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016年6月~12月)07

301. 祈请法师开示 .

问:在前行96课260页有这样一段话:上师如意宝经常劝告弟子,若遇到令人烦躁的事情,或者出现许多不平的现象,心应该安住于本性中,将波浪般此起彼伏的违缘,全部融入自性光明的无边大海。法师,如果波浪是此起彼伏的违缘,那么大海怎么说是自性光明的呢?
答:汉地大德讲过,"全波即水",波浪再翻滚,本性也没有离开水,都是水的游舞,所以即使我们的境界当中显现违缘,违缘本身也没有离开法性的显现。

302. 末学的迷惑,请教法师

问:

1. 请问怨憎会苦与不欲临苦的区别。末学理解怨憎会苦是遇到怨恨厌恶的人事,带来痛苦;不欲临苦是喜爱不舍的事物离去,带来痛苦。这样理解对吗?

2. 变苦与行苦。喝着清香绿茶的当下,就是变苦。因为万法无常,刹那生灭,很快这种乐就会变成苦。行苦:因为我们内在有贪嗔痴,所以我们有漏五蕴造的舍受法都是行苦。这样理解对吗?

3. 法本上说,喝一口茶的背后也掩藏着罪恶,这就是行苦。请问如果阿罗汉喝茶,会有行苦吗?

答:1,个人理解,前者有时侧重和怨敌相关(人等),后者有时侧重某些事情(情境,场景)。

2. 行苦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

,我们所作所为很容易和恶业相关,会成为将来痛苦的因。 另一方面,无常、不自在、随业而转也是一种行苦。

3. 阿罗汉不会有凡夫这样的行苦,也不会有苦受。但从比较严格的角度来说(观待最圆满的佛陀),可以说阿罗汉也有行苦,但主要是从不自在迁变这方面讲,并不是说阿罗汉会造恶业,阿罗汉不会造恶业。(正见 C1)

303. 为什么鬼魔是心的现象

问:为什么魔由心生 答:一方面,万法的显现都没有离开心,魔也是万法之一,所以魔的显现也没有离开心。另一方面,我执烦恼本身是一种魔障,这些都是在心上安立的。

304. 关于百字明!

问:有师兄问早上晨起在床上不出声默念百字明,如理吗?还有师兄原来接的觉囊派时轮金刚法的传承,念修百字明,但有的字音不一样,可以计数吗?
答:默念是可以的。 百字明有不同的类别(包括有黑日嘎百字明、莲花百字明等),学会的加行组所要求念诵的是金刚萨埵百字明(同一个咒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发音方法,都是可以的),报数事宜可以咨询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305. 前行28课的一些问题

问:P280,什么是内情众生; 另外这一页还有个问题,有情世界的众生到坏劫时,依靠法性力、不用修行就可以向上转生,有师兄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是否有其他我们不了知的内容?以前还听过一句"所有众生最后都会成佛",这句话应当怎么理解呢? P281,什么是无热恼大海; 什么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包括六道吗?
答:

1. 什么是内情众生:

一般而言,指有内心相续的有情众生,区分外境上的器情世间(山河大地、日月星晨等无情物)。

2. 在《俱舍论》分别世间品中,讲到坏劫时:

1)有地狱业者,亦投生到其他世界的地狱,其他地狱、旁生、饿鬼依次而空;之后人间天界中的旁生、饿鬼空。 南赡部洲的人依法性力而转生初禅,先是一人,后全部转生一禅;东胜身洲与西牛货洲也是如此;北俱卢洲人先生欲天,后生初禅。 欲天:也以法性力生初禅; 初禅:以法性力生二禅; 2)然后会有二十劫的空劫。 3)再到成劫时会反过来,从外器世间形成及内有情世间形成: 成劫先起风轮,其次水轮,然后金轮,成就器世界,至地狱中新生第一个有情,名成劫。 有情世界的成立,是从上而下。最初有一有情从极光净天命终,生大梵宫为大梵天,后诸有情亦从彼没,或生梵辅,或生梵众,有生他化自在天宫,渐次下生人趣,北俱卢,西牛贺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后生饿鬼,畜生乃至地狱中新生第一个有情,是为成劫完满。

3. 一切众生皆成佛: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种性,皆因客尘烦恼杂染而不起现,佛在《陀罗尼自在王经》上说:"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 《大乘起信论》上说:"一切境界唯心妄动,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灭,唯一真心遍一切处,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 当依靠对如来藏的了义法门产生信解,通达这样殊胜的法去修行,完全现前如来藏的面目,远离客尘的障垢的同时,种种功德在相续当中圆满,便能获得断证圆满的佛果。

4. 无热恼大海:

也名"阿耨达池",《俱舍论》中讲到南瞻部洲时,言南瞻部洲向北有九重黑山,分三处,每处各分三重,合为九黑山。 黑山北人大雪山,雪山北有香醉山(传说此山中有一种香气,人嗅便醉)。 在雪山北香醉山南,其间有一大池,名无热池。纵横五十由旬,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5. 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依靠五欲妙而产生并增上烦恼为欲界,包括地狱、饿鬼、旁生、人及六欲天并器世间。 色界:功德、住所皆胜欲界,虽离欲贪但能增上自地烦恼,色相善妙,名为色界,包括四禅十七处天。 无色界:无单独住所,以无色等持未退失而死后,立即形成四名蕴(受想行识四蕴)于该处转生,为无色界。包括: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6. 欲界包括六道吗?

色界、无色界的人天,也在天道中。 (般若师)
问:所有众生最后都会成佛这句话,我想不通的是既然众生最后都会成佛,那我们等着成佛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修行,而且精进修行呢。。虽然这样子问有点搞笑,但我确实没想通。。
答:关键是你需要面对死亡,死后如果没有解脱那就要继续轮回,在哪里轮回要观待业力。如果你懈怠放逸,那很可能堕入三恶趣,在恶趣里等待无数大劫之后,如果善根成熟,会解脱出来,因为善根成熟而发起精进之心修道,然后成佛。(正见C1)

306. 关于28课疑问

问:

1. 顶礼法师,上师讲记277页中提到噶当派修无常观比较好的,修好了不会睡懒觉,请问这里是指观修器世界无常吗?器世界毁没要一定时间的,不是随时死亡,为什么会不睡懒觉呢,想不通,希望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2. 讲记278页中提到的修前行是特指修器世界无常吗,为什么没修好会影响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希望法师开示

3. 讲记280页第二段,用无常观,缘起观来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何用无常观和缘起观分析,不太清楚,希望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无常都可以包括。一方面了知器世界无常,会对治我们对世界法的贪执。 了知无常之后,会精进希求解脱,未来获得解脱努力修持,从而对治昏沉放逸。 包括器世界无常、内有情无常,也可以包括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等等共同外前行。个人理解,某些情况下,如果无常等等(包括因果等等)基础见解没有牢固,则修行可能出现各种违缘,包括弟子内心产生邪见烦恼等等,进而影响弟子如法依止善知识。 一方面轮回的许多事物跟随业力而转,无常迁变。一方面事物的生住灭都是观待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除了外在地水火风的缘起,也有众生内在心识的各种缘起,而内心也会影响外境,心相续当中的业力也会成熟在外境上,带来各种变化,所以世界的许多显现都离不开内心。(正见C1)

307. 关于《前行广释》27课 -暇满难得-思维数目差别-众生数量及次第的疑问?

问:"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漫天大雪"该如何理解? 阿修罗的数量应该是比旁生少的,可是漫天的大雪 ,是漫天啊,不可胜数,比酒糟多啊。该如何理解呢?
答:个人觉得,一方面在某些时空点上阿修罗的数量可能超过旁生。 另一方面,酒糟也可以有很多,无量无边,积累到一定数量的酒糟可能比漫天大雪更多。(正见C1)

308. 第二十八课的几个疑问

问:弟子学习第28课后有些不解。 1. 一禅二禅三禅天的毁灭分别是由火,水,风而灭。一禅有寻伺,如火。二禅有喜乐如水,三禅有呼吸如风。这怎样理解呢?

2. 据《俱舍论》卷八、卷二十八载:一、初禅天,此处已不食人间烟火,故无鼻、舌二识,但有眼、耳、身、意四识生起之喜、乐二受和寻伺思惟能力。二、第二禅天,更无眼、耳、身三识,亦无寻、伺思惟,唯有意识及喜受、舍受(非苦非乐之感受)相应。三、第三禅天,唯有意识活动,与乐受、舍受相应。四、第四禅天,唯有与舍受相应之意识活动。

这里俱舍论提到的意识可以具有喜受,舍受,苦受,乐受。喜,乐和苦,舍这些觉受是否需要右眼耳鼻舌身的所感才能获得? 第四禅天的毁灭应该是与它的漏处-舍受有关,那么怎样毁灭的呢?法本没有提及具体。或者有没有资料推荐弟子参考?
答:1. 个人简单理解,就像相关的感受和火水风有某些方面的类似,比如寻伺如火,可能是形容动摇性;喜乐如水可能形容柔软、轻安、绵密等;呼吸如风可能是形容具有出入性。 个人理解,不一定。 3. 第四禅天的毁灭应该是与它的漏处-舍受有关,那么怎样毁灭的呢?法本没有提及具体。或者有没有资料推荐弟子参考? 个人理解,外境的显现没有离开众生的心,究竟来说心之外没有外境,某些情况下,当和四禅天相关的众生相续当中的相关业消尽之时,外在的四禅天也就没有了,比如梦中的一切,当醒来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了,也是无常的。(正见C1)
问:三禅天的呼吸如风是怎么来的?
答:可以说没有摆脱呼吸,就像你现在也需要呼吸。(正见C1)

309. 请教法师

"学因明的僧人投宿"的公案 问:前行29课,法本289页,两个学因明的僧人投宿的故事,是否应该理解为 从因明的角度可以推论不存在不死之地?
答:可以这样理解,主要的范围是针对我们在轮回里的普通众生。(正见C1)

310. 请教法师关于 "能得觉醒真稀奇"

问:前行广释第29课,292页,对于"能得觉醒真稀奇",我在和道友讨论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此次共修非我辅导),"稀奇"不应当理解为"稀少",因为可以观察到醒来者还是占多数,应当理解为~诸多因缘和合才能成为生的因缘,而死缘却可能随时而至,例如上师列举的地震来了,房子塌了,所以我们睡着还能醒过来真是很奇妙。这样理解是否准确?有师兄事后提醒我,共修时不要讲自己类似这样的分别念,请问法师,怎样把握才能如理如法 答:个人理解,这里的稀奇就是表达稀有难得(在死缘众多的情况下生命能够幸存)的意思,自己应该感到欢喜和珍惜。 讨论佛法的时候只要有教证理证的依据,都是可以相互交流的。(正见C1)

311. 前行第五十五课。

问:55课的350页中的五戒和尚因羞愧而坐化,明悟想五戒下世可能会毁谤佛法这一段,为何五戒有生死自在的可以转世的能力,却还会毁谤佛法呢?
答:个人理解,这里的当事人五戒和尚并不是那种出世间的生死自在,之前也还没有真正调服烦恼。 自己可以坐化表达其有一定的禅定功夫,但不一定是获得了出世间的果位。(正见C1)

312. 祈请法师开示

问:为什么说在所有的佛法中,修悲心是精华中的精华?
答:建议思考题的内容可以先尝试自己的解答,然后有不确定的再一起交流探讨。(正见C1)

313. 加行第五十二课

问:请问加行教材2的第五十二课病苦,296页,第二自然段中"有些可以治的,即通过医药,佛明咒便可以治愈,而有些很难彻底根除"这里的不能根除的病是因为业果成熟吗?还是定业呢?
答:许多时候和业力相关,一方面也要看当事人的因缘和信心等等条件。(正见C1)

314. 视师如佛的问题

问:在前行74课298页讲上师是诸佛菩萨的真实化现,而在73课277讲正值五浊恶世众多续部中讲的所有法相样样都俱全的上师也难以寻觅。 一方面上师本体是佛,一方面又不得圆满,应该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看是否已经依止,如果是依止之前可以观察是否具足法相;如果已经依止得法,师徒关系已经建立,则需要尽量要安住在清净心当中。 如果师徒关系已经建立,则弟子以信心恭敬依止,就会迅速得到诸佛的加持,祈祷善知识胜过祈祷诸佛,供养善知识胜过供养诸佛的功德,等等。另一方面,佛陀可以有各种示现方式,许多时候观待众生的因缘,佛陀本身的功德一直是圆满的,而众生所见到的显现则观待自己的善根因缘或者业力等,许多时候五浊恶世的显现也离不开众生自己的因缘业力等。(正见C1)

315. 教材第1课的疑问

问:教材第一课"三大传承"中"大圆满的十二大本师对眷属进行意传加持"。我们对意传和加持理解的不深刻,有分歧,请法师为我们开示。
答:意传可以理解为,意的一种传承,加持有加被、摄持的意思,意传加持可以理解为,以心心相应的方式进行加持。(正见C1)

316. 关于前行第四十九实修法

问:关于前行第四十九实修法 不共法相,"......我应当依止一位灌顶圆满、誓言清净、精通密续窍诀、圆满本尊等修法......的上师",我在实修的时候对"圆满本尊"这一点的内涵不太清楚,请您慈悲开示! 圆满本尊的修持、修法,对于本尊的相关的修法能够圆满修持。(正见C1)

317. 关于76课问题

问: 外境任何显现都是心的妙用应该如何具体解释心的妙用, 现在我想应该如何妙用呢?才能断除执著呢?
答:妙用可以了理解为一种作用的显现,外境的显现都没有离开心的作用,如果没有心、或者没有心的作用,都不会有那些显现发生。了知了显现是心的妙用之后,应该对相关显现断除贪执,努力抉择心的本性,一旦通达了心的本性,也就通达了一切显现的本性,会获得自在解脱。(正见C1)

318. 请问法师,供曼扎计数用计数器不用佛珠,行吗?

问:供曼扎计数用计数器不用佛珠,行吗?
答:可以。一方面用念珠会有相关的功德,所以有条件尽量用念珠。(正见C1)
问:除108颗念珠外,21颗、54颗念珠计数也会有相关功德吗?
答:个人理解都是有的。(正见C1)

319. 在依止上师时,要注意的 "三大见解"具体内容是什么?

问:在"前行备忘录"中,"依止善知识"这部分内容,说,在观察菩提心基础上,"还要洞察上师在三大见解方面是不是具备理解、体验和证悟的境界。" 这里的"三大见解"具体指的哪些内容呢?

320. 前行备忘录

三大见解 问:前行备忘录179页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证悟三大的见解,即是慧。中"三大的见解";196页第一段尾:还要洞察上师在三大见解方面是不是具备理解、体验和证悟的境界。中"三大见解"是指什么意思?
答:在本论当中提到:【要想使善根不被这四种毁坏的因所穷尽,就必须证悟基大中观、道大手印、果大圆满的见解。】 个人分别念推测不知道是否可以对应,尚不确定。(正见C1)
问:为什么基是大中观,道是大手印,果是大圆满呢?也有喇嘛说,大中观就是大圆满。
答:从所诠释的意义,所证得的果的角度是无二的,因为法界实相无二,所以究竟证悟的果位无二;而从趋入证得法界实相的方便方法来说,大中观和大圆满是有差别的。 详细内容可以在《定解宝灯论》等著作当中了解。(正见C1)

321. 关于依止上师

问:若因为未入菩提组前,不懂观察上师之事,依止了法相不足的上师,比如"木磨之师",现在做清净观,照样供养,有过吗?
答:如果是清净心供养,会有功德(哪怕以善心供养普通众生都会有功德)。 而如果对象是破誓言者,严重破坏佛教事业者,如果去随喜等,则需要观察。(正见C1)

1. 关于65修法的问题

问:65修法提到福德和功德怎么理解, 还有包括福报的区别。 定义查福德 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功德是指出世间的理解正确吗?
答:个人理解,有些场合,福德可以对应福德资粮,功德可以对应智慧资粮。而有些地方,福德指的是随福德分善,功德指的是随解脱分善。在65修法当中,功德指的是成果(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各种善妙、能力、殊胜之处等), 而此处提到的福德可以同时包括二种资粮、二种善,含摄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善根。

2. 未领会而持和颠倒而持的区别

问:我们在学到《前行》闻法方式 应断之行为之"五不持"时,对未领会而持:倘若没有领会了义不了义、秘密密意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就会导致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的结局。颠倒而持:假设颠倒而受持意义,则自相续会因邪分别念的滋生蔓延而毁坏,甚至会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感觉未领会而持和颠倒而持不都是因对法义的错误理解而错误受持吗?弟子不能明确找到他们的侧重区别之处,请法师给予指点开示!

3. 九种丑相具体怎么解释?

问:在前行中有多处讲到饿鬼的九种丑相,比如:《依止上师》中讲到善星比丘堕落为九种丑相的饿鬼,还有前行46课中讲到恶鬼母的丈夫是具有九种丑相的,请问九种丑相是哪九种?
答:《大智度论》当中提到过不净观的相关九种相:【胀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 但是否能够对应饿鬼的九种丑相,个人尚不确定。(正见C1)

4. 回向一定要用金刚语吗?(132课)

问:《前行广释》132课回向支中说"平时行善之后,一定要用佛菩萨及前辈大德们的谛实语、金刚语来回向。"难道按自己心中所想自己的语言回向不行吗?
答:原则上,如果是善回向,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但如果用金刚语,会比凡夫自己的语言更具有加持力,能够有助于实现所回向的发愿。如果有条件,尽量用金刚语。(正见C1)

5. 几个问题

  • 问(1):地狱是众生心识的一种化现,那么心识和业力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 答(1):心识可以包括阿赖耶识,业是以种子的方式存储在阿赖耶识当中;业成熟的过程会在阿赖耶识当中熏染新的种子。某种角度,可以说心识和业力相互影响,业力没有离开心识。(正见C1)
  • 问(2):地狱、饿鬼众生的"自寿"是不是像"人寿百岁"的意思,然后业力轻点就是不到寿终就死掉转生旁生或善趣,从地狱或饿鬼道中暂时脱离这种痛苦?以人世对比,情况、寿命、痛苦终止否更更复杂?然后,比如复活地狱众生以嗔恨心砍杀其他众生,以这种嗔恨心是不是会感受新的严重业果?能复活的杀业也要感受新的业果吗?这是否也是众生一入地狱极难有出期的原因?地狱和饿鬼众生的全部恶业都会感受新的业果吗?
  • 答(2):有的时候,地狱饿鬼众生可以有总体的寿命,而就个别众生而言,是可以千差万别的,根据业力轻重、因缘等不同,寿命和痛苦程度也可能不同。包括在感受痛苦的过程当中,如果自己造善业或者恶业,都有可能影响后续的情况。比如佛陀前世,转生为地狱当中拉马车的人时,曾经因为生起善心而瞬间脱离恶趣。 而如果地狱、饿鬼众生产生嗔恨心等,就会增加新的恶业,这也是难以从恶趣当中脱离的一个原因。(正见C1)
  • 问(3):前行45课的内容,外障饿鬼痛苦3中第1个公案的部分,法本内饿鬼的回答为:"饿鬼回答:'我们前世虽然见过佛,但不知佛的存在,也不信佛;虽然见过法,但不知法的存在,也不信法;虽然见过比丘僧,但不知比丘僧的存在,也不信僧。我们自己不造福,同时教他人也不造福。见人行善积福,常会嘲笑讽刺,而见人行邪法造业,反而极为欢喜。以这种恶业,如今生为饿鬼。
  • 答(3):如果不信三宝,但能够行持一些善业,暂时也有不堕落而转生善趣的情况(但总体来说,因为恶业而堕落的情况非常多)。许多饿鬼也是有一定神通的,能够了知某些事情的因缘,许多时候也可以给与认可(特别是在许多以此为公案的场合)。(正见C1)
  • 问(4):"隐住饿鬼"的隐住是什么意思?
  • 答(4):个人理解,隐住可以理解为,对于许多普通人类而言,是比较隐蔽的对境,以比较隐蔽的方式安住、存在。 而相对隐住饿鬼来说,许多空游饿鬼有时会和人类发生某些交流或者产生更多的影响等。(正见C1)
  • 问(5):地狱、饿鬼众生的痛苦太过深重,想象一下就觉得惊呆掉了,下意识觉得是不是那里众生承受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然后痛到一定程度就像人类对疼痛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样习惯了或者麻木了不觉痛苦,麻木不觉这个想法应当怎么破?然后,华智仁波切前行原文孤独地狱科判下有一句话,"以识蕴感受这些苦楚",那么,是不是六道众生以识蕴感受痛苦的能力是相同的,也就是同样一种疼,我们觉得很痛,地狱众生同样会觉得很痛,旁生也一样觉得很痛?比如被火烧,我们痛苦难忍,地狱众生同样也觉得痛苦难忍,而不会承受痛苦的能力更强?只是业力所牵死不掉、只能感受痛苦而已。也就是说,六道众生以识蕴感受痛苦的能力是否有不同、以及如何理解这里的"识蕴"?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吗?
  • 答(5):我们需要知道,对于那些恶业众生来说,地狱就是感受痛苦的地方,许多因缘都会使得痛苦强大而漫长,决定痛苦感受的根本是业力,而不是外在的某些暂时的条件(比如你所谓的麻木等)。(正见C1)
  • 问(6): 此外,前行45课外障饿鬼昼辛吉尊者的公案中,"中了饿鬼的吝啬毒气",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这个吝啬毒气是不是饿鬼界环境恶劣的一种体现、增加饿鬼饥渴之苦,以及相互危害的一种业力?
  • 答(6):个人理解,可能是一种晦气。(正见C1)

6. 关于上师瑜伽实修的疑问

问:我是前行的初学者关于上师瑜伽磕头观想的疑问磕头时,是观想法王如意宝老人家自己呢还是观想一颗五个树枝的如意树,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是莲花生大士 右边是文殊菩萨 观音菩萨 等大乘圣众左边为目犍连 舍利子为主的小乘圣众 前方为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 后方是大圆满续部为主的经函自己和六道众生如何观想呢 是否是按前行广释法本十五页的方法观想呢 答:教务处开许,无论是观想法王如意宝,还是观想莲师皈依境,都可以。同时可以一边念诵法王祈祷文。(正见C1)

7. 关于《前行广释》第11课,《现观庄严论》相关问题

问:"《现观庄严论》最后一品所讲的佛陀事业,也是通过传法,令一部分人获得道的所依,一部分人获得道,一部分通过道而成就果,佛的三种事业都与讲经说法有关。"这里,"道的所依,道,通过道而成就果"应当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道的所依,比如暇满人身,以暇满人身做基础可以进行修道,还可以有其他很多种所依;道指的是道位的功德和成就;果指的是修行获得的果位,比如佛果。可以有多种安立方式。(正见C1)

8. 关于心识的问题

问:

1.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是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转世,

请问从第一世至第十七世是一个心识吗?

2. 海涛法师拜大宝法王为根本上师,破除宗派护持法王一文中说: "密乘佛教徒深信,大宝法王是观世音菩萨所化现的"请问化现的是一个心识吗?

答:作为安住佛陀果位的圣者来说,已经没有了凡夫这样的心识,因为成佛的时候已经转识成智,尊者恒时安住的是法身的境界,与十方诸佛、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从示现的角度,也可以说同一位尊者连续多世示现在世间度化众生。(正见C1)

9. 初学者的两个问题,请法师开示!

  • 问(1):自从学佛后逐渐有不好想法和恶念,对自家人也有恶念,感到很苦恼。也不能理解,请法师开示。
  • 答(1):对恶念可以用不强压、不跟随的方式应对,任其自生自灭。 过后可以多忏悔。(正见C1)
  • 问(2):他信三世因果,信佛菩萨存在,但怀疑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如何引导他,感恩法师!
  • 答(2):因果轮回的存在是佛陀所说的,极乐世界的存在也是佛陀所说的,如果他信佛,那应该诚信佛语。(正见C1)

10. 顶礼法师!关于46课的一个教证

  • 问(1):大恩上师在第四十六课引用了《佛说护净经》中的一个教证:"以不清净手。触众僧净器。以不净手。触沙门净食。以不净食。著沙门净食中。以不净食。食众僧故。后五百世中。堕饿鬼中。"恳请法师慈悲开示教证中的"不清净手"及"不净食"当如何理解?
  • 答(1):大概意思是,在不善发心的摄持下,以不清净的手触摸出家人清净的食物(染污了清净的食物),或者以不清净的食物放在出家人清净的食物当中,这样都可能产生过失。(正见C1)
  • 问(2):这里的不清净饮食是否涉及到发心的问题,迦叶尊者接受麻风女供养时,麻风女不小心把手指掉进汤里,但尊者为满她的愿而喝了汤,麻风女生欢喜心也以此因缘转生到三十三天;这里麻风女以清净和欢喜心供养,但也发生了是饮食不净的结果,弟子想问她转生三十三天后会不会因不净的供养而遭受果报? 弟子还有一个问题,这里的不清净是否可以从知道、意识到不清净以及不知道、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方面来说?各自的果报会有哪些不同?
  • 答(2):发心和意乐非常重要。许多时候的过失来自烦恼心或者放逸心摄持。(正见C1)

11. 初学者的几个问题,请法师开示,感恩法师!

问:

1. 有一位道友闻思意乐很强,一下报了几门(别的学佛团体报的),本来以后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闻思和发心,占用时间太多,双休日都在外面跑着学习,家人越来越反对,现在经常跟家人闹矛盾,家人反对的特别强烈,他很苦恼,但是一方面,发愿学修的课程又不能断传承(过失大),现在不知道改如何圆融,请法师开示!

  • 答(1):【轨以金刚幢,行善修自信。 首当量己力,自忖应为否, 不宜暂莫为,为已勿稍退。 《华严金刚幢之六 回向品》中云:"譬如,天子日轮升起不为天盲及不平之群山等所退,普照堪为对境之一切。同理,菩萨为利他而现世,不为众生种种过失所退,令堪为所化之众生成熟、解脱。"应当按照此中所说的仪轨,修持能自始至终成办善根的自信。行事的最初应思量、观察自己是否具有成办这件事的能力,如果有能力就着手进行,如果无能为力,则暂时放弃不做。假设无能为力不做这是最好的,如果开始以后就不应该退步。】 以上是《入行论释· 善说海》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

2. 有位师兄,她的师傅是传喜法师,她学加行是师傅同意的,但她不愿在菩提学会发心,只在她师傅那里发心,这样做是否如法,该如何帮助她?

  • 答(2):如果是学会学员,在遵守学会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选择,发心与否是自愿的。 同时,作为弟子来说,在学会当中闻思修行获得了利益,应该有感恩之心。(正见C1)
    问:

3. 有些师兄家里遇到问题时到处找方法,不知道祈请上师三宝,对这样的师兄如何帮助?

  • 答(3):要养成经常祈祷的习惯,祈祷的同时,自己也可以采取很多行动。(正见C1)
    问:

4. 道友问自己天天在发菩提心,世间的事情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违缘?

  • 答(4):这很正常,要学会把违缘转为道用。 【因此,我们务必要清楚认识到:若想今后彻底斩断不善业的相续,再没有比皈依更为殊胜的了。 完全依靠自力的话,一般人很难把握自己不受外在的影响。就像有些父母送孩子去外地读书,临走前会谆谆告诫:"你一个人出门在外,千万不要跟人学坏了!"孩子虽然也常提醒自己,但由于外境的诱惑太大,不由自主就会随波逐流。或者像有些道友放假回去,一切行为很难完全如理如法,此时一方面自己要有正知正念,不能一点也没有"刹车"的能力,同时,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皈依三宝、祈祷三宝。 尤其在黑暗的末法时代,要想遣除修行中的违缘,祈祷度母和莲师尤为殊胜,这也是我自己的经验之谈。假如你不会念二十一度母的祈祷文,那度母心咒"嗡 达列 度达列 度列所哈",这个谁都会念;如果祈祷莲师的仪轨或伏藏品不会念,念莲师心咒也可以,这是遣除违缘的最好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行持善法善始善终,许多出家人也想终生清净戒律、闻思修行,但有时候魔众干扰相当厉害,自己虽不愿意做不如法的事情,然而随着外缘的诱惑,内心的烦恼逐渐增上,最终也会身不由己,被恶业的河流卷走。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祈祷。 我原来也讲过,我们寺院有个老修行人叫拉雪堪布,他经常说:"依靠正知正念来对治烦恼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常常祈祷三宝。"法王如意宝也讲过:"我们出门也好、在家也好,时时刻刻要有祈祷三宝的意念。若能如此,不管你到什么地方、住在哪里,修行的境界和善良的人格都会保持下去,延续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应该好好记住,并再三思维这些金刚语! 再者,在修行的过程中,正如人们所说:"精进行者,魔众尤憎恨。"《虚幻休息妙车疏》中也引用《宝积经》讲了,不精进、不好好闻思修的人,魔众不会加害,这种人身体特别壮,不容易生病,也不会有任何违缘;而越是精进的人,魔众越喜欢干扰,即使你没有出现大病和魔障,每天也会不断咳嗽 呵呵,我们经堂里咳嗽的,都是精进的人。不过,不要故意咳嗽啊! 俗话说:"法深之时,黑魔亦猖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今正值五浊恶世,我们修持甚深法义、行持广大善举时,常会面临世间名声、地位的种种诱惑,或亲朋好友的百般阻挠 有些道友来这里求法很不容易的,非常随喜你们的精神。包括学会的有些居士,听一堂课也要骗家人,说是单位组织出去玩。经常用这个借口的话,家人都产生怀疑了:"怎么你们每个星期天都出去玩?"还有,法越来越殊胜,修行越来越踏实时,还会出现病痛魔障的层层违缘,心里也会疑惑重重、妄念纷纷,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各种障碍变化多端,以此摧毁自己的善业资粮。 此时此刻,我们若能精进地皈依三宝、祈祷三宝,就不容易退失道心,修行的所有障碍也会变成顺缘,并使善法越来越增上。诚如《舍利弗阿毗昙论》所云:"若归佛法僧,此归最为安,此归最为上。归依于此处,能离一切苦。"而且,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就算暂时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家人的阻挠、自身的疾病等,如果自己很坚强,不会因为今天感冒了,就"我不行了,以后再也不看书了,再也不念皈依了",魔众便不会有机可乘,善法也不会因此而断灭。所以,大家在修行时,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这是不可缺少的! 】 以上是《前行广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12. 加行第五十一课 老苦的问题

问:请问在加行教材2,第五十一课的294页第一自然段,"有些人因为承受不了衰老的痛苦,故希望尽快死去,但实际上,所有的老人又非常害怕死亡。。。诸如此类的老苦,也相当于恶趣众生的痛苦了!"这里为什么说相当于恶趣众生的痛苦呢?
答:个人理解是表示说痛苦非常强烈,强烈程度接近了某些恶趣的痛苦。(正见C1)

13. 什么是不清净的饮食

  • 问(1):在加行教材2的195页说外障饿鬼的转生之因有一种是由于往昔常给人不清净的饮食,请法师慈悲开示,什么是不清净的饮食,范围都有哪些
  • 答(1):个人理解,比如以烦恼心布施对建康有害的饮食(比如毒品),或者自己认为非常肮脏的食品等等。(正见C1)
  • 问(2):请问向别人提供肉食是否算不清净的饮食呢?
  • 答(2):要看具体的情况,包括自己的发心、见解、肉类本身的情况等。(正见C1)

14. 实际的天堂地狱到底存在不存在

  • 问(1):有一种说法,说如果你的心快乐,你就在天堂;如果你的心痛苦,你就在地狱。 但是我们学的地狱的痛苦,应该不是人间的任何痛苦所能比拟的,怎么说人痛苦了就如同在地狱呢? 这样的话,我们加行学的十八地狱的各种痛苦到底还存在不存在呢?
  • 答(1):地狱是存在的。 同时地狱也是痛苦的,当你现在感觉很痛苦的时候,你和地狱众生一样都在感受痛苦,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你在地狱。但除了这些之外,确实有一个地方存在地狱,也存在地狱众生,也存在地狱的痛苦。(正见C1)
  • 问(2):学佛应该人越来越轻安越来越快乐的,可是另一种说法是轮回这么苦,怎么快乐得起来呢? 到底这些说法是基于何种情况下说的呢?我们作为一部论还没有学完的在家居士,处于哪种状况才是正常的呢?
  • 答(2):一方面要认识到轮回的痛苦,一方面如果自己安住在正道当中,想起未来的光明,也会产生喜悦之心。而通过修行,可以断除对很多世间法的执著,减少很多痛苦,我们虽然不贪执暂时的安乐,但自然会比没有修行的人更加安乐。 想要完全超越痛苦,需要获得解脱。(正见C1)
  • 问(3):到底前世业力和今生的因缘哪个更重要? 我的父母因为文革时被批斗,嗔心很重,从心理学上说他们没有被爱过,所以没有爱的能力,不懂爱他们的孩子。所以我一直比较恨他们。所以最初我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也不懂爱我的孩子,搞得我也难受,孩子也非常痛苦。后来我入了菩提学会,心态变好了,非常明显地看到孩子比以前快乐多了聪明多了。 那么我的疑惑是: 如果我的父母不爱我,是我自己前世的业力造成的,那么我不爱我的孩子也是我和孩子之间的业力造成的了。可是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的是,当我对孩子的态度改变之后,孩子是有很大改变的。那么我是否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对我耐心爱护的话,我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呢。因为从普通人来说,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灵的伤害是一辈子都恢复不了的,而且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方方面面的。到底是我的业力还是父母的过错?
  • 答(3): 业力是一张网,我们许多众生各自的业力交错、相互影响,也非常复杂。 总体来说,前世的业力和今生的因缘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业力(因),没有具足缘,那果也不会产生,如果没有业力,只有缘,也不会感果。同一个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可以对多个众生产生作用,比如,如果张三恶意伤害你,你感受了痛苦,那你之所以感受痛苦,离不开你的恶业,张三的行为是让你的恶业成熟的一种缘,而张三在这一过程当中,本身也可能造下新的恶业,具有他自己的过失。(正见C1)
  • 问(4):也因此,缘母亲生菩提心,感觉好难啊。 虽然看到过一些开示,比如不管怎样,父母有生恩,有养育之恩。可是我也生孩子养孩子,我不觉得这有什么,而是一个普通家庭不得不这么过,不然在世间会被视为异类,而且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充满着我执的。 所以恳请法师慈悲开示,到底怎样才能从内心真正地感恩父母? 因为父母的性格此生是不会改变了,我也想对他们好,但几十年的心理隔阂,至少到现在我的心还是没有改过来。学了佛好像能原谅很多其他人了,但是对父母的这颗心还是放不下。细细想想,他们也没有什么错,那个时代的人做父母基本都是那样的。 如果说是我的业障造成的,那么作为在家人,闻思修也不是很深入,如何才能真正在这个问题上做好呢? 如果父母这关过不了,怎么去真心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呢。
  • 答(4):你需要多思维他们对你好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这方面,就容易产生感恩之心,如果你总是忆念他们伤害你的地方,就比较困难。 众生的因缘不同,如果你实在难以对父母产生感恩之心,也有其他的修法可以帮助产生菩提心,比如《入行论》当中自他平等的修法,四无量心的修法等等。多想想他们可怜的地方,观想轮回当中痛苦和困境,许多众生都是身不由己被烦恼业力所控制的,我们不该憎恨他们,我们的敌人是业惑,应该消灭他们心中的无明烦恼。(正见C1)

15. 《前行广释》138课

问:《前行广释》138课:在这一世当中,自相续生起了无伪实相的无误见解并且不断修行、串习的人,在临终的时刻,通过本来清净的密道,依靠法界觉性的要诀而往生于法身界中。顶礼法师!请法师开示:1 本来清净的密道?2 法界觉性?
答:如果将来有机会进入正科系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 (正见C1)

16. 【境眷】 问:境眷是指内在的处。处指什么

答:内六处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正见C1)

17. 请教法师:特殊缘起。(115课)

前行115课:"如果对上师有虔诚与恭敬的话,上师相续中的智慧、悲心等功德,自然而然会融入我们的心相续。这是一种特殊缘起。"  

  • 问(1):为什么对上师有虔诚与恭敬是特殊缘起?
  • 答(1):可以理解为一种法尔如是的规律。(正见C1) 
  • 问(2):普通缘起是否十二因缘?
  • 答(2):某种角度也可以这样安立,但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安立和表述方式。(正见C1)

18. 关于因果不虚中意恶业 "贪心、嗔心"与五毒烦恼的问题

问:前行中,"因果不虚"一章中讲了,意恶业分三种(贪心、嗔心、邪见),十不善业中,尤其是意恶业,如《成实论》中云"意业势力,胜身口业",说明,意业的力量,远远胜过身体和语言造业的程度。 在讲到"异熟果"时,说"无论是十不善业中的任意一种,如果是以嗔心所导致的,就会堕入地狱;如果是以贪心的驱使而造成的......"

末学有一个问题:意恶业中的"贪心、嗔心",与五毒烦恼(贪、嗔、痴、),是一个意思吗?
答:个人理解,许多时候是一个意思。而在讲意恶业的时候 ,如果从圆满的恶业这一角度而言,贪心等本身也可以包括多个支分,如果多个支分圆满之后,业的力量会很强,而即使没有圆满所有支分,许多情况下部分的支分也可以属于意恶业(程度相对较轻); 广义来说,只要产生一念贪嗔心,就属于烦恼的范畴。(正见C1)

19. 关于新班开示系列的录音

问:请问可以把"学会传法上师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介绍"的录音发给在同一小组共修的师兄吗?
答:可以。新班开示系列内容是公开的。(引用网址失效)里有录音下载。(正见C1)

20. 关于饿鬼的疑问

  • 问(1):饿鬼分为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是根据所住地方来分的吗?(空游饿鬼,生在空中。隐住饿鬼隐身在旁生或者地下城中。)
  • 答(1): 有的时候,隐住饿鬼也有在空中游行的情况,空游饿鬼也有居住于地上的情况。 (正见C1)
    问: 2)特障饿鬼身上有很多小饿鬼不断啃噬着他的身体,和孤独地狱中的众生有些类似。。两者有可对比之处吗?如何区分?
    答: 2) 仅仅有小的众生啃噬的情况是比较多,旁生、饿鬼、地狱都有,从本身所处的身份(包括所处的器世界显现),业因等等方面都可能有差异。 (正见C1)
  • 问(3):特障饿鬼身上的小饿鬼也属于特障饿鬼吗?他们有吃的,可以饱腹吗?
  • 答(3):个人不好判断。(正见C1)
  • 问(4):特障饿鬼获得的食物变成自己的肉或者脓血,他们是可以吃这些东西的吗?即使能吃也不会有饱腹的感觉吗?
  • 答(4):应该多少能吃一些,有一定的饱腹作用,但还是很多痛苦。(正见C1) 5)每天念咒给饿鬼施食时,看见所施的食物转天还有残留,为什么那么多饿鬼,仅仅一点点食物却不能完全吃光呢?还是只是通过施食的一个形式,只要有个布施的意念,饿鬼众生就能饱腹呢?
  • 答(5):我们所处的境界与饿鬼是有差异的, 虽然我们看到食物还在,但是通过咒语、佛号、观想等的作用对饿鬼可以产生真实的利益,他们的境界当中可以受用到真实的食物。(正见C1) 问: 6)那么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是按照什么来区分的,如何解释这两个名词?
  • 答(6):个人理解"隐"是相对于空游饿鬼,隐住饿鬼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比较隐蔽的,交集的情况有时少一些。空游饿鬼的分类很多,许多时候也会直接对相关人类的生活带来影响,除了饥渴之外,也感受许多心灵的痛苦(有时显得惶惶无所依)。
  • 问(7):施食是否有时间段的讲究?另外,冲完厕所或倒完脏水后,所施物就进入下水道了,饿鬼是否还能得到?
  • 答(7):通常任何时候都可以,冲掉之后也应该还是可以享用的,因为下水道当中也有饿鬼。(正见C1)

21. 加行138课

问:因为每个众生都有不同的根机 界性与意乐,所以真正是佛菩萨化现的上师,他会以种种方便来调化他们。顶礼法师!阿弥陀佛! 弟子请问:界性是什么?
答:个人理解,界,大概有差别特性和本性的意思,有的时候也有种性的意思。(正见C1)

22. 请教关于114课

问:第114课是关于金刚萨埵的具体修法,本课上师说用《开显解脱道》的仪轨修百字明。114课关于如何念百字明时有一段文字如下: "将圣尊观好以后,就可以念百字明了。 一般来讲,要观想咒轮旋转等,对大多数人是有困难的,因为这要有生起次第的修行基础,不光是一个"旋转"就可以。 不如像前面讲的那样,你就想,在我顶上安住的金刚萨埵,其实与十方诸佛,以及我的根本上师是无二无别的,现在我就对他皈依:"从现在开始,我唯一皈依您、依止您,您是我的依怙,您是我的至尊,您是我的导师,在此世间,除您之外,我再也没有其他可信任之处,除您之外,我再也没有其他可皈依之处。"然后发心:"从现在起,我誓愿度化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 皈依、发心以后,就忆念罪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如果按《开显解脱道》的仪轨修百字明的话,上述皈依、发心的观想用在《开显解脱道》仪轨的哪个位置?
答:一方面仪轨本身有皈依和发心的偈颂,在念诵的时候就可以对应相关的意义进行观想;另一方面如果在念诵仪轨之前念诵也可以。(正见C1)
问:是把"心月百字旋绕于吽字"对应的观想替换成这部分内容吗?如果是的话,仪轨念到这里应当将上述内容想一遍吗?
答:念诵到金刚萨埵修法部分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观想。可以有多种方式。(正见C1)

23. 加行教材第45课

问:上师在讲内障饿鬼最后提到:"所以,我们平时所见的江河,在饿鬼面前要么是脓血,要么是火焰。这些可怜的内障饿鬼,即使喝到了一点点水,但水进入腹中以后,也会变成火焰。"是不是内障饿鬼也要见不到水的外部障碍,不只是饮用后才有内部障碍?
答:个人理解,许多饿鬼可能 同时具有内障和外障,观待业障的轻重,境遇也不同。(正见C1)

24. 问一个关于人为什么不能回忆前世的原因。(50课)

第五十课中P275页中说:胎儿因为在母亲的肚子中太痛苦,所以,忘记了前世。这里我有疑问:

  • 问(1):痛苦是否是遗忘之因?种子一但埋入阿赖耶识之中,不会因为时间长久、痛苦等原因消失,一但时机成熟,必然会发芽成熟。就算是在器情世界之中,人们也很少会因为痛苦而遗忘,除非是大脑受到了损伤或时间太过久远。因此,这里有因果不同类的过失,如是因得不到如是果。 1)痛苦很可能导致遗忘,无论是通过痛苦影响生理还是影响心,带来遗忘是可能的。遗忘并不等于种子习气消失,种子习气存在的同时仍然可能遗忘。(正见C1)
  • 问(2):胎儿在母亲的肚子中是否真的痛苦?因为,人在受到痛苦的时候,普遍的反应是:哭泣、发抖、叫喊、挣扎等的行为,但胎儿在母亲的肚子中,大部分时间是比较安静的,并非如器情世界中人们正常的反映,因此两者具有不同的法相,不能归摄于一类。
  • 答(2):表面安静不等于一定没有痛苦,许多孤独地狱众生显现上都是很安静,但有强烈的痛苦。(正见C1)
  • 问(3):以下是我个人的分析,不知其中有没有漏洞,也请法师明示: 人脑为阿赖耶识所化现的器情世界的事物,从一个细胞化现而来,所以不可能记忆上一世的事情,只能对这一世发生之事有所记忆,并影响阿赖耶识,而阿赖耶识因业力的原因却不能把上一世的记忆融入人脑。人脑既然化现在如今的物质世界必然要遵循物质世界的规矩,这是由众生的共业所决定的,因业力所决定的。所以,人的大脑不会记忆上一世的事物,并障住了阿赖耶识对前世的记忆。但阿赖耶识的种子却会对人的行为、个性有影响。 人脑属于无情物,无情物不可能有分别念,它只能摄受,而分析就交给了心识。这里的心识可以分为阿赖耶识与未那识,未那识是产生分别念的根源。但是:眼识的根是眼睛、耳识的根是耳朵......那么未那识的根是不是大脑?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脑是无情物之故。因此大脑只不过是摄受的工具,而未那识只是在操作大脑。就好像电脑具有分析、记忆的功能,但电脑必竟只是机器,需要人来操作,这里电脑就好比人的大脑,而操作电脑的人就好比未那识,电脑会把从键盘等输入的信息进行摄受,然后分析,再把分析结果传给需要的人。所以,未那识只是通过大脑来摄受器情世界的信息而矣,这里,人的意识的根不在大脑,而是未那识。 如此一分析,大脑只能记忆这一世的事情,就很明了了。大脑是器情世界中产生的这一世中的无情物,不具有记忆超出这一世的因,因此也得不出回忆超过这一世的果。那么未那识为什么不能把阿赖识的全部记忆放入大脑?因为大脑也只是业力产生的妄想的结果,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也是业力所牵引,这一世的贪嗔痴障住了明清的心识,心随物转,不得自由。 所以,我认为,书上所说的应该是不了义的。以上分析是否有不足之处,敬请指点,感恩!
  • 答(3):你可能需要补充一些唯识宗的基本常识,许多时候讲,末那识缘阿赖耶识见分执著为我,阿赖耶识的见分影像成为末那识的相分所缘,是俱生我执的根源。末那识的存在和大脑并无必然关联,许多无色界天人没有色身,但末那识一样在运作,我执照样存在。(正见C1)
  • 问(4):那么人有大脑起到什么作用呢?与阿赖耶识是否有关系?
  • 答(4):大脑在某些阶段对第六意识的运作起到俱有缘的作用。 大脑的显现作为器情世界的一部分,都没有离开阿赖耶识。 (正见C1)

25. 《心性休息》有没有法师辅导?

问:请问大恩上师开讲的《心性休息》有没有法师辅导?
答:此次暂时没有安排。(正见C1)

26. 如来藏和心相续的关系

问:请问如来藏和心相续是什么关系?
答:法性和有法的关系,如来藏是法性,心相续是有法,如来藏是本来清净的,轮回的心相续是客尘显现的一部分。 如来藏本身超越相续的局限,没有自他之别,如来藏超越生灭,心相续有生灭。有很多区别。(正见C1)

27. 关于前行第10课中的一个问题

问:请问法师:前行第10课中,"戊三、未领会而持"与"戊五、颠倒而持"的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弟子这样理解:如果若没有领会了义与不了义、秘密与意趣的各种说法,断章取义地把一段内容作为最究竟,不仅会导致未领会而持,同样也会导致理解上的错谬,发生颠倒而持的情形,如讲记中说:"有些道友闻思的过程中,认为对经义理解了,其实完全是误解了,有些法师自认为讲的是佛经内容,其实与佛经的教义根本不接近;"只要未领会,就可能导致颠倒而持,如果颠倒而持,偏离法义,就是未领会,错解误解都可能发生。既然"戊三、未领会而持"与"戊五、颠倒而持"分别列出来,内涵必然不尽相同,弟子不太明白,请法师指点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或者主要区别在哪里呢?
答:个人理解,广义而言,未领会可以包括颠倒而持的情况。 许多时候,前者侧重于没有正确了知(包括蒙昧无记),比如把好的当作是中性的,把白的当作是蓝的等等;后者在没有正确了知的情况下,侧重于以颠倒、相反的方式进行理解,比如把好的当作是坏的,把白的当作是黑的,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未领会的情况。(正见C1)

28.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正见师!

问:弟子带的14届新班有一个学员,周一上师讲心性休息,她进去听了,过后告诉我听不懂,我没鼓励她接着听,怕她坚持不下去照成舍法,毕竟是初学者没有基础。如果不接着听还担心有盗法的过失(属于误进)弟子不知道怎么引导她。
答:【轨以金刚幢,行善修自信。 首当量己力,自忖应为否,

29. 90课的三个问题 弟子请教加行90课中的三个问题: - 问(1):

法本172页,第二段,"绝地火"和"得到六种满足",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了两位大成就者要进行"会供"呢?这在密法的修行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 答(1):这些是密宗当中的相关修法,如果以后有机会学习《大幻化网》可以详细了解(包括会供的意义、功德等等)。 (正见C1)

- 问(2):法本172页,第三段,"宝瓶气的成就",是什么意思呢?

  • 答(2):宝瓶气是一种修法的名称。 将来如果有机会进入正科系学习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 问(3):法本172页,第四段,帕单巴尊者在解释马尾草草尖会弯曲时,弟子还是不明白,原文如下:"我们断证功德上无有差别,可因为你出生在西藏,所以会如此。你我的见、行完全相同,所以,未来我们的传承弟子在见行上也会一致。"因为米拉日巴尊者出生在西藏,马尾草的草尖就会弯曲,这好像没有回答问题啊?就如同,你是你,我是我,所以会不同。所以还想请法师进一步开示。 还有,帕单巴尊者后面说的,"见、行完全相同",我也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说见、修、行、果,如果见完全相同,那么修也应该一样,如果行相同,果也应该一样,或者如果见、行都一样,那么修、果也应该一样,为什么有会有不同呢?至少马尾草的草尖在显现上就不同了。
  • 答(3):个人理解,除了见行之外,其他的因缘不同,示现也可能有不同。(正见C1)

30. 关于预科班加行第三册第

65. 67课问题

  • 问(1):等流果的定义明确提出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那么增上果是仅针对人而言,还是恶趣众生同样能感受得到?我个人理解四种果报是针对所有六道众生而言,但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 答(1):广义来说,都可以包括人道之外的众生。(正见C1)
  • 问(2):在第65课讲同行等流果时,提到一个例子,就是一个缅甸小女孩,她的前世是个日本军人,在缅甸被飞机炸死了,所以只要看到飞机、听到它的声音,就吓得尖声惊叫。有师兄问小女孩因为飞机而死,看到飞机就尖叫是同行等流果还是感受等流果?虽然法本上是在同行等流果里用的这个例子,但是同行等流果的定义是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也是如此,好象与此定义不符,因为小女孩的前世日本军人并不会看到飞机就吓得尖叫,是因为前世被飞机炸死,引起今生对飞机的恐惧,才会尖叫,所以有师兄认为应该是感受等流果的显现。因为前世的她被飞机炸死,引起今生怕飞机的果报。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到?
  • 答(2):这些有可能是从前造其他业(比如故意惊吓别人等)的感受等流果,通过这种方式成熟。(正见C1)
  • 问(3):关于第二题是同行等流果还是感受等流果,引起师兄不同看法的原因,是这个公案放在同行等流果是提到的,所以有师兄说是同行等流果,有说是感受等流果的。
  • 答(3):有可能属于同行等流果,相关的体验和表现是类似的。 (正见C1)

31. 关于前行广释46课的问题

问:前行广释46课中,《业报差别经》中讲了恶鬼的十种因,其中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怎样解释?
答:意思是,如果贪爱执著资生(维生)的财物等等,在这种状态当中死去就有可能堕入饿鬼道。(正见C1)

32. 金刚念诵,请法师开示

问:弟子想问一下,金刚念诵法是怎样念才正确? 金刚心咒是否可以用金刚念诵法念诵呢?

33. 关于45课

《大智度论》云:"鬼有二种:弊鬼、饿鬼。弊鬼如天受乐,但与饿鬼同住,即为其主;......"。

《大毗婆沙论》云:"于此洲中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种种树上好山林中,亦有宫殿住在空中者,乃至或住余清净处受诸福乐;......"

  • 问(1):弊鬼、威德鬼感受什么痛苦?为什么称为鬼?
    答:1,某些饿鬼因为具有一定福报,也能够感受一定的安乐,但痛苦肯定是存在的,某些时候有苦苦,某些时候无常现前有坏苦,行苦是始终存在的。从其投生的环境、境界所处的大致范围、身心状态等等可以归在饿鬼当中。 (正见C1)

- 问(2):天界中有鬼吗?

答:2,个人不太清楚。(正见C1)

34. 佛教如何解释人工受精、试管婴儿和克隆人

  • 问(1):众生投生是源于贪欲的,而且和父母之间是有着非常强的缘分的。 那么人工受精、试管婴儿和克隆人,这三者和众生在中阴身时寻香入胎有没有矛盾,应如何来正确的理解这些和佛教所说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呢?
  • 答(1):只要有业力,就可以投生,入胎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某些众生有特殊的业力,也可能在其自身的境界当中显现一些情形,因此生起贪心而入胎;而有些情况下也可能直接入胎。
  • 问(2):还有很多孩子在长相上都是和父亲或母亲很像,这如何以佛教的道理来正确的理解呢?
  • 答(2):许多时候可以理解为共业,孩子和父母往昔曾经造过类似的业,感得的果报也是类似的,所以相貌会相像。(正见C1)

35. 请问法师弊恶眷属和不和眷属的区别? (66课)

问:在前行第66课中讲到弊恶眷属和不和眷属,可以理解为弊恶眷属是不听话的眷属,不和眷属就是容易争吵的眷属吗?
答:许多时候,不和就是不和合、不和谐的意思。讲记当中提到:【相互不和,经常吵架、打架】。(正见C1)

36. 共修和讲考时间冲突怎么办?

问:现在讲考时间调整,这样每次都会和中组共修冲突,应怎样取舍?
答:这方面建议和管理法师沟通协调。(正见C1)

37. 加二139页小字

  • 问(1):加二139页小子 76那个偈颂,或邪淫他妇过世法则入他境界,是什么意思?
    答:个人理解,意思是和他人的妻子行邪淫,逾越了世间法的人规,侵犯了他人的相关权益。(正见C1)
  • 问(2):或出家破戒行住坐卧僧伽蓝中,是什么意思?
    答:如果出家之后破根本戒,则没有资格继续在僧团当中安住,如果偷偷以出家形象在僧团寺院当中居住,就可能有相应的过失。(正见C1)

38. 关于前行134课中的两个问题

  • 问(1):前行134课中讲的:上师瑜伽也具有清净刹土、圆满发愿、成熟自相续三种不可思议的甚深要诀。 怎样理解:具有清净刹土、圆满发愿、成熟自相续的甚深窍决。
  • 答(1):《前行备忘录》提到:【首先发起世人谁也不曾想过的广大意乐,心想:我把佛菩萨在尽恒河沙数大劫之中所行持浩如烟海的圆满(功德)、成熟(有情)、修行(刹土)这一切合而为一,在每一刹那间修行,这种心愿就是披大盔甲精进。"一切事情即模仿",佛菩萨是怎样行持圆满、成熟、修行的,我也要依此修行,当听到前辈持明者是如何历经苦行等感人事迹时,心里暗想:我纵然不能更胜一筹,也不该更为逊色。】 【六度,必须依靠远道、近道和捷径来修学才能使圆满、成熟、修行功德达到究竟。通过六度能圆满如海二资粮,借助六度能把一切有情安置在三菩提道中进而成熟如海有情,要依靠六度修行如海刹土。修行刹土有清净和不清净两种。根据自己的愿望,以此六度的善根,"愿我未来在自己想修成的清净不清净这样的刹土中出世",这需要以善根作为因、以发愿作为缘来修行。清净的刹土,就像文殊刹土、极乐世界一样,不清净刹土,诸如我等大师的娑婆世界。】 通过修行上师瑜伽,可以迅速清净刹土、圆满发愿,成熟相续。 (正见C1)

- 问(2):上师内外密的功德是什么?

