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88课-答疑全集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皈依之学处-三种所修 3. 皈依之学处-三种同分

4. 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

5.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祷三宝

6. 四皈依

7.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在大乘中,得地的菩萨称为僧众,请问什么是"得地的菩萨","显而无自性"又是什么意思。

答:一地以上菩萨;显现的同时没有真实的本性,如梦如幻。(正见C1)

问:《蓝色手册》中说:"一切大乘之教规,令师欢喜最重要,上师极为喜悦故,一切所为具大义。相反教言虽具全,然彼不会得加持,故当努力令师喜。"请问,这个教言的含义。

答:大概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令上师欢喜,因为上师极为喜悦的缘故,自己所做的各种努力都会有很大的成效和意义;相反如果没有如法依止上师,虽然自己知道各种教言和修法等,但是很难得到加持而获得成就。(正见C1)

问:梵行者应安住之所依。依《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九之意,有村田所依、居处所依、补特伽罗所依、诸衣服等资具所依、威仪所依等五种。所依是什么意思?

答:所依可以理解为所依靠之处或者所依靠的对象。打比方说,你需要钱财才能生存,钱财就是你生存的所依,或者说基础。(正见C1)

皈依之学处-三种所修

问:《大圆满前行》88课中有这样一段话:"佛陀曾在经中说:末法浊世,我会以文字相来利益众生。因此,我们不仅要恭敬佛经论典的文字,从广义上讲,世间的报纸杂志由于能指导人们取舍,故也应该值得尊敬。"针对此段话,大家共修讨论时,有的道友问,平时我们吃饭时怕汤汁撒桌上,总是用旧报纸铺在餐桌上,还有的道友喜欢在卫生间里也一搁置一些报刊杂志以便观看,甚至有时走在街上遇到一些做宣传的人给的宣传产品的彩页,看过后就随手扔了。那么请问法师,这些做法是否不如法?是不是只要印有文字的东西,我们都不能随便丢弃?也不能在卫生间里放置书刊?

答:个人理解,我们对经典的文字是必要恭敬的。对于普通文字也可以尽量保持一定的恭敬心,根据自己的因缘和能力尽量去做,心态非常重要。(正见C1)

问:上师在前行88课里说,有的报纸可以教人取舍,所以对于报纸也该尊重。那么请问用世间报纸杂志打包,会有过失吗?

答:这里的尊重是指在某个层次当中的尊重,它和佛经那种尊重应该是不同的。如果按照一些古代人的做法,当然古人的做法,有时也不一定是究竟了义的,古人非常尊重文字,因为它也是一种智慧的化身,所以应该尊重文字。报纸有的时候教人取舍,从这个侧面来讲,它也应该值得尊重的。但是能不能完全打包、撕毁呢?因为它不是那么严格的佛经,所以也不能按照佛经的标准来进行安立。报纸也分类,如果只是广告版倒无所谓,我觉得也没什么不能打包,有时如果要包经书也可以,但是尽量能够避免就避免,如果不能避免,实在找不到其它的,也不要通过一种恶心去做,也应该是可以的。尤其如果包佛像、包经书这方面也是可以,或者没有通过一些恶心去暂时包一些东西,也是可以的,因为报纸在某些方面是有取舍的一种作用,但有些方面不一定全部都是这样的,所以尊重它也是某种情况下的一种尊重。(生西法师)

问:前行88课,佛经说,末法时代,佛陀是以文字来度化众生,所以就算是一般世间的文字我们也要恭敬。我想请法师开示,那我们怎么处理世间的有文字的纸,比如广告纸、说明书、写废了的纸等等,丢掉又不好,那用碎纸机呢?还有其他如理如法的方法么?

答:原则上尽量恭敬对待,某些文字内容有条件就可以焚化,一方面尽量忏悔,忏悔自己可能有的各种过失。(正见C1)

问:我在听课或者是听法师辅导的时候,把相关法义的内容用铅笔写在法本的空白处,方便自己反复看,或者是给小组辅导是便于理解,这样可以么?会不会对法本不恭敬呢?

答:如果是以恭敬心,为了学习,这方面也有开许。(正见C1)

还可参考:

问:堪布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在世俗的学习中习惯在书本上做笔记、划重点。我参加禅修班后,前两册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最近我听到一种说法,说最好不要在佛教、学佛的书籍上做标记。我很担心有过失,所以想请教您一下,佛经我们肯定不会去乱写,但是像禅修班的教材,或者是像《前行引导文》,因为学的时候会情不自禁觉得很重要,就想把重点划出来。可以这样做吗?还是说绝对不可以,一定要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答:听课的时候在佛经或者佛教的书籍上做一些注解,比如你听课时,听懂了一处法义,害怕忘掉写在上面,这个应该没问题。但是有些人听课的时候,就在佛经或者这些书上画漫画、乱写乱画,这个可能是不对的。写一些相同的,比如和佛经相同的内容记在上面,这个应该是没问题的。(慈诚罗珠堪布-《慧灯问道》)

问:在听上师讲课时,总是用铅笔直接把上师讲的意思写在颂词旁边,过后复习的时候一看很清楚,在学习密法的时候也是如此,有师兄告诉我这是不可以的,会有很大果报。我真的没有不恭敬之心,请问法师这样真会有果报吗?

