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30课20190819

目录

  1. 三乘分别认为佛是什么样的?

  2. 法相名词

  3. 关于大爱道比丘尼公案

  4. 目徤连和舍利子的公案

  5. 如来身相

  6. 如何正确理解诸佛菩萨圣者涅槃

  7. 圆融理解

  8. 其余疑问

三乘分别认为佛是什么样的?

《答疑专题》系列之004——小乘大乘密乘如何看待佛陀?-【智悲研讨论坛链接:http://yt.zhibeijiaoy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889

法相名词

问:请法师开示有为法、无为法怎么解释?

答:有为法、无为法的"为"字是什么意思呢?"有为"就是因缘和合的意思。具有因缘和合的本性的法叫有为法。没有因缘和合的法就叫无为法。具体来看,瓶子、山河大地、人这些都是因缘和合产生的,这一切都叫有为法。诸行无常的"行"字也是有为法的意思。所有的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所有的有为法就是这样起作用的,或者一切的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的法。归纳起来就是,因缘具足、有生住灭的法叫有为法;没有生住灭的、不是因缘和合的法叫无为法,比如虚空、石女儿这些假立的法,没有因缘和合,只是一个名称而已。(生西法师)

问:请法师开示圆寂与涅槃的区别?

答:涅槃是梵语,圆寂就是涅槃的汉译。(正见C1)

问:什么叫圆寂?

答:【涅槃是指圆满和寂灭,圆满就是所有的功德圆满,寂灭是指所有的过患都已经寂灭,这就叫做圆寂。平常我们说某某某圆寂了,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是圆寂的真正意思是圆满和寂灭。我们说某某道友圆寂了,他是不是所有的功德圆满了,所有的烦恼都寂灭?如果没有的话,就要打个引号在这。圆寂是真正的涅槃。】——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第30课笔录

问:什么叫有余涅槃?什么叫无余涅槃?

答:【一个叫有余涅槃,一个叫无余涅槃。在小乘道中的有余涅槃是指,如果今生中修持佛法得到了阿罗汉果位,在去世之前,内心中所有的烦恼都消尽,该得到的功德已经得到,但是身体这种有漏的五蕴还存在,这就是有余涅槃。

一旦入灭去世之后,他的这些有漏的,通过以前业力形成的今世的身体就没有了。以前我看到过很多传记中说,阿罗汉入灭的时候,在虚空中显现神变,自身出一种禅定的火身体全都烧毁,之后就在空中入于涅槃了。那个状态就叫灰身灭智,小乘的一种术语。这个时候身体已经没有了,心识已经灭尽了,这叫做真实的无余涅槃,没有任何剩下来的一种涅槃的状态。

从小乘的侧面来讲,阿罗汉最后完全进入这样一种无余涅槃的状态,这个叫作做究竟的归宿无余涅槃。类似于这个众生就从法界中消失了,他的户口在法界中已经注销了。现在我们有心识,有相续的流转,但是一旦入于无余涅槃之后,你的身体、心识、整个相续完全寂灭。小乘的行者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境界。

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小乘道是没有真实的无余涅槃的。真实的无余涅槃,只有佛才有。因为阿罗汉内心中的所知障还没有消尽,虽然暂时在涅槃中,但是他所证悟的空性智慧,还不足以把最微细的无分微尘的执著和无分刹那的执著给打破。所以他最后还会重新现起,之后进入大乘道,修持二无我空性。通过圆满的证悟二无我空性之后,所有这些业惑、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和习气彻底地消亡。这个时候,佛陀的境界现前就叫无余涅槃。

佛陀的无余涅槃会不会像小乘的无余涅槃一样,一直安住在禅定状态中不出来呢?这个绝对不会的。佛陀获得无余涅槃之后,他的无勤做的弘法利生的广大事业,从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展开。以前是以菩萨身份来利益众生,能力还有限。在获得了无余涅槃之后,以佛的身份度化众生的事业才开始。这种弘法利生的事业是无有边际、无勤任运的。这也是大小乘无余涅槃之间一个大的区别,虽然是一样的无余涅槃,但是意义完全不相同。】——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第30课笔录

问:请开示四法印中的涅槃寂静?

答:所谓的涅槃,是指已经寂灭了苦谛。当然集谛已经寂灭了。寂灭了苦谛的缘故,叫寂静。什么叫不寂静呢?轮回和轮回当中的痛苦。当我们在轮回当中,被轮回的痛苦翻滚的时候,被它冲得东倒西歪的时候,我们不自主的在轮回当中上上下下的时候,这是一个不寂静的状态,因为它是痛苦,有烦恼的缘故,所以不寂静。获得涅槃的时候,消灭了苦谛,叫灭谛,叫涅槃。所以当把苦谛消灭了,获得了涅槃,叫圆寂,圆满寂灭。圆满寂灭,功德圆满了,一切罪障痛苦寂灭了,这叫圆寂,叫涅槃。这里涅槃寂静,是指当获得涅槃果位的时候,会处在一种解脱的状态,非常清净的,没有痛苦折磨,没有烦恼躁动,这种寂灭的状态叫做涅槃。(生西法师)

问:什么叫无余涅槃?

