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69课20210207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目犍连尊者公案

  3. 日瓦德比丘公案

  4. 龙树菩萨公案

  5.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目犍连被遍行外道杀害,"遍行"是啥意思?

答:是一种外道的名字。(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69课:【

遍行外道是六大外道之一,主要是承许一切没有因果报应等的观点。】

问:舍利子以偈颂回答:"正命众中无沙门,释迦众内沙门有,若阿罗汉有贪爱,即无凡小愚痴人。"整个偈颂什么意思?什么是"正命众"?

答:正命众可以理解为某个外道的团体,当中是没有真正的沙门(出家修行人)的,而释迦佛座下具有清净的僧众,如果阿罗汉都会有贪爱的烦恼,那世间就没有愚痴凡夫可言了,意思是阿罗汉不可能有烦恼,阿罗汉的境界远远超过普通凡夫人。(正见C1)

问:法本中说:"遍行宗派没有沙门善行,此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那怎么才能理解"沙门善行"?沙门都有哪些"善行"?

答:【乙三、随念僧宝之功德分二:一、宣说僧宝功德;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丙一、宣说僧宝功德分二:一、相续清净;二、胜田功德。

丁一、相续清净:

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

僧者,即以千百万魔众不能令离正道之故,具有不夺信解之名,即圣补特伽罗之义。圣或大者,即由内道佛乘超胜世间,或者具有所缘等七种大,故称圣僧。

安住于如是的圣众,以离一切过失相的戒学庄严相续,故称正行;具有了达诸义的三摩地定学,故称应理行;以不住常断等边的正见智慧解脱相续,故称质直行;所有僧伽见、戒、利他等无有不同而共趣涅槃,称为和敬行。

或者,所谓正行,若按略说解释,行于遮止一切衰败的正道,即是正行,间接亦说外道无正道,故非正行。广说即是:"应理行"者,"理"即涅槃,"行"即入彼,是从果而言;"质直"为圣道,经云"质直即是圣道",是从有学道而言;"和敬"即所有入圣道僧伽,同趣涅槃城不退而行,故是从无有不同行者而言。

或者,就远离舍弃、错误、歧途及退转,依次称为如是四行,亦即于远离邪行等四倒的无误正道中实行者,是世上相续清净之人。

丁二、胜田功德:

所应合掌,所应礼敬,清净功德,净诸信施。

僧伽深证法性而相续清净,故余者于彼应当恭敬合掌;僧伽为殊胜引导,故于彼顶礼具有大义,故应礼敬。以胜功德庄严相续,即是吉祥福田,"吉祥"为妙好、圆满之总称,僧是福德亦是吉祥,故依彼将出生一切福德的吉祥圆满,故称为田。

此等离过具德者,纵然以三千大千世界财富供养,于彼亦不成为障碍,是故于彼,诸信施即是净诸信施,非但无有享用信财之过,更是能令圆满大资粮的大净信施。

总之宣说以合掌等承事及礼敬等方式,所应皈依,亦是利他无尽的吉祥胜田,并以信施不成障碍。如云:"所应承事,胜恭敬处,所应礼敬。"故由僧伽自相续清净,成为他人应供等。

丙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所应惠施,普应惠施。

"所应惠施"者,即如良田中生长庄稼,于彼供养有大利益,故能产生无量、第一、最胜利乐之果。"普应惠施"者,即一切时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亦即无与伦比的供养处,世间凡夫是以烦恼染污相续,僧则从彼解脱,故如无垢如意宝王。

对以上六句,有注释对应解释为:于资粮道者所应合掌,于加行道者所应礼敬,于预流者清净功德,于一来者净诸信施,于不来者所应惠施,于无学道阿罗汉者普应惠施。

总而言之,正道圣法若以理成立为真实,则于学修圣法之僧及学修究竟之佛,将会产生信解。因此,若以对如来具有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真实定解的方法,励力精勤,对三宝将会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

如是于真实僧伽及仅持僧相,亦了知为圣法宝之功德后,应尽力承事供养,以生无量福德之故。如是经云:"恒于月月中,百千大供施,若于僧净信,福胜十六倍",以此为例,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以上是《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正命众中无沙门,释迦众中沙门有,若阿罗汉有贪爱,即无凡小愚痴人。"中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呢?

答:个人理解可能是"正命众"连在一起,指的是某些外道的徒众,此处"正命"有可能是该外道的一个名字。(正见C1)

问:舍利子以偈颂回答:"正命众中无沙门,释迦众内沙门有,若阿罗汉有贪爱,即无凡小愚痴人。"请问后两句什么意思?

答:个人理解意思是,如果阿罗汉都有贪爱等烦恼过失的话,那世间就不会有凡夫愚痴的人了,如果阿罗汉都有烦恼,那就难以体现其超胜凡愚之处了,凡愚也可以和阿罗汉相提并论了。(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沙门善行怎么理解?感恩法师。

答:出家修行人善妙清净的行为。(正见C1)

目犍连尊者公案

问:请问上师,目犍连尊者获得了这么不可思议的神通,他为什么不忏悔自己的罪业,清净自己往昔的恶业,遮止最后恶果的发生?遍知的佛陀为什么没有提醒目犍连尊者,传给目犍连尊者忏悔罪业的方法,令尊者能够避免最终被杀的悲剧发生?如果连佛陀都不能帮助自己身边最亲近的弟子通过修行忏悔遮止恶业,那么我们怎么能确定我们能够忏悔清净自己的罪恶?

