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79课20200209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自己所想所观即上师的密意

  3.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在前行79课中,提到"有内蔽功德的瑜伽士","内蔽功德"是一种什么神通之类的吗?

答:指的是内在具有隐蔽的功德。功德包括戒定慧等等。(正见C1)

问:加行79课383页一段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何理解?

答:有机会你可以学习一下上师仁波切讲解的《六祖坛经》。简单来说,万法实相是本来清净的,本自具足一切功德,无生无灭、无增无减,一切万法的产生都没有离开实相。(正见C1)

自己所想所观即上师的密意

问:弟子在学习《前行》第79课时,上师开示:我们每次修完"上师瑜伽",都要将自己的分别念安住在与上师智慧无别的境界中。倘若你实在观想不来,也可以只想:"我现在所想、所观的,就是上师的密意。"即我们以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

弟子愚钝,不知道怎么理解将自己的分别念安住在与上师智慧无别的境界中呢?

答:你可以以信心观想,自己的心究竟本性上来说,就是上师诸佛的智慧。因为事实上实相当中就是如此,我们所有的念头本质都是佛陀的智慧,也就是法身实相的境界。(正见C1)

问:"我现在所想、所观的,就是上师的密意。"是什么意思呢?

答:你的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你自己心的运作,心的本性就是法身的境界,也是上师安住的境界。(正见C1)

问:在第79课中,上师开示:"简单来归纳,即我们以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弟子对这句教言不是很理解,恳请法师慈悲开示。这里的"以分别念一想上师",是指以分别念忆念上师吗?还是只要相续中出现上师,都是上师的密意?

答:个人理解,究竟来说我们的分别念就是佛性、法身,法身也就是善知识安住的境界。特别是自己在祈祷善知识的时候,这种祈祷能够让自己和善知识相应,会有助于自己认识法身。(正见C1)

问:现象是上师的身金刚,声音是上师的语金刚,这个稍微能理解一些,但是我的凡夫妄念怎么说是上师的密意呢?还是不好懂。有点像烦恼即菩提、万法本来清净的道理,没学空性可能也不容易懂,现在主要要靠串习感应吧?

答:凡夫妄念并不是上师的密意和智慧,凡夫妄念的本性才是上师的智慧,密宗的观修都是以密宗了义的见解来摄持的,你的后半句话说的没错。(正见B3)

问:此处的"凡夫妄念"是《心经》所言的想蕴吗?

答:这不一定,妄念有广义狭义之分,若单指分别念头,可如你所说;若广义来讲,只要是识不是智,都是妄念。(正见B3)

问:怎样理解"我现在所想的、所观的,就是上师的密意。"

答:一切显现均是上师的游舞幻化:现象是上师的身金刚,声音是上师的语金刚,分别动念是上师的意金刚也即上师的密意。

修上师瑜伽时也就是让自己的心与上师相应,最究竟的相应是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即安住在心的本性当中。而我们现在做不到这点,则想:我现在所想的、所观的,就是上师的密意,因为当我们想上师观上师,与上师的心相应时,我们的"分别动念是上师的意金刚也即上师的密意。"(正见B2)

问:顶礼法师!"我们每次修完"上师瑜伽",都要将自己的分别念安住在与上师智慧无别的境界中。倘若你实在观想不来,也可以只想:"我现在所想、所观的,就是上师的密意。"简单来归纳,即我们以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以上内容是前行79课的内容,弟子愚钝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恳请法师开示

答:个人理解如果忆念上师就有助于我们与上师的密意相应,上师的密意就是实相的境界。忆念上师有助于我们获得上师的加持和上师相应。(正见C1)

问:"我们以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79课倒数第二段)——这句话末学理解不了。

答:究竟来说你的心和上师的心无别,当你的忆念上师的时候,就是和上师相应的过程,你的心当时的所缘对象就是上师,上师的密意指的是上师的智慧,法身。(正见C1)

问:第79课中说:"我现在所想、所观的,就是上师的密意。"简单来归纳,即我们以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

请问这里该如何理解?感恩法师!

答:此为甚深窍诀,目前可以参考:【

(1)当你忆念佛菩萨时,这个念头就是佛菩萨,此窍诀相当甚深!汉地黄檗禅师也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微博)

(2)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缘起赞讲记》第1课:"所以在密法和显宗有些窍诀里讲:心正在观想阿弥陀佛时,自己就变成了阿弥陀佛。华智仁波切赞叹《七宝藏》的文章中也说:任何一个人如果正在思维《七宝藏》的含义,这个时候他与本来怙主的境界绝对无二无别。也就是说,你正在观想《法界宝藏论》或《实相宝藏论》等的究竟深义时,你的心就跟普贤王如来没有两样,或者说自己已经变成了普贤王如来。

那么同样的,我心正在观想莲花生大师,当时我的心就跟莲花生大师变成无二无别,除此以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真实的莲花生大师。为什么呢?因为显现上我的心正在观想莲花生大师的形象,已经变成了这样。这是世俗的莲花生大师。胜义当中,他的本性跟我的本性远离一切戏论,是这样一种显空无别的境界。除了这个以外,再也没有所谓的法性,而这也叫做缘起。"

(3)问:修上师瑜伽时说"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怎么理解?