答:真正的无余涅槃就是成佛。成佛就是生死的无余涅槃。所有的五蕴和产生五蕴的种子及习气彻底的灭尽就叫无余,余就是剩下的意思,无余就是没有剩下,什么都不剩下。

小乘阿罗汉的涅槃还不叫无余涅槃,因为还有所知障没有遣除,佛功德没有圆满,所以他那种圆寂,圆满的方面不究竟,不像佛那样智慧、相好,功德还没有圆满。圆寂的寂,也没有完全寂静,没有完全寂灭,因为五蕴当中细微的微尘和细微的刹那还没有寂灭,所知障还没有完全寂灭,所以不叫做真正的无余,还有剩下。所以,阿罗汉的涅槃,虽然称之为无余涅槃,但是还没有真实的无余涅槃。

但是佛陀就称之为真实的无余涅槃,因为所有的功德都圆满了,这叫圆。圆就是无余,没有剩下,没有什么还没有圆满的,这叫无余的圆。无余的寂,是说所有的过患,没有剩下的,全部已经灭完了,所以这叫真实的无余涅槃。圆满的圆寂的状态就叫做真实的无余涅槃,佛才有这样的境界。(生西法师)

问:请问什么是无余涅槃,什么是有余涅槃?

答:余就是剩下的意思,无余就是没有剩下。圆满寂灭叫涅槃。圆满功德寂灭烦恼,寂灭一切过患,叫涅槃。无余涅槃,就是没有任何障碍剩下,获得了圆满的寂灭,是最究竟的涅槃。有余涅槃就有剩下的意思。如果按照大乘的思想来讲,佛陀的涅槃叫做无余涅槃,因为佛陀所有的烦恼、习气障碍无余全部清净完了,这叫无余的寂灭,佛陀的圆满功德也没有剩下的,完全圆满了。所以,只有佛陀是无余涅槃。小乘的涅槃,虽然获得了某种涅槃果,但还是有余,有剩下的障碍没有断净,所知障没断尽,功德还没有圆满,也都是有余的。还有剩下的,没有真正的圆满。所以说有余涅槃是暂时涅槃,无余涅槃是究竟涅槃。(生西法师)

问:讲记中"噶当派的教言中说: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论时,无常、苦、空、无我四谛中第一个就是无常"。四谛不是苦、集、灭、道吗?

答:四谛当中的苦谛。苦谛包含无常、苦、空、无我四者。四谛每一个都可以分四个出来,有十六个。(正见C1)

问:"结集"是什么意思?

答:结集,个人理解有时大概可以理解为汇集、归集。(正见C1)

问:请法师开示三次集结?

答:三次集结是佛陀入灭之后对于佛经、对于经律论三藏的三次集会之后就确定下来正法。因为佛陀入灭之后就没有人讲法了,所以天人也在祈请,这个时候迦叶尊者发起的,在七叶窟当中把三藏诵了一遍,诵了一遍就确定下来真实三藏;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二百年之后,又出现一些混乱,又进行了第二次念诵,很多阿罗汉在场,确定下来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这个时候也做了一些集结;第三次把集结之后(的三藏)就写成文字了,因为越往后众生的根机越劣,没办法再通过记忆力去记住很多正法,所以最后第三次集结的时候就写下了文字。(生西法师)

问:原文中:此外,在印度圣地,曾经出世过具足地道功德、众多神通、无碍神变、结集经教的五百阿罗汉。末学的问题是:众多神通、无碍神变这两个名词如何解释?

答:神通和神变是一个意思,神通是什么意思你应该知道吧?众多就是很多的意思,无碍就是没有障碍、非常自如的意思。(正见C1)

问:什么是四大?什么是有实变无实,无实变有实?

答:【一般而言,世间中的有实法,是属于质碍的。比如我们面前的桌子、墙壁、岩石,这些是有实的、有体积的,因此有质碍。放在这个地方其他东西不能放了,或者它放在这里你就不能走过去了,这叫有实。

为什么可以把有实变无实呢?因为有实法的本性,也不是实有的本性,只不过一般的凡夫众生相续中有实法的习气很重。众生认为有实法就是实实在在的,就是不能穿过去的东西,是能够阻碍的。众生的分别习气比较稳固,执著很重时便把这些东西执著为"就是不能穿过去"。

但其实,这些桌子、墙壁、岩石等等,它们的本性是无自性的,是空性的。圣者证悟了有实法是空性的时候,所谓的东西不能够穿越,他是质碍的本性,这个世俗中所谓的法相,在证悟的成就者面前其实并不成立,所以他就可以示现有实为无实。你说这个岩石是坚固的,他就能在这个岩石里面穿来穿去。岩石怎么能穿来穿去?墙壁怎么能穿来穿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就可以把有实变为无实。

米拉日巴尊者和一个法相师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他们辩论道:岩石是有实法,是质碍法,既然岩石是质碍法,那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于是米拉日巴尊者就从岩石里面穿来穿去。你认为岩石是有实法、质碍法,是实有的自性,但对证悟者来讲,它并不存在。

又比如说坚硬的岩石(很多地方的寺院和深山里面)上面就有成就者们的手印和脚印,有的时候也有用手指在石头上写心咒等等。如果说它真正有实的话,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些,但是他已经证悟了有实法是空性的,他可以把有实变为无实。