  • 答(2):外内密的功德,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解释。有些大德的传记,分为外内密,外在宣讲尊者在共同所化面前的各种示现,内在宣讲尊者自身的不共成就,密的方面宣讲尊者所拥有的极其不共的境界。等等,有很多种解释方式。(正见C1)

39. 顶礼法师

  • 问(1):怎样理解"供养" 上师三宝大家都好理解叫做供养,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样的对镜叫做供养,是从发心上去理解还是六道众生来区分?
    答:1,通常来说,可以上供和下施,许多时候,对于功德超胜自己的对境称为供养,对功德不如自己的对境称为布施。而有的时候,以恭敬心等的角度出发,对功德不如自己的众生也可以用供养这个词语。(正见C1)
  • 问(2):写过学习法本的纸如何处理如法?
  • 答(2):【  三、问:有时我们会用打印机打印一些经书,但有一些残缺或不完整的纸张,有时也会有一些抄有经文的废纸条,这些都需要处理。有些师兄说:把它们烧掉就可以了。也有说烧掉经文过失很大。还有说:应拿到山上去埋。我想埋和烧都差不多。弟子不知如何处理,请上师慈示!   那为什么说烧经书有过失呢?这是指以轻蔑的心态、不恭敬的行为,故意烧毁经书。就像文革期间,很多经书都被人以恶心烧毁,这是有过失的。如果为了这些经文不扔在垃圾桶等不干净的地方,而把它们烧毁,就不会有过失。按藏地的传统,这些经文都会放在灶里烧掉,不会扔出去。】 以上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当中的开示。(正见C1)

40. 关于信财

问:佛教中对财物是怎么分类的?什么是信财、亡财?
答:许多场合当中,信财指的是信众供养的财物;亡财有时指的是需要为亡者进行超度的财物。(正见C1)

41. 大自在

问:一万遍大自在是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

42. 顶礼法师!关于90课第一题思考题,感恩法师!

问:90课第一题思考题:在修行的过程中,越是精进,违缘魔障越大,此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请从两方面加以说明。我听法师辅导后,自己觉得是不是应该从自身因果方面和对三宝的信心两方面来回答呢?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业力,所以就算皈依三宝,也不是进了保险箱,果报来的时候还是要承受;一方面是从皈依,祈祷三宝来讲,法越深,魔越大,扰乱我们学习正法。 法师,我可以这样来理解么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我们要以信心皈依、祈祷三宝;一方面内心了知"精进行者,魔众尤憎恨"等内容之后,内心可以做好准备,保持警惕心,恒时以正知正念摄持。可以结合讲记全面作答。(正见C1)

43. 观修喜心的问题

问:请问我们通过前面共同加行的学习知道轮回无常迁变、暂时的快乐也是有漏的,可在观修四无量心的时候我们又要祝愿如今快乐幸福的众生恒时感受这种安乐,在观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言不由衷、很不对劲。请问法师我应该如何对治?
答:轮回里的许多安乐虽然是有漏的,但相对于轮回当中的痛苦来说,还是可取的(总好过恶趣的痛苦),佛陀也开示过人天乘的法门。我们要发愿让众生获得增上生和决定胜,暂时让众生获得轮回当中的安乐(在获得解脱之前),究竟获得解脱。

44. 第88课的问题

  • 问(1):请问如何理解"一切都是三宝的游舞"?
  • 答(1):一切都是心性(法身、如来藏)的游舞,任何显现都没有离开心,心的本性是法身、如来藏,也是究竟的三宝。 (正见C1)

- 问(2):不太明白,能解释一下吗?

这个讲法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说的吗?

  • 答(2):将来如果有机会闻思《定解宝灯论》、《大幻化网》等可以详细了解。 可以结合闻法方式当中清净观的内容来理解,在实相当中,万法是本来清净的。(正见C1)

45. 关于预科班加行第三册第65课异熟果的问题

问:关于异熟果的分类,法师辅导上分了四种,听了后不是太明白,查了一下有关内容,看到净界法师一篇文章讲解异熟果分类时提到: 果报在性质上的差异,异类而熟。 我这个人很贫穷,贫穷是善是恶,贫穷没有善恶,果报只能说痛苦跟快乐,你说果报是恶,那么这个人造了一个恶业,得了一个痛苦的果报,这个果报又是恶,恶又有招感性他又得一个果报,那就一因多果了,这叫不公平,他造了一个因得这么多果。所以诸位,果报不论善恶,果报只是无记,果报只论苦乐,业才有善恶,就是说,他造善的时候造恶的时候是有性质的,转成果报以后它变成没有性质了,它是让你受用苦乐,它没有善恶的性质,它的性质消失掉了,叫异类而熟。 说业有善恶,果报没有善恶,果报只有无记。不知怎么理解这句话。善业感善果,恶业感恶果,怎么叫果报只有无记呢 答:【异熟无覆无记法,有记所生众生摄, 等流果与自因同,离系果为心灭尽。 依何因力所生果,士夫作用而产生, 非为前生有为法,唯一有为增上果。 异熟果本体为无覆无记法,属众生相续所摄,由善、恶之有记法所生;等流果则与自因相同;以智慧力灭尽之法即为离系果;士用果依靠其因之作用力而产生;非为前生的新生有为法,即一切有为法之增上果。 异熟果的本体是无覆无记法,对解脱不起障碍之故;若仅是无记法,则外界之地水火风也具足此特点,故为了区分无情法,而说其成熟之处应为众生相续所摄,如《百业经》中云:"一切众生之业,不会成熟于器界的地水火风,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蕴处。"若仅具足以上两种特点,则长养生与等流生也应有异熟果,但长养生与等流生通于三性,而异熟果的来源是善业和不善业,所以说,异熟果非长养生与等流生。 以上宣说了异熟果的三种特点,为什么叫异熟果呢?因是异熟因所成熟之果。异熟果报的成熟有几种情况,有即生成熟的,比如某人眼睛不好,若其业力不是很深重,通过供养三宝,虔诚祈祷,即生可能会成熟善根果报。即生成熟的公案也有很多,比如《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转生为日日野兽,肤色金黄,有一日,日日野兽救起一位落水者,并告之:若想报答我的恩德,请万勿将我之行迹告与他人。此人一口应允。后来当地国王出重奖寻找了知日日野兽行踪者,那个被救之人以贪心驱使,忘恩负义,将日日野兽出卖,当他带着军队和国王来到野兽所居之地,并以手指点其所在之处时,他的手当下落于地上。这个忘恩负义之人就是即生中感受异熟果的。还有些异熟果报会在来世成熟,有一些来世也不会成熟,但是,无论如何,即使经过百千劫,这种业一定会成熟,绝对不会消失的,《百业经》中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以上是《俱舍论讲记》当中的内容。(正见C1)

46. 关于《心性休息》报名的问题

问:看到堪布要传讲《大圆满心性休息》,非常想参加,但是我有大概3个多月的周四没法听课,不知道此次堪布传讲又没有录音,能不能通过什么方式补传承?
答:这方面可以咨询同步班报名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正见C1)

47. 加行第90课中的问题

  • 问(1):在第90课中,讲到有些在家人请一些不具资格的僧人做诛法,弟子不明白"此密咒将染上苯波教吟诵的过患"之意。请法师具体解释一下。
  • 答(1):个人理解,有些苯波教行者没有正见摄持,以嗔恨心修持一些诛杀的修法,这样不太如法。 如果佛教修行人,没有慈悲菩提心、正见摄持,以嗔恨心念诵行行,也可能有相应的过失。 (正见C1)

- 问(2):请问苯波教与藏传佛教有什么区别?二者有什么联系吗?

  • 答(2):【在藏地也是同样,所谓的苯教,最初的来历应该是这样的:在最初此教根本没有兴盛之前,有一个藏族小孩着了魔,鬼使神差,忽然间通晓了供神供鬼的仪轨等,由此才逐渐越来越发展壮大了起来。在当今时代这一教派,也有将内教的所有宗派的名称偷梁换柱、取而代之、复制一个代用品的现象。 有些人妄下断言说"苯教与宁玛派一模一样"。 实际上,法语等相同之处倒也有许多,但他们是根据苯教的需要而抄袭的,又怎么能与宁玛派等量齐观呢譬如说,在印度,与内教的声闻宗派对立称呼的名言派,还有缘觉、唯识、事续、行续、瑜伽父续、母续、无二续都有一个对立称呼的宗派,达十种之多。藏地也不例外,佛教的《中观》、《般若》、《戒律》、《俱舍》及密宗的一切论典与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橛金刚等诸本尊,以及绝地火、大手印、大圆满等等,在苯教中都有如法炮制的一个仿造品。这些原本无有、倏然出现的遍计所执无量无边,对此又怎么能一一破尽呢然而,苯教中依靠祈福、密咒等所出现的暂时利益也可能是佛菩萨的事业与幻化展示的,因为一切如来佛子善巧方便的行境不可思议之故,就像遍行魔王说法的奇迹一样。 即便如此,但是这些苯教徒最好能虔诚皈依佛教的本师与清净的教法,或者,如若能独力自主地秉持自己的本教,则与佛教的诸位智士展开辩论,一决胜负,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对于加以观察则一无是处、仅仅欺骗一些愚者而已的这样宗派,既不应生起嗔恨,也不该生起耽著之心。其实,在印度,内道与外道,藏地虽说无有真正的外道,但苯教与佛教,汉地所谓的和尚与道士总是无独有偶,也可以说是一种缘起规律吧。因此,如果其他教派对佛教无有危害,则顺其自然,默然置之,正如《月灯经》所说:"世间他外道,心中不怀恨,于彼皆生悲,此乃初忍法。"但万万不要心生欢喜,如同恶心舍弃天人的甘露而去渴求盐水一般。 尤其是,凡是秉持静命菩萨的自宗、释迦佛的清净教法之人,遵照大堪布亲手盖印的旨意,切切不可喜爱苯教。】 以上是《中观庄严论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 问(3):为什么在学院的大幻化网坛城里供奉了苯教的神明?
  • 答(3):大幻化网坛城当中有供奉苯教的成就者(获得出世间成就的圣者)。 后期有许多苯教行者吸收了佛教的教义(苯教当中有不同的类别,有些敌视佛教,有些恭敬佛教),也皈依三宝、修持佛法,通过修行也有获得出世间成就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有佛菩萨示现为苯教行者的形象接引、度化相应的众生。

48. 请教第112课关于 "安住心性外,无余静虑度" 问:1

)对于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中"安住心性外,无余静虑度",有师兄认为安住心性是缘真如的静虑,是一种止观双运的境界,弟子认为安住于心的本来面目的话无有任何分别,无有能观、所观,不存在止观双运。请问法师的观点是?

  • 答(1):意义相同,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 一方面没有能观、所观,但也可以安立为殊胜的止观双运。 胜观表达的是一种殊胜的智慧,在没有能观所观的同时,可以安立是胜观。 如《般若经》云:【未见任何缘,是为最胜见。】 (正见C1)

- 问(2):

另外,请问明空无二与明空双运的意思有何差别?与113课中吉公仁波切讲下中上三根者见修行之不同的教言中,前者对应上根者,后者对应中跟者,这样理解是否合理?
答:2 )要看具体的语境。在阿阇黎吉公的这段教言当中,明空双运可以对应中根者的境界。 而在其他的场合当中,也可以用这个词语对应上根者的境界。(正见C1)

49. 顶礼法师!关于傲慢的问题。感恩法师!

  • 问(1):第七课六垢之傲慢中,有师兄认为对别人的可怜也是傲慢。请问法师这种可怜的心态是一种傲慢心还是一种悲心?
  • 答(1):要看具体的心态。 如果觉得对方可怜的同时,对对方有轻慢,内心有高举等,则可以属于傲慢。 而如果没有烦恼,具有清净的悲心,则不属于傲慢。(正见C1)
  • 问(2):第八课六垢之外散中,对于分别过去、分别未来、分别现在,是针对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分别还是专指意识(心识)的分别?
  • 答(2):许多时候指的是意识。(正见C1)
  • 问(3):关于分别念的形成,是否可以说是由眼耳鼻舌身这五种俱有缘与意识(心识)近取因构成的吗?
  • 答(3):意识本身是近取因,俱有缘可以有很多,除了眼耳鼻舌身之外还可以有很多事物,都会对分别念的产生带来影响。

50. 地狱众生有血肉之躯吗?

问:地狱众生有血肉之躯吗?是否也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如果有,是否类推饿鬼众生也有血肉之躯?
答:从经典里的讲解可以看出,皮肉筋骨、血等等在地狱当中都是存在的,某种角度可以说是四大组成的。 许多饿鬼的境界当中也有血肉等存在。(正见C1)

51. 加行42课

问:1 )转生复活地狱的因是,触犯戒律,这个触犯是什么意思。是破戒吗?
答:1 )可以理解为破戒(许多情况下包括破支分戒和根本戒)。 (正见C1)

  • 问(2):转生黑绳地狱是损害父母并妄语欺骗。是需要满足两点才能转生吗?
  • 答(2):个人理解有可能具足一者也会导致转生。(正见C1)
  • 问(3):众合地狱的众生是杀害猪羊等动物,这个杀害与复活地狱的杀害众生,有什么区别?
  • 答(3):众合地狱重点提到了杀害旁生,而复活地狱提到的是总体的杀生,具体个人也不太清楚。(正见C1)
  • 问(4):剑叶林地狱的因是打杀,那战争中的战士也会转入此地狱吗?
    答:4 )如果是以烦恼心引发参加战争打杀,很可能导致堕落。 (正见C1)

问:5

)转生地狱的因有很多,比如说离间语,杀生等,我们要是从因上转,比如不说离间语,反而说和合的语音,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把转生地狱的因给转了,本来要受果报的,也不用再受,或是减轻。比如杀生,大量的放生,是不是也可以在因上转变,而不受地狱的果报。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5 )如果有忏悔的发心,作为现行对治力的一部分可以清净恶业。而如果没有相关的发心等条件,造善业本身有功德,而恶业有可能还是会以某种方式存在,从而出现善恶业并存的情况。

52. 有关66课恶语的问题

问:在同学、朋友、家人之间起外号,如果没有恶心的情况下,算恶语吗?
答:如果是带有贬义的外号,通常情况下建议尽量避免,业果非常微细。如果是发心清净的赞叹,有时也可以有开许(正见C1)

53. 请教第113课阿阇黎吉公的教言

第113课原文中,阿阇黎吉公这样说过:"诚信因果不虚是下根者的正见,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双运是中根者的正见,证悟所见、能见、所证智慧三者无二无别即是上根者的正见。安住于一缘等持是下根者的正修,安住于四种双运等持中是中根者的正修,无有能修、所修、感受三者并于无缘中安住,即是上根者的正修。取舍因果如护眼珠是下根者的正行(真实行为),以诸法如梦如幻的境界而行持为中根之正行,无有一切所行者即是上根者的正行。我执、烦恼、分别念等日趋减少是上、中、下三种根机者的真实暖相。" 有关此段内容弟子有以下几个问题想请教:

  • 问(1):)"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双运是中根者的正见",请问达到"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双"是什么阶位?
  • 答(1):个人尚不确定。 某种角度可以对应前文当中提到的义分别静虑,观待彻底证悟实相的境界而言,还具有某种执著 (正见C1)

- 问(2):一缘等持是什么意思?

  • 答(2):内心安住某一个所缘对境的禅定。(有能缘、所缘) (正见C1)
  • 问(3):四种双运 现空、乐空、明空、觉空无二分别是什么意思?
  • 答(3):以现空为例,可以理解为显现和空性双运。具体可以参阅《定解宝灯论》。(正见C1)
  • 问(4):对于下根者来说,分别念减少具体是指什么?
  • 答(4):可以理解为实执心的减少、减弱。(正见C1)

54. 请教112课阿底峡尊者教言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112课原文内容如下:

仲敦巴问:"那么,仅仅就证悟实义来说,单单依靠空性的见解修行就可以成佛吗?" 尊者回答:"一切所见所闻无不是由心所生。证悟自心为觉空无二就是见;一心不乱持续安住在这样的见解中就是修;在这种境界中积累如幻的二种资粮即为行。这些证悟境界已经达到了完全领悟、得心应手的程度,那么在梦中就能达到这样,梦中能达到那么在临终时就可以显现,临终时能够现出这种境界,在中阴就可以显现,既然在中阴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必定获得殊胜成就。"针对这段原文,弟子有如下两个问题:

  • 问(1):请问法师,此处"证悟自心为觉空无二","一心不乱持续安住在这样的见解中"及"在这种境界中积累如幻的二种资粮"是成就者能够达到的境界还是凡夫的暂时的境界
  • 答(1):个人理解,凡夫(包括资粮道、加行道)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
  • 问(2):如果达到了"这些证悟境界已经达到了完全领悟、得心应手的程度"是不是已经属于已经获得殊胜成就了?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还要描述梦中、临终及中阴三种情况下的状况
  • 答(2):具体处于何种果位个人不太清楚。其中也可能有多种情况。 有时即使当下还没有完成获得圣果,但通过相应的修持,在中阴身的时候也很容易获得成就。而佛经当中提到许多登地菩萨示现上也是会做梦的。 《大宝积经》提到:【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得信辩。此菩萨是初地三地。此菩萨是辩器。若远离三法疾得明。何等三。见他得利心生嫉妒。为利养故。奸诈亲近。如是三法当远离。然后趣向说少偈颂是初地。能说种种偈是二地。说甚深偈是三地。多说上地偈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得经辩。是初地八地见。此有多功德因缘。当勤依修戒当修胜供养供养净行人。不应修智慢。如是梦中当受业障。少受苦报。彼出初地。四辩说方等经。是说二地。说种种经是三地。说前因缘是四地。说三世是五地。说波罗蜜是六地。说甚深经是七地。说一切决定是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闻陀罗尼声彼是七地。此菩萨受诸烦恼少业障。应问智者修静默处趣解脱。如是趣向。梦在村中是初地。在房中是二地。在僧房中是三地。在阿练若处坐是四地。若梦坐是五地。若园观中是六地。梦在山顶是七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中闻他方世界未曾闻如来名。此菩萨是受记初地八地。憍慢自在故。不趣向道多魔业。为供养故修不净威仪。然后趣向。修舍是初地。梦戒慢是二地。闻慢是三地。方便慢是四地。疑慢是五地。智慢是六地。所说慢是七地。受持慢是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闻某世界某菩萨声。此菩萨是五地初地。此菩萨为菩萨所忆念。少烦恼应离憍慢。劝多人修智。如是相应得陀罗尼。是闻初地。梦出家是闻二地。梦苦行是三地。梦道场降魔是四地。梦觉道是五地。闻见上多闻见不定羸劣善心。是见初地。住于疑心是二地。退心放逸是三地。增上放逸是四地。多定是五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在海中。此菩萨精进是八地。见处处地。应修多闻精进慧解。若梦中无所依止是初地。若在海际是二地。若在船乘是三地。梦往去是四地。梦上船是五地。梦水中坐是六地。在船中坐是七地。梦船中满宝在上坐欲出海是八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集宝此菩萨是初地三地。见处处地。此菩萨多逢苦恼。应乐修净业不求人短。于说法者知恩。如是趣向。梦掘地中得宝初地。杂土得宝是见二地。杂草得宝是见三地。是不勤进相是魔业。若六地若四地。不勤方便。魔业业障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在须弥山顶。此人不退转。是见初地五地。彼有少功德。亲近恶友。因缘奸诈。无信亲近善知识。今应修不奸诈多修信解。如是趣向。若梦在须弥山。当知上六住。梦住须弥山是七地。梦四顾望是八地。梦坐者是九地。梦山动是十地。此初地乃至见五地。勤进修善心。在善知识手是魔业 复次金刚摧。菩萨梦中自见上山。此菩萨是初地五地。害一切烦恼业障。于说法人不生恭敬。应修不谄曲净除业障。如是趣向菩提。初地增长三时勤进。二地勤修念佛。三地修空。四地修大悲。五地修慧。梦自上山是初地。在山中是二地。在山上是三地。梦观看是四地。坐者是五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上山此菩萨见是七地初地。此菩萨少于业障。魔业增盛。应舍一切所爱物供养智慧者。于智慧人边。应自伏憍慢。若梦度七大山乃至须弥山是七地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梦上树。此菩萨是初地四地。处处地见。应觉业障魔业。应亲近依止善知识。得于慧明。时时当决断法义觉知。如是趣向。见树枝叶具足阴凉是初地。见香树是二地。见花树是三地。见果树是四地。是勤进相若不勤进是魔业。若见高处树枝叶花果具足除业报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梦中见龙象。此菩萨是初地六地。处处地见。此菩萨行施不行慧。困乏善根。应当修信。当修善念如是相应彼初地。见不清净龙象二地。见白龙象三地。见六牙白龙象四地。见庄严象五地。见捉幡盖龙象六地。见欢戏龙象 复次金刚摧。菩萨自梦上龙象。此菩萨是见初地七地。一生当得如来应供。有入法智。多希望应修恭敬劝发。菩萨离于幻伪奸诈。应处处知足修适意施。如是清净。梦上象是初地。梦自着白衣上象是二地。若梦染衣是三地。若梦种种色衣是四地。若梦香染衣具足庄严是五地。若梦着冠是六地。若梦捉庄严盖是七地。除魔业不勤进上地相。见一切具足】

55. 前行第89课

  • 问(1):第153页"如今有些人,表面上是佛教徒,可对佛经,佛塔,佛像等三宝所依,没有一丝一毫的恭敬心,甚至把这些只看成是普通的财物,进行买卖或作为抵押品。。。"我们的问题是如果去寺庙附近请佛像等三宝所依物,是否就与一些买卖三宝的不法商家结上共业,也间接造成对三宝不敬?
    答:1,许多情况下,如果是以烦恼心摄持,贩卖三宝所依进行维生,过失很大;而如果是以恭敬心用钱请佛像,是没有问题的。(正见C1)
  • 问(2):第157页中提到"金刚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意智慧",请问是哪五种意智慧?
    答:2,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法界体性智。(正见C1)

56. 关于对有文字的纸怎么处理,感恩法师!(88课)

问:前行88课,佛经说,末法时代,佛陀是以文字来度化众生,所以就算是一般世间的文字我们也要恭敬。我想请法师开示,那我们怎么处理世间的有文字的纸,比如广告纸,说明书,写废了的纸等等,丢掉又不好,那用碎纸机呢?还有其他如理如法的方法么?
答:原则上尽量恭敬对待,都某些文字内容有条件就可以焚化,一方面尽量忏悔,忏悔自己可能有的各种过失。(正见C1)

57. 关于修慈心的问题

问:在修慈心时,参照汉地"慈愿的观修法"一文,简单说,是观想"一切众生无敌意,无危险,无精神的痛苦,无身体的痛苦,永远快乐。"但,我被一个问题困扰:"有些旁生生来就是食肉的,它们无法做到无敌意,无危险,怎么办?"所以,我转愿那些食肉众生"早闻佛号,早结佛缘,早日种下成佛之因",对吗?在修慈心时,还有什么更好的观修方法和内容吗?
答:也可以这样发愿观想,我们需要了知,最究竟的安乐是佛果,只有让众生成佛才能最究竟的利益他们,一切问题都能够通过成佛得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思维,可以将四无量心导向菩提心;与此同时,暂时的增上生安乐也是容许的,我们可以发愿让那些可怜的旁生暂时远离各种怖畏、转生善趣,究竟获得解脱。

58.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弟子提一个关于皈依僧的问题

问:弟子提一个关于皈依僧的问题,《前行》中说即使是出家人穿的僧衣,黄色或者红色的补丁也要顶礼。我们这里有道友请问法师,居士穿的海清和居士服算是僧衣吗?
答:个人不太确定。一方面作为修持佛法的装束,还是尽量去恭敬对待。(正见C1)

59. 关于孤独地狱众生的归属问题

问:六道众生是属于有情众生,那孤独地狱有无情形象显现,那他是属于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
答:当然是属于有情,因为有心识的存在。如果只有色法、没有心识,那可以说是无情。(正见C1)

60. 前行9课

问:二十亿耳的公案修行太精进会增加掉悔,掉悔理解不太好,请法师开示 答: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过度辛苦,内心不堪能,会增上掉举,甚至对修行产生后悔之心,乃至退转等等。(正见C1)

61. 祈请法师讲解 "关于四边"的教言 (111课)

问:行广释111课 141页

麦彭仁波切讲过:远离一切戏论的寂灭定,凡夫很难当下趣入,应该先通达理论,断掉四边,即先断有边,再断无边,进而了知二俱、二俱非只是分别念的安立,之后依次修持,慢慢地,便可趣入远离一切相的光明离戏境界。祈请法师讲一讲:什么是四边?如何先断有边,再断无边?
答: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是四边。 首先通过观修空性,断除实执,破除有边,然后观修空性本身也是空性,破除无边。有机会闻思相关的中观论典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62. 关于供养护法的补充提问,感恩法师慈悲开示!

  • 问(1):如果供完护法后将杯子横放在盘子上,用布盖上,请问法师布的材质、颜色、大小有要求吗?
  • 答(1):具体不太清楚,红黄布应该都可以,把杯子盖上即可。 (正见C1)
  • 问(2):如果出差,不能供养护法的话,怎么做比较如法?
  • 答(2):如果有条件尽量供,看自己的情况。(正见C1)
  • 问(3):出差的话可以把护法像带在身边,随时供养吗?
  • 答(3):如果有器具、供品,没有护法像也可以直接供。随身带着护法像进行恭敬顶戴供养当然很好。(正见C1)
  • 问(4):把供品放在楼顶上后,怎样如法观想和念诵?
  • 答(4):个人不太清楚。完毕之后就可以回向。 (正见C1)
  • 问(5):供酒和茶水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把酒或茶水洒在了供台上,会有过失吗?
  • 答(5): 不要紧,擦干净即可。(正见C1)
  • 问(6):女众每月生理期的时候是否不能供护法?
  • 答(6):在藏地某些特殊的护法殿堂,会禁止生理期的普通女性进入。但个人理解,如果学员是日常按照我们课诵集当中的仪轨进行念诵供养,应该都是可以的。(正见C1)
  • 问(7):供护法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 答(7):发心清净很重要,要发善愿。(正见C1)

63. 俱生缘与所缘缘中具有殊胜的灌顶物有什么区别(134课)

问:所缘缘具有殊胜能力的灌顶物与俱生缘有什么区别?
答:个人理解:俱生因,许多时候指的是相关法器。所缘缘,许多时候也包括弟子进行如法的观想等,可以囊括上师和弟子双方面的相关内容。(正见C1)

64. 前行广释66课有关恶语问题

  • 问(1):上师在恶语中列举的公案基本上是心存恶心(劫比罗辩论接失败时骂比丘是马口﹑骆驼口﹑狮子口以此恶业堕入恶趣)和取笑心(蜜胜比丘嘲笑别人是猴子)。末学想请教如果是在赞美心的前提下起绰号算不算恶语?比如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有绰号: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白居易 诗魔,近代很多名人也有绰号:比如撒切尔夫人被称为铁娘子等等。以上这些绰号说者无恶意,充满赞美之情,是恶语吗?
  • 答(1):个人理解,如果发心清净,具足善巧,以比喻的方式进行赞叹,许多时候也是开许的。(正见C1)
  • 问(2):很多将军都有与动物有关的绰号比如蒙哥马利 沙漠之鼠隆美尔 沙漠之狐 ,我们随顺大家这么称呼吗?
  • 答(2):个人难以判断,尽量谨慎行持。 一方面可能要看发心,比如站在某些英国人的立场,称呼"沙漠之狐"的时候,是形容隆美尔非常狡猾,本身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正见C1)
  • 问(3):有师兄说以前总爱说自己的孩子乖乖的象只小白兔或者可爱的象只小猪之类的话,现在感觉是恶语不敢说了,这种理解对不对?
  • 答(3):建议尽量谨慎吧。(正见C1)

65. 关于中阴身

问:中阴身与意生身的区别?孤独地狱的众生是中阴身(还是意生身)投入无情化生的吗?什么是湿生?能举个湿生的例子吗 答:中阴身属于意生身的一种。 许多孤独地狱众生是经过中阴身之后而投生的,有的可能是融入无情物,有的也可能以自己的心识变现为某些物品。某些地方讲,比如某些虫子,依靠湿气、潮湿的环境会出生,也可能有多种情况。(正见C1)

66. 顶礼法师

  • 问(1):前行112课里的 觉空不二怎么理解?
  • 答(1):是甚深的证悟境界,将来有机会学习密法可以详细了解。 如果对密宗有信心,也可以参阅《定解宝灯论》(正见C1)

- 问(2):网上查解释

明光 空性 是一不是二 可以这样理解嘛?

  • 答(2):个人不太清楚你所说的明光指的是什么。(正见C1)

- 问(3):噶玛噶举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开示 觉空不二 心的真实本性是明光,也是空性。 然而,我们一开始很难认出这「明空不二」,所以,当我们领受心性指引时,上师通常会先教导我们如何认出「心的真实本性是明光,是清明」,随后,再教导我们认出「心的真实本性是空性」。 心的真实本性其实是明空不二的,「明」与「空」两者并没有不同。但是,上师为了帮助我们认证心性,他会透过不同的直指心性教导,分别指引我们认证明光与空性。所以,上师可能会先教导你「心是明光」,然后「心是空性」,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体的。而之所以这么做,唯一的理由是: 初学者一开始就要认识这「明空不二」,是很困难的。 在「自空派」中,直指心性的教导以空性为主;而在「他空派」中,则以明光的教导为主;但在究竟上,两者是无二无别的,而这又可称为「觉空不二」。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让炯日佩多杰曾经开示,究竟的见地,或说究竟的了悟,就是「觉空不二」。一般我们都会用「空」和「觉」两个名相,这是两个不同的面向,但本质上是不二的。

  • 答(3):可以从不同角度解释,有多种解释方法。(正见C1)
  1. "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的疑问 问:关于 "每一种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的疑问。 原文:十不善中每一种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疑惑:但似乎每种的感受等流果不止两条。譬如:杀生有5条果报,其中,除了短命、多病两条,还有遭恐怖、仇敌多,这些也是感受等流果呀。
    答:个人理解,每一种不善业都至少有2种感受等流果,《华严经》当中提到:【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这方面有明确的佛经教证,一方面具体的表现可能有许多差别,但是许多都可以归属在两种当中,而且经典当中所提到的两种是尤为明显的。(正见C1)

68. 请教第112课

问: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时说"......安住本性外,无余静虑度.....",请问此处"本性"的含义是?
答:心的本来面目,空性、实相、如来藏。(正见C1)

69. 顶礼法师; (43课)

问:描述孤独地狱众生苦处时,有些转生为日常使用,比如;笤帚,瓦罐,门,柱子,绳子,灶石等等...形象,以识蕴感受苦楚,识蕴;是否是众生的神识转生为以上这些形象?
答:以心识直接化现这样的形象,这种情况是有的;有些情况下,是本来存在这样物品,心识融入其中。可以有多种情况。

70. 关于法供养

问:什么是法供养?我个人理解:法供养就是以自己精进修持令上师三宝生欢喜,佛弟子们以讲考的方式对上师三宝进行法供养。而我对于讲考总是觉得很差,自己内心这关都过不去,这么差的讲考能进行法供养吗?能令上师三宝生欢喜吗?
答:广义来说,只要是行持善法都可以属于法供养。虽然自己水平有限,但尽心尽力进行准备、讲考,也有很大的功德,上师三宝也会示现欢喜。(正见C1)

71. 顶礼法师

问:《俱舍论》云:此下二万由旬处,即是无间地狱;《瑜伽师地论记》中说:地面以下三万二千由旬,是第一个寒地狱;弟子想问,八寒地狱所处的位置是不是在八热地狱之下?

72. 顶礼法师

问:轮回过患讲无间地狱时,讲到转生无间地狱的因有些经典说包括违犯密乘的根本戒,对金刚道友怀恨在心、制造矛盾;金刚地狱转生的因为破密乘誓言者;这两个转生的因有什么区别? 个人理解,破密乘戒都有可能导致转生在此处,而如果对对金刚答:道友怀恨在心、制造矛盾,则属于破密乘戒当中相当严重的情况。(正见C1)

73. 皈依境中的传承上师

问:弟子请教:在法本103 页的皈依境,在莲师头顶的大恩传承根本上师们以重楼时安住,弟子查阅了一些资料,这些上师的样貌和简介都找到了。但是在中间传承根本上师的左右两侧各有几位上师安住,请问法师这是哪几位上师?是我们的传承根本上师吗?观修时我们要不要也观出来?
答:不同的皈依境图片可能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随力进行观想。(正见C1)

74. 皈依学处的【三种所修】【三种同分】有什么区别

  • 问(1):【同分】的定义是什么呢 内容好像跟【三种所修】的内容是一样的。如何理解呢?
  • 答(1):同分可以理解为,和相关内容相似、同类、同样需要护持的学处.(正见C1) 2)平时观想时,皈依境在我们头顶。那么面向的方向应该面对我们,还是与我们同一个方向朝前呢?
  • 答(2):有的时候,如果是在自己头顶的前上方,可以观想为面朝自己;如果是在头顶正上方,可以观想和自己方向相同。也可能有多种观想方式。(正见C1)

75. 前行88课,关于恭敬法本的问题,感恩法师!

问:我在听课或者是听法师辅导的时候,把相关法意的内容用铅笔写在法本的空白处,方便自己反复看,或者是给小组辅导是便于理解,这样可以么?会不会对法本不恭敬呢?
答:如果是以恭敬心,为了学习,这方面也有开许。(正见C1)

76. 关于预科班加行教材第三册第66课问题

问:关于恶语,教材里引用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里一句话: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请问法师:前面讲十不善业时说杀生和邪见是最重的二种十不善业,这里讲诽谤菩萨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怎么理解?
答: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安立。而杀生当中也可以有多种情况,根据所杀对象的不同罪业也不同,如果是杀害菩萨那过失极为严重。(正见C1)

77. 65课问题

问:33种不清净布施中:舍物与水 舍物与火 是什么布施?还有感受等流果的定义要如何回答?
答:个人理解,比如有时在没有布施心的情况下,把物品仍在水中、投在火中,都不算是真正的布施。感受等流果有时可以理解为转生为人的前提下,所需要感受的果报,比如以杀生的恶业,导致在转生为人的时候短寿等。(正见C1)

78. 请教第111课中 "五种外境"

问:请问111课中原文中提到"......对于五种外境的一切显现观为无实有的空色幻化八喻。",请问此处"五种外境"指的是?
答:个人理解,可以对应色声香味触。(正见C1)

79. 请教112课方便度、力度、愿度、智度

问:请问112课米拉日巴阐释十度中 方便度、力度、愿度、智度的定义分别是?
答:【何为十波罗蜜多?①不耽著身财善根,即是布施;②不违背取舍之处,如理行持,即是持戒;③不为嗔恚等违品所胜伏且相续不被其扰乱,即是安忍;④对善法勇悍欢喜且再再行持,即是精进;⑤一心专注所缘而不移动之境界,即是禅定;⑥具有辨别诸法的智慧,即是般若;⑦能顺利成办自他的广大利益,即是方便;⑧不间断地摄受猛厉善根资粮,即是愿;⑨善根无有空耗且能胜伏违品,即是力;⑩按照大乘之密义相如何安立能彻底通达其究竟,即是智。 以上十者是十波罗蜜多。】 以上是《辨中边论颂·光鬘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80. 关于观修坐姿的问题

问:在观修双跏趺坐时,应该左腿在上?还是右腿在上?有人说:男修行人是右腿在上;女修行人是左腿在上。还有的说哪条腿在上都可以;说法不一;请法师开示!
答:这两种都是可以的。(正见C1)

81. 前行第42课思考题

问:前行广释第42课讲的近边地狱,其中第二道思考题:"这些地狱是否只是藏传佛教中才有?为什么?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请问法师这道题该从哪些角度来回答?侧重点是什么? 弟子个人理解,这些地狱并不只是藏传佛教中才有,原因是藏传佛教中的近边地狱和汉传佛教中的游增地狱基本上就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明白这一点,首先让弟子对不同宗派的佛法本质上圆融无碍生起定解,进而明了,无论我们是学习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无论众生信佛与否,地狱都是存在的,轮回都是存在的,因果都是不虚的,造了恶业就会堕入相应的地狱。自己不要说累生累世造下了无数恶业,哪怕只是这一世所造的恶业,也足以让自己堕落地狱承受无量无边、求出无期的苦,因此一定要励励地忏悔,并对地狱众生生起悲心,把善根回向地狱众生为主的有情众生,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 请问法师弟子这样理解这道思考题可以吗?恳请法师指正。感恩法师开示 答:大概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可以结合讲记,尽量全面解答。 (正见C1)

82. 闻法六垢之傲慢、不求法、无正信

  • 问(1):上师仁波切将六垢比喻位碗中油腻,而华智仁波切在杂烦恼如毒器中也提到贪嗔嗔等五毒,这里的慢和六垢中的傲慢如何圆融解释;
  • 答(1):个人理解,"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当中可以侧重不善的发心、动机;六垢可以侧重的过程当中的不良状态(正见C1)
  • 问(2):傲慢得不到功德和希求正法是功德的基础,这两处的功德是共同指哪些功德还是分别不同?
  • 答(2):个人理解,许两者都可以包括各种功德在内(正见C1)
  • 问(3):不求法的心态里有无傲慢和无正信掺杂其中?
  • 答(3):不求法侧重生不起意乐。 不求法的同时有可能具足傲慢和无正信,但傲慢和无正信本身可以单独安立,比如一个人贪心强烈的同时可能也具足猛烈的嗔恨心,而贪心和嗔恨心本身可以单独安立。(正见C1)

83. 《前行广释》42课关于 "近边地狱"问题

问:在《前行广释》第42课中,关于近边地狱,法本上是:"庚一、煻煨坑地狱。无间地狱的众生,由于业力有所减轻,走出无间地狱之门...庚二、尸粪泥地狱:从煻煨坑地狱中解脱出来的有情,看见远方有一条潺潺不息的河流...庚三、利刃原地狱。从尸粪泥地狱中解脱出来的有情,看到一赏心悦目的青青草原...庚四、剑叶林地狱。从前面地狱中刚解脱出来的众生,又看到一片枝繁叶茂、舒心悦意的森林,"弟子分别念,这些地狱有情,首先是因为业力减轻而转生煻煨坑地狱,然后逐个转生其他近边地狱,这样理解对吗? 如果这样理解正确,那么如何理解上师开示此几种近边地狱转生之因?是有的众生具足此数种转生之因而逐个转生呢,还是众生若有此因,即可转生,而不必经无间地狱逐个转生?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这些近边地狱侧重有各自不同的转生之因,但有时并没有否定有其他因的情况,比如说,贪心堕饿鬼,嗔心堕地狱,是从某些侧重的角度而言,并不是说贪心不会堕地狱等,某些情况下,贪心也可以堕地狱,嗔恨心也可以堕饿鬼。如果有特殊的业力,也可能有特殊的情况,有时可能直接转生在某处。(正见C1)

84. 关于预科加行教材第一册第8课问题

问:在预科班加行教材第一册第8课讲断除分别现在时,尊者说:"......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这里"法食"怎么理解~ 答:个人理解,可以理解为"如法食",意思是,即使是如法享用食物的场合,也要尽量以无贪的见解摄持。(正见C1)

85. 顶礼正见师

问:现在念诵的地藏王菩萨名号汉文:顶礼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有的师兄念的是: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这样念如法吗?
答:个人理解,这样念诵也可以。 一方面计数的时候,有时也可以参考字数进行换算。(正见C1)

86. 法师您好

  • 问(1):我有个佛友 抓阄本尊是药师佛 那还要不要继续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还是琉璃世界请法师解答?
    答:这方面可以看个人的因缘和意乐,不同的净土都可以发愿往生。修持药师佛法门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提到:【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 苾刍 苾刍尼 邬波索迦 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 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 或复三月 受持学处。以此善根 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 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 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曼殊室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坛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 自然化生。】另一方面,如果是初学者,对自己的本尊尽量要保密。(正见C1)
  • 问(2):为什么初学者要对自己的本尊保密?
    答:【作为一个修持密法的行者,必须要保密自己所修持的本尊和咒语,否则就无法成就,现在大多数的人并未通达此理,经常对别人谈起自己的本尊是观音菩萨或文殊菩萨等,这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本来有外密、内密、秘密,还有隐密和委托密等共有十种密,其中如修法的地点、时间以及一起修法的道友等都必须保密。但有些以前需要保密的而到现在就不用保密了,荣索班智达也曾如此讲过。(如我们三个人要一起到西山那边去闭关,那么修法的地方或道友也不用保密,到时我们所念的咒语和时间不加以保密也可以。)内密就是本尊的名字、自己使用的圣物,还有成就的征象,这些都应该保密。(列绕朗巴说有些特殊秘密在上师面前也需要保密,有些则在上师面前没必要保密)。隐密,如金刚道友的过失就必须保密。还有委托密,无论是上师还是道友特意嘱托不要传扬,这也必须要保密,若是上师让弟子保密的事情而没有执行,那在今生就要遭遇巨大的违缘。   还有某些药也一定要保密,否则就不会出现显著的疗效,比如藏药里有一种治肺病的药,采集后将之泡在牛奶里一个月,可以治愈肺结核之类的顽症,但这个药的名字必须保密。上师给弟子讲授时,先说有这样一种治肺病的药,然后慢慢讲解其颜色形状以及生长的地方,后来到山上采药时,可以说:"你看这里有一个好药,这叫什么药啊!"如果弟子聪慧灵巧,当时他就会认出并采用此药,有些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保密的。又如以前的德孜桑杰迦木措是藏地远近闻名的一位医学家,他在一本医药书籍中记载的密药琳琅满目,他对一些藏药的用法就是以密语的窍诀形式作表示来讲述的。】 以上是法王如意宝的教言(《窍诀宝藏海》)。(正见C1)

87. 问题

  • 问(1):前行第88课,皈依之学处分三:一、三同所断;二、三种所修;三、三种同分,三种同分中:"同分"是什么意思?
  • 答(1):大概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点、同样需要守持的内容.(正见C1)
  • 问(2):弟子现在学习观修地狱之苦,可是观几次之后呢,弟子就非常害怕总觉得哪都有人跟着、看着,自己都不敢在家呆着了,还经常半夜惊醒,弟子不知道是否还继续观修下去、怎么样的观修是否属于正常,请法师慈悲开示,
  • 答(2):观修地狱的痛苦,可以引发自己断恶行善的决心,以及渴望出离轮回的愿心,了知因果不虚的基础上,引发自己对三宝的虔诚皈依之心,了知只有上师三宝才能救度自己,一方面庆幸自己现在没有处在地狱当中。(正见C1)

88. 顶礼法师!关于出离心

问:就出离心而言有大小乘之分吗?
答:出离心本身是大小乘都要修持的,而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以大乘见解摄持,比如大乘希求的果位是佛果(小乘希求的是阿罗汉果),出离的目标和方式都可能有不同,相对来说,大乘的出离心可以说是究竟出离。(正见C1)
问:出离心的修法是什么次第;怎么把法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关系是怎样的?
答:修共同四加行可以产生出离心。通常来说,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菩提心是无二慧的基础。(正见C1)

89. 预科班加行第三册第65课内容

加行第三册第65课十不善业四种果报时,几个师兄提出如下观点和问题:

  • 问(1):成佛后,就不存在因果报应一说了。他们认为在最究竟层面上,一切都是空,因果不虚也是不存的了,当然指佛的境界中。我个人认为不对,但师兄非常肯定地说他们的观点没错,所以我也不敢随便说什么。
  • 答(1):佛确实完全超越了因果,一方面法身无相,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一方面佛陀也完全清净了一切业。 而佛陀自身虽然超越了业,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也可以有多种示现。(正见C1)
  • 问(2):一个师兄结缘了一条流浪狗,可是狗身上有不少虱子,为了流浪狗的健康,师兄把虱子弄死了。他问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更好地既不杀生又保住狗的健康办法。
  • 答(2):个人不太精通这方面,总之要尽量避免杀生,多忏悔。 (正见C1)
  • 问(3):关于33种不清静布施,有师兄问遇到乞丐常常只给一元钱就够了,但遇到上师至少就会给一百元钱,这样算不算不清静布施?
  • 答(3):布施的时候,如果有吝啬心,那可以说是具有不清净的成分,而观待标准的不同,安立也不同。(正见C1)

90. 加行教材第一册

  • 问(1):加行教材第一册第8课里提到的:《窍诀宝藏论》中还讲了意识对外境的贪著,如去: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这里的"法欺"怎么理解?
  • 答(1):【六应了知我们的心若迷恋诸法,执着不舍,则必定会被法所欺诱,如同骆驼痛失爱子,以致肝肠寸断,最终丧身于迷恋爱子的痛苦之中。因此我等修行人切莫恣意贪享一切外境,应当依教修行,如法摄伏自之眼耳等六种根识,不随境转,时时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而观修。】 以上是《窍诀宝藏论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 问(2):迷恋诸法有什么不好吗?我们现在学的法就是诸法中的一种啊~
  • 答(2):究竟来说,只要是分别念执著就会产生障碍。而暂时来说,执著善法比执著恶法要好,对善法的追求,最终也是为了达到超越一切执著的境界。(正见C1)

91. 观想的问题

问:在88课日常观想中讲如果在临睡觉前仅仅意念上师安住于枕头上垂念我们,就能将梦境转入光明,那么我们直接将成就解脱的经书放在枕头上岂不是加持力更大?
答:两种方式都有很大的功德。不能忽视的是,内心的观想和信心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祈祷非常重要。(正见C1)

92. 观修问题

问:观修时重复听相关修法的上师音频可以吗?
答:这方面应该可以。(正见C1)

93. 前行广释 8课

  • 问(1):《窍诀宝藏论》中如云:'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 法欺是什么意思?
  • 答(1):【六应了知我们的心若迷恋诸法,执着不舍,则必定会被法所欺诱,如同骆驼痛失爱子,以致肝肠寸断,最终丧身于迷恋爱子的痛苦之中。因此我等修行人切莫恣意贪享一切外境,应当依教修行,如法摄伏自之眼耳等六种根识,不随境转,时时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而观修。】
  • 问(2):断除分别现在 尊者说;'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为无义嘛尼瓦! 这里的法食是什么意思. - 答(2):个人理解可能是 如法食 的意思,即使是如法的食用饮食也要尽量以无贪来印持。(正见C1)
  • 问(3):无分别识和有分别识具体意思指什么?
  • 答(3):无分别识比如眼耳鼻舌身识,分别识比如第六意识(意识可以具有分别念,进行各种分别)。(正见C1)

94. 63课中的黑财指的是什么

问:63课中的黑财指的是什么?
答:某些情况下,比如,没有资格享用信财的人,却以烦恼心享用信财亡财,可以说是享用黑财,有时也包括非法手段比如说上人法妄语欺骗等得到的财富。(正见C1)

95. 预科班加行教材第三册

问:异熟悉果分类是怎么样的?网上百度了一下,没有统一说法。法师辅导里说分四种,网上只是分三种。
答:异熟果本身的定义方式可以有多种,所以分类也可以有多种。(正见C1)

96. 如何正确理解因、缘、果?

问:有如下的说法,如何理解即生努力与前世因之间的关系,及如何驳斥: 有人说:即生中勤奋工作与懒惰懈怠工作获得的报酬不一样?所以勤奋工作就是获得报酬的因。有人依靠非法手段而获得了财富,由此也可以说非法手段就是获得财富的因。
答:获得财富安乐的因是先前的善业,勤奋工作可以是一种助缘,通过非法手段如果获得了财富感受安乐,因还是先前的善业,手段是让善业成熟的缘。 如果没有福报,即使通过非法手段也不一定能够获得财富,比如有的人做非法生意不但没有赚钱反而被逮捕判刑等。(正见C1)

1. 前行111课疑问 我在学习前行第111课有以下疑问?

  • 问(1):是《前行广释第五册》152页,讲到幻化八喻时,第六个"如寻香城:无有能依所依,犹如寻香城。"中的"寻香城"是什么意思?
  • 答(1):又叫乾闼婆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类似海市蜃楼,表示虚幻不实。(正见C1)
  • 问(2):是讲 六度的分类时,讲到"以上所讲的六度,如果再展开解释,那么每一度都可以分为三种,这样一来共有十八种。其中的财施又可以分为三种(普通、广大、极大),这样算来,共有二十种。再加上方便度、力度、愿度、智度,总共为二十四种。"这其中"其中的财施又可以分为三种(普通、广大、极大),这样算来,共有二十种。再加上方便度、力度、愿度、智度,总共为二十四种。"我不明白,请法师开示!
  • 答(2):《前行引导文》当中讲解六度的时候,每一度有三种分类,总共有十八种, 把在布施当中的财施分为三种,等于增加了两种(财施本身不单独算),共二十种,除了六度之外,再加上方便度、力度、愿度、智度这四者,总共是二十四种分类。

1. 关于《光明藏论》的阅读条件

问《光明藏论》需要得受何种灌顶后方能阅读修持!
答:需要得到大幻化网或者以上(例如大圆满)级别的灌顶。(正见C1)

2. 关于火施的细节问题

问:净土与前行课程都提到过修火施对亡者与非人的利益很大,请问火施是以燃烧食物的香味摄受众生,还是以烧起的烟摄受众生,有人说火施时不能有火,有人说同时有些烟和火较好,(如果只是烟,那为何翻译为"火"施)请问具体应该如何?
答:一般是点燃,但不一定有火焰,就像点香一样是可以的。(正见C1)

3. 关于随眠习气的理解(前行72课)

问:"作为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来说,依靠采取现行对治力,可以将后世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在今世成熟而感受痛苦。" 中的 "随眠习气" 是什么意思?
答:随眠指的是烦恼的种子随逐众生心相续,潜伏在阿赖耶识当中。可以理解为烦恼种子习气。(正见C1)

4. 关于菩萨的理解(前行71课)

问:《中观四百论》:"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一切成善妙,以意自在故"。这里的菩萨是指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菩萨呢?
答:严格来讲应该是第一地以上的圣者。 在某些情况下,对具有真实无伪菩提心的资粮道菩萨也可以相应做某种解释。(正见C1)

5. 关于未来苦业于今世成熟的问题(前行73课)

问:《能断金刚经》云:"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 答:"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种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者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挡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地狱、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式即可化解了。 "以上是讲记原文。(正见C1)

6. 关于忏悔的问题(前行71课)

问:七十一课里面,阿底峡尊者随身带一个木制的曼荼盘,每当恶分别念出现时,马上取出来,在路边供曼荼忏悔,直至忏净了才继续赶路。请问师父,忏悔罪业时,怎么样才叫忏净了?
答:阿底峡尊者本人是一种圣者示现。 就我们普通人而言,许多戒律当中对不同的标准都有想对应的忏悔的方法,有时也明确宣说了忏悔的时间,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做的,就可以说忏净了罪业。(正见C1)

7. 关于前行第89个修法

问:前行第8册514页,说通过五个阶段的训练,心慢慢就可以坦然安住,这五种指是哪五种?
答:"如此修持时,恰如徒手抓蛇一样,刚开始时难以调伏,自心急躁,分别念迅猛、粗大,此正所谓第一阶段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此时应如是思维:自己之心识恒时处于飘摇不定之中,出现此种状况亦在所难免。《妙臂请问经》中云:"心如电如风如云,亦如大海起波浪,须臾随意散外境,动摇迷乱当调伏。"此亦可算正常现象,因每一众生都被此种散乱分别念所控制,哪里能有所谓自在。我应尽力不懈怠,努力精进修持。若真能勤勉不舍,将来绝无不能成办之事!一边如理作意,一边暗自发愿,坚持不懈地长久将心尽量专注于佛像,日久功成,以前较粗大、猛厉、迅疾之分别念定会逐渐息灭。 不过此时又有一新阶段会出现,在此时期内,微细、众多之杂念纷纷显露,此即所谓第二阶段如山谷流水之获得觉受。山谷水流声势浩大、湍急奔腾,但与峭壁落水相比,其流速已明显减缓,故选用此喻。此时应不断修持,将心继续安住下来,如此修行至一定阶段,心识所起之分别念出现频率会日渐放缓,心已能基本安住下来。 此时再详细观察,仍有细小之分别念不断闪出,此即所谓第三阶段如江河走水之修行觉受。江河缓慢流动,远望几无察觉,唯沿岸观之方见其不舍奔流。 再继续精进不辍,便不会再产生此前修行时所感诸苦,亦不必劳心劳神,此时之精进行持方可谓已入正轨。如是修持后,细微之分别念亦日渐消失,自己将心专注于任一所缘境时皆能安住很长时间,纷扰外缘也难以撼动其安住之心,至此则进入第四阶段如大海离于波涛之稳固觉受。此时心已能完全安住下来,且非常稳固,故以此喻明之。 从此之后,即无需过分勤作,再接再厉长期修持下去,即达于第五阶段如山王稳固般之究竟觉受。此时已至觉受极至,此觉受与无勤作行实乃一意贯通。将心专注于任何一处,皆能自然融入此法,无需任何勤作,自然明然安住于此法中,任何分别念都无法动摇,至此则已修成所谓欲界一心。此时因心能安住,故而各种不同之觉受都可出现。 在此种境界中安住修持,即可获所谓身心轻安之境界。如能获取身心轻安,则将心专注一处之时,身心可在很多天当中无劳累之感,整个身躯如棉花一般调柔,且心内充满明晰、安乐之感觉。若所获轻安最初尚有沉重、稳固之感,则应继续再修,直至灭尽此等作意。此时就如影子一般微薄、干净,行者会现前与正行禅定相同之境界 出现寂止。" 《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莲花论》(正见C1)

8. 关于法性力及一禅寻、伺的问题(前行28课)

问:在前行广释第28课中,"有情世界先从地狱开始空,业力稍轻者,则以法性力产生善心,逐渐向上转生为饿鬼"请问法性力指的什么,应如何理解?在这一课中,还讲到了"比如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请问一禅的寻伺、二禅的喜乐、三禅的呼吸又应如何理解?
答:法性力指的是法尔如是的缘起规律,例如火是热的。 "心之粗性名寻,心之细性名伺",一禅境界当中还存在这二者,二禅境界当中还存在喜支、乐支这两者,三禅的境界当中还存在呼吸。(正见C1)

9. 关于前行43修法的问题

原文:断除妄语,而感得到众人赞颂、欢喜;断除离间语,而感眷属、仆人和睦相处,受到他人恭敬;断除粗语,而感所闻之言悦耳,备受赞叹;断除绮语,而感语言诚实,众人信赖,说话有份量。 问:1,文中提到的"众人赞颂"和"备受赞叹"有何不同之处?对于"妄语"和"粗语"二者,只断除其中一种的,分别会感得如何的果报?

2. 文中提到的 "他人恭敬"和"众人信赖"有何不同之处?对于"离间语"和"绮语"二者,只断除其中一种的,分别会感得如何的果报?

