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66课20210207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感受等流果

  3.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66课请教法师:十不善业的感受等流果:心是第一怨:如何解释?"心"字前面隐含定语吗?什么样的心?

答:个人理解,可以理解为有害的心,或者烦恼心,有时可以按照隐含定语的方式来理解。或者说各种危害当中,来自心的危害是最厉害的。(正见C1)

问:《前行广释》第3册第66课,说邪淫的两种果报:一妇不贞洁,二得不随意眷属。请问"不随意眷属‍"是什么意思?

答:大概是说自己得不到称心如意的眷属。(正见C1)

问:在前行第66课中讲到弊恶眷属和不和眷属,可以理解为弊恶眷属是不听话的眷属,不和眷属就是容易争吵的眷属吗?

答:许多时候,不和就是不和合、不和谐的意思。讲记当中提到:【相互不和,经常吵架、打架】。(正见C1)

问:"生处常凡鄙",凡鄙是什么意思?

答:个人不太确定,可能是说常常被人鄙视的意思。(正见C1)

感受等流果

问:害心的感受等流果,《华严经》中说:"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这里的常为一切求其长短是什么意思?

答:"常为一切求其长短"是指此种人碰到任何事情都特别爱计较好坏得失,这样更容易在心中产生不平和怨恨而生起嗔恼。(正见B3)

问:在害心的感受等流果中,说到今生感到经常担心受怕,危机四伏。是因为前世害心重的原因,请问这里的害心是指什么程度的害心,是仅在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而已,还是已经由于害心生起,而导致了身语恶业?

答:是指害心生起,因为此处所讲的本来就是"意"方面的三种不善业所感召的果报。(正见B3)

问:邪见的感受等流果,邪见主要指的是持常见和断见者,有的道友提出来,经常看别人的过失也属于邪见范围。是这样子的吗?

答:经常看别人的过失也属于邪见,这句话是没错,但这里的邪见主要是指心不清净。与六十六课中的邪见角度是不同的,所以词句虽相同,但因处所不同,意义也会有所区别,范围也有广狭之分,应学会灵活运用。(正见B3)

问:邪见的感受等流果中,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这里的邪见家,是主要指的外道家庭吗?

答:转生于邪见家就是指会转生于持常见或断见的家庭当中。(正见B3)

问:"谄曲"一词在网上找不到是什么意思,不过我知道谄诳是巴结奉承的意思,和谄曲意思相近吗?

答:意思相近,还有心不正直坦荡的含义。(正见B3)

问:"不然,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66课上师讲记这句话怎么理解。杀所有众生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了,连五无间罪都造了,诽谤圣者比无间罪还大么?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这里没有讲语恶业的严重,诽谤圣者是不是也算是邪见了?

答:某种角度来说,诽谤圣者的罪业可以超过无间罪。通常来说,诽谤圣者的情况会夹杂邪见。(正见C1)

问:为何邪淫和离间语的感受等流果都专门强调与"眷属"的关系?

答:因为邪淫本身可能会破坏自己(他人)和眷属(妻子或者丈夫)的关系,离间语也可能会破坏他人和其眷属的关系。(正见C1)

问:顶礼大恩上师!顶礼法师!加行第66课中(害心)——《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应如何解释:"一切求其长短"?感恩法师。

答:大概意思是:以恶业果报经常被许多人挑毛病,找麻烦。(正见C1)

问:第66课中,讲述关于害心的两种感受等流果在书中没有详细宣说,请法师具体开示一下害心的两种感受等流果的具体意思。

害心:前世害心重的人,今生将感得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答:个人理解,"常为一切求其长短"意思可能是说经常让大家都不满意。"常为众人之所恼害"意思可能是说经常容易受到损恼。(正见C1)

问:

  1. 劫比罗虽然一开始是为了辩论嬴而出家,但毕竟行为上是出家了,也受了戒,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成为了三藏法师,能够坐在法座上为众生说法,而且后来也确实对佛法产生定解,发愿生生世世不再遇到邪见的父母,也做了忏悔。

表面上看,他具备皈依、受戒、修行、闻法、修法、说法、生起定解、忏悔等等功德,而且每一样功德佛经里描述都是非常大的。

  1. 公案里主要描述了他犯了两个过失:1)恶语谩骂阿罗汉;2)开始说正法然后说邪法。这两个过失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犯错的时间都很短(相对他闻法、修法、说法等时间来说)。

但即便如此,仍然感受的恶报是如此惨烈,迦叶佛到释迦牟尼佛时都无法解脱,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脱。

请问,佛法中皈依、受戒、修行、闻法、修法、说法、生起定解、忏悔等等的功德在这个公案中似乎看不到显现,反而恶语和说法的过失的果报立刻就感受到了。记得法师辅导时曾经说过,在临终时,很多时候是随善恶业流转,这时就是自己一生修行功大还是过大的真实体现了,过大就先堕入三恶趣感受痛苦,功大就升上三善趣。以此为据,是否证明劫比罗的种种功德加起来都无法比上他的过失?

