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39课20191105

目录

  1. 名词解释

  2. 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3. 博朵瓦格西的教言

  4. 其余疑问

名词解释

问:助伴是什么意思?

答:助缘、协助的伙伴。(正见C1)

问:尊者把藏人说得比较差劲......不过,他后来见米拉日巴尊者时说:"西藏的修行人中,达到无所求、无作、无修的就数你了,除此之外一个也没有。"

请教法师,这里的"无所求、无作、无修",和38课的"如敌赶走牧童牛"是一个意思吧?都是说,不可言说、无有可作的一种证悟境界,是吧?

答:某些方面应该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加行教材2,三十九课里面"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是什么意思?

答:个人理解,这是在描述修行的境界超越分别念的状态,如果以后有机会进入密法班可以详细了解。(正见C1)

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问:顶礼大恩上师!顶礼大恩法师!弟子请问前行引导文中……不加改造……..这4个字的含义。请法师开示

答:我的是电子版,不清楚你所说的是哪一段内容。不加改造有时指的是稳固、真切、不用刻意去产生,已经非常熟练的意思。(正见C1)

问:师父您好!是寿命无常科判:丁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第8段"帕单巴尊者也曾经说……"里面。

答:个人理解就是稳固、真切,内心完全接受认可,不是口头泛泛的说说。(正见C1)

问:什么叫不加改造的无常观?是相续中生起了无常的定解的意思吗?

答:可以理解为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真切的无常感,不需要刻意去思维就会产生。可以理解为定解。(正见C1)

可参考:

(1)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第39课:【何为"不加改造"呢?法师给你讲无常的时候,你觉得对对对,下课后看器世界、有情世界也都是无常的,这是一种勤作观修的无常观。而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2)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39课:【相续中一定要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不加改造是指很自然就生起无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个无常是改造的,听到这方面的教言,看这方面的书,观修的时候,大家在分享无常的时候,看到车祸,看到很恐怖的事情时,会觉得的确是无常的。有改造的是指有这些因缘的时候能生起无常。但没有这些因缘的时候,就没有这些无常观,有改造的就不稳定。不管遇到顺缘还是违缘,无常的这种观念恒时在心中存在,不会丢失,自然而然会生起无常的观念,这就是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博朵瓦格西的教言

问: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

请教法师,这里说生起无常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怎么理解?

知道自己必定死亡,五欲六尘都是苦空的本性,跟净除罪业有什么关系啊?

答:要清净罪业需要四对治力,例如要观待,忏悔心的强烈程度,返回对治力的精进程度,等等,而如果有了无常观,那么对死亡会很重视,也就会很投入很精进的去应对死亡,了知死的时候只有善法有利,那么就会努力去清净恶业,让恶业不要在死亡的时候障碍自己。(正见C1)

问:在前行第39课中讲到,"真正生起无有改造的无常观,则断除罪业,行持善法没有丝毫困难。"这里的有了无有改造的无常观之后断除罪业没有丝毫困难应该怎么理解呢?是说,有了这种无常观,罪业会自动消失么?还说有了这种无常观之后会精勤地忏悔罪业?

答:个人理解,一方面无常观本身是殊胜的善法,本身具有压制恶业的能力(例如四对治力当中有现行对治力);另一方面如果具足了无常观,会促进产生信心、悲心、出离心、精进等等功德,很容易就能够清净罪业。(正见C1)

可参考:

(1)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39课:【心中生起了无常观,那么净除罪业没有困难。因为有了无常观之后就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通过无常观这种正见、智慧的修法,起的作用会很大、方向会特别地正确。如果按照一个修行人的标准和心态去修法,净除恶业是没有困难的。因为修的善法越纯净,净除罪业的力量就越大,恶业净除了恶缘当然就没有了。通过修无常知道只有善法才有用,通过这样的思想带动修无常,对净除罪业的力量是很大的。为什么说念这么多的金刚萨埵心咒却感觉还是没有清净罪业,就是因为净除恶业的违缘太多,夹着这么多杂质的思想去修,当然就很难相应。如果我们有强劲纯净的无常观带动去修金刚萨埵忏罪,净除罪业无有困难。】

问:第39课思考题"按照博朵瓦格西的观点,如果想专修一法,观无常则最为重要,这是为什么?请从六个角度加以分析。"因为原文里格西只说了五点,还有一点是尊者所说。如何从六个角度分析呢?是哪六个角度呢?

