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63课20200317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离间语

  3. 恶语

  4. 绮语

  5.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63课中,如颂云:"黑色信财乃是生命之利刃,过分享用斩断解脱之命根。"黑色信财与信财是一个意思吗?感恩法师。

答:黑财大致可以理解为,某些情况下,比如,没有资格享用信财的人,却以烦恼心享用信财亡财,可以说是享用黑财,有时也包括非法手段,比如说上人法妄语欺骗等得到的财富。此处黑财也是黑色信财的简称。(正见C1)

问:在《前行引导文》中,在讲"绮语"时,华智仁波切说"事实上,事实上,黑财就像燃烧的铁丸子,除非具足生圆次第双运铸铁之牙齿的人才有能力享用,如果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享用,只会自讨苦吃,焚毁相续,如颂云:"黑色信财乃是生命之利刃,过分享用斩断解脱之命根。"请教法师,黑财是什么意思?

答:黑财就是因果方面负担比较重的信财以及亡财,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能力享受的人来说。个人理解仅供参考。(正见C1)

问:黑财、亡财和信财是什么关系?

答:有时黑财可以包括这两者。(正见C1)

问:羯磨僧是什么意思?

答:【羯磨僧】(术语)四人已上之比丘,居同一结界内,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义章七曰:"羯磨僧出家之中具戒比丘四人已上,不简凡圣,在一界内。于彼百一羯磨之法,同遵不乖,名羯磨僧。"FROM:【《佛学大辞典》】(正见C1)

问:《心性休息》里讲"绮语恶论无稽谈,同分无关非法语。"这里的"无关"是指什么?

答:个人理解,这里的无关,可能是没有必要的意思。或者说与正法、正当意义等无关。(正见C1)

问:莫坏善知识,远离恶眷属,口常和合语,则生不动国。请问法师:此处的不动国是哪里?

答:东方现喜刹土,不动佛住持的地方。(正见C1)

问:法尔理、因果规律、法性力之间的关系?

答:有些时候是差不多的意思。有相似之处,要看具体的语境。(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法师:请问六十三课:"就像人类由于种种行为与天道路相逆,致使在法尔理的作用下,器世界四大不调、灾难频频。"这其中的法尔理是什么意思?

答: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缘起规律。(正见C1)

问:请问法师63课中出现了"法尔理"末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答:【辛二(宣说法尔理)分二:一、从显现世俗角度而宣说;二、从空性胜义角度而宣说。

壬一(从显现世俗角度而宣说)一、真实宣说;二、彼之安立。

癸一、真实宣说:

缘起生诸法,皆具依自体,

住不共法相,坚硬湿热等,

名言此法尔,不可否认也。

世间万法全部都依靠自己的因缘而产生,外器世间的树木、花草等都依各自的因缘而产生,内情世间的轮回以及起心动念等也依各种因缘而产生,不依靠因缘而产生或存在的法绝对没有。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我以前看过《造塔功德经》,其中有这样一个偈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虽然说法不太相同,但意思是一样的。总之,世间所有法全部都依靠各自的因缘而产生,不依靠因缘而产生的法,一个也没有。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现有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皆具有依各自之本体分别安住的不共法相。比如说,地的法相是坚硬,水的法相是潮湿,火的法相是暖热,风的法相是动摇,虚空的法相是无阻碍等。诸如此类名言谛的法尔(一切诸法都有胜义和世俗的法尔,法尔就是法性,也即自然规律),其实就是有实法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谁也没办法推翻。《释量论》云:"有实依自性,安住各本体,同类依赖于,遣除他有实。"关于法尔理,《杂集论》这样宣说:"法尔道理者,谓无始时来,于自相共相所住法中,所有成就法性法尔;如火能烧、水能烂,如是等诸法成就法性法尔。如经言,眼虽圆净,空无有常、乃至无我,所以者何?其性法尔。"

