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答疑专题045——一尘中有尘数刹

目录

1. 如何解释、理解"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境界?

2. 此境界是圣者佛菩萨的境界

3. 如何对此境界生起信解并真实趋入?

⑴ 以信心而趋入 ⑵ 以空性而趋入

⑶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现见

⑷ 供养、观想和发愿


如何解释、理解"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境界?

问:佛教讲一个微尘中有很多世界,这怎么理解?

答:佛教《华严经》中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个微尘中有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一般人对此很难接受,其实这没什么不可能,因为世界是空性的,每个法都没有实质,所以一个尘与无数尘的本体没有丝毫质碍,能够相互含摄。如果世界不是空性的,那么一个微尘中,不要说容下无数世界,即使第二个微尘也无法立足。

因此,一旦明白空性的道理,就会知道确实如佛经所说: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显即是空、空即是显。(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学系列问答《穿越千年的智慧》)

问:他们有种说法,佛陀初转法轮讲的是小乘佛法,二转法轮讲大乘般若,三转法轮讲了金刚密乘法,可以这么说吗?

答:从间接的角度,可以这么说。

一般的说法是,三转法轮着重讲如来藏光明和清净刹土,有些道理虽然不像密宗讲得那么明显直接,但以隐藏的方式也宣讲了。包括弥勒菩萨的《宝性论》、龙猛菩萨的《赞法界论》等,也是围绕这点阐释的。

因此,即使没有"三转法轮是密宗法轮"的说法,理解上也应该知道,它所讲的和密法是很接近的。尤其是像"一尘中有尘数刹"等这样的道理,一转、二转法轮中是根本找不到的。(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中国文化书院》现场问答(一))

问:你们佛教也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这难道不相违吗?

**答:这是从净见量的角度来讲的,并非观现世量。关于这个问题,大乘显宗和密宗有众多教证和理证。(**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释量论·成量品广释》)

问:《普贤行愿品》发愿部分中的"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的意思是什么?特别是什么叫一刹、一尘、数刹?

答:这里的刹是刹土、世界的意思,比如娑婆世界是一个刹土。一尘是一个微尘。一个微尘当中具有大地微尘数量那么多的刹土,无量的刹土具有无量的佛陀安住。这是圣者的境界。(正见C1)

问:刹那、刹土在佛法中怎么理解?有哪几种解释?

答:刹那有时际刹那,成事刹那,前者可以理解为一种固定的时间单位,后者可以理解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整个过程。刹土大致可以理解为世界,国土,有比较广大的意思。(正见C1)

问:在名言,"刹那"可以理解为组成时间的"1"吗?"刹土"可以理解为组成空间的"1"吗?"一尘中有尘数刹"又怎么理解的呢?

答:如果刹那指的是时际刹那当中的无分刹那,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最小的时间单位,而刹土许多时候不能理解为最小的空间单位,许多时候是用微尘来对应空间单位,例如无分微尘可以理解为最小的空间单位。在圣者的境界当中,一个微尘(很小)当中可以有无数个世界(刹土)存在,那个境界当中,大小的概念都泯灭了,小中可以包含大。(正见C1)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维摩诘经》讲记第32课:【辽阔的大海入于一个微小的毛孔之中,并且大海并未缩小,毛孔也并未增大,这也是极其难以想象的。《文殊师利发愿经》中云:"一一微尘中,见不思议剎,于一一剎中,见不思议佛。"一个微尘中,可以现见不可思议的刹土;于一一刹土中,亦能现见不可思议无量佛。这与《普贤行愿品》中的"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意义相同。】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第36课:【佛经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也说明了微尘非实有。佛说微尘多,是从名言中讲的,若以圣者的入根本慧定或者离一切戏论的智慧来抉择,微尘的本体都不存在,又何谈微尘众多?经云:"一根发尖端,不可思议刹,各形皆不一,彼相无混杂。"假如微尘是实有,一根毛发上怎么存在无量刹土?正因为诸法是空性,空性中才有不可思议的缘起显现。】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第15课:【《普贤行愿品》也说:"一尘中有尘数刹。"假如不可计数的刹土真实存在,怎么可能全部聚集在一个小小的微尘上面?故而,在迷乱的众生面前可以显现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口,每天通过听新闻、看报纸了解各国状况,再深入一点,还有外星球世界的存在,但从胜义来观察,这些世界是不成立的。】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有些科学家发现一些现象震惊世界,大家就觉得不可思议。例如前几年畅销的《时间简史》,是英国剑桥大学霍金博士写的,当时可谓轰动一时,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霍金博士"还在《果壳中的宇宙》里"告诉我们: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三维的物质世界,但实际上宇宙还存在着多维空间,维数甚至可扩展至十一维。这就说明还有许多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事物存在,我们如今的所见极其有限。这个道理,与《华严经》中提到的"芥子纳须弥,一念遍三千"、"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其实不谋而合。】

