔,澄清无有垢,饮时不损喉,饮已不伤腹。"〗所谓"八功德水",《毗奈耶经》和一些讲义中皆有记载,天界和人间都有八功德水,对此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讲,特别清净的人间水,也可称之为八功德水。

有哪八种功德呢?"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损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第17课

问:《地藏菩萨本愿经》第13品中有个增强记忆过目不忘的方法,供水一天一夜后喝掉,弟子不理解中间是怎样的过程?

答:在经文当中看,它的方向是哪个地方,然后观想地藏菩萨把水供后,念经或者祈祷,祈祷完之后,想要自己增强记忆力等等这些一系列的观想做完之后,就喝,观想得到加持、开智慧。经文中讲得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仔细认真看一下,应该懂得怎么做。(生西法师)

问:请求法师开示:弟子的女儿今天给弟子提问题,弟子从上供下施的角度的回答,她不满意,所以求助法师,她说:【妈妈,我觉得撒,你每天供水其实好浪费水的,虽然说是最后布施给恶鬼了,但是现在地球上还有那么多人喝不到水我觉得还是要节约用水。虽然是学佛,但是也还是要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也是一种惜福。】

答:个人理解:

**

  1. 我们供的水其实数量并不多,七小杯,你洗澡的时候少洗十秒钟就省下了,洗手冲厕所洗菜等等你有这么讲究吗?你自己用水的时候有觉得浪费吗?**

2. 很多众生之所以缺水就是因为福报不够,我们供水积累福报从根源解决问题,当然不信佛就算了。

3. 惜福的意思是让物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果你挥霍了食物,没有让食物发挥积极作用那就可以说食物浪费了,但供养和布施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是浪费,缺水的人口渴有痛苦,所以给他们喝水消除痛苦有意义有价值,饿鬼也有口渴缺水,给它们喝水消除痛苦也有价值。(正见C1)

供水的仪轨

问:请您再说一下供水、撤水的仪轨。

答:供水的仪轨,可以把水供完之后,念云供咒,在课诵集前面有一个云供咒,念诵云供咒就可以,非常好。

供的时候,要从左边往右边,要供凉水。杯子间的距离不能够过宽,如果是一般的小杯子,不能太过于宽,也不能太窄,挨在一起也不行,太宽了也不行,大概是一颗米的距离。有些大德讲一颗米(注:是指长度),也有说一颗豆子的距离,就是大概一个黄豆那么大的距离。如果是大杯子,就是一根手指的距离(注:是指宽度),还可以宽一点。

供的时候,不要太满了,溢出来不行,这和供护法不一样,供护法最好是溢出来。但供水不要溢出来了,不要太满,也不要太少。有些道友就怕溢出来,只供半杯,那倒是没溢出来,但是半杯也太少了,供太少也不行,离杯口有一两毫米左右的距离就可以。

撤水的时候,从右边往左边。供水是从左到右,撤水的时候从右边开始收,收完之后,擦干净,杯子倒扣就可以了。(生西法师)

参考资料:

(1)【如果供杯间距太宽了会有什么样的缘起呢?自己离上师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因为它的间距很大,这会让自己和上师的因缘越来越远,这样对自己就不利。如果是过窄、太密了,基本上挨着了或者只有一条小缝,太密的话会导致自己的心胸很狭隘,打不开。所以供杯距离宽是宽了,间距宽了你的心胸打开了,但是可能离上师和法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22课

(2)【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要整齐,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窄过宽、东倒西歪等现象。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我以前讲过,希望道友们能在自己家中,每天供七杯净水。如果实在不行,供几天以后撤也可以。以前有一位道友说:"我供了七天以后,水慢慢就没有了,可能是护法神经常来的原因。"他自己懒惰,水自然干了,还说是护法神。《普贤行愿品》中也说:"如是最胜庄严具。"所以,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122课

(3)【但供水却要供七杯。杯子间的间隙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密,一般大小的供杯(直径10厘米左右)之间的间隙,为一粒米的宽度;如果是大供杯(直径20厘米左右),其间隙就是一根手指的宽度。供杯应在一条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倒水的时候既不能因太满而溢出,也不能太少。七杯水每天下午都要收回倒掉,第二天再换上新的凉水。这种供养也是有顺序的,最好不要颠倒。供的时候从佛像的右边,也即我们的左边开始供;收的时候从佛像的左边,也即我们的右边开始收。花不一定每天更换,水却应该每天更换,换掉的水不能倒进厕所以及其他不干净的地方,而应倒在花园或者屋顶等干净地方。】——慈诚罗珠堪布在《慧灯之光》第2册

(4)【供水杯,要认认真真陈列,不能东倒西歪,要整整齐齐,数量为七,大的供杯之间有一指距离,小的供杯之间有一粒青稞的间隔,供水要根据容量而定,既不能过满,也不能过少,确保不溢到供桌上面,诸如此类。随后放灯、香。简而言之,所供的灯光不能把神馐装饰熔化,香灰不能沾染供水。供养时从自己的左方——对境的右方开始陈设供品。在撤供水的时候,从自己的右侧——供境的左方开始收,也要怀着惭愧、畏惧、恭敬、不放逸的心态来撤下供品。】——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

问:能否请法师告知供水的仪轨呢?

答:课诵集当的《供养仪轨》就是通用的,用各种供品进行供养的时候都可以念诵。(正见C1)

问:学会老师兄流传下来的供水仪轨中有"《供养陀罗尼》:唵 阿谟伽 布惹麼抳 钵纳麼 乏日勒 怛他嘎哆尾路积帝 三满多 钵罗萨罗 吽 此广大不空摩尼供养陀罗尼,才诵三遍,则成於如来集会,及无垠微尘刹土中,雨无量广大供养"。现在有的学员说这个咒必须有传承才能念诵,否则有盗法的嫌疑,是否是这样?真是这样的话,有何过失。‍

答:这个咒语,也是有大德开许可以普传的,个人理解,如果有信心,即使没有传承,也是可以念诵的。当然如果有条件,得受传承是很好的。(正见C1)

参考资料:【供水的仪轨,可以把水供完之后,念云供咒,在课诵集前面有一个云供咒,念诵云供咒就可以,非常好。】(生西法师)

问:法师供佛前水念什么?

答:按照《供养仪轨》念诵就可以,这个仪轨是通用的,供养各种供品都可以念诵。或者可以念诵嗡啊吽等等。(正见C1)

问:倒水的时候念观音心咒是不是要达到七遍?我平时都没念够七遍,因为水很快就流下去了。

答:多多益善,尽量七遍以上。你可以先念诵七遍再倒。(正见C1)

问:如果我们倒完水之后才想起来念观音心咒,这时候再补念可以吗?

答:可以。(正见C1)

用什么水

问:平时供的水用纯净水,但可以用自来水吗?

答:我们在供水的时候,当有条件的时候,我们认为最好的水做供养。认为自来水没有农夫山泉或是矿泉水好,就用矿泉水供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自己饮用的是自来水,供也是供自来水,这样也没有什么问题。从原则性来讲,如果自己有能力供自己认为更好的水这个是非常好的。(生西法师)

问:供水的时候,放藏红花和不放藏红花,有太大的区别吗?除了放藏红花之外还可以放别的什么东西吗?

答:供水的时候,一般来讲,要不然就不放什么东西,要不然就放藏红花。因为放藏红花,是有这样一种传统的。本来藏红花是一个很好的药,放进去之后,水可以变得很清净,再加上颜色很悦意,放进藏红花后水变得橙黄橙黄的,所以它比较悦意。其他有些地方的寺院当中,也有放一些藏红花的教言。没看到放其他的,也许可以放,但是我没看到的。所以目前为止,要不然就放藏红花,要么就不放,就纯粹的清水,这两种都应该可以。(生西法师)

问:现在弟子家里用的是桶装水,一桶水要喝一周左右,那这一周都可以用这桶水供佛吗?同理买了20斤水果也可以分几次供吗?

答:当然可以。这一桶水如果放一周,你在这一周当中也是喝这个,同理也可以用这桶水来供佛。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这个水你自己觉得还可以用,没有变质,你觉得可以承受一周当中都喝这个水,当然同样道理这一周当中也可以用这个水来供佛。如果中间变质了,你觉得不能喝了,那你也就不要供佛了,这个是一种同等理。水果也是一样的,你买了二十斤水果,可以今天供几个、明天供几个,也是可以的。当然还是要相对保持一种比较新鲜的状态,如果已经不是很新鲜了,你觉得已经不太新鲜的话,就可以不供了。反正来讲,供佛的,基本上在自己可以用的情况之下就可以,但有的虽然还是可以吃,但是看起来不是那么新鲜的时候,也可以暂时不供。起码来讲分几次也是没有问题的。(生西法师)

问:家人不信佛,我家虽然有纯净水,但是不敢用,因为是家人买的,用它容易使家人生起烦恼。而普通水杂质很多,是否可以用烧开的自来水?烧开的自来水我自己也喝。

答:假如是这种情况,虽然自己家里人喝的是纯净水,但是如果用纯净水供佛家人不高兴,那就可以用自来水。自来水一样不要烧开,因为我看到的一种教言说烧开的水供佛不太圆满,不知道是哪方面的缘起。你用自来水供佛,不是说你舍不得用纯净水,而是怕家人产生烦恼,那你就用没有烧开的自来水供佛,这个应该是可以的。(生西法师)

问:开水能不能供佛呢?

答:我看过一种教言说,最好不要用开水供佛。如果你的心很清净,或者觉得烧过的水才干净,假如有特殊的必要,供了也就供了。但我看到过一个教言,最好不要用开水供,还是用生水供。(生西法师)

问:有师兄说烧开的水不能供佛,因里面有小虫(微生物)的尸体。请问是这样吗?那我们只能用矿泉水供佛?感恩法师!

答:我没有这方面的印象。通常来说,很少用开水供佛,因为供水有特殊的缘起,一方面是因为水代表清凉,可以息灭烦恼。(正见C1)

问:以前供水用的是纯净水,现在可以改成普通自来水吗?

答:尽量供纯净水,供养的标准不能低于自己享用的。(正见C1)

换水时间

问:每天的供品晚上不取下来,白天还供在那里可以吗?

答:要看是什么供品。有些最好是每天取,比如供水,按照传统来讲,早上供了水之后,在黄昏或晚上的时候把它取下来,第二天再供新的。有些供品可以不取,比如有些保鲜期比较长的水果、鲜花,可以连续供很多天,不太新鲜了,可以取下来。还有一些固定的供品不取,甚至有些专门做的供一年的供品——年供,要供一年的。(生西法师)

问:顶礼上师!有幸能请一幅唐卡回家供养,供水,每日我们要收水;可是,母亲觉得这样不好,不让收水,要到第二天供水前换水,因为母亲是刚接触藏传佛教,我害怕让她起烦恼心,这样应该怎么办呢?

答:她这样也可以,只要有一颗供佛的心即可。(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平时我们供水、供香、供灯都会产生不共的利益,我自己也是每天早上上供,听说晚上需要把供水撤下来。但是我自己时常会想,佛菩萨对我们的关照是昼夜六时不停的,那为何我们晚上要把供水撤下来呢?是否可以第二天更换?(因为他晚上也要喝水的呀)

答:在佛法当中都是这样一种规矩,一种传统。像早上供水,晚上收掉,这是一种修行的行为,一种规律。因为我们自己显现也是晚上休息,像这样,休息作为一个段落,可以回向等做其他的事情。当一件事情做完之后,就相当于暂时放下,做其他的事情。第二天再来重新上供,重新收水。如此,也是养成一种纪律,养成一种正念。虽然从原则上来讲,供水供一天,第二天早上把它换掉也可以,但是大德们在观察、抉择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一杯水供的时间太长了,从我们凡夫人的分别念而言,放太长时间就会变质了,如果时间短一点,我们可以保证佛菩萨喝的是新鲜的水。从供养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修行的一种方式,我们还是按照大德的抉择方法进行做。(生西法师)

问:我们夫妻同修,在供水的时候,往往都是我早晨供水,他下午收水,这样如不如法?

答:如法(正见A)

问:供水是每天早上起床供水然后晚上收水,但是如果出差了,供杯是不是应该擦干净,然后倒扣在供台上,还是一直供着水呢?

答:通常来说可以收起来。因为时间久了水可能会干,如果不收起来可能会空置。(正见C1)

问:请问如果要修两次供水,第一次供水施后,杯子用不用擦干净后再修第二次?

答:个人建议可以擦干净再进行(可能有多种方式),总之,看你的内心,可以以你内心觉得最恭敬的方式去做。(正见C1)

问:佛堂供水的话,晚上要撤下来布施,那晚饭能否供养?

答:晚饭都可以供养,时间是相对的,你的白天,美国可能就是晚上,而佛陀是超越时间的。(正见C1)

供水杯的摆放与材质

5.1 供杯的摆放

问:供水时,有人说不能将空杯放在供台直接往杯子里倒水,而要在另一地方先将水倒在杯中,再一个一个放上供台,是这样的吗?

答:有些地方是这样要求的,避免把空的东西放在供台上供养。但是我在学院的时候,没有听法王如意宝和大恩上师这样讲过。我们在供水的时候,没有说先在其他地方把水倒一半或一点,再放上去。你可以先在佛台上摆好杯子,然后再倒水,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并没有发心供空杯子,而是为了供水,先把空杯摆上,再去供养。这个问题我在其他地方看过。有些地方有先缘杯的说法,先要倒一点点水,然后再放上去,避免供养空杯子。按上师仁波切的传统,只要我们的心是清净的,没有想供空杯,其实不会有问题,因为我们摆上去也是为了供养。把空杯摆上去,就是要装水。不是说我们摆上空杯子,供养空杯子。所以这样做应该没什么问题。(生西法师)

问:依次将七个杯各倒少许水摆放到供桌上,再从第一个杯依次加满水,这种供水方式如法吗?

答:可以。(但我们的传承中没有这么强调)(正见C1)

问:如果佛堂佛桌不够大,不能一字排开水杯怎么办?

答:如果佛堂不是很大,没办法一字排开的话。如果是这样情况,就只有跟随这个环境,如果没有那么长的距离来摆七个水杯,只能够前后摆,那么还是要摆整齐,前面一排的四杯要摆整齐,后面的三杯也要摆整齐,总之整齐和刻度是不变的。(生西法师《家庭工作与修行的平衡》问答环节)

问:供水时水杯的间距是一粒米长还是一粒米宽?