答: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斯里兰卡的国王去印度在释迦摩尼佛座前出家了,出家了以后,他的几个弟弟发生了一些争执,让他回去搞定,他没办法也就回去了。那时释迦牟尼佛知道,这次他回去的话就再也回不来了,他会被杀害,但是佛同时也知道这是他的定业,没有办法改变了,所以佛也没有阻止他回家。他回去了以后,他的几个弟弟知道国王如果回来,他们就得不到王位了,所以他们派了几个杀手在路上想杀害老国王。遇到这些杀手的时候,国王跟他们讲给我七天的时间,我还没有达到我出家的目标,这些杀手答应了,他在七天中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但最后还是被杀了。

阿罗汉到最后还是要受以前造业的果报的。阿罗汉和佛不一样,层次不一样,佛只是示现而已,实际上不会受,但是阿罗汉是不一样的,他之前肯定也忏悔了。

目犍连为什么被外道打死呢?实际上这是他骂他的母亲的果报,他在很多生世当中已经受了很多的果报,最后只剩下了这个果报,这是最后一个果报。他并不是没有忏悔,但忏悔后还会留下了最后一点罪过的力量,所以最后也就只能承受。还有一些阿罗汉是饿死的......阿罗汉会受一些因果的果报,他肯定做了忏悔,但是最后还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是小乘佛教的说法。

在大乘佛教里面,像目犍连、舍利子等等佛陀身边的这些大弟子,他们实际上根本不是普通人,都是佛的化身,这样理解的话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问答系列》)

问:第30课中讲到舍利子与目犍连入涅槃的公案,目犍连被外道徒打的奄奄一息,舍利子无比悲伤。舍利子说:"对我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我听也不愿意听,何况是亲眼见到了?"便先行入灭,之后目犍连也入涅槃。弟子不解的是:他们是大成就者,还会如此执著于"情"吗?请问其中有何密意?

答:大阿罗汉他们已把烦恼障断尽了,不会执著于情。从外表上会表现为有情执的样子,因为他们是在人间度化,既然在人间度化,虽然已经断尽了烦恼,但是他们看到好笑的事情也会笑,看到其他事情在显现上也表现出悲伤等等,这和烦恼障没有关系。而且还有一种,他在世间度化的时候,也要相应世间人的喜好做一些示现。如果他不这样示现,"我的好法友死去了,我很高兴",哈哈哈大笑的话,虽然他笑没什么,但别人看起来就很怪异了,对于境界不高的人来讲就接受不了。生前他们那么好,一起到处去弘法利生,现在看到自己最好的道友死去了,觉得不忍心见到而先行入涅,对其他人来讲情义很重,对其他众生也是一种度化的方式。这里面绝对不可能有"情"执,因为阿罗汉的境界,虽然不像菩萨、佛的证悟那么圆满,但是人无我的境界彻底圆满了,烦恼障已彻底断尽了,不可能通过烦恼引发这样一种情执。但是他的所知障还没有断尽,想法还是有的,从这个角度可以安立。(生西法师)

问:舍利子目犍连尊者去外道徒那里,转告外道本师的教诫时,因为舍利子尊者与外道徒没有前世因缘,对方听不见。这里的前世因缘是指什么?

答:是指舍利子尊者和这些外道徒前世没有结下不好的缘起,或者没有伤害过他们。因为此处的因缘,主要是被他们打击,因为他如果把他们师父的事情告诉了外道徒,外道徒听到了就会对他生嗔心,要打击他。这里前世因缘,是指舍利子尊者和这些外道徒前世没有互相伤害过,没有欠他们的债。但是目犍连尊者就欠他们债,伤害过他们,所以他一说,他们也听到了,听到之后就反过来打他。一方面来讲,目犍连尊者曾经对他的父母很不孝。有一世他的父母坐在一起的时候,他特别不高兴,说:"真应该把你们打得像芦苇一样",他说了这样的恶语。因为这种恶语,他连续被打500世,被打得像芦草一样。这次是最后一次,因为他是最后有,马上就要告别轮回了,所以最后一次成熟是在这一世,他最后一次死亡的时候也是被外道打得像芦苇一样,一方面这是主因。舍利子尊者没有造这方面的因,目犍连尊者造了。为什么被这些外道打?一方面是因为主因,另一方面是目犍连尊者和这些外道徒之间也有一些前世的瓜葛、一些不好的因缘。他有这样的因要成熟,外道徒和他之间也有一些不好的因缘,所以由他们来执行、来打尊者。而舍利弗尊者两个因都没有。所以前世的因缘就是这个意思。(生西法师)

问:目犍连由于造恶语之因而被外道打,请问其果报是感受等流果吗?为什么目犍连感召的不是恶语呢?

答:个人理解,某种业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果报,此处有可能属于感受等流果,有可能感受等流果本身可以有很多分类和情况。(如果是示现则另当别论。)(正见C1)

问:目键连尊者是不是在因地不敬母亲的恶业没有忏悔干净,所以在成就之后还感此业报呢?

答:个人不太清楚,有经典提到目犍连尊者是大乘佛菩萨示现。(正见C1)

问:顶礼法师!目犍连尊者能否预知去劝说外道会被打死?尊者是否没有忏净此恶业以致变成定业?舍利子见到目犍连被打非常伤心并先行涅槃,这会不会有执着呢?感恩法师。

答:经典提到舍利子、目犍连尊者是大乘菩萨化现,这些都是一种示现,有些时候是住世的因缘到了,和所化众生的福报有关,一方面通过这种示现也可以提醒众生谨慎取舍。(正见C1)

问:顶礼法师!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殴打的像苇草一样的因是尊者对其母亲心生恶念,口出恶语的果报。那外道殴打尊者是他们种下的恶因吗?

答:会造恶业。(正见C1)

问:因缘会遇的时候,这些外道殴打的是阿罗汉啊,是不是果报成熟也相当可怕呢?

答:如果没有对治,果报会很严重。(正见C1)

问:《前行》69课第一题:目键连的死是什么业缘导致的?弟子认为这个业缘是饮光外道的口信,而尊者前世恶口骂母,是其业因,因为业因与业缘是不同的概念。但共修讨论中师兄们都认为业缘是恶口骂母。

答:一方面尊者本身是佛菩萨示现。仅从示现因果的角度,一个结果的产生需要因和缘,许多时候业代表因,之外,让这个业成熟的因素都可以称为缘,合在一起,业缘,可以包括因和缘。(正见C1)

问:前行公案:目犍连被打。尊者已开悟,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因果呢?众罪如霜露,慧日皆可除。尊者已开悟,罪业为什么不能融化?