所谓的有实变无实,只不过针对我们这些凡夫人所谓的变,在成就者面前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他没有有实和无实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认为的有实他变为无实。以前是有质碍的,现在突然没有质碍了,不就是有实变无实了吗?所以,是在我们面前,我们认为是有实变无实,在他面前就是空性的,就是永远不变的本性。所以,他已经现证了自性并安住其中的时候,就可以有实变无实。众生大惊小怪,但是对于证悟者来说就很正常,因为它的本性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在月称菩萨的传记中也曾经也提到过,月称菩萨可以把手放在柱子中间划来划去,就好像在空中一样自由,柱子没办法阻止他的手,而且他可以在画出来的奶牛像上挤牛奶!这在很多时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已经完完全全证悟了一切无实有的缘故,这一切都变得没有什么固定的东西了,真正来讲这一切皆有可能了。正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法,如果证悟了空性,就完全可以左右,可以改变这样的因缘,所以可以有实变为无实。

然后无实变为有实:米拉日巴尊者和这位法相师辩论的时候,问虚空是什么法相?法相师说:虚空是无碍法的法相。米拉日巴尊者就安住在某种禅定中,把法相师周围的虚空变成了有碍法(有实法),法相师没办法动弹了。像这样,他就把本来是无实、无碍的状态,通过他的证悟就会变为有实。这些方面在米拉日巴尊者的诗歌集中都有记载。】——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第30课笔录

问:拉瓦巴,魔女给抛撒石雨,这个"石雨"指什么?

答:很多石头像下雨一样。(正见C1)

问:加行30课,什么是有为法和无为法?

答:因缘和合的法是有为法,之外的是无为法。(正见C1)

问:加行30课,314页"它被迷乱之风所吹,与恶劣习气相连","迷乱之风"怎么理解?

答:迷乱可以理解为内心的迷乱状态,就是没有觉悟,无明的意思,形容这种无明的力量像风一样吹着众生不自主漂泊。(正见C1)

问:请问什么是地道功德?

答:五到十地的功德,叫做地道功德。五道中资粮道、加行道属于凡夫地,见道、修道、无学道属于圣者地。十地,从一地到十地之间是菩萨地。这个就称之为地道功德。(生西法师)

问:什么叫具足地道功德?

答:一个修行者内心当中逐渐逐渐获得了五道十地的功德,就叫做具足地道功德。(生西法师)

问:那"心善地道善,心恶地道恶"里的地道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这也是宗喀巴很著名的一个教言,他是专门写了一个单独的偈颂。这个偈颂当中,讲到了"心善地道亦贤善",如果我们的心善良,地道也会很贤善;如果心恶,地道也会很恶劣。这个"地道"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五道十地,地和道是十地和五道。这方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大恩上师以前在讲前行的时候说,地道可以理解成他的前途的意思,并不一定是直接理解成地道,因为心恶是没有地道的,恶劣的心态当中怎么可能产生五道十地呢?连资粮道都入不了。所以说字面上可以解释成地道,即十地和五道。如果你的心善,可以逐渐获得佛法当中所讲的地道,但是如果你的心恶,就没有地道,或者地道会很恶劣。

我们说这个恶劣的地道是什么情况?有的时候说恶劣的地道就是没有地道的意思,不会获得真正的地道功德,这个叫没有地道,或者叫恶劣的地道。至于另一个解释,这次好像没有这样讲,上一次上师讲前行的时候说,这个地道的意思就是讲前途,如果是前途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了,就是说心地善良前途也会贤善,心恶他的前途也会恶劣。我们结合下面的公案来看,前途的意思就很明显。如果心善他的前途或者地道就会很贤善;心恶劣,他的前途就会很恶劣。】——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第99课笔录

问:上师在讲记当中说:"这些佛来到世间,都曾以三乘法饶益无量所化众生。"其中三乘法是指什么?

答:声闻乘、缘觉乘、佛乘。(正见C1)

关于大爱道比丘尼公案

问:请问大爱道比丘尼的出家、涅槃,对佛教住世有哪些影响?

答:出家是减少了500年的正法时间。涅槃是因为当时佛打喷嚏,她说"请佛常住",佛陀说"应该请佛法常住",她为了忏悔就涅槃了。涅槃之后,佛陀跟着涅槃了。其实这是间接影响,实际上这些都是众生的业,和大爱道比丘尼本身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当然只不过是示现这样一种因缘而已。(生西法师)

问:前行广释30课中上师讲到:大爱道比丘尼示现的有些缘起不太好,刚开始出家时对佛教住世就有影响,最后示现涅槃时也是如此。末学对此不太明白,为什么大爱道比丘尼示现的有些缘起不太好?

答:这个地方讲了她开始出家的时候,请求出家时佛陀说如果女人出家,对正法住世会有影响。汉地一般来讲因为允许比丘尼出家的缘故,正法住世的时间减少了500年,所以这也是一个缘起不好的体现。后来因为佛陀打喷嚏,然后她说了一些话导致她入灭了,她入灭之后佛陀也跟随入灭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显现上面缘起不好。其实圣者们的一些游舞、游戏对我们凡夫来讲有的时候也很难真正地判断,主要是众生的福德,众生有这样一种福德,或者有这样一种业缘,通过圣者们的示现来进行表达而已。实际上真正来讲是不是她做得不好,然后佛法就住世时间短了还是怎么样,其实比丘尼肯定会在佛陀的教法当中出现的,只不过是有些人、有些大德需要来做这个事情,佛陀肯定会入灭的,但只不过有时他们做这些事情是告诉我们有一些情况怎么样等等。(生西法师)

问:大爱道比丘尼公案,佛陀说不应该说佛陀长久住世,应该说佛法长久住世,那么我们观上师为佛陀,但是经常会说祈愿上师长久住世,是否冲突?

