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答疑专题068——三身

目录

1. 什么是三身

1.1 三身的关系

1.2 法身

1.3 报身

1.4 化身

1.5 自性身、 金刚身等

2. 三身的修法

2.1 三身的修法次第、要诀、得果等

2.2 上师与三身的修法

3. 三身的功德


什么是三身

三身的关系

答疑

问:请问佛菩萨的法报化三身的关系?

答:法报化三身是一体的,一本体异反体,是一个本体的不同的侧面。

怎么理解呢?对佛陀他自己来讲,假如说佛陀不利益众生的话,佛陀自己安住状态的时候,他自己的如来藏现前的这个状态就叫法身,佛陀他自己受用的这个叫法身。是自己安住,不观待利益众生,单纯从佛陀的自己的利益的角度来讲,这个叫法身。

针对一到十地菩萨、圣者,针对圣者示现的色身叫报身。这个报身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看得到,平常看不到。我们说这是报身佛像,只是一个表示,平常我们说报身佛像、装饰报身的佛像,这是报身的长寿佛等等,这是一个表示而已。真正的报身,凡夫人看不到的,阿罗汉也看不到,只有一到十地的菩萨能见到佛的报身。

化身是什么呢?佛陀针对阿罗汉小乘的修行者和一般的凡夫人示现了化身,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显现的这个叫化身。

所以这个关系就很清楚了。佛陀自己的自利方面叫法身,佛陀自己安住在法身。观待一地到十地菩萨,菩萨见到佛陀的法身,就见到报身了。一般的众生见到佛陀,就见到了化身。所以是一尊佛,三类不同的心态。佛陀自己就是法身,十地菩萨见到的就是报身,我们见了就是化身。所以没有三个,就一个,三类心识有三种安立。大概是这样一种关系,一本体异反体。(生西法师)

问:化身佛、报身佛和法身佛的区别是什么?

答:法报化三身其实是一体三面,它就是只有一个,没有三个。分成三身主要是针对的对境不一样,或者说它的侧面不一样。比如法身是针对谁的呢?法身是针对佛自己。三身的说法只有佛才有,其他的菩萨都没有。十地菩萨这些全都没有所谓的三身的说法。所以三身的说法,提到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只是针对佛陀,佛陀才有三身。

怎么分三身呢?

1.第一个就针对佛自己。只有佛自己是法身,佛安住在自己的法身当中。从完全的自利的角度来讲,佛陀有法身。

2.报身和化身也称之为色身。色,是色法的意思,称之为色身。报身和化身是针对弟子,要度化众生的时候显现的一个方面。因为法身无相,我们没办法看到,缘不了,也没办法祈祷它。从这方面讲的时候,如果要利益众生,因为不管是菩萨也好,还是众生也好,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完全安住实相状态,必须要通过显现色身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1.观待一地以上的圣者菩萨,佛陀的法身当中流现出报身。报身给一到十地菩萨讲法。

2.化身,主要是针对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包括声闻、缘觉和阿罗汉。(声闻、缘觉和阿罗汉虽然是圣者,但是还不像菩萨,他们的境界没菩萨那么高。)针对一般的凡夫人和声闻缘觉,示现为化身,因为他们看不到法身也看不到报身,只能够显现化身,用化身跟他们讲法,他们才能够听到。化身是有生老病死的,比如诞生在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是有生老病死的显现的,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的显现,所以他最后要涅槃,主要是以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法,他也托钵,也化缘,也做很多事情。

报身它就一直不动,常住的。为什么呢?菩萨的境界很高了,不需要示现这些了,不间断地讲法就可以了。法身是指佛陀自己。

我们这样理解,菩萨缘佛陀的法身,只能看到报身。我们缘佛陀的法身,只能显现化身。所以这里面只有一个,针对佛它就是法身,针对菩萨就是报身,针对我们就是化身。因为我们看不到法身,也看不到报身,只能看到化身。化身难道是离开法身之外的吗?绝对不是。是因为我们缘不了法身,所以法身显现出化身的样子。报身也是一样的。

这里面所谓的三身只有一个,但是针对三种对境,针对佛、针对菩萨、针对一般的人,显现为三身而已。三种人看一个似乎显现成三种,其实严格意义上都只看到一个。但佛陀是自在的,严格意义上来讲,佛陀他自己就是法身,他如果不需要观待众生,自己就是法身。菩萨只看到报身,我们只看到化身,好像是三个,但其实永远只有一个,是一本体异反体或一体的三面,这方面可以准确理解。在《大乘经庄严论》最后的颂词当中也讲过这个问题。(生西法师)

问:关于法身、报身与化身的问题。有学员问法身、报身跟化身之间的关系,我是这样回答的,不知道对不对。法身,因为三世一切诸佛他们的法身就是一个,是共同一法身。报身,就像是个人修行显现了一个圆满的佛像,比如说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他们都是各自的修证,然后成就了佛果,现证了佛号,也现证了庄严佛刹。化身就是他为了度化六道里面的众生,随众生的根机而现化了种种身相来度化众生。我这样跟他们说不知道正确不正确?

答:这种说法不能说不正确。"法身一味"肯定是对的,但法身主要是,前面我们讲如果从显宗的侧面来讲,法身就是佛陀他自己的境界,不需要观待菩萨,不需要观待凡夫人,他自己的一种完全的现前佛功德的这个侧面,他自己的这个侧面叫法身。报身,前面讲得也对,他显现一个刹土,显现一个身像,这个方面也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个,报身除了自受用之外,它其实还有一种针对于清净的说法,一地到十地菩萨他们能够见到报身,所以报身主要是为了调化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显现了一个清静的、圆满的身相。化身,是在不定的刹土当中示现的,所以当年在印度菩提迦耶释迦牟尼佛成佛也好,或者显现现在的上师也好,都是可以叫做化身。化身主要是针对不清净的所化,不清净的凡夫,还有一些声闻和缘觉。像这样的话,凡夫人也好,还有声闻、缘觉,他们见不到清净的报身,只能见化身,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化身的所调化主要是不清净的所化,当然它也是在不同的刹土当中示现化身,这方面可以这样理解。(生西法师)

问:现前法、报、化、本性四身的果位表示的是什么?(以上问题在《藏传净土法》第1册第5页,请师父解答,谢谢师父。)

答:所谓现前法、报、化、本性四身的果位是佛果,不过佛果观待度化众生的不同而分为法、报、化三身,而自性身是从空分而言,法身从明分而言,这四身都是一个本体不同的反体。具体内容请见《现观庄严论》。(正见A)

问:法报化身分别指什么?有何区别?

答:法身是佛陀自己的境界,法身无相。佛陀在一地以上菩萨面前所显现的身相是报身,报身可以很广大,可以恒时说法,是有相的;而佛陀在凡夫和声闻等面前所显现的身相是化身,比如三十二相,或者其他各种形象。比如,如果你生活在古印度佛陀时代,你见到了悉达多太子,那就是见到了佛陀的化身,而如果你通过修行获得了一地以上菩萨的果位,在你的境界当中就会见到报身。(正见C1)

问:如何通俗的理解色身、法身、报身?

答:法身是法界实相,有时叫如来藏,是诸佛所安住的境界;色身分为报身与化身,报身是在一地以上菩萨面前显现的佛身,化身是在声闻缘和其他众生等面前显现的佛身。(正见C1)

问:法报化三身之间有联系吗?

答:报身和化身都是法身功德的显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化身是我们自身的善业和佛陀的加持共同显现的。(正见C1)

问:在娑婆世界坏灭的时候,诸佛菩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法身是不生不灭,那么报身、化身呢,以凡夫的分别念如何认识这一点呢?

答:诸佛自身安住的境界就是法身,菩萨见到的佛是报身,二乘和凡夫等见到的是化身,哪个众生有因缘就会显现化身,在菩萨面前则恒时显现报身。除了有情各自的心之外,没有一个单独的娑婆世界存在,化身是跟随众生的因缘,就像天上的月亮,在地上的水桶里显现月影,当水桶没有的时候,月影去哪里了呢?(正见C1)

问:法报化三身字面意思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答:法身是佛陀自己的境界,报身是佛陀显现在菩萨面前的身相,化身是佛陀显现在其他有情面前的身相。(正见C1)

问:法性界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光明界又是什么意义呢?和明空有啥关系呢?

答:可以理解为究竟示现,如果要详细理解,以后有机会慢慢学吧。(正见C1)

问:请问法师:化身、报身和色身之间有什么所属关系吗?比如有师兄认为,化身包括很多,世间很多不同的形象都可能是佛陀的化现,而色身只包括由父母精血及四大组成的身体,所以有师兄认为,化身包括色身,这种说法正确吗?另外还有师兄认为报身也是色身的一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那报身和色身之间是否存在所属关系?

答:报身和化身都属于色身,因为法身是无相的,报身、化身通常来说都是有相的。佛陀具有法身和色身,色身可以分为报身和化身。(正见C1)

问:众生本来具足佛陀之二身,是法身和报身吗,我们的法身和报身在哪里?

答:法身超越形象,无来无去,超越时空,也谈不上"在哪里",因为"哪里"就暗示了在空间当中的某个地方,事实上,法身已经超越了空间,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法身遍一切处,就在这里。报身,有时指的是佛陀在菩萨面前显现的身相,报身是法身当中流现的,因为你本具法身,也可以说本具报身。或者说,显现报身的能力。(正见C1)

问:有没有可能只有法身佛,没有报身和化身佛的情况?

答:不可能。(正见C1)

教言

哦巴活佛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现观庄严论释》第8品:

己一、总说具三特点法身之本体:

能仁自性身,得诸无漏法,一切种清净,彼自性为相。......

己一、总说具五决定之报身本体:

说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性,受用大乘故,名佛受用身。......

己一、认清具五特点化身之本体:

若乃至三有,于众生平等,作种种利益,佛化身无断。......】(详细内容见哦巴活佛注疏《现观庄严论释》)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真正的大圆满,其空分是法身,明分为报身,二者圆融一味即是大悲周遍,也即化身,如此三身无二无别之本性承许为大圆满的殊胜境界,于此境界中没有有、无、二俱、二俱非,远离四边之一切戏论。有关这方面,麦彭仁波切在《三本性论》中通过辩论方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抉择。】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在佛法看来,三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禅宗当然也同样认为,只是未广说、明显说而已。】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莲师金刚七句略讲》第2课:【诚如《莲师略传》所言:"极乐世界无量光,普陀怙主观世音,达那够夏莲花生,外形虽显三身相,实则无二也无别。"极乐世界无量光佛、普陀山怙主观世音菩萨与达那够夏的莲花生大士,三者在外相上虽然不同,但实际上无有二致。又云:"法界刹土普贤王,密严刹土金刚持,菩提伽耶释迦佛,与我莲师无别成。"法身界中的法身普贤王如来、密严刹土的报身金刚持、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这三者与我莲师无二无别。】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二十一度母赞释》第6课:【顶礼天王所敬母,天人非人咸依止,披甲欢喜之威德,遣除争斗与恶梦。

大家应该清楚,度母在法身层面是普贤佛母,在报身层面是金刚亥母或者金刚瑜伽母,在化身层面是妙音天女或者吉祥天女,三身在本体上是无二无别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三戒要解》第1课:【"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藏文中的题目比较长。意思是说,心的自性本来任运自成圆满具足三身的一切功德,这就是诸法之实相。】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释》第4课:【能表示法身的四法:

自性受用身,如是余化身,

法身并事业,四相正宣说。

对于这一颂词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我们采取印度圣解脱部论师的观点:以自性身、受用身、化身、法身事业此四法,可以表示八事的最后一事——法身。

若按狮子贤菩萨的观点,则应解释为:以自性身、受用身、化身、法身(包含"事业")四种法可表示法身。但哦巴活佛讲义中并不认为颂词字面可以这样对应,而视之为密意。

密宗中也有特别的四身、五身的解释方法,此处是按照第二转法轮的观点来阐释四身:

(六十七)本性身:具足究竟自利断证三种特征的法性,即是本性身。何谓三种特性?即自性清净、离垢清净,以及一切有漏得以清净。这主要是从自利来讲的。

(六十八)报身:具五决定他利究竟的色身,即是圆满受用身。五决定又名五圆满,即:本师决定,断证功德圆满的三身无别之佛陀;眷属决定,均为得地之菩萨;法决定,无有间断地广转大乘法轮;时间决定,无有三时分别之一时;环境决定,清净刹土。具足此五种决定的圆满受用身,只在登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显现,凡夫众生是看不见的。

(六十九)化身:具五种特点的种种调众幻化,即是化身。五种特点即:色身特点,显现各种清净、不清净的身相;对境特点,十方所有众生;时间特点,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从不间断;果位特点,将众生安臵于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果位;事业特点,以无有勤作、任运自成的方式度化众生。

(七十)法身:以方便调伏所化众生的事业不间断,即是果位法身事业。哦巴活佛把这一法解释为"法身之事业",按照圣解脱部的观点,也是侧重指事业。如果广讲,法身果位会显现二十七种度化众生的事业。】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胜道宝鬘论》第28课:【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当中其实没有戏论,没有戏论的话也就是说大乐任运自成。】

托嘎如意宝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赞戒论》:【世俗之身体乃是佛之坛城,如《明界续》云:"本基中现迷乱力,总摄四大之坛城,风脉精华无二中,如来种子字而住,五轮佛父佛母相,三脉乃为三身性,外即五蕴之身体,内即五毒烦恼性,密即五身之自性,极密乃为五智慧。外即五大种自性,内即五大佛母性,密即五部空行也,极密乃为五妙慧。外即五轮之本性,内即五种明点性,密即五种文字也,极密乃五部空行。】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赞戒论讲记》第10课:【"五轮佛父佛母相,三脉乃为三身性,外即五蕴之身体,内即五毒烦恼性,密即五身之自性,极密乃为五智慧。"三脉实际是三身之自性,外即想行识等五蕴,当五蕴不调和时便会产生五烦恼,秘密即是法报化三身、金刚身、菩提显现身五身之自性。从表面看是所谓的五蕴,秘密而言即为五身,极密而言是五种智慧......】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第4节课**:【[在胜义谛中,因为一切法的体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立,所以,如果观察烦恼以及痛苦的本面就可以发现,因为它们首先从何处也无生,因此就是无生法身;既然无生,也就无灭,因此就是无灭报身;既然没有生灭,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中间的住,所以就是无住化身;而(法、报、化)三身体性的无二无别,就是本性身。这些将一切幻相观为(法、报、化及本性身)四身体性的方法,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