答:个人理解供参考

  1. "众人赞颂"和"备受赞叹"大致是相似的,不能排除不同的善业感得相同或相似善果的可能性,如果从字面上看,后者或许可以更广一些,有可能包括人类之外的众生的赞叹。
  2. "他人恭敬"和"众人信赖"的不同,就要区分,恭敬和信赖这两者,从这两个词语的角度分析还是有所区别的,信赖有依靠的意思在里面,恭敬有尊重的含义。 至于只断除其中一种会感得何种果报,需要依靠佛陀的教证来观察,特别是许多时候要看具体情况,看其中一者断除或者存在的程度,以及其个人相续的善恶因缘情况,需要结合具体时间地点不同对象进行抉择。(正见C1)

10. 关于法、报、化三身往生密相的问题(前行138课)

问:法、报、化三身往生时出现的"外相"、"内相"和"密相",其中的"密相"是现于何处 法身往生的密相指的是火化的时候头盖骨上出现种子字。其余二者讲记当中提到:" 报身的密相:出现五种金刚舍利或其中之一,并出现本尊身相、标帜等。 化身的密相:出现许多细微的舍利子,整个头盖骨或心脏完好无损,或身体里的部分骨头或肉不会烧坏,并出现本尊的标帜等。"(正见C1)

11. 关于《大圆满心性休息》是否可以看的问题

问:我是12年第一届预科班加行组的学员,《大圆满心性休息》上册可以看吗?
答:具足信心是可以的。(正见C1)

12. 关于法身往身的问题(前行138课)

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这种往生有两种情况:一死相现前时由上师或道友指点提醒而明观。。。。。。一定要忏悔,散掉平时自己最执着的东西,以前没受过戒的要受居士戒或出家戒。 问:"利根者应是得过灌顶的人,应有密乘戒,为什么还要受戒?还是指这种利根者的往生法我们平凡者也可以相似串习?
答:受戒功德也有增上的作用,在成佛之前功德都是需要增上的。(正见C1)

13. 关于七火与禅天毁灭的问题(前行28课)

问:七火毁灭的是一禅天一下的器世界(也包括一禅天)、一水毁灭二禅天的器世界、十字金刚风毁灭三禅天。这样理解对吗? 问:四禅天如何毁灭的?三禅天及以下仅是一个中千世界对吗?三千大千世界是如何毁灭的?
答:"四禅的众生,最终要么以法性力迁移到他方世界去,要么会示现死殁。 "四禅没有了众生也就不存在了。 "三禅天及以下仅是一个中千世界对吗 "不是。 "三千大千世界是如何毁灭的 "可以理解为许多次这样毁灭方式的复制。(正见C1)

14. 关于中千世界的范围与器世界的问题

问:中千世界的范围我不太明白,能讲一下吗?
答:以须弥山为中心,一日月所照的四大洲等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 ,合一千 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正见C1)
问:四禅天只有有情众生,没有器世界。这样理解对吗?
答:应该有器世界。(正见C1)

15. 关于临终观想的问题(前行138课)

问:法王如意宝的《文殊大圆满》中说:临终时于心间将自心观成白色"啊"字,被风吹送而融入顶上安住的上师心间........末学理解,被风吹送也是要念诵"贺嘎、贺嘎"的吧?
答:如果以后有机缘听闻上师仁波切讲授《文殊大圆满》,可以详细学习,按照要求进行观修。(正见C1)

16. 关于往生法的问题(前行139课)

问:平凡者依靠三想往生必定解脱,也有教证说明: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以此道解脱,不为罪业染。依靠这一具三想往生法来修,无论生前造过何种重罪,不会被罪业所染,都能够解脱。那么这样说来,因果正见不存在了吗?在这里怎么圆融因果法则?
答:如果有因缘修持这样的法门,就证明其具有深厚的善根,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可以战胜罪业的负面影响。 就像罪恶深重的人临终十念往生一样。(正见C1)

17. 关于断除的方法问题(前行观修44)

原文:观想断除贪心,可感得一切如愿以偿;断除害心,可感得精神上、身体上无有损恼;断除邪见,可感得见解很正,不会产生各种恶见。 问:这里的断除,是指发愿断除,还是通过修相应的善法断除,还是通过修空性的彻底断除,才能获得相应果报,同时提问前面实修法中的断除身语不善之业。
答:个人理解主要是指断除(不仅仅是发愿),这里的断除可以包括彻底断除,也包括对治让其不现行(压伏)。当然仅仅是发愿断除,也有功德,也许会获得相应的某一分果报。(正见C1)

18. 关于亡者信财的问题(前行139课) 公案:接受信财亡财过多的僧人 转世为

蛇,曾经的施主 变为 蛇身上啃食它的小青蛙。 问:施主得到这样的果报,是和供养对镜的所作所为不如法有关;还是和施主自己贪执财物、有讨债之心有关。若上供下施时,自己发心清净、不求回报,是否应该施主有施主的功德、受供者有受供者的果报?
答:可能是有讨债的成分再里面,同时自身的恶业也在那个时空点成熟。如果自己发心清净,如理作意,通常是不会有很大的副作用的。(正见C1)
问:若在亡人中阴身时,将不信佛的亡人的财物上供下施,为其做功德回向给他。亡人是否会因贪执财物、违背其意愿 而下堕?
答:不好观察,而有的时候我们还是的会鼓励这么去做,可以让亡者积累善根,特别是亡者如果处于某些中阴的境界当中,会很清楚哪些对他自身是有利的,对功德回向也会很希求。(正见C1)

19. 关于善知识无论结善缘或恶缘都能解脱的理解(前行74课)

问:与善知识无论结善缘或恶缘都能解脱,怎么具体解释结恶缘也会解脱,是否是因为善知识是具有菩提心,大悲心,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利他,无论是善缘恶缘,只要有了这个缘,善知识就会想方设法去度他,就像本师释迦牟尼佛也一样,对伤害他的众生会发愿度他,因为是有了这个缘,还有其他具体的解释吗?
答:个人认为主要就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正见C1)

20. 关于梵志护门阀的理解(前行74课)

上述这四种不应依止的上师,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用颂词的方式进行了总结:"犹如梵志护门阀,顾虑失毁自地位,闻思非为来世果,犹如木磨之导师。 问:梵志护门阀什么意思. 答:字面解释大致意思是说,像某些婆罗门耽执守护门阀一样,非常耽执地位。(正见C1)

21. 关于三昧耶戒的问题

问:能分享讲解三昧耶戒的具体内容吗,可以公开修学吗?
答:除非有特殊开许,一般不建议在没有得过相关灌顶的情况下公开详细讨论相关内容。(正见C1)

22. 关于无常与幻化的问题

问: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这里讲的无常幻化,是否就是一个意思呢?无常即幻化,幻化即无常?
答:无常和幻化还是有差别的,无常指的是刹那迁变,幻化指的是虚幻不实。当然二者也有某种内在联系。(正见C1)

23. 关于苦行的理解

问: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其中讲到的苦行,具体是指什么呢?
答:苦行指的是不畏各种艰难险阻,勇于对治各种违缘,显现上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中也体验过缺衣少食的困境,在依止马尔巴的过程当中他也曾经显现痛苦自责想要自杀,然而他最终都走过来了。作为成就者的状态本身当然不会有自相痛苦的感受。(正见C1)

24. 关于修往生法为什么先要忏悔的问题

问:在往生的时候,我们的业力和心识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刚开始我们要先忏悔,然后要以罪清净的心态下往生,为什么?而讲记中说即使重罪之人也可依此往生法往生。如果说此法能超越业力而往生,那是否只修往生法即可?如何把握分寸?
答:从往生法本身的功德来说,是可以超越业力而往生的, 从我们个人因缘福报的角度,如果有特殊的业力没有忏悔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念,障碍我们如法的修持往生法。所以忏悔是很有必要的。(正见C1)

25. 关于根本上师化身形像问题(前行141课)

问:根本上师是化身形象而两位尊者是报身形象,怎么理解? 以下是广释的原文 头顶上端坐的根本上师,其形象为无量光佛。无量光佛的身体是红色,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鲜艳的红宝石山一 般,一面二臂,双手以等印托着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钵盂,具足殊胜化身梵净行的装束:身着三法衣,以头上顶髻、双足轮宝等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好为庄严,放射出无量光芒。 在阿弥陀佛的右边,是诸佛大悲自相的圣者观音菩萨,身色洁白,一面四臂,第一双手合掌在胸前,右下手持着水晶念珠,左下手执着白莲花柄端,花瓣在耳边绽放。左边是诸佛力量的主尊密主金刚手,他的身色湛蓝,双手以交叉姿势执持铃杵。他们二位尊者,都是以报身十三种服饰庄严着。
答:化身装束有可能是阿弥陀佛在许多所化众生面前显现出家相的一种必要。个人理解供参考。(正见C1)

26. 关于无常与幻化的内在联系问题

法师在回答问题提到:无常和幻化还是有差别的,无常指的是刹那迁变,幻化指的是虚幻不实。当然二者也有某种内在联系。 问:这二者内在联系是什么呢?有点似懂非懂。请法师开示。
答:凡是无常的法必定是幻化的,同样显现在众生面前的幻化相也必定是无常的。(正见C1)

27. 关于无常与常有的问题(前行28课)

问:如果解脱不了,那么我们的心识不断以各种身体在轮回里流转,一直转,一直转,是否无常变为常有?
答:不会变为常有,常有的意思是不会变化,只要在流转就说明有变化,就是是无常。(正见C1)

28. 关于临死中阴的问题

问:人得重病休克后,看到自己从悬崖上往下掉 ,这是不是临死中阴?
答:要看是不是真的死相现前,如果不是,说明寿命还没有到达将要终结的时候,应该不属于临死中阴的范畴。(正见C1)

29. 关于舍弃上师的问题(前行75课)

问:在讲到作为弟子所具备的条件中,上师讲到,绝对不能舍弃上师,否则很难获得成就。在《金刚经》中,佛陀说如果要到达涅槃需要将法都舍掉,故而对此二种开示有一些疑问。请法师开示 答:金刚经当中提到的舍,并不是说要执持分别念面前的那种"舍弃",如果是的话,那么这种"舍弃"的念头本身也是要舍弃的,在那种境界当中超越了一切概念,也就谈不上舍弃或者不舍弃。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二谛是平等的,如果舍弃世俗谛另外去寻找一个胜义谛是不可能得到的,达到超越一切相的境界,正是即相而不离相的方式达成的,当我们认识了世俗谛的本性,那就是胜义谛。 离开了显现于外在的上师,也难以找到内在的上师。(正见C1)

30. 关于观察修和安住修的问题

在讲寿命无常中,上师仁波切首先在解释顶礼句祈祷发愿之后提到观察修和安住修。 原文是这样的:"同时要把其中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修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 "有些人做不到时时观无常,这说明你还没有达到安住的境界,此时应当再三地看书、再三地思维,这种字面上的分析探索,实际上也叫修行,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深入内涵,故而也必不可少。" 上师仁波切在讲记中经常也提到《前行备忘录》,然后就查阅到观察修和安住修。原文如下:"。。。反反复复考虑,不管是投生到热地狱还是寒地狱,有没有修行正法的机会,这是观察修。当这样观察修之后会感到疲惫,全无思索,不回想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持续现在的妄念,在不加改造中安住修。当又准备起心动念时,再进行观察,不想起念时,再安住下来,这就是观察和安住轮番交替而修。" 问:观察修和安住修是一个意思吗?
答:观察修与安住修是有所差别的,有的时候观察修是动用念头进行观察作意,而安住修是安住在某种状态当中不动摇。

31. 关于种子习气传递的问题

问:外气中断后,出现明增得次第隐没,最终阿赖耶识融入法界光明。既然阿赖耶识融入法界,前世的种子习气怎么传递到下一世的呢?
答:结合《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四品的内容,阿赖耶识等融入法界之后,如果没有解脱,过后还是可能再度显现的。(正见C1)

32. 关于参加婚宴与杀生的问题

问:我们(作为佛弟子)参加时婚宴,我们应该如何善巧抉择应对?还有就是假如我们不去参加宴会,单单包个红包给点钱(但我的发心不是给这些钱给他们杀生买肉造恶业)算不算随喜造恶业?假如我们不理会他们,既不参加宴会也不包红包,那他们有可能会诽谤我们学佛人,也就没有人愿意跟我们学佛了!希望法师能解开弟子心中的疑惑!
答:原则上对于可能有杀生等的聚会,我们普通修行人是尽量不要参与,特别是如果该宴会是根据人头数进行点杀众生,那么参与之后很可能会和众生结下恶缘,当然发心给钱可能比上述内容稍微好一些,而是不是完全不会牵连到相关的因果链则个人不好观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把过失降到最小,同时不间断忏悔有意或者没有察觉到的可能的过失。(正见C1)

33. 关于九门启一门与往生之门的理解(前行139课)

问:关闭九门启一门中的九门和一门分别指什么?开启梵净穴往生之门是指前面的一门吗?
答:九门:眼、耳、鼻、口和大小便口。一门:头顶梵净穴。(正见C1)

34. 关于《远唤上师》的版本(前行141课)

问:修往生法需先念诵《远唤上师》,这里的《远唤上师》应该不是法王如意宝作的《远唤上师悉地藏流》吧?因为这里是华智仁波切提到的《远唤上师》, 那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哪里有下载呢?
答:远唤上师的祈祷文有很多种,能够念诵法王如意宝著作当中的内容是非常殊胜的。(正见C1)

35. 关于往生的问题(前行140课)

问:1.五根中耳根已隐没,听力困难,上师或道友在旁为其直指心性时又如何听受呢?
答:听力困难未必是完全听不到。(正见C1)
问:2.坚地、肉界、气界、血界、风界、暖界、内气、外气的解释。 问:3."肉界融入地大"、"血界融入水大"、"五根融入意识"的解释。
答:2,3, 可能会牵涉到密宗内容,个人暂时没有办法解释。(正见C1)

36. 关于往生时刻的问题(前行140课) 问:组里道友对风脉

明点旺盛时难往生不理解,我说隐没次第是最佳 时刻,但说服不了他,我该如何向他讲清楚?
答:一方面我们要对祖师圣者的教言具有信心,另一方面个人分别念认为或许是因为这个阶段下心识相对比较容易控制。(正见C1)

37. 关于修上师瑜伽的问题

问:修上师瑜伽有三种不同的观修方法,在皈依的时候将皈依境中的上师观想成重楼式;念修金刚萨埵的时候观想为总集珍宝式;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观想成垒环式。"此处两个"修上师瑜伽"的观修概念不明白?
答:第一处上师瑜伽指的是皈依、修金刚萨埵等都可以属于上师瑜伽的修法,因为当中包含许多对上师的祈祷,把金刚萨埵本性观为上师等等。第二处特指的是上师瑜伽的引导文。(正见C1)

38. 关于往生法的前行准备问题

问:修持往生法时,前行是:在一个舒适的坐垫上金刚跏趺坐,身体端直,首先从念诵《远唤上师》颂开始,完整无缺地明观上师瑜伽修法中包括结座以上的所有次第。可不可以按照《日修闭关要决》的要点去修:不念诵《远唤上师》,调身、调语、调心就可以了?
答:建议按照上师和法本的教导来进行。(正见C1)

39. 关于道次第的疑惑

记得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曾将从人身难得到往生法之间的道次第,秘密传授予仲敦巴。仲敦巴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对其他弟子传授mi咒,而对我传这个道次第呢?"尊者回答:"除你之外,我没有找到可以托付这个法的人了。"以此缘起,仲敦巴成为继承阿底峡尊者之后的法主,弘法利生事业极为广大。 还有,噶当派普穹瓦尊者曾问金厄瓦尊者:"一种是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一种是道次第在心中生起,您会选择哪一个?"金厄瓦尊者答道:"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甚至仅仅是产生'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过去我们曾无数次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然而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则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选自(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宣讲 问:'道次第'具体是那些?
答:字面解释是菩提道的修行次第。 道包括甚深与广大,菩提心与六度万行,次第有时是依靠五道安立的,有的是依靠六度安立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可以说是宁玛派的道次第。(正见C1)
问:第一段里,仲敦巴得到'道次第'弘法利生事业广大。'道次第'这么殊胜吗?
答:通过这样的道次第可以安稳、迅速的获得菩提果,非常殊胜。(正见C1)
问:得到'道次第'必定解脱,这个怎么理解?
答:对道次第生起定解,也就是通达了修行的次第,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依靠此次第修行必定迅速解脱。(正见C1)

40. 关于生前要猛励忏悔与临终忏悔不要过度的问题(前行138课)

问:在法师辅导的138节课时提到,临终时要忏悔,但也不要太过度,这和修百字明时要想得起想不起的都要在主尊前忏悔,越猛厉越好如何圆融?临终时为何不要那么过度?这样的过度是如何障碍修行人往生的?
答:"若诸菩萨于大乘中发趣修行。日初分时有所犯戒。于日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中分有所犯戒。于日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后分有所犯戒。于夜初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夜初分有所犯戒。于夜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夜中分有所犯戒。于夜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夜后分有所犯戒。于日初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遮戒。设有所犯不应失念妄生忧悔自恼其心。" 《大宝积经 优波离会第二十四》 "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悔恼火所烧,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已悔则放舍,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着! 若有二种悔,不作若已作,以是悔着心,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诸恶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大智度论》 参考以上经论,"若人罪能悔,已悔则放舍 "如理的忏悔之后就应该适当放下,对罪业生起追悔之心是必要的,但是忏悔之后过度的负罪感则可能成为障碍,在相关禅修的教授当中把过度的后悔也称为一种盖障。(正见C1)

41. 关于 "四静虑"的问题(前行73课)

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尤其是如今我们遇到了大乘佛法和善知识,理所应当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奉行十善,修四无量、六度、四静虑、四无色、二止观等一切法门。 问:文中所讲的"四静虑"是指什么意思?
答:就是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正见C1)

42. 关于公案中那若巴尊者依止上师的问题(前行76课)

请问:我们说依止上师前要详细观察,那为什么那若巴不用观察蒂诺巴上师就直接依止呢?
答:那若巴尊者之前已经有很高深的修行境界,而且也是得到佛菩萨的授记前去依止帝洛巴尊者的,是经过观察的。(正见C1)

43. 如何祈祷法王如意宝还是祈祷索达吉上师的问题(前行126课)

问:修上师瑜伽时,或者祈祷修持本师、金刚萨埵、度母等圣尊,我们自宗都是观形象为圣尊,本体为上师。本来我是祈祷大恩上师索达吉仁波切。 但是上师在126课上说: "一听说有人念我的祈祷文,我就不高兴,不是装的,是真的不高兴。明明有法王如意宝的祈祷文,为什么不念呢?法王如意宝是各宗各派公认的大成就者,他所摄受的弟子的证悟境界,他的弘法利生事业......方方面面,从我们凡夫"眼见为实"的角度衡量,也绝对是大成就者。 祈祷大成就者,与祈祷一般的上师,这种差别,就像对如意宝和对普通宝物祈祷一样,效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我又有些疑虑了。请问法师,该如何抉择呢?
答:可以在法王如意宝与上师仁波切无二无别的见解当中祈祷。(正见C1)

44. 关于信心与悲心的问题(前行14课)

教中,始终强调信心和悲心不能离开。传承上师及其所留下的法本,加持力不可思议,是诸佛菩萨的智慧结晶,我们既然有缘接受,就应对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有不共的虔诚信心,这是"信心"。同时要想,我们现在因福报现前,遇到这么殊胜的善知识和大乘教言,而身边千千万万的可怜众生,始终沉溺在无明愚痴的轮回苦海中,于是对他们生起极为强烈的悲心,希望有朝一日能解救他们,将所得的大乘教义与他们分享,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独吞,愿三界众生普沾法雨,这是"悲心"。以这两种心来闻思或者修行,自相续会逐渐滋润调柔。反之,假如没有对诸佛菩萨的信心和对六道众生的悲心,纵然刚开始学佛时,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可是到头来,弘法利生的事业不一定能展得开。 问:这段文字,怎么理解?有信心、悲心,就会改变心相续,没有就不好。为什么?
答:因为信心悲心能够让我们和本来实相相应,背尘合觉。(正见C1)
问:如果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对众生没有悲心,会怎样?
答:只要是大乘根机者,如果对上师三宝有足够的信心,以信心会得受加持,加持之下悲心会自然生起的。如果是小乘根机者,也不是完全没有悲心,只是悲心没有大菩萨那么殊胜。(正见C1)
问:如果对众生有悲心,对上师三宝没有信心,会怎样?
答:这种情况下的悲心不会是圆满的,有很多局限性,也很难有智慧的摄持。(正见C1)

45. 关于观修内容是否可以分享的问题

问:观修法学院有要求共修中分享吗?
答:在合适的条件下应该是可以的。(正见C1)
问:这些不是密法吗(因为上师在讲课时说过,现在讲的就是正行,就是密法。)?应该在共修中分享吗(因为密法里有保密的规定)?
答:当中有密法的内容,同时也有一定的开许。受众至少应该是已经皈依三宝的佛教徒,最好对密宗要有信心没有邪见。(正见C1)

46. 关于善星比丘的公案的疑问(前行76课)

问:为什么善星比丘对佛陀没有信心却能承侍佛陀24年?
答:个人理解,承侍佛陀本身可能会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正见C1)
问:善星比丘精通十二部却不信因果、还对佛陀生邪见?
答:如果法没有融入心,心相续与法背道而驰,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出现的。(正见C1)

47. 关于风病、胆病、涎病、等分病及临终气息分解的理解(前行52课)

问:风病 胆病 涎病 等分病,以及临终时 气息分解具体如何理解?
答:风病 胆病 涎病 这些是对疾病的一种分类解释方法,等分病指的是上述三者都同时存在的病症情况。 气息分解大致可以理解为临终时身心脱离等的某种过程。(正见C1)

48. 关于脉节的问题(前行141课)

问:"中脉的里面,正对心间的位置上有一个好似竹节隔断般的脉节",这个脉节里面是空的还是堵死的?因为竹子节地方隔开是薄薄的膜,没有通。
答:"心间阻断之节上 "个人理解是阻断的。(正见C1)

1. 关于两种修法中的灌顶问题(前行133课)

问:上师瑜伽之专心祈祷中,祈求悉地时观想得受四灌顶时(第187页中间),上师讲到第四灌顶中,"从而净除三门所依何赖耶的业与所知障",这里所知障是在第四灌顶中净除。而《净障修法文》金刚萨埵修法中,第78页中,所知障是在第三灌顶中清净的,怎样理解?
答: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解释是正常的,而且两种观想方式也略有不同。(正见C1)

2. 关于了达之最与证悟之最的理解(前行112课)

"了达之最,就是证悟无我的意义。"最无上的了达,就是证悟无我之义。"对治之最,就是了达万法全无自性。"在所有对治法中,了达一切万法为空性,是最究竟的对治。烦恼也好、痛苦也好,证得空性以后,一切都解决了。请问二者之差别 答:个人理解意义是可以对应一致的,再进一步讲,证悟无我的意义也可以是对治之最。(正见C1)

3. 关于阿底峡尊者回答何时可以摄受眷属的问题(前行106课)

弟子向阿底峡尊者请教: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方可超度亡灵? 尊者回答:

1. 证悟了空性并具足神通时方可摄受眷属;

2. 自私自利之心断尽时方可行饶益他众之事;

3. 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

问:尊者回答的这三条有没有次第性呢?个人分别念:这三种情况应该都属于见道位才有的吧?也就是说证悟空性并具足神通和自私自利之心断尽也是在见道位。尤其是后面仲敦巴尊者关于"妙瓶"的比喻,也说的是见道位传法。
答:个人理解,前两者也许在资粮道和加行道也可以成立。 在这两个阶段当中也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证悟以及神通,同时也会有非常纯熟的菩提心。 供参考。(正见C1)

4. 关于中阴身与本尊的问题

问:是否每一个人(包括不信佛教的人)临终时都会在中阴身阶段有本尊出现?那些直接下地狱、或者直接往生的 不经中阴阶段,是否就没有本准出现?
答:个人理解:1,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中阴有多种分类,如果有出现相应的那个阶段都会出现相关的显现。2,这种情况下或许不一定有那种显现。供参考,若有过失向上师三宝忏悔。(正见C1)

5. 关于如何理解心与外境及苦行的问题(前行76课)

在76课那若巴依止了帝洛巴的公案中:原文 外境任何显现都是心的妙用,执着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之后又让他经历了很多苦行,最终那若巴从执着的境界中获得了解脱。 问题### 1. 外境任何显现都是心的妙用
怎么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
答:外境任何显现都是心的妙用 "一切显现都没有离开心,也就是没有离开心的本性 大空性、大光明。 问题

2. 真正的苦行是什么?何谓苦行?(身体的苦行只是表面上的一种,但心的苦行可否请法师再开示一下?)

答:克服修学当中身心的各种苦受,不因为苦受而退缩。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在暂时存在痛苦的感受当中坚持修行。 问题### 3. 如果行持了真正的苦行,是否就可以断除执着呢?
答:如果不畏惧各种违缘和痛苦,持续不断的坚持修行,就一定会获得成就,断除执著。(正见C1)

6. 关于怨憎会苦的问题(前行53课)

问:上师在开首时解释什么是怨憎会苦。个人感觉此苦已含摄不欲临苦。请问怨憎会苦与不欲临苦有何不相同之处? 二者又如何区分?
答:个人理解前者侧重与某些人的会遇,后者可能侧重某种不悦意的情境,而怨敌等也可以是这种情境的组成部分。(正见C1)

7. 关于依止上师的问题(前行76课)

问:有些上师的行为特别恶劣,作为弟子应当如何对待?这能否一概而论?请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个人感觉因从清净心或不清净心这两方面分析,不知是否正确?
答:个人理解可能要从相关人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法相这方面进行思维,也可能有其他的分析方式。

8. 关于《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的传承

问:哪里可下载大恩上师索达吉仁波切念诵的《远唤上师 悉地藏流》的传承?末学在智悲佛网的传承集辑里找到了《远唤上师 引加持日之乘》的传承,但不知是否是同一个。
答:《远唤上师·引加持日之乘》、《远唤上师·悉地藏流》 这两个法门是分开的(念诵《远唤上师·引加持日之乘》进行祈祷也是可以的),目前有整理出来《远唤上师·悉地藏流》的相关讲记,也可以查找一下对应的录音。(正见C1)

9. 关于上师瑜伽修法的问题(前行141课)

问:从念诵《远唤上师》颂开始,完整无缺地明观上师瑜伽修法",是《开显解脱道》中莲师的上师瑜伽、还是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
答:只要是上师瑜伽修法都可以。(正见C1)

10. 关于八无暇的问题(前行15课)

问:没有思维好八无暇道理,高深的法就修不好吗?为什么?
答:思维暇满难得的修法可以打破对今生世间法的执著,如果没有修好,就间接意味着可能对今生的轮回世间法有许多执著,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在这个心态下修行许多高深的法门是相当困难的。(正见C1)

11. 关于恶趣众生是否有修学机会的问题

八无暇处中的三恶趣众生,由于往昔各自恶业所感,夜以继日、连续不断地饱尝痛苦,比如,地狱有寒热之苦,饿鬼有饥渴之苦,旁生有互相残害、被人役使之苦,根本谈不上有修法的机会。选自(前行广释)索达吉 堪布宣讲 问题1:请问三恶道有佛菩萨度众生吗?
答:有 问题2:三恶道怎么苦无暇,不能学习佛法,佛菩萨也肯定度不了他们,是吗?
答:对于某些具备足够善根福报因缘的众生,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是可以得到佛菩萨救度的。 问题3:不得人身,一定就不能学习佛法吗?
答:其他道当中有部分具备善根福报因缘的众生也可以学修佛法。但人身有其殊胜之处。(正见C1)

12. 关于降伏和双运的问题(前行76课)

问:"观佛三昧海经"中淫女的公案,是降服还是双运?
答:个人理解是侧重于双运方面的,表达的意思是说可以转为道用。 问:还有体光老和尚讲的公案中圣僧超度时当下成千上万的饿鬼超生了,是饿鬼的寿命当下就结束了吗,不是还有定业吗,为什么不是命终后往生呢?
答:可能要观待具体每个饿鬼的不同业力因缘和福报。(正见C1)

13. 关于与相续有关的名词解释问题

问:弟子对相续、心相续,自相续,相续心,他相续不太理解,请给予解答。
答:相续 如果做名词解释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本体;心相续 心识前后连续不断的一个本体;自相续 自己的心识连续不断的本体;相续心 请举出出处前后文;他相续 其他有情心识连续不断的本体。 相续心我是在【佛光大词典】看见的名词。 三心之一。谓忆念弥陀之信心念念相续,更无余念间杂而相续不断。[往生论注卷下、安乐集卷上](参阅'三信三不'579)
问:弟子的理解相续心和相续(连续不断的本体)是一个概念,对么?
答:最好能举出原文出处,便于思维。 问: 本体是指诸法之本质么?
答:还谈不上本质的层面,指的就是名言当中真实存在的一种自相。(正见C1)

14. 关于前行仪轨念诵的问题

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念诵仪轨〉〉和〈〈开显解脱道〉〉都得了传承,请问在修五加行时念诵哪个更好?还是没有区别都可以念呢?
答:根据自己的意乐因缘,修哪一个仪轨都可以。(正见C1)

15. 关于圆寂与涅槃的区别(前行30课) 问:请法师开示"圆寂与涅槃的区别?

答:涅槃是梵语,圆寂就是涅槃的汉译。(正见C1)

16. 关于在生活中运用清净观的问题

圣者菩萨可以化现为各种身份游戏世间,在你眼前,你也当面不识,也许身边做饭的厨师或者乞讨的乞丐就是菩萨。当年,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有一位伏藏大师前去拜见尊者,当时有一位老太太拄着手杖站在尊者住所的门口。伏藏大师的排场很大,他来的时候,眷属们用石头和棍棒驱赶路上的人,老太太躲闪不及,被他们打倒在地。后来伏藏大师圆寂,往生到铜色吉祥山,被一位女子阻拦,不让他进入持明者的行列。他问:"你是谁,为什么阻拦我?"女子说:"我是空行母益西措嘉,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扬佛法,为了遣除他的违缘,我在他门口守护,你们当时轻蔑我,所以现在阻拦你。"   乞丐、屠夫、旁生等中都有大菩萨,出家人中必有大菩萨,我们不能只从外相上对人评论,随意作诽谤。佛陀曾经说:"只有我及如我者,其他人并不能衡量他人的相续。"因此,对一切观清净极为重要。以前萨迦法王根嘎酿波看见许多小喇嘛脱掉法衣,在溪水中耍箭术,萨迦法王说:"各位僧人请穿上法衣,我这个老居士要向你们顶礼了。"像萨迦法王这样的大成就者,都显现不轻小喇嘛的恭敬之行,我们凡夫更应把一切众生看为佛菩萨。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宏扬佛法的大德菩萨,对他们应当平等作清净观,这些方面应当特别注意。不要执著这位是我的上师,那位是邪魔外道,不能听到别人的一些诋毁就随声附和,这样容易毁坏自他,造下堕落地狱的大罪业。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三册 问题1: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谨言慎行,而如果遇到不如理如法的非具相上师,道友时呢?“假设”那要怎么观?怀着恭敬心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答:首先自己不要产生烦恼,也不要伤害其他人,如果生不起信心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 问题2:另外此类事件是不是发生的概率极低,或者说佛菩萨的化身一般也就是针对某些福德因缘具足的众生而前来示现,不一定是普遍存在呢?
答:具体概率很难说,佛菩萨的化身也是无量无边的,而只要缘其中一者做伤害过失都是无量的。 问题3:或者即使我们没有福报值遇,也要以恭敬心,忍辱布施心等正知正见来观待一切众生?
答:对。 对某些众生可以生起慈悲心等等积极的心念,但不能产生诸如嗔恨心等等负面心念。(正见C1)

17. 关于魔的疑问(前行124课)

问:以密宗的观点四魔指有碍魔,无碍魔、欢喜魔、傲慢魔。末学浅浅的认识,有碍魔和无碍魔已经包括了所有,为什么还要重新安立欢喜魔和傲慢魔呢?
答:个人理解可能是因为欢喜魔和傲慢魔这两者非常常见,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故而专门举出引起重视, 例如三根本苦包含一切,之外再另外宣说八支分苦。 另外也或许有其他的可能。供参考。(正见C1)

18. 关于仙人属于六道中哪一道的问题(前行31课)

问:"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谐于无死处"这里的大仙指是的天人还是人?
答:《楞严经》当中提到:"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从这段文字来看仙人是有别于普通人的。 还提到:"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 这里把仙人与人、天单独区分开来。 提到:"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这里提到许多仙人是以人的身份修成的(有时具有比普通人更多的能力),如果要在人道与天道当中区分,可能距离人道更近一些,而许多时候也是以人道的器世界为场所而安住的。(正见C1)

19. 关于明相和增相中灭尽贪念的问题

问:在外气中断时,明相中三十三中贪心分别念灭尽,这是否通过死亡时断尽外缘而灭尽?和我们在生前通过修道灭尽贪念是否相同?弟子认为后者是把贪种子通过修道而烧尽,而前者只是没有外缘而相对灭尽。请为弟子解惑?
答:这方面牵涉到密法的许多内容,建议以后有机会学习密法时候可以深入探讨。(正见C1)

20. 关于破誓言者的问题 (前行77课)

问:不与破誓言者为伍,这里破誓言者是指破密乘十四条根本戒里的吗 答:个人理解主要是指与依止上师方面有关的誓言,间接也包括与金刚道友有关的誓言等。(正见C1)

21. 关于会供念诵的问题(前行144课)

问:上师仁波切带领大家会供时念诵的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课诵集里的简供。(正见C1)

22. 关于依止上师修实相的问题(前行78课)

问:《功德藏》:"多数愚者绘像修,上师在世不承事,不知师意修实相,能所修违诚可悲,无信中阴难见师" 其中:不知师意修实相怎么理解?
答:没有通达上师的密意,与善知识的意愿违背,就很难与实相相应。 问:观修一切生起次第的本尊时,若能认识到形象虽显现为本尊,便本体除了上师以外别无其他。这里的本体是指什么? 是指上师相续中的智慧吗?
答:这里本性和本体可以做同一个意思理解。(正见C1)

23. 关于死苦中忿怒幻化的问题

问:临终前的冤家债主等迷乱显现,和中阴阶段的忿怒本尊,以及地狱道中的恐怖狱卒有没有关系? 弟子思维:在观修轮回苦的时候,想探究经上说十法界都是"一切唯心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是不是因为:造恶的人在临终时因为自责内疚感和自私自护心的交织,而想到生前的那些冤家债主肯定要来报复自己,于是畏缩、抗拒,进而执着于这种苦受,而产生嗔心(《心性休息》说嗔心就是对苦受的执着),于是知觉中浮现出很多忿怒形象,内心也被一种自己想象出来的冤家对自己的嗔恚、以及随之反弹出来的自己对冤家的嗔恚充满了。而之所以中阴救度法将那些忿怒像安立为本尊,就是要向亡者直指一切万法(包括自己的罪业、敌对的冤家、自他的嗔恨)其实都是法性实相的显现,所以通过这种殊胜方便强行地令其生起清净观,从那种心的痉挛一般的苦受中解脱出来。如果亡者领悟了,就解脱了,若不能领悟,仍然执着于这种苦受不放松,就会过渡到地狱的状态,那些自心幻化出来的苦受就会持久、强烈地延续下去。所以《华严经》说"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一偈之功就可以破地狱。不知弟子这样的分别念揣测是否正确?不管怎样,我想地狱、狱卒等应该不是某一种外力的惩罚,《西藏生死书》中也专门有一段提到临终时的所谓"审判"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是一种自责。我甚至想是不是因为命终时心识突破了五蕴所限,所以能够与所有众生界都能感同身受(就像菩萨的同体大悲一样,当然对凡夫来说只有"同体"而不一定有"大悲"),尤其是那些曾与自己结过劣缘的怨家债主,它们所受的杀生之苦,此时自己完全能感同身受,所以生前并不在乎的杀动物等恶行,此时也因为亲身体会到被杀者的痛苦而完全不可能再忽视,于是一方面引发了强烈的自责,一方面又启动了凡夫自私自利心的自我保护机制,于是在这种极度纠结之下才有了种种忿怒形象(从临终前的迷乱显现、到中阴时的忿怒本尊、到地狱中的狱卒等)的幻化显现。 以上揣测是否正确,还请师父予以辨析,以解弟子苦思,非常感谢!
答:建议严格按照教证理证祖师教言来理解。个人认为,即使没有自责的心态同样会有文武百尊显现。(正见C1)

24. 关于理解金刚道友如腰带问题(前行77课)

问:金刚道友关系如腰带,但也要符合无常,缘起法吧。有因有缘聚,缘尽见分晓分,否则聚际必散就不对了。上师和弟子之间也是如此吧,所以得还是好好珍惜今天,明天不知道会怎样,金刚道友也不例外吧?问:腰带和无常如何理解。
答:从我们凡夫的境界来看,因我们的境界是刹那生灭,变迁的,也必定会死亡,所以是无常。 而在变化当中也可以有殊胜的缘起,例如我们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就可以在变迁的无常境界当中,经常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护佑。(正见C1)

25. 关于转生长寿天的问题

问题1:禅宗中修禅定, 与会转生长寿天的禅定,有什么区别?
答:真正的禅宗是寂止和胜观结合的禅定。具有胜观的明分。 问题2:还有那些因,会转生长寿天?
答:通常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善业基础上,没有以正确的发心、正见、胜观摄持的禅定有可能生到长寿天。(正见C1)

26. 关于依止上师的相关问题

问题1:如果一个弟子对师父特别有信心,即便这个上师在显现上不是很具法相。但是在这个弟子的眼中,却视师如佛。师父不传法,只是规定弟子怎么样做,弟子很听话,这种情况下,弟子能解脱吗?
答:如果这个弟子具有非常深厚的善根,资粮非常圆满,是有可能的。 问题2:如果这位弟子所学的法义都是从另一位上师那里获取,但是弟子真正有信心的却是这位师父。信心与依止的心远远大于获得法义的上师。请问师父这种情况如法吗?如果如法,这个弟子自已有信心的同时,还要劝取别人对这位师父产生信心。这种情况下可以吗?
答:应该通过思维对自己具有法恩的善知识产生应有的感恩心、恭敬心、信心。 问题3:依止上师中说过,真正的依止要以佛法来依止,即上师讲法,弟子听法,如果这位弟子对佛法的信心是来自于传法上师那里,但是却将自已所获的加持与智慧归功于别的师父。这种情况可不可以?
答:可以教这位道友思维一下,假设没有依止传法善知识,他的相续会是怎样,总之对依止过的所有善知识都要有感恩心和信心。而具相的善知识从某种意义来讲密意也都是一致的。(正见C1)

27. 关于非佛教徒能否得到超度的问题

"我们死后在中阴时,若想蒙受上师指引、救度,也需要无限的信心、恭敬心,如此才会与上师的悲心愿力聚合,显现这样的境界。"但现实中,有些其他团队的居士组织一些佛教徒和非佛教徒,依照上师《生死救度》课诵仪轨帮亡者超度, 问:不是佛教徒,亡者能否得到超度呢?
答:跟随其个人的善根因缘,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加持和帮助。(正见C1)

28. 关于三咱承事的问题(前行78课)

我们一定要在上师住世期间,全力以赴依教奉行,通过三种承事,令自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问:这里的三种承事是指75课的上中下三种供养,还是指身语意的供养?
答:个人理解是对应75课当中的三种供养。(正见C1)

29. 关于念莲师心咒的问题(前行133课)

问:当连师心咒诵到一半时念诵:我无其余指望处,这次学院要求我们修的开显解脱道的仪轨10万,问修到5万中间怎么念?若每天修5000遍,中间修到2500怎么念 答:此问题涉及到学修安排和计数,请与主管你们当地的教务处法师联系。(正见C1)

30. 关于供曼扎七堆供的细节问题

问:念七堆供偈四句几种情况:

1. 萨耶布记谢向美斗扎, 热绕朗月涅得坚巴的,

桑吉扬德莫得颇瓦意, 昼根那大扬拉秀白秀 。萨耶布记谢向美斗扎, 热绕朗月涅得坚巴的, 桑吉扬德莫得颇瓦意, 昼根那大扬拉秀白秀 。若干遍。完成后。念咒: Ra纳曼扎拉波匝美嘎萨摩扎 萨帕Ra纳萨玛耶阿吽(一遍)。

2. 萨耶布记谢向美斗扎, 热绕朗月涅得坚巴的,

桑吉扬德莫得颇瓦意, 昼根那大扬拉秀白秀 。念咒:Ra纳曼扎拉波匝美嘎萨摩扎 萨帕Ra纳萨玛耶阿吽(一遍)。萨耶布记谢向美斗扎, 热绕朗月涅得坚巴的, 桑吉扬德莫得颇瓦意, 昼根那大扬拉秀白秀 。念咒: Ra纳曼扎拉波匝美嘎萨摩扎 萨帕Ra纳萨玛耶阿吽(一遍)。如此重复若干遍。

3. 萨耶布记谢向美斗扎,

。萨耶布记谢向美斗扎, 热绕朗月涅得坚巴的, 桑吉扬德莫得颇瓦意, 昼根那大扬拉秀白秀 ,若干遍。不念咒。三种情况中,哪种如法?有没区别?
答:如果有时间和条件按照第二种是没问题,同时此次也开许咒语可以不用念(也就是第三种),而第一种其实是在第三种的基础上在最后念一遍咒语,个人认为也是可以的。(正见C1)

31. 关于修法中观想的问题

问题1:修古萨里观想时"在自己前面的虚空,观想上师,本尊圣众,再观想托巴口对面的虚空"二者是一个方向吗?我一直观想的都是对面,一层一层的,对吗?
答:个人理解:自己的视角对面是上师本尊圣众,自己的前面是托巴,托巴口朝向自己,托巴口对面的虚空是在自己的上方,与自己方向一致。 问题2:上师瑜伽中,明观福田的莲师周围"五光网眼"怎样观想?忏悔支中的观想我们念普贤行愿品时也可以这样观想吧?
答:个人理解可能是类似网状的非常庄严的五光境界。 "忏悔支中的观想我们念普贤行愿品时也可以这样观想吧 "个人理解可以。 供参考,如有理解不准确之处向上师三宝忏悔。(正见C1)

32. 关于53座修法的问题

问:53座里面有本尊,根本上师,因为之前上师瑜伽是观想法王如意宝,那么现在根本上师,本尊是法王如意宝,还是莲花生大士,或者另外自己有信心的具德上师;还有,人的形象和本尊的形象有何不同,人的形象是否例如法王如意宝,索达吉仁波切老人家,他们是佛陀以人的形象来度我们,本尊就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是吗,弟子理解非常肤浅,恳请法师开示。
答:第一个问题请再表述清楚一些。第二个问题,形象方面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33. 关于磕大头中观想上师的问题

问:《前行之重要性》中磕头之具体修法,明观皈依境的时候先观想在中间的树枝上本体是根本上师,形象是邬金莲花生大士。接着顶礼,因为家里佛堂供着观音菩萨,如果我顶礼的时候把上师观为观音菩萨,然后在其面前顶礼磕头,这样可以吗?
答:个人理解,在上师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的见解当中顶礼都是可以的。(正见C1)

34. 关于无常和因果的问题

问:无常和因果看起来似乎矛盾,请问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答:请问你觉得哪里有矛盾?正因为是无常迁变的,因果才可以成立,如果是恒常的,那就不会变化,也就不会有从因到果的动态的过程。(正见C1)

35. 关于参禅与闻思的问题

问:禅宗不需要闻思,只是参话头吗?遇到一位道友讲的境界很高,不敢接他的话,因为弟子虽然学习了中观的课,但仅仅是听闻,是参禅的都是说话玄妙吗?大圆满超胜禅宗吗?还是究竟是一样的?
答:在《坛经》当中,禅宗五祖在寺院里经常宣讲金刚经,当初达摩祖师来汉地也教导要用《楞伽经》印心,乃至禅宗法眼宗永明延寿禅师层造过鸿篇巨著《宗镜录》,等等例子有许多,所以在禅宗当中还是有闻思的(要看具体的因缘和实际情况), 从所证悟的法界来讲密宗和禅宗所证悟的都是不二的法界实相,在最究竟证悟之时的智慧也是无二的(因为法界无二故),有些方式方法略有不同。都是非常殊胜的法门,而大圆满法具有许多不共的殊胜处。(正见C1)

36. 关于天人之苦的问题

问:欲界六天的众生因放逸而下堕,那么兜率陀天内院的天子会下堕么?
答:经典当中讲,兜率天的许多天子们在弥勒佛出世的时候,会从兜率天示现命终,然后降生在人间追随弥勒佛弘法利生。(正见C1)

1. 自他平等

问:修自他平等,将众生执为我,一体大悲。然后修自他交换时,又把自他划开了吗?这二者怎么来理解呀 答:某种情况下就像我们可以把左手和右手都执著为我的,但是同时也可以把左手的物品交给右手。(正见C1)

2. 第167课

问:第167课在颂词"闻声自性者,云何成眼识?"后讲到"此处应注意的是,同一相续中,并不是闻声之时不能见色。在因明中,承认几种无分别识可于同一时间生起,比如你在花园里口中含着糖,耳中听到鸟叫,鼻子嗅到花香,舌头品尝着甜味......但外道所许的识是一体常法,如果既有耳识又有眼识,就相当于有两个分别识,若于一相续中同时并存,会有一人有两个相续的过失。"这里的分别识与无分别识的区别。若说同时生起了六种识,却不知道每种识是什么那如何分辨出是六种而不是五种呢 答:前五识不会像第六意识那样具有分别念。"若说同时生起了六种识,却不知道每种识是什么那如何分辨出是六种而不是五种呢 "是不是会生起是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分辨是另一个问题,即使我们没有能够分辨也并不妨碍前五识可以同时生起。(正见C1)

3. 问:蕴聚不存在,相续不存在,那谁在感受因果?

答:在蕴和相续不存在的胜义谛的场合,无因也无果,一切分别心建立的概念都不成立。(正见C1)

1. 第98课

问:说佛性有两种。一是自性住佛性,二是修增长佛性。请问法师,众生是佛分在胜义谛和世俗谛?那佛性有两种分不分呢?
答:众生跟佛二者分位,是从三转法轮实相和现相二谛来分的,说众生是佛,是从实相角度来讲的,说是众生,是从现相角度来讲。 而二种性,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说,是能生所生,能依所依的关系,从了义角度来讲,实际上是无二一体的关系。只是观待众生还有客尘垢染没有清除,故不具备修习种性,而佛位一切客尘垢染都已经清除干净,故观待众生位,具备修习种性。实际上这个修习种性就是指如来藏的客尘障垢遣除后,自然流露出的一种功德妙力,故它跟自性住种性是同体的关系。当然这是从了义的角度来讲的。(正见D2)

2. 第48课

问:20页按照《大乘阿毗达磨》一直到自然而然会消失的这个段落我没太理解请法师开示!
答:这个段落主要是讲述,万法是唯心而显,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自体,所以,地狱的地方,实际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有个固定的处所是针对下根器人讲的。(正见D2)

3. 精进反而生烦恼

问:自己比以前要精进了一些但相续中的恶念却反而多了。

1. 会突然生起想要杀害父母的念头,自己被这样的念头吓死了,该怎么办?

2. 以前觉得对诸佛菩萨有信心,怎么现在会突然开始怀疑起来,信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该怎么办?

3. 以前觉得相信因果,但现在突然有时候会怀疑,该怎么办?原来自己比不是十分有信心。

4. 明明也知道自己业障深,可有时候就是不这样觉得,感觉不到自己业障深,该怎么办

5. 自己越精进,反而傲慢越重,该怎么对治傲慢,遣除它?

答:修行佛法精进是很好的,但精进之中首先要好好闻思,也就是具备闻思的智慧,相续中要产生定解,看到你的问题,主要是出在没有闻思,或闻思的不扎实所致,连基本的慈悲心,对因果的正念,佛菩萨的信心都没有产生定解,这样的状况去精进,次第有些乱了,也不知道你的精进都是做了什么?还是好好先闻思吧。(正见D2) 4. 第148课 名词解释 所断 违品 问:所断是什么?所断唯品又是什么?那什么被视为所断唯品? 答:所断和违品是一个意思,都是指要断除的对境。(正见D2)

5. 第九品

问:在系统闻思第九品后,对诸法"胜义中不存在,世俗显现中如梦如幻"有了一点认识,在接下来的192课怎样理解 "按藏传佛教的观点,不仅人类存在......地狱也是存在的",这种存在也是如梦如幻吗?又,我们又如何理解过去的历史、战争等,也是如梦如幻吗?
答:如梦如幻指的是我们当下的法,过去的法,已经过去,连显现都没有了,那里还有什么梦幻。只是一个心识的回忆想象而已。(正见D2)

6. 第66课

问:第66课330页妇女问禅师:你要点心的话,点的是哪一个心?共修时师兄们都不知道怎样理解 答:这是以点心为指,所指的也就是所要问的是他的心,问他的心在哪里,能找的到吗?形状,颜色是什么?禅师因了知所问,反观自心而当下有悟。(正见D2)

7. 第7课

问:第7课110页中,"鼻根不具足。。。。。听法有没有障碍呢?"祈请法师开示,鼻根不具足对听法有什么障碍呢?还有舌根?
答:你说有没有呢,根不具足就会影响到心,心态受影响,会不会影响到听法呢,自己可以下去思维一下,具体情况不妨问问鼻根,舌根不具足的人吧(正见D2)

8. 第64课

问:第64课的281页的两个公案中,一个是乔美仁波切在《山法》里的公案,藏地的一位大师精进修持本尊,终于获得成就。还有《文殊根本续》中的一位婆罗门大臣,修大威德也获得了成就。这两位既然都已经获得了成就,为什么还是一个变成了鬼神,一个堕入了地狱。师兄们不理解这里的成就是什么成就?
答:这里的成就不是指出世间成就,而是指世间成就,这种世间成就,外道也能获得,公案中二人堕落,主要是发心出了问题,没有以空性见和菩提心摄持,此成就成了我执的庄严,以我执推动以成就来造业堕落(正见D2)

9. 名词解释 观清静心与不净观

问:观清净心是万法本来清静;不净观是自他的身体九孔常流,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干净的地方。一个要把万物都观成清静的,一个是把自他身体观成是肮脏不堪的。万法本来是清静的,那身体是不是清静的?身体不是万法中的一法吗?
答:万法本来清静从最究竟了义上讲的,但是凡夫人很难契入,以这种方法很难对治相续中对异性的贪执,而不净观凡夫人容易上手,修此法可以很快的压制相续中的贪欲。(正见D2)

10.第13课

问:第13课我刚才再三讲了龙猛菩萨《菩提心释》里面的教证,大家也应该牢牢记住:"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一刹那的菩提心,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有些道友说"我现在的心不能安住",不要紧,你可以一刹那、二刹那、三刹那......,在几个刹那当中专修。如果你早上起来想"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修持菩提心"、"我要缘一切众生修慈悲心",再怎么样几分钟也是可以安住的,若能如此,那么"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 1)这里修菩提心指的是,修7重因果,和 自他相换吗? 2)修一刹那、 二刹那、三刹那......,福报很大,是指修到什么程度呢?
答:单单从字面上来看,这里是在修愿菩提心吧,至于修法,当然可以用7重因果,或大圆满前行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等。 至于修到什么程度,福报很大,标准是:只要你在这一刹那,或几刹那,真实的生起菩提心了为限。 不同的论典有不同的方法,有阿底峡尊者的七重因果,心性休息修四无量心,前行修自他平等,自他想换等,还有直接修空性的从空性下手,总之涉及到你自己,看你自己适合从那里下手,就重点修那一法就好了。(正见D2)

11.两种意乐

问: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科判的意思是,我们若想自己的学习、修行、闻思全部趋入大乘菩提当中,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趋入的身份、趋入的心态、趋入的方法。 丙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分二:一、宣说身所依暇满难得;二、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菩提心的功德依靠什么样的身份来获得呢?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我们的"身体"能否成为菩提心的所依,二是我们的"心"能否成为菩提心的所依。这两个条件非常关键,否则,菩提心如果没有所依,它就无法存在,如同大地不存在,高楼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样,菩提心也必须要有一种所依。
答:前一个意乐是指发心,即入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发心来趋入的。后一个是指意乐的所依,即指能发起菩提心的这种心态是依赖于心相续中具有福德。(正见D2)

12.第5课关于顶礼的问题

问:末学回答的是第五课答七题的补答内容。四大圣地是指佛陀传法、降生,成道和涅槃的地方。佛经中说:我涅槃后,供养顶礼四大圣地,与顶礼佛陀没有任何差别,首先顶礼能摧毁自相续中的傲慢,我们应该经常在这些对境前顶礼,再说如果自相续中有了证悟,他会报答上师的恩德,倘若上师示现无常,他会顶礼上师的住处,住房,甚至上师的家畜等,因为这里是养育我智慧的地方,是智慧身体的来源,我的肉身依靠父母获得。智慧身体依靠上师加持和恩德才有,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为了悟证心之本体,而顶礼是最有效之办法。因为顶礼也可分为外相顶礼,内相项礼,和密相顶礼,开始我们以外相顶礼,对上师的住房,家畜等顶礼,可以调顺自己无始来许多烦恼,从而悟出内相顶礼,当我们烦恼消尽时,直然达到密相顶礼,此时整个山河大地,无一处不是上师的身体,所以我们应该顶礼四圣地,并依此能得无量功德,未学讲得不对之处还望师兄指正。 这里的外相,内相,密相顶礼,弟子查资料似乎是出自《前行备忘录》,不知道是否正确,是否应该引导组员回答的时候注明出处。黑体部分的回答合适吗?
答:行持善法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利他心,顶礼只是善法中一种,最有效的用词不是很准确。 对所缘之境生起敬信,以五体投地之敬行而顶礼者为外相顶礼。所谓的内相顶礼,则是指调伏自己的内心。因为万法都来源于自心,所以若能时时在境心不二的状态当中安住,就叫做内相顶礼 。当执守心之本性,在清明的状态当中,获得悲智双运的时候,就叫做密相顶礼。(正见D2)

13.第47课

问:第47课,讲正知正念的护心,但讲未护心的过患的颂词时,上师举了两个教证,第二个教证是《涅槃经》"不见后世,无恶不造"。个人认为:不见后世 ,是没有因果正见,应该算正知正见啊,不应该是正知正念的证明啊?颂词: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 答:比喻是从没有护心的角度而言的,即使相信前后世,如果没有护心,也会造罪业的。(正见D2)

14.第3课

问:佛转法轮是用梵语来转法轮的。有师兄查资料说:佛转法轮是多种语言, 雅语较多,,也不是现在南传的巴利语,但佛陀不让用梵语!引用季羡林梵語佛典及漢譯佛典中(二) 這要從佛陀的"語言態度"談起。釋迦牟尼生在尼泊爾境內,但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印度摩揭陀――巴特那一帶中、東天竺地區――遊行說教。他反對使用梵語,但並沒有規定任何經堂語,他讓僧人使用"自己的語言"[lxi]。他自己說的是古代半摩揭陀語,屬於俗語體系。估計有一種原始佛典 ( Urkanon ),是用這種東部俗語寫成的,以後逐漸梵文化,變成混合梵語,到了大乘就完全使用梵語了,公式如下︰俗語――梵文化的混合梵語[lxii]――梵語。 佛教的對立面,包括婆羅門、政府部門等等使用梵語。後來有一個階段,俗語抬頭。公元後笈多王朝前又來了一個"梵語復興"。也用公式表示︰梵語――俗語――梵語。 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答:你自己是不是佛教徒,如果是的话,你不信佛教内道大德的话,却去相信一个平凡世间人的语言, 这是不是颠倒了呢?佛的境界,佛教的传播岂能是世间考据能了知的呢?如果能了知的话,那佛还是不可思议吗?(正见D2)

15.第5课和第6课

问:### 1. 必要等四法中的 "关联"是什么意思? 2."以及依彼之等流"中"等流"是什么意思。包括后面的"依靠证悟法性为同类因"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关联是指,若要得到此,必须依赖彼,那么这二者就表明有相互关联关系。 等流通俗的来说,稻种产生稻芽,稻芽就是稻种的等流, 依靠证悟法性为同类因:意思指证悟法性是因,果是三藏十二部教法。(正见D2)

16.名词解释 菩提心的因体果

问:菩提心的因体果各是什么呢?
答:菩提心的直接因就是大悲心,他的体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佛果,并以此断除利他的违品和自己获得菩提果障碍的善心。果从自已的角度是获得佛果,从利他的角度就无勤的利生事业。(正见D2)

17.第11课问题

问: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时提到:"宗喀巴大师、甲曹杰等很多论师认为,二者是一个本体,反体不同。"请法师开示本体,反体的准确概念是什么。
答:所谓反体就是一个事物所具有的不同特征,这些不同特征都存在于这一个事物的本体上,虽然单单看这特征彼此不同,但都属于这一个物体,比如:一个某某人,首先他的性别,他的年龄,他的名字,他的出生地等等,这些彼此之间都不相同,但都是这一个某某人所属。那么这些,所谓性别,年龄,名字等等就叫做这个人的不同反体。(正见D2)

81. 47课内容

问:顶礼法师!请问空游饿鬼是四处游荡,没有固定住所而加害于人的吗?六道众生有界域限制吗?
答: 1,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2. 不太清楚你的意思。有些不同的众生各有各自不同的境界,相互之间不一定有交集。(正见 C1)

82. 关于 "如来密意传"的问题

问:关于《前行广释》第一课,法师辅导中: "如来密意传当中,上师和眷属都是佛,本师是佛,眷属也是佛,就是本师的一种化现。佛和佛之间的传,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其他的表示,安住在密意当中,所有眷属完全现前本师一样的意趣,这样次第的流传下去,这叫如来密意传。"有学员疑问,既然是佛,彼此还需要传法吗,佛不是已经证悟法界实相了吗?
答:个人理解,有些内容和密法相关,以后有机会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83. 烟供问题

问:末学在网上请的烟供食子做烟供,咒轮在念仪轨时,什么时候烧呢?
答:个人理解,多种情况都可以。比如,可以在后面念诵心咒的时候。(正见C1)

84. 请问烟施与火施的区别?

