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65课20200328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异熟果

  3. 等流果

  4.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何为同行等流果?

答:同行等流是说,等流果的果和因是相平等而流现的。流就是流现的意思,同就是同等的意思,果和因之间有相似相同的部分。比如以前喜欢杀生,今生中的习气还是喜欢杀生。如果他前一世、上一世喜欢佛法,这一世当中还是喜欢佛法。这叫做同行等流,相同而行,同它的因而行,是同行等流果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众生堕入三恶趣,除了三毒因牵引外,另一种说法:按照烦恼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生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生为旁生。请问:中品、下品恶业各指什么?

答:个人理解,有些时候可能是相对的,相对于上品的情况来说,烦恼等可能轻微一些,业轻一些。有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分析。如果你让我进行量化,我自己可能比较困难。(正见C1)

问:请教法师《萨婆多毘尼毘婆沙》云:"佛习气尽,二乘习气不尽。"的释义。

答:佛陀已经断除了一切无明习气,声闻和缘觉(二乘)的行者还没有断除一切无明习气。(正见C1)

问:加行65课,提到佛陀无碍的智慧,请求解答"无碍"具体的解释?

答:没有障碍。(正见C1)

问:前行65课:"直品单比尼玛8岁为人宣讲佛法……"此处"直品"应如何理解?

答:可能是藏语的音译。(正见C1)

问:什么是等流果?

答:等流果可以分为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请详细阅读《前行引导文》。(正见C1)

异熟果

问:异熟果:果报异时成熟,众生现世作不善业,来世堕恶趣之果。作有漏善业,来世升善趣之果。在前行65课:"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乍读,两种解释关联不上,请您开示,方便众师兄们理解。是否"最后"就是"异时、后世"?

答:个人理解,最后可以理解为后面、之后、异时。不同的因,不同本身可以包含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等等。(正见C1)

问:前行65课: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

不明白这句话,最后成熟时什么意思?与谁比是最后?还有昨天心性休息课上,上师说:业力成熟一般是先转地狱,然后转饿鬼,再次转旁生,最后投生为人,与这里的异熟果定义矛盾?

答:1,个人觉得,最后可以理解为后面的意思。果在因的后面。

2,没有矛盾。不清楚你的疑惑是什么。堕入地狱、饿鬼等等就是恶业的一种异熟果。(正见C1)

问:大恩上师在65课中讲到异熟果的体性时,用比喻说:"如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弟子在理解这句法义的时候,有一个疑问:苦种子必定产生苦果,甜种子必定产生甜果,这仅仅是一个比喻而已吗?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去观察果子的时候,其结果并不一定是这样的。如杏子的核(种子)有甜也有苦,但结出的果子却都是甜的。还有李子的果实很甜,但它的核(种子)也很苦。请问法师,我们应该如果去理解这句法义的意思呢?

答:个人理解,这是一种比喻,就是用比喻和意义相同的那部分进行比较,"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只要存在,就可以用来比喻。至于你说的其他情况,那是另一回事。就像说"张三很壮,虎背熊腰",然后你说"张三是两条腿走路,老虎是四条腿走路,不一样啊",可是,虽然有不一样,但"强壮"这一点是相似的,可以比喻。(正见C1)

问:65课中的异熟果,是不是专指到三恶趣里?如果转生到三善趣的果报就不叫异熟果了吧?那叫什么果呢?

答:【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相关科判提到"十不善业之果",所以意思是说十不善业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趣,而如果是在讲十善业的场合,那么十善业也可以有多种果报,转生到善趣就是十善业的异熟果。(正见C1)

问:法本中提到"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共修中有了两种解释1.因——贪嗔痴,果——三恶趣。2.贪嗔痴各自对应三种恶趣。

答:贪嗔痴当中的任何一者,都有可能导致堕入三种恶趣,有时从侧重的角度可以有单独的安立,比如贪心重堕入饿鬼,而如果是贪心非常严重而且因缘具足,贪心本身也可以导致堕入地狱等。(正见C1)

问:异熟果分类是怎么样的?网上百度了一下,没有统一说法。法师辅导里说分四种,网上只是分三种。

答:异熟果本身的定义方式可以有多种,所以分类也可以有多种。(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65课:【

己一、异熟果:

异和熟是两层意思,熟就是成熟,比较容易理解,异的意思是什么呢?有几种"异",第一种是异时而熟——时是时间,异是不同,这种果一定是在其它时间成熟的,不会马上做马上成熟,否则不叫异熟果。异熟果一定是"异时"(不同的时间),是讲后世乃至于再后几世,当然还有上半生做,下半生成熟的,这个不多(后面还要讲),所以异熟果大多是后世的一些主要的果报。平时我们讲的异熟果主要指异时而熟,比如今生造了放生等善业在后世会成熟,今生的杀生、偷盗后世会成熟,这叫异熟果。

第二种异是异类而熟,类是种类,因和果的种类不一样(但肯定不会错乱)。《俱舍论》讲,它的因一定是善恶,不是善业就是恶业,绝对只有这两种(无记业没有异熟果,它的力量太弱了);它的果是无记,比如你造的因是放生的善业,成熟之后是长寿、安乐、无病,这些果没有善恶,是快乐的本性,是无记的。它的恶也是一样的。比如说痛苦的果报,你造下的因一定是偷盗、杀生等等恶业,是恶的自性、不是无记。成熟之后的痛苦是无记的,痛苦本身并没有什么善恶。总之异类而熟的因一定是善恶,果肯定是无记,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它的果一定是无记法,因和果的种类不一样,所以叫异类。

还有一种异类,比如用口造业,辱骂别人、诽谤佛经和圣者,这些语业会不会直接成熟在语言上面呢?像嘴巴烂掉等等。它不一定对得那么准,有时是等流果。但是语言造的业,可能是整个身体在地狱中去承受果报;或者手造的业,可能在脚上受报,这也叫异类。但肯定是你自己受报,这是毫无疑问、不会错乱的。不会张三造业,成熟在李四身上,或者有情造业,叫石头的"异类"去受报。一定是你自己的相续受报,但是支分上有可能变化,比如语言上的业,身体去受报,这叫异类成熟。

第三种异叫变异成熟,就是从因到果之间有变化。比如种子和果之间的关系,不变化的话永远是因,肯定要变异。种下去一段时间,种子的形象肯定没有了,变成根的样子长出来了,它肯定要变异才能有果。要是不变异,你种下去的是黄豆,收成还是黄豆,挖起来还是黄豆,那根本不是因果了,它没变化。所以,因到果之间真的要成熟的话,必须要变异才有果。我们造下的因——善业,它要变异、增长,最后变成快乐或者痛苦的自性,也是变异而成熟。所以异熟果的异字和熟字,我们要了解,否则就只是大概知道是个果,到底什么意思不清楚。