答:目犍连尊者本身是佛菩萨化现这是一回事。如果仅仅从阿罗汉的角度来说,阿罗汉还没有完全断除一切业。开悟多种层次,开悟本身可以清净很多业,但除了最究竟的开悟——成佛之外,未必能够立即清净一切业,打比方说虚云和尚早就开悟了,但也示现在云门事件当中被殴打。(正见C1)

问:前行69课中的公案,目犍连尊者虽然"神通第一",但是被外道打死了是一种显现。那尊者肯定应该也知道修金刚萨埵等的忏悔法,那为什么他是显现被打死了,而不是显现罪业忏悔干净了呢?

答:经典提到目犍连尊者是大乘菩萨化现,这些都是一种示现,有些时候是住世的因缘到了,和所化众生的福报有关,一方面通过这种示现也可以提醒众生谨慎取舍。(正见C1)

问:前行69课,说到目犍连被打重伤后想趋入涅槃,原因是因为他被外道打,内心对俗世更生厌离之心,所以要入涅槃,还是因为身上重伤导致不治,还是2个原因都有?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住世的因缘到了也和众生的福报有关。(正见C1)

问:69课中目见连尊者被打的公案中,上师说道他在被打的时候神通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就是说业因果成熟时再大的神通也是没有用的,请教法师在此处,阿罗汉他是真的在感受被打的痛苦吗?还是一种示现?阿罗汉和佛在感果上的区别在哪里?

答:阿罗汉被打肯定没有凡夫这样的痛苦,因为已经断除了我执。但许多阿罗汉还有业,佛陀已经彻底没有了业,所以阿罗汉有的时候感果是真的有业在成熟,而佛陀完全是示现。另一方面,目犍连尊者本身是佛菩萨的化现成阿罗汉的形象,自身境界与普通的阿罗汉还是不同的,为了利益众生可以有多种示现。(正见C1)

问:佛陀已圆满了一切功德,虽显现生病等,实质没有真正的痛苦,是这样吗?菩萨和阿罗汉因为证悟的层次不一样,那么如果显现生病,是否也和普通人一样会痛苦呢,就如69课目健连尊者被打伤,感受的疼痛也会难熬吗?而且,尊者入灭后不在人间,不用六道轮回了,是到了哪里?那如果还有以前的业力在,到了其他地方就不用感受了吗?

答:如果是菩萨,也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即使显现上受报,也不会受苦,

【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离生等贫由证因,悲悯众生示生死。

诸圣者菩萨已从蕴新生之生、相续灭尽之死、能生痛苦之病以及相续变化之老中获得解脱,如实了知如来藏光明的自性或实相。彼菩萨既已了知,故能远离业惑生等贫乏的痛苦,虽是不变,然以如实了知法界为因,具慧菩萨对未能如是证悟的众生发起大悲而示现生死等,也就是为利他而以愿力等随欲投生于轮回中,并为断除众生的常执而示现死亡,或有必要而示现病老等安住于轮回中,故于其他所化众生前示现不清净及变化相。】——以上是《宝性论注释》当中的内容,由此可知,圣者菩萨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苦,但为了度化众生可以示现。有些阿罗汉入灭之前会感受果报,但也不会像凡夫这样感受痛苦。目犍连尊者有经典提到是佛菩萨示现为阿罗汉的形象。(正见C1)

问:《前行广释》69课:为什么外道弟子供养饮光能圆骨灰做成的灵塔,他就会感受被热铁雨降落到身上的痛苦?因果自作自受,为何弟子供养本师,本师受恶报?

答:并没有业的迁移,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激活那个外道本师相续中的恶业成熟,这是一种缘起规律。(正见C1)

日瓦德比丘公案

问:离越阿罗汉由于造不与取诬陷独觉之因而被诬告偷牛并入狱,分别感受的是哪些果报?请问入狱是增上果吗?被诬告是感受等流果吗?独觉入狱六天而离越阿罗汉入狱六个月,是不是士用果?

答:个人具体也不太清楚,增长放大方面可以对应士用果,某些和环境相关的内容可以对应增上果,感受诬告可以对应感受等流果。(正见C1)

问:把日瓦德关入监牢的国王及丢牛的主人是否有罪?

答:从名言现象来讲,国王有失职之罪,但国王的这种遗忘却与日瓦德新教的业力有关。丢牛的主人无法安立罪名,因为从现象上来看,确实亲眼看到牛被煮了,如实报官是没错的。(正见B3)

问:《前行广释》69课:日瓦德比丘自己也很惊讶,法衣为何变成肉?什么会导致无情法的变幻?是否与木刺飞入佛陀足底一样?还是如炼金术、幻变的建筑物一样呢?

答:业力所现,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教第69课的内容中日瓦德尊者的公案:业力的力量会使所煮的法衣变成牛肉,这会不会违背现量见的正量?

答:不太清楚你所说的"违背现量见的正量"指的是什么意思?凡夫人的现量本身就是观待业力的。(正见C1)

问:尊者在狱中无法使用神通以及弟子在十二年中用神通找不到上师,都是因业力所致,那佛陀的神通能否超越业网?

答:请定义一下什么叫"超越"?比如你问"人是否可以超越大象?"——那我可以回答,从体形、重量方面来说,普通人无法超越大象,但如果从智慧角度来说,人可以超越大象,人可以用工具猎杀大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所以,你需要说清楚什么是"超越"。如果是从佛陀自己的境界来说,已经消除了一切业,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正见C1)

问:在69课日瓦德的公案中二人都真真切切的看到煮法衣的锅里是牛肉而不是法衣。世间上也有种种怪事,如离奇横死等事。弟子的问题是:什么是偶然不可控的,什么是稳固不变必然的规律?