答:分别念来忆念的时候有两种:一个是比如说我们分别念忆念一个瓶子,我想一个瓶子,这个瓶子就是一个总相,它没办法起到现实中装水的作用。分别念想水,水没办法解渴。但是,如果用分别念去想佛,用分别念去忆念上师,这个不一样。虽然也是分别念去想,但不是总相了,这个就是自相,因为分别念的本性是与上师无二无别的;另外,上师本身不是一个无情法,上师本身是一个智慧身,所以你想他在哪里,他就会在哪里。所以说分别念忆念上师,这个地方就是上师,上师的密意就存在这儿,可以这样去理解,因为我们分别念的本性和上师的本性是无二无别的。所以如果能够这样忆念,从这个角度讲,也算是上师的本性。(生西法师)】(正见E)

其余疑问

问:顶礼法师!请问怎样和上师心心相印?

答:最直接的法就是上师瑜伽。就整个体系来说,心心相印的法就是闻思修,缘正法闻思修就是和上师心心相印的法。如果是窍诀的修法,专门的修法就是上师瑜伽,这样就可以心心相印。(生西法师)

问:祈祷时如何将多位上师观在一起去祈祷?这样祈祷如法吗?尤其修上师瑜伽时,将法王如意宝作为本尊观想,得到大恩上师的加持,同时又对其他的上师非常有信心,观想多位上师,这样是不是太贪心,会导致修法上的杂乱无章?

答:很多大德的开示当中讲到过,如果有很多上师,我们都有信心,都想观修,都想得到他们的加持,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的上师观想化光的方式融入到一位上师的本体当中。比如我们修的时候主要是观想法王如意宝的样子,形象观想法王如意宝的形象,但是大恩上师融入到法王的身体当中,其他的上师分别融入到法王如意宝的身体当中,这个时候祈祷一位上师就相当于祈祷了所有的上师,也不会杂乱无章。不会杂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然后一个一个去观想,也不会,像这样的话也是祈祷一个就相当于祈祷了所有的上师。所以这里面也有一种见解,所有的上师的本体其实是一味的,所有的上师的本体不是别别分开的,所有上师的密意都是一致的,所有上师的本体是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观修上师瑜伽之前,把所有的上师融入到现在我们所观想主要的这个上师的形象当中,祈祷这一位上师就相当于祈祷了所有的上师,就没有舍弃任何的上师,而且也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也会得到所有上师的加持,也会知道所有上师的密意无二无别,这样就会得到很多利益。(生西法师)

问:我介绍了一位来我们学会学习的道友,他被邻居拉到香港皈依一位活佛,他很简单以为也是皈依三宝,没想到回来后别人都说那个是骗子上师,后来他把那个上师的像和传记都给烧掉了,道友该怎么办呢?

答:首先我们没办法知道这是不是一个骗子上师,这个我们不观察也不分析。怎么办呢?就认真的学,真正系统地闻思修行,去依止一位真实的上师善知识,修行皈依、修持法义,忏悔、积资净障,认认真真学习佛法,懂得了修学佛法之理之后就可以真实开始修行。以前做错了事情也好,依止错了上师也好,或者说他也许所依止的上师是对的,只是自以为是个骗子上师而做错事情,但不管怎么样,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以后就认认真真地重新开始依止,依止一位没有争议的上师善知识,认认真真地学习教理,开始真实地学法。(生西法师)

问:后来道友和假上师彻底断掉来往,也和领他去香港的人断绝交往。请法师开示他的做法是否如法?该怎么办?还有这个道友的情况和米拉日巴尊者开始和外道学法报复亲属和村落的人后觉得自己行为有问题,所遇到的正法上师玛尔巴罗扎尊者,这个道友他后来遇到索达吉上师是一样的吗?

