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不同世界观的圆融

答疑专题011——不同世界观的圆融

目录

1. 佛教徒应如何对待科学与佛教不同的宇宙观?(摘自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俱舍论颂讲记》)

2. 齐美仁真堪布关于不同世界观的开示(摘自齐美仁真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3. 眼见为实,谁作裁判——摘自《藏传佛教五论论文集》(#眼见为实谁作裁判摘自藏传佛教五论论文集)

4. 不同世界观的相关答疑

佛教徒应如何对待科学与佛教不同的宇宙观?(摘自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俱舍论颂讲记》)

在座的很多人从小就认为地球是圆的,上学之后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那现在《俱舍论》中的说法与此并不相同,此二者是不是互相矛盾,应以什么样的眼光和观点来对待这个问题呢?

以前,有一位竹庆寺的堪布,懂一点儿现在的天文地理学,但并不是很精通,后来在竹庆寺学习《俱舍论》之后,对佛陀的教理生起了邪见,对佛陀的教言也产生了排斥心理,而且所作所为也不太如法,这都是闻思没有究竟的缘故。当今社会,在佛教界与科学界有两个大家十分关注的焦点,一个是前世后世是否存在,另一个就是有关世界观的问题。去年,我们专门利用了一段时间学习有关前世后世的道理,我想,只要认真思维过、真实公正的人,恐怕也实在举不出前后世不存在的理由了。那么,对于我们生存的宇宙,应该如何以智慧分析,应该以何种世界观面对?按照本论的观点,世界的最初是由风的搅拌而形成,之上依次有水轮、金刚大地,金刚大地上面有包括须弥山为主的四大部洲,如同莲花生长于海面,所有的六道众生存活于这样的一个世界之中。现在科学则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由人类居住,如球形而稍扁,表面是陆地与海洋,周围被大气层包围。

科学上与《俱舍论》的说法完全不同,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有一些佛教徒认为:佛说的应该是正确的,须弥山存在。但是,如果以这种观点来承认,我们在地球上根本找不到须弥山,其他人会说:须弥山不存在,因为我们看不见。这样一来,有一些刚刚接触佛教的人会陷入矛盾之中,以科学的观点承认?不行,因为佛陀不是这么说的。以佛教的观点承认?也不行,世间人都不承认。于是只能"沉默是金",但这样肯定行不通,那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

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地球是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让世间人说"地球不存在"的话,那在科学家面前根本说不通,为什么呢?因为,地球的存在是有依据的,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研究途径去观察,而且依靠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他们已经到过月球以及其他星球。去年,中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转绕地球一周后安全降落,这是众多人有目共睹的事实,谁也无法否认。从公元2世纪开始直到现在,这些科学家们对地球的形状、大小、运行状态得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虽然他们自己的观点也是有所不同,但针对大多数人来讲,对于"地球是圆的"这一点没有任何怀疑,是完全成立的。所以,作为佛教徒不一定非要让他们承认"须弥山"的观点,"地球",我们可以承认,为什么呢?现在大多数人均可以现量见到,所以没有必要否认。

另一方面,佛教中有关须弥山的观点也不必否认。有些人认为:地球是圆的,但佛教中所讲的与这完全不同,那作为佛教徒如果承认科学观点的话,是不是已经舍弃佛教了?这一点不用担心。因为一切万法不成立的缘故,可以成立各种各样的显现,比如饿鬼众生见一碗水是脓,根本看不见水,但众生业力显现的时候,脓是可以承认的,对于人来讲,所见的是一碗水,在这上面一滴脓也看不见。我们也不用对饿鬼说:"这不是脓,而是一碗水。"如果这样说的话,它一定会笑你:"我明明见到的是脓,怎么会是水呢?"同样,对一个人也不能说:"这不是水,是玛玛格佛母。"我们不必否认所有众生各自面前的显现,它可以显现为"脓",也可以显现是"水",还可以是"甘露"、"玛玛格佛母"、"虚空"......种种不同众生面前可以显现种种不同的形象。因此,所谓的须弥山如果有实体,如小乘所承认一样,那圆圆的地球就不会显现为扁扁的,但是一切缘起显现皆是空性,以空性的缘故,一切都可以显现,这样不论哪一种观点,对我们来说都可以圆融无违。

这样,有人也许会想:佛经多数是以人为主而宣说的,那为什么佛不说大多数人所见到的地球,却说世间上有须弥山,我们生存的地方是南赡部洲,这是为什么呢?《三律仪经》云:"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诤,世间说有者,我亦随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随说无。"对法经,首先是佛陀随顺印度众生而讲的,当时印度民间认为须弥山存在,印度即南赡部洲,所以"须弥山存在"是随顺世间的一种说法。而且,如果佛教徒依照佛陀的教言去修持,须弥山、四大部洲等完全可以现量见到。当时在印度,有一些比丘以神通到北俱卢洲化缘回来度过饥荒,国王恩札布德在其王宫上方见到有很多红色的老鹰在飞,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比丘,国王于是陈设供品祈祷佛陀,后来佛来到国王面前,为其灌顶,赐予他不舍贪欲之特殊方便法,国王当下成佛。所以北俱卢洲是一些大阿罗汉现量所见,说明它是真实存在的,在《无垢光尊者传记》中也讲到:妙音天女用手托着无垢光尊者转绕了四大部洲一圈。觉囊派有一位修"时轮金刚"的上师,在其境界中完全可以见到须弥山等,与《俱舍论》中所讲完全相同。

由于众生根基的不同,佛陀即针对不同众生宣说了种种不同的法,我们作为佛教徒,可以承认地球,也可以承认须弥山,这二者之间一点也不矛盾。另外,大多数人所见到的,佛不必宣说,而凡夫人所不见,只是个别众生见到,对此作宣说才是极稀奇之处,也是佛陀的一个特点。为什么这样讲呢?佛说:在这世间上,有人和非人,非人会以种种形象来到人们面前。而且魔鬼以及清净天尊的相,在修行人境界中确实能够显现。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非常老实的修行人对我说:"有一个狐狸天天与我说话。"如果世间人或者科学家听到这些话,也许认为"这是胡说、迷信"。在世间,确实有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这些现象传播迷信思想,但我们这里所说的与此完全不同,在凡夫人所能见到的瓶子、柱子之外,的确有一些特殊的显现是众人所不见的。而且,有些修行人也能看到清净的显现。以前有位僧人在走到五台山的某一处时,突然吹起一阵风,然后他见到一座宫殿,里面有很多僧团在念经,他在那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出来后又起了一阵风,所有的景象马上消失了,后来,他即在此处建造了这样一座寺院——金阁寺。另外,有一个裁缝被非人带到了他方世界,让他做很多很多的衣服,这个裁缝想:自己现在一定是在非人的世界。于是回来时带了一些布,但这些布已经变成了纸。

作为一个佛教徒,完全可以将佛教对宇宙的观点以及科学对宇宙的观点圆融,这不会对佛教有任何损害,我们完全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说服力,因为佛早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而且,佛教中所有的观点并非是如《俱舍论》所讲那样。印度的狮子贤论师在其《般若经》注释中说:《俱舍论》中所承许的四大部洲、须弥山,只是小乘对法藏的一种观点,而且在小乘对法藏中也有很多不同说法,大乘对法藏的观点则无量无边,此二者之间并不相违,因为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无生无灭,在名言中却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形象。狮子贤论师也是这样说的。所以,佛教中并非只承认一个须弥山,而不承认其他观点,《华严经》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与现在科学不同,与《俱舍论》的说法也不同。以前根登群佩说:小乘《俱舍论》的说法是不了义的说法,大乘经典的世界观则很了义。如果说不了义,也是可以的,因为佛陀当时针对某些众生执著世间为实有而宣说存在这样的世界。在密宗当中,对世界观也有一种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七大山在里面,而须弥山在周围,与现在的地球基本相同,而其真实的距离、形状等则不同,但在胜义中,则无有世界的量。在《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讲到:《俱舍论》有关宇宙的说法不会妨害《时轮金刚》所讲到的宇宙观。并且举了一个例子说:诸佛菩萨加持过的六尺山洞中,转轮王及其五大眷属全部可以容纳,这时,转轮王没有缩小,山洞没有扩大,但以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以及转轮王的福德力,是可以如此显现的。有罪业的人,他把很微小的物体看得很大;有些饿鬼到了富裕之家,对所有的财物都无法见到,这就是众生的业力所现。所以《时轮金刚》认为:所谓的宇宙不同,是根据众生的意业不同而宣说的。《白莲花论》中,舍利子问释迦牟尼佛:"你在有些经典中说是在大释迦牟尼佛前初次发心,今天又说在另一个佛陀面前发心,那究竟是在哪一个佛面前发心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根据众生根基的不同,我所说的也有所不同。"世界观也是如此,我们不用驳斥现在的科学家,说"地球不是圆的",如果这样说,那须弥山是到美国去找还是到印度去找,很困难的。以前多瓦·喜饶嘉措格西曾经说:"我要跟承认地球圆的人辩论,让他们哑口无言。"但是,根登群佩说:"辩论倒是可以,但他们都会笑你,不会给你回答的,就好像在饿鬼面前说'这不是脓,是水',那饿鬼都会笑你。"因此说,我们不必去跟别人辩论,地球的本体是空性之故,不同众生前的显现可以不同,以五明佛学院来说也是如此,对佛教有信心的人认为"这是人间的极乐刹土",这里的老山羊就是菩萨,对这里有排斥心理的人则认为,这里简直是脏、乱、差,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实际上,在胜义实相中,喇荣没有好坏之别,在现相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安立的量,但这都不是真实的量,因为是以分别心安立的,以每一个众生业力的不同,所显现的不同也很正常。以前具髻梵天说: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是一个清净刹土。舍利子则说:这里是不清净的。后来佛也说:我的刹土与具髻梵天所讲的一样,全部是清净的,只是舍利子没有看见而已。因此,现在成千上万人所见的地球没有必要破,根本也破不了,但我们以佛教的观点来承认也不矛盾。从天文学的角度,比如藏历依照《时轮金刚》的推算方法,有时会少一天,有时又会多一天,但这样推算之后,我们可以说"十五号的月亮是圆的"。按照西方的算法,很可能十六号月亮圆,也可能十七号月亮圆,有这些过失。

