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专题068——三身
目录
什么是三身
三身的关系
答疑
问:请问佛菩萨的法报化三身的关系?
答:法报化三身是一体的,一本体异反体,是一个本体的不同的侧面。
怎么理解呢?对佛陀他自己来讲,假如说佛陀不利益众生的话,佛陀自己安住状态的时候,他自己的如来藏现前的这个状 态就叫法身,佛陀他自己受用的这个叫法身。是自己安住,不观待利益众生,单纯从佛陀的自己的利益的角度来讲,这个叫法身。
针对一到十地菩萨、圣者,针对圣者示现的色身叫报身。这个报身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看得到,平常看不到。我们说这是报身佛像,只是一个表示,平常我们说报身佛像、装饰报身的佛像,这是报身的长寿佛等等,这是一个表示而已。真正的报身,凡夫人看不到的,阿罗汉也看不到,只有一到十地的菩萨能见到佛的报身。
化身是什么呢?佛陀针对阿罗汉小乘的修行者和一般的凡夫人示现了化身,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显现的这个叫化身。
所以这个关系就很清楚了。佛陀自己的自利方面叫法身,佛陀自己安住在法身。观待一地到十地菩萨,菩萨见到佛陀的法身,就见到报身了。一般的众生见到佛陀,就见到了化身。所以是一尊佛,三类不同的心态。佛陀自己就是法身,十地菩萨见到的就是报身,我们见了就是化身。所以没有三个,就一个,三类心识有三种安立。大概是这样一种关系,一本体异反体。(生西法师)
问:化身佛、报身佛和法身佛的区别是什么?
答:法报化三身其实是一体三面,它就是只有一个,没有三个。分成三身主要是针对的对境不一样,或者说它的侧面不一样。比如法身是针对谁的呢?法身是针对佛自己。三身的说法只有佛才有,其他的菩萨都没有。十地菩萨这些全都没有所谓的三身的说法。所以三身的说法,提到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只是针对佛陀,佛陀才有三身。
怎么分三身呢?
1.第一个就针对佛自己。只有佛自己是法身,佛安住在自己的法身 当中。从完全的自利的角度来讲,佛陀有法身。
2.报身和化身也称之为色身。色,是色法的意思,称之为色身。报身和化身是针对弟子,要度化众生的时候显现的一个方面。因为法身无相,我们没办法看到,缘不了,也没办法祈祷它。从这方面讲的时候,如果要利益众生,因为不管是菩萨也好,还是众生也好,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完全安住实相状态,必须要通过显现色身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1.观待一地以上的圣者菩萨,佛陀的法身当中流现出报身。报身给一到十地菩萨讲法。
2.化身,主要是针对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包括声闻、缘觉和阿罗汉。(声闻、缘觉和阿罗汉虽然是圣者,但是还不像菩萨,他们的境界没菩萨那么高。)针对一般的凡夫人和声闻缘觉,示现为化身,因为他们看不到法身也看不到报身,只能够显现化身,用化身跟他们讲法,他们才能够听到。化身是有生老病死的,比如诞生在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是有生老病死的显现的,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的显现,所以他最后要涅槃,主要是以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法,他也托钵,也化缘,也做很多事情。
报身它就一直不动,常住的。为什么呢?菩萨的境界很高了,不需要示现这些了,不间断地讲法就可以了。法身是指佛陀自己。
我们这样理解,菩萨缘佛陀的法身,只能看到报身。我们缘佛陀的法身,只能显现化身。所以这里面只有一个,针对佛它就是法身,针对菩萨就是报身,针对我们就是化身。因为我们看不到法身,也看不到报身,只能看到化身。化身难道是离开法身之外的吗?绝对不是。是因为我们缘不了法身,所以法身显现出化身的样子。报身也是一样的。
这里面所谓的三身只有一个,但是针对三种对境,针对佛、针对菩萨、针对一般的人,显现为三身而已。三种人看一个似乎显现成三种,其实严格意义上都只看到一个。但佛陀是自在的,严格意义上来讲,佛陀他自己就是法身,他如果不需要观待众生,自己就是法身。菩萨只看到报身,我们只看到化身,好像是三个,但其实永远只有一个,是一本体异反体或一体的三面,这方面可以准确理解。在《大乘经庄严论》最后的颂词当中也讲过这个问题。(生西法师)
问:关于法身、报身与化身的问题。有学员问法身、报身跟化身之间的关系,我是这样回答的,不知道对不对。法身,因为三世一切诸佛他们的法身就是一个,是共同一法身。报身,就像是个人修行显现了一个圆满的佛像,比如说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他们都是各自的修证,然后成就了佛果,现证了佛号,也现证了庄严佛刹。化身就是他为了度化六道里面的众生,随众生的根机而现化了种种身相来度化众生。我这样跟他们说不知道正确不正确?