益西彭措堪布《教授雷音》第13课:【在妄执的境界里,手掌跟虚空根本不平等,我们在此处只能看到很小的范围,遍虚空界的无数法不可能在手掌里全部显现。但法性里没有这种差别,一切都是自在的。所谓"平等",就是没有差别,一尘中有尘数刹,一身能入一切刹海等,没有大小差别。再者,时间上没有延促的差别,像我们一刹那间不可能见三世,而圣三宝能够一刹那间见无数劫。】

益西彭措堪布《入中论日光疏》——30"究竟佛地":【此清净行随欲转,尽空世界现一尘,

一尘遍于无边界,世界不细尘不粗。

佛陀的此等清净妙行随欲自然而转,尽虚空际的一切世界可以显现融于一微尘、一微尘亦能遍现于无边世界,同时世界既不变缩为细小,微尘亦不变增为粗大,微妙之极。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又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又如米拉日巴尊者为方便调化弟子热穷巴的我慢心而示现希有神变,在一日飘降细雨之时,尊者钻入牛角中避雨,并唱道歌等皆能清晰见闻,极为奇妙的是尊者安住的牛角并未增大,而尊者的身体亦未缩小。如是巨细互不相碍,均各住本性而能随欲示现,故为欲境自在。《华严经》云:"如来一一毛孔中,一切刹尘诸佛坐,菩萨众会共围绕,演说普贤之胜行。如来安处菩提座,一毛示现多刹海,一一毛现悉亦然,如是普周于法界,一一刹中悉安坐,一切刹土悉周遍,十方菩萨如云集,莫不咸来诣道场。"】

生西法师辅导《定解宝灯论》第34课:【前几年和一些道友在讨论的时候,如果见解不圆满,我们观察的时候,很多人也会这样认为。

如果认为这些众生都是佛,比如说一尘中有尘数刹,就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你坐在泥土上,相当于就是坐在佛的头顶上;你走路的时候,就是踩在佛的头顶上。这方面要怎么办?还敢不敢走路,你不走路不行,站在那里不行,坐下来还是不行,怎么样都不行,反正都是站在佛的头顶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实际上这个观点和前面说的众生是佛,众生堕地狱佛也堕地狱是一个性质,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不分实相现相。如果没有分实相现相,就会把现相实相混在一起,这方面就出现了所谓的抵触。】

此境界是圣者佛菩萨的境界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普贤行愿品释》第6课:【一地菩萨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具有一刹那震动百世界、面见百如来、度化百众生等功德。对他们来讲,见到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刹那含摄无量劫并不困难。可是对凡夫人来讲,要见到这些境界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缘这些境界发愿:愿我获得一地菩萨果位,愿我现前此处所说的一切功德。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有些修行人本来是地地道道的凡夫,但因为他们的发愿力非常强,结果即生中就现前了菩萨的境界,获得了度化众生的威力。】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第13课:【当然,如果以净见量来衡量,也即在诸佛菩萨的境界中,一个小小微尘的西方也有极乐世界,那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远近之别了。《华严经》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意谓:在一个微尘中,有微尘数的刹土,在每一个刹土中,有不可思议的佛陀。但这样的境界凡夫人很难想象,只有在学习了《华严经》、《大幻化网》等显密了义经论后才能了解;相关诠解《普贤行愿品》的论典还说,只有在得到圣者的境界时,才能真正明白这样的道理。】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第5课:【大家也要清楚,为什么《普贤行愿品》讲"一尘中有尘数刹"?其实这就是圣者净见量的真正所见。而观现世量只能见尘,尘中的尘数刹则根本见不到。当然这也是量,就像因明所讲的那样,从不欺惑方面安立为量。但相比净见量,这也不算正量,不过暂时只有这样安立,这有点像眼翳者看见黄色的海螺就算见到了海螺一样。如果要求他看见白色的海螺,那在眼病还没有好之前则根本不可能。所以,真正的名言实相,并非我们现在所见的不清净显现。】