很多佛经论典中讲了这三类: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变异而熟。这样我们就比较清楚了,不会混淆。对异熟果讲得比较细的是《俱舍论》论第二品,讲了很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但是小乘中讲的和大乘有些不一样,因为面对的根基不同,有时大乘会觉得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是了义的(是胜义谛中不了义,不是世俗谛中不了义)。

问:关于异熟果的分类,法师辅导上分了四种,听了后不是太明白,查了一下有关内容,看到净界法师一篇文章讲解异熟果分类时提到:果报在性质上的差异,异类而熟。我这个人很贫穷,贫穷是善是恶,贫穷没有善恶,果报只能说痛苦跟快乐,你说果报是恶,那么这个人造了一个恶业,得了一个痛苦的果报,这个果报又是恶,恶又有招感性他又得一个果报,那就一因多果了,这叫不公平,他造了一个因得这么多果。所以诸位,果报不论善恶,果报只是无记,果报只论苦乐,业才有善恶,就是说,他造善的时候造恶的时候是有性质的,转成果报以后它变成没有性质了,它是让你受用苦乐,它没有善恶的性质,它的性质消失掉了,叫异类而熟。说业有善恶,果报没有善恶,果报只有无记。不知怎么理解这句话。善业感善果,恶业感恶果,怎么叫果报只有无记呢?

答:【异熟无覆无记法,有记所生众生摄,等流果与自因同,离系果为心灭尽。依何因力所生果,士夫作用而产生,非为前生有为法,唯一有为增上果。异熟果本体为无覆无记法,属众生相续所摄,由善、恶之有记法所生;等流果则与自因相同;以智慧力灭尽之法即为离系果;士用果依靠其因之作用力而产生;非为前生的新生有为法,即一切有为法之增上果。异熟果的本体是无覆无记法,对解脱不起障碍之故;若仅是无记法,则外界之地水火风也具足此特点,故为了区分无情法,而说其成熟之处应为众生相续所摄,如《百业经》中云:"一切众生之业,不会成熟于器界的地水火风,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蕴处。"若仅具足以上两种特点,则长养生与等流生也应有异熟果,但长养生与等流生通于三性,而异熟果的来源是善业和不善业,所以说,异熟果非长养生与等流生。以上宣说了异熟果的三种特点,为什么叫异熟果呢?因是异熟因所成熟之果。异熟果报的成熟有几种情况,有即生成熟的,比如某人眼睛不好,若其业力不是很深重,通过供养三宝,虔诚祈祷,即生可能会成熟善根果报。即生成熟的公案也有很多,比如《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转生为日日野兽,肤色金黄,有一日,日日野兽救起一位落水者,并告之:若想报答我的恩德,请万勿将我之行迹告与他人。此人一口应允。后来当地国王出重奖寻找了知日日野兽行踪者,那个被救之人以贪心驱使,忘恩负义,将日日野兽出卖,当他带着军队和国王来到野兽所居之地,并以手指点其所在之处时,他的手当下落于地上。这个忘恩负义之人就是即生中感受异熟果的。还有些异熟果报会在来世成熟,有一些来世也不会成熟,但是,无论如何,即使经过百千劫,这种业一定会成熟,绝对不会消失的,《百业经》中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以上是《俱舍论讲记》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请问前行课本中: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汉地《宗镜录》也专门讲了,异因成熟一果,如种子不同的苦因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即是异熟果的体性。这句话如何理解?感恩合十!

答:个人觉得可能有多种理解方式,果与因相异,有不同的属性,是一种理解方式。(正见C1)

问:65课中的异熟果的定义:"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一种果报",这"一种"该怎么理解?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果报相同,都是一种?还是指不同的因最后得的是果是只针对这种因的唯一的果(这里的一种是指唯一)?

答:个人理解,这里表达的意思可能是说,恶趣是异熟果的展现,而许多种恶业(因)都有可能导致堕入恶趣(果)。(正见C1)

问:法师您好!末学在学习加行65课十不善业所感之果中异熟果中上师讲到:"所谓"异熟果",就是指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汉地《宗镜录》也专门讲了,异因成熟一果,如种子不同的苦困产生一种苦果,种子不同的甜因产生一种甜果,这即是异熟果的体性。"异因是"不同因",还是"多种因"?请问上面这段话要怎样正确理解?

答:异熟果本身可以有多种定义方式。不同因和多种因都可以属于异熟果的范畴。(正见C1)

等流果

问:请法师解释一下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的区别?另外请最好能详细解释一下感受等流果的概念。

答:等流果有两种,一个是同行等流果,一个是感受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就是以前喜欢做什么,现在还是有这个习气,还是喜欢做这个。比如有些禅师,他上一世很喜欢禅修,这一世间当中他也是很喜欢禅修,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爬到山上去禅修,这就是一种同行等流。假如做坏事方面,以前喜欢杀生的,今生当中也是很小就喜欢杀生,看到虫子喜欢杀。这个方面也是一个同行等流果。它是一种习气。同行,行是行为的意思,相同的行为的一种等流。

感受等流果就是说,比如你做了杀生,这方面不是它的行为,是它的果报,感受嘛,你必须要感受,感受等流果是从果报方面讲的。感受等流果,它的因和果之间相似,但是它的侧面是果报,不是行为,不是你喜欢做什么,而是它的果报。比如以前杀生的业,他感受杀生的果,这方面就是因和果之间是相似、相同的,这是等流。感受,就是比如杀生之后,你让别人痛苦或者让别人短寿,别人寿命本来是80岁,别人20岁就把别人捅死啦,他本来有的寿命没有感受到,那么你也是要感受短命,因为你让别人短命,你自己也短命。然后捅别人的时候,他很痛苦,所以今生当中,你也感受到痛苦,就会生病,短寿和多病是杀生的感受等流。像偷盗、邪淫,都是有这样一种感受等流。等流是如是因、如是果,因和果之间有联系。做的时候给别人带来什么痛苦,自己就相应得到这个痛苦。当然异熟果是恶趣,得感受完,这个是等流果。等流果,就是刚刚讲的别人80岁,你20岁把人杀了,让别人短命,那你也感受短命。在捅别人的时候、杀别人的时候,他很痛苦,感受这个痛苦,那么你自己也是通过疾病等方式来感受痛苦。所以杀生的感受等流就是短命和多病。其他的像贫穷、经常被人偷,这些方面是偷盗的一种等流果等等。(生西法师)

问: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可不可以理解为同行是习气的延续,感受是果报?