名言中的自然规律有简单和深奥两类,简单的规律,就像前面所讲的风的本体是动摇等一样,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善的本体永远给人们带来安乐,恶的本体永远对众生带来痛苦,这些深奥的规律现在没有受过佛教教育的人根本不懂。虽然世间有些人认为,我读过很多书、学过很多知识,但依靠这些相似知识,并不能清楚认识事物的法尔。比如说,一个人的心里长期存在着嗔恨心,这对身体、心灵乃至整个生活都会带来痛苦,但是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如果发菩提心或发善心,自然会带来和谐、快乐与吉祥,但这个道理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虽然他们不知道,但这样的法尔谁也没办法否认。

前一段时间,我在别后二十年相聚的同学会上,讲了一些无常道理,有一位崇信唯物论、认为佛教是迷信的领导听后,也完全明白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当然,二十年的悲欢离合,无疑成了这一真理的最佳注脚,如果有二十年来的不同照片,无常会体现得更明显。昨天有人带他来感谢我,他发自内心这样说:"以前我只觉得人生无常是一种说法,但通过您讲的道理,我完全明白了人生无常。人生的确是无常的,现在我有了深深的体会,不说别的,以自己从小学到现在的经历也可说明。"确实,有时一句话也能让他人获得受益,有时虽讲很多,他人也不一定得到真正的利益。

万法无常、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恶业,这些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我们能通过闻思正理来产生定解,那就非常稀有难得。这样的道理,谁想否认也没办法,就像火是热性谁也没办法否认一样。如果有人胆敢这样冒昧,那他不但不能否认,恐怕还会招来故意毁谤世间名言的过失。当然,这样的道理只有从佛陀的教言中才能明白,任何一位世间智者,他们也只是对表层的道理有所研究、有所探索,并不可能触及这样甚深的真理。因此,我再次劝勉大家,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功夫来研究佛教,佛教的教义定会给我们带来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当然,这种劝勉并不和当今社会有些人做的广告一样,想为自己谋什么利益,而是真正想将内心所获得的快乐与大家分享。】——以上是《解义慧剑释》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63课最后《受十善戒经》的最后两句:"犹如优钵罗,生处得值佛。"翻译成白话是什么意思?

答:优钵罗是青莲花,就像青莲花一样。出生之处可以值遇佛陀。(正见C1)

问:不具足誓言应如何理解?

答:在密宗当中,有密宗誓言(密乘戒),不具足誓言就是戒律不清净。(正见C1)

问:《大圆满前行》绮语部分原文:通过密宗仪轨的方式来享用信财,如果是没有获得灌顶、不具足誓言,对生圆次第一窍不通、没有圆满念修的人,随随便便念诵密咒仪轨,那就成了苯教的吟诵一样,因此罪业相当严重。请问什么叫不具足誓言?是指破了誓言吗?

答:个人理解一种情况是没有得受灌顶(也就没有得受密乘戒)的情况下,未经开许自己修密法,当然也包括破誓言的情况。(正见C1)

问:前行63课所提到的"辟支佛果"是什么意思?与独觉佛有关联吗?

答:辟之佛就是独觉。(正见C1)

问:《前行》63课中的"生圆次第双运"是什么意思?本来应该是先生起次第后圆满次第的,双运就是二者同时行持,这样理解对吗?

答:双运可以理解为相互含摄。(正见C1)

离间语

问:发心为了管理需要和另外的道友指出其他人的过失(确实有这种过失),以免别人受到他的影响,算是离间语吗?

答:如果发心贤善指出过失,或者为了避免别人受影响,这个方面应该不算是真实的离间语,因为他自己的发心,并不是在两个自然和合的人当中,通过恶心挑拨离间,而是为了管理的必要或者为了其他有修行者的必要,这样说的话,我觉得应该不符合于离间语的一种法相。(生西法师)

问:如果没有离间别人的发心,但语言造成了他人不合的结果,是算是离间语或有离间语的过失?