答:有些事物看似偶然,其实背后也是因缘和合之下产生的结果。(正见C1)

问:上师在讲完比丘日瓦得的公案说,说到两点,一是认为显现不一定是真实的,二是认为"一切皆空,造恶也没有什么!"我是否可以将显现和空性并在一起理解?从胜义角度来讲,可以说是空性的,一切显现都不存在,但在名言上来说,显现的快乐和痛苦却是真实不虚的。

答:胜义谛来说,一切概念都不成立;世俗谛当中,因缘显现丝毫不爽,显现的本质虽然如梦如幻,但我们普通人如果没有真正证悟空性,还是会有实执,感受痛苦的时候会很难熬。(正见C1)

问:有些公案总觉得像在听故事,因为它不符合常理。比如:离越阿罗汉煮法衣的时候,锅里的法衣和沸水,变成了牛肉和血。或者尼洪国家降下珍宝雨,衣服雨,土雨等。

这些用常理思考,想不通,最终就以业力不可思议来解释,但实际上内心觉得还是不能理解,觉得很牵强。

种子播种后,给它阳光雨露,才会发芽。这是常理,是符合因果规律的,可是锅中煮法衣,突然变成牛肉,这就完全不能理解了。

答:这是你固有的观念。比如,化乐天的天人,需要什么资具,不需要生产,动念之后就可以得到,如果你习惯了这种模式,假设有天你觉得需要劳作才能产生各种制品,也许你反而会感觉奇怪。

生火做饭、产生食物,这是一种缘起,最终是法尔理,内心动念而产生食物,这也是一种缘起,最终也是法尔理,本质没有什么差异。(正见C1)

问:67课幻化天宫中白天变成四条饿狗,晚上变成四个天女的众生是真实的具有独立阿赖耶识的众生,还是幻化的配合天子业力的幻觉?69课将日瓦德关在监狱中忘记释放的国王是配合日瓦德业力的幻相,还是真实的众生?国王忘记释放阿罗汉有恶果吗?世俗谛中是像梦一样如梦如幻不稳固的,还是踏踏实实有稳固客观规律的呢?

答:都有可能。个人无法下结论,有些时候纯粹是众生业力所感(没有其他众生介入)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世俗谛中是像梦一样如梦如幻不稳固的,还是踏踏实实有稳固客观规律的呢?"——如梦如幻的同时,也有规律,不会错乱。打比方说,电影,虽然是假的,但也会按照剧本来演,不会错乱。(正见C1)

龙树菩萨公案

问:请问龙树菩萨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没有彻底清净,这个杀害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若是无意中杀害了众生,到了菩萨都要感受这种果报,在这娑婆世界是无法避免的,那岂不是业没有了结的时候?

答:龙树菩萨杀这个虫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个我们不知道,因为法本当中并没有讲。不管怎么样,我们在娑婆世界的确是很难避免不造罪。

但是很难避免不造罪,不等于这个业没有穷结的时候。第一,尽量避免。因为我们学了佛法,知道了取舍,也受了戒律了,就可以尽量地避免罪业;第二,避免不了的话,还有个补救,就是可以忏悔,可以把已经造下的罪业马上做忏悔,它就可以清净掉;第三,就是我们在造罪、净罪或者避免造罪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的修行也在进步,随着我们的福智的进步、修行的进步,造罪的想法、意乐和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修善法会越来越多,到那时我们内心当中的强大的善念就会逐渐占上风,而且到了菩萨地之后,其实已经不会造罪业了。他虽然要受报,但是不会去造新业。这是两个概念,就像阿罗汉一样,阿罗汉他会受报,如果以前的报不受净,他是没办法涅槃的,他必须要把报受完了,当然这是指决定罪,不定罪他不会受的。像这样,他必须要把报受完了才能够涅槃。但是他还要受报不等于他还在造罪,这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个概念。所以菩萨也是一样,龙树菩萨还在受以前的异熟果报。但是他登地之后不会再造罪业了,根本不会现行烦恼了。其实不要说到了初地,到了加行道就不会再造明显的罪业了。

因此修行到后面的时候,我们造罪的机会越来越少,善业越来越强大。到后面根本没有机会造罪业,所以我们的业就有了结的时候,因为新业不再造了,只是去感受以前的业。到了圣地之后,通过空性、菩提心的力量,以前残存在相续当中的业,很快可以清理掉,净罪的速度非常地迅猛,因为所有让罪业清净的因素,在圣地的时候都是无比强劲的。比如现在我们要修忏罪,心也不定;有的时候,对咒语的信心可能也要打一两个折扣;菩提心可能也不清净;空性的见解可能也不清净。所以,现在我们在这种状态当中要忏罪很费劲,可能很难清净。但是到了加行道之后,到了圣地之后,所有的善法的条件都是很强劲的,都圆满而且强劲。所以修行忏悔的效果会很明显。

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这个业不会了结,是一定会有了结的时候。这个了结的时候,最究竟来讲就是成佛,成佛就会了结。在菩萨地的时候,虽然有业,有的时候业不会再成熟了。

龙树菩萨这个业到底是不是示现呢?这个当时我在讲的时候就说这也是不一定的。因为按照《宝性论》的观点,一地以后的菩萨,不会再有生老病死,有的话都是示现。因为虽然业没有清净,但是他有强大的证悟空性、殊胜菩提心这些强劲的善法,让这些业根本没办法现行。他们有能力让这些业没办法现行。

所以说有没有穷结的时候,当然是有,尤其是在成佛的时候,一定会穷结。我们有这样想法的话,应该多学习,看一下这些方面的教言就可以了知。(生西法师)

问:第一课讲乐行王太子问龙树要头颅,让他布施头颅,龙树菩萨为了圆满自己的布施度,也将头颅布施给了乐行王太子。我的疑问是乐行王太子,书上说他是魔王所投胎的,魔王投胎为乐行王太子就是为了破坏佛法,为什么龙树菩萨当时不调伏乐行王太子呢?