答:这种说法不能说不正确。"法身一味"肯定是对的,但法身主要是,前面我们讲如果从显宗的侧面来讲,法身就是佛陀他自己的境界,不需要观待菩萨,不需要观待凡夫人,他自己的一种完全的现前佛功德的这个侧面,他自己的这个侧面叫法身。报身,前面讲得也对,他显现一个刹土,显现一个身像,这个方面也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个,报身除了自受用之外,它其实还有一种针对于清净的说法,一地到十地菩萨他们能够见到报身,所以报身主要是为了调化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显现了一个清静的、圆满的身相。化身,是在不定的刹土当中示现的,所以当年在印度菩 提迦耶释迦牟尼佛成佛也好,或者显现现在的上师也好,都是可以叫做化身。化身主要是针对不清净的所化,不清净的凡夫,还有一些声闻和缘觉。像这样的话,凡夫人也好,还有声闻、缘觉,他们见不到清净的报身,只能见化身,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化身的所调化主要是不清净的所化,当然它也是在不同的刹土当中示现化身,这方面可以这样理解。(生西法师)
问:现前法、报、化、本性四身的果位表示的是什么?(以上问题在《藏传净土法》第1册第5页,请师父解答,谢谢师父。)
答:所谓现前法、报、化、本性四身的果位是佛果,不过佛果观待度化众生的不同而分为法、报、化三身,而自性身是从空分而言,法身从明分而言,这四身都是一个本体不同的反体。具体内容请见《现观庄严论》。(正见A)
问:法报化身分别指什么?有何区别?
答:法身是佛陀自己的境界,法身无相。佛陀在一地以上菩萨面前所显现的身相是报身,报身可以很广大,可以恒时说法,是有相的;而佛陀在凡夫和声闻等面前所显现的身相是化身,比如三十二相,或者其他各种形象。比如,如果你生活在古印度佛陀时代,你见到了悉达多太子,那就是见到了佛陀的化身,而如果你通过修行获得了一地以上菩萨的果位,在你的境界当中就会见到报身。(正见C1)
问:如何通俗的理解色身、法身、报身?
答:法身是法界实相,有时叫如来藏,是诸佛所安住的境界;色身分为报身与化身,报身是在一地以上菩萨面前显现的佛身,化身是在声闻缘和其他众生等面前显现的佛身。(正见C1)
问:法报化三身之间有联系吗?
答:报身和化身都是法身功德的显现, 从某种角度来说,化身是我们自身的善业和佛陀的加持共同显现的。(正见C1)
问:在娑婆世界坏灭的时候,诸佛菩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法身是不生不灭,那么报身、化身呢,以凡夫的分别念如何认识这一点呢?
答:诸佛自身安住的境界就是法身,菩萨见到的佛是报身,二乘和凡夫等见到的是化身,哪个众生有因缘就会显现化身,在菩萨面前则恒时显现报身。除了有情各自的心之外,没有一个单独的娑婆世界存在,化身是跟随众生的因缘,就像天上的月亮,在地上的水桶里显现月影,当水桶没有的时候,月影去哪里了呢?(正见C1)
问:法报化三身字面意思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答:法身是佛陀自己的境界,报身是佛陀显现在菩萨面前的身相,化身是佛陀显现在其他有情面前的身相。(正见C1)
问:法性界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光明界又是什么意义呢?和明空有啥关系呢?
答:可以理解为究竟示现,如果要详细理解,以后有机会慢慢学吧。(正见C1)
问:请问法师:化身、报身和色身之间有什么所属关系吗?比如有师兄认为,化身包括很多,世间很多不同的形象都可能是佛陀的化现,而色身只包括由父母精血及四大组成的身体,所以有师兄认为,化身包括色身,这种说法正确吗?另外还有师兄认为报身也是色身的一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那报身和色身之间是否存在所属关系?