答:两种都可以算是果报。同行等流果是一种果,感受等流果也是一种果,但二者果报的体现侧面不同。同行等流果可以理解为一种习气的延伸,把习气延伸本身作为一种果,它不是通过受痛苦的方式体现因果成熟的标志的,而是以比较明显的习气延续到你的相续当中体现出来的。比如,喜欢杀生就是以习气的方式体现的一种果报,它不是以痛苦的方式来呈现的。感受等流果就是一种实打实的果报,比如说短寿、多病。(生西法师)

问:感受等流果,是专指隔世成熟的感受果报吗?现世报也包括在内吗?它与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的关系是什么呢?

答:包括今生也包括来世。

可以通过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等方式表现出来。(正见C1)

问:33种不清净布施中:舍物与水、舍物与火是什么布施?还有感受等流果的定义要如何回答?

答:个人理解,比如有时在没有布施心的情况下,把物品仍在水中、投在火中,都不算是真正的布施。感受等流果有时可以理解为转生为人的前提下,所需要感受的果报,比如以杀生的恶业,导致在转生为人的时候短寿等。(正见C1)

问:等流果:果相似于因。教证《入阿毗达磨论》说: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法本分析完,最后口语式归纳一句:"因相似相等地流向果,就像水平行从因流向果",可否?

答:有些时候也可以这样归纳理解,等可以说是相似、类似、同等的意思。流有延续的意思。(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65课:【

等流果,是指在恶趣当中受了异熟果(受了比较粗重的业报),重业清净后的残余业引发的。等流果中,"等"是平等或相似的意思,即因和果之间是相似的,不会有很大的跳跃。"流"指果报一定是由前面的因流现、延续下来,就像河流一样。或者说是平等、相似而趋入,"流"是指这个果一定是从这种因而有的,这叫等流,这种果叫等流果。】

问:同行等流果:前世与今世所造业相同,前世杀生,今世也喜欢。行善也一样,多竹仁波切8岁能精彩宣讲《入行论》,邓丽君10岁得黄梅戏比赛冠军......那么,"同行"就是"因和果存在相同的行为",对否?

答:可以理解为同样(相似、类似)的行(为)。(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65课:【

所谓同行,"行"就是行为,今生还会延续前世的行为,即前世所做的行为还会遗传到现在的某种身份上面,这个叫同行等流。"等流"已经知道了,"同行"的意思就这样理解。】

问:感受等流果:体现在身心自我感受上。同行等流果是外相行为上。如此理解,对否?

答:同行本身不仅仅包含外相,也包含内心的状态,比如前世贪心强,今生自己贪心也强。(正见C1)

问:末学在学习第65课中,讲到感受等流果,每一种十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比如杀生的感受等流果是多病、短命。那么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是贫穷和什么呢?是被盗吗?还是守财饿鬼?或者是吝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果报呢?

答:法本上都说了,比如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不与取:前世偷盗的人,将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分号前面是第一种,后面是第二种。为什么有这样的果报,这就是缘起规律。(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65课:【

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前世偷盗就会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是被强夺或偷走等等,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

这两个等流果如何体现?今生的受用非常贫乏是第一个等流果,就是很穷的意思。生在穷二代中,以后也是赚不到钱,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即便有受教育的机会,好多借钱受过教育的人一毕业就失业了,找不到工作一直特别穷。前世通过偷盗把别人东西拿走了,让别人贫穷,那自己的果报也会在今生贫穷。非常的贫穷,想做什么都赚不来钱,这就是第一个等流果。

第二,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是被别人抢夺或偷走,有一点钱也要被迫与别人共同享用,经常遇到抢东西、偷东西,出去一圈钱就不知道哪去了,不知道怎么样被偷的,莫名其妙钱就没有了或消耗掉了。】

问:等流果分为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请问感受等流果侧重点应该是从造业感受果报的方面去分析,那么究竟该怎么定义感受等流果?

答:定义方面的内容你可以查查佛学词典嘛,感受等流果就是会感受前世造恶业时类同的果报。前世杀生,今世就感短命或被杀,前世偷盗,今世就感得受用贫乏或被盗。(正见B3)

问:怎么理解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请问有哪两种感受等流果?

答:上师的讲记中讲得很清楚,比如杀生的两种感受等流果是短命和多病。

你没有好好的看书噢,这是不合理的。(正见B3)

感受等流果的意思我前面已经给你讲了。至于两种果报的两种,只是归纳而说,若细分,还可以分为多种。(正见B3)

问:"感受等流果"的具体解释?还有就是本课只讲了恶业感受等流果,那在这里能提善业的吗?

答:善业和恶业都有感受等流果。你们通过学习,应该明白感受等流果的意思吧?(正见C1)

问:本课330页说:"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末学没明白,怎么理解这句话?是这么理解吗——十不善业即身语意所造的十种业,都受杀生和偷盗的感受等流果?莫学不明白只感受这两个吗?期盼回答(这是我们小组共修中的疑惑)

答:杀生有两种感受等流果:多病、短命。偷盗也有两种感受等流果(受用贫乏、与敌人共享受用等)。邪淫也有两种感受等流果......十种不善业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正见C1)

问:上师在《前行》65课里面讲解十不善业之果里面讲到:"所谓等流果,是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

弟子查阅其他关于等流果的含义:

瑜伽九卷一页云:与等流果者:谓若从彼出,来生此间人同分中;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增猛利贪,增猛利嗔,增猛利痴;是名与等流果。

二解如五果中说。

三解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为当来世猛利贪等生成之因,而和合故;名等流事。

四解入阿毗达磨论下十四页云:同类遍行因、得等流果。果似因故;说名为等。从因生故;复说为流。果即等流,名等流果。

五解成唯识论二卷七页云: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

六解成唯识论八卷四页云:二者、等流。谓习善等所引同类,或似先业,后果随转。

七解俱舍论六卷二十页云:似自因法,名等流果。谓似同类遍行二因。若遍行因,亦得等流果;何不许此即名同类因?此果但由地等染故,与因相似;不由种类。若由种类,果亦似因;此果所因,乃名同类。故作是问:若是同类因,亦遍行因耶?应作四句。第一句者,非遍行法、为同类因。第二句者,他部遍法、为遍行因。第三句者,自部遍法、为遍行因。第四句者,除前诸相。

似乎与上师讲的不相同,是等流果都是从异熟果之后再感得的吗?