在胜义谛中,若以中观宗的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等胜义量观察,一切法的体性也同样无法成立。所以,如果观察烦恼和痛苦的本面,就会发现它从何处也无生,比如我们正在对怨敌生嗔恨时,这个嗔恨源于自心,而这颗心通过里里外外观察,就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找不到产生之处,倘若认识了这一点,就是所谓的"无生法身";石女的儿子没有出生,便不可能死亡,同样,嗔心的本体没有产生,就不会存在毁灭,从这个角度,可称之为"无灭报身";石女的儿子连出生、死亡都没有,中间就更不可能有做生意、发大财的生活过程了,同理,嗔心之前没有产生,之后没有灭亡,那中间也绝不会有它的安住,这称为"无住化身";法、报、化三身,体性无二无别,就是所谓的"本性身"。至于三身的定义,还有些人认为:法身看不见摸不着,报身有眼有鼻,化身是二者的显现。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解释,且与大圆满"本来清净"中的认识极为相似。在抉择大圆满时,心的本体空性称为离戏法身,显现不灭称为光明报身,显现与空性无二周遍称为大悲化身,三身本体无离无合则为本性身。

我们在生起贪心、嗔心的当下,如果从生、住、灭这三个角度分别寻找,就会发现其本体怎么也找不到,这便是所谓的法报化三身,三身本体无二无别,从这一点来说,又可称为本性身。当明白了这一切烦恼皆为四身之幻相后,这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此种抉择方法,在显宗中是最甚深的窍诀,也即禅宗经常谈到的"烦恼即菩提"。关于认识烦恼本性的方面,《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有一些与显宗不共的窍诀,对于某些利根者,尤其是以前学过大圆满、大中观的人来说,烦恼痛苦产生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其他对治方法,只要依靠这些窍诀,通过观察烦恼的本面,就能直接将其转为道用。

"空护为最上"的解释,加在此处比较合适。此修法在断法中也有,具体是说,我们在值遇违缘、魔障、人、非人等种种损害时,应把自己的身体观为空性,外面的魔怨观为空性,损害自己的方式也观为空性,这就是最无上的护轮,也是在胜义当中将违缘转为道用。平时,有些道友出远门时,喜欢找人先打个卦,算一下是否出门大吉,会不会碰到违缘,其实,如果具备了一些中观的胜义境界,通过一观空性,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已,分别念是空的,外缘也是空的,根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观空性就是最好的金刚护轮。】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24课:【三身自性佛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

六祖继续说:善知识,既然我们已经皈依自心三宝,各个都应该专心致志地听受、学习,我再不断地给大家讲一体三身的自性佛(我们讲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三者,现在在我们的这颗心上面,法、报、化三身也可以从一本体、不同反体方面安立)。怎么安立呢?六祖说,我讲完之后,你们会完全明白三身,依靠自力来觉悟。

[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这一段相当于是灌顶。我们也可以这样,虽然没有真实的传承,但是六祖既然说了,我们每个人如是念诵的话,念三遍之后我们也皈依了法报化三身。这些大圣者、成就者的金刚语言,有不共的能力。

不管怎样,我要为你们讲皈依三身佛,你们每个人跟着我念:依靠我们自己的色身,皈依清净的法身佛;依靠我们的色身,皈依圆满的报身佛;依靠我们的身体,皈依在此娑婆世界中,能示现千百亿化身的化身佛。平时在《现观庄严论》和密宗中所讲的法身、报身、化身,与禅宗里面所讲的稍有差别。以后《现观》讲法身的时候,三身都会讲到,还有《宝性论》中也讲了三身,与这里的讲法上有点不同,但都是可以的。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汉传佛教的《二时临斋仪》中也是这样说的,与六祖此处所宣说的意义大致相同。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

善知识,我们的色身就像住宅一样。就连小乘也讲,佛的身体、阿罗汉的身体,均以苦谛所摄,不能皈依色身,如果真正想要皈依,应在自心中皈依,将我们的心、本来的法界或者如来藏,作为真正的皈依处。这是世间中每个人都值得皈依的,不是皈依色身,要皈依真正的法身佛。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

如果我们自心迷乱,则根本无法见到内性,而且在外面寻找三身如来,根本见不到法报化三身。正因为这样,接下来六祖说:你们应该好好地听一听,我现在马上要为你们讲认识自身的三身佛。密宗中也是这样讲的,比如说莲花生大士的大圆满见解,法王如意宝的好多窍诀中提到:观自己心的本性时,本体空性是法身;自性光明是受用圆满身;大悲周遍,也就是说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显现于整个世间的部分,就称之为化身。依靠上师的窍诀认识以后,就通达了法报化三身。

这是密宗的说法,但显宗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正如六祖说,去外面寻找法报化三身,就像所画的法身像、报身像、化身像,在我等不清净的众生面前可以用画像来介绍,实际上是在我们的心中安立。禅宗以它的窍诀认识自身的法报化三身,而密宗有密宗的特点,尤其是大圆满。

我并没有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像我一样,但以我个人来讲,可能是传承、金刚上师和自己前世宿缘的缘起,所有的法门中,我对大圆满非常有信心。

有信心的原因:一方面我得过很多灌顶和教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每一个窍诀非常直接,不需要转弯抹角,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宣说。比如法王如意宝《文殊大圆满》的见解部分,一目了然。如果你真的对大圆满有信心,修过加行以后,稍微观一观,其中道理显而易见。

禅宗所讲的法报化三身,也是从心上安立而给大家直指的,虽然禅宗并没有像密宗那样,金刚上师对弟子指点:你的心的光明部分是报身......但实际上也是直指的窍诀。

莲花生大士的窍诀,尤其是智悲光尊者的《大圆胜慧》,去年我刚刚翻译完,这里面专门讲法报化三身的直指法,非常广,与此处所讲的比喻方法不同,但有些窍诀也有相同之处。凡是前辈的圣者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字,很多人都不内观,如果观心的话,其实在轮回中非常疲劳的心性,可以很快的时间中得到休息。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此处"自性"和"自心"是一个意思,心的本来心性,也可以叫自心;或者从法性的层面、万法的本体,也可以叫自性。

这三身佛,从自性中产生,不是从外面得到一个法报化三身。不是我们日夜祈求,最后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了。何名清净法身佛?下面分别宣说,首先讲什么是法身。其实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法身、什么是报身,有些人说法身和报身是他体,包括一些比较出名的学者,也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闹一些笑话,他们可能并没有好好去研究佛教的甚深道理,只是看一些佛书,最后已经成名了,有了名声以后就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说什么都是真理,但实际上也不一定,如果用经论来衡量,不管智者还是愚者,错了就是错了,而且智者说错,过失更大,别人笑话的声音更大。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

世间上的所有人,心的本来面目、心的本体,都是清净的。万法也可以从自性中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六祖有时候说的是很普通的理念,有时候又是很高的境界,此起彼伏,也是不共的特点吧。】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25课: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六祖对善知识们怎么讲的呢?

[法身本具]:法报化三身中,心的本来面目就是法身,每一个人,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都本自具足,这就是"法身本具"。密法中讲"本体空性为法身"。[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法性空性本来具足的同时,我们每一刹那明明清清的心念,就是"自性自见",这是所谓的报身。密法中常讲"自性光明为报身"。

[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这个本体空性、自性光明的心,于外面散射,出现种种善和恶的分别念,善念是天堂,恶念是地狱,等等,所有善恶的思绪就是化身。密宗中讲"大悲周遍为化身",也就是说:空性和光明无离无合地在众生面前现前,这叫做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如果我们自己已经认识到了本有的自性,于真实自性中自然安住而修行,功德自然而然现前,这是真正的皈依。在密法中,比如说华智仁波切有三种要诀,是先认识本性,在本性中自然安住、无有取舍,才现前自己本有的果位,这是见修行果,是真正的皈依。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其他的皈依,是皈依我们众生面前显现的肉身像,实际上这就像在不清净的眼前显现的有漏宅舍一样,并不清净,因此不能称之为真实的皈依处。小乘中也是这样讲的。我们学过《俱舍论》,小乘承许皈依尽智和无生智,才是真正的皈依,色身是有漏法的原因不去皈依。经部[提出妨难]:如果佛的色身不是皈依处,那为什么我们对佛身出血,会有五无间罪?

有部宗认为:虽然没有直接损害到智慧法身,但是因为对它所依靠的肉身有损害的缘故,间接对法身有害,所以也会有一些过失。

经部的学人发太过说:我们不能接受。如果你只承认尽智和无生智,那佛陀完全成了智慧,而不是肉身了。这样的话,具戒比丘相续中的戒律,本来是无表色,比丘只成了他相续中的戒律,而具戒的人,不能成为僧众里的所谓比丘了。实际上经部宗认为:不但要皈依佛的智慧,还要间接皈依他的色身,否则不合理。

当然,从大乘的经典来看,不但要皈依佛的智慧,还包括佛的身体、佛的语言,身语意都是我们的皈依处。在这里说色身不是真正的皈依处这一点,是从最了义的经典而言的。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中讲了,如果想以色相见我,或者以音声求我,此人已经步入邪道,不能得见真正的如来。

真正的如来是什么呢?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真正的佛——引导众生解脱的导师,才是离戏的法身。法性也不是我们分别念的境界,所以,真正的法性、如来,我们世间凡夫不能了达。

就像《宝性论》里所讲的一样,最后真正的皈依处,是如来的法身智慧。很多人不能辨别哪些是真正的皈依,哪些只是名言中的皈依,如果不能了知这一点,甚深的佛法很难了达。我以前讲《金刚经》的时候有特别深的感触,现在很多人没有分开胜义谛和世俗谛、了义和不了义,如此一来,如来的甚深法确实很难解释。

《中论》中也说过:"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如果不知道胜义谛和世俗谛,也就根本不知道佛法的甚深奥义。

现在很多人对胜义谛和世俗谛一窍不通,以这个原因,有时候名言中也不执著因果等的法,有时候胜义中还有不空的法——因果不虚,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存在,等等。说明佛陀的甚深妙法,需要有一定的智慧才能通达。

其实,最究竟来讲,肉身不是真正的皈依处。不过有些禅宗的后学者,在解释《坛经》的时候,并没有这样解释。......

[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我们自己认识了自性法身,才是真正通达了三身佛,也就是自性佛。】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28课:【•僧人智通的公案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

智通比丘,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天天看《楞伽经》,已经看了一千多遍,经中宣说了三身四智的道理,但他并不是很明白,就到六祖面前,请求六祖讲三身四智的道理。

《楞伽经》在禅宗中也非常受重视。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这个回答的见解较高,是结合本性的一种解说方法。《楞伽经》的功德相当大,藏地也比较重视此经,但是没有像汉地那样重视,当时达摩传讲此经后,二祖开始弘扬,所以在汉地历史上,对这部经典极其重视。......

所谓的三身,本来各个经典和论典都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此处按照《六祖坛经》的思想来解释的话,清净的法身是你的心的本来自性,无生无灭;圆满的报身,是你无生无灭的自性所显现出的不同智慧;世间中幻化的各种显现的千百亿化身是你的行为,也就是说你的一切时间、生活。他的这种回答,与我们平时所讲到的三身,稍微有一点差别。我们以前所讲的法报化三身,显宗和密宗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按照显宗的三身,所谓的法身,不可思议的法界叫做法身,也可以说是我们众生心的本体,但是它并不显现于任何的边,是这样的一种境界。所谓的报身,有圆满的身相,具有五种决定——时决定、本师决定、眷属决定、法决定、处决定。而且真正的报身,是在得地菩萨面前所显现的色身相。《现观庄严论》中讲最后一品"法身"时,讲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圆满相好是报身。所谓的化身非常多,有殊胜化身、工巧化身、投生化身,凡是在众生面前各种各样的显现,包括不清净的众生也能看得到的显现,叫做化身。大乘共同乘中都可以这样承认。

在这里说,我们的法身就是本性,报身就是智慧,化身就是智慧和本性在世间中运作和游舞的现象。三身也可以这样解释。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按照禅宗本身的思想来讲,不管三身也好、四智也好,一切的法理不能离开本性,离开本性,佛法确实是解释不下去的,这一点,与密法一样。密法讲得深一点,就要落到本体上面,以前上师如意宝即使在讲《俱舍论》、因明或者其他共同乘的道理时,一讲到窍诀,就会逐渐讲到密法中最深的大圆满上,最后上师会讲很多很多的窍诀,已经讲得过头了,好像无法收拾的地步,有这样的时候。所以,一些传承上师讲法讲得比较深的时候,一定会讲到本性上,因为我们尚未通达本性时,于世间上的所见、所闻、所触的一切现象都是迷乱相、虚幻相,现而无实有,如果你真的要去抓住它的根本或者追溯它的重点,就不得不讲本性。

如果离开本性,则无法说三身,即使要说,也只能叫做"有身无智",因为离开了本性的身体没有智慧,智和身不能分开。如果我们通达了三身的本体上是没有自性的,只是显现上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现象,才可以叫做四智菩提,或者说四智正觉。......下面他用偈颂的方式来阐述道理:

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管是任何一个众生,如果通达自性的本义,就会知道自性本身就具足法报化三身。按照无上大圆满的说法,正在起心动念的这个当下的心,本体就是法身,光明就是报身,此二者无二无别就是化身,其实这是莲花生大士最深的窍诀,也非常直接,不管禅宗怎么说,密宗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虽然密宗和禅宗不矛盾,但有时候不得不说出一些不同的观点,自古以来传承上师们宣说不同的窍诀时会显出他们不共的特点。有了三身之后就会发明成四种智慧,四种智慧我们下面会讲。】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40课:【《六祖坛经》与密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大家应该知道,禅宗与密宗的大圆满见解比较时,比如说传承上、历史上、直指心性上,还有之前需不需要灌顶和加行等等,有些人说一模一样,其实也不一样。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法身、报身、化身,《现观庄严论》的最后也会讲。三身本来是一体、一身,这种说法,藏传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意趣非常相合,有个别汉传的大德说,这三身是异体的、分开的,这种说法不合理,是说不通的。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这三身如果能在我们本性中自见,这就是真正菩提的因。大圆满中说,心的本体是法身,光明是报身,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是化身,莲花生大士的窍诀和上师如意宝的很多大圆满教言中有。其实你认识心时,法报化三身都已经具足了,它就是成佛的因、菩提的因,

禅宗中也这样讲,但并没有讲得那么深,密法里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地给你直指。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化身本来生于清净的本性中,清净的本性中也经常显现各种各样的化身。殊胜化身也好,种种化身也好,在清净的本体中能显现。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佛陀显现成各种各样的身相,度化无量的众生,让众生行持正道,以前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乃至众生没有穷尽之前,佛陀化身的事业永远不会穷尽。《入中论》和《现观庄严论》里也讲,众生无边,佛的化身无边,与这个理念比较相同,而且是以恒常、任运自成、普遍的方式来成就一切利生事业。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所谓的邪行或者淫欲,本体本来都是清净法界自性的因。我们经常也讲,贪心实际上是妙观察智,它与智慧无二无别。我们依靠对治来遣除淫欲、淫心,便获得清净身,实际上贪欲也是清净身的一种显现。烦恼的本体空性就相当于法身,净除它就相当于报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比如说你贪执世间外境的色声香味触五种妙欲,显现上还要远离妙欲,但五种妙欲在本性上都是不存在的,本来就是远离的,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化身。如此,这三身在见性的刹那中就可以认识到。

这种解释方法,我没在其他注释中看到过,但我想可以这样解释。前面是三身的比喻,此处只是把贪欲单独讲出来,讲它的直指方法,实际上贪欲的本性就是佛性。比如说《诸法无行经》里也讲过:"贪欲之实性,即是佛法性,佛法之实性,亦是贪欲性。"这个教证我觉得很重要。现在有些人说,密法中所谓的双运,好像不是佛法,它是性力派的,有这种说法,实际上并非如此,贪欲的实性就是佛法之实性,佛法的意义就是佛的智慧本性,贪欲的实性就是佛的智慧本性,意即,佛法之实性,它也是贪欲的本性。如果你能解释,实际上世间中没有什么不清净的所谓贪欲,这也是佛陀在显宗的《诸法无行经》里讲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俱舍论讲记》分别智:【对于三身,小乘只承认其中的法身与色身,他们认为,报身仅是一种在家形象的装饰而已,而且很多佛经中说报身常有,但不可能存在常有的佛陀,因为佛陀的身体也是无常法,所以小乘认为佛陀具足法身与色身,其中色身是指化身。】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小乘佛教只承认化身和法身,不承认报身。《俱舍论》中根本不提报身,而只提到了化身和法身。其法身所诠释的实质内容,也与大乘所指的有所不同。

慈诚罗珠堪布:【为什么叫大圆满呢?是说大圆满,圆满的意思就是说佛的所有的功德,比如说我们佛教里面讲,佛的法身、佛的报身、佛的化身,佛的三身。我们从显宗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是一个不圆满的人,我现在是一个不圆满的人、不完整的人、一个非常差劲的人,一个这样子的人。然后通过佛教的方式,逐渐逐渐地我慢慢慢慢地改善、进步,最后我成佛的时候呢,我变成一个很圆满的人、一个很完整的人,这个时候的人实际上就是佛。

大圆满的意思呢,它就是说现在我们现在、你也是一个很圆满的、也是一个很完整的。根本不是你现在不完整、以后完整,现在不圆满、以后圆满,根本不是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实际上圆满不圆满的问题。问题在于什么呢?你自己没有认识到,没有体会到你是圆满的,你以为你现在很不圆满你以后要圆满,其实不是。现在如果你当下证悟了你是圆满的,那你就是成佛了。所以这跟显宗的三转法轮讲的如来藏是一个意思,如来藏其实就是在讲大圆满,大圆满是如来藏的实践的一个方法、落实的一个方法。如来藏讲现在我们人的本性是佛,那么既然是佛,那肯定是一个圆满的,佛不可能有一个不圆满的佛了,既然是佛,一定是圆满的,那我们每个人都是圆满的,都是佛。】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两种佛性:【如果直译藏文版《宝性论》的题目,应该叫做《上续论》,因为其内容比较接近密宗续部的见解,所以称之为"续"。而汉文版翻译的题目叫《宝性论》。"宝"即三宝,"性"就是佛性。佛性是三宝、三身的总体,也是心的本性。最究竟的三宝就是佛性。法身、报身、化身最深层的意思是:法身是光明如来藏的空性部分,报身是光明如来藏的光明部分,化身是空性和光明结合而产生的,当众生根机成熟的时候,随时可能显现化身的一种能量。实际上,法身、报身、化身,都是心的本性如来藏。我们自己既是法身、报身、化身,也是佛、法、僧三宝。《六祖法宝坛经》中说的"自性俱三身"也是这个意思。密宗有些特殊皈依,就是皈依心的本性如来藏。】

慈诚罗珠堪布《赞法界颂》略释:【大乘佛教不仅承许三身,甚至承认四身或五身,但除了三身以外,四身与五身都是不同的分类而已,实际上也不外乎三身。

三身也分胜义谛的三身和世俗谛的三身。世俗谛的三身,也即一般公认的三身。胜义谛最了义、最究竟的三身,也即心的本性——心的本性空性为法身,心的本性光明为报身,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为化身。】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从空性的角度来说,如来藏是法身;从光明的角度来说,如来藏是报身;在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当中,有一种无形的能量。当众生根机成熟以后,光明如来藏随时会出现化身,就像没有修行的时候,随时都会出现无明意识的振动一样。

益西彭措堪布《新广论讲记》:【菩提之分类

一、菩提可分法、报、化三身。

《宝性论》云:"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于大菩提,从难以测度因而甚深的功德方面,安立为法身;从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无量功德故而广大的方面,安立为报身;从普应一切众生根机而行利他,因而是大自性的方面,安立为化身。

三身也可摄为二身,即胜义菩提法身、世俗菩提色身。报身是于近清净眷属一至十地菩萨心前显现的真实色身,化身是于远不净眷属凡夫、声闻、缘觉心前显现的色身影像,因此二身摄在世俗菩提色身中。《宝性论》云:"此处初者为法身,其后二者为色身。"又云:"自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胜义身,他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世俗身。"】

益西彭措堪布《千处祈求千处应》:【三身圆满:法身隐秘间接利益众生,报身明显直接利益地上所有菩萨,化身明显直接利益所有凡夫二乘。】

益西彭措堪布《宝性论讲记》:【此以连贯的方式依次宣说安立无上殊胜菩提不可思议的六种根据。

首先"不可思议离言故",为什么佛陀三身的境界连十地菩萨也不可思议?因为佛的三身境界非语言所能表达,不可言说、无法描述、思维、谈论等。

"离言胜义所摄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以语言不可言说?因为是各别自证智慧所证的胜义境界,故世俗语言、文字无法表达。

"胜义所摄非思故",为什么佛的三身是胜义所摄?因为佛的三身非分别心识思量观察了知的世俗境界,故唯胜义谛所摄。

"非思超越比量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是思量的境界?因为佛的三身殊胜境界非分别寻思的境界,超越第六意识的范畴,是世间的比喻以及三相理论等比量根本无法真实衡量与思维的缘故。

"超越比量无上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是比量境?因为佛的三身完全超越世间且是最殊胜无上的缘故,根本无有一法可以比度、衡量,所以不是比量之境。

"无上轮涅不摄故",为什么佛的三身是无上?因为佛的三身境界是最殊胜、最圆满、最究竟的一种境界,完全超越轮涅二边戏论,故无更上的求取。

"轮涅不摄不住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属轮涅之法?因为三身不住于轮回和涅槃二边,故"轮涅不摄"。

"不取轮涅过德故",为什么佛的三身不住轮涅的二边?因为佛的三身不可思议自在智慧对轮涅无有功过等分别执著,不落二边戏论,不属轮涅所摄,完全超越轮涅的境界。】

益西彭措堪布《随念三宝经释讲记》:【[而且,对于以彼加持自现中如来三身事业何时相续不断之功德,也真正获得不退转信,故应如是了知。]

以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加持自现当中如来三身的事业,所谓如来不可思议智慧身,从名言角度来讲,就是常恒、周遍、任运自成的本体,所谓三身事业就是它法尔流现的妙用,从体起用,用不离体,以体是竖穷三际的缘故,所以如来的事业尽未来际没有一刹那的间断;以体是横遍十方的缘故,所以如来的事业周遍十方国土,没有一个微尘的地方不转入。《华严念佛三昧论》当中说:"一切如来称法界量,现种种身,示无尽庄严,作无边佛事,一以普光明智而为其体。如《世主妙严品》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又说:"是知诸佛报化,该一切数,如《阿僧祇品》说;穷一切时,如《如来寿量品》说;遍一切处,如《菩萨住处品》说。(诸佛的报化二身,一切数都包括在里面,如《华严经·阿僧祇品》所说;遍一切时间,如《华严经·寿量品》所说;遍一切空间,如《菩萨住处品》所说。)"也就是以无量无尽普光明智为体,举这个体作如来身、作如来语、作如来意、作如来大悲、作如来力、作如来相、作如来福、作如来辩才、作如来国土,一一都是无量无尽,不可思议。所以如来是"福藏根本","慧无能胜,力无能屈","妙智无量","辩才难思","身无与等",所以如来是"诸有情师",是"诸菩萨父",是"众圣者王",所以安立"如来、应供乃至佛薄伽梵"的名号。如果能这样通达,对如来三身事业的功德就能自然发起不退转的信心。】

益西彭措堪布译讲《普贤上师言教讲记》:【"大圆满":心的自性圆满具足法报化三身一切德相,也就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对此能无误抉择的唯一是一切道之究竟——阿底约嘎。】

生西法师《三戒要解》:【"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

这是阿里班智达论典的全称。

"意思是说,心的自性本来任运自成圆满具足三身的一切功德,这就是诸法之实相。"

这就讲到"自性大圆满"。

所谓的大圆满就是在自性当中本来就圆满具足了三身的一切功德,一切都是本来圆满的,圆满了佛的三身功德,所有的法、报、化身功德,所有的智慧在每一个有情相续当中本来具足,本来任运自成,这就是"自性大圆满"的意思,"自性大圆满"就是说,不是通过因缘和合。在小乘的教义当中,在共同大乘当中,讲佛果,如色身、法身......是通过修持空性因缘得到法身果,通过修持福德因缘得到报身果,从这方面看,所谓的果是通过因缘集聚显现现前的,不是本来具足的。在讲到最了义的时候,如如来藏自性,每个有情本来具足所有功德,他的心的自性本来任运自成的,没有任何添加、减少、因缘和合......等等,这就叫"自性大圆满"。】

顶果钦哲仁波切《你可以更慈悲》:【这三身是一个本体的所有面向。

法身是究竟、不可思议、空虚广裹的智慧。佛的证悟智慧心充满了明觉、慈悲和能力。它超越所有的戏论,它的展现是五种本初智慧。报身是这五种本初智慧的自然展现,以"五确实"的形式生起——圆满的上师、圆满的教法、圆满的时间、圆满的地点以及圆满的眷属。在自性上,报身从过去、现在到未来都保持不变不息,超越增长与消减。诸佛随着众生不同的需求与能力示现为化身,因此化身有无数种不同的形相。

对于十地菩萨其中一地的菩萨,诸佛以报身的面向来显现。对于具有大功德与大幸运的凡俗众生,诸佛示显为无上的化身,例如释迦牟尼佛。对于拥有较少功德的众生,诸佛化现为具有人之身相的法友。对于那些对三宝没有信心的众生,诸佛化现为无数有益的身相,例如动物、轮子、桥梁、船只、清新的微风、药草等。透过他们无量无边的事业,诸佛不断地化现来利益众生。

诸佛本质的这三个面向,不是三个分别的本体。并非好像他们是三个不同的人。在这三个面向之中,只有法身佛是究竟的皈依,但要去证得法身皈依,我们必须仰赖由化身佛传授的教法。】

法身

答疑

问:法身和自性如来藏是一样的吗?

答:法身和自性如来藏是一样的,因为二者是不分的。一般来讲如来藏是属于众生位,在众生还没有现前佛性的时候、没有成佛的时候,隐藏在众生相续当中叫做如来藏,自性如来藏;通过修行如来藏已经现前的时候叫法身。二者之间一个是明显的显现出来的、离垢的;一个是具有垢染的隐藏在众生相续当中的,叫如来藏。已经通过修行障垢远离了,佛性已经现前的叫做法身。(生西法师)

问: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诸佛的法身是恒常不变的。请问法身是如何形成的?