问:弟子看到火供和火施不一回事,请问烟供和烟施也不同吗?火施和烟施是不是一回事?
答:烟供有时包括供养三宝的内容,烟施主要是布施给饿鬼的,有些时候烟供指的就是烟施,要看具体是什么仪轨,总之,上供下施是有区别的。 火施和烟施通常是一个意思。(正见C1)

85. 69课龙猛菩萨的公案

问:前行69课龙猛菩萨的公案,具力太子是否有杀菩萨的过患?
答:通常来说,是有的 ,有严重的恶业。(如果太子是凡夫以烦恼心那样做的话)(正见C1)

86. 请教

问:末学代一位刚刚开始学习加行的道友问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 "末学有疑惑,望各位师兄指点迷津。《上师瑜伽速赐加持》是法王如意宝亲自造的,偈颂中上师祈祷文中说祈祷晋美彭措足,也就是说法王如意宝让弟子们祈祷他自己,这是不是说明他老人家承认自己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或者承认自己是开悟的大成就者?如果是,那这样承认自己的成就是否合理?" 答:许多大德经常示现谦虚,而对于具缘弟子来说,为了让众生产生信心,可以宣说自己的功德,并没有任何不合理。佛陀也宣说了很多自己的功德,你应该不会认为有问题吧? 只要所说的内容符合事实、是存在的,那就是真理,宣说事实、真理没有任何过失。 很多祖师在造论的时候,最后署名的时候也有透露自身功德的情况,很多。(正见C1)

87. 46课的问题

问:本课第二个公案,饿鬼母让哲达日捎口信,"如果还不快快回来,孩子们就要饿死了。"饿鬼以业力感受饥渴之苦,它为什么会说就要饿死了,也是特障饿鬼的特殊之处吗?
答:个人理解,形容饿得很厉害、很严重。(正见C1)

88. 关于47课引申的问题

问:47课内容提到从显现上鬼的真实存在和究竟义上鬼也是自心之幻化,缘于内在我执。作为凡夫因为恐惧才会趋利避害,去戒恶修善。经庄严论法师辅导中说过一地菩萨就远离了五种怖畏不活怖,死怖等,发菩提心的功德中也说菩萨苦受乐受都安乐,那经常说的那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完全是演给众生看的吗菩萨在六道里都自在,是完全破除了内在我执吗,还是说只要远离了五种怖畏就可以了?或者说断了人我执就可以出六道了呢?
答:"那经常说的那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完全是演给众生看的吗" 这是一种形容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菩萨非常有智慧取舍因果。并非说菩萨有恐惧。 "菩萨在六道里都自在,是完全破除了内在我执吗,还是说只要远离了五种怖畏就可以了? "圣者菩萨必定同时具足这两种能力。(正见C1)

69. 70课问题

问:

1. 翳罗叶龙王祈求佛陀救度,但因业力太深,佛陀说只有等弥勒佛出世授记方能知道何时脱离恶趣,实在可怜。但佛教中众多殊胜咒语、经典、偈颂都记载有一历耳根可以多少世多少劫断除恶趣的功德,为什么佛陀没有给它念不动佛心咒等可以脱离恶趣的咒语呢?

2. 此翳罗叶龙王公案说明违背佛陀教言、轻慢如来教法的恶果极其广大,但实际生活中,上师三宝很多教言,诸在家弟子多少都有违犯,如没有以三殊胜来学习某课,发愿吃素后又偷偷吃肉几次,上师的很多教言也没有做到,破别解脱戒等,这算不算是违背佛言。

3. 在69课日瓦德的公案中二人都真真切切的看到煮法衣的锅里是牛肉而不是法衣。世间上也有种种怪事,如离奇横死等事。弟子的问题是:什么是偶然不可控的,什么是稳固不变必然的规律?

4. 67课幻化天宫中白天变成四条饿狗,晚上变成四个天女的众生是真实的具有独立阿赖耶识的众生,还是幻化的配合天子业力的幻觉?69课将日瓦德关在监狱中忘记释放的国王是配合日瓦德业力的幻相,还是真实的众生?国王忘记释放阿罗汉有恶果吗?世俗谛中是像梦一样如梦如幻不稳固的,还是踏踏实实有稳固客观规律的呢?

1. 【此外,需要向大家补充说明的是,前面讲到 "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这一说法有两种解释方法:

-以上是《藏传净土法》当中的内容,可以参考理解。佛陀肯定做了很多加持来利益它,但它自己什么时候善根福报成熟则要观待因缘。

2. 一方面要看自己的发心,心态不同 ,情况也不同。

3. 有些事物看似偶然,其实背后也是因缘和合之下产生的结果。 4,

都有可能。个人无法下结论,有些时候纯粹是众生业力所感(没有其他众生介入)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世俗谛中是像梦一样如梦如幻不稳固的,还是踏踏实实有稳固客观规律的呢? "如梦如幻的同时,也有规律,不会错乱。打比方说,电影,虽然是假的,但也会按照剧本来演,不会错乱。(正见C1)

90. 2015年加行班不能磕大头,用什么代替

问:2015年加行班有位师兄静脉曲张比较严重,能否用200万金刚萨埵心咒来代替?这个要先报教务处批准吗

91. 关于意幻供养等疑问

问:

1. 念修莲师心咒上师瑜伽,观想七支供时,自己的身相是金刚瑜伽母的形象,还是自己的样子?

2. 意幻供养时,如何鉴别哪些可以意幻供养哪些不可以?

3. 看心性休息上师传承时,孩子在旁边听到,算不算盗法?我和孩子有过失吗?

4. 关于坛城有哪些解释?

答: 1,都可以。

2. 通常来说,只要是自己觉得悦意的物品都可以。 3,应该不要紧。 4,

【问:"坛城"的含义是什么?应该如何认识?
答:坛城是密宗的十种事之一,在《大幻化网》中讲得比较清楚。 坛城可分为外、内、密三种。外坛城,指大幻化网坛城、时轮金刚坛城等建筑物;上师在灌顶的时候,从了义上讲,上师的身体与佛的坛城无二无别,故上师的身体是内坛城;密坛城就是自然本智,也即心的本性。】-以上是上师仁波切的答疑。

92. 46课问题

问:

1. 46课中说无论转生于恶鬼哪一处,都要遭受以饥渴为主的各种痛苦。那为什么美女恶鬼没有这种痛苦。

2. 法本当中说一咒语饮食布施恶鬼,他们会得到利益,那么每天这样做,如果有某一天间断了,他们会不会不高兴或是从此便留在我们身边不愿离去呢。

1. 个人理解,也许它在其他场合有特定的痛苦,只不过在当时没有体现出来。或者说,你还没有看到它流泪的时候。

2. 通常是不用担心的,自己发心贤善,许多众生也是知道、会理解的。(正见 C1)

93. 关于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所做法王祈祷文的缘起

问:有新班师兄想请法师开示《法王祈祷文》的缘起,另外,末学想请法师开示法王所做《上师瑜伽速赐加持》的缘起?《祈祷文》和仪轨是一起做的吗?还是先有《祈祷文》后有仪轨?

1. 【此文于十七胜生闰年木猪年六月二十五日,由雪域语自在化身丹增降措祈求日:为利我等诸徒众之需,请造如是瑜伽。如此劝求时,无勤显现觉空文殊自声,智尊成就者化身龙多降措作笔者,阿旺罗珠宗美造于空中旋绕彩云静处。善也!】

以上是《上师瑜伽速赐加持》仪轨小字当的内容。

2. 是一起的,祈祷文就是仪轨的一部分。(正见 C1)

问:弟子读法本不够细致!弟子忏悔! 法师,在教材上没有这部分内容,能否在修订教材时请一并加入?
答:可以和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联系。(正见C1)

94. 关于转生饿鬼的一些疑问

问:

  1. "空游饿鬼是指分散而居的饿鬼",那么隐住饿鬼是指群居在一起的饿鬼是吗?

  2. "即使稍有一点饱的感觉,夜间腹内也会燃起大火,烧尽心肺等内脏。"饿鬼的内脏被烧坏了也是像人类的器官那样重新长出来的吗?比如人的肝脏割除一部分以后它可以自己长出来被割除的空缺而形成完整的肝脏。

  3. "正是因为这样的恶愿,才使我转生为大力饿鬼。"如果美女饿鬼发恶愿在业力未成熟之时如法忏悔可以避免转生大力饿鬼吗?我们人类未学佛以前发的恶愿业力未成熟之时也一样可以通过如法忏悔可清净吗?

  4. "实际上饿鬼很可怜,尤其最为难忍的是,不管它生前是因病身亡、利刃所毙,还是悬梁自尽等途径横死的,每隔七天,都要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这里所说的是不是我们人间现在很多病死的亲人或者邻居同事等等,只要他是病死的而现在又是在饿鬼道的(病死马上堕饿鬼的情况),每隔七天,都要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
    答: 1,某种角度可能有这样的特性。

2. 不同的业力可以有不同的情况,有些时候,也许因为业力所感,身体就是火烧不坏的。

3. 只要有足够的对治力(比如忏悔等等),就可以扭转局面。

4. 个人理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一种情况。除此之外,如果有不同的业力、因缘等等

,也可能有其他情况。(正见C1)

95. 关于前行观修的问题

问:在打坐观修时候,可以一边播放前行录音(有声书,前行原文朗读),一边观修吗?

96. 请问法师莲师修法? 问:念修上师瑜伽    

这样观想完毕之后,念诵下文(下面颂词的意义,上面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我用藏文念,你们随意义观想就可以):       自现自成清净无边刹     庄严铜色吉祥山中央     自身观为金刚瑜伽母       一面二臂红亮持刀盖(托巴)      双足舞式三目视虚空       头顶十万瓣莲日月上        总集皈处根本上师尊       无别海生金刚幻化身       白里透红亮泽童子相       身着大氅内法咒士衣      一面二臂国王游舞式       右手金刚左持托巴瓶       头戴具瓣莲花鹿耳帽        左腋之下殊胜空乐母      以隐式持三尖卡张嘎       住于彩虹明点光蕴中      外旋绚烂五光庄严界      化现君臣二十五尊者      印藏成就持明诸圣众     一切空行护法如云聚     住于明空大平等性中。  联想句义而明观,并以猛烈诚信恭敬之心而念诵《莲师祈祷文》:      吽! 邬金刹土西北隅     莲茎花蕊之座上      稀有殊胜成就者      世称名号莲花生      空行眷属众围绕      我随汝尊而修持      为赐加持祈降临       格日巴玛思德吽。     请问法师,念修莲师心咒时,这两个偈诵各念一遍还是各念三遍? 回向用哪个偈诵?
答:通常来说,上面的部分可以念诵一遍,后面的祈祷文一遍或者三遍等都可以。 各种圣者所造的回向文都可以,你可以往法本后面翻,也有回向的内容。(正见C1)

97. 疑问

问:

1. 依止如何理解?有德有力?皈依的上师就是依止的上师嘛?

2. 证悟空性后无分别念了,那么1 -7地及8地以上菩萨法我执越来越少,直至所知障断除,那么是否是分别念在减少?还是分别在减少?分别和分别念有何差别?

答: 1,要看具体的语境。 有些时候依止上师指的就是以建立师徒关系的方式成为某位上师的弟子。如果在某位上师面前得受皈依(包括其他一句法乃至以上),都算是依止上师。

2. 通常来说 ,分别就是分别念

一个意思。菩萨入定位没有分别念,1-7地菩萨有些时候出定位还可以有一定的细微分别念(但不同于普通凡夫的分别念),八地和以上的圣者,出定位也可以做到安住在无分别智慧当中。(正见C1)

98. 有关顶礼及观想

问:

1. 我们在共修时,共修开始前,可不可以像索达吉堪布那样,先念诵: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愿我等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2. 打坐观想时,可以闭上眼睛吗?

答: 1,原则上没有不可以。 一方面,可以和相关管理者协商,这方面与共修管理相关。

2. 都可以。尽量睁开。(正见 C1)

99. 一切都是业的自性的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 弟子学习了目键连尊者受业力感招被外道打死的公案后,与"发露忏悔罪业清净",在理解上产生了矛盾。我们修金刚萨埵修法,可以把包括五逆在内的罪业忏悔清净,破坏缘起,不让罪业成熟,为我们解脱争取时间。但是,根据这个公案,或者说根据"一切都是业的自性"里的教言,业力现前的时候什么都挡不住。那我们修忏悔到底怎么起作用呢?业报该来还是来呀,我们也挡不住啊!另外,不用说无始劫来,单就今世,我造了那么多的恶业,哪天业力现前,阿罗汉尚且没有办法避开,何况我这凡夫,那我岂不是解脱无望啊? 问:感恩法师!佛陀示现,弟子理解。阿罗汉也是示现吗?不是说阿罗汉受业报是不由自主的吗?
答:阿罗汉会有时感受果报,但不会有凡夫那样的痛苦。(正见C1)
问:阿罗汉不生烦恼心这点弟子也能理解。但是弟子还是不清楚:如果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假设因缘聚合业报成熟了,那么我将会因为生起各种烦恼而堕落,所以我要精进修行发露忏悔,不让因缘聚合业报成熟,然而根据业的自性,因缘聚合业报成熟是什么也挡不住的。弟子在这前后两种说法上理解不透。
答:因缘和合的时候果就会成熟, 忏悔就是阻止恶业的因缘和合,通过忏悔可以消除恶业,因没有了,也就不会成熟为果。 问:目键连尊者是不是在因地不敬母亲的恶业没有忏悔干净,所以在成就之后还感此业报呢?
答:个人不太清楚,有经典提到目犍连尊者是大乘佛菩萨示现。(正见C1)

100. 关于修曼扎的问题

问: 问题1:供修曼扎的顺序:所修曼扎 先供37堆一遍,放在佛堂。然后是所供曼扎 供一遍三身,然后就是七堆了,结坐时再供一遍三身。请问法师是这样的吗? 问题2:现在有的师兄说:所修曼扎 供五堆(代表五方佛)放在佛堂。然后是所供曼扎 供37堆一遍,供一遍三身,然后开始修七堆,结坐时再供一遍三身。请问法师是这样的吗? 请问法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答:都可以。(正见C1)

101. 《前行》第一课问题

问:请问《前行》中总说的"不共加持"是什么意思?
答:不共的意思就是特殊、特别,不共和共同是对应的。(正见C1)
问:宁玛派与宁提派之间的关系?
答:后者归属于前者当中。(正见C1)

102. 空游饿鬼

问:所有的饿鬼都要遭受饥渴,劳碌,寒热,怖畏的痛苦,空游饿鬼遭受的饥渴没有隐住饿鬼猛烈对吗?他们也要寻找食物,只是有时能得到,但永远不能满足,这种理解对吗?
答:"空游饿鬼遭受的饥渴没有隐住饿鬼猛烈对吗? "个人理解不一定,不同的业力可以有多种情况发生。(正见C1)

103. 关于上师瑜珈修法问题

问:学习了预科加行第6册《上师瑜珈》部分后,有个疑问:刚开始修加行十万个大礼拜时,观想对境直接是法王如意宝,没有观想成形象是莲花生大士,本体是法王如意宝,这样可以吗?
答:无论观想皈依境还是观想法王如意宝都可以,总之都要念诵法王祈祷文。(正见C1)
问:在第126课法本里在讲到上师瑜伽重要性一节里写到:修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时,直接观法王如意宝的形象就可以,如果对上师信心不足,转变成佛菩萨的形象也可以;在第128课讲上师瑜伽实修法里讲到:在其他的上师瑜伽中,像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要求直接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形象不变,但在此处,修宁提派的这个修法时,本体观为三世诸佛的化现-自己的根本上师,但形象一定要观想为莲花生大士。宁提派这个修法指的不也是上师瑜伽吗?和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有什么不同呢?
答:上师瑜伽的修法本身有很多种类。(正见C1)

104. 请问莲花生大士的教言

问:"在莲花生大士不可思议的古老预言中,「当铁马在地上跑、铁鸟在天空飞的时候,红脸之国的佛法将传遍世界」 "这个是出自莲花生大士的教言吗?
答:具体原话我记不清了,确实有关于"铁鸟腾空"之时,密法广弘世界的授记。(正见C1)

105. 关于105课不清净布施 和烟施的几个疑惑

问:

1. 关于不清净布施,例如买猪肉送人,那么施肉和吃肉者都共同间接参与了杀生的过程,二者造作了一个共同的恶业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有饮酒者扬言:"若是喝到了五粮液,之后就戒酒了。"后来为了让其戒酒,果真有师兄买了五粮液送与他,此人后来也果真戒酒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送酒者意乐是好的,这方面有功德,应该肯定;同时不清净布施的过患也还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这样理解是否准确? 如同"短矛黑人"的公案,大悲商主是以极大的善心行持了杀生,功德极大,但同时在显现上,佛陀还是随顺因缘而示现被木刺刺脚,也是同样的道理,是吧? (若有过失,弟子在三宝面前忏悔!)

2. 在论坛上看到有师兄发的烟施仪轨,是在念好四位如来的名号后,再将准备好的食物倒入火中烧掉;

而弟子查阅《喇荣日常课诵》的《烟施魔祟部多仪轨》,好像是说先将食物点燃,再开始念整个仪轨。 请问以上两种理解是不是都可以?
答:

1. 个人理解,要看具体的情况,比如发心、境界等等。

佛陀的公案只是在示现,相关经典提到,那样没有任何过失。

2. 也许都可以。个人建议先点燃再念诵。(正见 C1)

106. 47课和饿鬼有关的疑问

问:弟子现在走在路上看到有脏水,脏东西就想给饿鬼吃,不知道这样想对不对,就念观音心咒七遍希望它们都能的到,不要打仗。
答:这样做是可以的,有利益。(正见C1)

107. 关于顶礼与上师瑜伽合修

问:

1. 一般要求是一个顶礼对应念诵法王祈祷文一遍。但有15届师兄对念诵还不熟悉,说边顶礼边念诵节奏会乱,如果先顶礼10个,再念诵10遍祈祷文,是不是可以?

或者顶礼的时候没有念诵(有观想),顶礼200个完毕再念诵200遍的祈祷文,是不是可以?

2. 祈祷文的最后一句 "证悟意传求加持",这里的意传就是三大传承中的如来密意传,对吗?

答: 1,也可以。总之也要念诵10万遍祈祷文。

2. 某种角度可以对应,有时也可以对应其他传承。 (正见C1)

108. 47课的空游饿鬼

问:我想问一下法师可以布施肉菜给饿鬼吗?
答:以善心可以。(正见C1)

109. 关于转经轮的使用

问:末学最近在淘宝网的"如意源"请了益西彭措堪布倡导流通的电动转经轮,但是末学居住的地方是单人房间,没有大厅、客厅摆放转经轮,请问法师末学可以把转经轮放在自己的卧室吗?(末学单身,非夫妻房。)是否需要用什么东西比如纸板把转经轮围起来隔开?如果隔开后加持的效果是否会不一样?
答:以恭敬心也许可以。(正见C1)

110. 关于48课的问题!

问:前行广释第48课的海居旁生"在一望无际的大海当中,鱼、鲸、螺、龟、 虾等就像酒糟一样密密麻麻。其中长蛇、鲸鱼 等大动物的身量可以围绕须弥山数周,"其中说大动物到底是一个旁生可以围绕须弥山数周,还是加在一起围绕须弥山数周呢?末学不明白,请法师开示!
答:有些时候指的是一个旁生的体量。(正见C1)

111. 关于饿鬼父紧攥鼻涕的心态

问:上师讲记法本第23页提到的饿鬼父紧攥鼻涕的心态,师兄们都说饿鬼父是悭贪吝啬之心,但是弟子认为他紧攥鼻涕是为孩子找食物,侧面反映他是出于对孩子的慈爱之心,不单纯的是悭贪吝啬,不知道此想法对不对? 如果是悭贪吝啬,那么我们在世间(比如父母孩子重病,多方筹钱救治,紧拿那笔钱救治家人,是不是也是悭贪吝啬而不是孝顺慈爱。) 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答:慈爱是慈爱,吝啬是吝啬,有些时候二者可以同时并存的。如果有慈心,并没有否定其功德,但如果有吝啬,也不能否定其过失。(正见C1)
问:那么饿鬼父是慈爱吝啬并存。以上行为要如何调整心态才是单纯的慈爱或者是吝啬呢?
答: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心专注哪些方面、对哪些事物比较在意。(正见C1)

112. 47课

问:如何理解空游恶鬼损人不利己是一种痛苦?
答:白忙活了很久,结果一无所得,还是很焦虑、失落。(正见C1)

113. 转15年新生疑问: 问:15年师兄有个疑问,请法师解答一下:

请问祈祷文中:祈祷晋美彭措足,证悟意传求加持。这里意传加持里的意传是哪种?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里的意传? 另外:上师瑜伽最后观想上师化为五光明点融入自心,上师相续中的灌顶、教授等,自己全部无余获得。这里的教授是否包括传承,是哪一种传承?
答:意传有些时候可以理解为(心中)证悟境界的传承、传授。教授此处可以理解为教导、指导、窍诀、教法等等,可以有很多种类。(正见C1)

114. 如何区分内道、外道,下面说法对吗?请法师开示

问:下面这个说法对吗?皈依三宝不是内道外道的区别 佛就是心 心就是佛 不教人修心 而是教人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比如你真心忏悔自己以前的错误和过世 即使不在佛前拜忏 只要真的是发的至诚心 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非要附加额外的仪式或手段 (当然这个额外是指经典所列举的之外)才能达到清净的效果 那就是外道 当别人告诉你一个方法以后 你可以问一句 这个方法出自那部经典 然后去查 确有其事 就是正信正道 查不到就是外道邪说 答:虽然心外求法就是外道的说法也有,也有一定的解释方式,但不能否定皈依三宝是区分内外道的方法。 关键是要有清净的传承、观点要符合教证理证。 心当然很重要,但佛法僧三宝的示现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佛陀善知识出世,很多众生就很难谈得上如法修持。 "当别人告诉你一个方法以后 你可以问一句 这个方法出自那部经典 然后去查 确有其事 就是正信正道 查不到就是外道邪说 "这也是不一定的,除了经典之外,还有很多论典、教言都可以作为教证,比如禅宗当中参话头这个法门,就是祖师开创的。(正见C1)

115. 请教关于 "自杀"

问:关于自杀,道友们讨论时有如下疑问和分析,但不确认,祈请法师帮助分析对错:

1. 疑问:自杀是恶业吗? 试分析:因为是烦恼所致,所以是恶业。

2. 疑问:自杀属于杀生吗?试分析:根据42课所学, "所谓的杀生,必须具足基、意乐、加行和究竟四种圆满,只有这四个条件都圆满,才会造下圆满的杀业。"

所以, 自杀是圆满的杀生

3. 疑问:受持不杀生戒的佛教徒若自杀,破杀生的根本戒还是支分戒?

试分析:破支分,不破根本戒。

4. 疑问:受持什么戒律的人自杀有杀本尊的过失?

答: 1,通常来说,是恶业。

2. 属于杀生。

但如果从别解脱戒的角度来说,自杀不会犯根本戒(会犯支分戒),因为死亡的同时,戒体也失去了,谈不上破根本戒。

3. 参阅上一条。 4,有些时候是从密乘的角度来理解。(正见C1)

116. 第一课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困惑的以下几个问题 1 请问第一课中译礼部分的祈祷文的作者是我们上师还是华智仁波切。 2 持明果位

3. 三大传承上师是指 "华智仁波切、如来芽尊者、法王如意宝"

还是"如来密意传承上师、持明表示传上师、补特伽罗耳传上师"还是三根本?
答:1,译者是上师仁波切。

2. 【持明若分,则有四种,即异熟持明、长寿持明、大手印持明与任运持明。

  异熟持明:资粮道与加行道中通过修生圆次第,虽然身体平凡存在,但心已成为本尊之身。《广幻网续》云:"如秤星秤杆,速获大手印,相圆满具力。"秤星是指身体,秤杆是指心获得大手印。又如同印模与泥像。倘若他未得胜法位就离开了人世,则将于中阴获得大手印持明果位,舍弃身体时心已成熟为本尊身之故。《道次第论》云:"一多本尊之瑜伽,所示之地抑或得,六月十六依修时,未成金刚身之前,力微缘愿薄弱故,生分别念身住世,觉性趋至金刚持。"得胜法位时已真实获得长寿持明果位。《道次第论》云:"倘若诸缘未断绝,此即获得金刚身。"   长寿持明:究竟胜法位后,因获得金刚身而无有生死,心得见地。《道次第论》云:"究竟趋入现见义,修行资粮之成就,身界生处有漏尽,成金刚身寿持明,现见法义定涅槃,不舍身体至佛地,远离诸畏神变圆。"也就是说,获得长寿持明者的身体住于胜法位,《密藏续》云:"虽持人与天,梵天清净身,然住殊胜地。"彼之化身与功德皆等同于一地菩萨。   大手印持明是从二地到十地间之修道九地,即身体现为坛城(本尊)的形相,心已净除九垢具有无相智慧。《业次第论》云:"自心大手印,以修现前身,具共胜相好,第二报身者,金刚轮宝珠,莲花与宝剑,大手印持明。"即二地、三地、四地、五地称为金刚持明,以如金刚般的证悟摧毁自地之障故。六地主要行持智慧度,并转法轮,所以称为轮宝持明。七地善巧方便如同宝轮,因此也称为宝轮持明。八地获得无分别智慧宝自在,所以称为宝珠持明。九地以无贪修刹土、行事业故称为莲花持明。十地圆满而行利众事业,因此称为宝剑持明。   任运持明是指佛地。《业次第论》云:"以昔而圆力,如说净垢染,佛之三智慧,任运持明者。"有些阿阇黎认为一地至七地之间是大手印持明,任运持明在三清净地。但这是因为他们尚未懂得密意。为什么呢?从初学地至佛地之间为四持明所摄之故。】 许多时候可以理解为圣者。

3. 通常来说,直接对应的是如来密意传承上师、持明表示传上师、补特伽罗耳传上师,当然如来芽尊者等祖师也可以包含在这些范围当中。(正见 C1)

117. 关于圣者回向

问:如果个人所做的功德可以回向给自己的有缘众生,这些众生可以得到这份功德的七分之一(地藏经婆罗门女的故事),那么佛菩萨的功德那么广大圆满是否也一样可以回向给我们呢,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凡夫还需要那么辛苦的修行吗?
答:佛陀可以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事实上,佛陀也早就在这样做了。关键是 众生和佛陀的缘分有深浅差别,众生能够得到多少,观待自己的因缘。 你能够信佛、学佛,某种角度来说 也是佛陀的加持。(正见C1)

118. 《前行》45课中,什么是隐住饿鬼?

问:弟子在学习饿鬼之苦的时候,不能清晰地理解什么是隐住饿鬼,没有明确的解释。在原文和讲记中都是说了隐住饿鬼的三种类别,概括地来说不是是隐住饿鬼不能像空游饿鬼那样来损人不利已,他们只是呆在自己的地方感受自己的痛苦。
答:个人理解,隐住饿鬼相对空游饿鬼来说,和人类的交集比较少一些,是比较隐蔽的对境。(正见C1)

119. 女性可以供护法吗?

问:弟子刚开始学供护法时,有师兄说,供护法时最好不要女师兄供,请问有这说法吗?
答:没有听说。如果是按照喇荣课诵集当中的仪轨,普通女性都是可以供的。(正见C1)

120. 关于动物皮毛衣服的问题

问:弟子在学佛以前买过一件貂皮大衣还有皮衣,以前也不知道貂是在活着的时候被残忍的剥皮,后来通过学佛后实在不想再穿那件貂皮大衣,看到它心里非常的难过,我为它们回向也为它们播放了阿秋法王的破瓦录音希望它们解脱,弟子不知道先在该怎样处理这件衣服,皮鞋皮衣是不是也最好不穿呢?弟子业障深重,冬季的衣服大都是皮羽绒衣。学佛后皮衣已经不再买了,就是皮鞋还是买过。
答:个人理解,如果已经有了,穿着它们去行持善法,回向功德,对那些众生也有利益,可以让物品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如果这样做,也要尽量避免引起他人的攀比之心。(正见C1)
问:"穿着它们去行持善法"是不是说行持善法的时候再穿它们,平时不要穿呢?"避免他人的攀比之心"这一点还是不太容易做到 答:总之,要让这些物品发挥积极的作用。(正见C1)

121. 代道友问的几个问题

问:我们组有道友问施食时念"嗡嘛呢巴美吽舍"比"嗡嘛呢巴美吽"是不是更适合?我当时回答功德和作用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过"舍"是种子字,以前也听过好像念"嗡嘛呢巴美吽"十万遍后就可以在后面加"舍",不知道对不对? 问题2 施食时把食物放入脏的器具中是否有过失?比如我们的剩菜、剩饭都是倒进垃圾筒时念观音心咒,不是装在干净的器具中的,如果有过失道友说她都不敢施食了。 我的回答是功德大于过失,因为我们是帮助饿鬼众生等能够得到,所以尽管是装在脏盘子或者倒进垃圾筒但是饿鬼众生可以得到受益。 问题3 在28法观修中,对于外障饿鬼、内障饿鬼、特障饿鬼,观修法中说内障饿鬼是在外障饿鬼的痛苦基础上再再感受内障的痛苦;特障饿鬼是在内、外障的基础上,我们都以为是除了共同的丑陋、饥渴、四季颠倒都是感受各自的痛苦,没有这种以前前为基础的痛苦。
答: 1,都可以。可以根据不同的仪轨来念诵,按照仪轨当中的咒语进行念修。

2. 不用担心,只要内心没有不恭敬的心态。有些饿鬼没有福报,只能吃到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所以也可以用粪便屎尿布施饿鬼。

3. 一者以另一者做基础的情况是存在的,关键是看具体的业力,不的业力可以有不同的情况。

122. 前行开始几课的一些问题

问:

1. 法王如意宝在《前行引导文》的序言中提到的 "广大班智达派"和"甚深古萨里派",分别侧重于闻思与实修两方面,那么请问法师"宁提派"和"甚深古萨里派"两个概念是什么关系?

2. 《前行引导文》归纳了《四心滴》和无垢光尊者所著《七宝藏》的甚深内容,同时上师在讲记中也开示:《前行引导文》从理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角度讲,也囊括了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

弟子了解到《大圆满心性休息》许多内容和《前行引导文》是相通的;《功德藏》是一部详述宁玛九乘教法的权威著作。那么《大圆满心性休息》和《功德藏》各自有什么特点,法师能概括地介绍一下吗?

3. 《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在反复听闻如来芽尊者在传讲某部论后记录下来的,在法师辅导录音中,提到了这部论的名字,但是弟子没有听明确,法师能介绍一下是哪部论吗?

答: 1,宁提派指的是主要修持大圆满宁提法门的传承。 "古萨里派"和"班智达派"是对应的,相对来说侧重于实修,不仅仅限于宁玛派,各种宗派的修行人都可以分为这两类。 比如宁提派修行人也可以分为 "古萨里派"和"班智达派"。

2. 《大圆满心性休息》可以在智悲佛网上看到,你可以自己阅读了解一下。《功德藏》我目前还没有看到完整的汉译本。

3. 我没有听闻你所说的内容,不太清楚具体是什么。(正见 C1)

123. 《前行》上师瑜伽问题

问:替新班学员问两个问题,

1. 总持,等持的具体意思 . ### 2. 法王如意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还是善财童子的化身。

答:1, 总持,有时称为陀罗尼, 可以总摄很多功德。 【 梵语陀罗尼,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起之义。口念与定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维摩经注曰:'总持者,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无所漏忘,谓之持。'菩萨总持之德无量,姑举四种:   一、法总持 又名闻总持,于佛之教法,闻持不忘也。   二、义总持 于诸法之义理,总持不失也。   三、咒总持 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除众生之灾患也。   四、忍总持 菩萨之实智忍,持法之实相而不失也。   真言陀罗尼者,此中之咒总持也。故密教总总持门,只就第三言耳。】 以上是佛学辞典当中的内容,可以参考。 2,都是。(正见C1)

124. 问题

问:请问本传上师是根本传承上师吗?
答:个人理解,有时可以解释为根本上师和传承上师,有时也可以理解为本传承(自宗)的传承上师。(正见C1)

125. 关于菩提心修法的疑问

问:关于菩提心修法的疑问如下:

1. 念修五加行菩提心修法,我们普遍的问题是找不到很深感觉,请问可否在坐上念修时,反复看法本相关轮回,四无量心,菩提心内容?

2. 请问自他相换和自轻他重主要区别?

3. 观修73修法是正行发菩提心的修法,请问可以在观修同时念诵发心偈吗?每天3遍的菩萨戒是指念诵73修法的三遍金刚语吗?还是课诵中的有关菩萨戒的偈颂?

答: 1,也可以吧。关键是内心要随着引导文的内容进行运作。

2. 【前面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修法,主要是在打坐时精神上的修行,而自轻他重就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因此,自轻他重的修法就包括思想与行动两个方面。当然,行为上真正完全彻底的自轻他重,只有在证得第一地以后才能实施。因为在获得第一地之后,即使将自己的身肉割下布施于人,也不会有任何痛苦;即使有人前来砍下自己的头颅,也如同斩割外面的石头、树木一般毫不在乎。但在慈悲心十分炽烈的时候,就像前面所说的那位上师一样,凡夫也有可能做到自轻他重,可这是很不容易的。对于登地菩萨而言,舍弃自己的身体、头颅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不足为奇,但作为一名凡夫,如果能忍受痛苦,做到自轻他重,就的确是令人感动。此处所讲的,就是打坐时在精神上的一种锻炼。首先我们必须经过精神上的培训,才能适应下一步的要求。】

《慧灯之光》

3. 按照引导文进行观修念诵就可以。

"每天3遍的菩萨戒是指念诵73修法的三遍金刚语吗?还是课诵中的有关菩萨戒的偈颂? "都可以。(正见C1)

126. 关于大拜时合掌在头顶喉间心口时如何观想问题

问:大拜时合掌在头顶、喉间和心口时应如何观想。我以前是观想佛陀以金刚身、金刚语和金刚意分别发出白、红、蓝光射进我身体,清静身语意三业并得到相应加持。不知这样观想是否如法?若有问题,应如何观想?
答:可以有多种观想方式,这些都可以。 (正见C1)

127. 金刚七句略讲问题

问:我们在学习金刚七句略讲里有几个问题请教法师:

1. 第8课里有具体观修莲师59页和 "汇集实修道次第"64页的内容可以合在一起观修吗?

  1. "汇集实修道次第"64页--66页的内容可否用"依修四支"来解释?

3. 我们共修时第64页 "自己观为平庸的身体,然后修七支供......还清宿债,消除一切损害,进而消失于空性中(就像金刚萨埵的修法一样)"有师兄问观修不观修大地裂开,如果观想大地裂开,那么在什么时候观修大地合住。

4. 有师兄问 "风团和自己的明点"是不是一回事。

答: 1,也许可以。

2. 也许可以。 3,按照仪轨要求就可以,仪轨没有提到的就可以不观修。

是否可以自己再单独这样观修,个人不太清楚。

4. 要看具体的语境,结合前后文来理解。(正见 C1)

128. 普贤王如来与普贤菩萨是什么关系?

问:在前行法本出现了"普贤王如来",有学员问,普贤王如来是不是普贤菩萨?有师兄说就是同一个,普贤王如来就是普贤菩萨!弟子依据自己的见识是这么回答的:"普贤王如来是藏传佛教密宗中究竟境界空性的法身,普贤菩萨是显宗的菩萨。显密不是同一个法门,尽管说比如包括金刚萨埵佛的五方佛是普贤王如来的化身,普贤菩萨是五方佛的化身,在胜义角度看,佛菩萨同一,在世俗角度的显现上,还是不一样的。 "但是弟子也找不到正确的解释,心里没有底。
答:从显现的角度来说,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名号、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咒语、不同的修法等等。 就像释迦佛与阿弥陀佛的示现之间也是存在不同的。(正见C1)

129. 关于观修的问题

问:有的师兄把观修前的皈依发心和祈祷的时间也统计在观修的时间里,这样算可以吗?
答:计数问题请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130. 纠结的问题(帮师兄代问)

问:有师兄是靠经营佛教用品谋生,学习后知道佛像等是不能买卖的,一方面没有盈利无法生存。他可以佛像用不赚钱的方式流通,佛珠等略微盈利的方式生存呢?
答:这方面我不太确定。 如果是水杯、香等等供品,不属于三宝所依的范畴,应该有一定开许,但念珠个人不太清楚。(正见C1)

131. 加行第一课有新学员提问

问:

1. 所谓 "三大传承",分别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请问上师对于我们凡夫的传承,是否包含了这三种传承?比如上师瑜伽修法。

2. 顶礼如来芽尊者,是从法身、化身、报身顶礼,凡夫是未来佛,是否其实也具备这三身?目前凡夫的肉身是什么身?

3. 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此处 "无缘"是什么含义?

答:

1. 有些时候是包括的,一方面要看弟子的根机。

2. 三身都是佛陀具有的,从现相的角度来说,凡夫都不具备。

从实相的角度来说,众生本来是佛,具足三身。

3. 心无所缘、安住空性。(正见 C1)

132. 上师瑜伽修法中自身观想的问题

问:上师瑜伽修法中,自己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形象观为金刚瑜伽母,上师解释了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的原因,为什么不直接观想益西措嘉空行母的形象呢?观想金刚瑜伽母有什么含义呢?
答:个人不太清楚,有些内容可能和密法相关。(正见C1)

133. 《前行》71课问题

问: ### 1. 什么是圆满的二十一种行为?

2. 什么是须陀洹果?

3. 讲菩萨开许的身语业中,针对不与取中的公案是说的佛教徒和永明延寿禅师,那是不是说明在家人当中只要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全然为他人着想,内心没有其他贪嗔痴的心,就可以是开许的呢?还是他们都是菩萨再来的一种度化方式。我们凡夫是不可以做的呢?

答:1,你说的应该是"大圆满的二十一种行为",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

2. 【须陀洹 】

梵语srota-a^panna,巴利语sota^panna。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全称须陀般那。又作须氀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窣路多阿半那。旧译作入流、至流、逆流。新译作预流。入流,意指初入圣者之流;逆流,谓断三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之流。又初证圣果者,预入圣道之法流,故称预流。须陀洹分因果二位,自入'见道'初心至第十五心之间,为趣向须陀洹果之因位,称须陀洹向;'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而对于前之向位则称须陀洹果,为声闻乘四圣位中之正果初位。又依五教章通路记卷五十,将预流果之人分为三类,即:(一)现般预流,乃三界'修惑'皆断尽,得'无学果'证般涅槃者。此属利根之机。(二)现进预流,由进修而断欲界'修惑'之前六品乃至九品,证'一来果',并证'不还果'者。属中根之机。(三)受生预流,指于一、二生或七返人天往来受生者。属于根器较钝者。[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俱舍论卷二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华严五教章卷三](参阅'四向四果'1 683. '预流果'5701) [佛学大词典]

3. 即使是凡夫,如果利他心非常强,心足够清净,有时也有一定开许。(正见 C1)

134. 疑问

问:请问法师,学前行时提到三根本,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获得悉地的根本;空行是事业加持的根本,此处三根本所指的"空行"和"空行母"有什么区别,感恩法师。
答:在有些场合,空行指的就是空行母,指的是示现女性形象的佛菩萨,可以理解为是简称。 问:是不是可以理解三根本是一个本体,都是来自上师的示现,只是显示的作用不一样呢?因为看到坛卡上的空行还有男的形像和女的形像。
答:某种角度也可以这样说,善知识与诸佛本体无二。(正见C1)

135. 第100课中生起菩提心的方便方法

问:有关第100节课中:"其他所有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等一切修法通通是为了使自相续生起珍宝菩提心的方便方法而已": 1)是指只有积资净障才可以生起菩提心吗? 2)念诵咒语,比如念阿弥陀佛目的是为了去西方极乐世界,怎样理解念阿弥陀佛也是生起菩提心的方便方法呢?各种修法有时各有目标,怎样理解都是为了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呢?

1. 广义来说,一切善法都可以包含在积资净障当中,所以某种角度也可以这样说。

2. 如果修行人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也会有助于生起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不可缺少的就是菩提心。(正见 C1)

136. 前行第2课的疑问

问:请问前行第2课的"他针对众生不同的根机、意乐、界性,"其中界性的含义?
答:根机、种子、因、基础。(正见C1)

137. 巜前行广释》48课

问:在48课讲记中,大恩上师引用《大毗婆沙论》中的教证:"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住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傍生趣。"请法师慈悲开示这个偈颂的法义。

138. 加行第106课问题

问:第106课中阿底峡尊者与他的一位上师阿瓦德达巴过一座特别狭窄的木桥,到了中间,上师突然回过头来,对阿底峡尊者说:"弟子你知道吗?修行中最关键的,就是没有证悟无我空性之前,取舍因果一定要小心谨慎!"这句教言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与前后的联系又是什么呢?
答:个人理解,此处讲的也是谨慎取舍的重要性,包括传法的时候也需要谨慎观察。法本当中紧接着提到【但现在有些人却恰恰相反,只是稍微听闻过空性,听到过一点密法,就马上舍弃因果。】(正见C1)

139. 加行第130课问题

问:第130课关于"普贤云供"里,二次提到"等持",说是凭借普贤菩萨的等持力(这时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普贤菩萨)......个人感觉应该是加持的意思,但,查的资料说"等持力指永不散乱的心所之力",怎么理解呢?
答:等持指的就是禅定、禅定的功德。(正见C1)

140. 请教2个问题

问:

1. 前行47课《涅槃经》公案里佛陀化为大力鬼,法师能简单开示一下什么是大力鬼吗?土地神等属于吗?

2. 苦集灭道,法师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答:1,有些饿鬼具有比较大的能力或者势力, 可以理解为比较有能力的饿鬼。 当中的类别也有很多。无法一概而论。土地神当中也有很多分类,无法一概而论。

2. 【苦集灭道,也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也叫四圣谛。 "谛"的意思,是指真实无虚。

名言中的苦集灭道,大家应该清楚,释迦牟尼佛在一转法轮中,主要就是宣说四谛法门。首先我们知道,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这叫了知苦谛;这个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集谛,也就是业和烦恼。苦谛和集谛,是轮回的因和果,苦谛是轮回的果,集谛是轮回的因。后面的灭谛和道谛,又包括在涅槃中,灭谛是涅槃的果,道谛是涅槃的因。 为什么苦谛是轮回的果呢?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处于痛苦中,苦苦、变苦和行苦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众生。所谓苦苦,是指身心受到猛厉煎熬,众苦交聚、苦上加苦、雪上加霜、痛不欲生的痛苦。比如地狱、饿鬼、旁生三恶道所受的苦;变苦是失去快乐后所感受到的,乐极生悲、喜筵终散、官场失意、家庭失和等痛苦。比如,欲界天人虽然比人间快乐得多,但这种幸福终有尽期,谁都免不了死堕之苦,这就是变苦;行苦是指诸行无常、迁流不息,没有前面的幸福,就没有后面的痛苦的无常之苦。 欲界众生三苦俱全,色界有变、行二苦,无色界一般只有行苦。 按照另一种说法:苦苦是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所受之苦;变苦是欲界六天及色界天人所受之苦;行苦是无色界天人所受之苦。 欲界众生有欲界的痛苦,色界众生有色界的痛苦,无色界众生有无色界的痛苦。苦苦、变苦、行苦这三大苦逼迫着众生。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的一个五世达赖的祈祷文中,也有"三界横遭三苦迫"的句子。 不要说其他五道的痛苦,单单是人类的痛苦,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自有人类以来,战争、瘟疫、饥馑就不曾间断,一场天灾,一次战争,可以夺去无数的生命。只要流落于轮回,就免不了各种苦难的侵害。 这些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相续中有无明与烦恼,所以在前世造了各种各样的业,业与烦恼,就是痛苦的根源。 苦谛的来源,就是集谛 业与烦恼。要断除集谛,必须依靠智慧。按照小乘的观点,轮回的痛苦最后肯定可以灭除,痛苦的灭除,就叫灭谛。但灭谛不可能无缘无故而来,必须依靠修道,所以,灭谛的因,也就是道谛。 断除烦恼的方法多种多样,净土宗以一心念佛的方式来修持道谛;密宗依靠上师的窍诀来认识心的本来面目,从而断除一切烦恼;禅宗有一种方法,是参话头,比如上师问弟子:"念佛的是谁啊"等等,以这样的方式来观修、安住,这就是所谓的顿悟法门。虽然大乘有大乘的窍诀,小乘有小乘的窍诀,但不管什么样的窍诀,都有它不同的殊胜之处,都是度化某种根机众生的方便,殊途同归,所有的目的,就是要断除三界轮回中的痛苦,最后现前灭谛。】 以上是《心经讲记》当中的内容。(正见C1)

141. 前行问题

问: 15新班道友讨论时有以下问题 : 1共同加行中的"共同"是和什么共同, 不共加行中的"不共"是和什么区别? 2修加行和持戒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1,不共可以理解为特殊。 具体是和什么有区别,要看具体的语境、背景。

2. 修加行本身就可以是持戒的一部分,菩萨戒当中有摄善法戒,可以包含一切善法。

另一方面来说,修加行本身也可以包含持戒的修法,就像闻法可以具足六度一样,修加行也可以具足六度。(正见C1)

142. 关于前行广释第一节课

问:

1. 大圆满传承的18位上师里面,没有释迦摩尼佛,那么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有没有讲过大圆满法或者经论中又提到过呢?

2. 如何理解语化身、意化身?如华智仁波切是智悲光尊者的语化身

答:

1. 【(七)问:禅宗是从佛陀一代代传下来的,有个传承图,《大圆满前行》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答:都是一样的。 《前行》里有显宗教言,也有密宗教言。显宗教言传自释迦牟尼佛,而密宗教言自普贤王如来开始,此后的十二位大圆满本师中,释迦牟尼佛也是其中之一。 佛陀所传授的密法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佛陀在世时传授的,像《时轮金刚》、《文殊真实名经》等;一部分是在佛陀涅槃二十八年后,由胜心天子、国王匝以及莲花生大士和布玛莫扎等传下来的,这些都有授记。 最近我刚刚译完第二世敦珠法王的《藏密佛教史》,里面讲述了释迦牟尼佛、二胜六庄严以及后代藏传密法的所有传承故事。】 《中国文化书院现场问答(一)》

2. 可以理解为从圣者的身语意相关的功德当中示现的化身。(正见 C1)

143. 特障饿鬼

问:请问前行46课中讲到特障饿鬼的《毗奈耶经》公案里,到底哪个是特障饿鬼? 还有哲达日尊者公案中的饿鬼是特障饿鬼吗?
答:个人理解这些公案里,侧重于食物方面的障碍(变化等等)就是指的特障,可以一一对应。(正见C1)
问:可是特障不是指一个大的饿鬼身上有很多小饿鬼在不停的啖食它吗?这两个公案里那个也不是这种状况呀?
答:这里的特障,除了内障、外障,其余的许多都可以归属在特障当中,所以身上有许多小饿鬼啖食可以属于特障,而公案当中讲到的食物变成糠秕、脓血都可以属于特障。 可以参照《瑜伽师地论》当中的内容:"又饿鬼趣略有三种。一者由外。障碍饮食。二者由内障碍饮食。三者饮食无有障碍。云何由外障碍饮食。谓彼有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趣中。常与饥渴相应。皮肉血脉皆悉枯槁犹如火炭。头发蓬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舐略口面。饥渴慞惶处处驰走。所到泉池为余有情手执刀杖及以罥索。行列守护令不得趣。或强趣之。便见其泉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是名由外障碍饮食。云何由内障碍饮食。谓彼有情口或如针。口或如炬。或复颈瘿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无他障碍。自然不能若啖若饮。如是等鬼。是名由内障碍饮食。云何饮食无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啖皆被烧然。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未尝暂息。复有饿鬼名食粪秽。或有一分食粪饮溺。或有一分唯能饮啖极可厌恶生熟臭秽。纵得香美而不能食。或有一分自割身肉而啖食之。纵得余食竟不能啖。如是等鬼。是名饮食无有障碍"。(正见C1)
问:末学可以理解为:美女恶鬼和她四个眷属以及哲达日尊者公案中的恶鬼母和她的丈夫都是特障饿鬼。末学的理解是否正确?恶鬼母的500个孩子是特障饿鬼吗?
答:也许有这种可能吧 ,但个人不太确定。(正见C1)

144. 关于未学佛前所购的皮毛衣服如何处理?

问:未学在未学佛之前曾购得过一些皮毛衣服,学习佛法之后觉得过患很大,不知如何处理这些衣物更好...请法师开示指点。

145. 请问法师,修上师瑜伽和顶礼的顺序

问:修上师瑜伽结合顶礼,以下顺序是否正确:### 1. 坐式调 身要 语要 心要

2. 念加倍咒 皈依 发心 各三遍 上师瑜伽仪轨### 3. 站起

一边念"涅庆日沃"祈祷文一边磕头### 4. 坐下念 "塔尼喇嘛" 观想上师融入自心安住### 5. 念发愿文 "结瓦跟德" 顶礼咒三遍### 6. 回向
答:这样也是可以的。(正见C1)

146. 预科加行第

126. 130课问题

问:

1. 第126课里提到 "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这里依止他法指的什么?一切行为都可以涵养在积资净障中,依止他法是否指依止外道?或者不纯正的发心行持善法?

2. 第130课里提到佛陀的 "无间顶相"。无间顶相有什么功德呢?为什么有的说它是最殊胜功德?

答: 1,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

2. 【由众多广大福德而形成的无见顶相,是指头上由骨肉累积而成的肉髻,除了从正面可见外谁也无法看见顶端】

《极乐愿文大疏》 。 也可以参阅《宝性论》。(正见C1)

147. 关于72课中的问题

问:72课中有一句话:"果报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蕴、界、处上。"这里的蕴、界、处三者各指什么呢?另外弟子对"善空恶空黑法漫布"一句中善空、恶空、黑法的意思不明白?
答: 1,五蕴、十八界(六根六识六尘)、十二处(六根六尘)。

2. 否定善法的存在、否定恶法的存在,造作各种恶业(黑法漫布)。(正见 C1)

148. 无常中死缘转生缘的问题

问:学习无常时,生缘转死缘的案例和教证都有很多,请问,死缘转生缘的教证和案例有么?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有?有一个公案帝释天观察自己将要堕落驴,依赖皈依得以解脱这个公案是么?
答:生缘转死缘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是某种维生的因缘,却加速了死亡,比如一个人很饿,大吃大喝,结果撑死了, 吃饭本来是可以维生的, 但却成为了死亡的推动力。(正见C1)
问:死缘转生缘的案例有么?无常应该是双向转换的,不可能是单向的吧。
答:比如一个人身患绝症,打算服毒自杀,结果不但没有被毒死,反而毒药和体内病灶产生反应,治好了疾病。(正见C1)

149. 46课 "以不净食,食众僧故"该如何理解?

问:请问以下偈颂中的"以不净食,食众僧故"该如何理解? 《佛说护净经》云:"以不清净手,触众僧净器;以不净手,触沙门净食;以不净食,着沙门净食中;以不净食,食众僧故,后五百世中,堕饿鬼中。" 答:烦恼心故意用不清净的食物,让僧众享用。(正见C1)

150. 关于七十一一课的问题

问: 问题一、阿底峡尊者去哪里都随身带一个木制曼茶盘,每当闪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来,在路边供曼茶忏悔,直至忏净了才继续赶路。那么请教法师: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恶分别念忏净了呢?界限是什么? 问题二、由于贪、嗔、邪见不可能转变成善妙的动机,只要一生起,就必然是不善业,故而,三种意罪业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也没有开许。可是,70课中《华严经》中妙德女,因贪爱修菩萨行的威德主太子,求为其妻,而生大功德。这也是贪心而感,这里怎么去圆融呢?

1. 个人理解,要看具体情况,要看自己所产生念头的强度、属性,无法一概而论,但无论怎样,在短时间之内如果有对治,就比较容易清净。

2. 贪心的对象是菩萨,因为对菩萨生欢喜心,所以有功德,但有功德的同时,并非说贪心完全没有产生障碍。功德是功德,障碍是障碍。(正见 C1)

151. 大千世界,无挂无碍 ...

问:"大千世界,无挂无碍。自去自来,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这个偈子是不是在对饿鬼说,叫饿鬼不要把痛苦转移给别人(欲自杀者),你自己要投生就投生,不要找别人替代你去自杀而让别人变成替死鬼。是这样解释吗?
答:个人不清楚这段内容的出处,无法解释。(正见C1)

152. 关于48课的龙

问:己二、散居旁生:散居旁生尽管身在人间天境,但也感受着愚昧和被役使的痛苦。譬如龙王,常要遭受大鹏鸟威胁、热沙雨降临 的危害,而且愚痴呆笨、心狠手辣、毒气冲天等,非常可怜。 请问法师:为什么要在散居旁生中讲述龙呢?龙不是海里的旁生吗?
答:龙不一定都在海里,江河湖海,甚至一口水井里都可能有龙存在。(正见C1)

153. 关于供曼扎的问题

问:请问在供曼扎时要把四大部洲的大概形状观想出来吗?所有的珍宝财富应该怎么观?想象力有点跟不上。 还有嬉女灯女等供养天女都是什么样子?有图片吗?
答:可以在智悲佛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总之,可以观想自己非常悦意的形象。(正见C1)
问:弟子有同样的问题,不会观想,智悲佛网搜不到相关图片或视频 答:可以动用自己的想象力,观想自己感觉悦意的事物进行供养很重要,关键是你自己很喜欢。(正见C1)

154. 关于开显解脱道三身曼茶罗与讲记中宁提三身曼茶供堆顺序问题

问:121课讲记及原文中宁提传承三身曼茶诵文顺序是化、报、法身顺序,对应的供堆顺序是 9.

5. 1堆。开显解脱道三身曼茶诵文中是法报化三身顺序,请问法师,开显解脱道供堆顺序是否应是

5. 9堆的顺序?

答:这样理解是可以的。(正见C1)

155. 一地菩萨还有分段生死吗

问:论中说一地菩萨末断尽烦恼障,到七地末方达到与阿罗汉相同的断尽烦恼,可小乘一至三果还是要轮回一至七世的,那一地到七地的菩萨有没有这种分段生死呢 答:没有。一地菩萨只有变异生死。相关论典讲得很明确。(正见C1)

156. 末法时代还有如来密意传吗?

