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前行》-前行之重要性20200427

目录

  1. 关于序言与略传

  2. 关于前行

  3. 关于加行

  4. 磕头修法专题

关于序言与略传

问:法王如意宝在《普贤上师言教》的序中开示到:"此《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胜窍诀要点。因此,诸欲解脱者必须实修"。请问此处的实修是指观修?还是不仅是观修也包括了五加行?

答:既包括观修,也包括五加行的其他相关内容。(正见C1)

问:法王如意宝老人家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序言里说,"本法传承:华智仁波切传与乐喜堪布公美,彼传给喇嘛罗珠仁波切。"乐喜堪布公美和喇嘛罗珠仁波切,麻烦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传承上师。

答:乐喜堪布公美(1859-1936),出生于石渠地区,是非常著名的大班智达,修持胜乐金刚获得大成就,曾经依止华智仁波切等大德听闻过诸多法要。罗珠仁波切,是意科喇嘛(秋央让卓仁波切)的弟子,是功德殊胜的大成就者,在《妙法宝库》第一册《信源宝藏》当中有法王如意宝的传记,其中多次提及罗珠仁波切。(正见C1)

问:法王如意宝在《前行引导文》的序言中提到的"广大班智达派"和"甚深古萨里派",分别侧重于闻思与实修两方面,那么请问法师"宁提派"和"甚深古萨里派"两个概念是什么关系?

答:宁提派指的是主要修持大圆满宁提法门的传承。"古萨里派"和"班智达派"是对应的,相对来说侧重于实修,不仅仅限于宁玛派,各种宗派的修行人都可以分为这两类。比如宁提派修行人也可以分为"古萨里派"和"班智达派"。(正见C1)

问:与加行教材有关的《华智仁波切略传》(上师译的)中第一段:……并做过授记:"我将来要到此刻石堆。"后来菩提金刚赐其美名"乌金晋美秋吉旺布"。这里的"其"是指谁?是指华丹彭措?

答:这里的其可以理解为华智仁波切本人,"邬金晋美秋吉旺布"是菩提金刚尊者赐给他的名字。华智仁波切是华丹彭措尊者的转世。(正见C1)

问:《前行》序中法王说的传承:华智仁波切传给乐喜堪布公美,请问:此尊者的其他法名?彼是否传给托嘎如意宝?

答:个人理解,有的地方翻译称为卢西堪布·贡却卓美(1859-1936)。《前行引导文》的序言提到:【本法传承:华智仁波切传与乐喜堪布公美,彼传给喇嘛罗珠仁波切,大恩上师罗珠仁波切传与我。】——乐喜堪布公美尊者传给罗珠仁波切,罗珠仁波切传给法王如意宝。其他具体内容个人也不太清楚。(正见C1)

关于前行

问: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的顺序是: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皈依、发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罗、上师瑜伽,而《开显解脱道》是加行课程的课前念诵,它的顺序是: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皈依、发菩提心、供曼茶罗、念修金刚萨埵、上师瑜伽。两者的顺序为什么有所不同,该分别怎样理解?

答:不同的观修方式都可以。一方面我们可以了知轮回的痛苦,然后探究其原因,通达因果的道理;一方面也可以先了解因果的道理,然后对恶业的果报——轮回痛苦进一步通达。(正见C1)

问:学习前行有哪些资料可以同时参考?以便搜集更多的教证、公案、开示?

答:可以参阅《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前行备忘录》等等。(正见C1)

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中"龙钦宁提","宁提"是心滴的意思,"龙钦"是什么意思?

