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40课20210207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引业与满业

  3. 关于王阳明的公案

  4.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三有"是哪"三有"?是轮回中的三界吗?观待的众生有哪些?

答:三有就是三界。只不过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和"三界"是一个意思,有的时候词句不一样。观待的众生是哪些呢?欲界,就是欲界的有情。欲界的有情的范围很广,是从地狱众生开始,然后是饿鬼、旁生,还有人道、阿修罗道,天界当中从四大天王天到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大化乐自在天为止,全都是欲界。色界,是从初禅天开始到四禅天。无色界,是从无所有处到非想非非想处,从空无边处到这个非想非非想处,有四个状态,这是无色界的众生。所以,基本上来讲,从四大天王天以上都属于天人,不管是色界天也好,还是无色界天也好,都属于天人。六道,色界和无色界都属于天道。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六道"从这方面分析的。(生西法师)

问:"三有"是怎样解释?

答:"三有"是三界,三界的异名叫三有。"三有"叫:"欲有"、"色有"、和"无色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欲界叫欲有,色有和无色有,这叫三有众生,三界有情。(生西法师)

问:请问法师在前行第40课里,偈颂:"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为什么说是无等上师呢,对此应该如何理解呢?

答:无等,可以理解为无与伦比,是一种赞叹。(正见C1)

问:40课中"以智慧不贪著轮回之边,以悲心不贪著寂灭之边,"这两句如何理解?"边"是什么意思?

答:边可以理解为状态、境界,以大乘的功德,不会堕入轮回的状态,也不会堕入声闻缘觉的寂灭状态。(正见C1)

问:"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弟子请问:这个顶礼句中,第三句应该怎么样理解呢?

答:不贪执三有(三界)轮回,也不贪执声闻缘觉的寂灭涅槃,如理如法行持大乘法。(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40课:

【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上师不贪三有,也不贪寂灭,依教行大乘。因为了知轮回痛苦,所以不会耽著有,有就是三有轮回;不会耽著寂,寂就是寂灭,自己一个人获得解脱。"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就是不贪著寂灭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呢?因为大悲心要利益众生,不可能想现在我终于获得解脱了,终于可以一个人安住在寂灭果位了。菩萨大悲心注定他一定会留在轮回中去帮助众生。所以他既不贪三有,也不贪寂灭,在这个不贪有寂的状态中依靠殊胜的大乘教言行持大乘的教法。如来芽尊者如是安住。

......

【不贪有寂】,自己要力求做到不贪三有,不耽著轮回的安乐,也不耽著小乘的寂灭,这样大乘的心态就出来了。【依教行大乘】,自己也要依教奉行,依靠大乘的教言来行持大乘道。这才是对自他二利最究竟的修行方法。】

问:前行第40课轮回之边、寂灭之边怎么理解?

**答:轮回之边:三有轮回之边;寂灭之边:涅槃之边(指小乘涅槃寂灭之边)大乘努力的方向会超越此二边而成就"大涅槃"。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正见F)

问:那"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中"寂灭为乐"的寂也是入于小乘涅槃吗?

答:"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为乐"——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有些小乘行者可以按照小乘见解理解,大乘行者可以按照大乘来解释。(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引导文中有一句是"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不贪有寂意为:以智慧不贪著轮回之边,以悲心不贪著寂灭之边。请教法师,这里的"寂灭"是指小乘无余涅槃,即阿罗汉所达到的灭尽定状态,还是大乘的无余涅槃,即佛陀境界的寂灭?感恩法师!

答:可以理解为小乘的无余涅槃,大乘的无余涅槃不可能存在如是过患。(正见E)

问:40课"以智慧不贪著轮回之边,以悲心不贪著寂灭之边",请师父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两个偈颂,感恩师父!

答:以空性的智慧断除我执,不再轮回里继续流转,以大悲心不舍弃众生,不会入于小乘自我寂灭的境界,而是会努力度化众生。(正见C1)

问:噶玛巴自生金刚是什么意思?

答:第三世噶玛巴尊者的名字叫做自生金刚。(正见C1)

问:加行40课,如《正念处经》云:"天上欲退时,心生大苦恼,地狱众苦毒,十六不及一。"其中"十六"和"一",请法师开示具体含义。

答:个人理解,意思是地狱痛苦的十六倍都比不上这种痛苦(一倍)。(正见C1)

问:本课中《宝鬘论》云: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怎么解释这个教证?

答:【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

如果不致力于从烦恼业与生的染污性缘起三道中得以解脱之道,那么轮回不仅无有初始,而且边际、中间也将无有了结之时,就这样由烦恼造业,由业生苦,从中又会萌生它的同类与烦恼等,如此辗转往返生起,因此说,轮回就像旋火轮或者轮子一样彼此之间相互为因,具有我执无明之因并且积累由彼所生的善恶行业,由行生爱,由爱生取,取中结出果时的识......具有十二种缘起的这位补特伽罗将接连不断地流转。所以,应当认清轮回的根本并且努力奉行能灭尽这种根源的随解脱分善法。】——《中观宝鬘论释》(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中观宝鬘论释》笔录第7课:【这里三道,就是讲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这三种杂染。这三种杂染就是三种缘起道。缘起三道,或者三种缘起道。如果了知断掉了三道缘起,就可以遮止轮回;如果三道缘起没有遮止,轮回就会显现,叫三道之轮回。

