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前行》第113课20210625

《前行》第113课-答疑全集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一垫上如何修法

3. 三种见修行同一暖相

4.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一缘等持是什么意思?

答:内心安住某一个所缘对境的禅定。(有能缘、所缘)(正见C1)

问:四种双运——现空、乐空、明空、觉空无二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以现空为例,可以理解为显现和空性双运。具体可以参阅《定解宝灯论》。(正见C1)

问:上师在《前行》第113课里引用教证萨迦班智达云:"无闻之修行,如断臂攀岩。"没有闻法的修行,就像失去手臂的人攀爬山岩一样,根本不可能。攀岩要用手抓着上去,没有手,是做不到的。同样,没有闻思是修不起来的,所以,一定要先以闻思断除增益。请问这里的增益是什么意思?

答:本来没有的认为有就是增益。(正见C1)

问:113课断证指的是什么?

答:断可以理解为断德,包括断除烦恼、业障、无明等等;证可以理解为证德,包括证悟实相,获得各种智慧、神通、大悲等等的功德。(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对六道众生,也会自然生起不共的慈心与悲心,而且随着境界的增上,信心和悲心会越来越强烈。""一旦你已现见自心本体非同现在这般,远离一切怀疑,那时你对老父我会生起不共的真佛之想......"请问法师,这两段文字的"不共"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感恩!!!

答:不共可以理解为,非普通、非一般、特殊、特别。(正见C1)

问:在113课,有句:假使有人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实相之义,获得了神通三摩地,面见了本尊......这里的神通三摩地是指什么意思?

答:神通你应该知道吧,比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等。

【三摩地: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又云正心行处。谓众生心行,从无始来,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也。】——《三藏法数》。三摩地可以理解为一种禅定境界。(正见C1)

问:法师:您好!113课中阿阇黎吉公这样说过:"......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双运是中根者的正见,证悟所见、能见、所证智慧三者无二无别即是上根者的正见。安住于一缘等持是下根者的正修,安住于四种双运等持中是中根者的正修......"此段引导文中:什么是"觉空双运",什么是"四种双运等持"?有相关的参考文章吗?

答:觉空双运是大圆满的词汇,可以参阅定解宝灯论。四种双运等持不是很清楚(正见C1)

一垫上如何修法

问:上师在《前行》113课中讲"一垫上如何修法"时开示说:"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修这个、修那个,刚念了一百遍文殊心咒,"噢,观音菩萨还等着我,念观音心咒吧";念完观音心咒,"噢,金刚萨埵会不会生气?修金刚萨埵吧";修完金刚萨埵,"噢,还有释迦牟尼佛"......就这样,不会将显密所有本尊观为一体来修。"

末学感觉自己实际就是这个样子。听法师辅导说净密双修的重要性,法王如意宝开示说凡是念完汉字六百万遍阿弥陀佛名号可以往生净土,末学每天都要念一万多遍阿弥陀佛名号;上师说学前行需要修莲花生大士,末学每天要念莲师祈祷文和莲师心咒;因为修金刚萨埵可以净除无始以来的罪障,末学每天要念金刚萨埵心咒,为了祈求上师加持,要念法王如意宝祈祷文和大恩上师住世祈祷文。这样每天确实要花一定的时间。

祈求法师慈悲开示,末学这样修是不是不太合理啊?如理如法的修法,这些心咒祈祷文该念哪些呢?

答:个人理解,关键是要有"一摄一切"的见解,见解当中了知诸佛上师无二无别,在这种见解的摄持下,无论修一个法门还是多个法门都可以。(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我组学员有一个疑问,113课中上师说很多人念很多咒,认为观音心咒好,文殊心咒也好,每个都念10多分钟。念诵很多的内容。本文的意思是一就包括一切,一个座上可以圆满一切修法,用上师瑜伽的办法。但师兄的疑问是,那之前发愿念各种心咒就不念了吗?要是一座圆满一切修法,那发愿念的几种心咒,如何变成一个咒来念?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如果是自己有专门特殊发愿的内容,还是尽量要坚持完成,在完成的过程当中,可以用一即一切的见解摄持。(正见C1)

问:今天学113课,有一段说里面有很多修法都可以把本尊融为一个修法,那末学平时念诵不同的心咒,是否可以就用一个心咒代替,把众多的本尊融为一个?