益西彭措堪布《定解宝灯论新月释》6:【见一尘中尘数刹,刹那亦能现数劫,诸法实空幻定解,入于如来之境界。

内心对不可思议法性义产生安忍之后,能在一尘之中现出尘数佛刹,然尘未增大,佛刹也未缩小,一刹那也能显现为数劫,数劫也可显现为一刹那,以这诸法本来空性、显现如幻的定解,能入于如来的境界。

如《普贤行愿品》中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足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这在显宗而言,是登地菩萨才能真正行持的境界。

上面讲密乘修行方便中所安住的心性,并非是现基,而是现基幻化的佛智,以此安住后即能了知佛的境界。

如原子分裂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幻化万法中的各种幻化作用,可惜人类把它制成了核武器,但咒藏中还有比这力量更为强大的咒语,瑜伽士因缘成熟,通过念诵那些密咒,即可使核武器失灵,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爆炸悲剧得以避免,而证悟者的力量则更为殊胜。】

益西彭措堪布《入中论日光疏》24——"空性之分类":【如以色蕴为例,在观现世量的分别心面前色法不仅性为变异无常,亦是互为质碍的,比如宝瓶与柱子等法各住自位是互不相容的。然于净见量的境界中,亦有"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等稀有的微妙境相。】

益西彭措堪布《随念三宝经释讲记》(上)第4课:【如是应当了知,佛在因地做菩萨时的一切事业,唯一是以大悲力转入,在果地成佛时的一切事业也同样是以大悲力转入,不会以其他力转入。如是如来每个毛孔当中,十方三世所摄的所有轮回和涅槃的法,能够各各没有错乱、没有任何障碍地显现。而且,虽然周遍虚空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广大得无有边际,但可以没有任何剩余地纳入到一个微尘当中。而且微尘没有变粗,世界也没有变细。

以华严十玄门来讲,这是微细相容的境界,是指在无论如何的微细当中,都可以含容一切法,一尘当中可以含容无边刹海,一毛孔当中可以出现轮涅万法。《普贤行愿品》中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又说:"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楞严经》中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生西法师辅导《贤愚经》第14课:【佛陀是怎样的功德呢?以前讲佛陀正见功德的时候,也是有大小无碍、宽狭无碍的殊胜功德,这里就是宽狭无碍。当时在祁树给孤独园当中显现一个四边各长二百里的宝池,而且大家互相之间没有障碍,一方面能够目睹这个神变,一方面也不用挪动地方,完全是"一尘中有尘数刹"的殊妙神变功德。】

生西法师辅导《中观总义》第8课:【然而,除了真正现前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境界之外,这在观现世量的境界前是极其相违的。

一粒米大到无穷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不可能在观现世量当中存在,"观现世量"就是凡夫人的境界。"一尘中有尘数刹"是圣者的境界、佛的境界,在一个微尘当中具有无量无边的刹土,这和极微可分完全是两个概念。

尤其是针对小乘或者一般人的根机来讲,跟他说一粒芥子当中可以容纳须弥山,是没有人敢承认的,也没有人想得通的。因为他的概念当中,小就是小,大就是大,一个是极小一个是极大,一个极大的东西怎么可以进入到一粒极小的芥子当中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境界是净见量,属于圣者境界,下面还要介绍这个境界。但是在观现世量,一般的平凡众生的境界面前绝对安立不了。】

生西法师辅导《定解宝灯论》第43课:【相续清净的大菩萨就是八地菩萨,他对一碗水可以完全现见是无量刹和佛母。一碗水从世俗的角度来讲,有很多的水尘。"见水一尘",就是在一个水尘上面,也可以现见无量刹土,这是属于净见量。平时对于一尘中有尘数刹都是理解为微尘,或者地大方面所摄的,此处的水也是一个色法,水有无数水尘。在一个水尘上面可以现见无量的刹土。我们看到的是一碗水,你把一滴水拿出来,也还是一滴水,但是大佛子在看一滴水的时候,可以在一个水尘上面显现无量刹土。这就是净见量。】

如何对此境界生起信解并真实趋入?

⑴ 以信心而趋入

问:对我们每天都要念诵的《普贤行愿品》里的这几句话:"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我经常深感困惑: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要理解这些不可思议的佛菩萨的境界、证量,有没有什么方便的窍诀?