答:佛陀在世弘扬佛法要观待这些所化的因缘,龙树菩萨在世间当中也是随顺因缘而度化,实际意义上如果有很大的必要,佛陀菩萨都会调伏这些恶魔。在传记当中,佛陀也好、龙树菩萨也好,也调伏了很多恶魔,但是为什么不调伏乐行王太子呢?观待于所化有很多必要性:一是为了显示菩萨的一种利他的精神,给后学人做一个榜样;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在人间的调化事业已经圆满了,圆满之后通过这样一种因缘,又能够满足其他人的这样一种需要。虽然这个王子用茅草割掉了龙树菩萨的头,但是和世间上所谓的杀一个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虽然他把龙树菩萨杀死是很重的罪业,但是菩萨的悲心是周遍一切的,所以因为这个因缘,乐行王太子和龙树菩萨也结下了一种深厚的缘分,以后龙树菩萨会因为这个因缘而调化他,所以有很多很多这种必要。

如果说通过其他的方式,也许就没有办法显露出这么多的必要,显露出菩萨无私的精神,显露出度化众生都是一定的因缘。或者说和这些恶劣的众生结缘,有时候只有用这种方式结缘,其他的方式结缘就没有太多的可能性等等,有很多必要的缘故,所以虽然知道他是恶魔的投胎,但龙树菩萨也是安住在这个法性当中,或者说显现上面没有调伏他的原因也是这样的。再加上魔王前世和乐行王等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业缘,通过这个方式要了结一些前世的业缘的缘故,也必须要这样示现。(生西法师《亲友书》答疑)

问:第69课中,龙猛菩萨布施自己的头颅:"为了慑服魔王波旬,为了利益后代众生,为了诸大佛子能生起勇气,我应当行此布施。"

弟子对这一句话的理解是:龙猛菩萨以不畏死亡而慑服魔王,以生死自在而使诸大佛子生勇气。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答:菩萨的殊胜行为可以调服魔王,也可以让诸位大佛子产生勇气。(正见C1)

问:"为了利益后代众生"不知怎么理解?

答:能够对后代的很多众生产生利益。(正见C1)

问:具力太子是否因为有谋害龙猛菩萨之心,向菩萨索要头颅而造罪?如果没有谋害之心而菩萨欣然应允,是否还有罪业?

答:确有谋害菩萨之心,所以罪业很大。假如说太子没有谋害之心,但因为菩萨示现圆寂,从利众的角度来讲是一个莫大的损失,所以也会有罪业。

总体而言,自心的发心动机是最主要观察的一个角度,但另一方面,即便自己无有害心,甚至最初是善心,但此事若只关系到自身一人,则心善地道亦善,心恶地道亦恶,如果此事关系到其他众生的利益,即便发心为善,也不一定全是好事,假如结果对众生无利甚至有损害,还是会有罪业的。问题问的不错,你再好好分析一下。我们平时发心做事也是如此,不能仅考虑自己发心清净,就不顾及他人或后果,甚至说只要我发心清净就没有罪业,这都是不周全的想法,要善加分析。(正见B3)

问:69课龙猛菩萨为一地菩萨,是因为布施圆满,其实龙猛菩萨不只是一地菩萨。要八地以上或以成佛。一地菩萨一定是布施圆满,这种说法对吗?

答:一地菩萨确实已经圆满了布施度。龙树菩萨肯定是一地以上的圣者。(正见C1)

问:前行69课龙猛菩萨的公案,具力太子是否有杀菩萨的过患?

答:通常来说,是有的,有严重的恶业。(如果太子是凡夫以烦恼心那样做的话)(正见C1)

问:龙树菩萨被吉祥草割下头的公案,说明无记的非福业也会感受苦果。

请问种青稞的农民会因为直接杀生感得何种果报?作为不离行苦的我们,吃糌粑的人又会因此感得何种果报呢?

答:要看具体的情况,一方面可能会有恶业种下,但恶业是否得到对治,遇到怎样的因缘,是否增长广大,都需要观察。(正见C1)

问:龙猛菩萨让那位国王砍下自己的头,作身体布施;但对国王来说是杀害圣者,这是下地狱的重罪。菩萨是如何发心的呢?

答:圣者肯定会以对众生最有利的方式去行持。【有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菩萨在布施时,有人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去了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也造了严重恶业呢?布敦大师就此曾作过回答:"对菩萨来说,给别人布施身体,不会障碍其修行事业,因菩萨布施身体,在短时间即积累起多劫才能圆满的资粮。其他人向菩萨乞求身体,实际上是菩萨修道中的助道因缘,故无有障碍菩萨善法的罪过。"】——以上是《入行论广释》当中的内容。而具体这个公案当中是什么情况个人也不太清楚。(正见C1)

问:前行第69课中,具利太子向龙猛菩萨索要头颅。龙猛菩萨因为往昔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果报还没彻底清净,于是被割掉头部。弟子想请教的是:龙猛菩萨难道没有修过金刚萨埵心咒或百字明吗?金刚萨埵修法,可以净除堕入金刚地狱的重罪,为什么还有杀害小虫子的罪业没有清净?

答:如果是菩萨,也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即使显现上受报,也不会受苦,【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离生等贫由证因,悲悯众生示生死。诸圣者菩萨已从蕴新生之生、相续灭尽之死、能生痛苦之病以及相续变化之老中获得解脱,如实了知如来藏光明的自性或实相。彼菩萨既已了知,故能远离业惑生等贫乏的痛苦,虽是不变,然以如实了知法界为因,具慧菩萨对未能如是证悟的众生发起大悲而示现生死等,也就是为利他而以愿力等随欲投生于轮回中,并为断除众生的常执而示现死亡,或有必要而示现病老等安住于轮回中,故于其他所化众生前示现不清净及变化相。】——以上是《宝性论注释》当中的内容,由此可知,圣者菩萨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苦,但为了度化众生可以示现。个人理解,尊者这样示现一方面也与众生的福报因缘有关,住世因缘到了。(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既然因果是宇宙中自然法则,佛法是否超越因果,证得圆满正等觉的佛、登地菩萨和我们的具德上师来到这个世界,是否依然会感受因果?大成就者们的病痛是一种果报,还是一种游舞示现?

答:我刚才基本上讲过了,比如说大成就者,要看什么样的程度,如果是一地菩萨以上的成就者,那么他绝对是身心都不会有痛苦的感受,这种人我们表面上看是痛苦、生病的样子,但肯定有其他的意思。如果是一地以下的,包括阿罗汉,那他们的生病就是生病,确实是有生病,阿罗汉生病虽然没有精神上的痛苦,但是肉体上有的。其他的,比如我们学大乘佛教的,包括学大圆满的这些人,他会生病因为他的业力还在,也没有完全的清净,所以还是会生病的。(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问答系列》)

问:对于阿罗汉受报要经五百世,都是成就后再去承受这个果报吗?既然有神通也能观察到自己的业,这种定业也要感受五百世吗?