答:个人不太明确你觉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极乐愿文大疏》提到:【感受等流果:假如从三恶趣中解脱,则不管投生在何处都会因为往昔杀害众生而导致对方短命,使自己要偿还五百次生命,并感受短命多病等厄运;】,《菩提道次第广论》提到:【(二)等流果(梵:nisyanadaphala。藏:rgyu mthun gyi 'brasdu)-即使能出于恶趣,受生为人,但是却会(感受以下各种的不善果报):】,由此可知,通常来说恶业等流果是在堕入三恶趣等异熟果之后而显现的,特别是转生为人之后(很多地方从人的角度描述)。(正见C1)

问:前行65课讲到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受用贫乏与有一点财产也会被夺走这两种果报。请问法师这个与不清净布施有什么联系呢?

答:如果进行不清净的布施,所感得的果报也可能是苦乐参半的,或者是具有痛苦的。这里强调因与果的密切关系。(正见C1)

问:【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的定义:前世偷盗就会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是被强夺或偷走等等,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

原文中一句描述:为了发财而挖空心思使用欺骗手段来经商或者一门心思干些偷盗等勾当的人,心里所想与身体所行往往都是相反,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在数劫之中也脱离不了饿鬼处。

此段的最后半句话,堕落至饿鬼。为什么要把这句话放在感受等流果中?末学个人理解是,由于这些人在"不与取感受等流果"时,造了饿鬼因,未来还要感受漫长的饿鬼异熟果。是这样理解吗?

答:{末学个人理解是,由于这些人在"不与取感受等流果"时,造了饿鬼因,未来还要感受漫长的饿鬼异熟果。是这样理解吗?}——这种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分析。从另一方面讲,整个业果不虚的章节提醒我们要谨慎业果,那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展看,全方面为进行教诫,在分析某些恶业的时候,从今生、来世,等流果、异熟果,等等角度进行分析、前后呼应,是有必要的,我们通过这样学习就可以对业果的自性有深刻的印象,倍加谨慎取舍。(正见C1)

问:学习前行65课时有道友说从三恶趣解脱人以后所感受的果报是感受等流果,请问这样的说法准确吗?

答: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属于感受等流果,但不能包括所有的情况。(正见C1)

问:第65课中,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的区别是什么?

答:【庚一、同行等流果:

所谓的同行等流果就是说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如果前世是以杀业为生的人现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现世也喜欢偷盗等。所以,有些人在孩提时代,只要见到虫蝇等便杀害它们,喜欢杀生的这些人就是在感受前世荼毒生灵的等流果。

从幼年时起,人们由于各自前世业力所感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有些人喜欢残杀众生,有些人喜欢偷鸡摸狗,有些人对此毫无兴趣而热衷于行善修福,这都是前世作业旧习的惯性或者是等流果所致。如经云:"过去生何处,当视今此身,未来生何处,当视今此身。"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是如此,比如,鹞鹰或豺狼等喜爱杀生,老鼠喜欢偷盗,这些都是各自前世所造恶业的同行等流果。

庚二、感受等流果:

十不善中每一种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

杀生的感受等流果:也就是说,前世造杀业,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报应。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死去,完全是前世造杀业的等流果,而且这些人绝大多数在多生累世中都是刚刚出生就断气身亡。还有些人从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种不同疾病的折磨,可以说有生之年几乎没有不病的时候,这些也是往世残杀殴打生灵的业报。所以,当我们生病时,不要一直冥思苦想摆脱眼前这些疾病的医疗方法,而应当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往昔所造的罪业,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等等恶业的对治法上面。

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前世偷盗就会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是被强夺或偷走等等,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现在一贫如洗的那些人,与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劳作,下了大如山王般的功夫,还不如积累微微火星般的福德好。事实上,如果自己没有以往昔布施果而发财致富的福分,就算是今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会有什么收益效果。看看大多数明抢明夺的土匪以及暗偷暗盗的窃贼每次所获的赃物,如果他们经常性获得那么多,恐怕整个大地也难以容纳,可事实上,那些以光天化日强抢以及趁人不备暗偷度日的人们,最终却往往因为山穷水尽而落得个饿死的下场。那些商人或享用信财之人等,无论谋取了何等丰厚的财利也没有得到什么益处,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如果自身具备往昔布施的果报,那么不费吹灰之力,也会拥有一生用不完的财物。如果你实在想财富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就必须勤奋努力上供下施。本来在这个业力之地的南赡部洲,前半生造业,大多数后半生就会成熟果报,倘若遇到一个殊胜的福田,那么转眼之间也会得到好报。

可以说,为了发财而挖空心思使用欺骗手段来经商或者一门心思干些偷盗等勾当的人,心里所想与身体所行往往都是相反,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在数劫之中也脱离不了饿鬼处。今生今世也是同样,到头来或者以业力感召而变得越来越穷、越来越惨;或者拥有微乎其微的财产也没有权力享用;或者,由自己吝啬的原因而导致自己越是富裕就越发觉得贫困寒酸、一无所有;或者他的财产反而成了恶业之因等等。有些人虽然拥有财产但却没有派上用场,简直就成了饿鬼守护宝藏一样。因此,对于外表上看起来似乎财力十足的那些富翁,如果好好观察,他们的财产如果没有能用在作为今生与来世幸福之因的正法上和丰衣足食的生活问题上,那么他们比穷人更可怜!而且他们现在就已经感受了饿鬼的等流果,这完全是不清净布施的报应。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势不两立的仇人一样。现在大多数夫妻之间整天无休止地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进而怀恨在心,他们往往都认为造成夫妻不合的原因就在于对方性格恶劣,其实这完全是由各自前世邪淫的等流果所导致的。因此,夫妻之间不要心生嗔恨,大动肝火,理当认识到这是自己往昔造恶业的果报,尽可能忍气吞声。正如单巴仁波切所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言争吵当热瓦。"

妄语的感受等流果:就是自己常常遭到诽谤或者上当受骗。如果现在自己无缘无故蒙受不白之冤、妄遭诽谤等等,要明白这是自己前世说妄语的果报。因此,我们不要对造谣生事者恨之入骨或者恶口谩骂,而要尽可能地观想:依靠这场风波可以净除我的累累恶业,这样说来,他们对我的恩德实在不薄。由此而满怀喜悦之情。