答:如果是一般大小的供水杯,是一粒米长。(正见E)

参考资料:

(1)【供的时候如果是大的杯子保持一根手指宽度的距离,小杯子则是一个青稞的距离。有的说青稞大米到底是横着还是竖着?还有一个说法就没有什么争议了,一颗豌豆、黄豆的距离。黄豆就没有长和短的说法,反正就是圆的,就是一颗黄豆那么宽的距离。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来讲一颗大米应该是横着的,横着的才和一颗黄豆差不多。总之大杯子中间的距离可以宽一点,小杯子就是一个黄豆或一个青稞一颗大米的距离,这样很整齐。】——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20课

(2)【但供水却要供七杯。杯子间的间隙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密,一般大小的供杯(直径10厘米左右)之间的间隙,为一粒米的宽度;】——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问:有师兄说学院的法师说,供水,水要倒满,但生西法师在如何供佛的开示中说,水要离杯边1-2毫米。哪种正确?

答:可能有不同的传承,我个人通常遵循的是后者。(正见C1)

问:在佛前供水的时候怕落灰尘,能否用盖盖住大悲水和阿弥陀佛圣水?这样喝下去对治病能起作用吗?

答:有些时候也应该可以开许。加持肯定是有的。(正见C1)

问:有说如果供水时,杯子相碰发出声响,会有导致疯狂的缘起,已经做的,不如法了,该怎样忏除罪过?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吗?

答:念一些百字明和心咒等忏悔。也不用过于忧虑(熟练之后,一般也不会发出声音)(正见C1)

问:听说不能在佛前放置空杯,但是装水的圣杯上有观音菩萨像和大悲咒,未学不知要怎么放置,请师父慈悲赐教。

答:确实不能在佛前放置空杯,但因为你供水的杯子上有观音菩萨像和大悲咒,因此还不能倒放,建议你换个玻璃或其他质地的水杯,用这个水杯供水,而带有观音像的水杯摆上糖果供奉于佛前就好。(正见A)

问:供水的水杯洗完直接供可以吗?还是洗完一定要把水擦干净再供?

答:都可以吧,看你的情况。总之,内心尽量恭敬。(正见C1)

问:供水杯覆着,叠放在供桌上如法吗?一般怎么放置如法?

答:可以叠起来扣在供桌上,也可以放在他处,可能有多种传统。(正见C1)

5.2 供杯的选择

问:佛前供水的杯子外观有特殊要求吗?里面纯白色,外面有一点花纹的瓷杯可以吗?

答:可以。供水的水杯尽量看上去很美观。你也很喜欢就好!(正见A)

问:供水杯有什么要求吗?之前请了一套铜的,时间久了会生锈怎么办?

答:没什么要求吧。玻璃杯、瓷杯、瓷碗、铜杯、不锈钢杯都可以。如果生锈可以擦一下,把铜锈擦掉。一般来讲,铜杯供完之后马上擦干,应该不容易生锈。(生西法师)

问:请问法师,佛前供水的杯子外观有特殊要求吗?里面纯白色,外面有一点花纹的瓷杯可以吗?

答:可以。供水的水杯尽量看上去很美观。你也很喜欢就好!(正见A)

问:请问供水杯一般用什么材质的?我用的是一套裂瓷的茶杯,颜色各异的,很漂亮的,请问法师可以吗?还有用什么供水仪轨好?

答:本人没有看到有关供水杯材质方面的专门要求。若有相关可靠的供水仪轨传承要求则可以根据传承要求进行。(正见C1)

5.3 不用的供杯

问:菩萨前的水器不供水了,可以倒扣着放吗?

答:可以。(正见C1)

问:铜水杯可能车床加工的,边沿较锋利,洗的时候还把手割破了,这杯还合适用吗?

答:应该可以。有条件也可以换圆润一些的。(正见C1)

问:供水杯里边不平滑,凸凹不平,可以用吗?

答:以恭敬心应该可以。但更细微缘起个人无力观察,如果有条件换新的也很好。(正见C1)

问:原来佛堂供水的7个杯子,不小心打碎一个,后来又买了7个供水杯,请问法师原来剩下的6个旧杯子,该怎么处理呢?

答:可以继续使用,也可以收起来。(正见C1)

问:以前用来供佛的供具如果不用了怎么处理比较好,可以直接扔掉吗?比如供水专用的供杯不用了,该怎么处理?

答:个人理解,如果没有不恭敬的心态,也许可以直接处理,或者送人。(正见C1)

问:在家里佛堂供水的水杯使用时间长了,有些磨损,准备换新的,撤换下来的旧的,我可以观修是上师三宝赐给我并使用吗?

答:可以的(正见C1)

供水的地点

问:弟子想把主卧室改成佛堂,不撤床,就把佛像挂在床头的上方,在床的旁边放个柜子供水,这样如法吗?还有就是家人不同意撤床,那我可以观修、念咒就坐在床上修吗?这间屋子以后一般不住人,客人来的时候偶尔住一下,这样可以吗?

答:可以。以前是卧室,现在改成佛堂也是可以的,没什么不可以;在旁边放柜子供水这些都可以;在床上观修也可以,只要床的位置比佛像低,一般来讲就可以的。在藏区很多地方的房子里面都是这样的,卧室和佛堂就是在一起的。晚上睡觉,白天打坐、看书都是在上面完成,这方面应该可以的。(生西法师)

问:有的道友家里没有佛堂,只是把书架空出来一个位置,摆上一些唐卡,比如文武百尊的唐卡、护法的唐卡等。在这些唐卡的面前可以供水或供灯吗?

答:没问题。(正见C1)

撤水供之后如何处理

问:每日诵经时,我们会把水布施给窗户外面的一些六道有情众生。比如说,洒向空中或者地面,虽然看不到它们,但是它们可以得到咒语的加持。那通过咒语加持过的水,就可以得到利益吗?另外,佛教徒应该坚持这样每日供水布施吗?

答:供水的水供完了以后,可以这样做;可以做水布施,水布施就像烟供一样,它有专门的仪轨;或者是浇花也可以的,简单一点的话。(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每次供完佛的水可以继续用于施食吗,还是直接倒掉?

答:供过佛的水,一般是倒在比较干净的地方。我看到有人是直接倒在墙上的,墙上人踩不到。有些人倒在花坛里,只要比较清净的地方都是可以的。我们倒下去的时候,可以观想水能够利益无边的饿鬼,念一些观音心咒。一般供水的时候都要念心咒,施出水后可以利益很多的有情,上供完之后下施,我们在倒供水的时候,最好念一些观音心咒来利益饿鬼。(生西法师)

问:佛台上供养的是皈依境,在供养上师三宝的同时供养护法神是否可以?供过的水和食物应该如何处理才如法?

答:同时供养护法神也可以。有时候我们也会专门去准备一些供品供护法。当然,护法神因为在佛台上面,自己在供佛的时候供水、供灯、供香,同时也供养护法神,是可以的。供过的水和食物,就像供过佛的水和食物一样,这样去处理就可以的。(生西法师)

问:以前供完的水自己就喝了,有时也做了饭,有时也刷牙,我害怕浪费了,所以就用了,不知道这是不是算犯了错误?

答:如果观想佛陀享用加持之后赐给自己,也可以做饭。但不建议刷牙之类的。(正见C1)

问:供过佛的水加上甘露丸之后,是否可以用于放生?师兄们说感觉应该可以,但是弟子不敢确定,特请法师开示。

答:可以的。(正见C1)

问:请问法师,我将佛台上供的水傍晚的时候收集起来,里面扔七粒米,然后在室内念施食咒和四如来名号,再到室外洒掉,这样施食如法吗?因为冬天外面很冷。

答:个人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室内念诵的时候,也尽量站在靠近门窗的地方,朝外观想念诵。(正见C1)

问:供水撤下来的水,可否以恭敬心从楼上开窗户泼洒到楼外的草坪上布施?

答:是可以的。(正见C1)

问:早上供的水,晚上撤下,这些水还能用来喝、做饭、浇花、洗漱吗?还是倒掉?

答:可以浇花,通常自己不享用。(正见C1)

问:供过佛的水可以倒进花盆中吗?

答:可以。(正见C1)

问:佛堂供的水可以喝吗?

答:观想佛菩萨赐给自己之后应该都可以喝。(正见C1)

问:我每次将供水收后倒往外阳台流到楼下,这样饿鬼会得到吗?

答:可以,同时可以多念观音心咒。(正见C1)

供水的其余注意事项

问:供水应注意哪些问题?供水后什么时间把水收了?收后的水怎么对待?

答:供水一般来讲是早上的时候供水。

供水的时候,第一个杯子要擦干净;第二个杯子要摆得整齐,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还有它的距离,一般的小杯子,杯子和杯子中间的距离就是一颗大米的距离,不是横着的,是竖着的距离;如果是大杯子就是一根拇指的距离,就可以了。

还有供水的时候,因为供水的传统不一样,有些地方要求供水必须要供满。但是按照佛学院的传统,供水的时候不必要供满,大概留个一两毫米的距离,大概这样,但是不能太少,半杯不行,接近要满,但是差一两毫米的样子,就是标准的刻度线。以前的杯子它有个刻度线,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方面有一些缘起。

而且供水的时候,水不能溢在佛台上。有一种说法,如果供水的时候,水溢在佛台上面的话,会对自己的戒律不清净有一些影响。然后供水的水杯的距离,如果水杯的距离过窄,自己的心胸会比较狭隘。如果供水的杯子距离过宽,自己和上师的距离就会比较远。这些标准,其实应该要遵守。而且要直,这样自己的心态以后会很正直,或者说身体不会弯来弯去的。这些方面要注意。

收水的时候,基本上是下午,黄昏的时候就把水收了。

一般在供水的时候是从左边开始摆,从左边开始供。收的时候,从右边开始收。收完之后把杯子擦干净之后,把杯子倒扣或者叠起来,这样就可以了。

供下来的水可以倒在干净的地方,或者找不到干净地方就倒在水槽里面,念观世音菩萨心咒,念七遍以上"嗡嘛呢叭咪吽",念了之后,观想饿鬼、旁生只要接触到水都能够得到利益。像这样的话,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供了佛,也利益了众生,也圆满了我们的资粮。

基本上我看到的供水就是这些,也可能有遗忘,但是主要方面大概就是这些。(生西法师《家庭工作与修行的平衡》问答环节)

问: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现在的供水顺序和方向是格鲁巴的。我们宁玛自宗应该是从自己的右手边供水,左手边收水,刚好和现在的方向相反,不知道有没有这样说法?

答: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也没有看到佛学院按这样去做。有时可能是很多人一起供,不一定那么严格。但基本上来讲,上师给我们传的,还有我们现在在做的,都是从左到右。摆的时候也是从左到右,供的时候也是从左到右,收的时候从右到左。实际上这是一样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说法,说宁玛派和这个不一样。但是我们现在从学院的传统、上师们的教言来讲,全都是一样,都是左边开始的。(生西法师)

问:堪布,女性生理期供灯供水烧烟供有什么忌讳吗?

答:没有这种说法。(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弟子近期常常犯一些错误,自己在供香或供水时,有时都不知道自己没有点灯,有时到晚上撤水时才发现没有注水,有时还常常反穿衣服,到晚上睡时才发现衣服穿反了,常常脑海一片空白,甚至常常没有时间概念,其实时间都是我们人为设定的。有时觉得自己好可笑,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所做以上事情的当初情节。

答:有些时候这种情况属于很高境界了。比如上师们讲大圆满的境界时,的确有的时候是没有这些这概念,时间概念也没有,这些都没有。我们就要看我们是不是到了那种对实相有证悟的一种境界。如果排除这种可能性,排除不是因为自己证悟很高,而就是因为自己不注意,那就要调整。在世俗谛当中该做的,对的、错的,还是要认认真真去做。供水的时候,要有正念。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有些时候因为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或者有一些状况,有可能自己做什么就忘掉了,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时候要训练,如果不是证悟很高,就要经常训练自己保持这种正念,供水的时候就好好地按照步骤去供,供香也好好供,注水的时候就好好注水,点灯的时候,就好好点灯,这个时候你好好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当中不忘记佛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其实都忘记了正念。如果这些都忘记,要去想对治烦恼,要去想菩提心,要想的很多修行,有些时候可能也会经常忘记。我们说在胜义当中,一切无自性、无执著的同时,在世俗谛当中,要经常性地以正念来面对,该做的事情要认真做,而且做圆满。供养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还有发心、念诵供养咒等等,都要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才可以将世俗、胜义配合起来,可以让自己的修行进步。(生西法师)

问:末学家里有只猫,有时会跳上家里的佛台去喝供佛的水,这样有过失吗?末学要怎么做呢?