在演培法师的《俱舍论讲记》中,完全以小乘的说法解释,现在南赡部洲的下面是地狱,这个地狱在哪里?"在地球的中心",但这一点即使通过地质学家去考察,恐怕也很难证实。所以,有关地球和须弥山的说法,希望大家应该多翻一些资料,多了解一点有关的各种说法,道友之间经常探讨,思维研究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从科学的角度,现在对于这方面确实还是一个谜,想要解开这个谜团也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对于某些问题可以不用回答,但是如果他有一点佛教基础,而且也比较公正的话,那我们应该以详细的教证、理证对他宣说,解开他相续中的疑惑,比如须弥山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如果运用佛教中几种不同的学说和观点进行阐述,并以大乘佛教和密宗《时轮金刚》等很多论典来进行印证的时候,一个公平正直的人一定会接受的。有时候,仅仅一句佛号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能解开相续中的疑惑,只有懂得佛教的道理,才有这个能力和办法将困惑遣除。只不过我们现在对佛教的理解太粗浅了,佛法的很多甚深道理不能理解通达,这是我们的一个缺点。佛教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不论是天文地理,还是文学、艺术、诗歌,如果真正以佛教观点进行衡量的时候,一定会对佛法生起信心,而且自相续中也必定会生起一种坚不可摧的见解。】——摘自于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俱舍论讲记》

齐美仁真堪布关于不同世界观的开示(摘自齐美仁真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近现代科学发展至今,很多人会觉得以佛法的世界观并不能够回答现代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种种疑问与困惑;科学的世界观在很多方面都与佛教的世界观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对此,我们该如何思维?

答:对佛教世界观因不了解而产生怀疑很正常,这些怀疑来自于各个不同阶层的民众,特别是熏修过所谓科学世界观的人更容易生起此类怀疑。近现代社会之前,由于全社会都缺乏所谓科学的概念、所谓科学的论证方法以及支撑科学飞速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少有如今天这般对佛法广泛的怀疑与争论。但在近三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是伴随着天文以及地理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传统佛教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质疑、困惑甚至破斥——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我们会非常惊讶地发现,科学观点与佛法理念不一定处处相违,在很多方面,它们都拥有一致性。比如佛经里面记载过的以人的肉眼看不到、但确实存在于体内的虫子、细菌、细胞等,有很多经论对此都有过介绍。又比如时轮金刚里就描述过人体内的所有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它们的总长度加起来可以达到惊人的数值,这些都与现代科学的结论不谋而合。至于俱舍、时轮金刚所描述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时空范围,更是令现代天文观测望尘莫及——人们日益了知的银河系,在佛法的宇宙系统中只是无数个世界中的一个小范畴而已。而佛教区别于一切外道的关键所在——对空性的揭示,更是被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一一证实。

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跟佛法完全不一样的现代科学的观点,才是我们在这里需大加用心的观察重点。比如,关于日月的运行方式,到底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等等,佛法与科学对此的描述似乎差异无比巨大。但现代科学无论如何也不能轻下断言,认为佛经里完全没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念。我们的经论里面说得非常清楚,有些佛经被迎请到天界,有些佛经则被迎请至龙宫,流传在人间的佛经只占佛经总数的很少一部分。在非人间流传的佛经里,有没有现代科学的观点,不可轻下断言决定无有!不过此处我们着重要讨论的是到底该如何理解流传于人间的佛法与科学观点不相一致的地方。

在现代科技尚未出现于世之时,当时没有人会向那个时代的佛教修行者提问现代科学所热衷探讨的一些相关问题,所以佛经当中也少有现代科技发展之前高僧大德对此类问题的解释与回答。那么面对这些新的时代人们的普遍怀疑与困惑,我试着将自己思考与研究的结果与大家分享。

佛法与科学立论的根据不同,所面对的对境亦不一样。科学主要表述人的立场、角度、关心,而佛法则展示了所有众生的眼界与触角。一般而言,科学主要通过人的肉眼所见等再辅佐以种种工具而展开研究;佛陀则通过远远超越凡夫境界的智慧、神通等等,将所见宣讲给众生。佛陀讲法的眷属或者对境既有人也有非人、天人、龙族等。作为对境之一的人,只占佛说法所化相应根器众生的一小部分比例而已。而人、非人、天人、龙族等等各自由于业力之不同而导致所见、所感、所知、所得大不相同!下面,我以日月为例具体解释一下佛经当中对太阳、月亮环绕地球运行之现象的解释。

俱舍当中对地球、日月等宇宙万有的介绍比较多;而在《华严经》、《正法念处经》等经典当中也同样揭示了日月环绕地球而旋转的景象。这里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佛陀在佛经当中提到的所谓日月星辰等等,其居住之主体皆非人类,而主要是四天王天之天人们居住的地方。如此一来,日月的大小也罢,运转方式也罢,还包括浩瀚星辰等等等等,皆是以天人所见为基准而展开论述的。佛教经论里面讲,上上界有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等等;下下界则有地狱、饿鬼、畜生等众生。下界的众生看不到上界众生的情况,就像人见不到四天王天的状况、四天王天之天人见不到三十三天的情境一样;而三十三天的天人们也同样见不到兜率天的环境。正因为如此,对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所看不到的众生生命形态,佛不会讲人所见如何如何、人所感如何如何,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人的对境以及境界——我希望你们务必记住这句话!!!

人们为什么不相信佛经里面好像与我们人类所见不一样的描述?唯一的原因或者理由无非就是我们人类见不到而已!我们天天念叨的都是我们眼见如何如何、耳闻如何如何,但佛陀分明在经论当中说得清清楚楚:此非人所见之境界!但我们还是非常固执而习以为常地将我们人的所见所闻作为衡量宇宙万有的标准。人们正是因为以人所见为唯一所见、唯一参照系以及参照标准而指责佛经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这里与现代科技观察不符、那里与现代科技观察不符——而佛陀明明再三讲过,此非人所能见到、彼非人所能见到,等等。所以回答此类困惑或者疑问其实非常简单,不必过度复杂化这个原本很简单的问题!

希望你们不要误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分别念——这是佛经里面由佛陀所亲自宣示过了的。比如,在《正法念处经》里,佛陀就曾将四天王天称之为"行天"。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呢?所谓的四天王天以及属于四天王天的星球,实际上皆为四天王天的宫殿,尤其是日天子以及月天子皆居住于日月之中,这些天人们天天都在围绕着须弥山而转!天天都在观望着须弥山!就如同我们沿着海边景观大道而不断地欣赏沿途风光一样——以日天子、月天子的眼光来说,正因为他们环绕着须弥山而旋转,所以,佛教经论里面才讲日月围绕着须弥山而转。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正法念处经》的相关描述: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箜篌天已。观四大天王天。名曰行天。绕须弥山王。住于宫殿。外道说言。曜及星宿。粗略而说。三十六亿众生。"......

"日月星宿。名曰行天。绕须弥山。虚空持风。名曰风轮。"......"四天王天。无量无边。如是尽观于须弥山四面受乐。右绕游行。

日月游行。绕须弥山。随在何方。须弥山王。则有影现。人说为夜。阎浮提北。名曰风轮。"......

佛经里说的就是如是明白!

如果能这样理解的话,那么那些与现代观点看似背道而驰的佛教见解所引发的很多人对佛教经论的怀疑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遣除。就像我们以人的业力所感只能看到一个灰白色的月球体;而以居住在月球上的月天子等天界众生的眼光来看,则是他们的遍满各种珍宝的水晶宫。至于太阳,据佛教所言则由火晶组成;其中长有由种种珍宝所成的树木花果等;还有珍宝湖、池以及宝殿园林等等,漂亮得如同宝刹一般。若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太阳明明如大火球一般,怎么可能宝相庄严?但若能站在日天子的角度,这不是他们的火晶宫又是什么?!

