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一门深入

答疑专题053——一门深入

目录

1. 教言精要

2. 修法贵在坚持,提倡专修

3. 一门深入与广闻多学并不矛盾

4. 如何判断适合专修还是广学?

5. 无论专广,不可诽谤排斥他宗(法)


教言精要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23课:【有信心的人最好不要离开上师,也不要离开法。倘若你今天学这个,明天信心就退了,把法本寄回去,又跑到另一个道场去,如此反反复复、来来去去,终将一无所获,没有多大意义,故还是要长期依止,一门深入。所谓一门深入,并不是只看一部《阿弥陀经》,此外什么都不能看,而是对所依止的法门和宗派不要换来换去。不然的话,你依止一位上师,他的仪轨好不容易学下来了,结果又看见更胖一点的上师——"这个上师多庄严、多可爱啊!我闭着眼睛,对他都有无比的信心。今天一定要在他面前,五体投地皈依、祈祷,他是我永远的怙主!"可一两年以后,这个怙主又变了,这样不好。】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97课:【有些法师也许有密意,特别强调一门深入,反对杂修。但我认为,所谓的"杂"要分情况:如果是对解脱有害的法,比如贪嗔痴等恶分别念,这些"杂"当然要剔除;而对佛法进行广泛闻思、对佛菩萨生信心并非解脱的违品,像对释迦牟尼佛、宝髻佛、药师佛生起信心,这样的"杂"完全是开许的。如果固执地认为:只能对阿弥陀佛生信心,不能对其他佛生信心,否则阿弥陀佛会不高兴。这种观点是需要观察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菩提甘霖》之"念佛功德":【现在世间上乱七八糟的语言,大家没有必要说得很多,而应该把心思用在念佛号方面,有时间就要多念佛。现在净土宗在这方面还是做得非常不错,很多法师提倡一心念佛,不能杂修。当然,念多佛名号不会成为杂修,坐禅、做其他善法也不会成为杂修,这一点不要有任何怀疑。所谓的杂修,就是对根基比较低劣、只能念一个阿弥陀佛的人来说,其他什么都不能念,给他教这个、教那个,就成了一种杂修。而其他大多数的修行人,应该像乔美仁波切为主的藏传佛教的大德,或者汉传佛教的有些高僧一样,既要修禅定,也要念佛号,还要钻研经论。从他们的传记中或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可以看出,真正对自己有影响的"杂",是一些胡思乱想的不如法念头,这对成就有一定的危害。】

智圆法师《念佛警策》讲记:[清蕅益智旭大师灵峰宗论节要: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风之舟,更加板索,疾到岸矣。]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叫大总持门,在这一门中圆摄了百千法门,而不是单举这一门废弃一切门,这个关系要认清。但也一定要一门深入,以念佛作为正行,其它一切戒定慧等作为助行,正行和助行配合好了,就像顺风的舟船,再加上努力地用板子滑动,就能快速到岸,这就是正助配合的道理。

修行的主线要分明,信愿要坚定,正行要突出,这样的话,一般以持名念佛为正行,再加上平常的持戒、修福等作为助缘,正助配合起来,就是心的方向以信愿摄持唯一趣往西方,又有众福滋润相续,以忏悔消除障碍,再加上发菩提心展开心量与佛相应等等,这样正助兼修就功效很大,能够快速到达彼岸。譬如船已经扬帆顺风,心已经特别顺地跟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一直往西方走了,这个心已经坚定了,就是具足了信愿。然后开动主力,就是一心念阿弥陀佛,直下跟阿弥陀佛相应,加上平常积资忏罪作得好,那一念上正行就会快速发生功效,这就好比旁边再加上船桨来滑,让这艘内心的大船不断地往西方进趣,快速到达彼岸,这就是能够把握缘起善加修持之人。所以要明白这件事怎么操作,之后方向就定了,而且事半功倍,因为缘起完全如理、相顺、顺应的缘故。】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3课:【我非常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听课,也就是说一定要圆满《藏传净土法》的传承,同时还要常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大家能这样学修结合,那一定会获得殊胜的加持。当然个别人可能觉得,一边学《藏传净土法》一边念佛,会不会变成杂修?但我认为,一边学大乘法一边念佛,绝对不会成为所谓的杂修,因为以经论印持的念佛,根本不会有任何过失。奇怪的是,很多人只排斥纯洁无垢的佛法,而对自己净土思想中所混杂的世间八法的毒却全然不觉。但我想,既然有时间和精力来排斥佛法,那为什么不把自己心中的贪嗔痴好好清洗清洗呢?

如果这样的提倡是杂修,那很多祖师也是杂修。比如弘一大师,他是汉传佛教公认的大德,但他的佛学思想是:"以《华严》为境,以《四分》为行,净土为果。"也就是说,他的见解依《华严》,行为依《四分》,往生净土为此生修行的归宿。那这是否也成为杂修呢?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这样说。还有印光大师和蕅益大师,深入他们的著作我们就能看出,这样的修学绝对不是所谓的杂修。

以前,有一个没智慧的人说:法王如意宝最后都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那就说明修学密法很难成功,所以密宗一定要向净土宗投降......我看过他的文章,特别可怜,根本不值得破斥。如果他所说的是正确的话,那汉传佛教的印光大师等也应具足这样的过失,因为他们都是在广学各宗的基础上导归净土的。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过失,因为我们的见解是大圆满或大中观,行为则按照小乘的别解脱戒来行持,最后往生极乐世界。但很多没有深入闻思过的人始终觉得这不合理。我确实想奉劝这些人,如果你们在见修行果上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的话,那就最好不要以自己的分别念来妄下结论。

因此大家一定要深入闻思,因为闻思佛法并不会成为往生净土的障碍,相反它还是往生的资粮。那往生净土的障碍到底是什么呢?比如诽谤密法,乃至诽谤其他传承的教法,以及相续中充满五毒为主的种种烦恼,这些都是往生的障碍。在相关净土经论中,往生的障碍讲得非常清楚,大家务必了知,否则极易造下此类恶业。】

修法贵在坚持,提倡专修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旅途脚印》:【在短暂的一生中,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从广的方面讲有大小五明,世间的科学知识、电脑、外语等等,可谓不可尽数。即使夜以继日、目不窥园地穷尽一生,即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也仅能尝到茫茫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

要精通佛教中的五部大论,也需要花费几十年的光阴。所以,抓住要点、提纲挈领,按照上师教言修持极为重要。阿底峡尊者在《训导诗》中讲道:"人生苦短,需要学习的知识无边无际,一辈子也学不完。我们应像天鹅从水中吸奶一样,从许多法中找到精要而进行学习。"

如同格鲁巴以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作为修学的重点;噶当巴以无常为主修课程;宁玛巴专注于大圆满的境界。任何一个人修行,都应找到与自己根基相应的法,然后一门深入地苦修。

无垢光尊者曾说:"学问如天上的星星一样众多,如何学也学不完。因此,拥有人生时,应修持获得法身果位的法。"

剩下的时光已经不多,将主要精力放在殊胜意传加持的大圆满上,从而获得普贤王如来的本体,难道不是很重要吗?】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有些人经常会问:我学到了这么殊胜的法,又修了好几年,为什么还没有开悟呢?从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蓄积了不计其数的恶业,想要一下子将其消除,是难上其难的。如果只是心血来潮或闲得无聊的时候,才在佛堂里念念佛、打打坐,更多的时间,都用在吃喝玩乐上面,这种一暴十寒的修行方式,是很难得益的;如果把修法当作一种消遣或表明自己见多识广的炫耀资本,无关痛痒地了解一些皮毛,根本没有令法与心相融,结果也只会一事无成;如果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下去,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个法,今天跟着一个上师学一种法,明天又跟着另一个上师学另一种法,结果也将是徒劳无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选一门与自己最投缘、最相应的法,然后恒常不断地专修下去,切不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地乱修。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能以长远的目光、长久的精进、长期的坚持来修学佛法。】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弟子规另解》第02课:"业无变":一个人的学业、事业、道业,最好不要改来改去,一门深入才会有所成就。如果你想学佛,那就好好学显宗或密宗;在社会上做一项工作,那也好好去做,不要换得太勤了,否则心很难成长起来。所以,人一定要稳重,不稳重的话,干什么都容易出违缘。这些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平时用它来观察,既可以衡量他人的境界,也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漫谈弟子规》:【几天前我翻了一下八年前的电话簿,发现有许多我熟悉的学佛人都变了,心态变了,见解变了,修行变了......很可惜。那么好的法门,你遇着了,那时候学它,今天学它,二十年后乃至一辈子学它,都够了,何必要变呢?一门深入不是很好吗?