答:如果专修一法,观无常最为重要。从我们当前的角度来讲,因为佛陀讲法时所谓的最重要,都是针对不同的根器、不同的听众,对当时那拨人而言,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换一拨根基高一点的人,我又说那个最重要的,那么你在旁边听着,问佛陀这个最重要有没有标准。这六拨人,六个最重要,到底哪个最重要?实际对每一个受众来讲,对他们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所以从刚开始入道,从我们要调伏内心精进起来,无常最重要。那么无常最重要,空性重不重要?菩提心是不是最重要的?在其他地方说菩提心最重要,空性最重要。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阶段,都有最重要的,只不过不同的阶段体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那么六个角度分析的话,格西的原文说了五点,还有第六个问题应该是在后面,再跳一行,那个地方好像也有一个。以前我看到问题大概也有一个,好像跳过去两段之后,下面还有一个分析的方面,把那个加进去应该就属于六个了。总共来讲应该也是六个。因为前面有一个格西请问博朵瓦格西,如果专修一法,修什么法最重要?博朵瓦格西回答了五个,后面帕单巴尊者这一段跳过去,单巴仁波切这段跳过去,"所以"这段跳过去,后面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可能是指这个,这就是格西讲的。把前面的五个,再加后面一个,就是六个,都是博德瓦格西讲的。如果一定要算六个的话,前面五个再加上后面这一段:"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加这个就正好是六个,也许是从这个方面来了解的。(生西法师)

问:《前行》39课的第一道思考题,请问这个六个角度是否就是博朵瓦格西关于"倘若修行死亡无常,因、缘、果"的五点分析以及帕单巴尊者关于"倘若修行死亡无常,因、缘、果"的分析?

答:个人理解法本当中除了那五点之外,还有这段内容:【一居士向博朵瓦格西请求消除恶缘的窍诀。博朵瓦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心中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也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够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那么利益有情也不是难事。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多多修行诸法实相空性,而且在自相续中已经生起,到那时清净迷乱也不会有困难。"】也可以加上"倘若修行死亡无常,因、缘、果"的相关内容。尽量全面回答。(正见C1)

问:前行广释第39课讲到博多瓦格西讲解无常的重要性,曾从5个方面阐述,其中这两个方面弟子不能理解是否有什么不同,祈请开示。博朵瓦格西答道:"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博朵瓦格西还说:"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

答:个人理解意思可能差不多,一方面重要的意思可以多次强调。也可能有其他的密意。(正见C1)

问:第39课,关于博朵瓦格西仁波切开示若专修一法,无常最为重要。并做了5个方面的开示,请法师开示此5个方面的层次及内在逻辑如何?是从粗大到细微吗?

答:密意甚深,抓住"最初、中间、最终"这条线就可以,总之我们要明白,无常的修法在很多场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请问什么是格西、堪布、班智达?

答:格西就是善知识,很多地方翻译就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引导者。还有格西指学位,通过考试的成绩、考试的级别,分别得到格西的学位。

堪布的意思就是亲教师,亲教师的原意是传戒律的。现在也是一种学位,法师也叫堪布,考试考到一定成绩之后就可以评为堪布。

班智达就是智者,大班智达就是大智者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这三者是什么关系?

答:格西、堪布是学位。还有一种意思,堪布是指方丈,有些退位的格西也是当堪布的,就是成为某个寺院的方丈,也可能是班智达。格西、堪布,有可能是班智达,它们各自的意义有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各是各的也有。(生西法师)

问:前行广释第39课中有个公案,就是国王贪执已故王妃,在尸陀林里过了12年。末学从这个公案中感受到:佛法确实是与世间法相比高深很多,而且对凡夫人来几乎是望尘莫及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对亲人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节法定的节假日,国家也提倡祭奠先人,那么这样的思念在公案中似乎是不合理的,需要断除。这样一来,末学发现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个冷血动物,对末学以往的观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想想都觉着很痛苦,无法割舍的感觉。或者说佛法是让众生从小爱升华成大爱?理论上可以理解,但是做起来太困难了,甚至内心还有一种抗拒,不愿意成为冷血动物。请法师开示,此处该如何思维才是如理如法呢?

答:可以多思维菩提心的意义,一方面你需要断除世间某些没有意义的贪执,有时那种贪执只是沉浸在思念当中,却没有做任何对事实有所改善的善法,意义不大。一方面你可以思念你家里已经过世的亲人,一方面,你以智慧要了知怎样对他们有利?怎样是积极的?于是你可以努力行持善法,回向给他们,这样对自他都有利益,因为你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正见C1)

问:在39课最后的华智仁波切祈祷文中,"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此句,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死亡无常面前,当下虽未死的我们,都是将死的老年?

答:可以参考本课的法师辅导:【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都已经到了很老的年龄了,还以为自己很年轻,觉得自己不会死,还有几十年可活。没有紧迫感,没有一个马上要修法的心,还觉得自己很年轻。】——生西法师

问:在学修无常的最后一课(39)的最后,大恩上师开示到:"那么,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随后上师列举了两个公案:应像喀喇共穹格西和智悲光尊者那样。

在讨论中师兄们提到,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修行人如何知道是否对无常生起了定解呢?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对什么对境(可以是人、事、物或名声、地位等)最执著,如果自己最执著的对境示现无常时自己都能坦然接受,自己心安理得。就像法王如意宝在《快乐之歌》中所说:"死也快乐,活也快乐,一切都快乐。"当我们达到这样的境界时,就可以认为对无常生起了定解?