问:末法时代还有如来密意传吗?说没有的道友,理由是如来密意传是佛与佛,或佛与菩萨之间的法的传承方式,如果是佛陀化现为六能仁度化众生,也只能在佛陀时代才可能会有,所以末法时代没有如来密意传;说有的道友,理由是,上师以意传加持的方式,让弟子证悟万法的实相,这就是如来密意传,请问法师,现在还有没有如来密意传?为什么?
答:有。 因为广义来说,如来密意传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佛陀以各种方式为众生传法,佛陀可以示现各种形象传法。(正见C1)
问:继续请问法师,意传加持和如来密意传是一回事吗?
答: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赐予意传加持的成就者具足佛陀的功德,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如来密意传。(正见C1)

157. 关于加行128课上师瑜伽中手持法器及所带法帽诵文与释文不同的问题

问: 第一个问题:讲记第46页颂文中有"一面二臂红亮持刀盖"一句,个人理解是说金刚瑜伽母手持弯刀和托巴两种法器,但第39页及原文中说金刚瑜伽母手持髅鼓和弯刀。那么在所持法器上以哪个为准,还是都可? 第二个问题:讲记第47页颂文中有"头戴具瓣莲花鹿耳帽"一句,但讲记第44页及唐卡中均是莲花见解脱帽。那么以哪个为准,还是都可?
答: 1,都可以。 2,此处鹿耳帽就是一种见解脱帽。(正见C1)

158. 請教法師關於48課兩個問題

问:共修討論中發現兩個問題,想請教法師: 一是《辩意经》中讲了转生旁生的五种因,如云:"有五事做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堕为旁生的因,弟子对其中第四点,不喜听受经法有两点问题: 1是经法是单指佛法吗外道肯定大部分不肯听受佛法,他们会因为这个因而全部变成旁生? 2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的字面解释比如行善断恶,修持己心,莫向外求,在许多外道的教义中也有,外道徒奉行这个就能算是奉行佛法吗? 二是阉割动物的问题,近年因为流浪猫狗过多,保育主流是将他们阉割以防繁殖,请教法师这有何过失?
答: 1,可以理解为佛法,也包括世间的善法。 许多外道如果不喜欢善法,确实可能堕入恶趣。

2. 关键是要准确理解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什么是净,

有些外道也说断恶行善,但他们对善恶的认知是错误的,把杀生祭祀鬼神当作善法,误入歧途。

3. 个人无法抉择。(正见 C1)

问:为何第三问法师您说无法抉择 答:我个人智慧有限,而业因果是甚深微细的,所以我没有能力下结论。(正见C1)

159. 关于课颂的一点问题

问:共修前所念的课颂平时不共修时可以念吗?也不知道是不是共修时间长了,最近普获悉地祈祷文老是从脑子里往外蹦,弟子可以当它像佛号和咒语那么念吗这样合不合适呢?
答: 1,当然是可以的。 2,没问题。(正见C1)

160. 有关放生和八关斋戒的疑问

问:

1. 冬天放生过程中,天气很冷,请问法师可以戴帽子吗?

2. 守持八关斋戒的时候,可以听佛乐吗?

答: 1,可以。

2. 这方面个人不太清楚,有些时候可能要看心态,如果夹杂类似贪执世间音乐曲调的心态,有可能有危险。(正见 C1)

问:顶礼法师!第一个问题再具体点,有师兄认为放生念仪轨时再冷也不能戴帽子,请问法师这个说法对吗?感恩法师!
答:这是不一定的。(正见C1)
问:您说的不一定该怎么理解呢?因为大家对这个说法有争论,所以祈请法师能否具体点给予开示!
答:以恭敬心,戴帽子进行念诵都是可以的。 如果是不恭敬的傲慢心,那就有过失。 所以不一定,要看具体的心态。

161. 前行广释48课 P60页的教证

问:前行广释48课P60页,上师引用教证《大宝积经》所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如何理解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淳质行?

162. 第四十八课

问: ### 1. 怎么来说服世间人断肉如素?

2. 法本 P60页《大宝积经》所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

"无淳质行"是什么意思?
答:

1. 针对对方关注的方面进行思考,对不同的根机用不同的方法。比如

没有信仰的人可以从健康角度劝说。 2,淳厚、质朴。 趣:有趣向、道路、前往的意思。(正见C1)

163. 请法师解疑

问:70课大悲商住杀短矛黑人的公案说明表面看是造了恶业,但因为大悲商住没有一点点自私自利,是善法。而佛被木枪刺脚缘,华智仁波切原文中的公案也是佛因地时杀短矛黑人的业报,成佛后也示现这种业报,那因地时会不会也因此也感受恶果?这两种说法怎么圆融理解呢?

164. 《前行》第48课 "常以因缘艰难斋会"这句话什么意思

问:《前行》第48课60页 《辩意经》中讲了转生旁生的五种因,如云:"有五事做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佛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堕为旁生的因,········请问法师 "常以因缘艰难斋会"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
答:可以理解为经常以各种方式(因缘)阻碍他人行持斋戒、上供下施等等善法。(正见C1)

165. 关于烟施的问题

问:请问如果经常做烟施布施,后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做烟施了,是否会有许多违缘或不好. 答:不用担心。很少听说这种情况发生。(正见C1)

166. 龙是旁生里福报最大的物种吗? 问:请问龙是旁生界里福报最大的物种吗?

答: 1,相对来说,福报比较大。但是否是最大,可能要看具体情况。

2. 有些是形容内心的状态不寂静、不调柔,烦躁等等,本身就是痛苦的自性。

这是针对一部分龙类而说的。(正见C1)

167. 关于预科加行第128课问题

问:在128课上师瑜伽实修法明观福田部分提到莲师左腋下,明妃曼达绕瓦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持着卡张嘎,卡张嘎的五种彩绸表示大圆镜智等五智。我查了下,显宗说是四智,密宗是五智,还有的地方写了六智比如《大悲极速加持祈请文》里对应六道有六智,分别为等性智实义、成作智实义、自然智实义、法性智实义、妙观智实义、圆镜智实义,请问法师为什么会有四智、五智、六智的说法?这几种智有什么意义?证得的境界上有不同吗?
答:开合不同,都是描述佛陀的境界。 广说是五种,略说是四种。 佛陀确实都具有这些智慧。(正见C1)
问:开合指什么啊?
答:开合[kāi hé] 生词本 详细解释 3. 指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 清 沉德潜 周準 《明诗别裁集·李梦阳》:"七言近体,开合动盪,不拘故方,準之 杜陵 ,几於具体。" 臧克家 《文不在长》:" 王安石 的《读孟尝君传》,共九十字,驳成说,立己见,开合有度,层次分明。" 以上是一些资料,供参考,这是语文层面的问题。(正见C1)

168. 精灵是空游饿鬼吗

问:精灵属于空游饿鬼吗?如果不属于,那属于哪种啊?
答:有些可能属于吧 ,可能要看具体情况。(正见C1)

169. 请教法师关于第一课的问题

问:末学在第一、二课的学习中,发现具足三大传承的上师有很多位,可为什么作者在分别顶礼时,只顶礼了无垢光、智悲光、如来芽这三位尊者呢?除了文中介绍的三位尊者的功德外,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答:个人理解,某些角度来说,他们和华智仁波切的因缘很近,如来芽尊者是作者的上师,智悲光尊者是如来芽尊者的上师,无垢光尊者是智悲光尊者的上师,这样有往上追溯的次第。(正见C1)

170. 烟施对刚死亡人的利益具体有哪些?

问:46课中说道为饿鬼做烧施仪轨时,说道尤其是人刚死时,若依此仪轨做施食,对中阴身有极大帮助。请问具体对中阴身有哪些帮助,利益?同时是不是在49天中阴身期间内做烟施,都是对亡者有很大利益的?还是只限于死后的几天内?
答: 1,可以让相关众生得到饱足、消除恐惧。

2. 都有很大的利益。有些众生不一定在7天内就能转世。

而且即使众生已经转世了,烟施本身也可以利益其他很多众生。(正见C1)

171. 为什么叫旁生呢?

问:有人说是"因为头横着行走,故称为旁生",这样解释对吗?有别的解释吗?
答: 1,个人不太清楚,不知道是否有相关教证。

2. 可以参阅《前行广释》48课。(正见 C1)

172. 末学认为海居旁生的住所是四大部洲间的咸海,请法师解答

问:海居旁生生处是四大部洲间大海吗? 人间的大海,不足以容纳"大动物的身量可以围绕须弥山数周" 人间的大海应属于"人间"吧?
答:大海有很多种类。 有些海居旁生确实处在四大部洲间的大海,也有一些海居旁生处于我们目前能接触到的通常意义上的大海。(正见C1)

173. 观修的一个困惑

问:我们在观修地狱众生痛苦时,为了观修深刻,会把自己带入。 观想自己就是地狱众生,从而非常害怕,想要出离。比如观想自己八寒地狱众生,是怎样怎样的冷,观修深刻到位,这时候遭遇灾祸横死。。。 我们会因为我们的观想。。堕入地狱成为我观想的八寒地狱众生吗?
答:不会。因为堕入地狱的因是恶业,如果你有恶业,即使你没有这样观想,恶业成熟也会堕入地狱。如果没有恶业,即使这样观想也不会堕落,通过这样观想让自己产生断恶行善的决心,努力积资净障,就更不可能堕入恶趣了。

174. 一些疑问

问: 1. 本传上师指什么?喇荣课诵中的【本传上师祈祷文】的大概意思能略讲一下吗? 前行广释(11版)第一课中:补特伽罗耳传:......华智仁波切 麦彭仁波切 堪布根华 托嘎如意宝 大恩上师晋美彭措。还 有一种说法:华智仁波切的弟子是堪布云丹嘉措,堪布云丹嘉措的弟子是托嘎如意宝,托嘎如意宝是法王如意宝的上师。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堪布云丹嘉措就是云嘎吗?
答:1,有些时候包括根本上师与传承上师,有时指的是本传承的传承上师。

2. 华智仁波切有很多弟子,这些人当中也有很多都曾经为托嘎如意宝传法,都是托嘎如意宝的上师。堪布云丹嘉措就是云嘎。(正见 C1)

175. 地狱饿鬼道的众生为何都会以旁生相示现?

问:在学习47课空游饿鬼时,看到说有些饿鬼还现为鸟、狗等旁生相。前面在学习孤独地狱时也说到地狱众生除了夹在石头里以外,还有些冻在冰里,煮在沸水里,藏在树木里。也都是以旁生的形象示现的。但六道的界限不是分的很清楚吗?三恶趣包括地狱、饿鬼、旁生。怎样理解地狱和饿鬼道的众生也是以旁生相示现的呢?为何会有交叉呢?饿鬼道众生以旁生相示现可否理解为附在众生身上,可是地狱众生又如何理解呢?
答:有些孤独地狱众生表面上是旁生形象,但还是有一定区别,通常来说地狱众生都是化生,旁生有胎卵湿化各种情况。而且通常来说地狱众生的痛苦更为强烈。(正见C1)
问:弟子查了化生的定义。化生:谓依托无所,忽然而生者。如诸天,诸地狱,及劫初之人是也。俱舍论八曰:'有情类,生无所托,是名化生。那地狱道的化生之后还在地狱中偿还果报吗?还是可以一边偿还果报一边化生为旁生相呢?
答:化生的意思就是通过变化的方式瞬间产生,地狱众生最初并不是通过母胎而生,而是依靠业力,瞬间出现在地狱当中,这就是化生,化生在地狱之后就会感受地狱的痛苦。(正见C1)

176. 第47课问题

问:在加行第47课中,佛陀度化圹野饿鬼后,佛陀承诺道:"从今以后,我会让声闻弟子无论在何处修行佛法,都为你们布施饮食。"这句话中的"声闻弟子"是什么意思?
答:声闻 】 梵语s/ra^vaka,巴利语sa^vaka。音译舍罗婆迦。又意译作弟子。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解释声闻之名义有三,即:(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佛之声教而悟解得道,称为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十地经论卷四说,我众生等,但有名故,说之为声,于声悟解,故称声闻。(三)就化他之记说而释,如法华经卷二信解品载说,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称声闻。此三释中,前二者为小乘之声闻,第三则为菩萨,随义而称为声闻。  声闻原指佛陀在世时之诸弟子,后与缘觉、菩萨相对,而为二乘、三乘之一。即观四谛之理,修三十七道品,断见、修二惑而次第证得四沙门果,期入于'灰身灭智'之无余涅槃者。声闻乘,乃专为声闻所说之教法。声闻藏,则为阐述其教说之经典。  于诸经论中,声闻之种类有二种、三种、四种、五种之别。据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载,有:一向趣寂声闻、回向菩提声闻等二种声闻。入楞伽经卷四载,有:决定寂灭声闻、发菩提愿善根名善根声闻、化应化声闻等三种声闻。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三有:变化声闻、誓愿声闻、法性声闻等三种声闻。世亲之法华论卷下则将声闻分类为决定声闻、增上慢声闻、退菩提心声闻、应化声闻等四种。  另据法华文句卷四上所举,将声闻类分为五,称为五种声闻,即:(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道熟而证得小果。(二)退菩提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然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三)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度化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现声闻之形,以劝诱小乘,令入大乘。(四)增上慢声闻,谓厌离生死,欣乐涅槃,修习小乘而以得少为满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五)大乘声闻,谓以佛道之声,令一切闻者不住于化城(喻小乘涅槃),终归大乘实相之理。  以上所举,皆基于大乘教义所作之分类,然诸部阿含经典及发智论、六足论等诸论之中,则不持此等说法,彼所谓之声闻,仅指上述之趣寂声闻一种而已。此外,声闻一语,于阿含等原始圣典中,兼指出家与在家弟子;然至后世,则专指佛教教团确立后之出家修行僧。[杂阿含经卷三十一、长阿含经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七、卷八十、法华玄论卷一、卷四、卷七、大乘义章卷十七末、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法华文句卷一上] [佛学大词典] (正见C1)

177. 第71课问题

问:末学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在看到文殊菩萨到外道那刚开始也和他们说佛陀不好为了接近他们,最后度化他们进佛门就想到世间的卧底或间谍。这样有过失吗第二个是父母管孩子说恶语,世间老师管教学生说恶语开许吗?在说时没有生气,表现凶的样子。第三个是在招生时说绮语要忏悔吗?

1. 要看具体是什么样的境界的人在做这件事。文殊菩萨是不会有过失的,不会产生恶业,他有足够的智慧和善巧方便。

2. 3,如果自己的境界足够高,心足够清净,可以完全避免一切过失。

178. 第48课问题

问:前行第48课讲到前行中把旁生分成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里面讲到大海中的鱼,鲸,螺,龟,虾等等属于海居旁生。我想知道的是江河湖里面的鱼,螺,龟,虾等等是属于旁生中的哪一类呢 答:有些可以对应散居旁生。(正见C1)

179. 关于一切为业之自性的理解

问:弟子在学习因果不虚之一切为业之自性时遇到如下不明之处,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恩上师仁波切在第70课中开示道:"在一切善业恶业之中,是黑是白、是轻是重,关键要看人的起心动念。",随后上师为我们开示了"大悲商主刺杀短毛黑人"和"星宿婆罗门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的公案。弟子们在学修讨论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 大悲商主在刺杀短毛黑人时完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唯有大悲利他,所以不仅不造恶业反而成就了7万劫的资粮;问题是我作为凡夫无法知道大悲商主或他人在表面上行持不善业时的起心动念是如何的,那我该如何处理呢?例如我亲眼见到大悲商主正在刺杀短毛黑人,那我制止他杀人有过失吗(发心是救人)?如果我们见到他人犯错都不制止,那岂不是名言上的善恶也不分了吗?

2. 我们学了该内容后,更多是警示自己行善时心是否清静而不是用来评判他人行善时的起心动念是否清静,时时刻刻观自己为凡夫而他人为菩萨。由此有师兄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但我们观对方为菩萨,但他的行为又确实不如法时,那我该如何处理?那也是因为自己的业力所致吗?那所见到的不如法的一切行为都是我的心不清静吗?

3. 如果观人人都是菩萨,那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面对他?

答:1,关键是要以智慧观察,尽量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如果以智慧观察的同时,发心也清净,即使没有处理好 ,过失也相对较小。

2. 3,

请参阅这里面的帖子。(正见C1)
问:关于第2&3两个问题,您给的链接查不到相应的帖子。方便时麻烦您重新再发一次链接。

180. 71课及彼、72课不烧亦不尽的意思? 问:

1. 71课, P55:贪嗔痴及彼,"及彼"的意思是?

2. 72课,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说: "大海水干竭,须弥山地尽,先世因缘业,不烧亦不尽。"即使大海的水干涸了、须弥山倒塌了,可往昔所造的业也不会被摧毁,终将成熟于自己的相续。

用"烧"字的用意:强调业因是随心识连续长久流转终会成熟于自己 但是,当果报成熟于自己相续时,为何用"烧"呢?因为末学理解:烧的是种子、成熟的是果实。是否还暗示只有证悟空性才能从根本上烧毁业力种子?

3. 72课, "作为一个修行人......行为上,则应随学静命菩萨的小乘别解脱行为。

"让修行人随学的小乘别解脱行为,为何是静命论师、大乘菩萨,而不是戒律清净的小乘阿罗汉呢。
答: 1,贪嗔痴。 2,个人理解 烧此处可以理解为毁坏,指的是在没有遇到对治力的情况下。 即使没有证悟空性,具足四对治力也可以摧毁恶业。

3. 静命菩萨示现清净比丘的形象,守持比丘戒非常圆满。(正见 C1)

181. 关于排浊气的疑问。

问:顶礼法师!排浊气时有的人是吸呼三次,有的是吸一次分三次排,到底是哪一种更如法?请法师开示!阿弥陀佛!
答:吸一次排一次,每次排到底。(正见C1)

182. 关于发心与发愿的区别

问:这是前行广释48课中的:对生在恶趣中的有情生起强烈的悲悯心,一边发愿"将自己三世所积的一切善根回向给沦落恶趣的这些众生,但愿它们能早日脱离恶趣",|一边思量发心:我如今幸运地遇到了大乘正法,有了行持成办自他二利正道的机缘,一定要刻苦求法、精进修行,将来好接引恶趣的所有众生到清净刹土,愿上师三宝加持我获得这样的能力。 请问:这里的发愿与发心有什么区别呢?
答:这里的意思应该差不多。(正见C1)

183. 遇到贩卖野生动物者,该不该举报?

问:弟子在菜市场经常遇到一位贩卖野生动物的老人家,昨天在她的袋子里还有猫头鹰,遂买下放生了。 老人家让我记住她的电话,偷偷摸摸的跟我说不要告诉别人,我也答应了,心想着以后看到后有钱就买下放生,举报她会伤害到她。 但回家后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也请教了一些师兄。有些师兄说随缘放生就好,举报的话,现在公安局的人都不会管;有师兄说众生都是如来藏,保护动物跟蚂蚁没有区别,随缘放生就好,这是自己的因缘;有师兄说要义无反顾的举报她。 弟子不知如何取舍?
答:要以智慧观察,如果举报之后对众生有利,就可以举报。 一切行为以是否对众生有利为取舍标准。(正见C1)

184. 关于前行49课变苦、行苦的问题

问:

1. 讲记上说 "行苦是指变化",那这里的变化与"变苦"变化如何区分呢?

2. 《前行》原文中行苦的第一句话 "表面上......但实际上......",结合讲记中的"行苦始终是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存在着",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变苦是一种乐极生悲,但在乐极生悲的这个"乐",本身就是一种行苦呢?

3. 通过原文中的例子可以看出喝茶的人,吃糍粑的人本身没有亲自造罪孽,所以我觉得行苦强调的是 "虽然我们本身看起来没有造恶业,但饮食受用无一不是恶业"但在讨论中有师兄举了这样的例子:我们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但是我们每天的饮食可能会杀鱼呀,鸡鸭这些动物。在他举得这个例子中享用饮食的人是亲自造孽的,这个与书上的例子有点不相同,这个例子这个也是行苦么?如果是的话怎么理解"隐藏"呢?

4. 讲记中说 "辛苦的解释方法,《俱舍论》、《宝鬘论》等诸多论典中各有不同",这是说行苦在不同的论典中有不同的解释么?还是说只是解释的方法不一样,意思还是殊途同归的?

1. 行苦有时可以侧重在因为无常、不自主所以有苦,这里的无常包括各种情况,而变苦专指由乐变苦。

2. 轮回的有漏乐受本身就具有行苦。

3. 你所举的这些例子都可以包括行苦,因为当中蕴含了痛苦的因。(点杀海鲜并且享用的时候,享用本身有一定的乐受,而这种过程当中蕴含了恶业的成分)。

4. 解释的角度不同,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行苦。(正见 C1)

1. 如果这样理解: "行"是细微的变化,是一种量变;而变苦的"变"是一种粗大的变化,是一下子有乐到悲的质变。这种理解正确么

2. 如果行苦蕴含了痛苦的因,那变苦可以说是行苦的果吗

答: 一方面如果有量变则本身没有离开行苦。另一方面,即使没有量变,或者说变量是0,仍然属于行苦,假设没有变苦,恒时处于乐受,本身也还是属于行苦。

2. 如果行苦蕴含了痛苦的因,那变苦可以说是行苦的果吗

变苦和苦苦都是一种痛苦的果。 (正见C1)

185. 《前行广释》第48课

问:《前行广释》第48课讲到旁生的愚痴,引用《大毗婆沙论》所言"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傍生趣",请法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大宝积经》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做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其中无淳质行如何理解?
答:"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傍生趣 "大概意思是说,以强烈的愚痴,造作三门的恶行,以恶业的驱使,前往某处受生,令其恶业果报相续产生。 "做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 "造作没有意义的行为、缺乏福德、没有随顺正法、缺乏善行、缺乏正直质朴的行为。(正见C1)

186. 第72课问题

问:请问:《金刚经》中说道:"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除了圣教量说明来世果报今世成熟,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证方法说明这一道理呢?
答:个人理解,业因果的问题属于极为隐秘、微细的内容,通常主要是依靠教证抉择。(正见C1)

187. 前行72课

问:《入楞伽经》所说:"三有如阳焰,幻梦及毛轮,若能如是观,究竟得解脱。"请问法师,这里的"毛轮"的比喻不懂?
答:个人理解,可能指的是类似旋火轮的情况,挥舞某个物品快速旋转,可以看到好像轮状的形象,也是形容不真实。

188. 祈请法师开示如何闻思

问:末学在看上师的讲记和视频的时候,经常有一种感觉,就是几遍下来,仍然抓不住上师讲记的重点和整体思路。这样的后果就是看完之后,只是留下一些碎片式的记忆。祈请法师知道正确的闻思的方式 答:记笔记很重要,要养成记录的习惯。 可以对讲记当中的段落进行梳理,特别是对公案、教证的内涵进行归纳,比如,看到一个公案,就可以思考此处为什么要引用这个公案,为了说明什么含义,养成思维习惯。 对科判的把握也很重要。 具体内容,可以由你们的带组法师指导。(正见C1)

189. 请问前行第二课提到的三种往生法是哪三种。

问:请问上师在前行广释第二课里提到的三种往生法是那三种? (附上原文;本论归纳起来分为三部分:共同前行、不共前行、往生法。共同前行,又名共同外加行,其内容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解脱利益、依止上师。不共前行,又名不共内加行,宣说了一切佛法之根本的皈依、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遣除罪障的金刚萨埵修法、积累资粮的供曼茶罗、加持融入自心的上师瑜伽。最后,是正行无上密法的捷径 三种往生法。全文共有这几层内容。)
答:个人理解,有些时候可以对应法身往生法、报身往生法、化身往生法。 后面会提到。 (正见C1)

190. 请教法师宁玛派和宁提派的区别是什么?

问:宁玛派和宁提派的区别是什么?宁提派是宁玛派的分支吗?
答:宁提派是宁玛派当中的一个传承宗派。(正见C1)

191. 关于73修法 众生不能度尽的疑惑

问:上师在讲解73修法时说: 正行:于三宝所依前合掌,观想我为一切众生发殊胜菩提心,直至无一众生存在于轮回中之间,精进修学广大菩萨行。(当然,轮回中一个众生都没有,这倒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发心时要这样想,说明了菩提心的广大微妙之处。 同时弟子找到上师在《厦门大学问答》中提到:在大乘经典的教义里,地狱是不会空的。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是无量的,就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如果众生有边际,那菩萨一个一个地度下去,地狱一定有空的时候。但实际上,众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地狱也不会空。 请教法师,如果众生永远不能度尽,那么众生不是成为一个常法了吗?如何圆融呢?
答:众生每一刹那都在变化,上一秒的众生,这一秒已经不存在了,这一秒的众生,下一秒也不存在了,时刻在变化,所以不是常法。 一切众生无法被度尽,但单独每一个众生,都可以有不同的变化。(正见C1)
问:感恩法师的开示 但是弟子还是有一个疑惑,请法师开示: 众生这个总相,或者说轮回是永远存在的?那是否成为常法了呢?
答:否,如果你说的是某个有情意识面前"众生"的概念,那当这个有情没有在忆念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总相对他来说就消失了,暂时没有现前。什么时候他又想起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又出现了。(正见C1)

192. 关于碰铃

问:弟子看到有的师兄在做烟施 时,震动两个碰铃,碰铃上面刻着 观音心咒。不知这种法器,我们在家居士在家做烟施时,是否可以使用?
答:这方面个人不太清楚。(正见C1)

1. 前行广释97课问题

问:在讲三同门的公案时,说:"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功德要讲,但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请问有什么功德要讲啊?
答:个人理解,包括卡隆巴格西修持大悲心的种种功德,尊者本身具足大悲心等各种功德。(正见C1)

2. 新版加行教材 第16课 思维特法圆满,特法何义?

  • 问(1):在新版加行教材的第16课,科判 丁二 思维特法圆满,这里的"特法"该如何理解?
  • 答(1):特法指的是相关特别的属性,许多时候特法这个词语 和 本体这个词语是观待的,比如青莲花是本体,青莲花的青色是特法。(正见C1)
  • 问(2): 另外,在该课的法本263页,上面第二段的结束,上师欲言又止,同时在法本267页上面第一段结束时,上师在视频里也是欲言又止,能否请法师慈悲开示,上师在此两处为什么欲言又止,上师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密意呢?
  • 答(2):个人不是很清楚。(正见C1)

3. 顶礼法师!关于 "风脉""识力"

  • 问(1):近日在闻思《前行引导文》轮回过患-人类之苦-八支分苦-老苦 其中涉及到"风脉减退"一词,请问法师此处的"风脉"如何理解?
  • 答(1):我们的身体当中有很多的风、脉,如果衰老,那么相关风脉的很多属性也可能衰退。(正见C1) 另外在实修引导三十二修法中提到"识力丧失。。。。。。"请问法师此处的"识力"如何理解?
  • 答(2):识力可以理解为 ,识的感受、取受外境的能力,"识力丧失"许多时候表示相关器官不再敏锐,变得迟钝、退化。

4. 《前行广释》结文

问:这里的开启"诸道之门"是指的那几道之门? 这里的"圣道"和 "遍知圆满正等觉的真实正道"是一样的吗? 依靠观修四种厌世心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依靠观修解脱的功德来开启诸道之门,依止一切功德的源泉 善知识而准备圣道的缘起,以皈依作为基础,由经发殊胜菩提心修学六波罗蜜多的途径可以将我们引入遍知圆满正等觉的真实正道之中。
答:个人理解,诸道之门,可以包括各种出世间的修行、解脱之道。 " 这里的'圣道'和 '遍知圆满正等觉的真实正道'是一样的吗? "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5. 《前行广释》51课老苦的问题

  • 问(1):《前行广释》第51课,关于老苦中,华智仁波切和上师都从诸根衰老的角度阐述了老苦的状况,弟子的问题是,这里"诸根衰退"与暇满难得中的"诸根具足",有何异同?是否可以理解为年老之后,逐渐的诸根不具"足"?是否从这个角度引申出现在尚未衰老时,当精勤修法?
  • 答(1):个人理解,诸根衰退本身,许多时候虽然没有完全变成诸根不足,但也可能对修行带来一定的障碍。而如果诸根完全衰退乃至丧失,从障碍修行的角度和诸根不足是类似的。 总之,具备诸根是我们圆满修行佛法的前提条件,虽然我们得到了诸根,但要了知这些也是无常的,应该珍惜,把握时间精进修持。 (正见C1)

- 问(2):另,为节约法师时间,是否可请师兄们在法师开示后,如无新的见解或者问题,不再跟帖专门感恩?在问题贴中即表达感恩之情?恳请法师开示!

  • 答(2):看大家的情况都可以。(正见C1)

6. 74课之恶缘可以成为解脱之因的疑惑!

问:在74课最后,有"因此,从大悲心、加持方面而言,上师与诸佛相同。凡是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比如对上师生邪见、嗔恨心,诽谤上师、憎恨上师、讨厌上师,甚至打骂上师,也会以此因缘最终断绝轮回。"一段,思考题也与此相关。但是,末学不理解,恶缘如何成为解脱之因?
答:如果和圣者结缘,就必定会得到解脱,圣者会以各种方式饶益众生。哪怕是结恶缘,暂时可能会以恶业而堕落,但因为具有缘分,圣者以大悲和善巧方便最终也能够度化这些众生。 而如果相关众生完全没有缘分,就比较难以得度。(正见C1)

7. 四圣中提到声闻、缘觉、菩萨,佛,而73课讲到三菩提之果,请问如何理解?(73课)

  • 问(1):在学习73课时,有道友提出:四圣中提到声闻、缘觉、菩萨,佛,而73课讲到三菩提之果,是不是指菩萨并没有获得解脱,请问该如何理解?
    答:一地以上菩萨都已经获得了解脱,但还没有获得最究竟的菩提果(佛果),还处于道位。(正见C1)
  • 问(2):末学再追问一下,何谓道位?
  • 答(2):可以理解为还在修行的阶段,尚未获得最究竟的果位。(正见C1)

8. 往生法

问:法师您好!哪里能下载到修往生法整个仪轨,便于打印熟悉,携带念诵。还是自己抄到纸上,背下。
答:你可以去智悲佛网搜索一下。 在《前行引导文》、《喇荣课诵集》当中都有往生法的仪轨。(正见C1)

9. 金刚萨垛修法中的问题

问:弟子请教本章中讲的堕罪是否是属于佛制罪?是包括所有大小乘、显密的戒律吗。
答:个人理解,堕罪可以对应佛制罪;也可以对应自性罪,凡是可以让众生堕落的罪业都可以称为堕罪。两种都包括(正见C1)

10. 请问法师,佛教徒可以吃清真食品吗?

  • 问(1):中秋前朋友送了很大的月饼,而且特意为我订做的素月饼。但是有师兄说在我们这里这种饼都是回族做的,做的时候会念经,因为这个因,让我们临终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可能转生为外道徒。请问法师是这样吗?因为这事跟家人都产生了烦恼,说我们学佛太狭隘。有什么善巧方便吗?
  • 答(1):个人也确实听到过这种说法,说某些外道会念诵一些外道的恶咒做加持,乃至可能有一些不干净的成份等。 但是否所有标注清真字眼的食品都有这个情况,个人不太清楚。 自己平时是尽量避免的。(这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是以答疑法师的立场)。 如果实在难以避免,可以念诵"嗡啊吽"吹气加持,会具有清净的作用。(正见C1)
  • 问(2):曾经看过一种说法,时轮金刚中授记,佛法会被伊斯兰教毁灭。所以不能吃这些外道祷祝过的东西。这种说法正确么
  • 答(2):在公元13世纪左右,一群穆斯林攻入印度,摧毁了很多寺院和佛像,杀害了很多僧人,可以说在历史上,穆斯林做过很多破坏佛教的事情。而相关授记当中提到,未来时轮金刚的军队会摧毁外道魔军,佛法会大兴于世间。【"...未来时轮金刚大军降临人间后,将毁灭邪魔统领之军队,彼时我将为时轮金刚大军中名为森剋布之一将领。那时我将聚集起所有传承我教法之人,并使其均能享受到时轮金刚吉祥妙法之味。..."】 以上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略传》当中尊者的金刚语。《法王晋美彭措传》当中提到:【又据伏藏大师离垢觉性金刚的伏藏品记载:"尊者昔日是帕思巴法王、明朗教主、道孚大智者拉龙华多、列绕朗巴等,列绕朗巴再过五世成为时轮金刚军队的主帅,统领五万眷属降临人间消灭外道,凡与之结缘者均可往生香巴拉刹土。"】(正见C1)

11. 所修曼茶罗放在供桌上时,为了方便放在了供盘内,请问法师基盘底部也需要放满宝石么?

问:所修曼茶罗放在供桌上时,为了方便放在了供盘内,请问法师基盘底部也需要放满宝石么?
答:看情况应该都可以。(正见C1)

12. 关于往生法

  • 问(1):往生法中真是修法,先念诵(远唤上师)颂,在哪能找到呢?
  • 答(1):有很多种远唤上师的祈祷文,可以参阅这里的内容:(正见C1)
  • 问(2):还有这里的明观上师瑜伽,是"上师瑜伽速加持吗"还是前面的皈依境?
  • 答(2):都可以。(正见C1)

13. 不知情看了需要灌顶的法本怎么办

问:在不知情时看了需要灌顶的法本怎么办 答:如果没有产生邪见,则不会有大问题。可以念一些百字明忏悔。(正见C1)

14. 前行50课的问题

问:上师在讲生苦的时候,说人类有胎、卵、湿、化四生,我只知道胎生的方式,其他三种生的方式我不太理解,
答:【从佛经中所描述的人类历史来看,这四种生命降生的方式不管是对于人还是对于其它的众生来说都存在。比如以人类卵生的公案来看,金轮王阿拉律的五百个儿子就都是卵生的,持寿国王的三十二个太子也都是卵生的;还有在佛教的一个故事里面讲到,曾经有一个商人,航行到大海里去后,与大海里的一个长颈鹤共同生活,后来生了二个蛋,一个蛋里面出来的孩子叫札,另一个叫月札。至于湿生的记载,有以前的索首阀国王,他头顶上生阿拉律,右腿生哲巴,左腿生月哲;另有梵施国王则从胸口生出一个叫顶儿的女人;还有在以前从一棵芒果树上生下一个叫阿麻炯的人。化生的事情有许多人知道,比如说像莲花里出生的圣天论师和莲华生大师等等。胎生就不用说了。】 以上是《佛教科学论》当中的内容。(正见C1)

15. 50课

  • 问(1):原文163页。"可以想象,现在我们认为幸福的所有事物,包括口中吃的,身上穿的,一切财物、食品、受用都唯一是通过遭罪页才得来的,这一切一切的果报最终必将要感受漫无边际的恶趣痛苦。"这里讲最终必将要感受漫无边际的恶趣痛苦。是造罪者要感受呢还是享受者感受?

  • 答(1):有的时候二者都可能感受,普通凡夫人生活当中直接间接都可能沾染过失。(正见C1)

  • 问(2):上师在讲记(老版的第四册144页)中说我们的身体有开始。在讲轮回的痛苦不是说轮回是无始的吗?不太明白。

  • 答(2):身体有开始,意思是今生的身体是有开始的。 轮回无始指的是在今生之前,往前推是无始。(正见C1)

16. 请教关于饮水。 (50课)

问:前行50课,法本第269页。

一处提到"要求出家人在喝水之前念宝髻如来心咒'嗡哇西波拉牟尼娑哈',这样才不会有过失。"另一处则提到"佛陀说,只要不是肉眼所见,没有故意杀生之心,则不会有过失。"这两处的差异,是否可以理解为~前一处侧重强调悲心,而后一处侧重方便? 或者是从戒体的不同来区别?
答:个人理解,通常来说,是没有过失的,至少不会有大的过失。 而细微的方面因缘牵连如果要避免,或者说为了利益相关的微小众生,我们可以念诵那个咒语。(正见C1)

17. 精神通过眼根产生眼识,这精神是第几识?

问:慧灯之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详解"什么是"眼识"呢?现代医学所说的,眼睛所有的包括视网膜、晶状体等等在内的物质结构,佛经里面统称为"眼根",然而,仅仅依靠这些物质结构,却不能看到东西,而必须要有一个精神的成分,那就是眼识。眼根支配精神,通过眼根产生眼识,才能看到东西。比如说:我们之所以现在能看到白色、红色等等之类的东西,其中当然需要眼根,但真正能感觉到白色、红色的感知,却是我们的眼识,除了我们的眼睛以外,手、脚,或者外面的墙壁、桌子等等,就没有这样的感受。" 请问红色标注的部分,精神是第六意识还是第八识?末学初以为是第六意识,但是第六意识是分别念,而眼识是无分别的,分别念怎么可能产生无分别念呢?所以又觉得是阿赖耶识。 恳请法师开示! 答:【癸二、立自宗:    破斥完有部宗和藏地雪域派个别论师的观点后,现在建立因明自宗的观点,也即抉择所取境到底如何承认的关键问题。 由对境根及作意,所产生者乃为识。 建立自宗的时候,我们应该按照经部宗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如此呢?在抉择名言且承认有自相外境时,暂时要按照经部的观点进行安立。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也做如是承许。    所有承认外境的大乘宗派,比如说有随世人共许中观、随经部中观、瑜伽行中观等,它们对名言持有不同观点;但无论如何,有部宗的观点是不会承认的。而此处的因明自宗,就是按照经部观点来安立名言的。    建立经部宗的观点,首先应该知道对境、根、作意,这三种条件是产生识的根本因。有部宗所承认的依靠根见到外境,识和境同时产生或者同时成为能取所取,这两种观点经部宗是不承认的。那经部宗是怎么承认的呢?按照经部宗的观点,真正的外境应该是除了自己的识以外的一个隐蔽分,它可以指点出自己的行相令识了知。《量理宝藏论·自释》里面讲,因明前派用比喻来宣说外境,其好像袖子里面的手一样,外面不明显,实际上是存在的,以此来成立外境存在。但这种说法不一定能证成外境的存在,不过在暂时的情况下,也可以建立这样的观点。    建立这样的宗派时,它是以什么方式来取外境呢?首先第一刹那时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所缘缘,如柱子、瓶子等存在的外境;第二个条件是等无间缘,它分有分别作意和无分别作意(什么叫有分别作意呢?部分论师认为,要看柱子、瓶子等,这样的一种分别念叫分别作意。什么叫无分别作意呢?取外境时,虽然没有分别念,但是自己的眼根、耳根等往外散乱、动摇,从这个角度叫无分别的作意);第三个条件是增上缘,如眼根、耳根等。对于根的问题,比如说眼根,有部宗认为它是形象如胡麻花一样的色法;而经部宗认为,它不是真正具有形象的色法,因为在佛经中找不到教证,故承认所谓的根是取境的一种不共能力;唯识宗则认为,根是阿赖耶识上具有执著外境能力的一种种子习气。    按照经部宗的观点,依靠眼根可以执著外境,所谓的根就是执著外境、取外境的一种能力。根、外境、作意在第一刹那时聚集,第二刹那产生眼识,这就是在世间名言当中安立的取境。我们平时在谈话过程当中说:"我正在看柱子。"从表面上看,把当下的柱子作为自己的对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前一刹那三种因缘聚合时的柱子,它才是产生眼识的一种因缘,才能称为对境。    那么什么叫做取境,我们的心识怎么样产生的,或者说怎样生起具境相的识,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搞明白。什么叫做取境呢?比如说有一个白色的瓶子,在眼识当中生起与白色瓶子一模一样的行相,这就是所谓的取境;除此以外,像用手抓柱子一样,眼睛抓住外境的本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经部宗的观点,境是识的行相。我们去年学习《中观庄严论释》的时候,也知道经部宗承许所取、能取都是识的本体,只不过所取是从对境行相的角度而言的(当然,经部宗承许有一个能指点行相的隐蔽分);而能取是从有境识的角度而言的。除此以外,在名言中识以外的无情法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学习大乘佛法时,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 以上是《量理宝藏论讲记》第七课当中的内容,你可以学习一下。(正见C1)

18. 为什么说三界是极苦?

问:三界指欲界、色界与无色界,欲界又分为六道(地狱、饿鬼、旁生、人道、天道、非天),以欲望占主导地位为标志定名为欲界众生。然而色界众生心中已无欲或极少欲,进入禅定状态中,无色界连色身也舍去而保持一点神识进入更深的禅定,他们以禅为乐,寿达八万四千劫,为何说他们没有一点乐呢?况且,人天道也因有漏善因招感一些福报享乐,即使是暂时的相对的乐,也曾经拥有快乐呀?不能说是极苦吧?
答:首先那些轮回的有漏快乐都没有离开行苦,没有一秒钟不在行苦的范畴内,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遍满痛苦。另外,许多时候,能够投生在天界,特别是色界无色界,这样的情况相对来说是很少的,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恶趣里沉沦,从观察六道众生的数量也可以理解。对暂时的安乐是可以承认的,相对而言,生在天界比生在地狱要安乐,但同时也可以安立 整个轮回是非常痛苦的。(正见C1)

19. 祈请法师推荐一本唯识入门论典

问:末学想对唯识宗的思想有初步的系统学习,想请法师推荐一本学院堪布开示过的相关论典。
答:唯识宗的许多要点,在《中观庄严论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辩中边论》等当中都有提及,有机会可以学习。(正见C1)

20. 观修中遇到的问题

问:弟子最近观修的时候总是出现身体不由自主动作或颤动,有时能够作意一下能止住这些动作;有时这些动作能自动停下来,而自己随后会有整个身心都非常安静的感觉心中也如进入无念的状态一般,但这种像静定的感觉持续时间不会长,很快身体又会出现前面的动作。弟子请问法师应该如何对治这样的现象 答:个人不太清楚你具体是在观修哪些内容的时候出现这些情况,观察修非常重要,你需要努力确保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引导文的所诠义之上,随文入观,避免进入无记或者散乱状态。

21. 前行第50课

问:上师在讲解生苦时,提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关于身体的起源,后面紧接着又提到了心识的起源,这两个起源是如何结合成为我们现在人的起源的?
答:可以参阅一下《慧灯之光》第三册当中的《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在轮回当中无始以来流转,心识是轮回的根本,没有起始,物质色法的显现也都没有离开心识。(正见C1)

22. 显宗的菩萨戒和我们课诵里的菩萨戒有什么不同吗

  • 问(1):显宗的菩萨戒和我们课诵里的菩萨戒有什么不同吗?
  • 答(1):通常来说,菩萨戒就是显宗范畴的,而菩萨戒当中有不同的传承,比如藏地通常依照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传承,汉地有许多菩萨戒指的是《梵网经》菩萨戒。我们课诵集当中的菩萨戒,许多时候主要是依照龙树菩萨的传承。(正见C1)
  • 问(2):为什么显宗菩萨戒要求不能闻酒味,手都不能触摸酒瓶,如果触摸了500世没有手。我们这有的师兄不敢用酒供护法?
  • 答(2):菩萨戒的重点是调服内心,以利他为主,在对众生有利的前提下可以有很多开许,以清净发心供护法就属于可以开许的范畴。(正见C1)
  • 问(3):授了戒就不能做肉食即便家里人不信佛也不能做,所以家里弄得鸡飞狗跳。法师,这该如何解答
  • 答(3):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观察,那位道友既然受了《梵网经》菩萨戒,就要好好学习相关戒条,了解相关开遮持犯等的情况,只要理解圆融,就可以用圆融的方式来应对。 也可以参阅一下《慧灯之光》当中的《饶益有情九观察》。(正见C1)

23. 不能行持的本派的窍诀性修法 ( 14课)

问:加行教程14课提到上师如意宝还讲过:"不共",指其他人不能行持的本派的窍诀性修法。此处的不能行持如何理解。
答:可以理解为,与此法门无缘的众生无法行持,或者说难以遇到,或者遇到之后难以通达和理解,难以相应等等。 要修持这样不共的窍诀,需要自身具足很多因缘。(正见C1)

24. 请问法师

问:顶礼法师问一下在阳台上挂经旗,如果又在阳台上凉衣服是否有过失。还有鞋或女士内衣可以凉吗?
答:个人觉得,如果实在没有其他地方,也要尽量保持一定距离,包括高度等等也要注意,尽量要恭敬对待。(正见C1)

25. 自性身与法身有何区别? - 问(1):自性身与法身有何区别?

  • 答(1):【 本体:一般而言,所得果位究竟功德的别法身法相,自利断证究竟具足三种特点。到底是怎样的呢?能仁王的离果法性自性身,

1. 证德智慧法身的特点:依靠出世间道遣除所断客尘的力量而获得二十一类无漏法所摄的离果法身功德。如《明义疏》中说: "无伪之义依出世间道而得,非为所作。"

2. 断德离客尘的特点:断除二障及习气,因此具足一切所断客尘种相极为清净的体性。

3. 本体自性清净的特点:如此这些法也成为具有实相自性清净的法相。如此断证究竟的本体,摄于三身中时之法身、由分类断究竟具二清净分的自性身以及证究竟无漏智慧的智慧法身,是由反体而分的。可是,在最后一品作为能表示法身四法之一,即承许是三身之一的法身,这是依据圣解脱部解释本论颂词的密意。然而承许四身是能表示法身的法显然是间接的讲解。】

以上是《现观庄严论释 弥勒言教》当中的内容。 【表示果法身的四法:一、自性身:法界自性清净,所有客尘也清净的究竟灭谛,即是自性身的法相。 自性身就是所谓的二种清净:一切诸法的本性 法界自性清净,以及远离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客尘后的清净,也可以说是自性本来清净和现象离垢清净。具备这二种清净就是自性身。 二、报身:于所调诸众当中,唯于菩萨前所显现的色身,并为化身之增上缘,即是报身的法相。 报身也叫受用圆满身,是具有五种决定 的果位,在所化众生 一地到十地菩萨之间显现为五部佛的形象。它是化身的增上缘,就像有了身体才可以显现影子一样,有了报身才可以显现化身,如果没有报身就无法显现化身。 三、化身:由报身之增上缘所产生的,显现为调服众多清净与不清净众生的色身,即是化身的法相。可分为四种。 化身是由报身增上缘中产生。清净众生如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可以见到化身释迦牟尼佛,不清净的世间凡夫如提婆达多等也能见到。化身分四种:种种化身、殊胜化身、工巧化身以及调众化身。 四、法身:成就佛地之究竟智慧,即是法身的法相。可分为二十一种无漏法。 成就佛地的最究竟智慧叫法身,可以分为二十一种无漏法。 顺便说一下事业的法相:即由法身增上缘所产生的善法功德。可分为二十七种。其界限,作者具有的部分,唯为佛地;所作之境具有的部分,则是从未入道开始就存在的。 有些讲义把事业放在表示果法的四种法中,但这里将事业的法相单独宣说。从作者的角度来讲,界限为佛地,因为唯有佛陀可以示现二十七种事业。】 以上是《现观略义讲记>当中的内容。(正见C1)

  • 问(2):还是没看明白
  • 答(2):在许多情况下,本体无二,但自性身侧重与断德圆满方面安立,法身侧重于证德圆满方面安立。(正见C1)
  • 问(3):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面镜子,在没有擦拭干净之前是自性清净,擦拭干净后则是自性与离垢清净,如此成自性身。而镜子清净后具有了照人、反光的作用则为法身。
  • 答(3):某种角度也可以结合镜子的比喻进行理解,总之要把握断、证这二者的不同。(正见C1)

26. 关于三解脱意义 (第5课)

问:弟子在《前行》第5课中看到教证,显宗《入楞伽经》云:"圣人见清净,生于三解脱,远离于生灭,常行无相境。"此处三解脱的意义道友们意见不一样,有的认为是三菩提,有的说是网上查找的,三解脱是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
答:个人理解,这里的三解脱指的就是 空、 无相、五愿,又称为三解脱门。(正见C1)

27. 关于生苦

问:《大圆满前行》"庚一、生苦:......到了肢肢节节诸根都齐全的时候,胎儿会觉得母胎里非常狭窄、臭气扑鼻、漆黑一片,......" 《前行广释》第二册中P277"......以前他在母胎中,是由母体来供给氧气,但出生后要靠自己的肺呼吸,所以,第一声哭是肺已张开的表示......"

请问:胎儿在母胎里是靠脐带提供营养,不用肺呼吸,出生后大声啼哭后肺才工作开始呼吸。那住胎里怎么会感受"臭气扑鼻"呢?
答:个人理解,应该是有类似的感受,方式可以有多样 (正见C1)

28. 发心

问:关于菩提心之发心,《前行》中提到:国王之发心也叫做广大欲乐之发心,这种发心者的心力属于下等;如舟子之发心也称为殊胜智慧之发心,这种发心者的心力属于中等,就像至尊弥勒菩萨的发心;如牧童之发心称为无与伦比之发心,怀有这种发心的人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就像至尊文殊菩萨的发心那样。"而当初我们在学习闻法方式的时候,发心科判是这样来分的:乙一(发心)分二: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请问法师,前面的集中菩提心之发心,是否可以对应归摄到第一种:"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答:通常是可以这样理解的。 而在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当中,也许也可以有更多的分类。(正见C1)

29. 关于处理家养的旁生

问:朋友素食了,家养的鸡鸭猪鱼没地方放,如何处理,请教法师。
答:在不杀生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想办法解决,平时也可以多为它们念诵佛号咒语等,让它们和三宝结缘。

30. 请法师开示

  • 问(1):因为可能是提供道场的原因吧,有道友就送给弟子一些自家产的例如豆子、辣椒啊的,弟子不收,但是她执意要给,放那就走,弟子感觉受之有愧,弟子应该怎么办,用其它的东西回赠可以吗?如果以后还会有这种情况,弟子应该怎么拒绝?
  • 答(1):个人理解,在许多情况下,以利他心也可以接受,和道友结一个善缘(也可以回赠)。(正见C1)
  • 问(2):弟子农村老家的人的孩子大学毕业要找工作,知道弟子学习佛法,所以打电话问让她念什么经咒能帮助到她的孩子(识字不多,从未闻思过,只是偶尔念念佛),弟子也知道有些事不是你念了咒就马上能起作用的,但是想着念经咒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告诉她用三殊胜摄持的方法念观音菩萨名号或者度母心咒,不知道这样做如法不?
  • 答(2):这样做是可以的。 一方面可以自己念诵,也可以请僧众念经加持。(正见C1)

31. 加行第三册

问:加行第三册中234页,提到大圆满的二十一种行为,请问分别是什么?
答: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正科系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 (正见C1)

32. 关于前行观修第一个引导文的疑惑

末学在观修三念三处引导文第一个修法:思维闲暇之本性,学到八无暇, 根据上师的开示,末学理解为,无有闲暇修行佛法分两种情况:一是未获人身,二是获得人身但未有修法机会 末学的问题是:

  • 问(1):有投生地狱、恶鬼、旁生、长寿天四种,为何没有包含阿修罗呢?
  • 答(1):相对来说,某些阿修罗众还是有一定机缘可以学修佛法的。(正见C1)
  • 问(2):对获得人身但未有修法机会的情况,弟子的理解:边鄙是从空间上,邪见是从见解上,佛不出世从时间上,喑哑是从法器上,层层推进的关系,如此便周遍了未得闲暇的各种情况。。。不晓得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 答(2):从某些角度也可以这样理解, 可以有多种方式。 (正见C1)

33. 关于信心

问:前行闻法方式中讲信心有四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讲皈依时,信心分三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这前后的胜解信有何区别。
答:后者当中的胜解信可以同时包括前者当中的胜解信和不退转信。(正见C1)

  1. "三坛城之本性"是什么意思?(118课)

问:《前行》118课,283页,

极力忏悔、 密宗誓言难守护,这一段中,正如密宗诸续部中说:"三门即使一刹那离开三坛城之本性,也违越密宗誓言。""三坛城之本性"是什么意思?
答:这方面可能关系到相关密法正行的内容,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正科系密法班学习可以详细了解。 (在《三戒论释》当中也有介绍,如果得受过相关灌顶可以自己阅读。)(正见C1)

35. 供佛的香

问:之前听道友说请供佛的香不可以先自己闻,可是不先闻的话,又怎么知道味道如何呢?
答:个人觉得应该不要紧,某种角度,自己心里了知那种芳香,产生欢喜心,把自己非常悦意的物品进行供养,是有功德的。(正见C1)

36. 请教法师前行14 -15课

问:前行14-15课关于边地与邪见不知有何区别。似乎有相同之处。如讲边地时讲到基督教而邪见中也提到其他宗教,如何区别二者的关联与区别啊 答:个人理解,许多时候有类似的方面,但安立的角度和侧重点可以有不同。 在许多情况下,前者可以侧重地域方面,因为环境原因,自己没有信佛,甚至信仰外道等等;后者可以侧重内心,有时虽然遇到了佛法,但内心有邪见,甚至信仰外道等。

37. 关于前行第十四课问题

  • 问(1):顶礼法师!弟子不明白,什么是后译格鲁,和前译宁玛派
  • 答(1):【关于前译,有两种定义,一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与单秋辩论时指出:无垢光尊者(1308-1363)以前的论师为前译派,故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属于后译派。另一种,也是应用得最多的观点是:从藏文文字创造者、翻译家囤弥桑布扎至荣素班智达所翻译的经续称为前译,此后的被称为后译,前译派即是指自宗宁玛派。 在藏地,嘎单、嘎举、萨迦等各派主要是依显宗 确切地说是以抉择中观观点的差异而分别建立的。从密宗角度来说,只有前译派(或旧译派,即宁玛派)与后译派(或新译派,包括萨迦、嘎单、嘎举、觉囊各派)两种。】 以上是《定解宝灯论·新月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 问(2):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汉传佛教有哪些共与不共?
  • 答(2):这个问题如果广讲,可以讲很多。建议你阅读一些佛教史方面的典籍。(正见C1)
  1. "从苦生苦,故名苦苦"
  • 问(1):"从苦生苦,故名苦苦"中的从苦生苦如何解释?
  • 答(1):前面是苦,后面还是苦,比如你因为头痛出门买药,出门之后又被车撞倒,痛苦无比。(正见C1)
  • 问(2):华智仁波切所提出的行苦的定义与《入中论》中所说的"众生犹如动水月"的行苦是同一维度层面,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安立的?
  • 答(2):个人理解,角度可能有所不同。行苦本身可以有多种定义,一种定义是 苦的因;另一种定义是无常、迁变、不自在故苦。(正见C1)
  • 问(3):能详细解释一下"所谓的生,以行苦示现;所谓的老,以坏苦示现;所谓的死,以苦苦示现。"么?
  • 答(3):生 本身是一种行苦,生本身可以成为后续诸多痛苦产生的条件;年轻韶华的快乐消逝,衰老现前,是从乐到苦的过程,所以 老 可以对应坏苦;而死,许多时候是在老、病等痛苦之后继续产生的,是从苦到苦的过程,可以对应苦苦。(正见C1)

39. 前行72课的问题

  • 问(1):末学对前行72课的一个教言不理解,莲师也曾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但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而要小心谨慎,不违背因果。否则,见解上一切万法都不存在,不思善、不思恶,而行为也是这样的话,就会善空恶空黑法漫布,见解也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行为上始终有实执,见解也是如此的话,将会被实有和有相所束缚,从而在轮回中无有解脱之日。"请问法师,莲花生大士所讲的见解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意思?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下
  • 答(1):个人理解,大概意思是,见解是相合胜义谛的,在胜义谛当中万法皆空,善恶等皆不成立, 而如果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境界,不能因为见解当中了知万法皆空,就觉得什么都可以做了,如果因此放逸而行就很危险; 同样,世俗谛当中,万法显现都是存在的,善恶苦乐等都存在,但也不能因此放弃万法空性的见解,否则以实执心行持善法,也是具有束缚的成分,所以在行持各种善法的时候,应该努力以空性见解摄持,二谛需要圆融。
  • 问(2):在这节课中还有一个地方,末学不明白,有人曾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然后又造了罪,这对他有没有害处呢?他会不会堕恶趣?"帕单巴仁波切回答:"假如真正彻悟了空性,那就绝对不会造罪。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请问为什么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 答(2):因为,心性如来藏本身具足智悲力的功德,证悟了空性,佛性当中本具的无缘大悲会显露出来。(正见C1)

40. 关于前行广释的第43课的问题

  • 问(1):孤独地狱因为是有无情和有情形象的众生,请问孤独地狱众生和旁生如何区别
  • 答(1):个人理解,孤独地狱通常是化生,而旁生可以有多种方式出生,从感受的痛苦来说,许多孤独地狱众生的痛苦可能要超过许多旁生。(正见C1)
  • 问(2):因为饿鬼道的 众生也会有无情的形象众生,那孤独地狱无情众生和饿鬼道无情众生如何区别?
  • 答(2):参照上一条,可以类推。(正见C1)
  • 问(3):那第43课最后一页,法本上说湖里的那条鱼看起来是旁生,实际上是孤独地狱的众生,这又是怎么讲啊?化生是怎么样啊
  • 答(3):看上去是可以很类似。 但本质上归属有不同。 化生,就是不通过胎生和卵生等,通过变化的方式直接出生。(正见C1)

41. 前行48课中关于三恶趣众生的疑问

前行第48课,有道友针对前行引导文中的部分内容有如下疑问。问:前行引导文中说:"尤其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人间的旁生中,无有主人饲养的野兽等时时刻刻都处于万分恐惧的心态中,即使吃一口食物也不得安稳,经常面临互相啖食、遭猎人捕杀、被猛兽吞食等险情。"鹞鹰捉鸟雀,鸟雀吃小虫"已充分地表明这些旁生本身无时无刻不在造互相残杀的恶业。"还有:"由此可见,不管是投生在三恶趣中的任何一处,都必然要受苦受难,而且这种苦难的数量也是多不可数,程度也是无比剧烈,时间也是极其漫长。更悲惨的是,三恶趣的有情由于愚昧无知、无有正法光明致使所作所为仍旧逃不出恶趣的因。一经生到恶趣后,就很难再有出头之日,也可以说要想再度解脱实在是难之又难。"从以上两段文字中的描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旁生或者说三恶趣众生在恶趣中如果造了恶业,比如猛兽猎杀其他动物,是不是还要因所造的恶业感受果报呢?因为有道友说在某处听某法师讲过,恶趣众生已经因前世所造的恶业转生到三恶趣受报了,那在恶趣中再造恶业的话不应该重复受报,不知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应该怎么理解,佛经中有哪些根据?
答:"恶趣众生已经因前世所造的恶业转生到三恶趣受报了,那在恶趣中再造恶业的话不应该重复受报" 个人不认可这句话。比如,有个穷人,非常贫穷可怜,然后他为了得到钱财,选择了抢劫杀人,那是否可以说,这个穷人已经因为前世的恶业感受了贫穷的痛苦,抢劫杀生就没有过失了?显然不能这样说。 许多恶趣众生之所以可怜,一方面是本身有巨大痛苦,另一方面是在受苦的同时很容易再造作新的恶业,往往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只要以烦恼造恶业,必然会产生恶业的种子,种子作为因,只要存在,遇到缘的时候就会成熟通过的果报,这是因果不虚的规律。(正见C1)

42. 48课疑问

问:巜辩意经))讲转生旁生之因:"一犯戒私窃,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如何理解这二句。
答:犯戒指的是违犯戒律,私窃指的是偷盗。 以因缘艰难斋会指的是 以种种因缘(方式),阻碍斋会(包括他人供斋等善行,也可以包括其他各种善法法会相关事宜)(正见C1)

43. 关于三根本苦

问:变苦:专指由乐变苦。此乐是自身的感受,还是他人的感受?我可以这样理解吗?比如吃饭后胃痛。他人认为吃饭享受为乐,后有胃痛为变苦。自身感受由于吃饭时心情不好所以不乐,以此可以称为苦苦。所以三大苦是不是可以说是观待个人或他人的感受来说的?
答:许多时候是就单独某个众生个体的感受而分析的,可以说是自身的感受。单独某个众生个体相续就可以安立三种苦。 如果要结合其他相续分析,则是另外一回事。(正见C1)

44. 金刚萨垛修法的疑问

问:在念修金刚萨垛百字明的时候,提到观想甘露从自他一切众生头顶流入,这里的自他一切众生是泛指人类,还是六道所有的众生?
答:个人理解,两种都可以,如果有条件,观想六道一切众生是没问题的。(正见C1)

45. 前行第73课 P281 问:四、

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续部的意义。基、道、果该怎样理解?
答:如果简单解释,基可以理解为万法的本性,道可以理解为修道,果可以理解为通过修道彻底现前了实相的境界。可以有很多解释方法。(正见C1)

46. 念珠计数能不能越过母珠

问:问个基础问题:用念珠计数时,到底能不能越过母珠?最近听到些争议,懵懂了,望开示。

47. 接上,关于前行47课的问题

12."所以,变成饿鬼的众生很可怜,我们平时应该多为它们念些《烧施仪轨》。" 问:

  • (1)念《烧施仪轨》的功德有哪些?可以免除饿鬼们七天一次的痛苦吗?
    答:
  • (1)要看不同的因缘和业力。通过咒语佛号的加持,肯定有大利益,许多饿鬼会消除饥渴,有些可能很快脱离恶趣。 问:
  • (2)上节课里讲了施食的方法中还有一种是只把食物放到户外,不用烧的,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哪种利益更大?
    答:
  • (2)两种都有很大的利益。功德无量。(正见C1) 13."饿鬼享受到荤烟以后,就不会再杀害众生了。" 问:
  • (1)鬼怎么杀害众生?有哪些方式?上节课法师辅导的讲义里有一个公案是鬼可以预知人的生死,但是杀不了人啊。
    答:
  • (1)有些鬼只是害人,让人生病等,但有些鬼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置人于死地,比如可以让人发疯自杀,生病死去,出现意外灾害等等。 (正见C1)

问:

  • (2)饿鬼享受到的是烟还是食物?
    答:
  • (2)都可以有,通过观想和加持,许多恶鬼可以收获到各种样式的丰盛食物。(正见C1) 14."所以在汉地寺院,每天午饭之前均会施食,并诵偈云:'大鹏金翅鸟,圹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其中就提到了圹野饿鬼。" 问:
  • (1)偈中是在呼唤不同种类的饿鬼来吃东西吗?什么含义?
    答:
  • (1) 个人理解可能会包括一些饿鬼众生。(正见C1)
    问:
  • (2)里面的"大鹏金翅鸟"与我们看到学院的大鹏金翅鸟应该不是一个吧?
    答:
  • (2)个人理解,大鹏金翅鸟是一个族群,当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类别,有些可以是圣者,有些可能是轮回众生。 (正见C1)

问:15.