答:我自己也遇到过这些问题。自己以前早期在讲课的时候,我在法本上也画了很多的科判,在颂词上上下下写很多的注释,大恩上师为了让我更认真地备课就呵斥了我,说这样不行。在法本上写字的只有以前格鲁派的贾曹杰大师,其他人都不写的。后面我就不敢写了,科判如果法本上没有,就去背,颂词旁边也不敢写字,必须要反复看。所以大恩上师给我单独的教诲是这样的。但后来上师们也说如果你们在旁边写一些注释也不是不可以。

可能是针对某些情况说不可以的,像直接对我说不可以,现在我没有在旁边写东西的习惯。有些时候说,如果直接在法本的字上面画、涂抹,这样不行,但是写在旁边或者空档里,上师在不同的场合也是开许过。有一次益西上师在佛学院印法本的时候,他说:"你们印法本时应该把间距留大一点,把旁边的空白留多一点,为什么?道友可以在下面写笔记。"这就是可以的意思了。大恩上师开示的时候也是说写一些记录可以,只要不要去乱画,画花了就行。有些时候我也看到一些上师们的法本,还有一些佛学院喇嘛们的法本,他们也会用彩笔在颂词上画红线,涂重点,也有的在字上面直接画。所以只要我们不要画得太难看,没有把字涂圈圈或者涂掉,这样的话,按照上师们的教言,应该是可以的。如果没有不恭敬的心在法本上写上师的法义,好的果报应该是有的,不好的果报不一定有,因为上师也开许了。如果真有很大的问题,上师不会这样抉择。(生西法师)

问:能在法本上恭敬地用铅笔标记思考题答案吗?

答:有两种方式。益西上师讲有时候可以在书上写一写答案;上师这段时间没有说不能在上面写答案,但是最早的时候,给我讲的时候,上师说最好不要在书上画,不要在书上写这些题,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要记的,可以用另外一个笔记本,把这些问题记在笔记本上面。对我自己来讲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有一次我在准备讲一堂课的时候,上师来到我家里,看到我在书上写了很多科判,写了很多答案,上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没有敢在法本上写任何东西。除了有时候有生字不认识标一些拼音之外,其它都不敢,不敢在上面写一些答案,所以对我来讲是从来不敢写。对其他的道友来讲,好像开许的也有,可能是根机不一样,是不是有这样不同的答案也不知道。反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可以,一种是不可以。如果现在来讲,可能是不是可以松一点,我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有这两种情况出现。(生西法师)

问:在讲记上或一般的讲到佛法的书上划线,这样可以吗?用铅笔划线。

答:对于这个问题,大恩上师有开示,在法本上面划线或者在旁边写一些注释是可以的。上师专门有一个开示,应该可以。(生西法师)

问:加行88课里面,三种所修里第二个:皈依僧后,对僧宝所依,乃至僧衣的红黄补丁以上,也应当生起真实僧宝想。这里的"僧宝所依"是什么意思呢?

答:象征、代表物。(正见C1)

问:皈依三种所修的第三,皈依僧以后,对"僧宝所依",这个怎么理解?

答:僧宝所依可以理解为,能够代表、象征僧宝的物品。比如僧衣。(正见C1)

问:末法时代也有很多形象僧人,对于无惭愧僧之类的人,我们是否应该对他们的僧衣生起僧宝想,而不是对他们本身生起僧宝想?

答:个人理解,对方即使不如法,但现了僧相,我们对他本人的形象也要恭敬,不仅仅是衣服。就像佛像,本身可能是木头做的,但我们要恭敬。同样,一个不如法的僧人,毕竟显现了出家的相,我们都可以恭敬,但对这个不如法的僧人本体不一定皈依。(正见C1)

问:在学到对于僧衣应该恭敬顶礼这有点不懂的,出家人穿的是出家僧衣,在家居士穿海青都属于解脱衣,穿着衣服时可以坐着吗?坐把衣服压下面了,搞晕头了,坐着睡着都是下面啊。

答:穿着衣服可以坐,不用担心。(正见C1)

问:弟子提一个关于皈依僧的问题,《前行》中说即使是出家人穿的僧衣,黄色或者红色的补丁也要顶礼。我们这里有道友请问法师,居士穿的海清和居士服算是僧衣吗?

答:可参考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88课:

但是在家人的衣服我们会不会把它也当成僧宝?这个没有讲,因为从世间的缘起来讲,它并不像出家的僧衣一样,僧人的袈裟是有佛陀专门加持过的。佛陀没有把白衣加持成福田,但是把出家人的僧衣加持成福田了。虽然也是同样的面料,可能也是一般的面料,剪几下就成袈裟了,和我们的衣服差不多,只不过样式不同。其实不一样,因为佛陀用智慧加持过,这种样式就成为福田。

而在家的居士衣服没这种说法。虽然在家的居士也是圣僧的因,修到后面也会登地,但是凡夫僧人的衣服、袈裟是佛陀以不可思议的智慧、善巧方便专门加持过的,可以作为福田。而在家人的衣服样式再好、再新潮,都没办法成为福田,这就是世间的缘起。所以应该把僧人的衣服乃至于补丁以上,都当成真实的僧宝想,恭恭敬敬地顶戴供养。如果在路上看到,顶戴供养之后把它放在干净的地方,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前行讲记》88课中讲到:皈依三种所修学处的第三条:皈依僧以后,对僧宝所依、乃至僧衣的红黄补丁以上,也应当生起真实僧宝想,恭恭敬敬顶戴供养,将它放在干净的地方,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阿底峡尊者说过:"四个僧人中,一定会有一位圣者。"只不过我们的心不清净,看不到而已。因此,能穿上这样的红黄僧衣非常不容易,大家理应观清净心,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破皈依戒。

皈依三宝中的僧宝,有没有经文描述出对僧的具体要求或定义?还是说只要是出家了就是僧宝?