答:个人理解,无常修法有很多作用,比如法本提到的最初、中间、最终等等阶段都可以发挥很多作用,可以观察自己的心是否产生了这方面的觉受。比如,无常可以激励自己精进修持,那就看看自己是否有精进修法的心;无常可以断除我们对世间八法的贪执,那就可以观察自己对世间八法是否看淡放下了。等等。(正见C1)

问:顶礼法师!请问出离心一定得出家才能有吗?在家人能具足吗?

答:在家人也可以具足出离心,比如米拉日巴尊者,就是一位在家居士,生起出离心之后通过修行即生成佛。(正见C1)

问:无常和因果有何关系?无常其实是因果的显现吗?

答:无常是因果存在的基础,必须建立在无常的前提下,因果才可以展现,如果不是无常的,那么一切事物就成为永恒,不会有因生果的变化。(正见C1)

问:关于无常,佛教的无常观可以用《中论》中"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来解释吧。就是说佛教的无常观属于变灭而不是断灭。也就是说先灭后生,相续不断的,所以宇宙生生不息。比如器世界的毁灭,空劫之后就是成劫,一个个体消失了另外一个个体也就会产生。我们六道轮回的众生在成佛果之前肯定会不断地生了死,死了又生,死去的只是当下的身体,心识还是要继续轮回,相续不断。末学这么理解,不知道是不是正确?

答:个人理解,通常来说,这是两回事。无常是世俗谛的状态,无生无灭是胜义谛的状态,二谛是互不混淆的。无常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刹那生灭,但有时也可以对应相续消失的情况,并非说无常必须要相续不断,不一定。如果某个相续存在的因缘没有了,那相续就会消失。(正见C1)

问:喀喇公穹格西为了修行连闭关洞口的草都不割,那为什么大恩上师在《弟子规》第20课教导我们要"房室清、墙壁净、几案结、笔砚正",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

答:个人理解,有多个角度,一方面只是没有砍洞外的荆棘,不代表一定没有保持闭关洞内的整洁。另一方面,如果内心达到了足够高的境界,也不会被各种外境所障碍。另一方面,尊者当时是在寂静处独居,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社交活动,场合不同。还可以有其他角度。(正见C1)

问:关于39课上师仁波切开示:"可见,无常法只要在耳边听到,然后对其进行思维,就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获得真正的解脱。"弟子有疑惑,这里是否是指可以唯一修无常法即可获得解脱?还是说听到无常并思维可以在相续中种下善根,以此断除轮回的根本,最后获得真正的解脱?或者是如有大德开示那样,观修细无常可以证悟空性。从证悟空性的角度获得解脱?

答:个人理解,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些利根者单单听闻无常的法义就可以证得圣果,例如佛时代的许多修行人。有些可以通过无常法义趋入无我空性。(正见C1)

问:顶礼法师!前行39课思考题第4题:无常、悲心、空性这三种境界,应如何次第升起?

答:不同根基的众生可以有不同的次第。通常来说,可以先从无常、悲心入手,最后通过修行证悟空性。(正见C1)

问:现在学到加行第39课,还没学到烟施,前两届的两位师兄说可以在家做烟施消除违缘,几分钟就做完了,不影响闻思修,一位师兄给我介绍了一个烟施共修qq群,他们用的是藏地的烟施粉,有一位上师教的烟施仪轨。另一位师兄建议我用喇荣课诵中的烟施魔崇部多仪轨,他说念着仪轨烧带油的饼干就行了,可是我不太熟悉方法。请问法师,我现在可以学习做烟施吗,学另一位上师教的烟施仪轨和喇荣课诵中的烟施魔崇部多仪轨都可以吗?

答:可以做火施。按照《回向魔崇部多火施仪轨》肯定是可以的,准备一些面粉食物等等,或者火施食子点燃,念诵仪轨观想就可以。其他你所说的仪轨,我不太清楚具体的内容,只要是清净的传承都可以。(正见C1)

问:顶礼法师!现在弟子正学到前行第39课,寿命无常的最后一课。弟子学习前行时,会先看《前行引导文》、上师讲记,然后听法师辅导,在分析课文重难点及上师讲课思路后,最后才听上师传承。这样是否违反次第修学?感觉上师传承最后听专注力更高、对上师讲课的思路更清晰、也更关注上师讲课的细节。

答:这样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把任务都完成。(正见C1)

问:前行第39课里提到帕单巴尊者住世571年,怎和人寿100岁期间众生寿命几乎都在百岁之内圆融?世尊都在80多岁时示现涅槃,尊者住世比100岁要长的多是有何特殊寓意吗?弟子真心想具德上师们都能长久住世,广转法轮。但在教理上对寿命还是不知圆融。恳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100岁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或者说某种范围内的平均值,并不是每个人多一岁少一岁都不可以,不是这样。(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