答:虽然没有真实的离间发心,但此种语言所起的作用却是离间的作用,所以也成了离间的语言,但若从发心的角度来讲,不算真实离间语,所以不善的语业也有可能是一些很温和的话。过患肯定是有的。(正见B3)

问: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在一个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比如A和B聊天。A说C人很好。B就说"才不是呢。C有什么什么缺点......"弟子觉得B的话属于离间语,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如果一个人在聚会时,讲另一个不在场人的过失。如果这个不在场的人和在场的人有一定的亲密关系,是不是也属于离间语?如果没有什么亲密关系,是不是属于绮语?

答:【离间语:是指挑拨他众之间和睦关系的语言。其中大离间语是指破坏僧众和合,即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的是挑拨上师高僧大德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中离间语是指破坏寺庙之间、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关系;小离间语是指挑拨离间的人想在关系融洽、友爱和睦的僧俗男女两人以上,或邻里之间、夫妻之间说东道西搬弄是非,使他们产生怨结、发生争斗,制造不和。自己直接说妄语或通过谄诳手段搞离间以及怂恿别人说离间语等罪过都是相同的。因为意乐是由三毒产生,所以妄语的异熟果报相应堕入三恶趣,即使转生为人,然而他的等流果也是与说妄语相同,自己的眷仆不和,不愿意住于一处,心不稳定,无论前往哪里都是遇到说离间语之人,总是喜欢说离间语。】——以上是《极乐原文大疏》当中对离间语的解释。个人理解,针对你所说的例子,可能要观待具体的条件,例如所说是否是事实、出于什么动机(标准的离间语是三毒引发)、是否对自他有利(假设说对象是一个恶友,那么通过善巧方便让同修远离恶友则没有过失),最终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等等因素,综合考量。(正见C1)

问:比如A和B是婆媳关系。聊天的过程儿媳说爷爷、奶奶(婆婆的公婆)人很好等等。婆婆就说才不是,和儿媳说一些她公婆的负面事件,而其中的事情从不同角度看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但是婆婆想让儿媳知道的就是她的公婆的不好。请法师开示,这位婆婆的言人恶的语言是什么业呢?

答:可以综合考量,如果当事人以烦恼心引发,具有或多或少离间的动机,那么就有可能带有离间语的成分,如果以烦恼心带有添枝加叶等欺骗的内容,也可能同时带有妄语的成分;如果是烦恼心诋毁,也有可能属于恶语。(正见C1)

问:离间语和恶语这两种语业的定义,也同杀业一样用四个支分来分析是否圆满或支分,以确定罪业的轻重?

答:可以。(正见C1)

问:就离间语来说,意乐是不是害心?如果发心是好的,但话说出去结果使两人的关系破裂,算不算离间语呢?比如A对B说了一句善意的谎言,C发心是为了安慰B,把真相告诉了B,使A和B不和,C算不算造了离间语的业呢?如果是,是不是支分罪呢?

答:要看具体的发心和情况,通常来说,不具足发心,就不会圆满所有的支分。(正见C1)

问:我有2个好朋友,但是其中一个看见我跟另一个人很好他就分别用qq说过失。后来我发现点事情后,把他在我面前说另一个人不好的对话发给了另一个人,之后另一个人也把跟那个人的对话发给我,我们俩才知道他一直在挑拨我们。请问我这样做属于离间语吗?

答:看你的发心,个人觉得应该没事。(正见C1)

问:是不是当两个人面指出一方暗地里说另一个人的过失属于公开离间语?

答:有时是算的。但要看发心,这样做是否有过失要看发心是否清净,以及影响。(正见C1)

问:《前行》63课,"在所有离间语当中,要数破僧和合最为严重,尤其是在密乘传法的上师与弟子之间进行挑拨而搞破他们的关系......"弟子不清楚,"在所有离间语当中",指的是暗中离间语,还是公开离间语、暗中离间语两种呢?