答:不冲突。因为当时情况是特殊情况,佛陀入灭的时间要到了,就是说佛陀会入灭,而佛法不会入灭。这时候大爱道比丘尼只不过是个因缘,佛陀要把佛法长久住世这一点体现出来,所以不应该这样说。但是,佛陀在成佛的时候,或者在中期的时候,咱们在七支供当中有请佛住世,咱们在请佛住世的时候佛陀不会这样说的,佛陀不会说"你不要请我住世,你应该请佛法住世。"所以,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段,佛陀所给的教言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要祈祷上师长久住世,当然不会冲突,因为上师长久住世,哪怕住世一天对众生利益都很大,所以我们要祈祷上师长久住世。佛陀这个公案当中所讲的,它的场合、时间段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应该就这样一概理解,否则,我们都不应该念请佛住世,我们都要改成佛法长久住世,绝对不是这样的。(生西法师)

问:大爱道比丘尼公案,佛陀说不应该说佛陀长久住世,应该说"佛法长久住世"。那么我们观上师为佛陀,但是经常会说祈愿上师长久住世(还是说上师说的法长久住世),是否冲突,怎么圆融?

答:没有冲突,祈愿佛陀善知识长久住世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益众生,也是为了佛法广弘,关键是自己发心清净就可以。(正见C1)

目犍连和舍利子的公案

问:第30课第4段中,大爱道比丘尼涅槃之后,目犍连、舍利子到饿鬼和地狱界去,看到外道本师在那里受苦,其中外道本师指的是谁?

答:外道本师是指饮光能圆,是裸体外道或者哪个外道的一个本师吧。前行中在讲业因果的时候,会讲这个外道本师叫饮光能圆。(生西法师)

问:第30课中讲到舍利子与目犍连入涅槃的公案,目犍连被外道徒打的奄奄一息,舍利子无比悲伤。舍利子说:"对我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我听也不愿意听,何况是亲眼见到了?"便先行入灭,之后目犍连也入涅槃。弟子不解的是:他们是大成就者,还会如此执著于"情"吗?请问其中有何密意?

答:大阿罗汉他们已把烦恼障断尽了,不会执著于情。从外表上会表现为有情执的样子,因为他们是在人间度化,既然在人间度化,虽然已经断尽了烦恼,但是他们看到好笑的事情也会笑,看到其他事情在显现上也表现出悲伤等等,这和烦恼障没有关系。而且还有一种,他在世间度化的时候,也要相应世间人的喜好做一些示现。如果他不这样示现,"我的好法友死去了,我很高兴",哈哈哈大笑的话,虽然他笑没什么,但别人看起来就很怪异了,对于境界不高的人来讲就接受不了。生前他们那么好,一起到处去弘法利生,现在看到自己最好的道友死去了,觉得不忍心见到而先行入灭,对其他人来讲情义很重,对其他众生也是一种度化的方式。这里面绝对不可能有"情"执,因为阿罗汉的境界,虽然不像菩萨、佛的证悟那么圆满,但是人无我的境界彻底圆满了,烦恼障已彻底断尽了,不可能通过烦恼引发这样一种情执。但是他的所知障还没有断尽,想法还是有的,从这个角度可以安立。(生西法师)

问:舍利子目犍连尊者去外道徒那里,转告外道本师的教诫时,因为舍利子尊者与外道徒没有前世因缘,对方听不见。这里的前世因缘是指什么?

答:是指舍利子尊者和这些外道徒前世没有结下不好的缘起,或者没有伤害过他们。因为此处的因缘,主要是被他们打击,因为他如果把他们师父的事情告诉了外道徒,外道徒听到了就会对他生嗔心,要打击他。这里前世因缘,是指舍利子尊者和这些外道徒前世没有互相伤害过,没有欠他们的债。但是目犍连尊者就欠他们债,伤害过他们,所以他一说,他们也听到了,听到之后就反过来打他。一方面来讲,目犍连尊者曾经对他的父母很不孝。有一世他的父母坐在一起的时候,他特别不高兴,说:"真应该把你们打得像芦苇一样",他说了这样的恶语。因为这种恶语,他连续被打500世,被打得像芦草一样。这次是最后一次,因为他是最后有,马上就要告别轮回了,所以最后一次成熟是在这一世,他最后一次死亡的时候也是被外道打得像芦苇一样,一方面这是主因。舍利子尊者没有造这方面的因,目犍连尊者造了。为什么被这些外道打?一方面是因为主因,另一方面是目犍连尊者和这些外道徒之间也有一些前世的瓜葛、一些不好的因缘。他有这样的因要成熟,外道徒和他之间也有一些不好的因缘,所以由他们来执行、来打尊者。而舍利弗尊者两个因都没有。所以前世的因缘就是这个意思。(生西法师)

如来身相

问:佛陀示现涅槃时的色身是否还会发出金光,还是跟凡夫身一样?

答:佛陀自身无相,在众生面前可以示现过各种形象,应以何身得度就显现何身说法,不同众生因为不同的境界所见到的佛陀形象也不一样。(正见C1)

问:佛陀转完三转法轮,最后要示现涅槃时,先宣讲了一部《涅槃经》,之后说:"诸比丘,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同时解开上身的袈裟,让弟子观看如来身相。这个如来身相到底是什么呢?