持明无畏洲说:"怨敌反对亦使修行增,无罪遭到诬陷鞭策善,此乃毁灭贪执之上师,当知无法回报彼恩德。"

离间语的感受等流果:眷属仆人之间格格不入,或者主人遭到攻击等等。比如说,有些上师的弟子、官员的随从、家里的雇佣等内部大多数人相互之间不和,而且上师、主人再怎样费尽口舌他们也不听从,反而进行辩驳。一般家庭的雇佣,主人指派他们做一件简简单单的小事,可是说了两三次他们还是充耳不闻,直到主人恼羞成怒声色俱厉地加以呵责时,这些人才慢慢吞吞极不情愿地去做,事情完成之后也不向主人汇报事情的结果,性格一贯恶劣,这些也是主人自己前世挑拨离间的业报成熟于身。所以,应当对自己所造的恶业生起追悔之心,努力化解自他之间的怨恨。

恶语的感受等流果: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总之,粗恶语在所有不善业当中罪业极为严重,比如世间也有这样的谚语:"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口出粗语会使对方突然间生起嗔心,尤其是对严厉的对境[严厉的对境:指上师三宝等。\,哪怕只是说一字一句的恶语,也会酿成多生累世不能从恶趣中解脱]的苦果。举个例子来说,从前,婆罗门迦毗罗对迦叶佛的诸位比丘说了"马头、牛头......"许多这样的恶语,结果转生为头上长有十八个头的鲸鱼,在达一劫的漫长时间里不得解脱,当这一果报穷尽后又堕入地狱。

此外,一位比丘尼称呼其他比丘尼为"母狗",结果五百世转生为母狗。诸如此类的实例多之又多。

所以,我们平时说话要和和气气、温文尔雅。

特别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圣人、菩萨身居何处,理所应当对一切有情观清净心,宣说称赞他人的功德。如果对一位菩萨妄加诽谤、恶语中伤,这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严重。如(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中云:"诽谤菩萨之罪业,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意罪。"

绮语的感受等流果:自己的话没有威力、没有分量,口才拙劣,明明自己坦率直言,可别人也不信以为真,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起话来自己也感觉气势薄弱。

贪心的感受等流果:凡事不能称心如意,经常事与愿违,遭遇不幸。

害心的感受等流果:经常担惊受怕、危机四伏。

邪见的感受等流果:往往陷入恶见之中,常常被欺诳搅得心烦意乱。】

——以上是《前行引导文》原文,请仔细思考。(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弟子有一问题想请教法师。请问什么是感受等流果?十不善业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是不是可以理解成:

  1. 身口意的造作方式前后相似,果位的造作是因位造作的同类,叫造作等流;
  2. 果的领受方式和因的造业方式相似,叫领受等流。造作等流和领受等流是上面所说的两种感受等流果吗?

答:不是。在感受等流果当中,十不善业都各自有两种,比如杀生的感受等流果,一个是多病,一个是短命。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一个是受用匮乏,一个是即使有少许受用也容易被夺走等等。(正见C1)

问:等流果的定义明确提出不仅仅是人会感受等流果,包括恶趣众生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那么增上果是仅针对人而言,还是恶趣众生同样能感受得到?我个人理解四种果报是针对所有六道众生而言,但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答:广义来说,都可以,包括人道之外的众生。(正见C1)

问:在第65课讲同行等流果时,提到一个例子,就是一个缅甸小女孩,她的前世是个日本军人,在缅甸被飞机炸死了,所以只要看到飞机、听到它的声音,就吓得尖声惊叫。有师兄问小女孩因为飞机而死,看到飞机就尖叫是同行等流果还是感受等流果?虽然法本上是在同行等流果里用的这个例子,但是同行等流果的定义是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也是如此,好象与此定义不符,因为小女孩的前世日本军人并不会看到飞机就吓得尖叫,是因为前世被飞机炸死,引起今生对飞机的恐惧,才会尖叫,所以有师兄认为应该是感受等流果的显现。因为前世的她被飞机炸死,引起今生怕飞机的果报。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到?

答:这些有可能是从前造其他业(比如故意惊吓别人等)的感受等流果,通过这种方式成熟。(正见C1)

问:关于"每一种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的疑问。原文:十不善中每一种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疑惑:但似乎每种的感受等流果不止两条。譬如:杀生有5条果报,其中,除了短命、多病两条,还有遭恐怖、仇敌多,这些也是感受等流果呀。

答:个人理解,每一种不善业都至少有2种感受等流果,《华严经》当中提到:【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这方面有明确的佛经教证,一方面具体的表现可能有许多差别,但是许多都可以归属在两种当中,而且经典当中所提到的两种是尤为明显的。(正见C1)

问:书中讲,十不善业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比如杀生,感受短命、多病的等流果。我是问两个果同时出现,还是也有感受一个等流果的可能。如果一个人出生就死了,只是短命,没有多病,只是感受一个果。前面讲了【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是否矛盾。

答:没有矛盾。感受等流果不一定是一次、一生。比如张三这辈子早死了,下辈子可能多病,可以有很多次感受的情况,当中可以涉及两种果报。(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请问是否有一种说法:认为有能力的慈悲的上师,会替代造恶业的众生承受痛苦,而产生严重疾病,这种说法正确吗?自己往昔所造的恶因导致现在的恶果,可以由佛菩萨或者上师代受吗?如果可以,怎样理解"因果自作自受,不会错乱颠倒"呢?如果不能,又该怎么样理解无著菩萨所讲:"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和"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还有"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这三句话呢?

答:我们一般的人,他自己面临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自己自作自受,没有办法代替别人的痛苦。像我们修自他相换的时候,我们也在想把自己的幸福送给别人,别人的痛苦我们来承担,但是这只是我们在训练我们的慈悲心,实际上别人的痛苦我们来代替,是很难的。但是,修行修得境界非常高的人就可以通过,比如生病,圆寂的时候生很大的病,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病、折腾。实际上他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某一个地方的灾难,或者某一些人的违缘,但是能够这样做的人,有这种力量的人,他不会有痛苦的,他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痛苦,被病痛、疾病还有其他东西折腾,实际上是没有折腾。从这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是我们所有人的因果都是没有办法由他人取代,都是自作自受;另外一个境界非常高的成就者有这样的方式,但是实际上他也不是把别人的痛苦直接移到自己的身上,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消除一些病痛、灾难,这些情况是有的。但是他能够给我们消除这些灾难,那我们一定曾经也有一些相应的事情,因果应该是有的,如果没有的话,他也消除不了。(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问答系列》)

问:既然因果自受,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富二代及穷二代的问题?怎么理解父母的福报传承在下一代身上?

