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前行》第024课20200803

目录

  1. 名颂解释

  2. 三十四种睱满

  3. 人身难得

  4. 其余疑问

名颂解释

问:加行第二十四课中,上师讲到依靠传承上师的无形加持,因缘聚合之时,自己的相续中会必定出现智慧、慈悲的暖相中的"暖相"是何意?

答:可以理解为觉受、验相、感应等等,暖有的时候比喻接近成就的状态,就像你靠近火会获得温暖一样,广义来说,修行的进步都可以说是暖相,比如你的慈悲心增长等等。(正见C1)

问:加行教材第二册第42页第10行,上师在讲到人身难得时,说到"从比喻、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比喻方面,我们知道是讲盲龟遇木轭等,从"体性"方面如何理解?在哪能找到相关资料?

答:体性可以理解为本体、性质、属性、特性、特征等等,很多词语要结合语境来理解,你多多闻思,就会掌握。(正见C1)

问:法师回答弟子问题:"在劝人学佛时,遇到一阐提该怎么办?"的问题时,法师顺便介绍了五种人,其中一阐提是没有种姓、没有佛缘的一种。所以弟子想知道是哪五种人?

答:一阐提意思是断种性者。【有五种种性。何等为五。谓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以上是《楞伽经》当中的内容。(正见C1)

问:《前行引导文》24课谈及"不可匆匆忙忙进入形象上的修法"。其中"形象"怎么理解?

答:只有修法的形象,缺乏实质性的体验。(正见C1)

问:弟子在听智悲佛网预科系前行实修观修第9法师指导录音有听到"增上生"、"决定胜",请问这两个是什么意思?

答:增上生:轮回中的善趣安乐。决定胜:出世间的解脱果位。(正见C1)

三十四种睱满

问:34种暇满,天人除了根德圆满、人格恶劣、喜爱恶行这些具足,其他的都不具足,这样子理解对吗?

答:天人基本的这些条件可以具足,但是他并不是真实的暇满人身,从恶趣的层面来讲是可以,但是它还不是真正的暇满人身,有很多条件其实都不具足。(生西法师)

问:前行24课讲记中说慈悲体贴的上师也会成为魔障。请问如果这个上师具备真正善知识的法相,那么还会成为魔障吗?

答:善知识本身不是魔障,但如果修行人自己产生了烦恼、执著,那可以说是修行人自己的心产生了魔障。(正见C1)

问:莲师对益西措嘉空行母说:"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难道除了修行之外的一切行为教言均属于魔障吗?

答:要看你说的之外的行为对修行的影响是怎样的,如果有障碍那也可以说是,如果有助益,那就不是。一方面也要看你怎么定义修行,如果会用心,行住坐卧都可以是修行。(正见C1)

问:舍事者又是什么样的僧人呢?

答:舍事者,某种角度指的是舍弃世间琐事,专心修持的人。有的时候是看内心的境界,如果内心放弃了贪执,有时即在城市里安住,也可以说是舍事者,如果内心贪执很强,即使一个人住山,也不一定算得上真正的舍事者。(正见C1)

问:大恩上师:"尤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故意断传承,或者不愿意修行,就是所谓的魔障。以前莲花生大士对空行母益西措嘉传过一个殊胜教言:"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譬如,你本想听一个传承,有人劝你不要听,应该离开这个地方,这就是一种魔障。魔障不一定非是面目狰狞的恶魔,有时候它也会显现为语言亲切的道友,或者慈悲体贴的上师,表面上对你非常关心,你听到他的话语后,三四天都睡不着觉,心里非常舒服、温暖,一闭眼就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但如果对你的修法造成违缘,那不论他是什么形象,按照莲花生大士的教言,都叫做魔障。"可是后面依止上师里面,又说要依教奉行,上师说的都要照做。如果弟子的某一位上师让我帮他照顾家人的小孩一段时间,这到底能不能拒绝呢?因为孩子比较调皮,而且时间上来说,也确实让我闻思修的时间少掉很多,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矛盾的问题呢?如何解决呢?

答:个人理解,如果你已经依止了,就要观清净心,善知识本身不是魔障,但如果你自己没有如法依止,因为你自己的原因没有很好的对待,自己障碍了自己的闻思修,你自己的邪分别念就是魔障。(正见C1)

问:真正具备34暇满时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了吗?