答:都包括。(正见C1)

恶语

问:如果对金刚道友曾有恶语,自己已对对方忏悔,但对方没理会、没回应,这样忏悔有用吗?是否还有余业?

答:最好是互相都谅解了,对大家都好。但如果自己发现了过失,向对方忏悔,对方没有理会,那是他的问题。自己已忏悔了,再加上念百字明,是完全可以清净的。有没有余业,要看自己忏悔的力度,以及是否真诚。如果很真诚,而且的的确确忏悔的力度够了,就不会有余业。(生西法师)

问:若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也包括在粗恶语中,那么所有的问题如何解决,一律不说吗?那在社会上会不会压制真善,对丑恶默认妥协?

答:温和的方式,不等于他的心是温和的,关键是温和的方式有可能包括在出恶语当中。意思是心很恶,但是以温和的语言去讽刺对方,这是包括在出恶语当中。并没有说我们不能够发起善心去说别人不对的地方;或者通过自己的善意去提醒对方这样不对;或在社会上面,为了提倡真善,该站出来说就说,也可以,因为的的确确是为了更多人的福祉。如果你真的发了善心,不管是用温和的方式去说,还是通过相对比较激烈的语言去说,都是可以的。并不是说温和的方式就是出恶语,而是说通过恶心以温和的方式就是出恶语。(生西法师)

问:母亲对孩子取的种种小名、爱称,比如小胖子之类,算不算恶语呢?

答:这和前面是一样的,不一定算。如果以恶心给别人取一些不好的别称、外号容易有果报。如果是以慈爱的心,或者说有这种传统,如果把名字取得太大了,对孩子也是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个的确有,也是一种因缘法则。有时候把孩子的名字取得很差,反而有的时候好养,这种风俗印度、藏地、汉地都有。其实很多风俗,有时候也有一定道理。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取一些别称,应该不算恶语。(生西法师)

问:对不信佛的人说有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话,引起了他的不快,算是说"恶语"吗?

答:这主要是看你的发心,如果心态上参杂了愤恨、不满等情绪而说了对方,虽然说的是"法语",但因刺伤了对方,还是属于恶语的范畴。如果心态上确实没有参杂负面的情绪,只是方法不太善巧而引得对方反感,这不算说恶语。(正见B3)

问:如果对自己家的小孩子叫他"猫猫"、"狗狗"的这一类的称呼,算不算恶语呢?不是恶的发心,出于疼爱之心。

答:个人建议,因为我们一般人很难完全保证自己发心清净,所以还是要谨慎。(正见C1)

问: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发心是为了教导其向善,但孩子因为暂时不能体会良苦用心而不开心,这个算不算恶语呢(支分恶语?)?因为究竟上满足了指责对方过失而让对方不高兴的。

答:如果发心清净,境界足够高,身、语七种业都可以有开许。(正见C1)

问:63课讲记中,"只要相续中有慈悲心、利他心,所发出的声音肯定对众生直接或间接有利。即使你用粗语在呵斥他人,实际上也能利益不少人。"对比讲记中"凡是指责对方过失,或口出不逊的语言,也都属于恶语",界定不是很清晰。如果初发心的菩萨为了利益别人,呵斥了对方,而对方因为根器不熟,反而心生烦恼,这到底算不算恶语呢?感恩法师。

答:要看发心清净到什么程度,自身的境界如何,无法一概而论。(正见C1)

问:在大圆满前行里面对于恶语,讲到给别人起绰号也算是恶语。想问一下,如果对方也愿意别人叫他绰号,那这样算不算恶语?

答:要看具体的发心,个人建议,如果是普通凡夫尽量还是不要随便给身边的人起外号,即使对方愿意。(正见C1)

问:A和B聊天。B总是讲一些别人的过失或者很负面的东西,于是A说我们不聊这个吧,然后B就不高兴了。这种情况下,虽然A的话让B不高兴了,也不应属于恶口,对吗?比较类似的,A说话时并没有伤害B的意思,而B因为心眼很小而多心不高兴,那么A说的话算不算恶口?