答:如来身相是指佛陀的金色身。佛陀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的身相,就是指这个。"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它有很多意思,一方面佛陀的32相好80随行好,是因缘而生的,是因为佛陀以前修了这么多的善业感召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因缘而生,你们现在能够看到,佛陀的身相能够出现在这个世界,是因为你们的福德感召,你们能够见到,这个是因缘而生的,我的主因和你们的善缘和合起来,由因缘而生的。而且现在的因缘要灭了,你们现在最后一次看到我也是因缘而生的。现在最后一次看,看完之后佛陀涅槃就火化了,就再也看不到。这也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意思。所以告诉我们一切由因缘而生,但是因缘而生的法绝对不是恒常的。所以让弟子看到佛的身相,即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的身体。(生西法师)

问:30课佛陀入涅槃之前解开身上的袈裟让弟子观看如来身相,并教诲如来出世犹如昙花现世要观一切万法无常,请问佛陀为什么要解衣示现身相?

答:因为的确佛陀的身相犹如昙花现世一样。昙花现世是非常非常困难的,错过之后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以为了让这些众生最后看一下佛陀,看佛陀的意思也就让大家对佛陀生起信心。有些时候对弟子发愿成佛也是有必要性。佛陀身相如此的善妙,那我也要发愿成佛,对众生生起福德,或者缘佛陀的身相生起恭敬心当下可以圆满无量的福德。所以,解衣示现身相的必要性,也是为了利他,佛陀要入灭,入灭火化之后就只有舍利了,佛陀的32相金色身就再看不到,所以也为了让大家知道珍惜这种机缘,或者说让最后的众生生起信心而培福的缘故,所以有这样示现的必要。(生西法师)

如何正确理解诸佛菩萨圣者涅槃

问:法本上有为了向有常执的众生显示无常,他们皆一一示现涅槃,末学疑惑:是不是说佛如果不是为了度化有常执的众生就可以保住这个色身?

答:其实佛陀不用保这个色身。其实佛陀的无常的因早就已经灭尽了。佛陀所度化的众生都是有常执的,比如在我们面前显现的、在人间显现的,他的所化众生都是有常执的。从这个方面来讲,他所度化的众生是有常执的,他所显现的色身也会无常,他是为了度化有常执的众生而示现涅槃。

但如果没有常执,比如佛陀在给菩萨讲法的时候,如果登地以上的菩萨,佛陀就不会示现涅槃,因为他的报身是常住的。

有常执的众生主要是以人间,或者外道、声闻、缘觉,以这些为主要对象所显现,咱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但是如果是在刹土当中,在报身刹土当中,佛陀不会入灭,可以不用入于涅槃。从这个侧面就是这样安立的。(生西法师)

问:为什么世间没有大德示现长久住世?

答:长久住世的,在汉地也有很多,像虚云老和尚活了120岁等等。藏地也有很多大德住了很长时间。但是,为什么不示现?刚刚我们讲了,因为咱们这片土地没有办法感召永远不入灭的大德,即便是佛陀也是看到必要性,也不会长久地住在世间当中。它的必要性就是,如果不示现无常,众生会生起常执。还有,所有众生都是有生老病死的,而现在出现一个不显现死亡的人,众生有的时候就会大惊小怪,会出现诽谤等等。所以有很多必要的缘故。因为现在我们众生都是有明显的生老病死的,所以示现在我们这些众生面前的大德的化身,也是相应于我们自己的业力,示现生老病死。如果到了这些刹土当中,不存在这些问题,像极乐世界和其他清净的佛刹土,不存在众生寿命很短就死亡的情况,所以那时候佛的报身也是常住的,永远不入灭的,其他的眷属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极乐世界也是一样,想住多久就住多久,除非自己中途想要舍寿、去其他地方投生,这个另当别论,否则在这个刹土当中永远不会死亡。咱们这个世界当中因为没有感召长久住世的因缘,就不会有这样大德的示现。(生西法师)

问:第三十课给我的感觉是佛菩萨阿罗汉的身体想住世多久就住世多久,佛菩萨不入涅槃也是可以的么?他们不入涅槃一直住世,不就是常法了么?

答:佛陀自身的境界无生无灭,有地方提到"常乐我净",也可以说是常,但已经超越了时间,超越了凡夫的概念。但众生见到的佛陀显现也观待众生自身的福报业力等。(正见C1)

问:如果释迦牟尼佛在我们人寿百岁的时候,想长久住世的话,能不能做到?

答:个人理解,某些方面来说,佛陀的化身显现是观待众生的,和众生的福报业力因缘有关,佛陀自身的境界超越生灭,但众生自己的境界不同、见到佛陀的示现也不同。打比方说,天上的月亮在水缸当中映现月影,如果水缸碎了,月影也就消失了,但天上的月亮始终在那里。(正见C1)

问:佛陀既然是法身,那慧命就不生不灭是吗?

