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前行》第081课20210207

目录

  1. 名词解释

  2. 那若巴依止圣者帝洛巴公案

  3. 米拉日巴依止玛尔巴尊者公案

  4. 其余疑问

名词解释

问:米拉日巴与马尔巴尊者刚见面,就产生了不可言表的喜悦之情,灭尽了今世所有敏锐的分别念,处于一种了然明然的状态中。"分别念""了然明然"怎么理解?

答:分别念就是分别心的各种念头,简单讲就是念头。了然明然是表示心处于某种非常清净的状态。(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上师说:"我不是说过不让你做护门班智达吗?现在你将我观在头顶上,以契克印指着外道进行辩论。"那若巴依照上师所说而行,结果大获全胜,一举击败了外道所有的唇枪舌剑。请法师开示什么是契克印?

答:是一种手印。(正见C1)

问:81课中"上师通过不共的表示或加持,强行消除弟子的业障,而弟子前世的善根和今生的信心具足后,当下便可以明心见性。"这里的不共是什么意思?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不共可以理解为不共同或者说特殊。(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81课,讲到那若巴依止帝若巴的公案,法师辅导中说了这些苦行是为了断除那若巴相续中细微的二取分别。什么叫"二取分别"?

答:能取和所取是二取。你的心想着一个苹果,苹果的概念是所取,心是能取。分别就是分别心。(正见C1)

问:心是心,苹果是苹果,那为什么要断除二取的分别呢?

答:如果断除了二取你就可以证悟空性获得解脱。当然如果你不想解脱,那就另当别论。(正见C1)

问:二取在实相中是应该断除的是吗?是指心和苹果本性相同?

答:实相当中没有二取,一切概念都不成立,实相当中没有什么需要断的。如果你断除了二取,你就可以证悟实相,在那个境界当中超越一切概念。(正见C1)

问:前行81课的问题,无论藏地、汉地还是印度的佛教,都是要依靠上师的不共加持,以及自己的前线虔诚信心,才能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心的本来面目"如何理解?

答:就是实相,真如,万法的真相。(正见C1)

问:上师通过不共的表示或加持,强行消除弟子的业障,而弟子前世的善根和今生的信心具足后,当下便可以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如何理解?

答:明了证悟心的本性、实相。(正见C1)

问:证悟空性、开悟、明心见性这三者是什么关系?是否有次第?若有次第,祈请法师开示次第。

答:这三种可以是一个意义的三个名词。证悟空性等于开悟,等于明心见性。但是证悟空性和开悟、明心见性本身可以有次第,并不是说证悟空性是第一个层次,开悟第二层次,明心见性第三个层次,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初地圣者开悟,这个圣者的开悟就是证悟空性。不证悟空性怎么开悟呢?初地的证悟就是明心见性。证悟了、初地开悟了,不明心、不见性也不叫开悟。如果从初地圣者的证悟来讲,这三种是一个意思,是证悟的三个不同的名词而已。但是证悟空性本身可以有不同层次,比如在加行道时的觉受,也是初步的证悟。初地菩萨的亲证、触证是一种真实的证悟,到了二地乃至于十地之间的证悟,层层证证,佛地的证悟,本身对证悟空性是有一种次第的;开悟也是一样的,刚开始的时候是小悟,或者初步的觉知叫开悟,初地的开悟,佛的开悟;明心见性也是一样的,就是总相的明心见性,或者偶尔通过一些窍诀能够见一下心性的这种明心见性,和初地菩萨的比较稳定的、真正的明心见性,乃至于佛地时的明心见性,是有次第的。这三个词之间没有一定说哪个是前,哪个是后。三个词本身上面安立不了次第。但是它们本身内部也可以有次第的。(生西法师)

问:前行81课的问题,马尔巴罗扎是新密宗的成就者,三地无与伦比。"新密宗"指什么意思?