"有些瑜伽士作诅烧抛仪轨时,将饿鬼镇压在地下黑咕隆咚的地方长达数劫,或者烧在作火施的烈焰中;还有些咒师抛撒驱邪芥子、石子或米,会使这些饿鬼粉身碎骨,头颅裂成百瓣,肢体断成千截......"这样的结果是出偏了,还是降伏成功前必须经历的过程?
答:要看具体的因缘、场合。(正见C1)

问:### 16.大苏、小苏的公案在哪查?

答:个人不太清楚。 在《藏密佛教史》当中有大宿、小宿尊者的传记。(正见C1) 17."从大乘最高境界来讲,万法都是自心的幻化,这些饿鬼也不例外......真正能伤害自己的,并不是外在的鬼魔,而是内在的我执。" 问:

  • (1)如何在生活中用胜义谛和世俗谛来解决问题呢?比如正在遭受损害,虽然知道最高境界是这样的,我执在危害我,但是没有能力去用最高的境界来应对,此时应该怎么样呢?
    答:
  • (1)可以运用自己有能力行持的善法进行应对,总之要避免产生烦恼。(正见C1)
    问:
  • (2)"万法是心的幻化",心到底是什么?心有多大的能力,它有形体吗?它和阿赖耶识什么关系?
    答:
  • (2)心没形体,一切显现都没有离开心,心这个词语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解释,有时以唯识宗的立场可以解释为阿赖耶识,有时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如来藏、法身。(正见C1)
    问:
  • (3)我执是一种魔,那么这种魔是如何产生的?与心什么关系?五种魔是怎么产生的?相互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答:
  • (3)是无明所产生的。基于心而存在,明与无明都没有离开心。 有些时候五种魔指的是五种烦恼(贪嗔痴疑慢),这些烦恼都是以我执为基础的。(正见C1)
    问:18."尤其是在一些殊胜道场里,以大成就者的威德力,根本不会有鬼的立足之地。"高僧大德讲法时听法的非人是哪一道的?
    答:可以有很多种分类。 有些时候包括饿鬼道众生,也可能包括一些其他道的众生。(正见C1) 19."应观想一切的病魔、痛苦、屈辱等,统统都归罪于我执上......报应皆归一" 问:
  • (1)意思是说当遇到这些痛苦的时候就应该通过反观我执、放下我执的方式来面对吗?
    答:
  • (1)能够这样反观内心是很好的。(正见C1)
    问:
  • (2)凡夫在没有能力降伏鬼魔的时候应如何遮止鬼魔对自他的危害呢?
    答:
  • (2)可以多忏悔,多回向,多修火施、古萨里等法门偿还宿债。(正见C1)
    问:
  • (3)成就者在降伏鬼魔的时候决定采用降伏的方式的标准是什么?
    答:
  • (3)个人具体也不太清楚,可能需要比较高的境界。 (正见C1)
    问:20."每个人应好好思维。在座的道友也想一想:你没有学佛前,行为怎么样?不知取舍因果前,是如何对待其它生命的?在那段时间里,你害过多少众生?从现在起,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偿还?"我以前看到可怜的小狗抱回家养了两天,但是家人反对,最后又送人了,以后碰到这样的可怜的小生命,我自己没有能力养,应该如何帮助它们呢?
    答:让它们和三宝结缘非常重要,和三宝结缘之后,很快会脱离轮回。(正见C1)

48. 关于前行第47课的疑问

  • 问(1):前行第47课中说"对饿鬼来说,始终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恍恍惚惚的错觉中".弟子翻遍了网上也没有找到关于为什么饿鬼始终始终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恍恍惚惚的错觉中的解释。
  • 答(1):不太清楚你的具体疑惑是什么。 要知道许多时候,担惊受怕、提心吊胆也是一种恶业的果报,特别是如果前世曾经扰乱他人的心,就可以感受这样的痛苦。(正见C1)
  • 问(2):我想了解的是空游饿鬼为什么"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他们怕什么?
  • 答(2):有些时候有明显的对境,比如人、其他饿鬼等等,有时不一定有明显的对境,就像焦虑症一样,会莫名感到不安。

49. 关于因果不虚和忏悔的问题?

问:我们在学习因果不虚时,大家普遍树立起了果报不可思议,因果是确实存在的念头。在学习中,我们对于法本所举的公案例子也是认真体会。但是我们有一个疑问,当时佛陀在世时,难道没有宣说过忏悔修法吗?在《禅秘要法经》中有白骨观的修法,而我们现在有金刚萨埵的修法,这些修法在当时难道不传在世,还是法本公案中人物不知道通过修忏悔法,而受到如此痛苦的果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现在遇到金刚萨埵还是非常殊胜的!
答:佛陀宣讲过很多忏悔法门,而观待公案当中的当事人,是否遇到了相关法门?具体听闻了哪些法门?有没有实际修持?修持的质量如何?等等,许多条件都会有关联,有的是因为没有遇到特别殊胜的法门,有的是遇到之后没有修持,有的时候修持的时候没有如理如法,有很多种情况。 我们了知这些情况之后,应该以恭敬心如理如法修持忏悔法门。(正见C1)

50. 第48课法义问题及课外问题

  • 问(1):法本246页,第2自然段。"正如《大宝积经》所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这里这五行应当如何理解?特别是最后的"无淳质行"是指哪什么样的行为呢?
  • 答(1):大概可以理解为:做没有意义的行为,做不会产生福德的行为,做不如法的行为,做不善的行为,做不正直的行为(淳质可以理解为淳厚、质朴,善良)。 (正见C1)
  • 问(2):轮回流转各有其因,那么又是什么是转生之因呢?就是说,是什么使众生不断的投生呢?如果是业力驱动,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 答(2):无明我执存在的前提下,以业力就会在轮回里投生。 具体可以学习一下十二缘起的相关内容。(正见C1)
  • 问(3):佛经中常用"傍生",现在法本中都用"旁生",是否都读作"pang sheng",还是读作"bang sheng" 另有法本外问题,恳请法师开示: 对于"执着"和"执著",是否相同?若相同,为何有的法本用"执着",有的法本用"执著"呢?
  • 答(3):通常是读旁pang2,可能是通假字。 着和著有时也是通假字,可以互用。(正见C1)

51. 47和48课法相名词 :关于空性与涅槃的关系

弟子在学习47和48课的时候,有两个法相名词的关系有点模糊 以下是弟子查到的定义空性、佛教认为一切客观存在著的事物都是"因缘和合"所构成的假想,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质的实在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是"无自性"的,故称"空"或"空性"。 《佛学词典》涅槃。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作"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之领域,连生死和烦恼也都超越了、杜绝了,就叫做"涅槃"。这也是圣者所证得的不生不灭、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它也是芸芸众生最理想、最美丽的归宿。FROM:【佛学常见辞汇】

  • 问(1):空性的境界跟涅槃是什么关系?涅槃的前提是证悟空性吗?
  • 答(1):通常来说,证悟空性之后,修道圆满就会获得涅槃。 而涅槃境界本身也是空性的。(正见C1)
  • 问(2):证悟空性就成佛了吗?空性境界跟我们所说的证得大圆满的境界又是什么关系呢?
  • 答(2):证悟空性不一定成佛,证悟空性有很多种层次,在资粮道、加行道,一地、八地等都可以安立不同层次的证悟。 大圆满的境界本身是空性的,从究竟证悟的境界而言,显宗当中究竟证悟空性和证悟大圆满的果位是一样的,因为法界实相不二,但趋入的方法可以有不同。《定解宝灯论释》提到:【所有二取虽然已灭,但却具足现分不灭的方便相,故称为殊胜离戏大空性、离戏大中观、二谛无别双运、现空双运、智慧到彼岸、俱生大手印、光明大圆满等具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此双运无二之实相是超离心与心所的无二智慧。】(正见C1)

52. 请问念修十万皈依偈可以默念吗?

问:有道友提出念修十万皈依可不可以默念的问题,特别是在共修的时候,有个别师兄认为出声念会互相妨碍观想的专注。
答:默念是可以的。(正见C1)

53. 71课 身语七个不善业的问题

问:身语七个不善业对凡夫应该是不开许的,这仅是指菩萨的行为,那么这个菩萨是哪些菩萨,是不是只是发了愿菩萨心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对我们是不是也开许的,还是说我们没这个能力做到远离贪嗔痴,发心清净,是不能开许的。
答:个人理解,这里的菩萨包括发了菩提心的凡夫修行人,不一定必须是圣者。即使自己的发心暂时没有完全做到绝对清净,但只要在因缘合适的情况下,都可以有一定的开许。(正见C1)

54. 第47课的一个问题

问:前行47课P230:当然,对于鬼魔作害,虽然应当心怀慈悲,但必要的时候也要遮止。这里的"遮止"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答:个人理解,意思是以某些方式遮止、制止相关鬼魔的非法行为。(正见C1)

55. 顶礼法师!3个问题请解疑,感恩!

  • 问(1):请问面对众生正在造恶的对境时,是发菩提心不顾个人安危上前制止,还是在一旁祈祷佛菩萨、静观因果好?
  • 答(1):要看具体的情况。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有必要,自己一边祈祷三宝的同时,也可以亲身采取某些行动。(正见C1)
  • 问(2):战争年代,是自己默默修行不问世事好,还是发心上战场好?
    答:2要看自己的境界、能力和因缘。(正见C1)
  • 问(3):前行47课里有烟供-荤供,那么没有超度众生能力的凡夫做荤供是否有过患?是否是血肉供养?
  • 答(3):没有过患,不属于血肉供养。 因为不是点杀,没有专门为了供养而杀生。在相关众生的已经死亡的前提下,我们以其肉体做所依行持广大善法,对那些死去的众生也有很大的利益。 (正见C1)

- 问(4): 供过佛的水是否可以倒在窗外或者水池,供饿鬼或者旁生?

  • 答(4):许多时候也可以可以用来布施饿鬼和旁生的,如果是比较干净的水池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倒进去,利益其中的众生。 而如果要倒在窗外,可能要看窗外的具体环境。(正见C1)
  • 问(5):供护法的食物是否可以再供饿鬼或者旁生?
  • 答(5):可以布施给鸟类(而有时提到要避免给狗食用)。 (正见C1)
  • 问(6):在佛前供灯时有小虫投火而被烫死,是否有过失?
  • 答(6):我们没有杀生的发心,不属于真在的杀生。一方面也可以为那些众生多回向。(正见C1)

56. 关于供僧

  • 问(1):我组有一个年轻师兄去学院剃度出家,父母因此与他断绝了往来。 他在学院生活很困难,马上冬天到了,需要置办很多东西。我们组里商量,每月供养他300元,这样他也好集中精力闻思修行,不会被生活琐事所困。可是师傅他始终不要供养,是不是因为戒律的原因不开许呀?
  • 答(1):从出家人的角度而言,有的时候讲到,如果戒律清净、精进闻思修行可以开许享用信财。而如果自身没有达到相关标准,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消化信财。 《山法宝鬘论》提到:【失毁戒律、不护三门之人如果随意享用信财则比吞食火焰熊熊的铁球还严重。】 又提到:【若有人想:如果仅仅依靠戒律清净这一点可否享受信财斋食呢?这也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只是戒律清净而不如理闻思三藏的懈怠者来说,如果擅自作主享受信财与斋饭,那么将是债台高筑,负债累累,因为你根本吸收消化不了斋食等信士所供养的任何财物,后世必须以债务的方式予以偿还,结果成了业债之因。如果连一位戒律清净却不精勤闻思的懒惰之人也不能肆无忌惮地享受信财,那么我们应当好好反省反省。】要看具体的情况。 有的修行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对这方面的因果也比较谨慎,虽然其本身可能比较清净,具有一定的精进,但也示现对信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对此个人表示赞赏和随喜。(正见C1)
  • 问(2):我们这样供僧如法吗?
  • 答(2):从施主的角度而言,只要发心清净进行供养就会有功德,而应供者自身能否消受则要观待不同的情况。(正见C1)
  • 问(3):第一次在学院过冬需要添置物品的总费用是多少?
  • 答(3):要看具体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正见C1)

57. 加行47课疑问

问:轮回过患当中所讲的饿鬼之苦,其中空游饿鬼的种类有很多,我想请问法师,民间所说的大仙是否属于空游饿鬼的一种,还有像我们所了解的黄鼠狼害人,它是属于旁生经过多年修成神通的还是空游饿鬼以旁生的身份感受痛苦!
答:个人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大仙当中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有些情况或许可以属于空游饿鬼。具体可以参阅一下《楞严经》,当中对六道众生的类别有详细介绍。(正见C1)

58. 有关供佛的问题

  • 问(1):供过佛的水可以倒进鱼缸或者花盆中吗?
  • 答(1):通常来说,倒入花盆应该是可以的。是否可以倒入鱼缸个人不太清楚。(正见C1)
  • 问(2):一种插电的莲花灯在夏天会吸引很多小虫子而使小虫子死掉,所以夏天关掉后可以一直放在佛台在等天凉后再插上电吗?
  • 答(2):可以。(正见C1)

- 问(3):可以在佛堂喷香水做供养吗?

  • 答(3):可以。同时,如果某些香水含有酒精成分,喷洒在某些材质的佛像或法器上,有可能会有一些化学反应,需要留意。(正见C1)
  • 问(4):供的鲜花在没有枯萎之前可以一直供在佛堂吗?
    答:4,可以。(正见C1)
  • 问(5):供过佛的水果听法师开示说最好不要自己吃而应该布施出去,那可不可以拿去分给同事吃并作意愿他们和佛法结上缘,或者拿去送给街上的可怜人呢?
  • 答(5):可以。(正见C1)

59. 第116课的几个问题

关于116课中的几个问题:6.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7.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8.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

  • 问(1):这里的远离本尊,脱离道友,舍弃坛城不是很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
  • 答(1):这些相关内容如果有机会学习《三戒论释》可以详细了解。 简单来说,心态非常重要,不可以对本尊、道友、坛城产生舍弃之心。(正见C1)
  • 问(2):发愿和发誓有区别吗?
  • 答(2):要看具体的场合,有些时候是一个意思,有些时候发誓可能更加严格一些。(正见C1)

60. 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傍生趣

  • 问(1):这句话什么意思?"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傍生趣。"
  • 答(1):个人理解大概意思是:增上愚痴,身语意行持各种恶行,以恶业所感,前往旁生界(彼)当中投生为旁生,令旁生的生命相续。(正见C1)
  • 问(2):这句话什么意思?问︰何故彼趣名傍生?
    答︰其形傍故行亦傍,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
  • 答(2):有时傍可以理解为不正的意思,因为行为不正,感得的果报也是不正的。(正见C1)
  • 问(3):第一个彼的意思是旁生界,第二个和第三个彼的意思是旁生,是这样的么?
  • 答(3):个人觉得可以这样理解。也可能有其他解释方式。 (正见C1)
  • 问(4):令旁生的生命相续是什么意思?法师,是指生生不息么?这辈子是旁生,下辈子还是旁生的意思?
  • 答(4):令旁生的生命出生、存在乃至延续。即使从一生的角度,也可以说生命相续。(正见C1)

61. 116课 修百字明的仪轨

问:弟子正在修百字明,有时 时间紧,仅能念100遍的时候,就先皈依、发心(如意宝珠中的皈依、发心),用宁提派前行仪轨。时间充裕时按照《开显解脱道》修,不知是否如理?这属于杂修吗?
答:这些应该都是可以的。 很多种皈依发心偈颂都可以。 (正见C1)

62. 47课的一个问题

问:在提到有些瑜伽士作诅烧抛仪轨时,上师说在大苏、小苏的公案中,这类现象比较多。请问大苏、小苏的公案是什么,在哪部经里。
答:在《藏密佛教史》当中有大苏、小苏尊者的传记,当中称为大宿·释迦炯内尊者、小宿·西绕札巴尊者,但具体公案个人不是很清楚,也可以参阅一下其他相关典籍。(正见C1)

63. 三菩提是哪三种菩提?(87课)

问:八十七课"若尊重三宝,当得三菩提,远离三种见,则不生诸苦。"以前记得"啊耨多罗三秒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三与正对应,三应译为正,
答:这里的三菩提指的是 三种菩提果,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其中第三种(佛果)的梵语可以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音译)。(正见C1)

64. 请教如何理解 "当思一切定有成,一虚空时诚修法。"

问:请问心性休息中的颂词"当思一切定有成,一虚空时诚修法。"该如何断句?如何解释?
答:个人理解:当思 一切,定有成一虚空时,诚修法。 "一切"包括外器世界、内有情世界,这一切最终必定会有全部成为虚空般一无所有、不复存在的时候,了知这样的无常规律,应该真诚、恳切修持正法。(正见C1)

65. 第48课暂时和究竟的利害关系怎样理解!

问:48课中,"由闻得涅槃":通过闻法,了知暂时、究竟的利害关系之后,可对治烦恼而现前无我智慧,获得诸佛菩萨的圣果。这里面的暂时和究竟的利害关系,怎样理解?
答:利害关系都可以分为暂时和究竟,比如邪淫,暂时会让自己身败名裂,究竟会让自己堕入恶趣, 比如布施,暂时可以让自己人际和谐、其乐融融等,究竟可以获得善趣安乐,乃至更多的利益。(正见C1)

66. 请教法师,关于研讨班辅导录音和《心性休息》录音的问题

  • 问(1):有道友说,上师传讲《心性休息》的时间,自己因工作加班等不能按时收看传承,可否请其他师兄帮忙录音,然后自己听一遍就按上师的要求删掉。 2)今晚,上师开示说,听重播不能保证得到传承,这该怎么理解呢?有些师兄因为外因无法按时收看传承的,是不是就得不到传承了?
    答:1,2,建议咨询同步班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 (正见C1)
  • 问(3):还有道友问,研讨班每月的辅导特别好,可不可以把录音发给他们?
  • 答(3):如果是非研讨班学员,暂时没有开许传播,如果相关学员有意乐,可以积极报名参加研讨班;如果是各地区理事会相关人员,会得到研讨班前一期培训的相关资料,可以自己学习。(正见C1)

67. 关于布施饿鬼

  • 问(1):前行47课:"......就算在方便时、扫地时、倒灰尘时,也会念一些咒语,回向给那些肉眼看不到的饿鬼。"请问:扫地时,倒灰时念咒语,饿鬼能得到什么?灰尘它们也吃吗
  • 答(1):这种情况下,通过咒语和观想等等加持,在某些饿鬼的境界当中也能够得到饮食和受用,会有利益的。(正见C1)
  • 问(2):我特别希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到这些饿鬼,请问法师在这种情况下,应怎样观想如理如法?
  • 答(2):按照施食仪轨当中的相关内容观想就可以, 也可以结合古萨里的修法。 可以观想食物无量无边,让饿鬼们获得满足。(正见C1)

68. 关于死亡

问:我婆婆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很清静,今年82岁了,前天她说:"她自己在家时听到一个声音告诉她10月16日她会死,让我丈夫做准备。" 请问法师:做为佛教徒怎样看待此事?并且怎样做才能如理如法的帮助到她老人家?
答:个人不太清楚,一方面,她应该有无常观,随时都可能死亡,在10月16号之前随时都可能死去,应该努力为死亡做准备。如果能够信佛求生净土是很好的。 如果她自己不信佛,那可以通过某些方法让她种下善根,比如见到佛像、听闻佛号咒语等等

69. 第46课堕饿鬼之因的第

9. 10条如何理解

问:第46课中堕饿鬼之因有十种,其中第

9. 10种是 "因饥而亡、枯渴而死",为什么因饥饿、枯渴而死会堕饿鬼呢,难道这不是很可怜的遭遇么,为什么还要因这可怜的遭遇又堕更可怜的饿鬼呢?譬如如果一个善人无意中困在大雪封山的深山老林中饥渴而死,那也会堕饿鬼么?

答:个人理解,许多时候是和业力相关的,以恶业为因,在临终的时候,会表现的饥渴,在贪求饮食等的热恼状态下死去, 就比较危险。总之,临终一念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就像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生嗔恨心,生嗔恨心本身也是很可怜的,但以此为因缘,很可能堕入恶趣。(正见C1)

70. 请问法师

  • 问(1):如果发心做事 没做好 让道友烦恼 这样会有过失吗 ?
  • 答(1):一方面要看你的发心,以及你是否已经尽职尽责,如果自己发心清净并且已经尽力了,就不用太担心。 如果自己确实没有尽到责任,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是要努力忏悔。(正见C1)
  • 问(2):以灌顶的道友会因为 我所做的发心不为自私 但结果道友们看很不如法 会有牵连吗?灌顶的师兄会有牵连吗?
  • 答(2):那要看对方的发心、见解、等等,具体分析。 (正见C1)

71. 何时才能生起智慧觉悟心的空性

问:世俗谛中由分别無明習气的业力造出六道,最少在生起次地学習然后在学圓滿次地才能達到胜义谛才能生起智慧觉悟心的空性吗?那時所有的显現都是智慧的本尊吗?
答:证悟胜义谛空性,是我们修行的一个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可以有很多种方法。首先通过修行生起次第,然后修持圆满次第,最终证悟空性,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的方式,有的修行人在修生起次第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证悟空性;有的修行人直接通过修行圆满次第或者其他窍诀法门而证悟空性;而生圆次第通常来说是密宗的修法,此外也有许多显宗修行人以各自的修持可以证悟空性。当修行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会现量见到佛刹、圣尊等各种清净的显现,不同的修行阶段和境界所见也不同。(正见C1)

72. 47课的疑问

  • 问(1):P218页第三段当中法王如意宝的教言中"也可以看见一些道相",请问法师什么是道相?
  • 答(1):某些角度可以理解为修道的验相。 包括讲记当中提到的:【有些人说自己见到了本尊、看见了明点】。(正见C1)
  • 问(2):横死、自杀投生的空游饿鬼为了脱离痛苦,到处找替身,想把痛苦转移到别人身上,找到替身真的就能摆脱7日重新感受一次死亡的痛苦吗?为什么?弟子的理解是,他找到替身,又重新造了恶业,应该更堕落才是,为什么能获得解脱呢?
  • 答(2):在某些特殊因缘情况下,这种替身的现象是存在的(相关众生各自都要具足相应的因缘),在某些情况下,重新造了恶业,但这种恶业本身不一定马上成熟(可以有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因的成熟需要缘,通过对缘进行干预,结果的显现也不同。(正见C1)

73. 前行第46课阿难尊者的公案

  • 问(1):阿难尊者是大阿罗汉,他的罪业怎么还没有清净,他怎么也会要堕饿鬼呢?
  • 答(1):那是圣者之间的相互示现,通过这种方式做缘起,佛陀宣讲了相关正法。 有的地方提到那位面燃饿鬼也是佛菩萨化现。 (正见C1)
  • 问(2):为什么那个饿鬼对阿难尊者说要做广大布施,还要为他供养三宝?
  • 答(2):可以教诫我们,上供下施都是积累福德的方法。 (正见C1)
  • 问(3):汉地有个念诵"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牲",为什么阿难尊者肯定皈依了三宝,还会要堕饿鬼。如果皈依了三宝还要堕地狱饿鬼,那皈依三宝的功德如何理解呢?
  • 答(3):是圣者之间相互示现,阿难尊者本身就是佛菩萨化现的,不可能堕落。 从我们凡夫自己来说,一方面皈依的功德很大,一方面,也要观待自己皈依三宝的信心大小,以及自己的业力情况,有些时候,如果自己皈依的力量不强,恶业严重,暂时还是有可能堕入恶趣(许多公案当中堕落的当事人至少在外表上都皈依过三宝),一方面可以先种下一个不堕落的种子,终究有一天会获得不堕恶趣的境界。【此外,需要向大家补充说明的是,前面讲到"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这一说法有两种解释方法: 在许多经论中,都有听闻佛号不退转的讲法。其实这些说法都有直接的意义(对已入道者)和间接的意义(对未入道者)。大家要清楚这两种解释方法,这才能正确理解佛陀的密意,否则有些钝根者恐怕会产生误解。 以上是《藏传净土法》当中的内容。 (正见C1)
  • 问(4):在这个公案之后,上师在开示怎么样施食时说"若能常诵此咒并供奉饮食,可令无量饿鬼皆得饱足,亦为供养百千俱胝如来。"怎么理解这里的"亦为供养百千俱胝如来"呢?
  • 答(4):《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当中提到:【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欲供养一切三宝,应当具办香华饮食诵此陀罗尼咒,咒所施食及香华等二十一遍供养三宝。此善男子、善女人等,具足成就诸天妙供及无上供,尊重赞叹一切如来刹土三宝。诸佛忆念称扬赞叹,诸天拥护。】 经文提到,也可以用这个咒语对三宝进行供养。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对饿鬼施食本身是饶益众生的行为,利益众生本身就是对十方诸佛殊胜的法供养。(正见C1)
  • 问(5):"以不净食,着沙门净食中,后五百世中,堕饿鬼中。"以前听人说过一个公案,说是武则天的哪个前世,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佛陀来化缘,她当时正在玩沙,她就抓了一把沙放入了佛陀的钵中。不知道这个公案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武则天这个众生,后来她要堕饿鬼来承受这个果报吗?
  • 答(5):个人不太清楚你所说的故事。 自己所知道是公案是,阿育王的前世是一个小孩,在路边玩耍的时候,以清净心欢喜心用沙子供养佛陀 ,来世变成大国王(而有的地方提到阿育王患有皮肤病,某些方面也是因为供养沙子的缘故)。 由此可知,发心非常重要,发心清净就会获得相应的功德。(正见C1)
  • 问(6):地狱、饿鬼的寿量都是非常长的,特别是地狱,相当于人类的多少百亿年,请问这个时间是绝对的人类的几百亿年,还是相对的,就是说它们太痛苦了,实际可能人类的几年,他们在感觉上相当于人类的几百亿年。因为现在有很多技术能知道前世,很多无恶不做的人,死了后很快又投了人身。想想我们学佛之前造了多少堕地狱饿鬼的因啊,其他人也是如此,为什么他们死了以后那么快又投人身了呢?
  • 答(6):许多饿鬼的境界当中经历了无数年,而人间可能才经历了很短的时间,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也有许多饿鬼,确实在人间的几百万年当中,始终在恶趣感受痛苦,多种情况都有。某些人道众生虽然有堕入恶趣的恶业存在,但不一定当下马上成熟,也要观待各种因缘,包括其所具有的善业等等。可以分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正见C1)

74. 前行46讲中的 "轻恶业"是指的哪种恶业呢?

问:前行46讲中讲到"《业报差别经》中讲了饿鬼的十种因,如云:'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这里的"轻恶业"具体指的是哪些恶业,有没有具体的说法或严重程度呢?
答:个人理解,许多时候,轻重是相对的,可以说,相对于许多堕入地狱的恶业来说,堕入饿鬼的恶业是轻恶业,而如果观待某些堕入旁生的恶业而言,也可以说是比较重的。而有时也要观待,恶业是否增长、是否得到对治等等,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个人在此难以进行量化。(正见C1)

75. 加行组学员磕大头的问题

问:加行组的学员因为身体原因,学院已经开许用念诵金刚萨埵心咒代替磕大头了,请问法师在念诵心咒以后还要念诵"自大圣境五台山,文殊加持入心者,祈祷晋美彭措足,证悟意传求加持。"吗 答:这方面关系到学会管理,建议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 (正见C1)

76. 关于接传承

  • 问(1):在接上师传承的时候应该怎样观想?
  • 答(1):【丁一、依止四想: 如《华严经》中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我们自己从无始以来沉沦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就相当于是遭受因三毒、果三苦所折磨的病人。例如,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要想脱离病苦得到安乐,必须依止一位名医,并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所开的药物。同样的,我们必须要依止一位如名医般具足法相的上师,百分之百地依师言教奉行,服用正法妙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业惑苦难的疾病。】 以上是《前行引导文》当中的内容,包括还有闻法方式当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结合进行理解。(正见C1)
  • 问(2):弟子上次表达得不清楚,弟子想问,就是例如我们现在正在听大恩上师传讲《大圆满心性休息》,每次讲完上师都用藏文做个传承,在接这个传承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观想?
  • 答(2):个人理解,听受传承本身也是在听受佛法,也是可以按照闻法方式和依止四想进行观想。(正见C1)

77. 问舍利子回答外道的话 "若阿罗汉有贪爱,即无凡小愚痴人"的意思?

问:正命众中无沙门,释迦众中沙门有的后两句什么意思?
答:个人理解意思是,如果阿罗汉都有贪爱等烦恼过失的话,那世间就不会有凡夫愚痴的人了,如果阿罗汉都有烦恼,那就难以体现其超胜凡愚之处了,凡愚也可以和阿罗汉相提并论了。

78. 关于前行第46课内容

问:透过共修了知佛陀等圣者都遍知,那为什么法王如意宝传法不用我们的语言传法啊?门措上师灌顶为啥要索达吉堪布来翻译?应该是不用翻译才对!请用教证或者公案来回答一下,
答:佛菩萨会根据众生不同的福德因缘以各种方式进行示现。 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在此过程当中,不一定都要完全显现佛陀的所有功德。众生各自的福德因缘等是非常关键的,在佛陀时代,不同业感、根机的众生所见到的佛陀的示现也有不同。佛陀除了示现三十二相之外,也可以在六道当中以各种方式、各种形象、各种身份度化不同的众生,有些时候许多众生都不一定能发觉,但那些示现的形象本身都没有离开佛陀的本体。

79. 有关修十万大头的问题

问:有道友已经将十万大头修圆满了,但还在坚持磕大头,现在正在念修皈依,她将念修皈依和磕大头放在一起,请问这这种情况下,报学修的时候能否将两个(念皈依和磕大头)都报上数?
答:这方面关系到报数管理,建议直接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1. 关于擦擦像的问题

问:法师,在《以佛法利益亡者》中说:"在藏地,为亡人的骨灰念十万遍特殊的咒语后,用骨灰做成擦擦像,亡人从此不会再堕入恶道。"我想知道十万遍特殊的咒语是什么咒?
答:"十万遍特殊的咒语 是什么咒? "个人不是很清楚,记得在不动佛心咒的功德当中提到念诵十万遍咒语可以让亡者远离恶趣(也可能有其他咒语)。做擦擦像有时需要模具,用模具来制作。(正见C1)

2. 关于乘愿再来的问题

问:顶礼法师请问怎么说服道友相信有乘愿再来的菩萨有道友说不存在乘愿再来的菩萨,他们认为凡是投生的众生都是因业力所牵,这种说法不对,怎么说服他们?还有,他们认为业由五蕴产生,这个我也认为不对,但怎么让他们相信他们的看法是错的?感恩~ 答:可以让其学习一下佛经,短小的比如《普门品》。佛经当中有很多教证,成立佛菩萨可以有许多化身示现,如果不承认佛经则另当别论。【我又示现阎浮提中生于四趣,然我久已断诸趣因。】 这是《大涅槃经》当中的内容,提到佛陀可以示现投生,但佛陀本身早就断除了投生的业。 "业由五蕴产生" 这句话某种情况下是成立的,意思是五蕴可以造业。某种角度来说,五蕴本身也是业力所生的。(正见C1)

3. 关于观音菩萨名号与观音心咒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问:顶礼上师!顶礼法师!观音菩萨名号与观音心咒有什么区别呢?
答:都具有殊胜的加持和功德,可以参阅相关经典,分别宣说了名号和咒语的功德,可以参照起来理解。 有的地方提到观世音菩萨加持自己的名号,众生称念可以远离怖畏。而观音心咒也是菩萨智悲力的总集。 总之都有无量的功德,菩萨可以以多种方式利益众生,众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因缘随力进行持诵。(正见C1)

4. 关于《什么是密宗》一课中的几个问题

问:1,法本380页,第三行,"诚如噶托度达所言",这里的"噶托度达"是哪位成就者?在网上也搜索不到他的事迹和介绍,法师能介绍一下吗?

2. 法本384页,第二段的第

4. 5行,上师提到 "讲密法的资格"、"讲菩提心的资格",请法师慈悲开示,这两种资格的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呢?

3. 法本387页,第二段,开头 "不空法师翻译的《大乘密严经》中,......",但是上师的开示视频字幕上,不空法师变成"日照法师",不知道到底应该是哪位法师呢?(法本和字幕不一致)

4. 法本389页的页脚注释,54

《苏悉地经》、《金刚顶经》、《大日经》,并称为汉地唐密三大密续。 有师兄提问,藏密的主要经典是什么? 还有,"续部"该如何定义?是指佛陀宣讲的关于密宗的经典吗?是否也包括一些大成就者的相关论典呢?

5. 法本397页,第三段,倒数第

2. 3行, "如区分有寂、本来清净、任运自成等。"、"从前行到最后四种光明显现之间",法师能解释一下这里的几个概念吗?简要说明就好,如果可以讲解的话。

6. 法本399页,最后一句话, "将烦恼转为菩提也很方便!",这里的"烦恼"是指到最后修密法时的烦恼,弟子想请问这里的烦恼是否特指某一个状态?例如修证到阿赖耶识的状态?

7. 法本399页,最后的那个咒轮是什么意思?是藏文还是梵文,是什么咒?感恩法师,辛苦法师慈悲开示。合十敬礼南无阿弥陀佛

答:1,法本380页,第三行,"诚如噶托度达所言",这里的"噶托度达"是哪位成就者?在网上也搜索不到他的事迹和介绍,法师能介绍一下吗? 个人不是特别清楚,从名称来了解,有可能是噶陀传承的一位大德。 丁一、善知识之总法相:善知识法相中,首先宣说总的法相或者依照外显宗而言: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   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 《华严经》云:"何为善知识?为引导一切有情,故见无有不同;超越世间故与众皆不同;所作所为具义故饶益无量有情。" 丁二、善知识之功德:若问:善知识有何功德?威仪寂静身无过,善巧遣疑语无垢,遍知慧藏意调柔,广闻大悲德无边,大智意行如虚空,事业无量利缘众,仁慈无厌恒精进,众生导师当依止。 善知识以其众多身语意之功德利益有情,智慧密意深广如虚空;以广大的事业令凡与之结缘者均播下解脱之种子;以大悲心恒时如独子之母般观照众生;因圆满通达圣教而应机广转各乘法轮。《经观庄严论》云:"当依调柔极寂静,具德精进通圣教,证悟实相语善巧,慈主离厌善知识。"  丁三、殊胜法相: 在总的法相基础上,具足其他功德之内密宗上师的法相:尤其密宗上师相,戒誓言净具灌顶,精通如海续窍诀,念修事业皆自如,见修行果获证相,以慈善巧之方便,令所化众成熟解,传承加持云不散,当依如是成就者,具有功德之上师。 大阿阇黎布玛莫札于其所著的《幻化网如镜疏》中云:"上师即圆满获得内外坛城之灌顶,戒律誓言清净,精通续部各自之义,念修仪轨(息增怀诛)诸事业等义皆运用自如,因证悟见解而不愚昧,已获修行之体验,各种行为与实证相联,以大悲心引导所化众生,具足此八种法相。"我的上师(大持明革玛燃匝尊者)说:"在此八种法相基础上,尚需具足无垢传承与加持之缭绕云雾,共九种法相。"】 以上是《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的内容,分别宣说了大乘显宗善知识的法相,以及密宗当中善知识的法相。 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了知,教材当中上师仁波切是示现谦虚,事实上完全具足一切法相。

3. 法本387页,第二段,开头 "不空法师翻译的《大乘密严经》中,......",但是上师的开示视频字幕上,不空法师变成"日照法师",不知道到底应该是哪位法师呢?(法本和字幕不一致)

法本视频事宜建议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 有师兄提问,藏密的主要经典是什么? 藏传佛教密宗当中有许多经典,不同传承、派别当中弘扬的方式也可能有所差异。如果你所说的经典指的是佛陀直接宣说的续部,那么宁玛派当中,玛哈约嘎当中有十八大续部(包括《幻化网秘密藏续)等,阿努约嘎当中有《集密意续》等等,阿底约嘎当中有《普作续》等等许多大圆满续部。 还有,"续部"该如何定义? 通常来说,续部指的是佛陀直接宣说的经典, 《苏悉地经》、《金刚顶经》、《大日经》都是续部,在汉地的翻译传统当中翻译为经。 这些关系到大圆满正行的修法,建议如果以后有机会学习密法可以详细了解。

6. 法本399页,最后一句话, "将烦恼转为菩提也很方便!",这里的"烦恼"是指到最后修密法时的烦恼,弟子想请问这里的烦恼是否特指某一个状态?例如修证到阿赖耶识的状态?

个人具体不是特别清楚,如果能够认识烦恼的本性,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将烦恼转为道用。

7. 法本399页,最后的那个咒轮是什么意思?是藏文还是梵文,是什么咒?

是梵文。是文殊菩萨的一种咒语,嗡阿波ra吽克杂ra。(正见C1)

1. 关于三世一切善根 ,需要具足四种善妙

问:顶礼法师,

1. 方便善妙和行为善妙怎么理解怎么解释可以让初学者明白呢

2. , "智慧"和"方便"该如何定义?有师兄说方便就是智慧。

答:

1. 个人理解,方便善妙包括智慧和方便,智慧包括空性的智慧,方便包括大悲心、菩提心等等(包括前行发心等等)。行为善妙,许多时候可以侧重正行的行为。

2. 智慧包括通达世俗谛的智慧与通达胜义谛的智慧,方便可以理解为巧妙的施设、方法。

广义来说,智慧也是一种善巧方便,而有的场合智慧和方便是分开安立的,比如《维摩诘经》提到:【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智慧之外有许多行持都可以成为方便。(正见C1)

1. 《二规》第10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今天共修第10课时,对颂词"颠倒饶益损害者,虽名为人实为鬼",我认为是上师讲解的,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有师兄说这是一种比喻。不可能把人说成是鬼,人道和鬼道不一样的。我觉得不是比喻,但不知道怎么解释了,请法师指教,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是一种比喻。 (正见C1)
问:颂词说得明白:一个是名义,一个是实质。个人理解不是比喻,是严肃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就好像活鱼进油锅,你说对于这条鱼来说,是在畜生道还是地狱道?
答:通常来说,即使一个人很坏,他还是人,还是属于人道,并不意味着已经属于饿鬼道, 如果一个人前面很好,后面很坏,后面又变好了,也不意味这个人,前面是人,中间变成鬼,后面又从鬼变成人。 所以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比喻,"实则为鬼"是形容这个人非常低劣。 就像有些世间人对某些恶劣的人,有时也呵斥为"这个人真是个畜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变成了畜生,这个人还是人。(正见C1)

2. 三宝具足五种功德是指哪五种(《二规》第11课)

问:顶礼法师,请问二规11课,183页,三宝具足五种功德指的是哪五种?
答:抱歉 ,目前我也不太清楚。(正见C1)

3. (《二规》第10课)

问:颂词:何人不辨利与害,亦无相应回报心,故除一切圣者外,谁愿于他做害利。 讲记中说:"有些人根本不辨谁在帮他、谁在害他,亲怨利害一点也不分明,而且从来没有报答恩德的念头。这并不是他的境界高,亲怨完全平等,就像大圆满到了一定境界时,如盗贼入空屋一样无利无害,而是他的人格太差了,如同石头一样,对别人的赞叹、诽谤没有感觉。这种人不具备人的法相,除了圣者会怜悯他以外,有谁愿意于他做害利之事呢?" ...... 二规前面也有几段颂词说到这个问题,就是说一个人假如对于利益与作害都没有什么反应,没有反应不是因为修行境界高,那就说明这个人的人格太差。 有学员问:### 1.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如果用佛教用语的话,这种心态的本体与安忍的本体有何不同)2 .为什么说人格差?### 3. 这种心态的危害在哪里?4 .安忍境界与此的分别是什么?5."麻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治?
答:1,个人理解,安忍是有智慧的表现,智慧能够明辨是非,同时能够杜绝嗔恨心,能够对治非理作意。而这里提到的负面的状态是一种愚痴,没有智慧明辨是非,这不算是真正的安忍。 植物人也很麻木,也不会生气,但不等于植物人会修安忍。

2. 个人理解,基本的智慧、是非观念是人格的一部分。

3. 有些时候很难产生足够的断恶行善的积极心念,缺乏能动性。

4. 参阅第一条。 5,有时是因为愚痴,需要提高智慧。(正见C1)

4. 《二规》第11课 P184 结生的关系、离戏部分是指?

问:《二规》第11课P184两个问题:

  1. "集谛,指这些痛苦的来源是业和烦恼,众生以善恶业而流转轮回,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与业形成结生的关系"中的"结生的关系"应如何理解?

  2. "灭谛,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通过五道遣除相续中所有垢染的离戏部分,二是真如法界的清净部分。"中的"离戏部分"应如何理解?
    答:1,结生 有时指的是凡夫在轮回当中投生。 此处"结生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痛苦与业、烦恼具有关系,业烦恼可以产生痛苦,让痛苦生出来。

2. 离戏指的是远离戏论,戏论包括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离戏就是超越一切概念。(正见C1)

5. 关于布施

问:布施能够感得财富圆满,为什么有的人今生富有,但却吝啬,不是说,阿赖耶识中的习气会不断的流转吗?那么他今生感得前世布施的果报,为什么今生却又吝啬,他往昔布施的习气为什么没有延续到今生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个人理解,业会增长广大,可能某个人,虽然长期吝啬,有这样的习气,但是偶尔造下一个善业,善业成熟之后就可以感受乐果,比如感得布施的果报等等。而其他吝啬等等所造的恶业,也可以在其他的情况下成熟。(正见C1)

6. 如何从道理上证明布施是财富之因

问:如何从道理上证明布施是财富之因请法师开示 答:这方面主要依靠教证,依靠佛陀所宣说的因果的道理。 在承认佛陀是量士夫的基础上,认可佛陀所说的道理。(正见C1)

1. 关于立誓等问题

问:

1. 《佛子行》的作者无著菩萨与 "在十二年中闭关修行,因对母狗产生强烈悲心,现见弥勒菩萨"公案中的无著菩萨是同一位菩萨吗?

2. 《佛子行》第1课中的科判 "立誓"应如何理解?

3. 长寿持明果位是指?

4. 根本上师是指?

答:1,不是。 2,发愿、立下誓愿。

3. 【  长寿持明:究竟胜法位后,因获得金刚身而无有生死,心得见地。《道次第论》云:"究竟趋入现见义,修行资粮之成就,身界生处有漏尽,成金刚身寿持明,现见法义定涅槃,不舍身体至佛地,远离诸畏神变圆。"也就是说,获得长寿持明者的身体住于胜法位,《密藏续》云:"虽持人与天,梵天清净身,然住殊胜地。"彼之化身与功德皆等同于一地菩萨。】

4. 根本上师这个词语有多种定义,比较严格的定义是直接让自己证悟心性的上师(通常来说此种根本上师只有一位,许多时候也不一定是主观认定的,而是通过事实建立的),如果自己还没有证悟空性就还谈不上;另一种定义是给自己传授密法的上师(从这个角度来说,金刚上师就是根本上师);还有一种定义是自己最有信心、缘分的上师。

许多情况下,一位修行人可以有多位根本上师。(正见C1)

2. 立誓句的字面意思

问:请问法师立誓句的字面意思?
答:(表达)立下誓愿、发愿(的句子)。(正见C1)

1. 念《地藏普萨本愿经》与念地藏长咒的功德是否有不同之处

问:顶礼法师!有学员问到:"念《地藏普萨本愿经》与念地藏长咒的功德有不同之处吗?"末学不懂,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
答:个人理解,从显现的角度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缘起。 念诵经典有念诵经典的功德,在经典当中有说明;念诵咒语有念诵咒语的功德,长咒的功德在《地藏十轮经》当中有宣讲。(正见C1)

2. 灵魂与心识(第7课《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

问:顶礼法师,请问灵魂与心识是一个概念吗?感恩!
答:要看对"灵魂"这个词如何定义了。 在某些场合,灵魂是心识的一种统称。心识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正见C1)
问:灵魂这个词还有多种定义吗?
答:当然有可能,因为其他宗教、外道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模式。(正见C1)

3. 关于麦当劳等共业的问题(第10课《有十种事情不能做》) 问:自从学习了

《离幸福很近》第10课:有十种事情不能做 以后,道友们问了很多关于业因果的问题,末学一般会建议他们充分利用智悲佛网上的搜索功能(引用网址失效)在上师三大宝库中,尤其是藏传净土法中寻找答案。 但是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比较棘手,是关于麦当劳共业的问题,很多道友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犯了杀生的共业,弟子查了他们发来的链接,这个问题确实来源于上师在前行广释第六十课的讲记 弟子想请问法师两个问题,

1. 孩子们与杀业的连结关键是不是杀业四个支分中的了知对境和生起意乐这两种支分(这么多的连锁店共同发愿: "我们做的炸鸡是最优秀的。(肯德基)""我就喜欢。(麦当劳)"如此,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你在那里只要吃一次,就和全世界所有连锁店的杀业连在一起了。)如果孩子对连锁店的恶愿一无所知,去麦当劳纯粹是因为有汉堡,薯条,可乐和赠送的玩具,那么,是不是不算犯了杀生的共业?

2. 前行引导文原文中 "这些杀生的罪业也将一并落到它们主人的身上",

并不因为他们之间的物权关系,而是因为主人具有与它们一样共同的意乐,所以华智仁波切才会说拥有一百头以上羊只的主人必将堕一次地狱,可以这样理解吗? 毕竟,如果说这些主人因为宰杀马牛羊而堕入地狱的话,那绝对不止一次啊,《念处经》云,杀害一个众生,要在地狱住一个中劫,这样计算的话,至少堕地狱一百次。 如上两个疑问,恳请法师开示。 答:

1. 个人理解,如果是普通人,根据发心动机的不同,如果有沾染的话,沾染业的程度轻重也可以有不同的差别。

2. 个人理解,观待主人的发心,可能有不同的轻重之别。 "一并落到"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哪怕只是落到一部分,也算是一种"落到"。

比如说,有十个苹果,你对每个苹果都咬一口,可以说十个苹果都被你吃过了。 当然,如果有严重的随喜恶业的发心,也可能获得圆满的业。(正见C1)

3. 证明来世存在的经论有哪些(第7课《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

问:来世生命存在的承许对信仰有着非常基础的地位,是承认上师诸佛加持力等的前提,是把对佛教的信仰从教人为善的道德说教变成真正信仰的一个关键点,那佛教经论,特别是因明推理论证性较强的论典有哪些?这些论典中的哪些章节有集中论述?(如《释量论》、《量理宝藏论》、《俱舍论》、《阿毗达磨》、《华严经》、《法华经》中的那些章节有论述,经论太多初学者一时也找不到看哪。) 面对高级知识分子初学者来说,圣言量不好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因没有亲见也不好接受,修证的直接体验也没有,上师讲用因明推理对他们很重要,因此请法师开示一些相关的经论。
答:可以学习《释量论》、《量理宝藏论》。 建议最好完整学习,因为有些推理需要一定的基础才比较容易通达。(正见C1)

4. 关于杀生(第10课《有十种事情不能做》)

问:最近我们学到第十课十善业,有道友问,家里养了多肉植物,一段时间上面就会长出很小的虫子,很多,如果扔了这个植物,孩子会不同意,于是我们班的师兄为了不让她孩子除虫而犯下杀生罪业,就自己去喷药水杀虫,但学了杀生过患后,又很自责,而这个植物以后可能还会长虫,扔了孩子不同意,不扔又要杀生,内心极为纠结,请教法师该如何应对,感恩 答:不管怎么样,如果有杀生,就要多忏悔。(正见C1)

5. 双运如来果位

问:什么是双运如来果位 答:佛果。佛果是色身、法身双运的。意思是 同时具足色身与法身。(正见C1)

6. 念修金刚萨埵问题(第11课《略说忏罪》)

问:顶礼法师:念颂金刚萨埵心咒四十万遍,每天都要按仪轨,还是只有第一次念仪轨如果四十万遍需要50天左右念完,每天分上午念和下午念,每次念之前都要念皈依,发心等,再念心咒,每次念完一定数量的心咒,都要念回向,吉祥偈吗?还是念完四十万遍以后再念回向?请法师开示!
答:如果有条件,每一座都要尽量念仪轨,都要尽量具足三殊胜。(正见C1)

7. 怀孕的胚胎经医院证实已停止发育,这样的流产手术是否承担堕胎的因果?(第10课《有十种事情不能做》)

问:阿弥陀佛!顶礼上师三宝!请教法师一个问题。我带的16届小组中有个学员的妻子怀孕70多天了,但经医院多次检查,说胚胎已经停止发育,必要做流产手术。他问我,是否要承担堕胎的因果。我个人认为如果确实证实胚胎停止发育了,那么这种流产是迫不得已的。应该不具足杀生的四种支分,同时应该为这个夭折的小生命念经超度。不知理解是否有误,请师父开示。
答:这方面我也无法下结论。从推理上说,如果神识已经离开(死亡),已经不是生命,那就不算杀生。假设神识还没有离开,那很可能属于堕胎。(正见C1) 8."定业不可转"与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问:既然说"定业不可转",那如何理解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
答:个人理解,某些情况下,定业可以理解为力量强大的业。 某种角度来说,只要有一分对治,就能够转一分,区别在于对治力是否足够强大到完全能扭转,要看具体的因缘。 比如 山上滚下一块大石头, 力量很大,比喻是一种定业,如果你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石头摧毁。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阻止石头滚下来,但不代表你一定作用都不能施加,比如你可以从侧面推石头,让它朝没人的地方滚去,避免带来危害,这样一来,虽然石头滚下来这一点你没有避免,但你避免了伤害,也是在某种程度上转了定业,但从你没法避免石头滚下来这一点来说,可以说是不可逆转。是相对的。 "定业不可转"可以理解为,如果无法具足足够的因缘,定业就很难从根本上完全扭转。(正见C1)

9. 为什么说第五尊佛还未出世

问:顶礼法师!我们说贤劫有千佛,同时莲花生大士是邬金第二佛,还有大德们有些也是佛菩萨的化现,这样应该是已经有很多佛在了,但为什么又说第五尊佛还未出世呢?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
答:贤劫千佛的意思是说,显现八相成道教主身份的唯有这些。 但除此之外,可以有其他方式示现的佛陀,诸佛可以以各种形象度化众生。贤劫第五尊佛指的是在大众面前示现八相成道教主身份的第五尊佛 弥勒佛。(正见C1)

10.如何理解 "贪欲从某个角度来讲,本性是清净的"

问:弟子在智诚堪布的辅导中看到"贪欲从某个角度来讲,本性是清净的,但是从现象的角度来讲,贪欲的本质是一种污浊、无明的状态",对于"贪欲从某个角度来讲,本性是清净的"弟子不理解,恳请法师慈悲解惑!感恩法师!
答:打个比如,一个胆病患者将一个本来是白色的海螺看成了黄色,那么他所看到的黄色可以说是世俗谛,而白海螺可以说是胜义谛。并不是说在白海螺之外还有一个黄海螺存在,也不是说离开了他所见到的黄海螺能够单独追寻一个白海螺。当他通过医疗治愈了疾病,他会逐渐看到白色的海螺,就像他说他逐渐体悟到 胜义谛,也可以说是还原了真相。之前他所患的胆病可以对应无明。 "贪欲本来是智慧",就像说"黄海螺本来是白海螺"。 详细内容有机会学习《大幻化网》的时候可以了解。(正见C1)

11.恐龙时代有没有六道

问:恐龙时代,只有龙没有人。那个时候没有六道吗?
答: 1,"恐龙时代,只有龙没有人 "请问这个前提是如何成立的?