答:我们要知道佛陀有法报化三身。一般众生根本看不到佛陀的法身的,菩萨都看不到佛陀的法身。佛陀的三身当中,佛陀的法身是他自己受用的;佛陀的报身是在一地以上菩萨面前显现的;佛陀的化身是在我们这些一般的普通众生面前显现的。佛陀的法身的确不生不灭。虽然示现无常,只是在我们众生面前的化身显现了无常,让我们生起厌离心。(生西法师)

问:既然佛陀生死自在,涅槃是度化众生的方便而示现死亡,那么也可以示现长生(比如在菩萨前的示现),这样的话不是有一个常有呢?

答:生死自在的确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那么能不能够示现长生呢?示现长生,在菩萨面前示现了报身,报身是常住的,这种报身的常住其实也是超越了我们的分别念,它不是我们分别念认为的这种"常有",其实真正来讲菩萨在出定的时候也是有分别心的,分别心是属于刹那生灭的,他所感召的佛陀虽然不会入灭,虽然不会涅槃,但是它的本体来讲还是有刹那生灭的一种自性,从这个方面来讲也不会有一个常有。(生西法师)

问:佛陀示现涅槃是自主的还是被动的?

答:从某些方面来说,佛陀无来无去,也没有分别念,不会有"我要如何如何"的概念和想法,以神通智慧力可以任运,没有勤作地度化众生。就像天上的月亮在水池里映现月影,如果水池有水,当下就会显现月影,如果水池干了,月影当下就消失,而月亮始终在天上,月亮也不会有"我要映现"月影的想法。这是佛陀的境界。(正见C1)

问:成就者已经对四大自在,为什么还会受伤、还有疼痛?如果是化现,为什么还会受伤呢?

答:成就的人有很多种。如果这个成就者,不是那种真实证得登地以上的圣者,也会有受伤疼痛的感觉。如果是化现的,他受伤也是化现的受伤。如果化现得好像很假的那种,我们能看出来破绽,这个是装的,其实没有受伤,这样就没有办法起到作用。成就者因为有更深的智慧,所以他会化现得很像,和真实的受伤没有什么差别,他有能力化现得非常逼真。但是,如果不是真正的圣者成就者,他是一个成就者,但不是圣者成就者(成就有世间成就者、出现间成就者),只是世间成就者,他有可能受伤、也会疼痛,因为还没有登地的缘故。(生西法师)

问:登地以上的菩萨、佛陀是否都已经超越生老病死、获得生死自在?

答:是的。

佛陀自己的境界是法身,超越一切相,在众生面前示现化身的时候,不同的众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因缘可以见到不同的显现,但佛陀自己已经超越了生灭,无来无去。

如果是菩萨,也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即使显现上受报,也不会受苦,【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离生等贫由证因,悲悯众生示生死。

诸圣者菩萨已从蕴新生之生、相续灭尽之死、能生痛苦之病以及相续变化之老中获得解脱,如实了知如来藏光明的自性或实相。彼菩萨既已了知,故能远离业惑生等贫乏的痛苦,虽是不变,然以如实了知法界为因,具慧菩萨对未能如是证悟的众生发起大悲而示现生死等,也就是为利他而以愿力等随欲投生于轮回中,并为断除众生的常执而示现死亡,或有必要而示现病老等安住于轮回中,故于其他所化众生前示现不清净及变化相。

】——以上是《宝性论注释》当中的内容,由此可知,圣者菩萨不会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苦,但为了度化众生可以示现。(正见C1)

圆融理解

问:我们具体应当怎样圆融"殊胜正士之无常"和"本来常有相续轮"两种见解呢?

答:圣者的境界相应于实相,实相当中没有无常、生灭。而众生面前的境界是现象,众生因为自己的因缘可以见到佛陀示现入灭,但佛陀自己的境界超越生灭。(正见C1)

问:本来常有相续轮和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中佛陀的涅槃之间如何衔接呢?

答:常有相续轮是实相。在实相当中,常有相续轮,是类似于法身的状态,所以它本来就不是无常的,在这种究竟的实相当中没有无常。殊胜正士而修无常,这是在现相当中,是在轮回的状态,是佛陀的化身。佛陀的化身当然有涅槃。这是两个层次,一个是世俗谛,一个是胜义谛;一个是现相,一个是实相;一个是佛的化身,一个是相当于佛陀法身境界当中的状态。所以二者是不一样的。(生西法师)

问:本来常有相续轮和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中的佛陀的涅槃之间如何衔接的?

答:这个其实就是层次的不同。思维殊胜正士修无常,主要是针对我们这些初学的众生,我们的根机、福德、我们的相续还没成熟的时候,要打破我们对常有的执著,所以佛陀都会入涅槃。而且刚刚我们在前面那个问题讲到了,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在一般的众生面前,示现的佛陀主要是化身。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所以相应我们示现的佛陀也会涅槃。这是针对我们来讲,佛陀涅槃是这个层次。针对我们的根机还不成熟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安立。

本来常有相续轮,是已经到了很了义的究竟的状态,是类似于和法身相应的状态。和法身相应的状态谁才能够证悟法身呢?佛才能证悟,或者说登地以后的菩萨可以部分证悟殊胜如来藏的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修无常?因为我们对这些世间法会产生常乐我净的颠倒执,但是当你修到高层次的时候,内心当中那些常乐我净的庸俗执早就已经灭尽了,按照真正的标准程序来讲,能够接触到本来常有相续的这个密法的思想的时候,那个时候你的相续已经成熟到很高的状态了,那时再讲本来常有相续轮就不会说"这个怎么是常有的,和下面这个无常怎么矛盾呢。"这个不会矛盾,这就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对于刚入道的众生讲来,为了打破我们的庸俗的常有的执著,所以要讲无常。我们的相续成熟到很高层次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分别念上的恒常,已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大无为法的常有,所以那种常有和下面的常有不一样。此处常有和无常也没有什么矛盾之处。(生西法师)

问:佛陀示现无常也是为了使众生对常有的执著生起厌离心,为何还会要出现佛法隐没的现象?