答:藏传佛教分前译派和新译派,在朗达玛破坏佛教之后,又有许多智者前往印度求法,在仁钦桑波译师之后传过来的密宗有时称为新密宗。(正见C1)

问:末学小组正在学行《前行》第4册第81课,请法师解答:"临济将军、曹洞农夫"的含义。

答:禅宗当中,临济宗的风格是非常刚猛、刚健的,就像将军一样,而曹洞宗接引众生的风格相对是比较柔和、温和、恬静的,就像农夫一样。(正见C1)

问:加行81课有一个临济禅师的公案,最后的结余是丛林中有了"临济将军,曹洞农夫"之说,这句话虽然查了百度,但还是不太清楚。

答:这是形容禅宗当中临济宗和曹洞宗的风格不同,临济宗有的祖师会示现威猛的方式,棒喝交加引导学人开悟,好似将军一样刚猛。曹洞宗有的祖师则示现比较和蔼温和的方式接引学人。(正见C1)

问:前行81课中"在南岩卓窝隆寺,有印度大成就者那若巴的亲传弟子——圣者大译师马尔巴罗扎,他是新密宗的成就者,三地无与伦比,你与他具有前世的缘分,你去那里好了。"三地指哪里?是地名吗?

答:可以参考生西法师的解读:【"三地"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意思,无与伦比是指没有比他超胜的。还有说"三地"是天上、地上和地下。】(正见E)

那若巴依止圣者帝洛巴公案

问:还有一个问题,第七课,也是类似取舍因果的。法本中说:"从今以后不管是为了谁,就算是你的上师或最好的朋友让你造恶业,你也不要听他的,不然到时候感受果报,谁也无法替你分担。"

可是那若巴和帝诺巴那个公案中,那若巴是大班智达,通达三藏经典,但是他没有成就,最后智慧空行母知道他要皈依他生生世世的上师帝诺巴,通过他的窍诀才能成就。他看到帝诺巴时,结果帝诺巴是一个乞丐在河边钓鱼杀鱼。我就想问,你不听上师的,我们以后修上师瑜伽,上师就得通过这种方法调伏我们。那若巴要是不听帝诺巴尊者的话去偷东西,去杀鱼,断除不了他对善法的贪执的话,就不能够成就。所以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呢?

答: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去分析,实际上这个问题当中讲到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方。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如果你选择的这个上师,是一位像帝诺巴一样的真正的成就者,而且弟子的信心也是非常非常纯正的,这个时候上师让你造恶业,做这些事情,主要是为了打破这些大智者或大修行人以前残留在相续当中的对善和恶的微细分别念。他故意让你造这个恶业,以此打破你对善法的微细执着,这是很高的一种修行才能够做到的。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莲花生大师也是讲,如果你不好好观察上师的话,很多时候你的行为就好像是喝毒药一样,上师不观察弟子就好像是跳崖一样。所以我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如果不注意的话,这个地方就会很容易成一个歧途。我们能不能够保证我的上师就像帝诺巴一样,我就像那若巴一样。实际上这个里面有很多的变数,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有些时候,用庸俗的话讲,如果你的运气好,遇到一个好的上师,然后你也即将得到很高证悟,只不过内心当中剩下的一点对善和恶的微细执着超越不了,这个时候上师用这种方法让你超越善恶。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实际情况就是现在这个社会当中鱼龙混杂,真的上师、假的上师很难辨别。这个方面是一个角度。

第二个角度,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还没有到达那么高的层次,我们是初学者。我们自己还不是对于善恶的微细的执着要打破,还不是这样,我们还是在建立因果观的时候,还是在初步学习的阶段。帝诺巴调化那若巴的那种方式,是一种相对来讲比较高层次的调化,绝对不适合于初学者。如果是一个具德的上师,他能够通过智慧眼观照弟子的修行层次的话,他是不会让弟子去做这些杀生偷盗的事情的。所以说,出现这个情况有可能是上师很愚笨也好,或者说上师他是故意的,他是魔的化现,故意让弟子入于歧途也好,还是说有其他的为了自己得财的方式也好,这方面不好说。

所以,帝诺巴和那若巴的公案,它有一定的背景,有一定的环境基础。而现在我们对这些问题都不确定。所以,比较保险的一种方法,在这个颂词当中讲的就是,不应该为了上师,不应该为了这些去造罪,因为我自己分不清楚到底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如果很鲁莽地去造罪的话,那么,只有我去承受这个地狱的果报,这个异熟果其他人是不能够去担当的。

所以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把这两个层次——我们自己和我们上师的这种关系,帝诺巴和那若巴这种关系,分清楚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帝诺巴和那若巴,在历史书里面,在法本上面写得很清楚,一个是大证悟者,一个是大班智达,他们是这样的背景。而我们现在,上师是不确定的,我们自己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能够照搬这个公案,说他们都能够这样做,我就可以这样做。就好像狮子、老虎能够跳得很远,但青蛙、兔子就跳不了这么远一样。所以应该思考这些方面,以此能够打消疑虑。(生西法师《亲友书》答疑)

问:听懂了。我们作为初学者最好还得好好观察自己,还有是不是皈依的具德上师,才能这么做,是这意思吗?