当然,一门深入也不是只看一部经典、只学一个法,但根本的东西必须抓住,这个不能变。

这方面我好像还可以,其他的谈不上,二十多年前我念诵的功课,到现在还是天天在念。也算稳重吧。】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智海浪花》:【众多方便门中,念佛、持咒的法门可谓快捷而稳当,只要行者信心坚定、一门深入,那佛号与咒语的威力便一定会在修行人身上得到显现与发挥。

比如沈达飞居士全家,他们全都是笃信念佛法门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当沈居士以无任何怀疑、杂念的力量专一持诵阿弥陀佛圣号时,她所感得的果报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其实只要你也不疑惑地如此行持下去,那最终你也一定会体验到佛陀教言的真实不虚,你也一定会认同于不会让任何真心求道人失望的佛法威力。】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幸好有烦恼》:【学习佛法需要一颗稳定的心和一种持久专一的精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今天依止一个上师,明天又另攀高枝去学别的上师所传之法,短暂的一生就在这种毫无定解的东飘西荡中被打发掉,那此生的这种"修持"究竟有多大意义?

在我的印象中,有些地方的道友研习佛法非常稳重而求实。而另有一些地方的人则喜欢南来北往、逐流而去。故而我对四川绵阳地区的在家人一向评价颇高,他们基本上做到了一门深入。记得第一次到绵阳的金刚道场大约是在1991年,整整十个年头了,那里的道友们无论是闻思修还是做放生、印经等功德事,都能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行持下来,这样的修行人真值得赞叹。】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智慧宝灯》博士访谈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曾说过:"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分别既不生,便舍外尘相。"从中表露出的"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随染净二缘,而有差别"的观点,与大圆满的见解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对一个真懂佛理的人来说,各宗各派最究竟的见解无有差异。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分别过来、摇摆过去,指东指西,关键问题是一门深入、真下工夫。蜻蜓点水似的学佛怕是永远也达不到即生成佛的目标,如果真想圆满果地,那就必须放下一切、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开启修心门扉讲记》第30课:【一些看来有利的行为实际却是隐身树,比如懂得的道理很多,实际是能隐蔽自己智慧的一棵树一般,自己的索求很多,对法的希求很多,实际是一棵隐身树,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就自在,就应该一门深入、尽心尽力地修持。】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漫谈弟子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一门深入。

当然,一门深入,也可以有主有辅。比如今年开三门课,你可以主修净土、兼学般若,或者主修前行、兼修净土。如果没有主次,全都听一听、修一修,种个善根也可以,但很难有明显成效。抓住重点很重要。

道德和智慧的学习,与一般的知识不同,虽然也讲究积累,但贵在通达。学得再多,但博而不精,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究竟的见地,就很难得到真实的学问或修证。】

益西彭措堪布《归依问答录》:【从大乘的观点来说,众生归依的是十方三世的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如果不了知、又不注意,便可能只是归依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修西方净土的念佛人,在法门上需要一门深入念阿弥陀佛,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总集了十方三世的法、报、化三身佛的功德,具有了这样的正见,则念阿弥陀佛等同于在念十方三世的一切佛;但是如果见上有所偏颇,认为只需要归依阿弥陀佛,而不需要归依其他的佛,只需要念阿弥陀佛,念其他的佛没有意义,那就在归依佛宝上不圆满了。】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十疑论讲记》:【《文殊般若经》里说:系心一佛,专称名字,这样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就会在念中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因为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二。而且校量说:阿难所闻的佛法还住在有限的数量里。如果得到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悉皆了知,昼夜宣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可见,从一门深入,最终能见无量佛,得一行三昧,能遍知无量法,这也是由专而普的证明。】

益西彭措堪布《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讲记》:【在这个时代,退缘非常多,染污缘也特别地多,自心的状况也非常地乱。一下子碰到因缘,三天两头就过不去了。遇到一件事情,一下子烦恼起来几个小时,或者状况不好的话几天,这对当今人类来说非常普遍。再说,处在信息海洋当中,人的心把持不住,一下子就溜到虚幻的法尘里头,起心动念几乎全是不清净的。不必说很纯一的道心,连起码的健康状态也缺乏。因此,处于这种状况应该具有理智。

要知道,这跟五十年前比已经差得很远了,跟一百年前比差得更远。那么在这样的时代状况里,如果没有重点专修,一门深入,而只是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上,表面地应付一下,那会发现百个千个里难得一个两个往生。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专修净业(包括闻思修一系列的发展),怎么能把现在这个贪恋娑婆的心换成希求极乐的心呢?怎么能使得我们的净土信愿从很弱的状况变成十分猛利?从基本上不相续变成恒常相续?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每天专门集中一段时间,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净土走,一步一步地在心上集聚因缘,一步一步地做强化训练。这样就会看到,他的温度在增上,气氛越来越浓厚,像这样就开始长养净土的慧命,这才是真实在奠定净土的基础。】

生西法师《中论》第23课笔录:【修法贵在坚持,提倡专修:在找到一个法门之后就要一门深入地修行,最初时不会有什么感觉,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产生觉受,一定在此法上得到很大受益。

佛陀在经典中以钻木取火来比喻,用钻子钻木头时,开始钻几下,看到火没有起来就认为没希望;或者钻了之后再钻下去,在木头发热了却休息一会儿,木头又慢慢冷却;然后又开始钻,又发热又开始休息,这个火老是生不起来。但是若坚持不懈一直同个地方钻下去,木头一定会慢慢变热,之后出现火星,继续钻下去会出现明火。佛陀在经典中对修行人的修行方式讲得很清楚。我们反观自相续,经常修法的动摇性太大、不稳定,最后只能将修法全放下了。】

生西法师《宝性论》第02课笔录:【我们就知道菩提、功德、事业和如来藏之间关系,他相续具有菩提、功德和事业,我们相续当中具有如来藏。然后菩提、功德事业是首先第一步让你认知、相信你具有如来藏;然后告诉你,覆盖如来藏的客尘是什么状态,烦恼是什么状态;然后说你把客尘清净掉之后,你就会成佛。然后上师告诉我们方法是什么,让我们去修法、念咒、观修,这些全都是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方面一门深入、没有怀疑地修下去,客尘一定越来越少,如来藏的光明一定越来越大,如来藏逐渐逐渐现前的时候,佛、法、僧三宝就得到了。】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第69课笔录:【患者遵照了医生的全部要求,疾病就会慢慢减轻,最后痊愈;我们修法也一样,把一种法一门深入地修下去,决定有所成就。比如说菩提心的修法,对行菩萨道的人来讲,这个修法是经过三世诸佛验证的、绝对有效的、百试不爽的大乘佛法的药方。佛陀和大菩萨开出了这种修菩提心的药方,我们只要坚持修下去,一定会调伏心相续、转化我执,让利他菩提心彻底生起,治愈我们贪嗔痴的疾病。

《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其他很多经典都再再宣讲,众生的烦恼疾病非常严重,相当于到了麻风病晚期手脚都断掉的程度。这样的重病吃一两副药根本不起作用,必须要反复服药、坚持服药才行。所以,我们不能把修行时间限定为一两个月或者几年,而应该发一个长远的心。至少也应该在今生中不放弃修行,更长远乃至于到成佛为止。哪怕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也一定要痊愈这种无始以来罹患的疾病。