答:原则上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专门发愿、承诺要念诵某个咒语,那通常来说还是尽量原原本本念诵。特别是佛学会当中如果有要求的念修,还是要尽量原原本本完成,其他如果参加某个咒语的共修也是一样。(正见C1)

问:《前行广释》113课,是"发殊胜菩提心"的最后一课,弟子有以下疑问,请法师开示!一垫上的修法:是不是讲"所有法可以用一个仪轨完成?"

答:某种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加行》113课,阿底峡尊者说人生转瞬即逝,要归纳精华要义,一垫上修一切法。以前记得法本里说要广闻博学,再一门深入,请问法师这如何圆融理解?

答:个人理解对许多根基的众生来说,"归纳精华要义,一垫上修一切法"就是在广闻博学之后所要做的。(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13课:

当然,要把所有的法在一座上修行,首先必须要一个个地学完后,才可以把所学的东西归纳。如果都没学过,就没什么可归纳的。若只有一个,也就只能归纳这一个。归纳就是首先要把所有相关的法要都学完,之后上师要求我们在一座上归纳所有的要点修行。

首先我们要次第地学不同阶段的法,学完之后要懂得窍诀性地归纳。

比如菩提心,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其实就是一种归纳。整个菩提心的修法那么多,怎么修呢?当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颂词修,但如果归纳起来,首先修四无量,之后修自他平等,直接进入到菩提心的本意中去,这就是窍诀性的修持。空性和如来藏怎么样修持呢?有些就是通过生圆次第的方式,可以在一座上把所有的空性和光明如来藏都修完。这都是归纳窍诀的要点。

要归纳窍诀,必须要有可以整合的资源,否则就没有东西可以归纳。有人说,既然是这样那就不学了,直接去学归纳完的窍诀就行了。要点、窍诀是有针对而言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学,对你来讲就不是窍诀了,根本啃不动。它并不是用密码可以打开的,而是一种高度的浓缩,没有学习过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但学过后,一看归纳出来的窍诀,里面什么都有。能看出来什么都有,是因为所有的都学过、了知过,资源都有,就是缺少一个领导,把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让它发挥最大功用。

学习佛法就是这样,我们学了很多,资源都有了,但是怎样整合呢?这就需要上师的窍诀,把所有要诀整合起来修行。所以上师一讲我们就懂,因为我们有这些东西,只不过不懂怎么去整合而已。所以在学习窍诀之前,很多法义的学修还是很重要的。

阿底峡尊者给仁亲桑波译师所讲的"归纳成一座",如果一讲他马上就懂,就知道应该怎样修。但如果这个对象换成你我,尊者就不会这样想,"可以可以,你这样很不错,这样修下去就可以了"可能会这样说。但是尊者的对象是通达一切法的人,只不过缺少一个把他所懂得的法整合起来的人,这时候需要一个善知识来做这件事情,但是如果对象换一个人那就不行了。这个案例不要马上放到我们身上,"既然这样我就不需要多学了",不是这个意思。】

三种见修行同一暖相

问:阿阇黎吉公的一段话里,也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

见解方面: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双运是中根者的正见,证悟所见、能见、所证智慧三者无二无别即是上根者的正见。这里中根者和上根者的见解,是否已经是证悟实相的境界了?

答:广义来说都可以说是证悟,证悟的深浅有区别。(正见C1)

问:阿舍梨吉公教言:

  1. 三种见:(1)下根者正见:诚信因果不虚(2)中根者的正见: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双运;(3)上根者的正见:证悟所见、能见、所证智慧三者无二无别。

请问:(2)和(3)有何区别?不都是证悟后的境界吗?

答:都可以说是证悟的境界,但证悟的层次可以有区别。(正见C1)

问:中根者的见是现空无二,觉空无二,这与上根者的见:"证悟所见能见所证智慧三者无二无别,这两种见有何区别?

答:个人理解,在这个语境当中,前者现和空还没有完全融合无二,还有某种执著和障碍,而后者,完全消除了障碍,断除了能所二取,是究竟圆满的无分别智慧。(正见C1)

问:前行113课,"现空,明空,乐空,觉空"四种双运有何区别?

答:可参考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113课:【前面讲过现空双运、觉空双运两种。上师讲还有两种双运,就是乐空双运和明空双运。有时是一个意思,只是侧面不一样。现空双运针对于清净法、觉悟,觉性本来是空性,光明也是空性,大乐是智慧也是空性,四种双运都是平等的等持,是中根者的正修。】(正见C1)

问:《加行》113课的问题,三种行里面:以诸法如梦如幻的境界而行持为中根之正行。这里中根者的正行,是凡夫可以达到的境界吗?是资粮道还是加行道?