另外,佛教经论里面经常说到的太阳月亮的大小等都与所谓现代科学的观测所得对不上,这也只是人以及天人不同业力所感召到的目力所见不同而已。《俱舍论》里面讲,太阳月亮在距离我们八万由旬的地方运转,好似与科学的观点也不相同(现代科学认为,太阳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左右;月亮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公里左右;太阳的直径为139万公里,是地球的109倍,是月亮的400倍......),这种种看似的不同其实只是天人和人不同心识变现的不同境界而已。

还有一点也应注意,即佛经里的文字阐释在名言量的层面上也不会与一般人之所见相违。在未经科学仔细观察、分析、研究、表达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只能用相应于人类理解能力的世俗语言来宣讲人们的日常经验与看法:于此世间,除了人们常说的"日出日落"这种表达,你何曾听任何人提到过"地出地落"?!因此,佛也必然要采用相应于地球人普遍观感的方式、语言来展开描述。既然佛当时讲法时的听众未曾直观地感受过地球绕日公转之景观,佛又有什么特殊的必要非要宣讲现代科技观照下的现象呢?!当时的一般凡夫未有如此见的,佛又何必如是宣说。

简单总结一下:第一,在流传于龙宫、天界等非人间区域的佛法里,有没有宣讲与人类现代科技相左或相符的观点,我们不得而知;第二,佛当时不讲现在的理念一定是有原因的。

希望各位记住:每个众生所见的世界都只是他自己的心!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金刚语。就像佛经所说,六道众生在看所谓的同样一滴水时,有的将其看成甘露,有的将其看为脓血,有的将其观为水,等等等等。不管是在形色方面还是在体积、大小、运动、重量以及本体方面,差异都是显著存在的。

再以时间为例,不同众生对其的感受,则完全随顺各自不同的心。按照时轮金刚的叙述,不管是小小的虫子,还是高高在上的天人,其寿命均为100年!对此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怎么可能小虫子的寿命也有100岁呢?有些明明是朝生夕死呀!按人的境界而言,我们将24小时定为一天,这种划分的标准是取人的呼吸21600次而安立为一天之时间的。如此来看,似乎只能活个两三天最多十几天的蝴蝶,它们的生命好像太过短暂了!其实,要是以蝴蝶本身的呼吸频率来看,它们以非常快的频率圆满了它们的一天。在我们的业力所感召的一天时间之内,由于蝴蝶的呼吸非常非常的迅捷,它们不知道已经圆满了多少个21600次的呼吸了。故而,我们人类的一天对蝴蝶们来说已经太过长远了。而对天人来说,他们业力感得的一呼一吸于我们人类而言则显得异常漫长——已经过了七八十年了!正因为我们人类的两天对有些小虫子来说至少相当于它们的八十多年,所以也不要觉得奇怪,

天人们的一天或半天就相当于我们人间的很多年,因为天人们的一呼一吸比我们要缓慢得多得多得多。

故而对每个众生来说,各自对时间的长度感应完全不一样!与此相类似,对大小、方向等的看法、感受亦完全不同。所以,不要仅以人的理解、感受去衡量万事万物,包括不要将人的所见所感推到日月天人们的身上——我们的一年,对有些天人来说,就仅仅只是他们的一呼吸之间;我们的八十年,对某些天人们来说,八十次呼吸,足矣!而对很多小虫子来说,他们觉得颇为漫长的一天,只不过在我们的一呼吸之间而已。

上来所讲的种种差异,皆来自于众生不同的业力而导致的不同显现:有众生看某一物很小,但别的众生则观其巨大;有众生看某物静止不动,而别的众生则观其快速运转......六道众生见一碗水之所见绝不可能相同。在这里,我想引用一则与敦珠法王有关的公案以加深大家对这一现象的直观了解。

第一世敦珠法王的传记当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法王小的时候,其居住的山谷里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某次,其家人不小心将其染污,结果没过多久,这条小溪就干涸了。后来敦珠法王的舅舅对他说:你如果真是一个大活佛转世的话,就应该让溪水重新变得清澈——那时我才会真正相信你是真正活着的佛。结果,过了没几天,敦珠法王在某一次的梦境当中就梦到自己来到了一个龙宫,这个龙宫里遍满了各种蛇,但这些蛇要么腐烂,要么伤痕累累,要么正饱受瘟疫的折磨。有一个龙女在见到敦珠法王之后就对他说,都是你们家人不小心弄脏了我们的龙宫,才让我们变成现在这般惨不忍睹的样子。敦珠法王第二天梦醒后,即去溪水边念经加持,他想试一试看到底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结果念完经回来之后,天色突然大变:乌云翻滚,雷声隆隆,且降下了冰雹。这之后没多久,此溪水又开始潺潺流淌了。

过了一段时间,敦珠法王在一次梦境当中又梦到了那个龙女,此时的龙女看起来非常漂亮而且气力充盈。她对敦珠法王说:非常感恩!因您的加持,我们龙族所有的疾病都被遣除了!此次我来的目的就是要报答您的恩德。但如果将我们龙宫里的种种珍宝以及显现为动物形态的护法等供养给您的话,在您的境界当中也只会显现成是石头木头而已,所以我们可能无法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您了。不过,有一个叫扎玛的山谷,在那个山谷里,莲师曾伏藏有一个宝箧,您可将其取出,算是我们对您的报恩;至于别的报答方式我们实在是想不出了。

这个公案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有所谓的"共同所见境"——我们眼中的一块石头,对龙王来说,可能会被他看成是珍宝甚至是护法——要理解这些比较深奥的内涵,必须需要相应的信心!无信心之人绝不可能深入理解任何佛法!(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佛教在讲到这个世界时,总是说须弥山处于世界的中心,

入海八万由旬,海平面以上八万由旬,宽八万由旬;其四面由四种珍宝组成:黄金、白银、红宝石和琉璃。这样看来,须弥山不仅无比广大,而且还是一座珍宝山。以我看俱舍等经论得到的理解是,这座珍宝山蓝琉璃的光反射到南瞻部洲,才导致我们的天空呈现蓝色;而其余三大洲的天空则是红白黄等色。但是,珍宝暂且不论,仅就长度、宽度、厚度等数量而言,我始终也想不明白,在这深度不足一万公里的地球之上,确切地说,甚至不足七千公里的地球之上,怎么安立如此巨大的须弥山?经论里面还说,环绕须弥山有七重大海、七重金山,这大海、金山动辄就高数千或数万由旬,阔几千几万由旬。综合起来看,佛教里讲到的这个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一个小小的世界就比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我一直无法理解科学与佛法对这个世界的不同揭示,二者之间的矛盾经常给我一种错觉,就像一平方米见方的桌子上却摆放了一个几百米高甚至数百公里高的瓶子;不仅如此,在这几百米甚或几百公里高的瓶子周围,还环绕有诸多的不管从大小还是体积来说都无比巨大的家具。这幅图景,无论怎样看,我都觉得不甚协调。

答:不仅是你,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佛者,刚开始接触佛法时对

此也有怀疑。以前的大德们对这个问题几乎未曾进行过解释,所以只有自己去翻阅大量的资料,再据此反复思考。那么这样观察下来所得到的结论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佛教经论所产生的怀疑甚至误解皆来源于我们自己未曾真正深入经藏。其实俱舍等相关经论当中说得非常清楚,人所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四大部洲为主;而次第环绕着须弥山的七座金山中的七重海水则是龙王所居之地。那处于中心位置的须弥山又是谁的住处呢?——四大天王天等天人!这不是我自己的猜测或断言,而是佛经里的公论。经论云,须弥山呈四面形,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四天王天位于须弥山的第四层。又,须弥山的第三层及以下,有四天王天的眷属夜叉神止住,住第三层的称为恒憍,住第二层的称为持鬘,住初层的则称为坚手。在七金山以及日轮、月轮的宫殿内同样也有四天王天的眷属们于中止住。在佛经里描述得非常清楚的由珍宝所成的须弥山、七金山、日月星辰等等,此等境界皆是天人所见之景象,比我们人眼所能看到的、也只能如此看到的石头等等质地要漂亮得多!

以人的眼光、以人的心量绝对安立不了的八万由旬的须弥山等等诸般景象,完完全全是天界众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投射——众生心种种,所见亦种种。(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那么请问堪布,即便是天人们所居住的须弥山,以我们人类的眼光来看,其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又在哪里?如何定位?您刚才所讲到的如此高大、广阔、又由珍宝所成的这么一个庄严所在,作为佛教教义而非传说,如何安立它的具体方位?还有须弥山周围的那些海水、大山,又对应于地球上的哪些具体经纬度?就像桌子上的一碗水虽然众生所见各不相同,但毕竟我们都知道这碗水是在桌子上一样,佛教经论里有对这些山水的具体定位吗?