答:对。(生西法师《亲友书》答疑)

问:81课中讲到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尊者的缘起是一位老妇人,而在76课中,讲到的是:有一次,本尊告诉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师是圣者帝洛巴,你应当前往印度东方。"弟子可以理解成这位老妇人就是本尊的化现吗?

答:个人不太清楚。(正见C1)

问:81课那若巴公案中12苦行的每一个苦行有没有次第一一对应调伏相续某种执着?比如第一苦行是不是对治相续对身体的执着?另外,第三苦行中一群人追尊者时"一个老女人"出现,老女人表示什么意义?

答:具体密意个人难以揣测。即使用分别念做一些推理也不敢保证都是准确的。(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81课中那若巴圆满了所有苦行后,帝洛巴尊者用鞋子猛击他的头,使他相续中生起了上师的所有功德,师徒二人的意趣成了无二无别。这种境界是弟子从此与上师心心相印、无二无别吗?这与83课中米拉日巴尊者公案中"上师所有的灌顶与窍诀以满瓶倾泻的方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有何区别?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前者主要强调的是证悟的境界。后者有时侧重强调的法的传承。(正见C1)

问:那若巴已经证悟后,应该具有了不退转的信心。为什么还会不遵从上师的叮嘱而独自去担任守门班智达呢?这个行为显现上似乎不如在受苦行时那么坚定。是出于想帮助寺庙度过难关的悲心吗?

答:个人不太清楚尊者当时的具体因缘,也有可能是为后学者的一种示现。(正见C1)

问:那若巴在证悟前还经历了把头割下供曼扎,说明他这时已经登地了吗?那后面的证悟又是哪个阶位呢?

答:不太清楚尊者当时的境界。(正见C1)

问:前行81课的问题,那若巴相续中生起了上师的所有功德,师徒二人的意趣成了无二无别。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与外道辩论时,接连几天不能取胜,后来依靠祈祷上师加持,结果大获全胜。末学不清楚他与他的上师还有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有可能是一种示现,就像许多菩萨(例如观世音菩萨)等早已成佛,显现上仍然祈祷佛陀。(正见C1)

问:前行广释81课那若巴公案中十二苦行,好多次尊者差不多死了,上师加持后又复原,是否是上师背了他的业呢?

答:圣者示现密意甚深,个人难以通达。一方面帝洛巴尊者的加持不可思议。(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我们小组在共修加行4册第81课,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公案,对比那若巴和我们自己。有师兄说:那若巴是利根者,我们不是利根者。他说,作为我们这些在菩提学会学习的师兄们,即便学的再好,都不算利根者。理由:因为往昔无数佛出世来度化众生,我们都没被度化没成佛,还在轮回中轮转,利根者早已成佛,因此我们不是利根者。

答:个人觉得,即使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当中也可能有利根者。我们的身边道友当中也可能有利根者。如果说因为过去无数佛出世都没有解脱就百分百不是利根者,那么可以说那若巴尊者之前也有无数佛出世......所以,过去是否有无数佛出世本身并不能百分百决定某个有情是不是利根者。是不是利根者要从智慧、信心等等方面观察。(正见C1)

问:前行第81课中,讲述那若巴依止上师前,曾分别遇到一麻风女,还有一恶臭母狗,在他们消失后,那若巴分别都晕了过去。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以至于晕过去的呢?是因为懊悔吗?

答:这方面我就没有能力揣测了,也许有你说的那种可能吧。(正见C1)

问:顶礼法师!请问,前行"依止善知识"部分,既然师徒依止关系依佛法而建立,帝洛巴尊者没有给那若巴传讲佛法,为何那若巴也能迅速解脱?