答:可能不太好。看看能不能避免。总之,供佛的物品尽量要干净,虽然佛陀没有执著,但如果你的心有挂碍,还是要注意,比如,你自己吃的东西,如果猫吃了,你还会继续吃吗?(正见C1)

二、有关供水的教言集锦

供水的方法——供养应该依照善知识的技巧去做

1.1 供水方法

(01)【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宽过窄、东倒西歪等现象,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等,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普贤行愿品》中也说:"如是最胜庄严具。"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做。】——华智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02)【例如把佛堂做得很庄严,一方面可以让他人生信心,一方面佛堂本身也是个提示,在供水、供灯时提示自己:供佛是为了成佛,所供的佛和自己的本性是一样的。看到佛像就容易提醒自己:看到佛像上面的根本上师的像就提醒自己和上师相应;看到释加牟尼佛可以提示自己本具佛性,或发菩提心;看见金刚萨埵的相也可以提示自己清净罪业等。……

供水的时候水不能太满也不能太少,供习惯了手上有感觉的,但在刚开始供时就是要让我们专注,专心去供,供的时候看水多少。不同的传承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是必须满,满代表福报圆满。在我们的传承中不要太满,尤其是不能够溢出来。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供水时水溢出来流在供台上,会对自己清净持戒有不好的缘起,这个要注意。

供的时候如果是大的杯子保持一根手指宽度的距离,小杯子则是一个青稞的距离。有的说青稞大米到底是横着还是竖着?还有一个说法就没有什么争议了,一颗豌豆、黄豆的距离。黄豆就没有长和短的说法,反正就是圆的,就是一颗黄豆那么宽的距离。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来讲一颗大米应该是横着的,横着的才和一颗黄豆差不多。总之大杯子中间的距离可以宽一点,小杯子就是一个黄豆或一个青稞一颗大米的距离,这样很整齐。

水要是干净的水,自己喝纯净水,供佛的时候自来水这就不行。你可以喝自来水但供佛的时候如果只有一点纯净水,先用纯净水来供佛自来水自己喝。如果你喝纯净水也供纯净水这样也行。反正不能自己喝的是高级的供佛时却很随便。

对待家里尊贵的客人都要把好东西拿出来,何况是最为珍贵的佛陀,我们是要成就他的果位的。对最尊贵的大福田佛陀,按理应该拿好的东西来作为供养的。供品随着自己的条件而定,如果自己经济条件有限,自己喝的也是自来水,用自来水去供佛也是可以的。】——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20课

(03)【哲达日来到了金刚座。有一次,当一位沙弥大量泼洒供水、供施食子的时候,聚集了一大批饿鬼争食,尊者发现其中就有饿鬼母的丈夫。于是转告了他妻子的口信。

哲达日尊者到佛陀的成道之地金刚座。发现了这个情况,有一位沙弥在佛殿里面供水、食子等,到了下午把供水取下来泼出去,把食子也布施出去。开始大量泼洒供水的时候很多饿鬼来争食。我们通过这些教证、公案可以知道,平时倒供水的时候看不到,有很多饿鬼抢夺倒出去的水。这时候按照大恩上师的教言要念观音心咒,如果有水施仪轨就念仪轨,没有就念观音心咒。大恩上师说如果念七遍以上观音心咒,饿鬼的喉咙、嘴巴就能够打开,可以吃得到,吃下去的饮食不会变成火或其它燃烧的东西。而且念心咒之后它们抢得不厉害。因为念观音心咒,通过观世音菩萨的加持,这些食物、水变得很多,它们每个都能拿到自己的一份,所以不会互相抢夺、殴打,这些痛苦不会有。

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对饿鬼的利益非常大,平时我们倒水或者施食、烧烟施时也是一样,嗡阿吽念完之后也有观音菩萨的心咒,而且前面还有施食咒、变食真言,通过咒语把食物变得很多,让它们随心所欲。还要念多宝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这四佛的名号,这些佛都是专门针对饿鬼发了愿的,如果念这四佛名号的话对饿鬼的加持力特别大。

念完麦彭仁波切造的仪轨之后就有嗡啊吽,通过嗡啊吽让食物清净、转变、增长,通过真言的力量让食物不断地增长,后面念至少一百零八遍的观世音菩萨心咒。】——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46课

1.2 发心、作意很重要

(01)【一般来讲,作为一个佛教徒,没有很大的佛堂也可以,最主要是心里面的作意,每天哪怕只有一杯水或者一盏灯、一朵鲜花,这些都应该供养。现在世间上有些刚学佛的人,或者家里不同意学佛的一些人,觉得没有佛堂很苦恼。实际不一定要有佛堂,只要有一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我是这样认为的,浩瀚无边三根本的本体,全部可以融入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当中。如果你真正是一个佛教徒,在其他资料中放一张释迦牟尼佛的像,把这个作为供养的对境,所有的佛宝、法宝、僧宝全部可以包括其中。

我有时候想:为了一个佛堂,父亲、母亲开始砸佛像等等,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家里面真的是造恶业。当然,没有一个佛堂,作为佛教徒心里的确很难过,但只要有一尊小小的释迦牟尼佛像,哪怕放在自己床头,作为装饰品摆放,你自己经常以身口意来供灯、供花等,这个可能不会受限制。

作为学习大乘佛教的人,供养三宝还是很重要的。所谓的供养三宝,也不一定非要拿人民币出来,没有钱的话心里很苦恼,没这个必要,以清净的水来供养是最好的。对于其他的供养,自己很可能会有一种贪执,不一定清净,但清净的花供、水供,大家都能做得到。

以前我也给大家讲过,早上起来的时候,最少念二十一遍百字明,这一点大家不要忘;每天在佛像面前少少的,哪怕一支香、一盏灯,也一定要供养。佛宝是最殊胜圆满的福田,依靠它哪怕做很微小的一件事情,也可以积累无边无量的资粮。】——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三戒要解》第18课

(02)【为了生起菩提心,我们要不断地积资净障;每天要受戒的仪轨(发菩提心的仪轨)来提醒自己发菩提心;回向发愿也要愿自己早日生起菩提心;在祈祷上师三宝的时候,也要祈祷加持自己生起菩提心。比如我们早上在佛堂供水、点灯、顶礼之后发愿:"愿上师三宝加持我早日生起无伪、殊胜的菩提心"等等。我们每天都要做让菩提心生起的因缘,每天不要忘记串习,这个很重要。……

有能力可以买高档的东西,但是有了高档的东西,把它放在那儿,一层灰蒙着,说明心里不重视。东西可以不高档,但要洁净,心要重视。

平时供水、食品时,都要让供品洁净、悦意,用心在做。供台要整齐,横看竖看都很整齐,这就是在用心做,别人一看这个佛台很舒服,就知道他肯定是用心在布置。乱七八糟,水碗摆放的歪歪曲曲、弯来弯去的,不是一条线,灯也不整齐,这就是没有用心。

东西一般般,但用心在做——摆得特别整齐、悦意、干净,这种心态是很珍贵的。积累资粮很大一部分是从这来的。供品本身产生一部分的福德,供品是否高档,供养的钱是不是多,这只是产生福德的一部分因素。另外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因素,就是心态,特别认真对待,做得特别好。

上师经常讲,以前的噶当派,现在的格鲁派的一些寺院,对待供品特别重视,很用心在做。修行人也是应该用心做,条件可以简陋,但要用心。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台子,但要把它擦干净,认真摆整齐,用心去做,如果用了这份心,就会得到很大的福德。这叫供品洁净,表现我们的心理状态。】——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19课

(03)【我也看过一个公案,说明供花有很大的功德:印度有一个贫穷的女人,一次在野外得到一朵很美丽的花,她想:我的身体很下贱、低劣,把花插在自己的身上或头上没什么利益,还不如供养佛塔。于是她就找到一个寺庙,把这支花供养给佛塔,然后发愿:"愿我和像我一样的女人罪业都能清净!"发完愿之后心里感到非常欢喜。(如果我们做了善根:如放生、听法等,内心会感到很高兴,法喜是一种非常殊妙的功德。)女人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想知道功德有多大,就去问寺里的僧人。僧人说:"我刚出家道行很浅不知道";又找住持问,住持是四果阿罗汉有智慧有神通,他入定一会儿说:"我还观察不出究竟,等我去兜率天问弥勒菩萨。"阿罗汉用神通到了兜率天请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怎么回答的呢?他说:"等我成佛后再回答你。"弥勒菩萨显现上是十地菩萨、佛的补处(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佛,弥勒菩萨是第五佛)。他的意思是:我现在是十地菩萨,但以十地菩萨的智慧都衡量不到这个善行的功德边际,只有等成佛之后,成了遍智才可以回答。

这个公案我看后触动很大,我们不能小看一些善法的功德,像这样供一朵花的功德,连十地菩萨都衡量不出来。所以我们要经常积累善根,像这个女人一样在供花的时候有一种善妙的作意,她没有想通过供花使自己的相貌变得怎么庄严(因为供花的缘故会长得很漂亮,这是一种缘起),而是想到很多女人都很苦、很可怜,就发愿以此功德消尽她们的罪业,因为这个善妙的作意就导致了此善行的功德没有办法衡量,否则以阿罗汉的智慧或者弥勒菩萨的智慧,对一般善行的功德应该可以看到边际。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如果我们在供花的时候,能够善妙作意: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愿一切众生产生殊胜的菩提心。如果能够在每天供水、供花、供香的时候都如是作意,念念之中就获得了无数无尽的功德。这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想要成道,功德的累积必不可少。要累积最善妙的功德,必须要抓住核心:什么是它的方便善巧?如果有了方便善巧,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就能够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功德。因为我们的寿命有限,修行的时间有限,怎样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就必须使用大乘经论中提到的菩提心、空性慧等等方法。如果能够经常串习,一方面能让自己的心逐渐变得宽广,另一方面也能够让自己的心与大乘道和实相完全相应。实相是一个开放的状态,菩提心也是开放的状态,这个心和实相是可以相应的。很多大德开悟的时候,都是在串修大悲心之时,突然悟到了诸法实相,因为二者之间本来就有相通之处,当他放弃自己的时候,实相就现前了。所以我们做任何功德的时候都要想到众生。】——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笔录第20课

(04)【供养三宝的时候,也是把佛台摆设得非常庄严,供水、供果、灯摆得整整齐齐。是不是真的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感恩心,为了获得加持,生起修法的功德呢?有时候不是,有时就为了别人看到之后赞叹:这个人的佛台很精美,这个人怎么怎么样。就为得到一点称赞而已。

当年奔公甲格西就是这样一种心态,他摆设、装饰了佛台,但是他发现得很快,发现之后马上就对治了:一把灰洒向佛台。可以说是具有大勇气的人。有时我们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不要说马上洒一把灰了。发现了之后,马上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像这样时间一长,习惯之后没办法改正的。】——生西法师《开启修心门扉》辅导笔录第7课

(05)【当然我们在佛堂上供水的时候,供香的时候,供花的时候,供灯的时候,我们要这样观想,虽然我供的是一根香,我要观想一根香的香味要周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果这样观想,一根香,只是很小的一根香,它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极致,因为一切都是随心所现的,一切随心所现,只要你的心如何观想,你就这样去显现,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你有供养的能力,佛就有接受的能力,就是这样的。】——生西法师《普贤行愿品》辅导笔录第1课

(06)【如果要清净我们的罪业也是空性。你如果修空性,罪业很快就得以清净,为什么?因为直观罪性本空,对忏罪来讲,直接观察罪业的本性是空的,力量特别大。

空性也可以积累资粮,当我们在做布施、持戒、供水、供灯、放生的时候,如果安住空性,善根是无量无边的。因为没有任何分别念的束缚,没有任何局限的东西,这样安住空性行持,善根清净广大,增长速度又快。

在整个佛法当中,一旦掌握空性的修法,懂得运用了,那么就掌握了最利的利器,就如同文殊菩萨手中的宝剑,什么都可以斩断,什么样的违缘都不会有,最殊胜的方便就是空性。如果真正了知了空性,的确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当然现在我们内心当中还没有这个境界,但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了知空性,就应该产生欢喜心、希求心,现在已经在学习的道友一定要精进,尽快把空正见抉择出来,然后在平时就可以使用,慢慢修炼就可以变成我们的觉受,最后变成亲自的触证,一旦触证了空性,就会变成圣者。】——生西法师《般若摄颂》辅导笔录第6课

1.3 随学佛菩萨做供养

(01)【辛四、(无上供):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如同文殊、普贤等已得自在的大菩萨,往昔以遍满虚空之妙供呈献诸佛,我亦如是供养诸如来及佛子。

以上我们随各自的能力,以意缘真物、意幻、愿力供养了三宝,但我们能力十分有限,这些供养都随各自的发心、等持力、智慧而有限制,为了突破这个限制,论主在此给我们宣说了修无上供养的窍诀——以前文殊菩萨等如何供养诸佛圣尊,我亦随喜并观想如是供养如来佛子。

诸位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在诸多佛菩萨当中,他的发心最为殊胜广大和坚固,他以广大无边智慧供养诸佛菩萨,此供广大无边,其功德也是无上。还有普贤菩萨以无边的"广大行"供养诸佛菩萨,此供我们通常称为"普贤云供",即从普贤菩萨胸口发出无量的光,每一束光的末端又幻化出一个普贤菩萨,这些幻化出的普贤菩萨每尊再从胸口放无量的光,每一束光又幻化出无量供养天女,每位供养天女以各种妙供,供养十方三世所有的诸佛菩萨,如此重重无尽,周遍无尽法界。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以不可思议之神变力供养十方一切应供,他们的无上等持、智慧力,使这种供养无法思议,具有无可言喻之功德。我们凡夫没有这样的等持、智慧及神变力,无法亲自去做如此圆满的供养,但我们能发随喜心,能发愿随行他们的供养,虽然只是一种心愿想法,实际上也能获得同样功德。我们一边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等回向文时,一边如法地观想,那么,与文殊、普贤亲自作无上供养的功德无有差别。这种易行且收获大的修法,诸位为何不恒时修持呢!

我们也可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等诸佛菩萨往昔如何供养,我亦如是供养;传承上师如何供养如来圣尊,我也如是供养。】——上师仁波切《入菩萨行广释》上册

(02)【我们应该知道无上供养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修法:犹如文殊菩萨怎么样供诸佛,我亦如是供诸佛。

文殊菩萨的菩提心早已圆满,非常殊胜稀有,据说文殊菩萨自从发菩提心以来从来没有失坏过。而我们自己发菩提心之后,有可能遇到一个小违缘就失坏了。

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的智慧总集,他的智慧已经达到圆满,可以遍观一切、遍知一切,什么地方需要回向、怎么样回向,绝对一清二楚。文殊菩萨还是力量圆满,因为他悲心、智慧已经圆满,度化众生的能力、供养的能力都非常圆满,这就是他的功德。他还完全具足一些善巧方便——大乘不共的禅定。

在《三摩地王经》等经典中开显了不共于小乘、世间的大乘禅定如:虚空藏三昧、首楞严三昧、狮子奋迅三昧等。佛菩萨所修的不共禅定都有不共的效用,比如安住于虚空藏三昧,可以在虚空中降下珍宝雨,通过这种方式利益众生。

文殊菩萨完全具足怀、增、息、诛等功德,这样的大成就者完全具足智慧、悲心、能力和善巧方便的禅定,他们作供养是面面俱到的,不会有哪个地方有欠缺。所以说,他们即便只是供养一朵花,福报也是完全没办法衡量的。菩萨安住于自己的境界中作供养的话,所获得的功德利益远远超胜凡夫以庸俗的分别心,或以有能所二取的状态中所作的供养。

但是我们真正百分之百做到像文殊菩萨那样的供养还不现实,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分别念和垢染。但这是一种善巧方便。

虽然我没办法做到与文殊菩萨一模一样的供养,但是我观想和念诵:"文殊菩萨如何供养,我也如是供养;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我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自己真心诚意地念诵,真心诚意地随学,把自己的心与文殊菩萨的智慧融为一体,得到文殊菩萨的摄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作供养,也能够成办不可思议的利益。

我们在佛堂里面供水、供花的时候,如果能够如是观想念诵,就成为了无上供养,能得到殊胜利益。

供养应该依照善知识的技巧去做。有些人花很多时间精力修法只得到很少的功德,有些人却用很少的时间、精力得到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后者就属于技巧。我们要懂得善巧方便,学习佛法,也要学习菩萨的修行方式,我们跟随他们的方式去学习,可以在短时间中累积无量无边的资粮,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文殊菩萨这样的供养,普贤菩萨的供养方式——普贤云供,也是非常善巧圆满功德的殊胜方法。