答:看起来好像富二代、穷二代和因果自受似乎有矛盾,但是这里因果自受和出现富二代,二者之间绝对没有矛盾。在我们理解的时候,觉得他父母有福报,所以把福报传给了第二代的儿子,而且成了富二代;父母很穷,传给儿子,就成了穷二代;实际不是这样传承的。怎样理解呢?这不是因果错乱,不是没有福报的人感受福报,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

这是一种同类相吸的规则。同类相吸是什么意思?比如我们这几个人都有福报,都造了福报,这就是因果自负;但是通过因缘,有福报的人或者业力、福报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他的父亲首先有福报,他成了开山的富一代;儿子也有福报,转生在他的家族当中,儿子是富二代;第三个人福报也很大,转生为孙子,孙子是富三代,这就是都有福报。他们通过相同的业力,转生在一个家庭当中,显现上就是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这好像是把父亲的福报传给第二代、第三代,成了因果紊乱,但这个不是因果紊乱。富二代自己必须要有福报,才能转生在富人家中承接家产。穷二代也是一样的,好几个穷人都没有福报,通过相同的业力转成了父亲、儿子、孙子;父亲穷,儿子也穷,孙子也穷,一直穷。

这不是父母的福报、父母的贫穷传给了下一代,而是富人通过相同的因果、相同的业力转生在同一个家庭;相同的业果、相同的穷人、没有福报的人通过相同的业力转到穷人的家庭,是这样的一种次第。

我们如果这样理解,就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疑问了。(生西法师)

问:目前学到十不善业的果报,讲到到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对现在所受的果报来推测前因,或者根据现在的行为来推测未来的果报,算不算是以凡夫分别念来观察因果呢,能不能这样观察的?

答:我们凡夫只能相似地推测,但无法完全下结论,因为万法因缘甚深,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正见C1)

问:弟子在学习前行因果不虚的时候学到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按照这个因果规律,现世报似乎很难解释。能否烦请法师开示?

答:现世报可以归属在上述几种果报当中,上述几种果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今生就成熟。现世报和来世报,许多时候是时间早晚不同,但本质是类似的。(正见C1)

问:"顺后受业"与"次生受业"的区别是什么?

答:下一世、下一世再往后。(正见C1)

问:"以上所讲的这些现象,究其原因,都是不清净布施的报应。《毗耶娑问经》讲过33种不清净布施,送别人酒、肉、烟都属于这个范畴。"弟子业障重,看不出上面内容中有"不清净布施的内容",请法师开示教授我何处,以便共修时点出来。

答:不太清楚你的问题是什么,不清净布施可以包含多种情况,包括发心、物品、过程等等。【有三十三不净布施。何等名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与王望王识念,如是舍物非净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如是施者亦非净施。

又复更有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儿息,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

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一者、若复有人心生简择,如是念言:'若与此人则有福德,若与彼人则无福德。'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与多丰乐大富之人,非净布施;三十三者、若复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与,非净布施。大仙当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舍财物彼施报者,如以种子种之碱地烂坏不成。大仙当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报。复次,大仙,譬如有人随何所取,得种子已种之荒田,彼种子界,地界相依须得天雨。种子变坏,虽有芽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花果,亦复如是。"】——这是佛经中的内容。(正见C1)

问:堕入地狱、饿鬼等等,就是恶业的一种异熟果。这里的地狱是在最前面,不是最后。

答:我理解最后,就是后面的意思,在各种因聚合之后,在这些条件具足之后,最终果会产生。(正见C1)

问:这里为何地狱在饿鬼和旁生前?而不是在后面?

答:个人理解,最重的业会先成熟,从地狱到饿鬼,是业力减轻的表现。(正见C1)

问:我们小组在讨论十不善业的四种果报时,有道友说四种果报是先后关系,有道友说四种果报是因果关系,有道友说是同时成熟。意见不同,末学请问,这四种果报之间存在关系吗?如果有关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答:个人理解,四种果报不一定同时成熟,可以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顺序成熟,要看具体的因缘。都是同一个业的果报,成熟的次序和时间可以有不同,可以分阶段成熟。(正见C1)

问:新班辅导时讨论到因果法则的时候,某道友说孩子12岁以前所感受的苦乐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善恶业的感召,没有自己前世的因果在里面,弟子认为主要来自于自己前世的善恶业的感召,今生父母的所作所为只是起助缘的作用,请法师开示。

答:个人比较认同你的理解。(正见C1)

问:现在许多人肆无忌惮地造恶业,不择手段地赚钱,从而获得了不错的名利,那么这种现象是否有违因果规律?请说明理由。

对于这道题,我们小组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说不违背因果,因为异熟果的原因,即使表面上造恶,但因为前世曾种下善根而今世感善果。有的师兄说是违背因果的,因为众生当下造恶的这种行为是在违背因果。本来我是肯定前者的,不过后来我也搞迷湖了。不知道法师对这道题是怎么做答的呢?

答:其实你们说的都没错,只是在"违背因果"的意义上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你们意见不同是在于"违背因果"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本身就有不同角度的解释。第一种:不要违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当下造恶的这种行为是在违背因果。或者可以说,三门所有造恶业的行为都是违背因果,三门所有造善业的行为都不违背因果。第二种:如果从不管他用什么手段得到了名利,能得到是果,那么前面必有前因,"无因不得果"故,只不过求的方法又造新恶业,这都在业果的规律之中,所以又是不违因果的。如果从第二种说法来讲,世间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超出因果的规律,其实也就没有违背因果一说了。只要分清角度,你们所说的都没有错。(正见B3)

问:弟子在共修时,师兄们提出一个问题:当今医学器官移植比较普遍,但发现很多做了器官移植(肾脏、心脏等)的人,脾气秉性发生很大改变。例如,器官移植后原本不抽烟的忽然抽烟了,原来提供器官的人是吸烟的……我们知道习气是存于阿赖耶识中的,所以这个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答:身体和心识本身就可以相互影响。这可以说是物质影响心识的一个案例。物质和心识和物质(身体)可以相互影响,这一点是可以承认的,一个人大脑受损之后,心识发生改变,这是物质影响心识的例子,反过来说,心识也可以影响物质,比如你内心非常愤怒,导致心脏病突发,这是心识影响物质的例子,二者可以相互影响。通过物质这个条件的改变,也可以暂时激活或者隐藏阿赖耶识当中的某些习气,某些习气的成熟,也需要外在条件做支撑。(正见C1)

问:杀人和杀大象的果报一样吗?因为五戒中的戒杀是指杀人,那么杀人更严重。如果是这样的话,与众生平等矛盾吗?