答:有为法是因缘和合,但是法身比如说如来藏、佛性,不是有为法,它本来就是法性,法尔如是。所以佛陀的法身恒常不变,它也不是通过什么形成的,只有通过修行可以现前它。它不是说这个法身是通过什么修成的,而是说法身是通过什么现前的。法身本身是恒常的法,是无为法,但是,因为很多有为法的障垢把它遮障了,没办法看到它。现在通过修行把有为法的障垢去掉之后,无为法的本性、法身的本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说它是恒常不变的。(生西法师)

问:请问法师,我们学的佛陀的法身是周遍的、无时不在,那法身是常法吗?如果是常法,与外道的观点是相同的吗?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法报化三身本事一体,从空分的角度来讲是法身,从显现分的角度是色身,法身从周遍、无为法的角度是常,但此常绝不是外道认为的常,

因为:

(1)外道的常是实有、常有的意思,与诸法是空性的法性相违背,内道的常、乐、我、净是般若四德,这四德都是建立在空性的前提下;

(2)内道从无为法不变异、法身是诸法的实相,"无论诸佛出世还是不出世,诸佛的法性——明空双运等是本来如此,就像糖本来是甜的",从这个角度叫常,否则有法身变成刹那生灭有为法的过失。(正见A)

问:下面这段话是从网上找到的,请法师开示是否正确:法身佛人人自身中具有。只是被无明覆盖。法身只有佛陀和大菩萨可知。

答:大概可以这样理解,而佛陀的证悟是最圆满的。(正见C1)

问:善逝法身佛子伴里的法身分两种,教法法身和证法法身,这里的证法法身,是不是和佛陀三身里的法身是一回事呢?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可能有一定差别。佛陀的法身是实相,圆满的,没有增减的。而证法法身是行者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可以变化和提高的,而当这个境界到最圆满之后,也就和佛陀的法身无二了(正见C1)

问:佛陀的智慧是既是法宝又是佛宝呢,还是只是其中的某一个?

答:究竟的法宝就是法性(法身),和佛宝是无二的,宝性论提到三宝究竟来说可以包括在佛宝当中。(正见C1)

问:我们概念当中的"法身如来藏"以及"法身如来藏"本身,有何区别?

答: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是取不到如来藏的,当我们想到如来藏的时候,永远只是我们脑海当中如来藏的一个概念,和真正的如来藏差距万里,在二转中观当中,这些都要破的,所以说,涅槃如梦如幻,如果有比涅槃更殊胜的法也是如幻,变个说法,如来藏如梦如幻,如果比如来藏更殊胜的法也是要破斥的,换句话说,破的都是我们分别心对如来藏的种种认知,也破不到真正的如来藏。真正的如来藏圆满现前,是在佛陀的境界当中,因为佛陀圆满证悟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佛陀面前的如来藏才是真实面目。三转法门当中说,如来藏是存在的,就是因为佛陀证悟了如来藏,而对于如来藏的特征我们只能依靠佛陀的描述相似的去理解。就像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吃过苹果,他对苹果的种种猜测,我们对他说你猜测的那些都是不靠谱的(对应二转中破斥一切),但是他认识一个吃过苹果的人,这个人和他说苹果种种特征,他听到之后,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还是很模糊,但至少他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存在苹果这个东西,只是他还没见过。(正见C1)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第5课:【佛法是怎么解释的呢?〖所谓的"法身",如《宝性论》中云:"当知法身有二种,法界极清净本体,以及依彼之等流,宣说甚深种种法。"〗《宝性论》是这样讲的:法身有两种分类,一种为"法界极清净本体",也就是佛陀各别自证智慧的对境——一切万法的法性,叫做本来清净的法身(证法);另一种为"以及依彼之等流",即依靠证悟法性为同类因(等流)而宣说的显宗密宗三藏十二部经,这称为教法法身(教法)。因此,所谓的"法身"分两个方面,一是证法法身,一是教法法身。

什么叫"证法法身"呢?就是我们自相续中所证得的佛陀的境界,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大家每天早上六点钟修行,如果这时候你的相续中生起一个菩提心,一个悲心,一个对三宝的恭敬心,这就叫证法法身。产生它最根本的等流因是什么呢?就是善知识所宣讲的佛法,或者佛陀及后来高僧大德们所留下来的典籍,这些都属于教法法身。所以,这里的"法身"从表面上看来,好像是法、报、化三身里的法身,似乎我们顶礼了善逝如来后又去顶礼他的法身,而法宝在颂词中没有体现。不要这么认为!因为真正的法宝,按照大乘《宝性论》的观点来讲,是灭谛和道谛(证法),也就是说,断除了所有烦恼,现前了我们本来清净的本体,叫做"灭谛";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断呢?依靠五道十地的三十七道品,或者依靠方便方法来断,这个叫"道谛",所以法宝也叫灭谛和道谛。以前我们讲《俱舍论》有关三宝的问题时,也分析过小乘有小乘的三宝、大乘有大乘的三宝,他们各自的对境有所不同。

〖按照此论中所说,证法的法身是与法界、具二清净无漏的智慧无二无别。〗证法法身,实际上是与如来各别自证所证的法界无二无别的体性,也叫做本性身。〖教法的法身是指就二谛而言的一切甚深、种种教典法门,这些是法宝。〗教法法身,是指胜义谛和世俗谛所摄的一切论典和经典,比如宣说胜义谛方面的般若空性,宣说世俗谛方面的因果缘起,如《百业经》、《贤愚经》等等,这些都包括在教法法身当中。所以,我们顶礼的对境是什么呢?就是众生相续中的证悟境界(这是证法法身),谁的相续中有菩提心、有出离心、有空性的境界,那么我们一定要顶礼,因为他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阿罗汉。还有,世间中能宣说这些证法的文字、语言、经典等等(这是教法法身),我们也应该值得顶礼。......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我悉礼。

从字面上解释,这里的"善逝"指佛陀,"法身"是佛法,"佛子"是僧众。学过大乘经典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僧宝指一地以上的菩萨,《智者入门》和《随念三宝经》也是这样讲的。这句话中的"法身",表面上看是法报化三身里面的法身,但此处有另一种解释:以印度的梵语来说,"法"是佛法,"身"叫做嘎雅,布顿大师在《入菩萨行论大疏》中解释为聚合,合在一起就是聚合很多的法。什么法呢?教法和证法。这就是法宝。】

报身

答疑

问:顶礼上师!智慧品中有一段诠释大小乘差异的,其中有一句:小乘认为万法皆无常,而大乘认为报身是常有不变的法。这里的报身是常有不变的法该怎么理解?同如来藏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感恩合十!

答:这里的报身不是有为法,是如来藏的一面。(慈诚罗珠堪布)

问:我们在共修《慧灯之光》十中四圣谛的时候,大家对于报身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的问题,达不成共识,把《慧灯之光》一到十里面上师关于报身的开示都翻遍了,都各自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持报身是无为法的观点的师兄以《六祖坛经》所云"自性具三身"为依据;持报身是有为法观点的师兄以《密宗概要》中自境报身和他境报身为依据,认为菩萨能见到的报身也需要因缘和合。

请问上师,报身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呢?极乐世界的菩萨的知见是有漏的还是无漏的?

答:有两种报身。自性报身就是如来藏。我们的心的本性如来藏也有法身、化身、报身的说法。这个报身是无为法,永恒不变的,这叫作无为法。像一地菩萨所看到的报身,这些报身实际上是有为法,也是有变化的。所以报身就有这两种。

有漏和无漏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因为大乘佛教的有漏、无漏,小乘佛教的有漏、无漏,还有密法的有漏,都是不一样的。像极乐世界和极乐世界中的人的身体,有一个方面可以讲它是无漏的,它不会让人产生烦恼;从另外一个说法也是有漏的,这个说法是因为证悟空性,空性方面的叫作无漏,其他的叫作有漏,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有漏。(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报身是自性如来藏当中本就具足的?还是积累二资粮才能形成等等?

答:从了义的侧面来讲,是本具的;不了义的侧面来讲,是形成的,就像刚刚讲的,你的二资粮形成了这个。

如果按照了义的角度来讲,"无边功德二资粮",因为三身本来具足,那么二资粮形成了什么?如果从不了义侧面来讲,二资粮圆满之后,逐渐逐渐形成法身和色身。但是如果从了义的侧面来讲法、报、化三身本来具足的。本来具足的话,这个资粮干什么呢?无边二资粮是去掉障碍的,是把你的障碍去掉。所以障碍去掉,它本来具足的这个身就现前了。也可以说这是二资所成的,也可以说是二资粮去掉了障碍之后显现出来的,这个方面意义是一样的。(生西法师)

问:《前行》第5课提到"上师语为报身"。凡夫在未修证成功前的身体称为业报身,而密宗中有"即生成就"一说,即将凡夫的业报身转为圆满报身,指的是色身成就,在我理解仍然是物理实体的概念。所以请问怎么理解"上师语是报身"?

答:上师在讲义当中也讲了,因为通过按照上师的语言修持之后,可以让众生显现殊胜的报身。或者从有些显宗经典来讲,因为报身是对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不间断传法,语言和传法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从这两方面安立"上师语为报身"。

凡夫的身体转变成圆满报身,其实也是从本体方面说,获得加持成就之后,也可以是指这样一种成就。色身成就,其实色身是观待于法身来讲,有形有相的就叫做色身,而不是平时所讲的色法的色,或者说凡夫人的色。针对于无形无相的法身来讲,报身和化身都称之为色身,因为有形象、有颜色,显现上有大小、有差别的缘故。

"上师语是报身"就是这样,一方面上师的语言可以让众生获得殊胜的果位,另一方面,在法报化三身中,报身可以不间断地对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进行摄受传法,从这个方面也可以如是地理解。(生西法师《长久学佛方得益》问答环节)

问:佛菩萨的报身会常有吗?

答:菩萨没有报身,只有佛有报身。佛陀的三身,法、报、化,报身是常有的,不会入灭。因为佛陀的报身主要是针对菩萨示现的,菩萨已经远离了粗大的轮回,生老病死已经解脱了,不会有很大的生老病死的情况,所以针对这些登地的菩萨所示现的报身,也不会有很大的无常、死亡情况出现。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佛的报身是常有的,不是无常的。佛的报身也不会在咱们世界当中出现。(生西法师)

问:法师您好,我看了一篇元音老人的文章"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文章讲"现在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就是当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这个很好理解;"一切事物形形色色的显现都是我们法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中间讲到"我们能见一切东西的智慧光明就是我们的报身",这是什么意思?

答:这个地方的报身,其实就是指光明的智慧本身。可以了知的这部分,或者说报身就是一种光明,从这个方面来看时,它应该就是指那种能够了知的智慧。

从究竟的角度来讲,殊胜的报身,"报"就是受用的意思,所以可以叫作受用身。如果是受用身,当然就是自受用和他受用,自己受用这些功德,然后让他人受用正法。这种现前的智慧光明的本身,它就是让自己能够受用殊胜的法义,从智慧光明流露出很多的法语,然后让很多众生去受用,这方面就是一种"报",或者我们直接把"报"理解成受用,就比较容易理解。(生西法师《调心是佛教的主要修行》问答环节)

问:觉林菩萨偈有一句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整个法界应该空无一物才对,为什么报身佛是有始无终的呢?我觉得佛法是最究竟的,但是修其它法也有成佛的,只是他们名字上不叫佛,叫上诸如【主】之类的,这样的人成就的报身不可能显示佛身的。

答:佛法是最究竟的,只有佛法才能成就佛道。其它的修法,因为没有正确的修行佛法的道路,所以不可能成佛。他的名字可以叫佛,但实际上不是佛。

这个道友提的问题说名字可以不叫佛,但实际是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过修持其它的道成就佛果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因为佛道当中皈依三宝,然后发菩提心、修空性,这方面的修法只有佛法当中才有,这叫不共的的修法,其他的修法不能成佛。所以说他名字不能叫佛,名字叫佛也不要紧,但是他绝对不是佛,这方面没办法成佛的。其它的外道无论如何修不成佛,只有在佛道当中才能修成佛,这方面我们要了解,必须要清楚的。

法界当中是空无所有的,但是因缘和合的时候,它也会显现报身。一切万法是现空无二的,现空无二从本性而言一切万法是空性,相应于法身;从显现讲,具有什么因缘,就会显现什么样的法。菩萨通过修持福德资粮,他就可以成就他的色身;相应于殊胜的法界而言,他是成就法身的,是究竟的本体;但为了度化众生故,他会显现报身,报身主要是为在一地以上的菩萨,为了给他们不间断地宣讲正法而显现的。

所以,如果有菩萨的存在,就会有报身的存在;究竟来讲,只有佛陀的法身,但如果还有众生存在,就会有佛的化身;如果有菩萨存在,就会有佛的报身,这是观待众生的,而不是说法界应该是空无所有的,为什么会有报身有始无终的情况,主要是有些是从自利角度讲,有些是从利他的角度来讲的。利他是两方面的,不单单是自己,要观待对方,如果对方有因缘,佛陀就会显现佛的化身或报身。(生西法师)

问:清净心是佛与佛之间观待的境界,如果我们成佛之后,自圆满的报身境界是不是每一尊佛陀显示的都是一样的?

答:不一样。大恩上师要讲的《大乘经庄严论》第十品《菩提品》中会讲这个问题。法身本是一味的,诸佛的法身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佛陀的报身有差别。佛陀的报身刹土,他的身体颜色,还有他自己的刹土是黄金为地还是琉璃为地,还有身相的高低等,这些方面是不相同的。比如五方佛的颜色是五种颜色,这和他因地的发愿以及众生的因缘有关系。它的原理和化身的原理一样,但是报身是常住的,不会显示粗大的无常,所以从这个侧面来讲,报身不相同,法身是一味的,佛的报身和报身之间是不一样的,是跟随自己因地的发愿及其他不同情况显示在菩萨面前的报身。从这方面来讲,报身是不一样的,法身是一体,因缘显现刹土和颜色都不相同。(生西法师)

问:弟子对于佛的法身、报身一直理解不清或者讲不清楚,请法师给予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举例,如法王如意宝的报身是谁?

答:法身就是如来藏,佛性,万法的实相,佛陀自身的境界是法身,超越一切相。一地以上菩萨所见的佛陀是报身,二乘和凡夫所见的佛陀是化身。打个比方,比如你生活在古印度,如果你是一个凡夫,你见到悉达多太子,就是见到佛陀的化身,而如果你修行进步,证得了一地以上菩萨的果位,你就会见到的佛陀的报身。法王如意宝是佛陀,在不离开法身境界的同时,可以在不同所化的面前显现报身和化身。(正见C1)

问:报身的意义是?

答:报身是佛用来度化菩萨的示现,一地及以上菩萨可以见到报身。(正见C1)

问:请教法师,唐卡、佛像是报身吗?