答:可能要看具体情况。可以说是具足了某种程度的出离心。而出离心可以有不同的层次,34种暇满具足也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标准也不同。(正见C1)

问:在思维暇满难得时,了知,若具备34种暇满非常不容易(单单具足18暇满不容易),而若不具足34暇满又是形象上的修法;那么又说高僧大德及诸佛菩萨的成就都依赖于暇满的人身。弟子疑惑又茫然,心里会产生时而糊涂时而明白的那种感觉:34种暇满难得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答:34种这里是比较严格的标准。总而言之,你现在肯定有某种程度的暇满存在,否则你不可能在这里提问。你要把握好现有的资源,让这些善法的资源能够增长,不要浪费。(正见C1)

问:对照34中暇满(有时具足,有时不具足),不断调整对治,就是在修持善法吗?

答:可以这样理解。(正见C1)

问:需要具足34中无暇之后才能开始修习善法吗?

答:根据具足程度的不同,修持善法的力量也不同。具足部分的暇满也可以修持部分的善法。(正见C1)

问:如果真正意义上的暇满在自相续当中已经具足,就是成就了吗?

答:不一定。但即使没有成就,也会很快获得。(正见C1)

问:感恩法师。顶礼法师我们研讨题目可否帮助解答一下,感觉有点绕。大圆满前行讲记中说慈悲体贴的上师也会成为魔障。请问如果这个上师具备真正善知识的法相,那么还会成为魔障吗?如果成为魔障则有善知识成为魔障的过失,如果不成魔障则莲师对于魔障的定义有误,该如何抉择?个人分别念认为:会成为魔障吧。因为佛陀都说他说的话要详加观察和思考,在修行方面是依法不依人的,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啊?不当和错误之处在法师和上师三宝面前忏悔。若是不正确,应当如何作答呢?

答:个人理解,是不会的。但如果修行人内心产生烦恼,这种烦恼可以说是修行人自己的魔障。

佛陀说对他的话要观察,一方面可以让我们通过观察,更深的领会佛陀的密意,思维的更加深入,而不是说观察之后就舍弃佛陀,诽谤佛陀。

依法不依人,并不是说不需要善知识。依法不依人有以下理解方式:【1,依止善知识本身是教法所要求的,本身是在依法,我们需要按照法的指示去依止善知识。

2,善知识的示现就是法的体现。

3,善知识是法的来源,依止善知识也是为了得到法,并且让法融入心。

4,依止善知识才能真正通达法的奥义。

5,真正的善知识与法是无法单独分开的,所以依善知识与依法本身不是分开的。假设有一个人与法背道而驰,那么我们应该远离。

6,如果之前通过观察,不具备善知识的法相,那么就说明相关的人与法不相符合,这个时候就不能依止;而如果符合善知识的法相,说明与法的要求相应,就可以依止。

7,最究竟的法就是法性、佛陀的境界,善知识与佛无二。

8,十地菩萨需要诸佛灌顶而成佛,说明没有绝对自力的修行。

9,综上所述,许多情况下,只有在法和人背道而驰的前提下,才存在依与不依的区分。如果是人和正法法随顺的情况,那依止人法当中的任何一者,都可以说是同时依止了两者。】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并不是在替你答题,你们的出题法师可能有其他的解释方式和思路。(正见C1)

问:上师讲到:因此,大家决不能匆匆忙忙、草草率率提前进入"形象上的修法"。请问法师:文中"形象上的修法"是专有名词,还是就是带有贬义的"表面修法"。

答:形象上的修法可以理解为仅仅是有修法的形象,缺乏实质性的相关内容。"形象上"的行为还可以有很多。(正见C1)

问:昨天小组在学习第24课思考题第1题时,出现不同意见,即关于"判断一个人修行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答:个人理解,许多时候好坏是可以相对的。你所提到的"暂时没能'烦恼减少',但从态度与方法上仍不失为'修行好'。"——在烦恼同等的情况下,观待那些态度和方法上还比较欠缺的众生,可以说修行好;而如果在"态度与方法"这些因素相等的情况下,观待那些烦恼已经减少的众生,可能还是有一些差距。而如果牵涉到考试答题,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讲堂听闻法师考前培训,尽量结合法本进行解答。(正见C1)

问:为什么我们常说的十八种暇满中包含八无暇呢,暇满和无暇是相反的意思,为何包含进去呢?