答:有的地方讲,小乘的僧宝是初果以上,大乘的僧宝是初地以上菩萨。【戊三、别说僧宝:僧宝是助缘所依:声缘佛子为外僧,空行密众为内僧。声闻缘觉之预流等四果与住于十地之间的菩萨为外僧众;空行众、力行众、密咒者、事业者、金刚部、珍宝部、莲花部、事业部以及如来部所摄之出世间众和住于大手印持明、长寿持明、任运持明地的诸阿阇黎即是内僧众。】——以上是《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的内容。也可能有其他定义方式。(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88课:

真实的僧宝是什么呢?《宝性论》中讲的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大乘来讲,一地以上的圣者,叫做僧宝。为什么叫僧宝呢?因为他相续中生起证悟,有了道谛功德之后,就叫做僧宝了,僧宝的究竟就是佛宝。僧宝是从一地到二地乃至于十地,十地究竟之后,有没有之外的佛宝?没有了。所谓的佛宝就是僧宝的究竟,道谛转为灭谛,这个时候就成佛了。法宝是僧宝和佛宝所修的或者所证的。所以三宝自性就是这样,并没有别别分开。

对于我们来讲,三宝就是三个。但是所谓的僧宝就是修行者登地后,圣僧相续中现前道谛。然后僧宝和道谛同时走,僧宝圆满成佛后就是佛宝。严格意义来讲,没有三个。但是在学习的时候会分开说明佛宝、法宝、僧宝。

一个人的相续中是这样的,但是会不会又有僧宝又有佛宝?当然有了,因为这么多修行者,有些已经成佛了,有些还在道上,有些还在圣者位。这个时候,僧宝和佛宝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相续中都存在的,但是法宝没有,离开了僧宝的道谛是没有的。没有佛宝的灭谛也是没有的,所以道、灭二谛一定是在相续中的,要么在圣僧相续中,要么在佛陀的相续中,真实的法宝绝对不可能是在单独的一个地方存在的,是这样的自性。

在成就圣僧之前就是修行者,也可以叫做僧宝,如果是一种僧宝,从凡夫身的侧面来讲,就是前面讲的真实的僧宝。如果是相似的僧宝,凡夫的相续中就是四位比丘以上的出家人的僧团,称之为僧宝或僧宝自性。

一个僧人不能叫僧宝,圣僧一个就可以是僧宝——一个初地菩萨就是一个僧宝。但是凡夫必须要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才可以称之为僧宝,可以做很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在无垢光尊者的《心性休息》中讲,居士团体也可以叫小僧众、小僧团。

此处主要是从出家的身份讲,因为出家身份有守持戒律,佛陀的戒律是由僧人来传递。此外修行正法、住持寺庙等等,都是出家人。所以此处是以僧宝所依——出家人的僧衣必须要当成真实的僧宝来想。这个地方也是这个意思,为什么把它当成真实的僧宝来想?真实的僧宝一定是圣僧,凡夫身不能叫真实的僧宝。这方面也需要了解,在《宝性论》中弥勒菩萨讲得非常清楚。】

问:破誓言者是否属于僧宝?(末学觉得不属于)

答:不属于。(正见C1)

问:破戒者(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是否属于僧宝?(末学觉得属于)

答:通常来说不属于。(正见C1)

问:上师说的汉地中,部分寺院的僧人只是早晚课念完就行了,其他时间都在做不如法的事情(比如吸烟、喝酒、看散乱的世间视频等),这些僧人是否属于僧宝?(末学觉得他们毕竟出家了,还是应该属于)

答:如果是凡夫,四位(或者以上)清净比丘可以称为僧众或僧宝,圣者一人便可以叫僧宝。(正见C1)

问:个人理解如果是四位(或者以上)清净比丘可以称为僧众。——末学理解为:对于这些僧人不如法的寺庙,如果里面没有四位或以上清净比丘,则不属于僧众,也就不是僧宝,既然不是僧宝,我们没法起恭敬心就不会破皈依戒。

答:某些个别不如法的僧人本身不属于严格定义当中的僧宝,但因为显现僧相的缘故,还是需要恭敬(对其恭敬也会获得福德)。

《亲友书》提到:【佛像纵然以木雕,无论如何智者供】,佛像本身虽然是木头等材质所造,但智者也会恭敬。类似的道理,显现僧相本身具有加持和功德,也能够让许多众生种下善根。

《释迦佛广传·白莲花论》当中提到:【安慧狮子恭敬袈裟。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安慧狮子,遍体金色、光洁闪亮,它经常以水果、树叶为食,从不损害任何众生,对出家人尤为恭敬。有一猎人妄图杀死安慧,期冀把它金色毛皮献与国王后能免除自身贫穷之苦。他便穿上出家人所着袈裟,伪装成僧人、手持弓箭来到狮子面前,并最终趁它熟睡时向其射出一只毒箭。狮子惊醒后本欲追赶猎人,但见他身着袈裟不禁想到:此人身着三世诸佛胜幢袈裟,若将其损害,则如已对三世诸佛生起恶心。于是它便放弃了追杀猎人之意。毒箭毒性随后发作,当狮子生命垂危之际,它口中自然发出:"呀啦啦瓦夏萨梭哈"之音。时大地震动犹如翻天覆地一般,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目睹猎人杀害狮子相菩萨后,均降下天人花雨供养狮子尸体。而猎人则将安慧金色皮肤剥下,到国王面前试图索取奖励。国王则想到:古代论典中皆言,任何旁生若皮为金色,则都为大菩萨。既如此,我为何还要奖励眼前这位屠夫?对他奖赏,与对大菩萨生杀心又有何种区别?国王心意已定,就拒绝了猎人赏赐之祈求。但猎人再三恳请,国王最后便送与他些微财物。国王又问他:"你杀害狮子之时,有无现出种种瑞相?"猎人恬不知耻回答说:"当时狮子口出八字,大地同时开始震动,无云天空亦降下雨水,诸天人也降下花雨。"国王闻听之后,内心非常不悦,他对狮子立即生起信心。随即他又召集起所有智者,向他们寻问这八字内涵,但无一人知晓。此时于一寂静地住有一具智夏玛仙人,当国王问到他时,他解释说:"'呀啦啦'意谓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很快就能解脱生死;而'瓦夏萨'则指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全都具足圣者相,已接近获得佛果;'梭哈'则言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之人,所有人天及世间众生均应对之恭敬承侍。"国王听罢顿生欢喜,他集中起八万四千小国民众,将金色狮子皮放于七宝马车上令大家恭敬礼拜。众人皆用香花供养,并顶礼承侍,还将狮子皮置于金箧中,为之专门建造佛塔,有很多众生最后都依之转生天界。】。(正见C1)

问:法师,请问对于不属于僧宝但又穿着僧衣的人,未观清净心是否破皈依戒?