一切轮回可包括在烦恼、业和生当中,所以说轮回是三道的轮回。有的地方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从补特伽罗的次第来讲的;有的是从三界的轮回;有的是从三道的轮回;有的是十二缘起的轮回。不管怎么样,这里把轮回归摄到三道,称之为三道之轮回。如果没有修持,轮回或者是三道无初中末转,根本没有初,没有中间,没有后面,没有初际、中际和后际,一直会连续不断地流转。三道互相作为因,会不断流转下去。

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犹如旋火轮一样,不断旋转形成一个火轮,所以我们找不到到底哪个是最初,哪个是中间,哪个是末尾。实际上哪一个都可以作为中间,哪个都可以作为开始和末尾。这方面就比喻成彼此互为因,三道轮回也是彼此互为因。依靠这样一种法就会流转,如果斩断了就会解脱。】

问:在《前行广释》40课中原文:"我们这些人无始以来一直漂泊于轮回之中,一切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亲友、怨敌或平常人的。"请法师开示"无始"怎么理解。

答:没有开始,往前推找不到开头。时间非常漫长。(正见C1)

问:痛苦的本体、本质和本性该如何区别?

答:要看具体的语境。本体、本质、本性,有时是差不多的意思,可以说本体、本质和本性是无常,也可以说是空性,也可以说是如来藏。(正见C1)

问:前行广释40课,《法句经》云:"舍身复受身,如轮转著地。"什么是"著地"呢?

答:接触地面的意思。(正见C1)

引业与满业

问:什么是引业?

答:引业的意思,是一个能够把我们从此道引向彼道的大的业。比如我们这世是人,如果后世要转生天界,能够让我们转生天界的这种业叫做引业,能够引导我们去向另外一处、另外一界,这个业叫引业。引业是针对满业而讲的。比如我们通过前世的引业变成了人,大家都是有同样的业,所有的人引业都是一样,都能够把我们引导到人道。但是引导到人道之后,满业不一样,差别业不同。引业也可以叫总业,就是能够总的让我们转身人道的引业叫总的业。分别业、满业,是指虽然都是人,但是有男人、女人,或者人当中有贫富差距,相貌美丑,地位高低,这些差别都是满业完成的。所以引业和满业分别是总的和差别的业。(生西法师)

问:上师在40课中提到的引业怎么理解?满业是什么意思?

答:有的时候,引业主要是牵引众生投生在六道的某一道当中,满业主要是在投生之后,决定其生活质量(苦乐感受等)之种种差别的业。(正见C1)

问:感恩法师,比如此生是人,下一世还是人,这是引业牵引么?

答: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还可参考:

(1)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解》第103课:

大家应该知道,业有引业和满业两种。所谓的引业,就是牵引众生转生于某处的决定业,以这个公案来分析,他投生为饿鬼叫做引业。所谓的满业,指引生这一过程所感受的苦乐,即他生为饿鬼后所遭受的剧烈痛苦。

在《俱舍论》中,引业、满业有四种不同情况:一、引业善,满业善:如转生到善趣中,感受人天快乐;二、引业恶、满业恶:转生到三恶趣中,感受恶趣的各种痛苦;三、引业善、满业恶:转生到人天善趣中,但感受疾病、贫穷、他人威胁等痛苦;四、引业恶、满业善:转生到三恶趣中,但在那里享受快乐。地狱里不知有没有快乐的众生,但一般来说,旁生和饿鬼中还是有的,比如守宝藏的饿鬼,有些牦牛和大象也过得特别快乐。

其实在我们一生中,甚至一天中,都可以用引业、满业来分析。比如我今天来到佛学院,这是引业善所招致的,但如果满业恶的话,虽然住在学院里,有出家的因缘、有闻受佛法的机会,但是闻思不能成功,天天心里很痛苦;如果满业善的话,能心情愉快地闻思修行,没有任何障碍和违缘;如果满业中善和恶交替出现,就是一会儿痛苦,一会儿快乐。】

(2)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俱舍精钥》第96课**【**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什么叫做引业?比如我以前做天人的时候,造了一种业,依靠这个业让我投生到人间,这就是引业,也是总业,总的引导下一世的转生,就像有些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样。什么叫满业呢?转生到人间以后,一生当中的苦、乐等全部的感受,一直到人生完结之间,圆满了这一世,就叫做满业,经常称之为别业,就像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具体的生活、学习等,全部由老师在管一样。

......

由此出现了满业和引业之间的四种类别,即引业为善、满业不善;引业不善、满业为善;引业满业均善;引业满业均不善。其中引业为善、满业不善:诸如欲界中具有痛苦的人天,引业肯定是善的,因为人间和天界都属于善趣,没有福报不可能转生,但是,天人也有很痛苦的,人间也有身心很痛苦的,这说明满业是不善的。学院当中也是这样,很多人有出家的缘分,而且即生能够在这里听闻大乘法,引业是善的,但是个别人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可能是以前同时造了一些恶业,以善业作为引业到这里感受恶的痛苦果报。

因此,大家一定要对业因果生起信心,也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否则全部用"前世业障"来解释,这是愚者的一种说法。

引业不善、满业为善:诸如阎罗法王以及财丰龙王之子等。按照小乘的观点,所谓的中阴法王实际是饿鬼,阎罗界属于饿鬼界当中,因为造了不善引业才转生到饿鬼当中去了,还有财丰龙王的儿子也属于旁生,但是它们的满业是善的,为什么呢?中阴法王根本不会有任何痛苦,虽然大乘不承认中阴法王是饿鬼的说法,但小乘就是这样认为的,中阴法王应该是饿鬼,只是不会感受恶趣的痛苦,而且具足权势,受用圆满;财丰龙王的儿子,也是有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如意宝等等,因此,它们的满业是善。