答:就是因为世间当中的众生的福报不够了,佛陀的色身先隐没,佛陀的教法住世,众生的福德越来越少之后,教法慢慢慢慢也会隐没,那时佛法就会隐没。主要是世间众生的烦恼很粗重,通过我们粗重的烦恼感召到的佛陀和佛陀的教法都会隐没。佛陀的法身不灭和佛陀的教法隐没,是两回事情。佛陀的法身是很细的,是永远不会入灭,是不生不灭的。佛陀的法身不灭,当然佛陀相续当中的智慧也不会灭的,但是教法是观待于具有粗大分别念的众生面前示现的,就是我们是具有明显生老病死的,佛陀的化身显现在我们面前,佛陀所讲的教法也是在我们面前针对我们来讲的,所以佛陀会入灭,佛陀的教法在这个世间上也会隐没。但是佛陀的教法在刹土当中,比如在清净刹土当中永远不会灭。因为报身常住,报身在不间断地讲法,这种法是不会灭的。佛陀的法身不需要讲法,佛陀自己不会给自己讲法,法身也不需要有隐没的情况。只是化身界当中的化身佛和化身的教法会隐没。(生西法师)

问:不是说佛法法身不灭嘛,佛陀示现无常只是为了众生,佛陀的法身不灭,既然不灭,即便显现无常,是不是随时显现应化呢?

答:佛陀示现无常为了众生,佛陀的法性是不灭的,的确是这样的。会不会随时显现应化呢?不会随时显现,只是随缘显现。哪个地方有了善根,佛陀的应化身就会在哪个地方显现。如果这个地方福德因缘散了,就没办法感召佛陀的化身。佛陀的法身就像"天月",天空的月亮一样。那么又说显不显现应化?是不是随时显现应化?关键要看什么呢?关键要看地上有没有感召水月的一种水器。佛陀的化身就像"水月"一样,佛陀像水月一样的化身能不能够随时显现呢?关键就看地上谁准备好了水器。准备好了水器,那么佛陀的化身就会在那里显现,没有准备好水器,佛陀的化身就不会显现。(生西法师)

其余疑问

问:末学在读到上师讲记前半部分时(30课,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末学情绪不能自给,大哭起来,是种复杂情绪,惊恐,伤感,好像一下子颠覆了几十年来固有的观念,末学想请问这种情绪是否正常,是否偏离了讲记原本想要告诉我们的,末学又应该如何调整这样的情绪和心态?

答:你要观察你的情绪对你的影响是什么,是否激励你更加努力修行、行持善法,引发你的善行是很重要的。(正见C1)

问:为何佛菩萨的化身被人识出后要立刻示现圆寂?

答:这是不一定的,比如汉地梁武帝时期的傅大士就曾经亲口承认自己是弥勒菩萨化身,而且还住世很久,六祖大师出世前,有大德授记,若干年后会有肉身菩萨在此受戒,后来六祖去那里受戒,就对应了这个预言,但六祖也没有马上圆寂,曾经有大德赞叹智者大师是"东方小释迦",但智者大师也没有马上圆寂。及时是在汉传佛教当中,宋濂居士也曾经自己承认是永明延寿大师转世,印光大师开示:【或曰,楞严戒泄佛密因。文宪自说永明后身,得无违佛清净明诲,而启后世狂妄之徒,以凡滥圣之端乎。予曰,出格之人,不可以常格律之。君岂不见傅大士之自称弥勒现身乎。彼既不以为非,此何独以为非乎。且狂妄滥圣,适足取辱。如刻人粪为栴擅形,岂能与栴檀相混哉。】(正见C1)

问:杜顺和尚的那位弟子离开师父下山遇见青娘子,猪老母,老人的公案,以及吴越王打千僧斋的公案,重点说明了什么?感恩法师!

答:个人理解,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很多佛菩萨化现的高僧大德,后来他们也曾经示现无常,我们可以思维无常的法义。(正见C1)

问:第三十课中提到了共同乘,这个共同乘是指大乘、小乘?还是显宗、密宗?

答:个人理解,有些指的是密宗以外的某些乘,包括显宗当中的部分见解。(正见C1)

问:《加行教材》中提及"莲花生大士也说:'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一位伏藏大师,他们全都是我的纪念碑。'"这是什么意思啊?

答:个人理解全部都是莲师的代表,莲师事业的展现。(正见C1)

问:加行第30课,要明白佛陀在小乘中什么样的,在大乘中是什么样的,在金刚藏乘是什么样的。下文上师引用的《大般涅槃经》教证是说明大乘的解释还是金刚藏乘中佛陀的解释呢?

答:个人理解,《大般涅槃经》当中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属于大乘显宗的范畴,一方面当中的某些内容也可以和密宗相应,有时在讲解密宗的时候也可以引用。(正见C1)

问:前行30课中所言,佛陀涅槃前后近千万的小乘阿罗汉也趋入涅槃,为何只字不提大乘菩萨的情况?