答:个人理解:1,那若巴尊者的广的传记当中,有详细记载他遇见帝洛巴尊者期间的过程,其实刚刚见面的时候,帝洛巴尊者就已经给过他很多富有深意的教导和指引,他也已经把对方当作了上师,后面的有些苦行都是在这之后了。传法方式有很多的,有些"直指"、"表示"的内容其实也是一种传法,能够帮助弟子解粘去缚。2,传法会建立深厚的因缘,但并非说没有传法就完全没有缘分(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缘分),比如你没有亲见过药师佛,药师佛显现上没有直接给你传法,但是你念诵药师佛名号仍然可以得到加持。当然如果你通过某些方式在药师佛面前闻法,就可以建立更深的缘分。(正见C1)

问:那若巴尊者在最后一个大苦行用自己割下的头和四肢供曼茶,后经上师帝洛巴尊者加持后恢复,我们如何相信度的问题。(大恩根本上师说这些不是神话,是真实发生的)

答:通过一定闻思学习,逐渐会产生定解。之前即使有疑惑,在言语上也尽量谨慎,多忏悔业障。(正见C1)

问:如何从业因果的角度理解经历苦行就能消除往昔堕恶趣的罪业呢?还有那若巴去偷钱,从业因果的角度又造了新的业,对此如何圆融理解?

答:偷钱本身未必是恶业,也可能是善业,偷钱可能造善业。【因此,对于没有丝毫自私自利、内心无比清净的菩萨来说,身语七种不善业才有直接开许的时候。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之类的情况。下面简明扼要地讲述这两则公案: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大悲商主的时候,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途中,一个名叫短矛黑人心狠手辣的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知道后心里想:这五百名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残杀了他们,后果必将身陷地狱住无量劫,实在可怜;如果我杀了这个人,就可避免他堕入地狱,就算是自己下堕地狱我也甘心情愿。这样三思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杀了那个强盗,(以此善念大悲商主非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这一公案,表面上来看是造了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菩萨的他亲手杀了一个人,但实际上完全是善业,因为大悲商主根本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念,而且从眼前来看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身性命,从长远而言,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所以是伟大的善行。再有,星宿婆罗门长年累月在林间持梵净行。一次他到城中去化缘时,一位婆罗门女对他一见终情,生起贪爱,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不由得对她生起悲悯之心,于是和她结成夫妻,以此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诸如此类的杀生及破梵净行才有开许。而对于为一己私欲,在贪嗔痴的驱使下而行,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也没有开许。不与取也不例外,对于根本没有私心杂念、有胆有识、大义凛然的菩萨来说,为了爱财如命的富翁,而从他们手中盗窃财物上供三宝、下施乞丐等是开许的。妄语也是同样,如果是为了保护濒临绝境的众生性命或者保护三宝财产等说妄语是开许的,但以私欲欺骗他人是绝对不开许的。离间语也是一样,例如,一个行善之人和一个喜欢作恶的人相互为友,而且为非作歹的那个人势力强大,因为担心行善之人被他带入罪恶的邪道,而说离间语使他们分道扬镳是开许的。相反,使志同道合的两人关系四分五裂,说离间语绝不开许。恶语也是如此,对于以温和方式实在无法调伏的人士,只有以强制性的手段才能使他们步入正法,再有上师等宣讲教言揭露弟子的罪恶等,这些情况下口出粗语恶语是开许的。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说:"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而轻视侮辱对方的粗恶语是不开许的。说绮语也是一样,对于爱说爱讲的有些人,以默然禁语的方式不能使他们趋入正法,只有通过权巧方便才能令他们进入佛门,这种情况下说绮语是开许的,而说些让自他心思散乱的无稽之谈并不开许。由于贪、嗔、邪见三种意罪业,不可能有转变成善妙动机的情况,只要一生起恶分别念,就必然是不善业,因此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也没有开许。】——《前行引导文》。

另外,在金刚上师殊胜智慧摄持下,某些行为看起不善,但实则是净除障碍的极大善业。结缘的相关众生也会迅速获得解脱。(正见C1)

米拉日巴依止玛尔巴尊者公案

问:法师,成就者转世还会杀人吗?米勒日巴尊者是成就了回来的?还是从凡人直接修行成就的?杀业重冤情债主很多应该会很障碍吧?有啥办法把他们缘分了了去极乐世界呢?