答:可以参考:

【下面是龙钦宁提。宁提就是心滴、心髓的意思,以前翻译成大圆满龙钦心髓。龙钦心髓来自智悲光尊者,在宁玛派的传承中有一个是智悲光尊者,在大恩上师翻译的《藏密佛教史》及其他地方都有提到。在大圆满传承中,无垢光尊者之后最有名的就是智悲光尊者,智悲光尊者是无垢光尊者智慧的化身,是无二无别的。龙钦就是无垢光尊者的名字——龙钦饶降,《七宝藏》《四心滴》所有的精华摄集在一起就是龙钦心髓。智悲光尊者通过殊胜的愿力和修持现前了这个法要,相当于取了一个意伏藏,从内心当中显现了整个龙钦心髓、龙钦宁提的法脉。从智悲光尊者开始,就有了龙钦心髓、龙钦宁提这种专门的宁提派,我们称之为宁提派。】——(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课)

问:请问为什么前行引导文中,没有顶礼一下文殊菩萨?

答:个人理解,顶礼三根本、顶礼上师的内容当中就包含了顶礼文殊菩萨,可以有很多甚深的密意。(正见C1)

问:前行广释开篇的《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前三个祈祷文的作者是华智仁波切,最后一个祈祷文的作者是索达吉堪布,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答:否。

《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作者是麦彭仁波切;

《祈祷遍知无垢光尊者》——作者是无垢光尊者;

《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作者是麦彭仁波切;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作者是法王如意宝。(偈颂是自大圣境五台山......)(正见C1)

问:《大圆满前行》是密法吗?

答:某种角度来说,当中有些内容属于密法。(正见C1)

问:我们所学修的前行法以及大圆满心性休息是不是密法?

答:当中有很多内容严格来说属于密法,比如前行当中的金刚萨埵修法、颇瓦法等等。《心性休息》当中前八品主要是显宗,有些内容也是密法,后面几品主要是密法。(正见C1)

问:没有灌顶的师兄可以看《前行》吗?《前行》上师说也属于密法,那还可以和没有学佛的人讲这些吗?

答:如果有信心,是皈依三宝的佛教徒,即使没有得受灌顶也开许阅读学习。(正见C1)

问:请问能否向非菩提学会学员推荐前行广释课程?

答:只要有信心都是可以的。如果有条件最好是皈依三宝。(正见C1)

问:学前行用不用看密宗的十四条根本戒?

答:学前行暂时不看十四根本戒是可以的。(正见C1)

关于加行

问:加行是什么意思呢?以下两个科判下的"加行"是同一个意思么?"癸二、以加行修持"、"庚二、加行殊胜"、"辛一、加行所缘广大"、"辛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答:加行在不同的场合语境有不同的意思,科判里的加行是一个意思,大概意思是努力,行持的意思。(正见C1)

问:共同外前行的"外"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叫做外前行?不共内加行的"内"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叫做内加行?外和内的差异在哪里?

答:有时内有比外更加深入深奥的意思,外是内的基础,比如你要进入一个建筑物,外门是必经的,经过外才能到达内。打比方小学是外,中学是内。(正见C1)

问:"不共内加行"的"内"如何理解?

答:相对于外,更深入,或者说建立在外的基础上。(正见C1)

还可参考资料: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第84课笔录:【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不共内加行。前面是外加行,这个是内加行。让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的状态中出离或者出离到某种状态,就是共同外加行。不共内加行就开始慢慢地通过依止上师(前面共同加行的最后一个引导是依止上师),那依止上师具体干什么呢?不是天天跟着上师跑或怎么样,而是要依止上师给我们传的法要,然后去修法。那么上师传什么法呢?就是不共加行中这些(当然共同加行也是法要,也需要上师传了之后,引导我们生起来,但是不共加行开始让我们的心逐渐走向对实相的证悟了)。

前面的修法主要是引导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的状态、从大的方面让我们求解脱道;而不共加行是让我们的心开始和实相相应的修行方式。不共内加行更加接近于实相,更加需要在心上面修行。后面的五加行(不管是五加行、四加行还是六加行,不同的教派稍有些不同,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在心上面安立的,都是修心的方法,这方面称之为内。】

问:共同加行中的"共同"是和什么共同,不共加行中的"不共"是和什么区别?