答:如果有信心的话,可以理解很多在常人看来无法思议的佛教公案,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米拉日巴尊者与牛角的故事:尊者进入牛角之后,牛角并未变大,尊者也并未缩小。从弟子惹琼巴的视角来看,尊者甚至还能在牛角当中伸缩运动,而他却无法搬动起这只正常大小的牛角,甚至挤破头也挤不进去......

借助于这个公案,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化的比喻以加深对此类现象的理解:如果有个人能坐在米拉日巴尊者的膝盖上、或被尊者抱在怀里而一同进入牛角的话,那么以这个人的眼光来看,呈现在他眼前的绝对是一个可以展开各种自由活动的极大空间;而当那个人一旦从牛角里出来,如惹琼巴一样,从外再看这只牛角时,那么恐怕连一个人的手都放不进去了。

再打一个比方: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体内生存有很多细菌、寄生虫、微生物等等,在细微而纵横交织的血管里,在每一个看得见看不见的毛孔中,都生存有大量的这类微细个体。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他们赖以生存的这具肉身的话,恐怕这些虫子们、这些微生物们,终其一生也不会觉得自己的生存有多么卑微、自己的生存空间有多么狭小——相反,它们一定会觉得自己的生存环境是如此复杂而巨大!不过一旦跳出它们固有的生存范围、换一个角度、从身外俯瞰下去的话,那些微小生命们所赖以寄生的身体将不再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会变得非常渺小,如一粒微尘一般;至于细菌们以及各种微细生命们就更不可能觅到其踪影了。

站在微尘的角度,世界这般广阔,唯一的原因,只不过是你自己走不出你所属于的那个生存空间而已;站在世界的高度,俯视一下刚才微尘所在的位置,此时你还能看见那粒怎么也跳不出自己小小生存范围的微尘吗?!一切佛菩萨,也包括未来必将成佛作祖的我们,乃至所有众生,在回望这个自己获得解脱前牢牢将自己束缚、禁锢得似乎坚不可破的巨大轮回世界时,还会再像以前那样将其看成令自己深感渺小的巨大存在吗?!

对米拉日巴尊者而言,一个如牛一般大小的人可以钻入一截牛角里,而牛角未曾变大、尊者亦未曾缩小——仔细想想,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微尘再小,也可以安立整个世界;世界再大,也不外于一粒微尘!

在大成就者安尊哲巴仁波切的著作里曾提到过他的一段特殊经历:仁波切对距自己生存年代很久远的宁玛巴香巴传承的创始人仁增郭丹尊者极具信心。某一天的黄昏后,仁波切点燃了一盏酥油灯,就在油灯点亮的当下,他眼前的境界突然发生了改变:他已来到了一座小山上,山上有两个山洞,而仁增郭丹尊者正安住在上面的那个山洞里。仁波切立刻请求仁增郭丹尊者传予自己尊者的伏藏法门,尊者欣然答应了,并从此以后天天为他念诵尊者伏藏法之传承,整整念了好几年才告圆满。当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仁波切猛然醒来才发现自己刚刚点燃的酥油灯还在闪烁,那小小灯盏里的酥油尚未烧完!安尊哲巴仁波切自己说,有了此次经历之后,他便对"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之境界生起了牢不可破的定解与信心!

虽然这些极高的境界非凡夫观现世量所能亲见,故一般人对此生起疑惑在所难免;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多多思维这些公案以及比喻,思维圆满到量之后,相信大家也会慢慢理解并进而真实拥有这无与伦比的美妙体验。(齐美仁增堪布《射向怀疑的箭——请张开信心的弓》)

⑵ 以空性而趋入

教言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纲要》:【只有认识到胜义中"一"和"多"都是空性,无有自体,才容易理解圣者不可思议的境界,根本不是凡夫实执的境界。凡夫的实执习气很重,由此变现出来的事物也都看起来特别坚固,所以一不是多,多不是一。这样坚固执著,在凡夫心识前就处处不能融通了。一不能融通多,多不能融通一,大不能融通小,小不能融通大,都是由实执习气导致的。但是,到了地上菩萨的境界,这些都要变,出现的是超越世间的境界。比如一尘中有尘数刹,以常识看来,微尘是小、是一,佛刹是大、是无量,小不能包容大,一不能包含多。但是在佛菩萨的境界里,凡夫认为对的,其实都是错的;认为有矛盾的,其实一点不矛盾;执为是正量的,其实百分之百是非量。】