答:个人理解,当事人最初出家的动机是不善的(为了破坏佛教),中间采取的许多行为也是在不善的发心(包括各种邪见)之下所摄持的,《功德藏》当中提到【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所以说在那种状态之下积累的善根相对来说是不圆满的,如果是为了追求世间五欲而表面行持各种善法功德尚且不圆满,更何况说是以一种企图破坏佛教的大恶念去行持,佛经当中提到不净说法的过失也是相当大的。如果之前当事人有足够的信心和定解,则不可能被恶友所转,说明在当时他内心的信心和定解还是很有限的。而从所造的罪业方面来说,宣说邪法诋毁正法,过失是无量的,诋毁包括许多阿罗汉在内的僧众过失也是无量无边的。有经典当中提到当事人后来也得到了解脱:【汝诸苾刍。有生受业有后受业。云何生受业。此于前身为摩竭鱼。由于我边起敬信心故。彼业异熟生在四大王众天。是名生受业。云何后受业。即劫比罗于迦摄波佛正等正觉教法之中而为出家。读诵受持为人演说。于蕴界处十二缘生及处非处悉皆善巧。由彼积集善根业力得生天上。今于我所见四真谛。是名后受业。苾刍当知。若纯黑业得纯黑异熟。若纯白业得纯白异熟。若黑白杂业得杂异熟。是故苾刍应离纯黑及黑白杂业。当勤修学纯白之业。时诸苾刍闻佛说已欢喜信受】从这里可以看出,其所种下的善根在过后得到了成熟。回过头来说,当事人事后的忏悔也是有意义的,否则感受的痛苦会比那些还要多。(正见C1)

问:在《心性休息》中宣说果部分讲到:(广说)分九: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五、六度之果;六、四无量之果;七、二谛之果;八、善恶分别之果;九、甚深缘起之果。

而在前行的因果不虚的十不善业之果中只讲到了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为什么两位尊者在讲述因果不虚时会有不同?只是广说和略说的区别吗?

答:侧重点有所不同,《心性休息》当中除了讲解轮回当中的果报,也结合空性的道理专门讲解了出离轮回的过程以及解脱的相关果。(正见C1)

问:上师在恶语中列举的公案基本上是心存恶心(劫比罗辩论接失败时骂比丘是马口﹑骆驼口﹑狮子口以此恶业堕入恶趣)和取笑心(蜜胜比丘嘲笑别人是猴子)。末学想请教如果是在赞美心的前提下起绰号算不算恶语?比如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有绰号: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魔。近代很多名人也有绰号:比如撒切尔夫人被称为铁娘子等等。以上这些绰号说者无恶意,充满赞美之情,是恶语吗?

答:个人理解,如果发心清净,具足善巧,以比喻的方式进行赞叹,许多时候也是开许的。(正见C1)

问:大圆满前行广释第66课中引用了《极乐愿文》:"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什么是无意罪?具体哪些行为属于无意罪呢?

答:【壬四、忏悔诽谤菩萨罪: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忏悔诽谤菩萨的罪过,前面已讲了杀害一个众生罪过有多严重,这里说,以恶心诽谤诸位菩萨(的罪过)比同一时间杀害三界一切有情的罪过还要严重,因为菩萨是成佛之因,相当于是一切众生的父母。经中也说:"若以嗔心反对菩萨,则比将一切众生关入牢狱罪过还大;若诋毁菩萨,则比杀南赡部洲众生之罪还重;若生起嗔心而詈骂大乘胜解行菩萨或说不悦耳之语,则比毁坏尽恒河沙数佛塔之罪还严重。"又说:"若诋毁菩萨,比杀害一切众生并夺去彼等所有财物之罪还大。"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毫无意义中所造的这些弥天大罪。】——以上是《极乐愿文大疏》原文,也可能有多种解释方法。(正见C1)

问:卖画禅师公案中"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这个心是谁的心?什么心?

答:众生的心。(正见C1)

问:66课中:邪见:前世邪见重的人,今生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陷入恶见中,就是生邪见家,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与其心谄曲如何关联?前者被骗,后者骗人?好像意思不一样。

答:个人理解,也可能有多种角度可以理解。也许华严经可以有不同的译本,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角度。或者其他经典可能有不同的安立方式。(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请问上师:杀生是因为对众生造成伤害,所以有果报,那么在邪淫中,如果只是看色情的东西,动了邪淫的念头,但是并没有真正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没有这个对境,这样为什么会有果报呢?