答:要看是什么样的唐卡,什么样的佛像。报身是佛陀在一地以上菩萨面前所显现的像,通常来说有十三种装饰,比如金刚萨埵像,通常都是报身相。还可参考生西法师的开示:【针对一到十地菩萨、圣者,针对圣者示现的色身叫报身。这个报身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看得到,平常看不到。我们说这是报身佛像,只是一个表示,平常我们说报身佛像、装饰报身的佛像,这是报身的长寿佛等等,这是一个表示而已。真正的报身,凡夫人看不到的,阿罗汉也看不到,只有一到十地的菩萨能见到佛的报身。】(正见C1)

化身

答疑

问: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化身吗?

答:对!释尊是以化身佛的形象来度化我们。(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怎么理解化身?

答:化身有两种意思:

1.一种化身就是佛陀的法报化三身当中的化身,那么这种化身是佛陀针对普通众生、业惑众生显现的。针对一地以上的菩萨显现的叫报身。

2.还有一种化身,指转世者。现在我们称之为活佛,活佛就是化身。这种化身的意思不是法报化三身中的化身,它就是一个转世者的意思,既可以是佛陀的化身转世、也可以是菩萨的转世,甚至也可以是好的修行者的转世。(生西法师)

问:应身和化身的区别是否是应身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见到?

答:我所理解的应身,就是化身。(正见C1)

问:佛的化身住世时间,到底是佛的意志还是无常说了算?

答:你看到的佛的显现,是由你自己的业力决定的。(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化身能长生不死,四大永远不分解,是否符合世俗谛的法尔里呢?难道是常法吗?

答:就佛自己的境界都是远离生灭的,化身是在有些众生面前显现,当众生这方面的业感消失的时候也就看不到了,在众生境界中也是无常,而且是显现刹那迁变的。(正见C1)

问:如果我进了寺院或或路上,碰到一个人说不准就是佛菩萨化现来的,那他是有出生经历,还是突然出现的?"

答: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正见C1)

问:如果佛的化身,想多活在这个世界上几百几千年,他们有这个能力吗?

答:有(正见C1)

问:凡夫有法身和化身吗?

答:现相当中,凡夫没有法身和化身(正见C1)

问:诸佛菩萨具足法报化三身,那么对于凡夫来说,肉体就是一个五蕴身而已,不存在报身、化身之说,是这样吧?

答:就凡夫现相层面,可以这样说,凡夫不具备三身。(正见C1)

自性身、金刚身等

答疑

问:自性身怎么理解?它与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什么关系?是佛的第四身吗?

答:自性身,有些地方讲是佛的第四身,因为佛的身体有四身、五身之说等等。但是没有一个单独的身叫第四身,法身、报身、化身的本性、自性就叫做自性身。三身无二,三身无别,这种状态就叫自性身。离开了法身、报身、化身之外没有一个自性身,但是法身、报身、化身无二无别的本性,把这个侧面安立为自性身。所以说这是第四身也行,说它不是第四身也可以,就像我们说上师是第四宝,上师是三宝之外的第四宝,那么说第四宝也行,说是三宝的总集体安立为上师宝也行。所以,是不是第四宝,或者是不是第四身?关键看我们怎么去理解,可以安立,也可以不安立。(生西法师)

问:五佛身中的:金刚身、菩提身,都是什么意思?和法身有什么区别?

答:【其中五身,现前通达诸法无相、自性清净之离戏智慧分即是法身;由法身的妙力中出现无边清净显现分即是报身;从报身中根据清净、不清净所化众生各自信解随机显现分为化身;三身现分毫不混杂分即是现前菩提身;三身无二无别分为不变金刚身。】——《三戒论释》(正见C1)

问:末学在跟随视频念修百字明时,看到自性身的提示,所以请问什么是自性身?自性身与法、报、化三身是什么关系?平常了解到"自性"的定义是:"所谓自性,即非他法所作或不观待他缘而自成。"若据此,反倒理解不了这个自性身是什么意思了。

答:这里自性身当中的自性就是本性的意思。

另外,还可参考:【庚一、(本性身):修持上述四种加行的究竟之果,便是法性本性身。对此,佛经当中是以:"复次善现,无漏法如梦,不与有法相应,无法由自性相空,一切行相清净,彼等一切自性一相者谓无相,应知即是如来等等来加以宣说的。能仁自性身 得诸无漏法 一切种清净 彼自应供正等觉佛。(善现,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性为相圆满正等觉佛陀能仁之自性身,为即将宣说的圆满获得诸等无漏法唯一性相之一切种类清净之法。彼等智慧本体殊胜,自性为具备二种清净之法相的法界自性身,也即法性。其现分,为证悟智慧自性力等无漏法;其法界空分,为原本无离无合现空双运之法性。这种暂时客尘清净而现前的本性,即称为"法性自性身",这也是最究竟的佛陀智慧之身。该法界并不仅仅是单空的部分,因为在基位之时,仅仅的单空并不是究竟的法性;而在果位之时,仅仅的单空也并非佛陀。通达仅为无而寂灭等诸佛之功德,是不存在一丝一毫的,这也是往昔诸大智者的言之所在,因为与佛陀之证悟相关,故而通达彼等境界也是毫无道理的。正如寂天菩萨所云:"若谓具心故,知则灭无知"因此,佛陀四身当中的任何一者,都不可能不通达一切相。倘若存在尚未通达的情况,就不会是佛陀。这就是法性自性身,或其他佛经当中所说的"金刚智慧身"。这种无漏离系果之功德,乃一切万法之基础。】——以上是《现观庄严论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释》第49课:【能仁佛陀的自性身,在证德方面具足所有无漏功德,在断德方面断除了一切客尘,在本体方面完全现前自性清净之法相,具足以上三种功德的也就是三身之一的法身(颂词中没有说"法身",只说"自性身",这是从本体清净方面安立的)。】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现观庄严论》注疏:【修持四种加行的最终结果,(即为表示法身的四法,)具体包括:

(一)自性身:拥有现空双运、具二清净法性功德的自性身。

(二)报身:具备五种决定的相好圆满受用报身。

(三)化身:同前二者一样的[如是\,其余在各个所化诸种前随缘而现的具相好化身]。

(四)法身:即拥有二十一种无漏法的智慧法身。

以此加持所产生的,乃至轮回存在之间,持续而不间断的事业。

以上所述的四种相,即为真实[正]宣说法身分类之法。依照圣者阿阇黎的观点,事业也可算作能表四法当中的一种法。】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现观略义讲记》:【四种刹那加行的界限,都在十地相续末际。

表示果法身的四法:一、自性身:法界自性清净,所有客尘也清净的究竟灭谛,即是自性身的法相。

自性身就是所谓的二种清净:一切诸法的本性——法界自性清净,以及远离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客尘后的清净,也可以说是自性本来清净和现象离垢清净。具备这二种清净就是自性身。

二、报身:于所调诸众当中,唯于菩萨前所显现的色身,并为化身之增上缘,即是报身的法相。

报身也叫受用圆满身,是具有五种决定[1]的果位,在所化众生——一地到十地菩萨之间显现为五部佛的形象。它是化身的增上缘,就像有了身体才可以显现影子一样,有了报身才可以显现化身,如果没有报身就无法显现化身。

三、化身:由报身之增上缘所产生的,显现为调服众多清净与不清净众生的色身,即是化身的法相。可分为四种。

化身是由报身增上缘中产生。清净众生如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可以见到化身释迦牟尼佛,不清净的世间凡夫如提婆达多等也能见到。化身分四种:种种化身、殊胜化身、工巧化身以及调众化身。

四、法身:成就佛地之究竟智慧,即是法身的法相。可分为二十一种无漏法。

成就佛地的最究竟智慧叫法身,可以分为二十一种无漏法。】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法身和自性身,是佛的不共同功德的两个方面。其光明的一面,叫做法身;如来藏空性的一面,叫自性身。】

顶果钦哲仁波切《修行百颂》讲解:【成佛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但事实上,心的本质——空性,即是"法身"。心的自然显现——明晰,即是"报身"。从心所散发出来的遍在慈悲,即是"化身"。这三身的合一,即是"自性身"。这佛之四身或四个面向一直存在于你的心中。只因为你不知道它们就在那里,所以你认为它们是遥不可及的外在事物。】

三身的修法

三身的修法次第、要诀、得果等

答疑

问:大圆满教法里有三个概念: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而现在的"人间佛教"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禅宗也只强调空性,那这是不是说,大圆满才是将这三者整合在一起的教法?

答:我们宁玛巴里讲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是从觉性的不同侧面上讲的,这三者本来就融汇一体。

所以,这不是指所有宗派观点的最终圆融,而是当一个人证悟心性时,自然会呈现这三个融合一味的特点:本体空性,这是法身;自性光明,这是报身;大悲周遍,则是指在不同众生面前示现种种化身。(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请您从法、报、化三身的角度,谈一谈显教修行和密教修行的关系。

答:从法、报、化三身来讲,显宗与密宗实际上没有很大差别。显宗的《现观庄严论》中也讲过法、报、化三身的功德,以比喻而言,法身是万法的本性,就像是虚空;报身则如同虚空中出现日月;化身是日月发出的光芒。在这个世间上,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属于化身,他如同日月所放射的光芒,跟无有阻碍的虚空、日月都有关系,有些经论是用这种方式观修的。

而在密宗中,心的本来面目是空性,这称为法身;空性妙力不舍弃的情况下,明明清清的这一部分,就称为报身;现和空不离不合、无二无别的境界,遍于所有众生,这个部分叫做化身。所以,法报化三身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三种法,其实它们是一个本体,只是分别从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在众生界中以不同形象利益众生三个角度安立的。密宗的这种说法,是就认识本性而言的,是一种比较深的境界。(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心灵的诺亚方舟》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问答)

问:但我听说禅宗是只修法身,密宗是法报化三身都修,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答:这可能没有真实的依据吧。因为法报化三身是无二的,一旦证悟了,这三者都可以现前。禅宗明心见性的本体,就是所谓的法身,即一切法的法界;这个法界在显现上有自利、利他的不同点,此即为报身、化身。所以,禅宗开悟时也是现前三身的,刚才那种说法不一定成立。(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心灵的诺亚方舟》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问答)

问:请问关于法报化三身,因为我们现在讲入根本慧定的时候就是说,他是不是入到了法身位?那么空即是色,空的话,它也会有这种显现,法身也会有色身的显现,那么法身入根本慧定的时候,入法身位有没有一种清净显现?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是一种不清净的显现,但是当我们达到一种般若智慧或者是入根本慧定的时候,入法身位的时候,有没有色身的这种清净显现?阿弥陀佛!

答:真正的法报化三身安立的时候只是安立佛位。只有佛才有法报化三身。菩萨在入根本慧定的时候,严格意义上来讲他是没有法身的,他没有办法获得法身。因为获得法身的同时,报身和化身也是一定会同时获得的。所以当我们在讲法报化三身的时候,一定只有佛才有法报化三身。菩萨没有法报化三身,但是有些地方说你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但这个法身的意思是法身的一部分,或者从不太严格的侧面来讲,把它取一个法身的名字。因为它是清净的法,是空性,是法性。像这样法性的一种状态,也可以叫法身。

那么在入定的时候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清净的显现呢?清净的显现实际上从一个角度来讲,真正的菩萨如果他的修行还不是很圆满,一般来讲,在入根本慧定的时候还没有办法完全像佛一样显现那么清净的刹土,或者是本来清净的这些报身等等。所以在很多地方讲菩萨入定的时候,他就是安住在法性当中,安住在这样一种空性当中,没有讲有其他的一种清净的显现可得。因为我们在抉择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切是空性的,无所缘的。那么在讲解菩萨入根本慧定的时候,也是说他安住在一切无所执无所缘的状态当中。所以从那个地方讲的时候,似乎是没有直接安立有这样一种清净的身相的显现等等。但是从空性和如来藏光明双运的一体的侧面来讲,如果真实现前了离戏的这样一种空性,那么和它相应的一种如来藏的光明可以部分的现前。但是如来藏整体的清净的显现,在菩萨位还达不到,因为他的障碍还存在,还没有办法彻底地通过现前最圆满的空性的方式和双运的如来藏光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还是没有的,但是部分的光明应该有。(生西法师)

问:末学对法身、报身、化身的理解不是特别深刻,特别是报身。请问由积累资粮登地后才可以见,那报身是如何形成的?这三身的修行次第是如何的?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如《普贤行愿品》中的一偈"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示现百俱胝化身的具体原理是怎样的?

答:法报化三身前面我们讲完了,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们再看一下。

积累资粮、证悟空性之后,他可以见到佛的报身。佛的报身是如何形成的?第一,佛陀自己的法身作为根本的因,登地以上的菩萨的智慧、福报作为见法身的因,这两方面的因——在佛的法身和菩萨殊胜的智慧和合起来的时候,就在菩萨面前自然而然就显现了报身的形象。所以说它不是单独形成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有这样的因缘之后显现的。

三身的修行次第,其实并不是说三身的修行次第。真正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是在以前既要修持大悲心,也要修持空正见,修持空性,二者和合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成菩萨,能够成佛,成佛之后三身就已经具足了。所以,我们前面讲从佛自己的角度来讲,他就是法身;从观待于登地菩萨所化的弟子来讲,他示现色身,对他们来讲他们见报身;对于平凡众生或者二乘声闻,他们就见到显现的化身。如果我们要修行的话,修大悲和修智慧就可以了,成佛自然而然就会显现三身,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

《普贤行愿品》中讲示现百俱胝化身,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了佛的授记,获得了殊胜的功德,就可以有化身。我们说有两种化身,一种是从圣者的角度来讲的,一种是佛陀的化身,佛陀的化身是法报化三身当中的化身。还有,在登地菩萨之后,那种幻化无数身体的化身,概念是不一样的。我可以幻化很多身体的化身,初地菩萨也有化身,有些生物也有幻化身体,这个不是法报化三身当中的化身,而是获得初地的功德之后,可以幻化出很多身体。

所以说《普贤行愿品》中的意思,既可以是说你得了佛的授记,你马上成佛,可以有化身,也可以这样理解。但是"蒙彼如来授记已",如果直接从意思来理解的话,得佛授记一般来讲就有八地得授记的、初地得授记的,还有加行道得授记的。但是在这里面应该是极乐世界,能够实现这样一种殊胜化身的应该是一地以上到八地。一般来说,初地一刹那当中可以示现一百个化身,八地可以一刹那当中示现百俱胝的化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是说得到了菩萨果位之后,他就可以以自己的能力示现很多很多化身,具体的原理就是这样。(生西法师《遣除疑惑-与佛有关的几个问题》问答环节)

问:法身、报身、化身可同时证得,或必须分别证得?