课诵集里的云供咒,就是以普贤云供的方式供养的。供养的时候一边念云供咒,一边观想,功德利益会非常巨大。怎样观想呢?首先观想一尊普贤菩萨放出无数光,然后每个光端都有一尊普贤菩萨,这些普贤菩萨再放光,充满了整个世界,如是反复观想几轮;有时首先观自己发光,然后顶上有普贤菩萨再放光、不停放光,最后就逐渐遍满了虚空,虚空遍满了之后,最外面有很多供养天女,拿着各种各样的供品去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这样的供养方式叫普贤云供。

普贤云供和一般供养差别非常大,因为它幻变了无量无边的普贤菩萨,每一个普贤菩萨都具有无法衡量的功德,再加上周遍虚空的无量供养天女,把一切供品供给所有诸佛菩萨,所获功德利益远远超胜自己以很狭窄的心态去供养一点点供品的功德。】——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第21课笔录

1.4 供水与发愿、回向

(01)【总而言之,人人都要尽己所能地积累资粮。我自己多年以来都是这样:每天早上起床后,首先礼佛三遍,然后就供香、供水,如果出门在外不方便,就只能念云供咒进行意幻供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希望今后大家要养成供养三宝的习惯。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供养后不要忘了回向发愿,如果只是把供品摆到三宝所依前而没有回向发愿,功德也不是特别大。《前行备忘录》中强调,供养后一定要回向发愿。《百业经》和《贤愚经》中记载,佛陀在世时,许多弟子都具有不共的功德,这些功德都是他们往昔供养三宝后,作了回向发愿才成熟的。因此,今后大家作完供养后,应立即以清净意乐来回向发愿,这样一定会如愿成熟果报。】——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29课

(01)【供佛非常重要。汉传佛教的寺院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不管哪个大寺院,供花、供香、供果的人都很多,而且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供灯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灯器也是藏式的。但现在供水的人还不多,以后汉地佛教徒还应该多供水。因为有关经论中讲得很清楚,在佛前陈设花、香、神馐、灯、水这五种供品非常重要。法王如意宝一生最重视的就是《普贤行愿品》,他要求念诵《普贤行愿品》时必须结合五供。老道友们都有印象:每天法王讲课前,僧众们一边念《普贤行愿品》一边放悦耳的音乐,同时还要供养灯、香、花、水、神馐。现在上师圆寂快九年了,我们学院念《普贤行愿品》时还在不断地作五供。希望汉地佛友们今后念《普贤行愿品》时也结合五供。】——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普贤行愿品释》第2课

1.5 平时养成供水的习惯

(01)【不然,只是空闲性、偶尔性地修法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如果没做到这些要点,也没办法成就。我们应该给自己安排一些功课,每天要做的功课都安排,安排也是为了养成一种习惯。不管怎么样,我要把这些完成了。有些道友再困再累,也要把今天的功课完成了,才去睡觉,或者别的事情,这有一定的必要性,包括我们早上供水,下午收水,都是养成修行的习惯。本来也可以积资净障,关键要把修行的素质养成。在军事上有个战术素养,我们在修行方面也有修行的素养。修行的素养也是很重要的,应该养成一个持续修行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逐渐深入,这是很重要的,刚开始不要太紧或者太松,这些都不行,所以慢慢来。持续的闻思修,尤其在修行过程当中,让我们能够持续修行的一个要素就是闻思。一定要深入闻思。因为深入闻思之后,你才懂为什么要修,很多道理明白了才会推动你往前走,没有闻思,不懂道理,修行一段时间,看不到希望。为什么要修不知道。最初的热情消退之后,就没有了动力推动你往前走,这也是让我们引发持续的道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能停止做。】——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09课

(02)【有些时候杀生本身是很大的罪业,但是有一些时候有一些小的罪业,好像看起来不是那么严重的罪业,但是如果你经常做经常做它也会变成重业。那么反过来讲,善法也是一样的,善法当中有些时候看起来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坚持不懈地每天去做的话,它就会成为重业。比如我们供水也是这样,每天供水像这样好像供了七杯水,每天七杯水每天七杯水就是坚持一生去做的话,它就会成为很重的业,如果每天不断地供一盏灯、每天不断地供七杯水、每天不间断做一些善法,每天经常去做的话,通过恒时做,时间方面就会成为重业。】——生西法师《俱舍论》辅导笔录第69课

供水的功德

2.1 总说供水的功德

(01)【供养、布施的修法,本身就是帮助或加速放弃对轮回的种种执著。通过训练,对财富的执著会慢慢减弱,放弃的心愈加强烈,心量也会越来越大。在修布施和供养的时候,如同菩萨们在因地般,先由小的物品开始做布施、供养,逐渐就可以把所有的财富、国政,甚至自己的身体等不敢放的、舍不得放的、很耽著的东西舍弃。这些执著都放弃掉之后,心这方面的分别念也越来越淡,那些让我们趋入实相、获得解脱的违缘,在整个过程中也就越来越少。

有些时候做布施,是因为有情的确需要。在佛面前做供养,并不是因为佛缺少这些,而是因为佛陀是大福田,以此自己可以得到很多福德。如同在吉祥的对境面前做祈祷或结缘,也可以获得吉祥。如果供养的是具有大福德保障的自性,自己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福德,福德越大获得的功德也就越大。

是不是因为佛陀缺少这些,所以我们想方设法找给他呢?是不是佛陀没有吃饭就供养饭,没有水果,就供养一些水果,佛没有水喝了,就供养七杯水?并非如此。供养的原理是什么呢?佛陀是福德的保障(大福田),福田越大,供养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越大,是这样一种自性。他是大福德的自性,还缺七杯水吗?鼓励众生每天供水,并不是因为佛陀渴了。

有些不明道理的人觉得给佛供养好像在行贿、交保护费,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是为了打破众生的悭吝心。另一个原因是借助大福田的功德来圆满众生的资粮,他是圆满资粮的殊胜对境,而不是缺东西要供养。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维,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相续中累积起很大的福德。

自己有观想能力的可以观想。但如果有钱而舍不得上供下施,仅仅念诵供曼茶的咒或念一些供养咒,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听说念一句供养咒的功德很大,就舍不得钱财做供养,连一块钱、十块钱都舍不得,觉得这样的方式既能得到功德,又能保全财产,是一个好办法,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自己悄悄地实行。

其实,拿出钱财来做布施、供养,是为了打破悭吝心以及对财富的执著。因为对事物执著越深,在轮回中受到的伤害也就越重,反之,执著越轻,能够伤害的违缘也就越少。执著越重就会越耽著,别人稍微动一下就会受不了,这种人非常的敏感。还有些自尊心强或心胸狭隘的人都很敏感,别人一个眼神可能就被触怒了,随随便便一句话会受伤很久。而心量大的人就无所谓,不会感到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所以执著少的人更幸福快乐。执著越少,越容易相应于实相,因为究竟的实相是无分别智证悟的究竟离戏状态,执著越重离实相越远。所有的执著、分别念都会障碍我们去相应实相。如果能够执著少,多放手,障碍也会越来越少。

菩萨们在登初地之前,布施都要修圆满的,所有的都不执著,连最珍爱的身体都会一世世地反复去做布施。

供养本身也是修行,要把它当成修行的一部分来对待。在这个过程中会打破不恭敬、粗心大意、不专注、无正知正念等等,将该抛弃的抛弃。

另外应该有正知观察三门,有正念,有该观的菩提心。因为供养的是宣讲正义的导师,值得自己恭敬、殷重地去做,同时也可以在恭敬中获得加持。他们是通过这样恭敬而成佛的,自己也应随学这种恭敬心。

很多加持都是在恭敬中获得的,恭敬也是一种谦卑的状态。自己的心不会太高举,处在非常小心谨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更容易得到正念的加持和福德。

一方面是清洁,一方面是美妙。供养时要把觉得很美妙的做供养,这也是在恭敬、美妙中获得福德。供品本身会通过供养产生一种缘起,所以应该用清洁美妙的供品。

噶当派的修行人对修行的环境其实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们虽然是舍世者,但在做供养的时候也会把佛堂整理得特别整洁干净。外面的缘起和内在心的缘起也有一个相顺的,如果我们修行的地方,比如禅修室和平时学习的地方乱七八糟,那这个外在很乱的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态。

如果外在的环境很干净、特别悦意,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自己的心也容易调顺,也容易和这样的法相应。外在的因缘会影响内在的心情,也类似于风水。

噶当派和格鲁派(格鲁派是新噶当派,很多传统都继承下来了)的寺院里面特别干净整齐,外面的佛像,前面摆的供灯、供水都是特别整齐。大恩上师也经常讲,去他们僧人的住所感觉特别悦意,东西不多,特别干净整齐,进去之后就想安住,心自然而然很清净。

如果是条件所限另当别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把自己修法的地方、整个住的地方都应该收拾得很干净。有些修行人特别脏、乱,好像是不执著,其实就是懒,不愿意去收拾。在这个状态中想把自己的心调伏,道理上可以,因为心为主,但还没有达到那种状态之前,外和内是有一种缘起的。所以,我们把外面的环境收拾好了,也能帮助自己调伏自心。

在做供养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通过很殷重的心把环境尽量收拾得非常善妙。噶当派的大德们就有对外部环境重视的传统。教导我们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刚榨出来的新鲜油饼自己吃,而将发霉的油供佛。将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新鲜的菜自己炒菜、做汤吃,这样也不好。

为了积累福德和打破我们的执著,应该以非常恭敬殷重的心态把最善妙的做供养。

就像父母总是把不好吃的东西自己吃,好的东西给孩子吃。作为修行者也是应该有这种心态,不好的东西自己来用,好的东西供佛,觉得这个东西不好就不供佛了,去找更好更善妙的东西来供养。因为这是培福的因,而反过来就是耗尽自己福德的因,不但得不到功德还会耗尽自己的福德。

福德只是不增长问题还不大,不但不增长反而耗尽自己的福德,这就不好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吝啬心、小聪明,觉得这一系列操作做得非常好,这样一种心会耗尽我们的福德。

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懂得哪些是善巧方便,反而因为这些不如法的供养耗尽本来就很少的福德,这没必要。这种供养对于你来讲有还不如无,没有做还不会耗尽福德,但这样做之后,没有增长反而耗尽你的福德。所以,必须坚决地断除这个不如法的、心态不殷重的供养。

前面我们也讲过,家里面泡茶做饭都用纯净水,却用自来水供佛,也类似这种情况。我们肯定知道纯净水是很好的,如果是好的就应该首先用来供佛,供了之后有多的,自己可以用,没有自己就喝自来水。总之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就尽量去避免。

此外尊者还这样说过:在藏地,仅仅用水来积累福德也已足够了!在印度由于气候过于炎热而没有西藏这样清净的水。

虽然阿底峡尊者批评当时的食子团做得太软,但是也赞叹了藏地天然的优势就是水特别的干净。泉水也好,河水也好,特别的干净。他说在藏地如果有一定的勤奋,单单通过供水也可以积累很大的福报。

每天准备七杯以上的水,把水杯擦干净之后,通过恭恭敬敬的方式去打水、供养水。单凭每天供水来积累福报也足够了。通过水供养佛的功德特别大。因为在印度太热了,没有那么干净的水,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讲的。现在对我们来讲也比较容易能够找到干净的水、高质量的水。现在家庭里安装了净水器,外面也有卖比较干净的水,这些都可以拿来做供养。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殷重的心,每天供七杯以上的水,都可以圆满很大的福德。水具有很纯净、很柔软的自性,如果我们经常供水,也能够让我们的心逐渐变得干净,相续中的分别杂念、罪障也可以通过供水的方式清净,因为缘起就是这样的。通过这样供水的方式也能够逐渐让我们的心很柔软、很干净,内心中很多杂质也会越来越少。

我们应当把它当成修行的一部分,要重视这种供养。如果能够自己做就自己做,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就让别人做。有时候家里人其他修行没有,让他每天帮忙供水,让他这样积累资粮也可以。一般来讲能够自己做就自己做,如果有别的想法或必要性,让别人帮着做也是可以的。

只要自己能够精进,那么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

水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供品,它的成本很低。在藏地只要你勤快就可以了,基本是在泉水或河水里去打(不像汉地的自来水通过水厂、管道送到家里面)。有时候还需要背着桶从几百米或者更远的地方背过来,倒到壶里再去供佛。所以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精进的。如果有足够的精进完全可以积累资粮。你再说没有钱只要肯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可以积累资粮的,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和利益。

供水的功德很大,下面对供水也做了一些描述:

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宽过窄、东倒西歪等现象,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等,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首先供水要七杯以上,七杯是比较普遍的。如果只能够找到一个杯子就供一杯;如果能找三个杯子就供三杯。或者你的佛堂摆不下七杯就摆三杯四杯;如果有条件就用七杯或七杯以上,以七杯为一组。有些道友可能用两组十四杯,三组二十一杯,乃至于四十九杯,这样都可以,只要自己的佛堂够大。因为这里讲了供水功德是非常大的,也是很有效用的一种积累资粮的方法。

首先是七个供水杯。把这个供器认认真真地擦得干干净净。现在有的用铜杯,还有一些是水晶杯,还有各式各样的。道友们有的喜欢这样的杯子,有的喜欢那样的杯子。这个供水杯倒没有专门的要求。有些是有一个刻度线的那种,最早的一种供水杯有个刻度线,就是你供到这儿就差不多可以了,有些是没有的。

有些就用大碗或者用其他的做供水杯。各式各样的金杯、银杯,还有铜杯、水晶杯、玻璃杯,各式各样的杯子,有些还喜欢用彩色的杯子,供水杯是供器。还要认认真真地擦,专门准备一张干净的帕纸每天要擦拭,尤其供完水之后要把水擦干净。

摆放的时候间距要适度。不能随便摆,有一定的要求,不可过宽过窄。上堂课我们也讲了,如果是小杯子,中间大概一颗米、一颗黄豆或者一颗豌豆那种间距。一个豆子的间距就这么宽。有些用大杯子就是一根手指的间距,有这样讲的。

如果供杯间距太宽了会有什么样的缘起呢?自己离上师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因为它的间距很大,这会让自己和上师的因缘越来越远,这样对自己就不利。如果是过窄、太密了,基本上挨着了或者只有一条小缝,太密的话会导致自己的心胸很狭隘,打不开。所以供杯距离宽是宽了,间距宽了你的心胸打开了,但是可能离上师和法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对供杯间距是有一定的要求。讲这些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缘起,让我们在供的时候不要太随便了,要想到这个间距也是有一定的缘起,不要过宽过窄、东倒西歪,在摆的时候尽量摆得很直。