修行切忌冒进,冒进是非常麻烦的。如果因为长时间修学一个法觉得乏味,认为这个法很平常、没什么殊胜之处,修法时心就不能专一。其实这些"药方"都适合我们,这个教法也是经过检验的。一代代修行者坚持服用《入行论》菩提心的妙药,他们都获得了痊愈,变成了菩萨,变成了佛,现在轮到我们来服药了。既然前辈大德已经验证过,证明药方本身没有问题,那么,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够坚持长期服用了。如果是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就会在一批修行人中脱颖而出;如果是缺乏信心、缺乏精进的人,就会逐渐掉队乃至最后迷失了方向。现在有这么多人一起修持菩提心,我们是选择坚持修持下去、直至最后成功呢?还是虎头蛇尾以致最后彻底掉队而迷失?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生西法师《菩萨宝鬘论》第3课笔录:【"不喜新"就是不要喜新厌旧,喜新厌旧是众生的通病。当我们得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有一种欢喜心、新鲜感,当时特别喜欢,时间渐渐过去之后,这个东西对自己而言没有吸引力了,新鲜感过去了,没有什么秘密了。这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对自己不再有吸引力,然后又发现了新的东西之后,产生一种冲动、欢喜、兴奋感。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产生厌倦心......众生就是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来回反复,对人是这样,对事物是这样,对修行的方式也是这样的。

我们修行佛法,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很精进,过段时间就疲倦了,这就是一种典型喜新厌旧的表现。为什么呢?因为刚刚接触到,修行对自己而言充满了神秘,很愿意尝试一下。虽然佛法不一定很深奥,但毕竟是实事求是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玄妙的东西在里边,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新兴事物,属于刚刚接触到的东西,还有一股新鲜感。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没什么,新鲜感一过去,修行劲头就自然松弛下来了,这时候比较危险。我们既然选择了修行之路,就要断除喜新厌旧。

修法也是这样的,刚刚学到这个法的时候,觉得很好,开始下功夫钻研、修习,过段时间之后,发现也不过如此,然后看到那个法更好,又去搞几下,最后一辈子时间都搞完了,自己还是原地踏步。或者一个上师来了,对于自己而言,这是新上师,充满了新鲜感,马上去亲近,过段时间之后,觉得没什么了,又去亲近其他的新上师......自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复折腾,最后没有任何的成就。

虽然众生修行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不喜新厌旧对修行人来讲,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修行修不动,并不是法上有什么问题。因为佛法经过三世诸佛的印证,一切的菩萨都是通过佛法的修行成就的,所以法上面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修行不是两三年马上就可以出效果的,佛法并不是一个法术,使用了之后,马上就能出现功能。我们在学法的时候,一定要学透,学透之后尽量一门深入地修下去,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产生翻天覆地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之后,效果会慢慢显现出来。

不要喜新厌旧,我们对待法应该注意,还有对待事物也要注意。我们作为一个欲界凡夫来讲,一方面接触了很多正法,一方面接触很多人和事物。如果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喜新厌旧习性,自己在生活或者工作过程中,也不容易成功,因此也是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能喜新厌旧。】

智圆法师《正法明灯》之"关于弘法的几点忠告":【弘法的目标可以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种。

远期目标,是使一切有情都获得佛陀的安乐,以回报上师三宝赐予法身慧命的出世恩德,以及众生母亲哺育色身的世间恩德。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自己要立下坚定的誓愿,不但在这一世,在今后的生生世世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利益众生,永不放弃。这是我们学习了大乘佛法后,所应该立下的一种广大、深远的目标。

中期目标,就是在这一生当中,或者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当中,应当至少在哪些方面护持、弘扬佛陀的圣教。各人因前世习气的不同,机缘的差异,在法门的选择上会各不相同,每人应在掌握了佛法的修行次第后,选择适合自己根基的法门,长期一门深入,首先转换自己的相续,同时发愿帮助其他的众生共同提高。

定好了远期目标、中期目标之后,还要确定近期的基本目标。比如在近一两年中,主要帮助的是哪些道友,帮助他们生起的是哪方面的正见,获得哪方面的体悟。为实现这个目标,自己还需要在什么地方努力,着重作什么内容的闻思。并且,平时要多祈祷三宝,多积累功德,清净业障,尤其要注重祈祷三宝总集的上师,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修习上师瑜伽,所有的这些功德,都要回向到顺利地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去。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能够从目前最切实的地方做起,不断积累提升,最后广大、深远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一门深入与广闻多学并不矛盾

问:清净庄严慈悲之上师座前我顶礼!破除暗冥如皎月,愿赐清凉去热恼;弟子往昔障深重,于诸恶业无暂离;出家学佛已七载,教理未通少实修;修行法门广如海,智慧浅陋难抉择;菩萨加持值遇师,愿启定境观前缘;明示应机殊胜法,弟子良佑诚祈请!

答:教法虽然无量无边,但真正修持的时候,一个人主要修持一个法很重要,比如你喜欢坐禅,那一辈子就主修这个法门,其他作为兼修。虽然在浩如烟海的法门当中,应该选定一个法门专修,但也没有必要排斥、毁谤其他法门,而且还要依靠不同窍诀来进行修持。(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我一辈子都念大悲咒、楞严咒、《金刚经》,平时也念佛号,这样修乱不乱,可不可以成就?我一进寺院就会流泪,心里也不难过,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信心的泪水,有功德,不难过也是正常的。每个众生的根机不同,对大多数人来讲,修个别经典和咒语,这不算乱修,也不叫杂修。(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梦中佛事》)

问:对于在家初学者来说,应该听一个传承一门深入吗?还是应该听听很多传承?

答:传承听多一点没问题,但是修的时候还是要修四加行、五加行,一步一步地修。(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既然阿弥陀佛的修法如此殊胜,那为什么不仅修此法,还要修密法呢?

答: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密法本身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假使阿弥陀佛的法修得不很成功,那么密法的灌顶和传承也会在我们心相续中播下极其殊胜的解脱的种子,其成熟只是早晚的问题:若不精进修行就会晚一些,但再晚在十六世之内也肯定会成佛。更确切地说,即使不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只要不破密乘戒,成就的最终期限就不会超过十六世,这是密宗特有的功德。所以,我们不能因为阿弥陀佛修法的殊胜而放弃修习密法。第二个原因,是缺乏闻思有可能给修持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带来不利的影响。修持阿弥陀佛的修法,必须要有极其强烈的信心,这是往生极乐最关键的条件。目前有些念佛的人不喜欢闻思,不曾学习佛法的许多重要内容。他们虽然在念佛过程中,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没有太大的怀疑,但在因果取舍等其他方面却会存在很多问题,出现问题以后,因为缺少闻思,就会因不知如何解决而备受其困扰,以致久久不能释怀。所以一定要闻思、要修密法,从净土法门和密法这两个方面来修行是最踏实的。

有些内地的法师提倡所谓的一门深入,也就是说,如果修净土,则其他任何法门都既不能看、也不能修。这样做行吗?当然,如果能非常认真地修持净土法门,这样也是可以的,但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千万不能认为,除了阿弥陀佛修法之外,其他所有的显、密法要都没有意思,而是应该在对所有佛法都具备信心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专修往生极乐的法门,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尽管可以专修净土法门,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人世间,得到如此暇满的人身,遇到了大圆满等非常殊胜的法,若仅仅因为执著"一门深入",而对其他殊胜的法不看、不闻、不修,必将会是一大损失,确实非常可惜。所以对一般人而言,最好能够兼顾闻思和净土法门,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我的建议是:如果是年纪比较大、文化水准又偏低的人,修行重点就要放在阿弥陀佛修法上,其他人若不具备时间等条件,也可以这样做;但只要有一点可能,还是应该尽量闻思、修学密法。这两种法都要修,这一点至关重要。

即便是修阿弥陀佛往生法,也要讲究方法,如理如法地修持。(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问:如果是这样的话,花没开没见佛的那九品的分别都不考虑,我现在根本就不用学那么多东西,只要一心念佛就行了。会给我一种错觉,学这些全都是绕道,你只要念佛,这条路最简单,完了之后你就可以成佛了。但是我现在想的是:我们为什么要修《入行论》,甚至有些思维比较好的师兄学中观,那是因为他们往生的时候需要有更高的品位,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想着往生,直接就想着成佛。