答:至少也要对僧衣保有恭敬心。(正见C1)

问:88课中上师引用了阿底峡尊者的教言,然后说道:"大家理应观清净心,否则,一不小心就会破皈依戒。"请问是对出家人没有观清净心就会破皈依戒吗?那有些穿着出家衣服,却是假出家人,这类型人群,如果没有观清净心是否会破戒;如果虽然这个人是出家人,但行为上确实有些不太如法,如果没有观清净心是否会破戒?

答:只要没有舍弃三宝,就不会从根本上破皈依戒。即使对不如法的僧人,也要保持基本的清净心,特别是对僧人的形象、僧衣都要恭敬。(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第88节课戊二、三种所修第二条讲到:"佛陀曾在经中说:末法浊世时,我会以文字相来利益众生。"这里文字相可以理解为"法"。另一方面,说到"佛从法生,故法即是佛母"。弟子请教法师,从缘起的角度来思维,佛与法的先后怎样理解和圆融?阿弥陀佛!

答:可以有多种角度理解,从显现的角度来说,过去是无始的,佛陀在没有成佛的时候是通过修法而成佛,在他成佛之前就有法,而那个法又是之前的佛陀所传的,之前的那位佛陀没有成佛的时候是通过修法而成佛,那之前还有法,那个法又是更早的佛所说,更早的佛之前还有法。这样是无始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究竟的法就是法身、实相,也就是佛。(正见C1)

问:皈依学处有说应恭敬红黄二色补丁以上的布片,请问法师,在家人穿红色或黄色布的外裤,对皈依学处有损害吗?

答:个人尚未听说有关于这方面的遮止。有些时候指的"红黄补丁"特指的是僧衣的某些部分。(正见C1)

问:请问皈依是皈依所有出家人,还是只皈依圣者僧?

答:僧宝的定义是圣者,直接皈依的对境是圣者。但即使是凡夫僧,四位比丘以上也属于僧宝。总之,显现的僧人形象要恭敬对待,就像你皈依的是佛陀,而佛像本身可能是木头所做的,但对佛像也要恭敬。(正见C1)

皈依之学处-三种同分

问:《前行》88课皈依的学处讲到"三种同分"。请法师开示一下法相名词"同分"的意思。查了一下词典,看不太明白。

答:同分可以理解为,和相关内容相似、同类、同样的内容。此处指的是同样需要护持的学处。(正见C1)

问:皈依的学处中的三种同分,"同分"是什么意思?其中的"同"是什么意思?"分"是什么意思?

答:可以理解为同样需要守护的学处内容。同是同样、类似的意思。分可能有部分、成分、内容的意思。(正见C1)

问:如何理解《前行广释》第88课中三种同分,同分的意思。末学查了佛教辞典,内容繁复,不知道此处应该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就是三种与善知识相关的学处,与其他皈依学处是同等都要遵守的(具有某些类似的地方),称为同分。(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第88课中说:令师生喜在修行中特别重要,我们应当以三种欢喜来依止上师。"三种欢喜"是指哪三种呢?感恩法师!

答:【戊十、以三喜恭敬承侍上师:自己有财供上师,身语恭敬而承侍,舍弃今生修正法,三门当令师欢喜。

上等者勤修正法;中等者身语承侍;下等者财物供养,必须做到其中之一。】——《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三喜就是以三种方式让善知识示现欢喜。(正见C1)

问:在加行88课讲到对上师的眷属、弟子也要作真正僧宝想。请问法师,上师的眷属指的是什么?

答:比如侍者、亲属等等。(正见C1)

问:88课,"对于上师的眷属、弟子,及与自己共同持梵净行的道友们,也要作真正僧宝想"。我现在菩提学会,那么菩提学会的师兄们,我也要把他们当作是僧宝吗?

答:你可以这样去观想。也可以结合闻法方式当中观清净心的内容来理解。(正见C1)

问:加行88课,对于上师的眷属,弟子,以及与自己共同持梵净行的道友,都要作真正的僧宝讲。那么,我们在家居士,是不是也要作真正僧宝讲?后面说要身语意恭敬依止,因为前面讲三皈依的时候,说皈依僧要皈依的是圣者,但是我们不是圣者,对于所有的弟子和共修的道友,我们也要依止吗?请问该怎么理解,

答:从观清净心的角度,可以把道友包括居士道友观想为僧宝,或者说观想为圣者,你提到"但是我们不是圣者,",一方面你可以说你自己不是圣者,但你不能完全否定其他道友,也许道友当中有圣者化现,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即使现相上是凡夫,实相当中也是佛。(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在皈依中我们学习了九种皈依戒,触犯了学处会有过失或者罪业,那么这其中的罪业属于佛制罪还是自性罪,为什么?比如触犯了三种同分中的任何一条。

答:通常来说,假设皈依之后,如果以烦恼心违犯,可能会同时产生自性罪和佛制罪。(正见C1)

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

问:阿底峡尊者所承认的五种共同学处如果没有做到,是否破皈依戒?