我自己供水的时候,习惯性地把水杯摆好之后走到侧面去看一下是不是很直,如果不直我要调。第三个有点歪了,过去把第三个调一调。习惯性要这样去做。因为看了这些教言之后就知道,要求一方面是间距,一方面是要直。

基本来讲,我觉得是一条直线就可以,如果不直就要调整。有时候可能是桌子本身问题,没办法摆得很直;如果桌子很平,尽量要摆得直一点。如果歪来歪去,对自己以后身体的发育可能不是非常有利,有可能身体以后不那么匀称,或者经常歪来歪去。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因缘,有地方这样讲过。

把供杯摆得很直看起来很悦意。所以正面看、斜面看这都是有一定的必要。有时候到别的道友的佛堂里,习惯性地看这个是不是很直。现在成了职业病了。有时候到寺院里面看这个水,好像这个水没有摆直。这也不是太好,反正自己摆的时候尽量摆得直一点。可能有点变成强迫症了。但是我没去动别人的东西,我只是觉得是不是更直一些好一点?但是还是不敢去动。

对我们来讲最好还是经常性地把它摆得直一点。有些道友喜欢这样,只要形象上的东西他愿意做。你让他观个心观个空性可能观不到,你说让他摆直的话,他都可以用尺去量,精确到毫米,这些都可以做到的,有些道友喜欢这个。喜欢这个也好,反正要抓住一个。

如果可能的话,对空性的教法你也是很有兴趣,打坐观空性很有兴趣,然后对供佛也可以很有兴趣。但是如果不行那至少抓一个,两个都抓不住那就麻烦了。比如你修空性修不动或者听法听不进去,那就把这些做好也行,这方面也是有意义的。总而言之,对我们有利的至少是抓住一个经常去做,得到暇满人身之后还是有意义有必要的。

这里讲到不要东倒西歪,然后水里面水要干净。不要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偶尔混进去后,如果不严重就用个东西把它挑出来,如果太严重就倒掉重新供一杯。反正里面要干净,不要有杂质。但有些时候水里面故意要放一些红花,供红花水。红花本身是一种药物,也是一种很好的供品。泡了红花水之后用红花水来供,这也是一种看起来很悦意、很舒服的供品。这是故意添加了开许的一些东西。但除了这之外的杂质或不干净的东西混进去,必须要挑出来或者重新供养。

水器中的水不能够太满了,满满当当的。我看过有些传承说水必须要供满,如果水不供满的话福德不圆满。但我们自己的传承中水不能太满了,离杯口大概有一毫米多,像这样不要太满。太满了就不是很好,尤其满了之后容易溢出来,有些地方说溢出来对自己清净的戒律方面会有些违缘。

所以如果我们供水时不注意溢出来了,马上要做一些忏悔,这是有一定必要的。我们供养是为了要得到纯净的善根,如果在供养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导致我们的善根可能不清净的方面,我们马上要修正,该忏悔的忏悔,该修正的修正。

不能太满,还要不能够极度不满。以前有个道友害怕溢出来只供半杯,可能是溢不出来的,但有点太少了,所以只供半杯是矫枉过正的情况,还是要避免。反正不要太满了就行,留个一两毫米,习惯了之后,基本上的手感就在这,供下去之后就是这么多。除非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供惯了容器,倒下去的手感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突然换一个容器,倒下去可能一下子水倒很多,这样也有溢出来的可能。

这主要是训练我们自己把这个当成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来对待。供佛就相当于在真正的佛面前供养一样。就像你请一个大人物过来吃饭,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的。供佛就相当于在真正的佛面前去供养一样,我们的心要特别恭敬,然后很认真地对待。

心越恭敬越清净,在供养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善根。相同的时间相同的东西,尽量应该得到更多的善根。因为这些都是让我们得到善根,资助我们修行成功的一些助缘,应该非常地重视才对。

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有些搞设计的可能搞得很好,把佛台颜色和水杯之间的调配是怎么样的,我相信有些道友会做得非常好。他在设计的时候,可能把这一切设计得很完美。人去的时候就特别悦意,自己看起来很悦意,别人看起来也很悦意,但是有可能变成自己显摆的地方了,来了首先领到佛堂里面参观一下,这也是不行的。学奔公甲格西要抓一把灰撒到上面,开玩笑。

供养的目的主要还是让我们修行,让心清净。当然做得庄严固然是好,但不要因为这个生起傲慢。如果有傲慢,我们供佛的时候就要忏悔:我不是为了傲慢,我是真正为了让我的心恭敬,生起福德而做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调整好就可以了。

《普贤行愿品》中也说:"如是最胜庄严具。"

把最殊胜的、最庄严的供品、供具拿来供养诸佛。这是佛陀依智慧观察而讲。

我们有时候又太过随便了:反正是心为准嘛,只要心清净就行了。好像觉得自己的心真是清净到那种程度,但其实只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借口而已。

对我们来讲,心固然要清净,但是外在一些东西对调伏我们的心也是有帮助的。这个缘起如果做得好,那么逐渐地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调柔;我们和法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法越来越容易入心。也就是平时把细节做得比较好,比较认真对待,到时候他就起作用了。

有些人说什么不执著、随便啊,这种人的心离法往往是越来越远。这对我们来讲也是要注意的一点。

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

所供的是灯也好,摆放的八供也好,水果也好,尽量地让它变得很美观庄严,舒心悦意。千万不要乱七八糟,很脏,这些都是要避免的。

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做。

这里面讲得很清楚,其实供品做得很美观也是发自内心的对佛的一种恭敬。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做好。

当然,在自己穷得叮当响实在无能为力等情况下,以一颗清净的心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低劣物品等也未尝不可,因为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执著的分别念,

如果有条件,我们的佛堂本身要好好去重视。但有些有能力的人把自己住的地方装饰得特别好,佛堂就随随便便搞一个地方就做了。

如果自己有能力,应该把较宽敞的、比较好的房间专门作为佛堂。因为这是佛住的地方。不是小仓库,或者哪个旮旯,有一个很小的角落就把那儿当佛堂了,像这样很随便地处置了。如果家里来个客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把他塞到那儿去的,但是就敢把佛放到那儿去,把佛堂放到那儿去。你有能力的情况之下必须要恭敬。

但如果没有能力,那就要看情况。如果你的房间就这么多,家里面还可能不是很信佛,能够有这块地方已经很不错了。比如把阳台拿出来做佛堂已经不错了。当然前面我们讲,如果有能力的情况之下,还是应该重视这个佛堂。

有些人很重视佛堂,的确这也是最应该重视的地方。最好的房间,最好的物品把它庄严佛堂,这也是对佛的一种恭敬。但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我们就按照实际条件来做。如果只有一个地下室,或者只有一个阁楼,只有一个阳台,那就把这个作佛堂就可以了。

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之下,"以清净的心来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我就是每天吃这个,这个剩饭能不能供养?这个剩菜能不能供养?如果我就在吃这个的话,当然也是可以的。我就这个能力,相当于这是我最好的东西了,别人看起来是不行的,但是这对我来讲是最好的。

举个同等理来讲,我们认为很高档的供品,如果以天人的眼光来看是什么啊?你供的是什么啊?他一下子就觉得这是上不了档次的。但对我来讲这是最好的了,我已经把它做得最庄严了。天人一看你这个根本就是不好的,但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最好的了。

所以这些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呢?也许在相同的业当中,我们大家的福报差不多,大家的思想差不多,肯定有一个相同的标准说这个就是庄严的。但如果跨界了,那就不一定了,那就差距太大不一定了。

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就把自己的,反正这是我吃的,我就是这个条件,这个对我来讲是最好的,那么我把这个东西供在佛堂上面。别人认为你这个很差,但是对我来讲就是好东西了,那也可以。低劣的物品来作供养,这也是可以的,我这个水就只有自来水,我也是喝自来水,像这样能不能把自来水供佛?当然可以。

低劣物品也未尝不可,因为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执著的分别念。佛陀他有没有这个是很干净,这个是肮脏的分别念?佛陀是没有的。在他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清净的。所以这个时候殷重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22课

(02)【恒依强欲乐,或依对治引,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这个颂词的关键就是第四句成就大福善——成就一个大的福业、大的善业,怎么样成就呢?就是前面所讲的三句话"恒依强欲乐"等,这里面有四个条件,第一个就是"恒依"的"恒"字,这是讲到了时间。"强欲乐"就是讲它的发心。"或依对治引"就是讲它的对治。"以恩悲福田"是讲它的对境。如果我们具足了这四个对境,就很容易成就大福善。首先我们看"恒依"的"恒"字,"恒依"就是讲时间要长。

我们做任何一个法,不管是很大的一个善法,还是乃至于只是每天在佛堂上供七碗水,不管怎样,一个善法如果做的时间很长,恒常地每天都在做,这个善法就能够变成一个重业,变成一个大的善法和强有力的善法。虽然我们每天做的是供一碗水或七碗水,或者供一盏灯,但是如果我们以很长的时间来做的话,这个看似很微小的一种业,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它就能够变成一个重业。除了以此为例,其他如我们每天的念诵,每天磕三个头,或者说每天经常去放生,每天都能够去发一点善心菩提心,每天都这样做,做的时间很长,累积得多了,这个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重业,变成一个大的善业,所以说长时间去做很重要。

我们在修佛法的时候,最好发一个长远心,每天坚持在佛堂里面去供佛,或者每天坚持去顶礼,对修法来讲,这也是善法方面的一种纪律,有了这种纪律,可以约束我们在这样的时间当中尽量地去做善法,能够保证它成为慢慢增长善法的一个方式。所以我们在修行佛法的过程当中,有些善的执著,有些这方面的纪律、戒律也应该去遵守,这是"恒"字的解释。

然后"强欲乐",就是我们在做善法的时候,应该发一个比较勇猛的心,有比较强烈的欲乐,像我修习供水或者打坐、念诵咒语,我就是应该有一种很强的欢喜心、很强的欲乐,就是要做,而且很欢喜地去做,很强势地去做,像这样通过这种很强的欲乐,这个业也容易变成一个强善业。

比如说放生也好或者说听闻佛法也好,本身功德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我们放生的欲乐不强,别人说好多次之后,自己勉强答应去,那么此时自己的心态是勉勉强强的,虽然参与了一个大的善法活动,但是因为自己的欲乐很弱的缘故,所以这样的善法就不是一个有力的善法了。

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如果很勉强,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修菩提心的时候如果很勉强,假如没有很强的欲乐,这个业就不会成为一种重善业,就不会成为一个有力的善业。这个善业如果不是很有力,那么我们所积的这个资粮本身,从因果的因的角度来讲,它的因力就不是很明显,如果因力不明显,要得到一个强有力的果,或者要马上成熟果,就非常困难了。

我们在修法的时候,也要经常观察我们的欲乐怎么样?有些时候容易发生什么情况?——刚开始的时候欲乐非常强,但是时间稍微长了之后,这种欲乐就慢慢弱下来了,以后就变成了一种应付:好像我有一个经要念,有一个咒语要念,就变成一种应付了,尽量找借口,最后就干脆不做了。

我们的修法随着欲乐的强弱,的的确确是会有改变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经常保持一个强有力的欲乐,当然我们要保持,也需要有基础。平心而论,作为一个修行者,谁不愿意保持一个强欲乐呢?我们问任何一个人:假如让你选择,能够让你保持一个强盛的修善法的心,愿不愿意?很多人都会愿意。但关键是,我们是一个初学的众生、初学的菩萨,要保持一个强烈的欲乐很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去思维因果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因果的关系能够深深地做思维,懂得了缘起规律之道,这时强欲乐就容易产生。

一般来讲,我们看米拉日巴尊者传记的时候,每一次看到这个地方,对我、对很多修行者都会有某种启发。在当时对话的过程当中,他的弟子问:尊者,您有这么强的一种修法的欲乐,能够做这么顽强的苦行,您肯定是佛的化身,肯定是某菩萨的化身,到底您是谁的化身啊?米拉日巴尊者说:我不是哪个圣者的化身,实际上是因为我思维了业果不虚的道理,因为我杀了人,怕堕地狱,而且我也知道成佛的功德,我对因果缘起之道生起了强烈的定解,所以我在修行善法的时候就有这么强的一种动力。他说:如果你们也能够这样思维,那么我这样的苦行任何一个人都做得到。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如果能够对因果之道产生非常强的信心,产生一个很深的定解——如是的因如是的果,佛法当中我们经常提,这个缘起的道理,因果的道理,的确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种因果关系产生了定解——你看我们造了多少恶业呀?就拿这一世来讲,我们杀了多少生?偷东西、说妄语、然后产生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贪欲、嗔恨,或者欺骗众生等等,做了很多恶业。如果按照业因果的道理一个一个对照的话,那么可以说,不需要人来授记,我们的下一世会很悲惨的。如果真正对业果之道产生了定解,我们就会想到,一定要对治,一定要去忏悔,一定要在我死之前把这个罪业都清净掉。这个时候,每次去修忏悔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动力和强大的欲乐推动自己,这个时候就会下决心:一定要把罪业忏净!或者我们在了知了成佛的功德和缘起之后,在积累资粮方面一定要多做,做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去做,这个时候所做的每一个善业都会成为重善业,都会成为有力的善业。所以这里面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思维业果的道理。

有的时候我们说业果的道理是入门的法,但实际上,业果的道理是非常深奥的。因为真正来讲,我们通过推理可以知道一切万法空性,这个总相的推理我们可以通过一种理证推出来,但是要让我们通过推理证明因果的道理,这个非常困难,可以说极困难。佛讲的因果之道是最正确的,因为是佛是遍智,只有佛才能够把最微细的因果问题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要去推理这个因,要推理这种业果,的确是很困难的,它是很深的法门和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不管通过什么方式,真正对业果之道产生了定解,强烈的欲乐一定会生起来的,而且强大的欲乐一产生起来,我们的这个业就会变成重业。

有一次我问我自己,或者很多道友也在问:我修了这么长时间佛法,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啊?为何没有感应、没有动静?其实我们真正观察,我们修行的欲乐有时候就是不强,修也修了,但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心来修的呢?这就很不好说。如果观察每天我们修行的心态——夹杂恶心或者修善的心力不强等等,有很多问题在里面,如果我们有个很强的欲乐,就会变成一个重业。