益西彭措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下)08:【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在极小的一个极微尘中包容了十方三世一切佛刹中的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佛刹,每个佛刹都有以思维无法衡量那么多的诸佛,每一尊佛都处在菩萨众会中,恒常演说菩提行的妙法,**祈愿我现见此境界("现见"即是证入。初地开始部分证入此境界)。

前三句是讲希求现见的境界,是所见的方面。第四句"我见"是誓欲现见这不可思议境界,其中有三重不可思议:一、一个极微尘中有无数佛刹;二、一个佛刹中有无数诸佛;三、每一尊佛都处在无数佛子的众会中。这是华严十玄中"微细相容安立门"的境界。

有人想:这是希求无法实现的果,是无果之愿。比如在一个极微尘中见不到一个佛刹的所有事物,现在有三世佛刹极微尘数的佛刹,每一佛刹都充满了无数诸佛,每一佛都处在菩萨众会中,这一切怎么能在一个极微尘中见到呢?有什么必要发愿现见它呢?

**答:这不是不可实现的空想。比如以不可思议的业力尚且能幻化种种世间界,会在上、中、下等的不同方位变现纷繁万相,为什么以不可思议的智慧不能在一个微尘中出现无数幻化呢?这是可以的。经上也说有四种不可思议——禅定不可思议、业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比如,**在小小的碗中装上清水,水中能映现具有星宿等一切庄严的广大天空;在一尺高的镜子中能显现一千里中的种种事物。所以这不是不可能,关键要领会在空性中可以显现缘起,从此处入手就能真正生起信解。所以佛说"一切诸法犹如影像"。

信心不动摇的人对所有这些境界会有"肯定是如此"的信解,他相信佛语是真实无欺的。佛所说的这些事对凡夫而言成了一种秘密,我们能够信解不疑,以此缘起就可以证入空性。】

生西法师辅导《释量论·成量品广释》第24课:【在《普贤行愿品》当中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佛在车轮那么大的范围当中可以看到无量无边的刹土、众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他的能境、智慧越来越清净,所了知的所缘、对境也会越来越清净。随着范围越来越广,照见的本性也就越来越深了。佛陀也讲,切勿信汝意,就是说我们千万不要信我们的心;汝意不可信,我们的眼识、耳识等等,都是不可信的。我们所看到的根本没有和我们的自性成正比,看到很少一部分,我们就觉得了知一切了,其实很多东西我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因为我们的眼识功能有限,而且意识里面也有很多障碍,我们的心识被障碍覆盖住了,没办法让心识的功能和隐藏的实相智慧显现出来。如果要了知众多的相,必须要修持很多方便。这些方便都能够去掉我们心识上面了知一切所知法的障碍,这是和心识一起存在的。所谓的多方便就是以空性为首。】

生西法师辅导《中论》第45课:【如果能够了知三时是平等的,时间是不存在的,也比较容易了知《华严经》当中讲的"一尘中有尘数刹,刹那亦能现数劫"的境界。这方面实际上也是大小平等、长短平等的一种概念。我们认为一刹那是很短的,三无数劫是很长的,但是在经典当中讲一刹那当中可以显现无数劫,又如何了知呢?只有在了知了所谓的短时间和长时间只是概念,只是一种分别安立时,才能够了知一刹那等于无数劫,或者说一刹那等于三个无数劫、三个无数劫等于一刹那的这样平等的概念。在空性平等的基础上,就可以了知一个刹那和无数劫之间平等性的关系。

如果没打破对时间的执著,我们无论如何没有办法接受一刹那就等于三个无数劫的说法,就好像我们没有学习空性时,无论无何接受不了一个芥子可以容纳须弥山的概念,只有理解了芥子的小、须弥山的大都是无自性、假立的,二者在空性上面是平等性时,才可以理解一个芥子容纳须弥山的概念,大能够容小,小也能够容大。

我们能接受无数劫当中可以包含一刹那,但一刹那能够包含无数劫的概念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的原因是已经固定的、实执认为一刹那是最小、无数劫是最大,在最小当中如何能够安立无数劫的时间呢?这方面就是没有了知假立的观点,如果能够了知假立、平等,是能够接受的。