答: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我们把这些观点都学完之后,有些认为往生后都是初地菩萨,有些认为有不同的品位,我们把这些问题都学到之后,其实更告诉我们往生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知道这些情况之后,还要去学呢?假如说我在念佛的时候,我没有其他的分别念,也没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我,也没有退的因缘,我就是把一个佛号念到底,按照佛陀的这样一种加持,如果我们念佛的时候信心也不退,违缘也不能障碍我,像这样我就能把佛号念到底了,就完全可以不学其他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其他的法?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是一个大乘道,在讲圆满因缘的时候,就有发菩提心,要积累资粮,所以它有个最低标准,如果达到这个最低标准,你可以往生。毕竟我们学的是成佛之道,现在我有时间、有精力,我可以学习大乘佛法,而且学习大乘佛法,学菩提心可以说是往生四因之一。学空性,也可以相合于实相念佛,念而不念、生而无生的境界才可以契合,契合之后它本身也是相合于净土之道的。

所以像这样我们学习完之后,最终会成佛,最终会登初地,它也有这么多品位,所以我要学大乘道,我要学空性,力争我在净土当中有更高的品位,更快可以成佛。如果了知这个,他可以学。即便不了知这些学法,假如能够把这个念到底的话,也可以。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假如我没有学这么多经论,我的智慧不深入,有可能我在念佛的过程当中,生起了烦恼,生起了不想念佛的心,或者其他人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的时候,很有可能动摇我念佛往生的决心。那么这时候我没有其他的智慧可以对治,很有可能就退失,很有可能这个佛号就念不到底,念不到底可能连最低的品位都达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为了让我们更保险,学习大乘佛法,学习更多的经论,是为了辅助我们在念佛的道路上面走到底、走得究竟,有这个必要,我们也是需要学习,学习更多的佛法智慧。

所以不管是从获得更高品位也好,还是为了帮助我们把念佛的路走到底,中间不要出现这些退失的因缘而学佛法也好,其实我们在念佛的过程当中多学佛法,本身也算是可以往生的一种资粮,一种助缘。从这方面讲,如果可以多修资粮,我们就多做。如果说我一句佛念到底了,有可能是什么?有可能是真正的信心,但也有可能是一种懒惰,反正我可以一句佛号念到底,其他可以学的就不学,可以修的就不修,有可能是一种懒惰的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佛号能不能念到底?我们也不好说。

所以,我们只能说综合这些因缘来看时,虽然我有决心往生极乐世界,我就是念佛。但是也有必要多学一些佛法的智慧,来辅助我坚定念佛的决心,念佛时更加契合于念佛的思想,契合于阿弥陀佛的本愿,契合于修法,出现障碍的时候,出现分别念的时候,出现烦恼的时候,我有一种能够对治它的智慧,让念佛的决心不退失。从这个角度考虑,学习《入行论》、学习空性、学习大乘佛法是完全有必要的。(生西法师《入行论》答疑)

问:有的道友对一生修持念咒,特别有信心。一生以这种方式修行,可以吗?适合吗?

答:从原则性来讲,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很多修行者也是一辈子修一个本尊、念一个本尊的心咒,念到最后就相应、获得成就。这种情况印度、藏地、汉地都很多。汉地很多人一辈子念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嗡玛尼呗美吽。藏地一辈子念观音心咒、文殊心咒这些的也非常多,所以原则性来讲绝对是可以的。

但是能不能够坚持一辈子要考虑、观察。有些时候我们发愿时,只要我把一句心咒念到底就可以了,但关键前提是要能够保证一辈子念到底,中间还会出现很多违缘障碍,自己的分别念、外面的恶友、环境这些方面都要去考虑的。

一方面我们鼓励一个心咒一个佛号一辈子念到底,这一定是可以成就的,一门深入可以。但是在过程当中尽量多学一些教理,多学习教理,这样内心当中的智慧比较深,当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教理去对治;当遇到其他邪说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被染污。所以,多学教理就是不断辅助我们能够把一句佛号、心咒念到底最好的帮助。

所以到底行不行?这个是可以的,但还是鼓励、建议在念一句心咒的过程当中,多学一些佛教的教理,这是非常好的。(生西法师《如何礼佛》问答环节)

问:想显密都修或者禅密都修,现在有一些困惑,广闻多学和一门深入这两种说法如何理解,有没有冲突?

答:广闻多学和一门深入这两个是不矛盾的,但要看是什么样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广闻多学,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一门深入。

比如说一个人只是想自己好好修心,不需要去传法、不需要去弘法,这样的话没有广闻多学也没关系,他一门深入、自己好好修就可以。一门深入的意思是什么呢?比如修净土法,念佛是一个非常好的一门深入的方法,但是净土法也有涉及到其他大乘佛教的内容,比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个因素,其中一个是发菩提心,这个里面也有菩提心的修法,所以一门深入中的一门里面包含了很多其他的法。有因有缘才有果,但一个果的形成,不是单单只有一个因或者一个缘,如一朵花需要种子、时间、空间、温度、湿度、土壤,这么多因缘都具备了以后才可以长出一朵花。同样,一门深入的里面并不只有单单的一个法,也有一些其他的法,它们相互和合,最后发挥作用。所以一门深入是很好的,但一门的意思并不是完全不需要其他的,但是不需要太多太多。

第二种人是要弘法的、要讲经说法的,就必须要广闻多学才可以。个人的修行可以一门深入,但是弘法的话,可能不一定天天讲一个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多学一点比较好。

因此针对两种不同人的需求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并不矛盾。(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为什么很多大德都强调系统学习佛法,一门深入修法不行吗?

答:从佛教的观点看,内心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所以修行要从内心入手。不仅佛教,世间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比如你对某件事特别欢喜,以欢喜心去做的效率就特别高;如果心里没有欢喜心,即使身体和语言在造作,效率也不会高。

要产生内心的力量,就一定要对佛理生起定解。宗喀巴大师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只有通过智慧对教理生起真实定解,才会引发不可劫夺、不可退转的信心。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该系统地学习佛理,这样才能生起真实的定解。我经常想: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真的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对佛法产生真实的定解,就会变成佛门的教条主义者,做什么都只是形式而已,内心没有被佛教的真理感化,只是在形象上做一些事,这样确实意义不大。(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佛说阿弥陀经》)

问: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专修金刚萨埵可不可以?这对现世和未来有什么好处?

答:修金刚萨埵当然很好,但不应该只修一个,其他什么法都不修,这样的念头不合理。若能在不排斥其他法的同时,着重修持金刚萨埵,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此外,通过修金刚萨埵净除罪障后,还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度化无量众生,这种发心不可缺少。若能如此,即生中可以清净一切罪障,来世的生生世世中,也能以金刚萨埵的愿力来利益无边众生,暂时、究竟都有很大的功德!(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我是一个初学者。汉传的禅宗讲见性成佛,藏传讲即身成佛。但我们离藏地比较远,学习藏传不是特别方便,如果修汉传的禅宗等宗派,是否有机会在这一世成佛?如果我们发愿这一世成佛,是不是只能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后再修行成佛?

答:记得以前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在依止上师的第一天,就跟上师说:"请您恩赐衣食与正法,愿我这一世成佛。"上师回答:"衣食和正法不能全部给你,二者只能任选其一。如果你选择我赐予正法,这一世能否成佛,主要还是靠你自己。"后来,米拉日巴选择了正法,一生中历经千辛万苦,特别特别精进,最后获得了金刚持如来的果位。

所以,你能不能这一世成佛,关键还是看自己。假如你把世间的一切抛之脑后,精进修持的话,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这一点,看看古往今来很多大德的事迹就知道了。

其实,不管是密宗、禅宗、净土宗,其究竟教义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要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习二种资粮,最后现前色身和法身的果位。尽管祖师大德所开创的法门不同,但结果都是殊途同归。

对现代人来说,佛教的真理无懈可击,对人类的很多困惑,也有非常圆满、非常完整的答案,不学就太可惜了。当然,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也不能把它当成一种消遣,或者用自以为是的眼光去研究,而应该先把自己内心的错误思想倒空,然后再装进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对佛教有全面、真实的了解,而不会被很多邪见污染。(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您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需要正面回答。这一世是先修净土往生,然后再修行成佛;还是可以直接发愿今生成佛呢?