答:依大乘而言,当然是同时证得。但照金刚乘,尤其是宁玛派(即红教的教授),根本不必去证得什么,它原本就已经在我们身上,重要的是要实际上真正的知道。(宗萨钦哲仁波切)

问:法、化、报三身只有在佛的阶位才有吗?平常说人身是报身,是不是就具足报身了呢?

答:那只是业报身,凡夫显现上是没有三身的。如果从众生本来是佛的角度,也可以说众生本具三身,但还没有显现出来。(正见C1)

问:诸佛菩萨具足法报化三身,那么对于凡夫来说,肉体就是一个五蕴身而已,不存在报身、化身之说,是这样吧?

答:就凡夫现相层面,可以这样说,凡夫不具备三身。(正见C1)

问:那么对于众生具有的如来藏,能不能和法身对应呢?

答:实相当中,凡夫是佛,具足佛陀的三身。(正见C1)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当日教言解说》第10课:【四身无别自心圆,果无希忧当日瓦!

见修行果中,下面讲果。

先通达见解,然后修行,最后通过行为现前果,果当中讲法身、报身、化身、本性身,这四身圆满于自心之中。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我们现在修法,最后获得一个具有相好的化身果位,这时有报身、有法身,也有本性身。

除心之外寻不到四身的果位。密法和禅宗都讲,心的本体是空性的,空性指法身;它的自性是光明的,称为报身;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这叫做化身;三身在心的本体中本来自性圆满,这叫做本性身。每个人返观自心,认识自己心的本性时,其实这四身就已经圆满了。

我们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当佛陀成就的时候,已经现前了这样的果位,这是以自性清净身和离垢清净身两种方式来讲的,每一个众生,都具有自性清净身,在希求果位方面,没有希望也没有担忧。】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第45课:【我们前面讲,嗔恨心转依为大圆镜智是修慈无量心的功德。那么,修持悲无量心的话,可以对治我们相续当中的贪心。贪心的本性是三身当中的法身,是四种智慧当中的妙观察智。法身的功德显现时,就像《弥勒五论》《入中论》等论典所讲的一样,佛陀的十力、十八不共法等就会获得。

所以大家也应该清楚,如果贪心转依或者说认识贪心的话,它就是无贪的,无贪的本性是妙观察智。

《六祖坛经》中经常讲"烦恼即菩提",烦恼当中有五毒烦恼,菩提有身菩提和智菩提,即最后获得佛果时的所依和能依,能依又分智慧、事业和三身,这里就讲妙观察智。

从密法的直指本性方面讲,当我们生起贪心的时候,如果认识它的本性,贪心就是妙观察智。前辈大德们都是通过密宗的直指方法,让你认识自己心灵真正的本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颂,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释《窍诀宝藏论释》:【能相应我们解脱功德之法有六种:一是相应显宗法者能修持来世之圣果,此乃因转为道用之法门。二是相应金刚密乘法者,能将法报化三身运转于修道之中,一切见闻都是三身之游舞力现,无有自相的烦恼,即生修证圣果,此乃果转为道用之法门。三是相应究竟的密要者,能断除一切修行的歧途。如一位如理修法之人自然不会入于阿赖耶或意识中,他时时刻刻都安住于明空无二之境界中......】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金刚经释》:【在实相本面角度抉择时,见三十二相并不是见真正的如来,法报化三身,佛陀自性具足,其中色身有化身和报身之分,化身又分各类。释迦牟尼佛是殊胜化身,具足三十二相,然而此色相并非真正的善逝。《般若八千颂》云:"得色身者并非善逝,得法身者乃为善逝。"《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在还未清净烦恼分别念的迷乱众生前虽然可以显现佛陀转法轮等现象,但实相之诸佛法身不可思量,不可言说,无形无色,非实非虚,如《华严经》云:"诸佛法身不思议,无色无形无影像。"】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释》第51课:【佛陀在相关大乘经典中所说的报身,是一种只能在一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显现的清净受用身(一般的说法,是一地以上的菩萨能见到报身,但还有一种说法,真正的报身只有十地菩萨能照见,无论如何,报身相不是凡夫人的所见,凡夫人只能看到化身相),其特征是具足五决定,或称五圆满。

处所决定即密严刹土。按密宗典籍的解释,密严刹土是位于色究竟天的一处清净刹土,或者说,任何一个人现前成佛的时候,他当下所处的地方就是密严刹土。

身决定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本性的报身。相好由累世所积无量无边资粮之因中产生,妙相如花朵,随好如花蕊,一者根本,一者部分。

眷属决定即十地菩萨。

法决定即唯一是大乘佛法。

时间决定即恒常相续轮。报身事业恒常不变,并不是今天现前、明天不现的无常法。

由于通过这五种决定的方式享用大乘佛法而无有间断的缘故,佛经续部中称之为能仁的受用圆满身,亦即报身。

佛陀因地时积累两种资粮,依靠智慧资粮所现前的是法身果位,依靠福德资粮所现前的是色身果位;色身又分为报身和化身,报身是清净菩萨所见的身相,化身是有缘的不清净众生所见的身相。修行最终获得佛果时,一定不离这三种身。】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密宗概要:【报身有两种:一是自境报身;另一种,是其他众生能够看见的他境报身。

所谓自境,是众生断除所有烦恼成佛的时候,在自己的境界中显现出来的佛的坛城,是外面的菩萨或普通众生看不见的境界。

所谓他境,就是在其他众生的世界里都能看到的境界。比如,释迦牟尼佛出世了、转法轮了,虽然当时的佛弟子和释迦牟尼佛不是同一个人,但他们都能看见释迦牟尼佛,这就叫做他境。显宗成佛之前,哪怕八地菩萨所见到的清净现象,都不是自境,而是他境。

在中阴身、成佛以后、修托嘎以及修普通密宗的时候看到的佛的坛城,就是自境的现象。】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四圣谛:【当加行全部修好,根机非常成熟了,再去修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就有可能证悟。证悟的时候,就能突破阿赖耶识的层面,见到佛性,见到佛的法身。虽然我们没有福报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也没有福报见到像金刚萨埵这样的佛的报身,但我们有机会见到佛的法身。三身中最尊贵的,是佛的法身,并不是化身和报身。佛的法身不会有头、有手,不会有颜色、形状,既不是神的形象,也不是人的样子,而是光明如来藏。心的本性,就是佛的法身。我们大家都有机会见到,但是否能抓住机会,就要看每一个人自己了。

初步证悟的时候,虽然已经证悟,但证悟的境界还很模糊,有时能够看见佛的法身,有时很长时间都莫名其妙的,什么都看不见。这就需要对上师的信心,对佛法、对窍诀的信任,以及自己的福报。福报的来源,就是修加行。当所有的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就能对解脱有一点点概念,就能稍稍知道原来佛性、佛的境界、光明、空性、如来藏、永恒、实在是这样的。这就是近距离看到解脱了,虽然还不是零距离,但已经燃起了希望之灯,从此以后对法更有信心,也会变得更精进,会更加倍地努力修行。

就像患了先天性疾病的人,在吃了一段时间的药以后,虽然病还没完全治愈,但偶尔也有一两天能体会到健康的感觉。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信心百倍地加紧治疗。之所以我们现在修行没有动力,就是因为还没有证悟,虽然听过很多次,却不知道什么叫解脱,能否解脱也不知道。当有一天证悟了,动力也就十足了。如果努力,每个人在有生之年都有这个机会。】

慈诚罗珠堪布《成智青莲花论》略释:【身智无分别,诸垢皆客尘,

"身智无分别"中的"身",也即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智",是指佛的五智。

在我们的观念中:身,是指肉体;智,是指精神。身和智不可能是无分别的,因为肉体和精神是两码事。人死了以后,身体归尘土,灵魂、意识、精神却可以投生。按照小乘佛教的观点来看,即使释迦牟尼佛在圆寂之后,佛陀的身体火化以后变成了舍利,但佛的智慧却无法火化,所以也无法变成舍利。从这个角度来讲,身智不可能无分别。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的身和智确实是一体的。佛的智慧也就是佛的三身,佛的三身也就是佛的智慧。因为五智、三身的总体,就是我们自己心的本性。《宝性论》当中讲过:"自性清净性,佛法僧境界。"心的本性清净光明当中,包含了佛、法、僧三宝的境界。所以,最究竟的三身、五智,都是一体的。

我们平时皈依的三宝中的佛宝,是表面的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法宝,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法;僧宝,则是修学释迦牟尼佛法的僧众,但这都是世俗的三宝,也即我们感官范围内的三宝,而不是最终极的三宝。最终极的三宝,就是我们心的本性。但在没有证悟心的本性之前,就只能感知到世俗的三宝。

实际上,无论是密宗里面各种各样非常恐怖的忿怒金刚,还是非常慈祥的寂静本尊、寂静坛城,都是我们内心如来藏的一种显现,都是我们心的本性。二者根本没有区别,只是为了度化不同众生而显现出的不同显像而已。最终极的三宝、三身、五智、佛的坛城,都归于我们自己心的本性。证悟了心的本性,就证悟了一切。

"身智无分别"是密法的观点,因为密法承认最究竟的三宝、五智、三身。但除了密法以外,显宗《金刚经》等经典的观点也与此一致。

"诸垢皆客尘"中的"垢",是指烦恼障、所知障,以及密法里面的各种障碍。所有的这些障碍,实际上都是"客尘",像过客一样,不是永远都存在,而只是突然间产生,又突然间消失的东西,所以称之为"客"。心的本性,就不能用"客"字来形容,因为它永远存在,就像家里的主人,而不是客人。"尘",意即红尘。古代没有现在的柏油路,所有的路都是土路。马车在经过土路的时候,会扬起满天的红色尘土,所以称之为"红尘"。佛经中会用"尘"字来形容我们的贪嗔痴等烦恼障垢。因为有了满天红尘,会看不见东西,辨不清方向。同样,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也会看不见心的本性。但由于这些红尘都是过客,不是原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而是很快就会消失,所以叫"客尘"。我们的贪嗔痴等所知障与烦恼障等等,也都像红尘一样,都是暂时性的事物,其中没有一点点永恒的成分,所以也叫"客尘"。】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网络开示《修学佛法要有勇气》:【合掌的时候不能把两个手掌完全并拢,中间要留一点空隙,即所谓的莲花苞,然后在头顶上、在喉间、在心间这三处分别合掌,心里观想获得了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的果位,然后五体投地。所谓的五体是前额、两手掌和两膝盖全部接触在地。这样的观想一定要具足。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19课:

法身无量光部主,右手放光化观音,复化百俱胝观音;左手放光化度母,

复化百俱胝度母;心间放光化莲师,复化百俱胝莲师,顶礼法身阿弥陀。

三身当中,法身是报身和化身的来源。从法身的角度来讲,阿弥陀佛显现种种化身,也即在不同众生面前显现不同圣者的相:右手放光化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化现无量的观世音;左手放光化现度母,度母又化现无量的度母;心间放光化现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又化现无量莲师,以此方式度化十方世界不可胜数的有情;作为后学者,大家在思维阿弥陀佛这种超胜的功德之后,皆应以恭敬之心向法身阿弥陀佛至诚顶礼。】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怀业祈祷文释》第2课:【根据麦彭仁波切的密意绘制了怀业九本尊——上方法身无量光佛、中间报身金刚法、下方化身莲花王。】

拔毗天大阿阇黎造颂,索达吉堪布讲解《事师法五十颂大义》:【"金刚"指与实相无分别的法身智慧,"萨埵"指从法身智慧中产生的报、化二色身,这些指的均是佛的功德。此功德唯从上师而获得,因此作者在此先虔诚恭敬地顶礼上师。】

堪布阿琼仁波切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前行备忘录》:【密宗果位道用,也就是通过二色身道用方便生起次第、法身道用智慧圆满次第的途径使果位三身事业道用,由此称为果皈依。】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怀业祈祷文释》第1课:【相应于三身,圣者所住的宫殿有法身宫殿、报身宫殿和化身宫殿。法身宫殿超越一切边执、方位、言思,实际上是不可言说的智慧体。报身宫殿是报身刹土中的无量殿,如《大幻化网》中所说的具足五种庄严的无量殿,这种宫殿凡夫无法见到,只有登地以上的圣者才能见到。化身宫殿是化身刹土中的无量殿,相续清净的凡夫也可以见到这种功德,比如极乐世界的无量殿。】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怀业祈祷文释》:【法身无量光佛

所谓法身,是超离一切相状言思、空性和智慧无二一味的功德聚。莲花部圣尊有法报化三身,其中法身代表就是无量光佛,他身体红色,浑身赤裸,无有任何衣饰,犹如红色的普贤王如来。......】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网络开示《修心七要》第1课:【以胜义来修行。

迷境观四身,空护为最上,

观自己的心,不生不灭不二。别人带来的各种违缘,都是一种迷乱的心。一切是如梦如幻的,这样的违缘,如果具体分析,实际这种心也好,外境的迷乱显现是空性的,是法身,本体是光明的,是报身,无边是化身,三者一味一体是自性身。

这种迷乱的现像没法超出本体,如果不修就出现违缘。法报化三身三者的本体是大空性,在修行中,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空护,是最殊胜的最好的窍诀。不管是魔鬼还是敌人,都是内心的迷乱显现,再分析是三身,或者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这是非常有利于修行。】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金刚乘的名词解释:【在佛经,尤其是密宗里面,金刚象征无二无别、无可分割的意思。什么是无二无别呢?密宗的基和密宗的果无二无别,胜义谛和世俗谛无二无别,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

首先,在显宗里面,基和果是分得很清楚的:显宗的基,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如幻如梦的世界,包括众生与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以及空性;显宗的果,就是成佛以后的法、报、化三身。】

上师与三身的修法

答疑

问:为什么上师是法报化三身的总集?