答:如果真是假上师,断绝交往不会有什么不如法的,就像我们和我们罪恶的过去一刀两断一样。假如真是不如法的,断了就断了,断了好。

他后来依止索达吉上师的情况与米拉日巴尊者的情况是不是一样呢?第一,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的不是外道,而是修行者,只不过他们所做的事业主要是咒术和冰雹法,而且好像那个咒术的护法还是ra哈拉(不确定是否记错了)。他们不是真正的外道,这方面可能是理解有误。因为在佛法当中也有降雹术之类的,降冰雹的,降伏法当中也有这些。法是有的,但关键是要懂得学法去干什么?是用来护持佛法还是用来去报仇。但是传咒术和冰雹法的不是外道,他们也是佛法的修行者,所以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的不是外道。第二,他后来依止索达吉上师学法,只是形式上大致相似,关键我们不确定他以前依止的这个活佛上师是不是骗子,如果是骗子上师,也和米拉日巴的情形有点不一样。总之,不管它是否相似,重要的是现在能依止一位真实的具有德相的上师学法,如果能够好好的学习,那就是对的,是好的。(生西法师)

问:顶礼法师!前行引导文"依止善知识"部分:"在观察上师时......尤其心相续中具有菩提心是必要条件。概括而言,观察上师归根到底可以包含在观察他是否具备菩提心这一条件当中。"有人这样理解:胜义菩提心是唯一的条件。因为若具足胜义菩提心,则具有空性智慧和大悲心。那么他既不会舍弃弟子,也具有能力引导弟子。似乎这里的推理有问题,请法师解惑。

答:个人理解:这里侧重的是世俗菩提心,也就是利他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胜义菩提心是更高的标准。如果有胜义菩提心的境界,必定会具足世俗菩提心的功德,也就是说"具足胜义菩提心"是一种"充分条件",但并非说只有具足胜义菩提心才能成为善知识,有些时候即使暂时没有具足胜义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但如果有真正的世俗菩提心,也可以成为善知识。(正见C1)

问:前行法本第79课:就像六祖听五祖传《金刚经》时,依靠上师的加持,他听到其中一句就开悟了。此时,他深有感慨地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弟子完全得到上师功德的实例。

我找到了《六祖坛经》原文如下: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从坛经原文可知:六祖是听一客诵经,闻经语的时候开悟的,并不是听五祖传经的时候开悟的。

答:惠能大师显现上有不同阶段的开悟,除了最初听闻客人读诵之外,在五祖那里还有进一步的开悟:"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正见C1)

问:请问这个"不同阶段的开悟"是不是意味着不同程度的开悟,那么这两个阶段开悟的程度区别具体体现在哪里?

答:个人分别念理解后者的层次更进一步,原文说是大悟。建议有时间可以学习上师仁波切讲解的《坛经》。(正见C1)

问:373页讲到"此处的依止,并不是上师的一句口头承诺,而是必须要结上传法、灌顶、窍诀等法缘。"依止关系到底应该以什么为界限来确定呢?灌顶是比较好理解的,接受灌顶肯定是已经确定了依止关系,那"结上传法"法缘应该以什么为界限呢?只要是在某法师面前听了法就是一种依止关系吗?

答:【134 痛心

四大不调时,会遭受身心的煎熬,有时看到别人的言行,也会感到痛心。

有的人曾经虔诚地依止上师,并且得受过传承,现在却妄想过河拆桥,公然宣称:"他从此以后不再是我的上师,我不再依止他。"这种行为虽然很愚蠢,但却并非个别现象,我们时常都能在自己的周遭耳闻目睹。

心情好的时候,将其视为上师,处处小心翼翼、恭敬备至。失去信心的时候,却将上师抛之脑后,恣意毁谤侮辱,这种行为十分令人痛心。这一切,都是因为不懂佛教教义所致。

上师并非以想象安立,只要以依止之心,于其前得一句以上的法,均为自己的上师。

藏地著名的阿旺彭措格西,于《菩提道次第笔录》中云:"是上师与非上师,界限并非以想象而定,而是自己以想依止之心,于其前听受一句以上的法,均安立为上师。"佛经云:"闻受一偈法,若不思为师,转世百次狗,复为疥疮者。"噶当派的祖师大德们也发人深省地教诲后人:若不恭敬上师,精通三藏也无利。

尤其因对上师生瞋而舍弃,过患更是不堪设想。《时轮金刚》曰:"于师生瞋刹那数,摧毁此数劫善根,且于此数劫时中,感受地狱猛烈苦。"因此,不管如何都不应舍弃上师。一看到某些人对上师的满不在乎,叫我不得不深感痛心。

壬午年五月十六日 2002年6月25日】

——以上是上师仁波切在《旅途的脚印》当中的开示。

有的时候,可以理解为需要三个条件:1,传法者进行传法。2,听法者具有接受的意乐。3,确实接受了法的传授。(如果行者虽没有在某位大德面前直接听法,但通过祈祷某位大德证悟了心性,那可以理解为获得了了义心性法要的传授,也具有师徒关系。)不一定建立师徒关系的情况:比如,某位维那师领唱一些仪轨,但不具有传法的意乐,大众也没有依止得法的意乐,所以通常来说维那师不会因为领唱而成为大众的上师。又比如:旁听某道友讲考,该道友没有传法的意乐,听闻讲考者也没有依止得法的意乐,不会建立师徒关系。而某些特殊情况可能除外。(比如某些时候,弟子虽然没有明显的得法的意乐,但通过大德的特殊加持,也可以得受许多法要乃至灌顶等)。要观待具体的因缘。(正见C1)

问:《前行》第79课,上师引用了《君规教言论》的偈颂"佛说如若不恭敬,仅赐一句法恩师,百世连续转为狗,复转生于劣种中。"说明不恭敬上师的果报。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读了某位僧人的微博、编著的书籍等,这是否算得到了法恩呢?