如果能够首先了知时间是假立的,然后了知时间是平等的,在这个基础上去分析,就可以知道:既然是大小平等、长短平等,那么大能够容小,小也能够容大。如果只能是大容小,小不能容大那就不是平等的,还是认为小与大不一样。所以只有在了知平等性的基础上,这些玄妙的教义、很多殊胜境界的安立方式才可以了知。能够了知这些对我们突破分别念的障碍、突破概念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实际上我们把自己束缚在很多概念当中,大和小、长和短等等的概念我们老是突破不了,但是通过佛菩萨的金刚句抉择之后,所谓的时间是假立的,不存在的,了知之后就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时间长短的概念。】

生西法师辅导《定解宝灯论》第46课:【此处讲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以微尘为例,一个是以刹那为例。一个是心法,一个是色法,或者一个是色法,一个时间。在色法当中,微尘是最小的单位。从小乘来讲,到达最小的微尘就不可分了。微尘也叫临虚尘,虚是虚空的意思,临虚尘就是和虚空很近了,过了之后就到了虚空,就是粗大色法和虚空之间最小的单位。小乘说它不能破,把它破掉就成虚空了,它是色法当中最小的单位。尘数刹就是犹如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当中这么多刹土当中的这么多微尘,每一个微尘是一个佛的刹土,这个数字就非常多。十方刹土有多少,十方刹土的微尘又多少?一个微尘就是一个刹土。前面讲一尘中有尘数刹,就是说在一个最小的微尘当中,就是前面所讲临虚尘。在这个最小的极微当中,可以见到有十方世界这么多微尘的刹土,就在一个微尘当中展现出来。通过修行之后就可以看到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境界。最小的法和最大的法二者之间没有阻碍,完全可以圆融的境界就可以呈现出来。

"刹那亦能现数劫",刹那在时间当中是最小的单位。有时我们的心法是通过刹那方面进行安立的。时间当中最短的时间叫做刹那,一个刹那非常非常小。平时我们说的刹那,它是一个很抽象的法,因为现在我们使用的时间最短的是秒。正常人的一个弹指有六十四个刹那或者六十个刹那,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或者六十四分之一叫做一个刹那。一个刹那也是一种比较粗大的法,可以通过更细微的方式把刹那分得更细。刹那就是最小的单位。最长单位是什么?最长单位就是劫。很多的刹那慢慢组成了秒、分、小时、天,三十天是一个月,十二月是一年,逐渐增长上去就到了劫。劫是无数刹那组成的一个最大的单位。

这里讲的是"数劫"。按照一般观现世量境界来看,劫能够容纳刹那,而刹那绝对不能容纳劫的。在不可思议的境界当中,一个刹那当中能够显现数劫的时间,这是净见量,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至于它的原理,我们前面分析过了,在空性当中,所谓的刹那、劫互相之间都是平等的,在一个刹那当中能够现劫。虽然从理论上我们大概理解,但是真正能够看到显现属于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一般的例子当中,小中出现大的法,就是用镜子、做梦的比喻,在小脑袋当中可以出现很大的山,小中容大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⑶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现见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净土教言讲记》:【〖不会退转,将圆满一切普贤行。〗上师在世时也说过,诸佛菩萨的所有发愿都可以包括在《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大愿又包括在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当中。其实,对我们凡夫人来说,《普贤行愿品》中的真实境界,如"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只有往生极乐世界后才能现前,现在我们只能相似地发愿,大概了解一下圣者的发愿而已。比如说读小学的时候,听说了一些大学的内容,但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只有到了大学以后才会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念《普贤行愿品》,真正这样地发愿相当困难,但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无勤地圆满这些功德,并且不会退转。】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普贤行愿品释》第10课:【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前普贤大愿的最快途径。我们在人间发的所有大愿,如"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等,这些境界只有到极乐世界后才能真实现前。】

益西彭措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普贤行愿实修引导20:【此前处在分别识的束缚当中,那是世间界各种障碍的情形,一旦往生,开发了心性,就真正能够深入到事事无碍的法界,可以开始分证和圆证了。也就是往生以后的确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华严境界,能够现量证得"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恒时宣演菩提行"等的殊胜境界。的确成了小大无碍、一多自在,完全突破了分别识的妄执境界,出现了清净的境界,也就是如同幻化般,这一切都可以现量现证出现。