世间上的个别人犯了罪,就属于不善的引业,被引到监狱里面去了,但后来监狱里面条件比较好,还是很快乐的,这也算是满业善。我们有些人引业是善的,已经出家了,但是满业应该是不善的,因为他们比在家人还痛苦。

引业满业均为善:如帝释天王等;引业满业均不善:如地狱众生。】

关于王阳明的公案

问: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提到,王阳明前世是位出家人,寺院供奉了50年他的真身舍利,从这一点能安立他前世是位成就者吗?如果是,为什么王阳明一生致力于儒教,且有很大贡献,如果不是,怎么解释他留给王阳明的那首诗?

答:王阳明的前世是出家人,留了50年的真身舍利,从这一点能否安立他的前世是成就者?不确定。能够把身体留下来,不确定他就是位成就者。能够预言后世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也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说明他是成就者。能够说明他可能是有一些修行的功夫,有功夫和成就是两回事。如果你修禅定有一些功夫,通过一些因缘也可以看到以后的事情。比如天眼通,宿命通之类,通过禅定有这些神通的人也可以看到,外道也可以看到,可以预言一些事情,也可以回忆前世的一些事情,但是这不能说明他就是成就者,是一个证悟的圣者,不一定是这样的。所以,留了50年的身体也不一定说明他是圣者。肉身不坏有很多因缘,当然有些圣者是证悟的人,他能够让肉身不坏。但有些时候肉身不坏,不等于是圣者。通过很多因缘也可以肉身不坏,50年的真身舍利也好,或者身体也好,单单凭这一点不能说明问题。

我们不是否认他,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如果他不是成就者,就容易理解了。他通过自己的善业力转身为王阳明,一生当中致力于弘扬儒教,因为他自己并没有解脱,也没有发愿的话,没有善业相连,所以有可能后世当中就忘记了,或者佛教的习气不一定苏醒。

另外一种情况,他是成就者,他证悟了,留下了肉身,也写下了预言诗,他的确也是成就者。那么成就者就一定要做弘扬佛法的事情吗?这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他重视弘扬佛法的事情,要观待当时他转到那一世与他有缘的众生需要什么。如果那一世有缘众生需要儒教的调化,他就会用儒教调化。并不是转了一世之后,没有弘扬佛法,就说明他不是圣者,这是不确定的。比如佛陀成佛之后,其他地方的众生需要调化,那么佛陀显现成,比如说一个地方根本没有三宝,或者暗劫当中需要佛陀调化帮助,那时没有三宝名称,佛陀的化身显现在人间的时候,不会显现为出家人,也不会显现为佛陀,就是通过他自己的贤善行为引导他们,这对他们来讲也是有利的,他们只能够接受这种方式,所以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我们能不能说:"如果你是佛,为什么你只是弘扬十善法呢?你为什么不讲佛法呢?你不讲佛法就说明你不是佛。"不能这样,这个推理过于简单了。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说佛法当中有很多情况,要辨别。还有我们顺便讲一下,可以大概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有些禅宗大德在开悟了之后,因为以前禅宗的大德并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他开悟之后继续投生,有的下一世投生为皇帝或者大官,像苏东坡之类的。像这样的话,有些净土宗的人通过这样一种事情,他的确是他的转世,这个人的前世是某某禅师,而且很大的禅师。但是显现上就变成一个官员了,而且显现上他的运气很好。他就说:"你看,你还不往生,就是这样的。"修了禅宗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虽然证悟了,但下一世还是迷了。他通过这个方面来警示,如果修禅宗虽然开悟了,但不求往生极乐世界的话,还是会迷惑。

当时我在分析的时候就想:这是不一定的。为什么不一定呢?他证悟之后,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利益众生。谁规定说:证悟之后就必须还是要以出家人、祖师的身份、开悟者的身份来做这个事情,否则你就是迷惑了,你就是不往生极乐世界了。当然从另外角度来讲,这些大德们、祖师们为了劝解净土宗的修学者铁了心地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并不是禅宗开悟者,我们是一般的凡夫人。你看这些禅宗大德们,他们证悟了,他们还是这样不能自主,那你们又算什么呢?!我们一听:"对啊!是啊!那我还应该发愿往极乐世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我啥都没有了,我不会再投生一个大官,然后被别人杀死,那些都不会了。"如果有这个必要性的话,当然完完全全是一个善巧方便,我们也完完全全可以理解。但单单凭这个理论,我觉得这不周遍。为什么不周遍呢?因为很多大德证悟之后,不一定显现还是一个证悟者的形象,他完全像一个普通人。如果显现官员对众生有利,他就显现官员;如果显现一个反面的教材来利益众生,他也可以显现,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他内心是自在的。