答:呵呵,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这要看你啊。解脱依赖于自己,我已经正面回答了,但你没有正面理解我的意思。(众笑)(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问:请问上师,既然我们都要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我们是不是只需要修净土法呢?为什么还需要去证悟空性呢?

答:如果选择净土法门,只是念佛就可以了。证悟空性当然是需要了,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就可以证悟空性的。所以念佛的人他也不需要这一生当中证悟空性,不证悟也没问题,只要好好念佛,能够往生,到时候就会证悟的。(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我修行早年很杂,也是盲目迷信,后来看南怀瑾的讲义,才慢慢生起了正信,尔后广泛地读净空法师净土宗的讲义,才算入了佛门,了知发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心是修行的基础。今生解脱唯依净土法门。且修行又简单,信愿持名。所以我选择净土法门。后来,我按净空法师要求,一门深入,专修净土,请法师指导!

答:随喜你修学净土,但是:你所谓的"一门深入,专修净土",你如何一门深入?没有广泛的闻思基础,如何深入呢?那么一门深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正见A)

问:弟子昨天参加我们当地的三时系念法会,然后念佛念得很法喜,刚好一位大德在开示时就说修行要专一,只念阿弥陀佛,不要念其他的啦,念其他太杂了,会障碍往生。

然后末学当下就产生了分别念了,就想,那就念阿弥陀佛就好了,其他也不要念,也不必祈祷上师了。

因为前几天末学每天有念百字明,怀自祈祷文和普贤行愿品、三十五佛忏悔文,遇到事情也会想着祈祷上师。

结果一想到都不念了,只念佛号,结果今天又有一些障碍。

末学的疑惑是:是因为我要诚心诚意投靠阿弥陀佛,有考验了?还是因为之前一直有做这些功课,现在不做了,有障碍了呢?感恩法师慈悲开示!

另外,既然要全靠阿弥陀佛,为何我们还要靠修加行,修曼扎、忏悔咒等等,(本来之前想着学完入行论后报加行)昨晚正想着不修加行了,直接报《藏传净土法》,只念阿弥陀佛,今天障碍就来了,分别念很重,心很乱。

答:《佛说无量寿经》提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这里明确提到,除了念佛之外,修行各种善法,发愿回向,一样能够往生净土。总而言之,即使是那些专修念佛的行者,也应该对所有的正法、宗派保持恭敬心,不可以诋毁,否则可能会造下谤法的恶业,而谤法恰恰是往生净土的最大障碍,《佛说无量寿经》提到:【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如果说除了念佛之外其他法门都不能往生,那就等于在谤法,而且诽谤了阿弥陀佛的 19. 20大愿,也是谤佛。净土宗当中第六祖永明延寿禅师,每天有一百零八种功课,包括念诵各种经文、咒语等等,也就是说,在净土宗当中,既有示现专念佛号的大德,也有示现修持多种法门的大德。作为普通凡夫,我们很难保证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都在专心念佛,我们可能要上班、工作,如果是学生要上学,在过程当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心思考,做很多分析等等,如果说只要做念佛之外的事情就是夹杂,就不能往生,那么上班、工作、上学、做作业算不算夹杂?如果不算,不会障碍往生,那么为什么读诵其他经典,念诵各种咒语、闻思各种经论算夹杂?会障碍往生?无论专心念佛还是修各种法门都很好,好好回向发愿非常关键。如果佛法都没有人学,那么可能逐渐会灭尽,如果没有闻思的正见,自己可能会退转(有些人想一心念佛却念不下去,有各种怀疑、障碍)。好好闻思可以让我们具足正见,增上出离心,菩提心有助于往生,也有助于提高往生的品位,而且会让我们有能力帮助其他的人,遣除世间人的疑惑,帮助更多的人进入佛门。

有些众生适合只念一句佛号,但并非所有众生都适合,否则为什么佛陀要宣讲那么多法门,难道佛陀讲其他法都是多余的吗?如果你的根基无法通过只念一句佛号解决问题,又不让你修其他法门,那就是在断你的法身慧命。有的众生喜欢吃馒头,有的众生喜欢吃米饭,有的众生喜欢吃各种食物,你喜欢吃哪一种,自己吃就行了,为什么要阻碍别人吃自己的食物呢,为什么要强求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样呢?(正见C1)

问:弟子一心盼望命终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时,有些大德说,现在末法时代,修别的法门都要断烦恼,只有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伏住烦恼即可。弟子自认根性下等,要断烦恼很难。因此弟子想先学习加行,消业积福,再学净土法门。但是弟子看《慧灯之光》上说,应该先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然后再选择修显宗或者密宗,但是密宗成就更快。密宗虹身成就的报道,弟子在网络上查看过一些,毕竟是修行人中的少数。但是居士中老婆婆、老爷爷念佛往生倒是看到不少。弟子就很迷惑,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往生西方最有把握的。请法师赐教。

答:【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以上是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当中的三者,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无论是专心念佛,还是通过修行各种善法回向往生,都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世界。密宗确实很殊胜,除了相关记载当中的成就者之外,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成就者。具体要看个人的缘分,一方面如果要学密宗也要努力守好誓言。个人建议即使没有正式修行密宗,而相关大乘佛法的闻思基础有条件还是尽量积累一些,例如出离心,菩提心,因果取舍,空性见解等,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懂得取舍,少造恶业,提高往生的品位,一方面在今生当中也能够有能力帮助身边的许多人。(正见C1)

问:因为原来参加过东林寺净土宗的学习,现在又到网络组来学习,一位净土宗研究生班的师兄批评她,说既然念一句佛号求净土了,为什么又来学这些?建议该学员退出所报的班。这位学员很困惑。请法师慈悲开示,怎样引导她?

答:首先那么多经论,如果说没有用处,那本身是在谤法,而谤法是往生的一大障碍,如果不需要这些经论,那佛陀为何要宣讲这么多经(佛菩萨是不会耽误众生的),菩萨为什么要造这么多论(如果诋毁这些经论,那等于间接诋毁了佛菩萨)。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这是《无量寿经》当中提到的,修行种种善法可以往生。如果有了闻思修的见解,积累了资粮,清净了罪障,那很容易往生,而且今生当中就可以对治各种邪见和烦恼,也不会被邪见所动摇,而且能够帮助很多有缘众生获得利益,无论是自利利他都有很大的利益。如果没有足够的正见,许多时候很难安下心来专心念佛,而且可能动摇,遇到因果取舍的问题也很难把握。而且即使她打算将来一心念佛,那么花一段时间系统闻思,对其将来念佛肯定是有帮助的,有了菩提心的摄持念诵一句佛号超过以自私自利心态念许多句。而且有了大乘的见解,以殊胜的境界来摄持念佛,也会有助于提高往生的品位。今生修学积累的越多,往生之后的起点也就越高,成就也就越快。(正见C1)

问:弟子这里修欢喜净土者甚多,但是发现常年中都在争论一个问题,基本认为一般人只有依靠善导大师所倡导的专修才能往生,如果夹杂其他非净土的经咒等。甚至参与管理寺院等的,则可能就认为是杂修。道友们心比较诚,但是弟子觉得在这个方面感觉理路不甚明白。电脑查阅后发现原来确实净土法门有好几种说法——专修、圆修、杂修。弟子想请教一下法师,什么叫专修,什么是圆修?还有如果说修习净土是有这两种方法的话,那什么样的人适合专修,什么样的人适合圆修?专修方式的修习要点是什么?圆修,是一般人可以修成功的吗,其修习的要点是什么?