2. 即使在某个区域范围当中没有人,也不代表其他时空区域没有人。(正见 C1)

12.僧衣是否三宝所依

问:请问法师,僧衣算是三宝所依吗?
答:个人理解是算的。(正见C1)

13.《华严经》与《入中论》中关于十不善业的问题(第10课《有十种事情不能做》)

问:《离幸福很近》第178页,《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第187页,《入中论自释》当中也讲:上品嗔恨堕入地狱,中品嗔恨堕入饿鬼,下品嗔恨堕入旁生。 中者和中品的结论是否矛盾?
答:无矛盾。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个人理解,可能是因为某些饿鬼的痛苦相对某些旁生来说反而轻微一些, 因为饿鬼有许多情况, 有些具有福报的饿鬼、鬼王相对痛苦没有那么大, 相对某些特别痛苦的旁生来说稍微舒服一些。(正见C1)

14.居士与 "优婆塞、优婆夷"的区别

可以有很多类别,只皈依三宝,没有受五戒,也可以称为居士。 而优婆塞、优婆夷通常来说指的是受过居士戒的居士。(正见C1)

15.如何圆融理解 "佛法不可能以自力来通达"与初佛普贤王如来在第一刹那认识心的本性(第13课《怎么样学佛》)

问:《离幸福很近》第13课中说到"佛法不可能以自力来通达,自古以来的佛教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以自力证悟。",而初佛普贤王如来在第一刹那认识心的本性,当下成佛。请问该如何圆融?

16.关于 "八万四千法门"的疑问

问:请问"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八万四千中烦恼提出的,还是针对不同的众生根器提出的,还是其他的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这些角度都可以成立,可以有多种角度。(正见C1)

17.为什么用沉香木的香气比喻睱满难得

问:在讲暇满难得时,常用沉香木的香气来作比喻,弟子不理解,请法师开示!
答:个人分别念理解,有可能是说沉香木稀有难得非常珍贵。(正见C1)

问:"作为现在唯一行善、修习空性的那些人来说,依靠采取现行对治力,可以将后世转生恶趣的业力、随眠习气在今世成熟而感受痛苦。"中的"随眠习气"是什么意思?
答:严格来讲应该是第一地以上的圣者。在某些情况下,对具有真实无伪菩提心的资粮道菩萨也可以相应做某种解释。(正见C1)
答:阿底峡尊者本人是一种圣者示现。就我们普通人而言,许多戒律当中对不同的标准都有想对应的忏悔的方法,有时也明确宣说了忏悔的时间,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做的,就可以说忏净了罪业。(正见C1)
答:法性力指的是法尔如是的缘起规律,例如火是热的。"心之粗性名寻,心之细性名伺",一禅境界当中还存在这二者,二禅境界当中还存在喜支、乐支这两者,三禅的境界当中还存在呼吸。(正见C1)

2. 文中提到的 "他人恭敬"和"众人信赖"有何不同之处?对于"离间语"和"绮语"二者,只断除其中一种的,分别会感得如何的果报?

答:个人理解供参考

  1. "众人赞颂"和"备受赞叹"大致是相似的,不能排除不同的善业感得相同或相似善果的可能性,如果从字面上看,后者或许可以更广一些,有可能包括人类之外的众生的赞叹。
  2. "他人恭敬"和"众人信赖"的不同,就要区分,恭敬和信赖这两者,从这两个词语的角度分析还是有所区别的,信赖有依靠的意思在里面,恭敬有尊重的含义。 至于只断除其中一种会感得何种果报,需要依靠佛陀的教证来观察,特别是许多时候要看具体情况,看其中一者断除或者存在的程度,以及其个人相续的善恶因缘情况,需要结合具体时间地点不同对象进行抉择。(正见C1)
    答:个人理解,法身往生的密相指的是火化的时候头盖骨上出现种子字。其余二者讲记当中提到:"报身的密相:出现五种金刚舍利或其中之一,并出现本尊身相、标帜等。化身的密相:出现许多细微的舍利子,整个头盖骨或心脏完好无损,或身体里的部分骨头或肉不会烧坏,并出现本尊的标帜等。"(正见C1) "三禅天及以下仅是一个中千世界对吗 答:以须弥山为中心,一日月所照的四大洲等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正见C1)
    答:如果有因缘修持这样的法门,就证明其具有深厚的善根,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可以战胜罪业的负面影响。就像罪恶深重的人临终十念往生一样。(正见C1)

18. 关于亡者信财的问题(前行139课)

公案:接受信财亡财过多的僧人转世为蛇,曾经的施主变为蛇身上啃食它的小青蛙。 问:若在亡人中阴身时,将不信佛的亡人的财物上供下施,为其做功德回向给他。亡人是否会因贪执财物、违背其意愿而下堕?
答:从往生法本身的功德来说,是可以超越业力而往生的,从我们个人因缘福报的角度,如果有特殊的业力没有忏悔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念,障碍我们如法的修持往生法。所以忏悔是很有必要的。(正见C1)
问:根本上师是化身形象而两位尊者是报身形象,怎么理解? 以下是广释的原文 头顶上端坐的根本上师,其形象为无量光佛。无量光佛的身体是红色,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鲜艳的红宝石山一般,一面二臂,双手以等印托着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钵盂,具足殊胜化身梵净行的装束:身着三法衣,以头上顶髻、双足轮宝等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好为庄严,放射出无量光芒。 在阿弥陀佛的右边,是诸佛大悲自相的圣者观音菩萨,身色洁白,一面四臂,第一双手合掌在胸前,右下手持着水晶念珠,左下手执着白莲花柄端,花瓣在耳边绽放。左边是诸佛力量的主尊密主金刚手,他的身色湛蓝,双手以交叉姿势执持铃杵。他们二位尊者,都是以报身十三种服饰庄严着。 原文是这样的:"同时要把其中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修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 上师仁波切在讲记中经常也提到《前行备忘录》,然后就查阅到观察修和安住修。原文如下:"。。。反反复复考虑,不管是投生到热地狱还是寒地狱,有没有修行正法的机会,这是观察修。当这样观察修之后会感到疲惫,全无思索,不回想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持续现在的妄念,在不加改造中安住修。当又准备起心动念时,再进行观察,不想起念时,再安住下来,这就是观察和安住轮番交替而修。" 问:修往生法需先念诵《远唤上师》,这里的《远唤上师》应该不是法王如意宝作的《远唤上师悉地藏流》吧?因为这里是华智仁波切提到的《远唤上师》,那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哪里有下载呢?
答:2,3,可能会牵涉到密宗内容,个人暂时没有办法解释。(正见C1)

36. 关于往生时刻的问题(前行140课)

问:组里道友对风脉明点旺盛时难往生不理解,我说隐没次第是最佳时刻,但说服不了他,我该如何向他讲清楚?

39. 关于道次第的疑惑

记得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曾将从人身难得到往生法之间的道次第,秘密传授予仲敦巴。仲敦巴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对其他弟子传授mi咒,而对我传这个道次第呢?"尊者回答:"除你之外,我没有找到可以托付这个法的人了。"以此缘起,仲敦巴成为继承阿底峡尊者之后的法主,弘法利生事业极为广大。 还有,噶当派普穹瓦尊者曾问金厄瓦尊者:"一种是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一种是道次第在心中生起,您会选择哪一个?"金厄瓦尊者答道:"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甚至仅仅是产生'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过去我们曾无数次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然而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则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选自(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宣讲 问:'道次第'具体是那些?
答:字面解释是菩提道的修行次第。道包括甚深与广大,菩提心与六度万行,次第有时是依靠五道安立的,有的是依靠六度安立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可以说是宁玛派的道次第。(正见C1)
答:"若诸菩萨于大乘中发趣修行。日初分时有所犯戒。于日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中分有所犯戒。于日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后分有所犯戒。于夜初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夜初分有所犯戒。于夜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夜中分有所犯戒。于夜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夜后分有所犯戒。于日初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遮戒。设有所犯不应失念妄生忧悔自恼其心。" 《大宝积经 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诸恶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我又有些疑虑了。请问法师,该如何抉择呢? 问:风病胆病涎病等分病,以及临终时气息分解具体如何理解?
答:风病胆病涎病这些是对疾病的一种分类解释方法,等分病指的是上述三者都同时存在的病症情况。气息分解大致可以理解为临终时身心脱离等的某种过程。(正见C1)

1. 上师瑜伽仪轨

问:顶礼法师!现在我们学到了内加行的莲师上师瑜伽,请问是否有莲师上师瑜伽的修法仪轨。有视频的更好了,感恩法师指导!
答:《前行引导文》当中就有,《开显解脱道》仪轨也可以。(正见C1)

2. 行苦问题 -《加行教材49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上师在宣讲行苦时是这么解释的:"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请法师开示"变动迁流"的意思,感恩 答:就是变化、无常的意思。 【词汇变动释义biàndòng①变化(多指社会现象):人事~ㄧ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②改变:任务~了ㄧ根据市场需要,~蔬菜种植计划。】 【词汇迁流释义qiānliú### 1. 。。。2 .变化,演变。### 3. 谓时间迁移流动。。。。】
以上是《辞海》当中的部分内容(正见C1)

3. 《加行教材2课》

问:

1.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2个问题还请法师开示:光明大圆满的灌顶是灌顶当中最高的吗?具有三恩德的上师是否很少?还是说灌顶的上师只灌顶不传法?还请法师为愚笨的弟子开示

2. 感恩法师,耐心解答,还有一个问题,《前行》第二课当中提到全知无垢光尊者和智悲光尊者,在法师辅导时,说的是遍知尊者,遍知和全知有什么区别?还请法师开示。

答:

1. 1)大圆满是佛法之巅。

2)要看是什么修行人,有的修行人依止过的上师数量比较多,有些修行人依止过的上师数量比较少。 3)传授灌顶本身就是一种传法。

2. 是一个意思。普遍和完全意思是差不多的(正见 C1)

4. 吃素问题 -《加行教材49课》

问:

1. 末学现在吃素,但是喝牛奶吃鸡蛋,牛奶、鸡蛋背后也有罪恶之因,大米、麦子种植过程中也有罪恶之因,我们如何取舍?是不是可以不吃的就尽量不吃?非吃不可的才可以吃?请师父开示。

2. 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痛苦,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快乐。以苦变乐属于行苦吗?

答:

1. 如果是严格的素食者,鸡蛋和牛奶都不应该吃。不过,一般来讲,有些鸡蛋不是受精卵,无法形成真正的生命,所以有些素食者也吃鸡蛋。

总之,吃鸡蛋和牛奶间接会对母鸡和奶牛带来痛苦,不过和吃肉比起来,吃蛋、奶的后果不算很严重,比较容易忏悔清净。】 以上是上师仁波切的开示。(上海交通大学问答『2012年10月24日下午』)

2. 也可以对应行苦。(正见 C1)

5. 索达吉上师心咒传承

问:顶礼法师!弟子之前不记得在智悲佛网什么地方看到有索达吉上师的心咒传承了,现在找不到了,请问法师在哪里可以找到上师的各种心咒传承?感恩法师!
答:可以咨询智悲佛网[email protected](正见C1)

6. 《加行教材50课》 问:弟子不知道什么是三有业风,感恩法师

答:三有指的就是三界,也就是轮回。业风指的是业的力量,就像风可以吹动物品一样,业风也可以驱使众生发生各种事情。轮回当中业力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正见C1)

7. 喜无量心随喜问题 -《加行教材98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有关喜无量心中,"随喜"按佛学大词典解释:1)见人做善事或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2)随着他人之欢喜而欢喜。其中的第2点,如果他人饱餐了一顿(包括肉食)后而心生愉悦,我们是否可以随着他的愉悦之心而欢喜呢?(不是随喜他吃肉)或者别人造了恶业(比如杀生,可能见到或者没有见到)之后而生一种愉悦之心,而随着他的愉悦之心而欢喜是正确的随喜心吗?(不是随喜他的行为,只是随喜他的欢乐,同时也对这种行为产生悲心),这样的随喜会叫随喜造恶吗?和见作随喜的差别在哪里呢?感恩法师!
答:可以只随喜快乐的果,因为快乐的果必定有善法作为因(比如前世的某些善业等等),而激活这些善业的缘也许有过失的成分,这些过失我们不随喜,我们只随喜善因和乐果。(正见C1)

8. 闻法方式的问题

问:顶礼法师,在闻法方式第2课(2015届是第四课)里的"五佛身"与"五身佛"是一个意思吗 答:"五身佛"这个词语我没有印象,可否提供出处?(正见C1)

9. 念诵莲师心咒的要求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关于以下的通告:2013年第2届预科加行班1月4日 1月10日学会进度。。。修持内加行的进度:

1. 2015年12月1日开始,每天完成700遍莲师心咒,145天内(2016年4月23日之前)完成10万莲师心咒的念修。请问每念108遍心咒是否需要念一遍祈祷文?感恩法师!

10. 五圆满和西藏佛教史问题

问:在《前行实修法》的法师辅导里,法师讲到五圆满的环境圆满时说到:"赤松德赞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赤热巴巾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但《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的记载是:"囤弥桑布扎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噶尔东赞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 不知此处的不一致是西藏佛教史上确有记载,还是辅导法师的口误?
答:抱歉,我不太清楚你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这些并没有矛盾啊。佛菩萨可以有无量化身,一位佛菩萨可以同时化现无数个形象度化众生。(正见C1)

11. 观修是否可以闭眼

问:顶礼法师!

1. 在讲到修法时,对观修时是否可以闭眼时意见不统一。我认为观修气脉明点一类的都不可以闭眼;法义观修虽不绝对禁止闭眼,但还是开眼观修比较好,以免养成闭眼习惯。

2. 结三股金刚印时,小指是否一定要伸指?以上问题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1,原则上都可以。因为睁开眼睛对于某些密法修持比较容易相应,所以通常是建议睁开。

2. 不一定。(正见 C1)

12. 学习加行课程做了微信号

问:我们做了微信号,希望得到法师和道友的建议 搜索微信号:isx2014 其中有 预科系加行专业教材: ·《前行广释》索达吉堪布(2014版教材)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华智仁波切 ·《前行实修法》(大圆满心性休息三处三善引导文) 加行法本: ·《前行备忘录》堪布阿琼仁波切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无垢光尊者 法师辅导: ·《大圆满前行》2014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 ·《大圆满前行》2011年法师辅导 ·《前行实修法》法师辅导 ·预科系加行课程菩提研讨班法义辅导 实修引导: ·顶礼(《上师瑜伽与顶礼合修》引导视频) ·观修(《前行实修法》引导视频) 等 念诵仪轨 ·喇荣课前课后念诵仪轨 ·其它常用念诵及修法仪轨 答:请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13. 杀生过患问题 -《加行教材50课》

问:讲记中说:比如一个人在喝茶时,并没有杀虫的意乐,也没有杀虫的行为,最终没有亲自去断绝虫的命根,那么按照佛经的观点,他就不会有杀生的罪业。那么同理吃三净肉也是这样。按【楞严经】: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生同罪。这样看两种说法是不是显现上有点矛盾,请法师慈悲开示!陕圆生合十顶礼 答:没有矛盾。"是故食肉与杀生同罪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某种情况下,同样有罪,但同样有罪,各自罪的大小可以有轻重。有### 0.0001也是有,有10000也是有。(正见 C1)

14. 大吉祥嘿噜嘎问题

问:顶礼法师!法王皈依境里有大吉祥嘿噜嘎,能否介绍一下他的来历。还有大殊胜嘿噜嘎和大吉祥嘿噜嘎是同一位本尊吗?
答:有些时候指的是八大法行修法当中的主尊 黑日嘎。有些内容以后有机会学习密法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15. 清净食物问题 -《加行教材50课》

问:请法师开示"清净食物"所指的是一些什么食物种类,感恩 答:来源相对清净。不是通过自己故意杀生等等恶业的方式获得。(正见C1)

16. 《加行教材11课》

问:

1. 法本中提到 "《现观庄严论》最后一品所讲的佛陀事业,也是通过传法,令一部分人获得道的所依,一部分人获得道,一部分通过道而成就果,佛的三种事业都与讲经说法有关。"请问法师文中的"道的所依"、"道"和"果"具体指什么?

2. 五无间罪有没有大小乘之分?通过显宗的忏悔方法,能否清净五无间罪?为什么净土宗说犯谤法罪和五无间罪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感恩圆爽合十 答:1,在《现观庄严论释》当中有解释。道的所依就是暇满人身;道指的是修道阶段;果指的是证得果位的阶段。

2.

  • (1)通常来说定义是一样的
  • (2)可以。3)《无量寿经》提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佛经原话。当然这方面不同大德有不同的解释。(正见C1)

17. 度母灌顶问题

问:弟子有一个问题恭请法师开示:有师兄在2016年元月2日的香港度母法会接受了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度母灌顶,但是她之前并没有在具德善知面前受过任何一条居士戒,这种状态下对已经的度母灌顶有什么影响吗?或者是现在需要去受居士戒吗?
答:通常来说,不会影响获得密乘戒,除非传法善知识有特殊的要求。(当然有条件再去得受居士戒是很好的)(正见C1)

18. 《加行教材106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

弟子与师兄们在小组共修时,在学习到加行第106课时,对于两道课后思考题有不同的看法,请问法师我们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如下: 问题一:405题:阿底峡尊者对传法者有哪些严格要求?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共同学修佛法时,严格来讲,传法者必须是登地菩萨,或者要有一定的境界。原因:一、《现观庄严论》讲传法者的法相时,也说真正能转法轮的是佛陀。假如没有佛的境界,一地菩萨以上,也可以断除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将自相续中的正法之轮,转入他相续中。而凡夫人传法,只能给别人种下善根,相似性地压服他们的烦恼,但不可能彻底根除。因此,传法者最好是一地菩萨以上。二、以前的藏地,不少人以传法为借口搞世间法,这样一来,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尽除私心,就算表面上成办利他之事,也只是影像罢了,不能真正利益众生。故为了制止这种恶行,这里特意提高了对传法者的要求。这说明什么问题:引用阿底峡尊者的回答弟子"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方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具足神通时,方可摄受眷属。自私自利之心断尽时,方可行饶益他众之事。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因此,应该按照尊者说的:"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精进闻思修行为重。想请教法师,这两问这样回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的话,正确答案是什么。406题:修行与传法哪个更重要?对于不同的人,有哪些不同标准?
答:第一种答案认为修行重要。第二种答案认为修行和传法都很重要。第三种答案认为需要看这个修行人是在什么状态下,对于初学者来说修行重要,对于中等者也是修行重要,对于上等者得地菩萨是传法重要。以上三种答案,哪一种正确。请教法师,感恩,阿弥陀佛。
答:原则上课后思考题此处是不直接解答的,此处也不提供思考题的标准答案。建议结合讲记仔细思考,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再提出来,可以提出自己的具体疑惑,然后我们可以探讨,如果是要求直接提供答案、或者直接给与对不对的判定,通常此处不直接回应。(正见C1)

19. 五道十地基道果问题 -《加行教材73课》

问:弟子有两个问题,请法师慈悲解答。### 1. 五道十地是什么意思?2 .密宗的基道果是指什么?
答:1,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十地:一地到十地。

2. 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正见 C1)

20. 现分二身问题 -《加行教材

71. 72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末学有以下疑问,请法师慈悲开示:

1. 《前行》72课引用《亲友书》教证: "有者所造诸罪业,纵未即时如刀砍,然死降临头上时,罪业之果必现前。"为何说罪业之果在死亡降临时必定现前,而不是因缘会聚时现前呢?因为有可能今生现前,或者下一世、后世才成熟

2. 《前行》71课引用《佛遗教经》: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丧人善事是否指让善事变成坏事?

3. 《前行》72课引用《正法念处经》: "若知业果者,常见微细义,彼恶所不染,如空泥不污。"其中的"彼恶所不染"是否就是指造了7种对菩萨开许的身语恶业呢?不包括造意恶业吧。

4. 大学课程系列,《无私带来的喜乐》中《 "如来藏"思想》一课提到(P40):"而在现分上,也就是如来藏的光明分",《心性休息》中提到则提到"彼之现分即二身"。如来藏的现分既是自性光明,又是殊胜色身显现的来源吧?现分即二身,对应色身和报身吗?感恩法师!

答:1,个人理解,今生所造的恶业,会对来世发生影响,或者说直接间接会对自己来世的去处发生影响。

2. 失坏了善法、善行。 3,通常可以这样理解。

  1. "如来藏的现分既是自性光明,又是殊胜色身显现的来源吧? "可以这样理解。"现分即二身,对应色身和报身吗? "此处二身可以理解为报身和化身。(正见C1)

21. 《加行教材4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几个问题,还请法师慈悲解答。### 1. 见修圆满,参话头,五智,五佛身,五种妙欲,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2. 《大幻化网》中公案是舍利子认为娑婆世界杂乱秽恶,是世尊在因地时心不清净。佛陀说佛土本来清净,只是众生看不到而已。弟子想问,舍利佛不是阿罗汉吗,他也看不到本来清净的国土?是他的内心不清净?还是说福德不够所以看到的世界不同?那为什么螺髻梵王能看到世界本来清净?还请法师指导。

答:1,见修圆满 见解和修行都达到圆满的层次。参话头 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五智 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五佛身 法身报身化身不变金刚身现证菩提身。五种妙欲 色声香味触。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 (引用网址失效)...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

2. 从声闻阿罗汉自身的境界来说,还没有真正证悟法界实相,还没有达到能够彻见万法本来清净的真相的境界。 "螺髻梵王"本身也许是大乘圣者;假设不是,也许是依靠佛陀的加持。当然舍利弗尊者也有提到是大乘佛菩萨示现的。(正见C1)

22. 《加行教材49课》

问:

1.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49课讲记行苦上师讲:一切的快乐的背后,还有无数的痛苦和痛苦之因。弟子不是很明白这里快乐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快乐是痛苦的因,这个能够理解,乐坏时或因为享受快乐所造的恶业最终感苦。如果乐受也是一种果,那它的因是什么呢?如果背后无数的痛苦造就了这个短暂的乐,那种豆得豆这个规律就说不过去了。刚好又听了庄严经论17的辅导,也提三受任何一处不超出痛苦,苦受是自性苦,乐受是变苦,舍受是行苦。如果这样,那世间根本就没有乐,如果没有乐,苦是对乐来说的,没有乐了,那苦还成立吗,弟子把自己绕进去了,糊涂了,请法师开示

2. 感恩法师慈悲开示 !再请问:讲记中喝茶的行苦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喝到茶(茶本身是善是恶弟子理解是苦果).感到悦意是以往所造善业的果,但因为茶的背后诸多罪业,喝下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罪,所以成了未来感苦的因。对吗弟子去查词典关于苦的解释,逼恼身心叫苦,查不到粗大的苦,请法师开示一下粗大的痛苦和微细的属性,再次感恩,合十

3.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关于行苦的部份问题还没想太明白,又琢磨了几天,参考了班里辅导资料,想确认一下自己的解读是否正确,请法师开示行苦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烦恼的种子,有漏乐可不可以理解为也是一种烦恼(因为增长贪欲),苦、乐、舍受通通不离烦恼。行苦是不是贯穿了乐苦和坏苦,而不仅仅是,苦,乐,不苦不乐这样的平行关系,弟子是不是绕出来呢,感恩法师!

答:

1. 轮回当中没有绝对(百分百)的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暂时可以有快乐和痛苦的差别(快乐来自善业,痛苦来自恶业),一个人很开心或者很忧伤,是有区别的,这是差别是存在的。但在这些差别的背后,开心的本质也是痛苦,这里的痛苦的定义,就不仅仅是粗大的痛苦,也包括一些更微细的属性。

2. 如果是普通人,喝茶的过程也离不开无常、迁变、不自在的属性,这方面可以属于微细的痛苦;同时,因为可能在期间沾染恶业,造下未来痛苦的因,这方面也是行苦的一种定义。

  1. "行苦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烦恼的种子 "行苦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无常迁变不自在所以是一种苦,另一种是容易造作痛苦的因(恶业)。 "有漏乐可不可以理解为也是一种烦恼(因为增长贪欲),苦、乐、舍受通通不离烦恼 "不一定。烦恼是烦恼,乐是乐,虽然受乐的时候可以夹杂、滋生烦恼,但乐和烦恼本身是不同的,就像说看电视让人很开心,但"电视机"和"开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行苦是不是贯穿了乐苦和坏苦,而不仅仅是,苦,乐,不苦不乐这样的平行关系 "你的前半句和后半句的逻辑似乎没有连贯,"苦,乐,不苦不乐 "当中的苦就可以包含苦苦坏苦行苦。此外你所提到的"乐苦"我不太清楚指的是什么。(正见C1)

23. 《加行教材72课》

问:以下是前行72课师兄们的疑惑:

1. - 1. 见解与行为的关系究竟要怎样把握?当我做一件善事时,自己觉得是在 "装",那我是应该继续"装",还是放下这件事情,去做别的呢?- 2. 我的分别念认为,像我这样的初学者,"见解达到虚空"我很难做到,但是"谨慎取舍因果"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那么,为什么我不可以偏堕后者,着重在行为上下功夫呢?如果我将99%的精力都放在后者上,我会成为一个严谨的修行人,一个好人,这样不是很好吗,为什说偏堕后者会产生实执、不能解脱呢?如果我将行为做好了,量变引起质变,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见解、趋向解脱么?对于初学者,如果见解和行为不能同步提高,做不到"两条腿走路",可否第一步先提高"行为",以后有机会再提高"见解"呢?- 3. 怎样说明"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能找到相关的教证么?- 4. 72课P81页第二段,'虚无缥缈、无实如幻的游舞中修持自心'是怎样的境界,怎么理解?- 5. 72课p75页首段,如何理解'因果虽是空性,但并非断灭;虽然相续不断,却也不是常有'

感恩法师答疑!阿弥陀佛!弟子圆融合十顶礼

2. 第5个问题,是讲记中这段内容:因果之间的关系,只有佛陀才能彻底了知,诚如《大智度论》所言: "虽空亦不断,相续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法佛说。"因果虽是空性,但并非断灭;虽然相续不断,却也不是常有;众生所造的罪福,永远都不会失坏。这种法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揭示,其中的甚深奥秘,凡夫人的粗大分别念无法抉择。我个人理解"因果虽是空性,但并非断灭;虽然相续不断,却也不是常有;"这句的意思是:因果的本性虽然是空性的,但名言显现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里的空性不断空;相续虽然不断,但也是因缘法,不是恒常的。阿弥陀佛!请法师指正!圆融合十顶礼!

答:

1.

  • (1)个人理解,要看具体情况。总之,内心努力做到清净,行为努力做到不伤害众生。有些时候如果一件事情对众生有利益,即使自己的心境界还不高,但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发心,也可以去做,毕竟对众生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
  • (2)如果两者都做到是最好的。如果你所说的前提,是只能做到一者,那谨慎取舍因果,要好过放逸造恶业。也有提到宁可执著有边就像须弥山一样,也不可以落入断空的邪见中
  • (3)教证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可以自己去查。比如在很多三转的经典当中提到,实相是本具智悲力的功德,如果证悟了实相,如来藏当中本具的大悲也会显现。很多地方当中也提到无缘大悲,证悟了无缘空性之时,会自然安住大悲的境界
  • (4)断除实执,安住空性的境界
  • (5)不清楚你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请提出具体的问题。空性和显现是相融的,因果的显现刹那都在变化所以不是永恒不变的,同时也是空性的

2. 可以这样理解。(正见 C1)

24. 舍法罪 -《加行教材108课》

问:顶礼法师,舍法罪有哪些呐?日常修行生活中如何避免舍法罪,太可怕了。感恩法师 答:请学习(引用网址失效)(正见C1)

25. 《加行教材108课》

问:顶礼法师,那两位比丘走了以后,阿底峡尊者十分伤感地说:"如果没有以慈悲心、菩提心修炼自心,对甚深法义不起诚信,仅仅靠护持一分清净戒律,是不能获得任何成就的!"阿底峡尊者的这段话如何与科判"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圆融理解?感恩法师 答:这两位比丘无法接受(忍)大乘的甚深教法,对甚深法义具有畏惧。(正见C1)

26. 关于不动佛与金刚萨垛

问:顶礼法师,五部如来中的东方金刚部如来是不是金刚萨垛?如不是,金刚萨垛是东方现喜刹土,那不动佛是东方的什么刹土?二者有何关系?
答:个人尚不确定。(正见C1)

27. 见修圆融 -《加行教材108课》

问:顶礼师父,4课见修圆融的意思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在生活中的意思吗?
答: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见解和行为的圆融。(正见C1)

28. 《加行教材131课》

问:

1. 平常我们随喜的,多数是世俗的善根,而对胜义善根,一般人不懂得随喜,其实这才是功德最大的善根。

那么,比如放生,对行持放生的行为随喜是世俗善根,那放生的什么是属于胜义善根。 2:龙猛菩萨询问小乘法师之后,示现涅槃。可以前不是有公案说龙猛菩萨和吉祥草,布施头颅的那个公案,这个地方是如何理解的。感恩法师。
答:1,如果能够以胜义谛的见解(比如空性见解)摄持放生的行为,放生的过程就可以积累胜义善根。

2. 龙猛菩萨的传记有不同的版本,内容有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不同众生面前可以有不同的示现。(正见 C1)

29. 手机屏保能否用上师像的问题

问:顶礼师父!有道友说手机屏保不能用上师像,忽明忽暗有过失,请师父慈悲开示。感恩师父!
答:个人理解,要看具体情况,特别是内心的状态,恭敬心很重要。(正见C1)

30. 用方言念课诵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我们共修小组有几位年龄较大的道友,她们不太会讲普通话,她们想知道平时在家做功课时是否可以用方言(如粤语)念课诵。恳请法师慈悲开示。惭愧弟子合十顶礼!
答:没问题。(正见C1)

31. 顶礼问题

问:阿弥陀佛,法师好!我组有位师兄,关于顶礼,发表了如下说法:正常磕头部分200个是30分钟,我现在的身体喜欢磕慢头50分钟,一个一呼吸,呼吸极重,第一句呼,第二句吸,第### 3.4句屏住吸气。磕完也不出汗,前一阵子胃口狂好和头顶一直感到气涨的现象消失了,静下来耳朵仍然是不停地电磁波嗡嗡声,一天大便2次。有过经验的师兄传授下,该注意啥?末学对于顶礼,没有那么多的体会,故,不知道如何回复他。能否请法师做个解释呢?他还提到了 "暖相"的问题。感恩法师!
答:通常来说,不必在乎这些身体反应,重要的是调伏内心,磕头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健身,要努力思维自己为什么要磕头。(正见C1)

32. 生苦问题 -《加行教材50课》

问:顶礼法师!法师,您好!第50课讲了生苦,第一个处胎不净的苦,是不是有身体是以父母的不净种子而生,这个原因?有没有因业力不由自主投生的苦?或者还有别的方面的痛苦?
答:"以父母的不净种子而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来说,有些住胎的环境、器官本身也是不净的,住着很难受的(正见C1)

33. 心识问题 -《加行教材50课》

问:

1. 顶礼大恩师父!第子不明白 "心识"的意思,弟子理解为"意识"可以吗?能感知自已和觉察外境的这样一种能力。请师父开示!

2. 人死后,外气已断,内气未断时,哪些神识坏灭中,那一识还在起作用?中阴身时,有几种心识存在?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

1. 心识是有情八识的总称,一般来讲凡是有情众生就一定有心识。意识是指心识中的第六识。世人所谓的灵魂实际上一种有情众生,只是不是我们人道众生而已,大多数是鬼道众生。阿赖耶识是心识的第八识。(正见 D2)

2. 人死后,外气已断,内气未断时,哪些神识坏灭中,那一识还在起作用?中阴身时,有几种心识存在?请师父慈悲开示!(正见 C1)

34. 教证与公案的定义

问:

1. 法师好,前几天串讲加行长行文的时候有师兄把公案说成教证,《入菩萨行论》第12课教证定义如下:所谓教证,就是对佛法中的甚深道理,我们无法凭自己的智慧、六根识推断,必须要依靠佛陀的圣教言或大成就者、大智者们的论典来进行说明,依靠佛经和论典为依据来判断,就叫做教证。师兄引用的公案也的确是佛经论典当中的,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是否教证包括公案呢。我们一般所说的公案定义是怎样的?感恩法师开示!

2. 顶礼法师!如果我们当代发生的事情引来证明法义,是公案还是案例?

答:

1. 如果某个公案是出自教证(佛经、论典、大德教言等),那也可以作为教证来引用。公案,通常来说,指的就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2. 公案就是案例。就像你问 "到底是番茄还是西红柿?

"回答:番茄就是西红柿。(正见C1)

35. 《忠言心之明点》偈诵解释

问:顶礼法师:《忠言心之明点》当中说:"犹如空中建花园,增上定胜诸圆满,无戒无此机会故,念知谨慎调自续。应当怎样解释?
答:如果没有戒律基础,想要获得增上生、决定胜这些安乐(圆满),就像在空中建造花园一样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了知这些道理应该谨慎调伏自己的心,守护戒律。(正见C1)

36. 《加行教材131课》

问:

1. 祈请不入涅槃支里提到:大德们哪怕多住世一天,对世间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又说到对真正的佛陀、上师而言,涅槃是一种示现。是不是说从不同角度来说大德们住世或涅槃其实都是为了利益众生?

2. 另外,在这节课的 "随喜支"里,讲到供养对境,既然供养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意,以恭敬清净的心供养最重要,那么上师讲到"供养对境"问题,是不是担心凡夫未经观察,供养的不是具相善知识,后来发现内心会生起烦恼?如果内心能观清净心,对供养不起后悔心,是不是供养对境的问题就不重要了呢?

3. 如果这时仍不失清净心,自己供养的功德依旧还是有的吧?即使生起后悔心,如果如理如法回向,这种供养功德还是不会失毁的吧?

答:

  1. "是不是说从不同角度来说大德们住世或涅槃其实都是为了利益众生 "可以这样理解。

2. 都重要。在同等清净心、同样不生后悔心的前提下,供养的对境越殊胜,功德越大。

3. 功德是有的。而大小可以有差异。(正见 C1)

37. 《加行教材73课》

问:关于加行教材第4册的73课当中"今世之因与来世之因有非常大的差别。"请法师开示,弟子对"今世之因与来世之因"差别有凝惑,感恩法师! 答:如果你的目的是追求今生的利益,你所做的事情,就成了你获取今生(利益)的因;如果你的目的是追求来世的利益,你所做的事情,就成了你获取来世(包括解脱等利益)的因。(正见C1)

38. 《加行教材75课》

问:顶礼法师!75课中有一个教证,"《窍诀宝藏论》中还讲了六想,如云:转为道用作想之六法: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应当断除一切颠倒想。"这个教证中弟子只看出了五想,怎么也数不出六想,请法师开示!
答:上师=名医;道友=护士;实修=疗病;自己=病人;妙法=妙药;果位=病愈。(正见C1)

39. 假我,明清心识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合十### 1. 什么是五蕴聚合上假立的 "我"?

2. 什么是明清的心识?

答:1,凡夫众生通常会把自己的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聚集体,执著为"我",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

2. 心识都是具有明清的,明清是表示具有感受、体验的能力。(正见 C1)

40. 进密法班的条件

问:顶礼法师:我的师兄是12年第一届加行班的,他有自己上师,顶礼的时候用的四皈依偈,后来补上了法王如意宝的祈祷文10万遍,发心、皈依、百字明、供曼扎都是按照学院的仪轨,对有上师的学员,进密法班还有什么要求,她是否可以进密法班的。阿弥陀佛!
答:管理问题请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41. 因果不虚问题

问:顶礼法师!

1. 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主要是让我们对后世生起厌离心,发誓此生命终后绝不再希求踏入六道。那为什么业因果中一再提及行什么样的善法可以转生梵天,后世转生为人相貌、财富会怎么样?

2. 比如说在顶礼时如果说这样做直接可以解脱,那我们信心就很大,如果说可以获得多少次转轮王果位,就感觉我在希求后世转为天人一样?那还不如行普通善法上供下施后世转为人,毕竟天人不能直接解脱,而为人可以遇到佛法,直接解脱?

3. 我们可以发愿后世转生为像大恩上师那样的佛教领导者吗?毕竟在这个层次我们还不能直接认为上师是佛,只是认为上师是佛教的导师,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只是很努力,所以佛学境界很高?

4. 闻法方式中一再强调修法要有次第,那我们学到现阶段(业因果)可以直接修曼扎来提升修学福报吗?

答:1,有多种角度,一方面这些相对于三恶趣来说,确实是具有安乐的,要好过堕入恶道。另一方面,可以接引一部分对轮回尚未看破的众生,对善法产生欢喜心。有多个角度。

2. 这样是表示功德很大,通过一个直观的比喻让你理解功德利益有多大。并参阅上一条。

3. 为了利益众生,以利他心发愿成为持教大德本身也是可以的。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对善知识的信心。

4. 在完成佛学会现有学修安排的前提下,这样做并非不可以。(正见 C1)

42. 特障饿鬼 -《加行教材46课》

问:顶礼法师!饿鬼总的痛苦是因为没有饮食。但46课中特障饿鬼中所谓"特障",是一种特殊的障碍。在每个特障饿鬼的庞大躯体上,居住着成群的小饿鬼,这些小鬼不停啖食着它。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不定的疾苦。好像看不到这个特点,并且,下面引用的2个公案好像也和这个定义不同?这个描述好像更像孤独地狱的众生?
答:特殊的障碍有很多,很多情况都可以属于特殊的障碍,特别是"食物到了跟前忽然变成不能吃的东西、无法食用"这样的特殊障碍,请仔细看公案。(正见C1)

43. 三解脱

问:顶礼法师! 第5节课讲记中,《入楞伽经》:圣人见清净,生于三解脱,远离于生灭,常行无相境。 请问法师:三解脱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吗?
答:空、无相、无愿称为三解脱门。(正见C1)

44. 《加行教材13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两个问题请教法师:

1. 前行第13课中汉地藕益大师讲了,念佛亦当具足六度: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挂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如此称之为真念佛。

其中的放下身心世界该怎么理解?法师能不能把这一段展开讲解一下?

2. 三轮体空具体怎么解释?能否结合正行无缘和六度为弟子开示具体行持的方法?圆爽合十

答:1,意思是专注念诵,把自己的身体、心、外在的某些器世界都暂时放下,专注念佛,不要走神。

2. 三轮体空和正行无缘的意思差不多,如果你了解正行无缘,应该就可以理解三轮体空。以布施度为例,要了知布施者、被布施者、布施的物品三者(三轮)的本体都是空性的。(正见 C1)

问:请问怎么圆融"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与"轮回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感恩!
答:个人理解,"众生度尽"可以对应"利他";后一种发愿,也提到"方证菩提",所以还是可以对应"求正等菩提",只不过时间顺序有所差异。(正见C1)

46. 开显解脱道念诵问题

问:顶礼法师!念诵《开显解脱道》时,《喇荣课诵集》94-96页:"如是以猛烈敬信、渴求而祈祷......形象为马头金刚......"和"如是大威德者......"部分,在学会《课前念诵》视频里面,并没有这部分内容,那么我们平时念诵的时候要念这部分内容吗?
答:平时这两段不念是可以的。当然,如果要念也可以。(正见C1)

47. 生苦 -《加行教材50课》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个疑问想请法师开示!关于中阴身投胎的时间,看到有的公案说中阴身投胎是在将要出生时,而在本课中是父母做不净行时就投胎了,这两个说法哪个是准确的呢?假如在将要出生时投胎,那住胎的痛苦还有吗?如果有那又是谁在感受痛苦呢?感恩法师!
答:不同的业力有不同的情况。有些时候,即使是将要出生时候入胎,也可能会感受一定的住胎痛苦,只不过时间可能相对较短,是程度的差异。(正见C1)

48. 辅导新班学员问题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在辅导新班学员时是否必须参考原文《前行引导文》?是以上师讲记《前行广释》为主还是《前行引导文》原文为主?还请法师指导。
答:这方面与共修管理有关,请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从法义上说,《前行广释》就是对《前行引导文》的讲解、解释。(正见C1)

49. 没有不依止上师而成佛 -《加行教材73课》

问:从来没有"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历史,包括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往昔也是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供养、发心,后于不同的地方依止善知识,获得许许多多教言后,最终才成就佛果的。那么请问法师最早的第一个佛陀是如何证悟的呢?
答: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从某个角度来说,本初佛普贤王如来从来没有轮回过,可以说,只要是轮回里的众生,没有不依靠善知识而成佛的。(正见C1)

50. 观修问题

问:在32修法中"感觉粗大"是什么意思?
答:可以理解为感官(感觉)比较粗重,能力在退化,不够细致、细微(正见C1)

51. 《加行教材4课》 问:

1. 密宗入门的途径的非常多?什么是入门的途径?

2. 清净观中,把传法之处观想成灵鹫山,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 "十二年"是,佛说法第十二年吗?

3. 91页下面小字,续部云: "宣说续部意金刚,彼唯是我教圆满。"字面意思是不是这样:"意金刚"就是上师的意思,"彼唯是我",他和我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教圆满"教授圆满。

4. 94页, "从密宗的角度,佛陀没有出世与涅般,正法也没有兴盛与隐没,一切都恒时存在",如果说恒时存在,那佛陀是不是在报身刹土早就成佛了,恒时存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答:1,有时可以理解为法门很多。 2,12个一年,144个月。

3. 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4,实相的境界是超越生灭的。超越时间概念。(正见C1)

52. 等持、总持、金刚持的果位

问:等持、总持、金刚持的果位是什么?
答:可以有很多解释。等持可以理解为禅定。总持,有时称为陀罗尼,可以总摄很多功德。【 梵语陀罗尼,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起之义。口念与定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维摩经注曰:'总持者,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无所漏忘,谓之持。'菩萨总持之德无量,姑举四种: 一、法总持 又名闻总持,于佛之教法,闻持不忘也。二、义总持 于诸法之义理,总持不失也。三、咒总持 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除众生之灾患也。四、忍总持 菩萨之实智忍,持法之实相而不失也。真言陀罗尼者,此中之咒总持也。故密教总总持门,只就第三言耳。】 以上是佛学辞典当中的内容,可以参考。金刚持的果位就是佛果。(正见C1)

53. 万法本来清净

问:为什么说万法本来清净,而凡夫不得见是因为染垢的原因,那么既然是清净的为什么会被染垢呢?
答:染污并非说本性被染污,而是被遮蔽的意思。就像水晶球可以被泥土遮蔽覆盖。(正见C1)

54. 问:如何才能观想上师的三身遍于整个法界?

55.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问:在《上师瑜伽速赐加持》修法最后一段:"平常看到任何色法、都应观想为上师的形象;听到任何声音,都观为上师的金刚语;心里的各种起心动念,都观为上师的智慧......."请问这段话中如何将自己看到的不如法的形象或声音等观想为上师的金刚语,上师的智慧?
答:实相当中,一切显现都是清净的,一切显现的本性就是如来藏、法身,也就是善知识安住的境界。(正见C1)

56. 问:学习《前行广释》应该多学习那些相关经论来增加自己的见解?

答:有很多,比如《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前行备忘录》等等。还可以参考《藏传净土法》、《入行论广解》。(正见C1)

57. 上师瑜伽观修问题

问:上师瑜珈念诵祈祷文后,观想上师化为五光明点从头顶融入心间......问可以观想上师化为无量无边光点,融入包括自己在内的无量无边众生吗?

58. 四大问题 -《加行教材51课》

问:51课中原文是这样的:"在过去,荣索班智达活了119岁,虚云老和尚是120岁,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这些高僧大德以其高龄,显示了对四大已获得自在。"其中的四大具体是指什么呢?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四大种。【四大(出圆觉经)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正见C1)

59. 上师法相问题

问:

1. 前行73课:《经庄严论》中提到的六种法相之一 "一、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从来没违犯过"的标准?

没有违犯过根本戒,还是违犯了后及时忏悔清净了呢?

2. 前行73课: "布施:上师利益众生的方法,就是先要进行财布施和法布施。"为何不提无畏布施呢?

为何只有密宗上师的法相要求"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与密乘清净观有关系吗?显宗上师法相的要求是相续清净、诸根调伏。

3. 74课木磨上师,前行原文中提到: "再讲讲与上述相反应当舍弃的上师相:本来自相续中没有闻思修的少许功德,却自以为我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或者贵族子弟"如何理解"没有闻思修的少许功德",是有一点还是一点也没有?末学看到的公案中,一般上师的儿子也会继承法脉,有闻思修功德的,比如玛尔巴译师的儿子塔玛多德。原文的说法是否说明当时确有上师儿子仅有名声在外的,是否有相关例子?

答:1,有不同的标准,标准有严格宽松的差异,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别解脱戒的角度来说,有些时候如果犯了(出家戒)根本戒,戒体是无法恢复的,虽然可以忏悔。

2. 某种角度,无畏布施可以归属在前几者当中。密宗的标准更高,对于调伏内心的分别念有很多善巧方便。

3. 有些时候都包括,包括完全没有,也包括极其微少。比如有经典提到,善星比丘是释迦佛的儿子,但他也堕入恶趣了。(正见 C1)

60. 问:请问密乘是指密宗吗(或密乘就是密宗)?感恩!

答: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从词语的角度来说,乘是一种比喻,用车乘作为象征,代表法的作用,就像大乘这个词语一样。而宗侧重的是宗派、派别,有所不同。(正见C1)

61. 《加行教材72课》

问:72课中有一个教证"三有如阳焰,幻梦及毛轮"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阳焰?什么是毛轮?
答:

1. 炎热的时候水蒸气在太阳底下蒸发,导致在空中出现的好像流动的水一样的形象。

2. 毛:因为眼花而看到的空中的毛发一样的东西;轮:旋火轮,快速旋转火把,会在空中出现一个旋转的光团。都是形容不真实。(正见 C1)

62. 佛陀示现问题

问:在佛陀广传里讲到佛陀因地的时候,常常示现为大悲商主,我的问题是:

1. 上师常常讲商人的过患,为什么佛陀还常常示现为商主呢?

2. 好像很少看到佛陀示现为政府官员、世间教课的老师等,汉地有句话叫做 "官门里面好修行","桃李满天下",为什么好像没看到佛陀示现为政府官员或世间老师的公案呢?

答:1,个人理解,有些普通凡夫经商,容易造恶业,这是事实。另一方面,如果是菩萨,有足够的智慧驾驭,不会产生恶业,而且可以利益众生,菩萨尚且可以示现为屠夫、妓女的形象度化众生,何况是商主了,而且如果是从事合法、如法的经商,也可以避免造很多恶业。 2. "为什么好像没看到佛陀示现为政府官员或世间老师的公案呢? "可能是你了解得不够吧。比如,佛陀示现为国王的例子是很多的,国王的影响力可比一般的官员大多了。(正见C1)

63. 见解行为问题 -《加行教材72课》

问:末学对72课莲师对赤松德赞说的话不理解,"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如何理解?感恩!
答:个人理解,就是见解高如虚空,行为取舍微细的意思。如果行为很放逸、随便,那就属于行为偏堕于见解;如果见解放不开,有时就属于见解偏堕于行为。(正见C1)

64. 《加行教材4课》

问:加行第四课,"本来常有相续轮"、"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怎么理解。上述观点怎么解释

1. 之前讲过无量的轮回中,有暗劫、明劫,在暗劫中佛陀是不讲法的。而且只有三劫中佛会宣讲密法怎么理解?

2. 怎么理解等到世上没有楞严咒的时候,正法也不复存在了

答:

1. 【之前讲过无量的轮回中,有暗劫、明劫,在暗劫中佛陀是不讲法的。而且只有三劫中佛会宣讲密法】

这是都是是现相的角度而言的【,"本来常有相续轮"、"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这是都是实相的境界。场合不同。

  1. "怎么理解等到世上没有楞严咒的时候,正法也不复存在了 "请提供出处前后文。(正见C1)

65. 查询法相名词网址

问:请教法师:平时查询一些法相名词,曾经说过一个网址,是哪一个?还有其他要求的途径查询吗?
答:可以自己在智悲佛网的搜索栏当中查询。(正见C1)

  1. "函"的概念-《加行教材2课》 问:

1. 上师在讲记中讲到: "我曾经读过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的传记,里面说让一辈子听法有七百多函"。对于这个"函"字的概念是怎么样的?请法师慈悲开示!感恩法师!

2. 可以理解为 "一部论典"的意思吗?7百多函,就是7百多部论典的意思。

答:

1. 是一种单位,大概是很厚的一册。

2. 必是这个意思。函是一种传统藏文纸质经典的组合单位,有比较固定的大小格式,或者说标准。而 "论典"本身,有很多,有些大的论典可以有上千页,小的论典可能只有几个颂词,如果是短小的论典,"一函"当中可以装成百上千部。要知道,藏文大藏经的"甘珠尔(其中佛陀所说的教法的总集)",总共是一百多函。(正见C1)

67. 《加行教材4课》

问:在抉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 其中的五智、五佛身怎么解释?
答:五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五佛身:法身报身化身不变金刚身现证菩提身。(正见C1)
问:最近两天晚上做梦时梦到去世十年的母亲,有什么说法吗,我需要做什么呢?
答:可以多做一些善法回向给她,也可以请僧众超度。善法多多益善。(正见C1)

69. 法相名词娑婆世界与南瞻部洲

问:弟子在学习佛法中对部分法相名词及他们相互间的关系不是太清晰,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1. 娑婆世界与南瞻部洲的具体定义及范围是如何的?他们相互间有包含关系吗?如娑婆世界是否包含含南瞻部洲在内四大部洲及须弥山等?

2. 另外,弟子对于善知识与上师的定义也不是很明确?弟子的分别念认为作为上师一定要是善知识,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善知识作为上师进行依止。

3. 但对于他们具体的定义还是不太清楚。

答:1,南瞻部洲是四大部洲之一,四大部洲中间是须弥山,这些都属于娑婆世界的范畴,娑婆世界的范围要大得多。

2. 要看具体的语境和场合。上师,有时可以理解为传授佛法的人,如果从师徒关系的角度来说,传法者给张三传授了佛法,对张三来说,传法者就是他的上师,而如果没有给李四传法,那就不是李四的上师。

3. 【善知识:(术语)知识者,知其心识其形之义,知人乃朋友之义,非博知博识之谓,善者于我为益,导我于善道者。法华文句四曰: "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部毗奈耶杂事曰:"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关于发心的问题,显宗是发菩提心,密宗是发清净心,这样理解对吗?
答:要看你具体对这些内容怎么解释,怎么理解。密宗也有发菩提心的内容。菩提心是显密都要修持的,而清净心在显宗当中略有提及,在密宗当中广泛宣讲。显宗也具有缘佛果的智慧。显宗的"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同时具足缘众生的大悲与缘佛果的智慧。(正见C1)

71. 《加行教材5课》

问:顶礼法师,如何理解"语清净与风清净时。。。",感恩法师,弟子顶礼合十 答:语可以理解为身语意当中的语,这方面获得清净的境界;风可以理解为风脉明点当中的风,这方面获得了清净。如果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72. 没有不依止上师而成佛问题 -《加行教材73课》

问:《前行》中"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来没有提过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历史。"弟子对此句话的疑问是:第一个解脱的圣者的上师是谁呢?第一个成佛的圣者是佛的报身示现还是由凡夫成佛了呢?

73. 观清净心问题 -《加行教材4课》

问:顶礼法师!弟子在思考观清净心的时候感觉它相比菩提心更轻松和愉快,毕竟观想自己处于清净刹土比处于到处是苦难众生的娑婆世界更加的快乐。但是请问,作为初学者,这样发心是否会忘失对众生殷重的悲心呢?这样会不会拔高一个层次,而中间的基础没有打好?另外,观清净心是否只是闻法时可用,日常生活中可以这样观吗?
答:这当中牵涉到实相与现相的问题。清净心是相合于实相的见解,如果你真正证悟了实相,在安住清净境界的同时,佛性本具的大悲心也会存在,也会度化众生,而且具足空性的摄持。而如果你还没有真正证悟,在观清净心的同时,如果遇到有可怜的众生,仍然可以努力去帮助他们。有些时候,在观清净心(初级的)和慈悲心当中自由切换也是可以的。(正见C1)

74. 《加行教材132课》

问:前行132课P124页提到:"不回向则不生所需之果"师兄们的理解是:回向之后除了因果定律所产生的果之外,主观上还可以回向于其他果!请问:如果造了恶业,是否也可以借由回向让他趋向于想要的果呢?不知这种理解对不对?请法师开示~ 答:否。恶业没法回向,因为恶业不是资粮。只有善法可以用来回向。就就像说,如果有钱,你就可以选择把钱花在哪个方面;而如果你欠钱,就不存在你用所欠的钱做什么的问题,因为那是负数。(正见C1)

75. 依止上师问题 -《加行教材74课》 问:请问法师何为真正的舍弃上师?