所以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要知道,有的时候大德们这样讲有其必要性,为了重视这个问题他可以这样讲。但是对我们来讲,就要去分析是不是这样的,有可能有其他情况。有其他情况的时候,我们怎么样看呢?本来是祖师,我们说他没有证悟,也不能这样说。他有可能是证悟了的,也可能没有证悟,的确他只是那种觉受,不是像初地菩萨的证悟。如果像初地菩萨那样的证悟,绝对不可能退转了。所以有可能证悟还不圆满,只是一种觉受,有这种可能,下一世迷失了本性之后,他的种性有可能没有苏醒。但还有一种情况,他的确已经彻底开悟了。彻底开悟之后,显现成一个一般的人,这也有可能。为什么规定他必须要转生成那种形象,规定他:你开悟了,你不能转生成歌星,也不能通过歌星的方式利益众生,也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和众生结缘。菩萨不这样想的,菩萨想以什么方式能够跟更多的众生结缘,就可以这样去做。因为这么狂热地崇拜一个歌星,这就是很好的结缘,他的心就一心一意的向着这个人。菩萨的菩提心的力量在这里,这是一个很好的方便。所以我们不能说,所有这些都是烦恼深重的人,这是不敢确定的。因为一个菩萨,肯定会用各种方式和众生结缘。有善根成熟的人,他就直接显现一个像咱们大恩上师这样的形象,讲解正法;对于一些善根不成熟的人,大恩上师们也不可能给这些善根不成熟的人讲佛法,他们也听不进去,如果显现成另外一种情况,就可以了。他们就可以接近你,对你产生好感,然后怎么怎么样,这方面情况也是有的。所以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太多了,我们不能有局限性,认为必须这样、只能这样。菩萨就是这样的,只要对众生有利,他都会示现。这个公案,我们也是这样想的。他留下真身舍利,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成就者。但是他成就了,一生致力于儒教的弘扬,也不能说明他不是。他如果对众生有利,也可以显现成牧师,显现成神父,因为那个地方没有佛法,但是显现为牧师,大家就会对他生起信心,就可以引导慢慢结个缘,逐渐逐渐引导,这是可以的。所以佛法是善巧的,是智慧的。对于不同根基的众生,都有不同的调化方式。(生西法师)

问:作为王阳明前世的老和尚已证得了全身舍利,难道还没有超脱轮回取得成就吗?还是在为世人做一下示现呢?

答:两者都可能。有些修禅者,虽然修持功夫较深,能了知自己的前生后世,但由于没有真正证悟或者没有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则仍须流转生死。后者则是菩萨示现。(正见B2)

问:乘愿再来是解脱后才可以乘愿再来?还是修行达到一定境界后即可具有乘愿再来的能力?

答:有多种情况,有些时候,已经获得解脱的圣者可以乘愿再来,有些时候即使是凡夫修行人,也可以依靠愿力而投生,行持利生的事业。比如,假设你是一个凡夫,你也可以发愿,来世成为出家人弘法利生,如果你的愿力成熟了(即使那时你仍然是凡夫),届时你也可以说是乘愿再来。(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顶礼法师!华智仁波切在轮回过患开篇时有四句偈颂顶礼赞叹上师如来芽尊者,其中第3句是"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意思是"以智慧不贪著轮回之边,以悲心不贪著寂灭之边,遵照大乘佛教的宗旨,以六度万行行持正法。"想问一下为什么不能贪著于寂灭之边呢?上师上课的时候说不能堕两边,我们知道不能贪著于轮回,那为什么也不能执著于那个寂灭呢?感恩法师!

答:在众生的心态当中,一般的普通凡夫人贪著于轮回,他不愿意出离;还有一部分小乘行者,他们贪著于涅槃。按照小乘的思想,安住涅槃就是他的最高境界,如果他一旦安住在涅槃当中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出来度化众生,就永远灰身灭智了;作为一个大乘行者来讲,如果我们达到这样的状态,执著这样的状态,我们永远安住在寂灭当中,我们也不出来度化众生,也不以我们的智慧来度化众生,当然这不是大乘的思想所能够承认的。所以耽著轮回也不对,耽著涅槃也不对,通过智慧要断除对轮回的耽着,通过大悲要断除对涅槃的耽着。小乘的行者普遍是缺少度化众生的大悲心,永远度化众生的大悲心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要生起大悲心,不能够贪著涅槃,如果贪著涅槃,我们就永远丧失了度化众生的机会。所以从大乘的思想来讲,不能耽著涅槃,原因就是这样的。(生西法师《学会传法上师——索达吉堪布介绍》问答)

问:中阴身是意幻身还是细微的心识?

答:中阴身其实也算是意生身,中阴身属于细微的五蕴。因为现在我们的身体是粗大五蕴,它是五蕴俱全的。中阴身其实也不单单只是心识,它是一个细微的五蕴,色蕴也有,只不过它的色法很细,非常细微,它可以穿墙,它就是很细的一种色蕴,五蕴都存在。所以它不单纯是一个心识的问题,而是五蕴都有,只不过它的色蕴比较细。我们现在的色蕴比较粗,它的色蕴比较细,就更加清明,更加容易动摇等等。所以这方面来看,中阴身就是这样的。(生西法师)

问:人们所说的灵魂是意幻身还是心识?

答:有时灵魂和咱们讲的中阴身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在佛法中,讲灵魂的少,只是讲中阴。此世到彼世之间的过渡的这个,有些地方叫灵魂,灵魂出窍如何如何。其实佛法当中讲这叫中阴身,中阴身其实也是细微五蕴,它是一个很细微的五蕴。它是一个意幻身,刚刚讲它是意生身,其实也是心识为主导的,因为心识比较明显,色蕴是细微的,不算明显,所以我们有时说灵魂属于心识,也可以这样讲。对照意识来讲,真实的灵魂应该是中阴,如果是中阴身的话,它属于细微五蕴。(生西法师)

问:中阴身与灵魂有什么区别?