答:不共可以理解为特殊。具体是和什么有区别,要看具体的语境、背景。(正见C1)

参考资料:

(1)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84课:【所谓的"不共",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与小乘不共。小乘经论中只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过患的观修,却没有提及为一切众生而皈依、发心、积资净障、修往生法等大乘不共修法。

二、与汉传、南传佛教不共。只有在藏传佛教的教言中,才着重强调了修持不共加行。

三、与藏地格鲁、萨迦、噶举、觉囊等派不共。各大教派的加行虽然大体上相同,但各自传承上师的教言、特法有所差别,以下修法是宁玛派独有的窍诀,所以称之为不共。

◎藏传各派的不共加行

不共加行的具体修法,藏传佛教各派说法不一。比如,萨迦派、噶举派强调修四加行,即皈依、顶礼、百字明、供曼茶罗,没有提到发心、上师瑜伽;格鲁派强调九加行,前五项与宁玛派的不共加行一样,此外还要加上金刚空行火供、三昧耶金刚、做小佛像、供水;还有些教派强调六加行......尽管各派分法不同,但大致修行并无二致。

在我们宁玛派中,按照宁提大圆满前行的观点,上师瑜伽若不与顶礼合修,而是单独计算的话,可以说是六加行,即皈依十万、顶礼十万、发心十万、百字明十万、供曼茶十万、上师瑜伽一千万莲师心咒;如果与顶礼合修,则算是五加行。

其实不管哪个教派,加行修法都基本一样,只有小部分不同。例如,皈依都是为一切众生皈依三宝;发心都是为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发心;积资净障、上师瑜伽也基本上相同,只不过所观想的传承祖师、皈依境以及祈祷文,各大教派有所差异;还有供曼茶罗,也有五堆、七堆、三十七堆等不同窍诀。】

(2)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第84课笔录:【然后讲"不共",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了几种不共。第一个,是以皈依来区别内外道。(我们很熟悉的一句教言)阿底峡尊者讲:"内外道以皈依别,大小乘以发心别。"内外道的差别就是是否皈依三宝。大小乘的区别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的是大乘,没发菩提心是小乘。还有显宗密宗是以见解、通过清净观来做区别的。不是说显宗没有清净观,主要密宗最侧重的就是安住在清净见——一种等净无二见当中,这是它的修行核心。这就是不共。

前面我们讲了所有的内道宗派都是要皈依的,皈依是和外道不共的,外道没有皈依三宝,内道有皈依三宝,是不共的。还有发菩提心也都是不共的。

不共的另一层意思是大乘和小乘的不共。虽然都有皈依,但是这里讲的不是一般的皈依,是大乘或密乘的皈依。它的发心是相应于要成为大圆满的法器,大圆满法是大乘法,所以首先要有不共的菩提心摄持的皈依。

另外,这里所讲的皈依不单单是大乘的,还有密乘的皈依,所以"不共"也指和大乘显宗的不共,以及和汉传佛教的不共,因为藏传佛教的修行方式,虽然都是大乘,但是它的修行方法是不一样的,这是不共的含义。

此外,这是宁玛派(宁提派)的皈依,因为这是大圆满龙钦宁提的前行,所以这里最深的不共指宁提派本身的皈依。我们后面学皈依颂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是属于宁玛派(宁提派)不共的皈依,和其它的皈依不一样。发菩提心、修持金刚萨埵、修曼荼等也有不共的地方,综上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不共的含义。】

问:《心性休息》和《大圆满前行》法义很多相似,这两本法本有何区别?

答:既然你有智慧发现相似的地方,那你也应该有智慧发现不同的地方。简单说,你可以找一段内容,然后在另一个法本当中寻找类似的内容,看看有什么区别。(正见C1)

问:我们学习大圆满前行说,此密法是九乘之巅,但是我们也知道,佛说法法平等,那我不明白为何又说密法最高呢?