听说专修和圆修对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 18. 19所摄两条大愿,是吗?因为这些争论,弟子作为负责人,自己没有能力解释,简直头痛死了。而且自己也在抉择,既然专修、圆修是对应根基的,那自己怎么辨别自己适合哪种修法?祈求法师能有空时给予明晰开示。

答:《佛说无量寿经》提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这里明确提到,除了念佛之外,修行各种善法,发愿回向,一样能够往生净土。总而言之,即使是那些专修念佛的行者,也应该对所有的正法、宗派保持恭敬心,不可以诋毁,否则可能会造下谤法的恶业,而谤法恰恰是往生净土的最大障碍,《佛说无量寿经》提到:【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作为普通凡夫,我们很难保证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都在专心念佛,我们可能要上班、工作、如果是学生要上学,在过程当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心思考,做很多分析等等,如果说只要做念佛之外的事情就是夹杂,就不能往生,那么上班,工作,上学,做作业算不算夹杂?如果不算,不会障碍往生,那么为什么读诵其他经典,念诵各种咒语,闻思各种经论算夹杂?会障碍往生?无论专心念佛还是修各种法门都很好,好好回向发愿非常关键。如果佛法都没有人学,那么可能逐渐会灭尽,如果没有闻思的正见,自己可能会退转(有些人想一心念佛却念不下去,有各种怀疑、障碍)。好好闻思可以让我们具足正见,增上出离心、菩提心有助于往生,也有助于提高往生的品位,而且会让我们有能力帮助其他的人,遣除世间人的疑惑,帮助更多的人进入佛门。(正见C1)

问:假如有两个人,一人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事,做慈善事业,帮助别人上。另外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只在家里专念阿弥陀佛。这二人哪个更容易往生?

答:如果具足信愿,都必定能够往生。前者与第十九、第二十大愿直接相应,后者与第十八大愿直接相应,都是有教证依据的。(正见C1)

问:在【次第闻思修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抉择【广闻博学和一门深入】?

答:如果有能力,可以先广闻博学,打好正见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因缘和信心等,一门深入进行修持。许多时候,一门深入需要基础,比如我们要了知,选择哪一门?怎样深入?深入到怎样的境界?等等,都需要有正见摄持。如果没有正见,有可能变成盲修瞎练。

如果自己有相关的因缘,具有足够的根基和福报,也有直接一门深入的情况,这种情况不排除。而在许多情况下,会建议,先进行广大的闻思,然后按照次第修行。(正见C1)

问:佛陀说末法期众生由净土而解脱,在修完五加行之后,是否应重点修藏传净土?

答:看你的因缘,如果有缘分和信心,无论修持什么法门的同时都可以发愿往生净土。(正见C1)

问:跟着上师我们学习了药师佛、莲师、金刚萨埵等,还有每次学院组织法会,我们又念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等咒语。这种学法对吗?杂乱不?还有我们今天皈依这个菩萨,明天皈依那个,最终会往生到哪里呢?

答:如果信心清净不会有问题,不同众生有不同的根基有些众生可以同修修多种法门,有些众生专修一种法门都可以。无论怎样,你都可以回向往生净土成佛,诸佛也会接引你,按照你的善愿加持你往生到你希望去的净土。(正见C1)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量理宝藏论》讲记第4课:【有些人认为,只要一门深入、精进修学就可以了,学这么多推理方面的学说,只有增加分别念而已,对自己的修证无有任何益处。千万不要这么想!如果只是增加分别念,那佛经中也不会如是地强调,传承上师们更不会如是地重视了。实际上,修学总的五明有非常大的利益。其中因明学的作用,是通过正理的途径使自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正见;也就是说,学习因明的结果,就是产生没有任何杂染的正见。这样的修学方式,在佛教当中也是不断地被提倡,佛陀在经中这样讲过:诸比丘、诸智者,应该像真正的纯金是通过砍断、焚烧、磨炼,这三道工序加工才得到的一样,对我的教法,也应该再三、详细地去观察;不应该因为我是佛陀,就以恭敬心来接受。意思是说,世间上任何一个学问,都应该通过因明的理证来观察。不要说其他的论典,就是对自己宣讲的经典,佛陀也是说,对我的教法,你们也应该通过理证来进行推断、探索,如果从中发现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道理,你们不要接受;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世尊说的,我们一定要恭敬它,一定要接受它,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在哪一个教法当中有真理,我们就应该恭敬它,并接受它的真理。关于这方面的道理,佛陀在经中也做过如是的宣说。这些教证非常重要,虽然所有的教证,要全部记清楚有些困难,但是希望在座的各位,应该把宣讲为什么要学总的五明以及分别之因明的这些教证,一定要掌握,一定要记牢!】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1课:【净土法门虽然非常殊胜,但也不能只学这个法,其他的法全部排斥,这种做法是没必要的。众生的根机不尽相同,一门深入是可以的,但也不能排斥其他法门。佛陀的教言无量无边,其加持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对这些法门产生信心、进行闻思修行,则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成就。】

益西彭措堪布《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所谓"十倍高效法",《阴符经》里的有一句名言:"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这是讲高效的方法。盲人耳根特别敏锐,因为他的心没有分散在色法上,所以声音听得非常清晰。聋子的眼光很锐利,因为他的心没有分散在声音上。"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把力量集中在一个根源上,绝对切实有效地去用功,效率就会比过去提高十倍。如果能"三返昼夜",也就是持之以恒、精勤不断地绵密用功,效率就会提高一万倍。

也就是针对一个主题,要不断地用功。比如参禅人选取明心见性作为成道的关键,所以他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这一点。净土人求生净土,也是一心阿弥陀佛,力求此生得佛摄持,顿时登到不退转地。这都是采取"一门深入,击中要害"的方式来行道的。同样,我们修前行也要这样重点突出,专心致志,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就会比过去提高很多倍,我们暂定为十倍。这个十倍的提高,是需要每个人在自身上努力做到的,而不是喊口号。如果你不能相应地做改善,不要说十倍,就连一倍也不能提高,只能是退步。

增效的方法具体来讲,正面要把握六字诀,反面要远离六字违品。"六字诀"就是:"专、勤、坚、久、广、深";反面的六个字是:"散、懒、软、短、狭、浅"。我们要一一认识到正反六个字的涵义,而且要在自身上努力实行,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否则就仍然是过去低效、无效,甚至反效果的情况。这一点大家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专":总的说就是专一地修前行,不散在其他地方;细分上说就是专一地修十三个部类的法;再细地说,就是十三个部类里,每一部类要求修法的项目上;再细一点就是每一次抓一个重点。这样心思不浮散在别的地方,就会越来越敏锐,而且有击破的力量。

"勤":是指用功非常地勤奋、勤快、勤作。也就是对着这一个方面,不断地去闻去阅读;在思上就是不断地缘这个方面多多地想,与人多多地讨论;串习这一个项目的时候,十次、百次、千次地去做,这就叫做"勤"。用功很精勤之后,自身就开始变得熟练掌握,而且熟能生巧,逐渐它就化成了我们心里的东西,变成新的系统、新的运作,举心动念都是这样的方式,时时处处都是佛法。这一切全部要靠"勤"字来完成,只有勤才能达到量。

"坚":由于这任重道远,是一条非常长的路,要一步一步地前进,所以在这个期间志愿不能改变,任何顺逆境缘都没办法夺走,有一个很坚固的心。什么样的电视、电影、小说都没办法夺,各种世间的邪友、邪团体没办法夺,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别人的说法看法没办法夺,各种炫人眼目的活动没办法夺,各种相似的东西没办法夺等等。他的心不会转到别的地方,这就是志愿坚固。由此他能一心一意地行道,排除万难,任何时处都会把握前行,这要用坚的力量来保持。

"久":是说修法越久越好,越老越好。不是只想修一个月、三个月,根本不做这种打算,而是尽一生的心力来修,这样就走得非常稳。这个人的确是长年如一日地精修,心依于前行法,依到贫,依到死,在任何处都要修,长久地修,甚至百年如一日不变心地修。

"广":由于前行是大的原则,每个地方都需要我们突破,而且它有很多要诀,这上面要扩大化地来修。譬如谈到暇满,它不是简略化的东西,光是体性就有三十四条,八暇、十满、八种骤生缘无暇、八种断种心无暇。对这三十四个,方方面面都去观察就是广,这才知道什么是暇满。再说难得,也是从因、从喻、从教言方方面面去体会。或者说义大,在现前的增上生、究竟的决定胜方面具有何等的大义。如此等等都叫做"广"。然而它收摄起来却是一个要诀、一句心里话、一个要点,这就叫做"深"。所以有"广"才有"深"。】

生西法师《中观宝鬘论》笔录第48课:【法王仁波切以前讲过,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对于任何宗派平等地应该结缘,有时候说平等结缘,或者说学习的时候可以平等学习,不应该诽谤,不应该诋毁排斥,但是在修学的时候应该以自宗为主,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否则为什么说我们对所有佛法都有信心,那么是不是对所有宗派都要修学呢?