总的来讲,弟子想知道,一个人无心之语(没有伤害其他人的意思),但是听者误解歪曲的情况下,是否会属于恶口?

答:从逻辑上说,仅仅因为听者不欢喜本身并不决定导致成为恶业。例如佛陀讲法之后,魔王不欢喜,但佛陀无有任何过失。而我们实际行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尽量守护众生的心,一方面尽量综合取舍利弊,在有利有必要的情况下也不能因为个别众生可能不欢喜而放弃善行。(正见C1)

问:法师您好:给他人起外号属于恶语范畴,那么给旁生起外号算吗?比如自从看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之后,人们都把蟑螂叫做"小强",大家一提起蟑螂不说蟑螂了,都叫小强,这个算是恶语范畴吗?有过失吗?

答:某些时候也可能要看发心,有没有负面心态等等的意思。(正见C1)

问:关于恶语:"凡是指责对方的过失或者出口不逊的语言都属于恶语。尽管不是粗恶语,但是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中。"在讲记中,上师也说到"只要相续中有慈悲心、利他心,所发出的声音肯定对众生直接或间接有利。"那么判断是不是恶语到底是从讲话者的发心来安立还是从听话者的感受来安立的呢?

答:通常来说,是以发心来安立。某些众生(魔王)甚至对佛陀的语言都会产生恶念,但不能说佛陀有过失。(正见C1)

问:《百业经》讲记中,法王和堪布都开示:叫人绰号或恶口骂人的果报很严重。如其一案例,骂圣者"像母狗一样",结果自己来生500世堕为母狗;给他人取绰号"那个高个子",则很可能自己来生变成高个子,看起来很不庄严。弟子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日常言行,并产生了如下疑问:嗔恨是此恶报成熟的一个必需条件吗?如果不是出于嗔恨,而是出于亲昵喜爱说这些话,也会有如此的恶报吗?比如生活中,有时候会说"宝宝,你乖得像小猫一样。"或者"你机灵得跟小猴一样。"这样的话可以说吗?

答:个人建议尽量不说。为了保险。因为业果非常微细,感受果报也经常是成百上千的方式。(正见C1)

问:给人取绰号,很多时候是出于喜欢或逗弄。比如亲昵地叫对方"小猪""傻姑""呆呆""笨笨",是一种喜欢、逗弄、开玩笑的含义,对方也很乐意。这样的话可以说吗?自己会获得来生堕为猪,或者傻姑,或者呆呆笨笨的恶报吗?给属牛的小孩取名"牛牛",这里面也含有把他比喻为小牛的意思。这样合适吗?文学中有一些比喻词,如"狐朋狗友"来形容不好的朋友,这些词算恶口吗?

答:尽量避免。(正见C1)

问:如实的描述某个情况,比如说"他很丑""他唱歌很难听""他个子很高""他很笨"。这应该只是如实的描述,不算嗔恨和恶口。这样说可以吗,会有恶报吗?

答:要看情况,如果是对于殊胜对境就要特别谨慎。其他一般的对象,如果有必要的前提,无有恶意,在避免粗俗用语的情况下,温和的做一些描述应该可以。(正见C1)

问:如果用旁生给自己取绰号,果报又是如何的呢?比如,有人介绍自己会说"我叫狒狒"或"叫我小猪好了"。

答:这个不太好观察。不过有时旁生也有用来赞叹的,比如狮子等等。(正见C1)

问:有个师兄法义特别好,然后我总叫他——大咖(厉害的意思),请问这种是取外号吗?有过失吗?

答:如果是恭敬心、善心也许没事。(正见C1)

问:《前行》63课:《大宝积经》云: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可是在世间我们看到犯罪行为等,可以举报吗?