答:意思是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这样来说方向是一样的。(正见C1)

问:十八种暇满和十六无暇他们之间是补充的关系吗?

答:后者是前者的补充,或者说在前者基础上更严格的定义。(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24课:

"三十四种暇满",无垢光尊者《如意宝藏论》讲了十六种,前面讲了八种闲暇、十种圆满共十八种,十八加十六共三十四种暇满。原文括号里面说"藏文原文中为二十四种,请作观察。"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这里面所谓的二十四种,就是这里讲的十六种严格意义上的暇满,加上前面的八种闲暇(前面的十圆满不算)。

这样的分析是基于什么样的方式考虑的呢?因为十圆满是在八闲暇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圆满是特法,闲暇是本性。所以,我们首先具有了八种闲暇,就是不要生三恶趣,不要生长寿天等等。这些基本的条件我们应该满足,如果在八种闲暇的基础上再加十圆满,叫十八种暇满。把十圆满通过更严格的方式安立,因为这里讲十六种,已经不是初级的观察暇满了,它已经很严格了。五毒粗重、愚昧无知、被魔所持、懈怠懒惰,恶业涌现等等,这些都是很严格的标准。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具有基础的八种闲暇,我们已经得到人身了。这里面讲到的十六种条件,如果你具有了,就是在八种闲暇的基础上具有了严格意义上的圆满,这样加起来就是二十四种圆满。所以,我们可以在八种闲暇的基础上加上十种圆满。也可以另外一种,在八种闲暇的基础上,换成十六种。这里面十六种和十圆满都是很严格的观察,都是在八种闲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特法。这十六种也是很严格的标准,所以说,二十四种或者三十四种都是讲暇满的自性。】

问:三十四种暇满的自性是指什么呢?弟子目前很难理解。

答:你列举一下三十四种暇满,解释一下定义就可以。自性,此处可以理解为属性、特性。(正见C1)

问: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归属在十八种下面当中,指的是哪种情况下?有时也可以相互含摄,指的是什么时候?如何互相含摄?

答:比如当中的某些内容可以分别归属于持邪见者、意乐圆满、信心圆满、自入圣教、师已摄受这些内容当中,你可以尝试把这些都列出来,然后一一对应看看是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无有正信"某种角度可以对应信心圆满,反过来也可以对应。你可以自己练习一下。(正见C1)

问:前行24课中,上师讲到"尤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故意断传承,或者不愿意修行,就是所谓的魔障。"有的师兄认为,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都属于魔障,这种说法对吗?

答:某种角度也可以这样说,前提是如果这些现相确实对修行带来了障碍。只要对修行有障碍,广义来说都可以说是魔障。(正见C1)

问:第24课教授我们要随时随地务必集中精力观察自相续是否具足此等三十四种暇满,暇满功德中只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真正修妙法的因缘。实际上像我这样的凡夫人,因为积习深重,尽管很努力得想具足三十四种暇满,但仍常常顾此失彼,经常在赶狼抓羊的忙碌状态中,请问法师和好诸位师兄,有什么窍决,能让我们这种初学者从容面对这此违缘,而不是像打地鼠一样,一直压服,此消彼长,感觉非常焦急。

答:总体来说,积资净障,祈祷上师三宝非常重要。随着自己系统闻思的深入,自己的智慧也会成熟,关键是不要后退。(正见C1)

还可参考:

生西法师《前行》辅导笔录第24课:

【假设这些暇满还没有完全具备,就应该想方设法全力以赴使自己具备。】

观察自己可能会比较失望,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很多条件并没做到,偶尔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念头,或者还会行非法。按照严格意义上的暇满人身,尤其是十六种无暇的标准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多符合这里面条件的,也就是暇满人身还没有完全具备。不是完全不具备,也不是完全具备,这就有了上升的空间。如果努力就可以全部具备,如果不努力就有可能就滑下去,或永远处在这种不具备的状态。