答:【怎样作算是不恭敬呢?这与曾经所说的界线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犯此戒条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以下念头:"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就无需假求于上师,不必再依止恭敬上师",就算是舍弃金刚上师。不需要身体行为上的打骂,只要产生这样的念头就会犯戒,如果还有行为相配合,其后果就更为严重。正因为在这一点上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密法中极度强调在依止之前必须观察上师。】 以上是《慧灯之光》当中宣讲密乘戒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理解。总之,内心产生否定师徒关系、不再恭敬对方的想法就会犯。(正见C1)

76. 《加行教材110课》

问:在110里有这个公案:记得在米拉日巴尊者圆寂时,空行母准备迎请尊者的舍利到清净刹土,这时惹琼巴哀求她们留下舍利,利益尊者在人间的弟子们。但空行母说:"你们这些大弟子们,已经得到了最殊胜的舍利,都亲见法身了,还要这些色身舍利作什么?如果还嫌不够,可以祈请尊者,尊者自然会给你们的,但这些是我们的。"后来弟子们又作祈请,空行母手中放光,将舍利降下,但在大家伸手去接的时候,又被空行母收回去了,并化作宝塔。此时寂光大师又请求留下宝塔,为人间的众生作福田,但在宝塔中显现的米拉日巴尊者说"若留人间终毁灭......",还是没有同意。最终,尊者在为他们传授了教言之后,被空行母迎请去了清净刹土。 请问法师,这个公案有什么密意吗?尊者的舍利如果留下来应该可以利益众生,为什么不能留下尊者的舍利?另外,为什么空行母说你们已经得到最殊胜的舍利?这里最殊胜的舍利是指法要吗?
答:个人理解,是尊者以智慧通达,如果这样处理会对众生有最大的利益。最殊胜的舍利可以理解为佛法。这个公案一方面也体现了寂光大师的功德。(正见C1)

77. 《加行教材108课》

问:108课中一段:"往昔佛陀在世时就有许多增上慢比丘,听佛讲甚深空性时,生起邪见,口吐鲜血而亡,并堕入地狱。"为什么这些比丘会口吐鲜血而亡 答:无法承受,心里觉得受不了。(正见C1)

78. 有关做标记问题

问:关于在法本中是否可以划线做标记和做笔记,不知道是否开许,如果开许,有什么具体要求吗?有些师兄用荧光笔直接划出重要部分,有些用有颜色的笔划出原文部分,有些用铅笔在旁边记笔记......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如法

79. 《加行教材75课》

问:75课中讲到《华严经》中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其中"不舍菩萨业供养"如何理解?请法师开示 答:不舍弃菩萨的行持、事业(业),不舍弃菩萨行。(正见C1)

80. 《加行教材5课》

问:顶礼法师:如何理解96页第二段 我们学过密宗的人的确认为,没有通达密宗的话,很难以解释显宗的甚深奥义。自己的分别念觉得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高僧大德,难道也是靠密宗得道的?感恩法师!
答:这里的得道,有因缘和根机的原因吧!这里是不是上师突出的是针对当今时代众生而言?毕竟当今汉传佛教的传承因为历史原因已经不和古代的一样了。(正见C1)

81. 使用转经轮问题

问:弟子是1301届加行学员,因马上要进入10万"百字明"的实修,弟子想请一个"百字明"的转经轮,在修"百字明"时使用,但有些师兄说学院只开许使用"观音心咒"和"大自在祈祷文"的转经轮,并未开许使用"百字明"和"莲师心咒"的转经轮。烦请法师开示:

  • (1)是否有上述规定?
  • (2)是否可以在修"百字明"和"莲师心咒"时,使用相应的"百字明"和"莲师心咒"转经轮?

82. 舍利子问题

问:上次尊贵的龙多活佛在我们这里做阿弥陀佛灌顶,上师走后,上师的法座下、经堂里,出现了一些舍利子。居士们非常喜欢捡回去供养了。但有的法师说:这是属于寺庙的财产,居士不宜拿走。否则有偷到僧财的嫌疑。不知在家居士是否可以捡回来?
答:个人不太清楚,一方面也可以与经堂的所有者,相关负责人协商。(正见C1)

83. 《加行教材5课》

问:

1. 本尊是悉地或成就的来源,这里的悉地是什么意思。

  1. "圣人见清净,生于三解脱......"三解脱是哪三种解脱。
    答:1,成就的意思。 2,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正见C1)

84. 《加行教材74课》

问:上师在74课中,讲到"三、如疯狂向导之上师"时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讲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有人问我:'有些文件中规定:藏传佛教不能传入汉地,这一点您怎么看待?'我回答说:'其实藏传、汉传只是法脉不同而已,教义上并没什么差别,都要修菩提心、空性等等。佛教根本不分民族、国界、地域,它是人类慈悲与智慧的思想结晶,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只不过有时候因为跟历史挂钩、跟政治挂钩、跟经济挂钩、跟文化挂钩,人们才把佛教分成了藏传、汉传、南传,甚至藏传中也分为许多教派,实际上这些都是佛教。如果你只接受这个、不接受那个,如此取舍的话,肯定会犯舍法罪。所以,从广义上讲,所有传承的教义都无有差别。'"我不明白为什么上师在此处要讲这么一段话,它与所讲的"如疯狂向导之上师"内容是什么关系,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我们应该怎么把握这一段文字,请法师或道友为我解惑。感恩!!!
答:个人理解,这里一方面也提到个别人的不如法情况【这个责任不能怪到佛教头上来】,这段话也可以有所对应,不能因为对个别人不如法的情况有不满,就对整个佛教产生排斥心。(正见C1)

85. 早晨共修念课颂问题

问:顶礼法师,我们加行班早晨通过YY共修,有一座观修和一座上师瑜伽.完了以后还要赶去上班,想请问法师:

1. 是否之前一定要有30分钟的课颂。

2. 这两座连在一起修,之前的仪轨分别都要进行,还是只要一个仪轨?

答:这些看自己的情况都是可以的。(正见C1)

86. 胎障问题

问:弟子一直以为胎障是因生苦而产生的,查询胎障一次的意义未找到解释,请教法师胎障是什么意思呢?它是独立不受生苦影响的吗?
答:比如,你前世也可能具有思维和记忆,但为什么你今生想不起来,因为你今生最初在入胎住胎的时候会经历迷惑,导致你现在无法回忆前世,这就是一种胎障。(正见C1)

87. 《事师五十颂》问题

问:"《事师五十颂讲记》中:佛法中特别强调恭敬上师,其实这是合理的。有些人将上师看作一般的老师或讲师,这是世间法,而不是佛法,因为佛法中不管显宗还是密宗,处处提到了恭敬上师的必要性,除非你不承认佛法,若是承认的话,就要认识到恭敬上师的意义所在。以前观音上师去一些国家弘法时,有位博士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佛教中为什么对上师如此恭敬呢?"当时观音上师的回答一针见血又浅显易懂,他说:"学生对老师特别恭敬的话,就会得到老师的智慧,假如把老师看作是一般的学生,那在老师面前根本得不到任何知识......"当然,对这个道理,有些人不懂,信心还没有成熟,而有些人虽然懂,但信心已经过期了 过期的信心是不能用的,不然可能会拉肚子!"最后什么是过期的信心不明白。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个人理解,这里指的就是某些人曾经有信心,但一段时间之后,信心逐渐退失。(正见C1)
问:

1. 大圆满前行闻法方式,六垢中的内收部分,最后提到: "心既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要做到不松不紧、恰到好处,诸根悠然而住。"如果要求修行做到诸根悠然而住,那怎么看待苦行呢?很多修行人选择苦行,苦行时如何做到诸根悠然而住呢?

2. 另外,请教法师魔王波旬属于六道中的哪一道?

答:1,苦行有很多种类,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有些时候,普通人觉得是苦行,但修行人自己不觉得苦,内心非常坦然愉悦、充满法喜,这种情况也有。

2. 天道。(正见 C1)

问:末学替同修道友问一个问题:就是在学加行的过程中,顺序的问题,比如说,接上师的传承,看讲记,还有课前行引导文的原文,是怎样的顺序呢?有要求吗,还是先看传承,再看原文,然后看讲记呢?
答:通常来说都可以,可以自己看情况。(正见C1)

90. 《加行教材6课》

问:

1. 在《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节课中,上师提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一个教言: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请问法师,这里的"静时修止动修观"该如何理解呢?

2. 另外,在 "果"的这部分开示中上师以修"寿命无常"为例。里面讲到:"一旦无常观在相续中真正生起,则于行住坐卧任何威仪中,不会被常有的念头所转,一切增益将完全遣除,犹如太阳破开乌云而散发出光芒。"请问法师,这里所提到的"增益"该如何理解呢?

3. 请问法师,是否在进入经堂听经闻法时,围巾也是不能带的呢?

答:1,修寂止的时候 内心是不动的 没有念头; 观修的时候 内心可以有动可以动用各种念头对法义进行观察。 2,本来没有的执著为有 就是增益。比如 张三本来没有同性恋倾向 你认为张三有 你就是一种增益。

3. 不一定 有时可以开许。(正见C1)

问:有师兄问:今天因为姑姑癌症的事情,提到人死后骨灰怎么处理,我跟我爸讲,淘宝上有佛像模具,到时候把你骨灰倒到模具里,捏好封起来。他听到点头觉得很有创意。(因为他是搞机械的,听到模具感到亲切)。弟子想请法师开示一下他姑姑的骨灰能不能做成小擦擦,这种做法是否可以?
答:这样也是可以的,通常来说,这样做出的佛像可以放在干净的路边、柜子里、山顶等等地方。(正见C1)

92. 《加行教材53课》

问:在巜前行广释》53课中,上师讲了巜宗镜录》中的一个偈颂:"若未了无生,于所生之处,无非是怨,无非是苦。"请法师开示"无生空性之理",感恩法师 答:请学习:(引用网址失效)(正见C1)

93. 顶礼观想问题

问:弟子是13A1加行网络组圆泓。有学员对顶礼观修有疑惑,在顶礼观想时,如果是按照上师瑜伽速赐加持中的观想法,就不用观想"第一步合掌在头顶发旋处(有些人合掌在前额,这不是很正确),观想对佛陀金刚身顶礼,依此自己无始以来身体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获得佛陀金刚身的加持;第二步合掌在喉间,观想对佛陀金刚语顶礼,依此自己无始以来语言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获得佛陀金刚语的加持;第三步合掌在心间,观想对佛陀金刚意顶礼,依此自己无始以来内心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获得佛陀金刚意的加持。三门合掌之后,观想得到三门清净的功德,遣除三门一切罪业。"是吗?只是专注观想法王就可以了?
答:这些观想方式都是可以的,可以自己看情况。(正见C1)

94. 问:顶礼法师: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三根本为什么要分开修?

答:分开修也可以,不分开修也可以。 不同修行人有不同的根机,上师三宝也观待不同的因缘可以有不同的显现。(正见C1)

95. 《加行教材52课》

问:顶礼法师!关于:"人的这个身体,本是四大组合的性质,故当四大不调时,必将遭受风、胆、涎等各种疾病的折磨。"其中的风、胆、涎是什么根本病呢?请法师开示!弟子合十!
答:这是相关医学经典当中对疾病的分类,个人不通达医学,只知道有这样的安立方法。(正见C1)

96. 客厅供佛问题

问:弟子有事请予开示:条件所限,客厅做佛堂,家人不信奉,每天吸烟,深感不安,是否该取下唐卡不做佛堂?感恩法师!
答:这方面个人难以抉择,如果有条件,还是可以尽量选择一个相对清净的地方做佛堂, 或者可以用玻璃框等等隔起来。(正见C1)

97. 视师如佛问题

问:顶礼法师,请教一个有关"视师如佛"的问题,记得当时我们刚刚学习加行,学院法师有次全国在线辅导,按照进度,那个时候我们还听不太懂。法师当时提问:"上师就是真佛吗?还是我们主观上的作意?"当时因为有事没听完,印象比较深的记下了这个问题,但也埋下了这个困惑。弟子的疑惑是:这里的"师"是真正达到佛的果位了吗?这里是纯从客观"五道十地"的角度考虑的,从凡夫位到佛地有一个次第,而不是从个人信心"依狗牙成就"的角度。假如这个"师"还没有达到佛的果位,甚至只具备三种法相或者菩提心,视这样的师为佛,仅仅是我们主观的作意吗?类似的举例不知是否恰当,就像大学里的老师有讲师、副教授、教授,都可以教授我们知识,从信心上讲,我们要视"师"为"教授",但是实际上这个师还只是"讲师",而并没有达到"教授"的级别。

98. 闻法方式问题 -《加行教材2课》

问:闻法方式:发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广释第二课(12年用的法本18页):

  1. "一义",是指密宗和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色身、法身是什么意思?色身和法身双运的佛果什么意思?

  2. "不难":行为方面不难。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这其中的五种妙欲指什么?

3. 了义和不了义怎么理解?

答:1,色身包括报身和化身。 双运在此处的意思是同时具足这两者。 2,色声香味触。

3. 【(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前面讲过,思维的时候,首先要依义不依语;其次,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要去寻找佛法的真实含义。

在浩如烟海的佛法经论中,有很多内容存在着表面的前后矛盾与冲突。如何取舍辨别,怎样寻找佛的终极含义,就是十分重大的课题了。分清了义和不了义,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佛经,以及今后的修行有很大帮助。

1. 界定了义与不了义的标准什么是了义经和不了义经呢?所谓了义,也即佛把终极真理全面、彻底、直接或清楚地表达出来的内容;而不了义,就是与之相反的,不符合终极真理的权巧说法,而且佛陀也会在其它的经典中自我否定的内容。不了义需要具备三个特点:

  • (1)最关键的特点,佛经中叫做不符合道理。所谓道理,也即四种道理或逻辑。四种道理也可以归纳为两种道理:一个是世俗谛的道理,一个是胜义谛的道理。只要是不符合道理或真理的任何一个佛经,都叫做不了义经。甲、不符合胜义谛道理,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所有论述世俗谛的经典都是不了义的。譬如宣讲因果轮回的《百业经》、《贤愚经》等经典;宣讲世界、人生、业力、山河大地等的《阿毗达摩经》等等,都是不了义的,因为它们都不符合胜义谛的道理。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因果、轮回、学佛、五道、十地、菩提心、出离心、度化众生、转法轮、断除烦恼、山河大地,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不存在,都虚假不实、如幻如梦,是空性。虽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这一切,但这就像得了胆病的病人会把所有白色的东西看成黄色一样,都是错误的感知。乙、不符合世俗谛道理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大至宇宙万物,小至生命个体,都属于世俗谛。世俗谛的道理,也即一切事物的客观自然规律。虽然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世俗规律都不存在,但从世俗谛角度去观察,世俗万法仍然有自己的道理,譬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举个例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世人皆知的真理,如果佛经中说种瓜不会得瓜,而会得豆。就不符合世俗谛的自然规律了,故属于不了义经。如果只是不符合胜义谛,就判定为不了义,则所有宣讲世俗谛的经典都可以推断为不了义,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宣讲世俗谛的经典,就应该用世俗谛的道理来判别。凡是不符合道理的佛经内容,都叫做不了义,凡是不了义的佛经,最终都会被否定,因此,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佛教应该算是非常科学的教派。
  • (2)必要或目的:既然不符合道理的,佛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这是为了诱导众生,让他们渐渐地靠近真理,是一种临时性的、有目的的善巧说法。就像佛虽然知道万事万物都是空性,一切都不存在,但因为众生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为了顺应我们的根机,佛才暂时说一切都存在一样。其目的是:如果说有轮回、有因果,众生、痛苦、幸福等等都存在,大家就知道世上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就会为解脱痛苦、获得幸福而奋斗。
  • (3)用意或着眼点:什么叫着眼点?譬如说,佛在有些经典里说这个世界是存在的,有些经典里又说不存在。那么,说存在的着眼点是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可以感知因果轮回的存在。因此,佛讲不了义经的时候,并非无根无据。从世俗谛的角度来看,因果轮回是存在的,但这只是相对的存在而不是绝对的存在。这就是佛说因果轮回存在的着眼点。凡是不了义的经,都要具备这三个特点。所谓 "了义经",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符合道理;第二没有其他目的;第三没有其他着眼点。了义经也有两种:一种是符合胜义谛终极道理的经典,比如《金刚经》、《心经》、《般若十万颂》等宣讲般若空性的经典。另外一种,是符合世俗谛道理的经典,诸如讲因果、轮回以及天文、地理、医学等自然规律的经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佛所描述的微观世界,与现在最顶级的量子物理所发现的真相不仅一致,而且更深入、更细微。但因为了义和不了义是相对的,所以一部经典有可能同时既是了义的,也是不了义的 从世俗谛的角度看,是了义经;但从胜义谛的角度看,又是不了义经,它只经得起世俗道理的检验,如果以胜义谛的观察方式去剖析,就只能全盘否定了。佛陀在经典中还授记,辨别了义和不了义的权威,是无著菩萨(其实除了无著菩萨以外,龙树菩萨等尊者也懂得区分二者之差别。哪怕是凡夫,如果懂得了判断标准,即使没有佛的授记,也可以辨别了义与不了义。)。后来无著菩萨在论著中指出:第一转法轮的经典,讲的是不了义的法;第二转法轮的经典虽然讲了空性,但不是彻底、终极的了义经典(无垢光尊者也认为,因为二转法轮只讲了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转法轮是准确的,但因为二转法轮缺少了如来藏光明的内容,所以是暂时的了义或半了义。);第三转法轮才是真正了义的经。《解深密经》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解释自己密意的经典,其中也提到,真正的了义经,是第三转法轮的经典。整个《大藏经》中,没有一部经说第三转法轮是不了义的。无著菩萨区分了义与不了义的理论依据,也是这些佛经。佛经里面有一句话很著名:"凡是讲空性的经典,无论在第二转法轮当中,还是第三转法轮当中,都是了义经;凡是讲人、自我、众生等等(等等里面包含了因果、山河大地等等)的经典,都叫做不了义经。"

2. 宣说不了义法的因由那么宣说不了义法与妄语有何差别呢?佛经对此回答道:妄语是把没有的东西说成是有,或者把有的东西说成是没有,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骗人的手段,所以把它归纳为十不善业之一。而宣说不了义法,却是为了引导众生不得已而为之的。比如说,本来在佛的境界中,没有胜义和世俗的分界,都是空性光明,但我们的境界与佛的境界还有万里之遥,我们仅能感知到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又怎么能理解佛的境界呢?如果不分胜义、世俗,一句话就把什么都否定,那就跟外道的断见如出一辙了。世人也会认为:一切万法明摆着是存在的,怎么会不存在?既然你说学佛、解脱都不存在,那大家又何必学佛呢?所以佛陀一开始只能分开二谛,暂时保留世俗谛。之后一步一步地逐渐引导,否则无法利益众生。但为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所以佛陀在很多佛经中要求我们,不要依靠不了义经典,要依靠了义经典。佛法认为,世俗谛中的确没有终极的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暂时、相对的。但在暂时的规律当中,也有真假之分,故有正世俗谛和倒世俗谛之分。世俗谛中符合自然规律的,叫做正世俗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叫做倒世俗谛。比如有些佛经中说,地狱在印度金刚座(菩提伽耶)下面某个深度的地方,但佛在另外的经典中,又否定了这一说法。因为这种说法不仅不符合胜义谛的道理,连世俗谛的道理也不符合,地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所以佛自己也认同这是不了义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些矛盾,可以用梦境来解释。梦中的世界本来是不存在位置的,若一定要确定它的位置的话,那就在做梦者睡眠所在的地方。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两个人在同一个房间死亡,其中一个人在中阴身成佛了,而另一个人却堕入了地狱。那他们所谓的地狱与佛刹在哪里呢?就在同一个房间。因为房间、地狱和佛刹都是当下的心的幻觉。房间的现象,是两个人共同的业力,而佛刹与地狱的现象,就是两个人内心的转变所显现的。从未亡人的角度来看,在两人感觉到佛刹与地狱的当下,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因为众生的根机、业力不一样,故而其业感也不一样。尽管对现在的人来说,地狱不可能位于菩提伽耶下方,但当时的大多数人却真的这样认为。而且因为业力感召,在有些人的境界中,真的会显现地狱就在菩提伽耶下方的现象,所以佛会那样说,以避免世人不必要的争执与反驳,不了义经就是这样诞生的。对学佛学到一定程度,虽然没有证悟,但佛教理论掌握得比较好的人,尤其是学过并接受一切法都是心创造的人来说,这些道理比较能够理解;但对初入道的人来说,稍微深奥一点的道理就难以理解了。无论如何,佛教永远不会与真正的科学或世间的真理相冲突。真正存在的、符合真理的科学论断,佛法都会认同,但因为科学也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所以即使佛经内容暂时不符合某些科学结论,也不一定不符合更先进的科学结论,我们不能因为佛教理论与当时的科学不一致,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棍子打死。虽然了义与不了义都是佛说的,但因为不了义的内容,是佛为了某些必要而暂时宣说的并不彻底的说法,所以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在不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引用或参照不恰当的佛经。如果不知道这些标准,我们思考的时候就会生起各种疑惑:佛经中是这样讲的,但实际上又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佛陀错了呀?或者是佛不负责任随便说的?或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错了?那样就会摇摆不定,从而影响学佛的信心。再比如说,佛在《大乘阿毗达摩》(小乘阿毗达摩,也就是《俱舍论》的原始资料。究竟是佛说的还是阿罗汉讲的,各个宗派之间还有一些争论,所以此处暂且不论)中所讲的宇宙世界,与《时轮金刚》所讲的宇宙世界的形成、构造、形态有着很大的出入。仅仅在显宗的经典当中,佛就讲了这个世界的多种不同的形状。仅仅我们所了知的,就将近有十种。另外,关于日食、月食的描述,佛经中至少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为什么佛说的世界会不一致呢?一千多年前的显宗学者,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且也得出了答案。第一个理由:佛陀认为,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无论那种宇宙(圆形、球状、日心说、地心说)都是不存在的。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因为众生的业力,或者说因为众生的内心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世界也随之而改变,不同的众生,会感受到不同的世界。第二个理由:我们往往认为,世界只能有一个形状,只要确定是一个样子,就绝不可能是其他的样子,佛陀为了打破我们的这种执着,所以才宣说了不同的世界观。

3. 世俗与胜义的终极答案

  • (1)世俗谛终极答案:世俗谛终极答案,也即完全符合世俗真理的答案。比如,佛教关于宇宙的世俗谛最终答案,是在《时轮金刚》里面。看过《时轮金刚》的人都清楚,《时轮金刚》中的数据演算非常简单,一个人只需两三天,就能在一个简单的写字板上,算出一年十二个月的藏历。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如此计算而得出的日食、月食的时间,与现代天文学计算出的结果只相差一两分钟。虽然某些工具书中说,藏历是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带去的,后来受到宗教的影响,故将吉利的日子增加一天,不吉利的日子减少一天等等。但实情并非如此,稍有天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轨道有近地点和远地点之分,当月球走到近地点的时候,速度要快一些;走到远地点的时候,速度要慢一些,所以有些时候会多一天,有些时候就少一天。《时轮金刚》中的历算方式,是非常科学的。
  • (2)胜义谛终极答案:佛在很多佛经中提到,唯有第三转法轮是了义的,因为只有在第三转法轮中,佛陀才将诸法的真实本性
    光明与空性大白于天下。尽管如此,但第三转法轮还没有讲到中阴身的现象、八地菩萨的现象以及相应的修法,显宗也没有一部将空性和光明结合起来宣讲的经论,其修法也只涉及到空性层面,而没有光明层面的修法。密法与显宗经典相比,却有着质的飞跃 将第二转法轮的空性和第三转法轮的光明结合起来,并提供了涵盖中阴身、空性与光明等各个方面的,面面俱到且简便易行的修法,所以,密法是整个佛法中真正的了义经。但密法里面也有讲世俗谛的部分,比如清净的现象,不清净的因果轮回等等,后者是与显宗不了义经共同的观点,所以也是不了义的。

4.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经的结果:认识到世俗万法的虚幻不实,不单对我们的修行,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帮助

如果我们认为金钱、名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就会过度地执着,并渴望拥有,在追求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接二连三的痛苦。直到临终,也一无所获,而不得不带着对人世的强烈不满愤愤离去。本来绝大多数的东方人都很单纯、朴素,非常讲究伦理道德,罗素在他的书就承认过这一点。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就变成拜金主义者了 只要能挣到钱,就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在如今的世间人看来,佛教所讲的放下、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等等,都成了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词汇。可见我们的价值观已经被污染到何等不可救药的地步了!钱真正能带来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研究过金钱与幸福的关系,但种种数据告诉我们,金钱带来幸福的观念是错误的!本来我们的本意,是想得到幸福,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还引来了无数的痛苦,不仅是现世的痛苦,还包括造业以后引发的来世恶报。执着是所有烦恼的根源。对某种事物的执着越强烈,它带给我们的痛苦也越强烈;越是让我们感到无所谓的东西,对我们的影响也越可以忽略不计。以上讲的,是实执给个人生活带来的恶果。从地球、从整个人类的生活环境而言,实有的执着也会造成无穷的后患。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成片的洋房别墅、成列的豪华轿车、大笔的银行存款。那再过五十年,随着人口的暴增,地球将如何承载人类无限膨胀、几近爆炸的欲望?!佛陀正是洞察到上述种种过患,所以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执著,继而追求不止。其中的执着是因,追求是果,所以要先解决执着这个因。当然,除了解脱意念特别强烈的人以外,欲界凡夫很难彻底放下身外之物,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生活。但适当地放下执着,过得单纯、朴素一点,在"少欲知足"的基础上,尽力培养出离心和慈悲心,为众生的幸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应该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佛教徒的生活模式》(见《慧灯之光(五)》)中已经讲过,作为一名佛教徒该如何生活。这种生活模式既符合佛的意思,又符合现代理念。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就不但会烦恼重重,还会浪费此生的生命。本来我们就有极具说服力的中观道理,足以证明世间的物质享受根本不存在。比如说,假如我们在梦中做错事,或死了亲人,也会感到痛苦万分,但突然间醒过来以后,痛苦也会自然消失,并一下子欢喜异常。因为我们知道梦是假的,所以不会痛苦。其实,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就是一场大梦。什么时候能够醒来?假如不修行,就永远醒不过来;若能依照佛的引导往前走,也许很快就能醒来。修行是活生生的东西,就像吃饭能填饱肚子一样真实。并不是神神秘秘,见不到、摸不着的,但如果不修行,就永远感受不到佛所说的境界!夏虫不可以语冰。正常人可以看见物质的颜色,而色盲却看不见,但色盲看不见,并不等于在正常人的眼里物质颜色不存在。修行人可以感觉到外相是假的,跟晚上做梦完全一样,但我们却感觉不到,因为我们没有修行。修或不修,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何去何从,也由我们自己选择!最终了义的境界,是空性和光明。值得我们花一生的精力去追求的,也是空性和光明的境界。光明空性在哪里?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只要我们往里去寻找、追求,就能怔悟空性光明的心的本性!】

99. 报身问题

问:顶礼法师!"上师语之报身:语言清净和风清净时,在所化清净众生面前所现之身,就是报身。"请问法师这里面的风清净是不是指的是风脉明点清净?感恩法师!合十!
答:此处的风可以理解为风脉明点当中的风。总之,善知识的各方面都是清净的。(正见C1)

100. 《加行教材6课》

问:例如修"寿命无常"时,一旦无常观在相续中真正生起,则于行住坐卧任何威仪中,不会被常有的念头所转,一切增益将完全遣除,犹如太阳破开乌云而散发出光芒。其中的"增益"做什么解释?
答:本来没有的认为有,就是一种增益。 比如,本来寿命不是恒常的,认识是恒常的。(正见C1)

101. 方便道、解脱道问题

问:方便道、解脱道是什么意思?

102. 《加行教材76课》

103. 《加行教材5课》

问:顶礼法师!有师兄问:静时修止动修观,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为观修中的上座观修和座下观修吗?还是指座上观修的安住修和观察修?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可以理解为修寂止的时候内心的不动的,保持"静止",遮止各种念头的产生;进行观修的时候,内心可以有"动",可以用各种与正法相应的念头进行运作。(正见C1)

104. 《加行教材74课》

问:

1. 请问法师74课中宣说具足法相上师的功德中说: "他如劫波树(如意树),是今生与来世一切功德的利乐来源。"这里的如意树是长在天界的如意树吗?还是莲师皈依境的那个如意树?这一点弟子不是太明白,为何这里要这样说。

2. 什么是法性力?

答:

1. 劫波树(植物)在帝释天喜林园之树名。劫波为时之义。应时而出一切所须之物。六波罗蜜经三曰: "喜林园苑游止无期,波利质多及劫波树,白玉软石更无坐时。"金刚顶经四曰:"如诸劫树,能与种种衣服严身资具。"梵Kalpataru。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也可能有其他理解方式。

2. 法尔如是的缘起规律。法尔(术语)与自尔,法然,天然,自然同。不假他之造作其法自然也。如火之热水之湿也。宗圆记四曰: "法尔者,尔此也。谓不构造,其法自如此,犹云自然也。"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法尔(正见C1)

105. 《加行教材52课》

问:万法唯心造,一切外境都是自心显现,也包括四大,业因等等都是在心上安立的,为什么不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而要分开来说:有的是业因果,有的是四大不调,有的是四季变化和外因呢?
答: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你提到【为什么不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请问:谁说【不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了?谁说的? 就像你问,猪为什么会飞? 你首先需要确认猪确实会飞,问为什么才有意义,如果根本没有确定是不是,就直接当作前提,那可能会出问题。 【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 这句话并没有错。这是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角度论述,而这些多种角度彼此之间不一定都是排他的, 说有些病是通过四大不调为条件而产生,有些病是通过其他条件而产生并没有错,虽然根本都是业(因),但除了因之外,缘也很重要,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正见C1)

106. 供护法问题

问:帮道友问一个问题:如果家里没有供护法,或者共修道场也没有供护法,还念诵供养五大护法仪轨吗?
答:这方面和共修管理相关,请咨询弘法教务处管理法师。(正见C1)

107. 怨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的区别

问:请问怨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不清楚你的问题是什么。这些苦的定义在法本当中都有,你自己把这些内容列出来,进行对比,自然就知道区别了。 就像你问"苹果、香蕉、西瓜有什么区别? "那很简单,你把苹果、香蕉、西瓜放在一起,就会知道它们在外观上的区别,你分别吃一口,就知道味道的区别。(正见C1)

108. 《加行教材135课》

问: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 1. 在《加行教材》135课里讲的阿努约嘎兴盛的历程金刚手化身极喜金刚和阿底约嘎兴盛历程胜心天子化现的极喜金刚是一个,但是不同的化身吗?也就是怎么理解这2个化身?

2. 阿努约嘎的弘扬有两条途径:一是金刚手传给五声圣贤,由五圣贤传开,一是金刚手传给极喜金刚,极喜金刚传给莲花生大士,与前面讲的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授给五圣贤,五圣贤传给莲花生大士,怎么理解?请法师开示!

答:1,从显现的层面来说,是有差别的。

2. 某个法门本身可以有多种方式传承。(可以由多位祖师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传授)。(正见 C1)

109. 《加行教材7课》

问:为什么有的法本把胜解信和不退转信分开?有的又没有呢?
答:某些法义可以广说,也可以略说,角度不同,内容相通。 就像说,为什么有的小学是六年制,有的是五年制呢?(正见C1)

110. 理析问题

问:

1. 重温经庄严论辅导22讲 ,其中不夺成熟因里有一句以四理分析善妙密义.在字是能看懂,但什么情况下怎么用不太会.比如学习加行轮回过患中,三恶趣之苦主要是依靠佛说来观想,这是依什么理

2. 在人类之苦中 ,主要是观察和从业因来分析,这是依法尔理吗在学习经论的时候,是不是要用这四种理去套一套,还是说有的只用一种或两种就可以了,不知道这样问是不是合理,如有不妥,请法师原谅.感恩法师!

答:1,你所提的有些内容,属于依靠教证做观察,可以说是圣教量。而如果你引用圣教量,这部分也可以作为你自己比量推理的一个环节,比如作为佛教徒你可以说"因为这是教证,所以是可以成立的",而在比量当中,也可以对应四种理的内容。

2. 看具体的情况,不同情况都有。(正见 C1)

111. 供灯问题

问:顶礼法师,阿弥陀佛!请问以前供过的灯,当时为了安全,灭掉后,下次共修还可以继续供吗?
答:个人理解,以恭敬心通常应该也是可以的。(正见C1)

112. 《前行教材109课》

问:顶礼法师亲鸾上人幼年出家公案今天有出家的心,但不知明天这颗心是否还在与藏族有种说法:晚上入睡的心态,早上就消失了。所以,用些时间考察是有必要的。两个观点相矛盾啊,怎么理解?附原文:亲鸾上人幼年出家这个道理很深,但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在年龄大小,下面就讲一个小和尚的故事:日本有一位亲鸾上人,就像中国的慧远大师,他是日本净土宗初祖。上人自小父母双亡,9岁时,因为对死亡怀有恐怖,他看破世间的一切,到慈镇禅师面前请求出家。听了他讲述的理由,禅师很赞许,说:"好,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明天来吧,我给你剃度。"但小亲鸾说:"师父,我年纪尚小,虽然今天有出家的心,但不知明天这颗心是否还在;您的年龄也这么高了,怎么保证明天起床时还活着呢?"师父听了拍手称善,当下给他剃度了。类似的公案,《释尊广传》中也有很多,都是着力宣说修行的紧迫。昨天晚上有一个人站在我门口,可能等了很长时间,说要出家。我说:"太晚了,过两天再剃吧。"但他不像小亲鸾,也没说"怎么保证过两天您还在啊,怎么保证我出家的心还在啊",他倒是很听话:"好好好,我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开心地走了。不过学院是有规定,出家前要考察一段时间。藏族有种说法:晚上入睡的心态,早上就消失了。所以,用些时间考察是有必要的。刚来的人,一般都会有些顿然放松的感觉,很想出家,甚至像佛陀那样自己就把头发剃了。这些人中,有些还可以,多年后仍是清净的出家人;但有些不行,没过多久就生烦恼了,想起了家里的这个、那个,这件事、那件事,然后就回去了。
答:个人理解,众生有不同根机和因缘。 并没有矛盾。对某些众生来说,多用一些时间观察可以避免后续出现问题。 而对某些具有因缘的众生来说,因为其本身的信心、根机等就很适合立即出家,也有提前开许的情况。(正见C1)

113. 问:什么是圆满本尊咒语?怎样才算圆满本尊咒语?是有一定的数量吗?

答:有些时候指的是对于本尊(自己主要修持的佛菩萨)的相关咒语,自己在念诵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有些时候可以用数量衡量,具体数量要观待具体的仪轨、咒语等等差别。(正见C1)

114. 没有灌顶可以看文武百尊吗?

问:顶礼法师!上周我们共修人类之-死苦,末学引用一个故事:老妇人虽然没有修行,但是因为看到文武百尊后心生敬重,死后得到解脱。。道友提问:没有得受灌顶的人可以看文武百尊吗?请法师开示,非常感恩!
答:如果有条件尽量得受灌顶之后再看。假设没有得受灌顶,但信心特别大,对密法没有邪见,发愿将来修加行等,有时也可以开许看文武百尊图片。

115. 《加行教材111课》

问:

1. 111课有个教证是《月灯三昧经》中的: "正住如实定,不取一切法,如实不取故,故说寂灭定。"

请问法师这个教证是什么意思?

2. 麻烦法师 "乌龟爬行"解释一下可以吗?

答:1,以正确的方式,安住在相应实相的禅定境界当中,内心不执著一切事物,因为相应实相、不执著的缘故,所以说是寂灭定的境界。

2. 请提供语境、出处、前后文。(正见 C1)

116. 修法能使用转经轮吗?

问:

1. 请问修皈依,发心,百字明时可以用转经轮吗?

2. 另外,在香港度母法会上得灌顶的加持物绿石珠,有师兄问是否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结缘?

答:1,有时是可以的。有些时候如果是需要非常专注、安住等等,也可以暂时不用。 要看具体修什么法,什么阶段。 2,这方面可以自己看情况。(正见C1)

117. 有漏法无漏法与有为法无为法问题

问:

1. 有漏法无漏法与有为法无为法有什么异同,要从那些方面去区分。

2. 末学想请法师慈悲开示列举说明(不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事物就是无为法)

答:

1. 通常来说,随顺烦恼就是有漏,随顺解脱就是无漏。因缘和合所产生的事物就是有为法,不是因缘和合产生的事物就是无为法。

2. 如果按照小乘的观点来说,比如,虚空 就是一种无为法。(正见C1)

118. 游舞的定义是什么?

问:弟子是13A加行网络组圆泓。今天有师兄问到"游舞"到底是什么意思?弟子查佛学词典也没有查到确切定义,但在法本中又经常看到,想祈请法师开示!
答:有些时候可以理解为某种作用的展现,比如电视机里的各种图像都是电视机的游舞,演员张三扮演某国王的形象,某国王就是张三的游舞。(正见C1)

119. 地狱问题

问:

1. 顶礼法师:有位新学员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

人身体内存在地狱和鬼道众生等,弟子在学前行时没听过这种说法,难道我们人体能变成孤独地狱了?这种说法弟子认为不对,但弟子智慧有限,不知如何去引导她正确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恳请法师慈悲予以开示!圆哲恭敬感恩合十

2. 顶礼法师:这位师兄原话是这么说的: "善光善知识说人身体内存在着地狱和鬼道众生,诵地藏经是超度他们的。这不是迷信,是高于科学的,要相信古人及修道人的智慧......人体内的地狱,主要体现在病方面......对应的那部分神识已经在地狱,表现在身体上是病......说地藏经讲的鬼道,是躲在体内,不是体外......说人体内的铁围山里有各种地狱,说是古代中医修道人发现......"以上观点,弟子闻所未闻......这位师兄对那位"善知识"(我不了解她说的善光善知识,所以加了个引号)很崇拜的样子,弟子孤若寡闻不知道怎么能进一步的回答,未学就让她找到佛经中的依据,她也找不出来。

答:

1. 我不太清楚你所提到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依据是怎样的,站在哪个角度,所以

无法下结论。

2. 我个人还没有听说这样的观点(通常层面),最好能够有教证和理证。(正见 C1)

120. 供曼茶罗仪轨问题

问:组里有个师兄问:修皈依、发心是按宁提派偈颂修的,修曼茶罗时想按开显解脱道仪轨修,可以吗?

121. 道灌顶问题

问:顶礼法师!加行第134课讲到了修好上师瑜伽也是属于道灌顶。那弟子想问,修金刚萨埵等,观想金刚萨埵尊最后降下甘露净除自他众生一切罪障;还有念上师祈祷文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这些算不算是道灌顶呢?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要看具体的仪轨,如果仪轨当中提到通过这样观想获得四灌顶等等,那就可以属于道灌顶。(正见C1)

122. 视师如佛问题

问:

1. 网络讲研的讨论题中,有问 "上师是佛"这个问题的显密异同,弟子是这样理解的,请指教是否正确,谢谢!在这个问题上,密宗的不共之处,在于直接讲上师就是佛,而不仅是视师"如"佛,或"观"上师为佛等这些在显宗经典中见到的表述。但这个对于确实是佛果位化现的善知识好理解,如永明延寿大师、莲花生大士等等,可是对那些仍处于见道、修道甚至还处于凡夫位资粮、加行二道的上师又如何理解?很多上师确实并未获得无学道果位,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啊,对这些上师又如何安立他们就是佛,而不仅仅是"观"其为佛、视其"如"佛呢?弟子试答:因这些上师在弘法利生时,他所说的是佛之语,他所传的是佛之法,他的行径是佛陀弘法利生的行径,哪怕就是佛陀再世,所言所行也是这样,故从佛之法身得以彰显的角度,安立其确实就是佛。或者换个说法,因其彰显出了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故这个就是佛,不是"如"佛也不是"观"为佛,而是这些身语意功德事业本身就是佛,真实的佛就在这里,至于上师本人是否已获佛果位反倒并不重要了。前行中也讲过,当上师灌顶、讲法时,十方三世诸佛都会融入他,此时尤其不能对其不敬,我想所谓"融入",大概也是对其正在彰显佛之法身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吧。而另一方面,如果纯从如来藏清净观这个角度来成立上师为佛的合理性,个人感觉门槛有些低了,不利于巩固对上师信心。因为不但上师具有如来藏,一切众生不都具有如来藏吗,干嘛不去随便依止一个烦恼深重的凡夫呢?会有这样的过失。所以,如果从法身的层面认识到了不论处于什么道位的上师,当其弘法利生时,其本体就是真正的佛,而不是通过清净观观出来的,也不是弟子为了得到佛的加持而将上师"视同如佛"的,而是他本身就是真正的佛。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对上师的信心,并且心中产生了特别踏实的定解,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疑了。当然,从密乘来讲,我相信包括法王如意宝和我们的大恩上师等在内的诸多了不起的金刚上师,完全是已获佛果位的善知识,对他们生起"上师是佛"的信心,就更不在话下了。以上见解还请法师指正!

2. 谢谢法师的解答,但看完后,之前貌似明了的道理反而又模糊了。关键就是对于尚处在资粮道、加行道的法师,如何认识,如果是 "视师如佛"我觉得理解起来完全没问题,但怎样安立"他就是佛"呢?"如佛"和"是佛"还是有差别的吧。还望您不吝解惑!谢谢!

3. 谢谢法师解答!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前行备忘录中说密宗应视师为佛的法身,但是上师在《藏密问答录》中说过法报化三身是同时成就的,如果一位处于资粮、加行道的法师,虽然我们从法身的层面认定了他确实就是佛,那为何他的报身化身没有同时也成就呢?

4. 谢谢法师解答,但疑惑主要就是存在在尚处于资粮、加行道的法师身上。说他们彰显了佛陀的法身这个好理解,但如何认识他们也具足佛陀的报身、化身?我相信大部分道友对像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这样的金刚上师都会有他们具足法报化三身的信心,关键就是对资加二道的法师不是特别容易生起这种信心。当然,我想再强调一下,如果对资加二道的法师 "视师如佛"是没问题的,但现在求证就是"是佛"而不是"如佛"。还请法师不弃弟子钝根,"希更审除微细惑",谢谢!

答:

1. 【那到底该怎样视师为佛呢?在别解脱宗派中,把上师看成是声闻缘觉圣者,或者即便不看作圣者,但视为是有功德的凡夫倒也可以。菩萨乘中,把上师视为住地大圣者,或者是佛陀化身,或者看成是大资粮道以上有功德的菩萨,也可以。在大圆满宗派里,将上师看成凡夫班智达或者圣者阿罗汉或者圣者菩萨,或者佛陀化身或者佛陀报身,都是不行的,那要看成是什么呢?要将上师看作是佛陀法身,如果能够做到满怀始终不渝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那么不需要依靠他道之缘,而足能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相续中生起如此证悟的实例:有印度圣地的那诺巴、龙菩提、金刚铃阿阇黎。在此藏地,也有索布拉花、全知无垢光尊者、持明无畏洲等等。要做到将上师视为佛陀,必须知道五点,第一、了知上师是佛;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第一、了知上师是佛:了义不了义当中,按照不了义的观点来说,上师是真正的佛化身,他相续 (指相对自相续的他相续)所摄的一切佛陀为了利益所化众生,随机调化,身色所包括的化身有为法,依靠一切佛陀的大悲、愿力和所化众生的福德力,如水月般以缘起而显现,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满怀恭敬信心虔诚祈祷,就会得到佛陀的加持,这是自然规律。然而,由于自己的智慧薄弱,而仍旧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那么以不清净的耽著导致就会将上师当成平凡者,由此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的清净近取因,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是,世尊也说过上师是佛陀的幻现。如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上师成立为佛是显宗密宗共同的观点。按照不共了义的讲法,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法身,这一点以教证、理证来说明。首先以理证明:上师的意

深明无二的基住智慧,不管我们证悟还是没有证悟,就是本体本来清净的佛陀、永恒稳固无迁无变的无为法佛陀法身。如云:"诸佛法性尊,引导皆法身。"基果无二无别的佛陀法身的妙力或者游舞显现出空性影像的上师身语意无尽庄严轮,是真正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实际上这两者不可分割大平等性或者双运金刚持、普贤如来、金刚萨埵一切部和坛城的遍主周遍有寂的大智慧就是佛陀法身,所以说"器世具德上师尊众前皈依,有情本尊尊母圣众前皈依,现有具德上师圣众前皈依"。内在所表义智慧是上师意法身,能表示法身的能表相的上师显现身语意相。可见,通过法尔理足可证明上师是佛。有关的教证,有"此即自然佛......"不可胜数。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均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共同事业有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它也分为世间与出世间的事业两种。世间的事业:如果没有明确上师世间的一切事业都是佛陀的事业,认为我的上师是佛,但事业并不是佛陀的事业,那显然是矛盾的。如果上师用世间法来解决纠纷、调解不和等等做世间的法官,就要想到那是息业。如果上师积累财物、收割庄稼、建造房屋、经商谋利等等,要想到这一切都是增业。当上师勾招男女等,哪怕是每一天都带着一百个女人,也要看成是怀业。即使上师挑起争端、发起争斗、兴起动乱,每一天宰杀一百只牲口,也要把这看作是诛业。出世间的事业:观想上师放射白光,是能消除疾疫、刀兵、饥馑等八大灾难或十六大难的息业;再有,放射黄光,是增上福寿荣华财产受用等六种圆满的增业;再放射红光,是通过怀柔三界等的四种信解进行的怀业;又放射出墨绿色光,杀伤、驱逐、毁灭一切怨敌魔障,诸如此类的一切都要看待成是诛业。殊胜事业,就是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我们这些身处五浊横流恶世的众生,没有能够被过去的诸佛所调化。以大悲关照,为了摄受刚强难化的我们,金刚持佛特意披上人皮,显现人相降临于世,尽管上师的断证功德与诸佛平等,可是对于我自身来说,上师恩德远远超过佛陀。像上师给我的利益,父母不曾给过,亲朋好友没有做过,共称利济世人的大尊主谁也没有办到,那么上师究竟是怎样饶益我的呢?他教我弃舍不善的道理,而封闭了恶趣的门闩;他教我奉行善业的方法,而树立起善趣与解脱的梯子;上师让我发殊胜菩提心,从而播下了遍知佛性的种子;上师为我直指觉性法身,实是赐予了究竟法身的传家宝。所以,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对我们来说,上师的深恩厚德胜过佛陀。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外三宝也完全归集在上师中,上师的身体是僧宝,语言是妙法,意是佛陀,如云:"清净离得心是佛,不变无垢为正法,功德任运圆满僧,是故自之心性胜。"内三根本的本体是上师:加持的根本也就是上师,所表义上师是大智慧,能表相的上师身体无论是密咒师还是出家相就是他;悉地根本的本尊,其中法性义的本尊是上师的意 大智慧,有法相的浩瀚寂猛本尊也是上师大智慧的游舞;事业根本的空行也是上师大智慧法性虚空中不灭呈现出的大悲妙力现解脱。布绕瓦尊者曾经说:"空悲唯一身,三有大乐体,远离戏论垢,礼师金刚足。"上师的意是法身,语是报身,身是化身,功德是财神,事业是护法神。浩如烟海的皈依境散摄的作者就是上师,比如,阳光的根源是太阳,一切光线都集于太阳的本体中,同样,如海的皈依境,向外也是由上师的大智慧中散射的,向内也回归到上师的大智慧中。因此,我们务必知道上师是一切皈依境散摄的总体。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如海的皈依境犹如日轮,能呈现出大悲智慧的光辉。所有皈依境集于上师一身,如果没有了解断定一切都是上师的本体,那么就像玛尔巴上师,在那诺巴上师和本尊胜乐坛城二者中,将本尊视为殊胜,结果法脉传承的源流倒是比江河还长,而他的传宗接代比花凋谢还容易消逝。再例如,觉母嘉在上师莲花生与本尊金刚橛二者之中,将本尊视为殊胜,结果没有被莲师摄受,而把她交付给益西措嘉空行母(,让她摄受)。可见,如海皈依境的大悲好似太阳的热度,自相续犹如火绒,在这两者之间起到连接纽带作用的火镜,就是上师。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把上师视为真佛,满怀恭敬信心,如同拉弓一般不松不紧虔诚祈祷,就像上文中所说的那样,无需依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缘,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此处所讲的意义就是"不管修什么坛城,上师都在黑日嘎本体中圆满灌顶"。】 以上是《前行备忘录》当中的内容。

2. 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相关的善知识即使本身处于资粮道和加行道,对其弟子来说也是佛,善知识能够正确宣说成就菩提之道,供养这位善知识功德甚至超过供养佛陀,祈祷这位善知识也获得诸佛加持(师徒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缘起),依靠善知识的教言可以通达诸佛的密意,对善知识依教奉行可以证悟诸佛的境界。反过来讲,即使是真正的佛,如果众生没有信心,那么就很难得到佛的加持。

3. 需要明白的是,前行备忘录当中说讲善知识视为法身佛,并不是说善知识没有成就报身和化身,例如释迦佛本身是一种化身,但释迦佛是圆满成就三身功德的。同样,善知识也圆满成就三身,本身安住在法身的境界当中,也可以示现无量报身与化身来成办利他的事业。

4. 一位资粮道、加行道的善知识对于其弟子来说就是佛,显现的身相本身也就是佛的一种化身显现,能够见到这样的善知识就等于见到了佛陀的化身,而如果弟子还没有登地就暂时无法见到报身,但仅仅没有见到不能作为不存在的推理依据。(正见 C1)

123. 自利利他问题

问:在110课学"静虑之必要",上师讲到了寂光大师的公案,使我想到了独自修行与发菩提心利益众生二者间如何圆融的问题。

1. 生起稳固的菩提心时,会有强烈的利益众生的愿望,特别是证悟空性之后,自己的私心杂念完全断尽时,应该会有摄受眷属、进行法施的愿望吧?为什么寂光大师能独自修行到圆满境界,最后不舍肉身飞住空行刹土,都一直不出山利益众生呢?

2. 独自修行,如何修菩提心?尤其是行菩提心的六度,要与众生接触来修吧?

因自己闻思基础差,对一些基础的佛法知识还不了解,请法师慈悲给予讲解。感恩。
答:1,圣者可以化身无数在各地度化众生,你看着圣者始终在房间里,其实他的化身可以在各地,包括其他刹土。而且即使在房间里,也可以度化很多的天人、非人、恶趣众生等等,也可以随时赐予加持。

2. 在座上就可以修菩提心。六度可以在一座之上圆满(参阅闻法方式)。

菩提心的重点是心,行菩提心的根本也是心,以菩提心摄颂打坐观修本身就是行菩提心的体现。 菩提心的所缘对象是一切众生,即使你亲自接触很多众生,如果你是凡夫,你接触的众生数量也是有限的,达不到"一切"。【子二(修持善法)分六: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六、智慧度。以菩提心所修的就是六度,实际上六度也是以心为主。丑一、布施度: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假设说遣除一切众生的贫穷者才圆满布施度的话,那往昔的所有佛陀就成了没有圆满布施度,因为如今仍旧有许多众生贫困不堪之故。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那么,对此应当如何理解呢?将内外的一切财物连同施舍这些的善果全部施予一切有情修习究竟而远离悭吝之心,就是布施度,这是《无尽慧经》中所说的。此经中云:"何为布施度?即施舍一切财物及果之心。"由此可见,布施度唯一指的是心。丑二、持戒度: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如果断绝损害就是持戒度的话,那么往昔的佛陀也成戒律度未圆满者,原因是只有将鱼儿、龟类等含生、其它牛羊、女人遣送到某处使他们不致于遭杀、被使用等(才能称得上戒律圆满),然而并未遣送,他们仍有遭受损害的。因此戒律度指的是断除对这所有众生的损害等之心。经中云:"何为戒律度?断除害他之心也。"丑三、安忍度: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安忍也不应当是指断除怨敌或对他众的嗔心,因为野蛮的众生如虚空般无边无际,毁之不尽。实际上,如果摧毁自己的这一颗嗔心,那么就相当于击败了所有的怨敌。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例如,整个大地用皮革来覆盖,皮革怎么能完全覆盖得了呢?而只是用鞋底大的皮革就相当于覆盖整个大地。同样的道理,自己不可能将所有的作害对手一一制服,除了降伏我的这颗嗔心成就安忍,何需制服其他呢?实在是徒劳无义。丑四、精进度: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精进也主要以心为主,对于明定心《释论》中说是静虑戒所摄的明心,善天尊者解释为无有身语业的心,只生起这样的一颗明定心的果报也是转生到梵天等。如有些人说明心指的是佛经中所说的:"生起慈心而转生到梵天。"如果与心的力量毫不相干,那么身语的业果由于心行微弱而不能产生如此大的果报。丑五、静虑度: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静虑也同样是以心而成就的。纵然是长期念诵密咒等以及历经身体的百般苦行,但如果心散乱于他处而行,彻见诸法的佛陀说这也无有意义。《摄等持经》中云:"诸比丘,心散乱于欲妙之苦行及讽诵等无有果也。"或如《般若经》云:"心散乱者自利尚不成......。"丑六、智慧度: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正法的内含殊胜主尊心的奥秘即自性空性,《大疏》中说由于它不是凡夫的行境故称奥秘。《释论》中说:"无我之真如隐藏于自己的心中。"如果未了达这颗心的奥秘,那么虽然想离苦得乐,但最终他们的结果只能是毫无意义地漂泊在轮回中。经中云:"了知众生迷乱如野兽入网后诸智者如鸟飞翔。"因此,智慧度也主要是指心,《华严经》中亦云:"一切菩萨行均依自心。"方便、愿、力、智度也是由智慧度分出来的,因而它们都是以心为主。壬三、摄义: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因此,我应当以正念善加受持、以正知善加护持这一颗心,除了护心戒以外其他的许多禁戒有什么用呢?无有实义。】 《入行论释·善说海》(正见C1)

问:

1. 顶礼法师,弟子想请问一下,集市上会有卖肉乃至活的家禽现场宰杀着卖,如果作为这个集市的市场工作人员会不会也会沾染这些罪业呢?请法师开示

2. 子还想请教一个问题 :分析76课善星比丘侍佛二十四年未见佛陀点滴功德唯有邪见的原因,是善星比丘对佛没有观清净心,没有信心,具有邪见,是不是也可以反应出善星比丘前世也是一个有邪见的人,以同行等流果的原因,今生转生为人还是持有邪见,不信正法。可不可以这样来思考,还是说作为凡夫人没有遍知因果的能力,不能随意揣测因果。

答:

1. 如果是普通凡夫,是有可能沾染罪业的,根据发心和其他条件的不同,沾染的程度也可能有差异。

2. 个人理解,有这种可能性,但具体细微的情况只有成就者才能照见。(正见 C1)

125. 龙王受热沙之苦的原因

问:

1. 前行广释53课引用亲友书说龙王有多少具宝珠的蛇头就受多少热沙之苦,蛇头多,热沙苦就多,这个弟子理解,但前面旁生之苦的散居旁生部分,引用正法念处经也说过,龙王的热沙之苦是因为以前烧过村落僧房。那弟子就搞不清楚了,53课的龙王有很多财富,这和热沙苦是什么关系?龙王的蛇头没有宝珠的话,就不受热沙苦吗?

2. 那么,龙王感受热沙之苦的果报是因为财富吗?还是因为曾烧毁僧房等?这里热沙之苦的近取因是财富还是业力?

答:

1. 【此处用了一个比喻说明这个道理:譬如,龙王由于业力不同,有的有三个蛇头,有的有十个蛇头,有的很多很多蛇头 ......蛇头上面有宝珠,因此,蛇头越多,说明这个龙王越富裕。可是龙王因恶业所感,大鹏每天给它们降下热沙

,又烫又痛难以忍受。热沙往往是降临到头上,若只有一个头,那保护一个头就可以了。若是有100个头,每一个头上都降下热沙,它的痛苦可想而知。】 《亲友书讲记》

2. 具体个人不太清楚,也许可能有多种情况。总体来说,痛苦的因都是恶业,而痛苦产生的缘可以多种多样,有时可以以财物作为缘(条件)。(正见 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