答:个人理解资粮道、加行道就有可能。(正见C1)

问:我执、烦恼、分别念等日趋减少是上、中、下三种根基者的真实暖相。

弟子有点搞不清楚,这里三种根基者的描述,是否有圣者境界,如有,那么圣者已经没有我执烦恼了,为何还放在里面作为去判断真实暖相的一部分内容呢?

答:个人理解有些内容可能与密法有关,在密法当中有时对修行阶段的安立有所不同,虽然是凡夫,依靠某些善巧方便也可能有直接体验实相的情况(正见C1)

问:对于下根者来说,分别念减少具体是指什么?

答:可以理解为实执心的减少、减弱。(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如何能让菩提心保持持久?在平时工作中发菩提心经常被误会,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嘲讽,遭受这些情况时当如何应对?

答:其实发菩提心本身就是利众的一种方式,发菩提心的修法当中本来就有一个安忍的修法,所以,被人误会就是给我们提供安忍的机缘。不被理解、遭到嘲讽就是帮助我们消除我执傲慢、帮助我们圆满资粮的一种殊胜的方便。如果我们还没到达那种高度,我们就做事情善巧一点,尽量不要让别人不高兴;如果自己了解了菩萨道的修行,那么这些机会其实就是提供给我们修安忍的。阿底峡尊者以前讲过,如果没有安忍的对镜,你对谁修安忍?如果没有人嘲讽你,你怎么修安忍?每个人都对你很好,你怎么修安忍?修不了。就是有人误解,你才能修安忍。就是有人嘲讽你,你才能修安忍。

只有通过这样的修行,你的心才能成熟,你的心才能够逐渐逐渐的广大。菩萨如果没有经过这些磨砺的话,他永远成熟不了。经过这些磨炼、经过这些嘲讽,他的心就越来越成熟了,忍辱的能力就越来越大了。心力越大,修持菩萨道时就越能够得心应手。(生西法师《普贤行愿品》答疑)

问:在113课,有这样一段:所谓"断除增益",并不是要对一切所知法都了如指掌,这个没有必要,也做不到,千经万论浩如烟海,一辈子也学不完。因此,你要做的,是对你要修的正法断除增益,也就是说,对这一修法的初、中、后,都要一清二楚。

此处的"增益"是什么意思呢?若是好的,为何要断除呢?

末学的理解这个"增益"就好比各种营养品,虽然都好,但只有符合自己身体当下需要的,才是真的好,吃了就够了,其他的营养品,就不要再吃了,可以这样理解么?从法义的角度又该如何理解呢?

答:增益的意思是,本来没有的执著为有,比如,本来没有全能的造物主上帝,某人执著认为有,就是一种增益,是一种过失。本来没有我,认为有我,也是一种增益。(正见C1)

问:阿弥陀佛!前行法本113课有这样一段话"假使有人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实相之义,获得了神通三摩地,面见了本尊......无论出现任何表面的道相功德,如果从那时起,依靠它使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无有退转,日益增上,那就可以断定,这些道相是真正的功德。"有道友问这段话是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末学理解是世俗菩提心,当时主麦的师兄说是胜义菩提心,末学有些疑惑,胜义菩提心是见道菩萨的境界,怎么还会退转呢?感恩法师慈悲开示!

答: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是一地以上,肯定不会退转。如果一地以前,从相应一地的智慧,具有某种感受,以此作为相似的胜义菩提心,还是有可能退转。(正见C1)

问:在前行113课中提到上根者真正入于本法界的心性光明之中。在心性光明的境界中是否已经没有幻化的色法?

答:佛陀的境界肯定是没有的。(正见C1)

问:顶礼法师!请慈悲指导:证悟空性的同时必定生起大悲心——可否简要地开示空性与大悲心的内在联系,或者说如何推理得出这个结论?想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应该学习哪些论典?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空性慧本身就是无缘大悲,这是一个角度。另一方面通达空性之后,通过思维万法空性而众生却因为无明而流转,因此也可以产生并且增长慈悲心。另一方面,证得了空性之后,如来藏的功德得到开显,本具的大悲心也会显露。这方面很多地方有有提到,比如《心性休息大车疏》等。(正见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