答:中阴身、五蕴和灵魂有什么区别呢?真正在佛法中,很少讲灵魂这个术语,基本上都是讲中阴、神识等等,如神识投胎,和灵魂入胎,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中阴身入胎,其实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心识为主而已,这里面只不过是大同小异。(生西法师)

问:如果说三界轮回是痛苦的本性,那是不是说完全否定了世间的一切快乐,为什么?

答:从苦苦、变苦、行苦这三个角度来讲,整个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否定了世间有快乐的可能性;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在三苦当中有一个变苦,其实变苦的行相就是快乐。

如果我们把痛苦只是定义为苦苦,那么世间当中是可以有快乐的;但如果我们把痛苦定义成三苦,那么世间当中都是痛苦的自性。只不过痛苦的方式,有些是以痛苦的方式体现的,有些是以变化、变坏的方式体现的,比如说快乐终究会变坏,这是一种苦,但它并不一定是那种痛苦的意思。还有一种就是行苦,行苦就是苦因。

如果不完全按照佛教严格的三苦来定义,那么世间当中有一部分快乐;如果按照佛教的严格定义来看,三界当中都是痛苦的本性,完全可以这样安立,而且也可以成立。(生西法师《学会传法上师——索达吉堪布介绍》问答)

问:观轮回痛苦、修菩提心中,都提到了"众生彼此之间没有不当过父母的",二者的侧重点有何区别?

答:一者侧重对轮回产生出离心,一者侧重产生菩提心。(正见C1)

问:前行广释第40课中:"只是每天念经参禅,却没有通达空性,也没以菩提心来摄持。这样行持善法是有漏的"。这里的菩提心,指的是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

答:可以说只要具足菩提心就是随解脱分的善根。(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40课:

随福德分善业和随解脱分善业是佛法中的两种术语。以想要获得人天善趣的意乐而修的善根叫做随福德分。随解脱分是以出离心以上的心摄持的,是随顺于解脱道的支分。随福德分只是得到一点福德和得到善趣的因。】

问:随解脱分的善根就是无漏的善根吗?

答:某些场合是一个意思,比如可以把随福德善根称为有漏善根。在某些场合,无漏可以侧重于有空性见解的摄持,要看是否严格定义。(正见C1)

问:40课里讲的:"没有通达空性,也没以菩提心摄持。这样行持善法是有漏的,以此为因,会周而复始在轮回中流转。"末学的问题是小乘的阿罗汉也不承许空性,应该也不是以菩提心摄持,那他们也解脱了,和文中的法义矛盾吗?该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

  1. 小乘阿罗汉证悟了人无我和部分法无我,因为通达了部分空性,断除了我执,所以虽然没有发菩提心,但从六道轮回中获得了解脱。
  2. 严格角度,他们并未超越究竟的轮回,他们虽然暂时脱离了分段生死(凡夫的六道轮回),但并没有脱离变易生死(佛陀之前的圣者所经历的广义的轮回)。最终出定后,他们还要转生净土,发菩提心等。**(正见E)

问:阿弥陀佛!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能打破对今世的执着,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能打破对来世的执着,弟子对此还是没能真正理解,请法师指点迷津。

答: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让我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今生的散乱琐事之上,再辉煌的世间成就在死亡面前也是无力的,最终会归零回到原点,这样以来就不会太关注今生的得失。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让我们想到,来世如果堕入三恶趣很可怕,即使在善趣也有许多痛苦,这样一来,就不会去追求不可靠的来世的人天安乐,也不敢造恶。(正见C1)

问:请问获得难得的人身、遇到解脱妙法时,为什么就要像盲人抓住大象的尾巴一样,牢牢抓住机遇?这个比喻如何理解?

答:可以参考大恩上师《入行论广解》第124课:【所以,现在大家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希望你们像盲人抓住大象的尾巴一样,千万不要放弃。修行法中有这样的教言,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讲,比如一个盲人好不容易找到大象,如果丢失了,在茫茫的世间中,再找到也很困难。同样,我们现在好不容易因缘聚合,遇到了这么殊胜的佛法,假如对佛法不希求、生邪见、随便舍弃,那是极为可惜的。】(正见E)

问:为什么在总说完轮回过患的结尾说上述道理要完整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地修行?怎么突然又强调三殊胜了?

答:不仅仅是在"轮回过患"结束的时候,在很多地方都提到,例如《前行引导文》提到:【上述道理,要完整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地修行。】、【以上道理要以圆满加行、正行、后行来修持。】、【如前一样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修。】等等。观修相关法义非常重要,而观修也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具足加行、正行、后行,乃至我们进行每一座观修都要尽量这样做。(正见C1)

问:40课中怙主龙树也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是说一个众生做母亲的次数无量无边,还是说一个人做一个众生母亲的次数无量无边?

答:二者的数量都是无量无边的。(正见C1)

问:毁坏佛经佛像等是很严重的罪,会得相应的果报,但这之间又是怎样的因果联系呢?因为像我们伤害了众生,则需要承担相应的痛苦,这个好理解,但对三宝不敬的果又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呢?

答:首先你需要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业的产生是基于心的。并不是说只有你在客观上伤害了众生才会造恶业,抛开和众生接触的情况,即使你单独一个人产生贪嗔烦恼也会造恶业,你一个坐在房间里生闷气,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你没有伤害任何人,但因为嗔恨心产生的恶业就足以将你带入恶趣,更何况缘着极为殊胜的三宝所依作毁坏等呢?(正见C1)

问:在六道中轮回的神识最初来自哪里?