答:不仅有,而且对其定位讲得非常清楚明白!不管是时轮金刚还是俱舍等都精确描述过其位置。

先介绍时轮金刚的说法:我们所居住的南瞻部洲,从南到北可以分成六个部分——以印度南方释迦牟尼佛宣讲《时轮金刚》之地的米积佛塔开始,往北一直到香巴拉刹土,可分成六个不同的区域,过此即至须弥山。那么这六个地方经论里又是如何确立的呢?有一个香巴拉刹土的国王,名叫莲花王,他曾写过一个《时轮金刚》的讲义——《无垢光讲义》——藏传佛教的各宗各派皆公认此讲义乃解释《时轮金刚》教义的权威注解,对此无任何异议。在这个讲义当中,不同地方的划分是以不同的时差而确立的。什么时差?白昼时间最长与最短之间的时差。我们都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如果冬夏日落时间最短与最长之间的时间差达到了24小时的十分之一,也即2.4个小时,那么这个白昼最长与最短之间的差距为2.4小时的地方即是地理位置上印度的开头;时差达到了24小时的九分之一的地方便是藏地的源头;继续向北,时差相距3小时的所在,便是所谓的"乐"地,也即现今的尼泊尔;再向北,时差达到24小时的七分之一的所在便是汉地的起始。这种划分地域的方式以及对划分结果的称谓,与现在的通行标准并不一致,但这就是《时轮金刚》的时区、地域划分法。从汉地再往北,时差达到24小时的六分之一、也即4个小时的地方,就是香巴拉刹土的起点了——如此看来,过了冈底斯山,从阿里以北开始,蜿蜒伸展的喀喇昆仑山便是香巴拉刹土的起点,而香巴拉附近就是须弥山的所在。纵观这一区域内的所有地理环境,从帕米尔高原延伸而来的喜马拉雅山,则是这整个地理区域之内的唯一大山。据以上种种证据来判断,既然此处再也没有比喜马拉雅山更高的山,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我们人类眼中所看到的喜马拉雅山正是天人们所居住的须弥山。作为以天众为居住主体的须弥山,其具体方位只能由位居此处的喜玛拉雅山来安立,此外再也没有比它更合适的符合时轮金刚教义的对应于须弥山的承载物了。

我的第二个根据则来源于俱舍等其他经论:冬天白昼最短的时候,太阳离须弥山最远;夏天白昼最长的时候,太阳则离须弥山最近。将喜马拉雅山安立为须弥山则与此完全对应得上:当太阳照在北回归线时,离喜马拉雅山最近;照在南回归线时,则离喜马拉雅山最远。最近的时候,北回归线刚好穿过金刚座附近;而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时,便是日轮离喜马拉雅山最远的冬季时间。因此之故,人眼中的喜马拉雅山应可安立为天人眼中的须弥山。

如果你们当中有人又产生新的疑惑:为什么佛经里所描述的须弥山是四方形的,而且还是珍宝所成的,跟我们所见的冰川覆盖、石质的喜马拉雅山差异这般显著?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讲述过了,此处就无须再赘述了。

如此安立,我自己认为合情合理,并不与佛教经论相违,违反佛教教义的明显漏洞好像也未曾发现。希望你们再再观察一下——只有喜马拉雅山所处的这个地理位置才符合须弥山的安立条件,这个时差范围内如此高广的大山只此一座、别无他尊!(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学过《俱舍论》的都知道,须弥山外有佉提罗、伊沙陀罗、游干陀罗等七金山环绕,山山之间又有七海相隔,这七山七海该如何理解它们的所处位置以及呈现状态?

答:不管是对七重大海还是七座金山的描述,时轮金刚与俱舍都不尽相同。产生这两种不同说法的具体原因我于此处不准备详加分析,但我会更侧重于宣讲时轮金刚的观点,只是因为时轮金刚的说法更相应于大家的思维特点。不过作为对照,还是要大略讲一下倶舍的见解:须弥山周围空旷无边、没有什么能遮挡住它,其外层层环绕有几千至几万由旬之阔的大海,以及几千至几万由旬之高的大山。但若据时轮金刚的说法,虽说须弥山外有七海七山,不过从外面我们却根本看不出来——因为从须弥山的各个方向均向外伸展出如鸟之羽翼一般的整整一圈"山角",这些鸟翼一般的"角"遮挡住了全部的七大金山、七重海水,所以没有人会看到它们——我们所能够见到的仅仅只是须弥山伸展而出的一点点"山角"而已,这些山水中的真正主人则是天、龙诸类。

还有一点也希望你们注意,我个人觉得在喜马拉雅山下一定有湖、海等水质形态,所谓的科学考察不也在这片区域内发现了大量的水生植物等的遗迹吗?!

虽说时轮金刚认为人类根本看不到七山七海,但不管是时轮金刚还是别的佛教经论都一致公认,我们看不到的,恰恰正是龙族、阿修罗等类众生的所见——佛经里的此类说法原本就是在讲这些众生的所见。如果有人说:就算七山七海等处是龙王、阿修罗等类众生的居所、就算喜马拉雅山下有湖、海、河等水质形态,但这些水、这些山动辄长宽几万由旬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回答这类疑惑,我还是先从一个公案讲起吧。

以前在青海玉树地方,有一个叫仓央嘉措的瑜伽士(非第六世尊者),在他的自传中就记载了他本人与非人交流沟通的一件往事:一次,羊卓雍措的龙王邀请他前往龙宫,他颇为不屑地回复说:你们的地盘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一个小湖而已嘛。使者殷勤邀约道:您去看看再说,您去一下就知道了。而当他来到羊卓雍措的龙宫之后,这才大开眼界:天哪!龙王的城市、龙王的街道、龙王的民众、龙王的宫殿......这一望无际的浩渺龙宫龙刹皆为我们人类众生完全无法想象的龙族之世界!如果站在我们人类自身的角度,羊卓雍措再大,此岸喊彼岸也能听到,终究逃不出几个有限的长宽数字——而在龙界众生以及有特殊因缘能与他们沟通的瑜伽士看来,我们以为边界有限的几个数据对他们而言竟广阔如许!

引用了这个公案,打了以上的比方,我想你们就不会对此再有疑惑了吧。(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佛教经论里在在处处提到的这座须弥山,抛开我们肉眼凡胎所能见到的喜马拉雅山不说,我们人类能够真正望须弥山一端吗?佛教资料里有某些人真正见到须弥山的相关记载吗?

答:当然有,而且有关记载还不少。在龙钦巴尊者的传记里以及别的众多高僧大德的自传或传记里,都可以找到相关描述。无垢光尊者在修吉祥天女法并圆满修成后,亲见了吉祥天女。吉祥天女把尊者放在自己的手心上,带着尊者绕着须弥山以及四周的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还有北俱卢洲游历了一番。

在刚才提到的那位一百多年前的玉树上师仓央嘉措尊者的密传里,也记载了尊者的相关事迹:当时有一些空行母迎请尊者前往兜率天,当他跟着空行母飞到空中之后,瞬间就跃身到了须弥山的山顶之上。在向下看时,他顿然发现,须弥山、四大部洲以及辽阔无尽的大海、大山与佛经里的描述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距今约一千年之久,有一位修时轮金刚的大成就者曼龙格日也曾被一些空行母带至须弥山,空行母们向其一一介绍了须弥山、四大部洲......曼龙格日不仅游历了须弥,还幻游了香巴拉、邬金等等很多人间刹土。

六百多年前的竹巴噶举派一代大德雍衮巴尊者的密传里也提到了尊者曾到访过须弥山:尊者不仅告诉我们须弥山有多少层,甚至还提到了尊者为天人们传法的情景......

佛教资料里关于须弥山的记载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关于某些福报超越普通人的转轮圣王转绕须弥山的描述就见诸多处;没有记载下来的、实际发生过的、游历须弥山的经历应该更多更多,我只是随意抽取了这几例以飨各位。对修证境界超凡入圣的人来说,我们凡夫看不到、体会不到的龙王、天人、非人等类众生的境界,他们绝对可以现量触证!非人所见如何,这些大成就者们亦所见如何!龙王所见如何,尊者们决定所见如何......

少数人可能还会有一些疑惑:佛教徒经常挂在嘴边的某些上师亲见天堂、地狱还有种种别的境界、处所,但我们却完全看不到此类现象!这些上师们的自传或传记会不会打了妄语?甚或胡说八道?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清楚、客观、公正的回答。地位或高或低、修行或长或短的人都有打妄语的可能;但修行成就者绝非一个两个、也绝非仅仅出自一个民族——印、藏、汉等地各个民族的修行人从古到今一起、一直打这种妄语,你觉得有此种可能性吗?!千百年来成百上千的修行有成者前赴后继地重复这类"谎言",你觉得有这种必要吗?!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成就者如果不遵守戒律的话,是绝不可能修行有成的!对所有戒律清净的修行人来说,守持清净戒律都比保存性命要重要得多,持戒与护命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如此一来,这些成就者们如果在叙述亲身经历时破了"不妄说上人法"这一根本戒条,其果报将如亲手杀人一般!所以不要说高僧大德了,一般的持戒者在过午不食等戒条上都要详加取舍、审慎抉择,那么在没有任何必须以及必要的前提下,以随意打大妄语而破根本戒——这完全不可能!外人不知道佛教徒,特别是真正的佛教徒对戒律的重视程度,但我们自己应该清楚。故而理当相信:高僧大德绝不可能破不打妄语这一根本戒!指望人人都不打妄语可能性并不大,但护戒如目者绝对会这么做!不仅仅是在亲历或未亲历须弥山这一问题上须如实而言,在任何情境下都应持守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之戒律要求。