答:阿罗汉不会再感受五百世。成就阿罗汉是最后一世了,他是最后有。不管是什么样的业,成为最后有的时候,如果这一世是最后一世,首先不会在得到阿罗汉之前死去,不会夭折的,这是决定的。得到阿罗汉果之后,以前不管什么样的重业,在他死亡之前,该报就报。如果一旦入灭了,就不会再受了。所以不会说阿罗汉还要受五百世。有些时候说阿罗汉是五百世当中的最后一世,这个是有的。因为按照小乘的观点来讲,阿罗汉最后一世,得到阿罗汉果之后,他就会灰身灭智,入涅槃了,不会再投生的。如果从大乘的侧面来讲,阿罗汉死了之后要入定一万劫,出定之后就到净土去了,之后就在净土当中发菩提心,有了能力之后通过愿力回来投生。所以不会有已经成就了阿罗汉之后还要受五百世的业的说法。这个我想可能是个误解,因为受了五百世,这个是最后一世,阿罗汉最后有,是最后一世,这个有的。(生西法师)

问:阿罗汉和菩萨受业果报应,和普通凡夫有不相同吗?

答:肯定是不同的。因为证悟了空性,断除了我执,具足各种殊胜功德,不会像凡夫这样感受痛苦。(正见C1)

问:《楞严经》第五卷毕陵伽婆磋因中毒刺伤足因痛悟空得阿罗汉果,阿罗汉已妄除存真,灭尽诸漏,永离虚妄,既已离妄怎么会有苦受呢?

答:阿罗汉已妄除存真,灭尽诸漏,这里的离妄主要是从断除人我执著来讲,阿罗汉证达了五蕴的聚合体上没有"我"的存在,但还没有证达五蕴本身的空性,而苦乐受是在五蕴身心上感受的,所以阿罗汉还会有自相的苦受,只是不会缘于这些苦受生烦恼而已。所以对经教中出现的各种词句,要善于分析他所处的场合,如果这个"离妄"用在大乘修行人的场所,则必定是证达二无我空的境界了。(正见B3)

问:再有《金刚经》中须菩提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原经文"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须菩提乃解空第一,难道您说他也只是证悟部分空性吗?请问法师有无教证理证?

答:佛陀在世时的阿罗汉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由菩萨化现为阿罗汉的身份示现于世来圆满佛陀度众事业的。也有的就是单纯的阿罗汉圣者。所以金刚经中所提到的须菩提乃解空第一,有可能直接解的是大乘法,他本身可能就是菩萨示现为阿罗汉身。一种可能表面上是解的小乘人无我空性,但相续中具有大乘圆满法空的境界,这也是菩萨的示现。所以不能以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或者因为佛经中提到阿罗汉已经妄除存真的一些词句就说阿罗汉也证悟了圆满的法空,这才与教证理证有很大的防害。《定解宝灯论》中"三乘见道同"的太过可是有十几个哦。(正见B3)

问:佛陀、菩萨、罗汉在感果的时候有苦受吗?譬如,凡夫如果被一根刺刺入脚掌,会疼痛难忍。那么,佛陀、菩萨、罗汉分别是什么感受呢?

答:佛陀在世间所示现的生病等苦受,完全可以安立为示现,包括上师在本课中讲了很多佛陀成佛后受报的公案,纯属示现,是为了后学弟子诚信因果而显现的。因为佛陀断证功德已至圆满,业尽则果报尽。

菩萨在出定位还会有如梦如幻的果报感受,菩萨有自在力可以让此果报成熟或不成熟,但如果于自相续成熟,从受的本身来讲属苦受,但因菩萨现证二无我空的原故,所以只是如幻的苦受,与凡夫人相续中所感受的自相苦受有天壤之别。

阿罗汉,我刚才在第一个贴子里已经答了,因为只证悟了人我空而未证达法空,所以会有自相苦受,但与凡夫也有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怎么感受都不会再生烦恼。(正见B3)

问:《宗镜录》中说异熟果有四个特点。异时而熟,异性而熟,异类而熟,异圣而熟。其中异圣而熟,谓异熟果。依分别二障种上。有趣生差别功用故。圣人已无。

圣人已无是什么意思?阿罗汉是圣者,不也是感受异熟果报吗?像目犍连被裸替外道打死,还有龙树菩萨被吉祥草割断头颅的公案怎么解释呢?是指几地以上的菩萨不受异熟果报吗?

答:佛陀肯定是不会感受任何果报的(可以示现感果,但实际完全不感果)。如果是菩萨,也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即使显现上受报,也不会受苦,

【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

离生等贫由证因,悲悯众生示生死。

诸圣者菩萨已从蕴新生之生、相续灭尽之死、能生痛苦之病以及相续变化之老中获得解脱,如实了知如来藏光明的自性或实相。彼菩萨既已了知,故能远离业惑生等贫乏的痛苦,虽是不变,然以如实了知法界为因,具慧菩萨对未能如是证悟的众生发起大悲而示现生死等,也就是为利他而以愿力等随欲投生于轮回中,并为断除众生的常执而示现死亡,或有必要而示现病老等安住于轮回中,故于其他所化众生前示现不清净及变化相。

】——以上是《宝性论注释》当中的内容,由此可知,圣者菩萨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苦,但为了度化众生可以示现。(正见C1)

问: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前行广释》69课:"这以上的公案告诉我们,像他们那样的圣人,尚且也需要感受这种业力的异熟果报",可是原文引用的都是佛陀、阿罗汉感受余报(未堕恶趣)的公案,为何这里说"要感受这种业力的异熟果报"呢?

答:个人理解,佛陀不会真正感果,但可以这样示现,通过这样示现,可以提醒很多修行人对因果更加谨慎。(正见C1)

问:感恩法师!佛陀示现,弟子理解。阿罗汉也是示现吗?不是说阿罗汉受业报是不由自主的吗?