答:大涅槃经当中还是提到很多大乘菩萨的情况的。而且有的菩萨在佛陀没有示现涅槃之前已经提前示现圆寂了,如佛陀时期的弥勒菩萨。(正见C1)

问:前行问题,在观修无常时,观修到刹那无常时,若感觉到周围的人,物,皆为无数微粒的堆积和刹那无常的集聚,这是世俗谛的实相吗?当观修到最细小的刹那,最细小的微尘也不存在时,是否就是证悟空性了?

答:算是世俗谛当中的一种实相,观修到最后微尘等不存在,如果是概念上认为不存在,那可能谈不上证悟,证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不是思维本身。(正见C1)

问:米拉日巴布衣师,什么意思?

答:个人理解"布衣"就是藏文"日巴"的翻译,米拉日巴,直译就是米拉家族的布衣行者,因为他经常穿着布衣修行。(正见C1)

问:阿弥陀佛涅槃后在哪里?是永远处于寂静吗?是和释迦摩尼佛涅槃一样吗?

答:《诸佛菩萨名号集•宝珠鬘》当中提到:【事实上,佛陀智慧法身犹如虚空无生无灭,周遍一切,其同类因化身仅仅根据所化众生而现似有远有近,有生有灭。为此,持受佛陀的名号,心里忆念当下,相当于佛陀已亲自住于他的面前,佛陀的加持无有阻碍、毫厘不爽而摄受,对此要坚信不移。】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自身都安住在法身的境界无有动摇,可以说遍一切处。(正见C1)

问:业是常法还是无常法?

答:业一定是无常法,如果是常法就没办法成为业了。因为业是变化的,要由业而生果,如果是恒常的就永远是业,就没办法生果了,所以业百分之百是无常法。(生西法师)

问:万法都是无常,早晚会死,为何不早点解脱?

答:是啊,早晚都会死,就应该早点解脱,应该是这样的。关键是我们不知道,不知道要解脱这回事,所以现在我们首先有了这个解脱的概念,再通过观无常,知道必须要早点解脱。现在我们观无常,就是为了自己早日修行,就是为了自己早日解脱。(生西法师)

问:极乐世界的众生就会恒常修行,不会下堕吗?会示现无常吗?

答:极乐世界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是阿弥陀佛专门发愿形成的,绝对会恒常修行,不会下堕,绝对不可能有下堕的因素。因为佛陀早就发愿了,只要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全都不退转,所有的都是不退转,没有一个是会有特例的,没有一个会下堕的。会不会示现无常?示现无常这个倒有可能性,但是都是在他获得了把握之后,佛陀在发愿中讲的,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寿命无量,除非他故意要舍寿,想要转生到人间,另当别论。但是那个时候他已经有自在了,也不要紧了,所以,也会中途示现无常,对他来讲就是示现无常,因为从极乐世界走了,也算是无常。(生西法师)

问:西方极乐世界有无常吗?是恒常存在吗?

答:从某个角度来讲有无常。但是这个无常,不像咱们现在的世间当中这么大的变化,今天在极乐世界发生了车祸,有一车人死了,无常了,明天极乐世界宫殿倒了,这个无常是没有的。但是有微细的一些变化,比如白天黑夜的更替,鸟叫不叫,有这些无常。因为极乐世界有观待佛自己的法身刹土,有观待一到十地菩萨的报身刹土,也有观待一般的没有登地的众生的化身刹土,这些有变化,会无常。这个无常不是说我们那种意义上的无常,生老病死那个没有,但是有些变化,从这个侧面来讲是无常的。相续来讲总体恒常,但是从佛的法身、报身的侧面来讲,的确是完全不变的,化身来讲时间很长,从这个上面讲的话不会有大的变化。(生西法师)

问:请问凡人的死亡与佛菩萨、大成就者的涅槃有什么不同?

答:凡人的死亡是通过业力,是不自主的,业力成熟的时候就一定会死亡,随着业力而飘的。佛菩萨、成就者的涅槃,是度化众生的因缘已经到了,或者说这一阶段他度化众生度完了,他就会入灭,再换个身份,然后等待下一批,他再入胎。在这个成长过程当中,另外一批弟子的根机也会成熟,然后他要度化这一批的弟子。或者他显现上年纪很大了,上一批的弟子还没有度完,他们善根还有,但是因为显现上人间的身体已经比较腐朽,或者说依靠这个人的身份度化众生的机缘到了,他就会换个身份,来度化以前还没度化完的众生,这个也可以的。所以他的涅槃主要是愿力和功德自在,凡夫的是业力,没有自在。(生西法师)

问:缘起怎么观察?

答:依缘而起,都叫做缘起。怎么观察呢?一切万法都有它的前因、产生的后果,一切都是依缘而起的,这个叫做缘起。

如果此处怎么观察缘起,意思是说有的时候我们在做事情时有什么好的缘起或者不好缘起,这种缘起有时可以通过观一些缘起的书,有些窍诀的观察,有些我们观察不到。大概就想今天出门看到乌鸦的缘起不好,今天出门看到谁谁了缘起好,这个缘起就是我们的分别念。真正观察缘起其实需要很深的智慧。

如果是指缘起法怎么观察,怎么观察这个法是缘起而生的,就可以观察一切万法具有因缘才有的,这个叫做缘起。(生西法师)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