其实你们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很容易地明白这个道理:不愁吃穿的高僧大德为何要编造一个会让他们堕落到地狱的谎言?这种谎言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切身利益?而且,要那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顽强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相同的妄语,这种画面想想就觉得滑稽可笑。

当然了,我希望你们看的是名副其实的大成就者们的自传,或真实记录他们言行的传记,而不是由各种别有用心者所著的充满夸张、掩饰这类话语的所谓"略传"、"广传"等等。

你们上面所提到的有关须弥山、七山七海等等的问题,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小结:

把日、月环绕地球而转、须弥山以及须弥山四周的环境情况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我们要明白佛经当中之所以如此叙述的原因所在。而要理解这些看似与现代科技观察所得不尽相同的佛教观点,希望大家除了深入经藏以外,更要多多结合高僧大德的传记以及关于神山圣湖的游记等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分析。以前的众多上师在宣讲神山等地的功德时,其说法也为大多数现代人所不解。比如,当他们在讲到玛旁雍措、龙宫等圣地时,大多会提到这些地方皆以珍宝而为严饰;它们的大小、长宽、高度等情况常常超越普通人的理解范畴。在讲到青海的阿尼玛卿神山时,圣者们往往会提及这座神山之上有一格萨尔王的刹土,八大龙宫位居山下,其地皆以珍宝组成,护法神的宫殿安止其中......若按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阿尼玛卿除了石头、冰雪等外,哪里也找寻不到珍宝的踪影。就算我们用尽各种现代化的仪器,把阿尼玛卿神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钻透个遍,也找不到龙宫所在;反反复复把阿尼玛卿探测无数遍,也寻觅不到格萨尔王的一根毫毛、一丝踪迹——但据此就可以否认阿尼玛卿的神山属性了吗?

在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我们见不到也理解不了的境界随处可见;若成百上千的成就者们都如此宣说,那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考虑了。如果说一个人可能产生错觉,几百、几千人而且皆不是普通人都会产生错觉、并广为传播这种错觉吗?你们很多人在研究佛法时,往往只抓住佛经当中的一两句文字、一两处地方,然后就紧紧揪住不放,并据此而得出你们对佛教的全部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太过狭隘也太过片面了!即便你们想推翻佛教的宇宙观,也不要仅仅只推翻日月绕着地球而转等佛经当中的一两个观点,佛教关于宇宙人生实相的一切观点,不管是佛经里面宣讲的,还是成百上千的传记等资料里面所透露的,你们最好能找到能把它们全部推翻的根据,不要仅仅只围绕着日月绕地这个问题打转转;同样,如果要安立佛教的见解,也不要只找到安立某一种现象的某一个特殊根据,而要能找到安立全部观点的颠扑不破的根据。你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思维局限:只及一点,不及其余!

不仅在叙述大的地理范畴诸如须弥山等地时会出现此等普通人理解不了的景观描述,在讲述某个具体的小小地方时,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发生。以佛经当中频频出现的灵鹫山为例,宣讲《妙法莲华经》等经典的灵鹫山在佛经里是非常大的一处圣地。龙树菩萨在其《大智度论》中曾说:"是山五山中最高大,多好林水,圣人住处。"别的资料里则提到,灵鹫山中生存有数百种动物、长有数百种植物,甚至还有数百处湖泊......但如果我们来到现在的灵鹫山,恐怕再也难觅往日"多好林水"的风光了。

这个问题以前的学者们也争论过,有些学者就认为:佛在世时,灵鹫山确实很大,这是佛的神通加持所致;而在佛圆寂后,它当然会变小——这样的争论很多年以前就发生过。

现在来看灵鹫山确实很让凡夫迷惑:那么小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安立那么多个湖泊!但就在这个关键点上,我希望你们能转换一下思维的角度:一个智识正常的普通人在讲到山的大小、动植物的大致种类、湖泊等数量时都不会出错,大觉佛陀在讲述自己亲身安住的地方——灵鹫山时,怎么可能颠倒妄言?普通人都不会分不清喜马拉雅山与泰山的差距,佛会看不清自己居住的地方吗?距今约一千年之久的藏地大译师嘎·洛扎瓦在去灵鹫山朝圣时,真真切切就见到了佛经当中所描述的众多的花、草、树木以及湖泊等景观,其数量、形状、大小等情况与经典所述毫无二致。

一般人见个灵鹫山都只能被业力所限,所见迥异于圣者;甚深因果还能指望他们见出什么端倪来呢?

不仅灵鹫山,圣湖玛旁雍措也是一个引起广泛怀疑与争论的所在。按俱舍的描述,有一个大湖呈四方形,每边长度各约五十由旬。沿着湖的四面分别向东、南、西、北各发源出四条大河,且每条河都要旋绕圣湖几圈之后才分别流向印度等地。但这个湖具体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直至米拉日巴尊者出世之后才得以最终敲定。尊者认定俱舍里所说的这个湖就是现今人们所共称的玛旁雍措。有些人以人们所普遍见到的玛旁雍措并没有俱舍里所描述的该湖水的诸般功德、大小、范围等特性而指责米拉日巴尊者张冠李戴,但尊者据以认定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据却任谁也无法否认:那就是发源于此湖水的四条大河!也只有在玛旁雍措的四边才流淌有四条河流——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分别是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以后即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萨特累季河、印度河的源头。俱舍中还说到在此圣湖的旁边矗立着一座雪山,米拉日巴尊者则将其指认为是冈底斯山——很多人依然以冈底斯山周遭与俱舍所云的雪山环境对不上号而向尊者发出问难。其实俱舍当中对雪山有多高、湖水有多深、山水有多美丽的描述,以人类的眼光确实难以触及,我们只能捕捉到我们心前所呈现的冈底斯山、玛旁雍措的景象——但你见不到的,不一定别的众生也看不见。

在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还记载了很多与此类似的现象,敦珠法王就在其传记中如是写道:一日,珠日神山的护法邀请法王说:可否请您参观一下我的宫殿?在跟随护法进入其居所之后,法王发现,这珠日神山的护法竟然居住在一个高入云端的三层巨大阁楼之中。第一层居住的是龙王等等;第二层则是护法眷属们居住的地方;第三层才是真正的珠日护法之宝所。若以凡夫的眼光来看,珠日神山很普通、也很不起眼,一丝一毫也看不到珍宝的痕迹,更谈不上高广大严的宫殿,但敦珠法王所见就是如此。在护法宫中,法王与珠日护法交谈了很久,其间还谈到了色达的未来境况。

这段描述再次印证了众生业力不同、其所见亦完全不同这一观点。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一两部佛经描述了不同众生的不同所见,太多太多的上师传记以及种种游记都提到了我们看不到、体会不到的种种境象,这样的传记我本人就至少阅读过五十本以上——而我没看过的此类记载只会更多。

上文我们已经安立了所谓香巴拉刹土就在现在的喀喇昆仑山,而时轮金刚在谈到这须弥山附近的香巴拉刹土时曾描述说,此刹土高广几千由旬,且内里遍满持明者,大量的空行勇士于中修行、传法,大家都住在雪山里;而时轮金刚的巨大宫殿即香巴拉刹土国王的皇宫则矗立在刹土中间最高的雪山山顶上。除了拥有庄严的时轮金刚坛城以外,香巴拉还遍布漂亮的湖泊、鳞次栉比的宫殿......——不过这一切雪山刹土中的种种景观都只能是持明者的所见,根本不是我等的境界。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喀喇昆仑山就在那里,在我们的心相续未获得转依之前,它永远只能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样貌。至于香巴拉刹土中的众生类别,则毫无疑问同属人类,而非非人。当年释迦族人在佛祖示现成佛后听闻了佛陀于米积佛塔处宣讲的时轮金刚法要,随后即返回至这一他们原先所居住之地,并开始修行此甚深大法,且最终成为了学修有成的持明者——因此之故,这是一个以持明者为居住主体的清净刹土。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有关香巴拉刹土的具体情况,可自行查阅《无垢光讲义》。