答:阿罗汉会有时感受果报,但不会有凡夫那样的痛苦。(正见C1)

问:阿罗汉不生烦恼心这点弟子也能理解。但是弟子还是不清楚:如果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假设因缘聚合业报成熟了,那么我将会因为生起各种烦恼而堕落,所以我要精进修行发露忏悔,不让因缘聚合业报成熟,然而根据业的自性,因缘聚合业报成熟是什么也挡不住的。弟子在这前后两种说法上理解不透。

答:因缘和合的时候果就会成熟,忏悔就是阻止恶业的因缘和合,通过忏悔可以消除恶业,因没有了,也就不会成熟为果。(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69课:【

思维一切都是业的自性是否意味着束手就擒:反正一切都是业,前世造的业今生没办法改变了?不,业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避免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既然一切都是业,自己做任何努力都是无谓的挣扎,所以就放弃了,一切臣服于所谓的宿命——这是不对的。业的本性是有为法,业以前没有,后来通过各种因缘造作而生,是有为法的自性,可以被改变。另一种极端是认为业随随便便就可以改变。反正业可以改,我随便去做一点善业、做一些修行就可以改掉——没那么容易。因为业尤其是今生造的业,形成势力之后力量强大,才能显现当前的样子,相当于又有业又有果的状态。对于这种业想随便造点善业就改变,是不现实的。

我们学习佛法时,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业的例子,讲的最多的就是《了凡四训》。我们应该知道,业的确可以改,但不是那么容易,要真实地从内心深处深信业果的规律,相信善业的力量,要有信心、勇气、非常坚毅的决心。因缘具足之后,逐渐可以改变业的走向。第一,知道业可以改,第二,必须要精进、勤奋,才可以把已经具有能力的业改变。尤其想在今生改变业的走向的话,应该特别精进。如果我们对空正见、菩提心这些具有大力量的思维和观修方法,都能够懂并用得上,改变业相对会容易一些(空性和菩提心的力量特别大),所以要想方设法让内心具有这些修行或者境界、定解。

如果没有这些,单单做些一般的善业,能不能说改就改呢?可以,但不是那么容易。有时我们修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对照《了凡四训》中说业完全是"命自我立",好像这个命抓在我的手上,但为什么还没有改变?了凡先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的心态、很多条件,我们是否和他一样具足?这也不好讲。所以如果要改业,首先要知道不是那么容易说改就改的,必须要特别精进,非常诚心诚意地修菩提心和空性这些具有大威力的修法,长时间做这些善业的话,业可以改。有时一旦转了之后,也会很迅速地转变。我们应该避免这两个极端。

业的确是可以改变的,当可以改变、可以努力的时候没有去调整、不精进的话,就会随着前世业的轨迹去发展,很难获得心中所想的状态。

对于业的自性,我们应该这样了解,尤其是学完"业之自性"之后,应该以出离心等一些相应解脱道的定解去修持殊胜的善业,这个对我们来讲特别重要和关键。在学业因果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去学、去思考,按照里面所讲的,怎么样断除十不善,怎么样修持十善业等等去实践极为重要。】

问:请教3月21日讲考时,有一个研讨题,关于龙树菩萨是如何清净五百世前的被兵器砍割的果报的,法师解答出自《现观庄严论》,龙猛菩萨因为得地的功德,得以清净大的罪业,并用洗用脏衣服来做比喻,明显的尘好清净,细微的脏物不易清净。同理,大的罪业用小智慧好清净,细微的罪来反而要用大智慧来对治。个人的疑问:

既然因果不虚,无论是清净也好,不清净也好,应该还是果报还自受啊,这里如何理解这个罪业清净,如何和因果不虚结合看?

答:因果不虚的意思是,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果必定会产生,通过忏悔清净罪业,这本身就是通过某种因缘阻止恶业因缘的成熟,因缘不成熟,果不会产生,这恰恰是因果不虚的表现。就像种子和阳光水土和合可以发芽,而如果种子被消灭,或者没有阳光水土,那就不会发芽,这些都是因果不虚的表现。(正见C1)

问:大的或者说明显的罪业能够清净,微小的罪业为何又需要以大智慧清净,这个小智慧和大智慧是怎么区分?

答:可以从修道的功德来体现,比如八地菩萨的智慧要超胜一地菩萨的智慧。(正见C1)

问:佛陀因善心杀死短矛黑人,他也示现感受香木刺的果报,这个属于微小的罪业吗?佛陀断证圆满,他的罪业应该完全清净啊,龙猛菩萨都不受兵器砍割的果,佛陀还是要示现感受小罪业的果,这个怎么理解呢?如果菩萨要以某种因来示现某种果,那龙猛菩萨应该也可以示现被刀砍吧?

答:不属于。因为佛陀没有业。只是示现。而且当时依靠这种示现,让很多众生对因果取舍更加谨慎,有很大的必要。(正见C1)

问:一切罪业完全得以清净,可以理解为成佛吗?

答:想要完全灭除一切善、恶、无记业,唯有佛陀。(正见C1)

问:感恩法师开示,弟子之前看其它贴子时,法师是这样回复的:通过忏悔,可以清除恶业的种子,种子坏了,等因没了,相对的果也不会有——法师,举例说目犍连尊者受报的公案:法师在辅导时说,只要因缘成熟时,尊者这个果报是一定要受的。这两种说法要怎么圆融?感恩法师。

答:有经典提到目犍连尊者是大乘菩萨化现,所以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示现。(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一切都是业之自性和一切都是师意所幻化,怎么圆融?请法师开示。

答:前者的意思是,轮回当中的一切苦乐都是业带来的。而这一切在究竟实相当中都是法身,也就是善知识、诸佛的境界。要区分现相和实相。(正见C1)

问:前行第四册第69课举了几个公案:有阿罗汉目犍连受业报的;比丘日瓦德受报的;还有龙猛菩萨受业报的公案,他们所感受的果报可以这样理解吗?

异熟果: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根据这两种果的定义可以说明我们学习公案中的果报是等流果。还是说他们感受的都是异熟果?为什么呢?感恩法师!