答:从最根本角度说,如果完全诋毁三宝、舍弃三宝、皈依外道等,这是最严重的情况,皈依戒会有问题;若认为三宝没有加持,也会有舍弃三宝的嫌疑;如果没有长供、没有顶礼十方佛,可能问题不大,也可能会有支分的业。是否违背了这些就破皈依戒,也不一定,关键是看自己内心的信心,是否完全生邪见,完全退失信心。如果退失信心了,这些行为慢慢不做了,那么皈依戒也就慢慢失坏了。(生西法师)

问:前面还提到遮止和应行方面不共的学处,"不共"和"共同"是怎么分的?

答:在皈依中,深入在我们的行为中的部分,可以安立成共同;"不共"主要是针对佛法僧三宝。在皈依方面,只能皈依佛,不能皈依外道。对三宝形象必须特别恭敬,比较接近于在三皈的本义上安立的。"共同"是在日常行为中要注意与行持的。"共同"与"不共",从意义上大概可以这样了解。(生西法师)

问:请问《前行》88课,"乃至于烈日炎炎时的习习微风吹到脸上,都是佛陀的悲悯与加持"这句话如何理解?

从业因果角度来分析,夏日感受凉风是往昔善业的果报,为何【都是佛陀的悲悯与加持】?【相关原文】丁四,皈依之学处……戊三,三种同分……

总而言之,不论苦也好乐也好、吉祥也好不幸也好、疼痛也好哀伤也好,无论如何,唯有一心一意依赖上师三宝。如果幸福快乐,也知道这是三宝的悲悯所致,如佛在经中所说:此世间的安乐与善事,乃至于烈日炎炎时的习习微风吹到脸上,都是佛陀的悲悯与加持。同样自心生起一刹那的善分别念也是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带来的,如《入行论》中说:"犹于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答:有多个方面,许多时候众生的安乐是来自善业,善业许多时候来自善心,而善心的生起离不开佛陀加持,《入行论》提到:【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是佛陀加持众生,才能产生善业,有善业才能安乐。另一方面,佛陀恒时在加持众生,加持遍一切处,一刹那没有间断,凉风能够产生也是需要因缘的,这些因缘的聚合等等都离不开佛陀的加持。(正见C1)

问:以前的学习中有提到,"如夏日吹来凉风的安乐,都来自诸佛",又有提到"上至诸佛的安乐、下至地狱里感受一丝凉风的安乐,都无不是自己的心造作善业所感得"。两者是否矛盾?我觉得后者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解释容易理解,而前者怎么成立呢?

答: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一方面,我们的心能够造作善业,这也是诸佛菩萨化现出无数无量的善知识、圣贤、婆罗门等对世间人加以教授,劝导世人断恶行善,我们才会懂得造恶堕落、造善得福的道理,所以从根源上讲,还是源于三宝的加持。心造善业为因,感得安乐为果,这是你觉得比较好理解的因果规律。而心向善念的道理是果,善知识的教授是因,这也是一层因果规律。第二个方面,我们无始以来所积累的福报,也大多是以三宝作为对境而培集的(也即上师常说的缘于殊胜对境,作小善积大福的道理)。所以自身所感受的哪怕一丝凉风,都与三宝的加持密不可分。(正见B3)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88课:

这主要是强化我们的信心。佛经中讲,我们在世间遇到幸福快乐的时候,要想到这是三宝的悲悯心加持所致。世间的安乐与善事,乃至于在很热的时候,一阵风吹过来让我们感觉到短暂的凉爽,要想到这是佛陀的悲心与加持导致的。

【同样,自心生起一刹那的善分别念也是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带来的,】

有时内心突然生起一个善念:想要修行的心或对轮回的众生产生一丝慈悲心,要想到这是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让我们生起这样的善心。

【如《入行论》中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入行论》中讲:就像在很黑的暗夜中,突然出现刹那闪电,一下子把所有的大地照亮了。如是,通过佛陀的威德力,在我们非常黑暗、充满烦恼的众生心相续中,突然萌生了一念修行福德的心意,这也是佛陀的加持。佛陀威德力让我们生起这一丝一毫的修行福德之心,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都是佛陀的慈悲和加持力所导致的。

虽然有些地方说这些也有可能是其它因素比如善业形成的(所有的安乐是善业形成的),这与我们说这一切是三宝的加持,其实不矛盾。一方面,安乐来自于善业,善业来自于了知一切因果取舍的佛陀教言。善业变成了微风、加持,也可以这样安立,有时讲是三宝的加持力,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释,其意义是相通的。

在讲业因果、善业作用的时候,会说这些安乐是由于自己行持了善法所致。在讲皈依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三宝的加持,这样观想可以强化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其实这种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佛陀的加持。证悟之后,就可以真实地利益众生。智慧增上之后,对这些道理、是什么因素引起的,用智慧去观察。所以法义怎么讲都可以,说是善业形成的也可以,说是佛陀威德力或加持、悲心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场合都可以这样去解读,能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正道上面的话,佛陀的善巧方便还是特别多的。】

问:前行广释88课,"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的"游舞"是什么意思?

答:可以理解为作用的展现,比如电视机当中播放各种影像,那些影像可以说是电视机的游舞。(正见C1)

问: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

有师兄认为"业因果"就是"三宝的游舞"是否正确,该如何解释?