最后再重宣一下以上所讲的要点:佛陀于经典当中所描述的、高僧大德在各种自传以及游记当中所展示的并不仅限于人的所见、所感;不同众生的观感都是佛宣法的内容所在。不要以人类狭小的眼界而局限一切众生对无尽大千的无穷感受——你所见到的离事实、实相还相距甚远!(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佛经上说,人道众生所居住的地方是位于须弥山四方的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每一大洲的外围又有两小洲。须弥山之东是东胜身洲,因其洲之众生人身殊胜、胜于南瞻部洲,故得此洲名。《长阿含经》中说——其土正圆,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圆,像彼地形。而南赡部洲则在须弥山南,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然,像此地形;且身高约为东胜身洲众生的一半,人寿大约百岁,比东胜身洲的二百五十岁少了很多;此洲人众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能造业行,能修梵行。至于西牛贺洲,其得名则以本洲独具如意牛、能如摩尼宝一般满足众生一切所愿而来。西牛贺洲的地理位置在须弥山的西方,其地形如半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而人身之高更达到了我们南瞻部洲的四倍之多,寿命则有五百岁之久。须弥山以北则是北俱卢洲的所在地,其土成正方形,纵广一万由旬,状如盒盖,人面亦如其地形,且身长达到了南瞻部洲的八倍以上。此洲之众生寿命长达千年,且命中无夭,生活平等安乐,没有忧虑。佛教资料里面说,四大部洲的人民不仅形状、样貌各不相同,而且生活方式、生存质量、性格状态等等也大为不同。生活于这四大部洲的人类,所赖以为生的自然环境,则每洲都有其独具的与众不同之处。要是单单从表面上来看,好像北俱卢洲的环境特别殊胜:那里有种种美妙的山林、河水、浴池、游园、树果等;器物多由金银、琉璃、水晶等珍宝制成;并且大众没有抢夺、争执,更没有盗贼、恶人;其人民命终之后还能往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似乎是四洲之中果报最为殊胜的——但因无佛出世,故而是没有佛法流通的学佛八难之一。这种种的经论所言,让我以及很多人都有一种相同的困惑:除了我们地球上所生存的这六七十亿人类众生以外,佛教经论里面所宣讲的这些人寿一千岁、人寿二百五十岁等等的别的部洲当中所生存的人、所居住的与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南瞻部洲大不同的环境,为什么我们一个都看不到?我相信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看不到,似乎我们普通凡夫全都看不到。最令我困惑的一点是,比如地球的南半球有大洋洲,北半球有欧亚大陆等等——我特别想知道的是,是否能将我们地球上生存于西半球的人类对应为四大部洲里的西牛贺洲人等等?或者说,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见不到的其余三洲的人民及其生存空间到底存在与否?既然都是"人",为何却完全无法互相沟通与了解?甚至连面都见不到?!

答:不能认为一切人民或所有人类都只能拥有我们这六七十亿人所拥有的形态、所长有的样貌特征!我们能够看到、接触到的同类,其特征只能是我们这六七十亿人的业力所感、业力所得。换句话说,我们所拥有的同分妄见也只能让我们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感知我们的业力能够让我们拥有的面孔、身材等等。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四大部洲的所有人类都必须拥有与我们这六七十亿人业力所感的生存状态以及生存环境毫无二致的生存情境,就像一谈到天人,绝大多数凡夫下意识地就会认为天人们长得完全一样——其实在我们的分别念中整齐划一的天人,其生存空间与生命特质大不相同:四天王天的天人、三十三天的天人、夜摩天的天人、兜率天的天人、化乐天的天人以及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仅仅这欲界六重天的天人,虽然都冠以"天人"的名称,但怎么可能是同一种天人?前面已经讲过,下下界众生见不到上上界众生的生存环境;同样,虽同为人类,我们不一定绝对看得到别的空间内生存的人类有情。每次看到你们听我答疑解惑时的眼神,我心里就明白,你们的内心又起了每每听到我的回答时的相似怀疑:你说的有根据吗?根据肯定是有的!你们当中有谁在佛经里看到过这样的文字表述:南瞻部洲人看西牛贺洲人如何如何;北俱卢洲人看东胜身洲人如何如何......如果出现这样的文字,那我就很难自圆其说了。但我们根本看不到佛经当中曾描述过不同空间的普通凡夫是如何互相看到以至互相沟通的——你们可以于此处仔细观察一下。

大众皆以为只要是人就一定能够相互见到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人情万种,这个还真不一定。我们以前曾经提到过的游历过香巴拉等刹土的大成就者曼龙格日,在其游记当中就向我们展示了他所见到的人类到底呈何样貌。在现今隶属于新疆等地、靠近香巴拉刹土的地方,尊者看到了非常特殊的一些人类有情:比如那里的众生肚子完全呈现中空状态,就像我们用一根扁担挑起行李一样,那里的人也经常用一根木质的棍棒穿过一个人空空如也的肚子而将此人架起来。两个人各担木棍的一头,抬着这个人走,恰恰是此地表达恭敬的独特方式——这样的人,我们恐怕做梦也梦不到。有些佛教资料中还提到过,某些小岛上的人类唯有一足,且他们普遍认为两只脚的众生根本不能算作人类,只能称其为非人。还有一些地方的人,其男根女根皆长在足部......放眼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整个地球,这样的人你我何曾见到过?所以说对普通凡夫而言,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见到与我们没有共同业力的众生所赋有的当然与我们不会相同的形态特质。你我眼中各自看到的样子是你我的同分妄见业力所感,所以别指望业不同而样貌却相同。

《华严经》、《十善业道经》乃至佛教的众多经论当中都广泛宣说过:十种恶业中根据造恶的轻重、程度之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等——其最轻的恶业可导致造恶者堕落于饿鬼道中;中等程度的恶业会引领行不善业之人往趋畜生道之中;而最严重的恶行毫无疑问会让造作此类恶业的众生直堕地狱之中。既然堕落之因——所造恶业各不相同,那么其所感得的果报必然会导致造恶者身形不同、承受果报的环境不同、感受的痛苦亦大不相同。《涅槃经》等经中还提到与十恶业相对的十善业,虽说皆可引领行善之人往生善趣,但若要细分这十善业的善根大小,还是可以分为下、中、上以及上上四种。行善到位、到量,那么所行之十善业即可令行此最大十善业之人投生于南瞻部洲;稍显不圆满的十善行可令行善者往生西牛贺洲;所谓的中十善业,可致行此等善业者往生东胜身洲;而下等的十善业行则可让行此等善法者往生相应的北俱卢洲——就像你刚才在提问当中所说的那样,虽说此洲环境曼妙无比,好似人间福报最大,但此洲毫无佛法流布!所以还是希望你们不要发愿往生此洲——善报一旦享尽,堕落的日期就不远了。

若按照密宗的《大乐续》所云,则此南瞻部洲之人以造相应的善业、恶业为因,必感得毫厘不爽的或快乐或痛苦之果报,此洲之人不论行善或造恶,其由因感果之力皆非常巨大。按《大乐续》的描述,我们南瞻部洲之人可类比为是因上播种者,就像种地者一般,而非享用者。与我们南瞻部洲的种因之人不同,其他三洲皆主要为享果者。

对这三洲的人来说,他们不像南瞻部洲之人一样,由种因而感果、其力势不可挡——这三洲之人的种因就好比在冬天随意于土壤里撒几粒种子一般,其力比较微弱,故类比其为感果者——他们的存在主要在于享受果报。既然有这么大的区别,怎么可能让他们相互面见、相互沟通?!

其实善业远不止十种,恶业之分类亦成千上万,只不过大略依身语意三门而做此等划分。所造之业既千差万别,那么这些不同的业力必然导致四大部洲的人各自感得与其业力相应的生存环境、地方大小、身材形状以及寿命年限等。

再以我们再三提到过的北俱卢洲为例,那里的众生不仅寿命长远,而且其生长环境已经非常接近天人们了,就连他们的身色都显纯白。梵语"郁单越"、汉言"胜处",指的就是此土胜于其余三洲故也。而东胜身洲之人,其眼根不仅能见色法,还能够听到声音、尝到味道,这种功能岂是我们南瞻部洲的人类所能拥有?

你们内心的疑惑一定是一个接着一个,可能大家又要想了:这些我们见不到的其他洲、其他洲上的众生,如果以我们的地球为坐标系,应该怎样在其上安立它们的生存空间呢?关于这点,时轮金刚以及俱舍其实都讲得非常清楚:西牛贺洲的大致位置可对应于今天的非洲一带;北美洲等地可对应于北俱卢洲;大洋洲等地的所在约略等同于东胜身洲的地理范围;而南瞻部洲毫无疑问则以印度为中心——大致的对应情况就是这样。如果你们又开始怀疑:即便勉勉强强可将地球上的东南西北笼统地对应于佛经里的四大部洲,但这些北美洲啊、非洲啊等等地方,他们的形状完全对不上佛经里面对四大部洲的描述:哪里有什么四方形之地;哪里有什么半月之脸型......对这样的问题或者说疑惑,我只能再次重复我们已经宣讲过很多遍的观点:于众生各自不同的心前,必然呈现出与其业力相应的种种显现;不管是大小、形状、体积、方位、环境、样貌等等等等,皆不要把地球上我们这六七十亿人的所见安立为是其余三洲之人的所见。

至于地球上的东南西北如何具体地与四大部洲相对应,因其细节非一般凡夫心所能揣摩,故不在此处特别详加安立。

还有一点也希望你们能注意,以非洲大陆上的黑人为例,其实他们都是我们南瞻部洲之人,并非西牛贺洲的众生!是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慢慢多起来之后而迁移到别处去的!故万万不要把非洲等地的黑人、北美洲或大洋洲等地的人众误以为是其余三洲的众生——其余三洲的众生,再重复一遍,根本不是我们这六七十亿人所能见到的——此为佛教观点!(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请教堪布,佛经里提到过无数遍的冷地狱、热地狱又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地球上吗?如果在的话,又具体在地球的什么部位?呈现为什么样的具体形态?