答:对自他有利就可以,佛经的教言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如果是烦恼心,对自他无利那就要断除,如果不是烦恼心引发,对自他有利就可以开许。(正见C1)

绮语

问:说书艺人讲历史上皇室纷争或农民起义,战争场面讲得绘声绘色,这个也属于绮语吗?

答:这是典型的绮语,对解脱无意的很多都是属于绮语。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一般人很容易出现这样一种过失的原因就是这样的。说和解脱道没有关系的都属于绮语。讲战争,讲其他的一些场面争斗肯定是绮语。(生西法师)

问:第63课讲绮语的时候,讲到有些人如果没有灌过顶、不具足誓言、对生圆次第一窍不通、没有圆满念修,只是随便念一下密咒仪轨,那么就成了苯教的吟诵,请问法师这样情况下诵咒算绮语吗?

答:严格来讲可以算。但是这里主要说它不是如理如法的一种方式,很严格来讲应该可以算。因为很多条件都不具足,灌顶誓言都没有,只是随便念一下,和苯教的念诵差不多,就是不知道内容,不知道正确的发心,随随便便念一下。因此,这种也是类似绮语,严格来讲可以算在绮语当中。(生西法师)

问:在本课中上师提到诵经念咒时探讨法义,这算不算《心性休息》中讲的绮语的同分。

答:不一定。要看具体的状态。(正见C1)

问:"如果他没有灌过顶、不具足誓言,对生圆次第一窍不通、没有圆满念修,只是随便念一下密咒仪轨,那就成了苯教的吟诵。"可否理解为在这种前提下念诵密咒仪轨,算是绮语的同分。

答:经咒本身是有加持的,即使不懂得意思去念诵也有功德,与说一般的世间废话不同。此处主要强调的是对信财要谨慎,念经要认真。(正见C1)

问:弟子有两个关于前行63课的问题。第一个是在讲解绮语中提到不具备资格的人肆无忌惮享用信财的情况。可否这样理解,如果没有得过灌顶或圆满次第,那即使念诵密咒和仪轨,虽然说的是佛陀的金刚语,但也是绮语。而且凭借这种绮语还骗取享用信财,过失更大。如果引申理解,是否可以认为平常我念经持咒时如果有口无心,那虽然表面是在行持正法,但是跟绮语也差不多?

答:个人不敢这样说。有些经咒,即使有口无心去念诵,也有很大的功德和加持,也有感应,和一般的绮语是不一样的,许多经咒是佛菩萨加持过的,有特殊的缘起。

问:前行广释第63课讲到绮语问题,"凡是能引生贪嗔痴的无稽之谈,统统属于绮语的范畴。""大多数绮语都是贪心或嗔心所引发。而且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萌生了多少烦恼,罪业就会有多大。"有师兄问学生学的教科书算不算绮语,像历史,有专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南京屠杀,抗战等,以奸淫掳掠等形式描述十分详尽,令很多人升起嗔恨心?

另外在有些地方讲到有真理绮语,在非法器或根机前言说佛法也属于绮语,如果不不了解对方根机、器与非器,是否所讲佛法都成为绮语?

答:1,要看具体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都属于绮语。一方面也要看发心。

2,一方面要看发心,以及具体的因缘,无法一概而论。(正见C1)

问:大恩上师在63课中开示绮语的过患时,引用了宋朝光孝安禅师住在清泰寺的一个公案:"宋朝有位光孝安禅师,他住在清泰寺时,一天在定中见到两个僧人倚着栏杆交谈。开始时有天神护卫并谛听;后来天神离去,恶鬼来了;最后恶鬼在一旁唾骂,还扫掉他们的脚印。禅师出定后追问原由,得知他们刚开始是在讨论佛法;接着叙旧事、拉家常;最后谈到施主的财物供养,连恶鬼都厌弃了。"请问在这里上师为何还特别强调"还扫掉他们的脚印"?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答:"最后恶鬼在一旁唾骂,还扫掉他们的脚印"——这句话可以体现出当时那些鬼类对这两个人非常厌恶、反感。(正见C1)

问:工作中谈论工作内容的语言是否属于绮语?如果是,是否在工作中注意摄持发心,能够避免?