答:个人理解,了义来说,一切都是如来藏的显现,如来藏就是了义的三宝。一切显现都没有离开实相。业因果存在的同时,也没有离开实相。(正见C1)

问:末学想请教如何圆融理解"一切都是业的自性"和"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

答:众生在造业,消业,感受业果的所有过程当中,都没有离开佛陀的加持,佛陀的加持让恶业尽可能少,善业尽可能多。打比方说,你在太阳光下,一方面可以说你没有离开太阳光,一方面因为你在空气当中,也可以说你没有离开空气。(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88课:

这些教言告诉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遇到安乐、悲伤、痛苦、违缘的时候,作为佛弟子应怎样如理地观想、作意。要明确,不管拥有什么样的利乐之事,都来自于佛陀的大悲心。出现任何病痛、魔障,当然,出现这些违缘,有时是属于我们以前所造的恶业,在修道的过程中这些恶业成熟,变成违缘的方式出现。还有一些教言说:有些修行者出现痛苦、违缘,也是三宝的加持。因为如果在修法过程中没有遇到障碍违缘,可能对轮回生不起出离心,觉得这个轮回不错,可以生生世世为之奋斗。

学习佛法的时候,三宝的这些"违缘"加持让我们觉悟,知道轮回是痛苦的本性,没有真实的快乐。尤其是正在学教法的时候,如果辅以教法的思维,就可以彻底看穿轮回的虚假,没有什么真实安乐可言,所以一定要生起修行的意乐,加紧修行,出离轮回。

否则,可能前段时间很快乐,现在突然又痛苦了。当我们快乐时,就觉得轮回可以留恋。但痛苦之后就会发现轮回其实是欺骗的自性,没有真实的可靠性,如果不出离,这种变化一而再、再而三地接连不断出现。这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只要我们还在轮回中流转,各式各样的痛苦就会层出不穷,没办法避免。

如果现在不修行,还有更大的痛苦在等着:地狱中的痛苦、饿鬼道的痛苦、旁生道的痛苦、人道的痛苦......从新闻中看到的一些现在不属于我们的痛苦,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身上。现在这个阶段碰到的痛苦只是很少的一段,是个小意思而已,如果不真正解脱,后面的痛苦会排着队来。所以我们应该清醒,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觉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虽然在修行过程中也会有痛苦,但这种痛苦是有期限的,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不管怎样算是已经看到轮回的边了,要是不修行,轮回是无边无际的,根本看不到痛苦的尽头。

修行人会有痛苦,米拉日巴尊者修行也有很多痛苦,很多大修行人也会有痛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放弃自己的修行,总有一天会觉悟法性,相续中就不会再出现痛苦,自己的智慧完全可以化解掉这些。所以不管出现什么病痛、苦痛,都可以把它观想成三宝的加持。就像前面讲的,可以说这是以前恶业的成熟,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三宝的加持,让我们在轮回中清醒,更有想要出离的意乐。所以我们在遇到这些的时候,就想是三宝的加持,让我们对于轮回的自性、轮回的本体产生更加清醒的认知。】

问:对于不信佛法、不懂佛法的人来说,他的安乐也是佛陀的加持吗?那在佛没有成道之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夏日的一丝凉风也不存在吗?

答:"对于不信佛法、不懂佛法的人来说,他的安乐也是佛陀的加持吗?"

——即使不信佛、不懂佛法的人也没有离开佛陀的加持。佛陀的加持周遍一切。

"那在佛没有成道之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十方世界有无量佛陀(即使某个世界当中现象上还没有行者示现成佛,但他方世界仍然可以有无量佛陀安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佛陀自身的境界超越时空,加持无处不在,)恒时赐予一切众生加持。(正见C1)

问:顶礼法师!一切都是佛陀加持的,那魔障是佛陀加持的吗?魔障病障违缘非常多,佛陀加持体现在哪儿?怎么对待这一切?

答:佛陀已经加持,让魔障变得尽可能小,尽可能少地危害众生,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危害会更大。一切都已经是佛陀加持之下所可能出现的最优的结果。(正见C1)

问:入行论说夏天一丝凉爽的风,冬天的暖风,都是上师的加持。这句话不明白,为什么是上师的加持呢?(甚至在夏天特别热时,吹来一丝凉风;冬天特别寒冷时,出现一缕阳光,也都是佛陀的加持。)

答:《入行论》提到:【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你能够有安乐,是来自你的善业,但你之所以会造善业,离不开佛的加持,是佛加持你让你造下善业的(包括佛陀直接化现或者加持各式各样的善知识教导我们断恶行善)。佛陀的加持是恒时存在的,遍布一切场所,加持就是加被、摄持的意思。即使我们自己有善业,佛陀的加持也能够让善业快速成熟,众生因此感受安乐。(正见C1)

问:阿底峡尊者的五条皈依戒中说,如果去另外一个地方,今天晚上或明天出发前,首先要顶礼那个方向的佛,三宝。请问,佛菩萨不是遍布虚空的吗?怎么会在特定的方向上?

答:佛陀的法身遍一切,但法身是无相的。为了利益众生,佛陀可以示现色身,比如阿弥陀佛的色身就安住在西方,药师佛的色身就安住在东方,这些都是存在的。(正见C1)

问:顶礼法师,第88课中讲到:"到了末法500年的形象期时,释迦牟尼佛的度生事业在娑婆世界已经圆满,此时人们很难获得佛陀的加持。"可是在第85课中讲到:"一尊佛陀的教期圆满,只是他度化众生的时间已满,并不是说他从此就没有加持力了……佛陀的加持永远都不会离开。"请问这两者该如何圆融呢?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人们很难获得佛陀的加持"不等于"佛陀没有加持",佛陀有多大的加持是一回事,众生有能得到多少加持是另一回事,太阳有多少热量是一回事,地球上的人能得到多少是另一回事。佛陀自身的能力是圆满的,加持力没有损减,而众生根据自己的因缘在不同情况下所能够得到的程度也不同。(正见C1)