答:不一定。通常而言,师徒关系的建立有3个条件:1,传法者进行传法;2,听法者具有接受的意乐;3,确实接受了法的传授。更详细的内容见上条问答。(正见C1)

问:平时,我们也会交往一些出家人。聊天过程中,有时就法义、因果等问题请教出家师父,在这种情况下,会建立师徒关系吗?

答:个人理解,要看心态。如果你是以依止其为上师,得受教言的方式,很可能会有师徒关系。如果你没有依止的心态,有时是包含观察、探讨、了解的心态,不一定有师徒关系。(正见C1)

问:大恩上师在学修上师之意行(P383)时做了如下开示:"上师的意趣、行为怎样,弟子相续中也要得到,就像神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印模中有什么图案,甚至有一点点缺陷,也会全部显现在神塔小像上。同样,上师有怎样的功德、悲心、智慧,弟子也要与上师一模一样,即便不能完全相同,也要尽量具有基本相同的功德。"弟子不太清楚如何理解"上师的意趣"?可以理解为上师内在的智慧和慈悲吗?如果这样理解弟子觉得稍微有些抽象,是否可以具体点理解为上师因为具菩提心,所以时刻想着如何利益众生的想法和愿望?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个人觉得应该可以理解为智慧与慈悲,或者说证悟的境界。(正见C1)

问:在第79课中"我们首先用智慧来观察上师,这也是指在还没有结上求灌顶求传法的缘分之前详加观察……",此处的"灌顶"具体是什么?是指密宗灌顶还是所有灌顶都算呢?

答:就是密宗的灌顶。(正见C1)

问:这里所说的"传法"具体是指什么?任何法吗?

答:传授一句佛法以上,比如念诵传承,传授灌顶,讲法等等。(正见C1)

问:《前行》79课中,弟子随学上师"就像神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印模中有什么图案,甚至有一点点缺陷,也会全部显现在神塔小像上"——此处的"一点点缺陷"指的是什么?弟子也要随学吗?

答:个人理解此处是表达原原本本的意思,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缺陷,有时可以理解为某些特殊的有密意显现、示现。(正见C1)

问:前行79课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依止上师之后,务必要做到不顾寒热饥渴等一切困难,遵照上师言教去执行,满怀信心恭敬祈祷。在此过程中,自己临时的一切所作所为,都要向上师请示,上师怎么吩咐就怎么做,必须以"我意唯您知"的诚挚信心来依止上师。"那么这种"自己临时的一切所作所为"包括家务事吗?比方说我的孩子感冒了,我也要向上师请示吗?再有,我们在外地,是否需要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把一天内所做的事情,在上师像面前讲述一遍?

答:你的许多事情都可以祈祷上师,比如你的孩子感冒了,包括家务。是不是要在像前陈述可以自己抉择,总之我们要经常以信心忆念祈祷。(正见C1)

问:前行79课讲到酒戒,草尖许露珠许的酒也不开许,共修中师兄们提到一些食品中含有酒的成分、比如腐乳、炒菜里有料酒等等这些情况,是属于破酒戒吗?如果是吃不出来酒味呢?

答:如果没有酒味没有醉人的能力就没事。(正见C1)

问:请法师开示前行《上师瑜伽》的问题,"依止上师"的次第与"视师如佛"的次第是一个概念吗,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答:视师如佛是依止上师过程当中的一部分。(正见C1)

问:九乘次第之间有必然的关联和次第吗?

答:后者比前者层次更高。(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引导文"依止善知识"部分:"如果他的心相续中具有菩提心,那么从今以后不可能不成办弟子们今生和来世的一切利益,这位上师所传的正法也是与大乘道息息相关,无论如何也会令所有的弟子踏入正道。"请问,不传大乘道法门的就不算真正的是善知识吗?前面明明说过"上师的行为变化莫测,没有固定性",不一定都是教导大乘法门。请问法师,此二处如何圆融地理解?

答:个人理解,有几个方面。1:就像《法华经》提到:【"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诸佛善知识可以示现宣讲各种法门,而最终都是引导众生成佛,即使暂时示现宣讲小乘、人天乘法,最终也是为了众生入大乘道而成佛。2:"息息相关"几个字可以有多种解释,某种角度来说,小乘法、人天乘法当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说与大乘法息息相关,可以被大乘道所摄受。(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