如果不具备或者还没完全具备怎么办?这里面讲了"就应该想方设法全力以赴使自己具备"。标准定出来了,一对比就知道有差距而且还不小,怎么办呢?应该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使自己具备暇满人身。要具备这个暇满人身干什么?或者怎么样具备暇满人身?没有其它方法,只有认认真真地行持佛法。所以我们的心思都要盯在修行佛法和解脱道上面。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逐渐去改变这些状况。

如果拥有了暇满人身,可以行持正法;如果不拥有暇满人身,也只有通过行持正法的方式来弥补和具足。所以这里不管怎样劝诫,都是要让我们精进,而且还不能瞎精进,必须要在行持正法方面精进。看哪一条不具备,就要想方设法改正。

如果我们没有认真观察和思维,都不知道倒底哪个地方有问题。就算有问题,我们也不去关心:怎样去改正?漏洞怎么去填补?这都没办法了解。所以说学习的时候绝不能马虎,如果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仔细分析,对我们的修行绝对都有帮助。如果有了暇满人身,你就要精进,因为所谓的有只是暂时的;如果没有暇满人身,更加应该精进。为什么没有?就因为没有精进行法,现在还不精进就永远没有。没有怎么办?不具足暇满人身说明修学佛法的机缘不具足,那就肯定是世间法,这是决定的。

现在我们就在世间法中,众生现在就在轮回中游荡。精进地行持佛法都不一定会相应,何况你都不去做,那就要彻头彻尾地轮回。我们全部的心和行为都是轮回的思想。所以说不精进怎么行呢?决定不会具有暇满的人身,应该更加精进去行持,全力以赴地具足暇满的人身。怎么样具足?哪一个条件不具备,我们就要努力去具备。

前面讲了,如果耽著今生,我们就观察今生的过患,努力看破、放下;如果人格恶劣,就学习善妙的人规,让自己逐渐改变;通过发愿、积资净障等方式改正自己,一条一条我们都要努力精进地、全力以赴地去做。改变的方法也是佛法,达到这里面所讲的闲暇的标准,也是佛法行持到了某种状态,就叫做暇满,它是高标准的。

一方面讲这种暇满人身叫所依,修行佛法的所依;一方面讲,暇满人身本身也是充满了正法的状态,称之为暇满。】

问:加行第24课,讲到了什么是修行。末学是这样理解的,以修学前行为例,先要认识到前行法的重要性,生起信心;通过反复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再再思维之后,从了知上升到觉受;有生之年将34种暇满与自己进行一一对照,仔细观察,具足的要观喜,要精进,不具足的要改往修来,使自己具足,长期串习,最后将法融于心,使自己的行住坐卧都于法相应,如理如法。

可是在实际的修行中,末学发现虽然方法已经明确,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染很重,还是有障碍。比如观修的时候,很难坚持半小时,有时候观着观着念头就跑去别的地方,不是睡着了,就是想别的和观修内容无关的事情;明明知道无毒粗重是暂生缘无暇,但有时候会在一些对境上就起嗔心,比如被人误会或者苛责就会生气,然后突然发现当自己发现不能具足34种暇满的时候,又会生出另一种求34种暇满不得的烦恼,时时不具足,时时就会烦恼;好像因为这种烦恼生起了一种苦受,感觉修行是苦的,因为他总是让我们与习气对抗,请法师开示一下,像我这样的感受,是修行的方法或是认识上哪里出了问题呢,如果修行确实是苦受,那有什么窍决让我们生起一种乐受让我们这种根性较下劣的众生对苦修生起欢喜心呢?

答:能够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具有正念的表现,通过祈祷上师三宝,资资净障,我们的修行能力会得到提升,在期间即使自己感觉有些艰难,也能清净无量罪业。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会感觉越来越自在,关键是不要放弃。(正见C1)

人身难得

问:末学表达得不够清楚,末学的意思是我们得到人身的根本因是什么?按照推理"人身由福德生,而福德又是由于遇到佛法并对起信解佛法而行持的善法而产生的。"(比如末学,在未遇到遇到上师前,经常造业,没有行持一点善法)。福德是我们得人身的直接因,而得人身的根本因是什么?是佛法吗?那当我们第一次遇到佛法的因缘是怎样产生的?