答:1,不一样。

2,不矛盾。因缘不同。就像你杀父母是无间罪,杀一般的人不是。众生平等有几个角度理解,一个是都有如来藏,另一个是空性。胜义谛当中,一切都是平等;世俗谛当中,各有各的差别。不能混淆二谛。众生平等并非说显现中所有的属性都一样,有的众生在地狱受苦,有的众生正在天界受乐,这就是差异,这就是事实。(正见C1)

问: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关于讲记65课中《兜调经》中也说:"作善得善,作恶得恶"这一段,又提到对一些特殊情况,佛教中也是承认的,比如本来造的恶业,但遇到殊胜对境作了忏悔后,此恶业不但不会成熟,反而还会变成功德。不是完全理解,比如《地藏经》中,婆罗门女为救亡母做功德,其母自己造了很多恶业,但借由波罗门女所做的功德得到解脱。是应该理解为某些特殊情况下因是可以转变的?还是说因不可能改变,而是缘变了,让它生出不同的果?如果是后者,种瓜得瓜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了,请法师开示,感恩!

答:个人理解,前提是忏悔,忏悔之后就可以清净恶业,或者说"去除毒性"、"消毒",因为恶业已经被清净了,所以也就不存在了,而且同时还可以造下新的善业。这与种瓜得瓜没有矛盾,因为种子的性质以及改变了。(正见C1)

问:第65课引导文中"可以说,为了发财而挖空心思使用期骗手段来经商或者一门心思干些偷盗等勾当的人,心里所想与身体所行往往都有是相反,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在数劫中也脱离不了饿鬼处。"那欺骗和偷盗都是心里想,所行也是实施了,怎么是相反的呢?

答:个人理解,心里想获得安乐,却没有行持安乐的因——善业。(正见C1)

问:以前没有闻思,不懂不清净布施,曾做过发心不清净的布施,除了忏悔以外,还有什么方式能转变曾经不如法的布施为清净的布施吗?

答:可以多念诵缘起咒。如法发愿回向。(正见C1)

问:在做布施时,虽然想着意乐要清净,但感觉还是不可能绝对的清净,那么在布施完以后,若能回向无上菩提,是否布施的功德都将变得一样呢?

答:要看你回向的质量,如果回向的质量很圆满,作用也会很圆满。(正见C1)

问:法本中:其实众生堕入三恶趣,除了三毒牵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按照烦恼的粗重程度及动机大小,恶业也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恶业是指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并且长期积累,以这样的滔天罪恶会下堕地狱;造中品恶业的人会投身饿鬼;积累下品恶业的人则转为旁生。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是三毒牵引,但为什么上师老人家会说除了三毒牵引以外呢?还是应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三毒牵引代表三毒本身可以产生恶业,而除了三毒本身,以三毒摄持在身语上还可以进一步造恶业。或者说,除了意恶业之外,身语的恶业也可以导致堕入恶趣。(正见C1)

问:异熟果成熟在三恶趣,在三恶趣受尽苦报之后,业果是否已了结?

答:如果确实恶业已经耗尽,那就可以说没有了。(正见C1)

问:为何投生人道的时候,还要感受等流果?

答:因为某种业成熟为异熟果的能力耗尽之后,还可以有其他能力。就像说甘蔗被榨干之后,剩下的渣滓还可以有其他用途。(正见C1)

问:这个等流果和异熟果是否是一个因?比如杀生后堕地狱,出来转为人身,依然喜欢杀生。这个果报是一直跟着……啥时候能了结,难道连地狱之苦都不能净除业障吗?

答:可以是一个因。打比方说你吃了有毒的食物,食物中毒之后你去医院抢救,感受剧痛,出院之后可能还有其他后遗症。(正见C1)

问:65课有不明白处:今生肆无忌惮地造恶,不择手段地赚钱,从而获得了不错的名利,因果通三世,这也是源于前世惯性遗留下造恶的习气,这么说并不违背因果!那么怎么样才是违背因果呢?

答:有些时候,我们说"违背因果"指的是,没有随顺因果规律而通过非法手段妄想获取安乐。因果规律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某人通过造恶业妄想获得快乐,那就是违背因果规律的,不会实现的。(正见C1)

问:通过学习四种果报,了解到今生的习气很可能是前世的同行等流果。那为什么每一家人都会有相同的区别于其他家庭的习气呢?比如一家人都很磨蹭,比如一家人都很好吃,比如一家人都很啰嗦,比如一家人心眼都很好,比如一家人都很老实,比如一家人都很有艺术细胞……

答:你听说一个词语,叫做"共业"吗?(正见C1)

问:法师,关于65课思考题"感受等流果"的定义及与"同行等流果"的差别,弟子们是这样讨论的:同行等流果侧重于习气的延续,比如前世喜欢杀生今生的同行等流果也喜欢杀生,而感受等流果更侧重于受业着的感受,由于前世杀生给被杀众生感受短命痛苦的原因,今生自己也会承受这种感受,是身心都会感受的。不知我们这样理解对吗?

答:某种角度大概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具一些例子来说明。(正见C1)

问:能不能认为"感受等流果"是有情众生(内器世界)给我们带来的苦乐感受。"增上果"是环境物质(外器世界)给我们带来的苦乐感受?

答:某种角度,可以大致这样理解。(正见C1)

问:十不善业之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是否都是在异熟果出现后才出现的呢?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呢?

答:许多时候是在异熟果之后出现的(是否有其他情况个人尚不确定),士用果如果从罪业增长的角度理解,有时也可以遍于其余几种果。(正见C1)

问:弟子现在学65课,十不善业之果。书上一直提到"前世"种某种因,今世感得同行等流果。那么,这个所谓的"前世"是指无始劫以来的某一世吗?还是指相对现世的上一世?如果说法本上所提到的"前世"是指无始劫以来的某一世,那么上师讲过我们无始劫以来在六道中什么形象都转生过了,那可不可以理解为我们现世的任何行为都能在无始劫以来找到现在的影子?也就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某一世的同行等流果在这一世的成熟?可以这样理解吗?