答:胜义谛当中一切都是平等的,喜马拉雅山和塔里木盆地也是平等的,但在世俗谛当中高低不同,不要混淆二谛。胜义谛当中地狱、旁生和你都是平等的,世俗谛当中你是人类,你的境界高于一般旁生。

补充:佛法都很殊胜,但当中有的法特别殊胜,就像蜜都很甜,但有的蜜特别甜。(正见C1)

问:"从本课开始学习《大圆满前行》中的不共加行。"《大圆满前行》为什么又叫加行教材?

答:前行引导文里宣说了如何修加行的方法。(正见C1)

问:"不共内加行"的"不共",课本上介绍了三方面,除此之外是否可理解为较共同前行难一些?

答: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更深一些,不共对应的是共同,也就是特殊的意思。(正见C1)

问:四加行主要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四加行?学四加行对学净土起什么作用?

答:许多意义和净土是相通的,修四加行一方面是为了生起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就很难往生净土,修四加行可以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对修很多法门都有帮助。(正见C1)

问:在上一周共修《前行的重要性》一课时,有师兄问"不是学的加行吗,怎么是前行呢?"我们当时讨论了一下,觉得加行是学修无上密法之前的修行,是一种前行。请法师开示这样解释和理解是否合法?

答:在这个语境当中修加行和修前行是一个意思。(正见C1)

问:弟子在看生西法师辅导时,看到说加行就是加功用行——这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努力、用功的意思。(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2课:【有些道友也在问,应该怎么理解加行的意思?加行有时指前行,有时指的是正行。以前的有些汉地大德解释为加工用行。加工用行就是指真实地去实行,行就是行持,真实去做、去行持,这叫加行。比如要想生起出离心的话,必须要在出离心的修法上面去实行,去加工用行,去精进行持,对四种厌世心——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痛苦必须要反复观修,这就是加行。当做完这些加行,出离心就慢慢地可以在相续当中明现出来、稳固地生起来。

菩提心也是一种加行。通过观修自他平等、四无量心等一系列观修方法,我们内心中就可以生起菩提心,这叫加行。空性慧也是这样的。如果经常按照抉择万法空性的修行方法、修行次第在座上观修,下座再辅以积累资粮,加工用行之后就可以生起菩提心。

所以加行就是实践的意思,要去做,要去行持。只不过有时加行被放在前行的引导中,有时又被放在正行当中。所以加行决定是前行吗?不确定,要看修行的阶段。比如这里讲到的四种厌世心、五种内加行等,它是作为大圆满前面的准备和基础工作,这种加行就叫前行。

还有一种加行是真正的正行,它也叫加行,比如大恩上师今年讲完的《现观庄严论》中的渐次加行、顶加行等,都叫加行,但它们又全都是正行,全都是修菩提道、发了菩提心、修空性的人在不同阶段的修法,比如资粮道的时候怎么修,加行道的时候怎么修,见道的时候都成了初地菩萨,还在修加行,即使成了二地到十地菩萨还在修加行,这时加行就是正确的修法,是一种正式的修法,这就叫加行。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加工用行,引申的意义就是要实行,要去做、去行持,这叫加行。

还有从分类的角度来讲,加行有时解释为前行,有时解释为正行,看它出现在什么场合。如果出现在基础的场合,加行就称为前行;如果出现在修持空性的场合,就称之为正行。所以加行是一个总称,既可以成为前行,也可以成为正行。】

问:在《前行之重要性》一课里,上师讲到要通过入定的方式修共同加行,说如果不通过入定的方式修,比如边走路边修,如果碰到个熟人,打个招呼之后,心里的人身难得就被拿跑了,再也不会有了,请问法师,上师这是在开玩笑还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为什么心里的人身难得会被拿跑?

答:我们要认识到上座修法的重要性,专修的修持力量不一样。如果比较散乱的方式修,力量不一定很强,很容易随着散乱而漏失。(正见C1)

磕头修法专题

详见答疑专题006——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