每一个宗派讲的侧重点都不相同,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宗派讲的法都去平等修习的话,我们就很难在一生当中或者最短的时间当中,通过了悟佛法而修证。法王仁波切教给我们的方式是,小乘也好,显宗也好,密宗也好,对于所有宗派的教义都应该了知是佛语,是解脱的方便,自己学习后对于打开思路、遣除怀疑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在了解之后,着重修持的应该是自宗的观点和教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一门深入地修行,在短时间当中才可以了悟观点而进行修证。】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没什么放不下》:【在虚云老和尚的一位亲传弟子的慈悲摄受下,我皈依了三宝,并发心出家。举行仪式的那天,师父慈悲开示:"你要一生出家,永不退转地修行。在广闻博学的同时,一定要一门深入、一心修道。"

师父的话,我将永远铭记心中。想到自己多年来在世海波涛中沉浮挣扎,却始终找不到心灵栖息的港湾,直到今天,才搭上佛法这条妙宝大船,驶离人生苦海,趋向解脱安乐的彼岸,这能不令我振奋,努力向前吗?】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华南理工大学问答——佛教视野中的物质》:【藏地的佛学院,不仅仅是我们学院,哪怕是在其他较小的佛学院当中,也都有人在学建筑、天文、地理。这些内容会不会偏离了佛学院的教学核心?不会的。在藏传佛教的理念当中,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应该广泛地学习知识。这就像世间当中要普及教育,学生们要对各种社会人文、科技知识有所了解。当广泛学习到一定阶段后,那些希望能在某一方面更进一步的人,就可以进入专科班,一门深入。】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维摩诘经》讲记第36课:【当然,"不杂修"、"要专修"是很好的。修太多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法也不行,但若总想着"我只依止一位上师","依止一个宗派","依止一个寺院",也许你会受到"专修"的不共加持,但也就像天天都吃一种菜一样(众笑)。不知道我这个比喻合不合理,但我的确觉得各教派之间,没必要将自宗的疆域规划得特别狭隘。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关于刚才讲的"毫无保留"的重要性:传授佛法时,无论对什么样的众生,我们都应持开放的态度。从佛教自身教义来讲,只要是众生,都可以听闻佛法,没有必要对某些人特加排斥。

大乘佛法的思想是非常广阔的。我们以后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心量和境界是关键。不过,我自己刚来喇荣的时候,思想境界就有些闭塞,听到有人引用其他宗教的教言时,还是有点排斥。但后来去了一些地方,见了很多人,去过不同的宗教场所之后,观念也逐渐有所转变。

在整个宗教领域中,不管是藏传佛教徒还是汉传佛教徒,都是极其狭小的一个群体。哪怕把所有佛教徒放在一起,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在世界人口范围中寻找一个佛教徒或是藏传佛教徒,无异于大海捞针。即便如此,我们还要在中间拉宗结派、亲疏取舍,不能不说令人痛心!

有些上师对弟子非常执著,一会儿不见就担心起来:"哎,他跑到哪里去了?"要么伤心,要么痛苦,要么就生嗔恨心,其实毫无必要。当然,如果他在弘法利生上能起到一些特殊的作用,那对他稍微"自私"一点,尚情有可原,除此之外,就大可不必。弟子不应该对上师生嗔恨心或贪心,作为上师,为了"保护"弟子而大动干戈也没有必要。

作为大乘佛教徒,无论是对师徒关系,还是自己所修的法,都应有一种信心。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讲的,不应把所有的法混为一谈,而应一心专注,将与己最有缘分的宗派作为终身修行之所依。比如,自己是南传佛教某派的修行人,就将其当作终身修持的法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其他学派的教言,必要时,全世界所有高僧大德的教言都可与他人分享。

今年以来,基本上我每天都在微博上发一个教言。它们来自经典、论典,以及印藏的不同教派。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对自己宗派的执著特别强烈的人在转发时,会将其他信息全部删除,只留自宗上师的名字。其用心如何,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人的心态有时也会在这种环境下暴露无遗:"哦,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因为他师父的原因","因为他宗派的原因"......内在情形一目了然,大家在背后也会议论纷纷。

所以,希望佛教徒对其他宗派不要有偏见,否则无法作真正的法布施。大乘的法布施不是这样偏袒和自私的。像刚才讲到的,作为老师,不应"师拳"——就是把知识拳在手里,不交付、不放手。以前我做翻译时,常常在藏文和英语里找不到恰如其分的词汇来贴切地表达,但在汉文唐译的个别译注中,却有明确精准的表述。】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80课:【另有些人说:"念佛要一门深入,其他法不用学,否则就成了夹杂。"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印光大师曾说:"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意思是很明显的,平时并非不能学习其他宗派。况且现在很多净土宗大德不仅弘扬净土法门,还宣讲《法华经》、《华严经》等很多经论,这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所以我们在弘扬佛法时一定要头脑清醒,应该遵循祖师大德的传统,如果没有把握好分寸,很可能误人子弟。诸如此类的罪过,也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忏悔。】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第65课笔录:【上师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一个窍诀性的教言:一切佛法不管是南传的、北传的还是藏传的,我们都要平等恭敬,但在修学的时候,我们选择其中某一支、某一个传承就可以了。比如在对其他佛法都平等尊敬的前提之下,我选择净土;或者我对所有佛法都不诽谤,我选择修持禅宗,选择修持藏传佛法、选择修持宁玛派的修法。自己既平等恭敬了佛法,而且又学到了其他的佛法。在修学的时候,不至于因为对所有的法我都有信心,所有的法我都要修。作为一个凡夫人来讲,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没有条件去修这么多的法。只有在平等恭敬所有的法、有机会尽量听闻佛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某一个法一门深入,这样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是以法饶益的其中一部分。】

周安士居士汇辑《天如老人二十二答问》:【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识得此意,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中峰大师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虽互为阐扬,而修之者,必贵一门深入。故大势至菩萨,得念佛三昧,而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如何判断适合专修还是广学?