答:个人理解,可以是过去当中的某一世(包括前一世),也可以是过去当中许多世综合的一种叠加。一方面我们转生过各种身份,但是有的业可能已经消尽了,或者习气非常薄弱,各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正见C1)

问:偷寺院或某人家里供奉的经书,以及盗法,为什么都不能算是犯了不与取罪呢?

答:你能否先试着分析一下不算不与取的缘由是什么?(正见C1)

问:比如我的经书,家中供养的舍利子,这些是否属于我的财物呢。

答:从某些角度是属于你的。如果是以恭敬心供养而偷舍利子,不会犯盗戒的根本罪,但可能会有支分罪,而如果不与取之后去卖钱,价值过量仍可能犯根本罪。(正见C1)

问:加行第三册第65课十不善业四种果报时,几个师兄提出如下观点和问题:成佛后,就不存在因果报应一说了。他们认为在最究竟层面上,一切都是空,因果不虚也是不存的了,当然指佛的境界中。我个人认为不对,但师兄非常肯定地说他们的观点没错,所以我也不敢随便说什么。

答:佛确实完全超越了因果,一方面法身无相,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一方面佛陀也完全清净了一切业。而佛陀自身虽然超越了业,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也可以有多种示现。(正见C1)

问:一个师兄结缘了一条流浪狗,可是狗身上有不少虱子,为了流浪狗的健康,师兄把虱子弄死了。他问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更好地既不杀生又保住狗的健康办法。

答:个人不太精通这方面,总之要尽量避免杀生,多忏悔。(正见C1)

问:关于33种不清静布施,有师兄问遇到乞丐常常只给一元钱就够了,但遇到上师至少就会给一百元钱,这样算不算不清静布施?

答:布施的时候,如果有吝啬心,那可以说是具有不清净的成分,而观待标准的不同,安立也不同。(正见C1)

问:同行等流果中的解释有讲到,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也相同,前世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想说现在很多不法分子因前世造善业的原因,今世中因为造恶业而获得很多财产。而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因为前世造恶的原因而这世感受苦果,如何努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我的问题是如果是同行等流果的这个解释的话,那些富裕的不法分子因为前世造善才有今世的快乐,那么为什么他们今世却不喜欢造善了呢?反之善良的人为什么今世会是善良的人呢?感恩法师慈悲开示。

答:有些人可能前世造恶十次,行善一次,而行善的果报恰好在这一生成熟了,而造恶十次的习气也保留到了今生,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我们小组共修加行第65课时,有师兄问行贿算不算是不清净布施?请法师开示!

答:无法一概而论。要看是什么样境界的人,在什么状况下,用什么样的发心,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什么样的人行贿,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要看具体情况。(正见C1)

问:顶礼法师:法本中上师讲到"倘若你前世作过不清净布施,今生就可能变成守财奴",是否可以理解为,1同行等流果,吝啬,贪财,唯利是图;2感受等流果,即使有丰富的财产,也死死看护,过着穷苦的生活。请教法师,感恩您!

答:应该是可以的。(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弟子看到上师在前行六十五课当中说"在我们人间,像阿拉伯等有些国家,可能是非天的业感提前吧,十几年来硝烟弥漫,一直处于战乱当中,人们恐慌不安、特别痛苦。我们作为凡夫,人和人之间虽难免会有摩擦,但考虑到今生后世,还是应尽量与人和睦相处。"

最近有一位在国防学校里学习的师兄(以后职业还可能会朝着带兵的方向发展),他问起:"如果中国的利益与其他国家的利益起冲突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从众生的数量上来看,好像中国人的暂时利益更加重要一点。"

那位师兄身处这种环境下时常感到纠结、无所适从,但又已经不太可能断然远离,所以向恳请法师开示该如何取舍。

答:首先不要有嗔恨心,其次尽量采取非暴力的方式。如果你一定要造恶业,那就尽量选择更小的恶业视角,努力把罪业降到最小。同时要认识到,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对众生谋求究竟的利益,出世间的解脱。从保护你自身的角度,如果你伤害了其他众生,那就尽量忏悔吧。(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加行65课有一段:如果没有因果正见,不懂生死轮回,也不了解宏观、微观的佛教世界,佛教的最深教言肯定无法接受。哪怕你已经得到了这些,但就像狮子乳无法用陶器盛一样,法器不合格的话,里面倒的甘露再美味,恐怕对自他也不会有利。这段中为什么:"狮子乳无法用陶器盛"?请法师为弟子开示!

答:有的地方提到狮子乳需要很特殊的容器来盛,如果用普通陶器盛,陶器会裂掉。(正见C1)

问:同行等流果与感受等流果都是果,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前者侧重习气,后者侧重受某种特殊的果报。(正见C1)

问:上师在《前行广释》65课,小女孩听到飞机声惊叫的案例,为什么是同行等流果的果报呢?感觉侧重于感受等流果。请法师开示!

答:个人理解,可能是感受等流果,在类似的状态下有类似的感受。(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65课中有这么一段话:"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佛教中也是承认的。比如,你本来造的是恶业,但遇到殊胜对境作了忏悔后,此恶业不但不会成熟,反而还会变成功德。就像有些植物遇到其他种子的因缘,性质可能发生改变,这种现象也是有的。"

这段话中的"特殊情况"是恶因能转变为善果吗?还有,上面这段话里的"性质"是什么性质呢?

答:个人理解,前提就是忏悔,忏悔就可以清净恶业,就像消毒,性质就是业的性质,就像消毒一样,本来有毒的时候,消毒之后就可以吃了,就不会中毒了。(正见C1)

问:《前行》第142页,"狮子乳无法用陶器盛",表面的意思看得懂,这句话在佛经里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出处啊?

答:容器方面我个人不太清楚,应该是有教证的。狮子乳在华严经当中提到过:【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种种诸乳,假使积聚盈于大海,以师子乳一滴投中,悉皆变坏,直过无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来师子菩提心乳,着无量劫业烦恼乳大海之中,悉令坏灭,直过无碍。】(正见C1)

问:请问法师:狮子乳为什么不能用瓦罐盛?

答:意思是非常尊贵的物品,需要与其价值匹配的容器。(正见C1)

问:前行65课中,异熟果和等流果有什么区别呢?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是否清楚这些词语的定义,如果你不清楚,那么就可以阅读法本,自己理一下思维,确定一下这些词语的定义;如果你清楚这些词语的定义,那么要了解这些词语有怎样的区别就很简单,把各自的定义都罗列出来,所有不同的属性都可以说是区别。就像你问"巧克力和IPAD有什么区别?"——那很简单,你把巧克力和IPAD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不同点就是区别。(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