答:我们刚前面讲过的,比如杀生,要犯一个完整的杀生的罪过,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其中一个两个不具备的话,有罪过但是罪过轻,罪过不是很重。其他的邪淫、偷盗都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人想去偷,结果没有偷成,这样的话,他有罪过,但是这个罪过不严重。杀生、邪淫也是这样。(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问答系列》)

问:小时候与父母处不好关系,长大后与领导处不好关系,不知是什么因果?

答:具体的因果不清楚。如果是处不好关系,主要可能是以前挑拨离间、经常挑拨别人的关系导致的。如果是这样,就要去观察自己的过失,做忏悔,尽量对对方以慈悲和菩提心来对待。因为这是以前的果,不一定容易改变,但是现在如果我们好好去对对方发善心,至少以后不会再有不好的果了。如果我们尽量给对方做利益,也有转变的可能性。按照十不善业道等因果讲,应该是语言方面比如离间语等导致的。(生西法师)

问:阿弥佗佛,顶礼法师!法师在讲课中说,如果无意中杀生,杀生后马上产生后悔心,并拼命地忏悔,虽杀了,杀业也不一定成熟。但是我记得在《百业经》中有这么一个公案,一位法师骂了别人是母狗后,也非常后悔,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后在有生之年精进忏悔。但是,仍堕入五百世的母狗身。请法师开示这是为什么?

答:无意中杀生,属于做而不积业。虽然做了杀生这个事情,但是因为是无意的缘故,它是不积集的,不积业。所以,我们如果是无意杀了生,因为毕竟对它的身体产生了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讲,给它念咒或者忏悔,就可以清净掉这样一种因缘。

而《百业经》当中的这个情况,第一个,主要是他的对境很严厉。因为所骂为母狗的这些对境,要不然是僧团,要不然就是阿罗汉圣者。而且他也不是无意当中骂的,有些时候他都是升起烦恼心之后去骂的,所以不是属做而不积业。从对境的角度来讲,阿罗汉的这个对境和无意踩死的小虫的对境,这二者之间,从证悟的角度、从功德的角度来讲,差距非常大。所以,如果你对待严厉的对境,虽然是不小心或者怎么样,但是,因为对境太严厉,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对境的缘故,所以对于这些严厉的对境,如果结上一点善缘,利益功德也很大,如果结上一点恶缘,罪业、过患也很大,在佛经当中讲有些虫子无意之间转绕了佛塔,因为佛塔是很殊胜的对境的缘故,后世它也获得解脱的因缘。

同样道理,如果对于僧团、阿罗汉去恶口,对境严厉的缘故,罪性是非常大的。所以虽然做了一些忏悔,但是忏悔的力量还不足以完全把它清净掉的缘故,所以他死后没有堕地狱,但是连续地转生五百世母狗,其原因就是这样的。

如果从大乘的角度来讲,有空性的对治和菩提心的对治,可以把它清净。但是小乘当中,不具足菩提心、金刚萨埵的修法,这些都不具足。虽然他励力忏悔了,但是忏悔的力量还是显得太薄弱了一点,因此说没办法把这个罪业完全清净掉。(生西法师《亲友书》答疑)

问:关于恶语,教材里引用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里一句话: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请问法师:前面讲十不善业时说杀生和邪见是最重的二种十不善业,这里讲诽谤菩萨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怎么理解?

答: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安立。而杀生当中也可以有多种情况,根据所杀对象的不同罪业也不同,如果是杀害菩萨那过失极为严重。(正见C1)

问:很多将军都有与动物有关的绰号比如蒙哥马利——沙漠之鼠隆美尔——沙漠之狐,我们随顺大家这么称呼吗?

答:个人难以判断,尽量谨慎行持。一方面可能要看发心,比如站在某些英国人的立场,称呼"沙漠之狐"的时候,是形容隆美尔非常狡猾,本身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正见C1)

问:有师兄说以前总爱说自己的孩子乖乖的像只小白兔或者可爱的像只小猪之类的话,现在感觉是恶语不敢说了,这种理解对不对?

答:建议尽量谨慎吧。(正见C1)

问:在同学、朋友、家人之间起外号,如果没有恶心的情况下,算恶语吗?

答:如果是带有贬义的外号,通常情况下建议尽量避免,业果非常微细。如果是发心清净的赞叹,有时也可以有开许。(正见C1)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问法师,关于语恶业,比如给人起外号,或者给家里的宠物起名字外号等,过患是否是一样的?