问:88课:"一切都是佛陀的加持......此世间的安乐与善事,乃至烈日炎炎时,有习习微风吹到脸上,都是佛陀的悲悯与加持......到了末法五百年的形象期时,释迦牟尼佛的度生事业在娑婆世界已经圆满,此时人们很难获得佛陀的加持。很多出家人虽想剃头发,但剃发工具无法使用,只能把牛皮覆在头上"那是否是说在商朝时偶尔吹过的凉风就不是佛陀的加持?因为那时候佛未出世。或者说末法时代的凉风或者其它乐意的景象就不是佛陀的加持,因为"此时人们很难获得佛陀的加持"。

答:佛陀是恒时安住的,无来无去。加持也是恒时周遍的,没有中断,在任何时间都有佛陀的加持。众生的安乐都没有离开佛陀的加持。即使你没意识到加持本身也是存在的。即使是在暗劫,佛陀的加持也是遍一切处的。(正见C1)

问:前面学过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自己的业缘,本课所讲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这两个该如何理解?一切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是只对佛弟子有加持么,还是对一切众生都有加持?

答:上师、佛陀恒时在加持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方方面面都没有离开上师佛陀的加持,一方面你有自己的业力,但你也没有离开佛陀的加持,你之所以能够造善业,是因为佛陀加持,即使你在造恶业、在受苦,也没有离开佛陀加持,如果没有佛陀加持,你可能会造更多的恶业,受更多的苦。(正见C1)

问:"造恶也是上师的加持"如何理解?

答:造恶本身不是上师的加持,但即使在造恶的时候上师也在加持我们,如果不是这样,可能我们会造更大的恶业,上师的加持已经让我们避免了很多过失。从另一个角度,造恶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离开佛性如来藏清净的本体,也就是没有离开实相。(正见C1)

问: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那我不用修了?可以坐等上师的加持吗?

答: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去圆满领受加持,就像你本来是佛,是不是不用修了,显然不是,虽然你本来是佛但是没有认识到,没有现前佛果,还是要修行。(正见C1)

问:"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如何理解?

答:一切显现没有离开实相。(正见C1)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祷三宝

问:在88课日常观想中讲如果在临睡觉前仅仅意念上师安住于枕头上垂念我们,就能将梦境转入光明,那么我们直接将成就解脱的经书放在枕头上岂不是加持力更大?

答:两种方式都有很大的功德。不能忽视的是,内心的观想和信心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祈祷非常重要。(正见C1)

问:前行广释第八十八节课,"吃饭:享用饮食的时候,就像平时会供一样,将三宝的坛城观于自己喉间"三宝的坛城如何理解?

答:坛城有时可以理解为佛菩萨显现安住的地方(宫殿)。(正见C1)

问:前行广释第八十八节课,"在观想时我们的身体全部显而无自性的,一尘上有无数刹土和世界。"这一句如何理解?

答:在空性的基础上,有许多微妙的显现。(正见C1)

问:"遇到悦意的外境如佩戴装饰的俊男美女等,也应先供养三宝。"在这里不太理解为什么?

答:凡是我们认为好看的美好的事物都可以供养三宝。(正见C1)

问:前行中88课:1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美满、安居乐业、名声远扬等任何称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这完全来自于三宝的大悲,首先供养三宝,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2我们要把这些理念搞清楚,对"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要深信不疑,并且观清净心。疑问:其中多处提到要观清净心,如何观想?

答:【这样的上师瑜伽(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行走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安坐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作为祈祷的对境;享用饮食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躺下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总而言之,随时随地将自己的住处观想成真正的铜色吉祥山,拥有这样的正念;将一切显现观想成上师的身体、恭敬诚信;当罹患疾病、出现魔障等不幸的事情时,也要想到这是上师以大悲恩赐我尽除恶业的方便,满心欢喜,而不要生起断除之心;当获得幸福安乐、丰衣足食、善法增上等顺缘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万万不可心生我慢欣喜若狂;】——这是《前行引导文》当中上师瑜伽部分的内容,个人理解"观清净心"可能与这段内容的含义有类似的地方。(正见C1)

四皈依

问:汉传佛教中讲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接触藏传佛教之后又出现了两个名词:皈依上师、皈依金刚上师,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之间的关系。

答: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皈依在这上面再加皈依上师。实际上,三皈依和四皈依在内容上都是一个意思,因为皈依僧里面已经包含了上师,四个三个实际上都是一样的。不分开的话,内容上也是不多不少,因为皈依僧里面已经包含了皈依上师,所以三皈依也是可以的。僧就是僧人,从这里面把自己的上师分开皈依,也是可以的,因为上师虽然包括在僧众里面,但是对我们自己而言稍微有点特殊,所以分开讲也可以。还有皈依金刚上师,跟皈依上师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总之,三皈依、四皈依不矛盾。(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四皈依中,上师是属于僧宝的一部分,这是不是说明上师只能是出家众来担任?

答:也不一定。大乘佛教的僧,就像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这样子的菩萨叫作僧。菩萨不一定是出家人,有出家人,也有不是出家人,都有的。(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那僧宝其实也可以不一定是出家人?

答:大乘佛教的观点是这样。小乘佛教不一样,小乘佛教的僧一般都是指出家人,四个以上的出家人。(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四皈依中,皈依上师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是不是说明皈依上师更重要或者更根本?

答:因为我们要先找到一个上师,然后通过上师再去了解佛是什么、法是什么、僧是什么,所以上师放在前面。(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但有些人的学佛道路并不是这样,他们可能是先了解佛、法,然后经过很多年的了解才找到一个上师,所以不一定是通过上师了解佛、法、僧。

答:我们可以这样子理解: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就像水库里面的水;从释迦牟尼佛到我们的上师之间,有几百个、几千个传承上师,就像自来水的管道;然后我们自己的上师善知识,就是水龙头。你说离你最近的是哪一个呢?(慈诚罗珠堪布《问答摘录》)

问:有四皈依这个说法吗?