答:上师的身体是化身,就好像当年释迦牟尼佛的身体是化身一样。佛陀的化身显现在我们跟前,显现为上师的身相,不管显现的是年轻的,还是中年的、老年的、男的、女的以及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上师的身体都是佛的化身。

在讲三身的时候,化身只有佛才有,平常说这是谁的化身,是一种宽泛的讲法。如果不和报身、法身连在一起说的话,说这是谁的化身,大概可以这么讲;但如果是三身当中的化身,则只有佛才有。因为化身是和报身、法身连在一起的,而菩萨是没有报身和法身的,真实现前三身的只有佛。

身为化身的上师是佛的化身,是佛的幻化。上师显现为善知识的时候,根据不同有情的根机,从大乘的角度讲,大概显现为三类。

有的上师显现为佛的形象——三十二相的佛,他也是上师。比如释迦牟尼佛,他就是一个上师,只不过当时没这样称呼而已。佛陀当年在舍卫国等地方,他就是大众的上师、导师。所以有些上师是以佛的形象来示现的。

有的上师显现的是菩萨的形象,他的功德和菩萨的功德是相应的,是以菩萨的形象示现的上师形象。

还有些是以凡夫的形象示现的。我们现在福报很浅薄,所以根本见不到十全十美的三十二相显现的上师佛陀的形象,也见不到像菩萨那样功德比较圆满的形象,只能见到根据我们的根机意乐而在我们面前示现凡夫形象的上师善知识,他也生病,也走路、吃饭。但是,虽然上师示现的是一个凡夫善知识,他内心却是安住在佛的境界当中。所以,他的身体是佛的化身。

"语为报身"是说语言就是报身。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风和语言清净了之后就叫做报身。风就是身体里面各式各样的风,风脉明点中的风形成了语言,这种风的本性,或者是语言清净之后就显现为报身的自性。上师的风和语言都已经清净了,示现为报身。这方面比较难理解一点。

我们换一个方式讲,或许会好理解一点。报身是什么呢?按照《经庄严论》等一些经论的讲法,报身也叫食身、受用身,报就是受用的意思。佛陀自己受用自己的功德,叫做自受用。还有他受用,此处从他受用就比较好理解,让谁受用,受用什么?佛陀的报身、受用身主要是让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受用正法,佛陀的报身不间断地给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讲法。报身常住,因为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不像凡夫人一样有很明显的生老病死,所以佛陀的报身也是常住的。佛陀为什么会显现报身?他是不间断地给一地到十地菩萨讲法,没有一刹那的中断,这是受用身——让清净的眷属受用正法,这个叫报,报就是受用的意思,报身就是受用身。受用身就是让这些眷属受用正法。

前面讲到食身,食身也是受用,受用的是妙法之食,并不是吃米饭、吃面条的食,正法就是食。菩萨们食用正法的来源是报身。上师的语言就是报身,不间断地讲法,显现报身给清净的眷属不间断地讲法的自性。

"意为法身",上师的意完全安住在法身的证悟当中,所有佛的证悟都已经现前了,离开一切戏论的法身的证悟已经现前了,这叫做意为法身。

上师是总集三身——法、报、化三身。真实的法身只有佛才有,有时候说"菩萨是法身大士",这是从现前了真如本性的一分、两分、乃至于多分说的,而真实的法、报、化三身中的法身只有佛才具有,报身也是只有佛才有的,其他的菩萨没有报身。我们说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报身像时,好像菩萨有报身。其实不是的,因为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观世音菩萨也成佛了,所以文殊菩萨有报身像和报身装饰。真实的法、报、化三身只有佛才具有,一般人就没有所谓的法、报、化三身。(生西法师)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5课:【上师身为化身:上师的身体在孩童时代,纵然跟其他小孩玩耍嬉戏,这种行为也能给他人植下解脱的种子;在年轻或中年时,通过转妙法轮,可令许许多多众生获得解脱;最后示现圆寂,能让无量众生感悟无常之理。因此,上师的身体完全是利益众生的一种幻化身。前面那个教证也说——"化"为善知识,所以上师就是佛陀的化身,这一点通过教证可以成立,通过理证也可以成立。

上师语为报身:语言清净和风清净时,在所化清净众生面前所现之身,就是报身。而上师的语言清净,在证得圣果的有情(登地以上)面前,全是与报身无别的一种妙力,这种妙力即是所谓的报身。

上师意为法身:上师的心识与法界光明无二无别,而法界光明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法身。

所以,上师是法、报、化三身的总集,而且上师的三身遍于整个法界。】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上师瑜伽速赐加持》讲记:【还有一位酿·尼玛哦热(日光)尊者,也是藏传佛教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闭关三年专修"上师三身总集法",通过信心现见了莲花生大士,又照见了空行母益西措嘉,最后前往清净刹土。】

益西彭措堪布《此世现相厌患歌讲记》:【这里首先祈祷诸佛智慧总集的文殊上师。他的本体遍一切处,就住在大智慧光明中。一心胜解上师是三身不二的文殊智慧,以信心缘念上师无上的功德——三身不二的体性后,上师的加被就入在心中,自心与上师心无别而安住本性,这就是由信心显出自身的智慧。之后面对迷失的众生自然生起悲心,唱出利他的道歌。像这样,本道歌的等起示现了如何由智显悲。】

顶果钦哲仁波切《如意宝-上师相应法》:【在莲花及日月轮之上端坐着我们的上师,以莲花生大士的身形显现,而莲师则是集一切皈依于一身。从外在来说,莲师是三宝(佛、法、僧)的融合。从内在来看,他是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的融合。而在秘密上来说,他是三身(法身、报身、化身)的融合。在本性上,他就是我们的根本上师,在此一生中赐予我们所有的法教。】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录节选:【须知信仰在修持过程之中至为重要,如果我们一心至诚信仰莲师,则一切事业均为其加持。随时虔信修行,其本身即是祈请。一切的思变均是莲花生大士,自然的信心随之而生起。这种信心自会关照一切,一切色身均成为莲师,一切的音声都是祈请,一切变化的心意均是一切自然造做。

此为极殊胜的上师相应法,且视上师为不可分别的法、报、化三身。此修法之完成,无须依赖修持次第、闭黑关、证空性、以及持气进入中脉,藉修持所有其它修法,均可融入此专一修持中。就如渣华哝山巴等大圣者所为,日夜一心修持,经年累月不断,亦不知饥渴。】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84课:【作者结合本品的内容,以偈颂的方式顶礼根本上师: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具足什么样的功德呢?外皈依以恭敬心顶戴佛、法、僧三宝;内皈依成就了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密皈依则现前了法、报、化三身。这样的上师在三界中无与伦比,华智仁波切于其足下恭恭敬敬地顶礼。】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1课:【顶礼无垢光尊者(龙钦巴):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

全知无垢光尊者,是藏传佛教中无与伦比、特别伟大的一位上师,此处以法、报、化三身分别赞叹:从法身的角度,在无可言表的法性界中,他早已证悟了诸法不生不灭的法界密意;从报身的角度,在显现的光明界中,他现见了具有五决定[12]的圆满报身刹土;从化身的角度,在所化众生面前,他示现普通出家人形象,通过闻思修、讲辩著的方式度化无量有情。在这样三身具足的全知法王龙钦巴面前,作者以三门恭敬顶礼。】

三身的功德

答疑

问: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三者一味一体,并非别别他体,他们仅是观待不同有情而分别作的安立。

普贤王如来乃心的实相本体,是法身佛,他并无报身、化身那样的刹土,是五方佛面前所显现的境界,并非凡夫六根识的所缘,冠以"普贤王如来"的名号,只是在我们分别心面前进行表示而已。五方佛是登地菩萨的境界,是报身佛。而释迦牟尼佛住持不清净刹土,显现于凡夫面前,是化身佛。

普贤王如来是无上密法的来源,对于他的本体,虽以言语无法诠释,但并不等于虚无,他是甚深离戏、超离言思的真实存在。(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顶礼法师!怎么去判定哪些是释迦摩尼佛法身传的?哪些是化身传的?

答:有些很了义的教法,或者有些地方说密乘的教法,有些是属于佛陀的法身传的。化身传的就是针对普通人、二乘,这些是化身传的。还有一些是在其他的法界宫里面传的,这些是法身传的,比如普贤王如来所传的,这些属于法身传的密法。(生西法师《浅说伏藏》答疑环节)

问:成佛之后能否只安住在法身如来藏之中,不现化身、报身和化身?

答:佛陀自己的境界是法身,度化有情可以显现报身和化身。(正见C1)

问:我们法本前面印的佛像,具有32相80随好吗?这是报身还是化身呢?

答:有的时候,报身指的是一地以上菩萨所见的佛身,我们一般凡夫见不到。但有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描述报身。有的时候32相可以属于化身。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许多绘制的佛像会描述一些32相的样子。(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极乐世界是化身刹土还是报身刹土?和密宗五方佛的无量光佛刹土是一个吗?凡圣同居怎样理解?

答:极乐世界其实可以是三身的刹土。它可以是法身刹土,就是阿弥陀佛他自己安住的自己的境界,安住的法身的境界当中,它可以是无形无相的法身刹土。极乐世界也可以是报身刹土,因为前面我们提到了,很多菩萨安住在极乐世界,一地以上的菩萨能够见到佛的报身,能够见到佛的报身刹土,能够安住在佛的报身刹土,所以极乐世界也可以是报身刹土。极乐世界也可以是化身刹土,因为很多凡夫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是化身刹土。

观待有三类:观待佛本人,或者说观待佛,比如有些佛到了极乐世界,观待佛来讲它可以是法身刹;观待登地的圣者菩萨,它可以是报身;观待一般的凡夫,它可以是化身。它不需要三个地方,比如一号是法身刹土,二号是报身,三号是化身刹土,它不必要这样,众生的境界不同,在一个地方就可以显现三种不同的境界。它可以和密宗中五方佛的无量光刹土是一个,没什么问题。

凡圣同居怎么理解?从总的角度来讲,从普遍的、一般的角度来讲,在极乐世界中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凡圣同居,就是在这个刹土当中,凡夫和圣者都可以同时安住。比如说我们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很多凡夫,但是也有很多圣者住在这个地方,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叫凡圣同居。极乐世界也是一样的,凡夫可以居住的地方,圣者也可以到这个地方来,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凡圣同居土。(生西法师《预科系学修指引-净土班》问答环节)

问:请问前行第5课惹琼巴尊者到钨金刹土听到米拉日巴尊者在常寂光净土,这个应该怎么理解?

答:常寂光净土是佛陀法身安住的地方。(正见C1)

问:是说在我们凡夫人看来上师跟我们在一个地方,实际上师的法身一直安住在常寂光净土吗?

答:可以这样理解。法身无有动摇,周遍一切处.(正见C1)

问:报身刹土是什么意思?

答:报身佛所安住的刹土,通常来说,许多菩萨可以见到。(正见C1)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第29课:【龙猛菩萨在《赞三身论》中赞叹了佛陀身语意的无尽功德,尤其强调了意功德方面。】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第37课:【《现观庄严论》的最后一品当中主要讲三身和事业。

讲三身和事业的时候说到:法身显现二十一种无漏法,报身是相好圆满的身相,化身在众生界当中示现种种,比如工巧化身、殊胜化身、投生化身等,以各种方式来利益众生;最后得了无学地的时候,不管怎么样,佛陀的事业永远也不会间断。密宗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显宗里面也是如此宣说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什么呢?显宗和密宗大致的意义完全是相同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80课:【《入大乘论》是印度坚意菩萨造的。坚意生活在大乘佛法初兴的时代,当时印度有很多人毁谤大乘,所以坚意继承龙树、圣天之宗造了这部论典,旨在教诫不应诽谤大乘并证成大乘为佛说。此论首先宣说了诽谤大乘的过患,随后宣说了菩萨十地的功德,最后讲了佛果三身的功德。】

大恩上师《现观庄严论释》第49课:【法身具足无量的功德,但归纳起来,可以包括在二十一种法当中。这二十一种法,在因地的资粮道、加行道时就开始具足了,但作为佛陀法身功德来谈的时候,指的只是其中无漏功德的部分,其余有漏部分的分别、执着等已经断尽了。如果把二十一种无漏法的详细类别全部列出来,则总共有一百四十四法,想了解的可以参考麦彭仁波切的注疏。

学完这部分内容以后,碰见有人问:"法身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专业的知识、精确的语言回答:"按照《现观庄严论》的观点来讲,法身就是具有二十一种无漏功德的如来本性身。"】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分说三身:......