答:个人不太确定。可能要看发心、心态和具体的内容。(正见C1)

问:动物听不懂人的语言,即使骂它,它也不明白意思,这个恶业算是完整的吗?感恩法师。

答:通常来说,如果对方没有听明白意思,可能不会有完整的业。但如果是烦恼引发,仍然可能有过失。(正见C1)

问:受骗是果报成熟,应从自身找原因,那是否不追究骗子?

答:如果追究对众生有利就可以追究,如果不追究对众生有利益就可以不追究。(正见C1)

问:夫妻不和严重时,当前很多人选择离婚,但按讲记中所讲,应该忍受,那生活中,该如何劝有类似情况的身边朋友呢?已经离婚的,会有什么业报?

答:法本的意思是在强调邪淫的果报,并没有说不可以离婚。离婚本身不一定有过失,如离婚对众生有利益那么离婚就有功德,如果离婚对众生有危害那么离婚就有过失,要看具体的情况。(正见C1)

问:父母造因,孩子会感果么?祖先积阴德,为何后人会受益?

答:不会。祖先积德可以感召一些有福报的众生投生为其子孙,并非业的转移。(正见C1)

问:前行66课中,上师提到《高丽大藏经》的目的是什么?与离间语有什么关系呢? 

答:个人理解,此处提到了我们应该杜绝离间语,特别是我们作为佛教徒,要对社会给予正能量,施加正面的影响,谈到佛教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就联系到了那个韩国人的故事,以那个韩国人研究《高丽大藏经》为线索,进一步谈到了佛教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正见C1)

问:学习《前行》66课时,一位师兄提到:"十不善业之果当中的邪淫,是只针对人道来讲的吗?因为旁生道众生没有思维能力,只能通过本能。"

但是在65课法师辅导中,智诚堪布明确提到十不善业之果不光是人,恶道众生也是如此。前世不与取之故这一世投生为狗,它的感受等流果也是贫穷——流浪狗。那么旁生道邪淫、妄语、绮语、恶语、离间语怎么来理解?

答:个人理解,有些时候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某些旁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和智慧,比如在劫初的时候,有些旁生会说话。当旁生具足的福报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具有一定的能力。(正见C1)

问:近期正在学习《大圆满前行》中因果不虚部分十不善业的相关内容。在近几次共修讨论的过程中,师兄们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判定一个行为如果发心是好的,但却给对方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时是否属于恶业。所以,恳请法师慈悲开示一下以下几种情况是否属于恶业:

1.甲病得非常重,异常痛苦,恳请乙给自己注射安乐死。乙有强烈的大悲心,实在不忍看着甲忍受难挨的痛苦,因此给甲注射了安乐死,造成甲的死亡。这是功德还是罪业?乙的发心是好的,但造成了甲的死亡。

2.乙不信佛法,不做善法,甲希望能够帮助乙行持善法,便使用偷盗甚至是抢劫的手段得到了乙的财产,但没有占为己有,而是以乙的名义进行布施或放生。这是功德还是罪业?甲的发心是好的,但使用的手段毕竟给乙造成了极大痛苦及烦恼。

3.佛学会学员甲是小组长,感觉学员乙闻思不错,希望他能够进入研讨班。而乙由于工作繁忙,不希望再给自己增加压力,而只希望能够按部就班完成现有的闻思修行任务。但小组长甲觉得自己是发心人员,有义务动员乙进入研讨班,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乙做工作,最终把乙说烦了,造成了学员乙退群拉黑组长,共修也不来了。请问发心人员甲这样做是功德还是罪业?甲的发心肯定是好的,但最终造成了乙的退失。本来乙是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现有的闻思修行的,但这样一来,可能就断送了慧命。

4.学会发布了微信群管理规定,规定了很多在微信群中不允许发送的内容,有些师兄认为规定就是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而有些师兄则认为如果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的话,可能造成部分学员的逆反心理而退失,因此可以慢慢来,暂时不执行也可以。从发心上讲,后一种师兄的发心肯定是好的,但前一种师兄也没错,否则制定规定还有何意义呢?请问法师,到底哪种师兄是对的?

弟子学佛以来,觉得佛法好像一直只强调发心,但对于造成的结果好像不太重视。那发心好但造成了很不好的结果的情况,到底是功德还是罪业呢?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首先我不对你所提及的案例做具体的结论性评价。如果从道理上说,事物并非是非黑即白的,一件事可以、可能有善业的成分,也可能有恶业的成分,一个行为可以同时具足功德和过失,这是一个基本原理。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保证时时刻刻完全不造恶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把恶业降到尽可能小。(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