再者,不但是一尘中有尘数刹,境界还可以继续拓展到普遍十方刹海的每一个微尘当中,都出现三世一切的国土海、佛海,而且能够经历劫海都在这样不可思议的无碍境界中休息。这都是登地以后的事情,那时候自然会出现这些清净境界。就像这样,要通过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一往生以后,已经到了出世间的净土。就像《往生论注》所说,菩萨的境界的确能够一念间这样显现。】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真诠》:【极乐刹土是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见难思佛,一一念中圆见三世劫海等的事事无碍、不可思议的行境,这也就是往生后能够现前成满普贤行愿的原因所在。这实在是阿弥陀佛极其宏深伟大的愿力所致,使得一个凡夫在没有断烦恼和业的状况下,以十念就能生到这么殊胜的刹土,往生后有如此圆满殊胜的受用,不可思议。】

益西彭措堪布《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在这个事事无碍的法界里,一个尘当中有尘数刹土,就像《普贤行愿品》的所愿境那样。发普贤行愿就是要证入华藏或证入密严,所以说到"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这就是说清净刹土的情况,也就是华严法界或者密严世界的情况。

在这里,一个尘中有不可说不可说无数的清净刹土,而且在每一个刹土里,都有佛和菩萨在转法轮,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障碍。这就是说,法界本身不是一种有自性的东西,可以小中现大,一中现无量,在任何一处都能无碍地显现,不会以一个来障碍另一个。就好比三千大千世界看起来是极广大的世界,一个芥子极其微小,然而芥子中纳须弥,芥子中纳三千,一毫端中含容无边刹海。就像这样,三千大千世界没有变小,外部的芥子没有增大,然而小中能够容大,狭中能够含广,这就叫事事无碍,这是诸佛的神变。遍虚空界里的一切刹土,就像芝麻荚打开一样,一个个,重重无尽。在这里面,佛和菩萨都恒常安住,这就是诸佛所见的境界相。以上宣说了诸佛所见的清净刹土的状况。】

⑷ 供养、观想和发愿

教言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积累资粮:【◎ 远离吝啬、愚痴,以信心如法供养。

对于一贫如洗、没有供品的穷人,或者真正能够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而作意幻供养的那些利根者,佛经中开许可以供养土粉、瓦砾等。而自己本来拥有万贯家财,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其实是自己骗自己。】

生西法师辅导《普贤行愿品》第3课:【趋入佛刹愿。

以下主要是趋入于圣者的境界的发愿。"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这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一尘中有尘数刹"在一个微尘当中包含了"尘数刹",像刹土中微尘的这样的刹土,无量的刹土。一个微尘当中包含了无量的刹土。"一一刹"而且在每一个刹土当中有不可思议的佛。"一一佛",每一个佛都处于无量无边的海会眷属当中。】

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第120课:【这里把五堆观想成五方佛及他们的眷属。观想时以五主尊为主,如果自己有更强的观想能力,也可以观想很多眷属。有时可能会担心曼茶盘子小坐不下这么多眷属,只可以观五个。但这只是作为所缘的表示,观想时可以想成非常广大无边。

《普贤行愿品》中也提到"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意指大和小不违,是圆融的,一和多也是不矛盾的等。从本性上讲都是无自性或空性的。无量佛可以在很小的地方上面呈现无量无边的佛世界。这样观想也是一种训练,是接受法界无量无边,打破对大小、多少的执著的一种修法。】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依止善知识》:【《秘密不可思议解脱经》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粒极微尘中安住着数量等同极微尘数的诸佛,就像这样,在虚空中毫无间隔地遍满了诸佛,谁能分身至每一尊佛前普兴供养呢?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然而,供养眼前的上师,就等于供养了诸佛,上师接受了供养,等于诸佛接受了供养;而且,供养上师的福德远胜供养诸佛。因此,在供养上师之外,再也没有更关键的修要。】

益西彭措堪布《普贤行愿初机导引》:【如上所述,既然"一尘中有尘数刹",由此推及十方刹海里任何一个微尘或毛端,也必定同样呈现出此等事事无碍的境界,因此进一步发愿普见十方刹海悉皆如是。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在十方一切刹海的每一个毛端里,都有过去、现在、未来无量时间海里的一切佛海和国土海,对此,愿我能周遍地趣入修行或无碍现见。直到穷尽劫海为止,念念都如是趣入而不迷昧。

"遍",指时空圆融的境界周遍地现在心前,或者周遍地趣入如是境界。"经劫海"是结归无尽大愿。

从现前的虚妄境界里脱出,彻底证达无障碍的法界,是我们在迷梦中的一个极关键的祈愿。】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