第三个"或依对治引",依靠对治来引发。"引"就是引发,引发什么呢?引发成就大福善的意思。这个引字和后面的大福善可以对应,依靠对治的法来引出这种殊胜的善业。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要尽量对治它的违品。比如我们在布施的时候,我要对治布施的违品——悭吝。我们不要有悭吝心,尽量不要悭吝,通过各种理证明白这个道理。前面我们在第三品也讲了布施的道理,布施的违品就是悭吝心,所以我们要对治它的违品,只有把它的违品对治了,这个布施的善法才是一个清净的布施。

我持戒的时候也要对治它的违品——破戒,把这个违品对治住了,这个持戒才是清净的、持戒的善根。所以我们要成就大福善,就不能有它的违品。比如说,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怀疑它的果、它的功效等等,这就是修善法的一种违品。所以我们要通过定解来对治这种怀疑心,对治这种负面的能量。如果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能够把它反方面的违品都对治了,那可想而知,这个力量当然就是很强大的。而让这种善法的力量不能够现起的,就是它的违品,所以怎样对治它的违品就非常关键、重要了。对修善法整体来讲,圆满资粮很重要。

第二个就是讲,忏悔罪业很重要。在修法过程当中,罪业会变成修法的违品,如果我们在修法过程中罪业很重,这个果就很难现起。我们从整体的角度,还有从个别修法的角度讲违品,能够对治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地方讲第三个——依靠对治来引申重大的善法。这个方面我们前面以布施为例来宣讲,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对治,都要去引申出来,把这个对治引申出来才能成就大福善。

第四个就是它的对境,对境当中讲到了恩悲福田。实际上就是讲恩田、悲田和福田,那么恩田是什么?恩田就是对我们有恩德的人,比如世间的老师、父母、传授佛法的师长等等。这些方面就是属于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就是恩田。还有悲田,就是产生悲心的对境,很可怜的众生叫做悲田。然后是福田,福田就是指这些已增上功德的人,比如说僧团、佛、法、上师等等。就是从修证上,或者从福德方面来讲,很容易引发巨大福报,这个叫做福田。

有时恩田和福田有些冲突,原因是侧面不一样,一个是从恩德角度讲,一个是从福德很超胜的角度讲。如果我们依靠福田,就很容易增长福德,它们的侧面不一样,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上师在讲记当中提到,全知麦彭仁波切在《经庄严论注释》中讲过,针对不同的修行者,对待田的态度或者看法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小乘的修行者比较关注于自我解脱,所以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福田方面。如果经常供养福田或承侍福田,更容易增长修行的功德。福田的功德越超胜,得到的利益就越大,所以经常供佛或者供养僧团等等,可以依此增长福德。

大乘的修行者一方面很注重福德,因为从自利方面,自己的功德增长。但是从大乘的角度出发是着重利他的,那么大乘的修行者对于悲田方面很注重,甚至于对待悲田态度超胜于对待福田的态度。"发心为利他",就是把利他放在首位,把慈悲心放在首位,因为大乘是以利他为主旨的,所以对悲田很重视。

而且福田和悲田之间有不一样的地方:福田就是功德越超胜福德越大,供佛和供四果阿罗汉,供佛的功德就大得多;如果供养四果阿罗汉和供养初果阿罗汉,那么供养四果阿罗汉功德大;如果供养比丘和供养居士,供养比丘的功德大,是这样辗转增长的。对悲田来讲,就是谁的痛苦越大,你对他做利益的功德越大。比如说你给一般人做布施和给一个乞丐做布施,因为真正的乞丐很痛苦,你能遣除他的痛苦,得到的功德更大。从悲田的角度,就是越苦的得到的功德越大,所以布施乞丐功德大。如果布施乞丐和布施一个旁生呢?布施旁生的功德大;如果是布施旁生和布施恶鬼呢?比如说有时候做一些水布施,倒剩饭的时候,念一些观音心咒去利益这些恶鬼,或者说倒一些水在地上,念一些观音心咒加持,或者烧一些焦烟来利益恶鬼。利益旁生和利益恶鬼比较,因为恶鬼的痛苦重,所以说利益恶鬼的功德大。恶鬼和地狱众生比较起来,就是利益地狱众生的功德大。针对地狱众生我们做一些回向、念经。悲田是缘越悲惨的对境去做布施、做利益的功德越大,福田是越超胜的利益越大。

作为一个菩萨,悲田当然也是着重关照的对象,因为福田能够增长很多功德,所以在菩萨道中也有广做供养的说法。通过这样殊胜的对境,缘着这些对境就可以成就大福善,这是从成就善法方面讲。所以我们如果想在有限的精力、时间当中,让所修的法变得有力的话,那么这个颂词当中给我们开示的这个窍诀就非常重要了。

前面我们做过这样的对比:两个人修同样的一个法,比如同样都在放生,一个人是恒常做,一个人是偶尔做;一个人是具有强烈的因——欲乐,一个人是随随便便的心态;一个人身心当中有对治,另外一个人没有。钱都是一样的,如果具足了常时间、有强烈欲乐等条件的人,懂得这个善巧方便,同样做一个放生的仪式十五分钟,做完之后,他得到的业就是重业,如果没有这些,就是轻业。如果一次是这样,十次是这样,一辈子都是这样,这样二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为什么有些修行者证悟得早,而有些人做很长时间之后,功德一点都不增长,和这些条件还是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什么叫善巧方便?什么叫做窍诀性的一种修法,这些都是窍诀性的修法,就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在最短的时间当中让这样的业变得有力,变成重业,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善业是这样,反过来讲,恶业方面也是这样的。那么"恒依强欲乐,或依对治引,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我们从反方面看的时候,成就的可以是一种大的罪恶。那么怎么样成就大的罪恶?就是恒时去做一个不好的事情:每天去杀一只鸡,或者杀一只虫,像这样经常做、恒常做,这个业就变成重业了。你没有停止的意识,而且有一个想要恒常做的心。"恒常",时间方面讲就是连续不断。"强欲乐":是指在做罪业的时候,以一个很强的欢喜心做。反过来讲,你在做的时候很勉强、很不舒服,做的时候有惭愧心等等,这样的话业不强,业就不会成为重业。然后"对治"就是说,在做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对治?比如说前面讲惭愧心,我在做恶业的时候有一个惭愧心,觉得不好,那么虽然做了,但是不会成就大的罪业,他有个对治,因为有后悔、惭愧的心态在里面。

还有就是"恩悲福田",那么做恶业的时候,如果我们以恩人为対境恩将仇报:比如对自己恩德很大的父母,去打骂或者去顶撞、杀害,这个罪业很重的。还有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或者世间当中我们的恩人,如果对他们造这些恶业,因为他们是恩田,所以就会成就大的罪恶。然后"悲田",比如去杀害旁生也有过失。对于"福田"比如三宝、上师,你去诋毁、伤害,也会成就很大的罪恶,这是说怎么让业变得重的情况。

当然此处是宣讲变得有利,反过来思考,我们千万要让我们的善业成为重业,不要让我们的恶业成为重业。我们在造恶业的时候时间尽量不要长,如果是迫不得已造,偶尔造,造的时候不要有强大的欢喜、强大的欲乐,造的时候最好有对治,有它的违品。然后要尽量避免福田、恩田、悲田,如果是这样的话,业虽然造了,但是也不会很重。但是如果这里面的条件都具足的话,那么罪业就会成为重业。】——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笔录第64课

2.2 净除障碍 圆满资粮

(01)【作为法王如意宝道场的修行人是绝对不会堕于二边的,只要是比较正常、没有出大问题的修行者,在这个道场中一定都是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双运而修。这来自于法王如意宝的传统,法王如意宝在教导弟子修菩提道的时候,一直强调二资双运而修持。一方面再再提倡听闻、思考、修行、辩论、打坐、修空性等智慧资粮,比如从建立佛学院到最后示现涅槃期间,法王如意宝一直在讲经说法,将智慧安置在弟子的相续中;同时,也非常注重福德资粮,比如提倡念咒、使用转经轮、供灯、供水等,比如法王自己出钱每天供养几千元的供品,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因为法王如意宝、堪布仁波切是这样的传统,所以弟子的相续中,几乎都知道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是不可偏费的。如果真正能够二资双运而修持的话,就可以很迅速的圆满二种资粮。】——生西法师《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辅导笔录第5课

(02)【◎在藏汉两地用净水作供养可以圆满资粮

此外,阿底峡尊者还这样说过:"在藏地,仅仅用水来积累福德也已足够了!在印度,由于气候过于炎热,而没有西藏这样清净的水。"确实,印度地处热带,水不如藏地的清澈。以前法王去印度时,看起来印度的水还有点混浊。所以,只要自己能够精进,在藏地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在汉地,水的质量也很不错,如果精进以水供养,功德也非常大。

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要整齐,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窄过宽、东倒西歪等现象。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我以前讲过,希望道友们能在自己家中,每天供七杯净水。如果实在不行,供几天以后撤也可以。以前有一位道友说:"我供了七天以后,水慢慢就没有了,可能是护法神经常来的原因。"他自己懒惰,水自然干了,还说是护法神。

《普贤行愿品》中也说:"如是最胜庄严具。"所以,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122课

(03)【一般凡夫人的发心、状态、意乐,和菩提心、空性摄持的,还有时间的长短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一般的凡夫人我执很重、烦恼很重,修行精进的程度、信心都是有限的。修很长时间,进步很微弱,但通过不断地闻思修行,比如大恩上师让我们学《入行论》、学空性等等,里面有很多菩萨修行的方法,慢慢地告诉了我们,我们懂得了、掌握了,慢慢去用了,再积累资粮的时候,这些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我们就把所学到的东西用在顶礼、放生、供灯供水、用在我们的积资净障上面,这个时候,就开始加注在我们的修行当中。这个因素一加进来,善根的积累就开始提速了。以前可能走路,现在就开始骑自行车了,过段时间就是骑电瓶车了,慢慢就开始开轿车了,然后坐上飞机、坐火箭。你的能力越来越大,修行方式越来越强,福德善根也是越来越大,那么你资粮积累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让你提速的因缘你具足了,这个因素你找到了。如果不学习,那你就永远不懂怎么提速,"我想提速,我想提速",提不了,"我想走路一个小时一百公里",你想是可以的,但你能做到吗?没有因缘,做不到的。所以想要提速,必须要把提速的因缘找到,具足了因缘,就可以提速,找不到,没办法。我们现在很想成佛、很想一生成佛,但是,想要一生成佛、一生圆满资粮的提速资具、因缘、方法找到了吗?没找到就要去学习。因为在佛经论典当中,把提速的很多的条件都讲了,学完之后你去思考,生起定解,然后去做。平常善法当中,不断地用这些去摄持它,去做,做完之后你就开始提速。

当然提速的时候,你刚开始做时还是很笨拙,因为还不善巧、还不懂得怎么去驾驭它,还必须要很长时间去磨合,磨合之后,状态磨合好了,自然就提速了,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很困难,只要你起步了,开始运作了,好了,慢慢地很多东西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积累资粮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了。所以这也来自于早期你对所学的东西掌握的程度,掌握得越深、越广、越全面,做的时候内心当中成熟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后面还要讲,修行的速度是不一样。为什么佛陀的福德这么大?就因为佛陀掌握了提速的技巧,可以甩我们几千公里之外,不是甩几条街的问题,是甩得没影了。为什么呢?因为方式方法完全不一样,我们还是在以原始的方式走路,别人早就坐火箭了,所以完全是不同的。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原始程度,怎么可能达到高速运作的状态呢?没办法。怎么让我们从原始的社会当中摆脱出来?从凡夫人的社会中摆脱出来?那就是菩萨道。菩萨的思想、菩萨的行为,让我们摆脱现在固有的凡夫思维方式。

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菩萨道。《入行论》也好,或者大乘的经论也好,全都是让我们摆脱凡夫人思维的;空性也好、菩提心也好,也都是这样的。当我们学习完之后,就掌握了这个要素,掌握了再去用,你就可以越用越纯熟,这时候你就进了一个提速俱乐部,进去了,提速就有资本了。要不然怎么提速?还得思维你的观念,你的思维还在原始的那套当中,永远不可能进那个俱乐部。现在很多讲"一元俱乐部"、什么俱乐部,反正要进到那个俱乐部当中,必须要有这样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具足菩提心,怎么样具足菩萨的发心,具足菩萨的修行方式,菩萨的思维模式你必须要有,有了之后你才能进入到这个俱乐部当中,否则永远提不了速。提速之后,一切就很顺畅了。所以从这方面讲,有这样的方式。】——生西法师《随念三宝经释》辅导笔录第4课

2.3 利益饿鬼等众生

(01)【这堂课刚开始时讲过,有的饿鬼是几百年听不到水的名字。此时这些饿鬼说:我们投生到此山谷以来,于十二年中从未听过水的名字,今天才听到。这就是属于饿鬼的状态和境界。饿鬼的投生有两种,一种属于化生,另一种是胎生。也就是他们投生至此历时十二年,始终处于饥渴交加的生存状态中,今天方才听到水的名字。由此也可见这种罪业之深重。对于我们而言,为了不要转生到饿鬼界,就必须要打破悭吝。

我们可以早上向佛堂里的佛像供水,在经典、在殊胜的加持前供水。因为供水时也有一种因缘,若以清净心供水,则生生世世不会缺水,不会转到饿鬼的境界,也不会转到干旱、缺水之地。我们现在处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不能体会缺水是何等痛苦。虽然没有亲身去过,但通过电视可以看到,中国也有很多缺水之地。方圆十几、二十几公里内,都没有可以饮用的水资源,有时要到很远处去挑、去背,或者用驴车驮运。找到之后今天也许还能喝,明天就可能变成苦水了。内心中如果没有善业而转生到没有水的地方,将会非常可怜。暂且不说洗澡、洗衣服等等,就连自身喝的水都很难找到。所以那些地方的人,对水非常珍惜,就是因为太缺水了。

反过来讲,我们大部分人一方面是有福德,另一方面也不珍惜水,有水的时候也没想到用水来积一点功德。布施一些水给别人,或是给佛菩萨供水,给僧众供茶或供养水等等,这都是能够在我们今生当中以及生生世世不投生饿鬼或缺水之地的善妙因缘。供水经常是有机会做的,所以当有机会做的时候,就要去学习,或者自身有能力做一些布施水及供养水。在《贤愚经》中也有很多类似公案,本身没有什么钱,以清净心给佛和僧众供养一钵水,佛陀僧众怜悯这些供养的人,于是取来喝,或者取水来洗手、洗钵盂。用了供养之水,在善果成熟之后,生生世世不管哪个地方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水,或是根本不会缺水。到了沙漠地带,空的钵盂投出去之后就有好的水。到任何地方随便一挖就是好水,这就是福报强盛的体现。