问:学习佛法应当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怎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答: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没有太多分别念,信心也非常具足,这种根基的人,即使没有能力翻阅千经万论,只要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依靠自己的愿力与佛的加持力,最终也能往生净土。

那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呢?也不是。有些人对佛教抱有怀疑,甚至经常生邪见,这种人就必须广闻博学,通过学习很多经论,才能遣除他们往生的障碍。

我看到很多弘扬净土的高僧大德,有时候为了相应众生的根基,就强调"一门深入";有时候在不同根基的众生面前,也讲许许多多的经典和论典。

所以,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凡事都一概而论,佛陀就不用广传八万四千法门了,只讲一句"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陀宣说了千差万别的法门,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基不一样。(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神秘》上海复旦大学国学社问答)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2011.6.6微博:【学习佛法应当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呢?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众生的根基各不相同。有些人性格比较简单,信心非常具足,这种人就可以选择一门深入;有些人分别念比较多,甚至对佛教常生怀疑、邪见,这种人就必须广闻博学,以遣除内心疑惑。所以,这不能千篇一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智海浪花》:【沈达飞居士专修净土,对像她这种信愿具足的人来说,一门深入是修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换了别人,比如碰到一个分别念特别多、疑心很大、基础不牢靠的修行人,那再要求一门深入、深切愿行恐怕就勉为其难了。这种人最好还是广泛闻思佛法,积极寻找善知识指点迷津,以求断疑去惑为好,最后再通过实地修行以达证悟本性之目的。有人以一句阿弥陀佛解决了一切,另有些人则需广闻多学,其中因缘当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全体学佛者的重视,这也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宣讲无量法门的原因,也是各大祖师大德巧借各种宗派随机应化的原因。千万不可出自"善良"的愿望,妄图以某种自认为最殊胜最方便的法门去代替、去贬抑任何一个佛陀宣说的正法法门,因为法本无高下,只是众生心有别而已。能治一切疑难杂症的"万金油",过去不曾有,现在、将来也不会有。】

生西法师《如来藏大纲狮吼论》第7课笔录:【信心的确很重要。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没有学很多经论,但是他有天生的、前一世带来的善根引发的信心,他是不会退失的。通过某一个法门,比如说念佛的法门,一门深入地念诵的话,最后就可以有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这些事例在我们的眼前、在记载当中,都是非常多的。这些人前世修行过,所以今生当中比较容易生起信心,他虽然不学其他的法,可能说不过别人,但是他的信心不会退失,这是很大的福报善根。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么大的前世福报引发的信心,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了知了一些佛法道理,知道了有极乐世界的存在,阿弥陀佛的殊胜等等,信心就引发了。

对我们来讲,有信心再加上闻思当然非常好;如果缺少前世的善根,就必须要通过学习很多佛理,来让自己对于修行佛法等方面产生不退失的信心。到底需不需要学很多的教理?这要观待不同的根机,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根机。有些时候说"不需要学很多,只要把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对于一些有根机的人、福报很大的人来讲,绝对可以成立,而且他的信心到死之前不会退失,通过信心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针对很多人来讲,是不是都有前世福德引发的信心?不好讲。如果在顺缘具足的时候,自己心情也好,或者也没有遇到很多说歪理的人、邪知识等等,像这样他的信心就可以保持;如果一旦遇到了烦恼没办法逆转,遇到一些邪说等等,自己没有能够对治烦恼的能力,可能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压制,所以也有很多退失信心的情况。因此,有信心当然非常好,如果没有这样福德带来的信心,我们就要学习经论,这是增长信心的殊胜方便。念佛法门,修持中观法门,修持密法等等,信心都是非常非常重要,很关键。】

益西彭措堪布《极乐教言讲记》:【这样观察下来,你就会清楚,自己的时间、精力等各方面修法的条件都非常有限。如果你还要做无穷的打算,比如你现在已经四十岁了,感觉自己还很有精力,认为未来还有很多年,而且每一年都身心堪能,这样给自己制定了很多的计划。但实际上,你今年学学这个法,明年修修那个法,这样几年下来,就将近五十岁了。到那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心力各方面都不行了,但是根本上仍然什么也没得到。所以大家不要以极有限的人生做无穷的计划。要在这里选择一个这一生真正能把握得住,能用得起来,而且临终时决定管用的法门。

尤其是作为一个在家人,更应当把握住菩提道上真正需要的几个要点,然后在实际当中尽量行持。譬如,在断恶行善方面,就要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守好基本的五戒,平时努力做个好人;还有就是随分随力地发出离心和菩提心;再掌握一些空性的见解、如来藏的见解。这样之后就要选择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修法,在这上面一门深入的专学专修。学密法的人在自己的修法当中,也可以将修弥陀净土作为重点。或者安排一种兼修的方式,选择一位西方本尊,持弥陀心咒,或者兼持弥陀名号等等。

我们常常讲,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条件,用在不同方面,结果完全不同。选择正确、适合自己的修法,才能有好的结果,若是不合适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后果。所以,首先你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精力、时间、智慧、因缘等各方面的条件,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做一个理智的评估;这样之后,你要确定一个切合实际,又非常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你就要一门心思,步步踏实、稳打稳扎地行持下去,这样到最后你才能不落空。相反,如果最开始没确定适合自己的法门,今天学这个没学通,明天换那个又没学通,到最后满脑子剩下的只有一些没消化的佛学知识,结果对自己也失望了,甚至会对佛法退失信心。】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第68课笔录:【作为初学者,刚刚进入佛门,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精力应该放在佛法的学习、修行上,因为他的时间、精力有限,见解也有限,所以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佛法的闻思修上,等到见解、修行稳固之后,其他的知识也不会影响他了,就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学识,掌握更多的利益众生的手段,让自己圆满更多的资粮;第二个阶段,对于已经有了力量、修行有素的菩萨而言,应该多学五明。上师在讲义当中甚至强调,到达一定阶段的时候,还要学习外道,了解外道的见解,从而了知如何接引外道进入佛法的修持。并不是所有的佛子,完全不分初学还是修行有素的菩萨,学佛法的同时一律要学外道。综合不同论典的观点:初学菩萨基本上应当一门深入学习佛法,学有所成之后应该通过学习五明进而积累资粮、救度众生。这可能是菩萨和上师在宣讲这个内容时的密意,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

无论专广,不可诽谤排斥他宗(法)

问:既然藏传佛教每一个派别都如此殊胜,是否所有的藏传佛教都需要学呢?

答:当然不是。选择哪一个教派都可以,确定以后一门深入地修学,都可以成就。当然,即使不学其他教派的法,也绝对不能贬低其他教派,这个问题一定要理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自从藏传佛教传入内地以后,学习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人都有,然而,其中有少部分居士却一味抬高自己的教派而贬斥其他的教派,上师与上师、弟子与弟子之间相互排斥。这是极其严重的错误!

上面我也讲过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教义以及最终修法都是一致的,并没有任何矛盾。因此,学藏传佛教的居士之间更不应该有任何不团结的表现,万万不能执著这样的派别之争。(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藏传佛教简介)

问:弟子是在汉地,最近看了堪布关于《21度母赞》的讲记,堪布说能在汉地弘扬度母法门。弟子有一点担心,现在法门这么多,汉地人比较忙,弟子如果弘扬度母法门,会不会让其他人认为是杂修,博人眼球而与度母法门结下恶缘?

答:众生的根基不同,需要不同的法门来度化,正因为这样,佛陀才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不需要这样,那佛陀不会这样做,佛陀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法门很多,弘扬很广是好事,如果留存的法门越来越少,那佛教也可能快要隐没了,在汉地佛教兴盛的唐朝,很多宗派都同时存在,比如禅宗,净土宗,华严宗,天台宗,律宗,法相宗等等,我们都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入百千万陀罗尼门",有能力学习各种法门是很好的,如果自己没有因缘学习很多,看到别人有能力学习很多的时候也应该随喜。不应该诽谤,净土宗第六祖永明禅师,每天做108种功课,那是"万善同归","圆修",是非常值得随喜的。只要我们发心清净,善巧弘扬,不应该因为别人可能诽谤而随便中止,否则,不仅仅是度母法门,你弘扬各种法门,如果有人诽谤,你是不是都要中断呢?如果外道诽谤整个佛教,是不是你干脆就不要弘法呢?即使和菩萨结恶缘,最终也能够获得解脱,好过无缘。(正见C1)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心灵的诺亚方舟》:【这里学净土念佛的人比较多,希望大家不要以杂修为借口,诽谤藏传或其他传承的佛教。要知道,佛教各派圆融无违,全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谁修持善法、积累资粮,谁就能获得解脱。汉地的憨山大师也讲过:"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证。"这句话大家要记清楚,如果既放生又念佛,获得解脱才有把握。否则,只是一味地提倡念佛,什么善法都不做,甚至只维护自己的宗派,排斥其他甚深的佛教传承,这样不但得不到解脱,反而可能会堕入恶趣。因此,为了解脱,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大家应当摈除门户之见,共同修持清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