答:不一定。要看发心等等因素。(正见C1)

问:关于绮语:《前行引导文》中说"绮语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婆罗门的咒语等本来不是正法反而认为它是正法的……"是说那些念诵外道经论咒语的语言都是绮语吗?

答:在许多情况下是这样的,当中也许有特殊情况(某些外道典籍当中也可能有部分善法的成分)。(正见C1)

问:《前行引导文》中讲到"别人在念经、诵咒、修法时,如果你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令人散乱的话,就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罪过极其严重。"后面一段又说"其实大多数绮语都是由贪心与嗔心引起的……"那如果谈论的问题也是佛法的内容,但是跟别人念的经咒不相关,这种语言也算是绮语吗?

答:如果自己所说的内容本身是正法,但却影响了其他人修行的善法,某些情况下也尽量避免,但个人不敢断定是否属于绮语。(正见C1)

问:判断绮语的标准是什么呢?

答:判断标准:一方面要结合内容,一方面也要结合发心(绮语是依于念嗔痴而产生的)和具体的效果。如果是有的大德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随顺众生做一些示现,则不属于绮语。(正见C1)

问:请问为什么把不具足功德享用信财,还有黑财像燃烧的铁丸子,这两点放在《前行引导文》的绮语里面。这两点跟绮语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有些时候如果你接收了信财你就要好好念经回向高质量的念诵,然后你就有资格消化这些信财,如果你夹杂绮语不好好念诵,那么你就有可能没有对施主负责,那些财物对你来说,就可能变成黑财。(正见C1)

问:弟子对前行63课的绮语有些疑问,婆罗门的咒语,本来不是正法,却反而认为是正法,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答:有些外道的咒语其内容本身不是正法,或者说没有很大的意义,去念诵相当于是在口说没有意义的语言。(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63课:【

比如说婆罗门的咒语本来就是外道,却认为它是正法,这个也算是一种绮语。现在有些人不注意就会把道教、儒教或者外道认为是佛法。婆罗门和外道的一些咒语管不管用呢?有的时候也管用,虽然管用,但是不一定就是正法。从是否是正法的标准来说,以三法印来印的时候它是不符合的,不符合的话就不一定是正法,不是正法却说成是正法,像这样有可能就是绮语。】

其余疑问

问:请问如果不修其它,只念咒语能否即生成就或往生净土?上师提到的那位老喇嘛已经念了四亿观音心咒,为什么还要为再念一亿而要上师加持寿命?四亿和五亿的功德有何不同?观音心咒不是一亿遍就能往生普陀拉净土吗?是否他念了一亿后没有感觉而一再坚持念下去呢?该怎样看待咒语的功德?是否按照每位佛菩萨说的去念修到一定的数量就能得到相应的功德和结果呢?还是得有之前的加行和灌顶等前提呢?在没有正式修密法不知道自己的本尊时该不该发愿念某位佛菩萨的心咒数亿遍呢?还是等修本尊法以后专念本尊咒语呢?

答:在原则上,只要修持一位本尊到量,就可以成佛,更何况获得往生等成就。除了数量之外,念诵的质量也很重要,比如菩提心摄持、观想等等。即使没有正式修密法,发愿念诵咒语也很好,随时都可以念。(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教:和一同事外地出差,当地有送特产(哈蟆做成的即食食品),当时就回绝了,同事接受并开玩笑说:"那就让我来代你受罪业,我一个人下地狱吧。"同事是否算因我而发恶愿或造业?自己不但不能度化旁生,也不能影响周围的人,反而让同行的人造下口业。除了念诵嗡玛尼贝美吽舍回向外,不知该如何做?