答:按照《正法念处经》以及俱舍等的观点,所谓的地狱在南瞻部洲下一千由旬至四万由旬间,其名曰等活地狱、无间地狱等共有八热地狱。当然了,从属于这些八热地狱的眷属地狱则有十六种、甚或无数种之多。这些纵广几万由旬的地狱,身处其中的众生所感受的无量无边的惨烈痛苦实在是不堪描述。

不要以为这些说法都只是些没有任何来源与证据的泛泛空谈——经、续当中皆如是断定:大地之下地狱纵横,受苦众生于中长住。先看热地狱。科学所观测到的地下滚热的岩浆就是热地狱众生的受难之处——我们所看到或观测到的翻滚的、炙热的、烧得通红的可怕岩浆,在地狱众生自己的境界当中,则以比我们人类所感恐怖无数万亿倍的状态呈现。

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呢?根据肯定是有的,比如佛教经典当中有一部《广戒经》(此经内容在汉传《律藏》中似缺失)就曾提到过这么一段公案:一位印度的施主一日于家中设斋供养佛及诸比丘,供养圆满之后,比丘们于河边洗钵。一比丘问阿难:此河水来自何方?阿难尊者答言:此水源于玛旁雍措。比丘又问:玛旁雍措不是八功德水吗?八功德之中有清凉之用,此水缘何不凉而温?阿难尊者被这一问题问住了,竟无言以对。后来这一争论传到了佛陀那里,佛陀对众人说:日后你们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审慎思考、仔细观察,之后再作答复!

玛旁雍措虽如你们所言乃八功德之水,但湖水流至此地时,中间经过了热地狱之处所,因其下热浪翻滚,才导致流经于其上的河水水温升高。此河所流经的热地狱之处,地狱数量足有五百之众!

按照此经之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玛旁雍措在流向印度时,其流经区域内有我们人类看不到的地下热地狱;而在人类所能理解或看到的岩浆、显现为煤炭等形态的物质背后,必然有无量无边的地狱苦难众生。

至于冷地狱,我则认为其存在于南北极等极寒之地的下面,还有那些阳光遍洒不到的处所之下——这些都是冷地狱的大致所在,也是冷地狱众生的受煎熬之处。

我个人觉得此种观察未违佛经,故做了如上之宣说。至于对不对,需要你们自己再再思考。(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但是堪布,讲到这里我就又不明白了:整个地球即便穿透也才不足万把公里;但佛经里描述冷热地狱动辄就以几万由旬几万由旬计。这几万由旬的纵广地狱怎么可能容纳进不足一万公里的地球之内?你就是把地球放大个十几倍也不够地狱众生的生存空间啊!

答:地狱的长、宽、高等都非以人类的眼光来衡量,此为地狱众生自己的所见、所感!我们人类根本见不到的几万由旬几万由旬的可怕地狱,在地狱众生自己的心前则完全呈现为燃烧、飞腾起漫天大火与烈焰等的情景。佛意非指此等景象乃人之所见,分明是以地狱众生的所见而展开描述;至于几千、几万由旬的冷地狱也是一样。(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问:上师,您提到佛教经论里所描述的须弥山、七山七海、东胜身洲等其余三洲......这种种的境象都是我们普通凡夫所见不到的,我们看不到天人们等不同众生的生活,感受不到他们的境界,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我想问的是,我们能见到的并身处其中的生活,我们人类的生存境况,特别是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比如非洲、欧洲、大洋洲等等,这种种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人情世故、自然景观、地理环境、人种差异等等,这些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是我们现量感受到的方方面面,佛为什么避而不谈?他为什么总是在我们见不到的境界上大做文章?而外在显现上好像不大关心我们人类的切身处境。

答:不仅仅是佛菩萨,任何人在说话、做事之前都要想清楚他如

此说、如此做的目的何在。能达成他心中所想要达成之目标的方式、方法以及包括语言在内的手段等等,他才会采用,目的只是为了更圆满地达成自己心中的愿望。

随便举一个例子:假若厦门本地的一家旅行社以及医院都要在媒体上推出自己的相关广告的话,因其欲达成的目标不同,故其最终发布的广告内容也绝不可能雷同。旅行社的产品介绍一定会侧重于向潜在的游客宣讲厦门的风物特产、独特的地理环境,这样打广告的目的只为吸引更多人前往厦门旅行。它不会像医院为自己做的广告那般大谈什么此医院的独特医疗资源、所拥有的独家秘方等等。而在医院的广告中,我们也不可能看到医院会将介绍的重点放在环境及景物的详细描写上——难道你们去医院是为了观光吗?

这是所有说话、行事的共同特征:我们得清楚如此表达的目的到底何在。

那么,佛陀讲法的目的与侧重点又到底在哪里呢?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最根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们超越束缚自己的轮回枷锁!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离苦得乐!正是因为我们离事物的真相越来越远,正是因为我们深陷于轮回的烦恼与痛苦之中,佛陀才要宣讲佛法以利群生。轮回的世界,我们已经感受得够多、够充分了;背觉合尘的状态我们已经经历得够久远了;世间八苦乃至千苦万苦我们生生世世都深受其缚——但我们从中脱离了吗?我们找到了一条离苦得乐的正确道路了吗?所以佛陀才会宣讲那些我们普通凡夫如果不经佛陀点拨永远也体会不到的、超越自身经验局限的、更深层次与更高境界的内容!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感受到我们日常所了解、感受不到的境况,佛陀才婆心切切、横说竖说,以这数不尽的种种法门帮助我们跨越自身的狭小处境,而展开越来越深广的向上智慧。如果我们的所感、所知、所想永远都停留在人类的眼界这一层次的话,超凡入圣的境界何以能在我们的心相续之中次第生起并冉冉增上?因而,佛才有必要向我们再再揭示龙之所见、天人之所感、菩萨之所得以及佛最极清净的净见量之境界。若能如此理解的话,那么我相信你们慢慢会明白,佛为什么不广泛宣讲黑白皮肤的不同、各个民族的差异、各大洲的具体形状等等此类内容。其实佛也不是没讲过这个世界的某些具体情况,比如俱舍当中就曾提到过:南瞻部洲以印度为中心,无有佛法流通的大的边地有16个,小的边地则有1000多个;至于语言的种类,则大约有360余种;而红头发的人不能出家等等。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切轮回中的现象如果不经佛陀揭示,就永远只能欺骗我们的感官而已!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有色人种,生存于此世间的价值不应该体现在肤色或文化的差异上;所有人都应找到人生的目标与终极意义,至少也要保证不堕于三恶趣之中。

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以上的种种目标,佛陀才会向我们一一介绍超越我们日常所见的种种境象。如果我们不幸堕落到三恶趣之中了,那就必然会感受无量无边的长劫痛苦——这不以我们凡夫见得到还是见不到为转移!正因为如此,世尊才会向我们描述三恶道的可怕图景。而讲到人道的所见、所得,佛也仅仅只是以此为基础,而最终目标依然是要引领我们次第进阶、向天道等更高的生存境界迈进;直至达成将所有罪苦众生安置于离苦得乐的大菩提果位之目的。

如果你们仅仅将佛说法理解为是向我们传播有关人类生存的知识与技能,那就实在是错解并辜负了佛陀的悲智本怀。传授知识,世间智者也可以做到;但这些世间智者与其所掌握的世间知识,唯一的结果就是让他们自己以及被传授的我们一世又一世地沉陷于轮回苦海之中——解脱与你掌握多少世界地理概况、拥有多少发明专利、熟悉多少物种的分类与特性有什么本质的必然关联?

怎么超越轮回世间?怎么获得究竟解脱?唯有听闻佛法并依教奉行!(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眼见为实,谁作裁判——摘自《藏传佛教五论论文集》

眼见为实 谁作裁判

男众部俱舍系 释圆址

对于诸多《俱舍论》学习者而言,面对别人有关世界观的问难,大多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信佛说的须弥四洲,但目前的科学发现并非如此;信科学发现的地球星系,但佛并未如是宣说。可以说,这个疑惑对未入及刚入佛门者会构成一个不小的障碍。

科学家们会认为所谓"眼见为实",只要借助各种观察仪器,这个地球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有目共睹。而佛说的须弥四洲,虽然也可以说"眼见为实",但只有极少数有修证的人才能现量见到。如无垢光尊者修妙音天女法时为其摄受,妙音天女托着无垢光尊者转绕四大部洲一圈,观察七天;又如佛经就曾记载:古印度当时闹饥荒,部分有神通的比丘前往北俱卢洲取自然香稻度过了饥荒。

对比一下前后两种"眼见为实",可以发现,一者是"几乎所有人",一者是"极少数",在社会舆论上前者占尽了优势。所以大众都相信科学所发现的地球,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到底哪个正确,却值得商榷。因为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双方之间缺少一个公正的裁判。

这里为何要提到社会舆论呢?不是自己想给自己拉票,而是我们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与这个"社会舆论"关系太大,难道不是吗?纵观古今,当持某种观点的人多一点、强势一点、理由多一点,人们就会认为这是真理;相反,如果某种现象几乎不发生、弱势一点、理由少一点,人们就会认为这是迷信。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倘若如此,大多数人应该掌握真理才对,但这与现实不符。所以世间智者们也发出"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感叹。