答:报身和化身都属于色身,因为法身是无相的,报身、化身通常来说都是有相的。佛陀具有法身和色身,色身可以分为报身和化身。(正见C1)
问:众生本来具足佛陀之二身,是法身和报身吗,我们的法身和报身在哪里?
答:法身超越形象,无来无去,超越时空,也谈不上"在哪里",因为"哪里"就暗示了在空间当中的某个地方,事实上,法身已经超越了空间,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法身遍一切处,就在这里。报身,有时指的是佛陀在菩萨面前显现的身相,报身是法身当中流现的,因为你本具法身,也可以说本具报身。或者说,显现报身的能力。(正见C1)
问:有没有可能只有法身佛,没有报身和化身佛的情况?
答:不可能。(正见C1)
教言
哦巴活佛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现观庄严论释》第8品:【
己一、总说具三特点法身之本体:
能仁自性身,得诸无漏法,一切种清净,彼自性为相。......
己一、总说具五决定之报身本体:
说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性,受用大乘故,名佛受用身。......
己一、认清具五特点化身之本体:
若乃至三有,于众生平等,作种种利益,佛化身无断。......】(详细内容见哦巴活佛注疏《现观庄严论释》)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真正的大圆满,其空分是法身,明分为报身,二者圆融一味即是大悲周遍,也即化身,如此三身无二无别之本性承许为大圆满的殊胜境界,于此境界中没有有、无、二俱、二俱非,远离四边之一切戏论。有关这方面,麦彭仁波切在《三本性论》中通过辩论方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抉择。】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在佛法看来,三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禅宗当然也同样认为,只是未广说、明显说而已。】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 《莲师金刚七句略讲》第2课:【诚如《莲师略传》所言:"极乐世界无量光,普陀怙主观世音,达那够夏莲花生,外形虽显三身相,实则无二也无别。"极乐世界无量光佛、普陀山怙主观世音菩萨与达那够夏的莲花生大士,三者在外相上虽然不同,但实际上无有二致。又云:"法界刹土普贤王,密严刹土金刚持,菩提伽耶释迦佛,与我莲师无别成。"法身界中的法身普贤王如来、密严刹土的报身金刚持、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这三者与我莲师无二无别。】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二十一度母赞释》第6课:【顶礼天王所敬母,天人非人咸依止,披甲欢喜之威德,遣除争斗与恶梦。
大家应该清楚,度母在法身层面是普贤佛母,在报身层面是金刚亥母或者金刚瑜伽母,在化身层面是妙音天女或者吉祥天女,三身在本体上是无二无别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三戒要解》第1课:【"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藏文中的题目比较长。意思是说,心的自性本来任运自成圆满具足三身的一切功德,这就是诸法之实相。】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释》第4课:【能表示法身的四法:
自性受用身,如是余化身,
法身并事业,四相正宣说。
对于这一颂词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我们采取印度圣解脱部论师的观点:以自性身、受用身、化身、法身事业此四法,可以表示八事的最后一事——法身。
若按狮子贤菩萨的观点,则应解释为:以自性身、受用身、化身、法身(包含"事业")四种法可表示法身。但哦巴活佛讲义中并不认为颂词字面可以这样对应,而视之为密意。
密宗中也有特别的四身、五身的解释方法,此处是按照第二转法轮的观点来阐释四身:
(六十七)本性身:具足究竟自利断证三种特征的法性,即是本性身。何谓三种特性?即自性清净、离垢清净,以及一切有漏得以清净。这主要是从自利来讲的。
(六十八)报身:具五决定他利究竟的色身,即是圆满受用身。五决定又名五圆满,即:本师决定,断证功德圆满的三身无别之佛陀;眷属决定,均为得地之菩萨;法决定,无有间断地广转大乘法轮;时间决定,无有三时分别之一时;环境决定,清净刹土。具足此五种决定的圆满受用身,只在登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显现,凡夫众生是看不见的。
(六十九)化身:具五种特点的种种调众幻化,即是化身。五种特点即:色身特点,显现各种清净、不清净的身相;对境特点,十方所有众生;时间特点,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从不间断;果位特点,将众生安臵于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果位;事业特点,以无有勤作、任运自成的方式度化众生。