答:四皈依当然有,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皈依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得很清楚。(生西法师)

问:怎么理解皈依上师?

答:上师引导我们学习,引导我们入门,引导我们趋入得到灌顶和密法的修行。在《大幻化网》中,皈依上师有六种,给自己皈依、忏罪、讲密法等等。有些地方讲上师是善知识。上师的意思就是引导自己学习佛法,或者能够指点自己心性,这样的善知识称之为上师。所以当然有四皈依。有些地方说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不单独算,这样的说法也有。如果是总集,有时只算皈依上师,皈依上师也相当于皈依三宝。为什么?因为是一体的。皈依上师,相当于也皈依了佛、法、僧,也可以单独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皈依上师,这样单独算的情况也有。所以这三种都可以安立。(生西法师)

其余疑问

问:现僧相的人,如果确实是不如法的,为什么要恭敬他本人呢?如果说恭敬他的法衣,还能理解。如果他让我们做不如法的事情,这肯定是不能去做的呀。弟子觉得应该远离这样的人吧,为什么要恭敬呢?

弟子找到一个教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有依行品第四〉》中世尊说到:"若有依止无惭愧僧补特伽罗,于我正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于清众海应当摈弃,非法器故。我于彼人不称大师,彼人于我亦非弟子。"在《净障修法文》里也提到,下至现僧相者,也要恭敬,但是弟子不知道为什么,又如何跟这个教证圆融解释呢?

答:既然你看过这部经,你有没有注意这部经典当中要求恭敬破戒僧的内容。【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闻。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破戒诸恶苾刍。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又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何等为十。谓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或有见已生于念佛殷重信敬殊胜思惟。由是因缘终不归信诸外道师书论徒众。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圣戒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布施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得大财位。亲近供养正至正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忍辱。柔和质直殊胜思惟。由是因缘。便能远离离间粗恶杂秽嗔忿。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舍家法趣于非家勇猛精进修诸胜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远离诸散乱心静虑等至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心乐山林阿练若处昼夜精勤修诸定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智慧殊胜思惟。由是因缘。欣乐听闻读诵正法。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宿殖出离善根殊胜思惟。软语慰问乃至礼足。由是因缘。当生尊贵大势力家。无量有情咸共赡仰。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生此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是故一切刹帝利王大臣宰相。决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支节或断其命】(正见C1)

问:噢懂了,这种出于清净心的恭敬,能给自己带来广大福报和解脱善根。但是如果不如法的僧人,看到你那么恭敬,让你做不如法的事情,这不能去做吧?应该如何对待呢?

答:那是另一回事了,你心里恭敬,行为上按照因果取舍,是没问题的。(正见C1)

问:"依止上师"和"皈依"最主要的区别与侧重点在哪里,为什么"依止上师"放在共同外前行,"皈依"放在不共内加行。感恩法师慈悲开示!

答:皈依是依止的一种。皈依三宝,也可以说依止三宝。在许多时候需要善知识的摄受,修行人才能够更圆满地皈依三宝,包括懂得相关含义等等。(正见C1)

问:念诵10万皈依偈的时候是得上座念诵吗?平时开车、走路、做家务等的时候可以念诵吗?

如果是得上座念的话,按照课程表每天念1000遍,是需要在一座内把1000遍都念完吗?还是可以每天分成几座来念(比如分4座,每座念250遍)?

答:

1,座上、座下念诵都可以计数。有条件尽量多在座上念。

2,都可以。(正见C1)

问:平时观想时,皈依境在我们头顶。那么面向的方向应该面对我们,还是与我们同一个方向朝前呢?

答:有的时候,如果是在自己头顶的前上方,可以观想为面朝自己;如果是在头顶正上方,可以观想和自己方向相同。也可能有多种观想方式。(正见C1)

问:顶礼本师释迦摩尼佛,顶礼法师,请问印有佛像的念佛机坏了,印佛像的包装和戴破损的了塑料佛像坠子等,该如何处理?有人说可以做烟供或者户外干净的地方可以烧掉,有人说不可以,烧毁佛像会有很大的罪过的。还有人说,应该开车去山里放在清净的高处。前者不知道对否?后者我觉得会对自然环境有负担的有破坏的,这些不可降解的你放我放时间长了会很多的,这里的贺兰山,经常会发动号召志愿者,组织单位的人员进山捡垃圾,肯定会看到捡到扔到垃圾袋里的,那岂不是更不恭敬了,现在坏了的关于佛像的东西多了,送到许多寺庙的都是瓷像。这些大大小小的和佛像有关的损坏的各种材料该怎么处理呢?恳请法师开示。

答:可以参考:【

问:有时我们会用打印机打印一些经书,但有一些残缺或不完整的纸张,有时也会有一些抄有经文的废纸条,这些都需要处理。有些师兄说:把它们烧掉就可以了。也有说烧掉经文过失很大。还有说:应拿到山上去埋。我想埋和烧都差不多。弟子不知如何处理,请上师慈示!

答:藏地格色班智达所造的《现观庄严论略说》中说,诸如此类有经文的纸张,烧了也没有过失。所以,藏地对这些纸张,一般都会烧掉。或放在一个比较清净的山上,这也是合理的。

那为什么说烧经书有过失呢?这是指以轻蔑的心态、不恭敬的行为,故意烧毁经书。就像文革期间,很多经书都被人以恶心烧毁,这是有过失的。如果为了这些经文不扔在垃圾桶等不干净的地方,而把它们烧毁,就不会有过失。按藏地的传统,这些经文都会放在灶里烧掉,不会扔出去。(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