答:异熟果有多种定义,一种方式可以理解为,导致有情转生在善趣或者恶趣的业果,比如恶业的异熟果通常就是堕入恶趣。在人间所感受的同类果报,通常来说可以理解为感受等流果,比如你前世杀人,今生转生为人,又被其他人杀。

当然你所举的公案很多是圣者示现具体的因缘我不清楚。(正见C1)

问:前行广释第69课中,讲到阿罗汉感受果报仍是不由自主的,没法避免的,但72课中公案中老国王(优陀羡王)感受果报可以自在驾驭,有掌握权。该如何来理解?

答:因为这个人有相关的因缘,关键是要有因缘,因缘和合的时候,他就会做出改变。如果因缘不具足,他想改变也改变不了,或者甚至不会产生要改变的想法,他之所以会产生那个想法,最终改变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善根福报因缘。(正见C1)

问:阿弥陀佛!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在研讨班跟师兄们讨论一个问题,是关于大慈大悲的菩萨们到六道中去救度众生,会不会感受那里的痛苦?有的道友说大愿地藏王菩萨到地狱中救渡众生,不会感受地狱的痛苦。因为感受痛苦是在心识上感受的,而阿罗汉都已经灭尽了心识,都不会有痛苦了,何况菩萨呢?所以佛菩萨是没有痛苦的?有的认为会感受痛苦,但是大菩萨们还是要去救度众生,能行难行能忍难忍,就是菩萨的境界。如果大菩萨们完全都没有痛苦,他们来救度众生,就跟去花园随便捡起这些众生来,又如何理解菩萨们的大悲心菩提心和大无畏呢?打个比方,在前面学过佛陀在因地求法,无数次的无畏布施,身肉点千灯,这些都是特别无畏的大布施啊,可此刻如果佛陀一点点也不感受到痛苦,又如何安立佛菩萨的大无畏呢?有的道友说,我们现在不应当以自己的凡夫人的心来揣测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以为的痛和不痛,都不能准确描述菩萨的境界。关于菩萨是否仍然有受这一点,弟子想补充一个问题。菩萨有出定和入定两种状态,在菩萨入根本慧定的时候泯灭了有漏的心识,肯定是没有苦乐感受的,但是菩萨在出定位,仍然有二取有心识,是否也没有苦乐感受呢?菩萨的出定位后得智的心识与凡夫的心识,有什么不同。

地藏菩萨本身已证佛果,今示现为菩萨身,本身不会有任何苦受。

还可以参考以下问答:

问:有的道友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即使证得了圣人的果位因果也是不空的,就连佛陀也得受三个月的马麦之报。还有以前听说一公案,一位讲法的法师因在讲法时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而堕五百世野狐身,后因听闻"不昧因果"而开悟。

答:佛陀只是示现,自己不会有任何业与苦受,因为需要清净一切客尘才能成佛。而大修行人如果指的是还没有达到相关果位的修行人,那么还是有可能受到因果规律的影响,或者说大修行人需要善用因果规律来帮助自己修行,利益众生。(正见C1)

问:请问法师:佛因为断证圆满所以佛感受果报的公案是不了义的说法,那菩萨呢,比如龙猛菩萨被吉祥草砍割头颅到底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说法呢?阿罗汉呢?感恩法师!

答:龙树菩萨是佛陀示现为菩萨身还是本身是菩萨的身份个人不太清楚,从某些方面来说,菩萨还可能有一些业存在,但菩萨不会像凡夫那样在轮回里流转,也不会像凡夫那样受苦,可以肯定的说,即使是还没有成佛的菩萨在这样示现的时候也不会像凡夫那样感受痛苦。(阿罗汉也类似)(正见C1)

问:弟子还是有点纠结关于未证佛果的菩萨是否有苦乐感受的问题。按照12缘起法,有识就有受,但菩萨和阿罗汉都断了爱取故,不会像凡夫一样在轮回中被动流转。若是这样,菩萨的出定位和阿罗汉都还有心识,按照这个推理应该有受吧,请法师开示!

答:你这个推理的逻辑依据"十二缘起法"不成立,因为十二缘起是基于无明轮回的,而菩萨、罗汉等圣者由于证悟无我智慧已经超越粗大的无明轮回。(正见E)

问:虽然登第菩萨已经脱离轮回了,但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触缘受,到此为止的缘起力也不成立了么?登第的菩萨应该没有断尽无明吧。另外上次您带领我们研讨共修时,曾经问过我们大恩上师有苦受么?后来告诉我们说还是有苦受的,您的意思是说上师的苦受是一种示现,实际上上师自己的境界中是没有痛苦的么?

答:1)断无明应该说有很多层次,比如阿罗汉肯定没有断尽所有细微无明,但已经断了流转轮回12缘起的无明。

2)观待不同众生的因缘,法王如意宝、佛陀有时也会痛苦相。圣者菩萨也会有所感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圣者已经证悟无漏境界,肯定不会有凡夫的有漏、自相的苦受。【注:教研组有多位正见法师,不仅仅我一位。】(正见E)

问:自作自受,他作不受。为何父母行恶,儿女倒霉?

答:没有业的转移。但是父母做坏事,有可能成为激活子女自身恶业的一种缘,一种条件。(正见C1)

问:怎样将身边行为比较恶劣的人,或不如法的对境用清净观来圆融,还是用慈悲心来观好些,怎样运用清净观如理?如果对一个人产生贪心,可以用不净观来对治贪心,怎样用清净心来观,能不产生执着呢?感恩法师慈悲,不知道表述的清楚吗?

答:根据你自身的境界和因缘都可以。比如,你遇到一个产生贪心的对境,你可以选择修不净观,也可以选择观空性(观空性和观清净心有相似的地方,因为实相既是空性,也是清净的),而如果你使用一种方法的时候,如果自己观修的力量有限,还不足以对治烦恼,也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在见解上观修的时候都可以。在行为上取舍的时候,也需要仔细观察自身所安住的境界是怎样,比如取舍因果,虽然空性当中没有因果,但我们还没有安住在究竟的境界当中,还是会受到因果的束缚,所以就需要谨慎取舍因果,虽然实相当中没有净秽的差别,都是大清净的本性,但如果我们自身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境界,在行为上就可以跟随我们的境界进行取舍,比如远离恶友。祖师也开示说,见解可以高如虚空,行为需要比微末更加微细。(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