(七十)法身:以方便调伏所化众生的事业不间断,即是果位法身事业。哦巴活佛把这一法解释为"法身之事业",按照圣解脱部的观点,也是侧重指事业。如果广讲,法身果位会显现二十七种度化众生的事业。】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胜道宝鬘论》第28课:【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当中其实没有戏论,没有戏论的话也就是说大乐任运自成。】
托嘎如意宝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译《赞戒论》:【世俗之身体乃是佛之坛城,如《明界续》云:"本基中现迷乱力,总摄四大之坛城,风脉精华无二中,如来种子字 而住,五轮佛父佛母相,三脉乃为三身性,外即五蕴之身体,内即五毒烦恼性,密即五身之自性,极密乃为五智慧。外即五大种自性,内即五大佛母性,密即五部空行也,极密乃为五妙慧。外即五轮之本性,内即五种明点性,密即五种文字也,极密乃五部空行。】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赞戒论讲记》第10课:【"五轮佛父佛母相,三脉乃为三身性,外即五蕴之身体,内即五毒烦恼性,密即五身之自性,极密乃为五智慧。"三脉实际是三身之自性,外即想行识等五蕴,当五蕴不调和时便会产生五烦恼,秘密即是法报化三身、金刚身、菩提显现身五身之自性。从表面看是所谓的五蕴,秘密而言即为五身,极密而言是五种智慧......】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第4节课**:【[在胜义谛中,因为一切法的体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立,所以,如果观察烦恼以及痛苦的本面就可以发现,因为它们首先从何处也无生,因此就是无生法身;既然无生,也就无灭,因此就是无灭报身;既然没有生灭,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中间的住,所以就是无住化身;而(法、报、化)三身体性的无二无别,就是本性身。这些将一切幻相观为(法、报、化及本性身)四身体性的方法,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
在胜义谛中,若以中观宗的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等胜义量观察,一切法的体性也同样无法成立。所以,如果观察烦恼和痛苦的本面,就会发现它从何处也无生,比如我们正在对怨敌生嗔恨时,这个嗔恨源于自心,而这颗心通过里里外外观察,就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找不到产生之处,倘若认识了这一点,就是所谓的"无生法身";石女的儿子没有出生,便不可能死亡,同样,嗔心的本 体没有产生,就不会存在毁灭,从这个角度,可称之为"无灭报身";石女的儿子连出生、死亡都没有,中间就更不可能有做生意、发大财的生活过程了,同理,嗔心之前没有产生,之后没有灭亡,那中间也绝不会有它的安住,这称为"无住化身";法、报、化三身,体性无二无别,就是所谓的"本性身"。至于三身的定义,还有些人认为:法身看不见摸不着,报身有眼有鼻,化身是二者的显现。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解释,且与大圆满"本来清净"中的认识极为相似。在抉择大圆满时,心的本体空性称为离戏法身,显现不灭称为光明报身,显现与空性无二周遍称为大悲化身,三身本体无离无合则为本性身。
我们在生起贪心、嗔心的当下,如果从生、住、灭这三个角度分别寻找,就会发现其本体怎么也找不到,这便是所谓的法报化三身,三身本体无二无别,从这一点来说,又可称为本性身。当明白了这一切烦恼皆为四身之幻相后,这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此种抉择方法,在显宗中是最甚深的窍诀,也即禅宗经常谈到的"烦恼即菩提"。关于认识烦恼本性的方面,《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有一些与显宗不共的窍诀,对于某些利根者,尤其是以前学过大圆满、大中观的人来说,烦恼痛苦产生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其他对治方法,只要依靠这些窍诀,通过观察烦恼的本面,就能直接将其转为道用。
"空护为最上"的解释,加在此处比较合适。此修法在断法中也有,具体是说,我们在值遇违缘、魔障、人、非人等种种损害时,应把自己的身体观为空性,外面的魔怨观为空性,损害自己的方式也观为空性,这就是最无上的护轮,也是在胜义当中将违缘转为道用。平时,有些道友出远门时,喜欢找人先打个卦,算一下是否出门大吉,会不会碰到违缘,其实,如果具备了一些中观的胜义境界,通过一观空性,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已,分别念是空的,外缘也是空的,根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观空性就是最好的金刚护轮。】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24课:【三身自性佛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
六祖继续说:善知识,既然我们已经皈依自心三宝,各个都应该专心致志地听受、学习,我再不断地给大家讲一体三身的自性佛(我们讲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三者,现在在我们的这颗心上面,法、报、化三身也可以从一本体、不同反体方面安立)。怎么安立呢?六祖说,我讲完之后,你们会完全明白三身,依靠自力来觉悟。