答:杀生不必然是恶业。【因此,对于没有丝毫自私自利、内心无比清净的菩萨来说,身语七种不善业才有直接开许的时候。就像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罗门子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之类的情况。下面简明扼要地讲述这两则公案: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大悲商主的时候,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去大海(取宝),途中,一个名叫短矛黑人心狠手辣的强盗企图杀害五百商人。大悲商主知道后心里想:这五百名商人全部是不退转菩萨,如果这个人残杀了他们,后果必将身陷地狱住无量劫,实在可怜;如果我杀了这个人,就可避免他堕入地狱,就算是自己下堕地狱我也甘心情愿。这样三思之后,大悲商主以非凡的勇气毅然决然地杀了那个强盗,(以此善念大悲商主非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这一公案,表面上来看是造了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菩萨的他亲手杀了一个人,但实际上完全是善业,因为大悲商主根本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念,而且从眼前来看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身性命,从长远而言,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所以是伟大的善行。】——以上是《前行引导文》当中的内容。米拉日巴尊者自己说自己是今生从凡夫修成的。如果有很多冤亲债主,就可以多忏悔、回向,做火施等等。(正见C1)

问:米拉日巴尊者到底是即生成佛了还是佛再来呢?

答:尊者自己所说,是通过凡夫修成的。(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前行81课到83课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和米拉日巴依止玛尔巴上师的公案里,这两位圣者都是说靠苦行来清净罪业。那比如说那若巴尊者,他曾经杀了35个人,那么从业因果的角度怎么理解他这些苦行能够清掉这些杀人的罪业?经教中也讲杀掉一个众生五百世偿还罪债,从业因果这个角度怎么去理解这些道理?

答:这里面的道理是说如果造了罪业而不去对治,就会堕地狱一个中劫,然后感受五百世被人杀的这种等流果。如果不忏悔、不去对治,它一定会这样成熟的,这是业果不虚的道理。但是如果在造罪之后精进地去忏悔,通过苦行的方式去忏悔,这时候罪业的力量可以消尽,不用再感受这个果报,这也是因果不虚。因为我在修行对治的因,在业果成熟之前,通过其它巨大的善法,把它感果的功能已经灭掉了。修的善因已经把以前的恶因灭掉了,它就不会再成熟于杀人的果报。也是一种善因产生善果,或者说通过忏悔善因不再成熟痛苦的恶果的修行对治法。

所以米拉日巴尊者修苦行,其实是通过对法的方面有很大的希求心,并且依靠上师的教言依教奉行,这本身是一种很大的善行、很大的善法、很大的善根。所以他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资粮、清净了很多罪业,但是也不是完全清净的。他真实的完全清净,是后来得到法之后在深山当中经过很长时间的苦行,把相续当中的业彻底清净,获得成就的一种果报。玛尔巴尊者也说,如果不是达媚玛心肠软,那么还有一些苦行让他受,他就可以彻底清净,证悟就更快。

所以,造恶业要受痛苦果报,这是业果的规律。但是造了恶业之后通过善法去对治,能够对治清净,通过善法把恶业对治掉,这也是业果的自性。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盯着说:你造了这个业现在不受了,是不是就业果虚耗了?不是这样的。其实造了业之后去忏悔,这本身也是一种善业。用善业去忏悔掉之后它也是业果的一种体现方式。所以恶业能够清净也是业的本性,通过善业可以清净恶业是它的本性。

所以这里面所讲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情况,而且他们的苦行是唯法苦行的,不是世间当中去打个黑工或者怎么样很辛苦赚钱,不是这样的,这个没办法清净罪业。这种苦行都是依教奉行,而且他的上师也是一个证悟者,自己有强大的信心去依教奉行,所以就可以成为清净罪业的因,这也是如是的业、如是的果的一种业果不虚的体现方式。(生西法师)

问:天宫二号发射成功,里面的许多技术专家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航天研发事业,这符合世间法的因果规律。为什么修得佛果就能圆满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呢?即能通达所有万法的缘起。在因果上如何圆融呢?

答:如来藏当中本具一切功德,究竟的智慧不是新生的,如果去除了客尘,本具的智慧就会显露。(正见C1)

问:关于81课契克印的问题:如有外道干扰我们的道场,我们可以把上师观在头顶,以契克印指着外道进行辩论吗?

答:观想上师在头顶后,多祈祷,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多供护法。(正见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