答:通常可以说,轮回是无始的,没有开端。其他的内容如果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了解。(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小组共修时有师兄问到,关于40课中提到"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太阳和月亮本属于天人,也有堕落之时"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看来它们是外器世界,如何又是天人有情?如按此观点类推是否一切外器世界都可理解为有情众生了?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不同众生有不同的业力和境界,有些物质在有些众生看来是物质,但是在另一些众生的境界当中就有其他的情况。虽然有些物质可能是众生,但不能依靠这一点证明一切物质都是众生,就像说,奥巴马是一个男人,也是美国总统,但并不能说只要是一个男人就必须是美国总统。(正见C1)

问:《前行》40课备注提到《俱舍论》中说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天人。但是我们所见的太阳和月亮是物体,怎么理解天人的说法?请法师开示!

答:各种显现都是源自业力,在某些众生面前,确实是那样的。一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业力,我们的能力也有限。另一方面来说,即使看上去是物体也不代表没有神识在其中,比如有的孤独地狱众生看上去就是石头、笤帚等等。(正见C1)

问:听了上周六法师辅导的轮回过患,弟子基本从理证的角度了知了前生后世的存在,但是对于六道轮回的存在,法师在辅导中举了大量的实例,弟子非常愿意相信六道轮回的存在,但是并没有从推理的角度来证明六道轮回的存在,弟子始终不能完全折服自己的疑心,请问如何才能从理证的角度来证明六道轮回的存在呢?

答:《释量论》、《量理宝藏论》当中都有宣讲,可以仔细学习。(正见C1)

问:生西法师每次辅导完毕后,都会说:"愿一切众生暂时往生极乐世界,究竟成就无上正等觉的佛果。"为什么是暂时往生极乐世界呢?

答:因为有的时候往生极乐世界不一定等于已经成佛,在净土还要修行最终成佛。(正见C1)

问:加行轮回过患部分,前行广释第40课有句"六道轮回是真实存在的,胜义中虽什么都不承许,但世俗中一切真实无欺。"这里面的"胜义中什么都不承许"是怎么理解?

答:承许就是承认、认可的意思,比如你认为泰山存在,也可以说你承许泰山存在。胜义谛当中什么都不承许,意思是胜义谛当中一切概念都不成立,没有什么概念可以承认的。(正见C1)

问:解脱是指脱离有为法范畴的才叫解脱吗?昨天入行论法师辅导中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成住坏空,所以还是有为法范畴,那么,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算解脱还是仍在轮回中?

答:解脱指的是证得圣者的果位,比如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以上。往生极乐世界有不同的状态,不同行者往生后的境界不一样,有些已经获得了圣者果位,有些虽然没有,但因为身在净土不可能感受轮回痛苦,也可以说是一种解脱,最终也会通过修行获得圣者果位。(正见C1)

问:【我们以往昔恶业为因,而形成的不净肉身,只是一种四大的假和,它被迷乱之风所吹,与恶劣习气相连,无法确定将于何时何地毁灭。】这里的往昔恶业是不是就是多生累劫当中所造的十不善业?

答:某种角度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四大假合的意思?

答:身体是四大和合形成的。(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30课:【我们这些人也没有证悟,不像这些成就者一样,他们的烦恼障、所知障、种子、习气等等这些都已经消尽了,在世间中纯粹游戏人间度化众生而已。而我们是以以前的恶业为因,被恶缘的风所吹,由恶劣的习气相连,这些都属于不好的轮回的习气。

"心相续依靠四大假合的不净肉身"现在我们的心识,是依靠四大假合这个不净的肉身。一方面是假合的就没办法恒常,因为是因缘法;另一方面是不净的,因为我们的业不是清净的业,所以说我们的身体也不会显现清净的身体。虽然天天打扮,穿好看的衣服,给人们一种干净的假象,但你真正走进去分析,从表皮到里面没有一个是干净的,非常的肮脏的自性。】

问:顶礼法师!请问以清净心观察周围,和观无常、观轮回苦,怎么圆融?

答:个人理解,可以区分二谛。清净观是相应于实相的,虽然实相当中一切清净,但是现相界当中可以有不同,而自己如果还没有真正证悟,就需要通过修行而出离轮回,如果自己真正证悟了实相的境界,那就已经出离了轮回。(正见C1)

问:周围的环境,我们看来并不那么如理如法,也可以观为清净的,是吗?

答:我们不能认为它既存在不如法不如理的方面,又是清净的,这个是矛盾的。我们应该这样观想,周围这些所谓不清净的、不如理不如法的东西究竟来讲根本不存在的,究竟来讲都是清净的,我们不能一方面观清净,一方面觉得不清净,这不如理不如法的东西和本来清净像是一种矛盾,是并存的,这个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观清净的时候不如理的东西就不会再存在;当我们安住在这样一种清净的时候,就不去想它不清净的地方。如果回到了不清净的想法时,这个清净观就已经消失了,所以如果我们真正安住在清净观当中,就应该想一切是清净的,不管它显现的再怎么样,就像我们看到这些轮回、脏水这些东西其实本性都是清净的一样,当我们安住在这些清净的时候,脏的、不净的概念肯定就没有了。应该这样去理解。(生西法师)

问:以享乐的心态修净土是不对的,可《阿弥陀经》描写的极乐世界又如此富丽堂皇,为什么?