[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这一段相当于是灌顶。我们也可以这样,虽然没有真实的传承,但是六祖既然说了,我们每个人如是念诵的话,念三遍之后我们也皈依了法报化三身。这些大圣者、成就者的金刚语言,有不共的能力。
不管怎样,我要为你们讲皈依三身佛,你们每个人跟着我念:依靠我们自己的色身,皈依清净的法身佛;依靠我们的色身,皈依圆满的报身佛;依靠我们的身体,皈依在此娑婆世界中,能示现千百亿化身的化身佛。平时在《现观庄严论》和密宗中所讲的法身、报身、化身,与禅宗里面所讲的稍有差别。以后《现观》讲法身的时候,三身都会讲到,还有《宝性论》 中也讲了三身,与这里的讲法上有点不同,但都是可以的。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汉传佛教的《二时临斋仪》中也是这样说的,与六祖此处所宣说的意义大致相同。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
善知识,我们的色身就像住宅一样。就连小乘也讲,佛的身体、阿罗汉的身体,均以苦谛所摄,不能皈依色身,如果真正想要皈依,应在自心中皈依,将我们的心、本来的法界或者如来藏,作为真正的皈依处。这是世间中每个人都值得皈依的,不是皈依色身,要皈依真正的法身佛。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
如果我们自心迷乱,则根本无法见到内性,而且在外面寻找三身如来,根本见不到法报化三身。正因为这样,接下来六祖说:你们应该好好地听一听,我现在马上要为你们讲认识自身的三身佛。密宗中也是这样讲的,比如说莲花生大士的大圆满见解,法王如意宝的好多窍诀中提到:观自己心的本性时,本体空性是法身;自性光明是受用圆满身;大悲周遍,也就是说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显现于整个世间的部分,就称之为化身。依靠上师的窍诀认识以后,就通达了法报化三身。
这是密宗的说法,但显宗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正如六祖说,去外面寻找法报化三身,就像所画的法身像、报身像、化身像,在我等不清净的众生面前可以用画像来介绍,实际上是在我们的心中安立。禅宗以它的窍诀认识自身的法报化三身,而密宗有密宗的特点,尤其是大圆满。
我并没有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像我一样,但以我个人来讲,可能是传承、金刚上师和自己前世宿缘的缘起,所有的法门中,我对大圆满非常有信心。
有信心的原因:一方面我得过很多灌顶和教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每一个窍诀非常直接,不需要转弯抹角,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宣说。比如法王如意宝《文殊大圆满》的见解部分,一目了然。如果你真的对大圆满有信心,修过加行以后,稍微观一观,其中道理显而易见。
禅宗所讲的法报化三身,也是从心上安立而给大家直指的,虽然禅宗并没有像密宗那样,金刚上师对弟子指点:你的心的光明部分是报身......但实际上也是直指的窍诀。
莲花生大士的窍诀,尤其是智悲光尊者的《大圆胜慧》,去年我刚刚翻译完,这里面专门讲法报化三身的直指法,非常广,与此处所讲的比喻方法不同,但有些窍诀也有相同之处。凡是前辈的圣者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字,很多人都不内观,如果观心的话,其实在轮回中非常疲劳的心性,可以很快的时间中得到休息。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此处"自性"和"自心"是一个意思,心的本来心性,也可以叫自心;或者从法性的层面、万法的本体,也可以叫自性。
这三身佛,从自性中产生,不是从外面得到一个法报化三身。不是我们日夜祈求,最后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了。何名清净法身佛?下面分别宣说,首先讲什么是法身。其实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法身、什么是报身,有些人说法身和报身是他体,包括一些比较出名的学者,也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闹一些笑话,他们可能并没有好好去研究佛教的甚深道理,只是看一些佛书,最后已经成名了, 有了名声以后就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说什么都是真理,但实际上也不一定,如果用经论来衡量,不管智者还是愚者,错了就是错了,而且智者说错,过失更大,别人笑话的声音更大。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
世间上的所有人,心的本来面目、心的本体,都是清净的。万法也可以从自性中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六祖有时候说的是很普通的理念,有时候又是很高的境界,此起彼伏,也是不共的特点吧。】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25课:【
["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六祖对善知识们怎么讲的呢?