答:得到人身的根本因是五戒十善。不学佛的人,哪怕是学外道,只要有一定的十善业先成熟,就会获得人身。而信仰佛法的暇满人身相对来说条件就要多多了。具体很难观察,不管怎么样,只要你有缘的人成佛了,你很快就会具足佛缘。(正见C1)

问:顶礼法师!请问要获得人身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布施行善、发清净愿这些条件,这样看来堕入三恶趣的众生几乎没有再得到人身的机会,三恶趣的众生是否具有获得人身的因缘?如果具有,那是什么因缘?

答:有可能,因为往昔的善业可能成熟。也可能善根成熟有缘遇到佛菩萨的救度等。也可能有其他情况。(正见C1)

问:获得人身是前世修十善业的果,而获得暇满人身的因是持戒、集资净障、发善愿,而暇满人身又是趣向解脱的殊胜缘起,可否理解,暇满人身是解脱的因,而修持佛法是解脱的缘呢?

答:如果从究竟来说,解脱的因是如来藏,而具足人身和精进修持都可以说是缘。(正见C1)

问:末学对于暇满人身的条件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守持清净戒律可以得到闲暇,行持大量布施等十善业可以得到圆满?这里的因果之间是怎样的关联呢?比如布施财物可以得到财富,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闲暇和圆满通过受持戒律和十善业,有点不理解。

答:一方面是断恶,一方面是行善,有时前者可以作为后者的基础,总之善业可以让我们生在善趣,布施一方面可以得到财富,但这是果报之一,布施可以让我们生在善趣。(正见C1)

问:为什么持戒可以得到闲暇的果报,十善业可以得到圆满的果报?

答:因果规律到最后需要归于法尔,事实如此,就像善为什么有善报,规律就是这样。(正见C1)

问:弟子请问:从体性方面看,获得人身极不容易,应该怎样理解?感恩法师!

答:体性可以理解为本体、属性、特性、特征等等,意思是如果从暇满人身的相关属性来理解,就会发现要获得暇满人身并不容易。(正见C1)

问:"因"和"缘"如何区别?如前行第24课:人身......从因方面来说,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具足清净信心......从缘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

答:主因和助缘,比如种子是主因,水土阳光是助缘。(正见C1)

问:前行广释第二十四课当中有这样一段"这个人身的确非常难得,从因方面来说,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具足清净信心,如《中观宝鬘论》云:"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从缘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从比喻方面、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今生有幸得到这个人身,要想来世转生善趣,则要护持清净戒律,而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烦恼,就一定要修行。"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从比喻方面、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这句话?

答:比喻,比如有很多例子比喻说明暇满难得,通过这些比喻就可以了解到。体性,指的是暇满的特征属性,通过了解也会知道不容易获得。(正见C1)

问:讲义中讲到获得暇满人身的因是三个:即持戒,布施,发愿。因此我们今生获得暇满人身是因为前世造了这样的善因才得到的。那是否意味前世我们同样也获得乐暇满人身才有机会造这些善行的?如果前世也是暇满人身的话,那往前推再前世也应该是暇满人身,否则没有机会行持这么多善行。这样推下去的结果,不就变成了我生生世世都是暇满人身了吗?好像感觉不是这样?

答:个人理解不一定。前世你可能只有部分暇满,或者在某个时间点上有少许的暇满,但你可以造善业、发愿,今生就可以获得更充分的暇满。业有增长广大的作用。(正见C1)

其余疑问

问:《心性休息三处三善引导文》的"三处三善"是什么?

答:三处是前面的共同显宗,中间的共同密宗,最后是不共的大圆满,这是三个金刚处。三善是初善、中善和后善,初善是显宗的,中善属于中间的共同密宗,后善属于不共密宗;或者说三善是修行每个修法当中初善发心、中间无缘精进、后行后善回向,这也是一种三善的意思。(生西法师)

问:如果今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在西方极乐世界里面多久时间可以乘愿再来度众生呢?

答:不同的修行人有不同的情况。你可以学习《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正见C1)

问:在修行当中,总是感觉头顶,背部有一个沉重的按压力使劲的往下按压头部,有时候背部也如此,头部额头有时候绷的很紧,让人感觉很累很疲惫,请问平时多念上师网络78次开示的莲师修法的莲师心咒可以了吗?还需要增加那些比如忏悔之类的功课吗?