答:个人理解,有不同的标准,相对于清净的利他心为动机来说,自己只追求净土的安乐固然是不圆满的,但相对于贪执轮回来说,追求净土的安乐就是有积极意义的。(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第40课:"我常看到许多修行人,心里愿意好好禅修、好好修学佛法,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答案往往是耽执来世的快乐、不堕恶趣,就像其他宗教徒一样,希望自己上天堂,或往生净土享乐。弟子疑惑的是:能往生净土享乐了,不是已经脱离轮回了吗,怎么会有过患呢?请法师开示!

答:如果没有利他心,就是不圆满的(尤其对大乘佛弟子而言)。除了有出离心之外,还要具足菩提心。(正见C1)

问:上师在加行讲记第40课中呵斥有些修行人只是希望往生净土。弟子愚钝,请教:往生净土不是等于解脱吗?

答: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往生净土等于获得解脱。但是我们不能只是追求自己获得解脱,需要有利他心、菩提心。(正见C1)

问:往生净土等于获得解脱,而要想往生净土必须具备菩提心,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很难获得解脱,对吗?请法师开示。

答:对大乘行者来说是这样。但是解脱不仅仅只有往生净土这一个方法,从道理上说,小乘行者获得阿罗汉果也是一种解脱。(正见C1)

问:以出离心和世俗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法是否有漏?

答:随顺烦恼的是有漏,随顺解脱的是无漏,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的善法都是无漏。如果以更高的标准衡量,比如是否以空正见摄持?那就不一定是无漏,要看具体场合。(正见C1)

问:万法无常,那我们的心识怎么是无常的,没解脱前不是一直随业流转吗?

答:心识每一刹那都在变化,上一秒的心识在这一秒已经不存在了,这就是无常。而且,获得究竟解脱的时候会转识成智,那个时候心识的相续也不存在了。(正见C1)

问:成就者是否可以永远住世?若可以,他们示现无常跟业力有关吗?若不是由于业力,又是否说明成就者超越了因果?

答:大成就者自身的境界是超越生灭的,无来无去(佛陀已经完全超越因果)。而众生所见到的成就者的示现可以多种多样,这些显现有时也观待众生自己的福报和因缘。就像说,如果水缸里没有水,就不会映现月影。(正见C1)

问:本课中圣天论师说: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是说凡夫若能跟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了轮回生死诸苦,当下因为害怕而无法承受?

答:可以参考:【若凡夫亦知,一切生死苦,则于彼刹那,身心同毁灭。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刹那,其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险恶。假如异生凡夫象阿罗汉圣者们一样,能现见三界生死轮转的诸般痛苦,在现见同时,他们的身心一定会如同瓦器无法承受重压一般,立即毁坏。凡夫的身心非常脆弱,他们不象圣者那样有坚强的无我智慧与大悲心,敢于面对承受如是残酷的事实。在一些公案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如世尊在世时,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由现见了堕地狱的可怕后果,一想起来就不敢吃饭,吃完饭一想起就要吐出来;花色比丘由于能忆念自己前世所受的痛苦,因而经常为之恐惧得全身流血,将僧衣都染成了花色。可是绝大多数凡夫无法如是了知,他们虽然处身于火宅之中,却麻木地安然而住,而且还要贪执于此,造业不休,佛在《涅槃经》中说过:"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轮回中处处充满着这样的愚痴有情,因而不应以他们的麻木无知,来推想轮回中无有怖畏。譬如说,有些遭恶魔残害者,虽然他没有见到恶魔,身心也会非常痛苦,他自己也会知道:尚没有见到恶魔,就有如是痛苦,若恶魔现前,那我肯定没救了!于是会生极大怖畏。同样,凡夫在未现见一切生死众苦之时,也会为一些小苦而觉难以忍受,若能现见所有痛苦,必定会无法承受。另有譬喻说,帝释天的儒童为了得到遍入天果位,结果丧失了生命;同样,凡夫为了善趣安乐而劳作不息,也会因此而失去安乐生命,而他们根本不知道未来果报的苦害本质。月称菩萨言:"如诸佛照见,诸业之果报,若凡夫亦知,刹那即昏厥。"凡夫若能现见自己于世间的一衣一食,一举一动,皆是轮回众苦之业因,见此残酷事实,心胸狭隘卑劣的异生又怎能堪忍呢?】——大恩上师《中观四百论广释》(正见C1)

问:我现在对前生后世没有什么怀疑。但是六道轮回并不等于前生后世,前生后世可以生生世世在人道流转。那业力推动我们在六个不同维度流转的证据是什么?

答:这方面主要依靠教证,相信佛语。当然,证成佛陀是量士夫是有推理的,比如可以学习《释量论》与《量理宝藏论》。(正见C1)

问:如果我的后世仍在六道轮回,但未来的他并不记得现在的我,现象上是一种割裂的关系。即,表面上看,他与现在的我有什么关系?而且我除了在中阴时后悔了一下,这又能怎样?

答:你是否感受痛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回忆前世,比如你前世造恶业,今生非常痛苦,虽然你回忆不起前世,但是这种痛苦只会承受在你自己的身上,不会承受在别人身上。就像现在的你,你可以把手放到油锅里,同时,你会不会说"因为我回忆不起来前世,又能怎样?"比如你变成了植物人,你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了,但事实上那个植物人还是你。(正见C1)

问:众生的数量无量无边,永远无法度尽,那么该如何理解这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在轮回中都当过我们的父母呢?除了以教证成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方法?请法师开示!