还有一个公案,以前有一个出家人,还没有死之前就很渴,常常睡到半夜的时候就非常渴,然后起来喝水。发现瓶子里的水干了,水缸里的水也干了,跑到寺院里的水池一看也是干了。再跑到河里面,心想河边的水是很多的,结果也是干的。接下来就很恐慌,认为饿鬼的业要成熟了。好不容易熬到早上找师父阿阇黎,阿阇黎说:可能是你饿鬼的业要成熟了。就去请佛陀解决这个问题,佛陀说只有一个办法,给僧众供水。他对佛陀说现在不管到哪里,水都找不到,如何去供?别人看着有水,自己一去水就干了。于是佛陀用威德力加持他,终于能够找到一些水,就用恭敬心到僧众那去供水。在供完之后业障消除,没有堕入饿鬼道。

僧众是个大福田,如果给僧众供水供茶会得到很大的善根。给僧众供水不单单是能够生生世世得到水这么简单,还可以变为成佛的助缘,是积累巨大善根的方便。大家应该有机会多做一些这样的善根。每天早上在佛堂里面至少要用干净的水供上七杯,晚上再撤下,并念诵七遍以上的观音心咒,同时观想供佛的水布施给饿鬼,让它们得到满足。大恩上师也讲过,不管是供佛的水还是其它干净的水,直接这样布施出去,饿鬼们是得不到的,因为它们的喉咙打不开。即便得到的话,很多饿鬼在抢,打得很厉害。但如果念诵七遍以上观音心咒再布施,一方面他们能够喝得到,并且每人有份,所以功德利益是非常大的。

大家平时一方面是上供于佛,黄昏或者晚上把水取下来倒在外面的花园里,或者直接倒入水槽,并且观想布施给饿鬼,通过观音心咒加持后能够利益饿鬼。能够经常性地这样去做,养成习惯是非常随喜的,每天都可以上供下施。上供是最殊胜的福田三宝,下施也是最可怜的饿鬼有情。佛法中做功德是很殊胜的,从福田的角度来讲,功德越大的去供养,所得到的福德越大,也就是其自身的证悟功德越深的,我们作为对境作供养的话,得到的福德也就越深。从悲心的角度来讲,给越可怜的众生做布施,功德也就越大。早上通过恭敬心,对于最大福德的三宝做供养,到了晚上再通过悲心给最可怜的饿鬼等布施。这样上供下施,恭敬心和大悲心在整个过程中都可以体现。这本身也是一种修行,是一种法行。不要想象是个任务,例如好像每天摆着七杯水没有意义似的。其实这里面体现出恭敬、大悲,还有集资净障等很多功德,因此是必须要做的,这样对自他都有利益。】——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45课

2.4 相续善妙、获得净水

(01)【另外,供品和所得之果之间也有不共的缘起。比如:我们供养水,水是很清净、透明、柔软的,通过供水会使我们的相续逐渐变得清净、调柔。因为水很清净的缘故,我们内心很多污浊的罪业,通过供水的方式也就可以得以清净。灯具有光明的自性,供养明灯能够遣除我们内心种种的无明黑暗。供养妙香,香气周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三世诸佛,我们的相续也能逐渐具足功德、戒律、禅定的妙香。供养食品能够让我们获得禅悦食。花、果、药等每种供品都有其不共的缘起,都能帮助我们获得不同的功德,因此对供养要认真学习。同时,供养时要发清净愿,以此可获得殊胜的功德。】——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笔录第18课

(02)【比如,如果我们要生生世世获得净水,可以给佛供水,每天早上要供七杯、十四杯或十杯水,当然能力越大可以供越多的水。给佛供净水有不虚的缘起,可以清净相续,让心越来越柔软、调柔、清净。我们在发愿时,也愿以现在供佛净水的缘起,我以后能够给众生提供非常清净的水。

这样,一方面我们生生世世不会缺少饮水,都能够转生到有清净水的地方。一方面我们也依靠供水的善根,能够给众生提供非常清净的水。所以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要尽量去用清净心去供水。供水是一个很善妙的、清净的修法,不需要什么成本、时间,但是能够得到很大利益。愿以这个善根的缘故,我们永远给众生提供清净的水,如是作回向。】——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笔录第195课

2.5 解脱与往生

(01)【作为修行人,我们在信解空性的同时也不应放弃世俗的善法。希望大家每天都要供水、供灯、供香,听课之前要在佛像或上师像前顶礼三次,课前课后念诵时也不要忘了使用转经轮。表面上看这些事情很小,但实际上功德却非常大。依靠这些善法能获得很大功德,它们一定会帮助我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大家应该对此深信不疑。】——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中论讲记》下册

(02)【为了方便积累资粮,今后大家无论到哪里,最好随身携带一尊佛像,每天在佛像前磕头、供水、供灯。这样每天都可以作许多功德,依靠这些功德,暂时自己会获得广大的福禄,死后将转生于善趣或往生清净刹土。这些供养不是凡夫无法企及的玄妙境界,只要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只要自己有供养的心,谁都能做到这些事。】——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40课

(03)【《贤愚经》中所说:有一个穷人没有钱,捡几块干净石头供僧,因为有诚心,后于91劫中随意享受安乐。

这方面的公案比较多。有一次,嘎达雅那尊者去舍卫国的途中,见到一位女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哭。尊者问她为何如此伤心,她说:"我是一个苦命的穷人,每天都感受着饿鬼般的痛苦,实在是不想活了!"尊者开导她说:"不要伤心,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女人惊叫起来:"你不要乱说,有什么人肯买贫穷?"尊者回答:"卖给我,我肯买!""那怎么卖呢?"尊者开示道:"要布施!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富人之所以富贵,是前生肯布施。因此,布施是卖贫买富的最好方法。"

女人听后道:"你说得不错。不过我一无所有,手中的水瓶也是主人的,你叫我怎么布施呢?"尊者把钵递给女人说:"布施不一定要钱,见别人布施,自己随喜也可以。现在你持此钵盛水给我,作为你对我的布施。"女人此刻才真正明白布施的意义,当即依教奉行。后来她以供水功德,死后转生为天界具福报者。】——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亲友书讲记》第2课

2.6 成佛的因缘

(01)【供养、顶礼、跪拜、转绕、念诵,都是和佛相应的一种修法,外在的佛就是内在佛的显现。

当我们对外在的佛恭敬生信心的时候,反过来讲,内在的障碍也就逐渐遣除了,内在的佛性就逐渐出现了,到一定的时候,就知道外在的佛像就是内在佛性的显现,于是开始专注于内心,逐渐找到一切万法的实相。

每天我们在佛堂上面供水、供香或者顶礼,绝对有很大的必要,因为这是和佛相应的一个过程,是和佛相应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形式而没有做,我们少做一次就少一次和佛相应的机会,再少做一次又少一次和佛相应的机会,而多做一次就多一次和佛相应的机会。经常性地献供、顶礼、做法行,就经常性地和佛相应,这样当然内在佛性显现的速度就快了。

经常性地供佛或者供大恩上师和僧众等等,是和上师三宝相应和佛相应的很殊胜的一种方便,这方面我们必须要了解。在《经庄严论》中专门有一个《供养品》,大恩上师前段时间讲的密法《大幻化网》中,也专门有一个《供养品》。在一般人的看来,供养就是供养,好像几乎是迷信地表达内心感激的一种方式。其实供养真正展开来讲,比如《大乘经庄严论》就从大乘菩萨道的角度来讲供养,《大幻化网》就从密乘的角度来讲供养,供养是和正行完全相应的一个很殊胜的修法,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一种见解,知不知道这个修行的方式。如果有很高深的见解,修供养、做供养完全是一个能够很快和佛相应的殊胜方便。】——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笔录第198课

(02)【法身没有形象,周遍一切,那他具体要在哪儿出现呢?就看你观想在哪儿。这个观想就是一个因缘,你观在心间,他就出现在心间;你观在头顶,他就会出现在头顶。我们经常对佛菩萨祈祷或者供水供灯的时候,迎请佛陀受供都要有见解和信心,我像这样迎请他,他一定会来的。因为他的法身周遍一切,我观想他在佛堂上受供,他一定在这儿。我们对着一张画像在供养,和对着具有真实智慧身的佛菩萨做供养,这是不一样的。

虽然你不知道这些,供养他们也能得到功德,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通过信心获得加持的问题。我们要认知,从第六意识观想也是自相,因为佛菩萨是智慧身的缘故,所以你所观想佛菩萨的形象一定是自相,而且百分之百会有加持的,绝对是这样的。把圣尊观想在我头顶,就在我头顶做加持,这方面就是需要生起定解的地方。】——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28课

(03)【外在三宝的自性、外在三宝的显现主要是引导我们来认知、让我们发现我们是有内在三宝的,否则虽然我们无始以来都具有这种自性三宝,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的这些三宝出现的话,谁告诉我们这个秘密呢?谁告诉我们是这么富裕的富翁呢?没人告诉我们。

所以,外在三宝的出现,其意义就是告诉我们本具佛性。外在三宝的出现也是提醒我们在佛堂磕头的时候,当我们在佛堂里供水的时候,当我们供曼扎的时候,当我们在顶礼的时候,我们的对境就是这些身语意的所依,或者佛陀三宝的所依。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外在的,再再提醒我们:我就是这样具有佛性的,我就是这样具有佛性的,一次一次把这样一种认知,一次一次的加固,一次一次的训练,最后训练的特别纯熟,时时刻刻都不忘记。这样就离现前实相,其实就已经进了一大步了。

所以,这方面就要反复修。反复念皈依偈的原因何在呢?就是要再再地提醒我们,这里面就看你有什么见解,它就能从这个方面提醒我们。如果你有自性三宝的见解,你有本具佛性的见解,念的时候就相应于你自己的佛性,相当于试着苏醒一次。如果你只有外在三宝的见解,那就能够提醒你不能舍弃信仰,或者不能生起邪见等等。

所以,皈依修法本身可以浅,也可以深。如果很深的时候,完完全全通过皈依可以现证我们自己的本性。】——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89课

(04)【佛不度无缘之人,"度化"是什么意思?度化是高标准的,不是说有一点缘、一面之缘就可以被度化的,这不行,必须要很长的时间累积善根,才可以累积到成为佛陀所化的那种因缘,所以缘分不能一概而论。缘分有深浅,到底是什么缘?你的缘够不够成为所化?都需要分析。

我们要成为真实的所化、直接所化的法器。为什么我们要发心?为什么我们每天要磕头、供水、放生、做曼扎?为什么我们要修行、做忏悔?都是让我们内心当中善根福德增长,越来越增长,增长到佛一加持你就可以开悟的那种状态,上师一加持你就可以开悟的状态,我们的因缘要慢慢圆满到那个程度。】——生西法师《随念三宝经释》辅导笔录第3课

供水与其他修法

3.1 与修皈依

(01)【如果能够以清净的心供养三宝,所得到的利益功德也会非常巨大,关键是我们要有上供上师的心。平时来讲,早上供水一方面来讲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只是需要我们擦水碗,然后摆整齐,供水的时候专注一些,不要太少,也不要让它溢出来,认认真真地去供。单单是供水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积累不了资粮,在没有修学佛法之前,我们可能会这样想,但是修学佛法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太多太多可以供养,即便我们连水都供不起,走到外面去意幻供养也可以。我们看见鲜花、路灯、精品店里面的商品,都可以通过意幻来做供养。关键就是要有一种意识,这样随时随地都可以集资净障。】——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05课

3.2 与修上师瑜伽

(01)【修上师瑜伽也要看我们自己相续当中当前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你有什么样的信心、什么样的福德、罪障清净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是决定我们修上师瑜伽时能够得到哪种层次加持的要素。一方面我们要修上师瑜伽,一方面修的同时也要致力于闻思修行。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讲见解的高度可以决定我们修行的高度;闻思还可以帮助提升信心,通过闻思经论让我们生起胜解信或者不退转信,通过比较到位的闻思达成这个目标是很有必要的。除了祈祷和注重闻思之外,平时我们还要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多做其它积资净障的串习,多修善法,有机会就多做放生、供灯、供水等种种供养,反正善根福德绝对是不嫌多的,我们千万不要觉得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了。

真实的上师是佛陀的法身,我们在修法过程当中要和这样高度的上师相应,就要积累大量的福德。】——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辅导笔录第132课

(02)【宗喀巴大师云:"首先依靠福田力,内心力量方生起,供养上师三宝业,应当连绵不间断。"

宗喀巴大师也是这样做的教诫,首先依靠福田力是很关键的,我们内心对治力很薄弱的时候必须要依靠他力、依靠外缘,最关键的就是福田,就是三宝的力量,所以我们祈祷三宝,依靠根本上师的力量加持我们生起来。所以说"首先依靠福田力,内心力量方生起"。通过外面上师的力量,我们内心修无常的力量才可以生起来。

"供养上师三宝业,应当连绵不间断",供养上师三宝的时候,都应该祈祷上师三宝的力量加持我相续中生起无常,应该连绵不断地祈祷,不是祈祷一两次。我们一般是在早上做供养,点灯、供水都是早上在做。供养的时候必须要以上师三宝做对境虔诚祈祷:你们是有能力的,所以弟子诚心祈祷你们垂念我,加持我内心速速生起无常的境界。

不单是无常,还有祈祷我生起大菩提心、祈祷我生起空性慧,或者祈祷我对上师生起不退的信心,这些都是必须要郑重祈祷的,否则单靠自力有时候容易散乱,靠他力一加持就很容易生起来。也许祈祷一两次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天天这样做,经常这样做就很容易相应。

很多以前的修行人都是这样的,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三宝所依面前不间断地供养,但是一直没有感觉。到他年老的时候,七八十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供养的时候一下子就现前了,他供养的莲花生大士等等就现前了,然后就问你需要什么,他就说需要什么什么悉地,或者就说要祈请你融入我心,他就化光融入你的心,一下子获得成就的。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就得到这样的境界,持续不断地去做,总要生起来的。我以前很喜欢用"长头发"的比喻,就是我们剃了头之后,长头发是看不到的,你盯着它看是看不到的,但是它每天都在长,每个刹那都在长,当你不注意的时候已经长很长了。修法也是这样的,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今天祈祷,明天也祈祷,好像相续中没有很明显地生起功德,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功德已经生起来了,或者说自己要的成就已经得到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修法必须要有这种恒常的心态才行。