答:可以多祈祷念诵。同时有机会可以学习一下空性方面的法门。(正见C1)

问:什么是"空性方面的法门"?能否具体开示?

答:比如《中论》、《中观庄严论释》、《入行论·智慧品》等等。(正见C1)

问:在24课里面上师的开示:"就到处打卦算命:"为什么我最近修不上去?验相出不来?本尊不现前?"请问本尊是指莲师,或者观世音菩萨、金刚萨垛佛尊之类的佛菩萨吗?我们现在修五加行,那本尊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怎么确定自己的本尊?我们什么时候修本尊(有种种说法吗)修法?想请法师慈悲开示我们现在修行或者将来的修行与"本尊"之间的一些联系的知识。

答:通常来说,佛菩萨都可以称为本尊,本尊有时指的是某位修行人自己主要修持的佛菩萨。可以根据自己的信心选择本尊,或者请大德观察,一位修行人可以有多位本尊。通过修持本尊可以获得成就。(正见C1)

问:最近末学主要是跟上学会进度,观修人身难得。感悟很多,每每观照自心,非常想抓紧时间修行,因为人身太难得了,但总是被自己的烦恼等所控制,非常的自责,居然有时间来烦恼?暂生缘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太厉害了。但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如何对治呢?

答:确实,忆念暇满难得会让人产生紧迫之感,要从点滴做起转变自己的习气。(正见C1)

问:关于金刚降魔洲,共修时有道友问。如果没记错的话,学院的四大法会由不同弟子主办,金刚降魔洲是其中之一,法师可否解释下"金刚降魔洲"等称号及其对应出家众?

答:这是法王如意宝赐予加持的名字(有时也称为降魔胜利洲),具有很多殊胜的缘起,代表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汉族大众。(正见C1)

问:24课中:依靠传承上师的无形加持,因缘聚合之时,我们相续中必定会生起慈悲、智慧等一些暖相。请问暖相是什么意思?

答:可以理解为一种验相、觉受。比如钻木取火,出现温暖的时候,是产生火的前一阶段。(正见C1)

问:这个暖相"出现温暖的时候"是指出现在色身么?出现在任何色身的任何位置都是暖相呢,还是有固定的部位,例如头部或胸部。那么"产生火的前一阶段"是指"拙火"么?

答:暖相是形容距离目的地接近的意思,就像接近火会感到暖热。但暖相本身不一定都是身体的温暖(某些法门有可能牵涉到身体的感受,但不是所有的场合),广义来讲,比如你产生了某种出离心的感受(虽然还没有到底真正的出离心的标准)并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对世间法的贪执,就可以说是获得了出离心的一种暖相。(正见C1)

问:按照以往的理解,牛不可能听懂人说话、知道在叫它,也不可能知道前世——如同人记不起前世一样,为什么这里的牛能听懂拾得说话、知道在叫自己呢?

答:特殊业力和因缘吧,一方面也是福报的一种体现。(正见C1)

问:"散乱的形象完全是骗人的"这一段。法本内上师传法的对境是出家众,对于在家人来说,比如我,我现在不想看电影、动画片等,想把时间多点用在预复习上,家人喜欢看,如果长时间不陪他会生烦恼,由此甚至可能在将来对闻思形成违缘,这种情况应当如何抉择?

答:看你自己的驾驭内心的能力,有原则的随顺亲友,同时尽量让自己的心安住正法,即使是不得已陪他们做那些事情的同时,也努力转为道用。(正见C1)

问:"比喻方面、体性方面",法本内的一些比喻是安立在一个事实/教义的前提下,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教义;有时候,这个事实/教义前面还应该有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不太明确/没有提及、心里存有疑惑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做才更如法?"体性"是什么意思?

答:需要多积累,多闻思,有条件多探讨。

"体性"是本体、性质、属性。(正见C1)

问:按照弟子的分别念,"魔障"是一个程度较深、不太客气的词,在这里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呢?"魔障"和"违缘"看上去有点像,在安立的角度上是否有不同?