[法身本具]:法报化三身中,心的本来面目就是法身,每一个人,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都本自具足,这就是"法身本具"。密法中讲"本体空性为法身"。[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法性空性本来具足的同时,我们每一刹那明明清清的心念,就是"自性自见",这是所谓的报身。密法中常讲"自性光明为报身"。
[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这个本体空性、自性光明的心,于外面散射,出现种种善和恶的分别念,善念是天堂,恶念是地狱,等等,所有善恶的思绪就是化身。密宗中讲"大悲周遍为化身",也就是说:空性和光明无离无合地在众生面前现前,这叫做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 三身,即识自性佛。"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如果我们自己已经认识到了本有的自性,于真实自性中自然安住而修行,功德自然而然现前,这是真正的皈依。在密法中,比如说华智仁波切有三种要诀,是先认识本性,在本性中自然安住、无有取舍,才现前自己本有的果位,这是见修行果,是真正的皈依。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其他的皈依,是皈依我们众生面前显现的肉身像,实际上这就像在不清净的眼前显现的有漏宅舍一样,并不清净,因此不能称之为真实的皈依处。小乘中也是这样讲的。我们学过《俱舍论》,小乘承许皈依尽智和无生智,才是真正的皈依,色身是有漏法的原因不去皈依。经部[提出妨难]:如果佛的色身不是皈依处,那为什么我们对佛身出血,会有五无间罪?
有部宗认为:虽然没有直接损害到智慧法身,但是因为对它所依靠的肉身有损害的缘故,间接对法身有害,所以也会有一些过失。
经部的学人发太过说:我们不能接受。如果你只承认尽智和无生智,那佛陀完全成了智慧,而不是肉身了。这样的话,具戒比丘相续中的戒律,本来是无表色,比丘只成了他相续中的戒律,而具戒的人,不能成为僧众里的所谓比丘了。实际上经部宗认为:不但要皈依佛的智慧,还要间接皈依他的色身,否则不合理。
当然,从大乘的经典来看,不但要皈依佛的智慧,还包括佛的身体、佛的语言,身语意都是我们的皈依处。在这里说色身不是真正的皈依处这一点,是从最了义的经典而言的。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中讲了,如果想以色相 见我,或者以音声求我,此人已经步入邪道,不能得见真正的如来。
真正的如来是什么呢?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真正的佛——引导众生解脱的导师,才是离戏的法身。法性也不是我们分别念的境界,所以,真正的法性、如来,我们世间凡夫不能了达。
就像《宝性论》里所讲的一样,最后真正的皈依处,是如来的法身智慧。很多人不能辨别哪些是真正的皈依,哪些只是名言中的皈依,如果不能了知这一点,甚深的佛法很难了达。我以前讲《金刚经》的时候有特别深的感触,现在很多人没有分开胜义谛和世俗谛、了义和不了义,如此一来,如来的甚深法确实很难解释。
《中论》中也说过:"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如果不知道胜义谛和世俗谛,也就根本不知道佛法的甚深奥义。
现在很多人对胜义谛和世俗谛一窍不通,以这个原因,有时候名言中也不执著因果等的法,有时候胜义中还有不空的法——因果不虚,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存在,等等。说明佛陀的甚深妙法,需要有一定的智慧才能通达。
其实,最究竟来讲,肉身不是真正的皈依处。不过有些禅宗的后学者,在解释《坛经》的时候,并没有这样解释。......