一、受用圆满身:于诸清净世界,摄集眷属菩萨不同,也就是菩萨相众多相异的眷属不同;刹土也是有水晶、纯金、琉璃等不同颜色、不同行相;名号也不同,如毗卢遮那佛、无量光佛等;身体也不同,有些是白色、有些黄色等;圆满受用法也是不同,有些讲般若、有些讲十地等种种大乘法门;相也是不同,以所化的意乐,有些见身大,有些见身小,还有颜色等;法也是宣说随同所化意乐的大乘法。诸如此类显现不同相,而不完全固定。

二、自性身法身:,一切无别一味平等,具二清净法界最清净自性中无有不同显现。所谓细微,不成为声闻缘觉等的行境。报身与其相联,因为法身是显现报身之因。是怎样的呢?由法身等流因中产生报身,令入地菩萨随意受用大乘法,为报身,承许法身是菩萨们自在或能够圆满受用大乘法之因,因为眷属菩萨们之意圆满受大乘法的报身由它造作。随意享受外受用刹土清净及内受用大乘法二者之义,以报身而行。

三、佛陀化身,应机无量幻化的一切都承许为化身,不仅仅指殊胜化身,幻化为天等众生各自的形相也称化身。】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佛陀的自利究竟后于清净刹土清净眷属中散布大乘法喜宴的行相恒常安住,色身究竟就是报身,化身能成熟其他不清净众生,所以行持圆满他利,这是就主要方面讲的。法身是自利他利不可分割为异体,因为是出生二利圆满的二身之所依。化身行他利之分类:恒常示现工巧、投生、大菩提,涅槃四种,尽未来际示现,佛陀此化身是一切众生解脱于涅槃法界的大方便。安慧论师说:"示现工巧,指木匠、陶师、乐师等工巧师;示现投生,从兜率天降下投生到国王种姓与婆罗门种姓等中;示现大菩提是成佛;究竟示现涅槃。"】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四法宝鬘论》略解第1课:【何之自性法身虚空界,圆满具五定之色身曦,事业光令所调白莲喜,百倍诚信顶戴善逝日。

这是顶礼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偈颂,它以藏文的诗学方式赞叹了佛陀的法、报、化三身。

[何之自性法身虚空界]:"何"是代词,指释迦牟尼佛。意思是,佛陀的自性法身,就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周遍一切。

[圆满具五定之色身曦]:佛陀的受用报身,具足五种决定,犹如日轮一样圆满。

五种决定包括处所决定、身决定、眷属决定、法决定、时决定。其中,"处所决定"指清净的密严刹土;"身决定"指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眷属决定"指登地以上的大乘菩萨;"法决定"指大乘佛法;"时决定"指乃至轮回未空之间,它的时间也是不空的。

[事业光令所调白莲喜]:佛陀的化身,能够直接成办利众事业,使无量所化众生的心莲绽放出喜悦的笑颜。

[百倍诚信顶戴善逝日]:无垢光尊者以百般诚信,恭敬顶戴具有如此功德的三世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现证菩提所获之第三种功德是犹如月影一般之化身功德。从究竟真实义来说,法、报、化三身实为一体,无有分别,然于各趣众生前因所化清净不清净的缘故而示现三身。此化身显现即如月亮映照在百千万数不同的水器中成形一般,如是化身亦应众生千差万别的根器而示现种种。所谓佛陀之事业化身也即技艺应身,乃为佛陀为教化众生而示现种种能工巧匠的化身。如为教化乐神乾达婆,佛自化为乐师,演奏乾达婆琴。无论以何种形象出现,都是为了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示现。受生化身也即应身,为如来示现种种受生的化身以教化有情,如示现生为帝释天、斑鹿、飞禽、水、桥、树木等等变化之身,此等显现皆为利益众生不可思议之幻化。殊胜化身如释迦牟尼佛于千百万娑婆世界示现能仁而度化有情。如是等等不可思议之化身无量无边,皆随顺众生不同的根机而示现,而且从无间断,乃至轮回未空之际,六道各趣存在期间,其化身利益众生的事业永远是不可思议的。

依此法报化三身亦自然圆具六种殊胜智慧。一般来说,法身之智慧主要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报身智慧为法界性智等五种智慧,化身智慧为无二等性之智慧。然于本论中作者归摄为六种:第一种为法性无有迁变之法界性智;第二种为如明镜一般一切自明而普遍显现之基——大圆镜智;第三种为一味一体、无有分辨之平等性智;第四种为妙观察智,即观待胜义之如所有智以及观待世俗之尽所有智;第五种为成所作智,即能显现各种形象利益众生,其事业广大无边不可思议;第六种为佛陀法身智慧——无为法性之任运自成智。此六种智慧远离一切比喻、言说,也是如来一切智慧中最为主要的,就像摩尼宝珠一般虽然无有欲利益众生等念头却自然能利益众生成办诸事。】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遣疑明炬》藏密问答录:【密宗中"即身成佛"所谓的"佛",不仅仅是指一个修行人"见"到众生本性意义上所具的佛性,也并不仅仅代表他单从理论意义上明了了心、众生与佛毫无差别的道理。密法中的成佛不光是从众生心的本体角度而言,依靠密法不共的特殊加持力,除了成就法性意义上的"佛"以外,还同时成就了色身意义上的佛。我相信真正的禅宗祖师,当他们"见性成佛"时,也同样成就了色身佛。只不过因汉传佛教历来乏少对大光明见的阐述,而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代表的空性见又深入人心,故而一些宗门大德便在显现上不过多地宣示有关色身成就与否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理解没有出现偏差,禅宗一直强调的"见性成佛"指的是圆满了三身的佛,那禅宗的"佛"与密宗的"佛"就无甚差别。如果按目前普遍的理解,大家都觉得禅宗的"佛"重点指的是心性本体意义层次上的"佛",是说一切众生都本具佛性,而非过多强调修行者必须真正获得相好圆满的色身,那这样的"佛"就显现而言,肯定与密法的"佛"存在着一定差异。

在佛法看来,三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禅宗当然也同样认为,只是未广说、明显说而已。一个修行人若获证了法身,他要是不同时得到色身,这在逻辑推理上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藏地的宁玛派、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四大教派一致公认,一个凡夫是可以即身成就圆满佛果的,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米拉日巴尊者。格鲁派的嘎丹江措格西也曾说过,若能依宗喀巴大师所传之显密圆融修法修持,最快可六个月成就佛果。而宗大师在圆寂之时,若按续部所言的成佛之相衡量,则大师本人已全部完备了所有征相。而熟悉《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指月录》等禅宗典籍的读者也一定清楚,在这些典籍中同样记载了一些在临圆寂或圆寂后呈现出种种成就相的禅师生平,因此我们说,从最究竟的角度来看,禅宗与密宗在所成之佛的本性上并无差别。但在显现上,以及具体的成佛路径、方便及表达方式上却存在着一些区分。宁玛巴也认为"即身成佛"是指一生即获得金刚持如来之果位,且具足相好圆满之佛身。在各大教派的发展历史上,均记载有无数个这样的即身成就者。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密宗、禅宗中有这么多的"佛",那为何不见他们也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广转法轮呢?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解,不论显宗密宗都承认,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浩瀚时空中,有无数个获得各种果位的大菩萨,但并非所有的大菩萨都要示现为八大菩萨。同理,修学显密的汉藏修行人中,真正成就佛果的也不可胜数,他们各按因缘与自己的愿力而在不同刹土利益众生。不仅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有无数佛陀,别的刹土也同样。无数佛陀就这样以各自的大悲愿力而住持各自刹土,他们不一定非要显现在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眼前。就因为释迦牟尼佛当初发愿要摄受浊时众生,我们这才有了与他结缘的可能性。如果大家能对不可思议之华严境界有所了解,相信这个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上文着重谈的主要是"成佛"的问题,下面重点谈一谈"见性"的问题。

如果所谓的"见性"指的是成就圆满的法、报、化三身,则禅宗的"见性成佛"与密宗的"即身成佛"即成无二无别。但密法中除去有上述的"见性"外,更有多层次的"见性",这一点就与禅宗所着重强调的顿悟似的"见性"有了一些差别。有些密宗行者证悟到了资粮道的境界,这也是一种层次的"见性";有些尚未断除烦恼,但在上师的帮助下也通达了心的本性,这也可算作是一种"见性";有些修行人则通过上师的灌顶、开示、加持而证悟心的本性,这同样是一种"见性";除此而外,尚有一地等地菩萨的"见性";还有无学道的见性等很多层次,因而密宗中才有画月、水月、真实之月等表明"见性"之不同层次的比喻。

总括以上论述,我们应能明白:若以实相论之,三身圆满之"佛"应为显密所共同承认;而在现相上,密法的大光明见同样提倡三身圆满。特别是在密法的具体修行中,有太多不共且殊胜的修法可令修行者即身在显现上成就三身圆满之果位,这实在是密宗最引人之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释》第54课:【化身即是为了调化有缘众生而示现的各种身相,它具有色身、时间、对境、果位、事业五个方面的特点。

色身特点,"佛化身",即佛陀殊胜化身等种种幻化。

时间特点,"若乃至三有",即轮回未空之前不会间断。经论中曾给三身安立了三种"常有"的名称:法身是本性常有,报身是相续常有(恒常相续轮),化身是不断常有。

对境特点,"于众生平等",即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佛陀化身平等摄取所有众生,没有亲怨的分别,但度化起来肯定有时间、程度上的差别,这和每个众生的因缘有关,也是一种客观规律。

......"化身"在藏文中是"祖古",也就是现在通常被翻译成"活佛"的这个词,它的真实意义是指佛陀的种种化现。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幻化网》等的观点,佛的化身主要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叫殊胜化身,就是像本师释迦牟尼佛那样在人间示现十二相成道的化身。十二相为:兜率降凡、入胎、出生、习五明、享用明妃、出家、苦行、诣道场、降魔、成佛、转法轮、示现涅槃。(若将此种归入佛在六道所示现的六能仁中,则又可称为调众化身。)

第二种叫种种化身,就是以各种各样不同的形象来度化众生。比如《华严经》中经常讲,佛陀会随应因缘而化现为沙门、婆罗门、国王、大臣、乞丐等人的形象以及飞禽走兽等其他形态,所以说我们要懂得观清净心,因为一些看起来很可怜的动物说不定就是诸佛菩萨的化现,甚至在植物界中也有(显宗里面一般说,认为植物有生命是外道的观点,但《时轮金刚》中提到,植物中有些也有生命,它们实际上应该属于旁生之列)。上师如意宝讲过:佛陀如果以人的形象进入牛群、鸟群当中,它们不一定能够适应,但如果是以与它们相同的身相、生活方式与之接触,那么度化的机会就大得多了。

《大宝积经》中讲,马车等也是佛的化身。我经常想:现在大城市里面有这么多车,天天都堵车,既然这些车都是佛的化现,那说明佛的事业极为广大。《大方广善巧方便经》里面讲,有些商人在黑夜中迷了路,佛陀便化现为明灯为其指路。我们学院昨晚又停电了,灯一灭的时候,大家的感觉确实就像佛已经从我们信心的世界消失了一样。现在的人们对外在事物的依赖心特别强,一旦没了电、没了手机、没了网络,就好像没办法呼吸似的,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了——但即使是这些带给我们散乱的东西,也有可能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方便(当然,我们不能说:"既然散乱的因都是佛的化现,那我每天尽情散乱就可以了。"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不可思议经》里面又讲,佛会化现为妙药、宝珠等,因此我们在医院里开的药,不管西药、中药还是藏药,其中有很多佛的化身,宝珠等装饰品中也有。

从这样的种种化身来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佛的化身事业是无有间断的。不仅佛是如此,前辈诸高僧大德、传承上师的事业和加持也是从未间断过的,只要我们有信心,就能够体会得到。藏地有一个说法:"莲师睡在信心的门口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接近一百年前的一位大德——意科喇嘛解释道:只要我们信心的门一打开,那么莲师就可以进来了;可如果我们信心的门一直关着,那么莲师是不可能进来的。其他任何圣尊、上师也是同样的,比如我们对文殊菩萨有信心的话,那么只要一祈祷,文殊菩萨的加持就会自然而然进入我们的心,这是一种法性力;要是我们没有主动去祈祷、观修的话,那么,尽管文殊菩萨的事业恒时无有间断,但由于我们自己的信心之门已经堵上了,也就没办法感受到他的加持。......

第三种化身叫工巧化身,指的是佛像、佛塔、佛经等,佛陀在肉身示现圆寂后,就会以这些工巧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在佛法隐没的时代,众生是见不到工巧化身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能见到这么多的经典、塑像、唐卡,是很有福报的。我们作为修行者,要在佛堂里供养佛像,也要经常随身携带佛像,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表面上看来,佛像也是一种无情物,然而它跟石头等其他无情物是全然不同的。懂得因果规律的人,会对这些缘起物善加利用,不懂其中道理的人,则有可能会被邪见驱使而把自己关在佛法大门之外。】

法王晋美彭措传讲,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口译《窍诀宝藏海》之"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如果是真正的活佛,即从法报化三身显现出来的本来化身,或者是处在中阴时,能将自己全部的显现转为道用,而去投生的这种人也称为活佛。但一般是以无明烦恼转生在三界轮回当中的有情,并非真正的活佛,这就叫做众生。一些真正是活佛的人,或许具有不共同的殊胜善缘。】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而在众生的面前示现的一种比较符合凡夫观点的形式,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佛。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显密异同:【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密宗很多忿怒、寂静的本尊,比如五方佛等等,基本上都是报身佛。我们现在说的坛城,可以临时性地称为是这种佛,但这只是八地菩萨的境界,还不是佛的境界。真正最究竟的佛,是佛的法身如来藏。】

慈诚罗珠堪布《中观根本慧论讲记》:【在佛的三身中,法身我们都看不见,而除了画像、雕塑的佛像以外,佛的报身我们也无从了知。因此,一般平凡众生所谓的如来,也就是指佛的化身。佛的化身是什么呢?就是在印度的菩提伽耶成道、转三次法轮的佛陀。】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佛的化身能救护所有众生的痛苦,所有众生的痛苦只有佛才能救护。除了佛以外,没有任何的神灵能真正解救众生的痛苦。尽管佛的化身会随着众生的根机、福报而示现涅槃,但佛的报身永远都不会圆寂。慧资粮与福资粮积累到究竟以后而现前的智慧与福德二种庄严,都是无穷无尽的。功德难以衡量、不可思议。】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佛陀度化众生的应化身,会随缘而有。譬如,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有颜色、有形状,有色有相的化身,会随着众生的根机与善缘而随时显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大乘佛法认为,佛的化身与报身,是佛陀为了度化凡夫与十地菩萨而分别显现的形象。佛为了能与凡夫人沟通,就必须显现化身。虽说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但由于没有证悟,因此佛的法身对我们还无法起到作用。要想证悟,想走解脱道,就必须依靠化身与报身佛的引导,然而,化身与报身都不是真正的了义佛,唯有法身才是真佛。所谓的法身佛,就是指智悲双运。

生西法师《普贤行愿品》长行文第2课笔录:【作为大乘行者对佛的法报化三身功德、无量无边的事业了解了之后,既是无为法,又能任运地度化众生。尤其了解了《华严经》中讲的佛陀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之后,内心中对佛陀功德产生的定解越深,生起的恭敬心也就越深。】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