答:魔障属于违缘的一种,对我们最终离苦得乐制造障碍的可以称为违缘,魔障是诸多障碍当中的一种。而魔障有时指的是无明我执,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有广泛的关联。(正见C1)

问:"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仅是一种不具足,也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即使有了暂生缘八无暇中的某种无暇,在这个无暇没有出来作乱的时候,也是可以修学佛法的呀,比如我,我确实有懈怠懒惰这个无暇,但我也在修学佛法啊,为什么说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呢?"真正修法的机缘"是什么意思?还有在"根德圆满"里面,眼根/舌根不具足的人,也可以部分修学佛法、并不是完全不能修,为什么是无暇呢?师父,这些内容我为什么总是拐不过弯呢?

还有法本内上师的一些要求很高很清净,我根本达不到,理想和事实的差距让人特别无助,甚至会产生一些自暴自弃的想法。这种时候应当如何对上师的教言做抉择,行为上又应当如何取舍?还有我提的这些问题,方向上是不是与上师讲课的思路相左?可是有些地方我就是想不通,应该怎么办?要老老实实对待自相续、观照法本内容吗?

答:"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仅是一种不具足,也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即使有了暂生缘八无暇中的某种无暇,在这个无暇没有出来作乱的时候,也是可以修学佛法的呀,比如我,我确实有懈怠懒惰这个无暇,但我也在修学佛法啊,为什么说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呢?"真正修法的机缘"是什么意思?还有在"根德圆满"里面,眼根/舌根不具足的人,也可以部分修学佛法、并不是完全不能修,为什么是无暇呢?师父,这些内容我为什么总是拐不过弯呢?——看具体的程度吧,有一份的无暇,就会有一份的困难。我们力气具足圆满的因缘。有的时候在语言方面也有因为微少而加否定的表达,比如一个人很穷,我们可以说他没钱,但他可能有一分钱,不是一点钱都没有,但可以说是没钱。

还有法本内上师的一些要求很高很清净,我根本达不到,理想和事实的差距让人特别无助,甚至会产生一些自暴自弃的想法。这种时候应当如何对上师的教言做抉择,行为上又应当如何取舍?还有我提的这些问题,方向上是不是与上师讲课的思路相左?可是有些地方我就是想不通,应该怎么办?要老老实实对待自相续、观照法本内容吗?——不要放弃朝那些方向努力的愿望。例如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当中的许多境界我们目前是难以达到的,但我们可以经常发愿,并且创造因缘让自己早日达到。(正见C1)

问:《前行》第24课思考题第一题"判断一个人修行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共修时讨论了很多,有两类表现:

  1. 很多道友觉得这个问题很宽泛,在书中找不到准确答案,很多用自己理解的修行好坏来回答,有说标准是有无对佛法产生定解,有说标准是能否做到自利利他,有说能否产生出离心、菩提心……

  2. 也有认为这个可以很具体,找到讲记中"我们首先慢慢去观察很重要,对前边讲的十八种暇满,应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一一分析,看这个具不具足、那个具不具足……这就是所谓的修行"来作为答案,如果没有做到上师要求的这样观察,就不是好的修行。众说纷纭。现请法师指引此题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

答:个人理解,建议侧重法融入心的角度来回答。而不是只重视形象。(正见C1)

问:24课有个思考题,题目如贴名。除了24课法本中的内容,我把前面闻法方式的一些内容加进来了。想请法师给看看有什么问题。感恩!

形象上的修法其本质是法未融入心,没有定解,没有生起人身难得之心。像暂生缘八无暇中的求乐救怖,伪装修法;断缘心八无暇中的无出离心、无有正信、心离正法,都可以发现形象上的修法的影子。因此,(1)必须要对照34种暇满,仔仔细细观察,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三十四种暇满的自性。假设没有具足,就应该全力以赴使自己具足。其方法就是一一针对每个欠缺的暇满的对治方案来实施。(2)发心很重要。在前行引导文的闻法方式中提到,如果我们带着图地位、求名声等今生世间利益的动机,那么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也不可能成为正法。所以,最初向内反观,调整自己的发心至关重要。如果知道如此调整发心,就说明善法已被方便摄持,这样一来,就会成为大士正道福德的津梁。相反,如果不懂得调整发心,那么尽管装模作样地闻法、煞有其事地修法,也只能成为形象上的修行。所以,以菩提心摄持,也可以避免落入形象上的修法。

答:建议你可以结合修习共同外前行、法融入内心的重要性等等方面来补充。(正见C1)

播放列表 点击编辑