尤其早上供养的时候必须要这样,或者平时做供养、做顶礼的时候也要这样想:祈祷加持我生起善法的心念。除了纯净的善法心念之外,我们在上师三宝面前没有什么祈求的,就是祈求我生起看破今生的心、祈祷生起大菩提心、祈祷生起空性正见,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祈祷的?所以祈祷的心很清净,然后经常这样做的话,也容易得到相应的。

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老是一个人咬着牙去苦修,没有去祈祷上师三宝,就来得慢,内外因缘具备就快得多。密宗为什么很容易成就呢?一方面他对所有所修的法都要生起非常清净的正见,然后对所缘励力观修的时候一下座就祈祷,或者上座前就祈祷,修一座上师瑜伽加持这一座能够相应。平时都是这样修持,内因外缘这样恒时具足很容易获得相应的成就,所以要"连绵不间断"地做。

因此,在对上师、本尊、护法供养供物及食子时,应当尽力祈祷以生起此念。

平时对上师、本尊、护法供养的时候,有时供养食子就复杂一点,但是其他的供品:水果、香、油灯这些容易找的到,供养的时候就尽力祈祷生起此念,生起无常的念头、生起菩提心、生起空性、生起信心,这些都要尽量做广大的祈祷。而且祈祷的心要很切,要像孩子和母亲失散的时候拼命喊母亲一样,那种心态去呼唤上师、本尊、护法的加持,名言中显现上容易感动他们的心,就很容易获得加持。如果平平淡淡去呼唤一两句、想一两次那是没办法的,所以你的心必须要切,心一切加持就迅速,这也是一种缘起的规律。

供护法的时候也必须祈祷护法神加持我们生起无常的念头,上师以前讲过,内心要证悟法性都需要格萨王他们护法神的帮助,有这样的说法。所以供护法的时候不要认为这是遣除一个小偷的违缘,这些都是次要的。实际上护法神主要是帮助我们遣除修道的违缘,看不破今生这就是大的障碍、大的违缘,自私自利的心就是大违缘,或者执著万法实有的庸俗见都是大违缘。护法神有这个力量,尤其是宁玛三大护法是大圆满不共的护法,都有能力帮助我们生起大圆满的正见或者无常的心。

所以供护法的时候也不要想外面要成办一个什么事业,没有想到让护法神帮助我们内心的功德不退失,或者没有的功德生起来,或怎么让他们的加持入我心间,打开脉结获得证悟。这些方面如果都不想的话,供护法的功效或者说目的就稍微偏了一点点。如果里面的违缘能够遣除、能够安住加持,外面的障碍也能够尽量遣除,这就是非常善妙的。当然修本尊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祈祷上师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生西法师《开启修心门扉》辅导笔录第23课

3.3 与修空性

(01)【不依靠世俗谛就没办法得到胜义谛,没有得到胜义谛又怎么能获得涅槃?没办法息灭一切烦恼获得涅槃。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着重于胜义谛的抉择修行,一方面也千万不要偏颇于世俗谛。法王仁波切把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教导他的传承弟子,一方面对于胜义谛空性方面的善根要修持,一方面对世俗法方面的善根也要多修持,鼓励每个弟子平时手中拿念珠,有空时就要念咒,拿转经轮,供灯供水,做转绕,很多很多福德善根都要多做。多做世俗谛的善根,福德就很深厚,福德深厚对于证悟胜义谛空性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自己抉择的修法不一定是真正的修法,圣者安立的修法才是真正的修法。有时候我们觉得:"这个法应该不做,我应该修那个法。"对于上师的教言、圣者的教言根本不当一回事情,觉得自己的智慧超胜了圣者的智慧,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我们的智慧真正超胜了圣者的智慧,何必依止上师呢?何必再依靠佛法修行?自己去摸索,自己去修行就够了!但真正通过自我摸索而成就的一个也没有,摸索很多年之后发现,还是没办法真正找到一个解脱之道,最后还是要回到这样的轨道上来。因此世俗谛的善根非常重要,依靠世俗谛的修法才能够达到胜义谛。】——生西法师《中论》辅导笔录第62课

(02)【所以,在积累二资粮时有时有侧重,也可能是同时的。有些道友是福德智慧资粮同时可以修。因缘差别的缘故,有的是侧重于福德资粮,而有的侧重于智慧资粮。但不管怎么样,在侧重福德资粮的时候,还要对智慧资粮抽时间来积累,在修智慧资粮的时候也不要完全就落到这个上面,还是要抽时间来积累福德资粮。供水、供灯或者扫地,这些都可以积累福德资粮,并不是说一点时间都没有,实际上这些时间只要去找,肯定能找到。只要对这个问题生起定解之后,肯定能找得到。有智慧的人知道之后就不要懈怠了,要好好地去做好自己所有的事情。】——生西法师《中观宝鬘论释》辅导笔录第29课

(03)【因此学习空性的时候,第一要了知抉择空性的方法,第二平时对于累积资粮、忏悔罪障的修法也必须要高度重视。有些道友学习空性时只对福德的法有兴趣,比如对于放生、供灯、供水、顶礼、转绕等等非常有兴趣,也愿意去做,但是对听闻空性、中观方面的教言就没有兴趣,或者感觉很费劲。而有些道友觉得只要学习中观空性就够了,其他的世俗善根都不需要做。

按照法王如意宝的传统,以及诸佛菩萨的教诲,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对我们来讲都必不可少,缺少一个,我们就没办法趣入一切万法究竟实相的状态中。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讲到:"世俗真实广白翼,鹅王引导众生鹅,复承善力风云势,飞度诸佛德海岸。"世俗谛和胜义谛像鹅王的两只翅膀一样。世俗谛的翅膀是指福德,如积累资粮、顶礼、放生等;胜义谛的翅膀就是抉择万法空性、修持寂止和胜观。如果要成佛,两种因都要具足。

只是培一点随福德分的善根,暂时没有考虑怎么成佛、度化众生,以及解脱,这样修持也可以。而很多修学佛法的道友都是想成佛利益众生,让自己从根本上从轮回中获得解脱,那么,一方面要重视世俗谛的善根,一方面也必须要高度重视胜义谛的修法。对于抉择空性的经论、词句、观察的方式,要产生一种强烈的希求心,只有这样的修法才能够真实带领我们趣向于圆满六度的德海岸(——飞度诸佛德海岸。)】——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笔录第182课

(04)【平时讲到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为什么还要守持业果?善业和恶业都是平等空性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造善业,而不能造恶业?在胜义本性当中,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本性都是空性、平等性。但是在名言谛当中,善业的因缘和恶业的因缘不一样,所以显现了善业和恶业。虽然本性都是平等空性,但是显现的时候,善业的作用和恶业的作用不一样。

首先看善业的作用,第一、让我们得到善趣,善趣的因肯定是善业。得善趣的必要是什么?因为按照整个菩萨道、波罗蜜多乘显宗道来讲,成佛需要三个无数劫,是很长的时间。所以想要三个无数劫修法成佛,也必须要不间断地得到人身、善趣。如果你失去了人身,堕到恶趣了,以恶趣的身份很难修持佛法,所以你修空性、修菩萨道就中断了。因此你必须要通过名言当中的善业缘起规律,首先保证你得到善趣,尤其是善趣中的人身,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二在名言谛当中的规律,善业可以得到安乐,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定要取舍善业。第三善业是助道的因缘。我们想要证悟空性,想要修法成就,就要积累资粮。比如顶礼、转绕、放生、供水等善业,多做善业,善业本身可以成为证道的助缘。虽然是空性的,但是我们要去做善法。

然后来看恶业。第一它是恶趣的因,前面我们讲了一旦堕恶趣,基本上是到了无暇处,就无法修持佛法,修持佛法就会中断。第二恶业是痛苦的因,没有人愿意受痛苦。虽然胜义当中恶业是空性的,名言当中恶业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它的作用仍然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为了避免痛苦,我们要断除恶业。第三是恶业是障道的因缘。不单单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且可以障道。如果我们杀生、偷盗、邪淫、说妄语,做了很多恶业,那障碍就会很重,就没办法修法。比如在听法的时候容易打磕睡,或者闻法的时候容易出障碍、修法的时候总是没有办法相应,这些都是障碍。这些障碍来自于哪里?都来自于恶业。

想要自己修习佛法顺缘多,而逆缘少,必须要在名言中取舍因果。有些大德越学空性,对于业因果的取舍他的认知就越细致。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因缘,任何一个小的善缘,都会成为他证悟空性的助缘。因为他对证悟空性、发誓成佛的兴趣太大了,因为他兴趣太大,太渴望获得证悟空性果位的缘故,所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帮助他证悟空性的因。哪怕是很小的善因他都会去做。而反过来讲,他也会非常认真地去考虑,我要快速证悟空性,什么是我的障碍?大的恶业不用说了,小的恶业肯定是障碍。为了证悟空性的缘故,连一个很小的罪业,他都不会去做。

上师在讲义当中讲,很多大德对空性了悟的越高,他对因果的取舍越细致,而往往对空性只是似是而非认知的凡夫人,他对因果的取舍就很粗大,觉得善业可以不做,恶业也可以不舍。甚至有些人觉得一切都是空性的,什么也不执著了。既然什么都是空性的,什么都不用执著。但是很奇怪,我们以前也讲过,往往说什么都不执著的人,只是不执著善业,恶业什么都执著。

以前在一个地方,我们谈到抽烟的问题。有一个居士说,抽烟也是执著,不抽烟也是执著,那还是抽吧。这里就很矛盾,抽烟是执著,不抽烟也是执著,但是最后还是选择抽。善业也是执著,恶业也是执著,最后还是选择恶业。按理来讲,如果真正都不执著,那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但是往往说不执著善业的人,就是执著恶业。肯定最后落到恶业当中去,很多时候他说不执著就是为自己造恶业找借口而已,这个我们一定要看清楚。

对于空性,如果没有了知,没有认真学习,容易似是而非。但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话,其实在论典当中,上师仁波切早就已经戳穿了这些把戏,这是很蹩脚的小把戏。真正观察起来,的确不是这样的。真正一切都不执著的人,他对善法特别执著,对不造恶业也特别的执著。而说对一切都不执著的人,对恶业非常执著,但对善法不愿意去做。修善法意味着什么?修善法意味着受苦,意味着与我们平常的习气相反,意味着很难受。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习惯了贪心、嗔心、愚痴心、嫉妒,只要到了造恶业的地方,觉得会很安全,大家都是这样的。我生起贪欲心,觉得很舒服、安全,已经习惯了。但是对治烦恼就不一样了,对治烦恼就意味着与以前的我过不去。

修善法我们老是觉得非常的困难,如果我们去喝茶聊天,在茶馆里坐一下午,打麻将一天一夜,觉得没有什么,就像入禅定,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如果坐下来听法的话,就摇来摇去,想这个,想那个,很不适应。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众生都有这种毛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其实闻法就是和自己以前的习气,和轮回的习气对着干。轮回的习气是往一个方向走,而现在的解脱是往另一个方向走,对着干。以前是顺流而下,现在是逆流而上,自己肯定不舒服。所以修善法意味着痛苦、挣扎、难受,意味着很多的问题。有时候还没打坐的时候,就开始磕睡,心里想,算了,不坐了,然后马上就精神了。很多时候,原因就是在这里。

我们不能不执著,很多时候就是要执著。在最初期的时候,善法的执著一定要非常强烈,而且对善法的耽执,也可以对治对恶业的耽执。当然最终来讲,不管我们耽执不耽执,它的本性是空性的,这没有任何的差别。即便空性的,我们要对善业非常的认真,对恶业不能做。原因我们前面分析过,大概有那么几点。可以把这些作为一个基础,进一步观察分析,为什么一切万法是空性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地取舍因果,就是这个缘故。

空性还要取舍。而且越是空性,越要取舍得细致。一切的业因果,善因和恶因,都是从无自性当中来的,就是因为无自性,才会有善和恶。在无自性、空性当中,才会集聚善和恶的因缘。一个学习中观或者对空性稍微有所认知的人,他知道一切万法是无自性、空性的,空性当中会集聚因缘、累积缘起、会显现善恶,所以在空性当中,我不能做恶业,如果一做恶业,这个恶业一定会成熟的。成熟在我身上,我要受痛苦,我要堕恶趣。尤为可怕的是会成为我修空性最大的违缘和障碍。从这方面讲,他一点点的恶业都不愿意造,一造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绝对不过夜。

对空性越了达的人,他对于业因果越细致,原理就是这样的。反而对空性似是而非的人,好像了知了一切都是空性,什么都是空性的术语,作为自己口头禅的人,在取舍因果方面很可能是马马虎虎的。反正也不执著,今天放生,不执著;一切都是空性的,不执著;说什么,也不执著。反正什么都是不执著。其实什么都不执著,见解有问题,行为上也有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来讲,真正的空性也没有修到,还有世俗当中的缘起、福报、忏罪,这也丢失了。两边都没有抓到,导致死的时候就会堕落。

我们以前讲过,学习空性两个极端都要避免。第一个极端,学习空性的时候,由于听不懂空性,导致诽谤空性。这是一个大极端,必须要舍弃。龙树菩萨在《宝鬘论》当中讲到,如果对空性生起了邪见,认为空性的教典不是真正的正教,那么诽谤空性的人死亡之后会倒首堕无间,头朝下堕到无间地狱当中去。所以诽谤空性过失很大。第二虽然相信空性,但是他对空性过分的相信了。他说,一切都是无自性的,都是空性的。业果不存在,什么都不存在了。他就开始乱来,开始不取舍。这也是堕地狱的因。这两种都要避免。

有些地方讲了,听空性者的基础条件,就是首先他必须要诚信业因果。诚信业因果是听空性的前提。只有对业因果非常诚信,才能给他讲业因果是无自性的。如果他刚开始对业因果不太相信,你给他讲业因果不存在。正合我意,业因果不存在。如果已经诚信业因果了,再给他讲虽然业因果在名言当中存在,但是在胜义当中是无自性的。这时候就可以。这个方面要非常慎重。

当然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学习的时候,第一,不要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这不是空性的,不要诽谤讲空性的经论。第二个,听了空性之后,也不要想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立的。我不用修善法了,也不用断恶业了,也不能这样。名言当中有缘起,有善恶,必须要认认真真地犹如面粉一样细致地去做取舍。正在做的时候,胜义当中一切无自性。忏悔的时候,安住一切万法无自性。做善法的时候,安住于三轮体空当中。这时候能让忏罪的效能达到最强大的状态,让善业达到最清净的状态。这时候,就成为真正的成佛因缘。】——生西法师《入行论》辅导笔录第17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