那是不是说少数人所见的须弥四洲一定是真、多数人所认为的地球一定是假呢?这也不一定,因为佛陀告诉我们,在没有成佛之前一切所见皆是虚妄。既然一切都是虚妄,难道说佛门里没有是非判断的标准吗?有决定是有,但都是观待而言的。比如大家常见的一碗水,六道不同众生所见也不尽相同:地狱众生所见为铁汁,饿鬼众生所见为脓血,人及多数旁生所见为水,天人所见为甘露,八地菩萨所见为玛玛格佛母,佛所见则为光明法界。(此观点或许有人不信,其实这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慧灯之光三》中举了一例:在海底火山口附近水温高达200℃,但却有一种鱼类常年生活于其中。要是一般动物早就无法忍受,但这种鱼却能不受高温影响,因为不是所有众生对冷热疼痛的感觉都一样。既然感觉可以如此不同,那么眼睛所看到的现象不尽相同也是合情合理的。)观待人类而言,将水见为脓血可能是一种错误,但观待饿鬼本身而言,所见脓血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不同不一定错误",因为双方少一个裁判。

区区一碗水尚且如此,更何况整个世界呢?要知道今日地球之世界观来源100%是普通人的眼耳根等,但佛陀当年宣讲须弥四洲的世界观时,听众除普通人之外,还包括了大量的天人、非人、圣者。既然来源根据不同,所见世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不同不一定错误",因为双方少一个裁判。

而且在佛陀出世前的古印度,"须弥四洲"的世界观已经形成。且此世界观并非臆造,当时有一些具神通的外道修行者也可现量见到,而这些人具有很强的社会舆论影响力,所以普通民众也如是认为。这里不排除有一种可能,就是以当时普通民众之眼根,加上今天之高科技设备,所见世界有可能是"地球"的模样,但由于当时很多的科学探测仪器并未出现,所以也就无法形成主流观念。

有人说,佛陀既然无所不知,那为何不宣说科学、发明各种探测仪器让民众看到"地球"呢?对此,《妙法莲华经》给出了答案,诸佛出世,主要任务是让众生获得解脱、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虽然观待现代人公认的世界观,当时的世界观可能是错误的,但不管世界是圆的,还是平的,对众生修行获得解脱都不会有丝毫影响。如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讲法也才40多年,相对于说法利众,在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跟世人争辩也无有任何意义。在《三律仪经》中,佛也说:"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诤。世间说有者,我亦随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随说无。"

不仅如此,而且"须弥四洲"的世界观并不能代表整个佛教。在《时轮金刚大疏》中讲到:"问题的关键,在于佛陀传法的内容,不是根据自己的证悟境界,而是取决于听众的接受能力。"依此我们可以认为"须弥四洲"的世界观只是佛陀随顺部分众生的讲法,不能代表整个佛教的世界观。藏地根登群佩大师也说:"小乘《俱舍论》的说法为不了义的说法,大乘的世界观则很了义。"

那大乘的世界观为如何呢?且看《华严经》的一段经文:"尔时,光明过十亿世界,遍照东方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那由他亿世界,百那由他亿世界,千那由他亿世界,百千那由他亿世界,如是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大乘的世界观远远超越"地心说"、"日心说",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宇宙有诸多相似。

在传讲小乘世界观30多年后,佛陀又为部分根机成熟者宣讲了密续《时轮金刚》,其中一反小乘的世界观而不承认所谓的须弥山(在如今西藏密法宝库当中,也有我们所处世界是球形的说法)。这部2500多年前的密续不仅可准确计算日食、月食的时间,而且依其所推算出!的行星轨道周期令当今的科技工作者也大为震惊,且看下表:

注:两个天文学的小数进位取值不一定相同。

总而言之,如果紧抓一点,只相信自己眼睛所见而否定整个佛法,实乃愚痴之举!最后以慈诚罗珠堪布的一段文字作为结尾:"难道在整个宇宙中,唯有人眼所见才算是真理吗?并非如此!我们不能排除有比我们看得更清楚、更透彻的生命存在,而且也不能排除他们在看我们所了知的太阳系时,会看到一个跟我们所见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不同世界观的相关答疑

问:上师您讲到佛经中可能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比如说《正法念处经》中所讲的,日月食、山河大地等等,但我了解到人类的感官,有许多看不到的东西之后,我就相信佛经中所讲的世界景象可能是更符合事实的,而现代科学对世界的描述可能是片面的。听了您的讲解,我又感到困惑了。请问小乘经典中所讲的须弥山、四大洲、日月宫的描述,是否在有神通的人看来,是更为正确的世界图景呢?很多小乘经典中都是这样讲的呀,我想佛陀讲法也不能太过于不符合事实了吧?

答:这个佛经里面早就有记载了,可以这么说,比如说佛经里面也讲了对日食和月食的解释,我看到的至少有十个以上不同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佛一会说日食月食是这个原因,一会儿又说日食和月食是那个原因,讲得很多,讲得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宇宙和世界的面积的大小,佛经里面也讲了很多很多不一样的描述。那么为什么这样呢?如果现在以我们现世的感官和我们现代人的感官作为一个标准去看的话,佛经里面讲到的很多都是我们看不到的。但是佛经里面,最终有一个是非常确切的,那就是《时轮金刚》,我在《慧灯之光》里面也讲过了,《时轮金刚》里面讲的就跟现在的天文学讲得是一样的。除了《时轮金刚》以外,佛也讲了很多不同的原因和理由。

当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千多年前,有一个印度的成就者,他的书里面讲了,不仅仅是他,还有《时轮金刚》的注解里面也这么讲过,比如说我们有十个人看一个东西的话,如果我们十个人的共业都是一样的话,(人有两种业力,其中一个叫共业,是共同的业力),那我们看这个杯子,大家看到都是杯子,水就是水;如果我们共业不一样,比如一个地狱的众生,一个饿鬼的众生,一个天道的,还有人道的,不同的四个人来看这一杯水,他们看到的就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时候没有一个标准,我们人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甘露,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讲,比如说我们地球上,佛经里面讲了须弥山,那么佛经里面讲的宇宙、地球的形成、结构,跟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完全是不一样的,是吧?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会不会有另外一种生命,另外一个空间的生命来看的话,这个地球会不会是像佛经里面描述的那样,是有须弥山的这样的地球、世界?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刚才讲的是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作为一个标准去看的话,佛经里面讲的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不一样,这并不是说佛经里面讲的永远都是任何一个生命,任何一个人看到,都不符合事实,不是这样子的意思。尤其是密法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刚才我说的一千多年前的印度学者,他讲的不是密法,他讲的是显宗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个解释,那里面也是这样讲的。

佛为什么讲这么多的宇宙?为什么讲这么多不一样的世界结构呢?首先,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从空性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不管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过去看到的,不管是日心论、地心论,都不成立,一样地不成立。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是都有可能的。比如说它有可能是一个日心论的世界,也有可能是一个地心论的世界,但是我们人类看的话,不可能两个都是存在,我们就只有一个。一个是什么?日心论才是准确的。我们不能说日心论也是真实的、符合事实的,地心论也是符合事实的,到底是哪一个?最后就说不清楚了。以我们人类的感官作为一个标准去衡量的话,只能说日心论才符合事实,地心论就不符合事实。这个地球是球形的,就符合事实;大地是平面的,就不符合事实。

为什么佛经里面还要描述不符合事实的呢?一个原因是,他们过去的人都是这么想的,当时印度的很多宗教里面都这么讲的,因为当时的人都这么认为,所以为了适合他们的口味,没有去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在这个基础上逐渐、逐渐地进入佛门,这是一个;另外,当然也有这样的可能,比如说另外一个世界的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我们人类七十亿人口,谁看这个地球都是球形的,没有其他的。但是如果有另外一个空间的生命,比如说某一种外星人,某一种其它的生命来看的话,我们的地球上面有须弥山等等,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佛经里面都讲过了,显宗和密宗里面都讲过的,不排除这种可能。(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佛学的日月须弥山四大部洲,与我们世俗的太阳系银河系有什么关系?东胜身洲西牛货洲等在太阳系之外吗?

答:其实这是两种不同业力之下的不同概念。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以前古印度的时候,在印度的体系当中他们信奉须弥山、日月、四大部洲,所以佛出世时,就依照他们的习惯,宣讲了日月须弥山等这样一种体系。

还有一种说法是,佛法当中所讲的日月、须弥山、四大部洲等等,不是我们现在人的肉眼能够观察到的体系。如果具足某种清净的功德,可以看到须弥山四大部洲,如果没有这样清净的功德,所看到的就是现在我们太阳系银河系的样子。所以说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在太阳系之外还是太阳系之内?因为是两个不同的空间,所以既不存在于外也不存在于内,是不同业力所看到的不同境界。(生西法师《长久学佛方得益》问答环节)

问:法师您好,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有关佛教经论当中说,太阳和月亮的光是由太阳天子和月亮天子自身的光芒放射所致,而这与现代的科学观点不相同。请问这该如何理解呢?

答:不同的境界当中,显现的情况也不同,例如我们看到一座普通的山,在其他境界当中可能是宫殿。(正见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