答:个人理解,还是有可能种下种子,当然,跟随心力的不同,程度轻重也不同。不管怎么样都可以多念诵缘起咒。(正见C1)

问:生活难免有评论,说观点。但是有时自己的观点会伤害周围的人,等自己反应过了时话已经说出去了。心里很后悔。如果到哪里一言不发也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答:多观察自己的发心,以正知正念摄持,过后多反思。有过失就忏悔。除了发心清净,智慧也很重要。(正见C1)

问:离间语、恶语、绮语的四个支分是什么?

答:四个支分:对境、思想、行为、结果。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观察。(正见C1)

问:居士五戒与前行中的十不善业是怎样的关系?是不是居士五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酒戒。十不善业:杀业、不与取、邪淫、四种语恶业。

答:某些情况下有所不同。比如居士五戒当中的不杀生根本戒指的是不杀人,不妄语戒特指的是上人法妄语。(正见C1)

问:有师兄问,因果规律既然无法改变,那讲记中:如果我们说话、做事违背因果,自己必然要承受它的苦果。这是从哪个方面说明呢?

答:因果当然可以改变。如果是绝对的无法改变,那一切都不会变化,太阳都不会落山,河水也不会流动。我们修行就是在改变因果,往好的方面改变,而如果做恶业也是在改变因果,往坏的方面改变。(正见C1)

问:"尤其是黑财,就像燃烧的铁丸子,除非你具足生圆次第双运的铸铁牙齿,否则,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要享用它,只能是自讨苦吃,焚毁相续。"末学理解具足生圆次第,享用的信财,是不是就不叫做黑财?

答:如果有足够的境界,对这样的行者来说就不算是黑财。(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中讲到对亡财要谨慎。请问,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是否属于亡财,子女可以自己享用吗?请法师帮助分析解惑。感恩您!

答:一般是不算的。亡财通常指的是为了超度亡者而用于供养的钱财。(正见C1)

问:在前行广释关于暗中离间语的过患,上师引用了《撰集百缘经》的一个公案:呻号因恶毒谋害乙富翁生下不久便满身生疮,药石无效,后因佛陀说法病愈。我想请问乙富翁得辟支佛果明白了怨亲平等,遂往呻号处令彼开悟,呻号见后心生敬仰设种种供养并在其面前忏悔前罪,为什么呻号还得如此大果报,忏悔前罪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对此有些疑问。

答:忏悔的质量不同,效果也不同。比如你生病了,病的比较重,医生告诉你吃某种药可以痊愈,你只是偶尔泛泛的吃一两次,这也叫吃药,这样的话病不一定马上好,如果你按时按量坚持服用,病就可以痊愈,这也是吃药,前者如果抱怨说"我吃药了啊,病怎么没好",我们可以说"你的药吃得还不足够"。同样,忏悔的发心、对象、依靠的法门、忏悔方法、坚持的时间等等不同,效果也不同,如果具足四对治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就可以清净无量罪业。《百业经》当中的很多当事人,没有看到记载说他们念诵了金刚萨埵心咒,具体总共忏悔了多少次,后续做了怎样的努力,个人也不太清楚,但可以说之所以受报,就是因为忏悔的还不够,当然,比完全不忏悔还是强一点,如果完全不忏悔,果报还会更惨,就像偶尔的吃药比完全不吃药,还是强一点。(正见C1)

问:语恶业的对境也是有情众生,且一定要这个众生明白了这些语言的恶意,才算究竟,是吗?有说绮语不必对方听懂也算满足四支分,是真的吗?怎么理解?

答:即使对方没有听懂,也可以圆满绮语的四个支分,相关论典当中有提及。(正见C1)

问:自言自语说假话,说无因果之见,说未证言证的语言,因无对境,也无究竟,还成立语恶业吗?对无情如此这般,算语恶业吗?如果算,因不可能满足四支分,所以也没有那么重的业,是吗?

答:通常是这样。(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