**答:【**问:怎样以理证成立"一切众生皆为我们的父母"?

答:这个问题无法以理证成立,只能用教证成立。《释量论》中说:"倘若属于第三处(即圣教量。第一处为现量,第二处为比量),则当采用圣教量。"无始以来众生当过我们的父母,这是现量无法触及的隐蔽部分,就像三世因果一样,凭我们的理证智慧也观察不出来。所以因明中说:现量的对境以现量成立,比量的对境以比量成立,对于特别隐蔽的部分,应以圣教量来成立。

问:可是对于初学佛的人,不相信佛陀说的话怎么办?

答:那没关系!在这部分人面前,我们先以理证成立"释迦牟尼佛是量士夫",如此一来,佛陀所说的话就真实无欺了。

问:我们平时有两种说法:一是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还有一种是"如母有情",众生如同父母一般。这两种说法有一些差别,哪一种更准确呢?

答:"如母有情"的说法,在藏文中没有这样确切的字眼。

问:那就是说,众生确确实实都当过我们的父母?

答:对!】——以上是上师仁波切的答疑。(正见C1)

问:"一切众生皆为我们的父母"这个问题无法以理证成立,只能用教证成立(圣教量)。请问上师讲的前世今生的公案能否作为理证?能否作为比量推知一切众生皆为我们的父母,这样去说明可以吗?

答:"某一个、几个众生"和"一切众生"是两个概念。(正见C1)

问:"即便是坐在天衣铺设的如意宝座上尽情享受五欲妙乐的天王......"中的"五欲",指"财色名食睡"还是"色声香味触",还是两种都是?

答:个人理解,经常对应的是"色声香味触",当然从某种角度也可以对应"财色名食睡"。(正见C1)

问:弟子在观修时,在不偏离观修内容的情况下,加入一些佛经的教证,请问这样可以吗?

答:适当参考是可以的。(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我想请问以下问题:第40课,有个注解"中劫:从人寿无量岁下减到八万岁之间,再到十岁之间,为一个中劫。之后上升到八万岁并下减到十岁之间,也是一个中劫。"我通过百度搜到的为"根据《大毗婆沙论》上面所说的,人的寿命从八万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命十岁为止;然后再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又增加一岁,增加到八万岁,这一增一减就叫一个小劫。"‍‍

请问书中说是从无量岁减少,《大毗婆沙论》中说从八万岁减少,到底哪个对?‍

答:个人理解,有时无量岁指的是劫初的时候,八万岁是中间阶段,但这些都可以叫中劫,劫的开端和末尾与中间阶段有些差别。(正见C1)

问:书中说为中劫,《大毗婆沙论》中叫做小劫,到底哪个对?‍

答:都对,有不同的安立方式。

劫本身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定义,你可以先按照法本当中的内容来理解。【庚三、住劫与大劫

中劫即从无量岁,直至人寿十岁间。最终上增为一次,彼等寿即八万间,如是已成此世间,存住二十中劫也。成坏空劫亦同等。八十中劫一大劫。住劫有二十中劫。每一中劫的量:从人寿无量岁下减到八万岁之间,再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之后上升到八万岁并下减到十岁之间也是一个中劫。如是上增下减算为一,如此有十八中劫,最后上增为一中劫,到底是如何上升的呢?是从寿量十岁到八万岁之间上升的。那么,初终二劫是单独的,中间是往返的,这样一来,不是有长有短了吗?无有这种过失,因为初终二劫时间过得缓慢、中间过得快速之故。如此形成的世间住存二十中劫。世间形成、毁坏、灭空也都同等有二十中劫。八十个中劫称为一大劫。】——《俱舍论释》(正见C1)

问:前行引导文里说"无论是造恶还是行善,主动权都在我们手中",但是不是一切事物皆无自性吗?包括我们自己的念头实际上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啊?那不是不存在"主动权"这种说法了吗?

答:如果从缘起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空性,在空性当中一切概念都不成立,主动权也不存在。如果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相对的主动权是存在的,也不是完全否定。(正见C1)

问:很多很多大德说过,地狱和轮回是根据有情的心安立的,不同的众生会感受不同的地狱等六道感觉。那么在观修轮回过患的时候,轮回是现而无自性的,就像梦一样,那怎么对一个虚幻的东西来观想思维?

答:如梦如幻本身并不代表虚无缥缈,北京上海、手机汽车都是如梦如幻的,饭菜也是如梦如幻的,但在名言中也都是存在的。(正见C1)

问:弟子虽然看了很多关于轮回的书籍,但是对轮回的存在只是半信半疑,现在观想和修行得很不好,应该怎么办?

答:没关系,我们很难强求自己马上就获得圆满的信心,做不到也很正常,继续往前走,带着怀疑继续走就行,关键是不要中断学习。至少有一点你可以确定——"找不到证明轮回不存在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一种途径让自己对轮回产生确信,那就成功了,方式可能多种多样,每一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有些是依靠推理,有些是自己的体验——濒死体验、梦境等等,有些是依靠一些其他人的感应故事,有些是依靠其他因缘。从道理上说,佛法的因明体系当中,有通过逻辑的方式论证佛陀的语言为什么是真实的,将来有机会可以学习。总而言之,善根、缘分非常重要。只要你坚持学习,善根是会增长的。(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