[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我们自己认识了自性法身,才是真正通达了三身佛,也就是自性佛。】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28课:【•僧人智通的公案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
智通比丘, 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天天看《楞伽经》,已经看了一千多遍,经中宣说了三身四智的道理,但他并不是很明白,就到六祖面前,请求六祖讲三身四智的道理。
《楞伽经》在禅宗中也非常受重视。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这个回答的见解较高,是结合本性的一种解说方法。《楞伽经》的功德相当大,藏地也比较重视此经,但是没有像汉地那样重视,当时达摩传讲此经后,二祖开始弘扬,所以在汉地历史上,对这部经典极其重视。......
所谓的三身,本来各个经典和论典都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此处按照《六祖坛经》的思想来解释的话,清净的法身是你的心的本来自性,无生无灭;圆满的报身,是你无生无灭的自性所显现出的不同智慧;世间中幻化的各种显现的千百亿化身是你的行为,也就是说你的一切时间、生活。他的这种回答,与我们平时所讲到的三身,稍微有一点差别。我们以前所讲的法报化三身,显宗和密宗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按照显宗的三身,所谓的法身,不可思议的法界叫做法身,也可以说是我们众生心的本体,但是它并不显现于任何的边,是这样的一种境界。所谓的报身,有圆满的身相,具有五种决定——时决定、本师决定、眷属决定、法决定、处决定。而且真正的报身,是在得地菩萨面前所显现的色身相。《现观庄严论》中讲最后一品"法身"时,讲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圆满相好是报身。所谓的化身非常多,有殊胜化身、工巧化身、投生化身,凡是在众生面前各种各样的显现,包括不清净的众生也能看得到的显现,叫做化身。大乘共同乘中都可以这样承认。
在这里说,我们 的法身就是本性,报身就是智慧,化身就是智慧和本性在世间中运作和游舞的现象。三身也可以这样解释。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按照禅宗本身的思想来讲,不管三身也好、四智也好,一切的法理不能离开本性,离开本性,佛法确实是解释不下去的,这一点,与密法一样。密法讲得深一点,就要落到本体上面,以前上师如意宝即使在讲《俱舍论》、因明或者其他共同乘的道理时,一讲到窍诀,就会逐渐讲到密法中最深的大圆满上,最后上师会讲很多很多的窍诀,已经讲得过头了,好像无法收拾的地步,有这样的时候。所以,一些传承上师讲法讲得比较深的时候,一定会讲到本性上,因为我们尚未通达本性时,于世间上的所见、所闻、所触的一切现象都是迷乱相、虚幻相,现而无实有,如果你真的要去抓住它的根本或者追溯它的重点,就不得不讲本性。
如果离开本性,则无法说三身,即使要说,也只能叫做"有身无智",因为离开了本性的身体没有智慧,智和身不能分开。如果我们通达了三身的本体上是没有自性的,只是显现上有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现象,才可以叫做四智菩提,或者说四智正觉。......下面他用偈颂的方式来阐述道理:
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管是任何一个众生,如果通达自性的本义,就会知道自性本身就具足法报化三身。按照无上大圆满的说法,正在起心动念的这个当下的心,本体就是法身,光明就是报身,此二者无二无别就是化身,其实这是莲花生大士最深 的窍诀,也非常直接,不管禅宗怎么说,密宗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虽然密宗和禅宗不矛盾,但有时候不得不说出一些不同的观点,自古以来传承上师们宣说不同的窍诀时会显出他们不共的特点。有了三身之后就会发明成四种智慧,四种智慧我们下面会讲。】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40课:【《六祖坛经》与密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大家应该知道,禅宗与密宗的大圆满见解比较时,比如说传承上、历史上、直指心性上,还有之前需不需要灌顶和加行等等,有些人说一模一样,其实也不一样。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法身、报身、化身,《现观庄严论》的最后也会讲。三身本来是一体、一身,这种说法,藏传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意趣非常相合,有个别汉传的大德说,这三身是异体的、分开的,这种说法不合理,是说不通的。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这三身如果能在我们本性中自见,这就是真正菩提的因。大圆满中说,心的本体是法身,光明是报身,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是化身,莲花生大士的窍诀和上师如意宝的很多大圆满教言中有。其实你认识心时,法报化三身都已经具足了,它就是成佛的因、菩提的因,
禅宗中也这样讲,但并没有讲得那么深,密法里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地给你直指。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化身本来生于清净的本性中,清净的本性中也经常显现各种各样的化身。殊胜化身也好,种种化身也好,在清净的本体中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